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湿地生态公园五篇

2024-07-25

南沙湿地生态公园 篇1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为岛国,因此即便内陆湖泊也有延伸至海洋的部分,故其湿地通常多为滨海湿地。日本的湿地消失速度极快,湿地保护刻不容缓,其特点是制定法律的同时,日本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毫无疑问,总结日本湿地立法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对南沙湿地生态公园——广州市最后一片大面积滨海湿地,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日本湿地的定义和现状

1. 概念

日本将湿地定义为:湿地的重要特征首先是潮湿;第二是地下水位;第三至少在一年

的某段时间内,土壤处于饱和状态。此定义强调土壤和水分,没有提到植被。

2. 日本湿地公园的类型

日本的湿地公园类型大致包括如下两种:

(1)自然湿地公园:该类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自然演替,人类干扰程度微小,多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发展起来。如日本北海道的钏路湿地公园等。

(2)以湿地特色旅游为主的湿地公园:该类型湿地公园为根据当地湿地自然条件和国内外旅游市场需要,以展示湿地结构、功能、类型为基础,以湿地科研技术为依托,集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科学性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如东京湾的野鸟公园、箱根湿地公园等。

3. 日本湿地保护立法的现状

日本于2003年提出“观光立国”的国策,将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国家行为,而旅游

业发展的基础则离不开对资源的保护。日本是个极度重视自然资源保护的国家,其国内虽尚无一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综合立法,但已有相对一部分法律针对相关的湿地保护,如《自然保护法律》、《鸟兽保护及狩猎法》、《频临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河川法》等法律为针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单项自然资源或特定保护区域的立法,《水污染控制法》、《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措施法》、《渔业法》等则针对影响湿地保护的生产、开发活动的管制,此外,公害救济法和污染控制法对湿地保护也具有法律效力。

(1)注重民众参与度

在日本的湿地保护体制中,十分重视与积极调动民众的力量,其依靠的不仅仅是国家的

力量,更重视当地居民的参与,如《自然环境保护法》中的意见征询制度和听证会制度。又如滋贺县政府启发民众参加琵琶湖环境的自觉性,倡导“琵琶湖与人共生”的基本理念,组织其参与保护琵琶湖的各种活动。

日本政府在对湿地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尊重民众的自主性,在合理分配任务的基础上,促进民众与政府的信息交流、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个人、地方居民、企业、行政机关、研究单位等各个主体间的特性,相互合作,共同保护湿地。

(2)基本上由学者和地方代表组成审查机关

虽日本民间认为,审查机关存在太多权限,为政府办事的目的过于明显,希望能够加大

地方自治体的管辖权,但当政府和当地人民团体在建设公共设施项目的意见上存在分歧时,由第三者审查机关出面调查孰是孰非,也不失为一个适当的方法。

(3)制定法规依法引导当地的综合治理

各地方部门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当地湿地保护的法规,如前已述及的琵琶湖,06年末,

滋贺县政府在原有立法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条例,对琵琶湖周围地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湖泊与河流的堤防建设等做了明确的具体规定,使各项治理工作有章可循。通过此举,及之前地方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到2020年琵琶湖水质可恢复至20世纪70年代水平;到2050年,可恢复至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

二、南沙湿地生态公园保护立法现存问题

现今中国关于湿地的新闻报道,屡现诸如此类的字眼:“XX湿地日趋萎缩,保护无法

可依”,不难看出,湿地的保护立法在中国已经是非常迫切的一个问题。

南沙湿地位于广州市的南端,地理位置优越,被称为广州的“城市之肾”,其旅游定位为生态旅游,游客多为珠三角一带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城里人,综合上文所述,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为保护湿地资源,尤其在湿地资源快速退化的现今,关于南沙湿地生态公园的保护立法现在以下两大问题:

1. 缺乏专门的湿地立法

首先,我国没有一部完全关于湿地专项保护的立法,这使得各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国家统一立法的指导,犹如群龙无首。

其次,虽我国某些地区颁布了湿地保护的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重视法律义务、轻视法律权利;主观性规定居多、客观性规定欠缺等等。

最后,虽《广东省环保规划纲要》特别将南沙确定为“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但南沙湿地并没有专门的立法保护,只是靠诸如“生态优先”这样的原则指导湿地的保护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2. 缺少公众参与制度

公众参与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当地居民参与、当地社区参与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目前,

我国湿地的法律保护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力量,而不是像国外发达国家依靠居民、社区和非政府组织。例如笔者与2013年1月26日中午12点正登陆在南沙湿地公园的主页

