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关系和影响十篇

2024-07-26

相互关系和影响 篇1

1 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与特征

1.1 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

隐蔽课程,有人也称“隐性课程”、“掩盖课程”、“潜在课程”、“无声课程”、“非书面课程”等,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没有被正式列入正规课程计划,但又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通过学校环境,有意无意地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因素。“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1]。” 可见,其本质是体育文化。

体育隐蔽课程的构成成分是除体育显性课程之外的各类体育文化。体育隐蔽课程是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体育隐蔽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构成了体育课程的整体,共同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

1.2 体育隐蔽课程的特征

1.2.1 内隐性

正如“隐蔽”一词所表述的那样,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不像显性课程那样直接的、外显的,而是隐蔽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传授的痕迹不明显,看不到外显教育过程,是深藏于显性体育课程背后,或隐蔽于学习活动的各种过程、细节、状态之中的。学生进行学习时,会不知不觉地接受隐含于上述各种情况和细节之中的体育隐蔽课程的影响。

1.2.2 多样性

体育隐蔽课程涉及学校体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校园体育物质、精神文化的环境,体育教师的人格和教育行为、体育学习气氛等等,范围相当广泛,形式多样。

1.2.3 依存性

体育隐蔽课程需要借助于某种客体才能传递它蕴含的文化,发挥它的功能。体育隐蔽课程的承担者主要是具体的人、事、物及相应的活动中。例如,体育教师、体育物质环境、体育气氛等等。离开了这些客观的载体,体育隐蔽课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这就是通常说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体”。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意向正是随着这些不同的载体传递给学生,并且不断地沉积下来,产生相应的心理品质。

1.2.4 稳定性

体育隐蔽课程一旦对学生产生了效果,那么它对学生的影响是较稳定的。显性体育课程中学过的知识和动作技术往往出现考过就忘的现象,但学生长期在体育隐蔽课程的“熏陶”下往往会形成某些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对体育的态度、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等,则有可能长期保持下去,甚至能够持久地伴随人的一生。

1.2.5 定性评价

体育显性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比较容易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可以用测量手段加以量化,但对体育隐蔽课程来说,却是十分困难的,体育隐蔽课程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实现体育隐蔽课程的价值的,这些要素难以用量化的方式确定下来。所以说,目前仍以定性评价为主。

2 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与功能

2.1 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

体育隐蔽课程包括体育物质文化要素和体育精神文化要素,体育物质文化要素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视觉看到的包括学校建筑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场地以及生态环境、教职工的服饰、校徽、校旗等由学校物质环境构成的一切文化。

对这些隐蔽课程的安排要求要做到:体育设施设计应该现代或者比较前卫、颜色造型科学、环境幽雅,体现人文关怀;体育器材应安全、舒适,体育场地的规划应当合理而且适宜性强,还要考虑到生活布局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等因素。特别是生活布局很重要,比如学校对饮食、洗澡时间的开放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体育精神文化要素主要包括学校图书报刊、体育文化宣传橱窗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行为准则,班级体育风气、体育教师师表作用、师生人际关系。学校的学风、校风以及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这些文化它间接感染学生自觉从事体育活动,体育教师的为人师表给学生直接起着榜样示范和暗示作用。教师的语言、服饰、精神状态、价值观念、授课方式、示范动作乃至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知觉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进行着模仿,并结合自身进行筛选、加工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谐、快乐、轻松、活跃的体育课堂或集体体育活动氛围会放松学生心情,有利于个性的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2.2 体育隐蔽课程的功能

2.2.1 文化渲染功能

体育隐性课程涉及人类文化的多个侧面,包括管理体制、人际关系、风俗习惯、典章礼仪、意识形态、知识经验、价值规范、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等。因此,学生置身于学校这一微型社会中,沐浴着纯净化的学校体育文化,会获得丰富的对体育文化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经验。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

2.2.2 陶冶情感功能

美化的学校体育物质环境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陶冶,而且学校举行的各种体育活动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感。

2.2.3 激发体育兴趣功能

学生课外接受实体性精神文化的影响,会对体育产生兴趣,例如,广泛地阅读体育书籍,会对这门学科产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体育教师艺术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会激起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

2.2.4 触发灵感和直觉功能

体育隐性课程中的物质文化和非实体性精神文化的各种要素能够形成一种体育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获得某种特殊知识,感悟体育文化的精神、情调和气质,从而触发灵感和直觉功能。

2.2.5 发展想象力功能

体育隐性课程中的物质文化具有直观性,各种非制度文化具有情境性,学生课外阅读的体育类读物所描述的对象具有形象性,它们是扩大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手段。

另外,除制度文化外,绝大多数体育隐性课程的构成要素对学生的影响都不是粗暴的介入,也不是恣意的教化,学生接受时具有充分的自由度。这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来说无疑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有利条件。

3 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1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学校领导要提高对体育隐蔽课程的认识,对本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建设要明确目标、精心设计、加强管理。实施体育隐蔽课程的长远意义在于实施完整性教育,同时,领导应充分重视隐蔽课程将其纳入教育计划,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其顺利实施。首先,必须明确的是隐蔽课程自身的性质决定我们不可能以某种法定形式,比如,课程方案做统一要求,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应尽力避免形式主义,必须要有实在的或者说实际的操作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执行相宜的职责,统一组织、策划、监督和实施。

3.2 学校体育物质文化设施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基础,这些硬件设施能否落实直接影响到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合理的场地布局、充足、完善的体育器材、悦目的色彩搭配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加,人均使用的运动面积达不到要求。因此,要广开思路、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增加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3 体育课程评价方式

体育隐蔽课程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实现体育隐蔽课程的价值,这些要素难以量化。必须有教育监督与评估体系,来将受教育者置于主体位置。因此,应建立一套从受教育者角度出发,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设计、研究尽量反映体育隐蔽课程的评估体系。这是保证学校实施和运行体育隐蔽课程的关键和体现效果的必然措施。

3.4 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人格素养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体育环境的设计者,是学生观察、模仿的主要对象,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影响他们的个性形成。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谈、衣着仪表、个性表现、知识阅历、兴趣爱好、教育方法、行为习惯等无不作为个体文化以内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多才多艺、组织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给学生一种博大精深、触类旁通的感觉。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强,人格魅力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激发创造性能力的发挥,并能使学生产生无比的安全感、信赖感、敬畏感。所以,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注重自己的言行。同时,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一种强有力的隐蔽课程内容。

3.5 体育精神文化氛围

体育精神文化的主要通过定期的有计划的体育板报、体育标语、体育新闻广播节目的播出,体育书刊借阅制度的形成等方式影响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可通过定期主办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文化节、学校运动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的形式,开展体育竞赛、体育知识讲座等多种体育精神文化活动,通过建立良好的学校体育校风和教风来实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物态化的体育精神文化氛围,从而使他们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以积极的行动加入文化活动的行列。

3.6 学校、家庭社会信息沟通

体育隐蔽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还要注意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保持学生在认识上的一致性或者说尽量趋于一致,也就是说要积极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生通过社会上或者在家庭中的所见所闻与学校学习的知识、经验进行比较,从而形成认识上的反差,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是绝不能忽视。要经常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解、座谈、问卷等形式,随时掌握第一资料,以便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在设计学校的体育隐蔽课程时,要全方位综合考虑到社会、社区和家庭环境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应该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社区)三方面的力量组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见图),使之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让它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2]。

学校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阵地,社会与家庭因素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学生通过社会上或者在家庭中的所见所闻与学校学习的知识、经验进行比较,从而容易形成的认识反差。所以,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相互反作用。因此,学校要成立相应的“处”和“室”(如上图)来统一运作、协调,从而加强体育隐蔽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运转。

4 建议

1.学校在加强体育隐蔽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运转时,应尽快建立学校体育课隐蔽课程教育新体系,处理好体育隐蔽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的关系。要全方位综合考虑到社会、社区和家庭环境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应该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社区)三方面的力量组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2.要结合学校和地方的实际,把体育隐蔽课程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正确引进先进的体育隐蔽课程教育经验,建议成立体育隐蔽课程研究室,认真搞好隐蔽课程的教育研究;体育隐蔽课程的整体优化,应以体育精神文化要素为突破口。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的有特色的路子。

3.要重视学校体育课隐蔽课程教育的潜在文化性,尤其是体育文化影响、传承作用;重视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体育教师进修制度,推动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4.在教育经费仍较为短缺的情况下,学校体育物质文化要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改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土洋结合、以土为主的办法,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条件,发挥各校园的优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器材设施,合理做好布局工作。

摘要: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为切入点,系统的分析了影响体育隐蔽课程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认为,影响体育隐蔽课程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物质条件、学校体育风气、课程评价、教师素养和社会、家庭因素。进一步探讨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体育隐蔽性课程实施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协调各因素之间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隐蔽课程,教学法,影响因素,关系

参考文献

[1]姚蕾.我国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J].体育科学,200l,(4).

