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中的美育九篇

2024-04-30

初中古诗词中的美育 篇1

关键词:古诗,声韵,意境

古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远优美的意境,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荟萃, 是美育学生的重要土壤。因此, 本人认为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节律诵读, 体味声韵美

古诗平仄和谐、声韵动人, 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因此在古诗教学中, 通过诵读可让学生细腻地体会古诗含义, 进而体会其蕴含的情感, 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体味声韵美。

指导学生诵读, 首先要确定感情基调。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作者通过描写敬亭山景象, 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孤寂之感。“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描写的是天上的鸟儿高飞远去, 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道白云, 却也不肯停留, 慢慢地越飘越远, 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 将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 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 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其次, 音节之间和诗句之间有规律的停顿是体现语言节奏的主要标志, 更应诵读恰当。“诗以言志, 歌以咏情”, 古人在赋诗作词时摇头晃脑, 一咏三叹, 就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品味古诗的音韵美。

二品析词句, 感受语言美

古诗文是一种语句凝练、富有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感情的文学体裁。它所塑造的形象具有间接性, 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必须先对诗句文字意义进行领会、理解, 才能知其意、感其情。

如教学《鹅》, 我首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 如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 指导学生抑扬顿挫的品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使学生与诗人形成感情共鸣, 为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然后是“析”, 紧扣诗文中传神的词, 如“曲、白、绿、红、拨”等词语展开想象, 感受鹅的形象之美, 也就感受到了语言之美。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不妨让学生比较一下诗人曾选用过的“到”“来”“过”等字, 好在哪里?这就要求学生去“品”、去“析”, 去想象春天的到来, 万物复苏, 大地一片生机的景象, 这个“绿”字使大自然活了, 使古诗更有灵性了, 体现出了古诗文的语言美。

三激发想象, 感受意境美

选入教材中的古诗, 多数是描绘祖国山水风光的。作者在诗中借景物抒情言志, 构成了诗的意境。在古诗教学中, 要特别注意这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使学生感受到古诗意境美。

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必须凭借语言文字通过丰富的想象才能得以实现。学生通过想象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情景, 形象地经过大脑加工改造, 形成“图像”再现于大脑屏幕上, 这样文字材料变成了“图象”材料, 便于学生感受和领悟。在语言中想象“画面”, 在想象的“画面”中感悟语言, 这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发展想象力的重要一环, 也是让学生感受古诗意境美的关键所在。如杜牧的《山行》中写了五种景物, 教学时先让学生对各种景物的色彩展开想象, 再组织学生讨论, 使学生脑海中呈现出一幅远近映衬、错落有致、色彩绚丽的秋色图, 从而进一步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悟理性, 领略哲理美

选入教材的古诗, 不仅诗中有情, 而且诗中有理。如“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林西壁》) 等。这些佳句, 议论十分凝炼, 蕴含丰富哲理, 饱含着诗人深刻的生活感受。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如珠妙语, 领略哲理美。如宋代诗人苏轼采用艺术的整体观察法, 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题林西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又何止是看山, 对任何事物的观察要达到清晰、完整, 既要置身于内, “入虎穴”, 又要置身于外, 做“旁观者”;如不做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客观分析, 也不免为局部现象所迷惑而认识不清。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第一、二句, 想一想为什么身在山中反而不识庐山真面目, 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悟出真谛, 领略诗的哲理美。

五认识境界, 鉴赏心灵美

有些古诗, 或叙事直抒胸臆, 或借物寄托情怀, 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如《示儿》是陆游临终时的诗作。一般地说, 一个人与世长辞时, 其遗嘱不外乎是遗产的分配、后代的前途、个人的功名, 但陆游却不是这样,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洲同”。诗人临死, 只牵挂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亡。他唯一要嘱咐子女的后事是“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短短四句诗, 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古代诗人的爱国激情, 饱含着祖国一定会统一的坚定信念, 还表现出爱国诗人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精神。教学时, 要从形象入手, 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 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 使学生认识诗的思想境界, 鉴赏诗人的心灵美。

