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十篇

2024-08-29

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 篇1

一个城市最直接的形象就是它的形象标志和一系列的视觉规范。许多城市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如洛阳的牡丹花、大连的足球等, 甚至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县级市也通过“形象工程”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创新型城市品牌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通过一个雕塑、一幢建筑来体现的, 这些承载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创新精神, 只有能够承载该城市创新精神的标志才能够代表这个城市。

城市品牌, 是指城市的建设者分析、提炼、整合城市具有的独特的 (地理、人造自然) 要素禀赋、历史文化积淀、产业优势等差异化品牌要素, 并向城市利益相关者提供持续的、值得信赖的、有关联的个性化承诺, 以提高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的认同效应和满意度, 才能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 同样, 创新型城市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更好地突出自己的优势, 从而增加其凝聚力。

创新型城市品牌的内涵

创新型城市的品牌发展策略不能是简单的口号, 而是对城市基本情况的具体创新项目的概括, 是对城市长远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提炼, 集中体现了城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更多地体现的是许多方面的综合。

1. 产业品牌

产业品牌是某地区众多企业集聚所形成的。大量的以知识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是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依托。创新型产业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等, 是城市知识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集中体现, 是城市经济发展到创新阶段的直接体现, 也是城市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1) 高新技术产业。判定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指标有两个:一是研究和开发强度, 即研究和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二是研发人员 (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 占总员工数量的比重。此外, 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新技术领域, 必须包括高新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根据这一标准,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兴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往往成为城市改善创新氛围、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我国几乎每个城市都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但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较成功的是深圳高新技术区, 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占全区的“半壁江山”。

(2) 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也叫创意经济, 从正式提出到现在也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和辐射性的特点, 具有多样化的价值网络, 是建设创意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基础。正是由于这些特点,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以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群的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更新城市设施、塑造城市新形象, 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富于创意的伦敦被誉为最“酷”的首都, 已成为伦敦的品牌, 具有创意能力的人才向各个知识密集型的创意产业集聚是其迅速发展的根本要素;韩国政府将创意产业中的文化部分上升到了民族精神的高度。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创意产业, 通过设立创意产业园区来促进其发展, 如上海的泰康路艺术街、天山路时尚产业园。但是因人才短缺, 目前还未形成真正的有代表性的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代表了两种较高级的产业发展阶段, 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 并不具备普遍的对标意义。对于大多数想建设成创新型的城市而言, 要形成自己的产业品牌, 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 并非一定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上新项目, 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实现产业的逐步升级可能是大部分城市务实的选择。不论某项技术是否达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 只要是在其基础上实现了突破都可看做创新。创意产业本身所具有的渗透性和辐射性使其更具有隐蔽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要想使其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并形成自己的品牌, 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育, 单纯追求速度只会使其流于形式。而要使某个创新型产业成为城市的品牌, 需要长期的培育和各方面的支持, 其中尤以人才最为重要。不论是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业还是创意产业, 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其发展的动力, 这就要求摆脱过去那种只重学历的人才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解决技能型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

2.企业品牌

企业品牌是提升城市品牌的有效途径。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 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大力扶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 使其成为创新型城市的代言人。深圳被认为是创业者的摇篮, 许多著名企业 (如华为、中兴等) 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优秀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增加无疑为城市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企业品牌不仅可吸引高素质人才等高质量的要素向城市聚集, 而且其本身也是城市品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还丰富了城市品牌的内涵。青岛市就是典型的以企业品牌带动城市品牌价值提升的例子, 该市现已形成了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的良好局面, 巨大的品牌经济效应已发挥作用, 使得青岛成为品牌城市的榜样。

3.文化品牌

一个城市的文化体系包括文化传统、民族风俗、道德规范等, 人们的信仰精神汇集而成的价值观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人群。要想形成文化品牌, 并不需要在每个方面都独树一帜, 而是要抓住某些关键的方面进行深度挖掘。

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在全社会营造激励创造、宽容失败的氛围, 大力培育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的精神, 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创新的重大意义。

要形成文化品牌, 简单的途径是创建一批有建设性的媒介, 在信息化时代, 可发挥这些有创新观念的媒介的影响力。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创新文化来自方方面面, 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和凝聚, 而这正是大部分城市所忽略的。盲目冒进往往只能停留在口头的宣传上, 不能深入人心, 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中的问题

1. 流于形式, 口号多于实践

从目前的情况看, 许多并不具备基础条件的城市都大力提倡创新型建设, 却找不到付诸实施的具体项目或对策, 只成为政治形式的口号。在文化品牌建设中, 许多城市并未从现实出发, 而是照搬国家的政治口号, 流于形式, 失去了现实意义。

2. 定位不准, 盲目“创新”

建设创新型城市并不是把精力花费在设计市徽和选择市树、市花、市歌之类表面的东西上。对不同的地区而言, 要想突破发展的“瓶颈”, 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并非只有高新技术产业之类的才是创新, 各个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所处的阶段上进行产业升级、技术突破及文化的提升, 同样是向创新型城市迈进。

3. 主体错位, 创新乏力

创新型城市品牌的建设更多地要依靠内部建设, 依靠企业的创新突破, 以及在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化创新。在企业的创新中, 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最大, 是创新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城市, 不能单纯依赖大企业、“抓大放小”, 而应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

创新型城市品牌的建设

1.准确定位, 从实际出发

各个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别, 这就要求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有准确的定位。城市定位是城市品牌发展的基础。建设创新型城市同样要求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比较自身的优势, 寻找创新的突破口, 形成自己的品牌。内地中小城市不能照搬沿海发达城市的策略, 要走适合自己的路。

2.遵循品牌建设的原则

创新型城市的品牌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 要遵循战略性、系统性、统一性、个性化、可操作性和调试性的原则, 必须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战略规划, 不能朝令夕改, 还要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突出某些方面的优势, 做到与众不同, 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尤其要注意的就是,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很有可能使得以前提炼出来的品牌策略失效, 这就要不断调整品牌的内涵, 以变化应对变化。

3. 大力支持创新, 提升城市品牌

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 篇2

一、许昌城市品牌的现状与建设模式

许昌城市品牌建设的模式选择:鉴于许昌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文化底蕴不同, 在城市品牌塑造模式上就需要根据自身的现状和特点, 在借鉴其他城市品牌塑造成功模式的基础上, 选择最适合本市的品牌发展模式。许昌工业基础较好, 涌现出一批名牌产品, 许昌的瑞贝卡发业、许继电气等,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知名度。许昌市可以选择以产品品牌带动城市品牌建设的模式。许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也可以选择以旅游品牌带动城市品牌建设的模式。所以可以选择以产品原产地品牌带动城市品牌建设。许昌是一座“国家卫生城市”, 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可以选择以宜居品牌带动城市品牌建设。

二、许昌城市品牌创建的培育途径和具体实施

(一) 许昌城市品牌创建的培育途径

城市品牌培育途径, 依据城市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 可将城市品牌分七种。政治型城市品牌:一般属国际性组织所在地或国家的首都、省会等。如华盛顿、伦敦、北京等。历史型城市品牌:以历史资源为主导因素塑造城市品牌。如中山市 (历史人物型品牌) 。经济型城市品牌:一般是国际性或地区性经济活动与资本集聚地或工商业生产中心, 它以经济为主导因素塑造城市品牌, 如纽约。交通型城市品牌:一般指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国内或国际性的交通要冲, 如郑州、武汉等。文化型城市品牌:一般具有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如“古典园林之城”苏州等。旅游型城市品牌:一般以旅游业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并以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城市根本动力的城市, 如黄山。特殊活动型品牌:一般通过打造“特色活动”来聚集目光, 以塑造城市特色, 如宁波的“服装节”。

