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培育七篇

2024-07-10

关键培育 篇1

1 树状月季的根系选择以及培养

1.1 树状月季的根系相当庞大

须根以及侧根相当发达才能吸收到最多的水分和养料, 使得树状月季长势很好, 并在移植后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通常进行无性扦插繁殖都是选用白色花、没有刺的蔷薇来作为树状月季的砧木。另外也可使用播种的办法, 需在树状月季生长到3~5片叶子时开始移栽树状月季苗, 此时需要把树状月季的主根斩断, 迫使侧根生长, 否则树状月季苗侧根很短很弱, 主根很强壮很长, 不适合种植。

1.2 培养树状月季的砧木需选择肥沃的土地

这样树状月季的根系会生长的很健壮, 此外培养树状月季应注意及时去掉萌蘖, 促使树状月季健康地生长。

1.3 树状月季中间砧木的选定与嫁接

中间砧就是树状月季的树干, 需要比较强壮, 较硬, 很容易生长成树干的种类。就当前情况来看, 北京地区应该首选花旗藤, 这是我国的树状月季在嫁接过程中中间砧木的首要选择。需要注意的是, 选定的中间砧应和基础的砧木以及树状月季种类能够很好地相适应。

1.4 月季树品种选择和嫁接方法

树状月季的很多种类都拥有以下特点:拥有强大的生长能力及分枝能力, 同时具备抵抗寒冷, 抵抗干旱, 抵抗逆镜, 抵抗曝晒的能力。所以想要在一个植株上面培育出不同颜色的花朵, 需要在选择树状月季的种类、生长势以及分枝能力都应该差不多相同的, 并且花朵的尺寸和形状都应该差不多, 从而不破坏整体的观赏性。

2 树状月季的干形培养

在树状月季的种植成活以后, 需要对树状月季按时开展修剪枝芽的工作, 需要确保其中的一个垂直向上生长, 选择长得最健壮的枝条作为主干, 并且需要注意加强水肥管理, 保证主干的水分和营养供应, 促使主干的生长, 当主干生长到1.5m高时就可, 也可促使主干更高一点, 假如1年当中主干的生长高度没有达到要求, 需要在第2年只保留顶芽, 去除其他芽, 保证主要的垂直向上生长, 直到达到确定的高度即可。

3 树状月季的定干

当主干生长到相应的高度要求以后, 就需要截断树干, 在截断口处选择3~5个发育良好的芽, 促进芽发展生长成侧芽, 同时抹掉其他侧芽。

4 树状月季的冠形培育

当侧枝生长达到要求后, 就需要截断侧枝, 只留下30cm的长度。接下来在各个侧枝的截断口处选择3~5个芽, 清理干净其余芽。各个侧枝的上面还可以保留3~5个小分枝, 变成3股9杈29头的树状月季形状, 这个形状是作为树状月季的整体外形。在这个外形的基础之上, 需要对侧枝进行多次摘心以及去掉多余的树枝, 增加树头上面树状月季的枝条数量, 渐渐地变成一个球形。

5 树状月季的养护

修剪过程需要经常疏剪清理掉树头下面的枝干以及树根旁边的所有芽, 每次开花以后, 都应保留全部主枝干以及侧枝干上面2个以及2个以上的复叶。温度需要控制在大约15~25℃, 保证树状月季一年四季都是开花期。

病虫害的防治方面是针对主要的蚜虫, 可以选用菊酯类农药进行灭虫。

6 结语

根据研究得知, 影响树状月季生长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正确培育树状月季的方法和技术, 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该怎样去做, 以此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种植树状月季。树状月季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对树状月季培养和种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所以必须在树状月季培育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切实有效地做好树状月季培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华玲, 管帮富, 彭华, 彭火辉, 赵华, 彭玉辅, 章海宾.树状月季培育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15 (1)

关键培育 篇2

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优质高效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日前获得重要进展, 首批两头含有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 (FABP) 的秦川牛犊牛, 不久前在北京农学院综合实验基地诞生, 目前两头牛犊的生长状况良好。这是我国首批嵌入大理石花纹状肉质基因的克隆肉牛, 该技术为培育我国自主品牌的肉牛新品种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意味着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攻关, 有可能获得拥有较理想大理石花纹肉质 (即“雪花肉”) 的国产肉牛, 并一部分替代目前主要依靠进口的高档牛肉。

培育中产的关键 篇3

这些数据引发了民间又一场关于中产的讨论。在许多人因为高房价和通胀而倍感压力的时候,人们对小康和中产会有不同的理解。事实上,中国并没有明确的中产共识,因为“中产”在中国是一个新概念。一般人印象中,欧美等国“中产”的概念是有别墅、车和稳定而体面的工作。按此标准,中国许多富裕的上中产家庭也会认为自己达不到中产。