初中古诗词中的美育 篇2

一、美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1. 语文教材是实施美育的媒介

初中语文教材的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 既简洁生动又富于诗意, 朗朗上口, 为美育提供了必要条件。语文中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人生理想的描述来塑造艺术形象, 反映社会生活, 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知, 从而产生愉悦的审美倾向。

2. 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为美育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竭的源泉, 大自然中的多种景象, 巍巍青山, 滔滔江水, 日出日落, 潮涨潮落等, 无不激起学生美德情感体验, 内心萌发出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赞美之情, 从而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生活:如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后, 心中产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之情;参加完集体劳动后, 产生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感情。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

1. 加强朗读训练, 挖掘文学语言之美初中语文中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语言

无论是记叙、议论、抒情, 从美学角度来看都是经得起推敲的美的语言。如杨朔的《荔枝蜜》在叙述了自己对蜜蜂感情变化过程后, 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不禁一颤,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 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 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 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 蜜蜂却有多么高尚啊!”这些语言既有诗的韵味, 又有哲理的闪光, 是那样的美, 不是靠华丽的词藻而是靠蕴含的哲理, 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 “渺小”和“高尚”的对立统一, 不正可以启示我们每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吗?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朗读训练, 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语言之美, 如《皇帝的新装》等童话作品可采用角色分配来朗读, 使学生懂得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春》等优美的散文, 可以通过配乐朗读, 通过精读赏读, 反复推敲, 仔细玩味, 以体会文学语言之美;古诗文的教学, 更需要学生反复诵读, 在读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2. 利用现代媒体挖掘艺术形象之美, 从而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

现代媒体的使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它可以增强学生感知的形象性、直观性, 同时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应产生强烈的审美倾向。如教学《祥林嫂》就可以运用幻灯片或电脑将祥林嫂三次不同的肖像特征用镜头组合的方式进行展示, 调动学生不同的感觉器官, 去分析比较, 从而深刻体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迫害。

3. 创设审美情境, 促发学生的想象, 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它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社会的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想象, 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教育。如我在讲授《七根火柴》时, 介绍背景时我选用故事片《万水千山》中过雪山草地的画面, 同时配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的背景音乐及诗歌朗诵, 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仿佛把学生带入了那白雪皑皑的雪山和那遍地泥泞的草地, 使学生想象无名战士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的情景, 从而使无名战士的形象熠熠生辉, 更好地升华了文章主题, 使学生受到美德教育。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情境, 促进学生想象,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体验,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4. 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美育,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浅谈初中古诗词中的美育 篇3

一、古诗词中深刻的主题思想

主题是指通过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体现出来的一种主要的思想。这种思想既包括题材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又包括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见解。不管学习哪首古诗词,都要让学生从中明确该诗词的主题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例如李白的诗歌《行路难》,作品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的叙写,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古诗词中优美的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的特点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虚实结合,意蕴丰富,启迪读者不尽联想和想象。古诗词常常借助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优美的的意境。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颔联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看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实则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颈联写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三、古诗词中生动的艺术形象

初中语文所选古诗词都是生动优美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靠形象说话,靠形象体现主题,靠形象显示美学作用。作品中任何一个美好的形象都给人以美的教育和感染。例如北朝民歌《木兰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能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艺术形象。木兰除了具有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淳朴的美德外,还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勇敢、机智、刚毅的气质。在诗中,木兰爱国家、爱亲人、爱家乡、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纯洁的品性、水晶般的心灵等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宛如一幅壮美的人物画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木兰形象更加完善。作品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典范。

四、古诗词中的语言美

诗与散文不同,语言凝练、含蓄是诗歌语言的特色。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写京城气势雄伟,点明繁华的送别之地。“风烟望五津”写遥远缥缈的五个渡口,点明荒凉的宦游之地。此情此景,友人别离,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把朋友间共鸣的感情写出来了。两人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这是别中之别,所表达的感情真挚诚恳,关心的话语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非常动人。忽然作者笔锋一转,宽慰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乐观豁达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深切地感动了每一颗年轻而善感的心,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