[2]姚蕾.体育隐蔽课程实施原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6).

[3]姚蕾.对我国体育隐蔽课程本质及特征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1,(5):56.

[4]胡庆山,等.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问题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86.

[5]陆为群.高校隐蔽课程与学校建设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07,(6):132-133.

相互关系和影响 篇2

领导与秘书之间的利益关系向来都是十分紧密的, 在现实工作中, 秘书是领导的助手和智囊, 其助手作用主要表现在直接为领导提供精力补偿和智力补偿。因而, 人们常称秘书为领导的“外脑”;秘书的智囊作用主要表现在为领导以谋助断、以谋促断和以谋执断等方面。秘书必须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而又不能像领导那样去处理问题, 因此, 秘书既要具有领导的思维高度, 又要明确自己的从属工作地位, 明确自己的职责是直接为领导工作服务的。在生活中, 秘书与领导的关系与其他工作人员相比又最为密切, 这必然会使二者的行为观念在日常中产生相互的影响。因此, 处理和把握好秘书与领导在各种交往中的关系, 两者的相互影响处于良性的互动状态, 对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领导与秘书在行为观念上的相互影响

领导和秘书之间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 即:领导对秘书的影响、秘书对领导的影响, 我们下面就这两个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1、领导对秘书的影响

在领导与秘书互相交往中, 领导的行为和观念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秘书的头脑中, 秘书的行为和观念同样也会影响到领导, 但是由于领导处于支配性的工作地位, 他的行为和观念对秘书的影响表现为直接性和决断性的特征, 因此对秘书工作的影响更为深刻和长远。

领导与秘书在角色交往和非角色交往中的影响一般可分为:权力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

(1) 权力性影响:权力性影响可以看作是秘书与领导之间的角色交往, 是指领导者影响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这主要是领导拥有的权力和其社会地位所形成的影响力。领导, 包括领导者个人和由领导者个人所组成的领导集体或领导层。一般是处于单位 (公司) 、机关的上层。是指挥者、决策者。他们都把握着一定的实权, 这种权力对秘书的工作心理、工作行为起着一定的影响效力。

(2) 非权力性影响:非权力性影响也是秘书与领导之间的非角色交往。又称人格魅力, 是领导者个人的因素所形成的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远远超过权力性影响。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它也是领导对秘书影响力的非权力性影响关键所在。领导要赢得他人的理解支配和配合, 还要靠人格力量和情感使之“信服”。即要靠非权力性影响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常情况下, 非权力性影响主要包括:品德、才能、知识、高情商这四个方面的因素。

2、秘书对领导的影响

秘书的行为观念对领导的影响虽然不似领导影响秘书那样“立竿见影”, 但它却具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是由秘书的职业身份、职业地位的从属性决定的, 主要是有秘书的角色地位和非角色地位对领导的影响。

(1) 秘书对领导的角色影响

主要与秘书个人的思想品德、出谋划策、学识修养等息息相关。

品德修养:“德才兼备, 以德为重。”一个秘书人员若不能把“德”放在首位, 即使有“满腹经纶”, “张良之才”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秘书。秘书的思想品德修养在秘书的角色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秘书不为名、不为利。任劳任怨, 一心一意勤奋工作, 甘当无名英雄。例如:“你辛辛苦苦组织会议, 只是为了能起到协调决策, 落实贯彻政务的效果, 而不是自己坐在主席台或做报告。通宵达旦的起草一份公文, 只是为了指导、宣传、规范或商洽公务, 而不署名, 没稿酬拿。与外界交往, 只是为了联系工作、收集信息, 而决不攀人情、谋私利”。其他人员受了委屈还可嘟囔两句, 而秘书必须以绝对服从为天职, 等等。而这一切还往往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别人的理解和社会的公认。

出谋划策:“谋”顾名思义为出谋划策, 秘书具有贴近领导、综合服务、信息枢纽这三大优势, 对于出谋划策。作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善谋是每位秘书应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秘书如果谋略得当, 就能帮助领导将工作做好, 能在辅助决策过程中与领导擦出璀璨的火花。诸葛亮“三分天下之计”使魏、吴、蜀三国为夺霸权而出现相互牵制、相互抗争的鼎立局面。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一伟大的战略构想, 刘备根本不可能在现在的四川省建立蜀国。三分天下的战略不仅打破了曹魏独吞天下的企望, 也改变了魏、吴两大势力争夺天下的局面。使这一时代更加纷繁复杂, 更富有活力。因此,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诸葛亮这位古时的秘书的“谋”影响了刘备“领导”以及整个三国时代。

(2) 秘书对领导的非角色影响

秘书对领导的非角色影响可分为主动的影响和被动的影响这两个方面。但主要的还是表现为主动的影响。具体的有:超前意识、适时提醒、及时补台。

超前意识:一般来讲, 秘书不能仅限于领导叫怎么办就怎么办, 领导指到那里就打到那里, 而是要树立超前服务意识, 想领导所想, 急领导所急。充分发挥“助手”的作用。从而使领导在每一次决策之前就已“熟”各方面的情况, 做到成竹在胸。

适时提醒:俗话说“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领导即使有许多的智慧, 才能, 但总有不足之处的。正因为这样, 领导才需要秘书的提醒和帮助, 秘书在完成领导交办工作的同时, 主动考虑并提出那些领导者的暂时没有想到而要提出的问题以及秘书部门每天报送领导者的经过精选的有用的信息。这些都能提醒领导者注意某种倾向, 解决某一问题或启发、警策领导者避免某些失误, 促使领导者不断校正工作的运行轨迹。这就是秘书对领导工作所起的提醒警策工作, 从而促使领导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失误。

及时补台:“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受精力、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情感、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领导不可能事事都高瞻远瞩, 在处理有些问题时, 也可能产生失误或偏颇, 遇到此类情况, 秘书就要在尊重领导权威和人格的前提下, 及时补台, 做好善后补救工作。

三、正确处理领导和秘书的关系

1、处理好领导与秘书之间的工作角色

秘书是领导者的助手和参谋, 秘书人员作为连接领导和基层的桥梁, 协调部门之间关系的纽带, 这一客观地位决定了其工作的基本职责就是服务。秘书工作是以服务为主旋律而又寓于机关各项实践活动之中的宏大交响乐, 服务是秘书人员的天职。秘书作为助手经常与领导共事, 打交道。那么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而不吹捧:领导是领导班子的核心, 秘书起辅助作用。因此, 秘书尊重领导, 即在各方面维护领导的权威, 支持领导的工作, 此乃秘书的本份, 是下级服从上级, 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在领导关系的具体表现, 因为领导是代表一级组织对所在单位和部门全面负责。尊重领导者先是对领导工作上的支持, 尊重和配合, 离开了工作就谈不上谁服从谁的问题。那就成了同志之间的个人感情问题了。请示而不依赖: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 领导主持全面工作, 秘书主管某一方面工作, 一般来说秘书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大胆负责, 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是值得倡导的, 也是为领导所欢迎的。

主动而不越权:秘书虽然主持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工作, 但这个并不是说秘书不能过问全局性的事情。相反, 在领导考虑问题不周到、不全面或领导不在家的情况下, 秘书不但要发挥替补作用, 积极主动的处理和解决问题, 而且敢于直言, 善于提出自己的补充、修正意见, 帮助领导做出正确决策。

