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护理管理十篇

2024-05-10

医院急诊护理管理 篇1

我院急诊科在门诊部的右侧, 毗邻检验科, 楼下是放射科。整个急诊科有12名护士 (包括护士长在内) , 另有护师5名, 注射科的1名护士也纳入我急诊科管理。通常情况下, 出现急诊情况要出诊, 我科配置了6名医生。医疗设施方面, 我急诊科有观察室间, 床8张, 输液椅8张, 肠道门诊1间, 抢救室1间。由于平时病人较多, 在输液的时候被安排在走廊上进行输液, 平均每天有大约60~70名患者在我科输液。

医疗设施的制约要求我们在护理管理中做到更加尽善尽美, 以尽量减少患者的重复感染。我院急诊科通过加强对护理方面的管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含义

护理, 顾名思义, 看护管理。其确切的含义是:根据医院的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所做出的诊疗任务, 对经济文化水平进行适应, 并根据当今医学和护理学的基本原则, 对患者提供服务的一种工作形式。而护理管理则是, 护士长对护士队伍进行管理, 护士对患者进行服务和管理, 护士对医院病区的环境 (包括空气质量、及时换药和输液、噪声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等) 的一系列管理。护理管理是护理人员的责任, 也是医院的责任。通过护理得到的价值称之为护理服务质量, 这种价值反映了患者对整个医疗环境的满意程度, 是衡量一个医院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3 急诊科护理管理在感染管理控制中的作用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是一种程序。从患者经过伤口或是病情的紧急处理, 到全程的医疗护理, 到最后的住院治疗和康复出院, 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感染管理提出严格的考验。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步骤、每一次操作都有可能因为护理质量的高低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 特别是在感染管理的过程中, 并发症的是否出现和重复感染的是否出现都是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和考验的挑战。

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增强对医院医疗条件设备和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患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治疗过程中的输液、发药、包扎、换药等等方面, 在感染管理的过程中, 对患者进行紧急治疗的反应速度、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辅导和精神的护理更为重要。由于急诊是突发性的和快节奏的, 在感染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更加认真细致、更加负责则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

优秀快速的护理管理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降低急诊患者的感染几率。治疗过程中出色的护理管理更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减轻患者的病痛;能够给医院的急诊科带来良好的信誉形象;能够将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能够对护理学提供更加富有参考价值的方法。

4 感染管理过程中的护理管理面临的基本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感染管理中, 护理管理主要面临如下几点挑战:

4.1 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在感染管理的过程中, 急诊的救治以护理的时机最为重要。护理人员的意识不强有可能造成患者的抢救时机被贻误, 遇到有伤口很大的病人, 主动快速进行隔离和防护的意识不强会给患者的伤口带来更大面积的感染, 甚至有可能造成纵深感染。

4.2 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不够精

俗话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特别是在医疗行业, 急救专业知识的精通程度对一个护理人员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普通的患者和普通的伤病容易处理, 但是万一遇到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大伤大病, 一个护理专业知识十分熟悉的护士往往能够在千钧一发的瞬间找到最佳的包扎位置和护理方法, 从而更大程度地挽救生命。如今我国护理管理已经从战地医院的传统过渡到现代医疗护理, 许多护士对一些突如其来的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理, 这往往给挽救生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4.3 护理质量不够高和精

对于医疗设施和医疗环境比较落后的医院来说, 病床不够用、病区周围环境差、病人素质不高、护理工作量大等等因素都造成了我国当前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护理责任不到位, 护理质量差的现状。有些护士对病人厌烦、服务态度差、服务应付式等现象很严重。对于感染管理来说, 这样的工作态度和护理质量都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这对医院的形象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5 相关问题对策

建立健全医疗护理的规章制度, 并严格对规章制度中的各项操作规程有力地执行。要对急诊科中出现的各种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 建立一套系统的抢救工作制度、医嘱制度、值班教结和查岗制度、抢救器械和药品管理制度。另外要明确护士长、护师、护士等的工作职责, 建立责任制和奖惩制, 使每个护理人员都能认真明确职责并履行职责。