(www.nssd.com.cn)可见,其“专家献计”的版块,最后更新时间为2011年5月11日,并且专家门所发表的文章都不是专门针对南沙湿地的;同时,笔者在相同的时间登入主页内的“会员天地”版块进行搜寻,希望获得公众参与的相关信息,但笔者同样发现会员最后发表留言的日期是2011年10月5日,从参与的内容不难看出,目前南沙湿地公园的公众参与主要倾向于基础级得科普教育,尚未让公众触及湿地保护的事前决策、事中观察及事后监督中。

三、对南沙湿地生态公园保护的启示

1. 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湿地保护法规

日本国内的湿地均按照地方特色制定具有当地特色的保护法规,南沙湿地生态公园可

参考这一经验,南沙区与广州番禺、顺德等市相临,皆处于珠三角,湿地连为一体,因此,其保护与珠三角的湿地保护也存在割舍不了的相互关系,南沙湿地生态公园因根据此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地方保护法规,同时,国家也应尽快将湿地保护立法提出日程,对各地的湿地地方保护法规做出指导。

2. 加大公众参与度

日本的湿地保护体制中,充分尊重民众的自主性,个人、地方居民、企业、行政机关、

南沙湿地生态公园 篇2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也是一项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消费的综合型娱乐活动, 这一点和其他旅游类型相同。生态旅游的发展还离不开相关的餐饮、商业、交通、电信和其他相关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湿地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 应一步一步完善湿地生态旅游配套服务建设。加强重要景点之间起“链接”功能的水运和陆路交通建设, 合理布局旅游区的餐厅, 提高餐饮服务水平, 加快旅游业的发展等。

二、做好营销宣传工作

宣传营销工作做得好对于增加景区知名度、扩大景区影响力、提高景区吸引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好营销宣传工作。一个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和其他媒体, 向公众宣传形象。如《旅游学刊》封面的图片经常是一些风景比较秀美的地方, 李中森里公园、千岛油菜都可以作为期刊的封面。积极承办一些高规格的生态旅游活动等, 将活动内容通过媒体传播出去, 提高湿知名度;二是与旅行社合作, 做好公共关系, 景区宣传资料被投放在旅行社旅游路线当中;三是在每年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 春季间的“爱鸟季”和秋季的“野生动物保护月”等积极开展活动。让人们更加了解湿地, 以增强公众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深度开发湿地旅游产品

以保护为前提, 挖掘湿地特色, 运用创新手段, 依靠项目支撑, 对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首先要加强生态旅游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积极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不断美化生态景观;其次要在传统的湿地生态旅游观光的基础上, 为了满足游客的更高需求, 使游客的体验感更强, 应该更加重视关于体验性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推出湿地生态养生游、湿地生态探险游、湿地生态节庆游、湿地科普考察游、湿地运动休闲游、湿地农业 (渔业) 观光游等一系列生态旅游产品。

四、明确市场定位并适度促销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拥有地域性和特色性的优势, 对中长尺度的国内旅游者和海外旅游者会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它的主体市场却是近距离市场, 因此, 目标市场还是以近为主, 并主要定位在有较高文化修养和经济收入的旅游消费群体。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做到队伍专业化、促销重点化、产品组合化、渠道多样化、区域合作化、形象持续化。通过突出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特色,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运用整合营销、重点促销、联合促销形象宣传、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多种手段来促销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产品, 增强它的市场影响力。

五、努力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

应加强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 这可以提高公众的生态旅游意识。首先应培训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有关政府官员、旅游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者, 使他们充分了解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必要性, 在湿地的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自觉地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其次, 对当地社区居民进行有效的教育宣传, 宣传的形式可以有很多选择, 例如有广告、影视及宣传册等多种手段可以采取, 让当地公众能真正意识到生态旅游的理念, 甚至要让当地居民自愿参与到生态旅游开发中来, 促进湿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还可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提高到访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使游客也能成为生态旅游中保护环境的一员, 在旅游活动中不做损害环境的事情。

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

不论是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 还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这些都是湿地旅游开发中要解决问题, 而影响这些的关键因素则在于人。为提高湿地公园管理部门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应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和导游, 加强训练业务技能和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提高服务意识、质量, 尤其应加强培养景区内从事旅游业的社区居民服务素质。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特定培训, 可以采取与国内优秀院校合作的方法, 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让更多的员工接受先进的技能和理念, 同时还可以聘请国内资深专家为顾问指导。

