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十篇

2024-08-07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 篇1

关键词:突破,畜牧兽医,技能,兴趣,系列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专业, 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畜牧兽医专业的社会功能逐渐扩大, 除了传统的畜禽养殖外, 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 动物福利, 兽药管理, 宠物医疗保健, 人畜共患病等, 都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技能提出更专业的要求[1], 虽然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创造性的进行着, 但都局限于对专业得不断细分和分割, 追求专业知识构架的完美性。其实对待生命, 我们是把它看作成一个整体, 不能任意分割, 因为把身体分割成几部分, 再堆砌起来, 就不可能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同样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更不应该把动物“分块”“分割”来进行。另外, 追求专业知识构架的完美性本身没什么错, 只可惜畜牧兽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 对畜牧兽医专业样样精通的人才已罕见, 既然没有完美的老师, 又怎么能培养出完美的学生呢。为了突破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本文大胆设计出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为重点, 同时融合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提出必修加选修的2+2模式的系列课程改革。

1 系列课程改革原则。

1.1 确定系列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把职业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合起来是系列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出遵纪守法有职业道德有理想的好公民, 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作用, 而生命教育要紧密联系畜牧兽医的专业特点来进行, 重点有两项:一是学生工作学习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有适当的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和预防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二是结合哲学、伦理、美学等学科, 从爱护动物为契点, 提高到心存珍惜自己生命, 珍爱他人生命的层次, 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把职业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合成一门课程《畜牧兽医职业道德建设》, 自然而然该课程应由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来教授是比较恰当的。

1.2 确定系列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生不能再是传统教育的“填鸭”, 学生的课堂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是系列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以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操作为主, 掌握“够用”的理论就好。现有的状况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大多是基层一线的实践操作者, 虽然企业要求毕业生能马上上岗, 但这不等于要求学校与企业的对接是粗放型的, 因为既有不同企业对毕业生有不同的岗位要求, 也有同一企业对毕业生有不同岗位的要求, 也有不同性格理想的学生对自身的不同的岗位要求, 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可能迁就各种企业的要求同一个专业设置了上百个班级。恰恰如此, 系列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当人生的主角来结合自身的理想和性格, 为自己在社会谋位置:他们可以是一位企业技术骨干, 也可以是一位老板, 甚至可以是一位公务员。

1.3 确定系列课程的顺序

畜牧业的发展要依靠畜牧管理, 畜牧管理包含了市场预测、合法、科学技术, 简单的讲, 就是要依靠市场预测合法地利用科学技术来对养殖场进行管理。只要管理得当, 预防为主, 监督为辅, 养护结合, 那么治疗就派不上场了。一句话概括:畜牧为主, 兽医为辅。

1.4 确定系列课程核心课程

据有关资料表明, 在正常的情况下, 家畜的生产力约20%取决于遗传, 40%~50%取决于营养, 30%~40%取决于环境条件, 所以品种优选管理、营养供给管理、养殖场环境管理, 还有保障家畜健康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管理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其他基础课程要围绕这些核心课程服务。

1.5 确定市场需求, 建立反馈机制

社会经济快速增长, 市场热点不断轮换, 从禽流感和非典性肺炎引发的人畜共患病到当今动物性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都与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系列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无论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还是从毕业生自我理想的追求, 还是从在校的师生自我价值的体现, 还是从高等院校对中专毕业生的要求。只要根据人才需求, 建立反馈机制才能充分为系列课程的改革指明方向, 这样的改革才有蓬勃的生命力。

2 系列课程改革的国内外背景。

2.1 我国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的是2+1模式, 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 第3年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如某校的安排表 (见表1) 。

2.2 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对农业从业员的教育是——农民培养模式。法国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 取得合格证书后才能取得经营农业的资格。德国农民培训是一种“学徒式”的培训形式。农业就业者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经过不少于3年的正规职业教育, 上岗之后, 在农场还有3年学徒期, 学徒期必须按规定参加职业培训, 出徒前要参加行业统一的资格考试。多数发达国家的农民培训是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及时开设课程, 对口培训, 甚至采取专业性很强的定向培训方式。

3 系列课程改革内容。

3.1 改革基础

基于广东省中等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生源的素质和我国中专课程学习年限, 还有学生主要就业方向和岗位主要是集中在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养禽场、宠物医院、兽药饲料销售、动物性食品检疫检验等等。

3.2 改革主要内容

以学生的个人定位和兴趣, 笔者主张把畜牧兽医专业中专系列课程改革成为2+2模式, 即把现有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划分为养猪系列课程、养禽系列课程、养牛羊系列课程、宠物类临床技术系列课程、特种动物养殖系列课程、畜牧业营销管理类系列课程、动物产品与饲料检验检疫系列课程一共7个课程体系, 结合广东的饮食结构和畜牧业中畜禽种类的需求比例, 养猪和养禽专业为学生必修课程, 其他5个课程,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2个作为选修课程。这样既能肯定学生在课堂的主角地位, 也能直面让学生了解畜牧兽医专业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要全面掌握畜牧兽医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够完成的事情, 学习是无止境的, 但在三年内钻研1~2个实用的技术, 能成为某个方向的专才却是有可能的。

3.3 系列课程的教材改革

现有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是分为基础兽医, 预防兽医, 临床兽医等来开设课程, 例如:学生初入学先学习《畜禽解剖生理》, 该书着重阐述了牛、羊解剖生理的知识, 对家禽及猫犬的解剖生理特点只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倘若某些学生立志要养宠物, 而猫犬的解剖知识从课本上学来的却又很少, 待以后第2年学习《宠物疾病防治》, 猫犬的解剖知识也许忘得也差不多了, 那么第一学期学的解剖学课程意义就不大, 所以, 笔者认为课程的开设应该按不同动物种类的系列课程来改革, 把基础兽医, 预防兽医, 临床兽医中各个动物种类的要点融合成一个系列课程, 融合成一系列教材, 例如:养猪系列课程教材有把猪的解剖学、生理学从现有的教材种挑选出来和猪病的病理学组建成为一个新学科《猪解剖生理和病理学》, 这学科的优点是让学生能同时比较记忆一个动物种类———猪正常的和有病理特征的解剖知识。