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除了要每一个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急救知识外, 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方法、仪器和药品的执行规范。在护理技术的加强上, 特别要对防止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等感染管理进行培训学习和实践。另外要加强对护理等各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 不仅要护理人员熟记患者的权利, 也要他们熟记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护理行业要树立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型理念。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 那么医院就要更加努力地维护这一高尚的称谓。积极开展优质急诊服务活动和争先作美丽白衣天使的活动。对每一位患者, 护理人员都要做到以促进康复, 减轻患者病痛为己任。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是弘扬护士精神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 感染管理是医院急诊科中的重中之重, 也是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一个大范畴。许多疾病都与感染有关, 护理人员只有做好感染管理, 才能在根本上保证整个护理过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秀菊.浅谈急救科护理管理[J].护理与保健, 2006, (26) :121-123.

[2]阎惠中.现代护理管理与质量检控[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6) :5962.

医院急诊护理管理 篇2

1 一强化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认为强化全科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急诊意识, 规范急救流程, 掌握急救技术,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牢记“挽救患者生命, 减轻痛苦, 促进康复”的服务宗旨, 强调急患者所急, 想患者所想是急诊科的首要工作。同时我院积极开展了急诊就医优质服务流程, 对所有抢救仪器编写了简易操作规程及检查方法, 常见抢救程序及分诊程序上墙, 尽量缩短就医时间, 赢得患者抢救时间, 使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 转危为安。近几年我院未发生1例因延误患者抢救时间导致的医疗纠纷的事件。

2 二加强

一是加强急救知识、急救技术的培训。 (1) 急诊科积极创造条件, 在强化自身“三基”、“三严”, 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 每年委派1~2名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急诊室接受为期1个月~3个月的进修培训。 (2) 组织急诊医护人员对急救知识、急救抢救仪器、急救技术操作的强化培训, 除对10余种常用仪器的使用进行了单项培训及考核外, 还实地考核医护人员急救技术配合的实战能力, 尤其是对徒手心肺复苏的配合抢救, 合格率达到100%。 (3) 要求医务人员要熟悉常见抢救药品的种类、用法、用途。 (4) 熟练掌握常见疾病如休克、脑出血的抢救程序, 并能自如应用于抢救工作之中。 (5) 积极参加各种急救学术交流和培训。医院和科室积极支持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 不断提高急救知识和技术水平。

二是加强医务人员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医院、科室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民法通则》等有关公民的权利、侵权行为及民事责任等内容, 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发生。同时加强对急诊患者及陪护人员的法律知识宣教, 使他们在医疗过程中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自觉遵守就医规定, 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患者的诊治。

3 三到位

一是制度职责落实到位。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是提高医疗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 杜绝差错事故的关键, 尤其是对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急诊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要适时检查, 重点落实。明确每位医务人员的职责, 使医疗行为以制度为依据, 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使急诊工作在规范中惯性运行。

二是文书书写到位。医疗文书书写的好坏是衡量医护质量的标志, 是医师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与可靠证据。根据急诊科的特点, 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标准要求, 我们要求医护人员病历记录书写要规范、工整, 字迹清晰, 所有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及时准确, 医护记录要一致, 时间上无出入, 要求抢救要随时记录, 时间精确到分钟。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时, 应在抢救结束后6 h内据实补记, 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间与补记时间, 保证了医护记录的书写质量。

三是奖励与处罚到位。急诊科每月进行一次急救理论与技术考核, 其成绩与效益工资挂钩。患者或家属反映服务、技术等个人问题, 经调查属实后, 根据情节扣除本人当月效益工资的30%~100%, 情节严重的给予停职学习。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 态度和蔼, 作风严谨,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从未出现差错事故的优秀个人, 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并在晋升职称中优先考虑。医院对急诊科工作人员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在同等条件下, 尤其先考虑其晋升、晋级, 并在效益工资上给予特殊的关照, 从而稳定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情绪, 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4 体会

医院急诊护理管理 篇3

2、诱发因素:

