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课教学十篇

2024-05-17

服装专业课教学 篇1

一、“服装美学”的“教与学”

1.“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针对“服装美学”的课程特点, 任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美学知识, 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 它常带有明显的“双重性”。

首先, 要明确什么是美学, 古今中外, 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 但有三个得票最多的答案: (1) 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 (2) 美学是艺术哲学; (3) 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古往今来, 不论是东方的美学思想还是西方的美学理论, 虽然空间不一致, 但双方都同步而且自始至终在螺旋式的向前发展。西方美学从柏拉图的一声猛喝:什么是美?喝醒了人们自以为明白的糊涂。到了近代社会,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出现了东西方贯通的局面, “西学东渐、经世致用”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 成衣的生产与加工成为了服装制作的主流, 制衣行业的飞速发展, 迫使人们用新的眼光去重新认识服装, 所以, 一种崭新的研究服装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服装美学”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诞生, 主要是针对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穿着环境、服装整理等所体现出的美学问题的思考认识与应用研究。

其次, 任课教师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所谓服装专业知识就是对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服装设计基本原理、服装结构制图及工艺制作的基础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结合哲学、美学来理解每个时代的服装审美理念和审美现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利用形式美法则和姊妹艺术结合的美学思想来指导专业设计创作;服装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有助于解构每个时代的服装构成形式及工艺特点。特别是在今天, 现代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设计理念的更新、高科技面料的问世、电脑化的设计制版、推板排料系统、高档快速的加工设备、瞬时万变的服装市场等等, 服装的演变和流行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时尚元素, 要想完成“服装美学”的教学任务, 任课老师必须对美学知识和服装专业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把握。

2.“学”——对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 然后“因材施教”

在讲授“服装美学”时, 要结合高职生源实际状况, 逐渐融进美学教育思想, 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的美学知识, 而且也能用审美的观点对待社会,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融进课堂教学内容, 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结合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最终完成毕业生的岗位落实。

二、“服装美学”的教学方式分析

在“服装美学”的授课过程中,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妨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来进行教学。

1.课前用做好电子课件, 利用多媒体教学

譬如, 在讲授“服装美学的产生”这一课题时, 可以提前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 结合一些民族、民俗服饰图片, 电影中的剪辑图片等, 做成课件用多媒体来上课。这样, 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阐述:服装美是在人类社会的劳动实践中, 对服装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 其中, 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采用“问卷”的方式, 来启发引导学生

譬如, 在讲授“服装美感与心理”这一课题时, 可以采用“问卷”的方式。以“感觉、知觉与表象”的定义为例:感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心理活动;知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心理活动;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头脑内形成感性形象的心理活动。老师在讲授完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以后, 可以拿一件米色上衣, 穿在人台上, 然后发给每一个同学一份问卷, 题目是根据上衣的款式、面料、色彩, 请你写出对它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心理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与教师的讲解, 使学生认识到“这件上衣是一件翻驳领、三料扣、贴袋的造型”是一种心理感觉, 而“我试穿以后觉得很休闲、舒适”则演变为一种知觉心理过程。有的同学会持不同的感知心理, 这也是合乎情理的。然后老师可以把上衣收起来, 让每一位同学默写出上衣的形象, 而每位同学画出的上衣造型, 就是每个人对上衣“表象”的一种认知。这样,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的理解。

3.针对学校出现的一些现象, 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 在讲授“真、善、美”这一课题时,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力, 可结合学校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以及班级中出现的好学风来进行阐述。也可以结合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美、丑现象展开讨论, 让学生从现象中认识到美丑的对比。“服装的美丑”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合理的服饰搭配, 利用反证的方法来阐述, 则更容易使学生加深专业学习的印象。

三、“服装美学”的内容知识,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服装美学”是现代服装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 具有实践美学、技术美学和艺术美学的三元特征。实践是目的, 技术是基础, 艺术是关键。从史学的角度看, 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历史承接, 还是“自下而上”的追溯, 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只有结合社会前进的步伐, 与时俱进, “服装美学”的教学内容才会更有创新, 更有生命力, 否则, 默守陈规或是条条框框, 只能造成“服装美学”上的一些形式和教条, 从而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应有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2-3.

[2]王杰.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18.

