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输模式九篇

2024-09-13

集输模式 篇1

油气集输专业知识是油田集输生产岗位工人应具备的一种专业理论和技能, 更是一种专业素质的表现。为了更好地提升油气集输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能力, 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素质的培养。

但根据岗位工人培训的现状, 学生对理论知识没兴趣, 只是强调能力为本、技能为本, 很少有人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面对基础差距极大的学生, 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呢?油气集输专业需要实现理论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满足岗位工人培训的需要。

2 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选择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 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 将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训练, 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做法, 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了教学质量。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复合型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 还应结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 如演示法, 指导法、提问法及多媒体教学法, 以加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所以, 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3.1 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重练轻学

由于实际操作的趣味性, 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喜欢实际操作, 而不愿学习枯燥理论, 教师必须适时的引导, 上升为理论, 否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惰性, 而且会使此教学法陷入传统的“师带徒式”的弊端, 认为只要会动手操作了, 理论知识会不会无所谓的态度的不可取的。

3.2 解决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脱节现象

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相融, 不能变成在同一空间, 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 这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 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 并应及时讲授, 其形式可以是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 插入理论教学内容。解决一体化教学中的脱节现象。

3.3 克服技能训练中的“高原现象”

在训练初期, 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 学生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无法提高, 这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和及时的引导, 由浅入深地向他们灌输专业理论知识, 帮助他们度过“高原期”。之后就是正常的提高过程, 使学生能够掌握油气集输专业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项目的操作水平, 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1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设置

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的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 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编制授课计划,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考核等。教学中应严格按计划进行。教师按授课计划编写教案, 填写详细教学日志。教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将油气集输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可分三大模块, 分别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例如《油气集输设备》每天三大节课, 其中一节理论二节实训, 四至六周为一个阶段完成这个教学模块, 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这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 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必将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

4.2 编写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配套的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应突破传统的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着力以技能为重点, 以实践为主线, 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因此, 编写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首先, 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 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 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其次, 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学生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为依据, 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 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 坚持实用的原则。同时, 进一步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 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操作。

4.3 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基地

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需要, 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

这就要求技能训练场所要有足够的空间, 必需的教学环境, 如黑板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针对于油气集输专业, 我校建设了油田中转站这个适合集输等多个专业教学的实训基地。在这个技能训练场地, 就有计算机仿真操作室, 该仿真操作室为教师提供了理论教学的场所, 同时可以实现中转站的自动控制。理论讲解完后紧接着就可以在该仿真操作室进行模拟生产操作练习, 然后再到各个工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一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一位教师主讲并指导技能训练的。因此, 这个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场所为教学师生双边活动、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 真正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训练的统一, 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4.4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对教师的要求是高的, 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也要具有熟练的实践技能, 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 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 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又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能力。一体化教学加大和突出实际操作技能, 一切教学均围绕着实际操作。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

总之, 油气集输专业是油田生产的主体专业, 要实现油气集输专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必须全力投入, 并加大教师的培训和培养, 提高理论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 也提高技能训练教师的理论水平, 才能更好地实现一体化的教学, 突出教学效果。

摘要:所谓“一体化”教学, 就是由一位专业教师担任该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的教学, 从而使理论教学、技能训练融于一体的教学体系, 从而有效增强理论教学的时效性和技能训练的针对性。油气集输专业课程是一个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 学生相应技能的提高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相结合。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

关键词:集输,一体化,模式

参考文献

[1]贺应根, 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3]胡大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 2007, 9 (10) :41-42.

集输模式 篇2

关键词:油气集输,原油脱水,污水,节能

油气集输是油田建设中的主要生产设施, 在油田生产中起着主导作用, 使油田生产平稳, 保持原油开采及销售之间的平衡, 并使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汽油等产品的质量合格,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大,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且储量十分有限, 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对解决能源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用节能的油气集输技术, 将对油田的生产效益和能源利用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

1 油气集输系统节能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1.1 原油脱水技术

国外的原油脱水技术只在矿场条件下进行, 原油脱水通常用到的工艺是由输油系统的特点、原油自身的物性和含水率、油田的生产方式和开采条件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决定。而且各国对净化油质量指标的也不太一致。我国根据国内油田的实际情况, 结合中高含水期技术改造的要求, 开展了低耗节能油气集输配套技术研究, 在原油处理方面, 创造了油田高凝原油不加热一段脱水获合格净化油的新技术, 并且在油田现场实践过程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污水处理技术

国内外在油田污水处理上的差异不大, 主要分为除油和过滤两部分, 处理含油污水进行地层回注, 如美国得克萨斯贝克斯油田, 油田的含油污水才出后, 经过气浮选、双滤料过滤器、滤芯式过滤器处理后即可回注[2]。在我国,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颁布了《碎屑岩油藏注入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 统一了高、中、低渗透层注入水水质十一项指标, 由此使国内污水处理有了统一的标准。污水处理工艺一般包括混凝除油、缓冲、粗粒化、压力过滤等阶段, 同时采用化学助剂进行防护。因此, 油田开发后期污水处理的方向是配合一段脱水工艺, 充分利用分离器剩余压能, 研制压力式除油设备和化学助剂, 实现闭式处理工艺。

2 油田集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输油泵的效率低且耗能过大

输油泵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输油泵的铭牌效率低, 二是输油泵的运行效率低。可采取如下措施提高输油泵效率:以高效泵代替低效泵泵的耗电量与泵的效率成反比, 更换为高效泵后, 可大幅度降低输油泵的耗电量, 并可在短期内收回焕泵投;以小泵代替大泵, 离心泵的高效区一般在额定排量的±20%范围内, 超出该范围, 离心泵的效率会大幅度下降[3]。解决的途径是将大泵更换为小泵;加强输油泵的维护保养与检修, 减少泵内损失磨光后, 输油泵的运行将更加平稳, 振动幅度下降, 泵的扬程有所上升, 输油能力会提高, 泵效可一般可提高2~4个百分点。

