路线图计划十篇

2024-09-13

路线图计划 篇1

1 神经网络(Neuro Net)

根据俄罗斯的预测,神经网络市场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1 000亿美元,2020———2035年将达到1.8万亿美元。神经网络路线图的目标是启动俄罗斯的神经网络市场创新发展方案,到2035年力争使俄罗斯在国际神经网络市场形成影响力,其市场份额不低于2.5%(即450亿美元)。路线图将解决如下阶段性任务:2016———2018年应创建专门的研发基础设施———Co Brain项目;2019———2025年应成立一批初创企业和专业风投基金;2025———2035年应形成若干国家级冠军企业,并形成发展完善的神经网络市场。

俄罗斯神经网络市场路线图的目标是:小企业数量到2020年达到100家,2030年达到700家,2035年达到1 000家;风投基金的数量到2020年达到2家,2030年达到5家,2035年保持5家;冠军企业数量到2030年达到2家,2035年达到10家;神经技术领域高技术工作岗位数量到2020年达到10个,2030年达到30个,2035年达到50个;关键技术掌握率到2020年达到80%,2030年达到90%,2035年保持90%;神经技术科学实验室的数量到2020年达到70个,2030年达到90个,2035年达到100个。

启动Co Brain(Connected Brain)试点项目是神经网络路线图第一阶段的基本任务,要为其创建研发基础设施,消除技术障碍。与国际上其他脑科学研究项目不同,俄罗斯这一项目的主要关注焦点在于人脑资源的扩展(首要的是人脑与技术环境的融合)。在Co Brain项目的框架下俄罗斯计划将基于顶尖高校集群设立10大神经技术开发中心,这些中心将整合超过40个实验室,并以此来保障Co Brain项目的跨学科性并把各类信息收集至统一的知识平台。通过上述研发基础设施的建立,俄罗斯计划构建涉及工程、专利和企业加速器的系统,至路线图第一阶段完成前,俄罗斯应孵化出数百个神经技术领域的初创企业,并为大规模风险投资进入这一领域创造条件。

2 航空网络(Aero Net)

在过去10至20年间,得益于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飞机、近地空间系统及其相关成套解决方案和服务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帮助下,一个由信息、物流和其他服务构成的全球新型市场网络将逐步形成。据预测,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及其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 000亿美元。届时,市场结构和用户需求都将发生重大变革,俄罗斯必须适应全球的激烈竞争。未来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可能达到350亿~400亿美元,同时,俄罗斯有可能出现能够在这一领域制定行业标准的大型企业。

根据路线图规划,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主要关注焦点为无人驾驶航空系统的民事和商业化应用。为此,俄罗斯确立了4大优先发展方向:遥感与监测;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在农业部门的应用;运输;搜寻与营救。在遥感与监测方面,俄罗斯的目标是在这一领域占据全球市场10%的份额。在农业应用方面,俄罗斯的目标是到2035年在这一领域占据15%~20%(基本目标)、20%~25%(理想目标)的全球份额,从产值方面来看,将要达到2 400亿卢布。在运输方面,俄罗斯的目标是到2035年在这一领域占据6%~8%(基本目标)、8%~10%(理想目标)的全球份额。在搜寻与营救方面,俄罗斯的目标是到2035年在这一领域占据7%~10%(基本目标)、15%~20%(理想目标)的全球份额。

3 汽车网络(Auto Net)

根据权威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25年世界汽车货物运输量将比目前增加60%~72%,这将会提升世界对汽车工业产品的大量需求。因此,必然出现对自动驾驶交通系统的需求。但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尚未形成。根据预测,到2035年汽车网络市场的全球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美元。

俄罗斯实施汽车网络路线图的目标在于巩固俄罗斯汽车生产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地位,研发出并掌握新一代零部件和支持软件,以此推动无人驾驶汽车在俄罗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实施路线图的预期效果包括:俄罗斯企业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要达到5 540亿卢布,到2025年要达到2.018万亿卢布,到2035年要达到10.026万亿卢布。俄罗斯境内的销售额到2020年要达到4 430亿卢布,到2025年要达到1.412万亿卢布,到2035年要达到7.018万亿卢布。出口额到2020年要达到1 110亿卢布,到2025年要达到6 050亿卢布,到2035年要达到3.008万亿卢布。企业的净利润到2020年要达到770亿卢布,到2025年要达到2 820亿卢布,到2035年要达到1.402万亿卢布。企业纳税额到2020年要达到120亿卢布,到2025年要达到430亿卢布,到2035年要达到2 160亿卢布。

4 海洋网络(Mari Net)

海洋领域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它保障着超过80%的全球货运总量和超过30%的石油开采量。据保守预测,到2035年全球GDP将保持接近3%的增长率,而海洋贸易领域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6%。与2015年相比,到2035年海洋货物运输的增长可能会超过200%,由2015年的5 000亿美元增长至1.5万亿美元。未来10至20年,海洋领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渗透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发展。

俄罗斯的海洋网络路线图将重点发展未来一段时期俄罗斯企业有可能取得全球领先的3大领域:数字导航;创新型船舶制造;海洋资源开发。在数字导航领域,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培育在数字导航实用标准中具备竞争力的若干企业;在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金砖国家开展的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创建对行业参与者具备吸引力的参与流程和工作标准解决方案;在政府间协议和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向全球市场推广俄罗斯的技术解决方案;率先在金砖国家港口中协调统一电子文件流转和海关手续,并进一步推广至其他国家;为港口全自动化提供标准解决方案。在创新型船舶制造领域,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利用俄罗斯已有的船舶制造业知识产权中心和产业联盟,把握国际造船市场的特种船舶和创新技术商机;利用数字导航和远程控制技术,优先发展无人驾驶船舶。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利用俄罗斯境内及金砖国家的海洋开发项目,研发出世界海洋资源开发市场所需要的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俄罗斯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摘要:为应对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的迅速兴起,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国情咨文中倡议建立“国家技术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发展未来15~20年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高技术市场,培育出若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型大企业。

关键词:俄罗斯,网络,高技术,开发

参考文献

[1]徐坡岭,王志远.“转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其与中国的合作”学术研讨会综述[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03):51-53.

[2]徐坡岭.俄罗斯国家发展新战略[J].国际经济评论,2012,(03):63.

[3]曲文轶.普京新政与俄罗斯经济政策走向[J].国际经济评论,2012,(03):23-26.

[4]戚文海.后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发展创新经济的新趋向[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02):33-36.