服装专业课教学 篇2

目前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 一直是以原有模式在进行教学, 特别是在教学改革中, 往往还存在着“先设模式, 再寻方法”、“先建设, 再论证”等做法, 使得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未能很好地规范而一直处于一边改革一边摸索阶段。

(一) 研究背景

如今, 许多本科院校已经开始将服装专业划分为两个主要方向:服装设计方向、服装工程方向, 在教学中各有侧重点, 有主有次, 抓住重点, 避免“一把抓”现象。该论文主要是探讨职业院校人才专业化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目的就是力求在教学中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素质的人才。

(二) 国内外发展状况

中国是服装消费大国和生产国, 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 中国服装业有四大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水平低指的就是我们的服装设计水平低, 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创品牌的原因。所以我们的服装市场一直都被外国品牌所垄断。所以如何在经济时代培养出一大批能为中国服装业发展有创新、专业强的人才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课程要求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 是一个礼仪之邦, 服装产业的发展程度代表着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 企业的竞争已由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 其中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竞争的关键, 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较高的科技素养, 高尚的审美品位、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一) 课程分析

一体化课程在很多院校已经开始实施, 但在实施过程中,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职业院校和技能型院校, 也分别开设有信息类、经济贸易类、工艺美术类等专业, 不同的是这些院校的学生起点和文化水平不能够和本科院校相提并论, 在教材上和课程设置的选择上应根据培养目标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服装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美术基础这些课程,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出现过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或者想学设计但是学校课程偏重于技能化, 设计课较少甚至没有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 在课程设计上, 应分别针对于不同的学生需要, 从实际出发, 分出适合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方向。

法国的高级时装、高级成衣是闻名世界的, 像我们大家熟知的夏奈尔、阿玛尼、迪奥等知名品牌, 法国在上个世纪初已经在学校里分设出针对不同学生的长处而设的专业, 分别设有:服装裁剪工、服装缝纫工、服装样板工等, 在“硬衣”— (指西装类, 包括大衣、上装、短大衣和上下同料套装) 和“软衣”— (指礼服类, 主要缝制各种流畅的扎结、打裥连衣裙, 及各式夜礼服) , 一般套装制作场为30来人, 礼服制作场为50来人。而迪奥时装屋的职工是最多的。在那里, 先由设计师将简略的草图交给制作场首席缝纫师, 而他们会先用其他廉价布料在顾客专有的人台上进行立体裁剪。一旦缝纫师选定了面料, 就进行裁剪。一件漂亮的时装要经过千针万线的手工缝制。顾客试装时, 还要进行调整修改, 一套时装, 至少要试穿三次才完成。当然, 这些顾客通常都有同自身尺寸一样的人体木模。学习上, 也是分别区分开来, 学习硬衣的学生精通于西装类的制作, 但礼服类就接触较少, 学习软衣的同学也同样如此, 巴黎的高级时装店, 硬衣、软衣、帽子都是分开的工作室, 每个工作室都不得接除了自己工作室以外的工作, 因为顾客的身高、气质、肤色等是其他工作室不熟知的, 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个工作室很忙, 而另一个工作室却没有工作的景象, 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可以去时装店实习, 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导购方面, 时装店高薪聘请的是精通多国语言的导购小姐, 可以同时和很多国家的高级顾客进行交流, 以方便她们定做服装。

(二) 课程需求

从以上的例子, 我们能明显看到法国在上个世纪初服装设计教学上就已经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全面精通, 所以在安排课程上分别有主有次, 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 学习适合自己的课程, 这样在学习中就能专心精通一门工艺课, 避免出现了每样都涉及, 但是什么都做不好的情况。而这种现象在国内确是仍然大范围的普及着。目前, 服装专业已经不再是只有设计和制作两大板块了, 服装陈列师、色彩搭配师、营销销售人员、推广策划专家、店长、导购等都逐步受到这个社会的重视, 所以应适当增加与时代同步的课程, 聘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或者专家到学校任课, 尽量避免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 学校老师边学边教, 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不能提高学生知识面, 只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景象。

三、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一) 课程总设计

总体设计要涉及服装专业哪些模块、模块之间的组成关系。

(1) 设计所需考虑:

一、学生的层次

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水平

(2) 方向:服装设计方向服装工程方向服装管理方向

服装设计方向主要以设计为主, 在课程安排中, 时装画、服装设计学、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及多媒体教学占主要部分, 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多看、多学, 大胆创新, 不拘泥于形式。

服装工程方向主要以工艺为主, 在课程安排中, 裙装、裤装、应用装模块占主要部分, 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多做、多学, 要以细节取胜。

服装管理方向主要以现今社会所增加的职业为主, 在课程安排中, 服装陈列、色彩搭配、销售推广等占主要部分, 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多实践、多调查, 社会经验要丰富。

(3) 针对现有教师, 要很快适应模块化教学。

一、鼓励老师继续进修和下厂锻炼, 实践能力较强的老师继续学习理论知识, 理论较深而缺少实践的老师到厂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为了保证现行的教学安排, 这种学习和锻炼一定要分期、有计划地安排。