2.2 通过管道的阻力来改变泵的流量, 电能利用率低

目前大多数输油泵在改变流量时, 不是用改变电机转速的方法, 而是用改变管道的阻力来改变泵的流量, 即“阀门”节流调节。用此方法尽管设备简单, 但从电能利用上看, 却是一种浪费。采用阀门调节排量时, 电能的一部分要消耗在克服节流部件的阻力上, 损失功率可达15%~20%。如果采用变频调速器, 则可通过改变定子供电频率来改变同步转速, 实现电机的凋速, 从而改变泵的排量、扬程, 实现经济运行。

3 油气集输系统节能的措施和方法

3.1 原油常温集输技术

双管掺水和三管伴热集油在我国的东部油田的油井十分常见, 这种技术的能耗较高, 近些年, 各大油田非常重视原油常温集输技术, 在开发阶段、原油自身物性、矿场气候条件等不同条件下做了大量研究和现场试验工作, 形成了单管常温集油、低温采出液游离水脱除、离心泵输送低温含水原油等技术, 大大降低了能耗, 在节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 大庆、吉林、辽河、新疆等一些油田, 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单管常温集油技术, 在国家标准《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05中, 常温集输技术已经成为重点推广应用的技术。

3.2 油气混输技术

油气混输技术是石油工业的一门新兴技术, 它主要是将井口物流中的油、气、水种介质, 在未进行分离的情况下, 直接用混输泵经海底管道泵送到油气水处理终端进行综合处理的工艺流程。以前对油气进行采集处理, 需用三相分离器、原油外输泵、天然气压缩机和条独立的海底分输管道, 才能完成油、气、水分离后的液体泵送和气体压缩。采用油气混输技术, 仅需用台混输泵和条混输管道就可以完成任务, 不但既简化了处理工艺设备的投资, 而且缩短了油气田的投资回报期, 提高了开发油气田的经济效益, 混输技术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增加了单井采收率, 为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4 对未来油田集输节能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探讨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 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能源消耗是原油集输节能的根本途径。近些年来, 在开发高效油气集输与处理技术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创造出了高效成果, 包括高效的除油、防腐技术, 丰富了油气集输实践。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包括:ZGM超导节能加热器推广应用;撬装式计量车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胡状联合站储罐及管网阴极保护工程;智能温压控制装置应用等等, 高效油气集输与处理技术有利于节能降耗、降低投资和提高工程效益的工艺技术, 它对保证油气田地面工程整体技术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够真正实现优质、高效、低耗[4]。

5 结束语

随着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 如何高效利用油气越来越重要, 而原油的性质和集输储运与成品油有很大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原油集输过程中能源损耗的主要原因、形式及过程进行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研究开发出各种新技术、新设备, 进一步加强原油集输储运的科学有效管理, 有效降低原油集输的能耗, 实现中国石油行业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叔初, 郭睽常, 王学敏.油气集输.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1988[1]冯叔初, 郭睽常, 王学敏.油气集输.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1988

[2]王利华.油气集输系统节能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0, (21) [2]王利华.油气集输系统节能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0, (21)

[3]冯霄.化工节能原理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45-195[3]冯霄.化工节能原理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45-195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研究 篇3

1.1 原油集输工艺

很多油田原油高含蜡高凝, 加热加工工艺和多级布站、单井集中计量、单管道和双管集油等处理工艺比较常见, 我国的辽河以及华北油田就采用这种工艺方法。

国外处理高含蜡原油主要采用加热方法, 加入化学药剂降低粘度, 单管集输方式应用也比较广泛, 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工艺发展比较成熟。低含蜡和低凝点原油主要采用单管不加热的集输工艺, 如新疆油田。

在技术工艺方面, 国内的大庆油田起步较早, 对比国内其他油田有着一定的技术基础优势, 大庆油田经过过年开采, 逐渐进入高含水后期, 集输工艺逐渐向利用高含水原油流变特性降低输送温度, 实现常规输送, 简化集输工艺。

1.2 长距离多相混合工艺

长距离混输工艺是油气集输的尖端技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西方发达国家就针对油气水多相混合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多相混输配合电热技术, 能够实现油气集输工艺进一步简化, 并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是一项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技术, 在这方面, 国内的工艺水平和自主研发设备都落后于西方国家。

1.3 原油脱水

油田开采后期, 原油中含水量逐渐上升, 如何降低原油含水率成为了必须关注的问题。世界范围内, 原油脱水的主流技术是两段脱水。一段脱水使用大罐沉降和聚结脱水脱出游离水, 二段拖回采用平挂电极和竖挂电极交直流复合电脱水技术, 含水量过高的低凝低粘原油更多额采用热化学工艺脱水, 我国的塔里木油田以及美国和法国等都采用这种方式。

1.4 自控系统

油田集输工艺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工艺流程面, 让工作人员提高对工艺流程的熟练程度, 能够实时掌握油田生产动态, 特别是自控系统在分离岗位中的应用, 能够实现对油田集输系统的有效监控, 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并提高了油气分离的质量和效率, 实现了油田集输系统的现代化管理。

自控系统在油气集输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在既有集输系统中实现自动控制, 需要对当前油气集输系统中的各种硬件条件充分利用, 对油气集输各个子过程进行综合优化, 提高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油田的自动控制系统进一步发展应该重点研究油气集输子系统和管理自动化与过程自动化的结合, 并建立完善的故障在线诊断系统, 实现集输系统的智能化。

2. 滚动开发油田油气集输工艺

研究滚动开发油田油气集输工艺, 解决开发边缘区块原油集输问题, 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降低工程量, 提高工艺技术能够, 是降低滚动开发油田工程量, 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维持运行成本的有效措施。

2.1 选址

滚动开发油田中有完善的已建设施, 新建工程需要对已建设施充分利用, 简化工艺, 有效降低建设工程量, 节省投资。选址要充分利用已征土地, 减少耕地面积占用, 降低征地费用, 污水处理、电、水等工程可充分利用已建工程, 降低配套工程量。

2.2 工艺方案优化

油井至接转站单管密闭集输, 在端点站加破乳剂, 接转站内进行油气处理, 前端工程新建, 后段工程可依托已建工程完成。为了转接站原油稳定塔在不设置压缩机的情况下产生负压, 需要计算管路沿程损失, 依据连接管路摩擦阻力计算数据, 合理组织安装方案, 降低管道内摩擦。

