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从兴趣开始四篇

2024-07-17

识字教学从兴趣开始 篇1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大家知道,人格包括世界观、人生价值取向、性格、气质、 价值观、 世界观等方面, 我们教师的独特人格有着一种独特的力量,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将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育的力量是在人格中产生的, 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 ”一名拥有高尚人格的美术教师,他的个人魅力会在教学过程中悄然散发。 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总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认识,坚定自己的师德信念,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喜欢上美术课。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一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有效手段, 它有一定的特殊性。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新颖的东西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那重复多变、千篇一律的东西学生对此则没有兴趣。 美术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能够让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精神享受。 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总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在大自然中做景物观察,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观察景物造型, 归纳景物特点, 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物体做观察。 我还常常在现场指导学生写生,让生活中的美景在学生的笔下生动展现出来。

三、运用激励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往往以需要作为基础, 当我们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愉快情感体验,而这种愉悦体验会让我们对从事的事情产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争强好胜,他们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 也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 特别是那些绘画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因多次受挫,因此对美术课毫无兴趣,甚至产生惧怕心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有意创造条件,给学生积极营造展示才华的机会,运用激励评价方式让学生在鼓励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 “ 你画的真棒”“ 你的进步很明显”“ 老师很欣赏你的作品”等是我常用的语言。 学生正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喜欢上了美术课,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识字教学从兴趣开始 篇2

一、创设良好识字的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识字教学要让学生“会认”“会写”,要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主动识字愿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大,要想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进行大容量识字,就应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调动他们的识字主动性。因此,在学习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通过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生天真好动,他们的注意力很难在较长时间里集中,比如,在学习“拍”“踢”等字时,我给学生创设情境:“孩子们,拍拍你的手,抬起你的腿,这两个动作和什么有关?”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和手、脚有关。”这时,我及时地给学生出示了这两个字,并指导他们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二、充分运用身边的生活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应该把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当作主要材料。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舞台,生活是与语文息息相关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识字对儿童来说,如果能变成一种激动、鲜明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着活生生的声音、旋律、形象,孩子们就一定学得轻松愉快。”因此,在学习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学伊始,刚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对学校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来到了新环境,面对新老师和同学,这时,我及时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孩子们认识老师的名字、学生的名字、校园的文字标语、课程表等;同时,我还提醒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积极识字,例如坐公交车要学习站牌名;逛街要学习店铺名;到饭店吃饭要学习菜名;旅游要学识景点名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汉字无处不在,只要生活的有些人,就会认识大量的汉字。

三、运用趣味识字法

我们大家知道,我们的汉字比较复杂、繁琐、难记,加之小学生活泼爱动,他们在这些繁杂的汉字面前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学习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趣味识字法:(1)猜字谜。比如“二小二小,头上长一撮草”。(2)编儿歌。比如“春天到、春天到,小草苏醒麦苗青,花儿开放鸟儿闹”。(3)开火车。“小火车开到哪?”学生回答:“小火车开到这儿。”如果学生读错了,火车停下,请“修理员”帮忙纠正。(4)游戏。如“采蘑菇、摘苹果、吹泡泡”等游戏是经常运用的方法。这些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兴趣入手优化识字教学1 篇3

【内容提要】识字教学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一定的识字量是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优化识字教学成为当前教学中的重大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从激发兴趣入手优化识字教学,收效颇为显著。主要做法有: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识字;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在多样的游戏中识字;在有趣的造字法中识字;在多种练习方式中巩固识字效果等。

【关键词】 兴趣 优化 识字 教学

【绪论】识字是学生进入社会实践的第一环节。一个自然人要变成社会的人,就必须融入社会,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接收、加工、处理很多社会信息,而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起始就是认识字--社会信息交流的符号。因此认识大量的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他要进入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识字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是很深远的,首先对学习心理的影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其对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对学习材料的认识理解,而大多数时候学生面对的则更多是以文字表述的材料。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偏少带来对学习材料理解上的许多困难,特别是当学生独立面对这些材料时,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据对二百名学生进行“厌学”原因的调查,百分之六十三的学生认为不识字,看不懂题目的意思,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于识字量超前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学习就没有这种障碍。其次,对学习思维的影响。与央视思维的载体,没有丰富的语言基础,思维发展是很困难的。据调查低年级中成绩差(智力正常)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由识字量少造成的,他们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而不能独立顺利地开展思维,而且当思维发生阻碍时,他们由由于识字量有限不会逐字逐句的理解思考,甚至有的同学只是大致估计一下题目的意思,因此表现为思维缓慢、停顿和错误。而对于识字量较多的同学来说,他们可以独立的理解题目的意思,开展思维由于词汇量的丰富,思维的内容得以拓展,理解能力不断加强,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再次,对学习习惯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比如看书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和学生识字量有密切的关系。如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及练习册虽然有大篇幅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但在学习时还是为字的提示才能完成。学生做作业时,需要老师先读题,才能做题目。回到家后家长得陪学生一起读题,不懂得要给他们解释清楚才行。由于识字量少,不仅影响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长此以往,还容易形成学生以来项强、独立意识差的坏习惯。