(二) 许昌城市品牌创建的实施要点

由于城市品牌的建设, 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 因此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品牌城市在概念上应是高品质的产品, 高品位的城市, 高品行的市民有机融合, 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实施品牌战略, 打造品牌城市过程中,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许昌在实施品牌建设应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理解和强化品牌概念和意识: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到品牌城市, 现代社会人们的品牌意识已扩展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而导引着消费、生产领域的各类发展要素的流向, 强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高速发展。强化品牌意识关键在于借助自身优势, 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许昌在城市品牌建设过程中, 应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 认真分析品牌形成过程, 深入挖掘当地自然的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势, 以丰富城市品牌的内涵。

构建科技型知识城市:科学技术对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 科技进步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动力, 而且也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超越其经济、技术鸿沟, 追赶发达国家的动力与源泉。因此许昌依靠科技进步,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企业, 构建知识城市, 推动城市经济转型与升级, 是城市增强其综合竞争能力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

构建经济强市: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中心任务, 应以扶持支柱产业为龙头, 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制定产业法规和政策, 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均衡。许昌要根据区位优势保持恰当的产业比例, 以充分利用区位资源, 做到产业在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上保持有机结合;培育一批名、特、优产品, 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构建特色精品城市:许昌应注重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格, 重视当地人文景观与旅游自然景点的相呼应;积极形成开发热点, 用市场经济思维模式和现代理念去经营城市, 有效地保证城市土地和各类资产的增值升值;注重扩大城市生产和消费需求, 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着眼长远, 认真搞好城市规划, 优化城市布局, 建成一个功能完善、风格独特、市场活跃、吸引力和辐射力强的品牌城市。

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市民素质代表着城市的形象, 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 是城市的精神品牌, 也是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加强宣传,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 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内容, 激发市民热爱家乡, 关注城市发展, 支持并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情, 形成人人代表城市形象, 人人关注招商引资, 人人关心城市发展环境的良好局面。

摘要: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打造城市品牌已经成为有效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 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功能都会不断扩张。同时, 伴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不断深入,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如何打造城市品牌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这一课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城市营销

参考文献

[1]张, 张锐.城市品牌塑造的影响因素及互动关系研究.经济问题探索, 2012 (3)

[2]陈柳钦.论城市品牌建设.中国市场, 2011 (7)

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 篇3

[关键词]城市文化品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15

随着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确定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如何使华夏历史文明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所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城市文化品牌打造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基于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资源与评价、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其建设重点与保障建议。

一、城市文化品牌及其建设的重要意义1.品牌和城市文化品牌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其载体是用以与其他竞争者产品或服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1],其内涵是要将自己的核心利益传递给消费者,以区别于其他同类商品。城市文化品牌是在城市传播自身形象的过程中,城市风格与个性、城市形象与实力的统一,它凝集和体现着城市的功能、理念,整体价值取向,以及由内向外的辐射力和由外向内的吸引力,并得到社会的认可[2]。当前,学术界各相关方对城市文化品牌的界定略有不同,一是将其界定为城市文化的品牌,着重从城市品牌的角度,着眼于城市总体形象品牌的研究,诸如“羊城”广州、“歌城”南宁一样,将城市赋予某种鲜明的文化品牌特征,从而区别于其他城市;二是将其界定为城市的文化品牌,着力于城市标志性文化品牌的研究,诸如西湖对杭州、兵马俑对西安一样,对城市而言,这种文化品牌和城市意象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在某种程度上使这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但这种文化品牌并不是唯一的。本文对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的界定属于后者,具体从文化资源的角度发掘其标志性的文化品牌。

2.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文化标记,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区域文化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文化品牌的竞争。建设文化强市,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进行开拓,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的文化产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就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承[3]。郑州市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是其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产业优势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展现郑州市城市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郑州市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另外,建设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对提高郑州市作为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知名度、提升区域竞争力、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促进中原崛起、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郑州市着力于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小樱桃动画等城市文化品牌,已经初具国内影响力,其文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这为将中原经济区打造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资源与评价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必须依托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只有从当地文脉中提炼出来的文化品牌才具有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形成有效的传承体系。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首先必须要明确传承什么、如何传承。郑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目前共有各类文化古迹8 651 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8处[4],稳居河南省第一、全国前列。此外,还有少林功夫、拜祖大典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岳庙会等2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在此地域积淀形成了史前文化、根亲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武术文化、宗教文化、客家文化、象棋文化、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名人文化、戏剧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冶铁文化、石窟文化、县衙文化、唐宋文化等众多文化资源类型。在文化传承创新和城市文化品牌打造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所侧重,以塑造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

本研究将从资源特性、历史积淀、民众参与和产业联动这四个方面对郑州市所具有的文化资源进行评价。其中,资源特性从垄断性、知名度、美誉度、资源规模、资源保护等级等方面进行评价,历史积淀从年代、文化价值、传承创新方面进行评价,民众参与从其文化内涵是否亲民、所开发产品是否具有欣赏性和民众参与性方面进行评价,产业联动从其经济价值、产业关联、产品开发潜力、传承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按照5分制计分,评价人员从郑州市具有历史、地理、文化、经济、旅游等背景的专业人士和普通市民中选取,汇总按照资源禀赋30%权重,历史积淀20%权重,民众参与20%权重,产业联动30%权重进行综合统计(此权重为咨询郑州市城市、文化、旅游、经济等类专家后所得,调研时间为2014年7~8月,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评价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出郑州地域文化的特色,与《郑州都市区规划》提出的重点打造“黄河”“黄帝”“嵩山”“商都”四个文化旅游品牌具有较高吻合度),评价结果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以少林功夫为核心的少林文化、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核心的嵩山文化、以豫剧为核心的戏剧文化、以黄帝故里为核心的黄帝文化、以寻根问祖为核心的根亲文化、以黄河游览区为核心的黄河文化等,其得分都在4.5分以上,在国内外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据此,可以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要素,打造文化精品;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商都文化、民俗文化等也具有一定影响力,可通过挖掘其文化内涵,将其附着于其他文化产品中予以体现;以康百万庄园为特色的豫商文化、以二七纪念塔为特色的红色文化、以楚河汉界为特色的象棋文化、以宋陵为代表的唐宋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可以进行适当的区域开发,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三、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郑州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注重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转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紧紧围绕特色文化做文章,通过对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策划整合,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扶持重点项目,培育文化旅游精品,设计特色旅游线路,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项目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见表1)。

其中,演艺业出现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风中少林》《水月洛神》等演艺精品力作;河南超凡影视公司和郑州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快乐星球》,填补了我国大型科幻少儿电视剧的空白;动漫业涌现出了《少林海宝》《小樱桃》《虫虫计划》《独脚乐园》等一大批动画精品;新闻出版业的《大河报》连续9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5],《小小说选刊》发行量在全国纯文学期刊中多年来一直稳居第一,成为全国小小说的期刊品牌,且影响力不断提升;节事会展业方面的郑交会、拜祖大典、少林武术节、郑开马拉松、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文化旅游业上,除继续完善少林寺、黄河游览区、黄帝故里等成熟文化旅游品牌外,还开发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绿博园、世纪欢乐园、方特欢乐世界等以都市休闲、娱乐、科普、体验为主的新型文化旅游品牌,得到旅游者和广大民众的喜爱。