服从而不盲从:服从是秘书工作的纪律要求, 是秘书人员的“天性”。秘书与领导虽是同志关系, 工作关系,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一个是上级, 一个是下级。权限大小不同, 我们组织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下级服从上级对于上级的决定、指示, 下级必须执行。”因此, 秘书在为领导服务的过程中, 应该坚决执行领导决定、指示。严格按领导意图办事, 不能随心所欲, 阴奉阳违, 越权越位, 这种服从不仅体现在秘书的言语上, 更重要的是要求秘书在行动上真正把领导的指示精神落实到实处。

2、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秘书之间的生活关系

领导与秘书的实质是工作的主动性、辅助性。但现实生活中也不乏领导与秘书生活上的许多关系。这就是成为生活中的朋友关系。领导要想成为秘书的朋友, 首先应该抛弃世俗的偏见和惟恐被别人指责“结党”的顾虑。朋友关系也是工作关系的一种, 而任何关系都必须建立在有利于团结进步的基础之上, 由于领导和秘书地位的不同, 因此确立朋友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人格平等:秘书与领导工作上是一种从属关系, 秘书必须服从领导, 受领导支配, 但人格上秘书与领导完全是一种平等关系。对领导来讲, 除自己潜意识的官本位思想很重要, 发自内心的平易近人更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朋友是对等的实体, 双方的人格尊严是需要互相尊重的。

信任:古往今来, 一切优秀的领导者都善于利用“信任”这一法宝来激发下属源源不断的工作热情和动力。而在朋友间, “信任”更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构筑因素。惟有充分的信任才能使对方建立起“士为知己者死”的诚挚信念。这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目的性上又有所不同:前者功利色彩浓厚, 后者则主要在于追求精神层面的收获。

鼓励:新时期对秘书工作有新的要求, 如何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是领导与秘书双方都要思考的课题。提供相应的操作平台, 鼓励秘书朋友投身伟大的社会实践和变革, 使之积累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增加人生阅历。这是领导同志应该为秘书朋友着想的。

距离: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这一审美原则同样适用于交朋结友, 尤其适用于领导与秘书这种特殊的朋友。为秘书朋友健康成长计划, 领导同志应该实践这一原则, 以防乱其心躁其心迷其心。

四、综述

综上所述, 领导与秘书总是相互影响的。领导的行为、观念对秘书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长远的。他在权力性及非权力性两方面影响秘书。好的领导能够培养出好的秘书, 可以“运筹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而秘书的行为、观念对领导的影响是间接的, 潜移默化的, 高素质的秘书应有绝顶为峰的恢弘志气, 始终如一的忠心意志, 自重自爱的人格操守。张弛有度的容忍度量, 始终以积极的行为、观念影响领导, 避免在交往中形成的错位现象。只有正确认识现代领导与秘书的关系, 就是工作中的领导与服从关系以及工作以外的朋友关系。

摘要:现实生活中, 领导与秘书之间最容易在行为观念上产生影响。领导对秘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权力性影响、非权力性影响这两个方面;秘书对领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学识修养、人格魅力, 工作能力等对领导潜移默化地渗透影响。领导与秘书在工作关系及个人利益方面联系紧密, 研究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对工作和集体的团结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互关系和影响 篇3

关键词:氮肥;冠层温度;生理特性;花生;叶绿素;可溶性糖;还原酶

中图分类号: S565.2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112-04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到21世纪末,气温将升高1.4~5.8 ℃[1]。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及极端高温天气的频繁出现造成农作物损失重大、品质严重下降[2],开展必要的技术研究以应对高温对作物的危害十分必要而迫切[3]。应对高温危害,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通常有2种途径,一是提高品种的耐热性,培育耐热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二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环境,结合生态学和栽培学方法降低高温危害。培育高耐热性农作物品种应对高温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新品种培育周期较长,且新品种大面积推广以替换当前主栽品种需要走很长的路。肥料应用是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有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肥料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作物的冠层温度[4-6],从而减轻或避免高温对作物的危害。对小麦研究表明,同一基因型小麦品种在一定范围内,施氮水平越高,冠层温度越低[6]。Seligman等研究表明,小麦开花前后及灌浆结实期,高氮处理的硬质小麦较低氮处理的硬质小麦冠层温度相对低些[7];Girma等研究也表明,冬小麦拔节期和孕穗后期,施氮处理的冠层温度较低,而不施氮处理的冠层温度较高[5]。施氮使小麦冠层温度降低这一结论在Badaruddin等的研究报道[8-10]中也曾出现,施氮水平与作物冠层温度的负相关性在水稻、玉米和洋葱等[11-15]作物上也有所体现。Blad等早期曾鼓励开展施氮对小麦冠层温度产生影响的机理研究[16],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小麦还是其他作物,施肥对冠层温度产生影响的原因仅有少量报道。周春菊等研究认为,施肥条件下,小麦具有更优良的生物学性状,如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等,这些优良的生物学性状促使作物出现较低的冠层温度[6]。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开展了施肥对作物冠层温度影响的研究,但尚未涉及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花生。在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加剧的形势下,研究施氮对花生冠层温度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探索施氮对花生冠层温度影响的机理,可为花生抗高温、高产优质栽培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供试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为大白沙,采用平地开沟种植法,于2014年4月30日人工开沟带尺点播,行距03 m,株距0.13 m,每穴1粒。按照我国北方大花生生产区常规水分、病虫害防控措施进行管理。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位于河南南阳盆地南阳师范学院科技农场,为北方大花生生产区,前茬为空茬。该区域属典型的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1 000 mm,年均温为14.4~15.7 ℃。试验以含氮46%的尿素作为氮肥,设低氮、中氮和高氮3个水平,施氮量分别为222、543、952 kg/hm2,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整地时,将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试验每小区长宽为3.0 m×2.1 m,面积为6.3 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

1.3 冠层温度测定

自花生结荚开始,选择各小区群体生长均匀一致且有代表性的部位作为测点,用中国雷泰(深圳)儀器仪表有限公司产ST20型红外测温仪对各处理群体冠层温度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时间为13:00—15:00。观测时,感应头距花生冠层约 50 cm,倾角约30°,避免红外线照射裸露地面。对每个处理进行往返观测,取平均值作为当日的冠层温度值。

1.4 生理指标的测定

自花生结荚开始到收获,每隔8~9 d取花生功能叶片,即主茎顶3叶[17] ,放入冰壶带回实验室,待测。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采用80%丙酮低温浸提法、考马斯(G-250)亮蓝法、蒽酮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18],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参照Botrel等的离体方法[19]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采用愈创木酚法、紫外吸收法测定。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不同处理的各生理指标进行多重比较,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冠层温度与生理指标间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处理花生冠层温度的差异

由图1可见,从结荚到收获期,不同施氮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存在明显差异;高氮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与CK相比,差值多数点位于或低于0 ℃刻度线,尤其是生育后期,差异更为明显,最大值达0.98 ℃;低氮和中氮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除生育后期低于CK外,其他时期大多高于CK,低值相差最大为0.57 ℃,高值相差最大为0.87 ℃;施氮处理花生冠层温度由高到低的相对次序为低氮>中氮>高氮。

nlc202309011023

2.2 不同施氮处理花生生理特性的变化

2.2.1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由图2可见,从结荚到收获,不同施氮处理花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高氮、中氮和低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始终高于CK,分别高6772%~125.86%、41.50%~113.19%、19.42%~50.13%。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1),不同施氮处理的花生叶绿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2.2.2 不同施氮處理花生叶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由图3可见,从结荚开始,各施氮处理的花生功能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基本处于下降趋势,到饱果初期(8月10日)达最低值,后有一定程度升高,收获时又出现下降;花生可溶性糖含量在结荚期基本为CK>低氮>高氮>中氮,进入饱果中后期,可溶性糖含量依次为中氮>高氮>低氮>CK。各施氮处理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虽然表现不一致,但相互间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由图4可见,在结荚初期,不同施氮处理的花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后降低再升高,至饱果前期达到峰值,后再有所下降;除结荚前中期不同施氮处理间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有高有低、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生育时期表现为高氮>中氮>低氮>CK。多重比较结果(表1)表明,高氮处理的花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P0.05)。

2.2.3 不同施氮处理花生叶中MDA含量的变化 由图5可知,从结荚到收获期,不同施氮处理花生叶片的MDA含量总体表现为不断升高的变化趋势;结荚后期,除8月10日低氮处