二、管理方向部分课程可以聘请从事一线的服装专业技术人员任教。

参考文献

[1]、李当岐.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5~28

[2]、职成教育网—学术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浅析服装专业课教学 篇3

[关键词] 培养兴趣 加强实训 校企合作

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这两门课程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院服装专业的教学发展伴随着服装行业的兴衰经历了二十余年。传统教学过程中,服装结构设计往往依照教学惯例进行系统理论知识讲授,对典型服装款式进行制图,服装工艺课只能讲解制作常见款式,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生搬硬套的习惯,只会经典服装款式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款式变化,灵活运用能力差。在进入企业实践时,应变能力不足的问题就表现出来。这与课程的设置及教师授课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更好的为企业输送人才。

一、激发学生兴趣,由深入浅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新生入学时,学校要开展入学教育,其中一项就是专业认识。通过介绍专业基本情况、学习方法及发展状况等使学生对服装专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常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两门课是一起进行的。服装结构设计在初期教学中,有很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这一部分如果讲解时间太长,学生会觉得枯燥,没有兴趣。工艺课是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的课程,学生要从基础的手缝工艺、机缝工艺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入门,让学生多动手、多画图,在实际操作中渗透理论知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培养兴趣阶段,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本专业的兴奋点,根据兴奋点和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通过实践动手、思考讨论、集体研究等多种一起参与的方式,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更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服装结构教学,多数是按照比例制图法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制图过程就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有些东西感到难以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对款式变化的应变能力很差。近几年我们采用基型制图法讲解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教学初期,先是讲解人体结构与人体测量的基础知识,对学生接触服装专业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从人体的基本形态入手,通过人体观察与测量,了解人体的尺寸、形态、比例、体表角度、横纵断面状态等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人体形态与服装结构的基本关系,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基型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服装结构的基本造型方法。在进行具体的款式变化讲解时,教师可以结合工艺课,制作出各种基型实物穿着效果,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结合不同的部位变化,准备一些实物样品,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便于理解,可以更好的掌握结构设计方法,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服装工艺课以往也是按照教学大纲先从裙子、裤子再到衬衫、西服等,由教师一步步示范操作,在示范过程中分析原理、讲解要点,学生一步步跟着操作。由于是首次接触,学生没有太深的回顾分析,所以也只能是老师讲一步,学生跟着作一步,不能连续讲解一个部件。尤其是有些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复杂、步骤繁多,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做到一次性掌握,他们往往会记住后面忘了前面。因此上课时借助一些能体现工艺特点和整个制作过程的样品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些样品可以把制作的步骤尤其是难点、重点进行分解,体现整个制作过程,还可以标明应注意的问题和要点。在课堂上,教师可把样品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每个操作步骤一目了然,在课后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难点。这个样品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锻炼了教师的动手能力,而且样品也可以长久使用,为平时的教学提供方便。

三、加强实训环节训练,增强动手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服装工艺课程直观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 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进行实际操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院服装设计专业曾经实行了模块化教学,每一个模块都是先上服装结构设计课,紧接着上服装工艺课,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裙子、裤子、衬衫、夹克衫、西服等服装的结构设计及制作。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每一个项目中结构设计与工艺结合较好,不会出现脱节现象。但是问题在于学生学完一个模块,再没有时间进行反馈练习,学生一个模块下来,基本能掌握;但是进行到后来,前面的基本也要忘掉一些,所以效果很不好。我们现在采用平时上课学习各个模块,学期末有四个周的实训时间。

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制作工艺更是多种多样,但教师在授课时不可能全都讲到。在实训中,老师布置了实训任务,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考察市场或者自行设计,实训时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讨论研究,通过纸样进行结构设计,教师进行指导,打出样板。在工艺课实训时,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款式,进行有代表性的讲解,与传统经典款式服装工艺相比较进行讲述,分辨出他们的异同点,以旧引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例如西裤的斜插袋与休闲裤的斜插袋就有区别,后袋布根据要求有勾缉工艺或者滚边工艺。在这样的实训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从设计到打板到制作出成衣,学生体会到了快乐,增加了动力。通过这样的实训练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加速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这种创造性实训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设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除了在学校学习、实训,学生第五学期还要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校企合作转变,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向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实用、更全面的人才。我院目前已经与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羽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汇泉集团工业公司、威海外贸富泉服装厂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每年向这些企业输送一些学生定岗实习。学生在不同的岗位实习,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目前我院还与同泰集团合作成立了同泰专班,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服装专业的教学一定会取得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苏园园 浅谈服装设计教学改革[J].美术大观,2006(9)

《服装专业》教学计划 篇4

简介: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与有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全日制3年。学校可以实行学分管理的弹性学制,也可以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关键字:服装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与有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全日制3年。学校可以实行学分管理的弹性学制,也可以工学交

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成为以服装制作、服装设计为主,服装营销为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