[5]郭林,丁建定.俄罗斯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的改革与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1):89-90.

[6]葛新蓉.俄罗斯远东地区创新发展的问题与路径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06):77.

路线图计划 篇2

广东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实践与经验

根据广东产业发展环境特点与需求确定技术路线图的技术分析路径

尽管作为创新管理工具的技术路线图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由于组织制定技术路线图主体的需求与目标差异, 以及所针对领域的自身特点与所处环境的不同, 技术路线图绘制的技术路径也不尽相同 (见表2) 。

广东科技厅以广东产业发展环境特点与需求为基础, 研究确定了其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技术路径, 即“市场需求分析—产业目标确定—技术壁垒分析—研发需求凝练”四阶段分析模块, 从产业宏观环境到产业微观技术, 各模块之间分析要素相互关联, 勾勒出广东产业技术路线图 (见图1) 。广东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绘制技术路径的范本, 四个模块的具体内容与应用方法如下:

———市场需求分析模块包括:产业背景、产业地位、产业技术现状、产业关联度和产业资源现状, 并通过SWOT分析, 运用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识别市场需求并进行要素排序;

———产业目标确定模块包括:确定产业目标 (如能效指标、成本指标等) 、列出相关产业目标要素、市场需求与产业目标关联分析, 运用德尔菲法确定相关产业目标要素排序, 通过分析矩阵最终获得与市场需求要素相关联的产业目标要素优先排序;

———技术壁垒分析模块包括:运用德尔菲法确定产业链上涉及的技术领域及其关键技术、产生技术壁垒的关键技术难点分析 (包括政策、体制、技术本身等) 、产业目标要素与关键技术难点关联分析, 通过分析矩阵确定关键技术难点优先排序;

———研发需求凝练模块包括:列出研发需求、研发需求与产生技术壁垒的关键技术难点关联分析、运用德尔菲法识别研发需求优先顺序 (从风险、影响利润的因素、技术研发时间节点、组织研发主体四个方面分析研究) 、依据研发需求确定技术发展模式。

上述四个模块的组织研究工作按步骤完成后, 将研究结果统一汇总, 识别出关键的时间节点, 按时间节点有效地组合和连接各模块间的内容, 并详细阐明如何配置为达到时间节点目标的各阶段所需资源、须防范的风险、采用何种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等,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工作即告完成。

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

广东省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实践起源于广东省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的建设工作。广东省科技厅自2004年启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以来, 在广东省内组织建立和支持了各类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共计19个。为充分在创新平台建设中协同推进产学研合作, 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广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以服务区域产业为基本定位, 在明确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创新平台的管理组织创新, 将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组织制定工作有机嵌入到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实践中, 形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广东模式”。

在确定以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方式指导平台建设工作后, 广东省科技厅统一编制了《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指南》, 以广东省科技厅发函的形式, 精心调研了多个产业, 在七个领域依托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组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工作, 分别是广东省绿色无铅技术路线图、龙芯应用技术路线图、铝产业技术路线图、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路线图、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图、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技术路线图和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

各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的组成单位按《指南》阐述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根据各自产业特点, 组建专门的研究小组和确定领军人物, 沿着“市场需求分析—产业目标确定—技术壁垒分析—研发需求凝练”的技术路径, 积极开展为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所需的调研和工作研讨会。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组织工作, 上述试点领域中的五个产业技术路线图已经绘制成功, 形成了集成各利益方意见与决策分析的研究报告, 产业技术路线图进入实施阶段。由于绘制技术路线图的典型特征是沿着技术路径的每一个步骤都是递进性的学习与经验积累, 因此广东科技厅在创新平台建设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应用该管理工具, 以这样一种有效的知识、技术传播过程, 使各利益方都表达了意见并认同了平台建设的理念, 协同了区域与产业发展的共同目标, 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实施阶段, 广东科技厅将按照确定的产业技术路线图, 组织科研机构、大学、产业界的专家共同制定详细的实施工作方案, 按时间节点, 将政策、资源、人才、资金分阶段落到实处。广东省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实践工作以流程化的形式增强了科技协调管理与项目风险控制, 为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工作思路。

启示与建议

将技术路线图应用于政府科技决策与计划管理

技术路线图呈现的是详细的技术发展路径与节点, 为政府管理人员和科技管理专家提供了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技术发展战略框架, 市场与研发需求通常是技术路线图的必备因素。因此, 技术路线图有助于指导科研项目的立项, 也为项目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了参考图谱。广东的实践不仅提供了一个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绘制技术路径的范本, 也提供了一个如何将技术路线图工具用于科技项目立项、投入和评审管理的实例。

借鉴与总结广东的实践经验, 建议科技部从国家层面开展技术路线图制定及实施, 应用于科技决策与计划管理工作。在制定“十二五”科技计划应用技术路线图工具时, 可以先期选取支持产业化的计划领域, 参考广东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技术路经组织实施, 按技术路线图确定的研发目标与时间节点, 将资源、人才、资金等投入以项目形式确定并分阶段落实。

工作载体是技术路线图组织制定的重要因素

从广东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实际制定过程来看, 以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为载体与科技计划管理目标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可能更易于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具体工作。其主要原因在于, 通过一项具体的工作载体能够使对技术路线图并不熟悉的各参与方, 迅速围绕一个既定目标开始行动, 继而能够将技术路线图绘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顺利确定, 主要包括:团队组建、确立领军人物、甄别市场需求、分析政策趋势, 各利益方充分表达意见等。

公众参与机制体现了政府科技管理应用技术路线图的重要价值

从我国科技项目决策和管理实践看, 目前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中普遍引入了专家咨询机制, 例如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论证会等不同咨询方式, 在科技决策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但公众参与机制薄弱。随着我国政府职能改革愈加强调公共服务, 在全社会对科技支撑与引领发展的需求愈来愈强的情况下, 现有科技计划管理方式必须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创新。

而强调科技计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恰恰是技术路线图组织实施的重要内容, 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技术路线图制定为科技决策和管理提供了一个整合利益相关人观点的参与机制。利益相关人及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管理即是实现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2) 技术路线图的形成过程基于利益协调, 取得共识的战略目标、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战略和关键技术研发计划, 更能使利益相关方在技术开发活动中步调一致, 提高科技计划投入的效率。 (3) 扩大公众参与科技决策和管理的程度, 对政府的科技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广泛的参与者在带来风险分散的同时, 也意味形成公众监督的强约束机制。因此科技管理部门将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与实施在计划管理中制度化、程序化, 既可以促进决策民主化和管理科学化, 又可以将技术专家的洞见、企业家的行动协调起来, 提高国家科研投入的绩效, 增强科技服务职能, 满足公共需求。

