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家市场论文十篇

2024-09-11

风险投资家市场论文 篇1

一、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1. 投资工具的多样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投资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 其工具愈来愈多, 譬如, 基础金融市场有价证券分为货币有价证券与资本有价证券, 货币有价证券包括汇票、支票、本票等, 资本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衍生金融市场有期货、期权等, 其中仅期货就包括商品、金融指标、金融工具、天气等期货品种, 这些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投资套利活动盛行, 更是给现实社会投资活动, 带来种种不确定性。面对种类繁多的投资工具, 虽然可使投资者的选择空间增大, 但对不具备一定专业投资知识的人来说, 其对投资工具的选择尤其是进行投资的优化组合, 就面临较大的困难, 这些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投资知识。因此, 在投资者对投资工具不甚了解的情况下, 对投资工具的选择不当, 就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2. 投资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持续发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投资市场因受各种突发因素的干扰, 其形势往往瞬息万变, 令投资者难以预料, 这就不可避免产生系统性风险。2008年9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次危机使全球股市大衰退, 使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都深受打击, 现在仍阴霾未散, 无疑会给众多的投资者带来无法预料的损失。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持续性发作, 往往给投资者带来毁灭的打击, 孕育着无限的投资风险。

3. 市场信息不完全。

投资者要获得完全的市场信息, 在现实社会经济条件下是难以做到的。在现实社会经济条件下, 市场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往往会引发相应的投资风险, 进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例如, “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危机———1720年南海泡沫, 给众多的投资者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 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或不对称是主要因素。1720年, 英国伦敦南海公司与政府交易换取了发行股票的经营特权, 并且为刺激股票发行, 接受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新股, 很多投资者竞相购买 (当时拥有股票是一种特权, 公众对股价普遍看好) , 致使股票价格狂涨, 然而南海公司的真实业绩却与人们的预期相背离, 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 很多投资者仍然持有买进该公司的股票, 当国会通过《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股票时, 南海公司股价暴跌, 使投资者损失惨重。”[1]再例如, “2006年至2007年10月在国际投机热钱的大量涌入炒作下, 中国A股市场一路狂奔“牛市”, 很多投资者在市场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情况下, 以为赚钱的大好时机到来了, 在股票价格极高的情形下, 大量买进, 当中国A股市场开始大幅调整下跌时 (跌幅达40%以上) 。”[2]很多投资者被“套”住了, 从而造成投资大规模“缩水”现象的发生。

4. 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投资者所关注的是短期经济利益, 因而会忽视由此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在短期获利动机的驱使下, 投资者往往会进行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导致投资风险的发生。例如, 投资史上著名的“1637年郁金香狂热”, 就是众多投资者为获取暴利, 在郁金香价格高涨的情况下, 非常不理性地将房产和土地低价卖掉, 换取现金以购买昂贵的郁金香球茎, 造成投资过度, 最终在郁金香价格狂跌的情况下, 很多投资者因无法履行合同而破产。再例如, 1987年黑色星期一, 因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 很多投资者在华尔街股市丧失理性地大举抛售股票, 造成全球股市暴跌, 给世界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 投资者自身也不会幸免。在上述事件中, 假如投资者能理性地采取行动, 是不会给自己带来如此巨大的投资风险。

5. 虚拟经济的出现。

虚拟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 往往以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等为其载体, 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投资者带来潜在的投资风险。譬如, 企业发行的股票, 实质上就是企业向社会公众的一种借款, 其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即企业用筹集到的资金来发展实体经济, 若达到了预期目标, 就会给投资者带来相应的收益, 若企业由于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当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 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投资风险。这就是说, 虚拟经济若能得到一定的实体经济作支撑, 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就小一些, 若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 就会给投资者带来相应的投资风险。投资风险的大小, 视其与实体经济的脱离程度而定。此外, 虚拟经济以市场信用制度为基础, 若其发展违背了市场信用制度也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例如, 2001年美国能源巨头安然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该公司采用会计造假手段 (将未来不确定收益计入本期收益) 蒙骗投资者, 以达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致使很多投资者上当受骗而购买其公司股票, 最终在其破产后给众多投资者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其行为就违背了市场信用制度, 从而造成该公司股票这一虚拟经济的发展脱离了相应的实体经济, 给投资者带来了相应的风险。

6. 政府相关政策的误导。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政府相关政策的误导, 也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风险。例如,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政府相关政策的误导。20世纪80年代, 日本政府为刺激国内经济转型, 长期推行低利率政策, 造成市场上资金充沛, 再加上日本政府未对其进行有效引导, 导致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 引发股票价格和楼市价格双上涨, 从而形成股市和楼市泡沫, 酿成了经济危机, 给众多投资房地产的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3]再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 东南亚一些国家出现的房地产泡沫, 在相当程度上归根于这些国家政府靠借外债维护经济增长的不正确做法”[4], 无疑会给许多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因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 是大量的投资者投资推动的结果, 一旦泡沫破灭, 投资者首当其冲受到损害。

二、规避投资风险建议

1. 加强投资知识学习, 奠定投资基础。

加强投资知识学习, 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前提, 也是规避投资风险的基础。我们要进行投资首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投资常识, 譬如, 投资有哪些种类?自己适合何种投资?各种投资工具具有什么特点?何种投资受政府政策影响大或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等, 这些知识都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学习。其次, 我们还要熟悉相关投资历史, 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投资案例进行总结, 譬如, “漂亮的50股”、“1637年郁金香狂热”等, 都会给我们进行安全投资提供有益借鉴。最后, 多与投资经验丰富的人士进行交流, 尽可能地了解一些投资实践知识, 开阔自己的视野。有了基本的投资知识储备, 我们就奠定了投资的坚实基础, 从而也奠定了规避投资风险的基础。

2. 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 克服非理性行为。

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 可以使我们理性地采取投资决策, 避免相应投资风险的滋生。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 很多投资者投资失败, 并非自己能力不及所致, 而多半是由于投资心态不良造成的, 投资者在不良心态支配下极易采取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从而酿成投资风险。譬如, 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 很多投资者购买股票时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股票价格愈涨愈买, 愈跌愈不买, 在这种心态支配下极易采取一些非理性行为, 进而把自己置于风险的巅峰。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 首先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不能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 摆脱“一夜暴富”观念的困扰。其次, 我们要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不随波逐流, 避免非理性投资。最后, 正确对待投资成败, 保持积极乐观的投资心理, 做到败不馁, 胜不骄。

3. 及时追踪掌握市场投资信息, 克服市场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信息对投资者至关重要。首先, 我们要多渠道、多途径获取相关投资信息, 如通过互联网、报纸、广播电视等及时掌握有关投资信息。其次, 多了解政府相关政策信息或经济动态变化信息, 对自己的投资前景进行有效判断, 把自己的投资决策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最后, 不断从投资实践中积极捕捉反馈的信息, 及时指导纠正自己的投资决策。通过以上做法, 及时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 最大限度地克服市场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影响。

4. 政府要加强对投资的正确引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要从整体经济运行的高度出发, 积极运用多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充分发挥对投资的宏观导向作用, 防范相关投资风险的发生。首先, 政府应根据市场投资信息变化, 正确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 及时对投资进行卓有成效的引导, 规范投资者的行为, 抑制投资的过度膨胀, 防止虚拟经济泡沫的出现, 给投资创造健康稳定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其次, 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搞好政策预测和追踪研究, 及时矫正不合适宜的政策措施;健全法治, 依法管理, 克服人治的随意性和武断性, 减少政府相关政策的失误引发的投资风险。

总之, 有投资就有风险, 这就看我们如何对其进行正确控制, 控制适时, 既能使我们取得投资收益回报, 又能规避相应投资风险的发生, 从而使投资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有益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观察与思考[EB/OL].http://www.sina.com..cn, 2008-12-02.

[2]李琳.楼市惊见退房潮[J].观察与思考:半月刊, 2008, (23) .

[3]引发日本楼市泡沫破裂的经验教训[EB/OL].中国房商网, Winfang.com, 2005-10-23.