3.4 系列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回顾现有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有:传统的笔试口试, 例如闭卷或是开卷;技能实操考试, 例如兽医微生物学的技能实操考试有划琼脂培养皿来培养某种细菌等。笔者认为根据社会生产的需要, 系列课程的学习必须跟实物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 养禽系列课程, 必须让每个学生拥有“禽类的一生”。从禽类品种的甄别, 禽蛋的孵化管理, 禽苗的管理, 育雏的管理, 到此, 禽类能向三个目标培育发展, 一个是肉禽的培育, 一个是蛋禽的培育, 另一个是种禽的培育。此时虽然是让学生选定一个目标来培育, 但是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自己拥有“禽类的一生”, 还可以与其相邻同学相比较, 提升了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就是从学生和禽类一起“生活”的态度、技术操作和禽只的体格来评价该课程的成绩。

3.5 系列课程安排

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和由易入难的特点, 课程安排如下:

4 改革的保障

4.1 改革硬件建设

畜牧兽医专业的2+2模式基础设施在于实习场地的建设, 根据课程设置, 需有:养猪场、养鸡场、水禽场、牧草场、动物医院、中草药园、化学试验室。把其他传统试验室:外科实验室、产科实验室、临床诊断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解剖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分解到以上实习场地中去。

4.2 改革软件建设

4.2.1 教材开发

学校可根据地方特色来进行本地教材开发, 如山东的养驴业发达, 东北的养鹿业繁荣, 那么特种动物养殖系列课程就按地方的特色对象来开发。其实大可不必要全国统一每个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都要学养猪, 如信奉伊斯兰教地区, 因为风俗习惯的原因, 养猪业发展前景是不乐观的。

4.2.2 教师培养

在畜牧兽医专业中教师可以不是通才, 但要是专才, 教师的培养, 要着重到政府机关、企业中去实践培养, 可以和学生共成长, 但必须要比学生快成长, 甚至是“早熟”。例如, 畜牧业营销管理类系列课程中有一案例———兽药经营企业的GSP的验收程序:申报资料准备、场地的改造、人员配置、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 教师不是互联网上授一授, 课堂上理论摆一摆就在现实中可行的。既然有学生选修这门系列课程, 或许他的家庭已经在经营着兽药店, 那么老师值此为载体和全班同学共同模拟验收过程甚至是帮助该同学通过GSP的验收。这样的教育就能真正落到实用技能的操作了。

5 总结

中等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系列课程的改革, 要结合畜牧业的动物种类来进行。医学院就做得很好, 因为它们的所有学科就是围绕一个对象“人”来进行的。由于畜牧业的动物种类繁多, 所以限于精力, 把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成为必修加选修的2+2模式。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畜牧兽医的专才。

参考文献

[1]赵战勤, 等.从市场需求谈高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7 (6) :16-18.

[2]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家畜环境卫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 篇2

关键词: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 如何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 切实有效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以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对中职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我们每一位从事中职教学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现就中职校当前教学现状及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等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1 当前教学现状分析

1.1 生源情况分析

就读中职校特别是涉农专业 (畜牧兽医专业) 的学生, 由于生源文化水平普遍低, 自律能力较差, 是我们推进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实行自主招生后, 这一问题更显突出。从中职校的生源情况分析, 绝大多数进入中职校的学生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甚至有少数学生不知道自己是来学什么的, 这些是家长的意愿;因此, 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同时, 还有一部分学生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或学习能力较差, 对传统教学形式反感, 没有兴趣。这样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扰。

1.2 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从教师教学情况来看, 大部份教师从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思维上, 也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是用5min左右的时间复习旧课后引入新课, 并用80min左右时间对新课的内容进行讲解, 最后用5min时间来小结、练习或布置作业。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学生情况, 特别是作为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 仍然存在着“课本上养猪, 黑板上喂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如兽医临床课中动物普通病的教学, 在授课中大部份时间是在课堂上进行, 实训实习时间少, 更谈不上学生的主动学习, 以至导致学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足。学生在顶岗实习时, 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工作。

1.3 中职校现状分析

从中职校现状分析看, 其教学模式中, 特别是在专业课中理论讲授时间占据80%左右的学时数, 学生实训实习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同时, 中职校的师资力量薄弱, 人少事多或缺乏“双师型”教师, 实训实习教学设备硬件建设滞后等, 也是造成中职学生实训实习的课时数减少的原因。

2 对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学生、教师及学校的现实情况, 我认为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观念转变才能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模式

现在中职校教学和以往中专教学是不一样的, 培养学生应更多的是注重对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由于生源情况改变以及行业企业对中职学生需求变化, 导致了中职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要进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 首先, 思想观念要改变, 必须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其次, 中职校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 应采取“对准岗位设课程, 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切实抓好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建立特色的中职培养模式。

2.2 构建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根据当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行业特点, 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掌握畜牧兽医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胜任畜牧业生产、经营、建设、服务于第一线需要的具有掌握动物科学畜禽饲养与动物医学疫病防治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 应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 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与对人才的规格要求, 按照行业、企业需求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依据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安排教学进度;按照职业结构与岗位内容的变化, 构建具备一定弹性的课程体系, 要随时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 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始终贯穿素质教育, 通过校企文化的融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健全的心理和健康体魄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热爱畜牧兽医这个专业。教师要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 专业课教师可提高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文化课教师可了解专业知识并融入在教学上;而更多的是教师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应树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行动能力的理念, 综合行动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和专业能力等4个方面, 改变只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做法。

2.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 尽管中职校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网络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 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网络和多媒体全面运用于畜牧兽医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动物传染病》中传染病病变组织器官用大量的图片代替了原先老师的板书或者讲授, 《畜牧学各论》的品种介绍、设备观摩、养殖场建设、人工授精、饲料配合、畜禽的饲养管理等均可用多媒体或录像教学。即使这样, 总体上来说创新还不够。下一步教学改革, 我们应借鉴“行动导向”模式, 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 “学”中“做”的学习机会。老师们应该树立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就是教师研究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尽可能成为职业实践者;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 不能停留在“教书匠”的位置上照本宣科。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投身教学过程, 摆脱“排排座, 听课课”的被动局面, 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工作等活动来体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得到尊重。在现代职业教育中, 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的, 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我们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教学方法向大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转换。但也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椐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不同行动导向法, 如《动物传染病》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卡片法、伙伴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式进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可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进行;《畜禽的生产与经营》可运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引导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进行。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革, 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 学生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具有好奇心的事物上, 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很重要。要使学生对特定事物产生兴趣, 教师需要去引导。