技术路线图区别于其他技术发展工具的显著特点是强调过程管理及其适用性

目前, 技术情报、技术预测、技术路线图、技术评估、技术预见等多种预测未来技术发展及其影响的研究工具为学术界采用。对这些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者们的观点也不尽一致。一种观点认为技术路线图是技术预见、预测的一种高级形式,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与技术预测、技术预见有联系也有区别。其联系是都反映了技术和时间的关系, 描述了未来技术的发展;其区别在于技术预见、预测都是一个结果, 而技术路线图是一个过程, 更偏重于过程管理方面的应用, 回答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轻重缓急等问题, 帮助技术管理部门清楚地界定短期和中长期研究计划, 并注重在制定过程中将各种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技术预测、技术预见仅仅是技术路线图的一部分, 或者说是技术路线图的一个功能组成。

因此, 从理论层面来看, 系统梳理预测未来技术发展的研究工具, 总结技术路线图应用的方法论是摆在科技管理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技术路线图研究应关注于怎么使用该工具的问题, 及其应用的适用性即适用范围的问题。这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 凝练出符合实际的绘制技术路线图技术路径的科学方法, 以便更好地发挥技术路线图工具的管理效能。广东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绘制技术路径的范本, 比较适用区域产业发展目标与市场创新需求清晰的领域。

实施技术路线图须与其他管理机制相结合以避免负面影响

中国人寿:忠诚计划路线图 篇3

品牌溢价能力:☆☆☆

行业影响力:☆☆☆☆☆

行业创新能力:☆☆☆

精彩看点:

“相知多年,值得托付”,一句 承诺打动亿万人的心

行业地位:

中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在寿 险市场一直占有主导地位,2003年保费收入已 达到1620亿元,占寿险市场份额的54%,占中国保险业总保费收 入的40%以上;公司总资产达到4500多亿元,占中国保险业总资 产的50%;可运用资金超过4000亿元,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 构投资者。

影响力分析:

中国人寿的形象广告遍及中央和 地方电视台、广播、报纸、户外平面媒体、互联网络等各种媒介 形式,覆盖了整个中国市场的目标受众群。中国人寿的财力支撑 了这种没有定位的目标定位,并打造了中国人寿广泛的影响。同时,通过分布全国的65万专业营销人员,直接 向客户提供具体的产品信息,并接受客户的信息反馈,使中国人 寿占据寿险市场的半壁江山。

一位老人抱着孩子坐在屋檐下,外面风雨交加,里面却是情意浓浓,这样的画面 配上“相知多年,值得托付”的广告语,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支撑这句煽情广告词的是中国人寿的完善服务。用情感吸引消费者,用服务留住消费者,这才是中国人寿的客户忠诚计划。

2005年,新出炉的《财富》2005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人寿的排名由2004年的241位跃升至212位,在所有入围的中国企业中排名第四。在目前国内竞争激烈的保险业中,中国人寿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完善网络打造高端服务

中国人寿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持 有全国经营执照并建有全国性分销网络的人寿保险公司,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和最广泛的客户基础使中国人寿有着一份先天的优越感。其在中国内地设有4800多个分支机构和8000多个营销网点,拥有65 万名个人代理人和1万名直销人员,并在香港、澳门设有机构,为它带来了中国保险业最庞大的客户群体,每年 为6亿人次提供保险服务,拥有超过1亿的长期保单客户。遍布全国的近3000个客户服务单位为客户提供服务。 同时,“95519”客户服务专线电话每天提供咨询、查询、投诉、挂失登记、报案登记等一系列服务;大中城市 的客户更可享受到全天24小时的人工服务。

众多团险客户和重大事件的承 保对中国人寿也是情有独钟。80%在华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接受了中国人寿的保险服务。中国人寿还是美国等外国驻华使领馆工作人员的唯一保险服务提供商。2002年,中国人寿为中国男子足球队出 征世界杯提供独家保险服务。2003年,公司又为随“神州五号”进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航天员独家提供人身保 险服务。2005年“神六”升空,中国人寿又为航天员提供寿险服务。

公益活动注入情感因子

与财险不同,寿险经营更强调 文化和情感的含量。在寿险业务的细微末节处,无不透着文化的渗透、情感的投入。所谓“卖寿险就是卖文化 ”,没有文化的认同,没有情感的依赖,就很难找到目标消费群体。

中国人寿通过对教育、健康、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来提升企业形象。公司在青海、四川等省的贫困地区捐资逾百万元兴办中小学;支 持国家体育事业,多次赞助体育赛事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如“四国男篮对抗赛”、2008奥运 “北京国际长走大会”等;2003年“非典”期间,积极组织全系统员工参与抗击“非典”的活动,累计捐款 1165.8万元。

成长路线图计划 篇4

一揽子全面纵深咨询服务意向征求函

一、项目全面申报辅助工具与服务

1、“国家省市资助计划‘早知道’通知提醒云服务平台”:靶向分发和实时提醒三级政府计划通知。

2、《国家资助项目申报与融资研究》大型权威教材上下册:30位国家部级领导与资深项目专家合著。

二、项目与企业创新驱动引擎服务

1、“项目决策支持信息自主定向智能捕获系统”:实时捕获市场、技术、采购、营销最新动态信息。

2、企业跨越发展与项目创新战略驱动方略指导:培训企业骨干团队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实操技能。

三、项目申报一揽子打包咨询服务

1、国家省市指定专项计划申报咨询服务:对指定的一项计划《资金申请报告》编制与申报程序指导。

2、国家省市计划体系全面申报打包服务:对项目符合所有计划的全面监控、报告编制与申报程序指导。

四、专家引导营销法产品销售服务

1、专门举办以企业项目产品命名的“技术创新高级论坛”:以中国高新技术项目研究中心的名义举办。

2、共同邀请“863”或国家重大专项的专家作为主讲嘉宾:以本中心邀请为主,企业协助并支付费用。

3、邀请协作配套用户技术副总参会并聘为本中心领域顾问:以本中心邀请为主,按贡献支付顾问费。

4、会前会中会后跟踪洽产品谈订单意向直至完成营销过程:以企业为主完成合同签订、交货与服务。

五、政策有偿融资与商业融资服务

1、承办信用担保贷款、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服务:长期跟进对接,运用国家政策完成低成本项目融资。

