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没有感动十篇

2024-05-25

不能没有感动 篇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肩负着塑造人类思想灵魂的重任, 因此, 教师也是令人尊敬的群体, 除必须有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外, 还必须要讲党性、讲政治、讲立场、讲纪律, 特别是在课堂上必须遵守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 所言所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站稳政治立场。

然而, 一段时间以来, 一些教师尤其是少数高校教师以言论自由为幌子, 将历史中的一些旁枝末节作为“盘外招”, 拼凑以零碎的所谓“政治理论”作支撑, 借课堂兜售想象的“政治”形态, 搞自我标榜, 或夹带个人私怨, 讲一些不当言论。殊不知, 学生是最容易群情激昂的群体, 是最容易被挑唆撩拨的群体, 他们涉世未深, 对于国内外形势缺乏了解, 教师的言论一旦被“居心不良”者利用, 很容易误导学生们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在这个方面, 殷鉴不远,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纵观中外,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也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新中国成立至今尚67载, 改革开放也不过38年, 我们既要用开放的姿态来迎接世界潮流, 也要用包容的心态来反思自身缺憾。对此, 发牢骚、讲怪话可以有, 党和政府既有容纳尖锐批评的气度, 更有接纳不同意见的胸襟。但是我们每个人在发牢骚、讲怪话的时候, 重要的不是说什么, 而是以什么身份、在什么场合、以什么形式来说。作为一个普通公民, 大学教师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但作为一个为人师者, 也必须有基本的职业涵养。因为在私下里, 只代表个人观点, 但在课堂上, 所代表的就是整个学科领域的价值取向, 就是整个学校教书育人的立场。

教师课堂言论不能没有边界。我们既不愿意看到大学教师成为给中国肆意“泼墨”的偏激者, 也不愿意看到大学教师沦为“沉默的羔羊”, 相反, 我们期待大学教师更充分、更理性、更自由地发声。高校教师“言论自由”有度, 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国家建设的栋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思想意识对学生的“社会认知”“国家认知”“群体认知”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 教师如同园丁, 他灌溉、养护“花朵”的“知识之泉”如同染色剂一样, 会在学生身上留下明显的烙印, 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一旦肆意传播, “暴力”的种子会在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为此, 教师课堂言论必须要有底线, 要套上“紧箍咒”, 加把“安全锁”。

不能没有感动 篇2

常常有一些不可名状的感动。

譬如一片树叶无声地从树上飘落,甘愿化作护花的春泥;

譬如一朵昙花在黑夜中绚烂地绽放开来,散发出渺远的幽香;

譬如一个小男孩呆呆地趴在产房门口,窥探小妹妹新生命的到来……

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感动,感动于自然的魅力,感动于寂静的美好,感动于生命的奇妙。

自然让我感动。时而波澜不惊的大海,时而又汹涌澎湃;一颗渺小的种子,幾个月之后竟能繁育出参天的大树;时空无限的宇宙,从稀薄的物质世界中却能演化出复杂的高智能生物……一瞬间的感悟告诉我们:纯真自然的心灵是美好的,不矫揉造作,不虚伪逢迎,至纯至美。这也是另一种自然吧!

生命让我感动。每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孩子的时候,都不知要吃尽多少辛苦。在孩子降生的一刹那,伴随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母亲痛并快乐着。从这个方面来说,这正是女性的伟大之所在。孩子慢慢长大,母亲为了这个生命,一直默默地辛勤付出。生命,从一个小小的胚胎开始,这就是一个彻底的奇迹啊!

平凡让我感动。许多人把感动说成是心灵的震撼,是啊!心灵中最温柔的一隅被不经意地触动,淡淡的忧伤和快乐在心底轻轻地唱歌,都会拨动我的心弦,让我沉醉于平凡的感动之中。既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那我们都知道“平平凡凡才是真”。我们可以平凡,但决不会平庸。仔细想一想,平凡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秋叶感动于根的坚韧,才会演绎出“落叶归根”的动人一幕;雨滴感动于大海的壮阔,才会汇聚成一条小溪日夜不停地奔向入海口;我感动于一切美好的事物,才会把心中的感受述诸笔端。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感动。

【简评】

这篇文章最成功之处是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开篇列举三个令人感动的画面,树叶、昙花、小男孩成了画面的主角。接着,作者用三个排比段从自然、生命、平凡三个角度深刻阐释感动的深层含义。结尾部分再一次用排比修辞深化文章主题。

吉林省磐石市明城中学

美文欣赏:《教育不能没有感动》 篇3

美文欣赏:《教育不能没有感动》

几天前,我收到一份同学的来信,信中说:老师,您还记得那个只知道贪玩的“疯小子”么 我想起来了,那个每次考试只能在和格线上徘徊,后来竟然学习成果很快就上来了的小朋友,我到现在还纳闷他为什么一下子进步那么快呢!他在信中告诉了我原因:一次数学课,我竟然在课上夸他“特别聪明”,“将来一定大有出息”,因为有一道题班上只有他一人做对.我的夸奖,伙伴的羡慕,让他一下子受宠若惊,只为不辜负我的夸奖而从此认真起来,我已经不记得是不是真的褒扬过他了,但是,这件事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感动真的很重要.