风险投资家市场论文 篇2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上市首日,28家上市公司带着三高六新即高增长、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新经济、新服务、新农村、新能源、新材料、新模式的光环隆重登场,创业板随即受到了国内外市场投资者广泛的关注。从此后披露的年报数据上,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利润增长率、风险投资在创业板上市前几个月的大量涌入,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我们不排除这些公司为了上市,对财务数据进行了某种修饰,在销售收入的确认方面做了一些比较激进的安排。然而,创业板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行为与有无风投背景,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以2009年10月30日到2010年12月31日期间上市的152家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有无风险投资背景前提下,创业板公司IPO前是否存在正向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

1 文献综述

Jain和Kini(1994)[1]北美地区证券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风险投资的抑制作用,通过实证分析比较发现,在IPO前,有风投持股的资本费用高于没风投持股组,说明风险投资能够对公司试图采用减少资本费用粉饰利润的行为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同时,风险投资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起着积极的作用,风险投资参与持股能够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Morsfield和Tan(2006)[2]发现有风投参与的公司公开上市当年可操控利润较低,有风投支持的公司较其他企业盈余管理更低并且在上市后业绩表现优良。

Morsfield和Tan(2006)[2]研究了1983-2001年间2630家上市企业,发现有风险投资的企业公开上市当年可操作利润(盈余管理)较低,风险投资对企业还发挥了监督作用,有风投支持的企业较其他盈余管理更低且在上市后业绩表现很好。Luo(2006)[3]研究发现IPO盈余管理给风险资本家的名誉度带来的影响,即IPO企业当年的盈余管理与其后由同一风投注资上市的其他企业数目存在关系。Lee和Masulis(2011)[4]调查了财务中介机构是否在抑制盈余管理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发现:享有盛名的投资银行承销的上市公司显著存在较少的盈余管理,披露信息与发行公司财务报告的内在质量一致。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是首次公开发行企业股票价格的重要信息来源。一个即将上市的企业,其管理人员很可能对招股说明书披露的盈余进行操纵来获得理想的股价。而在公司股票发行后,高估的利润很快就会冲转回来,导致公司股票发行后年度业绩下滑。Aharony等(1993)[5]研究发现,上市公司IPO当年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处于最高水平,IPO前的盈余管理确实影响股价。Dechow等(1995)[6]的研究样本和方法进行重复研究后发现,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提高经营业绩的公司股价会下降,而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做低利润的公司股价会上升。Teon等(1998)等[7]对美国股市的研究发现,IPO当年盈余管理与新股市场表现有显著关系。国内方面,林舒和魏明海(2000)[8]通过对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研究发现了我国上市公司在IPO前存在利用应计利润(盈余管理)手段包装盈利。陈祥有(2010)[9]研究了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实证研究发现我国A股发行公司的IPO后市场表现与IPO前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市场表现的衡量方法

考虑到创业板上市时间不足两年,本文中的市场表现采用rit来表现,rit=(Pit-Pit-1)/Pit-1,ri,t为股票i在时间t内的收益率,Pit,Pit-1为第i只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期末和期初的收盘价,如果股票i在t时间段内发生除权、送股、配股时,则对Pit/Pit-1作相应调整:

其中sg,pg分别为每10股的送股和配股比例,cd为每10股的现金红利额,Ppg为配股价格,P′为股票i除权当日的收盘价。

2.2 盈余管理的衡量方法

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总体应计利润法中,有众多的模型,如healy模型、De Angelo模型、Jones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根据Mc Nichols(2000)[10]对1993-1999年9月期间发表于美国八个顶级会计杂志的55篇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的统计,45.5%的文章使用了总体应计利润法盈余管理,它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在国内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从国内对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来看,总体应计利润法被普遍使用。因此本文亦采用总体应计利润法,并为了反映收入操纵,选用修正的Jones模型:

(1)将估计的数据,利用最小平方法找出估计回归参数β1,β2,β3:

TAccit:估计期总应计利润=第t年营业利润减去第t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TAit-1:第t-1年的总资产;

△REVit:第t年主营业务收入减去第t-1年主营业务收入;

△RECit:第t年应收账款减去第t-1年的应收账款;

PPEit:企业第t年固定资产账面原值。

(2)将β1,β2,β3代入以下的方程式以计算事件期间的非操作性应计利润NDAcc:

NDAccit/TAit-1=α1(1/TAit-1)+α2[(△REVit-△RECit)/TAit-1]+α3(PPEit/TAit-1)

(3)计算操作性应计利润即盈余管理程度:

DAccit/TAit-1:DAccit/TAit-1=TAccit/tait-1-NDAccit/TAit-1

2.3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2.3.1 由于创业板上市当年的招股说明书列示的是上市当年一期的财务报表,而并非上市当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我们在计算操纵性应计利润即盈余管理时,选用上市前一年的财务报表。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正式挂牌交易以来,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挂牌上市企业42家,2010年1月到12月31日止,挂牌上市企业111家。因此,前42家企业选用的财务报表为2008年数据,后111家上市企业选择2009年财务报表,剔除其中数据不全的5家企业,共有148个样本数据。本数据来自wind资讯数据库,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处理使用了SPSS统计软件。

2.3.2 2009年10月30日到2010年12月31日期间上市的153家创业板公司,剔除其中数据不全的5家企业,有创投背景的104家,无创投背景有44家。本数据来源为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工会。

2.3.3 鉴于创业板上市时间因素,我们将公司股票上市后市场表现分为首日,短期(上市后7日),中期(上市后30日,60日)。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3 实证研究

3.1 首先考察有无风投背景和可操作性应计利润之间的关系根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148个创业板IPO公司中,104家公司具有风投背景,占总数的70.27%,有风险投资的公司占了大多数。从表一还可以看出,无论是两组可操作性应计利润的均值还是中位数,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均小于无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由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出所有样本公司的可操作性应计利润即盈余管理程度,并且根据是否具有风险投资背景将其分为两组,由于两组样本公司互相独立,所以使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方法来检验两组的可操作性应计利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4)。由表4中显著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样本的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差异,显著水平为0.05。

据各样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是否具有风投背景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中位数的不同(见表1)。

3.2 再看有无风险投资背景与市场表现的关系,如表2所示,首先根据调整后的收益率计算出上市后首日,7日,30日,60日的市场表现,样本公司从上市后,无论是短期市场表现还是中期市场表现,收益率均为负值,且收益率越来越小。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短期市场表现优于无风投公司,但中期表现则与其相反。根据样本公司是否具有风投背景将其分为两组,同样使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来检验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见表4),表4显示,两组样本差异性显著,显著水平为0.05。

3.3 接下来再看样本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根据计算出的样本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将样本分为正向盈余管理和非正向盈余管理(见表3),表3显示,148家样本公司中,正向盈余管理公司有113家,占76.35%,说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正向盈余管理程度与市场表现呈负相关,对结果进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检验结果为两组市场表现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显著水平为0.05。

4 研究结论及启示

4.1 超过70%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有风险投资背景,表明风险投资非常青睐创业板。首先,创业板巨大的造富能力,非常吸引创投公司;其次,创业板的推出降低成长类中小公司的上市门槛,增多单批次上市公司数量,并缩短禁售期,这都为创投公司的退出降低难度。因此,大量风险投资进驻创业板,创业板成为了风投机构的重要退出渠道。创业板为风险投资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传奇,而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有风险投资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于无风险投资公司,且差异显著。这表明,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上,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试图操纵应计利润的行为发挥了监督约束作用,风险投资的加入使得上市公司质量提高。

4.2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收益率中位数一直为负,且市场表现有走低的趋势,存在IPO溢价的行为,创业板前景令人堪忧。有风投背景的公司短期市场表现优于无风投背景的公司,可中期市场表现则与之相反。

4.3 在148个样本公司中,76.35%公司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说明深圳创业板存在严重的操纵应计利润行为来美化财务报表现象。自创业板开闸以来,证监会创业板部共收到200多封举报信,涉及100多家企业。举报内容中就包括利润过度包装,如公司在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方面与公司股东及其关联公司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导致公司财务数据失真。利润操作痕迹太过明显,比如违背会计准则规定转回了以前年度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通过向上市公司捐赠直接输送利润等。正向的盈余管理与市场表现呈现负相关,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市场表现下降幅度越大。

4.4 创业板上市以来,从发行时的“三高”、创投涌现、超募资金使用到业绩退化、高管辞职隐忧等问题,使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创业板牵动了很多人的心。首先,风投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风险投资会对创业板公司上市后市场表现产生影响,仅在短期内能起到监督作用,可中期即出现了相反作用。但要发展创业资本,就不能没有真正成熟的推出机制。这个推出机制不仅是创业板,还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创业投资从投资之日到退出之时,时间越短,风险控制越容易,时间越长,风险控制越难,所以我们应该有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退出市场,这样才能真正发展创业投资。反过来,美国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外Lee和Masulis(2011)[4]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企业公开上市过程中,享有盛名的投资银行承销的上市公司显著存在较少的盈余管理,披露信息与发行公司财务报告的内在质量一致,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价值的风险投资力量,要想在战略高技术上率先产业化,想在战略性产业率先发展,那是不可能的。其次,正向盈余管理同样影响了市场表现,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市场表现下降幅度越大,加大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力度和深度,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内控制度,应想办法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尽管创业板存在诸多问题,但目前依然是中国资本市场运行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市场。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创业板退出制度,完善创业板发行、审核制度,加强监管,投资者更加理性对待,创业板会逐渐成熟,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ain,B.A.,Kini,O.The post-issu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IPO firm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4,49(5):1699-1726.

[2]Morsfield S.G.,Tan,C.E.L.Do venture capitalists influence the decisionto manage earnings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6,81(5):963-1206.

[3]Luo,Y.D.Opportunism in inter-firm exchanges in emerging markets.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J].2006,2(1):121-147.

[4]Lee,G.,Masulis,R.W.Do More Reputabl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duceEarnings Management by IPO Issuer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1,17(4):982-1000.

[5]Aharony,J.,Lin,C.J.,and Loeb,M.P.Initial public offerings,accounting choices,and earnings management[J].Contemporary AccountingResearch,1993,10(1):61-81.

[6]Dechow,P.M.,Sloan,R.G.,and Sweeney,A.P.Detecting Earnings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5,70(2):193-225.

[7]Teon,S.H.,Welch,I.,and Wong,T.J.Earning management and thelong-run market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Journal of Finance,1998,53(6):1935-1974.