一、为什么要优化识字教学

现在“素质教育”早已在全国开展多年,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们山区还很深远。受其影响,在各科教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误区。我在教育工作中体会到识字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1、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材中安排多种形式识字,比如:在云雾中识字,擦字典识字,看图识字,读名言识字„„目的在于编排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然而,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仍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

2、不注重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识字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只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把学生识字看作是教师教字,即今天的字怎样记,怎样用,明天的自由怎样记怎样用„„却全然不顾学生的反映,不顾学生的识字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品德修养和神门情趣的发展。更有甚者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储存信息的“电脑”每天给学生输入新的内容,不待其消化就进行一系列城市化的训练。这样的识字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等,使学生只一味死读书,读死书。

3、不注重实践活动。

我们知道巩固识字效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字,并能在需要的时候正确应用。既然这样,巩固识字就不能靠单纯的机械记忆,而应采取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应用所学的字是所学的字反复出现,由此达到实习,再到牢固掌握。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巩固识字的方法是规定学生机械反复地读。他们认为,经过这样重复的记忆学生就会记住所学的字。诚然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及时记住所学的字,但是这只是短暂的,久了便忘记了,巩固的效果当然也就不理想了。

从以上我的调查总结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自身要加强理论和业务方面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修养。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让他们对学的东西感兴趣。也让孩子们从传统教学的束缚当中解放出来。让识字变得“可亲”一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优化识字教学。

二、优化识字教学的具体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喜欢汉字,又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呢?在实践中我思考和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始终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拉近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我不仅重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还重视引领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识字,走开放识字之路。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引领学生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其他校园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在这方面我有一些肤浅的尝试,比如学生刚进入校时,我利用他们的交往欲望让他们认识班内同学的名字,让同学们把各自的名字做成卡片贴在胸前,鼓励同学们会叫出名字并认出名字,这样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认识了几十个字。我还利用课程表、班级名等让学生有意识地把熟悉的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字。、利用广告、商标资源识字。生活在商业化的社会里,每天都要面临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招牌的影响,所以我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叫什么名字,柜台上的商品叫什么,达到认读的目的。一次可能记不住,但次数多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也就高了,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许多字。

3、利用身边的现代化多媒体引领识字。

(1)、电视识字。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儿童故事片,尤其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让学生动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注意认读识字,以教师指导、家长辅导为途径,长时间的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出现的字,不断地看,不断地听,不断地问,在不知不觉中使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学生自己认识的字。

(2)、电脑识字。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脑,使得利用电脑识字已成为现实。用电脑识字好处很多:①熟记字音。小学生打电脑一般是采用全拼输入法。字音读不准就打不出所要的字,学生只有熟记字音,才能打出需要的汉字。②巩固字形。打字的过程,就是认清字形的过程。拼音输入后,屏幕上会出现一连串读音相同或近的字,学生只有认真地辨别形体,才能找到所要的字。③积累字词。电脑的字库很大,随意打一个字,都会出现相应的一串字和词。这样。学生不仅找出所需要的字或词,也会在不经意间认识了其他的字词,无形中丰富了字词的储备。我这样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把识字与生活相联系,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也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二)、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识字。

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渠道。在课上,我注重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了为生字配画、为生字配音、再现生活情境识字等多种方法。

1、生字配画。

识字教学采取为生字配画的方法好处多多:首先,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思维的,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占主导地位。因此为生字配画,就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其次 符合汉字的特点。字画同源,表形是汉字的主要特点之一,不少汉字的形都是模仿具体事务而构造的,往往“一观即感”。如在教“休”字时,我提问怎么记住这个字,生思考后说,这个字是由“人”和“木” 这两个字组成的,“ 休”字就是一个人在树旁休息。然后我让学生把它画下来,学生边说边把它画下来。教学这类汉字时引导学生观字配画,实际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使学生在字、图对照中形成意义识记,强化识字效果。再次,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实验表明,同样阅读一段话,没有图画提供的语境,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有了图画提供的语境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这样,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这一事物形象来实际字形,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进而产生良好的无意识记,增强了记忆效果提高了识记效率。

2、在画中学字。

在教学《在操场上》时,一上课,我就在黑板上挂出一幅图画: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在打球,有的拔河,有的拍皮球,有的跳高,有的跑步,还有的踢足球。我先让孩子们说一说图画上有哪些内容,这样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图画所吸引。然后我随即领着孩子们来读由生自组成的词,这样枯燥的读词就变得十分有趣。

此外,还有再现生活情境识字等多种方法,都是力求为孩子们创设便于他们识字的氛围,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

(三)、让学生在多样的游戏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更喜欢游戏,所以我非常重视引导他们在丰富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识字的能力。在实践中我尝试把猜一猜、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等形式引入识字教学中。

猜一猜。把字变成谜语猜一猜,是学生十分喜爱的识字方法。我在班级中开展字谜比赛,让学生自己编字谜,学生们开动脑筋编出了许多有趣的字谜。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木”„„尽管学生编得很幼稚,但他们识字的热情却在活动中高涨起来了。

做一做。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字的偏旁部首,然后自由组新字,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既认识了新字又玩得开心。