2.3 新型高效油气水三相分离器

新型设备充分利用流体压力能, 形成离心力场, 提高分离速度, 混合液进入分离器之前就能够脱出90%以上的天然气, 实现气液初步分离。之后使用活性水、水洗破乳技术, 提高破乳剂效果, 配合缓冲蒸馏、聚结填料强制破乳, 减小沉降需要时间, 提高处理质量, 设计聚结填料的波纹为上大下小结构, 避免出现泥沙堵塞。除此之外, 新型的三相分离器还设置了防冲机构, 减少了混合液下落对筒体造成的砂磨损和点蚀, 分离器使用寿命得到了很大提高。

2.4 高效水套加热炉

高效水套加热炉使用了自编水套加热炉热力和阻力计算软件, 计算了加热炉燃烧系统和热盘管, 获得更加合理的燃烧系统和热盘管尺寸与结构。高效水套加热炉使用了螺旋槽管, 在加热炉对流段使用螺旋槽管, 近壁面流体和管壁间相对流动速度更快, 边界层厚度更薄, 热阻更小, 传热膜系数更高, 总传热系数提高到了原来的1.5倍。

新型加热炉还采用了新型全自动微正压燃烧器, 作为一种大气式燃烧器, 现场操作十分方便, 安全性更高, 能够实现自动点火, 并配备了熄火自动保护装饰, 燃料燃烧更加充分, 提高了燃烧效率。

2.5 端点加药技术

原油脱水工艺中通常都选择添加化学破乳剂, 能够有效抑制混合液在输送中发生乳化。在端点加药能够节省药量的1/2。

2.6 磁处理原油脱水器

管道磁式原油脱水器是比较常见的脱水技术, 能够系拿住改善水和水溶液的结构特征, 有效减少石蜡成分分子间力, 抑制蜡晶生产聚结, 并能够显著改善原油凝点、黏度和集电环电压, 易于实现油水分离。

3. 结语

油气集输不同于油田物探、钻井、测井、采油作业, 油田点多, 线长面广表, 而且高温高压, 易燃易爆, 工艺比较复杂, 压力容器量大并且集中, 连续生产, 危险性很高, 想要提高油田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 加大油气集输工艺的研发投入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丁玲.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分析 篇4

近年来, 我国的油田事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而油气集输则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对于油气集输来说, 其所具有的特点同我们日常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勘探、钻井以及采油等一系列工艺存在较大的不同, 其面线广、油田点多, 且我们在对其进行生产时还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易燃易爆以及高温高压等隐患, 无论是工艺流程还是生产作业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 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油气开采的过程中能够对油气的集输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 并努力提升油田的油气集输水平。

1 我国目前油气集输行业的现状

1.1 原油脱水技术

在油气集输这项工作中, 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于原油的脱水技术。在我们对原油脱水过渡层进行处理时, 不但具有非常繁杂的流程, 而且还必须使我们能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率, 进而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在其它国家, 目前对其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将原油首先进行排除之后再对其进行处理, 虽然我国也使用了这种处理方式, 但是由于我国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经验上对于该项技术的应用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对其实际处理时对于过渡层的处理效果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同时, 我国在原油脱水方面所使用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借助游离水脱除器的应用, 虽然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原油脱水的效果, 但是其也由于不能够对高含水油进行充分的利用, 以及自身结构方面的问题而使我们能够获得的效果也较为有限。目前, 我国对这种设备也正处于一个积极的研发阶段, 并不断提升该设备的作用效果。

1.2 原油集输工艺

近年来, 油气集输工艺在我国油田开采中所具有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在不断升高,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 不但是因为我国近年来关于油田开采项目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而且我国的很多油田也处于一个高含水期的阶段, 而这就使得我国目前的油田开采技术对于油气集输工艺具有了更高的需求。对此, 我们就非常有必要能够对我国目前的油气集输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与研究。在高含水期, 我们可以根据原油所具有的流动性而对油气技术工艺进行一定的改进, 即在原油在被我们开采出之后, 通过一定方式的运用使其在运输过程中所具有的温度得到降低。同时, 对于油田开采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的不同也会对我们所使用的油气集输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 我们则需要在面对不同情况时选择不同的集输方式:对于原油中蜡含量较低的情况应当以单管集输的方式对其输送, 且在运输的过程中不需要对其进行加热;而当原油中蜡含量较高时, 我们则可以通过单管集输以及运输加热、或者是通过降凝降粘类型化学药剂的使用来获得更好的油气集输效果。

1.3 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

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可以说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技术性最强、最新, 也是油气集输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 目前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在该项技术中, 最为关键的就是其原油集输方式中加入了电热技术, 并以此来获得了更为高效的集输效果。同时, 这种方式的应用还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处理成本。

2 未来我国油气集输技术的发展分析

2.1在我国目前的石油开采工作中, 其开采的地形条件愈发复杂, 且具有着油气田开发难度增大以及开发成本提高的趋势。尤其是对于我国山区等地形非常复杂的区域来说, 其所具有的开采难度将随着当地油田开采进度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而我国西部位于沙漠以及荒漠等地段的油田来说更是如此。同时, 其所具有的恶劣环境也会使我们对于油气运送的效率、难度以及资源供应的难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使我们的开发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另外, 随着我国近年来油气资源消耗速度的加快, 使得我国油气开发的幅度以及深度也在不断扩大, 在这部分较易开发的油田之后, 没有被开采的油田更多的是具有低产以及低渗性质的油气资源, 不但具有压降速度快的特点, 也会使油田工程的产量也得到降低。

2.2在我国油气开采工作开展的同时, 我国目前也更加提倡油气集输工作的安全性以及绿色性。这种来自国际以及我国环保部门对于碳减排以及绿色发展的需求, 以及我国关于环保一系列措施的完善, 都使得我国油气集输工艺所面临的难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加, 且对于我国油气集输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以及难度, 而这也是我国未来油气集输工作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2.3我国油气集输以及其配套工艺还面临着急需统一的需求。目前, 我国非常规地面的油气集输工艺及其配套集输都面临着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而在我国煤层气田以及页岩气田的开发利用方面, 我国在地面的油气集输技术也存在着非常多的类别, 且其所具有的投资差异也是非常的大, 使实际油气集输工作往往会面临到意想不到的难题。面对此种情况, 就需要我国能够及时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行业规范, 从而使我国相关的石油开采企业能够在实际开发时有据可依, 并在根据规章制度工作的基础上能够逐步的排除处理能力以及开发效率较差的技术。