2、承办商业低比例股权融资、金融租赁融资服务:广泛筛选洽谈,前期费用全免,直至项目融资成功。

六、企业与项目早期上市包装服务

1、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尽早符合上市条件:以上述五项措施持续推进企业项目创新突破实现跨越发展。

2、免费尽职调查以及早期企业上市包装:出现年度增长30%即委派会计师、律师团队进驻企业工作。

德国政府发布生物精炼路线图 篇5

该路线图的目的是大力加强工业生物技术研发创新, 推进传统化学工业的转型, 使其从以石油等不可替代资源为主要原料转变为以可再生生物质 (尤其是植物) 原料为主的新型产业, 适应未来生态化经济的发展要求。

作为实质性的支持措施, 德国联邦教研究部在《德国国家生物经济研发战略2030》框架下, 设立了创新型工业生物技术专项, 支持经济界 (尤其是跨领域的企业) 联合牵头发起成立战略性产业研发联盟, 开展对生态经济发展有引导与示范效应的项目, 德国联邦教研部择优给予研发资金支持。

首批获得支持的产业联盟已经揭晓。他们均获得德国联邦教研部对其研发项目投入50%的资金支持。

“零碳足迹联盟” (A l l i a n z Z e r o C a r b o n Footprint) , 由RWE能源集团发起成立, 全德范围内21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 利用工业微生物技术实现火力发电厂高碳废弃物 (如废水、烟道气) 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未来9年内将投入4600万欧元用于研发。

“功能高聚物联盟” (Allianz Funktionalisierung von Polymeren) , 由Evocatal GmbH生物技术公司发起, 参加联盟的成员有建材、精细化工和洗涤剂生产企业, 主要利用工业生物技术加工可再生原材料生产各种特殊功能高聚物 (如建材添加剂、功能高聚物纤维、表面活性物质等) 。未来5年内研发将投入800万欧元。

更高产水稻品种选育路线图探析 篇6

1 更高产水稻品种的植物学性状

高光效丰产株形在超级杂交稻和超级常规稻育种中占有重要位置, 株形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在以下性状得到育种家的共识:植株直立性与栽培密度呈正相关, 茎秆与地面夹角越大直立性越好, 越适宜密植;叶宽、茎粗与分蘖数呈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叶片直立性与栽培密度呈正相关, 叶片与茎秆夹角 (基角) 越小直立性越好, 基角与栽培密度呈负相关;株高与抗倒性呈负相关。有的研究显示, 株形还与稻米品质性状相关, 但尚未得到大量试验证明。株形育种是当今作物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是水稻品种评价中的重要标志性状[1]。

1.1 株高

常规品种和杂交稻株高95~100 cm, 不育系株高85~90 cm、恢复系95~100 cm。

1.2 叶片

应选U型、半桶型叶片, 剑叶长为25~35 cm, U型叶展平宽为1.8~2.2 cm, 半桶型叶展平宽为2.0~2.4 cm, 叶片直立上举, 倒3叶至剑叶长逐渐缩短, 茎叶夹角逐渐变小, 剑叶基角≤20°。

1.3 分蘖

穗数型品种要求高分蘖力, 有效穗数420万~480万穗/hm2。穗重型品种的分蘖力需满足产量指标下限, 有效穗数240万~330万穗/hm2。分蘖期茎叶斜伸、拔节后茎叶直立。在产量指标15 t/hm2条件下, 2种类型穗成粒数分别在125、250粒以上。中间型品种介于二者之间。

1.4 穗型

通常分为散穗型、紧穗型、半紧穗型 (中间型) 及直立穗、半直立穗和下垂穗。穗型与产量是否有相关、有多大相关尚无定论。在育种实践中, 散穗型和紧穗型都曾育成过高产品种。但从株型育种考量, 仍把直立穗型品种作为首选, 为增密预留空间, 但不排斥其他穗型。

1.5 米质

各项检 (化) 验指标达部颁1级粳 (籼) 米标准, 适口性好, 有主宰国内、国际市场的能力。因水稻株形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食味值等米质性状的相关研究尚不清楚, 所以育种过程中仍需对米质做跟踪鉴定。

2 更高产水稻品种的生物学性状

2.1 耐受性

忍耐适种区域高低温度变幅要宽, 适应土壤环境 (酸碱度) 能力、抗旱耐涝性等要强。

2.2 抗性

对主要病虫害抗性达到抗 (R) 以上。茎秆柔韧抗倒能力强。在未来技术成熟情况下, 筛选或创造出能够滤除或屏蔽污染物进入稻体的绿色环保新品种。

3 产量构成要素的扩容与载荷

选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是采用塑造理想株形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 兼顾品质与抗性, 育成大幅度提高产量 (大面积推广增产15%) 的杂交稻新组合。更高产水稻的群体育种法是采用塑造高光效丰产株形与效益型基因累加相融合, 兼顾品质与抗性的综合提升。高光效丰产株形为在单位面积上收获更多光能创造了前提条件。选育更高产水稻新品种, 在育种目标确定后如何去实现育种目标, 是育种人最难把握的技术难题。育种目标到底在哪里, 如何捕捉育种目标, 首先在育种人脑子里、在眼睛里、在反反复复的观察里、在鉴定技术里、在调查记录里、在积累的经验里。在水稻产量结构表的每个产量指标中, 至少提供45条育种路线供选择。其中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间的交变重组千变万化[2]。

3.1 产量指标

育种目标在2009年产量已实现13.5 t/hm2;2020年目标15.0 t/hm2;2030年目标16.5 t/hm2 (表1) 。2011年袁隆平院士已经完成杂交稻13.5 t/hm2项目;云南楚雄州李开斌研究员完成13.5 t/hm2常规品种项目, 但在大面积生产田的产量仍处在10.5~12.0 t/hm2水平。李继开等选育的盐丰47等常规粳稻品种, 在辽宁、河北的大面积生产中, 15年来产量一直保持在10.5~12.0 t/hm2水平。2014年辽河5号品种在营口创造13.65 t/hm2。南北之间的品种生产力差异不大、水平相当。因此, 要实现16.5 t/hm2产量指标, 南北的实力育种家仍需精诚合作、共筑稻业之大成。

