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涪城区四篇

2024-05-26

绵阳涪城区 篇1

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农业基本概况

涪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涪江西岸, 属湿润季风气候, 是四川省绵阳市的主城区和核心区, 也是绵阳市的重要农产区和农业科研基地。全区幅员面积597km2, 耕地面积11994hm2, 辖9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2个乡, 总人口68.48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9.65万人, 非农业人口48.83万人,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28.7%。截至2011年, 涪城已连续十六年荣获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荣誉称号, 辖区经济在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跃居全省“十强县”前三甲。2011年全年实现区属地区生产总值97.8亿元, 增长17.3%;其中农业总产值27.29亿元, 比上年增长3.8%。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1994hm2, 减少406hm2, 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0088hm2, 增加557hm2。全年粮食产量100826t, 减少2929t, 降低2.8%。主要农作物及畜产品情况 (详见表1) , 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 (详见表2) 。涪城区以辖区内的杨家、金峰、关帝、石洞、玉皇五镇为农村产业发展基地, 以“杨家—关帝产业带”为龙头, 打造新农村示范片、生态观光休闲走廊。该区域已基本实现优质蔬菜、花卉、林果、生态养殖和休闲旅游四大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 花卉苗木、生猪、土鸡等特色农业基地初具雏形。

数据来源:根据《绵阳统计年鉴2012》计算.

从2000年开始, 涪城区政府对辖区内的14个乡镇进行了乡镇机构的改革, 将原来的乡镇农技站、农经站、农能站、水产站等站所进行了合并, 组建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性质为事业人员, 工作实行差额拨款, 这其中从事农技、农经工作的人员经费为全额拨款。截至2011年涪城区设农技、种子、土肥、蔬菜、蚕桑等7个事业技术推广站。乡、村二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73家, 农业专业合作社19个, 民间合作社24个, 己形成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根据《绵阳统计年鉴2012》计算

为全面了解涪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的存在的问题, 通过随机抽样, 对涪城区14个乡镇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83份, 整理统计有效问卷78份。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工作状况、个人意见和建议等方面,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 并对调查数据作相应统计和分析 (表3、4、5) 。在被调查的农业技术人员中, 3人为区农委机关公务员;46人为区、乡两级直接从事推广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16人为农业合作社成员, 13人为个体农业服务组织。这些被调查人员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一线,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 研究区农技推广存在问题及原因

涪城区农技推广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 已基本建成以政府为主导, 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合作社参与的农技推广体系。2000年改革乡镇的农技、农经等站点合并成立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但是改革出现了有些部门侵占乡镇农技、农经站等站的财产的情况,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缺乏必要的办公经费, 人员工资没有保障, 有的地方农业技术推广面临崩溃的危险。此次问卷调查汇总后, 经过综合分析, 当前涪城区农技推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农技推广手段和推广途径单一

涪城区农技推广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推广服务体系, 并有少量的农业科研院所和民间推广机构, 区级建立区农业服务中心, 乡镇建立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区农业服务中心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合作, 负责新品种的引进, 并在有规模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示范园区进行实验、示范推广, 基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面向村或村民小组进行片区推广。当前涪城区农业技术推广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推广人员完成推广任务后, 推广后期服务跟不上, 这样的推广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和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增收的需要, 因此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对推广的新品种热情不高。

2.2 人员结构不合理, 推广后劲不足

从2000年改革到2011年, 涪城区农技推广队伍不断壮大, 人员得到一定的补充和更新, 人员由原来的几十人到现在的100多人, 在调查的78人中, 人员学历不高 (详见表3) 。另外, 从业人员多为从业5~15年的, 新的高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得不到补充, 人才储备不足, 推广工作无后劲 (详见表4)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农业领域成熟的科学技术推广用于农业生产, 以实现农业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增收, 保障国家粮食供应与安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的第一线, 承担着新技术推广的任务, 同时还要与新的农业技术的使用者打交道, 推广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工作辛苦, 高学历的农技人员往往不愿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基层农技推广缺乏实际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推广工作者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奉献精神。从涪城区农技推广队伍的构成来看, 涪城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普遍学历不高, 推广后劲不足。

2.3 农技推广设施落后, 资金保障不足

在调查涪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现行推广条件时, 对农技推广人员是否有独立办公室、电脑、打印机、推广交通工具等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的78人中, 有独立办公室、电脑、打印机、推广交通工具的仅有2人;25人没有独立办公室, 但有电脑、打印机, 推广交通工具;36人没有独立办公室, 没有电脑、打印机, 只有推广的交通工具;15人没有独立办公室、没有电脑、打印机, 更没有推广所需的交通工具。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普遍较低, 多数人员工资在1500~2000元之间 (详见表5) , 当前涪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按政府标准推广经费5000元每年每人, 推广活动经费是由区财政预算到区农业局, 再由区农业局核计发放, 资金不能及时有效发放到推广人员手中, 农技推广人员推广热情不高。在调查中, 有工作经费又有推广补贴的仅有10人;51人没有工作经费, 但有推广经费;12人既没有工作经费, 也没有推广补助, 其他情况的有5人。农技人员推广项目批准的周期长, 大多数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涪城区农技推广设施落后, 推广人员普遍缺乏推广经费, 推广活动缺乏资金支持。