(1)外界因素也可称之为社会因素。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健康意识、经济意识的增强,影响着危机事件的产生和发展。其次,新形势下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及医疗法规的相继颁布,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制性约束,而急诊病人的救治高风险、医疗后果不可测和医学发展的局限性等特性,很难完全满足广大患者、家属的需要,常常使危机事件在急诊护理中发生。(2)急诊护理管理中薄弱环节多,医疗纠纷多,使急诊科工作人员思想负担重,从而造成医疗骨干队伍不稳定。(3)急诊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常常受到威胁,易造成医护人员难以安心工作护理质量不高。二、急诊护理管理采取的措施1、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管理:(1)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2)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3)不定期抽查急救车设备、药品的配备情况,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4)坚持预防为主,重视事前控制。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死亡事件的发生。(5)转运前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2、发挥门诊护士长作用,才能提高门诊急诊护士素质:

门诊护士长作为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直接领导和管理者,在门诊护理工作的运行中起着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护士长必须要有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才能适应医疗改革的发展,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应重视对护士的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爱岗敬业,注重加强集体凝聚力。 3、护士管理:急诊科护士是临床专科护士。临床专科护士指的是某一专业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因此,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而且必须技术娴熟、操作准确,遇到紧急情况,能做到镇静、从容不迫。这就需要组织护士不断学习,定期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等长期有目的的人才培养,努力掌握各方面先进的护理知识,只有技术上精益求精,人人成为多能护士,才能更好地挽救病人生命。  4、业务管理:(1)环境管理:急诊科环境必须干净、整洁、舒适、优雅。这样,病人来就诊不会产生恐惧心里,并能很快消除焦虑情绪,适应新环境。作为管理者应随时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2)服务质量管理: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大多病情急、重,病人的心情急躁,有的甚至态度专横。这时,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以满腔热忱来迎接病人,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病人 让病人感到温暖和放心。病人情绪稳定,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对我们的护理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5、增强急诊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

(1)科学的医院危机管理不仅仅反映了医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是策略化处理护理危机的保障,只有重视护理医院危机管理才能对护理危机的征兆具有敏感性。 (2)护士是病人接触最多的群体,是临床护理危机发生的触发点,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医院危机管理方面的知识,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危机教育,提倡爱岗敬业精神,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定,能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责任心与风险意识,使急诊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有正确的认识,使护士在执行每项操作时都向病人解释清楚,并认真做好病情观察记录,避免发生护理纠纷时护士的被动。

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4

2.开展好中医特色项目并熟练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急救流程。

3.强化培训心肺复苏,洗胃、吸痰、心电监护仪等急救用物的使用。

4.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术。

5.严把消毒灭菌关,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无菌容器定期消毒更换。

6.发挥好护理质控小组职能定期不定期检查各班职责,检查中医、西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检查急诊急救物品性能是否完好,药品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内。

急诊护理存在的风险管理 篇5

关键词: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急诊科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占据最前线, 具有工作的节奏快, 急危重患者对, 患者和家属的心情急躁的特点。所以护士在工作中稍有不当就会导致冲突和护理纠纷。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针对预见性的提出了一些护理风险问题并制定了一些对策, 现报道如下。

1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抢救仪器尚未处于备用的状态:抢救仪器如果没有专门的人去管理, 摆放较乱、不全面, 设备故障等都会导致护理出现差错和纠纷。

1.2 各项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护理人员顽忽职守、有章不循、粗心大意, 不按照规章制度和章程来处理问题。虽然能够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背熟三查七对, 但是不能去查对只凭自己的经验去做。

1.3 护理记录没有动态变化, 不能够专科性和及时性。出现错记和漏记。

1.4 对急救知识掌握不完善:有些护理人员不能完全的掌握急救知识, 有时分诊错误导致病人的就诊时间延误。有些脑外伤的病人没有及时的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导致脑疝的发生。有些心律失常的患者不能够准确的判断, 对迟发型出血缺乏预见性的观察, 都会给患者带了生命的危机。

1.5 急诊医疗的特点:由于急诊具有病情急、随机性大、时间性强、病种多、病死率高的特点。很多的病情交织着多种因素, 而医疗护理时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 所以有着很高的风险性, 很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2 对策