人才。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服装企业,例如,国有服装企业、私营和个体服装企业、外资与合资服装企业、服装进出口企业、服装营销等企业。可从事生产企业的车缝技工、排料制板技工、裁减技工,整烫技工;生产和营销企业的质检员、服装设计、新产品开发、服装生产及技术管理人员。或营销企业的专业营业员等,生产和营销企业的基层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三)能力结构与要求

1、掌握服装制作技能。

2、具有较熟练的绘制各种服装设计图的能力,具有选择和运用面料的能力。具有流行时尚意识和信息分析能力,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3、了解服装生产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及工艺流程。

4、掌握服装营销技能。

5、初步具有使用服装CAD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

1、德育(160学时)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学会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自己就业的自觉性。

(2)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32学时)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打下基础。

2、语文(22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简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协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22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

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

4、英语(193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运用英语景象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的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与简单的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

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99学时)

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打下基础。

6、体育(160学时)

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的运动技能。掌握体育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

空的意识。

(二)专业课

1、服装结构制图

较全面地讲授服装结构制图与裁减知识,使学生掌握一般男女服装的基本结构,训练学生能把服装造型绘制成平面结构图,并掌握量体、制图、裁减等各

种常用技能。

2、服装缝制工艺

讲授服装缝制工艺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服装制作实践,使学生掌握各种服装制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服装制作专业学生要求能独立缝制一般男女服装,如:西裤、衬衫、女裙、上衣等,并能掌握西裤、中山服、大衣等部分高档服装缝制工艺的技能技巧。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要求能独立缝制一般男女服装,如西裤、衬衫、上衣等,有选择的指导学生制作西服、大衣等。

3、服装美术设计基础

服装制作专业讲授素描、色彩、图案等美术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设计常识,基本掌握服装的表现技能,提高学生对服装的审美能力。

4、服装材料

讲授常用服装面、辅料特性与功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服装材料的识别、选择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学生服装材料的能力。

5、服装设备使用常识

讲授常用服装设备的种类和工作原理,使学生能正确使用、保养常用服装

设备,并能排除一般常见的故障。

6、服装CAD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运用计算机辅助制板、样

板缩放等。

7、选修课

根据需要和条件,可以选开:音乐、刺绣、服装发展简史、企业管理、原形

裁减、立体裁剪等课程。

(三)实习课

实习课包括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实习教学实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劳动教育的主要措施,必须做到有计有步骤地实施,坚持严格训练,认真考核和总结。

1、教学实习

根据专业课程教学进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服装工艺和结构制图与裁减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动手能力。

2、生产实习

服装专业课教学 篇5

一、技能大赛折射服装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状况

从中职设计组选手大赛的表现和 作品比较、分析, 大多数选手在理论方面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缺欠理解, 呈现在竞赛作品中的执行力与完成力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例如,电脑款式拓展设计中竞赛选手的作品间差距很明显,很多选手存在款式设计上比例、切题理解、色彩搭配、效果表现力不足,设计表达与结构造型、工艺处理出现了脱节现象。

二、技能大赛引领中职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项目协 同方案设计

全国服装技能大赛面向中职学生展开的技能竞 赛分为设计和工艺两个类别。竞赛内容均提炼自品牌服装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吸收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涵盖新知识、新工艺,结合了国际最领先的技能培训理念,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服装专业设计类课程项目教学体系实践

1.课程体系的建立

众所周知,服装专业课程本身就是 一个系统 工程, 课程内与课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是孤立的。 常见的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主要由《款式造型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制作工艺》三大主干课程组成, 教学必须与企业产品设计接轨,突出服装产品在企业运作的设计流程,就是指款式设计、纸样设计和工艺设计, 它们是与上述三大教学课程相对应的。因此,基于大赛项目过程建立以《款式造型设计》为首的项目课程拓展驱动型教学(如项目课程案例设计),成为我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2.具体实施

建立以时尚男衣或女衣的项目课程为总任务,根据操作内容的 衔接分解 成相应子 任务,将 《款式造型 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制作工艺》三大主干课程知识嵌入其中 掌握,促进学生 职业能力 与素质有 效衔接。实施中突出款式造型的形象设计到成衣的具象造型检验,培养学生服装设计的想象力、表现力、对流行趋势的掌控力,同时检验学生对服装材料、结构造型和缝制工艺的驾驭力以及对设计任务的执行力和完成力。

3.评价机制

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好的 评价机制。基于技能大赛平台,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在突出竞争的同时,融入分组合作互 学模式, 激发思维火花,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让学习更具实效、高效;既让课堂 气氛在激烈竞争的驱动下热烈、活跃,又能使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体现,进而成为学生成长技能的真正课堂。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满足了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