七、建立生态监测和旅游管理体系

生态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从保持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结构的角度监测确保生态旅游的每一项活动都能够正常运行。由于湿地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管理者需要监测湿地的生态环境, 监测网络系统的建立, 这也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监测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发展变化的数据库, 利用“3S”技术在区域内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 不仅监测开发前后的环境质量状况, 还要进行常规定期监测。从而调整管理和开发方案以便能更好地利用湿地资源和保护湿地旅游资源。

八、坚持保护性开发

坚持保护性开发, 一是严格依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要求, 正确处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进行湿地保护, 应该按照适合湿地自身情况的模式发展, 将湿地进行分层开发, 只在试验区进行旅游, 而对缓冲区和核心区进行严格控制, 不允许游客进入;二是在湿地公园建设全过程中注意湿地保护和保持原生态理念, 让参与湿地生态旅游的每个人都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责任, 也要把责任落实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三是扩大生态保护范围, 退耕还林, 封滩禁牧, 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的、减少过度放牧、滥采乱伐等破坏性行为, 恢复生物链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 建立安全的生态系统, 体现城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摘要:随着生态旅游在我国迅速发展, 大量湿地以湿地公园的形式被作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指导, 给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湿地公园开发, 从宣传、服务意识、生态保护等多方面提出具体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陈钰.基于SWOT分析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4) .

南沙湿地生态公园 篇3

太湖湿地公园位于太湖度假区景观大道中心区,东起度假区入口处,西至太湖明珠度假村,全长5.5公里,是太湖景观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生态环境、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新旅游点。

太湖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涉及水利、交通、绿化、环境保护多方面的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对太湖沿岸纵深200米范围的湖面进行高低错落的地形改造,利用湖面、岛屿、湖岸种上各类水陆生植物,营造野生物种栖息、衍生的自然环境, 是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特色景观。以前在这里造坝建鱼塘,导致湿地退化。现在又恢复了太湖沿岸山、地、水的自然亲和力。

西出古城,经木渎、胥口(或绕城高速西山出口),再向西南2公里多便到太湖边的外塘,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直径39.6米、高40.39米的太湖湿地公园的景观标志物──全国最大的水风车。

进入湿地区域便是依水而建、临水之上贯穿整个太湖湿地公园的亲水木栈道,總长3.5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木栈道。栈道通过巧妙的平面和垂直设计,穿插了桥、廓、亭等小品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造形漂亮的美丽景观。游人行走在上,于波光粼粼中悠闲细品太湖的秀美。如果高兴再雇只小船,深入湖中,穿梭于小岛之间,近探多变的景色,远观秀丽的山川,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更是心旷神怡!

湿地公园设有风车堞影、栈桥探幽、悠然双亭、八仙过海、鸥鹭栖归、芦荡迷宫、渔舟唱晚、落日听涛等八大景观。春天湖里芦苇翠绿、岸上菜花金黄,一派生机盎然。夏季青青芦苇塘中盛开着各色荷花、睡莲,绚丽多姿。秋冬盛开的芦花,在风中仿佛成了不断翻滚的涛涛银浪。青山、蓝天、碧水加上四季多彩的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投入这城市之肺、难得的休闲旅游场所之中,尽享大自然的馈赠。

南沙湿地公园游记作文 篇4

绿绿的草地、蓝蓝的天。我和我那颗充满好奇的心,一起踏上了前往南沙湿地公园的旅程。还未走进公园,大自然的气息便扑鼻而来,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心想:这与城市的空气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啊!”走进公园里,旁边的小树为我们遮挡着阳光,偶而还传来几声银铃般动听的鸟叫声,路上时不时还有一些爽朗的笑声,告诉你吧,那就是我和同学们嬉戏的声音。一会,我们来到了游船码头,我们满心欢喜地坐上了船,船缓缓开动了,看着水面上粼粼的波纹,我的心也被这静寂的`场面给镇住了。我正欣赏着美景,忽然,水面上游过一只小鸭子,我惊喜地朝同学们说:“大家快来看看,有只小鸭子。”“哪里哪里!”田丝雨急切地问道。”“你看,在那。”眼尖的周雨心,指给田丝雨看。”小鸭子似乎听见了我们的喊叫,赶紧飞走了,大家有些失望,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