教师不能没有感动,一个经常感动的教师,一定会富有爱心.现在的同学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很少能体贴家长,关心他人.曾看到班上的一位同学大声责骂母亲,只因为母亲没有和时给他买牛奶,那一幕深深刺痛了我.在电视里?一则新闻中的小朋友竟然为了一件很小的事动手打骂家长亲.在班上,我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自然维护区内,一只母猴正带着小朋友玩耍.这时,偷猎者出现了,将枪对准了母子俩,母猴发现了枪,它没有大叫,也没有逃离,而是举起手拍拍自身的胸口,将胸膛对准了枪口,然后将小猴缓缓举过了头顶.因为它不知道枪口是可以移动的`,它只想着用自身的胸膛挡住那颗子弹,用自身的生命换取小朋友的生命.母爱的深沉与伟大,给同学以震撼,在感动中我让他们明白:时间也许可以让沧海变成桑田,但有一种爱亘古长存!一个经常感动的教师,一定会不时创新.

阅读不能没有“我” 篇4

从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阅读教学的僵化主要表现在两个“自我”的丢失:一是丢失了教师的自我,表现在只有《教参》和命题者的理解,没有“我”的理解。二是丢失了学生的自我,表现在三个方面:只有教师和命题者的理解,没有“我”的理解;只有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发现;只有肯定和赞成,没有否定和批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是被动的,是追随的,没有自己的观点,更没有自己的创新。一句话:只有作品、作者、老师和命题者,没有“我”。

这种僵化的阅读教学势必造成学生思想的僵化、思维的退化、品质的惰化、道德的伪化。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必须给予纠正,让“我”在阅读活动中站立起来、活跃起来。

其实。在阅读中,“我”的作用是人人皆知的。鲁迅曾说《红楼梦》一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文化虽有普遍性,但因读者体验的不同而有变化。”就是说对作品的理解,因生活体验、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品质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硬性的“统一见解”是不符合阅读规律的。因此,对作品理解加以人为的“限制”也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损害了作品的价值,而且扼杀了读者的创造力。

如何开展有效的调查教学呢?

应该有老师这个“我”。为此,《教参》必须改革。现行《教参》给老师提供的主要是主题、结构、写法和练习题答案,其次才是相关的背景资料。我认为,这是把主次弄颠倒了。作为《教参》,不应该是老师备课的拐杖,而应该是待加工的原料,让老师感觉到搬用《教参》是无法备课的,只有吸收原料中的营养和精华加以再创造,才能备课。所以,《教参》提供给老师的应该是背景资料——从横向和纵向使课文能够拓宽拓深的相关研究资料。这样才有参考的价值,才能开阔老师的视野。对教材的处理才有更多的灵活性,教学中才有更鲜明的个性。

应该有学生这个“我”。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学生这个“我”,关键在于老师是否为其提供“生存”的空间。如果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始终与《教参》保持高度一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亦步亦趋,那么教师在失去自我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自我。如果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那么思维敏捷、好表现的学生将会活跃起来,其独立意识、创造才能就会得到培养和锻炼。应该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意见,关键是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的恒心已被人们赞扬了几千年,但被一个成绩并不好的学生否定了:他认为乌龟的取胜完全是靠运气,如果不是碰上兔子睡觉,乌龟的恒心再增加一百倍也不可能取胜,因为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要比乌龟快许多倍。这个学生根据他的体验来理解这个故事,并如实地把这种理解说了出来,便是对传统的理解的批判,是一种创造性的“发现”,这不是很好吗?由于“我”的确立,学生有了自已的观点,可以对传统的看法宣战,也可以对作者、编者、老师提出批评,这种阅读将是多么地生动活泼而富有价值。