实践证明,参照技能 竞赛内容 和最新职 业资格标 准,打破课程间壁垒,提炼常规的教学内容,普及了学生教育;进而提升了教师专业科研和实践技能的能力,缩短了学生对岗位认知和职业能力熟练的过程,提高了竞赛选手的总体技能水平和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摘要:在大赛引领的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改革推进与创新,突出了“以赛促教、促学、促改”大赛宗旨。结合中职服装技能大赛中竞赛项目大纲、技能要求和自身的体验和实践,就提升我校服装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推进服装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篇6

一明确培养目标, 完善课程体系

本着“减少理论传授, 增加实验实训;整合课程体系, 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技术开眼界, 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南京轻纺技工学校借鉴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学校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 通过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素质拓展等各类课程的建设, 培养规格高及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

二勇于探索, 进行多方面教学模式改革

1. 项目式教学及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以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CAD两门课程为例, 学校按照项目式教学的改革思想, 以实践项目为单位, 进行内容的重组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将服装CAD课程内容融入到原服装结构制图的女裙结构制图、西裤结构制图等五个项目中。通过对两个平行班级及两届学生的调查发现, 87%的学生认为采用一体化教学时学生本人兴趣较强, 77%的学生认为项目式教学较以往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 软件的授课效果较同类软件有所提高;采用项目式教学的班级其作业准时上交率及准确率分别提高20%和35%;经过纵向对比学科考试的结果发现, 两门课程合并开设节约了20个课时, 然而课程的优秀率提升了40%, 合格率提升了20%。

2.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作为企办学校, 学校通过开展“订单”培养、共建研发中心、同创实训基地等方式辅佐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服装缝制工艺、服装制版与放码等课程放到了企业, 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协助授课, 在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考核方面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随机学习, 随机考试, 并且针对批量生产流程不熟悉, 编写工艺单、核算生产成本等能力薄弱等环节, 特别设计考核项目, 使学生重视相关能力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专业竞赛及服装发布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赏析能力

1. 专业竞赛练专业, 提高学习兴趣

专业竞赛是强者的竞技场, 通过专业竞赛能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更加浓烈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 充分展示自我, 在竞技的过程中提升自我, 完善自我。服饰设计大赛的辐射效应, 引得学生们积极关注。近三年的数据统计表明, 本专业平均每年有64%的学生参与到服装设计竞赛中, 全校平均有48%的学生关注此类比赛, 表明专业比赛营造氛围, 提升兴趣的目的已达到。

2. 服装发布会及影视剧服饰评析等多方面鉴赏,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将服装发布会、影视剧服饰评析融入课程教学也是学校专业教育的一大亮点, 平时的理论授课及专业实践不可避免地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 而对于服装发布会这一服饰界盛典, 其综合了当下的流行元素及最新设计理念, 设计的服装不论是质量、款式、色调, 还是裁剪、缝制等诸多方面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通过对服装发布会的学习和赏析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服装美学欣赏力和鉴别力, 通过对服装发布会中相应款式服饰的剖析又使得学生更加乐于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剖析作品, 增强其学科认同感, 提高应用能力, 效果较好。

四全面铺开服装设计工作室、淘宝网店竞赛, 丰富学生的自我专业实践

1. 开设工作室, 全面锻炼能力

工作室的开设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学校鼓励学生开设此类工作室, 一方面, 主要是鼓励学生利用实践技能提高综合技能, 提升团结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帮助学生创业。据悉, 香港等地近年涌现的部分服装设计新秀中有一部分是靠自己开小店而崭露头角的, 学校已有毕业生将工作室开到了上海等时尚之都。工作室注重方法的交叉综合性, 强调研究的协调、优效、互补互动性, 侧重能力培养,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陈述和表达自我思想和观点的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实际专业能力的锻炼和成长。

2. 淘宝店网络销售, 提升销售技巧

2010年某机构调查的数据显示, 2010年底时淘宝用户突破2亿, 预计交易额4000亿以上。淘宝网店不仅可以锻炼销售技巧, 更可以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通过开设网店学生深入理解了服装销售的部分环节, 自己做老板, 精打细算, 学习劲头足。据调查, 学校已有78%的学生正在或曾经在淘宝网店开设服饰专卖店。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诸多问题的发现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诸多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在探索中学校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专业竞赛、工作室创办、网店开设、课程体系完善等方面着手并基本解决问题, 成功助飞学生就业。实践的成功再次验证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方面的课程改革是成功的。

摘要:南京轻纺技工学校以往输出的学生面临规格单一、专业能力单一、适应能力欠佳、合作意识缺乏等问题, 本文在回顾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针对这些问题所做的努力:从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专业竞赛、工作室创办、网店开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并且达到基本解决问题, 助飞学生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教育,服装制作与营销,项目式教学,课程体系,工作室