理花生叶片MDA含量低于CK外,其他生育时期均表现为高氮<中氮<低氮0.05)。

2.2.4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NR、POD和CAT活性的变化 由图6可见,从结荚到收获期,不同施氮处理花生叶中

NR活性变化总体上呈现2个峰值,结荚中期(7月20日)的峰值较小,饱果前期(8月10日)的峰值较大;除7月10日低氮处理的NR活性高于高氮、中氮和CK外,其他生育时期NR活性均表现为高氮>中氮>低氮>CK。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1),高氮处理的NR活性与低氮、CK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由图7可见,花生结荚期至收获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与NR相似,除CK外,分别在7月20日和8月10日各有1个峰值;不同施氮处理间花生的POD活性差异明显,除7月10日外,其他生育时期均表现为高氮>中氮>低氮>CK,高氮、中氮和低氮处理的POD活性分别比CK高7.22%~123.62%、11.12%~99.34%、0.28%~63.49%。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表1),施氮处理花生的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

由图8可见,结荚后不同施氮处理的花生,其叶片CAT活性均呈先降低后略微升高再快速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荚至收获期,虽然高氮、中氮和低氮处理的CAT活性比CK分别高24.56%~133.85%、11.15%~116.10%和269%~74.29%,但各处理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 (表1)。

2.3 不同施氮处理花生冠层温度与生理特性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表2),高氮处理的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各施氮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冠层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低氮处理的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冠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施氮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及中氮和低氮处理的NR活性与冠层温度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

3 结论与讨论

前人对小麦、水稻、玉米和洋葱等作物的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氮水平与作物冠层温度存在负相关关系[9-12,14-15],但也有一些学者发现,施氮对作物冠层温度的影响在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表现不同[20-21],甚至试验地点的不同也会使冠层温度表现出一定差异[16]。本试验结果显示,只有高氮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低于CK,而中氮和低氮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只在生育后期低于CK,其他时期高于CK,这些结论的不一致说明施氮对作物冠层温度影响具有复杂性。

周春菊等研究认为,施肥使小麦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物学性状变得更为优良,从而促使作物较低冠层温度的出现[6,20]。然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施氮条件下花生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及NR、POD、CAT活性均表现为高氮>中氮>低氮>CK,MDA含量表现为高氮<中氮<低氮

施氮能够改变花生的冠层温度和生理特性,但其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可能涉及到施氮条件下花生生理、农艺和田间微气候的变化[22,26 ],本研究仅从花生施氮的生理效应这个角度探索冠层温度改变的机理,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本研究得出高氮处理能够明显降低花生冠层温度的结果,对应用肥料管理进行花生的抗高温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不同施氮处理花生可溶性蛋白含量及NR、POD活性越高则冠层温度越低的结论,也为解释施氮条件下花生冠层温度的差异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Houghton J T,Ding Y,Griggs D J,et al.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nlc202309011023

[2]Christensen J H,Christensen O B. A summary of the prudence model projections of changes in European climate by the end of this century[J]. Climatic Change,2007,81(1):7-30.

[3]Bita C E,Gerats T. Plant tolerance to high temperature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scientific fundamentals and production of heat stress-tolerant crops[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3,4:273.

[4]諸葛爱燕,曲正伟,周春菊,等. 冬小麦冠层温度及其生物学性状对施氮量的反映[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3):148-154.

[5]Girma K,Martin K L,Anderson R H,et al. Mid-season prediction of wheat-grain yield potential using plant,soil,and sensor measurements[J].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2006,29(5):873-897.

[6]周春菊,张嵩午,王林权,等. 施肥对小麦冠层温度的影响及其与生物学性状的关联[J]. 生态学报,2005,25(1):18-22.

[7]Seligman N G,Loomis R S,Burke J,et al. Nitrogen nutrition and canopy temperature in field-grown spring wheat[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1983,101(3):691-697.

[8]Badaruddin M,Reynolds M P,Ageeb O A. Wheat management in warm environments:effect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irrigation frequency,and mulching[J]. Agronomy Journal,1999,91(6):975-983.

[9]Elbashier E E,Tahir I A,Saad A I,et al. Wheat genotypic variability in utilizing nitrogen fertilizer for a cooler canopy under a heat-stressed irrigated environment[J].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7(3):385-392.

[10]Sohail M,Hussain I,Riaz-Ud-Din R,et al. Effect of split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physioagronomic traits of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under rainfed conditions[J].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3,26(2):71-78.

[11]Yan C,Ding Y,Wang Q,et al. The impact of relative humidity,genotypes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on panicle,leaf temperature,fertility and seed setting of ric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2010,148(3):329-339.

[12]田智慧,潘晓华. 氮肥运筹及密度对中优752源库关系和剑叶温度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6):10-13,17.

[13]闫 川,丁艳锋,王强盛,等. 水稻体温与气温的关系[J]. 生态学报,2008,28(4):1573-1578.

[14]Blad B L,Gardner B R. Remotely sensed crop temperature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R].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Progress Report,1980:80-85.

[15]Hegde D M. Effect of irrigation and N fertilization on water relation,canopy temperature,yield,N uptake and water use of onion[J]. 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1986,56(12):858-867.

[16]Blad B L,Bauer A,Hatfield J L,et al. Influence of water and nitrogen levels on canopy temperatures of winter wheat grown in the North American Great Plains[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1988,44(2):159-173.

nlc202309011023

[17]任学敏,王长发,秦晓威,等. 花生群体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研究初报[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6):68-72.

[18]高俊凤.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9]Botrel A,Kaiser W M. Nitrate reductase activation state in barley roots in relation to the energy and carbohydrate status[J]. Planta,1997,201(4):496-501.

[20]周春菊,张嵩午,王林权,等.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冠层温度的差异[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0):45-48,54.

[21]赵春江,黄文江,王之杰,等. 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2,18(2):25-28.

[22]任学敏,朱 雅,王长发,等. 花生生理和农艺性状对冠层温度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10):81-86.

[23]张 彬,郑建初,杨 飞,等. 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2):191-196.

[24]Fischer R A,Rees D,Sayre K D,et al. Wheat yield progres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tic rate,and cooler canopies[J]. Crop Science,1998,38(6):1467-1475.

[25]Blum A. Plant breeding for dtress environment[M]. Boca Ration,FL,USA:CRC Press,1988:72.

[26]任学敏,朱 雅,王小立,等. 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及其与地表温度和光照度的关系[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77-84.

[27]张嵩午. 小麦群体的第二热源及其增温效应[J]. 生态学杂志,1990,9(2):3-8.

[28]张嵩午. 冷型小麦的概念、特性、未來[J]. 中国科学基金,2006(4):210-214.王晓军,孙东雷,张祖明,等. 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品质性状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116-119.

交通与旅游的相互影响关系 篇4

交通状况的好坏和交通技术的进步都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选择。

同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在客观上对交通运输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就旅游与交通的相互影响关系来做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的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交通;旅游;深远影响;相互关系;探讨

一、前言

在当前的现代经济体系中,旅游业已经显现出了对区域开发、社会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劲推动作用。

在此情况下,区域的旅游交通建设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派生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交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旅游业在获得相应发展之后也带动了区域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旅游和交通的相互影响关系问题。

二、交通对旅游的影响

在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上,就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

奴隶社会,由于古罗马政府在境内修建了多条宽阔的道路,并设有交通驿站,为早期人们的出游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最早的旅馆的产生。

步入封建社会后,以我们中国为例来说,随着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的开凿,“直道”和“驰道”开始出现,人们的出游活动变得更加普及,从历史上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一时期旅游事业不管是在范围还是参与的人数上,都明显得到较大发展[1]。

近代社会中蒸汽机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呈现了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趋势,旅行的时间大大缩短,旅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旅行,不再仅限于工商人士或政治人物的业务旅行,而是出现以消遣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现代旅游能够发展到今天规模,它的活动范围已能够辐射到了世界各地,汽车、飞机的问世,使得旅游过程中的时空交换更加便捷,不能否认,二战后,国际旅游迅速发展是同航空的普及分不开的。

交通是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以下几方面便可看出。

首先,从供给方面来看,交通业可以称得上旅游业的命脉,旅游目的地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可进入性,这种可进入性必须能够保障旅游者能够经常的、大量的来访,这样的旅游业才会有发展和扩大的可能。