[8]林舒,魏明海.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2):87-130.

[9]陈祥有.A股发行公司IPO钱盈余管理和IPO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31(1):62-65.

论国际投资市场的风险 篇3

关键词:金融市场;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12-02

1 信贷紧缩仍未解决,金融市场恐慌依旧

像万圣节前夜狂欢的年轻人攫取所有的糖果一样,投资者花费几年功夫以高收益债券和贷款的方式来获得最大利润。这场狂欢随着八月的信贷紧缩震撼收场了,与此同时投资者顿悟这些高收益的乐事并非他们所认为的那样物有所值。然而两个月以来,信贷市场仍旧表现得明显疲弱。

10月24日,美林公司公布由于该投资银行84亿美元的巨额资产冲减,使其出现了六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对更多此种损失的担忧已令多个市场如履薄冰。在本周一次会议上,前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阿兰格林斯潘表示:“目前我们处在恐惧当中。”

在投资者消化他们过度获利的同时,最大的问题在于是否目前的恐慌情绪只是暂时的,还是这种萎靡状态将会更加持续不振。这主要依据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的结局如何。如同里面有蛆虫的太妃糖苹果,债券市场受到与其相关联的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传染。那些给虚假借款人的贷款已经被打包胡乱塞进称之为结构性产品的热门融资工具里,要甄别他们证明是十分困难的。

但也很明显,金融体系并非其看上去那样健全。传统观念认为把债务分解成为若干结构产品的方法可以分散风险从而降低风险,特别是对银行业。结果银行从前门化解走的风险又从后门潜入。这是因为结构性资产的新所有者不是银行的大客户就是已经向银行借过款。

此外,结构性融资对杠杆作用和非流动资产的依赖使其有危机倾向。被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一家基金管理集团) 的保尔麦考利称之为“影子银行系统”的一些新载体,比如对冲基金和一些管路,它们高度依赖借入资金或杠杆作用。同时这些载体也被那些提供巨大回报的非流动资产所吸引。但当多个市场发生转变时,这些载体就像被挂在了一个钩子上,它们被迫清还借债但是发现很难售出资产。如果它们接受最低的价格,他们也许会破产。这就是为什么看似是资产流动性的问题结果或许是偿付能力中的某一难题。

在许多方面,结构化债务萎靡不振源自一些机构的杰作,尤其是中央银行。他们关于温和的通货膨胀,趋于缓和的经济衰退以及随时拯救金融危机威胁的报告鼓励了投资者去冒险,特别是鼓励他们向信誉不佳的借贷者放贷和对非流动资产投资。这种趋势能够自我增强。当高风险的借款人发现很容易获得贷款时,他们不太可能破产,这使得借贷者显得风险不大。当众多的投资者购买非流动性资产时,贸易量增加了,又使得这些资产似乎更具流动性。

借贷去投资于高收益或高风险的资产是“套利交易”的一种形式。这是通常称为结构性投资载体(SIVs)和管路的匿名机构所采取的策略。他们短期借贷,转而将高收益处的盈利时常投资在与大量贷款相关联的复合产品中。借贷与投资间的差额就是他们的利润。这种资产向投资者提供了额外收益,以弥补其非流动性造成的损失。

高收益和非流动性资产也吸引了资金管理领域正在崛起的对冲基金。由于他们收取高额的费用,所以对冲基金需要赚取大笔总收益来分配给客户体面的净收益。

金融市场的史学家心里将非常清楚结构性投资载体和一些对冲基金所做的实际上是行业内最老套的策略:短借长贷。这种策略有赖于投资者拥有持续融资或售出资产(以体面的价格)的能力。当平衡的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就会出错。一般而言,如果投资者没有能力获得资金那么将几乎没有买家愿意购买资产。

一切问题在八月份适时地发生了。信贷和货币市场都被冻结了,此时在股票市场,已经运行数年的计算机驱动交易模式突然失灵了。同时,清晰地表露出现代金融系统对风险的化解远非人们认为的那样成功。

许多可疑的资产的确被对冲基金所持有。但多数对冲基金从银行获得资金并且其中60%的资产由三家主要的经纪人所把持(他们都是大的投资银行)。另外,对冲基金拥有和银行交易柜台同样的资产。 这就意味着当对冲基金被迫售出资产时,交易柜台很可能有资金损失。

2 厌食模型

难道银行和对冲基金没有雇用数学天才开发高尖端的模型来控制这些风险吗?他们做了,但是他们有项艰巨的任务。风险管理的标准统计方法是基于“钟型曲线”或正态分布的,其中绝大部分结果位于中间而极少位于两极端。当投资者谈到“九个标准偏差事件”时,他们所指的正是钟型曲线。但是金融史充满了泡沫及其破灭,证明那些极端事件或所谓的“肥尾”现象出现的频率远比钟型曲线预测的要多得多。

在肥尾现象中很难监控所承受的风险大小。众多银行使用一种“风险价值法”,它以测度以往波动为基础,用来说明一项投资组合也许要面临的每日最大损失。这需要交易者在波动率上涨时斩仓。 但如果所有的交易者都试图照做,那么波动率将会上升得甚至更高,完全超過模型所表明的界限。

投资者也会面临同样的困惑,他们要依据每日的市场成交量来控制仓位。理想的情况是交易量很大,这样他们就无需转移不利价格而出售资产。时机不错时成交量通常很高,但时机不好时,成交量就不存在了。

这就表明模型应当建立在流动性会一夜消失的假设基础上。但除了涉及复杂的数学计算外,那也可能产生另一个困难。在短期,那些使用传统模型的机构可能会承受更大的风险,为客户赚取更高的利润。而持谨慎态度的公司可能会失去业务,眼看着明星员工被别家能够支付更多红利的公司诱惑走。直到危机出现,持谨慎态度的公司被证明是对的,但一切都太晚了。

全世界仍在收拾这个烂摊子。本周,苏格兰皇家银行参与了同Cheyne资本管理公司就其步履维艰的结构性投资载体的专门会谈,该公司运营的结构性投资载体资产达66亿美元,此次会谈可能会导致再次融资。

在更大范围内,计划设立1000亿美元的救市基金,称其为超级结构性投资载体。有四家美国银行支撑的超级结构性投资载体计划从那些没有银行背景被称为“孤儿结构性投资载体”手中收购资产。假如突然间被迫甩卖所有资产,这些孤儿结构性投资载体就会引起价格暴跌。那将迫使其他投资者资产负债表估值缩水,从而使危机加剧。

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这一策略将能否解决问题还不清楚。特别地,希望超级结构性投资载体将能够通过确定基金资产的市场价格来提升信心。然而,超级结构性投资载体旨在从其他结构性投资载体手中仅购买最优质的票据,对其余被婉称为“有毒垃圾”的资产绝不染指。此外, 超级结构性投资载体似乎包含了矛盾。

那引起结构性投资载体和管路到底是否应该存在的疑问。CQS的一名对冲基金经理Mark Benson说:“还不清楚结构性投资载体和银行管道的这种商业模式在目前的结构形式下是否可以幸存。”

由于前景不明朗,投资者仍将持续紧张不安。在10月19日这一天,高收益债券违约的保险损失增长到自七月末以来的最高数额。而那些高收益借贷者所支付的差额(额外利率)仅比紧缩高峰时期低大约0.5%。

3 保持清醒,理性投资

美林公司第三季度的惨重损失暗示以后或许有更多麻烦。与其他那些早先做出了报告的华尔街银行不同,它的报告结果包含九月份的一个困难时期。这就表明那些银行的第四季度报表数字也会很糟糕。许多涉及被评定为3A“顶级”证券的资产减值暗示即便最优质的结构性产品也不是很好。

正如房地产市场依赖次级借贷者,结构性债务市场依靠次级投资者。两者都过于依附借来的资金,当他们无力借款时,就会遭受损失。

风险投资家市场论文 篇4

这是因为“市场”实在是一个太抽象的概念,你是问股指还是估值?是问传统行业还是新媒体?是问IPO还是私募?是问海外还是国内?是问未来三个月还是三年?