不能没有你作文 篇5

“起床啦!”或许是习惯了你的吵闹,接着是满房间乱跑,蹿上蹿下,各种扯大锯般的歌声不经允许就胡乱涌进我的耳里,像扯乱的棉絮胡乱塞进被套里,尽管枕头、布娃娃全都重重地砸向你,各种难听的话倒向你,你依然能笑着将我叫醒,然后傻傻的笑着向我道歉,像看小孩儿一样看着我刷牙,但在我们目光对视的那一刻,你又若无其事地转向镜子。有时我就在想,没有你我可怎么办?你总会满脸笑意的对我说:“是啊,没有我你可怎么办,连烧饭都不会”,接着,又是一场无休止的大战。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小打小闹,只会是我们之间的粘合剂,使我们越来越不可动摇,尽管中间百川不息,万峰相连。

你很优秀,是生来的聪明,成绩永远第一,但你总会对我说,哪有,不过老师教的好,你热爱篮球,家里的球衣堆成山,你说虽然舅舅反对,但篮球是你的梦想,你一定不会放弃,我欣慰的笑着,好一个热血少年。球场上的你认真严肃,战无不胜,你抱着篮球向我走来的样子,向战胜的将军骑着战马凯旋归来,不问归期。所以我常听到“你哥真的好优秀”诸如此类的话,我点点头笑着,脑海里却是小时候你带着我翻院墙,下河捉鱼,爬屋顶数星星,多大了动画片还看得不亦乐乎的你,你说你有一百个样子,九十九个我都在。

我不会烧饭,所以它便成了你的强项,我爱吃的菜你都会烧,穿着围裙拿着锅铲的你也很优秀呢!在我眼中,你是一个会做家务活的哥哥,在你眼中,我是一个贪吃懒惰的妹妹,看着你娴熟的手法,和抓着我偷吃揪住我衣服,身体却诚实的喂我菜的你,我想起了你说的一句话“你开心就好”,世界上最动心的话,莫过于此。

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你已经高三,放假的时间少的可怜,学习任务更是繁重,面临高考的你丝毫没有惧色,感谢你在最重要的时刻还在陪着我,可我才不想成为阻碍你人生道路的罪人呢,所以我总是告诉你,我很忙,而且让你好好学习,你总是嘴上应着,一放假却总是来找我玩,你说越是在重要的时刻越要放松,要劳逸结合嘛,我依然笑着听着,觉得你说的都对。

不能没有你 篇6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给予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案例谈谈我是怎样在课堂中落实教学评价的。

案例一:六面怪脸

[片段一]

师:我想请你们思考一下,你想画什么在六面体上?哪个面上安排什么部位?

生1:我想画老鼠,把六面体的角朝下,上面的两边画耳朵,中间的左右两个面画眼睛和胡须,中间凸起来的这里画鼻子,中间的下面画嘴巴,最下面的这个面画身体。

师:你想得不错,安排得井井有条,非常好!

◆我的想法:

1.只要有机会,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学生发表了见解后,我都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

2.美术教学中坚持以鼓励为主,因为鼓励是信任,是一种美好的情绪。当学生感到自己处于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时,努力做得更出色就是他的动力。信任带给他的心情舒畅使学生把内心潜在的美好东西发挥出来了。

[片段二]

师:哪位同学想给大家展示介绍你的作品?

生1:我做的是白雪公主,我用上面的这个角画了她的皇冠,两边画头发,中间的左右两边画眼睛,中间画的是她的鼻子和嘴巴。

师:画得真漂亮,能给大家说说你觉得自己哪里做得最好吗?

生1:我觉得自己的眼睛画的最好!我还给她用羽毛和彩带装饰了,我觉得很漂亮!

师:你们觉得她画得怎样?哪里好?哪里需要再改进?说一说。

生2:我觉得她画得很漂亮,特别是加了羽毛和彩带的装饰。

生3:我觉得她的颜色要涂得再饱满一点就更好看了。

生4:我喜欢她画的那个皇冠和耳环,我觉得好漂亮。

◆我的想法:

1.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提倡民主和宽容的评价,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赞扬。

2.新课程教学评价提倡评价目标与主体的多元化,提倡被评价者参与评价。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首先我设置了学生的 “自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肯定,认识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然后我及时予以肯定;接着组织同学之间进行 “他评”活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被评价者也可感受被赞扬的快乐。

案例二:可爱的班集体

这节课我分为两个课时来操作。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自己的特征自画头像,第二课时我专门上了一节展评课。我将学生的作品在一一展示在教室的黑板上,组成“我们的合影”,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每展示一个,我就让大家通过这个头像的特征来猜一猜这是谁,学生兴致很高。

[片段]:

师出示一位同学的头像问:猜一猜这是谁?