2.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与武汉、长沙、西安等周边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现有文化品牌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在规模、数量和质量上落后于沿海城市;动漫产业虽是郑州市文化产业中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门类,但多数漫画、动画片的质量不高,在国内产生不了较大的影响力,更谈不上国际品牌效应。其次,郑州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整体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文化消费手段单一、文化消费规模整体偏小,消费尚未成为推动文化品牌发展的动力,严重影响市场开拓和创新发展。再次,城市文化品牌发展方式粗放,产业附加值低,在体制机制、传播手段、高新技术运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还不够,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文化原创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整,有缺失。

四、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应有内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应因地制宜、彰显优势,就郑州市而言,应着重于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品牌是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应依据“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世界功夫旅游目的地、东方文化旅游目的地、中部休闲娱乐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6],以文化创意为先导,以完善旅游要素和增加收入为中心,抓住郑州市特色人文资源和民俗、特色餐饮和技艺、特色工艺品和纪念品、特色演艺和精品剧目、特色民居宾馆和乡村旅社五大文化亮点,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推动郑州旅游由“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少林寺、黄帝故里等成熟品牌应完善功能设施与服务,加大推介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增加文化活动和游客体验参与拓展,延升产品链,增加吸引力。努力将少林寺景区、黄帝故里寻根、沿黄生态文化旅游打造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商都文化遗址公园、汉霸二王城、杜甫故里、宋陵遗址公园等项目规划,应以专项旅游为重点,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内涵,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策划参与体验性文化旅游活动,创新文化旅游推介方式,大力拓展文化旅游市场,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文化精品和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

2.节事会展

节事会展品牌具有强大的城市传播效应,其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举办地带来显著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并且这种效益会延续下去。应将城市和节会品牌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节会成为城市的形象标识和城市文化“名片”。当前,新郑黄帝拜祖大典、少林武术节、豫剧节、郑开马拉松、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嵩山文化论坛等在海内外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这些初具效应的节会品牌,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创新活动内容、运作机制和品牌形象推介方式,加强活动管理和现场控制,引进市场机制和民间资本,让民营企业参与经营,延伸活动产业链,培育活动新的市场开拓空间。应将新郑黄帝拜祖大典、少林武术节、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节会文化品牌,将郑开国际马拉松、街舞大赛、大河财富论坛等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节会赛事活动。同时,根据郑州市文化、市场和产业优势,还可举办中原文化国际旅游节、中国郑州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郑州文物藏品交易会、嵩洛文化论坛等富有特色的节会活动等,培育具有全国甚至国际影响力的节会文化品牌。

3.演艺娱乐

演艺娱乐品牌是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风中少林》等在国内外已具有相当影响力,其未来发展重点应是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展示方式,融武术、宗教、民俗、戏剧和现代歌舞、曲艺为一体,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演艺精品,努力将郑州塑造成为“文化娱乐之城”;应加快产业聚合过程,稳步发展旅游演艺业;应深化演艺娱乐业同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的链接程度,拓展产业链条,提升整体竞争能力。应将高水准的高雅艺术团体列为非营利性演出机构,实行经济补助、政策促进;应深化经营企业的体制改革,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演艺业;应配合少林寺世界级旅游品牌打造,继续完善和提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艺品牌;应实施“走出去”战略,向国内外推介《风中少林》《水月落神》《程英救孤》等郑州经典演艺品牌。同时,应深入挖掘郑州市文化内涵,可依托嵩山打造《中华文化圣山·封禅文化大典》、依托黄河游览区打造《逐鹿中原·黄河风云录》等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将郑州传统文化和现代动画元素相结合,针对市场需求特别是青年人的需要推出新的舞台剧目,打造强势演艺文化品牌。

4.影视动漫

目前,郑州市的影视动漫品牌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其应注重挖掘、培育和提升。对《快乐星球》《小樱桃》等初具品牌效应的影视动漫作品,应加大其图书、漫画、杂志、玩具、服装、食品、游戏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延伸其产业链条,依托《快乐星球》拍摄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园区、郑州动漫产业园区、郑州华强文化科技基地等,建设开发文化娱乐主题公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配套提升影视和动漫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延伸原有影视和动漫品牌的同时,注重新的影视和动漫产品开发,从郑州本土文化精髓中寻找影视和动漫作品的创作素材与灵感,创新郑州文化传承的内容和形式。应从中原传统和历史文化中寻找创作契机,整合不同文化要素,突出时代精神。2015年新郑黄帝拜祖大典期间推出的电影《轩辕大帝》,以及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必将推动河南影视动漫品牌的大发展。形式上可借鉴国内外影视制作的新技术,创新特效、拍摄模式,同时关注各类收视人群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创作集文化性、娱乐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影视动漫形象和品牌。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动漫画投融资环境,促进动漫产业链的开发与完善,使郑州发展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的动漫高地。

5.名人故里

传承和弘扬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既是对历史名人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培育地方文化品牌的现实需要[7]。名人故里一定程度上可还原城市的历史场景和文化精神,对城市个性和品位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郑州市历史悠久,名人荟萃,人文始祖黄帝、郑国名相子产、道家名师列子、诗圣杜甫、文学大家潘岳等均曾生活于此,并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郑州市若要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对名人故里的系统开发和品牌培育必不可少。借鉴国内外名人故里开发和品牌培育的经验,郑州名人故里可遵照“十位一体”的开发模式进行,即编制一部总体开发规划、成立一个研究机构、出版一批名人相关书籍、举办一个节事活动、制作一部演艺影视作品、建设一个名人博物馆、制作一个网站、注册一批商标,形成一个景区、拉动一个产业,十个方面相互支撑,共同培育名人故里品牌。具体操作过程可根据当地载体的规模、开发现状、名人精神价值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模式。对郑州而言,黄帝故里开发较为成熟,当前需要继续完善其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拜祖大典的级别和层次,营造“国典”氛围,打造世界级城市文化品牌。近期可着力于开发杜甫故里(巩义)、许由故里(登封)、白居易故里(新郑)、潘岳故里(中牟)等,提升“文化郑州”品牌形象的价值。

五、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保障措施建议根据郑州市文化资源禀赋特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要求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客观规律,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应围绕世界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深入挖掘郑州城市文化内涵,打造文化精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应完善文化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依托区域多元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节事会展、演艺娱乐、影视动漫等多元文化品牌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优势文化品牌,使“文化郑州”的形象深入人心,使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对郑州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1.政策保障

当前,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与国际文化品牌竞争的实力,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品牌存在一些“规则性硬伤”,如品牌法人主体地位不明确、品牌企业融资困难、市场交易不规范等,因此亟需尽快出台一批具有持续性的扶持政策。首先,必须明确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的职责,保障从业者和消费者的权益,打造公平、规范、有序的文化品牌发展环境。其次,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树立文化品牌培育的价值观念,出台制定促进郑州市文化品牌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文化品牌管理机制。再次,应尽快制定一套保护传统老字号、文化品牌企业、历史遗产等的政策法规,加大打击非法抢注、假冒伪劣现象的力度,并加强对文化企业进行品牌保护的业务指导,鼓励其进行商标、域名注册等品牌保护活动。最后,应优先保障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落地,其中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项目的用地应该优先予以保障。