我在这里只谈谈我对今年后三个季度中国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几个判断。

生活还将继续,投资人看项目的热情不会衰退,市场更不会冻结。很多基金管理公司去年利用好得让人崩溃的机会窗口,纷纷完成了新一期基金的募集,而且募集规模巨大,现在正坐在钱山上着急花不出去。股市大跌虽然让已投项目的退出变得困难,但对投资来说却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另外,据说有关部门正在考虑为被“10号文”卡死的小红筹重新打开半扇门,如果成真也是一条重大利好。

不过,投资人和融资方在估值方面分歧正在加大,市场有可能上演“窗口购物”—以看为主,看的多成的少。一方面股市的起伏跌宕凸显了投资人在估值方面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在出价的时候会趋于谨慎;另一方面很多中国的企业家们还沉浸在去年资本市场末路狂欢的氛围中。于是投资人会说:“你看,市场都这样了,我现在顶多给你8倍。”企业家会说:“你有没有诚意啊,6个月前类似的项目还15倍呢,而且用的还是未来12个月的市盈率。”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要么大家相互靠近,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这也是投资银行的作用之一);要么一拍两散都别耽误时间。总而言之,过去两年来盛行的融资企业用未来一年的盈利预期要价、却只对当年盈利作出保证的“时间差便宜”怕是越来越难占到;“美妙永远发生在你投进来之后”的那种“冰球杆”式的增长曲线也不会再有太多的市场。

创业板为企业拒绝投资人提供了理由。虽然还只是天边遥远的彩虹,但它的出现会让一批本来必须通过私募融资解决自身问题(无论是扩张发展问题还是法律结构问题)的企业在融资谈判进行得不那么顺利的时候干脆放弃不再愿意嗦,

在这种心态下,好项目的供给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基金之间越来越没有边界。做成熟企业并购投资的在中国做不了并购投资(国企人家不让你并购,民企让你并购你也不敢),而做早期风险投资的又普遍不太愿意承担风险,于是这些本来类型完全不同的基金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本来完全不搭界的两家基金可能会前后脚出现在同一家企业的会议室里。

大市不好的时候,投资人会稳字当头。他们宁愿降低潜在的回报也要控制眼前的风险。因此,不同类型的投资人会向同一个方向聚拢,那就是已经产生了相当规模的收入和利润、业务模式已经被证明、在行业中拥有领先地位、同时又具有一定增长空间的企业。越是初创早期真正需要钱的企业融资越难。

行业吸引力呈现冰火两重天。一些行业(如户外媒体)前一阶段投资过度,亟需整合,甚至可能出现几年前SP那样的整合浪潮。另一些行业(如清洁能源、医疗、消费品)则将继续招蜂引蝶,行情看好。

人民币基金成为基金管理公司最in的名片。外资基金管理机构经过批准发起设立的人民币基金将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同时也将成为它们对外炫耀的资本。告别过去“两头在外”模式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行业准入方面可能打到的擦边球,而在于为自己发展一批有品牌、有实力的境内有限合伙人。

最后再为需要融资的企业提三条非常具体的建议:

在公司估值方面要审时度势,回归现实。如果资本市场稀里哗啦,你很难站在那里岿然不动。当然,你可以等待市场重新转暖,但前提是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你不至于自己也稀里哗啦。

如果你非要岿然不动,那么抵抗投资人压低估值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竞争。只有最大限度地制造—记住,必须是同一量级上的—投资人之间的竞争才能帮助你托住价码。

不要轻信没有声誉和市场经验的杂牌基金。虽然钱都是钱,但有一些人的钱的确比另一些人的钱更值钱。我认为,价差在25%以内,你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更有品牌和战略价值的那家投资人;价差在25-50%,你可以稍微犹豫一下,但至少还应该有一半的可能最终依旧会选择那家更具品牌和战略价值的投资人。

对创业板不要抱有过多的幻想。它的明天也许很美好,但是你的问题和需求可能最好在今天得以解决。

风险投资项目中技术风险评价 篇5

风险投资是一种由职业金融家新创的、迅速发展的、极具发展潜力但暂时缺乏资金,不具备上市资格的,由高新技术企业做长期股权投资,并主要通过所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来实现投资回报的投资行为[1]。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投资,它在可能获取高额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超额风险。统计资料表明,风险投资业务失败率达70%~80%。虽然失败率很高,但并没有让风险投资家们退缩,其原因一方面受收益高回报诱惑,另一方面可通过对种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判断而进行理性投资。本文主要对风险投资中的技术风险进行评价,为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者提供参考。

1 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分析

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例如Souder、Bethav和邹辉文[2]、沈超红[3]、李刚[4]等。综合起来,主要把风险投资分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退出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管理不善致使投资失败带来的风险;如果企业的新产品或服务与市场不匹配,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就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是否多样,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偿债能力是否强,经营效益是否高,现金流量周转是否畅通,盈利能力如何,这些反映的是风险投资中的财务风险;退出方式、时机是否选择得当,是否有完善的资本市场机制及良好的创业公司上市环境,是否有转售、并购或回购的渠道迅速撤出风险资本,当创业公司前景不佳时,能否及时预测并以清算方式果断撤出等,这是风险投资家所关注的退出风险。

由于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复杂性,很难预测研究成果向工业化生产与新产品转化过程中成功的概率,因此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这是高科技投资中主要的风险来源,也是风险投资关注的中心,对风险企业技术进行评价和预测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技术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

2.1 建立指标体系

影响高新企业风险投资的技术因素主要有技术先进性w1、技术适用性w2、技术可靠性w3、技术与政策和行业标准的符合性w4、技术更新能力w5,因此因素层的指标集为W=(w1,w2,…,w5)。技术风险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1)技术先进性w1:这是具有投资价值的前提。风险投资家特别注重创新技术,新颖、独创、先进的技术可为投资者带来独特优势,是创造市场、获取超额利润的关键因素。技术先进性处于何种水平的判断标准,一般根据国内外同类技术达到的参数指标来确定。

(2)技术适用性w2:它描述技术适用的难易程度和广泛性。当一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技术风险必然降低,反之,适用面狭窄、适用条件苛刻,风险必然增大。

(3)技术可靠性w3:这是指技术接近最后产品的程度,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无故障地发挥其特定功能的概率。许多新技术出自科研院所或高校,在实验室开发出样品或样机,这些实验室阶段的高新技术产品与现有生产能力能否相容,能否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是不确定的,并且目前国内很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项目在中试阶段的工作都不完善,一旦投入生产就会出现问题,造成损失并影响风险投资预期的经济效益。所以投资者要切实仔细研究分析这方面问题。

(4)技术与政策、标准符合性w4:影响企业发展前景,技术与政策的方向越一致,企业发展前景越好,潜力越大,投资风险也就越小。技术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符合,则为企业迅速进入市场,打开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降低了投资风险。

(5)技术更新能力w5:高新技术产品往往变化迅速,寿命周期短,极易被更新的技术代替;即使当现有替代技术还没有达到上市程度时,也要事先预侧一下替代技术发展趋势,如不能有效提高防止产品或技术老化的能力,缺乏技术更新能力,在技术寿命周期内迅速实现产业化,收回初始投资并取得利润,那么会迅速受到威胁,造成必然的损失。

2.2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确定风险因素集后,需要确定各因素对于上一层因素所占的权重,即要确定权重集,设为H=(h1,h2,…,h5)。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两两比较,并把判断的数值表示为矩阵。例如对上一层的W而言,本层次五个因素wi与wj的相对重要度为aij,本文采用常用的1-9标度法,标度1、3、5、7、9分别表示同样重要、稍微重要、比较重要、特别重要和极端重要,在上述重要程度之间的,用2、4、6、8表示。通过专家的打分得到的判断矩阵1。

矩阵中的aij元素具有如下性质:

aij>0;当i=j时,aij=1;aij×aji=1;

权重由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H'经归一化处理后而得出,特征向量的分量hi′由下式给出:

式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hi′为判断矩阵特征向量Hi′的分量;aij为判断矩阵中的元素。

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为:H′=(h1′,h2′,…,hn′)

对特征向量H′归一化后得到权重集H=(h1,h2,…,hn),即可得到wi的权重为:

由于是主观打分,不能准确判断出aij的值,估计会出现偏差,因此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并不要求判断矩阵完全一致,但要求判断的趋势有一致性。一致性指标CI由下式求得:

式中:A为判断矩阵;H′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λ为判断矩阵的特征值。

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阵阶数;当λmax→n,即CI=0时,矩阵满足一致性条件;当λmax>n,即CI>0时,不满足一致性条件,需继续进行相对一致性指标CR的计算,可由下式求得:

其中:RI为评价随机一致性指标,可由表1差得。

当时,就认为判断矩阵A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对A重新调整,直到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2.3 指标的评判标准

专家评分时应充分审核和分析,将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以衡量被评价项目在该指标上的表现,以及因此而可能引起的相关风险的大小[5]。本文将风险程度分为低风险e1、较低风险e2、一般风险e3、较高风险e4和高风险e5共5个等级;则构成评价等级集合E={e1,e2,…,ej,…,e5}(j=1,2,…,5)。

2.4 评价矩阵

评价矩阵是对评价项目集内各评价项目评定的一种模糊映射。根据德尔菲法,设有n位评审员,其中有mij位对风险指标wi做出属于评价等级ej的判断,则隶属度rij=mijn,由此得技术风险评判矩阵R:

2.5 做出评价结果

经过专家对项目技术风险评定,得出各因素权重和评价矩阵后,评价结果:T=H*R;得出模糊集合r=(r1,r2,…,r5)是技术风险处于不同风险等级的概率;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即可确定企业技术风险所属等级。

3 应用实例

某企业开发一项高新技术产品,在开发中评价和预测技术风险。首先是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1)建立判断矩阵。

邀请5位专家组成一个小组,由各成员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判断,将技术先进性w1、技术适用性w2、技术可靠性w3、技术与政策、标准符合性w4、技术更新能力w5五个指标两两比较,得出判断矩阵如下:

矩阵A中的aij表示要素wi对wj的相对重要性,其值由专家根据资料数据及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用1-9判断尺度确定。

(2)指标权重的计算。

根据判断矩阵A,用方根法求其特征向量为:

归一化处理得:H=[h1,h2,h3,h4,h5]T=[0.058,0.310,0.161,0.310,0.161]T

(3)一致性检验。

(4)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聘请5位专家对项目技术风险的5个指标进行评价,建立相应的模糊评价矩阵,评判结果为:

由前面得到的指标权重,可得对技术风险评判结果:

得:max(r3)=0.467。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该高新技术产品投资项目的技术风险为低风险。

4 结束语

风险投资是一种具有高风险性的投资行为,技术风险是风险投资关注的中心,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技术风险评价和预测是风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评价风险投资项目的技术风险,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降低投资风险性,有利于指导企业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和运作,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寸晓宏:《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31-35。

[2]邹辉文等:《高新科技项目风险投资的风险分布研究》[J];《预测》2002(4):44-47。

[3]沈超红等:《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析》[J];《经贸导刊2002,(2):54-55

[4]李刚等:《风险投资:风险及安全性保障》[J];《科研管理》2001(5):112-116。

医院投资风险刍议 篇6

一、医院投资的内容及其现状

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激烈的竞争及严峻的挑战, 要想扩大医院知名度, 提高医院声誉, 就要对重点专业追加投资;要想平衡和调综合业务能力, 就要对医院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追加投资;要发展得更加强大, 就必须不断研发新项目, 改进诊疗手段, 提高医技人员业务水平, 这也需要投资。医院投资的内容主要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有形资产的投资和高新技术、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投资。

长期以来, 受传统医疗体制影响, 医院投资中政府投资占很大比例, 医院投资决策一直较少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严格论证, 决策者也不承担决策失误责任, 从而导致部分医院盲目投资, 设备闲置浪费严重。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 医院经费来源由财政拨款转变为吸引各类投资, 政府通过对医院实行放权、脱钩、搞活等政策扩大了医院的规模, 建立了新型经营模式, 不同所有制医院共存, 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大量设备更新换代, 经营创新项目不断涌现, 医院经营投资机会越来越多, 投资风险也随之产生。

二、投资风险价值及医院投资风险分析

医院投资即医院作为投资主体, 投入一定量的货币、设备、医用材料等, 以获得预期收益。由于收益在未来才能获得, 因而具有风险性。根据投资收益均衡原则, 正常情况下, 对某项投资而言, 其为医院带来的收益越大, 医院需要承担的风险越大;而医院只需承担较小风险的投资, 其带来的收益也相对较小, 也就是说,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即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 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 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风险和收益都不确定时, 在医院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内, 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这里, 我们用投资风险报酬率来进一步分析医院的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报酬额也称投资风险价值, 是指投资项目因承受风险而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价值。投资风险报酬率是投资风险报酬额与投资额的比率, 在不考虑物价变动的条件下, 它和无风险报酬率组成了投资报酬率, 投资报酬率是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与投资额的比率。无风险投资报酬率通常以国家财政部发行的同时期国库券利率为标准, 投资风险报酬率根据现金净流量标准离差率和风险报酬系数来确定, 而现金净流量标准离差率反映投资项目所冒风险的大小程度, 风险报酬系数是风险程度变化对风险最低报酬率的影响。风险报酬系数越大, 表明医院承受的风险也越大, 要求获取的投资风险报酬率也就越高。

例如:医院有A、B两个投资项目, 这两个项目的风险系数均为15%, 与投资项目同时期的国库券年利率为10%, A项目现金流量标准离差率为28.5%, B项目现金流量标准离差率为30.25%。A、B两个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报酬率和投资报酬率分别如下:

A项目投资风险报酬率=28.5%×15%=4.28%

B项目投资风险报酬率=30.25%×15%=4.54%

A项目投资报酬率=10%+4.28%=14.28%

B项目投资报酬率=10%+4.54%=14.54%

由以上可知, A项目现金净流量标准离差率小于B项目的现金流量标准离差率, A项目投资风险小于B项目投资风险, A项目投资风险报酬率小于B项目投资风险报酬率, A项目投资报酬率小于B项目投资报酬率, 这说明, 投资风险小的项目, 其投资风险报酬率小, 投资报酬率也小;投资风险大的项目, 其投资风险报酬率大, 投资报酬率也大。

基于以上分析, 医院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投资项目。而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健康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 政府也没有对医院的规模作出科学规划的状况下, 医院投资行为大多具有盲目性, 投资规模过大, 短期行为严重;负债经营, 使医院财务状况恶化, 不合理的医院投资使医院医疗技术提高缓慢, 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受医疗服务及医疗政策的影响, 各医院就医人数不确定性增大, 有越来越少的趋势, 这对医院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贷款经营出现信用危机, 投资回收困难, 财务风险加大, 发展举步维艰。为此, 医院要想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就必须改变目前的投资现状。

三、规避、防范医院投资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是识别和评估医院投资风险。医院在投资前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投资项目的预测和决策分析, 通过现场观察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集合意见法、专家调查法等, 对投资项目的投资与收益及其发展前景进行效益分析, 对其可行性及可持续性进行市场调研, 根据调查结果, 提出可行性方案, 对投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投资收益率、投资安全率进行测算, 从而选择最佳投资方案。

二是控制和降低成本。医院扩张投资加大了投资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 因而对投资项目应建立全成本核算体系, 严格控制投资项目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支出, 把人、财、物的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进而降低成本, 缩短投资回收期。同时, 医院应不断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以推动成本降低。

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进行审计监督。为防范投资风险, 有必要加强投资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投资项目决策实行领导集体审议联签制度, 严格履行授权审批手续, 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 实行投资项目专户管理, 投资资金专款专用。同时, 对每一个投资项目要进行定期审计和期末审计, 及时跟踪调查项目进度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止损失浪费, 提高投资资金的安全性, 从而防范和降低投资风险。

四是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及时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财务预警体系是按一定的指标体系, 对投资活动进行分析, 对潜在的投资风险进行预测, 并在发现投资风险信号后提醒决策者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医院在投资经营过程中, 可通过观察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发现投资风险的征兆, 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投资风险的发生、加大。

投资决策的科学合理与否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只有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资金, 才能使人、财、物达到最佳组合, 从而取得投资收益。医院应当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 既要控制医院投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又要控制投资风险发生的影响, 以达到风险均衡原则, 这样, 医院才能稳健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财务通则》解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3) .

[2]张瑞权.国有医院投资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 (4) .

[3]雒敏.浅谈医院财务风险控制[J].医院管理论坛, 2007 (10) .

[4]赵占营.浅析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 2006 (7) .

[5]苏红, 杨铨.对医院财务风险的认识及防范[J].卫生软科学, 2004 (2) .

风险投资家市场论文 篇7

关键词:联合风险投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0 引言

联合风险投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某一特定项目,包括多个风险投资公司同时投资于该项目或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在前,在同一投资年度,其他的风险投资公司也对该项目进行了投资[1]。随着风险投资的发展,联合风险投资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特别是在风险投资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北美洲和欧洲。据Venture Economics所提供的统计资料,2000年在美国大约有超过60%的风险投资项目是采用联合投资形式。另据EVCA(欧洲风险投资协会)所得的统计资料,同年在英国大约有13%的风险投资项目采用了联合风险投资;在整个欧洲,采用联合风险投资的投资项目为30%[2]。国内的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早期采用联合风险投资并成功的项目也较多,如:亚信公司、四通利方、东方伟博等。

1 联合风险投资具有的优点

从金融理论的角度看:(1)联合风险投资可以减少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通过对项目进行联合投资,使风险投资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投资于多个项目,多样化的投资项目可以分散投资风险;(2)通过联合投资可以弥补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不足。通过联合投资可以带来大量的资本,满足风险企业后续融资的需求[3];(3)联合风险投资可以减少由于风险资本市场上资本流动性差引起的风险。风险企业的投资者看中的是企业的长期发展收益,风险资金在风险企业滞留的时间较长,一般地,在风险资本市场上风险投资公司很难通过多样化项目组合降低投资风险,而联合风险投资可以降低投资风险[3]。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1)联合风险投资可以优化项目的选择。在一个项目尚未选定或在分段投资中尚未做出是否追加投资时,由多个风险资本家对项目评估可以全面地了解项目的前景及价值,从而选出更有价值、有发展前途的项目;(2)联合风险投资可以使所投资的项目增值。联合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投资的不仅是资金,还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如管理经验、市场渠道、会计与金融知识等,这些增值服务可以使风险项目增值,最大化投资收益[3];(3)联合风险投资可以整合所有投资者的专有资源,从而获得整合效应。由于风险投资公司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金融机构,同时也是多种不同资源的集合体,通过联合投资可以使不同的风险投资公司相互交换信息,充分利用各个风险投资公司的专有资源包括无形和有形资源,在相关行业知识上达到互补,在相关专业技能和专业人才如管理、策略、财务、营销、人事等方面达到相辅相成。

2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联合风险投资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2.1 联合风险投资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2.1.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市场上交易双方掌握有关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信息的程度不同,即:一方知道对方,然而另一方不知道;或者另一方知道对方的更多,甚至第三方也无法验证或即使能够验证也须花费巨大的经济成本[4]。信息的非对称性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前者是指发生在交易双方缔约前的信息不对称;后者是指发生在交易双方缔约后的信息不对称。事前非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问题,是指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由于信息不对称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委托人和代理签订了一份契约[4]。事后非对称会造成道德风险问题,是指契约签订之后,代理人知道自己的行动,而委托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无法观察代理人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可能采取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有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4]。