生齐:许清雅。

师惊奇:你们怎么这么异口同声地肯定?

生七嘴八舌道:她的发型,还有圆圆的脸,画得好像她自己。

师:你们很善于观察,当然,许清雅你也画得很好,能抓准自己的特征,让大家一目了然。

◆我的想法:

这堂课就在“猜猜这是谁”的游戏中进行。上这样的展评课的目的在于能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得到展示与大家的评价,因为猜头像的过程与结果也就是对他今天作品的评价。老师要在其中起到“导评”的作用:一是要对学生在“自评”与“他评”活动中做进一步完善的师评;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实施客观的“自评”与合作性的“他评”活动。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将平时上课的评价贯彻下来,学生逐渐也有了变化: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不能没有你 篇7

没有你的微笑,我无法生活。年轻而轻浮,我们知识贫乏,在成长的道路上无所畏惧。当生活的挫折一个接一个地降临到我们身上,当我再也无法面对生活的艰辛时,是你和你的鼓励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带离困境。是你的微笑,你的微笑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你温柔的微笑照亮了我浑浊的生活。

你还记得吗?有一次,我们一起逃课,一起爬山,半夜在街上徘徊。正是因为你的微笑,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我的朋友,没有你我活不下去。没有你沉默的陪伴,我无法生存。你还记得吗?在阳光下,我们都在球场上挥洒青春的汗水。我们都一起在这条路上奔跑,只是因为有了你们的陪伴,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好。

你还记得吗?我们站在山顶,仰望蓝天,讲述我们心中的故事,回忆我们初中时的点滴。你还记得吗?半夜,我们在海边的沙滩上看星星。看着天空中的星星,我们在描述我们美好的未来。你说过,我们就像夜晚的帆船。成功的另一面是我们的目的地,但我们迷失在黑暗的大海中。我们期待着黎明和另一边的灯塔。

企业文化不能没有策划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梳理;策划;设计;意识;能动

题目是一个缩略语,完整准确地说,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没有策划”。在企业文化策划几度热潮之后,现在又有一股否定企业文化策划的思潮,诸如 “企业文化是梳理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便是这种否定策划论的典型代表。

说“企业文化是梳理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有一些道理,但不全对。比如,对于一个刚刚脱离自为阶段而进行自觉建设企业文化的企业来说,他是需要经过一个“梳理”阶段的,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梳理”层面,没有进一步的策划设计、指导按排、深化化实,那也不能自然发挥“梳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作用。说“企业文化是梳理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实际上就是说企业文化不需要策划,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不可知的,就是把企业文化的形成理解为与人们的主观努力无关的自然而然的发展,就是否定人的科学认识和逻辑思维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的能动作用,站在自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这个话就有点消极无为的意味,更否定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引领作用。因为要引领就需要策划,要自觉建设,就需要设计,要发挥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企业建设能动的反作用,就需要策划设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人民解放军的核心价值观不单单是对历史的总结和梳理,还有兼于对未来军队建设的考虑,关系未来,这就需要策划与设计。而其实,“梳理”本身就需要策划与设计,比如,要梳理就需开展调研,要调研就要有计划,有组织,有分工,调研分几个阶段,几个方面,何人负责,何时完工等;梳理分几个维度,从哪儿开始,用什么方法,梳理出来的东西如何总结,如何提炼,如何上升到理论层面等等,这些都需要精心设计,精心策划,精心组织。所以说,企业文化不能没有策划。当然,如果把策划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自然是划出来的;或者策划脱离实际,化不起来,那是策划存在问题,而不能说策划无用,不用策划。

实践需要策划,没有策划,实践就没有方向。科学技术创新需要设计与策划,用什么方法、走什么路径、用什么工具、如何检验等,理论创新、文化创新也需要设计与策划,用什么原理、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论证等,梳理是继承,是总结,是基础,创新是发展,是完善,是提高。科学的策划是企业文化建设从自发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论,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的巨大的能动作用。毛泽东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45页)什么叫能动?能动就是主观努力,积极主动。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必须先有”就是策划与设计,策划与设计就是人积极主动地发挥意识对客观实际的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和有效形式,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本能,也是理性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技能。

企业文化策划是指从实际出发,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愿景、规划、计划、活动的按排、理念的提炼、渗透和传播的方式、方法、策略、艺术、技巧、细节等进行系统谋划和科学设计的全部活动。企业文化的设计与策划,是一个认识、发现和运用企业文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过程,是一种发挥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由于文化的建设是一件非常细致的事情,也是一件在短时间内不容易见效的事情,所以策划与设计就非常重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如此。不要说一个组织,一个人的活动也需要策划,比如你找一个员工谈话,走一位亲戚,拜访朋友,在员工大会上发表讲话,说什么,做什么,怎样说,怎样做,包括肢体语言,都需要设计。