其次,从旅行者的需求方面来看,旅游者在出门旅游之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时空转换问题,旅游者的旅游闲暇时间是有限度的,如果在空间转换上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他们就会改变甚至取消旅游计划。

再次,从旅游收入方面来看,交通业本身就是旅游创汇和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从《旅游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分析来看,国外旅客来我国旅游,他们在途中的交通费用支出往往要占到总旅游费用的一半甚至以上[2]。

三、旅游者对于交通的要求

下面我们来看看旅游者对于交通运输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是安全的原则,这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

追求安全的心理,是游客们出门远行的共同心理特征。

并且,近几年来人们对旅游交通安全的关注度在日益提高。

如果游客感觉到基本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很可能会考虑改变行程,所以从事旅游交通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必须要时刻确保旅游者的安全,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快捷的原则。

旅游者为了能够游览更多的景点,都希望能够更加快捷的到达目的地。

交通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对旅游业的一些影响,要尽可能的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尽可能的直达,旅客对直达目的地有着高度渴望的心理,我们要避免因为过多的更换交通工具而影响旅客的经济支出和体力消耗,直达能够为后续的旅游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二是尽可能的省时,旅游中,人们不仅仅重视金钱的花费,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更加重视时间的耗费,现代旅游业中,旅途的耗时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三是交通环境温馨舒适的原则。

交通环境,既包括交通工具的内在环境,也包括外在的自然和人文的环境。

旅游不仅仅是对某个景点的游览,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过程。

如果交通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座位不合适、空气混浊沉闷、行驶时动荡和颠簸、噪音很大、空间狭小等,都会给旅客带来不便,导致旅行不愉快。

例如,现在的旅游车、船、飞机上都提供报刊杂志阅读,装备有影视和音乐设备,这都增加了旅客的乐趣。

同时交通服务更加家庭化和人情味,给人以真诚、亲切、平和之感,这都提升了旅游品牌的建设。

外在环境上,沿途的`风光大多选取田园风光,展现着形态各异的地形和地貌,游客的心情也无比舒畅。

四、旅游发展对交通的促进作用

交通对旅游的影响巨大,旅游对交通也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以我国的航空和铁路的发展为例,中国很多有吸引力的景点和城市都有了旅游包机,包机旅游已经成为了我国黄金周期间一种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虽然民航打折也有一定的促进因素,但旅游业的发展极大的带动航空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铁路方面,几次铁路大提速,和城际快车、旅游专列等特色产品的推出都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分不开,没有旅游就不可能有假日列车的出现。

五、结语

根据综上所述的分析,交通为旅游提供了必要条件,旅游也对交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要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做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 莹.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3).

相互关系和影响 篇5

关键词: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

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塌落度是建筑工程在施工中经常要碰到的问题, 对于两者的相互关系, 大部分工人乃至部分施工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 不是很清楚, 以为水灰比大就是塌落度大, 塌落度大就是水灰比大, 认为两者是一码事, 其实不然。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分, 同时又有相互牵连的关系。

1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1 计算水灰比, 计算公式为:Rh=0.46Rc (C/W-0.52)

式中:Rh为混凝土的试配强度, Rc为水泥强度, C/W为灰水比, 即水灰比W/C的倒数, 其中C代表水泥, W代表水, 从式中可以看出, 混凝土强度同水泥强度成正比, 同灰水比成正比, 即同水灰比成反比 (水灰比为灰水比的倒数) , 因此灰水比越大则水灰比越小, 混凝土强度越大则水灰比越小。由此可见, 在确定水灰比大小的计算中, 水灰比只与混凝土强度和水泥强度两个因素有关, 与塌落度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故水灰比是根据混凝土配比强度和水泥强度计算所得, 是既定的, 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2 确定塌落度

塌落度是根据混凝土浇筑部位、构件体积、钢筋密集程度等情况确定的, 如基础工程塌落度可小一点, 一般为10mm~30mm, 柱梁工程一般为30mm~50mm, 构件细小或者配筋密集, 混凝土较难浇筑, 则塌落度应适当大一点, 一般可在50mm~90mm。

1.3 确定用水量

每立方混凝土的用水量是根据塌落度的大小决定的, 此外, 还与石子粒径的大小和砂子的粗细有关系。粒径偏细的石子和细砂用水量略偏大, 以中砂为例, 石子最大粒径40mm, 塌落度30mm~50mm, 每立方混凝土的用水量为180kg, 关于用水量可在相关表中查得。

1.4 计算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根据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和水灰比计算:即用水量×灰水比或者用水量÷水灰比, 例如水灰比为0.5, 用水量为180kg, 则水泥用量为180÷0.5=360kg。

1.5 确定每立方混凝土的容重

一般混凝土每立方容重约2 400kg, 强度高的略重, 强度低的略轻, 但偏差不是很大。

1.6 计算砂石总用量

砂石总用量为:砼容重-用水量-水泥用量, 以上述为例, 砂石总用量为:砼容重2 400-水180-水泥360=1 860kg。

1.7 确定砂率并计算砂、石用量

砂率一般为35%, 水灰比小的砂率略小, 水灰比大的砂率略大, 可根据试配混凝土的和易性调整砂率。以上述为例, 砂子用量为1 860×35%=651kg, 石子用量为1 860-651=1 209kg。用水、砂、石子用量分别除以水泥用量, 即成为以水泥为1的配合比, 水泥1:水0.5:砂子1.81:石子3.36。

2 水灰比和塌落度的相互关系分析

水灰比是混凝土中水与水泥的比例, 是计算所得, 水灰比的大小只与混凝土试配强度和水泥强度有关, 与塌落度的大小没有关系。水灰比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先决条件, 这个比例在施工中自始至终不得改变。而塌落度则是衡量混凝土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 即适宜混凝土施工的工作度, 这就是开头所讲水灰比与塌落度有本质的区分。塌落度大并非水灰比一定大, 例如商品砼, 塌落度很大, 一般都在120mm及以上, 可它的水灰比不大, 只是用水量大而按水灰比增大了水泥的用量, 故商品砼的水泥用量比一般自拌砼要大。因此水灰比和塌落度都是在配合比中规定了的, 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如果任意增大塌落度, 则水灰比相应增大, 这就是塌落度和水灰比的牵连关系。所以我们平时经常讲到要控制塌落度保证水灰比, 道理就在此。因此, 在混凝土捣拌时要经常做塌落度试验。有时在混凝土浇筑中确实会碰到特殊情况, 如局部构件特别细小、配筋特别密集、浇筑有困难, 这时可适当增大塌落度, 但必须按水灰比相应增加水泥用量。例如水灰比为0.5, 用水量比原配比每一拌增加了5kg水, 则5÷0.5=10, 就是说每拌应增加10kg水泥, 这样就仍然保持原来的水灰比。在施工现场, 工人们往往为了工作上省力, 而任意增大用水量, 则增大了水灰比, 用他们自己的话讲, 我们只多加了一点水, 水泥按配比没有少放, 对混凝土强度不会有影响。当真对强度没有影响吗?非也,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控制塌落度的原因, 而且原因很简单, 因为混凝土随着硬化过程, 水分逐渐蒸发, 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 水分越多, 空隙当然越多, 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实度, 则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若为操作省力, 增大塌落度, 必然影响混凝土强度, 此时只能按水灰比增加水泥用量, 才能保证规定的水灰比, 从而保证强度, 但这无疑造成了水泥的浪费。因此, 控制塌落度, 不造成水泥的浪费, 也有其一定的经济意义。任意增大塌落度的危害性并非只影响混凝土强度这一点, 而它另一个危害性则是增加了现浇板裂缝的因素。众所周知, 混凝土裂缝的几个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混凝土自身的收缩裂缝, 塌落度越大则硬化后的收缩性越大, 裂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防治因混凝土塌落度大而造成的现浇板裂缝质量通病的有效措施是采取两次抹面。两次抹面有两个好处, 一是能够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二是能够减少板面裂缝。因为通过适时的第二次抹面, 能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 把一部分混凝土内部的水分, 通过第二次抹面挤压出来, 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 增加密实度, 从而达到增加强度、减少裂缝的效果, 把一部分裂缝消灭在萌芽状态。两次抹面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抹两次面就行了, 这里重点强调的是适时, 如果过早地进行第二次抹面, 此时混凝土表面还有较多水分, 虽然操作比较省力, 但是效果不大。但过迟进行第二次抹面则混凝土已硬化不能操作。一定要等到混凝土表面水分已干, 但尚可操作, 即在终凝前进行第二次抹面, 所以作业人员必须在浇筑现场耐心等候试抹, 待最佳时机下手操作, 以获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承志.商品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10.