其实,中产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世界银行2006年曾把人均收入介于巴西和意大利之间定义为全球范围内的中产,可以折算为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到8000元左右的阶层。按此标准,中国有2亿人左右可列为世界范围内的中产,大致占总人口的15%到20%。

如果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这个国家的平均水平高许多,那么,无论自己是否承认都应算是中产,而不能因为与美国中产相比还有差距就否认。因为各个国家的中产标准肯定存在差异,而且即使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中产标准也会不同。

客观说,中国在一二十年前基本上没有中产阶级,因为民众财产状况差异不大。在房改之前基本上所有人都没房没车,所有人都住在租来的集体的房子里。那时候可以说是普遍贫困。所以尽管今天中国中产在现实中面临的威胁和压力很大,许多在高房价、高物价和高教育成本下显得很脆弱,但应当说最近这十多年来是中国中产阶级迅速形成和扩大的阶段, 只是近年来民众进入中产的通道由于高房价而受到阻碍。对于中国中产来说,个人所得税占比很小,财产税几乎为零,和西方中产阶级承受了主要的税收压力不同,中国中产阶层的主要压力是房价、物价和子女的教育费用。

现在中国政府在宏观政策上提出调结构,走向内需驱动,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可以说是已经开始认识到培育中产的重要性。而为了加大中产群体的规模以及保持其稳定性,中国应该首先处理好房地产问题,确保土地和房产的公平分配,通过降低生活压力提升中产群体的幸福感。中产群体最大的来源之一就是每年不断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他们能否平稳地进入中产是中产群体扩大的一个主要通道。高房价和职业生涯向上流动的瓶颈是他们进入中产的主要障碍。

在急速城市化进程中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工,以及其家属本来应当是补充中产阶层的主力军,但由于户籍改革制度问题和土地增值收益的不公平分配,他们中的大部分被排斥在进入中产的通道之外,这是中国中产难以扩大的主要制度性原因。同时,由于约2亿已经外出打工的农民离乡不离土,限制了农村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得绝大多数农民家庭只能在分得的小块土地上从事简单再生产,使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受阻,进而造成农民向小规模家庭农场主的发育道路也被封闭,所以中产阶层在农村成长缓慢。

再有,中国在相关政策设计上需要降低增值税一类由消费大众承担的间接税。这类税收由于是累退性质,即越是收入水平低,收入中消费比例大的中低层民众负担越大,对中产阶层的形成和扩大也不利。同时,中国的社保交费比较重,也是累退性质,即收入越低、越是靠劳动工资挣钱的人负担比例越重,因此可以适当降低社保费,这样有助于部分低收入人群进入中产。整体而言,就是要减少消费、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这些方面的个人负担,进而促进中产阶层的扩大。

此外,国外可以借鉴的是加大对贫富差距的调节。如美国从二战罗斯福新政以后注重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当时对贫富调节的力度很大,也是美国中产阶层比重最大的时候。而在里根革命以后对富人越来越“开绿灯”,导致中产阶层萎缩。与之对比,日韩等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一直在贫富差距的税收调节上保持了特别大的力度,所以在培育中产上比较成功。相反,贫富差距严重的如拉美和东南亚国家,中产群体就难以稳定和壮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扩大中产阶层的主要途径,一是要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把蛋糕做大,二是要做好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的调节,公平地把蛋糕分好,抑制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

(作者为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为关键员工量身打造培育计划 篇4

对于企业来说,积极培养人才、用对的人才,可说是企业追求成长及永续经营的不二法门:而著名的制药公司惠氏(Wyeth)台湾分公司稳定成长的背后,正反映出对人才培育的不遗余力,台湾惠氏人力资源暨行政经理林虹君说:“惠氏非常重视员工未来发展,每一位员工都有专属的IDP计划。” IDP计划为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个人发展计划)的简称,即使是最基层的惠氏员工,都有个人专属的IDP,并每年进行更新。而通过实施IDP流程所带来的效益更是多元,并以此发展出员工专业职能、制定职位说明书(Position profile),以及发展员工学习计划等。

惠氏主管每年都会与员工共同讨论工作目标、长短处分析、必须熟悉哪些作业、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等。主管与员工通过共同讨论形成共识,并确保员工学习的方向,能与公司发展方向一致。