策划是一种高级意识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即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企业文化策划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我们所讲的企业文化的规划设计;第二,意识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它不仅反映当前,而且能追溯过去,预见未来,比如企业文化策划对当前文化的调研,对过去文化的梳理,对未来文化的设计;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科学的策划能够有效地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可见,策划充分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预见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我们应该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策划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运用、正确发挥企业文化策划对于认识、改造和创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另外,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理性思维活动,思维也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思维有许多方法,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从个别到一般、从抽象到具体、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等等,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果能请经过这种训练的专业公司或专业人士来帮助,则对理念的提炼、过程的设计都会有好处。

我承认文化有“自然生成”的特性,但我同时也要说,文化毕竟是人创造的,人在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完全能够发挥能动作用,比如一棵大树,它在自然环境中慢慢长大,但如果我们掌握它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对它加以爱护,注意施肥、剪枝、理叶,甚至从小给它造个型,它就会按照人们的意志生长。

目前的企业文化策划的问题是,无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无视文化有自然生成的特性,把企业文化当作一次性工程,强行灌输,唯意志论地、主观主义地任意设计,把主观能动性变成了主观随意性,自然收效甚微,甚至引起员工反感,产生反作用,也给企业文化设计策划带来不好的声誉。所谓“起飞落地式”的策划就是这样一种策划。既要遵循规律性,也要发挥能动性,这才是辩证法。任意策划是主观唯心主义,否定策划则是不可知论;主观唯心主义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知论否认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动性,都是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需要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

不能没有你 篇9

人世间有许多东西只有失去了,人们才懂得珍惜,而我,就要争取在拥有它时,对它说一声:“不能没有你!”

不能没有你啊!当你独自一人漂泊他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时,你才会真正地体会到“朋友”这个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词语的深刻含义。当你的脑海了失去了“朋友”这个词的时候,就仿佛自己已经剩下一具空壳精神是极度空虚的!而当你的身边围绕着无数的知心朋友,无数的患难知己时,你会感叹:“呵!我是天下最最幸福的人啊!”所以,我要说:“不能没有你啊!友谊!”

不能没有你啊!当你的小船在大海中经历了无数风雨,征服了无数惊涛骇浪,终于到达了港口的那一刻,会是你一生中最温暖的,最欣慰的。因为你回家了。家会是你永远的避风港。它是一泓请泉,在你干枯已久的心灵深处重新灌溉希望之花,让你的心灵永远充满活力;它是一缕阳光,在你饱经风霜以后给予你第一丝温暖;它是无限纯净的空气,无处不在,时刻为你输送最重要的资源……但是,有人却不以为然,常常对家庭置之不理,那痛苦的日子便从年迈的老母盼望的眼神中一天天溜走……我不要那种凄凉的情景,我要高呼:“不能没有你啊!家!”

没有什么不能改变(外一篇) 篇10

默克尔政府这项决定是民意压力的结果,德国反核声浪在日本福岛核灾爆发后进一步升高,默克尔所属的政党接连在好几个地方选举落败,甚至首次败给绿党,让她不能不重新思索核问题。

自美国在二战时期首用原子弹对付日本,正式确立军国超级强国地位后,开发核能就成为各国追逐的目标;战后美国更主张发展核技术的和平用途,利用核能发电,不怕挖干石化资源,而且相对便宜。这列核能列车于是轰隆开动,在太平的日子里,以发电为目标,吸引许多发达国家加入,核俱乐部会员证成了一种强国身份的象征。

基于战败国关系,德国虽没有核武器,但早已掌握了核技术,随时都可以制造核武器。如今,德国定出弃核时间表,要在11年内关闭全国17个核反应堆,反先进国之道而行,企图树立全球榜样。默克尔说,放弃核能后,未来转向大力推动发展水力、风力、地热等其他替代能源。

人类在地球上已活了至少逾20个世纪,有接近19个世纪是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度过的,而石化燃料与核能不过是最近两三个世纪的产物,因为有了这些发电资源,人类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大,形成如今无电不能生活的情况,

石化资源总会有用尽枯竭的一天,核能又危机四伏,地球如今百病丛生,以现代技术重新发展水力与风力发电,或许是人类的一条出路。未来进入风力与水力发电的时代,人类的生活也会做出新的调整,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上一篇:成果展评下一篇:课前预习如何落到实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