2.组织保障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涉及文化、文物、旅游、城建、土地、宗教等多方面,必须进行有效的协调,以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应成立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与文化、旅游、宗教、广电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文化品牌培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其次,应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所拥有的优势人力资源,建立文化品牌专家评委会,负责文化品牌的评审、跟踪、监测等工作,明确文化品牌的评价机制,加强文化品牌引导、服务和监管职能。再次,各县区和市直部门要结合实际,在领导小组的调控下,制定相应的配套文件,发挥各自职能,落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具体工作,确保将郑州市打造成“世界文化名城”战略的实施。

3.资金和技术保障

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离不开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对郑州市而言,虽然政府每年都安排有3 000万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但这对庞大的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和品牌营造来讲毕竟是杯水车薪,加之文化技术发展滞后,导致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效应不明显。因此,首先,建议设立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通过补助、奖励、免息等多种形式扶持重点文化品牌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和河南省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尽可能多地获取产业扶持资金,为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提供资金保障。其次,应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项目融资、兼并收购、租赁等方式进入文化行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平台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上市提供方便。再次,应依托文化产业创意园吸引各类风险投资,同时,利用市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城市文化品牌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最后,应采用政府主导下的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成立合作组织进行城市文化品牌的技术性研发,推进“官产学研”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

4.营销保障

城市文化品牌只有得到市场和民众的认可才能够成长起来,因此其培育过程必须重视品牌策划、宣传和推介[8]。信息技术时代,营销传播手段的创新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的传承、成长和壮大。文化品牌的营销推广不仅要善于利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介,还要积极利用各类新技术、新媒体,使互联网、动漫、游戏、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兴媒介成为城市文化品牌宣传的有效载体。应大力推进中原网、郑州晚报、郑州电视台等市直重点媒介的建设,使之具有一定的国内外影响力,成为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宣传的主要载体。同时,应通过深度挖掘和精心策划,在相关媒介上推出文化品牌建设的专题、专栏和专项报道,如同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华豫之门》《武林风》《汉字英雄》等专栏一样,打造具有郑州文化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和民众需求的城市文化品牌。

5.人才保障

针对当前郑州文化人才不足的现状,需大力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名人名家培育工程,塑造文化领军人物和名人大家。首先,可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利用郑州大学等优势教育资源,联合知名文化企业,针对行业需求进行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专门的人才数据库。其次,可通过各种方式在文化产业各领域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善经营、懂管理的行业权威和核心人才,形成人才优势。再次,应推进文化经营人才培训的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相关高校设置文化产业相关学科,支持郑州市动漫基地、石佛艺术公社等园区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

六、结语

郑州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一座有文化和灵魂、有信仰和精神的城市。郑州市应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个性,制定和出台扶持政策和措施,创意策划文化精品和文化活动,大力进行技术和创新人才引进,在文化旅游、节事会展、演艺娱乐、影视动漫、名人故里等方面重点培育大项目、大品牌,以实现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的创建和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乐,蒋海君,蒋俊杰.品牌资本[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曹世燕.城市文化品牌的内涵及打造途径[J].大家,2012(5):17.

[3]刘建军.郑州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问题研究[J].郑州师范教育,2014(5):78.

[4]昨丽慧.历史是城市的灵魂[N].郑州日报,2014-10-28(08).

[5]王鲁峰.大河报品牌价值28.63亿 连续9年入围最具价值品牌[N].大河报,2012-06-29(7).

[6]韩岚.省会将打造文化娱乐之都[N].河南工人日报,2011-07-18(4).

[7]罗容海.文化名人故里行:墨子故里的“下一步”[N].光明日报,2011-12-19(15).

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 篇4

摘 要]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在建设城市品牌中,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围绕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指出高度重视和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城市品牌 建设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在建设城市品牌中,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优秀的品牌是具有良好文化底蕴的,目标受众在接受了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同时选择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在建设品牌时,文化必然渗透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品牌就是一个将文化精致而充分的展示过程;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源动力。

一、城市品牌——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概念

今天,城市品牌日益成为城市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城市品牌价值不仅在于其能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形象和声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成为其潜在的消费者,还在于其持续不断地创造新价值、新财富的巨大潜能。随着城市品牌在推动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城市品牌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并与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并驾齐驱的现象。

城市品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概念。文化是城市品牌识别固有的一面,它是城市品牌的主要动力。城市品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产品,城市品牌的精神力量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灵魂。城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城市品牌上的城市精华,又是渗透到城市品牌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城市品牌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空间,相应的也是市场空间,而市场的核心是消费,消费的本质内涵是文化,人们在消费品牌的同时,也在消费着文化;城市经营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城市的消费者接受了品牌,也就接纳了文化。城市品牌蕴含的文化只有与城市的消费者所属的文化相适应、相一致,才能得到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同,才能引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共鸣。

二、文化力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益迫切,一个只能满足人们物质欲望的城市是缺乏凝聚力的,一个平庸得毫无文化特色的城市对于具有现代化心理的人来说是无法认同的。因此,城市品牌建设的作用在于人、城市、文化三者的互动,形成一个多变的体系,呈现出人造城市、城市造人,人造文化、文化造人,城市造文化、文化造城市这样一个互为作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机体。在城市经营中,树立“文化资本”的观念,打造城市品牌,将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1.城市文化有利于强化城市居民意识,增强城市品牌的向心力、凝聚力

城市文化是长期积淀形成的, 是由城市居民共同创造的, 因而人们对其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城市文化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并起到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的作用, 进一步促使城市文化深入人心, 强化市民的服务意识。一个好的城市品牌对于本城市的居民具有鼓舞作用,使他们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例如,在我国,多少年来,人们传

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苏州和杭州的自然文化资源的独特性。而苏州和杭州很少有人嫌弃本市而想外迁的,这就是因为有了“人间天堂”这个品牌而大大增强了凝聚力。通过富有个性的城市理念传播,城市文化建设及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会把市民的精神凝聚到城市发展这一中心上来,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并进而营造出人人为城市发展做贡献的良好气氛,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深圳的“拓荒牛”形象就极大的增强了深圳市民的城市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深圳特区的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城市文化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城市市民的生活素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一座城市的市民生活素质,反映和表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程度和水平。一般说来,市民生活素质包括个人的受教育水平、是否健康的生理、心理和道德,是否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生活素质决定了市民所具备的视野,也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总体文化品位的高低,这一切都是构建城市品牌的关键要素。显而易见,要提高市民的生活素质,文化建设在其中起到了根本性作用,这既依赖于普遍有效推行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也依赖于总体性的社会文化的发展。从而为居民的智力成长和知识底蕴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同时也能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提升。

文化在提升城市居民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生活素质的同时,还大大有助于强化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塑造城市文明风气,影响城市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进一步提高城市品牌的凝聚力,以文化凝聚人心, 陶冶市民情操,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使城市居民积极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

2.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品牌的定位,丰富了城市品牌的内涵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均加大了了绿地花园、喷泉广场、高楼大厦、宽阔街道的建设,要想从城市的外在面貌区分城市的优劣越来越难。只有城市文化这种深层次的底蕴,才是识别城市特征的首要标识,只有从市民的生活风俗、审美情趣、生活理想、精神崇尚、行为方式、处世态度等方面才能把握城市的内在脉动。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独特的自然景观,新颖的街道布局,以及它的外在特征对于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价值,但是,标志性建筑除了外在形象特征之外,真正给人们长久品位的还是建筑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每一座城市在建设城市品牌时,都在深入的研究本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色,从而做出准确的定位。每个城市的文化都有其个性特点,或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或是具有创新性的现代文化,这些特点往往需要城市品牌来展现出来。例如上海市就以外滩丰富多彩的建筑、繁荣的商业和逐步崛起的金融业为内容的品牌形象,展示了上海的城市文化特色。美国的洛杉矶则以好莱坞电影、篮球和知名的大学构成了它的城市形象,体现了它的品牌独特性。