3 我国油气集输工艺未来发展需求

未来我国需要能够在不同方向的油气集输工作中, 根据技术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于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来说, 需要我们能够研究出一种新型、具有一体化特点的技术, 从而使其不但能够强化油气中的除油效果, 而且还能够保证预分水中的出水含油指标能够被降到合理的指标范围之中。对于低压低渗特点且地形地貌情况非常复杂的油田来说, 我们则应当对原有的油气技术工艺进行不断的优化, 从而在保证地下、地面一体化的基础上推进其标准化建设。

而在超稠油的油气集输技术方面, 我们则要重点把握低黏液环输送、改质、乳化降黏、催化裂化等方面的研究, 并大力发展煤层气田开发的油气集输工艺地面配套技术, 使集输工艺优化简化, 同时提高针对煤层气特点的集输技术, 研究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术并制定相关标准。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拓宽可再生能源在油气集输工艺上的应用,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 对风、光、电一体化的能源的利用的研究, 并研究油田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 从而使我国的油气集输工艺向着更为绿色、环保以及高效的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 油气集输工艺是我国目前油田开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需要我们能够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在上文中, 我们对于我国油气技术工艺技术的类型、目前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 而在未来工作当中, 也需要我们能够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保证我国油气集输工作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扬, 司明林, 魏立新, 王志华.低温集输管道沉积速率及热洗周期的确定与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 (10) :2456-2458.

[2]陈由旺, 余绩庆, 林冉, 朱英如, 刘飞军.油气田节能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外能源, 2009 (09) :88-94.

[3]梁根生, 代维, 杨刚, 李亚光, 庞守红.雅克拉凝析气田单井集输管道腐蚀因素分析及治理对策[J].中外能源, 2011 (04) :65-68.

降温集输对油田水质的影响 篇5

目前随着采出井开展低温集输规模的扩大及温度界限的降低, 致使进入联合站的采出液温度越来越低, 给污水处理带来的难度及问题已经越发明显, 污水系统出现原水含油增加、沉降效果变差、滤料污染及过滤罐损坏数量增多, 甚至出现水质处理不达标。

2 温度对污水处理各节点的影响

通过温度的下降对污水处理节点调查, 发现污水处理各节点水质变差。下面对各水质处理节点进行分析。

2.1 温度对游离水脱除器放水的影响

发现温度下降到32℃以下后, 游离水脱除器从放水看窗上看, 污水中有油块。化验污水中含油量上升。

2.2 温度对电脱水器放水的影响

来液温度下降以后, 油中含水率上升, 电脱水器出现波动、跳闸, 放水看窗发现变黑, 化验污水中含油量上升。

2.3 温度对沉降罐沉降效果的影响

沉降罐出水含油有所上升未超过原水指标要求 (普通污水低于300mg/l) 的指标, 但是实践结果表明, 沉降罐上部油厚增加, 沉降分离效果不好, 回到油系统使游离水脱除器放水带油、脱水器不稳放水含油量上升, 导致整个系统恶性循环。

2.4 温度对过滤罐过滤效果的影响

由于前端来水的变差, 过滤罐负担加重, 过滤效果不好, 出水水质逐渐恶化。更为严重的是污水温度的降低, 滤罐内污水粘度增加, 反冲洗水携带滤料中的油、硫化物、机械杂质等能力变差, 这些污染物粘附在滤料表面并使滤料黏合在一起, 导致滤料的黏结和过滤通道的减少, 过滤器纳污能力下降和反冲洗效果变差, 此过程持续足够的时间会导致滤料再生困难, 开罐检查发现滤料普遍污染。

3 开展降温集输对含油污水处理影响的解决对策

3.1 提高破乳剂加药量解决脱水装置放水问题的试验

温度在38℃以上时游离水脱除器大多站没有加破乳剂, 随着联合站的来液温度降低以及原油物性的变化等, 通过在游离水脱除器外增加加药点, 提前加药和提高加药量对游离水脱除器及电脱水器均有一定作用, 但效果并不理想。

3.2 沉降罐前加净水剂解决沉降罐沉降效果的试验

为了使进入沉降罐的水中含油尽快沉降分离出来, 受含聚污水处理使用净水剂的启发, 在游离水脱除器放水出口管线加入净水剂, 试验结果效果明显。

3.3 提高过滤罐滤料再生效果的试验

3.3.1 调整反冲洗制度解决反冲洗滤料再生效果差的试验

通过延长反冲洗时间、缩短周期的办法, 反冲洗周期由24小时1次改为12小时1次, 反冲洗时间由15分钟增加到30分钟, 连续5天后, 效果也不理想。从现场开罐检查取样来看, 滤料污染没有解决。

3.3.2 反冲洗水加助洗剂解决反冲洗滤料再生效果差的试验

反冲洗水强度是在含油污水粘度为标准值0.67m Pa.s时的设计值, 对应污水温度39-40℃, 滤料再生效果最理想。但是最低温度已经降到31℃, 污水粘度上升到0.8576m Pa.s, 考虑加助洗剂来解决滤料再生问题。在过滤罐连续5天投加助洗剂, 投加助洗剂期间, 滤后出水水质有所变差, 尤其是悬浮物上升明显。但过滤压差减小, 滤料再生起到一定效果, 开罐检查滤料污染程度减轻, 但并不理想。

3.3.3 提高温度、延长反冲洗时间、缩短反冲洗周期、加助洗剂的联合试验

对于已经污染的滤罐, 通过提高来水温度、延长反冲洗时间、缩短反冲洗周期、同时加入助洗剂, 5天后开罐检查发现滤料再生基本恢复正常。应用多种措施联合作用能够较快时间内使滤料再生效果恢复正常。

4 日常管理中采取的其它措施

降温集输给污水处理水质达标带来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 在日常管理中尽可能采取一些措施。一是为了减少温度损失, 采取边进水边进行反冲洗。以前是滤罐进满水后, 再启泵反冲洗。二是为了起到提前破乳, 建议在联合站站外提前加药。三是为了减轻滤料污染程度, 每10天左右用助洗剂对滤罐反冲洗一次, 并延长反冲洗时间。