注:行距30 cm、行长2 222.2 m为666.67 m2。

3.2 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

水稻本身的产量要素是由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穗成粒数、粒重三要素构成的。三要素间存在既矛盾又协调的生理机制。人们通常把水稻分成穗数型、穗重型和中间型3类。穗数型是指分蘖力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多、但穗粒数相对较少的品种;穗重型是指单穗成粒数多, 但单位面积穗数较少的品种;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中间型品种。三者之间并无严格的界定标准。在大面积生产实践中, 穗数型品种通常被当作中间型品种作稀植栽培, 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产量。生产中也有通过增加栽培密度来弥补穗重型品种单位面积穗数不足的情况。近年来, 辽宁、河北大面积高产方的栽培品种, 大多为盐丰47和辽河5号, 收获穗数通常在390万~450万穗/hm2之间。表1中穗数为420万、450万、480万穗/hm2的, 可视作穗数型品种, 在15 t/hm2产量指标时, 穗成粒数在125.0~142.9粒之间, 在产量指标为16.5 t/hm2时, 穗成粒数为137.5~157.1粒。穗数360万、390万穗/hm2的可视作中间型品种, 产量为15.0、16.5 t/hm2指标时, 穗成粒数分别为153.8~166.7、169.2~183.3粒。穗数240万、330万穗/hm2的品种, 可视作穗重型品种, 在15.0、16.5 t/hm2产量指标时, 穗成粒数分别为181.8、250粒及200、275粒。粒重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 但大粒型品种往往带来垩白率和垩白度的增加, 出米率和透明度的降低。多年的育种实践证明, 千粒重25~27 g时, 育成优质米品种的几率是最高的。20世纪80年代, 日本曾对大粒育种寄予厚望, 但并无理想结果。尽管如此, 千粒重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虽然育成多穗、大穗、大粒品种的几率很低, 但在杂交群体中已经获得了分蘖力接近盐丰47、千粒重达30 g且米质优良的新株系。在配制杂交组合及杂种后代选择时, 应充分考虑各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 例如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穗颖花数、穗成粒率与产量都是正相关, 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颖花数、穗成粒率这三者之间却是负相关关系。因此, 在品种选育过程中要注重各性状之间的协调统一, 不要盲目追求某个单一产量性状的大幅提升。应该柔性拓展正相关性状的融合共进, 减轻负相关性状的拮抗效应, 实现外在表型与内在生理的优化统一[3]。

3.3 品种生产力

在生态条件、人为栽培管理条件相同情况下, 品种的产量水平为“品种生产力”。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 表现品种生产力的差异。选育新品种就是选择品种生产力。

3.4 生态生产力

生态生产力亦称环境生产力, 是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重要一环。同一个品种在同一块土地、不同年度之间的产量差异;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块、不同地区同年度的产量差异, 都体现为生态生产力差异。

3.5 人为生产力

在相同生态、相同品种条件下, 不同的人为操作 (耕作、育秧、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割、脱谷等) 所造成的产量差异, 体现人为生产力差异。人为生产力是一个较大的变量, 科学技术新成果都体现在人为生产力之中。品种生产力、生态生产力和人为生产力三者共同决定当年的品种产量。栽培技术进步对产量的贡献是十分显著的, 而高产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的配套研究是育种学家和栽培学家永久的合作课题。

4 筛选、鉴定一批高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和保存是一项科学技术性极强、试验操作严谨、调查工作艰辛、数据统计复杂繁琐、技术指标评估结论难下等许多难题的工作, 是一项难度很大、但又不得不做的基础工作, 牵涉育种、土化、植保、栽培、生理生化、储藏加工、品质化验等多个学科, 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单位的材料交换、资料交流等大量工作, 都是当今难度较大的工作, 但如果能够发扬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倡导的大协作、大交流、大交换的开放合作科研方针,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摒弃自我保守、利己排他的不良陋俗, 就能够使科研工作得到快速、优质、高效的提升。社会主义大协作是科研工作无坚不摧的法宝。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曾组织全国各专业研究所对那个年代的水稻、棉花、小麦、大豆、玉米等大作物进行了多性状的鉴定、评价, 筛选出一批性状突出的种质资源, 对那个年代的作物育种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 我国的农业科研工作逐步走上一条封锁自闭之路, 单位之间很少有试验材料交换和文字资料交流, 知识私有化倾向严重制约了科研工作的高效快速发展。开放、交流、合作、奋进才是科学发展的金钥匙。

4.1 筛选一批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

单一性状优良的品种在水稻育种中具有杂交组配简单、宜采用回交法快速获得稳定品种。对改良单一缺欠的品种具有目标明确、简捷快速的效果, 例如对稻瘟病抗性的改良。

4.2 筛选一批2个性状兼优的材料

当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品种大都是高产的偏才品种, 例如盐丰47、辽河5号, 丰产性较好, 但对稻瘟病抗性不强, 米质为2级, 如果选到一个稻瘟病抗性为HR、米质1级的双优品种作为杂交亲本, 就很可能育成一个高产、抗病、优质的新盐丰、新辽河。近年来, 很多人都在做这项工作, 期待奇迹早日发生。

4.3 筛选一批多个性状兼优的材料

把梦变成现实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这个过程会越来越短, 梦变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现有材料中综合性状兼优材料十分罕见, 大多数为“偏才”。需要科技工作者埋头在大量艰苦细致的杂交、鉴定、筛选、评价等工作中, 来创造多性状兼优的高级种质资源。目前, 选育出的新品种QN055, 具有高光效丰产株形, 株高102 cm, 剑叶基角20~25°, 穗成粒数166粒, 成粒率90%, 千粒重30 g。在品种比较试试验中比对照品种盐丰47增产5.4%、比辽粳9号增产10.1%, 对稻瘟病抗性为R, 米质达部颁1级粳米标准。只要肯厉行, 梦想定成真。

4.4 创造环保型绿色种质

当今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 将来一定能够筛选或创造出具有滤除或屏蔽有毒物质的“环保型绿色种质”。

5 确定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

5.1 育种目标的前瞻性

立足当前、预测与未来10、20年的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盐丰47、辽河5号品种在2009年都有13.5 t/hm2的产量记录。2014年辽河5号再创13.65 t/hm2记录, 表明这2个品种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具有13.5 t/hm2的品种生产力。如果把13.5 t/hm2作为2010年的产量指标, 那么每10年产量提高10%, 产量指标2020年确定在15 t/hm2、2030年16.5 t/hm2是适宜的。现阶段育种目标仍以高光效丰产株形为主, 逐渐累加效益型基因, 不断地创新和应用新技术[4]。提倡材料交换,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研究成果共享, 发扬社会主义科研道德, 坚决反对不学无术、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和成果造假行为。创建一个南北沟通、东西呼应、上下联动的研究氛围。