城市品牌的树立应该要有出色的产品和产业来烘托和支持,培育知名的文化产品来丰富城市品牌的内涵。因此,需要积极扶持城市的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来培育特色文化产品、名牌产品带动城市品牌形成,品牌产品与城市品牌相互提升、相得益彰。以文化精神为依托的产品,不仅能给人们以直接的物质享受,同时也给人们提供精神的营养,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独特的城市精神、地域文化。较之一般的产品而言,它具有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成为特定城市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成为城市品牌的重要依托。如巴黎以时装和香水成就时尚之都这一品牌,汉诺威亦无以伦比的国际会展业成为世界会展之都,维也纳则以文化艺术产业发达的音乐之都著称于世,法国里尔市2004年8月获得欧洲“文化之都”的称誉,宜宾五粮液、绵阳长虹、青岛海尔等都已经成为知名产品带动城市崛起和城市品牌塑造的典型。

3.城市文化增强了城市品牌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现代城市文化对城市周围的地域,对其他城市具有很强的文化辐射作用,其文化的内容和风格可以辐射、感染、影响其周围群落,乃至整个区域的文化,促进整个文化的发展繁荣。城市文化的辐射性有利于城市品牌的传播。城市是文化的集散地,城市的形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提供了条件, 人员的流动带动了跨地区文化的传播, 使城市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向四周辐射,这是城市品牌作用于外部的扩散力。好的城市品牌必然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城市品牌的文化内涵越丰富,认同性越大,其辐射力也就越强,相应的其吸引力也就越大。如广州作为商都,商贾云集,游客络绎不绝,不仅带来了异地文化,更传播了广州的城市文化,使广州“商都”这一城市品牌闻名全国。城市文化能大幅度提升城市品牌的亲和力,有助于提高目标受众对城市品牌的社会记忆,以及对城市的偏好和信任,也就是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升城市品牌的资产价值。一个成功的城市品牌可以使一个城市具有鲜明的形象,使人们了解它,在脑海中形象化它。可以使得这个城市在某一方面具有其他城市所不能够具有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外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

(1)有助于吸引人才。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历史已经证明城市要想一直保持增长和发展的趋势,其关键在于城市吸引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能力、而最关键的是人才,因为人是创造和创新的最主要的原动力,技术和资本为人的能动力的发挥提供技术和资本支持,而这些的实现,主要是城市的独特性——即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保持。城市文化是否开放兼容、是否适宜创业发展、是否让人们安居乐业成为城市能否吸引人才的关键。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优良、富有活力的城市,必然会在人才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进而对各类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2)有利于吸引外资。中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城市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城市建设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招商引资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的时代,城市对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吸引和聚集能力是城市能否引进外资的一个关键。公司选择投资城市,除了考虑区位经济的辐射能力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城市文化对投资带来的风险。文化开放、兼容的城市将减轻跨国公司本地化的压力和跨文化管理的难度,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名气,也有利于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兴业。

(3)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到外地旅游,说到底是为了感受不同背景下的人文风光,体验一种异质文化。当代社会,旅游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已纳入许多城市的发展战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旅游业的发展要么以自然景致取胜,要么以人文景观见长,即便是前者也要适度注入人文内涵。可见文化特色是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是发展文化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利用文化因素发展旅游城市品牌,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凡是旅游业搞得好的城市,都有良好的城市品牌;相反,如果城市形象不佳,即使拥有最好的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很难吸引游客。

三、结语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需要标准化引领 篇5

城市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品牌、企业品牌延伸出来的概念。如何理解城市品牌?目前并没有权威、公认的定义。城市品牌建设,也就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它与一般的企业品牌建设的过程类似,都是包括品牌定位、品牌选择、品牌开发、品牌传播等具体过程。城市品牌的定位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城市品牌的选择是城市品牌定位的延续,城市品牌的开发着眼于凸显城市品牌的价值,城市品牌通过传播塑造出城市品牌独有的魅力。城市品牌追求的是长期的存续和发展,是持续的竞争力。专家指出,一个清晰的城市品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一个城市的特色。

杨泽世在致辞中表示,品牌凝聚着质量、服务、信誉、标准化等多重要素,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崛起的背后,往往是一批品牌的强势崛起。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缩影,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它的环境、资源、经济、文化、历史和人等因素构成和决定一个城市的品牌价值。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品牌建设为契机,以标准化为手段打造城市品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品牌的发展要靠标准的引领。”杨泽世说。

王海东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从国际范围内来看,城市面临新的转型升级,主要包括3大方面:一是品牌的外延不断在扩展,已逐渐从企业品牌建设扩展到文化、城市等领域。二是品牌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正从质量时代拓宽到品牌时代,社会各界对品牌的研究方兴未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提出的影响品牌价值的五要素(无形资产、有形资产、科技创新、质量、服务),就是对品牌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三是政府对品牌建设日益重视,品牌是国家与地区、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品牌的背后是质量、诚信、法治、教育、文化等因素的体现。

从国内看,我国品牌建设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国家一贯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品牌建设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为我国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品牌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品牌建设仍是我国的一大短板,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三是品牌建设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尚未制定推出一部关于推动品牌建设的法律,品牌的教育也极其缺失。因此,我国品牌建设工作急需进一步完善。

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 篇6

1. 中小城市电视频道品牌化特征

作为地方性的电视媒体, 它们的收视覆盖范围比较小, 但是目标受众却相对集中, 有鲜明的特点以及较高的文化程度和消费能力。

2. 中小城市电视频道品牌化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1) 频道定位模糊。本来中小城市电视频道应该突出与央视、省视电视台的差异化, 办出特色, 办出个性, 但是中小城市电视频道通常甚少考虑对受众的定位、节目的定位。有的中小城市的电视频道看到电视剧定位的电视剧频道受到受众的追捧, 就在自己的频道中设置电视剧栏目;看到以娱乐定位的娱乐频道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就在自己的电视频道中加入娱乐栏目……这样就使得频道定位模糊, 频道内容混乱, 没有一致的风格, 对受众而言像是“鸡肋”。

(2) 内容抄袭跟风。有的中小城市电视频道抄袭跟风当下流行的电视节目, 完全没有创新可言, 使节目内容陈旧, 没有可视性。就像沈阳电视台体育频道曾经模仿CCTV-5, 以播报体育赛事为主要方向, 期望获得关心体育的受众的青睐, 但是效果却不如人意, 原因在于人们普遍关注具有时效性和精彩性的顶级体育赛事, 而央视体育频道购买了95%以上世界顶级赛事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播映权, 地方电视台享有的赛事转播权有限, 所以地方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的体育赛事缺乏新颖独特性, 直接导致收视率低、入不敷出的现象, 最后使得整个电视频道的运营陷入困境。

二、中小城市电视频道的品牌化建设

全国现有2000多家电视台, 3000多个频道, 当频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每一个频道都想凸显自己的特色, 但又不得不在内容上趋于相似的时候, 电视频道就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识别系统来彰显它的吸引力----“做品牌”就成了一个路标。

1. 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

大多数中小城市电视频道的电视人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意识, 但只是局限于单个的电视节目上, 忽视了对整个频道的品牌塑造。