参考文献

[1]黄艳梅.基于调查的应用英语专业“新四块”课程体系的优化[J].科技信息, 2009 (31)

[2]喻涵.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的研究应用[J].教师, 2010 (12)

[3]陈嘉毅.关于高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10 (34)

[4]于国瑞.时装创意与原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服装专业课教学 篇7

1. 陈旧过时的教材内容

虽然服装专业教学是以基础知识为主, 但过于陈旧落伍的内容会让学生感到学无所用, 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 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服装教材应时刻与时代保持同步, 教材撰写者要及时地将最新、最实用、最具时代特色的内容进行编录, 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2. 传统的教学模式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基础知识最终是要为专业技能而服务。然而目前中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服装院校的毕业生, 本身的实践经验就很匮乏, 对目前服装企业中的新型技术与工艺甚至并不了解, 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一的理论练习, 使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后无法很快适应岗位, 尤其是推板、排料、放码等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才少之又少。这很大程度上与我们中职服装专业单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关。

3. 明显的教学脱节

服装专业所存在的教学脱节问题一方面是专业课程内部之间的脱节, 最为明显的是设计与制图之间的结合与对应, 如设计领先, 制图落后, 使学生的设计最终也是一张图或者一幅画, 失去了专业课程的意义;另一方面,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与社会、与企业有着明显的脱节。中职院校是“人才出口”的基地, 服装专业与外界脱节, 会直接影响人才输出, 很容易造成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因无法适应岗位而最终被淘汰的局面。

二、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中职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就是注重专业课程之间、专业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与结合。通过对教材内容有益的、必要的增减与重组, 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趋于实用性和实践性。本文以“旗袍与中式服装”一课为例, 将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作一简单介绍。

1. 服装设计

一件作品的产生, 首先是从设计开始。先由服装设计教师为同学们讲解旗袍的来历、特点。旗袍最初为满族人的传统服饰, 因满族又被称为“旗人”, 因此才有“旗袍”一词。随着中国元素风靡世界, 旗袍也成了带有民族印迹的一种文化, 它因其与众不同的立领、偏襟、侧开衩造型和独特的侧胸省、侧腰省设计, 将东方女性的魅力展现得尽善尽美。在了解了这些之后, 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身材特点、皮肤颜色和个人喜好为自己设计一款旗袍, 并鼓励他们通过多渠道进行调研, 捕捉一些流行元素, 为自己的设计寻找“灵感”。

2. 选择面料

在进行面料选择时, 教师首先要将各类面料的质地、结构、色彩、性能等以及相配套的辅料进行介绍, 并将服装面料与服装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带领学生到面料市场进行现场选购。学生们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 精心挑选, 大胆搭配, 很多学生都选择了彰显个性的棉、麻、纱等面料为料, 还购买了与主料配套的滚边、装饰布贴等。

3. 制图打板

制图打板是服装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个学习环节。旗袍的制图打板最关键的部位是领口的比例设计, 旗袍立领不但是旗袍特有的一种领口设计, 同时也是中式服装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因此, 在这个环节中, 重点对学生强调领口与领型的变化应用, 同时针对制板方法、板型框架结构等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探求更新、更高效的制板方法。

4. 加工制作

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 能看到自己亲手设计出的作品成型, 是一种非常大的诱惑。很多学生到加工制作环节时, 往往会带有急于求成的心态, 导致做工粗糙, 无法达到预计效果。因此, 教师应及时向学生灌输质量意识, 并在旗袍加工重点环节——衣领的缝制衔接、前片偏襟、侧面拉链安装、滚边以及成衣熨烫整形给予细心指导。

5. 自我评价

一件作品是否成功, 它存在着哪些缺陷和不足, 应该如何改进和加强, 这都是在作品完成后需要学生进行反思的问题。在学生们完成了旗袍的制作后, 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穿, 然后通过试穿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自己的问题与弊端, 总结出经验与成绩, 从而加深印象。在此次制作中, 只有一位同学在制图打板时将袖腔比例尺寸计算错误, 导致成品作废, 其他学生均没有明显缺陷。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同学都设计出了独具个性的旗袍, 还为自己的作品起了别具一格的名字, 如“纯真年代”“旧时回忆”“民族风”等。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通过作品展示接到了其他专业学生的订单。

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浅谈 篇8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

加强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深入研究国内外实践教学的成功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相应的建设思路,对提高我国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服装行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中职学校所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

近年来,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助推了行业升级改造、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投入使用。服装行业已经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OEM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的开发,这对服装专业技术人才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服装设计创新和自主品牌开发成为服装市场和服装企业新的增长点。由于现代高新技术正在全面介入与改造传统的服装产业,并由此对服装行业的职业岗位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需要大量的懂服装设计、制板、CAD工业制版、样衣制作等专业技术人员。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二、实践教学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不完备