数据来源:问卷整理后分析所得。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改革现有的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支持和引导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高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一是建立龙头企业带动推广机制, 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政府要给予农技推广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 使企业结合自身特点, 按照市场需求、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需要进行有效推广。二是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机制, 积极调动农业合作社的推广热情, 在合作社推广过程中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三是加强同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联系, 建立合作, 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四是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根据产业发展需求, 把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农业科技成果要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 鼓励科研单位与农业产业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充分利用区、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依托区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利用其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 建立瓜果、蔬菜、畜禽、渔业等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创建产学研基地,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提高农技推广效率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2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农业技术的推广不光要有新的科学技术, 关键还在于农技推广人员,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的队伍建设, 建立人才考核长效机制, 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 聘用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重视和加强现有农技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力度, 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努力优化人员结构比例配置, 同时从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 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结构, 注入新的活力, 确保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知识的多样化, 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坚持用政策、待遇和环境吸引优秀人才, 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一支德才兼备, 能适应新时期农业技术工作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推广后劲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3.3 加大农技推广设施建设, 保障农技推广资金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公益性很强的事业, 与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息息相关, 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场所、推广设备、交通工具等基层农技推广设施建设, 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投入, 基层农技推广资金的保障, 需要得到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加大农技推广经费投入, 设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 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有了资金才能切实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履行职能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确保推广工作正常运转, 确保推广人员积极主动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进村入户开展服务。积极创造条件, 协调落实好农技推广人员的绩效工资, 努力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 增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吸引力。加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 重点支持乡镇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 保证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为农业园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映辉.国外农业推广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J].中国农技推广, 2004 (5) .

[2]高洪伟.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完善措施[J].北京农业, 2011 (2) .

[3]杜丽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1) :176-180.

绵阳涪城区 篇2

1 主要成效

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天虹公司) 在涪城区下设7个茧站, 负责公司政策的执行、共育户的管理、蚕茧的收购以及所有与蚕桑产业发展有关的具体事务性工作。截至2013年底, 全区有共育户200余户, 蚕农5000余户, 实现了小蚕共育100%, 单产达到70.5kg (15g蚁量) , 比2012年提升了8.6%。共育出的小蚕发育整齐、质量高、发病率低, 质量名列全国第一;加之公司打造的“七彩之虹”精品蚕茧品牌, 有口皆碑、供不应求, 茧价更是高出其他地方20%左右。公司对全区蚕茧全部收购, 并制订了最低保护价, 蚕农户均收入近万元、共育户平均共育收入近万元、公司实现产值6500余万元。“公司+共育户+蚕农”利益链条联系紧密, 呈现出共育提质、蚕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多赢局面。

2 主要做法

2.1 共育户的作用

2.1.1 做好小蚕共育。

公司选择懂技术、有威望、会管理的养蚕能手共育小蚕, 修、改建标准共育室, 并对每个共育室配备全套的蚕用机具, 在公司的全面技术指导与监管下, 共育出来的小蚕具有先天优势, 为蚕茧质量打好了基础。

2.1.2 做好技术指导。

在生产过程中, 共育户还要为其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 包括蚕期饲养、采茧售茧以及后期的桑树冬管, 具有服务半径小、服务响应快、服务范围广的特点。

2.1.3 做好宣传动员。

为确保技术到位、政策到位, 公司茧站人员会在关键技术节点召开现场会、先进蚕用机具的推广会、公司政策的宣讲会等, 共育户负责宣传、通知、动员其共育室的蚕农。

2.1.4 做好监督管理。

提升蚕农组织程度和经营管理能力还离不开共育户的监督与管理, 涉及到蚕期的技术示范、控制茧源外流、蚕后的桑树管理, 这些频繁的联系与指导使得蚕农真正成为“涪城模式”中的一部分。

2.2 共育基本情况

涪城区的小蚕共育面达到100%, 共育户年共育小蚕100张左右, 每个共育室为其周边约30户蚕农提供共育蚕。共育时间大约为8d, 根据蚕的品种和温度不同时间略有差异, 共育阶段为收蚁到3龄起蚕, 在3龄给桑两次后按每张16g蚁量 (1g的风险蚕种) 发给蚕农, 并为每张蚕种配套10.50元的蚕药。蚕农在每季订种时支付蚕种款90元/张。

2.3 对共育收入的考核办法

2.3.1 共育收入构成。

共育费考核。对共育员报酬计算实行基本共育报酬、小区共育补贴、收购单产奖励费、仪评组织奖励费和茧源组织费等五项考核共同计费, 以确定最后兑付标准。以2013年为例, 基本共育报酬为15元/张, 要求达到标准化管理, 蚕头足、无缺箔现象;小区共育补贴为12元/张, 要求每张按3箔, 每箔5g称蚁定座;收购单产以60kg, 35元/张为基准点, 每提高1kg, 增加0.70元, 以70kg, 42元/张为上限;仪评组织奖包括仪评率、上车率、非正常蛹颗粒数三项指标, 根据仪器进行定价, 具体考核指标见表1。