[2]刘数华, 李家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9, 6.

相互关系和影响 篇6

关键词:环靶明,SGC-7901,Gli1,β-cantenin,Sfrp1

HH信号(Hedgehog)和WNT信号在胚胎发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信号通路的不恰当激活将导致细胞恶性转变和肿瘤发生,目前为止,已发现WNT&HH信号通路与包括胃癌、胰腺癌、结肠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神经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甚至转移有关[1]。目前国外在多个方面研究HH&WNT信号通路在神经管的生长发育中的相互关系[2]。其中HH信号通路的抑制与激活和WN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3]。HH下游的转录因子GLI是HH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它的表达和WN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β-cantenin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进一步发现在人生长发育过程中复杂的信号网络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从多方面了解胃癌的细胞信号传导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为胃癌的信号传导途径的临床治疗打下基础。

1 试剂与主要仪器

药物与试剂:胃癌细胞株SGC-7901,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环靶明购自美国sigma公司;RT-PCR检测仪购自美国PROMEGA。

2 实验方法

2.1

胃癌细胞的培养在DMEM(含10%血清,1%的青霉素和1%的链霉素,高糖)培养基中培养SGC-7901,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不同时期细胞的生长特点及形态,每隔1~2d用灭菌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掉非贴壁细胞,换培养液继续培养。细胞盖满培养瓶底部90%以上时,传代后继续培养。

2.2 RT-PCR检测

RT-PCR检测β-canteninmRNA、Gli1mRNA、Sfrp1mRNA的表达。收集各组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按TaKaRa两步法试剂盒提供的说明书进行RT-PCR操作。

GLI:上游引物为5'-gtgcaagtcaagccagaaca-3',下游引物为5'-ataggggcctgactggagat-3';162bp扩增条件:94℃20"56℃20"72℃20"32次循环

Sfrp1:上游引物为5'-ccagtttgcatttggatgtg-3',下游引物为5'-ggtcagaacggccagtatgt-3';187bp扩增条件:94℃20"54℃20"72℃20"32次循环

β-cantenin上游引物为5'-gaaacggctttcagttgagc-3'下游引物为5'-ctggccatatccaccagagt-3'166bp扩增条件:94℃20"56℃20"72℃20"32次循环

Gapdh上游引物为:5'-tgaacgggaagctcactgg-3'下游引物为:5'-tccaccaccctgttgctgga-3';307bp扩增条件:94℃20"58℃20"72℃20"32次循环

内参为Gapdh。RT-PCR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数字成像系统拍照分析。

2.3 不同浓度的环靶明对胃癌细胞的干预

不同浓度(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环靶明干预的胃癌细胞(SGC-7901)24h后的β-cantenin mRNA、Gli1mRNA、Sfrp1mRNA的表达。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胃癌细胞SGC-7901的镜下形态

细胞呈梭型贴壁生长,染色质分布均匀,细胞膜完整。在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的Cyclopamine作用24h后,细胞呈现细胞皱缩、死亡,细胞密度减少,核固缩染色质边集于核膜处,出现空泡明显增多。

3.2 胃癌细胞中的β-canteninmRNA、Gli1mRNA、Sfrp1mR-NA的表达

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β-canteninmRNA、Gli1mRNA、Sfrp1mRNA的表达情况,经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得出β-canteninmRNA、Gli1mRNA、Sfrp1mRNA及β-actin的灰度值,以Gapdh灰度值为参照,得出β-cantenin mRNA、Gli1mRNA、Sfrp1mRNA表达的半定量结果。

3.3 环靶明对Gli-1mRNA表达的影响

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存在Gli-1mRNA的异常表达;50、75、100μmol/L环靶明作用24h后,Gli-1mRNA的表达情况。经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得出Gli-1及β-actin的灰度值,以Gapdh灰度值为参照,得出Gli-1mRNA表达的半定量结果:随环靶明浓度增加,,Gli-1mRNA表达有减少趋势(P<0.05)。

3.4 环靶明阻断GLI-1后Sfrp1mRNA

β-canteninmRNA表达随着环靶明阻断GLI-1后Sfrp1mRNAβ-cantenin的表达情况经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得出Sfrp1β-cantenin及β-actin的灰度值,以Gapdh灰度值为参照,得出Sfrp1mRNAβ-cantenin表达的半定量结果:Sfrp1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β-cantenin表达则呈下降趋势。见图1。

注:不同浓度下各个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到多种的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受体等相互调节。其发病机制和生物治疗尚在探索阶段。迄今为止发现胃癌和干细胞有很多相似的功能:(1)调节肿瘤生长的信号系统WNT,HH,NOTCH都和干细胞相似;(2)他们都有自我复制和更新的能力。而他们传导信号系统的异常激活都成为导致其发展过程中异常分化和成熟障碍的因素,使之成为关键因素[6]。HH信号和WNT信号在胃癌的演变过程中研究最为广泛。WNT&HH信号通路是参与大多数动物早期发育的五条信号通路(WNT,TGF,Notch,RTK,Hedgehog)中的两个[1]。尤其是他们不仅对正常胚胎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信号通路的不恰当激活将导致细胞恶性转变和肿瘤发生。而以上实验正是以WNT&HH信号为基础。

实验是以胃癌细胞SGC-7901为细胞模型,培养,检测GLI-1、β-canteninmRNA、Sfrp1mRNA表达,前两者表达较高,后者表达较低。与细胞特性相符。用不同浓度环靶明特异性阻断HH信号的smo因子[9],HH-GLI信号表达减少。结果显示:胃癌细胞中HH-GLI信号对照组与环靶明阻断后的信号表达明显呈下降梯度。说明环靶明阻断效应存在,与先前实验结果相符[4,7,9]。HH-GLI信号表达的减弱的同时,WNT信号中Sfrp1的表达与对照组表达呈上升梯度,提示他们两个基因可能存在这相互协调关系,使之呈反向发展。而作为WNT信号自身抑癌基因的Sfrp1的表达,会使axin/GSK-3/APC复合体促进细胞内信号分子β-catenin的降解。(与对照组比较呈表达下降趋势)阻止细胞进一步的激活,表达[8]。由此推出WNT&HH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一定范围的拮抗效应,或上下游的关系。HH&WNT信号的非正常激活会导致肿瘤的形成,而HH下游核心因子GLI-1的高表达却抑制了WNT信号的形成。说明他们俩个信号可能存在排异性,不同传导信号的激活会产生癌症类型可能会有所不同。

GLI-1为Hedgehog信号通路中的核转录因子,具有激活下游目的基因转录的功能。是HH信号的核心因子[4]。β-cantenin的入核表达是WNT信号激活的关键因子[5]。两个信号关键因子的变化在随的HH信号活性的改变下,呈阶梯性改变。说明在不同信号通路上有共同的途径。实验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进一步观察系统之间的蛋白表达关系,在成功阻断胃癌形成的过程中,避免引起信号通路中调控其他部分的通路的紊乱,或能成功的推导出相关联的信号通路树。

参考文献

[1]王立辉.胃癌信号转导通路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报,2007feh,23(2):147-50.

[2]Qiubo Lei,1 Yongsu Jeong.2 Kamana Misra,Wnt Signaling Inhibi-tors Regulate theTranscriptional Response to Morphogenetic HH-GliSignaling in the Neural Tube,Developmental Cell 11,325-337,September,2006 a2006 Elsevier Inc.DOI10.1016/j.devcel,2006,06.013.

[3]Jing He,Tao Sheng,Arwen A.Stelter Suppressing Wnt Signalingby the Hedgehog Pathway through sFRP-1.Biol.Chem,2006,9,281(47):35598-35602.

[4]顾燕萍.Gli在HH信号通路中作用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

[5]张明基.WNT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中国肿瘤,2007,16(11).

[6]秦新裕.胃癌外科研究进展.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7):823-824.

[7]李玖池.特异性阻断HH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系SGC2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3(17):3.