2.4 考核手段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目前, 中职校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主要以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习报告和试卷成绩等为依据。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如只能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记忆程度, 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 仅仅靠考前几天的突击记忆就可以考试过关了, 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同于大学本科生的, 因此, 我认为应根据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的需求, 对课程学生成绩考核评价进行调整, 将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调整为总分的30%, 实验成绩为20%, 现场技能考试为40%。职业素养 (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情况等) 为10%。通过对考核手段的调整, 我相信能够改变过去重理论轻技能的局面。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 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 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 有利于中职校学生发展。

总之, 为了使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更好地持续发展,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 能更好地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玉英, 等.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畜牧兽医杂志.2013, 03:39, 40, 43.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 篇3

关键词:畜牧兽医;生产实践;课程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316-1

改革才能促进中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改革是永恒的话题。畜牧兽医专业是实践性强的课程,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存在实践课程设置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相关问题,探讨畜牧兽医生产实践课程改革。

1 畜牧兽医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结果所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少,动手操作能力差,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畜牧业生产的需要。

1.1 实践内容不够充实,实践深度不够,生产实践流于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都不愿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在学生的心里,实践课程地位不高,敷衍了事,从而使实践课程的组织过程更为困难。

1.2 实践经费不足

学生实践时产生的费用,如实践入厂费、授课费和交通费等较高,而学校用于配套的资金有限,导致实践经费不足。

1.3 实践指导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

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熟悉程度不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课程学习;如果学生自行联系实践场地,导致的后果是实践场地分散,实习教师难以进行长时期深入地指导。

以上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实践质量。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需要对畜牧兽医实践课程进行探索,追求实践课程新模式已迫在眉睫。

2 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1 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分为多种。

2.1.1 利用现有资源 把学校的实验室、学校鸡场、兽医诊疗医院等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为了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补充,教师要充分学会利用校内的实习基地,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如果学校有校内养鸡场的话,经常把学生带到校鸡场进行实践教学,对鸡的饲养管理、饲料配方、人工授精、日常防疫程序等进行深度掌握。

2.1.2 开发实践基地 学校应与校外条件较好的相关企业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可靠保证。

如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动物医院开展临床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诊病、给药、手术等,并注意观察病畜禽的疾病症状,认真总结经验,使学生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2.2 增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

实践课程的重要核心人物是指导教师。学生实习时,对企业工作流程及动物各类疾病临床诊断流程不熟悉,指导教师应在实习现场进行指导。那么相应地对指导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年青教师组合,老教师不仅专业理论常识丰厚,而且对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熟悉,可以在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同时,培育青年教师,一举双得。

要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现代农业专业的教学方向是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教学中要注重帮助学生领会、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便正确地适用于实践;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教师也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适应社会的进步。

2.3 加强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和鼓励学生深入学校附近农村进行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利用所学的知识推广兽医防治技术。如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引导参与,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农村,一方面将先进的畜牧兽医知识带到农村,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对农村畜禽疾病进行调查,如发现疾病及时诊断治疗。通过此类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不仅解决了农民的难题,提高农民收益,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的影响力,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2.4 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教师奖励轨制

尽量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实践教学环节。由学校与实习基地配合,协商解决学生在实习基地的住宿问题。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实习津贴,并建立奖励机制,奖励实习工作突出的教师,以鼓舞激励教师更好地进行生产实习教学。

实践出真知,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更好地让人才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甘勇气,韦荔甫,张应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标的目的出产实习的试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2).

[2] 贝永建,赖洁玲,谢文海,等.增强动物学实习基地培植提高教学质量[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5). [3] 李为,余龙江,鲁明波,等.出产实习中探讨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

[4] 何萍,彭佑生.高职高专出产实习教学更始与实践切磋[J].萍乡高档专科黉舍学报,2006(6).

[5] 夏毅敏,王琴,何玉辉,等.高校出产实习教学更始的試探[J].湖南工业职业手艺学院学报[J].2003,3(3).

[6] 叶双峰.中专黉舍出产实习教学更始考试[J].中国林业教育,2000(4).

[7] 罗成林.略谈高职教育教材更始与立异[J].长江工程职业手艺学院学报,2005(4).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4

针对牧医专业的教学,寻求改革和发展的对策是我们亟待完成的课题,也是我们牧医专业教学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办学模式封闭,服务功能单一。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大气候影响,招生和就业问题日显突出,因此工作重点有向招生、就业方面倾斜的趋势。职业学校在强化专业教学服务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方面较为薄弱,师资素质和知识结构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不相适应,在社会服务和信息调查反馈方面欠缺,先进技术不能及时变为生产力,学校开门办学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

(二)教学内容陈旧,与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不适应。大多职业学校尽管在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特色上,未能进一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还存在着老化陈旧的现象,有的还执行10年前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三)培养的人才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目前,农村经济多样化与农业现代化对各类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有技术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而且在高新技术、专业检测技术、疫病监测技术等方面要有突破,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畜牧业也是如此,要求生产者具有相应的畜牧养殖技术,还要同时具备市场营销、信息处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才能,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单一的课程结构,体现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方面的知识。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专任教师授课任务比较重,畜禽生产接触比较少,有的学校专业指导教师不配套,造成学生理论上明白,实践操作能力教差,实用技能偏低。

(五)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是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突出的问题,办学经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相差悬殊,而且教育附加费几乎没有拨给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造成专业设备严重短缺,学生实验、实训开出率不高,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学制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生产教学和模块教学相结合,首先利用相应教学时数迅速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门养殖技术或畜产品加工技术,以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按职业群分类,按生产分班(如养禽、养牛、养猪、疾病防治等)。另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家中进行养殖,这样可相应增加学生的经济收入,解决部分学费及生活费用。

(二)课程设置和结构的改革。现在专业教学基本上还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课程设置,牧医专业二十几门课,每门课程均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等,导致课程内容繁冗陈旧,致使学生知识结构失衡,严重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牧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一定要走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道路,尽可能走出课堂,到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

(四)逐步完善考试、考核制度。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考核学生不仅是检查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应用掌握的知识。单纯的理论考试模式很容易误导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向普通教育方面发展。推行专业能力水平考试,既考理论又考专业技能,技能测定可根据当地的畜牧业发展特点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的生产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考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好的师资队伍才能带出高质量的毕业生,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是教育管理者普遍遇到的问题。首先,培养自己的师资,通过异地听课、脱产学习、在职进修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其次,聘请高校、科研机构、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教学指导,既可使师生开阔视野又可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第三,鼓励专任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参与畜牧场的经营和管理,通过在畜牧场任职可以随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将掌握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传递给学生。第四,鼓励专任教师进行专业等级认定,培养双师型教师。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 篇5