2.1.2 联合风险投资信息不对称的类型

从交易的角度来说,联合风险投资可以简化为一个交易契约,即主导型与跟随型风险投资公司用资金购买风险企业的股权或债权,风险企业用股权或债务换取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都要收集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契约和交易符合交易各方的利益,在契约执行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收集各方的行动信息,以利于契约和交易的顺利执行。从联合风险投资参与者的角度来划分信息不对称的类型:

(1)主导型与跟随型风险投资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选择以联合投资的方式时,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为获得其他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一般来说,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对所投资的项目比较熟悉或该项目处于其投资领域与地域之内,而对于跟随型风险投资公司而言,所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却不一定是其经常投资的领域,并且其对该项目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也不太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跟随型与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签订联合投资的协议,则两者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在项目的早期,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已经对该项目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估,掌握了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发展潜力、人力资本状况、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成熟程度和技术人员的可合作程度等等。但由于自身资金的限制或项目存在的风险过大,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便会寻找投资伙伴。作为被选中的跟随型风险投资公司,其对项目的了解程度要低于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虽然跟随型风险投资公司也要对所选的项目进行调查和评估,但评估的详细程度较差。因为,它相信其他风险投资公司决定投资的项目是可行的[5]。所以,跟随型风险投资公司就会有一些因素没有考虑到,比如:对项目的管理能力、对技术的了解程度、投资经验以及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等。其二在项目的初期,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已对项目投资。由于风险投资公司采用阶段性策略对项目投资,在对项目进行下一阶段投资时,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会出于自身资金的限制、分散投资风险或获得其他风险投资公司的专有资源等原因,选择联合投资。这样,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就有可能利用在早期投资中所占有的信息优势,故意夸大项目的发展潜力或项目的未来现金流,误导跟随型风险投资公司以较多的资金换取较少的份额对项目投资[5]。

(2)各风险投资公司与创业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当各风险投资公司签订了联合投资协议后,就会向风险企业投资。由于这些企业主要靠一些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只被少数创业者掌握;另外,企业在创业期一般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数据,也没有可供观测的信誉记录。因此,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时主要是投人,即创业者。而创业者更了解自己、自己开发的技术和企业,那么各风险投资公司在选择创业者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反过来,对创业者来说,除了需要资金,更需要风险投资公司所能带来的增值服务,创业者在选择风险投资公司时是缺乏信息的,而风险投资公司拥有信息优势。

2.2 联合风险投资的逆向选择

由于上述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在联合风险投资的融投资阶段中会遇到逆向选择的问题。信息不对称,会使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选择了能力较差的跟随型风险投资公司而放弃能力较强的公司,这是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同样地,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使各个风险投资公司选择了较差的投资项目而放弃较优的项目,这是投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2.2.1 在融资阶段,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面临着,如何在众多风

险投资公司中选出合适的风险投资公司作为自己的投资伙伴。此时,被选中的风险投资公司清楚自己的类型包括自身的资金与资源状况、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以及合作的意愿等,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不完全清楚这些情况,并与所选中的风险投资公司签订了合作契约[3]。

2.2.2 在投资阶段,逆向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各个风险

投资公司怎样选择合适的风险企业,作为投资方的风险投资公司拥有很少的关于项目、技术、风险企业家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而风险企业家却拥有相应多得多的信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风险投资公司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风险企业家可能会通过隐瞒真实信息,虚夸等手段骗取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另一方面,风险企业对风险投资公司的选择,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对风险企业而言,风险投资意味着除了金钱之外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风险投资公司提供的各种价值增值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从提供技术和营销的指导,到寻找合作的管理人才、客户、供应商,再到帮助企业上市或者进行收购活动等。而风险企业缺乏风险投资公司所拥有的信息,结果选择了增值服务能力差的风险投资公司[6]。

2.3 联合风险投资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一般发生在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公司签约之后,风险企业家可以随意选择行动方式,而风险投资公司只能看到风险企业家某些行动的结果,并不能完全了解其行动过程。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产生了风险企业家的道德风险[7];相应地,风险企业也无法完全监控风险投资公司的行为,就会产生风险投资公司的道德风险。

2.3.1 投资后风险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

风险企业获得风险资本后,从事有损于风险投资公司利益的行为。比如,风险企业不按合同规定使用资金、为了获得后续融资而掩盖潜在问题或已出现的不利因素,风险企业家私自设厂从事与该风险企业相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

2.3.2 投资后风险投资公司的道德风险行为

签订投资合约之后,风险企业家无法完全监控风险投资公司的行为,导致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公司的合同不能有效约束风险投资公司的行动,使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采取损人利己的措施,对风险企业家和风险企业不利[6]。具体包括:(1)不履行承诺,即风险投资公司许诺要向风险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提高企业的价值,实际上却没有这么做;(2)投资条款的更改与风险企业家的解聘,这主要是指风险投资公司利用分段投资的优势,迫使风险企业家同意新的有利于风险投资公司的条款,以及利用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将与他们不能有效合作的风险企业家赶走;(3)风险投资公司会做出不利于风险企业家的投资退出决定。

3 联合风险投资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解决方法

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很多对策理论,来克服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如:斯宾塞提出“信号传递”(Signaling)理论,说明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通过发送信号给拥有公共信息的一方,或者后者有办法使前者揭示其私人信息,可回避逆向选择。相应地,罗斯查尔德和斯蒂格里兹指出:拥有公共信息的一方可以先采取行动来揭示、获取和分析拥有私人信息一方的信息即信息甄别理论(Screening)[4]。

3.1 联合投资中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方法

3.1.1 对于融资过程中逆向选择的解决方法

逆向选择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成本昂贵造成的。因此,解决联合投资融资过程中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尽量降低信息成本。理论上来说,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

(1)利用信号传递。信号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利用声誉信号,即代理人利用自己过去的经历或经验所形成的声誉向委托人传递信号,表明自己所提供的私人信息是真实的。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在选择投资伙伴时,可以将备选的风险投资公司的声誉作为重要的考察标准。因为风险投资知识的积累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需要经验的积累,而备选的风险投资公司拥有这些知识的多少都是其自己的私人信息,别人很难知道,揭示这些私人信息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声誉信号传递机制是一个成本较低的方法。因为声誉的形成,不是风险投资公司刻意宣传的结果,而是市场对其投资结果的客观反映。其二是借助信息披露,即代理人通过一些专门的文件向委托人提供信息,以供委托人作投资决策参考[8]。跟随型风险投资公司可以主动向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一系列的文件,来证明自己对风险企业的管理与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这些文件具体包括:曾投资过的风险企业的有关资料、有关的验证资料、有关本公司风险投资家的介绍、本公司所擅长的行业描述、本公司对所投资风险企业访问次数的记录以及本公司为所投资风险企业提供咨询与增值服务的记录等。

(2)利用信息甄别机制。信息甄别机制是指委托人通过特定的方法对代理人的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和识别[4]。当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选择跟随型风险投资公司时,可以利用的信息甄别方法主要有:a.设定投资原则。主要包括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对外公布自己的主要投资行业、投资区域、投资限额和投资阶段等。这样,跟随型风险投资公司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决定是否与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合作。b.直接询问。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按照自己所期望的合作伙伴条件,设定问题供有意进行合作的风险投资公司回答,根据他们的答案选出最适合的合作伙伴。c.合同筛选。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预先设计多个约束和激励合同,这些合同是根据合作者能力的不同来划分的,并且合同中的条款与合作者的预期收益挂钩,这样有意合作的风险投资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类型来选择相应的合同。

3.1.2 投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的逆向选择的解决方法:

(1)利用信号传递。风险企业通常主动向风险投资公司传递信号包括:a.提交内容详细的经营计划书。经营计划书内容应涵盖有关项目的业务、管理层素质、财务报表、财务预测以及有关验证资料、生产计划与执行计划及人事安排等,内容力求详细;b.能够证实企业家和管理队伍素质的资料,包括:诚实度、管理能力、团队精神、信誉和创造力等;c.有关产品的市场潜力与特异性的分析调查表,内容包括:价格、分销渠道和能够带来高额利润的竞争优势等;d.有关评估机构对风险企业技术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的评估资料。

(2)利用信息筛选/甄别机制。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的筛选与甄别方法主要包括:a.预先设定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原则,如投资区域、投资对象、投资规模和投资条件等。b.直接询问法,这种方法主要采用电话或者面谈的方式。当风险投资公司已经过了第一步的信息粗选,对余下的相关信息,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采用直接询问的方法来增加信息或证实信息。c.建立调查系统,调查系统包括调查形式、调查渠道、调查内容等严格的机制。这是风险投资公司为了掌握更充分和更真实的信息,而通过其建立的调查系统对风险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调查。d.合同筛选,是指风险投资公司制定包含约束和激励条款的合同,供风险企业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特别地,合同中的条款通常将风险企业家的收益与经营业绩挂钩,如果风险企业家本身没有能力且对风险企业没有信心,就不敢接受这些条款。

3.2 联合投资中道德风险的解决方法

道德风险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不一致而引起的,是代理人在签订契约后,利用信息优势采取有损委托人利益的行为。理论上,委托人可以采用约束与激励的办法,调整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使代理与委托人期望的最大化目标尽可能一致。