五、古诗词中的画面美

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我们只有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感受其美,获得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如杜牧的《泊秦淮》,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就不同凡响,烟、水、月、沙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柔和幽静极其淡雅的水边月夜图,用笔轻淡,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多么地浓啊。第二句“夜泊秦淮近洒家”就好像给这幅画题的字一般。那座中欣赏“亡国之音”的是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国事衰退,这些统治者还沉溺于灯红洒绿之中,寻欢作乐,纵情声色,在这样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六、古诗词中的音乐美

诗歌是以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来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说来,诗歌都讲究押韵,富有节奏,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反复地朗读诗句,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就能把诗歌的美体现出来,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和意蕴。

愿我们在教学古诗词、诵读古诗词、感悟古诗词的时候,能擦亮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发现、去探寻、去创造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

愿古诗词中的美育之花继续绽放!

初中古诗词中的美育 篇4

【中文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厚实语言文化素养,享受传统美德熏陶。《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注①古诗词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丰富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而审美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具有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情趣。中学教材中的古诗词融语言美、音韵美、情景美、节奏美于一体的具有丰富的审美元素。“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读出诗歌的感情,然后是感知形象,接着再把握诗歌情感。审美心理的形象感知——体验情感——抒发创造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进行古诗词审美鉴赏的时候,要灵活贯通地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得到充分培养。首先要从剖题意、辨词语、补语法、调语序、分析时代背景、品味关键字词等进行感知阅读与审美理解;其次要在朗读吟诵中悟情,巧设疑问抓情感基调,明诗人之志知晓诗情以进行情感阅读与审美体验”注②最后要在学生阅读诗歌时使其沉浸于思考之中,进行审美创造。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题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古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促进学生了解中国古代

文学的精华,增进学生基本素养,有助于现代文的学习。本论文用分析法分析美育教育的现实价值,用解说法对美育教育的意义加以说明,用观察法解析美育和古诗词的内在联系,用调查法清楚现阶段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用实验法论证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必要性,等等。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本论文通过五部分内容论述,阐述了古诗词教学和美育教育的关系。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本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论述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论述古诗词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必要性;第四部分论述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第五部分论述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英文摘要】Summary of “ancient poems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outstanding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Elected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of ancient poetry, are after refinement of famous masterpieces.Students read these works, helped to raise the level of modern Chinese, thick language culture, enjoy traditional virtues influence.The Chinese course standard also requires students to “reading ancient poems, consciously building in re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mprove their appreciation of quality and aesthetic appeal.” This requires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found in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 the beauty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Note①beautiful refined language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lively and rich images, have a special aesthetic features.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education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the United States, the ability to create beauty and interest.Inclusive language in middle school textbooks of ancient poetry, rhyme and rhythm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in one with rich aesthetic elements.“Poetry is the natural expression of strong emotions.“Note②teachers first to arouse th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feelings of the students read poetry, then there is’ image, then grasping the poetic emotion.Image perception experience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emotion-expressing creates three stages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Teachers in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of the time, to be flexible to handle three relations through, through scientific methods students aesthetic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and interest be fully.First to from profile tell to SB.a story,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ords, and supplement syntax, and adjusting word order, and analysis era background, and taste key words, for perception reading and aesthetic

understanding;second to in read chant in the understanding love, specially set questions caught emotion tone, Ming poet of records known poetic to for emotion reading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last to in students reading poetry Shi makes its immersion Yu thinking among, for aesthetic created.Ancient poems, is the essential theme of the Chinese textbooks for middle school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ourse.Through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oems, promo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o improve students’ basic literacy, help modern literary studies.This paper analysis method for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valu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with the method of interpretation to explain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ternal conne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of ancient poetry, with 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clearly prese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with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by necessit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so on.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make the article more convincing.This paper through a five-part Exposition, elaborat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part, mainly address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ubject selection;this topic focus of study and research method;this topic-related research.PartⅡaddresses the ancient poem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the third par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necessit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partⅣthe ancient poem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o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of;partⅤof aesthetic education to students in th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ms.【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美育教育

【英文关键词】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esthetic education 【目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6-712-14Abstract7-8