茧源组织费根据单产来定, 具体考核指标见表2。

若因蚕病或其它自然灾害因素导致共育片当季综合单产低于45kg以下, 可扶持0.06元/kg;但若因茧源组织不力导致蚕茧流失, 共育综合单产低于45kg, 不予兑现茧源组织费。所有的指标都以该共育室蚕农蚕茧的平均成绩计算, 综合7个茧站, 共育费基本在90元/张左右。以2013年金峰镇分水村4社共育户李秀碧的收入考核为例进行说明见表3。

通过表3可以得出, 李秀碧春、夏、正秋、晚秋分别实现共育收入2918元、3343元、3440元、3553元, 共计13254元。

过程监管。为做到小蚕共育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天虹公司对小蚕共育有非常明确而严格的技术要求, 包括定量定区, 适温适湿, 蚕座规格, 采叶、贮叶、切叶要求, 饲喂规范, 消毒标准, 止桑促眠规定, 发蚕要求, 配套设备设施等九条共计20余个具体标准。公司与茧站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过程监管, 凡检查时其中一项技术未达标, 扣共育户当季共育报酬1元/张, 同时扣该乡镇生产负责人工资200元/处, 站长负同等经济责任。

扶持政策。为保证小蚕共育的质量, 公司规定每个共育室每季共育规模不超过45张, 并根据共育室的小蚕共育数量免费配备相应的风险蚕, 最大限度地降低共育户的风险, 提高了共育积极性。公司支持共育室的新建或改建, 对共育户新建、改建设施设备配套达标的新共育室, 经公司验收合格后, 扶持标准分别为:新建一处3000元, 改建一处500~1500元。

2.3.2 共育额外奖励。

除了基本的报酬与扶持政策外, 公司在年终还设立了共育户的先进评选, 包括公司级先进共育户、站级先进共育户、冬管奖、高单产奖, 而这些奖的评选都与其共育平均质量以及宣传动员成绩相关。另外, 对于共育户发展其共育室的蚕农进行新栽桑和新建蚕台都有额外奖励, 标准为发展栽桑建园667m2奖励30元、新建一户蚕台奖励15元。

总的来看, 共育户要实现收入增长需要起到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桥梁作用, 既需要提高自身共育小蚕的质量, 还需要做好监督、宣传与示范作用。

3 共育面广的成因分析

3.1 公司

高端茧丝市场需要天虹公司的精品蚕茧, 在蚕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天虹公司要实现大产业、大效益, 在品牌效应存在的基础上, 急需的便是扩大规模, 要扩大规模靠的是让现有蚕农增量和发动更多的农户养蚕。基于此出发点, 天虹公司探索出了以茧站为着力点、以共育户为抓手的提质增量道路。由于共育户都是养蚕能手、与蚕农有着天然的联系, 所以他们既懂技术又善沟通, 是公司扩面增效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公司通过共育户来发动更多的农民养蚕、提高蚕茧的质量、保证公司的茧源不外流, 达到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的目的。近年来, 公司大力扶持共育室的建设、着力培养能干事的共育户。以2013年为例, 按发种12000张, 每张共育补贴50元算 (1) , 饲养环节就投入了60余万元, 加上支持共育室修、改建, 优秀共育户奖励等, 公司每年在小蚕共育方面投入近百万, 占到了总毛利润的近10%, 这样大的投入使得共育户队伍稳定有效、有增无减, 为公司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3.2 共育户

3.2.1 能挣钱。

小蚕共育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 每季平均为8d, 每年共育4季, 共计32d, 加之各种额外的奖励政策, 上万的收入对于就地就业的农民是非常可观的, “共育小蚕见效快, 再苦再累也就那么七八天”。以2013年金峰镇的共育情况为例, 22户共育户年平均共育数量为104.62张, 平均共育收入为9288.42元, 共育成本 (2) 约为10元/张, 得到年共育纯收入为8242.22元。从劳动力来计, 每季耗工20个, 共耗工80个, 由此得到共育每个工的收入为103.02元, 这个水平比当地的打工收入还高。再从时间上来算, 以32d计, 共育期间的每天家庭收入可达到257.57元, 家庭两个劳动力稍微辛苦一点就能够实现, 加之成本中的燃料、水等在农村可以忽略不计, 使得他们的纯收入更高。因此, 高的共育收入是留得住共育户的首要原因, 见表4。

注: (1) 蚕农支付每张蚕种90元, 公司支付共育户共育费每张约90元, 相当于公司补贴了蚕种款38元/张, 配套蚕药10.50元, 便于计算, 共计50元/张。 (2) 共育成本包括消毒费、燃料费、蚕具折旧等。

3.2.2 风险小。

每季每个共育室共育1~3张风险蚕种, 由公司承担风险蚕种款。风险蚕种由公司统一管理, 标牌明示共育, 一旦区内共育室出现问题, 其余共育室的风险蚕种则无条件无偿调出作补偿, 共育户只需要承担调运的费用。有公司作为共育户的坚强后盾, 加之全程的技术指导以及近两年较低的小蚕发病率, 共育户对共育好小蚕非常有信心。

3.2.3 其他原因。

共育户大都是养蚕大户, 桑园面积较大, “共育小蚕比养大蚕更划得着, 分两批养, 桑叶可以得到合理地利用”;大多数共育户都是养蚕能手, 他们有技术、有能力共育出质量好的小蚕;大多数年龄偏大, “打工不行了, 养蚕是个挣钱的好路子”, 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栽桑养蚕上;部分共育户是真正地喜欢蚕桑行业, 对小蚕共育、大蚕饲养、果桑种植、食用菌种植都有相当兴趣;与公司茧站、与共育室蚕农都相隔很近, 工作上的问题都能够及时解决;加之公司的运行机制使得各共育户之间存在着隐形的良性竞争, 他们普遍表示做公司的共育户能够找到归属感、价值感和成就感。