3.2.1 解决风险企业道德风险的方法

在联合投资的投资过程中,各个风险投资公司是委托人,风险企业是代理人。a.建立约束契约机制。各个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家的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i.风险投资公司采用分段投资的方式对风险企业投资。ii.采用复合式的金融工具。iii.加大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的监控。iv.管理层雇佣条款。v.风险企业价值评估时的高贴现率。b.建立激励契约机制。在风险投资协议中,为了减少风险企业的道德风险,风险投资公司一般采用以下的激励条款:i.风险企业管理层的股权安排。ii.风险企业管理层的期权安排等。

3.2.2 解决风险投资公司道德风险的方法

在2.3中具体分析了联合投资过程中,风险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投资公司的道德风险行为。风险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限制风险投资公司的道德风险行为:a.通过合同保护风险企业的利益。风险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各种合同形式和内容对其可能带来的潜在利益和损失,然后权衡自己与风险投资公司双方的谈判实力,设计一个切合实际并能给风险投资公司恰当激励的合同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投资公司的道德风险行为,促使风险投资公司切实为风险企业的利益而工作。b.充分运用外界的力量与先进的网络工具。风险企业可以寻找合适的个人或机构帮助其选择较优的风险投资公司。

4 结论

风险投资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联合风险投资的运用也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的不完善与实践经验的不丰富,需要研究者对这方面内容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Joshua Lerner.The syndic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J].Financial Management,1994,23(4):16-27.

[2]Andy Lockett,Mike Wright.Why do European venture capital companies syndicate?[J].Vlerick Working Papers,2002,35(20):3-8.

[3]James A.Brander.Venture Capital Syndication:improved venture selection vs.the value-added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ics&Management Strategy,2002,21(3):423-452.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97-589.

[5]Susheng Wang,Hailan Zhou.Staged financing in venture capital:moral hazard and risk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4,10(1):131-155.

[6]柯迪.风险投资与中国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94-189.

[7]Thomas Hellmann.The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 in venture capital contracts RANS[J].Journal of Economics,1998,18(1):57-76.

一个风险投资家的反思 篇8

但也因为在极短的时间内,涌入了过多的资金。新设的风投基金蜂拥而至,以致经验不足的从业人员快速上阵,使得风投发生了许多结构性的变化,一时之间其风貌变得“十分模糊”

其实风投的理论说穿了十分简早,无非就是提供资本融资与经营管理顾问,以达成“助人创业”的目的而已。由于实现创业的路线千差万别,风投的操作也就因人、因时之不同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投本身及创业者常常因此陷入迷思。

迷思一:过度强调“退出机制”,失落了风投助人创业的传统。

当风投纷纷以“报酬率”的高低为标榜,并以此为竞争市场资金的乎段时,风投的目标自然就从“助人创业”、强调参与及提供附加价值,转变成如何快速催熟目标公司及以最优价格出售权益。目标企业早日上市或被兼并,风投获利了结渐成主流现象。这种转变无疑扼杀了未来风投的生机,也完全忽略了风投这一行起始的本质。

许多新创公司与风投接触的印象是,风投业者往往对所要投资事业的产品市场并非最感兴趣,反倒最急迫想知道的是:公司什么时候可以上市?在哪儿上市?上市承销价是多少?承销商是谁?如不上市是否有被合并收购的可能?适合的对象在哪里?这种尚未投资就过度关心未来如何退出的做法,使风投最令世人称道的“助人创业”的传统逐渐失落。

迷思二:过度强调高报酬率,忽略了创业风险的本质与合理的报酬。

Venture Capital的原意,本就是风险投资,过去这几年,不论报章杂志或研讨会,都可以看到风投新贵口沫横飞地畅谈辉煌的投资战果。一位同业更在某商业周刊上扬言,从不看报酬率不到100倍的投资案。如果风投的获利犹如赌彩般惊人,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家愿意努力辛勤地为事业打拼?

风投的报酬率到底多少才算合理?根据统计,从1945年到1997年的52年间,风投这一行的年平均内部收益率是16.7%。这项数字在网络狂飙的时期,以十倍数甚至百倍数成长,获利之高,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但当大风吹起的泡沫破碎后,冷静想想16.7%这个报酬率倒是十分客观而实际。如果用这个数字同美国无风险利率——美国政府债券报酬率4.7%相比,足足有3.5倍之多。再看看同时期美国房地产的年报酬率也只有8%,还不到风投的一半,从这些数字做推断,风投的合理报酬究竟落在哪里也就一目了然了。

迷思三:只有高科技初创期的投资才算风投,忽略了风险性投资的本质。

现在国内绝大部分的投资都偏向上市前的中晚期投资。很多人认为有违风险投资应投资初创企业的初衷。不过如果仔细研究风投的起源与发展及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恐怕对风投的投资便不会局限在一些有限的案源上了。风投主要以投资风险性资产为主,因此,较具高风险的事业,都是风投的投资标的。除新创的科技事业外,企业重整、企业合并与收购、问题债券的收购与管理、公营事业民营化、公用事业与公共建设的投资等,都是风投的天地。受美国西岸的影响,大多数人一向认为只有新创的高科技投资才算正宗风投的本业。但事实上,风投业起源于美国东岸,从一开始成功的第一个案例,直到现在,美国东岸的风投就一直是以财务专业为主导,只是随着环境改变,而加重高科技事业的投资罢了。

迷思四:风投的投资过度受市场的影响,而忽略了被投资公司的本质。

当风投对投资标的做了仔细的审核与评估后,初步决定可以继续进行时,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评估被投资公司的价值 企业价值评估虽然有许多科学的估算方式,但许多估算的基本假设仍然是相当主观的,而且是见仁见智的。当资本市场过热、或是某一类型的公司受到市场追捧以及资金泛滥时,风投往往忽略了被投资公司的本质而降低被投资公司的投资门槛,或是出价过高,造成风投公司投资组合的品质大幅下降及投资成本急升,这正是风投的致命伤。

迷思五:风投业者过度强调竞争,反而忽略了风投彼此合作的本质。

风投以风险性资本达成助人创业的目的,而为了有效降低风险,于是通过同业间的合作,以共同投资的方式降低单一投资额,同时以集体的力量提供投资人及被投资公司所需要的资源、因此,传统上风投产业内是合作远大于竞争。不过随着新加入者及市场资全的大量涌入,风投业就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现实、当大量资金追逐有限的案源时,风投为消化资金,往往出高价及扩大本身的投资比例以阻绝其他竞争者的加入 这种方式应用在以“风险”为本质的风投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这种风险加乘的效果下,无怪乎许多风投对投资案急于收割,对过程漠不关心,但对结果充满了期待。网络投资案的巨增,且无预警的迅速幻灭,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结 语

风险投资家市场论文 篇9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2014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第一章2014年中国整形美容运行概况2

第一节2014年整形美容重点产品运行分析2

第二节我国整形美容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3

第二章2014年整形美容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6

第一节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6

第二节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7

第三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8

第四节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9

第三章整形美容行业2014年政策环境变化分析12

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2

第二节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13

第三节国内整形美容行业政策分析14

一、行业具体政策14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17

第四章2014年国际整形美容行业发展分析22

第一节世界整形美容生产与消费格局分析22

第二节2014年世界整形美容市场存在的问题23

第二部分整形美容重点产品2014年走势分析

第五章我国整形美容行业供需状况分析27

第一节整形美容行业市场需求分析27

第二节整形美容行业供给能力分析28

第三节整形美容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29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29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31

第六章整形美容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35

第一节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35

第二节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36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36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38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41

第七章整形美容行业竞争绩效分析46

第一节整形美容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46

第二节整形美容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47

第三节整形美容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48

第四节整形美容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49

第五节整形美容市场分销体系分析50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50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53第八章整形美容行业区域分析58

第一节我国整形美容企业区域分析58

第二节山东省整形美容行业发展状况分析59

一、山东省整形美容行业产销分析59

二、山东省整形美容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山东省整形美容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山东省整形美容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三节广东省整形美容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广东省整形美容行业产销分析68

二、广东省整形美容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广东省整形美容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广东省整形美容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四节江苏省整形美容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江苏省整形美容行业产销分析77

二、江苏省整形美容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江苏省整形美容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6568 70 73 7577 79 80

四、江苏省整形美容行业营运能力分析82第五节浙江省整形美容行业发展状况分析86

一、浙江省整形美容行业产销分析86

二、浙江省整形美容行业盈利能力分析89

三、浙江省整形美容行业偿债能力分析9

1四、浙江省整形美容行业营运能力分析92 第三部分整形美容行业融资及竞争分析第九章我国整形美容行业投融资分析98

第一节我国整形美容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98第二节我国整形美容行业外资进入状况99第三节我国整形美容行业合作与并购100第四节我国整形美容行业投资体制分析101第五节我国整形美容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102第十章整形美容产业经营策略分析105第一节总体经营策略105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106

一、细分市场及产品定位106

二、价格与促销手段109

三、销售渠道111第三节行业品牌分析113

第十一章我国整形美容行业重点企业分析116第一节··········116

一、公司基本情况116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1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21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2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24第二节··········127