5.2 试验材料的匹配性

任何一位育种人, 都无法回避他所握试验材料的局限性。但又不得不立足于现有材料来设计他的育种研究方案。一个育种人对他所握材料的多少、认知程度、感悟深浅、遗传变异规律的预测等, 都会影响育种成果的水平和育种速度。因此, 育种人通常会选用多亲本、多组合、多层次杂交、回交、复交、测交、单倍体加倍、太空诱变、转基因等多种方式方法来服务于育种目标。育种方法上主要有 (两系、三系) 杂交稻育种和常规稻育种。所谓太空育种、理化诱变育种等只是诱导变异手段的不同, 后续的选种工作仍回归到杂交稻和常规稻育种程序。要强调的是水稻群体育种法, 是融合了杂交稻育种和常规稻育种的一个新的育种方法 (请阅读“水稻群体育种理论与实践”) 。该法通过杂种群体多层次、多轮回的杂交、复交、聚合复交等, 能够更好、更快地累加效益型基因于一体, 是一个多快好省的育种新方法。无论哪个育种方法, 都必须完成 (基因) 诱变、累加、综合三大步骤, 才能作成一个新品种的雏形。因此, 在选配杂交组合的时候, 必须充分考虑亲本性状的互补性、亲本性状的亲和性、种群远缘与地理远缘、子代性状的超亲性等, 杂交水稻还可以利用早晚交优势、籼粳亚种优势。慎用单一性状优良而多数性状不佳的亲本, 因为不良性状往往伴随优良性状一起遗传给后代。选用综合性状优良、单一性状缺欠的材料, 与多数性状较好而单一性状突出优良的亲本杂交成功率较高。在育种方案设计中是走穗数型、穗重型或中间型全凭手中种质资源类型及选种经验而定。当前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品种绝大多数品种是穗数型品种, 也就是说以前育成的品种以穗数型居多, 中间型较少, 穗重型极少见。但并不排除中间型和穗重型有育成高产品种的可能性。只是育成高产品种的几率有所差别。穗数型品种可以发挥分蘖和穗粒数2个因素, 以有效穗数450万穗/hm2为例, 产量从15 t/hm2增加到16.5 t/hm2, 成粒数从133.3粒增加到146.7粒, 即每增加1 500 kg/hm2产量, 每穗需增加13.4粒。而穗重型品种以300万穗/hm2为例, 穗成粒数要从200粒增加到220粒, 平均每穗增加20粒, 相对难度较大。但穗重型育种往往与提高粒重相结合, 发挥粒数和粒重2个因素, 也存在育成高产品种的可能性。即便是240万穗/hm2的大穗型品种, 产量16.5 t/hm2时, 穗成粒数也仅为275粒。如成粒率按80%计, 则穗颖花数为344朵。千粒重每增加1 g, 产量增加660kg/hm2。那么有效穗数240万穗/hm2、千粒重27 g时, 穗成粒数为275粒, 单位面积产量就增加1 320 kg/hm2。如果不增加产量, 那么穗粒数降为254.6粒, 比千粒重25 g时275粒减少20.4粒。产量为16.5 t/hm2时, 千粒重每增加1 g, 穗粒数可减少10.2粒。千粒重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穗粒数的产量压力。前面提到的QN055千粒重32 g, 与千粒重25 g品种相比增加7 g, 在穗粒数相同情况下, 千粒重25 g品种产量13.5t/hm2时, 千粒重32 g的品种产量为17.28 t/hm2, 仅此一项便增产3 780 kg/hm2。充分体现了千粒重对品种增产的贡献率。

5.3 无融合与兼性无融合基因的利用

水稻新基因的发现与利用通常给育种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发展, 核质互作基因的发现, 成为指导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的理论基础;光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成就了两系杂交水稻的蓬勃发展。水稻无融合生殖基因虽然早已发现, 前30年已做过一些研究, 但还没有进入研究深层次、更没有进入广泛应用阶段。未来20年水稻无融合繁殖有进入水稻育种攻坚的可能性, 并展示无融合育种时代的魅力。

5.4 新效益型基因的发现与利用

在未来20年如有新的效益型基因被发现那将是育种家们的福音, 有可能改变现有的育种方法或育种程序, 带来一场新的育种革命。

5.5 新技术新药剂的应用

一项新技术或新药剂的应用可能对水稻生产提供新动力, 例如发明新的增蘖剂, 将提高穗重型品种的应用比例;如果发明一种高效光合增效剂, 那将给育种家们提供巨大助力。因此, 育种家们要时刻紧盯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把握机遇, 把新技术及时融入到育种实践之中。

5.6 杂种后代的选择与鉴定

不同育种人对杂种后代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法。性状跟踪鉴定法无疑是高效成功的选种方法。设置一个高水平的选择鉴定圃, 对育种工作的成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育种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从F1~F5每一个组合、一个组合的每一个单株都要仔细观察, 对接近目标的单株进行标记、记录。从春到秋不断地观、细心地察、用心地记、有据地选、有依地淘, 定向 (量) 选择植物学性状、定性选择生物学性状、柔性拓展正相关性状贡献率、消减负相关性状的拮抗效应、协调产量正相关性状的融合共进。入选材料的多少, 一看后代材料的表现, 二看育种目标设定, 三看育种人指导路线, 四看育种人经验多少。既有以多取胜大海捞针者;也有精雕细琢专注精品者, 方法之差异源于条件不同也。培养学科带头人是发展育种事业的先决条件, 有了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感悟超脱、勤奋敬业不计自我的育种人, 才能够选育出更高产的水稻品种。

5.7 选育更高产水稻品种的技术延伸

一是如何提高光合效率, 提高对散射光和弱光的利用能力。二是导入4碳基因, 变3碳水稻为4碳水稻。三是如何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和茎秆运输能力。

5.8 采用高效创造变异的育种方法

创造变异是育种成败的基础, 育种学是“以有生有”的实体科学, 它不会无中生有, 但它会借有生有, 累加多个它有为一个己有。必须创造出达到育种目标要求的变异体, 才能选育出超前的新品种。首先选择高效创造变异的育种方法, 其次用高效的育种方法创造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变异体, 再次是采用正确的选择方法和性状鉴定方法。育种人必须知道其所创造的变异体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处在变异的再创新、再提高之中。选种工作的难点在于, 如何在变异体的动态演进中去发现符合育种目标的“入围个体”, 是育种成败的关键环节, 这既要靠先进的鉴定筛选技术, 也需要长期积累的科学经验, 在动中悟其静, 在静中恿其动, 静动如来品种成也。

参考文献

[1]李继开.水稻群体育种理论与实践[G].北京:首届国际水稻大会论文摘要, 2002.