2.1 制定风险预案

成立一个风险管理的小组, 制定抢救应急预案。在选择风险管理小组中需要选择一些素质较高的护士和护士长来担任, 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制定一些抢救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应急预案[1]。当患者较多时, 值班的人员应该及时的通知护士长, 并组织人缘。如果遇到特大伤亡的事故应该迅速的通知院总值班, 迅速的启动医院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员, 护理部应该在院内的临床科室选择一些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对急救的技能熟练的掌握的护士参与抢救。让患者能够及时的得到专业的护理, 护士长应该亲自指挥急救, 快速的进行工作, 让整个科室能够协调相互辅助的工作。如果疏漏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对急救车内的急救药品和仪器应该制定位置进行放置, 并且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仪器应该由负责人进行消毒和安装检测。让仪器能时刻处于良好的状态, 并进行登记。如果出现损坏及时的上报, 及时的处理, 以便使用[2]。

2.2 对护士强化风险意识, 完善安全的管理制度

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 护士应该学会对护理的风险进行识别。对发生过的风险应该向护士进行教育学习, 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不断的对护士增强其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从而减少一些认为因素造成的护理风险。对制定的每一项操作制度, 护士都要认真的去遵守。能够预防护理风险的有效管理措施就是进行环节质量的控制, 能够发现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能够及时的使风险化解。所以每位护士都应该严密谨慎的工作, 养成这种工作作风。不能够凭借主管的经验行事。对急诊的护理文件要规范的书写, 因为这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的依据。护士在记录的过程中一定要客观、准确的进行存档。对患者的来科时间、采取的抢救方法以及患者的状况和护理措施、效果等都要详细的记录[3]。

2.3 加强对护士的业务学习

提高护士的防风险能力, 加强其业务学习。重视急救技能的知识培训和考核, 在我们科室对护理人员进行轮抽轮训。对常见的急救技术要进行每月的考核, 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理论的考核, 对护士每个月组织2次业务学习。建立科内常见的疾病、症状的抢救程序, 要求护士在业务和操作技术上熟练的掌握。能够拥有预见性、主动性的素质, 在任何时候都能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 并能够对突发的事故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急诊科的特点针对行的制定一些突发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 尽快的采取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4]。

3 结果

经过整顿, 在我科室预见性的对护理风险管理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识别, 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而且使护理的纠纷和差错的发生率降低。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保证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

4 讨论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 对有风险的时间应该做到先知道, 先告知, 先预防, 这样既能够减少护理的风险又能够减少对病人的危害, 从而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声誉。护士应该有健全的法律意识, 这样就能够降低风险的系数, 只有增强了护士的法律关键才能够让其在工作的每个操作和记录中有法可依, 只有依法行事才能降低护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2]蔡铜山, 钟德富, 张海林, 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 8 (5) :342-343.

[3]左月燃.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96-105.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护理,护理管理,护患纠纷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中又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它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 有时即使是很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护理活动都带有风险[3]。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给病人带来痛苦及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护士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因此, 要有效预防、回避风险, 减少护理纠纷发生, 提高服务质量, 确保安全, 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急诊护理具有高风险性, 有导致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的隐患。当今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医疗急救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急诊护理管理者, 围绕如何提高急诊护理管理水平, 提高急救护理工作质量, 我认为必须加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 将风险将至最低, 才能做好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总结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及体会如下。

1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1 强化法制观念

我院护理部邀请律师进行医疗纠纷个案分析讲座, 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制度, 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 让护士清楚地知道护患利益是相连的, 维护病人的利益, 就等于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引导护士发自内心地对病人负责的真实情感, 把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延伸和升华, 准确定位, 既要“微笑服务”, 更要“知识服务”, 激发护士们的内在因素, 自觉落实防范措施, 让每个护士都明确“医嘱是护士对病人实施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依据, 具有法律效应, 随意改医嘱均视为违法行为”。