2. 为电视频道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

塑造电视频道的品牌形象关键的一步就是对他们进行鲜明的、准确的定位。

3. 频道的品牌化包装推广

(1) 电视频道CIS设计。品牌形象鲜明的电视频道应该有独具匠心的CIS设计, 使人过目不忘, 例如, 杭州电视台台标用的是杭州的特色之一—三潭印月, 尤其是水墨画的设计风格和点睛之笔, 显出杭州古城的雅意, 显得文化底蕴十足, 令人回味悠长。江苏电视台的标志采用红色为主调, 构图简明, 蕴意深刻。该标志创意来源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摄取了汉字中“人”的象形特征。并巧妙的将汉语拼音“JS”融入到“人”字中去。在看似简洁中描绘出一幅长江与运河交汇的盛大画卷, 赋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更容易使受众记住频道的品牌特色。

(2) 打造名牌主持人。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和知名度直接关系到频道品牌的塑造。主持人可以是大方严谨的、也可以是风趣幽默的, 最重要的是应该与所主持的节目风格保持一致。例如徐州新闻频道《大卓说事》栏目的主持人没有任何浮夸的装扮, 以本来朴实、认真的面目出镜, 说着一口徐州方言, 与徐州受众话家常、聊生活, 深受徐州百姓的喜爱。

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取各种活动凝聚人气, 比如推出主持人画册、挂历, 组织主持人与观众见面, 提升主持人的知名度, 获取观众的好感。对中小城市电视频道来说, 举办大型活动是自我形象宣传推广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以因地制宜, 选择恰当时机, 举办大型路演, 电视台栏目主持人登台献艺, 邀请观众参与互动游戏, 由主持人现场派发奖品, 这样既提升了主持人的名气, 又加强了频道的宣传。

(3) 频道的品牌化推广。频道就好像一件产品, 在建立起品牌后, 还要进行市场推广。中小城市的电视频道必须运用各种营销手段进行自身的推广宣传, 给受众以充分的了解, 不断引起他们的关注, 才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电视频道可以与当地的企业合作, 举办歌唱大赛, 主持人选拔赛、平民选秀等, 既提升了企业形象, 又提高了电视频道的亲和力, 既对自身做了宣传推广, 又提升了电视频道的美誉度。还可以采取横向联合、跨媒体合作的方式等。

由于时代的需要, 央视、省级卫视的凭借实力步步紧逼, 中小城市电视频道品牌化建设已处于箭在弦上的必发趋势。城市电视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媒体和强势平台, 虽然它有着资金、技术的不足, 但凭借它在服务本地、宣传造势等方面许多独特的优势, 打造品牌频道, 在竞争中也能争得一席之地。

摘要:随着电视传媒市场的不断成熟, 电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央视、省级卫视媒体的紧逼, 中小城市电视频道的品牌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中小城市电视频道品牌化的概念、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着重探讨了如何进行中小城市电视频道的品牌化建设这一问题。

关键词:中小城市,电视频道,品牌化

参考文献

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 篇7

一、准确定位, 确立报纸品牌形象

首先应该在对市场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有关资讯的分析和判断, 根据市场竞争态势, 比照自身的条件和实力, 结合读者的需求, 正确确立报纸自身的定位, 进而确定报纸的办报风格、办报形式。通过报纸定位, 锁定报纸自身的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群, 也即锁定报纸的目标读者群, 这是实施报纸品牌战略的关键。《连云港广播电视报》也深刻地认识到准确定位的重要性。创刊于1988年的《连云港广播电视报》, 到了21世纪初, 由于其从形式到内容的停滞和老化, 已无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和其他媒体抗衡。2006年, 连云港广播电视报社通过对本地市场科学的调研, 了解报纸市场竞争态势, 掌握读者需求, 分析自身广电报的优势和劣势, 确立了“城市时尚生活周刊”的定位, 并围绕这一定位, 从形式到内容对报纸进行全方位改版, 改版后的《连云港广播电视报》以其精美的印刷, 新颖的版式设计, 丰富时尚的内容以及强大的生活服务功能在本市同类媒体中独树一帜, 成功地树立了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内容创新, 提高报纸品牌质量

同质化是报纸缺乏能深度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当然也显现不出其品牌的魅力。在同城媒体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 以传播差异化来打造自己的报业品牌成为必须之举。差异化生存是维持报纸品牌, 巩固核心受众的必然选择。相对于其他媒体来说, 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是广电报的劣势, 因此, 和日报类报纸抢新闻是不明智的, 只会得不偿失,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集中精力和版面, 挖掘周报的优势, 做出特色, 做出精品, 这其实也是广电报最大的优势。《连云港广播电视报》改版以来, 一直坚持差异化办报的方针, 突出精细化、本土化、服务化的特点。摒弃了以前广电报以摘编为主的模式, 加大自采稿件力度, 自采稿占到整个报纸的30%, 在本地媒体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话语权, 同时注重对新闻的深度挖掘和二次加工, 记者调查、热点追踪等版面对重大事件、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做深度报道、分析性报道、阐释性报道, 以“慢一拍”换“深一层”, 成为每期报纸的重头戏。本地资讯、美食、旅游、风尚、靓车等服务类专版本土化的同时求细、求新, 不仅做信息的提供者, 更成为了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几年来, 《连云港广播电视报》从同质化中创造差异化, 持之以恒以创新求发展, 不断强化报纸品牌效应, 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 赢得了读者, 也赢得了市场。

三、活动策划, 提升报纸品牌竞争力

近年来, 广告客户对媒体品质、影响力的需求上升, 从市场的层面推动媒体必须走品牌化道路。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活动策划大量涌现。媒体开展活动策划, 有利于媒体品牌形象的塑造, 也是树立品牌个性快速有效的方式, 在媒体品牌经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手缔造了北京青年报奇迹的资深报人、现北京娱乐信报社社长崔恩卿说:“社会活动是报纸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 可以使报纸迅速在特定人群或特定地点形成前所未有的影响, 使报纸的品牌深入人心。成功的活动可以带出成功的媒体。”

通过举办互动活动可以走近读者, 培养读者的忠诚度。这种活动营销涉及面广, 影响大, 能引起公众的广泛兴趣和注意, 是报纸树立形象、扩大影响、提升品牌的重要途径, 在与受众和广告客户的深度互动中, 自身品牌得到进一步强化并由此带来额外经济收入。2006年, 《宁波广播电视报》启动了大型系列活动“好心有好报”工程, 以慈善文化为立足点, 以每周新面市的广电报为产品, 组织志愿者街头义卖, “一元一报”“一周一卖”, 每逢周五成百上千的队伍走上街头义卖广播电视报, 迅速提升了宁波广播电视报的美誉度和品牌价值。并借此策划了一系列后续可开发性活动, 是非常成功的以活动树品牌的例子。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策划要有创意和质量, 要有公信力和长远眼光, 要与自身品牌定位相符, 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杀鸡取卵。

四、优化广告结构, 着眼报纸品牌长远发展

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 篇8

[关键词]文化馆 群众文化 文化品牌

传统文化馆给人的印象是唱唱歌、跳跳舞,是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与年轻人关系不大,因此,社会影响力不高,所提供的文化服务也有限。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人们可选择的文化享受的资源日益丰富。作为群众文化工作主要组织者的文化馆,如何推进文化创新,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更高质量更水平的群众文化,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提升服务品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摆在群文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文化馆要树立品牌意识