畜牧兽医专业《猪生产》课程标准, 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下, 总结多年教学及教学改革中经验和不足,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以系统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 将猪生产领域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技术规范融入教学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通过课程标准的制定, 更加明确了对现代高职教育内涵和方法的理解, 明晰了课程开发与改革的思路, 坚定了课程开发的信心与决心。

1《猪生产》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

1.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融“教、学、做”为一体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以系统工作过程为导向, 采用引导文法等教学方法, 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 实现“知”与“行”之间的“零距离”接触;以仿真性现场教学、案例研究为主要教学手段, 拉近或消除课堂教学与工作现场的差异;创新立体教学, 改革师生之间我教你学的旧格局, 实现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零距离”互动, 提升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1.2 实行工学结合, 充分体现职业特征

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猪生产的各工作岗位能力的训练,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融合职业技能证书的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及敬业精神等要求, 以猪生产的各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和毕业前的顶岗等途径, 使学生在毕业时能真正与工作岗位对接。

1.3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按照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案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充分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之下《猪生产》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1.4 通过评价标准测评课程效果

专门制定学生技能的考核方案和细则, 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到位。在教学中每个学习情境都有考核方案, 上一个学习情境考核达标者才能进行下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增加课程评价内容使标准正真成为教学行为的规范。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评价学生的在本门课程中形成的职业能力。

2 制定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2.1《猪生产》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都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学习领域的设计是基于对工作任务的分析结果, 不是原来学习课程的结构和重构, 但通过学习情境的实施最终达到了原来学习课程的解构和重构。

设置学习情境时选择的载体要相同, 《猪生产》课程各学习情境设置时选择的载体是猪生产中各工作任务。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 每一个学习情境都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各学习情境之间的关系应是并列或递进的。《猪生产》课程各学习情境的关系是并列的。这样实际实施时学生可轮组进行, 节省设备和材料。

2.2 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为基准制定教学目标,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由度。取消“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 多用数词和量词阐述, 一目了然, 使目标定位准确, 对教学目标的描述精准, 层次清晰。

2.3 设计课程目标应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课程标准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纳入科学素养的范畴, 重视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不仅包括对猪生产基础知识的要求, 也涵盖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要求。

2.4 增加实施建议, 便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施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 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 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3 制定《猪生产》课程标准的启发及思考

3.1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这类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是去做基础性的研究和学术研究, 也不是去搞工程规划和产品设计, 更不是在某一职业岗位上从事一般设备操作和现场服务工作, 而是在从事的职业领域中将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工程规划和设计等项目, 通过他们策划、组织和生产, 将其转化为产品和生产力。这个“转化”的过程是一个解决技术问题, 组织生产、加工的过程, 而技术问题的解决是技术与职业活动相结合的过程。组织生产的过程除要求有专业能力外, 还要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否则这一“转化”不可能顺利进行和实现。因此, 这类人才所拥有的知识结构, 技能水平和能力要求应满足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的需要。

3.2 重构《猪生产》课程体系, 重组《猪生产》课程内容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 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进行课程整合, 尤其是要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 按照工作过程, 构建“学习领域”, 开发项目课程 (包括教材开发) 。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 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3.3 转变实施方式, 改造教学情境

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 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按照建构主义的课程观, 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学习、问题学习、或项目学习, 实例引证工作现场中真实问题的典型答案, 引进相关项目及实例研究。

打破单一的学府式、课堂化教学环境, 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 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建设实训基地, 营造工作现场的真实情景, 以便把生产方式物化到教学环节中去, 改变现行教学体系中的学科知识为主线的传统,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强调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中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3.4 提升师资队伍, 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

通过以系统工作为导向的课程标准的制定, 更多的教师应该成为工作一线的内行或专家, 具有解决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 能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 实践研究也较分散, 真正成功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并有广泛指导意义的高职课程改革理论成果还较少。我国还没有系统、规范的课程开发方法和标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处于转变模式, 建立特色的关键阶段, 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 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真正涵义, 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和建设学习领域课程, 才能建立起属于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自己的课程类型和教育类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成教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 (1) :7~10.

[4]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1) :15~18.

[5]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8) :71~74.

[6]杨长亮.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J].职业通讯, 2006 (3) :25~27.

[7]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46~50.

[8]程凌.论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教育的融通[J].职教通讯, 2004 (10) :16~19.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 篇6

1 认识课程地位, 提高学习兴趣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由于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归纳推理思想以及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 在课程体系改革模式中备受农业院校畜牧兽医类各专业与生物类各专业的重视, 除把它作为专业基础课以外, 还把它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生物统计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 而且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方式的教学, 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该课程的内容还对在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以及今后进行试验和科学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的保证。因此, 在首次讲授该课程时要充分介绍该课程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 如给学生介绍事例——“数据胜过轶闻”和 “数据从何而来很重要”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了解学生现状, 实施分层教学

按照正常的教学规律, 生物统计是在学生已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试验 (调查) 设计, 科学地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 从中获得符合生物学规律信息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如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统计学基础, 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高职高专的学生一部分是从初中直接升学的、一部分是高考录取的, 高考生中有学文科的、有学理科的, 他们的数学基础不一样, 所以他们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

3 稳定教师队伍, 加强教学研究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没有教师的教就谈不上教学, 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因此, 稳定的教师队伍和合理的结构对生物统计的教学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工作量大等原因, 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安排变动较大, 这样易使教师很难在这一门课程上多花精力去研究, 就形成了大家都可以上、都怕上、都难上得好的情形。

从一些精品课程建设得到的经验来看, 稳定教师队伍是完成生物统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保证。如四川省某高职院校讲授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师共5人, 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博士4人;课程组成员的学科专业既有生物数学又有遗传育种学专业, 学科专业结构合理;课程组成员的年龄结构也合理, 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研究队伍。

课程建设与改革必须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 尽可能创造机会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鼓励教师多参加科研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给教师提供开拓视野的机会, 了解学科前沿, 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 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定期开展学术讨论会、教学观摩会以及教学调查研究等活动, 使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取得进步。

4 突出基本原理, 注重联系实际

生物统计方法的正确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物统计中统计学原理的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在解生物统计习题或对具体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就会出现许多错误。如学生不理解统计学中有关正态分布的抽样分布规律, 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小样本数据的检验也是难以进行的, 这样的事例经常会见到。