1.2 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急诊科护士只有加强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 医院才能顺利发展, 护士自身业务水平才能提高。本科护士16人, 其中主管护师4人, 护师2人, 护士10人。护理队伍年轻化, 新护士服务意识较差, 缺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 急救护理技术欠娴熟, 在急诊工作中容易引起护患矛盾的发生, 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在科室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医德医风演讲活动, 实行护理文明用语, 进行星级服务评比, 评出每日服务之星。经常强化学习医务人员服务道德规范以及有关内容, 使护士在思想上、服务理念上和行为上, 真正做到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对病人进行人性化服务, 改善服务态度,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加强急诊护理技术操作培训,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在强化法制意识教育及服务意识教育的同时, 强化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培训, 让全科护士认识到在病人对医疗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 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 仅凭服务态度好, 是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的, 我们根据科室护士急救技能的熟练情况, 针对薄弱环节, 制定业务培训计划, 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 组织高年资、高职称的护士进行模拟抢救演练, 定期对全科护士进行三基理论及急救护理操作技能的考核, 成绩纳入年终量化考核, 开展对各种护理新技术的学习, 如深静脉留置针穿刺、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 使全体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1.4 实施急诊风险管理, 制订相应防范措施

1.4.1 急救物品与器械应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 要急病人之所急, 想病人之所想。24 h急救物品、器械都处于应急状态, 做到急救物品定位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定期检查。班班交接班, 要求每次抢救病人后立即补充消耗的药品、物品, 对抢救仪器进行每周保养1次, 每天通电检查1次, 仪器出现故障及时维修, 认真执行抢救工作制度, 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1.4.2 制订专科急救护理应急流程及常见风险防范对策

近3年来, 我科采取院内、院外培训的方法, 分期分批把急诊科护士送到上级医院或本院心电图室、重症监护室培训学习, 要求护士人人掌握心电图机、电除颤仪、呼吸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 对新护士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各种抢救仪器操作技能培训、考核, 使年经和轮转护士很快掌握了专科急救技能, 提高了年经护士急救意识和急救技术水平。每半年对全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应用的操作考核1次, 不断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排班时根据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 新老护士合理配合, 24 h安排3名护士在值班室待命, 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科室制订《抢救仪器使用说明、仪器保养维修及常见故障排除》等资料供护士学习掌握, 仪器发生故障及时上报护士长送修。

1.4.3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代急救护理的要求:急救护理人员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专业水平、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作风、良好的医德医风、踏实严谨的处事方法, 要有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有防范护理风险的知识和能力。风险管理的成败, 与人的素质密切相关[4], 急诊风险管理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1.4.4 规范急诊护理文书书写

护士在记录过程中要求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 应遵循“该写的要写到, 写到的要做到”的原则, 仔细观察病情, 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并存档[5], 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 包括病人到科室的时间、状况、采取的抢救方法、医嘱执行情况、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 禁止漏写、错写、涂改现象, 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保证病人安全的意识, 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尤其对“三无”人员 (无意识、无陪人、无资金) 更应高度重视。

2 实施效果

2.1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对护士进行加强风险意识的管理培训, 增强了护士防范和识别急救护理风险意识的能力,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护理人员由原来的怕出差错到现在的积极思考潜在风险因素, 而采取应对措施, 正确面对, 从服务理念上逐步渗透, 达成共识。

2.2 提高了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改进工作的一部分, 重视对护理各个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 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护理工作的对象都是人, 任何不规范的护理行为, 最终受害者都是病人。通过制订专科急救护理应急流程, 强化护士风险意识和责任心, 明确了职责范围, 克服了随意性, 使各项护理行为规范化、合理化, 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近3年来, 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后, 急诊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明显减少, 护理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明显提高, 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只发生1例与护理有关的医疗纠纷。

3 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持续不断地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不断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同时需要医院领导的支持及其他部门的配合, 护理风险才能取得较好效果[6]。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2]李晓惠, 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 :57.

[3]蔡铜山, 钟德富, 张海林, 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 8 (5) :342-343.

[4]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4-196.