3.3 蚕农

3.3.1 经济上可行。

如果由蚕农自行购买蚕种, 对于青壮年劳动力来说, 从收蚁到3龄以8d、10个工算, 按每个工价80元计, 蚕农付出的机会成本就为800元, 蚕药、水、电、消毒费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在家务农的老、妇而言, 购买蚁蚕与共育蚕的价格差为52元, 饲养时间8d、蚕药10元左右, 加之其他成本10元/张左右, 计算下来蚕农每天的收入仅为4元, 更不用说精力上的耗费了。而加入小蚕共育, 共育蚕种款90元/张, 不仅包含了38元/张的蚕种款, 蚕药款10.50元, 还包含了共育费近90元/张。所以小蚕共育使得蚕农既避免了小蚕饲养的技术麻烦, 又腾出了时间从事其他事务, 还相当于免费用了蚕种, 蚕农都觉得“划得着”。

3.3.2 质量有保障。

蚕农普遍年龄偏大, 小蚕饲育费精力、时间长、光温等技术要求达不到, 他们都表示“小蚕不好养, 难得费神, 养出来还不整齐”, 先天不足的小蚕使得最终蚕茧的质量也与共育蚕相差了一大截。而共育户的小蚕饲养有严格的技术规范, 蚕农表示“共育室的小蚕数量足、质量优, 能提高单产, 比毛毛蚕更好饲养”。

3.3.3 技术有指导。

加入小蚕共育, 蚕农可以得到共育户对其提供的及时、全面、准确的技术指导, 既降低了蚕农的养殖风险, 也提升了蚕农养殖过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蚕农觉得“养蚕心里比较踏实, 出了问题可以随时找共育户解决”。

3.3.4 其他原因。

蚕农在本地乡镇茧站就能将蚕茧全部销售, 不用去市场面对茧贩子, 不用愁销路, 也没有信息不对称、耗工费时的担心;由于地缘关系, 蚕农与共育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任, 加之长期与公司的合作让蚕农都尝到了甜头, 加入小蚕共育对于他们来说是不二选择。

4 对策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 小蚕共育之所以能够在涪城推开与天虹公司的强大带动作用是分不开的。公司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强化共育补贴, 共育户能挣钱, 蚕农收入高, 实现了三方的合作共赢, 从而也推动了整个涪城模式的成熟与可持续。

4.1 探索共育形式, 提高小蚕共育面

对于有蚕桑龙头企业的地区, 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现代蚕业发展的理念, 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其盈利能力、带动能力, 用企业的力量推动共育室的建设与共育户的选择。一些地方涌现出了蚕桑合作社, 作为自发成立的组织, 带动性可能弱于公司, 但更容易得到农户的拥护, 合作社应根据实际情况, 争取发展资金, 重视小蚕共育工作, 走“合作社+共育室+农户”的道路。对于既没有龙头企业也没有合作社的蚕区, 政府要承担起推广小蚕共育的任务, 支持以生产队为单位修建共育室, 选择有技术、有责任心的养蚕能手进行小蚕共育, 走“能人+共育室+农户”的道路。

4.2 多元化资金来源, 助推小蚕共育

绵阳米粉,刘备爱过的涪城香辣 篇3

相传三国时,刘璋与刚入川的刘备相会于涪城(今绵阳)富乐山,刘备早就听说四川人擅长烹饪,就提出要品尝当地美食。

刘璋说:“闻此山中一人家,其妇善烹饪,祖传以大米磨浆,制成丝,辅以鸡鱼肉等自制作料,开水烫熟即食,汤鲜味美,百里名盛。”于是,刘璋命令手下将这名主妇叫上山来做了这道奇妙的菜。还没上桌,刘备及众将就闻到一股香辣的味道,米粉上桌后一会儿工夫就吃了个精光。后来,四川民间争相仿制。

据说,绵阳米粉风靡四川还缘于另一人,他文有诸葛遗风,武俱姜维之勇,此人便是蒋公琰,绵阳历史上驻留最久的丞相。蒋公不仅是军事政治家,而且还是美食家。一日他微服私访于绵州街头,品尝绵阳诸葛后裔店家连锁米粉后,建议原料由粗变细,方便入味,形成全国独有的细米粉特色,流传省内外的细米粉也都视绵阳米粉为鼻祖。

绵阳米粉种类繁多,每个人都可按各自的口味喜好挑选:

牛肉米粉:干香可口;

肥肠米粉:光亮润泽;

鸡汤米粉:浓香爽口;

元子米粉:鲜嫩可口;

笋子米粉:原汁原味。

前三个各自有主味的汤料,其中牛肉和肥肠是红汤,后面两个可以说是搭配型的汤料。当然,你在要汤料的时候,可以只要其中一种,也可以搭配起来选择多种,那就是“对浇”了。经典的搭配有这几种:

肥肠—牛肉:这种搭配可以同时体验最典的两种汤料。

肥肠—豌豆:肥肠的荡气回肠和豌豆的婉约同时汇聚在一碗米粉中。吃完米粉后,碗中剩下的豌豆让你回味无穷。

牛肉—笋子:牛肉干香,笋子鲜嫩,再配上米粉本身的细滑,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肥肠(牛肉)—鸡汤:这个搭配主要是为一些不能吃太辣的朋友准备的,也非常美味。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随意搭配两三种汤料。

TIPS

绵阳米粉在当地有名的很多,但当地人最推荐的还是开元场的开元米粉,也就是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对面的那一家。你可以乘公交3路,14路,20路,21路,25路,58路等,在三医院站下。也可以直接打的前往,虽然打的去吃一碗米粉看来是很奢侈的事情,但是你吃完了就觉得值了!