[8]赵成海.Wnt拮抗剂SFRpl在胃肠道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博士学位论文,2007,5:20-25.

相互关系和影响 篇7

湿地是地球独特的、多功能的和高价值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但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而且具有均化洪水、降解污染、调节局地气候、控制侵蚀等多种环境功能。湿地在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多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连片湿地[1],总面积约为10.89×104km2。三江平原沼泽面积约占我国沼泽总面积的17.5%[2]。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是其主要的湿地类型,小叶章草甸位于海拔相对较高处,为季节性淹水湿地;毛果苔草沼泽位于海拔较低处,为长期积水湿地。

根据国内外有关温室气体的研究现状,研究者们对CO2、CH4和N2O的研究大多相对分离,分别集中于这三种温室气体各自的源汇研究,而对这三种气体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温室气体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国内,有学者对草原和农田生态系统这三种温室气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3,4,5,6,7]。董云社等[4]对内蒙古典型草地的研究表明,CO2和N2O通量的昼夜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CH4吸收速率与CO2呼吸速率之间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邹建文等[7]对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进行了研究,发现整个水稻生长季内三种温室气体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朱仁斌等[6]对南极苔原的研究表明,夏季CH4和N2O通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对于天然沼泽湿地,虽然有学者对CO2和CH4的排放进行了初步研究[8],但同时对自然湿地这三种气体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三江平原两种典型湿地(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进行连续两个生长季的野外原位观测实验,旨在探讨沼泽湿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排放通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三江平原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选择

本实验点选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实验站内(E 133°31′,N 47°35′),样地选择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草甸和长期积水的毛果苔草沼泽。于2003和2004连续两年的生长季(4月中旬至10月初)观测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的CO2、CH4和N2O的排放通量,每周测量一次,生长旺盛期每周测量两次。

1.2 气体样品采集

气体样品的采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采样箱底基座采用下沿带孔的不锈钢槽架,插入地下20 cm。为了减少采样时对基座和周围环境的扰动,在各观测采样点搭设栈桥。采样箱为不锈钢材质的暗箱(50cm×50cm×50cm),箱顶内部装有两个小风扇和一个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采气孔和电源插孔开在箱壁上,为防止采样过程中箱内温度过高,在采样箱的外面罩上棉被隔热。样品采集用100ml医用注射器抽取,30 min内每隔10 min采集一次。所采集的气体样品在12 h内带回实验室用带离子火焰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仪同时分析CO2、CH4和N2O的气体浓度。

1.3 CO2、CH4和N2O排放通量计算方法

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用下式计算:

式中,F为CO2、CH4或N2O排放通量,M为气体的摩尔质量,P0和T0为理想气体标准状态下的空气压力和气温(分别为1013.25hpa和273.15K),V0为目标化合物在标准状态下的摩尔体积,即22.41L/mol,H为采样箱内气室高度,P和T为采样时箱内的实际气压和气温,dc/dt为箱内目标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曲线斜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CO2和CH4排放通量的相互关系

在生长季节,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均为三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从2003年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CO2与CH4排放通量的关系图(图1A,B)初步可以看出,沼泽湿地CO2与CH4排放通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2003年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CO2与CH4排放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4和0.442,2004年生长季分别为0.471和0.869(表1,表2)。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两种类型湿地连续两个生长季的CO2与CH4排放通量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注:**表示在0.01的水平上相关,*表示在0.05的水平上相关,下同。

研究表明,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CH4的产生、氧化和排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H4的产生需要严格的厌氧环境和充足的反应底物。泥炭中CH4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的厌氧分解,特别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对根系的输送、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Whiting等[9]研究发现自然生态系统中CH4排放量与净初级生产力之间有相关性,大约净初级生产力的3%以CH4的形式进入大气。另外,植物在湿地CH4的排放过程中也起了很强的作用,在有通气组织的植物存在下,CH4通过植物的释放速率是通过水相扩散的104倍[10]。研究表明,植物传输是有植物生长的区域CH4传输的主要形式,可以将土壤中产生的CH4的50%-90%传输到大气。CH4的排放通量是CH4产生量和CH4氧化量间平衡的综合结果。当然,植物也可以把大气中的O2和光合作用释放的O2输送到植物根系从而氧化已产生的CH4[11],但Thomas等[12]的研究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对产甲烷菌的供给以及对CH4输送的效应超过了对CH4氧化的作用,因此植物的存在提高了CH4排放通量。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包括植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植物呼吸是生长季内生态系统总呼吸速率的主要成分。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决定了植物生理活动的强弱,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植物,其光合和呼吸作用都强,在T.distichum和O.Aquaticum的CO2倍增实验中发现[13],植物光合速率在增加的同时,也提高了CH4的排放通量,因为有更多光合产物成为产烷菌的底物,促进了CH4的产生,同时,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成为CH4良好的通道,促进CH4的排放。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对CH4排放的促进作用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生长季,CO2与CH4排放通量之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erritt等[14]在研究加拿大西部泥炭地的实验中也得出了与此一致的结论。

2.2 CO2和N2O排放通量的相互关系

从2003年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CO2与N2O排放通量的关系图(图2A,B)初步可以看出,沼泽湿地CO2与N2O排放通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2003年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CO2与N2O排放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8和0.420,2004年生长季分别为0.348和0.360(表1,表2)。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类型湿地CO2与N2O排放通量之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首先,植物是影响N2O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沼泽湿地多为维管植物,维管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可以为N2O的传输提供通道,研究表明,植物可以将土壤中已经产生并溶解在水中的N2O通过其根系吸收进植物体后,再通过浓度梯度排入大气[15]。其次,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可以增强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活性,从而促进N2O的产生[16]。再有,土壤N2O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土壤中微生物需要从有机质分解中获得能量和基质,以此来实现氮的矿化和迁移转化,因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矿化紧密相连,故土壤N2O和CO2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黄耀等[17]对室内土壤培养实验也得到与此一致的结论。另外,土壤呼吸作用增强会造成土壤的低氧环境,从而为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创造有利条件,促进N2O的产生。综上可以看出,植物的生理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矿化都会影响到N2O的产生和排放,且这种影响是同方向的,因此植物的呼吸速率和土壤的呼吸速率与N2O排放通量呈正相关,故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与N2O排放通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

2.3 CH4和N2O排放通量的相互关系

由2003年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CH4和N2O排放通量关系图可以看出,两种气体通量之间呈正相关(图3A,B),相关分析表明,2003年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CH4和N2O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0和0.561,2004年分别为0.323和0.208(表1,表2),这说明两种类型湿地CH4和N2O排放通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这种相关性在毛果苔草沼泽中更显著。

原有关于CH4和N2O通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农田、草原和森林。陈冠雄等[18]、郑循华等[19]和蒋静艳等[20]对稻田研究均表明,在水稻生长季内,CH4和N2O通量之间呈互为消长的负相关关系;王跃思等[5]和王艳芬等[21]对内蒙古草原的研究表明,CH4的吸收通量和N2O的排放通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徐慧等[22]在长白山北坡森林中也观测到CH4的吸收通量和N2O的排放通量之间有着互为消长的关系。而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反,也许生态类型的不同是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水位是影响CH4和N2O通量关系的关键因素[5,19],淹水时,土壤Eh降低,较强的还原环境使CH4排放通量较高,而土壤厌氧环境强烈,致使反硝化作用进行的比较彻底,反硝化产物中N2的比例逐渐增加,N2O的产生和排放非常低。水位下降时,CH4排放通量降低[5,18],土壤中的O2含量增加,对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均有利,导致N2O排放升高[23]。

本研究中沼泽湿地CH4和N2O排放通量呈正相关,从沼泽水深这个角度很难解释。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试图从温度和植物两个方面来解释。温度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24]。温度升高会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同时增强微生物的活性,即产烷菌和硝化反硝化细菌获得更多的能量,活性增强,这就有利于CH4和N2O的产生。另外,植物对CH4和N2O的产生和排放均有促进作用,尤其在长期积水的毛果苔草沼泽,这种作用可能更大[25]。因为积水条件下,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分解速率缓慢,而根系分泌的有机质活性高,易被微生物利用,而且这种分泌物还能够刺激反硝化细菌的活性,从而成为产烷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主要基质来源。除此之外,长期积水的沼泽湿地,植物作为气体排放通道的作用更明显[26,27,28]。而2004年,毛果苔草沼泽植物的存在限制了土壤中N2O的产生,因此也降低了CH4和N2O通量的相关性。这也说明植物在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中起了重要作用。