导游姐姐说:“大家别失望,等会,我们进入观赏区,会有更多水禽动物的。还有,刚刚那个不是小鸭子,它是另一个品种。它永远都只有这么大一点,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可爱的名字叫小PT。”大家听了、又兴奋起来了。到了观赏区,果真如导游姐姐说的那样,湖面上出现了很多次游走的小PT,它们有的悠闲自得;有的像位高傲的小公主,在湖面上漫步;还有一些离船比较近的小PT,听到船声仓惶地逃到了岸边。看着它们可爱的样子,我的心甜甜的,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游船继续缓缓的向湖的深处驶去。前方一只灰色的大鸟飞过,就听见有的同学喊:“快看,好大的水鸟。”导游姐姐介绍道:“这叫苍鹰,他们有着庞大的身体,飞翔时,如凶猛的雄鹰,看见它们飞过的身影,好像我的心也跟着飞了起来,幻想着自己能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一会冲向了蓝天,俯瞰这绿色的世界。一会冲向水面,捕捉充饥的小鱼、小虾……想着想着,就听到同学的尖叫声:瞧,芦苇的深处还有一群一群的白鹭呢!”它们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王国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一片绿色的水景中,导游姐姐叫我们轻声点,不要惊扰了白鹭的生活,大家都停止了话头,就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我拉开书包的拉链,取出了望远镜,镜中的白鹭就如同画中一般的美,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全身流线型的结构承托着它美丽的身材,他们全身都披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看着看着,船已经缓缓的驶出了观赏区,回到了岸边。我们换乘了电瓶车,来到了海边,登上了望洋楼,眺望着这一望无际的大海,我便想起了一句诗: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也只有面对眼前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感而发,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我们还在望洋楼下安排的才艺表演。今天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不禁让我们增长了见识,还锻炼了我们的组织能力。我期待着下一次的家委会游玩活动。

南沙湿地生态公园 篇5

1“陶清河湿生态治理”项目的背景

1.1 陶清河流域简介

陶清河是浊漳河南源的一级支流,源于壶关、陵川两县交界附近壶关县唱行乡西马鞍村北,其主要流经壶关、长治、长子三县,全长78.7 km,是一条季节性洪水河道。经过黄山乡新庄村入长治县西池乡河头村、西池村入陶清河水库,再次改向西偏北方向,过东和乡、北呈乡北岭头、六家后,沿长治、长子两县交界蜿蜒北流,最后在长子县宋村乡南李末村北注入浊漳南源。陶清河流域面积735.18 km2,其中壶关县321.88 km2,长治县61.8 km2。较大支流有荫城河、师庄河(色头河),并修建有中型水库两座(西堡、陶清河),小型水库9座(葡萄山、脚步河、石门口、流泽、北宋、东庄、河头、仙泉、坟上)。

1.2 发展趋势

长治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华夏农耕文明发祥地之称;境内山川秀美,资源丰饶、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近年来,长治县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开发日益提上工作日程。根据长治市“1+5”城市群发展战略将长治县定位为长治市南城区和率先发展区。这对我县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重视的还有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多样化的休闲健身、旅游观光、回归大自然的精神追求也向我们提出了治理开发的要求。因此,长治县作为长治市南大门和后花园,生态建设及环境的整治与改造,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 陶清河流域存在的问题

2.1 流域内气候干旱

陶清河区域内的气候条件为北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夏季盛行东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3.4 mm,年内降雨分配很不均匀,且主要集中于7月、8月两个月,年际变化也比较大。由于降水量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匀,导致旱灾发生的频次较多,年内常有春旱、伏旱和秋旱发生,而且常出现多年连枯现象。

鉴于河道区域内干旱多发的气候特征,长期以来,陶清河河道两岸老百姓的防洪意识大大减弱,老百姓不以防洪安危考虑,河道内大面积被种上了庄稼,挤占河道较为严重,一旦出现大的降雨,庄稼就会被淹没。

2.2 设计洪峰流量小

按照水文资料的统计,陶清河设计洪峰流量为1 396 m3/s,陶清河水库的设计洪峰流量为1 396 m3/s,但现有河道断面根本不能满足洪水流量,因此必须进行规划整治,提高河道过水流量,防止河岸冲刷,减少洪水损失。加之周围百姓在河道内大面积种植庄稼,挤占河道比较严重,以及非法挖沙活动猖獗,使得河道出现许多不同程度的坑洼,甚至有的河段已经趋于小型塘坝,对河道行洪极为不利。

2.3 湿地水质污染严重

陶清河下游湿地区域内生态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三类:

1)流域沿线沿企业排污,包括曹家沟预制厂、南漳村预制厂等3个预制板厂,长治县池里煤业有限公司、长治县雄山煤业有限公司、长子县西南呈煤矿3个煤矿,北岭头等2个砖厂,长治县陶清河水泥厂,六家村养殖厂等。

2)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在调查区域内主要是长治县城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的污水,在北和村西南,经田间渠道直接排入湿地区。

3)沿途村镇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排放,这个问题比较严重,沿途村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都直接倒入河道及水塘内,造成河道堵塞,水塘水质污染,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另外还有少量农业污染。

2.4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1)水文环境退化。

2)抵御自然灾害功能的退化。

3)排污、去污、纳污功能的丧失。

4)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的降低。

2.5 湿地的社会功能丧失

湿地的主要社会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旅游的场所及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甚至还可以通过水电、薪材和泥炭等方式提供丰富的能源。某些湿地也是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可为潜水、游泳、垂钓等旅游项目提供多样化的场所。然而,生态的恶化和环境的破坏,使湿地的生态净化功能减弱,进而使湿地的主要社会功能丧失了。

3 陶清河湿地公园建设的规划目标

3.1 主题标志化定位

要突出“绿色、生态、休闲”的主题,公园的功能要实现多样化,公园的布局要生态化,充分利用秀丽的自然湿地景观和园林小品,使得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完美融合;除环保的需求外,还要注意人性化原则,依据游客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规律,在功能分区设计上可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满足游客全方位的需要。

3.2 陶清河下游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的总体目标

1)在对陶清河下游湿地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措施进行分期治理,逐步修复陶清河下游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综合功能。

2)在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同时进行湿地保护区的划分,制定实施湿地环境清洁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管理方案,对湿地保护区内不合理的用地布局进行调整,逐步完善保护区域内复合生态景观和主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对河流湿地及周边区域进行保护性的开发,促进区内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农村生态经济产业发展,为实现长治县的生态县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4 湿地公园建设规划

4.1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构想

开展陶清河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开发项目规划,可以依据河道毗邻和环绕县城西南部的区位,结合流域范围村庄的现有布局,规划将其分为六家、岭头、东和三个大的发展组团,分别发展园林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和高档娱乐健身、度假旅游服务业,建设人文与生态共生,协调发展的自然生态景观格局。

4.2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自然式设计

湿地公园可以采用自然式设计手法,依据自然地貌围绕水体环境大量种植各种水生植物,结合园林小品,打造一个极具乡野情趣的生态湿地公园。陶清河湿地生态修复公园必须充分考虑治理周围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水质处理。可以考虑运用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并将其融入到自然水景的营造当中,这种设计不但保护了环境和水源,在环境工程营建的手法及形式上也是极具特色。

4.3 水生植物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作用

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1],选择当地优势挺水植物,突出生物多样性特色是提高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关键措施[2,3]。水生植物多样性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多种植物的根系交错具强有力的去污能力,另一方面使水边的水流及生境多样化,保持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水生植物配合丰富的鱼、螺等水生动物以及微生物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物群落,对水生态的平衡和水质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陶清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构成

1)湿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污染清除和土地整理,具体为:规划湿地范围内各类垃圾清运、河道淤泥清挖;对区内水域、沼泽地、河滩耕地、道路等进行重新布置,恢复增加湿地面积;恢复湿地生态,完善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2)湿地生物系统建设工程:针对陶清河下游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按照因地制宜,用中求治的原则,采用挖鱼塘、植芦苇、种莲草等生态工程措施,使湿地形成水陆交互、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体。

3)湿地防洪工程:主要包括预留河道建设工程,河道清淤工程等。

4)沿岸景观与园林工程:主要包括休闲公园及步道建设。

5)湿地生态保护工程:主要包括保护小区划分、标识设置、营造湿地水源涵养林、湿地生态监测等。

开发和建设陶清河湿地公园可以带动该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发展,最终形成与漳泽湿地公园南北呼应,羊头岭、海子河公园点缀其间的可彰显“生态黎都、魅力长治”的完美格局。

参考文献

[1]汪松年.水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建设科技,2006,33(2):20-22.

[2]Brij G.Natural and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Potential and problems[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40(3):27-35.

[3]Brix H.Do macrophytes play a role in constructed treatmentwetlands[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7,35(5):11-17.

[4]刘超翔,胡洪营,张健.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7):1-4.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设计下一篇:抓住时代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