那么, 如何使数学基础薄弱的畜牧兽医类学生理解统计学基本原理呢?教师应加强习题课的教学;在生物统计的教学中可采用实例、图示和理清线索的方式, 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达到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实习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参与科学研究, 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除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外, 到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第一线中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试验前应正确选择试验设计方法并进行前期准备,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试验条件差异以体现唯一差异原则, 并获取试验数据, 试验结束后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试验数据以达到研究目的, 缩短理论和应用的距离, 这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通过联系实际会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生物统计中统计学原理,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更新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概念多、公式多、表格多的特点, 课程的教学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于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以系统讲授法为主。对于教材中内容较浅易懂的部分章节, 采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或其他参考书,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科学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及目前的热点, 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 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锻炼学生的敏捷性、创造性和辨别能力。对于实践性教学内容, 采用实习指导法, 与生产实际结合, 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

在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典型试验设计及其试验过程进行录像或拍照制成PPT等, 供学生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课程的电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等教学资料都放到网上, 实现资源共享, 让学生课后有更多机会巩固和练习。

尽快完成生物统计实验室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某种统计软件:SPSS软件包具有可操作性、不编程序的特点, 便于使用;MATLAB软件包在矩阵运算方面具有强大功能且能自编程序模块, 适于工科学者使用;SAS软件包则功能强大且程序简单[1]。

6 改革考核方式, 推行过程考核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观念上要重视学生的学,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言堂, 灌满 90 min, 应注意采用高效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记忆的规律进行多种考核, 督促平时复习。

充分利用作业、提问、小测验、技能考核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教学。在技能的训练中进行开卷考试, 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评价。在进行单因素、二因素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技能训练时, 在熟悉计算器的使用之后给出相关资料, 学生可以看书和笔记, 可以用教学用表和计算器来完成结果分析, 要求独立完成, 得出真正自己的结论。

在开卷考试过程中, 教师只进行答疑和个别指导。这种方式带有实际工作总演习的性质, 有一定的真实感, 学生有被信任感和重视感, 强调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每4周进行1次考核, 记入平时成绩, 这样有利于加强过程监控, 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还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保证该课程的通过率。在考核时, 不强求全面掌握, 而强调重点突破, 不出偏题、怪题, 每道题都注意其完整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 篇7

1 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校内实训的必要性

1.1 校内实训是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养禽业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一个养禽企业中往往有种鸡、肉鸡、孵化、饲料生产等一系列配套生产环节,覆盖养禽专业的所有主干技术,是一个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行业。随着行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高职教育也在随之发生转变。为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后能充实到养禽生产的每个环节[2]。但由于受到实训时间的限制,学生在实训基地只能接触到养禽生产中的某一个环节,无法满足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训的总体要求。因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非常重要和必要。

1.2 校内实训是规范学生操作技术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专业教师相对短缺,现有专业教师校内教学任务繁重,无法深入到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同时,由于养禽企业近年来逐渐由国营、集体经营转变成个体经营,企业技术人员短缺,导致企业技术操作不规范,学生在企业实训中无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再加上校外实训的指导教师技术水平有限,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综合性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答,不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1.3 校内实训是培养养禽业专业人才的要求

畜牧兽医专业必须掌握养禽生产中各项饲养技术、管理技术及禽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这就要求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在校外实训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必须通过校内强化培训。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让学生能接触到养禽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地巩固所学知识,使其成为合格人才。学生毕业后才能很快适应养禽企业的各种工作岗位,达到零试用期,直接顶岗进入生产岗位角色,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1.4 校内实训是养禽业的行业要求

现在的养禽企业大多是个体经营,学生到养禽企业实训实际充当技术工人、技术员、技术场长的角色,养禽企业希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直接上岗,并带来新技术、新成果,能指导和解决养禽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3]。因此,必须加大校内实训,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校内实训基地全面掌握养禽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并能综合分析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 校内实训模式的建设

2.1 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

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具有仪器设备和人才优势,因而具有向社会服务的职能。通过社会服务,一是能为学生实训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使教师能直接接触企业,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增加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4]。当禽群发生疫病时,缺乏技术或仪器设备的养殖户和养禽企业,可利用学校的优势对禽病进行病理剖检、诊断和疫病防治。学生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校外的技术指导、禽病诊断、饲料化验等。通过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的有机结合,既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校内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了学校、教师、学生、企业或养殖户四方共赢。

2.2 课间、课余与实训周结合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拥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室、实训场和校内养鸡场,为了提高其利用率,对学生全方位开放,主要包括饲料配方设计及成分分析、家禽饲养管理、禽病剖检及化验等实训项目,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单项技术进行专项技术操作训练,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操作技能进行反复练习训练,消化理解课堂理论,提高了仪器设备和实训室、实训场的利用率,同时又可以为学生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技创新项目服务。教师可利用校内养鸡场进行现场教学,可将课堂搬到养鸡场,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另外,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还设有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科研课题,进行科学实验,从而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训周是利用第五学期,学生到校外实训前在校内进行为期6周的养禽与禽病防治方面的综合强化训练。实训内容包括种鸡饲料配方设计、人工授精、饲料配制、孵化技术、育雏、免疫及检测、育成鸡饲养管理、产蛋鸡饲养管理等,并进行考核。实训周实训在培训单项技能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单项技术的强化训练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从实训方案设计、实训器械准备、实训操作到结果分析及仪器整理全部过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掌握整个操作环节,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饲养种鸡产蛋率下降,学生要从饲料、饲养管理、疾病及其他方面综合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从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2.3 单项技术操作培训与综合能力培训相结合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5]。在校内实训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技术指导下反复练习,使之达到熟练程度。在实训周由实训教师进行逐个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操作不规范的学生,要求其重新练习,直到合格为止。在实训中还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自己选题、设计实训方案。经专业教师审查后,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准备实训所需材料、仪器,并进行设备调试、实训过程的操作及其结果分析。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以往只动手不动脑的实训习惯,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技能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校内实训模式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实训考核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单项技能考核是由教师和学生一对一进行的,主要根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效果评定分数。综合性实训项目大多是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在考核的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往往在每个小组中只有少数的学生在操作,导致实训结果及实训报告抄袭严重,达不到应有的实训考核的目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3.2 人力和物力的限制

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使教师、仪器设备、实验员、实训室配置明显不足,影响了实训效果[6]。特别是开放性的实验室,没有设专人管理,教师为做好实训加班加点工作,身心疲惫,长此以往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将严重影响实训的效果。

3.3 跟踪考核与评估不到位

由于教师少学生多,教师在承担自己授课任务的前提下,很难抽出时间到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和评估,只能根据企业鉴定和学生实习报告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具有片面性;再加上学生的实训实习点比较分散,不利于现场考核。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娅,彭洪.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J].实验室科学,2007(1):43-45.