目录

9-121

2摘要

第一章 绪论1.2 本选题的研究重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3点及研究方法13-14要性任务14-181

41.3 本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章 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必

2.1 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2.2 摆在面前的2.3 促进古诗词学习,重视美育教育

14-181515-162.3.1 培养审美感知,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2.3.2 培养审美鉴赏,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2.3.3 培养审美内涵,体验古诗词情感美

18-2

316-18

3.1 美第三章 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理论基础育及其特点特点18-1918-20

3.1.1 什么是美育

19-20

3.1.2 美育的3.2 审美教育在3.1.3 美育的作用

20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地位美因素2120-23

3.3 古诗词教育内容具有丰富的审

3.3.1 引领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感

21-22

3.3.3 引3.3.2 引领学生,品味作品的美感

22-2323-32领学生,享受作品的美感第四章 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4.1 引入诗美的境界,激发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及方法学生的审美感知23-24

23-2

54.1.1 从导入入手,激发学生的向往

24-25

4.2 4.1.2 从朗读入手,唤醒学生的美感

25-29鉴赏诗词,引导学生感受美词的意境美26-2725-26

4.2.1 启发想象,感悟古诗

4.2.2 把握形象,领悟古诗词的形象美

4.2.4 4.2.3 反复诵读,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

27-29炼字品字,感受古诗词的图画美29-30

4.3 创设教学美的形式29

4.3.2 将多媒体4.3.1 将音乐引入诗歌教学29-30引入诗歌教学30-32

4.4 引导学生运用、巩固所学的古诗词

4.4.2 开4.4.1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古诗词

30-31展属对活动,运用古诗词诗词31-32

4.4.3 开展仿写活动,创作古32-34

参考文献

34-36

第五章 结论

致36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探讨 篇5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即使充分的认识到了美育的重要作用,也试图在自己的课堂上渗透美育,可是他们往往会觉得缺乏题材,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来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的课本便是最好的素材,走进它便是走进了一处精神的栖息地,每一篇文章都寄予着编者对于学生的一种期望,它是灵魂的港湾,作为一种语言教育,说,便是其主要的学习方式,教材本身所选的学习内容就有着一种美,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的把握住这种美感,在自己朗读和学生朗读的时候都要注意到这种抑扬顿挫的美感,那么在字里行间,我们便会产生对于英语语言本身的一种热爱,在音调升降的动人旋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种异国文化的熏陶,打开他们走向世界的一扇窗,去肯德基的时候他们会说“May I have…?”在别人有困难时他们会说“Can I help you?”这些高尚的情操的养成都离不开英语这门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英语教材中便有许多可以在精神品质上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的内容,例如八年级下册的Unit2中的I’ll help to clean up thecity parks中,学生体会到了一个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成就感,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还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生活。让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种关于环境保护的深刻教育,也让他们的公德意识得到了提高,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净化。而在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的教学活动中,作为一名中学生,他们不仅体会了自己做事情的辛苦,而且懂得了感恩父母的高尚情怀,对于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八年级下册的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教学中,在学习之前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What do Mario andMary volunteer to do?(2)Why do Mario and Mary volunteer to helpothers?(3)What do they say about volunteering?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体会帮助别人的积极情感,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美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了,初中生的生活已经基本融入到网络化的社会,他们能够熟练的操纵电脑和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进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还是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话,学生便会失去对于英语的学习情感,更不用说要利用英语来进行美育了,多媒体教学是一种中学生感兴趣的具有很强的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在视觉、听觉中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八年级下的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the mountains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安排一个巧妙的课堂导入语,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放映愚公移山的精彩画面,学生在立体的展示中获得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的教育,除此之外,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教师可以尝试将英语句子融于歌曲之中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感受着英语的语言美。例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0 section A新课时,用百度Mp3的英文歌曲Postman作为导入,听完歌曲后问学生:Do you want to be apostman? What are you going tobe whenyou grow up?从而很自然地展开有关fu-ture vocations的讨论。Postman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浅显易懂,学生便可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音乐享受中收获知识层次上的提高。如在八年级下学期的期中复习中,巧妙地在课件中插入If you happy and you know it,clap your hands,这首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这首歌生词很少,旋律生动活泼,学生听一两遍就能大声的开口跟唱。