演一演。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和生字的形意联系。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这些词时可以先想一想这个动词表示那个动作然后再做一下。如:学习“踢、跳”等字时,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这个动作是用(足)做的,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还弄懂了字意,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非常踊跃。

另外还有送生字回家、给生字找朋友等识字游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让学生在如此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可谓其乐无穷。

(四)、采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实践中我加强了运用性的言语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巩固生字。(1)在书海中巩固。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汉字,进而能阅读书报了。此时,教师可提供与学生识字量相当的阅读物,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节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开展“我会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这样,既巩固了生字,又学到了生字,达到了多学字早阅读的目的。而在阅读时体会到的识字成就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更激发他们识更多的字、看更多书的欲望,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在口语交际中巩固。学习了一些汉字后,教师可提供一些话题,或创设问题情境,或展示生动画面,一道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再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通过说、写的联系,达到巩固识字,发展语言的目的。

(3)在班级活动中巩固。可围绕一个专题,如植物、动物、文具、玩具、生活用品、电器等开展活动,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事物的具体名称看谁说得快、说得多、说得对。这样既巩固了识字效果,又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4)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学了生字自然会有表达的欲望,我借助各种节日,让学生制作节日贺卡,在贺卡上写上一两句祝福的话,不会的字可以问教师或家长。学生边学边写,与巩固生自与有趣的操作实践中,其乐融融。

(5)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饮料名跃入眼帘;买物品时,物品的名称、说明罗列其上;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招手;看电视时,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的字句„„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这样在大语文环境下识字、认字,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生字的巩固。

在我们边远山区的农村,师资队伍中老年教师偏多。他们的教学思想和观念都比较保守,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我们这里很难得到落实。因此在教学当中就出现了许多误区。以上是我参加工作几年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验,和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实际上,在我身边,还有很多与现代教育不适应,甚至相悖的教育教学案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我将继续对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些误区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柳菊兴 《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7――8期。《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李伯黍 燕国材

未发表论文

从激发兴趣入手优化识字教学

王艳青

莱芜市雪野旅游区雪野镇邢家峪小学

观察从兴趣开始 篇4

观察力是幼儿在感觉与知觉发展基础上产生的能力。幼儿有了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主动获取知识成为活动的主体。为了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其中对幼儿观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良好的观察兴趣,就谈不上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我觉得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一、善于提出观察的题目和任务

大千世界,充满神奇色彩,孩子总想探个究竟,然而这种自发的活动常常缺乏目的而中途夭折,久之,幼儿会失去观察兴趣,变得对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因此,教师应善于提出观察的题目与任务,让孩子经常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观察,如蝌蚪的生长、蚂蚁的寻食,树叶的飘落,天气的变化等,逐渐培养幼儿关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选择合适的观察物体

幼儿随年龄的增大、观察水平也不断提高,教师在选择观察物体时应注意:“门坎效应”,让孩子“跳一跳、够的着”,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会降低幼儿的观察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与本班幼儿的水平,选择难易适中的观察物体、同一观察物体对不同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

三、教师对幼儿的情绪感染

幼儿在认识事物中,易受到成人对周围事物态度和情感体验的感染。如小班幼儿观察的洋花萝卜、幼儿并不感到新鲜,但教师始终用极大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因此,要让孩子有观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这样才能感染幼儿,带动幼儿观察。

四、教师开放性的提问

所谓开放性的提问,是指教师的提问能让幼儿有多种问答,教师不能满足于幼儿“对或不对”的回答,而应通过开放性提问,让孩子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事物的不同属性,如对菊花的花瓣进行观察时,教师没有提出“花瓣是不是黄色的”之类的提问,而是问:“你见到花瓣是什么样的?”幼儿可从颜色大小、形状、开放程度等不同侧面来回答这个问题,活动气氛极为活跃。

五、在观察活动中学会尊重幼儿

尊重孩子,这是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但能在观察中尊重幼儿,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有的孩子的回答常会使老师感到不满,如在观察苹果时,一个孩子说:“苹果是方的。”乍一听,真不像话,苹果的形状是方的吗?如果这时老师粗暴地打断他的发言或对他的发现不感兴趣,难免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于是老师走过去仔细观察了他的苹果,发现苹果的下方确实有些方,老师肯定了他的发现,并问其他幼儿:“还有这样方方的苹果吗?”老师的做法使这个孩子兴趣大增,其余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仔细地观察苹果,另外,教师也不可频繁地出示教具,打乱幼儿的发言和思维,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个方面。

六、充分利用多种感官

感知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和前提,幼儿主要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实践表明感知觉发展良好的幼儿有较好的认识兴趣。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接触事物,让孩子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从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七、教师自身角色的不断变化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随时改变自己的身份,在幼儿观察发现时,教师提供材料,起指导作用:在幼儿形成物体整体概念时,教师作总结谈话,起主导作用,当孩子在观察中发现了秘密时,教师应和孩子分享快乐,当孩子在观察中缺乏表述的词汇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让孩子“心有余、口也足”。

八、培养幼儿园良好的观察习惯

上一篇: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下一篇:金融企业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