林虹君强调, IDP带来的最大效益,莫过于“让员工充分感受被高度重视”。主管郑重地与每个员工谈“未来的发展”、充分显示惠氏对人才的经营态度,因此成为有效的留才措施之一。她指出,唯有计划性地长期培育人才、提供员工良好学习环境的企业,才能赢得人心,留住优秀员工。

此外,惠氏的IDP计划也包括“外派意愿的调查”。林虹君表示,惠氏的员工背景非常多元(Diversity),在绩效良好的前提下,惠氏只看职能,外派意愿及人格特质等选项只是作为用人的参考,“外派意愿充分被尊重,即使不愿意接受外派,也不会影响员工未来的发展空间。” 另外,为让主管具备能与员工讨论未来发展计划的教练型领导(Coaching)能力,只要升任主任级(Supervisor)以上,惠氏新竹厂都会提供主管8小时的管理发展训练课程,以提升主管级同仁的带人功力。

对企业主来说,经营企业最怕无才可用。惠氏培育人才的措施,除了IDP计划外, Key talent(关键人才)计划也占有重要的角色。

惠氏的关键人才计划分为“生产线”与“职员”两部分,按员工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取代性、稀有性等,找出绩效好(High performance)、高潜力(High potential),以及掌握关键技术的关键人才。林虹君表示,“如此一来,既可以培育人才,也能留住关键技术。” 对惠氏来说,实施关键人才计划,是掌控经营风险很重要的一环。唯有如此,当企业发现内部缺乏优秀人才,或是在位主管表现欠佳时,才能采取相应措施。

惠氏每季度会审视是否给予关键人才充分的发展机会,以及关键人才负责任务的完成度。每半年,厂长等主管还必须针对辖下的关键人才,向公司高级主管进行简报,为的是确保“key talent的确在持续进步中”,林虹君说。

培养关键人才,需要跨部门的资源及合作,因此,高层具备共识是绝对必要的。林虹君举新竹厂厂长为例,进入惠氏15年时间,从原本的后勤管理工作,经历不同部门及职务级别、与国外厂合作等,培养出良好的语言能力、国际观等重要能力。

除实施关键人才计划外,针对厂长等关键职位,惠氏也通过员工举荐与校园招募,建立关键人才库(talent pool),将人才分为:可立即胜任、短期(1-3年)可胜任、中期(3-5年)、长期(5年以上)培养等。不难看出,惠氏将人才培育视为企业经营的基础功夫。

而在执行关键人才计划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惠氏并不会主动告知员工本人已被选为公司长期培养的Key talent。“这是因为在等待位子空缺的过程中,除非有很强动力,否则很容易陷入惆怅情绪里,”林虹君解释,这容易导致人才流失的负面效果。

马尾松人工林的培育关键技术初探 篇5

据笔者调查分析, 当前, 我国马尾松人工林培育技术现存以下问题: (1) 造林模式单一, 群落结构简单, 生态系统脆弱。 (2) 立地选择与林地管理不当, 经营管理粗放, 林分质量和经营效益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3) 良种化程度较低。造林密度偏大, 密度调控不科学, 导致林分质量和优质材下降。 (4) 采伐年龄不科学, 传统不合理采伐年龄仍在继续应用。 (5) 营林措施对林木材性与营养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够。 (6) 在建筑材、纸浆材定向培育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没能标准化、模式化。

2 马尾松人工林的培育关键技术研究

2.1 良种选育

马尾松良种选育有两种情况, 一是优良自然类型的选择。可根据产脂能力不同把马尾松分为疏枝宽冠的高产脂和密枝窄冠的低产脂两个自然类型。根据树皮颜色和厚薄的差异, 马尾松分为厚皮和薄皮两种自然类型。二是家系和无性系抗性选育。以改良育种群体为基础, 选育出具有遗传改良程度高的群体、家系和无性系等优良品种;从改良的育种群体中进行个体优择, 把多世代选择育种作为重点, 并结合杂交育种。生产上主要通过营建母树林或优良种子园来选择优良品种。

2.2 良种生产

马尾松5~6年开始结实, 10年后结实渐多, 约每隔2~3年丰产1次。应选择冠形匀称、干形通直、生长健壮的15~40年生的母树采种。球果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成熟, 严格掌握成熟期, 适时采集。为提高种子品质, 应逐步建立种子园、高级种子园。