[5]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 2006, 20 (11A) :2896.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篇7

1 急诊护理风险的识别

1.1 患者因素

1.1.1 患者疾病因素所致的风险。

急诊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疾病的发展转归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短时间内不能满足患者的所有需求, 导致矛盾和纠纷发生。

1.1.2 就医行为所致的风险。

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 急诊患者家属具有强烈的情绪化、不理解、不配合, 容易出现医、护、患分歧。

1.2 护理行为所致的风险

1.2.1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的风险。

因急救技术不熟练, 专业技术水平低下, 急救仪器使用程序不熟, 操作不规范, 与医师抢救配合不默契, 延误抢救时机。在重患者转运、送检查中, 护士对病情评估不够, 不能准确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 转运途中未及时观察病情, 病情变化不能采取得力的措施。

1.2.2 护理行为局限性所致的风险。

由于医疗护理水平的局限, 一些疾病当前还无法治愈, 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诱发风险。

1.2.3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素质或配比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护理风险。护士态度生硬、责任心不强, 人文科学和社会知识的缺乏等, 都给患者带来不安全隐患, 也是导致投诉纠纷的主要因素。1.2.4护理人员对风险认知率低的风险。如:抢救护理记录不完整、对危重患者的护理内容没有反映, 未能动态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效果。法律意识淡薄、服务观念和态度滞后等是风险发生的潜在危机。

1.3 护理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力度不够。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 管理制度不完善, 质量监控不力, 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2]。由于管理者从事行政事务多, 抓护理质量时间少;监控管理机制不严格, 措施不力, 把关不严, 致使护理抢救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1.4 系统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在医院系统中, 医疗设备运行及医疗服务实践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 所有人员、设备、服务都存在着风险。管理者对护理工作各个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 或风险来临时采取的措施不力, 未认真检查抢救设备性能等。

2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2.1 提高护士急救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2.1.1 急救护理技术水平因素和道德因素:

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必备环节。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可以减少系统内部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风险。

2.1.2 增强护士责任心, 加强病情观察:

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 定期组织护士分析不安全隐患, 查找风险因素, 共同找出避免和控制风险的方法。

2.1.3 培训护士专科急救技能:

对新入科护士实行3个月的培训期, 护理部和护士长考核合格后上岗。每年派骨干护士到参加急救技术培训, 并设立急救技术操作示范员, 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专科急救技术的模拟训练, 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专科急救技术和抢救设备使用的考核, 考核成绩与个人评选及奖金挂钩。

2.1.4 培训护士正确与患者交流沟通:

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学和急诊健康教育学, 分析和掌握急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 使护士先用知识充实自己。护士在抢救中根据病情抢救的需要, 讲解患者及家属急需了解的一些问题。

2.2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2.2.1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管理意识:

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 一种模式, 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护理管理的成败, 直接影响护理质量[3]。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的良好基础, 严格制度落实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如:有关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核心制度、急诊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转送签字报告制、危重患者护送检查告知沟通制、请示报告制、护理治疗程序、新业务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规范等。

2.2.2 建立风险监控小组:

我们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与质量控制紧密结合起来, 风险管理小组发现的问题, 也是质量控制人员监控的重点, 质量控制人员会对风险管理小组所发现的重要事件进行跟踪。

2.2.3 加强风险监控: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把质量环节管理控制好, 就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抢救药品、器材做到“五定两及时”。各种仪器均挂上操作程序, 方便护士按正程序操作。在风险高发时段, 合理配置人员, 实行弹性排班, 机动班人员24h开通手机、随叫随到, 有效的节约了人力资源, 又缓解了高峰期的工作压力。

2.3 护理文书风险管理:

组织护士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标准, 要求护士在记录时必须认真、客观、真实、及时、清楚。护理文书质控员对照标准检查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并记录。护士长每天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质量, 将质控员记录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 并提出整改措施。定期将文书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业务学习会上讨论、规范, 对不合格的抢救记录与奖金挂钩。

2.4 转变对风险的控制行为:

护士长首先要转变观念, 将原来害怕风险呈报转变为积极呈报;引导护士将“怕出错"的意识, 转变为积极思考“哪里可能出错, 护士所实施的全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 都应该优先考虑患者的安全。

3 体会

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 需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 提高应对能力。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有效的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使我科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得到安全、可靠、有效的实施, 从而减少护理投诉与纠纷, 提高护理质量, 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 识别急诊护理风险, 制定防范措施,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易发生矛盾、纠纷、投诉的主要问题, 找出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 制定防范措施, 同时重新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 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和法规知识教育。结果 减少了护理差错发生, 提高了护理质量, 确保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结论 通过识别护理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 能提高护理质量, 防范急诊护理风险。

关键词:急诊科,风险识别,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0, 7 (4) :313-315.