吃米粉时如果单独要肥肠、牛肉汤料的话,红油会比较多,如果你不太喜欢要油多或者怕太辣的话,可以给舀汤料的师傅说少要红油(但是这样味道会打折扣)。

绵阳美食索引

梓潼酥饼:

俗称“薄脆子”。始创于唐代天宝年间,历史悠久。旧时用木炭火,现采用红外线炉烘烤而成,具有形如满月,色泽浅黄,光泽明亮,酥纹均匀清晰,香而酥脆。品种由过去甜味一种发展为柠檬、香蕉、椒盐等八种,老幼皆宜。

涪城刺梨:

刺梨有营养珍果之美名。据化验分析,刺梨中含有果糖、蛋白质、油脂、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等10多种营养成份,尤以维生素C和P含量最为惊人,又被称为水果中的维生素C、P大王。经常食用,可以预防、控制癌病变、延年益寿。

梓州板鸭:

梓州板鸭运用古传配方,结合现代保鲜技术加工而成,成品腊香味浓,营养丰富。畅销全国十多年,曾多次被评为“消费者喜爱产品”。

梓潼片粉:

梓潼片粉号称梓潼乡土风味小吃三绝之一。有人说,梓潼片粉,像梓潼的民风一样,淳味朴实,刚柔相济。片粉,有麻、辣、冲之味,秉性尚热;嚼之,却又柔韧凉爽,给人以寒。一道小食,寒热均俱,阴阳相宜,难怪令人称奇呢。

绵阳市涪城区教育体育局 篇4

关于印发徐丽娟副局长《在全区2009—2010教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学校:

现将徐丽娟副局长《在全区2009—2010教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希各校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学校自身工作的实际,思考2011年学校的工作!

附件:

《在全区2009—2010教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二0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在全区教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涪城区教育体育局 徐丽娟

2011年1月21日

一、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

2009至2010学年是我区教育不平凡的一年,全系统紧紧围绕“全面抓好一个建设,着力建好两只队伍,努力实现三个提升”的工作目标,在着力抓好灾后重建的同时,不断优化两支队伍,狠抓过程质量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推进“三特一促”,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统筹城乡均衡发展,通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1、教育教学秩序恢复正常。随着灾后重建的结束,我区学校学生陆续回到永久性校舍学习,学校秩序逐渐恢复到常态,校长和学校管理层的主要精力逐渐从灾后重建回归到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管理意识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过去两年的检查、区级常规管理现场会、“三特一促”现场会以及平常的教育教学视导工作的效果明显显现出来。区内优质学校的一些好的做法被普遍采用,前两年检查过程中提出的突出问题得到整改,特色课堂打造、特色学校建设正在逐步推开。

2、教学常规管理更加严谨细致。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 2

较为健全,所有学校每期都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集中定期检查,有关于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记载以及情况的通报。所有学校都有平常值日或巡课检查,对教师上课情况和学生状态的检查和记载。部分学校通过学情调查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作业布臵批改、学生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学情调查调整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部分学校坚持校长、学校行政年级包干和行政听推门课制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体现出常规管理更注重过程及问题的及时改进。

3、教学质量管理措施进一步到位。各学校均有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普遍采用质量监测制。教导处均有质量监测的成绩记录、检测后的问题分析、今后的整改措施。各学科组、班主任、任课教师三个层面均有质量分析。大多数学校都关注了踩线生。注重了踩线生的分析和管理,对踩线生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各校均建立了学科质量评价机制,并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

4、学校特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特色建设方面。各校均有特色建设方案,在特色建设方面有自己的思考。较多的学校特色建设有主题、有支撑、有行动。东辰中学的“东辰新教育”力图回归教育的本质——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吴家小学以“生本教育”为载体,构建校园文化,彰显学科特色。绵阳五中精细化的德育管理模式富有成效。南街小学立足校情,“良士”教育得到

较好的实施体现。实验小学以实施“新基础教育”为抓手,呈现出鲜明的教学特色。子云小学以课程建设统领教学工作,全面实施各学科的科学评价。石塘小学大力推进“儒雅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育良好的师生学习、反思习惯。花园实验幼儿园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有效推进幼儿园的发展。

此外,丰谷中学的“多元驱动促进责任与智慧”。四中的全人教育、八中的潜能教育、十二中的成功教育、花实小的“和谐教育”、成绵路小学的“书香校园”、御营小学的“博爱文化”、安昌路小学的“成功教育”、涪城路小学的“幸福教育”、园艺小学的园艺教育等已初显其对办学效益提升的积极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绵阳十二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从师生中广泛征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对师生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实验中学城北校区在极短时间内将校园文化建设得很有档次、跃进北路学校的红色校园文化特色鲜明,绵阳四中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面貌变化大。