打造文化品牌是文化馆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文化馆发展创新必须改变八十年代那种老年活动中心或简单普及教学的局面,逐步树立品牌意识,增强人才实力,提高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一席之地,为更有力更广泛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更重要作用。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各种社会内容和社会现象都走向品牌化。品牌意味着强势,越出名的品牌越能影响消费群体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现实中我们都知道像可口可乐、麦当劳等众多世界品牌的巨大魔力。这种大品牌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随之而来的是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冲击。“品牌化”不仅狭义地指商品品牌,而且包括城市品牌、区域品牌、文化品牌、旅游品牌等广义上的品牌。文化品牌与商品品牌有联系也有区别。作为品牌,两者都必须注重自身的消费价值。作为有形商品的品牌更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等经济效益,当然商品品牌消费也能引起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快感。而文化品牌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产品,更注重精神价值和人文价值,能影响消费者的思想情感、审美志趣和道德观、价值观等。打造文化品牌根本意义,就在于反映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优良传统,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注重传播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营造良好的、文明的、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与风尚。

文化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的品牌效应。文化馆作为一个城市地区群众文化主要承担者,应当担负起繁荣地方文化,建设文化品牌的重任。打造品牌,有利于提高文化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门可罗雀,无人问津,那么,再富丽堂皇的文化馆也形同虚设。人们之所以接受一个品牌,除了它本身质量好,广告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馆是公益单位,不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不可能大张旗鼓地打广告,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推出文化精品和品牌活动项目,才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进而有效提高文化建设成果的受益面和受益率。

荀子说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文化品牌应具备“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的作用和意义。

二、文化馆要大力打造文化品牌

如何打造文化品牌,是文化馆发展创新的关键。文化品牌的创建,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对待文化创新。

(一)打造文化品牌,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品牌建设,根本在人。文化馆必须加强内部建设,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整体实力。这个问题涉及到文化馆到底是业余还是专业、是群众文化还是专业艺术之争。长期以来,文化馆一直被认为是专门组织群众文化的单位,是业余的,比“专业”低水平、低档次的,造成了全国文化馆硬件条件薄弱、学科理论不成体系(高等教育不设专业)、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和待遇偏低的局面。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文化馆的发展。我们一面要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面却不增加文化馆的投入,这是自相矛盾的。“专业化建设是文化馆和群艺馆继续发挥自身职能的内在需求”。 ①“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突显,非以专业化作为支撑的服务不能独存于世。因此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水平必须立足专业化。” ②当下,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我们必须借文化体制改革之机,大胆引进高端人才,走专业化道路。

(二)打造文化品牌,必须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继承、吸收是创新的基础。立足传统,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实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世界范围内,能真正激起市场热烈反应的中国文化产品,大抵还是那些阐扬了中国民族文化优秀、积极特性的作品。” ③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传承绵长,内涵广博。打造文化品牌要克服传统文化的保守面,取精用弘,从中提取那些具有人类普遍价值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加以发扬光大。

(三)打造文化品牌,必须立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离开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谈品牌将是空话。立足群众需求是品牌产生的前提,打造文化品牌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基础。时代在变,人在变,社会观念在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变。立足需求,不是迎合某些市场低级趣味的媚俗,也不是急功近利,以赚钱为目的。立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意味着尊重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创造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样式。

三、深圳市群艺馆文化品牌建设的启示

深圳市群艺馆历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创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努力建设实质性的文化服务项目,让广大市民和外来工有更多机会享受文化建设成果。公益艺术培训、“周末剧场”演出、舞台艺术精品创演等已成为群艺馆特色的品牌项目。

(一)公益艺术培训

深圳市群艺馆公益艺术培训,是基于广大市民以艺术培训的需求大幅增长,同时充分发挥其艺术人才的资源优势,适时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公益培训分老年艺术大学和少年艺术培训,面向全体市民尤其是老年和青少年(包括非深圳户籍人员)招收学员。自2006年实施以来,经过七年的实践,群艺馆摸索出一套成熟可行的运作模式: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公开报名、公平录取、按时授课和成果汇报。强大的教师阵容,高质量的教学,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七年来,学员在声乐、美术和舞蹈等方面获省级以上奖励有数十项。公益艺术培训不仅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促进了群众文化发展,而且为全国艺术院校培养了大量优秀青少年艺术人才,大大提高了市群艺馆的社会知名度。公益艺术培训已成为该馆一项重点文化服务品牌,也成为深圳文化系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nlc202309012219

(二)“周末剧场”演出

“周末剧场”是深圳市“周末文化”系列活动之一,每周五晚上在群艺馆影剧场举行,采取5~10元低票价或免票方式(对未成年人、学生、老人和残疾人等。)“周末剧场”强调公益性、大众性和服务性原则,旨在以低票价和节庆假日免票方式,引导市民群众走进群艺馆、走进剧场,享受和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享受更高层次的艺术。

“周末剧场”的推出,既是为满足广大市民群众低票价享受高雅艺术的需求,同时培育艺术市场,促进深圳及周边城市民间艺术社会的发展。“周末剧场” 2007年4月开办以来,为深圳市近二百家民间文艺社团以至珠三角周边城市民间艺术社团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民间文艺社团和深圳市文化发展繁荣,充分发挥了群艺馆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对普及群众审美教育和提高文化素质的有积极意义。

(三)舞台艺术精品创演

深圳市群艺馆大力引进全国优秀艺术人才,注重培养有发展潜力的新人。馆内各艺术门类的专业人才齐备,聚集了多名国家一级编导、一级指挥和一级演员,他们在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大赛中展现出较强的实力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也承担了全市重大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任务。2006年至今,群艺馆成功承办市委市政府及市文体旅游局下达的“世界牙医大会开幕式专题文艺晚会”、“魅力中国·激情深圳”欢迎大体联评估组专场文艺晚会演出、庆祝党成立86周年暨香港回归十周年晚会、“祝福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大运会接旗仪式文艺演出等百余项重大文化活动和大型演出任务,组织能力和艺术水准均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赏。凭借强大的人才优势和团队支持,群艺馆逐渐成为全市重大文化活动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深圳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生力军。

打造文化品牌,创新文化服务,文化馆要脚踏实做好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工作,最大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不能盲目地“请进来“或”走出去“,也不能老盯着什么级什么级的大奖。不顾市场,不顾土壤,盲目地崇洋媚外生搬硬套外来文化,只能生产出“四不像“的文化怪物;而一些到维也纳金色大厅“镀金的”走出去演出,多数是自己演给自己看的“笑话”(中国式“K歌房”成为金色大厅的另一标签)。 ④至于获奖,与官员政绩、单位总结、领导述职、个人评职称等息息相关,这很现实,但需要改变。群文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默默奉献。

结语

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保持和提升文化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文化部于2009年初印发了第二次修订的《文化部创新奖奖励办法》⑤,以奖励为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这对文化馆和广大文化工作者来说是个良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努力创新,重视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新型的强大的文化馆,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

作者简介:吴永强(1976—),男,现任职深圳市群众艺术馆。

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 篇9

在国家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社、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承办的“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2006年9月1~2日在天津召开.参加研讨会的城市达到40多个,大会代表约200余人.会议特别邀请了8位在科技创新和创新型城市方面卓有建树的.理论界专家学者和政府决策管理者做学术报告,7位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一批较高水平的论文.大会共收到论文37篇,并编辑出版了学术论文集.