[2]阎成美, 翁庐英, 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7) :547.

医院急诊护理管理 篇8

方法:对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结果: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结论:只有不断探索、实施护理管理的新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水平和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度。

关键词: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护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0-02

基层医疗单位急诊部承担着危重患者的第一首抢救任务,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做出最迅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才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急诊护理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体的医护水平1。急诊部护理工作繁琐而急迫,对护理人员要求很高,护理人员扎实的技术和良好的配合对于医生治疗的实施至关重要。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安危,也关系着医院的信誉和形象2。本文就我院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对策,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1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急诊护理人员职业热情缺乏。由于我院急诊部护理人员大部分为年轻人,生活压力较大,而急诊工作繁忙、琐碎又紧张,工资待遇又比较低,导致大部分护理人员职业使命感较低,缺乏职业热情,对护理工作没有热爱之情。反映到工作上可以看到:护理人员对患者服务态度较差,不能够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关心不足;对本职工作不够细心认真,有时会因为大意而造成医疗上的疏忽和失误。

1.2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技能较低。一是基础护理技术和护理技能不够扎实;二是缺乏与病患沟通的技巧,不善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三是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因为工作压力产生心理问题;四是法律知识欠缺,面对医疗纠纷时,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1.3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是急诊护理流程较乱,没有形成流畅合理的急诊护理规范;二是护理人员不能够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出现在其职不做其事的懒散现象。

2急诊科护理管理方法

2.1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热情。急诊部护理人员应当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使命性、崇高性、重要性,树立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切实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3。护理人员应当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在护理过程中要关心呵护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对某些因生病而产生焦虑、抑郁、烦躁、悲伤等消极情绪的患者要进行及时耐心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共同为患者营造一个适于病情恢复的环境。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仔细询问患者的身心感受,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和检查结果,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立双方信任,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2.2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①加强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作为一名合格的急诊部护理人员,仅护理态度好是不够的,还要有精湛的护理技能才行,除了要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抢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当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药品的适应症及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护士长应做好带头表率作用,积极传授知识,认真培训技能,并鼓励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由护士长进行急诊知识和技能考核,记录成绩,予以奖惩。急诊科还要定期轮转部分护理人员到其他科室进行学习,掌握相关科室的专科急救技术,不断提高急诊科护理的业务水平4;②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在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是与病患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人员,因此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对于促进医疗救治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急诊科病患多为危急重症,很多伴有意识障碍,不能够清醒地配合检查和治疗,而且很多病患是由事故导致,原因复杂,牵扯因素较多,这时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冷静的头脑,能够把病人安危放在首位,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专业知识,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为挽救患者生命节约宝贵的时间;③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急诊科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危重,容易发生冲突纠纷以及病人抢救不治身亡,因而对医护人員的心理承受力要求很高,因此,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定期举办心理学讲座,建立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室等;④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由于医疗模式的转变及医疗制度的改革,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确保人身安全,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3规范急诊部护理管理制度。①规范急诊部就诊流程、护理流程,从病人入院前、住院中、出院后各阶段入手,制定清晰流畅的医疗护理流程;②规范护理人员的不当行为,使其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得随意请假、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不得聊天、上网等。如有发现者,按规章严肃处理。

3讨论

急诊科护理管理关系着急诊科的护理水平,本文通过探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热情、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规范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三大方面对护理管理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护理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提供了更好地保证。

参考文献

[1]史延丽,代仲.急诊护理管理在预防和解决护患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6):135-136

[2]何晓红.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探究[J].求医问药,2012,10(1):126

[3]谢俊清.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2,(10):111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9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相应的职能

二、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在医务科、护理部及院感办的指导下工作。

2、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衣帽整洁、治疗操作时戴口罩、接触每个患者前后应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擦拭。

3、各种诊疗用具、抢救包、检查包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由消毒供应室统一消毒灭菌。