5、校长指导教育教学的力度不断加强。从各校的校长工作笔记和会议记录中,均可以看到校长参与教学工作的相关内容,特别是绵阳五中赵友章和丰谷高中廖刚,可以从工作笔记中看到班主任会、任课教师会、行政会等涉及教育教学工作的讲话,还有个人读书笔记,内容很丰富。

6、学校师培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很多学校在师培工作中做法独特、成效显著。绵阳二中: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实验中学:注重校本研修的规划实施,研修效能不断提升。丰谷高中:注重对教师思想的引导,观念的转变,注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提升。剑门学校:丰富教师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氛围;加强集体教研,促进共同发展。实验小学: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引领上发挥示范作用。成绵路小学:注重教师团队的打造,加强优质教师资源的互补提升。安昌路小学:文化、情感和制度的多维管理,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子云小学:构建学习型组织,大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南街小学:高度重视校本研修,优化校本研修,着力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御营小学:以研修团队的打造为依托,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各学校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德育机构健全,配备了专职德育主任、团队干部,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学校教学质量联系起来。德育、教导、团委、少先队、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经常分析学生思想状况,积极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通过加强班级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团队建设等,初步形成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加

强阵地建设,拓宽德育教育渠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红领巾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德育阵地加大宣传力度,使思想道德教育融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三是加强德育研究,促进德育工作开展。“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各学校十分重视对德育工作的研究,注重探索教育规律,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各学校基本都有关于德育工作方面的课题,并进行研究。四是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德育活动的开展,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特别是在“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上下了较大的功夫,学生形成了较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8、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努力,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2010年高考,本科上线(不含艺体)778人,其中重本上线419人。与2009年相比本科上线增加132人,增加比例为21%。重本上线增加82人,增加比例为24.3%。在中考方面,上国家示范性高中(南山、绵中)指令性计划上线1340人,比2009年增加131人,增加比例为10.8%;国家示范性高中指导性计划上线2078人。东辰学校吴蔚、莫雨健两位同学并列全市第一名。

9、涪城区研修工作受到市教体局表扬。教研室进修校的工作总结受到邱局长的肯定并向全市印发。

10、城乡协作均衡发展。在“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2010年,按照教文体局的部署,我们加强了8个“涪城

区城乡研修协作体”工作:设计工作方案、制定活动规划、建立评价体系。各协作体开展活动20余次,听课100余节,各种专题研究报告10余次,各农村学校参与城市学校教研、管理200余人,有效地实现了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的均衡发展。

11、课题引领科学发展。本,我们继续坚持实效科研的原则,坚持以“课题研究促进人的发展”的思路,组织各个学校开展校内课题研究,并根据课题研究的进程,深入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一年中,全区共申报区级课题 319 项、市级课题4项、省政府重点课题1项、省政府立项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8项。全区近1000名教师参与研究。一年中,获得中央教科所奖励8项,5项获省政府奖,500余人次获市区两级奖。有20余人次在国家省级作专题发言,100余位教师的300余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花园幼儿园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在全市得到推广,被评为全国科研先进单位,魏先和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涪城教师的整体素质,在科学研究的引领下,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高。

12、搭建竞赛发展平台。按区政府和教文体局通过竞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要求,我们开展了“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科学课赛课”等竞技、竞教活动,为涪城积累了后备力量。同时组织区内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竞技竞教活动,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人次、省级一等奖5人次、市级一等奖12人次,全面展现了涪城教师的风采。

13、以“特色课堂”为抓手进行研修。按照涪城区教文体局关于“三特一促”推进方案的的要求,全区各学校纷纷开展“特色课堂展示”活动,整个活动分以系列化的方式分三个阶段进行:校内特色课堂展示,区特色课堂展示、区特色课堂评比表彰三个阶段。本主要进行了校内特色课堂展示。这次特色课堂展示,参与面广,区内所有中学的主要学科,各学科教师都全员参与,还有学校把主题班会、课外活动设计、交流课、综合课均纳入其中,就是要体现出教育的特色、教师的特色。它有几点经验可以总结:学科交叉,互补学习。本次特色课堂展示活动,打破了各学科独立封闭制,开展了广泛的跨学科观摩学习,就课堂教学技艺、课堂教学机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等多方面进行了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互补提升。过程务实,注重实效。本次活动始终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课堂为根本,内容丰富,实现了过程与效果的有机统一,引领全区教师回归课堂,再次激发了全区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的热情。

14、以“特色建设”为抓手进行研修。按照涪城教文体局制定的《涪城区特色学校建设方案》,机构全力推动区域的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并以“三特一促”作为实施纲领,制定了推进方案和工作策略。一年中,涪城各学校共提出了近50种教育特色,研究也如火如荼。按照教文体局的安排,机构承担了区特色建设办公室的任务,每月定期推出《特色建设快报》,反映特色创建的工作动态,推出先进经验,发现创建中的问题,指导创建的工作进程。后期,涪城区教文体局又创办了《涪城 8