[2]张勇.开放式物理实验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7(1):45-47.

[3]姬向波,霍文颖,李新正,等.高职高专养禽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7(6):138-140.

[4]曲永利,张洪友,苗树君.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40,42.

[5]张辉,吴万敏.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37-38..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未来发展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104-2

1 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办学理念落后

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之初,为了扶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学校的钱财、物资及招生指标都是政府给的,学校领导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去考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学生毕业后都是由当地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即使差点也不会影响学校招生。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唯升学论”理念,也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在这些落后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指导下,学校的办学质量越来越低,社会声誉越来越差。

1.2 专业教师缺乏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其畜牧兽医专业方面的学生在其学校中,不仅要对相关的专业文化知识进行学习,还要对专业的知识以及素养进行相应的学习。不过,目前大多数中等院校对于专业方面的教师资源相对比较缺乏,还有些教师都是专业知识不足的相关实习老师。对于比较专业并且刚刚毕业的老师来说,其没有相关的资质,因此就会导致无法胜任职位,而且近年来我国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视相对比较缺乏,学校就会轻视对教师们的培训。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相关的专业性老师资源的匮乏会导致老师们教学的质量下降,而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老师对于专业课程的研究以及内容的分析都相对较少,现在大多数的中等职业院校对于此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体系进行的,对知识的完整以及结构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方面的知识来说,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且其设计的种类也相对较多,因此,就要分类进行教学,但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生们涉入了过多的文化知识,到三年级进行专业学习的时候已经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因此,就会导致其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

1.4 实验设备不足,实训条件差

我国对于教育行业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发达国家以全球的平均水平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中等职业院校中,由于其自身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这就会导致新的实验设备无法进行相应的购买,专业方面的老师对于工作也没有太大的热情,对于实验室的相关研究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实验的设备相对老旧,设备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无法顺利的进行。还有某些中职院校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也不够完善,因此,教师以及学生对于实训的机会也就相对较少,无法得到更好的实践培训。但是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来说,其自身的专业性相对较强,所以,这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2 提升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专业教师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注重教师培训,建立专业教师到对口高校在职进修和到企业实践的相关制度,通过培训进修和到行业企业锻炼学习、参加教学竞赛和教学研究等多种途径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同时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抓好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活动,做到帮扶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成效,教师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

建立校企教师带薪互聘机制,有计划的派出校内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践”,与有目的地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到学校当兼职教师相结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兼任教师,承担实践指导及部分核心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任务。

2.2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提升其自身对专业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在大多数的中职院校中,学生们对于自身的专业知识都相对比较厌烦,因此对于专业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兴趣的不断降低,对于其自身的学习相对比较厌烦。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还要进行相应的鼓励,保证其对专业兴趣的提升,为学生们树立合理的目标。

2.3 大力开展教学改革

改革教学模式。在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成为具备职业道德素质、吃苦耐劳精神、强健体魄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完成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实用技术推广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改革评价模式。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通过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保障实施办法、质量评价与反馈办法等制度,将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大力推行“双证制”,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教学手段。中职学生年龄偏小,人生观世界观不成熟,学习自制能力差。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互动系统等进入教学领域,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提倡将理论课堂搬到行业、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中去,采用任务(项目驱动)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教师负责按教学任务提供学习资源,编制实训化课程指南,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

2.4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建好生产实习基地

要对相关的学校体制进行不断的更新,并且还要和相关的企业进行一定的合作,保证学生们的时间活动,并且还能够进一步保证学生们实习的岗位合理性,还要对各个标准体系以及相关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这样,学生们在进行实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与外面的世界相互接触,还能够保证其自身在商品的市场中得到一定的历练,保证其自身能够在接触畜牧兽医这个职业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诊断和管理的工作,还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竞争能力。

2.5 加强就业教育,帮助学生自主创业

无论哪个专业,学生们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创业或者就业,所以,对于相关的老师来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对其自身的就业以及创业的观念进行相应的灌输。并且对学生们的服务意识不断的加强,鼓励学生们提高实践活动的能力。对于相关的老师来说,还可以通过学生们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指导,保证学生们能够有自己的时间能力,能够不需要老师的辅助,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升一定的经济效益,加强学生们自身的成就感。

2.6 开放式办学,积极服务社会

加强学生们的服务意识,对三农进行相应的服务,并且还要对自身的主要条件进行相应的应用,针对整个环境进行其自身技术型的人才培养和训练,在农村中利用人才的培养以及专业技术的训练等等进行学生们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还要将相关的技术进行不断的宣传,提升其自身的服务水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进而提升学校的实力水准。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还要带其去相关的医院进行参观,保证学生们在诊疗的过程中能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还要对相关的实习基地进行相应的参观和学习,保证学生们的见识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等院校来说,要对畜牧兽医专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学的过程质量不断提升,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赵涛.新兽医体制下的兽医职业教育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2] 陈君辉.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1,09:70.

[3] 胡在钜.关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的思考[J].

广西教育,2013,31:79-81.

[4] 赵柱敏.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新体会[J].考试周刊,2014,40:175.

[5] 曹化梅.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02:119-120.

[6] 刘国兴.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J].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 篇9

一、项目建设目标

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养殖实训基地按照高标准、生产先进性、教学培训可示范性的建设原则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将生产设计与学生顶岗实训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一个生产和实训功能完整的养殖实训场为一个建设单元,采取逐个单元建设,包括畜禽饲料厂、养鸡场、现代奶牛饲养场、种羊饲养场、淡水养殖场。基地建成后可满足畜牧(无公害养殖技术)、畜牧兽医、动检防疫与检疫、动物医学等专业的中高职学生技能实训;可开展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动物疾病防治员、动物检疫员、家畜繁殖工、家禽孵化工、饲料品质检验员、种禽孵化工20个工种的初、中、高三个级别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建设计划为一年建成1—2个实训场,采取边建设边使用,以期尽早尽快发挥示范培训作用。