三、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美,让学生鉴赏美

教学语言对于英语这个语言学科而言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基本途径。它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息息相关。单调的语言表达注定让学生失去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初中生面临新的学习压力的时候我们教师就要从课堂语言上来唤醒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热情,很多事实证明抑扬顿挫的语言在英语课堂上更具魅力,能吸引学生,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充满对异国文化的追求和探究,尤其是教学语言充满着音律性,幽默感的话更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还能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且是一种不竭之源,只有英语教师自身拥有正确的审美观,深刻的意识到美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创设美育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现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课堂上使用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的感受英语的美,不断的渗透美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达到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的绝佳效果,让中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让他们将英语学习演化成一种主观上的行动,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

摘要:英语教学中的美育至关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美育教育,把握好美育的特点,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英语语言活动过程中,可以获得对英语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浅谈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美育,知识渗透,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课程虽然已经在初中课程中开设很久了, 但是如何加强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全面提升教学的效益, 达到教学目标, 这仍然是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 文化的进步, 文化的传播已经有了新的途径, 文字的表达固然丰富多彩, 但不可否认的是,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略得到其中的妙处所在。如今的社会, 已经由文字传播文化向影像、形象来传播文化方面转化, 影像、形象更方便理解与认识。而这种影像与形象的设计等是需要通过必要的学习才能够实现的, 首先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美术教学。美术并不难理解, 是人的思想、心情等在图纸上的展示, 在现在的视觉社会中, 美术不再局限于图画, 也不是那些美术馆里收藏品所能诠释的。生活中的美术无处不在:衣服上的logo、家庭用具的商标、各大店的品牌、抬头就能看到的广告牌、路边的警告标示等, 它们通过视觉传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比起繁琐的文字更加实用。既然美术在现代的社会占如此重要的作用, 我们就应该对它的教学、它的教学方式等有更进一步的重视。

二、我国传统初中美术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堂气氛死板, 学生们难以感受到艺术气息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 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美术教师的教学模式采取与其他文化课相同的方式, 在课堂上, 老师只负责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学生们负责听取和抄写笔记, 这样的模式使得学生们很难在课堂上感受到美术中所渗透出的艺术精神。这种“填鸭子”式的教学模式非常不适合我国初中的美术教学。而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之下, 学生们会逐渐失去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降低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率, 不利于学生们未来的发展。

(二) 美术课程不被重视, 课堂时间被其他学科占用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中学生们进入中学之后就开始面临着升学的压力, 中考、高考的门门功课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们带来负担。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升学率, 往往会将一些不参与考试的科目如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进行占用, 让给其他文化课的老师继续上课。这种不重视的现象让美术课在一些学校形同虚设, 使学生们无法学习到应有的美术知识。

三、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一) 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上, 还表现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综合素养的提升上。对如何完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将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

1. 纠正对初中美术教学的态度。

关于我国初中教育美术课的定位以及在广大师生心中的地位前边已经做过简述, 而想要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益, 最主要的就是要纠正老师以及学生对美术课的这种态度, 尤其是老师的态度、学校领导的态度。转变态度是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益的第一步。

2. 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于教学策略, 在实际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有很多种方法, 这里说的主要是关于各种教学策略如何选择的问题。课堂教学策略众多, 但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策略都能用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来。所以慎重选择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由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特殊性, 老师要根据各个方面的要求, 灵活选用教学策略。

(二) 改革初中美术教学模式, 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 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去创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 改变以往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局面, 将学生们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在课上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 将同学们进行分组, 就某一课题进行小组研究讨论, 在分组展示时, 让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个性。另外, 要培养学生们敢于质疑的精神, 对于同一问题, 要鼓励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 将课堂尽量营造成一种开放的状态。与此同时, 教师要将课堂秩序维持在一个灵活的范围内, 做到活跃而不乱。总之, 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教师始终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