教育》,并在刊物上开辟专栏,指导特色建设,使各学校更加明确办学思想,使每个教师更加清晰实现教育理想的路径和方法。现在涪城的“特色学校建设”已形成蓬勃发展之势。

15、建立“提升质量长效机制”是保障。为了教师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为大面积提升教育质量奠定基石。根据涪城区教育发展需要,教育局制定了《涪城区提升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围绕局里制定的“树立全面质量意识,构建提升质量的保障机制;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构建提升教学质量的人才支撑机制;加强质量监控,完善质量评价,构建质量的调控机制;强化校本研修,构建提升质量的促进机制”机构完善了对区域教育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保证了良好机制对教育质量的促进作用。

16、先进的考核制度是提升质量的支撑。我们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要求,制定了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方案;根据“看起点,比进步,促提高”的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分学段年级对取得优秀教学质量的学校、领导、教师及班级进行表彰奖励,确保全区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7、对外开放和交流处成绩。2007年以来,我区不断引进外教志愿者,我区的城乡大多数学校,都留下了外教的痕迹。这些外教为我区教育带来了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升我区外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突出的亮点

1、东辰中学坚持目标定位管理制度,以目标促进教学;坚持质量检测分析与补偿教育管理制度的落实;坚持抓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效率管理,激发学生用生命的激情学习;初中坚持抓好“两生”(踩线生、学习潜能生)、高中坚持抓好“三生”(高端生、踩线生、潜能生),确保毕业班质量。

2、绵阳二中、关帝中学、剑门路学校每月教学常规检查后以简报形式进行月教学总结。对于教学常规检查中好的进行表扬,出现的问题点到人头,校长和行政也不例外,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限期整改并注重对整改效果的跟踪。

3、实验小学教学过程管理机制的创新:成立了一些非行政管理团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一是启动“新实力“项目。用”新实力”项目展开对近三年调入实小的老师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据此对新调入教师进行专业诊断,制定发展规划。二是成立“新基础教育推进办公室”,负责新基础教育成果在实小推广应用的研究与过程管理。三是成立“常规督导办”,负责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四是成立“年管会”,负责对年级实践活动进行组织策划和过程管理、评价。

4、南街小学:管理层深入课堂一线、教学科研团队,关注教学的整体流程,落实优化常规管理。学校坚持每个单元“三过关”活动,即在学生单元成绩分析中增加了“未过

关学生”、“辅导后学生第二次过关”、“第三次过关”,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效果较好。

5、绵阳二中“扬长教育”为学生展示才艺搭建舞台。每周星期三上午课间操时,班级轮流展示才艺,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不但活跃和丰富了校园生活,而且使“扬长教育”具体落到实处。

6、十二中是灾后重建学校,结合“成功教育”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字内容全部来源于学生和老师,学校统一设计图案,统一制作,悬挂在学校醒目的位臵,落上师生的姓名,此活动师生积极参与,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又使学生产生了成功的体验。

7、丰谷中学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师生精神面貌好。常规管理注重制度的规范,管理的落实,效能的提升。根据学校的生源实际,降低教学重心,注重强化C优生的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8、龙门学校狠抓毕业班管理,踩线生管理很有特色:从树立学生信心、强化学生薄弱学科、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生生活的安排和调节、各学科复习时间的分配等方面加强踩线生管理,毕业班质量大幅提升。

9、绵阳九中通过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课堂教学的改善具体落实常规管理,促进管理优化。

10、吴家小学:着力改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常规工作

作的扎实。

三、存在的问题:

1、全区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校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我区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城乡学校之间、城区学校之间和农村学校之间的发展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是过程管理的差异。根据10月份教育股、教研室进修校对全区教育教学常规的检查看。过程质量的总分为145分,中学全区最高得分为140.5分,最低得分为84.8分,城区学校最高得分为140.5分,最低得分为111.5分。农村学校最高得分为135.3分,最低得分为84.8分。小学全区最高得分为141.6分,最低得分为110分,城区学校最高得分为141.6分,最低得分为133.8分。农村学校最高得分为130.5分,最低得分为112.2分。二是教学质量差异较大。根据对2009-2010年教学质量的零花考核情况看,全区教学质量满分为80分,中学全区最高得分为64.3分,最低得分为16.2分,城区最高得分为64.3分,最低得分为26.2分。农村最高得分为36分,最低得分为16.2分。小学全区学校最高分为62.4分,全区最低分为24.9分。城区最高分为62.4分,最低分为35.4分,农村学校最高分为54.2分,最低分为24.9分。

2、特色建设方面:一是部分学校特色建设主题不明确,只有相关的特色项目,缺乏特色的统整。二是特色建设的支撑内容很少,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丰富。三是特色建设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有效的实践。

3、部分学校的主流文化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教师的责任意识、敬业意识淡漠,工作缺乏激情,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体现或渗透新课改理念,方式传统,方法陈旧。个别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把关不严,对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要求不高,导致教学质量较差。

4、各学校在教学质量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校质量管理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个别学校教导处成绩管理及提升质量的指导资料不全。一是部分学校教导处的成绩管理资料只有期末成绩及初三诊断性考试成绩,平常的监测成绩存档不齐。二是每次考试的各类分析资料不齐全,能够看到的只有其中部分分析。其中个别学校的成绩分析只有表格式的数据分析,缺乏文字性的汇总分析(成绩背后的问题及措施)。有的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分析,但教导处没有资料存档。三是个别学校的教师层面成绩分析流于形式,缺乏客观的问题分析及切实可行的措施。