一、公司基本情况12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2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3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3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35第三节··········137

一、公司基本情况13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39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4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42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45第四节··········148

一、公司基本情况148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5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53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5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56第五节··········159

一、公司基本情况159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6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62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6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67 第四部分产业发展前景及竞争预测

第十二章我国整形美容产业消费量预测172

第一节我国整形美容消费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2

第二节2010-2014年整形美容需求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整形美容需求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整形美容需求总量预测结果175第十三章我国整形美容产业供给预测178

第一节我国整形美容生产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8第二节2010-2014年整形美容生产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整形美容生产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整形美容生产总量预测结果181第十四章整形美容相关产业2014年走势分析184第一节上游行业影响分析184第二节下游行业影响分析185 第十五章整形美容技术188

第一节中国的整形美容技术188

一、2008影响中国的10大整形美容技术188

***0

三、美容医疗应用技术解析193

四、中国颅面整形技术超群195

五、皮肤扩张术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196

六、解析内窥镜技术在美容外科的应用198

七、美容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介绍201

第二节激光美容技术204

一、激光整形美容的分类与特点20

4二、激光美容技术发展的历程206

三、医疗美容中的激光治疗项目209

四、激光技术在毛发美容中的运用21

1五、激光医学在整形外科领域中的作用21

2六、激光技术在整形美容外科治疗的应用214 第三节中韩整形技术对比分析218

一、韩国整形技术概览218

二、韩国整形美容优势所在2

21三、中韩整形技术各有千秋223 第四节整形美容新技术发展225

一、口腔整形美容新技术分析225

二、电波拉皮除皱整形新技术简介227

三、医疗美容整形三秒胶技术分析228

四、生物医学美容技术以及应用230

五、医疗美容发展依靠生物基因工程技术233 第五部分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十六章整形美容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239第一节整形美容行业生命周期分析239

第二节整形美容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240第三节整形美容行业集中程度分析241 第十七章医疗美容机构发展状况244

第一节医疗美容机构的分类及设立24

4一、中国美容医疗机构的分类24

4二、医疗整形机构的建立和发展246

三、美容医疗机构设置申请流程249

四、中国美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251

五、医疗美容机构不得开展断骨增高术的规定252 第二节民营医疗美容机构的发展255

一、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忽视培训255

二、民营医疗美容机构规范经营需改进256

三、政策鼓励建立民营医疗美容机构258 第三节整形外科发展概述26

2一、整形外科学的概念26

2二、美容整形外科治疗范围26

5三、整形外科发展的历程267

第四节医疗美容设备271

一、医院从事医学美容资质设备有量化规定27

1二、减肥类医疗器械发展现状与前景27

2三、世界先进医学美容设备缘何不卖中国27

4四、医疗美容用器械市场需加强管制277

五、整形医疗设备的发展前景看好279第十八章整形美容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83

第一节2015-2019年整形美容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283第二节2015-2019年整形美容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284第三节2015-2019年整形美容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285 第十九章产业政策环境分析288

第一节标准规范在行业中的缺失288

一、医学美容期待行业标准288

二、医疗整形美容业承待规范290

三、医学美容行业痛并美丽着293第二节标准出台规范行业296

一、医疗美容服务有法可依296

二、西安出台新规加强对医学美容服务监管298

三、广西规范医学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认定30

1四、安全整形美容标准带来的影响303 第三节相关政策法规305

一、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30

5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30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308

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申请程序310

五、医疗机构管理条例313

六、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315第二十章整形美容产业投资风险319第一节整形美容行业宏观调控风险319第二节整形美容行业竞争风险320第三节整形美容行业供需波动风险321第四节整形美容行业技术创新风险322第五节整形美容行业经营管理风险323

第二十一章整形美容的市场前景预测326

第一节世界整形美容市场发展趋势326

一、世界整形美容市场的趋势326

二、未来整形更注重健康效果329

三、未来世界最热门整形美容术331第二节医学美容发展前景分析333

一、中国医学美容市场前景广阔33

3二、21世纪医学美容发展前景分析33

5三、医学美容将领跑美容领域336

四、未来医学美容发展机遇巨大第三节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内整容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

二、国内整形美容追求非手术化

三、浅析国内注射美容市场的前景 第二十二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350

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350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351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338 342342 345347

投资工程的风险控制 篇10

1 投资工程存在的风险分析

1.1 设计技术存在的风险

无论是何种建设工程, 其设计技术是工程建设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正所谓, 设计是一切建设的灵魂之处。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证明, 大多数发生工程索赔的原因都源于工程设计。首先, 相关人员所设计的方案出现不确定性的问题, 将使整体工程建设处于劣势地位。其次, 相关政府及部门在进行工程技术审查时, 没有清楚问题关键所在, 将其与行政命令相混合, 并没有过多的注重设计技术的规范性、合理性, 进而导致工程投资建设的风险。

1.2 施工技术存在的风险

一项工程项目都具有较多的施工方案, 每一个施工方案都有其优点及缺点, 对此, 投资者应当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案采取不同的评价及管理措施, 并进行恰当的风险估测[1]。由于建设工程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愈来愈多新颖的施工技术出现在施工中, 然而新的施工技术, 倘若处理不当, 会造成工程施工问题的出现, 严重的拖延施工工期, 并增加投资风险。因此, 在遇到新型施工技术时, 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运用。

1.3 自然气候环境带来的风险

自然环境对工程项目具有较大的影响, 由于我们无法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无法了解工程地质条件, 因此会带给施工极大的困难。对此, 在进行施工计划制定时, 要全方面的考虑自然条件, 不可违抗自然环境, 并且要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考虑其中, 并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

1.4 签订合同所带来的风险

工程合同是建设工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并且工程合同需要相关的法律文件作为基础。因此, 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所制定的合同也要充分地考虑存在的投资风险, 同时对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有较为完善的理解。

2 降低工程投资风险的有效措施

2.1 设置较为全面的工程担保方案

(1) 采取投标担保措施。相关公司可以开展招标投标活动, 采取一定数量一定金额进行投标责任担保。此方式主要的目地便是防止投标方随意毁约以及无理由拒绝合同。并且, 在签订合同时切勿向招标方提出在合同之外不合理的条件[2]。否则, 招标方有足够的理由不退还投标担保。 (2) 采取预付款担保措施。预付款担保, 顾名思义是为了防止承包人随意的进行挪用以及转移预付款, 不遵守所签订合同的规则所采用的有效的保障措施。整个预付款的期限为发包人在支付预付款之时一直到承包人收回全部的预付款结束。至于担保的金额, 相关公司可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3) 采取承包商履约担保措施。对于履约担保这一方式, 通常采取履约保证金的方式。进而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履约保证金制度, 而这一制度必须严格的按照《招标投标法》进行[3]。并且据相关资料显示, 根据招标法的相关规定, 极大程度的保障了合同实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降低了违约风险的概率, 从而降低了工程投资管理风险。 (4) 采取保修担保的措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工程质量方面保修问题给予了详细的书面规定。为了使后期工程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保障, 必须建立相应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并以项目成本为基础资金并作为保修资金。从而, 减少因工程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以及人力物力的资金投入。为相应公司排除了后顾之忧。 (5) 采取业主付款保证措施。据相关资料得知, 业主付款担保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基础所制定的担保措施。一定程度上, 使承包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同时, 衍射出反担保措施使发包人的利益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这属于一种健康有效的担保措施, 当遇到棘手问题时, 可以根据法律来维护个人的利益, 并极大的降低了投保风险。

2.2 合理有效的制定投标文件并签署相应的担保合同

由于工程担保制度并不能达到足够权威的程度, 因此工程建设公司需要建设项目中的投标文件[4]。总体来讲, 降低承包商以及招标业主投资风险的关键就在于要消除招标文件中所存在的风险。因此, 在进行签订书面担保合同时要注意运用严谨的书面语, 一份合同所表达的意思切勿模模糊糊, 要进行明确严格的表述,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次, 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合同定价形式[5]。根据施工实际情况, 来选取合理恰当的计价方式, 从而可以减少相关的项目管理风险。进行风险的合理分配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 会存在多种多样的风险, 相关公司要将风险降到最低, 就应合理的分配承担风险的对象, 从而节约一定的资金成本。

3 总结

综上所述, 投资风险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便是技术环境等方面, 所采取的措施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以上的几种策略, 随着建设工程的发展, 施工技术也会大幅度的改进提高, 因此, 我们还需应用先进的理念来更好降低投资风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工程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复杂, 周期较长, 参与的主体对象多以及投资大风险强等特点, 因此, 如何有效的进行投资工程的风险控制是值得思考的。本文着重对投资工程的风险控制展开详细并深刻的探讨, 并探讨针对此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投资工程,风险控制,有效解决方式

参考文献

[1]麻长安.政府投资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制度改革探讨[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9, 14 (3) :109-110.

[2]黄正荣.工程系统及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工程风险控制——基于工程哲学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11 (21) :224-225.

[3]杨正.地铁工程的风险控制[J].铁道标准设计.2008, 1 (12) :132-133.

[4]刘俊, 熊征.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风险分析和评价[J].咸宁学院学报.2007, 1 (6) :190-191.

上一篇:专业辅助教学软件下一篇:土体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