[2]袁隆平.无融合生殖水稻的研究[M]//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

[3]陈温福, 徐正进, 张龙步.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基础[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1995.

国务院划定化解产能过剩路线图 篇7

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化解产能过剩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又一重大举措, 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指导意见》指出, 受到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从全局和长远来看, 遏制矛盾进一步加剧, 引导好投资方向, 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要坚决管住和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存量, 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长效机制。

《指导意见》强调, 要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 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完善配套政策, 分别“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指导意见》根据行业特点, 分别提出了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分业施策意见, 并确定了当前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8项主要任务:一是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 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二是全面清理整顿已建成的违规产能, 加强规范和准入管理。三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引导产能有序退出。四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五是努力开拓国内有效需求, 着力改善需求结构。六是巩固扩大国际市场, 拓展对外投资合作。七是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加强企业管理创新, 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八是创新政府管理, 营造公平环境, 完善市场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

多项配套措施待发

《指导意见》还从加强和完善行业管理、强化土地环保监管、完善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 提出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配套政策措施。《指导意见》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各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负总责, 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稳扎稳打做好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此次《指导意见》改变了以往的制止、抑制产业过剩的方式, 采取化解产能过程的办法, 更加突出地方政府作用, 处理违规项目、盲目扩张违规项目;依靠市场的力量调整优化产能;建议长效机制, 做好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

群众路线学习计划时间安排 篇8

集中学习计划

3月26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

3月28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

4月1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4月4日学习刘云山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上的讲话、赵乐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4月8日学习王东明同志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东明同志在省委常委会议上的讲话、范锐平同志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上的讲话

4月11日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意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

4月15日学习王东明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第一批总结和第二批动员会上的讲话、范锐平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第一批总结和第二批动员会上的讲话 4月18日学习刘作明同志在全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会议上的讲话、杨程富同志在全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4月22日学习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四川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实施方案、中共阿坝州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

4月25日学习刘作明在全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部署会上的讲话、刘云建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4月29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5月6日学习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

5月9日学习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广泛开展向兰辉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5月13日学习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中共阿坝州委 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

5月16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州委州政府八条意见》、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5月20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四川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工作方案 5月23日学习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精神

路线图计划 篇9

为贯彻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河北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 河北省科技厅确定了首批启动8个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工作。这8个产业技术路线图中就包含水泥产业节能减排路线图。

所谓“技术路线图”, 它是1种技术集成战略管理工具与政策工具。通过技术路线图制定的过程和结果, 能够为政府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计划的投入提供决策依据, 明确产业技术发展方向, 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 帮助企业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技术突破。

河北省科技厅厅长指出:2010年, 河北省科技厅将把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1项重要任务来抓, 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和培育战略性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会同有关部门, 选择传统产业的钢铁、水泥和新兴产业的光电、风电、生物医药等产业, 明确产业技术进步的目标和重点, 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推动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过程为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建立了交流机制, 能有效实现科技创新新资源的整合, 加强了科技规划的系统性。

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科技规划 篇10

1 科技规划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相关思考

1.1 科技规划对未来科技发展预期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今世界, 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已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 优先发展什么技术 (技术选择) 已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社会不可能为科技提供无限的资源, 在资源有限和市场导向下, 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对未来科技发展预期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时, 除了遵循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之外, 更要立足需求。我们可以通过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研究来集成社会各方面的创造性思维, 系统地分析和判断一定时期内在一定资源配置下可能实现的科技发展与路径选择, 从而确定最具投资价值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项目, 以实现科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益最大化。

1.2 未来不仅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认识, 更取决于现在的行动

在自然选择的神奇大自然里, 人类在自己有意和无意的选择中拥有了今天的人类社会和环境。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我们日益面临着更多生死攸关的艰难选择,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 我们必须选择并接受由我们的选择所决定的未来世界。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人类锲而不舍的梦想与追求, 人类在一步步的预测和规划未来的实践中, 越来越认识到:未来不是既定的历史事实, 而是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认识, 更取决于现在的行动。为了使我们的行动更合理有效, 我们可以借用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研究提供的科技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 使我们的决策更加明晰和可操作。

1.3 能最终付诸行动的选择必定是满足需求的选择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其内在的演进和外在的需求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缺乏市场需求的发展是很难长期生存下去的。比如, 20世纪末, 耗费巨资且技术绝对先进的“铱星”系统遭到市场的无情淘汰就是典型例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技术进步越来越多地受到科技以外因素的影响, 产业技术的发展和最终实现已不取决于科技发明的可能性, 而更多地取决于市场和社会需求。充分地了解和把握需求是我们借助技术预见和路线图制定科技规划的基础和保障。

1.4 科技规划必须适应人类主动塑造和创造未来的认识和实践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背景下, 政府意愿的有效实现越来越依赖于社会共识的形成和需求导向。科技规划是政府正确把握未来和确定政府投资方向的战略思考和重要依据, 也是政府对未来预期的系统选择。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日益紧密和强大, 立足于正确选择和满足需求的政府科技规划, 必须建立在对科技发展和需求深入而规范的研究基础上, 要广泛而有效地加强政府、科技界和产业界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与沟通, 集合社会各方面创造性思维, 形成社会共识, 从而改变主要靠专家学者平时的研究积累和对科技发展前景的远见, 而缺乏长期地综合和有组织的系统研究基础的科技规划制定过程。

1.5 技术预见对科技规划的支撑作用

技术预见作为一种战略性预测, 它是以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为基础, 通过集成社会各方面专家意见, 判断在一定时期内, 在一定资源分配下可能实现的科技发展。技术预见活动更加强调需求导向, 强调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 强调预见结果对决策的支撑作用。技术预见对科技规划的支撑作用,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技术预见成果是确定规划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的重要依据。 (2) 战略规划需要社会共识的支撑, 技术预见提供了一种应对未来挑战的新的认识方法, 技术预见的主要方法——德尔菲法, 实际上就是专家及社会智力资源的集中、碰撞和集成的方法。技术预见过程促进了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专家、社会公众的协调与一致, 其精髓是着眼于远期未来的沟通、协商、合作与承诺。 (3) 技术预见文化是创新文化的重要方面, 也是科技规划的基础条件。社会的预见意识和预见能力将是把握机遇、应对变化的必要条件, 也是科技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智力保障和社会基础。