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中职实践教学必备的硬件支撑,也是中职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实践基地,没有良好的必要的实训设施,就无法开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完善

目前,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尚处在探索阶段,实践教学管理较为松散,还没有建立一整套严谨的、规范的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与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略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片面认为只要在吸收理论教学,考试得高分就达到学习目的。即便开了实践教学课程也只是随意应付,实训内容随意,准备不足;学生上课纪律涣散,实验实训目的不明确,不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只模仿照搬,操作不认真,简单应付。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程序不科学

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落实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质量无从把控,无法充分体现实践教学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实践教学考试方法,严格考核管理,突出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

(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有欠缺

当前,中职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尺度,仍停留在重视教师的学术理论水平上,從而导致教师自身的发展重学术理论而轻实践能力,重教师中职称的获得而轻教师职业资格的获得,“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这一现状远远满足不了日渐发展的中职实践教学需求。因此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立足于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同时引进“高学历、中职称“的高素质人才,多渠道、适当聘请、引进其他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双师型”人才。

三、改革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建设,突出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实训项目与教学文件。

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建立质量评价委员会,学校、社会、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教学质量信息采集,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调查。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他评、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学生能力,综合评价学生。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此法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二是实施项目教学法。此法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三是倡导分层教学指导法。此法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莫小路.谈中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教学资源的社会化服务[J].职业教育研究,2010(01)

[2]李强.国外中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8(12)

服装专业课教学 篇9

在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服装行业的国际化竞争也日趋明显,服装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素养的养成,更关键的是要掌握专业技能和娴熟的独立制作能力,适应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根本职能。

如何使中职生用最佳状态的融入企业岗位?针对中职教育对象,学生年龄较小,零基础,起点低的特点,我采取的教学步骤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期间,将制作工艺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教学,1.新生掌握基础的动手能力,如各种手工针法的运用,钮眼、刺绣,服装装饰中常用到的盘花、扣、包扣等基本训练。在日益重视工艺装饰性设计的今天,这些基础的学习对于将来设计制作服装时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采用制作鞋垫的方式来训练控制机器,制作一些实用、工艺操作简单的的小物品,如袖套,枕套等。另外,还要学习一些服装局部的工艺制作,将服装整件工艺制作项目分解成N个基本的局部训练。如,安装拉链、腰头、月芽袋等;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第二个学期,会将难度提高一个阶层,开始学习半截裙、牛仔裤、衬衫、简单的连衣裙等简单的款式制作。这些服装在初级阶段时就学习了局部的分解工艺,所以,掌握起来比较顺利。那么,此阶段就会将局部的工艺训练难度提升到一字袋、各种领型变化与制作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具有挑战性,学生也有能力顺利完成制作,使学生能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第三个阶段,此阶段训练开始深入较复杂的款式制作,如外套、风衣有里布、男西裤、时装等类别服装。经过了以上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常规服装各种变化的方法及制作工艺。

第四阶段,开始要求学生独立的制作,由学生自己设计、选材、裁剪、制作这一系列综合性的独立操作。这个阶段将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热情迸发到一个最高点。成品完成后,学校会有一场大型的活动来展示服装专业学生的成绩,就是才艺节。服装专业学生的作品被模特穿着,站在舞台上,把学生的才华充分的展示,极其有成就感。

培养一名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不仅靠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还需要良好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方法是:

1.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主动性

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要从根本入手。学习的根本就是兴趣,有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对专业有较深的了解,需要思想开阔以及对服装行业的向往。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服装是一门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行业,使他们对艺术充满向往,有丰富的思想,内心充满灵性以及有美好的职业愿望。如,欣赏各种名曲,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品鉴各种名剧,促进领悟生命的意义与平实的生活,体会生命的繁复与纯粹;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风情、欣赏各国的建筑,探索各种文化的历史等等,熟悉国内和各种服装流派、创业模式、各种流行信息与趋势,从网络上收集大量信息,如《天桥娇子》、《穿针引线论坛》、《时装发布会》、《生活与艺术》、《服饰潮流前线》等等,各种与艺术有关的视频、图片、资讯。采用多媒体渠道,不间断的从中汲取养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艺术,又懂的脚踏实地,实现职业教育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目标。2.提高服装技术的训练方法

积极策划每年校办的《才艺节》与《特色教学成果展》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服装专业技能。在这两项活动中,开设综合课程:学生从设计、选材、裁剪、制作系列完全独立操作,将常规的理论学习及实训结合应用。如,款式图画完后进行评审,因为每位学生款式都不一样,所以,将每款做难点剖析和分解结构图的技术指导,在每个阶段进行系统的评估、总结、讲解。学生能自主设计并制作,参于感强、有挑战性,成功的作品使学生极其有成就感,增加了趣味性,积累了经验。