3 结论

相互关系和影响 篇8

【关键词】可靠性;及时性;会计信息;协调应用

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其主要作用就是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需具有一定的质量特征,并要求各质量特征在会计实际应用中的相互协调。这种相互协调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表现,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辩证理解可靠性和及时性之间的关系,在相互协调中寻找二者的平衡,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可靠性和及时性的涵义

(1)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是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也称客观性、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2)及时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是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主要是针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时间而言的,会计信息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被披露被认为是及时的,否则就是相对不及时的。通常,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会计信息记录的及时性,一方面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二、可靠性和及时性的关系

会计系统通过记录、处理和传递经济信息反应上市企业的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然后以会计报表的形式传递给投资者,作为投资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因此它能否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是否及时,对投资者决策的制定与执行起着关键作用。可靠性要求会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往往需要较长的编制时间和较复杂的编制程序,这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随着高新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具有一定的保证,但是完全满足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失可靠性。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虽然并非严格的此消彼长关系,但是二者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及时性和可靠性同为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因此,有用的会计信息必定同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利用客观真实的信息作出经济决策。由此看来,可靠性和及时性又具有统一、依存的关系。

三、协调运用及时性和可靠性的建议

(1)会计信息披露时限的确定。监管机构可以对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信息的披露进行控制,确定会计信息的披露时限,以此尽可能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个手段虽然能够有效解决会计信息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要全面权衡二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从企业规模、企业内部的控制质量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权衡。(2)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改善会计系统结构。实行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全部代替手工操作,共享会计资料。会计电算化的实行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优化作用,对及时性的作用十分明显。然而,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我们应该考虑改善现行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结构,通过整合构建多元的会计系统结构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3)增加基础信息的披露频率。以年报为代表的的定期会计信息披露是中国见证会硬性要求的,信息容量大,因此市场价格对定期披露的会计信息较为显著。较长时间的会计信息披露对于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尝试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频率,以月报、季报、半年报的形式进行披露,可减少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并且可有效避免虚假信息的干扰,为投资者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信息,有利于其作出正确决策。(4)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实施会计监控。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自律能力,约束和规范其行为。其次,开展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可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人员开展的会计业务进行监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通过会计岗位的责任监督,有效避免空岗,落实到岗到人,提高会计业务处理的实效性以及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参考文献

[1]丰格.会计信息及时性的信息含量与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

相互关系和影响 篇9

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我同许多国家领导人或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见面时,他们都肯定中国减贫成就。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一:

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意义。

1、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是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任何一般只是诸多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和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的包括在一般之中;

2、二者是相互连接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特殊性包括着普遍性,特殊性又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3、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理论意义: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辨证法。现实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以矛盾的普遍性为指导,就是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又要从矛盾的特殊性出发,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特色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

普遍性:

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特殊性: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毛泽东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即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2)相互联系: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列宁

个性体现共性,都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一般只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在一定条件下(场合的不同)互相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在理论上坚持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注意: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就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在认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程序(例如改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重点,因为::

(1)从理论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矛盾。

(2)从实践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二: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表现在:每个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由于事物中所包含的根本矛盾(基本矛盾)不同,因而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的过程,根本矛盾是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规定过程的基本性质的矛盾;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具有不同的特性,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这种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这就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个矛盾体系中,主要矛盾是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不论主要矛盾或者非主要矛盾,其对立的双方中总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成为矛盾主要方面;与此相应的便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非主要方面。

浅谈戏曲与年画的相互关系 篇10

关键词:戏曲;年画;艺术

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叫“齣”(简化为“出”),故戏曲题材的年画叫做戏出年画。年画种类繁多,其中戏出年画内容最为丰富,它借着用色、情节和绘画将传统文化传承不绝。年画画师的口诀中有这样的话:“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腻”。为什么人们特别喜欢看戏出题材的年画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它“有戏”。戏曲自宋、元以来,一直是民间最重要的娱乐形式。戏曲所表现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是人生常有的共同感受,它所探讨的忠、孝、节、义、忠、奸、贤、愚也是人们最关注的伦理问题,因此特别容易引起共鸣。戏曲是综合了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多种元素的艺术,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的多重享受,多样美感;中国戏曲又特别强调演员的身体语言(身段、程式),注重角色行当的衣装扮相。这两方面的发展,使戏曲舞台具有多彩多姿的雕塑美和绘画美的特征,自古以来即成为美术家表现的对象。

“戏中有画,画中有戏”古代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美术家早就注意到两种艺术互相结合、互相发挥的可能性。宋、金的石刻、砖雕,元代的壁画,明代的木雕,清代的戏谱等等,各种美术形式都有戏出或戏曲人物的题材。但真正把“画中有戏”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内容最丰富、风格最多变、影响最广远的,却是戏出年画。

戏出年画是由技巧高妙的民间画师,选择了当时名伶演出的拿手好戏,当场描下感人至深的情节和优美的表情身段,画成底稿,带回作坊,经反复修改,刻印而成。戏出年画,不但精要地叙述了戏曲故事的情节,还把戏曲舞台上色彩缤纷的人物形象、衣装扮相、身段程式、场面砌末一一描绘。它将戏曲这种时间艺术的精华,转化为年画这种空间艺术的肌理,使人观其色,睹其形,如闻其声,见其行。戏曲的科、白、曲,均凝铸为年画的色彩与线条,真是“笙歌散后声情在,木版丹青觅音容”。不唯今日,千百年后有机会欣赏到戏出年画的人,也会为之惊叹、叫好,缅怀不已。戏出年画不只是剧照,而是具有画师独特心思、意念的图画,是戏曲艺术和版画艺术的结晶。戏出年画虽然也有一般年画除旧布新、增加过年喜庆气氛、宣扬道德教化、推广文化知识的功能,但也往往可以是纯观赏性的创作。如果这种年画是纯手工绘画,一般老百姓消费不起,流传便不会太广。但它却采取了版刻印刷的形式,因此曾在幅员广阔的中国农村非常普及,成为大众喜爱的美术形式。

戏出年画的尺码大小、印制形式也因装饰用途不同而有多种变化。最常见的是整幅纸张只印一出戏的形式。但纸的大小、形状亦有不同。有的形式叫“四条屏”就像四条画屏,每屏三幅,画全出故事的十二个情节。也有四幅一组四个情节的,可作窗格装饰,或糊成一方灯,图上加上谜语,即成灯谜。此外还有一种戏出年画专为装饰炕围(北方火炕床围)|而印,画框多有文饰的图案。

年画的人物形象因为是手工描绘或以木版刻印,为了省工、省本,不可能个个人物性格描写得都那样逼真。当然有些形象如用脸谱来代替,也略能辨识其善恶正邪。但三教九流,贫富疾苦,不可能都画脸谱或加工细描,这就需要用一种虚拟的画法来村饰。所以我们看到旧年画中的人物,若从形象上看,常常忠奸贤愚不大容易划清;但若从举止动作、细微表情,以及陪衬道具衣帽饰物等地方来看,则人物的本质差别和个别特点全都显露出来。这是由于要便于现众远处欣赏,不能不注意大效果的缘故。

其他各种表演动作也都有一定之程式,既富美感,又具典型。如上楼,旦角低头浅步走七步,老生走五步。花脸上楼,则只走三步,以示步急性莽。战败之武将手拉武器,枪头朝下;枪头朝上倒拉,表示不吉。武将站式都撑开双膀;旦角则双袖遮手搭腰部等等。戏曲演员的身体语言,是舞蹈化了的动作,本身就具有绘画或雕塑的美感,其远看的效果对戏出年画更有直接的启发。

综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戏曲艺术与年画艺术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戏曲与年画艺术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流传至今的民族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黄亚明.关于戏曲创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5(11).

[2]吴民.戏曲生态学的学科界定与发展方向[J].戏剧文学,2013(06).

[3]张烨航.戏曲动画短片中对民间年画造型的借鉴[D].中国戏曲学院,2014.

上一篇:锅炉焊接缺陷的成因下一篇:拟动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