5、常规管理方面:部分学校常规集中检查、平常巡课、学情调查后缺乏情况的汇总分析及相关情况的通报反馈,管理环节缺乏闭合性。教学管理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性。一些学校对教师教案的质量检查流于形式,仅有简单的评价记载,而没有进行分析总结、信息交流反馈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的记录。电子文本教案较多,但没有看到文本教案上教

师用手写的批注和增添的内容。教案上没有教学反思。在检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时,发现有的教师一个月内没有批改作业,甚至二个月都没有进行作业批改,而未见学校采取何种整改措施。

6、教研组活动缺少创新意识。不少学校教研活动,还停留在集体学习,相互听课和评课等活动层面上,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未能与教学有机结合,未能有计划的确定研究主题,有针对性的研究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研活动都流于形式,收效不大。有的学校校长对教研活动不够重视,没有把教研工作提升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高度来认识。

7、个别学校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健全。个别学校领导和教师只重视期末教学质量测查,忽视了平时必要的测试和考评,缺少必要的奖惩机制。其原因:一是缺乏正确的评价导向,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以成绩为主的单一方法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二是缺乏全面评价教职工教学业绩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机制。未能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科学的量化考核,奖惩机制也不健全。

8、德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养成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灾后重建新修的房子,有些墙上有脚印、球印,一些公共设施遭到破坏。

9、部分校长对全区目前教育发展的形势误判,以老眼

光看待涪城教育的现状,按部就班开展工作。目前我区教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学常规管理、质量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建设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本期对全区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检查、到教育股、教研室进修校对学校工作的视导、到本次的校园长考核都显示出,涪城教育正在大洗牌。但是部分校长未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变化,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工作还可以,以老眼光看问题,以老办法做工作。进取意识极不到位。

四、今后的工作意见

1、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抓好校园显性文化建设。各校要因校制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大方、简洁、得体的原则,精心布臵整个校园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广泛征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提炼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高质量建设校园显性文化。二是构建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用文化的力量统领教师、激励教师为教育尽职尽责,承担起社会赋予人民教师神圣的使命。要加强对学校教职工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为提高教学教研质量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

2、深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一是各学校要扎实推进“三特一促”工作,以学校的课程建设为抓手,彰显学校课程建设特色;以建设高效课堂为抓手,凸显教师课堂教学特色;

以搭建学校交流平台为抓手,展现教师教学特色。建设一批特色课程,培养和造就一批特色学科教师、特色班主任教师着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二是教育股、研室、进修校要在学校自身思考的基础上,加大对学校特色提炼的指导,加强对学校特色体系构建的指导。三是各学校特色建设要符合学校的实际,要有具体的支撑内容,要有可行性和具体行动,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3、进一步探索联合办学的经验,适时扩大联合办学的份额,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了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学校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以“优质学校”的引领能力,带动薄弱学校管理效能、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质量、德育效果、办学效益的快速、大幅度提高,促进全区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我区将不断探索总结联合办学的经验,扩大联合办学面,通过集团化办学的策略,达到优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满足广大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4、充分发挥研修协作体的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8个城乡教育研修协作体的作用,有计划地开展“城区支援农村,强校帮扶弱校”,“对口帮扶”、“捆绑发展”等方式,逐步实现由物质资助走向智力帮扶,实现理念共享、教材通用、课程同设,从而增强农村学校的课程深度和厚度,促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校要充分利用研修协作体搭建的平台,加强学习和交流,提升校长、管理

者队伍和教师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5、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校长要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指导教育教学上,教导监测处、德育处要建立系统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及时关监测注质量现状、加强质量监控、强化常规管理、发现质量提升过程中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质量。教科室要关注课堂效益,研究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研组活动的指导。各学科教师一要研究课堂、二要研究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各校形成全员质量意识。

6、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以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三项专题德育活动为主线,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品质。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全程全员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7、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涪城教育发展的现状,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升领导力和指导力。管理者要充分认识目前全区教育发展的形式,在涪城教育新一轮大洗牌中找准学校的定位,既要有创新思维,又要脚踏实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向前发展,提升学校的档次和品位。同时,校长要体现对教育思想的领导,教育观念的引领。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在全面掌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备课、如

何有效教学、如何关注和研究学生、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多给教师指导意见,通过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8、切实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目前,很多学校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和宽阔的操场,硬件设施也增添了不少,各校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要加强自我解剖,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增添措施,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和品质。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和落实效果进行经常性检查评估。通过采取学情分析、质量监控、问题研究等措施,切实抓好过程管理。

9、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校本研修工作,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二是要让教师多参加各级培训和观摩,让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三是要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活动,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并且要实实在在地开展这项活动,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四是开展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一定要结合新教材和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以校本研修为主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必须要结合各自学校和教师实际,以“问题”开展教研活动,以“专题”带动教研活动,以“课题”推动教研活动,以收到实质性效果。

10、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案。一是局里将根据“看起点,比进步,促提高”的原则,继续完善《涪城区学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二是各学校要通过通过调整绩效考核评价

上一篇:幼儿园绘本阅读的价值下一篇:高校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