二、建设内容

1、畜禽饲料厂建设日产能力8吨的小型饲料厂一座。利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东泉3000亩旱区农业示范基地各类无公害玉米等农作物,生产优质可靠全价饲料、青绿饲草等,提供给生态养鸡场、养牛场、养羊场使用。基础建设包括原料库、生产车间和饲料库房等,配套购置建设粉料和颗粒饲料混合生产线相关设备。该实训厂设置原料采购员岗位、品质检验员、生产中控岗、售后服务等6个岗位,可以安排24-30名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实训,在岗位上可以开展饲料品质化验员等3个职业技能工种鉴定。同时可担负新配方饲料科研试验任务。

2、养鸡场

建设6000套父母代种鸡舍,20万枚孵化室,6000羽商品蛋鸡舍,6000羽商品肉鸡舍。每栋鸡舍基建面积720㎡,孵化室200㎡。配套购置现代化鸡舍自动投料、饮水、调温等装置。鸡场建成后日均生产种蛋5400枚,月孵化鸡苗20万羽,蛋鸡舍日产蛋5700枚,肉鸡舍年出栏18000只。鸡场设置饲养员、防疫员、孵化工等等4个岗位,可以安排32-40名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实训,在岗位上可以开展禽饲养工、孵化工、雏鸡雌雄鉴定员3个职业技能工种鉴定。

根据鸡消化道短,饲料消化不完全的特点,养鸡场鸡粪还可返回畜禽饲料厂,制备成猪、鱼饲料。

3、现代奶牛饲养场

建设存栏高产奶牛147头奶牛场一座。基础建设包括生产牛舍1栋,青年牛舍1栋,犊牛舍1栋,24床位挤奶厅1间,并配套运动场、青贮池、饲草棚、产房、兽医室、饲料间等。配套采购牛床、自动饮水、全自动并列式挤奶机等设备。形成日产无公害鲜奶3000—4500公斤的生产规模。牛场设置饲养员、兽医、挤奶员、育种员等7个岗位,可以安排28-35名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实训,在岗位上可以开展挤奶工、繁殖工、兽医防治员等5个职业技能工种鉴定。

4、种羊饲养场

建设存栏优良品种315只种羊场。基础建设种羊舍1栋,并配套建设运动场、青贮池、饲草棚、产房、兽医室、饲料间等。配套购置隔离栏等实施。形成年出栏350只优质羔羊的生产规模。羊场设置饲养员、兽医、育种员等5个岗位,可以安排20-25名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实训,在岗位上可以开展繁殖工、饲养工等3个职业技能工种鉴定。

挖掘新疆羔羊肉鲜嫩多汁生产因素,生产达到代表北疆地区羔羊肉质特点的、胴体重达国际标准的优质羔羊肉。

5、淡水养殖场

建设饲喂4万尾四大家鱼淡水养殖场。基础建设开挖鱼池40亩,并配套饲料间等。配套购置水泵、增氧机、投饵机、网具等设备。形成年产60吨无公害四大家鱼的生产规模。淡水养殖场设置亲鱼孵化、淡水成鱼养殖

等4个岗位,可以安排16-20名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实训,在岗位上可以开展淡水鱼苗种繁育工、淡水成鱼饲养工等3个职业技能工种鉴定。

7、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现代养殖实训基地共需1100万元,含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表1 项目资金来源及分使用情况

单位:万元

建设项目

资金预

算及来源

世行贷款资金(配套设备实施及引种

+基础设施)

2016-2017-2017年

2018年

1.畜禽饲料场

258 2.养鸡场

229.1 3.现代奶牛饲养场

4.种羊饲养场

5.淡水养殖场

合计

287.1

8、项目建设计划进度

2018-2019-2019年

2020年

357.3

178.6

100.4 309.3

小计

9.1

7.3

8.677 140.5

00

235

1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见表5。

表5 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养殖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表

建设项目 2016.1—2017.1 2017.2—2018.1 2018.2—2019.1 2019.2—2020.6 1.畜禽饲料场

2.养鸡场

3.种猪饲养场

4.现代奶牛饲养场

5.种羊饲养场

6.淡水养殖场

9、配套设备清单

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养殖实训场项目建设设施设备购置及引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清单见附表1。

三、建设预期效益

1、人才培养效益

现代养殖实训基地建成后,日容纳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137—170人,学生在基地鸡、牛、羊、鱼、饲料5个生产性实训场以学徒或准员工的身份在真实岗位上进行见习,习得工作经验,掌握标准化操作技能,达到高级职业资格标准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证书。

基地建成后,每年将派出6名专职教师参加一线生产技术工作,通过5年时间完成30名具备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从而为畜牧兽医类专业建设一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奠定基础。并积极为疆内兄弟院校培训师资,力争完成好国家下达的各项师资培训任务,计划4--5年时间对外培训150名专业教师。

2、示范效益

现代养殖实训基地建成后,每年可以接纳1000人次区内外人员参观学习,为各地州、各县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经济效益

现代养殖实训基地建成后,鸡、牛、羊、鱼、饲料5个企业年产值近400万元,利润80万元,除投入再生产外,还可为120名顶岗实习学生提供每月200元顶岗补助,资助贫困学生学习。

4、生态效益

现代养殖实训基地建成后,按照生态链构建的畜牧生产模式势必对周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实现能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畜产品质量。必将有力促进周边农业生产环境、生态条件改善。所形成的示范作用,将带动辐射区现代畜牧业大发展,实现保护环境和农民增产增收的双赢局面。

附表1 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养殖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设施设备购置及引种清单

项目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时产1吨全自动畜禽饲料场 1

预混合及膨化颗

粒生产线成套机江苏正昌

饲料厂厂房及附

饲料加工车间、2

2属设施

成品料库房、原

1000 M

料车间等

种鸡场 1

种鸡舍自动化生产线

电脑模糊控制孵

化机

伊艾-19200 8 3

电脑模糊控制出

雏机

伊艾-19200 2 4

商品鸡舍自动化

生产线

1套 5

种鸡 罗曼

6千套 6

鸡舍 标准化鸡舍

1000M

2单位:万元数量

单价

金额

1组 158 158

0.1 100

1套 41 41 24

2.55 5.1

41 18

0.1 100

现代奶牛饲养场 1

牛床、颈架、自动饮水等一体装置

162组 0.1 16.2 2

并列式自动挤奶装置一套

1套 30 30

药品柜

8组 0.2 1.6 5 6 7 运动场、草棚等

种羊饲养场 2 3 4 5 6

兽医器械等

10套 拖拉机 带拖斗

1辆 高产奶牛

高产纯种荷斯坦牛(100头)