作 者:李春成 孙加臣 作者单位:李春成(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天津,300011)

孙加臣(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社,天津,300011)

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 篇10

随着高校成人学历教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非学历教育工作正在成为地方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重心。近年来, 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 使得高校与社会办学机构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非学历教育的竞争日益加剧, 继续教育的市场化趋势加快。而目前制约地方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二个, 一是继续教育质量不高, 市场适应性不强, 所学难以致用;二是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特色不鲜明, 缺乏品牌, 影响力不大, 生源不足, 非学历继续教育难以为继。因此, 品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城市学院是2002年3月, 经教育部批准, 由当时的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的地方本科学院。近年来,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师范教育和土木工程建设的学科专业优势, 在快速发展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同时, 依托学校优质教学资源, 在打造继续教育品牌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 创立了“城市规划建设师培训”、“资深地方中小学教师培训”等项目品牌, 促进了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通过实践, 我们体会到, 地方院校要建设继续教育品牌必须把握好以下“五要”。

一、建设品牌要准确定位

定位是地方院校品牌策略制定的关键, 也是品牌建设过程中,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品牌定位, 就是指一所学校依据大学精神、自身现有条件和发展前景而制定的关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特色的个性化目标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学校在社会中的位置、在同行中的位置, 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

继续教育品牌如何定位, 关系到品牌的成功与否。比如, 清华大学提出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三个“服从、服务”, 即服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服从、服务学校自身发展的总体战略;服从、服务人的发展要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给予每个教育模块的品牌定位:本科教育定位是“通识教育, 个性发展”;硕士教育定位是“经世济民, 追求卓越”;博士教育定位是“追求真理, 崇尚科学”;MBA教育定位是“根植中国, 面向世界”;EMBA教育定位是“培养产业领袖, 塑造企业未来”;高级管理培训的定位是“百战归来再读书”。正因为有准确的品牌定位, 才使得清华大学的继续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地方院校继续教育在定位时, 一定要合理地评估自身, 做到准确, 恰当。评估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人才方面, 要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 明确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二是在行业方面, 打造自身专长的专业领域的高级、中级、初级的继续教育品牌;三是在地域方面, 打造自己所在区域的地势优势, 巩固好所在环境的优势, 不盲目扩张, 也不盲目跟从新技术;四是在人才培养方面, 不局限于固定级别的人才, 要加强社会服务意识, 凡是自身有能力提供服务的人才, 都尽量投入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1]因此, 湖南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在品牌建设时, 根据自身城市建设、管理、文化、教育的优势特长, 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定位:立足行业, 面向基层, 服务城市建设, 服务地方社会, 突出建设和教育特色, 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建设品牌要坚持特色

继续教育品牌建设对每个高校都是适用的, 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地方院校在建设品牌时一定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 开发自身独特的建设方法, 切不可照抄照搬。

凸显地方特色。因为一般地方院校继续教育的产品主要是面向当地经济社会, 所以, 在建设品牌时一定要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要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第一需要, 同时, 还要做到满足市场需要与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相一致, 打造有地方特色的中高端培训项目。

发挥学校特色。地方院校继续教育只有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办学环境和资源优势进行开发, 才能形成“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强”的品牌特色, 形成竞争力。[2]比如, 湖南城市学院在土木工程和师范教育两大方面, 无论从教师、教学、科研, 还是办学条件等, 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色和优势。因此, 学校在打造品牌时, 特别注重继续教育办学中土木工程和师范教育的应用型、城市化特色, 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城市规划建设师培训”“、城市中小学资深教师培训”等项目。

三、建设品牌要发挥特长

特长, 是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优势, 通过它能形成有竞争优势的核心点。这个有竞争优势的点, 就是品牌的价值点, 也是为消费者提供他们选择我们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依据。特长, 还是学校无论从教学资源, 还是管理服务, 都有优势的学科专业, 即学校在这个学科专业有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学、优质的管理与服务, 能充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 湖南城市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乘国家基本建设快速发展、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东风, 积极发展品牌项目, 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建设品牌要夯实基础

地方院校实施继续教育品牌战略, 要夯实好品牌建设的基础。

1.夯实好教育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教育理念是发挥教育功能的思想标杆。地方院校在建设继续教育品牌时, 一定要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进行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同时, 一定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 加强行业交流, 把行业内的技术手段传播给学习者, 提升学习者的技能水平。

2.夯实好教师队伍基础。大学教师是大学品牌的主要创造者、主要承载者, 是大学力量与声誉的象征。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要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很困难的。学校应该采取培训提高现有教师、多渠道引进高层次教师等举措, 建立一支人数适中、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大力提升继续教育师资的层次, 不断提高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前进的强大动力。[3]

3.夯实好教育教学质量基础。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根本。学校只有提供良好的教育, 保证教育质量, 才能被社会认可, 才能被社会接受。地方院校发展品牌战略的根本就是保证教学质量。为此, 学校应该加强继续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 加强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的开发、教材开发;以精品项目为核心, 开发系列化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培训品牌;建设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 使它们共同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2]

4.夯实好管理服务基础。建设品牌的关键是要做好管理服务与提升培养质量。因此, 地方院校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实现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服务的根本转变;要放下自己的身价, 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为社会的人才建设提供服务保障;要管理创新, 提升管理品质、管理效能, 为品牌建设提供源动力;要理念创新, 实现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从“命令管理”向“服务管理”三个方面的转变;要目标创新, 与时俱进,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 确定学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建设计划和战略目标;要机制和手段创新, 建立健全学校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理顺各种管理关系, 实现管理的科学、规范、高效和协调;要组织创新, 充分提高学校继续教育机构的管理活力和竞争效率。

5.夯实好“售后”服务基础。企业产品出售后有售后服务, 继续教育也应该有培训完成后的后续服务。这就要求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机构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务网络, 积极拓展后续服务的覆盖面, 多途径、多方式为教育“产品”提供服务。比如, 搭建学习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桥梁, 为学习者找工作, 为企业找人才;指导学习者创业, 为学习者提供创业信息;等等。这既为品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为企业输送了优秀人才[1], 让品牌产生长远的品牌效应。

五、建设品牌要加强传播

品牌定位一旦确定下来, 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策略, 形成与之配套的品牌传播, 这样才能将品牌定位的作用发挥出来。

1.公共关系传播策略。充分利用学校、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关系, 创造条件, 让媒体进行公开的报道, 并在社会公众中形成良好的公众形象。如, 专题论坛, 组织慈善公益事业活动等。

2.事件传播策略。通过策划一些专题事件, 引起受众和媒体的关注, 再经过受众口碑相传或媒体追踪报道进行放大, 达到传播的效果。如, 策划专题活动、主办纪念活动。湖南城市学院为了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师培训”, 主办培训方案设计、课程设置专家座谈等一系列的活动, 让广大学员和潜在的学员参加和体验, 以达到传播的目的。

3.广告传播策略。这是一个直接投入的传播策略, 实践中可根据资金情况选择不同的媒体, 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如, 制作形象宣传册、招生简章;建立一个官方网站;投放平面媒体广告等。

总之, 在市场条件下, 地方院校要想在与社会继续教育机构的市场竞争中加快发展, 就必须加快继续教育的品牌建设, 不断地强化品牌形象和影响, 提升继续教育服务的形象, 增加继续教育服务的附加值, 才能促进品牌与继续教育的良性发展。[4]

参考文献

[1]赵国安, 宁帆.高等教育院校继续教育品牌战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8) .

[2]陆松.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品牌经营[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4) :5-6.

[3]郭中华, 黄如.论大学继续教育品牌建设[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1) .

上一篇:护坡混凝土梁论文下一篇:语言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