2.3 苗木培育

马尾松育苗的圃地可选择地势平坦或略有倾斜易于排水、阳光充足的坡地。土壤以微酸性的沙质壤土或轻黏壤土为宜。马尾松连作只宜2年, 否则易发生严重的立枯病。选好圃地后, 施足基肥, 深耕细整, 平整床面, 可冬播或春播。为预防病害, 播种前应进行土壤、种子消毒。播种方法以撒播为主, 播种量100~120kg/hm2。新垦圃地育苗, 可在播种前用钙镁磷肥拌种。播后覆盖黄心土, 再覆盖稻草。播种后约1个月陆续幼苗出土, 当幼苗出土达2/3左右, 应及时揭掉盖草, 揭草后须注意鸟雀啄食。此后注意防病, 每隔15~20天喷药1次 (0.5%波尔多液) 。勤除杂草, 追施肥料, 以氮肥为主, 适当添加磷肥。适当间苗、匀苗, 留苗120~180万株/hm2。

2.4 造林技术

2.4.1 造林地选择。

马尾松为阳性、深根树种, 能耐干旱瘠薄, 但以土层深厚, 风势不很强劲的酸性土地生长较为快速。培育速生性丰产林应选择土层厚度在50cm以上、肥力中等及以上、风力较小的阳坡山地;土层厚度不到50cm, 表土被冲刷、干燥贫瘠、石砾含量较多, 只能培育中小径材用材林和薪炭林。

2.4.2 整地技术。造林时, 灌丛及杂草茂密的造林地在造林

前的秋末冬初进行劈山, 清理林地, 再进行带状或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时, 保留带的宽度应根据造林地草灌高度及生长状况来确定, 整地宽度1.0~1.5m, 深度25~35cm;块状整地时, 其规格可为50cm×50cm×40cm。山地坡度较陡、坡面较长的情况下, 在山顶、山腰及山脚适当保留一定宽度的原有植被, 以防水土流失。整地时, 在破土范围内应清除所有草灌, 严禁全垦炼山。

2.4.3 人工林组成与密度管理。

马尾松造林时, 在中等立地条件下, 一般用材林可采取株行距1.7m×1.7m或1.3m×1.7m, 其初植密度为4500~5625株/hm2;培育大径材时适宜的造林密度可选用2500~3000株/hm2;能源林的造林密度可为4500~6750株/hm2;培育纸浆林可选用3600~4500株/hm2。

2.4.4 造林季节和方法。

马尾松造林有植苗和播种两种方法, 植苗造林是主要方法。马尾松适宜早栽, 有早发根、易成活、早生长、抗性强等优点。植苗造林时, 苗木选用苗高15cm以上、健壮并且根系发达的1年生苗, 多采用穴植法;亦可选择细雨、雾天或无风的阴天用缝植法即“一锄法”造林。栽植时要做到苗根系舒展顺直, 再将土壤踏实。造林时遇晴天或风大时苗根应打泥浆, 运到造林地的苗木须假植。

2.4.5 幼林抚育管理。

马尾松造林后, 特别是播种造林后应立即进行封山育林, 不采取其他抚育措施, 严禁放牧和砍柴, 并做好防火工作。一般植苗造林要求连续抚育3年, 以松土除草为主;第1年抚育1~2次, 第2年2次, 第3年1次;逐年扩大, 依次加深。

2.5 成林抚育管理

马尾松造林后5~6年幼林开始郁闭, 8~9年左右出现自然整枝及林木分化现象, l0年后应进行首次抚育间伐。一般采用下层疏伐法, 即间伐林中生长不良的下层林木, 间伐强度应根据造林密度及培育目标和经营条件来确定。

2.6 主伐与更新

马尾松天然更新能力极强。在稀疏的成林地或采伐迹地、林间空地、林缘处, 以及撂荒地、火烧迹地等, 只要周围有母树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天然更新。为达到良好的更新效果, 一般要求林地郁闭度在0.5以下、灌草覆盖度在50%以下。

3 展望

作为我国南方的乡土树种, 马尾松材脂兼用, 经济效益著。下一步要更加加强马尾松人工林混交技术研究, 促进天然马尾松次生林顺向演替, 增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改善地力, 实现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爱仙.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及生态恢复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关键培育 篇6

关键词:认知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中,我党首次对国家、社会、公民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与价值准则,解决了我们国家长期面临的究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并培育什么样公民的重大问题。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时代要求

(一)全社会价值共识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转型,人们的精神层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也为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不同的社会思潮与多种文化冲击下,人们往往在不自觉间开始模仿、顺从某种观念。这种对文化观念没有主观判断的现象对我国人民原本共同的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一些传统的积极价值观念逐渐的边缘化,损害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这种多种价值观供选择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追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与行动、唾弃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与行动,这是我国当下凝聚社会价值共识中最迫切的需求[1]。