4、无菌敷料缸开启应在24小时内使用,应用独立包装的乙醇及碘伏剂、按说明使用。

5、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分类收集、密闭式转运及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交接处理记录。

6、体温表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7、急诊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空气每班消毒,限制入室人员,严格分区管理。地面保持清洁,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8、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换药室,每日开门窗通风2—3次,每日用250—50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车、柜、轮椅等物面,每月彻底清洗1次: 墙壁、地面、急救推车(平车)等如有血液、体液污染立即1000mg/L---2000 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消毒并清洗。

9、抢救室、留观室病人出院后,立即用含有效氯消毒剂进行终末处置。

医院急诊护理管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3月我院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160例,年龄9~72岁;静脉输液时间3~21d;上呼吸道感染57例,支气管炎38例,肺炎36例,肠炎29例;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活动性肝炎、手术、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血管的选择、针头的选择、输液方法、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护理及穿刺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干预,包括评估患者所患疾病、治疗方法与疗程、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进食或有家属陪伴;解释特殊药物的用途、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必要时做好家属工作,以求获得支持;治疗前后耐心听取患者意见,随时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加强巡视,观察;及时更换补液。拔针后用力按压穿刺部位2~3min至不出血。

1.3 观察项目 观察2组护理效果:(1)首次静脉穿刺成功情况(即首次穿刺成功后1h内未重复穿刺);(2)满意度调查,采用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91.0%,且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3.1 门诊、急诊输液存在的问题

3.1.1 输液患者逐渐增多:

近年来,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日趋加剧,急诊患者逐年增多,且多为心脑血管危重患者。因来时患者多为急诊,要求尽快通过治疗取得疗效,使护理工作压力加大。

3.1.2 人员编制不足,护理队伍相对年轻:

目前,我院门诊、急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年限为1~3年不等。在实际工作中,护士人力不足尤为突出,加之门诊、急诊静脉输液要求较高、工作量较大、压力较大,必将影响到工作质量。同时,工作强度的增加,亦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影响致护士健康素质的下降。

3.1.3 护患矛盾相对较多:

输液室是患者求医过程的最后一站,患者经挂号、诊断、各种检查等较为复杂的就诊程序后身心俱疲,情绪也较差。同时由于护理队伍的年轻化,临床与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对输液患者的解释和沟通不够,也易引起患者或家属不满。

3.2 管理对策

3.2.1 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素质培训:

在护理工作中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护士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意识到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充分注意自己的行为,学会运用语言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同时还应该注意到护理细节问题,要充分认识到细节处理不当是引起纠纷的重要因素。

3.2.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制度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制定输液管理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加药、接药后签名、签输液卡等,加药做到一瓶一注射器一消毒。从而减少一次性无菌物品再次使用而使液体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的发生,避免了由此而发生护患纠纷的危险[2]。

3.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为保证护理工作的开展,应配备足够的护士。护理事故常常发生在护士工作最繁忙、最紧张、最疲劳的时候,此时,护士的医疗安全意识水平较低,是发生事故的危险阶段[3]。因此,合理地安排班次,防止过度疲劳。在输液的高峰期,实行弹性排班,随时调整班次,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过程中护士长与护士之间多沟通、多交流,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建立良好轻松的工作环境,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这也是预防差错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

3.2.4 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与支持。护士要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输液可能出现的问题[4]。

3.2.5 加强门诊、急诊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

提倡更新观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及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护理,在减少医患纠纷的同时,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5]。由于患者的身心比较脆弱,亲情的需求是迫切的和多方位的,其角色也是多元性的,更需要人们的尊重、理解、帮助和关爱。护士输液过程中应主动微笑接待,谈吐亲切,耐心细致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90.6%,且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护理管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护理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启云,张颖.加强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安全护理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61-62.

[2]罗迎春,孙珏,王燕.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管理的对策[J].上海护理,2005,5(2):60-61.

[3]陈秀霞.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的护理管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16):1447-1448.

[4]丁蕴琼,陈碧霞,曾秀英,等.门急诊输液的安全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9):266-267.

上一篇:消防行政下一篇:监护仪心电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