(三) 为初中生提供开放的表现空间, 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美术教学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 每个学生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生命意义的建构, 认知世界的探索, 都需要以体验的方式, 加以弥合, 通过参与体验, 树立全体学生的成功意识与学习自信心, 激发创新欲, 使开放的课堂在学生的融入与体验中涌动生命的活力。因此, 在探究、操作的体验过程中, 教师要先给学生明确的目的与任务, 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互相合作、体验情感交流、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与探讨, 我们可以了解到, 当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基于此, 笔者认为, 关于审美意识的培养, 关于美的教育, 应该坚持从“娃娃抓起”的方式, 让初中生们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相信随着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 更多科学、高效的方法会被研制出来, 并不断引进到我国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之中, 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侠.浅谈鼓励教学法在美术课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 2011 (16) .

[2]李怡.浅谈初中班美术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J].美术教育研究, 2010 (04) .

[3]吴敬杨.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培智美术教育中[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0 (24) .

初中化学课中的“美育”教学 篇7

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 “美育”

一、严谨的化学知识结构美

化学中的知识多而杂,琐碎难记,这对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但这些繁杂的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如果把这些知识点找出内在的联系,将其“穿成串,连成线,织成网,编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而让学生领略到繁而不乱,琐而有序,牵一毫而动全身的整体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色彩纷呈的化学变化美

初中化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色态及化学实验现象时,同样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首先是颜色的变化。教材中有关颜色变化的典型的化学变化及实难较多。如碱式碳酸铜、胆矾的受热反应,颜色由绿色变黑、由蓝变白;向无色的盐酸、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溶液由无色变血红色;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纯碱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入无色的酚酞变成美丽的桃红色。这些色彩纷呈的典型的化学变化的实验的演示,无疑将会把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使学生感受到“美”在化学变化中,化学变化产生“美”,美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同时也使学生在“美”中产生了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调动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玄妙的物质微观结构美

在学习分子原子的知识时,引导学生体会“一滴水中大约有16.7万亿亿个水分子”、“若能把1亿个氧原子排成一行,它们的长度也不过只有1厘米多一些”等数字使学生感知到“分子、原子”很小。结合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鸟笼”彩图,让学生感知“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运动”的微观空间的动态美;在引导学生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云”时,结合引导观察用高倍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中国”文字的照片,以及金刚石、石墨结构图模型,从中让学生感受到排列有序的微观空间结构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学习动机。

四、生动流畅的语言修辞美

如教材中讲原子及原子核的大小及原子的构成时,就用了一个形象直观的比仿:“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原子核比原子双小得多,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中相当于一只蚂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形象的比仿,不仅加深了对原子、原子核概念的理解,而更能帮助学生形成微观世界的概念,从中感悟出在一个微观世界——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在大脑中描绘出原子的形象,从而体会到微观世界的无穷美妙。

五、脍炙人口的文学美

1.成语中的化学美

人们熟悉的一个成语“滴水穿石”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够成功。这成语中所蕴藏着化学知识是:石灰岩中的碳酸钙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溶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CO2+H2O=Ca(HCO3)2。又如炉火纯青、信口雌黄、味同嚼蜡、点石成金等成语中都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

2.诗词中的化学美

广为传诵、脍炙人口的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一首名诗《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既反映出作者临危不惧、襟怀坦荡的英雄气慨,又说明这里面包含着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一系列的化学知识。

3.名言中的化学美

法国著名的幽默作家拉罗什弗科有一句名言“风可以把蜡烛吹灭,也可以把篝火吹旺”。在引导学生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来欣赏这句名言所蕴含的哲理和丰富的化学道理。蜡烛是由石蜡制成。石蜡和木柴中都含有碳、氢等元素,它们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即燃烧,而燃烧是有条件的: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因蜡烛的火焰较小,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也较少,被风一吹,随着空气的流动,放出的热很快散失,使温度降低到石蜡的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不能燃烧,火焰熄灭。生活中消防人员在扑灭森林大火时,常使用吹风灭火器,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而篝火则与之相反,风吹篝火起了富氧的作用,如同火上浇油,越吹越旺。