(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迫切需要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其国民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来看,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与号召力,所以我们常说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在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为了彰显我国文化魅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民族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我党凭空想象出的,而是通过对我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提炼、对古人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的总结萃取而得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有了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我国全体国民必须将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总体文化软实力[2]。

(三)实现中国梦追求的迫切需要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沉淀中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了全体中国人中国梦的实现,我们不仅需要物质力量,更需要精神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加强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才能保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中国梦的更好实现,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党与人民的利益关系决定着党和人民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结构与内在逻辑的科学把握,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更好的开展社会建设。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的基础要高于经济与利益,从根本上不同于西方形式的价值体系,而是从根本上属于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示范的有机统一[3]。

(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中,其与人民共同利益的基本属性是关乎其认同的基础。在当今中国,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但从人们的利益共生性与交互性角度考虑,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仅很有可能,还很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需要运用完善的法律扶起“跌倒”的道德;用政策决策推动正确价值观的弘扬,这有这样才能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每个中国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者与实践者[4]。

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基本路径

(一)深化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基础需要人民了解其精神内涵,如果人民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去实践呢?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重要性。国家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进行讲解,力求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种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人们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掌握重点人群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中,国家应重点掌握党员与青少年这两类人群。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党员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代表,才能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导向并对其进行最有力的表率;而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就能在青少年的思想领域种下一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这将对青少年未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结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引路标,是我国全体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只有增强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才能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勇,武曼曼,李长浩.增强认知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37-43.

[2]黄蓉生,张帆,范春婷,白云华.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基础——重庆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调研[J].探索,2015,02:147-154+193.

[3]孙茵,王锐.认知·认同·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培育[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5,02:25-28.

关键培育 篇7

一、充分认识抓好基础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抓好基础教育对于培育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明确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我国的基础教育是指中学阶段及其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其主体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则更为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由此不难看出,儿童和青少年的知识的获取、思维方式的形成、思想观念的建立和行为举止的确定都是由基础教育来完成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观念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基础教育。儿童和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培养和养成的最好时期。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在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不良价值观念与社会思潮的不断涌现,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儿童和青少年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势必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另外,少年儿童本身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弱,如果不能从课堂上受到正面力量的潜移默化,负面信息就会乘虚而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就无法形成。因此,加强基础教育,向他们及时、有效地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显得愈发重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实现中国梦,都离不开基础教育。《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目标,二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基础是根。任何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伟大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根,其根基作用不言而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必须由基础教育作支撑,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厦才能坚如磐石。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的内容设置和任务要求、教育教学观念与思想,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基本的价值目标。以此为指导,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三个倡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就是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

一是基础教育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也是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它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构想。基础教育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做好儿童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学好文化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强健体魄,为将来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基础教育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导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根本价值追求,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主法治、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教育要坚持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大力弘扬平等意识,创设平等校园环境,注重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和保护,积极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浓厚氛围。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形成辩证的自由思想、平等的社会观念、公正的处事风格和依法行事的思维。

三是基础教育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是每个公民应当自觉遵循的道德准则,而且是每个公民应该培育和践行的品行操守,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基础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大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举办唱好歌、讲好故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征文、演讲赛、听先进报告等活动,教育学生具有爱国精神、敬业意识、诚信品德和友善思想,鼓励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基础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

《意见》指出:“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这为我们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提供了工作原则和路径。基础教育要以此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扎实做好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和课程建设。抓好基础教育教材和课程建设是重点。《意见》要求:“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此为指导,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建设规律,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点、重点、难点,坚持正确导向,做好分类分解工作,学会运用少年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组织精干力量编写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学习的教材。要结合基础教育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设置,让学生乐学、爱学,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意见》指出:“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学校作为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文化育人功能非常重要。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倡导爱集体、爱劳动、爱祖国的思想观念;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团结互助、诚信友爱的文化氛围;要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建设适合少年儿童学习、娱乐的校园文化,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

三是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锻炼活动。《意见》从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等六个方面对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安排部署。基础教育应以此为指导,从《意见》中汲取营养,结合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原则,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他们喜爱的活动,寓教于乐,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

四是发挥教师作用,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陶行知说,教师的人格影响很大,教师一切所谓自身行为、气质,直到谈吐、举止、衣着、仪表等都是学生的表率。在对儿童和青少年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抓好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关键。抓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决条件。《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因此,基础教育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关键培育】推荐阅读:

培育技术06-14

品牌培育07-01

企业培育07-06

培育09-04

渗透培育05-12

品德培育05-30

情感培育06-03

培育试验06-18

课外培育07-06

创业培育07-10

上一篇:有关工艺下一篇:能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