牛场基础设施建

牛舍、挤奶厅

1100 M

21500 M2

0.03 45 1

补饲槽、饮水设施等

自焊接 药品柜

4组 兽医器械

3套 拖拉机 带拖斗 1台 德国美利奴(肉种公羊

用、陶塞特、萨15 福克公羊各5只

德国美利奴(肉母羊

用、陶塞特、萨福克母羊各100300 头

0.3 3 1.5 1.5 1.5 150 0.1 110

3.2 0.2 0.8 0.2 0.6 1.5 1.5 1.7 25.5 0.27 81 3.2

羊场基础设施建羊舍、消毒设施设 等

600 M

20.1 60

草棚、运动场等

600 M

0.03 18

淡水养殖场 1

水泵

5台 0.2 1 2

增氧机 3

投饵机 4

网具 鱼苗合计

3000瓦

5台

5台

5套 鲤鱼鱼苗24000

尾;白鲢鱼苗6000尾;花鲢鱼36800尾 苗2800尾;草鱼鱼苗4000尾

鱼塘基础建设

三个300 M2鱼塘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 篇10

一、加强专业引导, 让学生看到美好的前景, 点燃希望

(一)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紧缺, 就业前景好。

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 主要看一日三餐中肉、蛋、奶的比例, 要想碗中肉、蛋、奶的含量高, 必须要靠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发展得好坏, 主要靠畜牧兽医技术人才。我国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是广大农村及养殖大户缺乏畜牧兽医中、初级人才, 尤其是今年肉、蛋、奶的价格创了历史新高, 农民朋友和养殖专业户想扩大养殖规模, 但由于请不到技术人员, 大多是望洋兴叹。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 2006年农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78.38%, 比排位第二的管理学类高出20个百分点, 遥遥领先。据调查, 基层兽防站的职工, 70%以上都没有接受过“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历教育, 更不用说畜牧兽医专业高职人才, 农村乡镇每村要想找一名懂一点畜牧兽医技术的防疫员就很困难。专家论断,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 农学专业人才, 尤其是畜牧兽医技术人才是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因此, 就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好。

(二)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大有作为, 致富路子长。

人们一致认为:风险最大、回报最高的是“炒股”, 其次就是搞养殖。但养殖的风险可以通过畜牧兽医技术使之降到最低限度。近几年通过养殖发家致富、甚至成为大款的大有人在。就拿开县来说, 钱江养殖场, 一家私人养殖企业, 每年出栏万头生猪, 仅国家的扶持资金就是好几百万元, 养猪利润达千万元。帅丰兔业, 一个两人合资的养兔专业大户, 年养种兔五千只, 国家每年资助好几十万元, 创利上百万元。据不完全统计, 年养两头母猪或二十头育肥猪, 年纯收入可达两万元以上, 比外出务工强得多。一些悟性高的人, 已经初尝了搞养殖的甜头, 天天关注中央七台的农村致富经栏目, 不仅自己努力钻研畜牧兽医技术, 还把自己的子女“悄悄”送到职业学校就读畜牧兽医专业, 为他们将来发展养殖规模作好技术准备。

3、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 优惠政策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畜牧业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 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 农村畜牧业发展机遇空前, 潜力巨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优惠和扶持政策, 鼓励农村大力发展畜牧业。不仅如此, 全国许多地方, 在国家优惠和扶持政策基础上, 利用地方财政又给以大力扶持。比如:我县对新发展洋二杂仔母猪100头以上的饲养场每头补助100元, 新发展“洋三元”商品仔猪500头以上的饲养场每头补助50元, 对年出栏商品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每头给予10元的奖励;凡新建、改建标准化圈舍达500平方米以上的, 按银行贷款利率给予1年以上的贴息。

只要让学生明白了以上的道理, 看到了畜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畜牧兽医专业良好的就业优势, 领悟到国家优惠政策将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他们就读畜牧兽医专业的愿望自然就会强烈起来。

二、加强教学示范,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体验成功

首先, 专业教师要上好每一堂专业课。面对逐年递减的畜牧兽医专业学生, 作为专业教师不应泄气, 要认真上好每一堂专业课, 课前备课要透彻, 要考虑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让你的每一堂专业课都有3~5个兴奋点, 力争达到下课铃响后, 学生不愿下课, 不愿离去, 绝不能照本宣科, 光顾纸上谈兵, 避免因教学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厌学, 从而影响专业思想的巩固。

其次, 专业教师要极力抓好学生专业实践。专业教师仅仅上好专业“校内”课还远远不够, 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参与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切实的实践操作中体会方法、熟练技能、体验成功。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学校开设畜牧兽医服务部, 利用休息时间指导学生轮流实习;第二、利用寒暑假, 把学生分组轮流派到不同规模养殖场,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第三、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动物阉割等技术, 专业教师可以到学生家中指导实践。

再次, 专业教师应做好专业示范。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 可以搞一些示范性项目, 例如:专业教师可以为当地养殖大户解决其他人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 为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 让学生看到专业教师受人称赞和尊重;专业教师还可以开兽药饲料批发部, 办规模养殖场等, 为自己创收, 让学生看到专业教师利用专业技术挣钱的本领。只有教师在专业里有作为, 给他们以榜样的力量, 这样才能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重视学生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自主创业, 享受成就

学生读书的直接目的就是能就业或创业, 因此专业教师应义不容辞参与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帮助之中。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加强就业观和创业观的教育外, 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就业或创业:第一、多和相关企业联络沟通, 多渠道向他们发布技能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信息, 吸引相关企业或公司到校招聘;第二、选择条件好的企业长期合作, 实施毕业前到该企业顶岗实习3~6个月的制度, 学校派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一道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顶岗实习后学生再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第三、鼓励和帮助学生自主创业。专业教师可以鼓励、帮助学生在城镇搞批发兽药和饲料门市, 在集镇上开办畜牧兽医服务部, 在家搞小型养殖等。视其情况专业教师前三个月还可以坐镇指导, 直到能独挡一面为止,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创业自信心和动力, 让他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具有成就感。

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就业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前途命运, 当然也直接影响学校专业的招生, 所以让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和毕业后都能得到不断的就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 增强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在他们不断尝到成功感甚至是成就感之后, 他们热爱专业的情感才会持久, 他们在专业道路上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奔向致富的大门。在这种逐步培养产生了一定的畜牧兽医专业就业能手和创业成功者的前提下, 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就会重现希望。

上一篇:地下停车场规划设计下一篇:中国管理会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