4.物质的性质与传奇故事美

物质的发现及对其性质的研究,有时往往是科学的偶然发现,这其中自然有科学家的传奇色彩的故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蓝矾的性质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讲述“屠狗妖”、农药“波尔多液”与葡萄园的故事。这样可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了物质的性质,加深了对性质的理解。

六、严肃认真的化学科学美

1.化学用语中的科学美

科学的美是用特殊的科学语言来表达的,只有懂得这种语言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美。以硫铁矿在氧气中高温反应为例,在教学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不仅要教给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配平方法,而且更应该让学生知道其中蕴含着精湛的科学知识:化学式必须写正确,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内数字,因为这些数字赋予了深奥的科学含义;表示的物质由“质变”到“量变”的变化过程,它反映了一个深奥的哲学思想;遵循着质量守恒定律即变化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变化后的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彰显了科学美永恒的真理性。

2.化学实验中的科学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与科学的实验操作分不开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知到化学实验现象的美妙,而且更要让学生领悟到化学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先通入氢气一会儿,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净,然后用酒精灯火焰加热;反应结束时,先要把酒精灯撤走,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即概括为“氢灯灯氢”。这个实验操作非常科学的。若违背这一操作规程,势必要出现爆炸等不堪设想的后果。

七、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美

在教学木炭可用来制“黑火药”的用途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到节日绚丽多彩的焰火,影视中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教学“干冰”的性质与用途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到人工降雨、干粉灭和影视舞台上诸如《天仙配》、《西游记》中的一些云雾缭绕,虚无飘渺的幻境。

八、祖国灿烂的化学文化美

智慧的古今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祖国的灿烂化学文化谱写了不朽的篇章。如我国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化学工艺发明很早,“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铜”,还有“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对探索生命的奥秘有着重要意义”。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篇8

关键词:语文教育;美育;自然美

一、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材的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如杜甫《望岳》描绘的雄奇峻拔的泰山奇观;朱自清的《春》所蕴含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海滨仲夏夜》恰似一幅夏夜的优美图;《秋魂》展现了秋之灵魂和神韵;《济南的冬天》犹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这些课文描绘的画面都饱含着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限赞美。学生欣赏阅读中,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萌发热爱大自然之情,激发热爱生活之趣。自然美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之美

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文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位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托荷美,荷花映夏日,妙不可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江南清新秀美的月夜美景令人向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雪景奇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笔下的水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笔下的水绮丽可爱。学生在欣赏颂读中,自然领略到古诗文之美,萌发热爱传统文化之情。

三、语文教材中的真情之美

我国自古就有“鸦懂反哺,羊知跪乳”的古训。古代有《二十四孝》读本,讲的都是对父母的孝敬,《卧冰求鲤》、《卖身葬父》就是其中的故事。近现代也不乏行孝感恩父母的伟人和典范。毛泽东青年时,得知母亲病逝,立即从长沙日夜兼程奔赴韶山,在母亲灵前抚棺恸哭;朱德总司令那篇《母亲的回忆》启发教育了几代人。作为初中生,要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要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要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总之,要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学会感恩使你增进见识的人;感恩教导你自立的人;感恩助长你智慧的人;感恩升华你人格的人。

四、语文教材中的人生之美

人生是一条美丽的曲线。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左丘明失明,撅有《国语》;司马迁受腐刑而写《史记》。范仲淹被贬岳州,览洞庭湖之景,而喊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文天祥过零丁洋时,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誓言;——这些都是爱国精神的最佳表现。读《行路难》可让学生品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无比自信和执著追求;读《望岳》可使学生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勇攀人生高峰的气魄。阅读教学中,许多课文都是品味人生之美,汲取精神食粮的沃土。

五、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

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来再现艺术形象的,它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读者的想象思维,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因此,我们只有认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才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与朱元思书》,其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写景文字精要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六、语文教材中的形象美