5 污水进站温度界限确定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试验, 我们确定低温集油对含油污水处理影响较大, 但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 可以使进站温度低一些, 但应有个界限。通过试验摸索初步认为保证游离水脱除器油水分离效果需要的温度33℃以上, 保证沉降罐沉降效果需要的温度33℃以上, 保证滤料再生效果需要反冲洗水温度35℃以上。但是, 污水进站以后, 随着各级处理工艺, 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6 取得一些认识

(1) 含油污水处理水质已经受到低温集输影响, 主要是对滤料再生影响最大。滤料污染到一定程度后, 滤料被污油、杂质等黏结堵塞, 污水进入滤罐经过滤料布水不再均匀而形成水线, 污水出现短路使杂质等穿透滤料, 造成出水水质超标。

(2) 滤料污染后, 虽然采取提温、加助洗剂等措施使影响可逆, 但水质在一定时间内是超标的, 期间不合格水已经注入地下, 影响油田的长期开发。因此, 要开展技术攻关和经济论证, 确定合理的低温集输界限, 寻求科学合理的办法解决低温集输对水质的影响, 保证油田回注污水持续稳定达标。比如, 考虑对反冲洗水加热、研究适合低温环境下的化学药剂、滤料筛选、应用新的处理技术等。

参考文献

[1]谢焜, 李青, 严国民, 张菲.集输系统节能配套工艺技术应用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8 (03)

油气集输系统节能标准技术研究 篇6

1 油气集输系统工艺流程

按照实际的状况将油气集输系统进行单元化的分析, 就可以成为油气集输系统工艺流程。这种流程的组合形式主要为: (1) 油气密闭输送, 处理, 各个节点处得压力、温度、流量相一致。 (2) 井产物是自然流入油气集输系统, 流量、压力、温度的数额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应该设置缓冲, 调控的设备, 以方便系统操作的平稳程度。 (3) 在油气集输系统操作的过程中, 各项能源和动力都应该使用平衡的原则。

在现有的社会模式中, 将油气集输工艺的流程分成了以下几部分:

1.1 单井进站, 集中计量, 油气分输流程

这种工艺特点就是简化了井场, 分井集中周期性计量, 油、气可以进行分别处理。出油、集油、集气管线分别采用的是不同的输送工艺, 对于不同的压力、产量的油井都能够进行比较合理的适应, 在油田开采中后期的形式中, 调整程度比较灵活, 操作方便, 数据可靠, 容易进行集中型管理。但是, 这种方式的缺点就在于油、气分输, 集气系统比较复杂多样, 使用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点分散的形式才能进行露点的处理, 工程量、设备、钢材、投资金额消耗比较大。

1.2 单井进站, 集中计量, 油气混输流程

这种工艺特点除了进行分输流程的简化之外, 还对于集气系统有了针对性的完善。但是原油稳定回收操作过程中, 使用性能不是十分的优质, 经济效益也比较差。采出水处理后, 必须处理合格的采出水管网, 才能进行各个注水站的分配。

1.3 三级布站油气混输流程

这种工艺就是将油气分离, 原油脱水, 采出水处理和注水集中建站, 使得采出水能够进行直接性的使用。将脱水原油以及天然气输送到设置有原油稳定、天然气脱水、回收天然气凝液、产品储存的站场中, 按照用户使用的计量进行逐步的分配。这种方法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建设处理合格采出水的管网, 可建设规模比较大的原油稳定和回收天然气凝液的装置。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 应该按照原油物理性质以及开采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比较合适的油气集输系统, 在选择过程中, 优先选择单管不加热输送, 以这种输送形式降低钢材的使用情况, 减少造价, 提升经济效益。同时, 按照各个站场的输油输气方向进行整体性布局, 将迂回情况进行必要的规避, 以保证节约能量得以实现。

2 油气集输系统节能技术

在油气集输的过程中, 常常会涉及到一些数值的检测以及控制, 在这种状况下, 假设无人参与对油田集输生产过程和工艺进行监控是不能进行相关数据的有效测定的。使用自动化技术对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过程实施实时的监控, 逐步取消人工操作, 就可以大大提升油气集输系统的工作效率, 减少相关的能源消耗, 减少物料损失, 提升节能的效果。针对油气集输系统节能技术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 自动化仪表的设置

在油气集输系统自动化配置过程中, 采用的自动化仪表主要有检测仪表、调节器、执行器等, 有时还会有显示仪表以及手动操作器等。这些仪表的设计常常就是用来进行指示与记录被控量、给定值、调节信号等, 以保证观测效果以及系统工作的正常状况。手动操作器就是在系统正常工作过程中, 及时进行手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对于检测仪表来说, 其仪表的惯性会引起检测的动态误差, 这时测量出的信号送到调节器的数据控制就会失真。惯性越大, 控制失真的情况也会越大, 严重时还会无法知道真实的控制过程。想要进一步控制这种振动的危害, 就应该在检测仪表中添加合适的阻容环, 以保证振荡降低或者消除。

2.2 集输自控系统

在油气集输系统中, 关于集输自控系统的配置主要就是由自动仪表进行构成, 并且在构成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简单或者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专业性的配置。集输自控系统就是为集输生产进行服务的, 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熟知集输的工艺流程以及设备状况, 系统的设计必须与现场操作的工艺流程设计与设备的选型进行科学的契合, 根据控制的对象特性选择合适的仪表以及设备, 以此来设计出比较符合于现场工艺操作的高效集输自动化控制系统。