1.6 技术路线图对科技规划的支撑作用

技术路线图 (TRM) 是对未来技术、产品和市场及其互动关系的系统研究, 重点选择实现未来市场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 确定技术创新路径及其研发计划。技术路线图直接反映的是技术发展的路线。在国家技术路线图的基础上制订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并参照国家技术路线图对科技发展重点进行更好地时序安排。从技术路线图过程来看, 它是一个学习过程和达成一致的过程, 有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率。技术路线图作为一个目标实现的过程研究工具, 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实现目标所需的技术和路径及相关因素, 以及实现这些技术所需的具体步骤和项目安排, 也能为科技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系统的项目安排和统筹的路径选择, 是规划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决策依据。

1.7 创新科技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必然选择

基于科技发展和需求以及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研究基础上的科技规划, 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 创新科技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必然选择。从国际和国内来看,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把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研究与实践纳入了科技管理及其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过程中, 并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我国在制定“十一·五”科技规划的过程中也开展了相应的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研究与实践, 而且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 国家已开始了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政府在规划全过程管理中, 不仅积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强化规划的实施力度, 同时也为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研究提供了更实际的用武之地, 使科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了新的创新实践。下面就技术预见和路线图在科技规划的应用谈点看法, 并提出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科技规划的制定流程, 仅供参考。

2 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科技规划

2.1 技术预见和路线图在规划中应用的基本考虑

目前我国制定科技规划主要基于前期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在2003年下发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工作方案》中指出:战略研究工作是规划工作的核心与基础。战略研究要提出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方针和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发展任务和项目, 以及科技投入的增长和保障机制, 配套基础条件, 政策措施等。规划的研究和制定采取“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工作方式。尤其注重发挥一线优秀专家的作用, 建立战略专家库, 广泛组织社会各界专家参与规划的战略研究、制定和咨询等工作。同时, 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即沟通协调机制、战略咨询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规划最终要落实到重点项目、重点课题上。

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科技规划, 将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研究, 以及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进行有机结合。就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研究的特点和作用来看, 为了实现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科技发展预期的更好谋划, 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研究完全可以与战略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各自的长处, 丰富研究方法和内容, 努力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服务。就侧重点来讲, 战略研究工作是规划工作的核心与基础, 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研究的主要工作是要依据战略研究确定的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 提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优先选题、关键技术和重大专项, 以及保障措施等。其中技术预见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重点任务、重点领域、优先选题、关键技术和重大专项, 路线图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明确重点任务等实现的具体路径、步骤和保障措施。最后由规划编制主体组织力量对战略研究、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审议, 并选择确定规划内容和组织完成规划的编写。

科技规划制定与实施必须立足于正确的选择和满足需求, 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研究与实践为满足这一需要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理论与方法, 这种满足不仅体现在规划制定的内容里, 还体现在规划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在制定科技规划前期, 要进行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科技需求的充分调研与分析判断;在确定规划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时, 要充分吸纳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研究结果;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 要充分依靠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跟踪研究成果及时对规划内容和实施进行调整补充和修正。

2.2 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科技规划制定流程

科技规划的制定要在规划编制主体的精心组织下, 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组织实施。科技规划的内容通常包括科技发展现状分析、科技发展形势分析、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和优先选题、重大专项、主要保障措施等。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科技规划制定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基本流程见下图。

2.2.1 组织筹划和启动阶段。

成立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建立由相关领域, 如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和政府等专家组织的专家库;组织制定科技规划工作方案、研究内容、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等。

2.2.2 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主要是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 再通过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研究, 分析确定规划文本所需要的重要内容, 为规划的编制提供核心主体。

在科技规划制定之前, 要进行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科技需求的充分调研与分析判断。战略研究主要依靠各领域、各方面的专家开展专项研究:一是要分析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等作出综合判断, 明确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总体战略目标;二是要根据科技发展趋势预测, 列出科技需求和发展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等;三是要依据科技发展现状以及条件和环境提出措施和政策建议等。

技术预见研究要以战略研究提出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和总体战略目标为指导, 主要采用德尔菲等方法对科技需求和发展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等进行系统地预见研究和选择, 提出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 以及重大专项和课题等。技术预见研究不仅可以更广泛的集成各方面专家的智慧, 结合战略研究提出的科技需求和战略重点与任务等, 给出一个经过选择和排序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 以及重大专项和课题等的项目清单, 还可以有效促进各方面的沟通、协商与合作, 使规划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技术路线图研究是在技术预见研究的起点上, 以战略研究为指导思路, 组织专家对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 以及重大专项和课题等进行再次地汇总和选定, 然后对选定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 以及重大专项等的研发基础、技术差距、发展路径、实现时间、面临的障碍等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的重要信息绘制出相应的路线图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等。绘制路线图不仅丰富了科技规划的内容, 并且用简洁的图标方式表示出了发展优先序、发展途径等重要信息, 增加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2.2.3 规划编制与实施阶段。

科技规划的编制是规划制定工作的重要环节, 它不是一个研究工作, 而是一个由科技规划主体在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基础上, 进行的战略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是在战略研究和技术预见与路线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 并进一步综合、凝练、论证和选择确定规划内容并组织编写的过程。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编写出的规划, 再经过一定程序的批准后即可开始组织实施。

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 每年都应该进行技术预见与路线图跟踪研究, 并根据对规划实施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估检查意见, 适时进行规划内容和实施方案及政策措施的补充和调整。科技规划的实施只有在不断的跟踪研究和评估检查的基础上, 适时进行补充、调整和修正, 才能更好地保障规划实施的成功, 使科技规划更好地适应人类主动塑造和创造未来的认识和实践需要。

总之, 为了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必须认真应对如今更多生死攸关的艰难选择。制定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 是人类面对未来挑战和主动争取一个更美好未来的能动反映和现实需要。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我们在制定规划方面已有许多新的认识和方法, 就目前各方面制定科技规划的实践来看, 把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研究与实践融入科技规划的制定, 是规划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和创新需要, 是制定和实施好科技规划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预见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编.中国技术预见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关于编制国家技术路线图推进《规划纲要》实施的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 2008 (5) :2-6.

[3]蒋玉涛, 招富刚, 苏植权.基于技术预见和技术路线图的重大科技专项选择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3) :274-276.

[4]朱星华, 蒋玉涛.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广东实践及对政府科技计划管理的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 2008 (6) :81-84.

[5]陈家昌.技术路线图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 2007 (8) :79-83.

上一篇:聚丙烯行业发展下一篇:中高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