形象美,这里主要指文章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如《散步》中塑造的天真无邪、机灵可爱的儿子形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热爱生活、勇敢坚强的盲聋哑人海伦?凯勒的形象。,《再塑生命》中充满爱心的莎莉文老师;《雷电颂》中屈原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孔乙己》中自命清高的孔乙己;《范进中举》中趋炎附势的胡屠户,以及《乙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再现了形象美。

七、语文教材中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有机结合,它是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可信可感、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如吴均的《答谢中书书》,首先作者抓住此山水相映之美,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八、语文教材中的主题美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是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的特征,只有明确地认识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才算是把握了作品的精神实质。初中语文教材中,主题深刻的文章很多。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章通过对一株紫藤萝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之本质的深度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执著拷问。作为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家肩负着把人的灵魂指引到健康、高尚、文明的彼岸去的责任。像这样的文章教材中还有《愚公移山》、《故乡》等。我们必须透过文字,穿透语言,去领会文章的深刻意蕴。

当然,初中语文新课程教材中的美远不止这些,还有诸如修辞美、对话美、逻辑美、虚实美等。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觉,让学生在课文这片芳林中寻找美点,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并在生活中寻找美,感受美,用文字来表达美,讴歌美。

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做法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97-01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鉴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古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等,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朗读,唤醒古诗的形象美

古诗的语言凝练精辟,讲究韵律,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饱含了作者丰富、强烈、饱满的情感。由于古诗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要注重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鉴赏古诗的形象美,如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

朗读古诗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速读。在速读中感受古诗的格式美,扫除生字词的障碍,初步掌握古诗的内容和格式。第二步,慢读。通过慢读,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可以结合古诗的注释一字一句地读,在熟悉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古诗的节奏,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气的变换、语速的快慢、情感的和谐、语调的高低等,为鉴赏古诗优美的意境奠定基础。第三步,教师范读。教师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鉴赏古诗优美的意境。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望岳》这首诗时,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速度,通过速度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平仄节奏,同时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古诗的含义;其次,通过慢读让学生掌握字词中语气的变换、音调的变化,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不畏艰险、敢于攀登高峰的勇气;最后,教师范读,读出对这首诗的审美体验。

二、品字,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诗人在写诗时非常讲究语言文字的锤炼,通过简洁凝练的字词表现古诗的意境。因此,在一首古诗中,有时一个字、一个词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体现了绚丽多彩的画面美,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教会学生品字析词,抓住关键字词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在品字析词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作者在古诗中描绘的声、光、色等在脑海里展现出来,领会作者在古诗中创设的意象。这样,原本单调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立体、形象、生动的画面。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山居秋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空山新雨后”的“空”字,它是全诗之眼,表达了作者远离尘世间的一切喧嚣,心灵回归宁静的情感。随后请学生展开想象,品味诗中“松、明月、石、清泉”等所构造出来的意象,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山村自然的宁静美。学生通过品味古诗中的字词,发挥合理的想象,能够领会古诗所要表达的雨后初晴山村宁静的旖旎风光,以及诗人寄情于田园山水而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写作,感受古诗的创造美

古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鉴赏美,还要教会学生创造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鉴赏美,应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教会学生创造美,让学生以真实的情感去感受世界的美”。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应该以诗歌作为范本,指导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提高审美能力。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可以开展诗歌背诵比赛、个性化解读诗歌比赛、诗歌主题改写活动等,鼓励学生写作。改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古诗创作方法,学生在理解古诗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开展个性化的创作,如将诗歌改写为小故事、散文等。通过改写,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比如,以上文提到的《山居秋螟》这首诗为例,教师可以将“乡村生活”作为开展主题创作活动的载体,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散文,或者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读后感等。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的审美体验抒发了对这首诗的感受,有的学生将其改写成小故事,假设作者王维到了现代会怎样?有的学生将乡村生活和城市工业文明生活进行了比较。在细读品味古诗的基础上开展文学创作,能够提高学生感知古诗,精读文本的能力,体现了古诗美育对培养学生素质的促进作用。为了激励学生创作,教师要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适当地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简单的分数,还有文学创作的成就感。

总之,古诗教学与美育渗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位,实现古诗教学与美育渗透的有机结合。

上一篇: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下一篇:反冲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