2.3“数字化”油气集输信息管理系统

将“数字化”模式进行油气集输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 可以较大程度上实现节能目标。以下就是“数字化”模式的优势展现: (1) 全面了解与掌控集输管网的各项内容, 集输管网装置在空间分布中的状况要求; (2) 掌握采油生产现场的实时运行模式, 方便进行及时的控制与管理; (3) 提高故障、事故的反映处理状况, 在速度提升的同时, 还可以较大程度上保证了各项数值的正常程度; (4) 跟踪记录集输管网的腐蚀状况, 建立相关管线的报警装置; (5) 使用目标点等简单的记录模式, 对于管网以及设备的属性进行数据信息的了解与分析; (6) 使用图形管理模式与现实的数据管理进行周密的融合, 能够对指定的区域、线路以及设备进行统筹安排; (7) 快速进行数据的评估, 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对油气集输现场的问题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改与完善; (8) 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 应该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渠道, 以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3 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油气集输的关注, 相关的油气集输系统也有了针对性的提升与完善。在油气集输系统节能方面应该结合现实的实践过程, 选择适合油气集输系统的节能降耗的方法与技术, 将这种模式进行充分的应用, 来完善现在的油田自动化形式, 为全面实现“数字化”的油田提供必要的技术以及方法的支持, 为集输系统得到节能降耗目标提供比较扎实的基础保障。在油气集输现场操作的过程中, 应结合现场实际的操作流程, 对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完善与工艺改进, 这种规范化的提升可以大大提升能源的使用效果, 降低能源消耗的状况, 为国家节省相关资源, 创造比较突出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为国家的油田开采发展提供进一步保障。

参考文献

[1]纪国文.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用能评价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D].西南石油大学, 2015.

[2]刘晓燕.特高含水期油气水管道安全混输界限确定及水力热力计算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 2005.

[3]张桂荣.新时期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相关的问题[J].化工管理, 2014, 15:174.

[4]朱梦影, 董彩虹, 张迪, 张杰.油气集输系统节能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 2014, 09:1826~1829.

浅谈油田集输系统的节能途径 篇7

1 油田集输节气模式

在石油集输阶段, 需要满足原油输送、油井热洗、伴随采暖的要求, 导致大量的天然气耗费。天然气主要耗费在转油站的掺水、热洗、采暖等环节中, 其中耗气量的80%消耗在转油站, 而转油站的60%左右耗气量耗费在掺水这一环节中。本文主要对转油站的掺水、热洗、加热炉的节气技术进行研究。

1.1 转油站低温集油

集输过程应用双管掺水工艺技术, 这是一种传统技术, 具有安全可靠, 管理方便的优点, 但是耗费的天然气量很大。所以使掺水耗气量下降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低温集输, 而油井的不加热集油包括单管不加热集油、双管不加热集油、掺常温水不加热集油与掺低温水集油。

1.1.1 常年单管不加热集油技术和适用范围

双管掺水流程油井把原来掺水管线停掺, 在油井生产时产生的压力、温度影响下, 利用出油管线将液、气混合物运输到计量间, 采取的是单管不加热集油。油井产液量30 t/d, 含水率百分之八十、距离为四百米时, 能够采用常年单管不加热集油。

1.1.2 常年双管不加热集油技术与适用范围

双管掺水流程油井对原来掺水管线停掺, 同时将其更换为出油管线, 达到双管出油的目的, 这就是采用双管不加热集油。该工艺运行的时候必须改造计量间与井口, 需要将副管出油阀组加入计量间, 掺水管线和出油管线需要在井口利用闸门接通。当生产运行的时候, 液、气混合物在油井产生, 并经由出油管线与掺水管线进入计量间中。如果油井发生停产现象, 可以重新恢复掺水。当油井产液量为80 t/d, 含水率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时候, 可以采用常年双管不加热集油技术。

1.1.3 掺常温水不加热集油技术及适用范围

双管掺水流程油井在中转站对计量间收集来的液气混合物进行分离沉降和脱污水, 然后在不加热的情况下直接将其返送回计量间与各个单井, 这就是采用掺常温水不加热集油 (常温水中含添加原油流动改进剂) 。当油井产液量低于20 t/d时, 可采取掺水措施, 让集油管线中介质流量高于30 t/d。

1.1.4 掺低温水集油技术及适用范围

掺低温水集油单管不加热集油, 相似于单管不加热集油, 只是掺水需要加热, 温度保持在50℃以下, 同时必须保持掺水量。这种集输方法在原油性质不好的转油站系统中适合使用。

1.2 油井热洗清蜡

抽油机、螺杆泵井时常采用的生产管理方法就是油井热洗清蜡。由于产能建设的连续进行, 油井密度和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大量低产井的投产, 井下结蜡情况比较严重, 热洗操作次数增多, 因此研究合理热洗周期对降低生产耗气具有重要意义, 这, 需要相关技术管理人士进行认真探索, 制定出合适的油井热洗工作制度, 以使不必要的热洗操作减少。

1.3 加热炉节气措施分析

1.3.1 要选择优质高效燃烧器

优质的燃烧器可以让介质得到充分的燃烧, 因此应该要选择优质的高效燃烧器。如果空气过剩系数大, 那么带走的热量也多, 这会降低加热炉的效率;如果空气过剩系数小, 燃料就不能燃烧充分, 这也会降低加热炉的效率。因此必须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将空气系数调整到合理范围, 使燃料充分燃烧, 保证较大的燃烧率, 从而实现降低耗气量。

1.3.2 要选择高效加热炉

加热炉效率好不好对耗气量有很多影响。加热炉效率低下, 那么无论怎么提高管理水平, 怎么提高节气措施, 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所以高效的加热炉是非常重要的。都应该优先采用比较好的高效加热炉。

1.3.3 要加强生产维护

加热炉的介质多为含油污水, 矿化度比较高, 极易结垢, 并附着在火管、盘管表面, 导致传热大幅度降低, 影响加热炉工作效率, 所以要定期对加热炉进行除垢。

2 油田集输节电模式

2.1 推广机泵涂膜技术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热洗泵、掺水泵所输送的介质都为含油污水, 所有污水中, 含有大量的钙镁等离子、酸式碳盐溶解氧及各类细菌微生物, 水质较差容易造成集输管道结垢。为了除垢, 每年都需要酸洗, 还要定时加阻垢剂。这种方法只能短暂缓解垢的形成, 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而化学药品对环境也要造成严重的污染。针对上述情况, 某厂从2000年起推广应用了聚四氟乙烯涂膜技术, 对掺水泵、热洗泵等进行了涂膜, 主要在热洗泵上应用, 起到阻垢、防垢作用, 并且能减少泵内部机件的腐蚀, 提高泵效率, 降低了能耗, 延长了设备寿命。