3.教学理论“没有差生”的实际运用

每个学生的悟性有高有低,接受能力有强有弱,操作进度有快有慢,但是,没有一个是差生。每个学生都有他感兴趣的科目,也有较弱的科目,每位学生的实训进度有系统的登记,制作进度的跟踪表,每周实训课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实训进度,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有些学生有自卑心理,认为项目很难,自己做不好,其实是自我束缚。此时,我会为她的实训项目再分解成几个较简单的小项目,指导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一个小项目。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把你目前知道该怎么做到的先做出来”。这样,指引学生跨过一道道难关,学生就能较顺利的完成实训课内容。

4.控制好实训课堂过程

课堂实训教学的过程,是有教学目的、有意识地实施控制的过程。确定好课堂实训教学结构,安排好的实训项目能否付诸实现。每次实训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和结尾。首先要课堂秩序的控制要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或者安排好岗位,用几分钟时间就提出的要求,其中包括纪律方面的各项要求,以防止各种违纪现象发生。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具(前一次上课布置本次课程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来保证下次课程的操作需要,如服装原型的纸样、面辅料等)。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次实训课要使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因此应善于安排课堂活动,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讲解还要有吸引力,学生如果感到你讲课枯燥无味,就会产生厌倦和怠慢情绪,语言幽默更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课堂气氛会显得轻松愉快。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如,讲一些企业就职、面试、创业的小故事等,或者用一分钟时间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学生就会重新焕发学习热情。在下课结束前的几分钟,一定不要讲课,更不要拖堂,可对学生进行实训检测,因为,这时是本次教学的总结时间。

服装专业课教学 篇10

1 改善服装专业教学观念

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 要想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要改变“应试”的教学观念, 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要与当今服装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流行趋势接轨。教师要对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对审美观点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调查, 从而完善和更新服装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使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实践性, 充分都将服装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积极地探索和解决服装设计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的问题, 使服装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 激发学生对服装学习的兴趣, 从而有效提升服装教学的课堂效率。

2 加强服装专业实践性教学

加强服装专业实践性教学, 我们首先要确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目标, 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加大服装实践性教学的力度, 使学生能够采用服装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 根据目前中职服装专业的现有教材, 其内容和理念已经相对落后, 无法与当下的服装市场相适应, 因此需要对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善, 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 形成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 采用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3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服装专业教学中去

3.1 借助互联网浏览最新的服装信息, 掌握服装流行趋势。

服装的流行包括构成服装三要素的款式的流行、色彩的流行和面料的流行。服装的最高价值首先取决于时间, 处于流行时期的服装不仅能够价值倍增并且能够引导时尚巅峰。但是假如学生整天坐在教室里不了解网络信息, 这样就对流行趋势了解甚少, 甚至漠不关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服装流行趋势的观念, 培养学生对流行趋势的判断和分析, 在服装教学中可以多借助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 下载有关服装流行趋势的信息。

3.2 实现服装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化,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借助网络教学系统和服装CAD系统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实时或异步的讨论和交流, 提供适合的软件工具作为认知工具, 并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融合, 构成开放型的学习环境。

3.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整合是一种全方位的整合, 即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到服装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包括服装设计、服装制图、服装材料、服装工业化生产、服装营销等, 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取得成功的机会。

3.4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掌握, 拓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以往的服装专业受教学条件的限制, 很难进行服装设计的大量训练, 信息技术的融入则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与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相比, 学生在多媒体与网络条件下的学习不仅开拓了思维, 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可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 在拟现实的职业环境里, 提高了服装设计能力、服装排版等不同于服装缝制技术的能力。

4 在服装教学中给渗透审美教育

4.1 提升学生认识美的能力。

一直以来, 服装都是人们非常重要的审美对象。在服装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服装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以此为基础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和创造能力。

4.2 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评价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美好的事物, 可以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并促使他们将这种能力外化为具体行动, 为人们创造出美好事物。正如歌德所言:“鉴赏力的培养不是依靠中等作品, 而是要靠最好的作品才能完成。”所以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提供最高档的服装进行欣赏, 提高他们的审美厚度。

4.3 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理论只有用于实践, 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看、摸等阶段, 还要让他们做, 即亲手设计服装, 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在亲手设计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及时查缺补漏;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有待改进的地方, 及时加以指导和帮助, 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 中职服装专业为我国服装行业提供了大量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是推动我国服装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要提高中职服装教学的水平, 需要改进服装教学的理念, 注重培养实践性人才, 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 加深学生对服装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而实现服装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沙景荣.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11) .

[2]陈莹, 对服装教育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思考[J].服装科技, 2004 (4) .

[3]冯桂霞.多媒体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整合[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2) .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下一篇:石油化工施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