2.2 推广集输系统优化技术

掺水泵耗电量随着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掺水量越高, 耗电量越大, 合理控制水量对降低耗电量致关重要。通过对集输系统运行优化, 制定比较合理的运行参数, 达到降低耗电量的目的。

2.3 推广变频调速技术

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并非保持不变, 各种机泵需要依据最大负荷进行分配, 若输送量发生变化, 运行方式就需要发生改变, 例如调整阀门开启度或者改变运行数量, 利用阀门控制是最常用的方式。

摘要:当前, 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 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可供利用的能源量并非无限的。因此为了解决能源难题, 必须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油田集输系统自身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能源消耗占开采成本中的较大部分,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 节能技术发展需求迫切。本文针对节气、节电两个方面,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潜力, 提出符合生产实际的节能技术, 对节能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油气集输系统,节能,能耗

参考文献

[1]王韬.抽油机井热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热洗方法的改进.采油工程, 2007 (4) :16-17

[2]冯叔初, 郭揆常.油气集输与矿场加工.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6

[3]对于目前钻井技术发展的几点探讨[J].企业导报, 2011, 285 (9)

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思考与探究 篇8

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工艺指的是将成功开采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收集、储藏、运输和初步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油气集输处理技术主要负责将已经完成深度加工的原油输送到油库进行存储, 以及将分离出来的天然气输送到处理厂进行深度加工。天然气处理厂和原油油库站将合格的天然气和原油以不同方式输送给用户。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具有输送线路长、油田分布点多、工艺流程复杂等特征, 同时又存在易燃易爆的问题, 由此, 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油气集输系统生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原油和天然气的开发效率, 并且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二、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分析

1. 原油集输处理技术

随着我国对原油天然气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 油气资源经过长期开采, 导致了我国已经步入了高含水油气资源开发阶段, 油气资源开发在此阶段对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要求更高。由此, 如何针对高含水阶段不断完善和提高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工艺, 是当前原油和天然气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油气开发高含水阶段, 原油流变发生了改变, 需要油气集输技术针对流变过程及时做出调整。同时, 针对不同原油和天然气产区的特征要采取相适应的油气集输处理技术。例如:在含蜡量较高的油气田产区, 要采用单管集输的油气集输处理技术, 并且添加相应的化学药剂实现热加工处理, 在含蜡量较低的油气田产区同样需要采用单管集输的油气集输处理技术, 但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

2. 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

在油气集输技术中, 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属于比较复杂的技术工艺。二十世纪初期,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针对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展开了研究, 目前, 该技术发展比较成熟, 在我国原油和天然气开发中起着关键作用。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在油气集输中的应用与三相分离器密不可分, 三相分离器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它是实现油气田高效开发的重要设备, 更是对高含水原油加工处理的关键设备。三相分离器在分离油气水混合液体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但具有高水平的自动化处理能力, 其耗能少、成本低、原理简单易懂, 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前景和推广意义。我国山东胜利油田、新疆自治区塔里木油田等都采用了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 油气开采效果非常良好。

三、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油气集输过程指的是从油气田产区开采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经过一系列收集、存储、运输和加工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 从油气田中开采的石油、天然气和液体混合物要经过加工处理, 进行液气分离和原油脱水处理, 该过程必须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其次, 经过处理之后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到油田原油储备库, 分离的天然气输送到天然气处理厂进行二次脱水处理;最后, 将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原油和天然气按照不同输送方式经过传输给不同用户。目前, 面对制约油气田开采的多种因素, 以及原油和天然气生产遇到的实际问题, 我国不但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开采技术, 更要加强自主创新科学研究, 进一步提高油气田开采水平。

1. 原油稳定

原油稳定指的是在加工处理中将原油和天然气相互分离, 并将原油中的水分脱离, 尽量压缩原油蒸汽压的整个过程。原油稳定可以采取闪蒸法、分馏法等, 将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成分脱离, 这种多级分离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原理是通过多次减压来实现的进一步油气分离。降低油气开采的损耗是我国原油稳定的最终目的, 同时通过降低蒸汽压来满足原油存储、运输的安全性, 降低原油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程度, 从根本上提高原油开采的资金利润。

2. 节能简化

油气集输处理系统中的容器存在很多问题, 包括占地面积大、工作效率低等, 因此, 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必须加强针对化学药剂添加、游离水等技术的研究, 不断优化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工艺流程。良好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处理效果。节能简化可以利用自喷井能量来尽量减少转油工作环节, 减少动力的消耗, 提高一级油水分离的压力;提高处理流程的封闭性, 降低油气田开采的自身损耗气量, 充分利用开采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确保油气产品生产的稳定;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降低油气集输处理的损耗, 从根本上提高油气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 必然会产生油污等废弃液体, 要针对这些废弃液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否则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三) 转变生产管理模式

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发展的重点是转变其生产管理模式, 不能将油气集输处理限制于基础生产方面, 要积极转变落后的管理模式, 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油气集输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但是, 新型生产管理模式在油气集输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必然会存在问题, 因此, 要尽量避免出现由于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的操作错误等现象, 实时确保气井和集气站设施的安全稳定, 监测油气资源开采的含水量、温湿度等参数是否符合标准, 一旦遇到问题要及时处理, 防止出现油气资源开发的重大操作失误。

四、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完善措施探讨

1. 不断优化油气集输处理区域, 针对油气田产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 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 尽量减少油气集输处理的环节和流程, 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金成本。在制定处理方案时要注重考虑企业生产能力等因素, 保证油气田开采生产设备与生产能力的相互协调匹配。对于不同含水量的油气田区域要分别制定油气集输处理方案, 尽量简化油气集输处理工艺流程, 以确保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

2.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油气田开采技术, 通过节能设备的高效运行来提高生产效率。油气集输系统中的一系列设备是油气田开采过程中主要消耗能量的装置, 包括加热炉、压缩机、油气泵、锅炉等。只有利用先进的开采技术, 结合油气田产区的实际情况, 不断优化设备配置,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旧设备耗能过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同时, 针对锅炉设备的改造方案不但要确保设备实现高效节能, 更要确保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保证锅炉运行拥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适应性强、自控力高等特征。在不影响其他油气集输系统装置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来提高整体设备的运行效率。

3. 可以采用油气混输泵的方式来解决原油运输油泵出现气蚀的问题。不断升级和改造油气泵装置, 结合油气田开采区域的实际情况, 加强油气混输泵的引进, 减少原油运输管道中出现的气蚀问题。

4.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远程监控技术能够提高原有采集站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由于油气集输处理流程中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和储罐均属于危险设备, 必须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因此, 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远程监控技术,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的安全性, 尽量减少人工操作的复杂环节。同时, 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石油和天然气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进行在线计算分析, 能够避免很多危险问题的产生, 提高油气集输系统的工作效率。

5. 严格选用规格较高耐腐蚀的材料作为油气运输管材, 根据不同情况下出现的管道腐蚀问题制定适合的防腐蚀方案, 以最大限度延长运输管道的使用寿命。随着我国油气运输管道材料工艺技术的深入发展, 应该大力引进高标准、高规格的防腐蚀管材。对油气运输管道周围环境进行仔细勘查, 分析管道出现腐蚀的原因, 制定符合标准和规范的防腐蚀方案。如果发现腐蚀比较严重、穿孔现象多发、油气损失程度高等问题, 必须立即更换该油气管道网络。对于没有设置保温保护措施的油气输送管道来说, 要及时更新升级保温设备, 降低油气集输处理的成本。

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国家对原油和天然气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大, 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对油气开采生产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因此, 如何能够切实提高油气集输处理技术水平, 已经成为了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重点研究的问题, 只有真正提高油气开采技术水平, 才能从根本上带动油气资源的生产效率, 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油田油气集输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分析[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4, 02:26-27.

[2]邵艳波, 南子龙, 金治军, 张鹏虎.除砂工艺在油气集输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23:186-187.

[3]游寒冰, 赵会江, 李瑞卿, 孙传雁.试论油气集输联合站管理思路与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 01:217.

[4]曹云, 李军武.油气分离设备在油气集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24:98.

[5]庄术艺.浅谈单螺杆泵在油气集输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24:111.

[6]卢洪源.新时期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研究与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19:74.

[7]于朋鑫.试析大庆油田油气集输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19:92.

[8]皮海荣.油气集输站库区域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J].化工管理, 2013, 18:58.

[9]杨帆.浅议油气集输系统工程的施工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17:220.

集输模式 篇9

1 我国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我国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现状分析

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和增强, 我国油田的产油量和产液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在这中经济发展和产量增加的背后是生产运行设备的老化和功能的日益不能满足需求而导致的效率低下。

在我国油田发展初期设计的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 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情况, 主要存在于管网的拓扑布局和设计参数这两项重要指标上。在这两者中的一些子问题, 例如星式集输管网的拓扑优化问题, 都被证实成为影响油田进一步发展的新难题。

1.2 我国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油气集输系统的生产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像油气的浪费程度非常高、相应的能源消耗度也非常高, 甚至于油气计量的标准和方式方法都存在着混乱的问题。

对于油气集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对油水进行处理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能源消耗问题。愿意就是我国目前对于油水的处理技术和工艺流程上都相对落后, 现有的设备尚且无法满足正常的需求。

相比较能源的消耗, 我国油气集输过程中对于油气的消耗, 主要存在于工艺的不完善, 技术的相对落后和操作管理的失误等方面。整个对于油气处理的过程, 综合上面三个因素, 就非常容易导致了油气的挥发等情况, 造成油气不必要的消耗。

计量混乱则相对好理解, 主要是指计量的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完全一致, 计量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等, 极易造成油气计量方面的混乱。面对这样的问题, 在某些特殊情形下, 不得不用单独计量的方式, 来对油气进行计量, 这样效率非常低下, 也徒增了油气消耗的可能。

2 我国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把控

我国油田的油气集输系统的生产运行和优化改造过程中, 都应该对这几类问题进行准确的把控。

首先, 目前我国油气集输过程中, 存在着实际输油需求与设计不相符合不相匹配的情况。这种设计与现实情况的无法匹配, 是造成整个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重点所在, 这将会影响效率的同时造成极大的油气消耗。

其次, 我国目前的几大油田都属于老油田, 设备已经处于老化维修阶段。设备的明显老化, 导致了本就不高的油气集输效率出现了各种中断、浪费的可能, 这样的问题同应该在优化改革过程中得到重视。

还有, 设备管道的老化, 不是一个油气集输系统的个别现象, 而是整个油田管道都存在的普遍问题。这就使得我们在研究油气集输系统优化方案的过程中不得不把眼光放大, 放长远, 这样才能整体上进行把控问题, 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最后, 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检测、监督等人为参与的环节, 因为人的因素, 也增加了系统效率和运行安全性的因素。因此在整个系统的优化过程中, 人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1]

3 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优化方法

明确了问题所在, 对症下药, 往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我国油气集输系统生产现状分析, 和其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把控, 我们在对整个系统的优化改造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展开。

3.1 改造脱水结构

油气中水含量的问题, 是整个油气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对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进行优化改造中, 可以从改造脱水结构入手, 优化脱水放水工艺。

在这个过程中, 主要需要注意的就是二者的相互良好结合, 即将油气脱水和油气放水两个不同但某些方面相近的环节进行结合。优化二者的设计工艺和操作流程, 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简单的观察就能够明确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 这将对油气集输效率的提高产生非常明显的帮助。这时就需要对系统的脱水结构进行改造。

3.2 高新技术的引进

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动力。在油田事业的发展过程中, 更加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

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 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设备上的更新, 更是整个系统科学管理科学运行的更新, 同时也是管理理念和操作技能技巧方面的更新。例如在油气的脱水环节, 高新技术的引进就使得整个环节流畅迅速高效的多。

为解决一些油田在生产高峰过后脱水系统负荷失衡效率降低的问题, 整个系统优化过程中就需要将已经失去作用的脱水站变成水站, 将原油输送到下个脱水站进行脱水, 对尚且还能发挥作用的水站加入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进行高效的脱水处理。[2]

4 结语

对于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的优化和改造,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且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分析现状, 找出问题, 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才能尽可能的达到我们最理想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米卫涛, 赵涛, 李雄飞.浅析油气集输系统优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 (09) :55-60.

上一篇:精度与效率下一篇:合作见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