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指数十篇

2024-09-02

能源消耗指数 篇1

1 文献述评

能源消耗问题备受各国学者关注,他们主要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能源效率、能源消耗强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关系方面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多,早在1978 年Kraft J. 和Kraft A. 首先对能源消耗与GNP是否存在关系进行研究论证,他们选取美国1947—1974 年的能源消耗及GNP数据,证明能源消耗和GNP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2]。Hwang和Gum B. 则把中国台湾地区的能源消耗及其GNP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验证能源消耗与GN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3]。Stern以1947—1990 年美国的能源数据为样本,利用自回归模型检验能源消耗与GDP之间的关系,起初没有检验到能源消耗与GDP之间的关系,后来根据燃料构成调整能源消耗指数,发现能源消耗与GDP之间的因果关系[4]。Lee C. C. 不只是针对某一个国家进行研究,而是选取18 个发展中国家,采用面板协整分析模型和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估计法对能源消耗与GDP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着单向因果关系[5]。林伯强基于协整和误差修正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能源需求模型,分析了决定我国能源需求的因素,研究显示GDP与能源消耗量及能源价格三者之间有着长期均衡关系[6]。陈鹏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1978—2004 年GDP与能源消耗进行协整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7]。孔婷等选取了我国制造业24 个重要行业,利用1995—2005 年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数据,对能源消耗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能源消耗过高会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8]。肖涛等也考察了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且能源消耗对我国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9]。

从能源效率的角度出发,Honma S; Hu J. - L.计算了日本经济1998—2005 年17 个行业的能源效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 DEA) 方法,算出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显示农业、林业、能源密集型产业等行业能源效率较低[10]。Pardo Martinez,Clara Ines;Silveira,Semida对1993—2008 年瑞典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改善进行了研究,分析能源消耗趋势。结果表明瑞典制造业的能源消耗不再随着产值的增长而增加,能源效率得到提高[11]。黄山松、谭清美搜集了我国1995—2008 年制造业行业的能源数据,采用DEA方法对要素密集度不同的行业进行能源效率计算。计算显示,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能源效率不同且我国制造业总体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偏低[12]。王霄、屈小娥基于DEA -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估算2001—2007 年我国28 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行业之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有着显著差异,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3]。李廉水、周勇以35 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技术分析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作用。表明,技术效率大大促进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14]。

以能源消耗强度为研究方向,孙海等人研究我国1994—2006 年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15]。王玉潜在投入产出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能源消耗度的因素模型,指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影响能源消耗强度[16]。

综上所述,近年来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并对制造业的能源消耗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但是我国对制造业能源消耗指数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采用离差最大化方法对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指数的研究极具价值与意义。

2 离差最大化的方法介绍

制造业的能源消耗评价是一个多指标决策问题。在多指标决策问题中,权重分配影响着指标评价的合理性[17]。离差最大化方法能够客观地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且可操作性强,目前很多研究利用离差最大化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18]。通常,指标分为 “成本型”、“效益型”、“区间型”和 “固定型”四类[19]。本文指标仅涉及 “成本型”指标, “成本型”指标是属性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如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

设多指标决策的方案集A = { A1,A2,…,An} ,指标集G = { G1,G2,…,Gm} ,Ai方案对Gj指标的指标值为yij( i = 1,2,…,n; j = 1,2,…,m) ,A方案集对G指标集的 “属性矩阵”,即 “决策矩阵”,为Y = ( yij)n × m矩阵。

不同评价指标的量纲及量纲单位一般不相同,为了消除这种不同带来的不可比较性,我们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19]。因为本文只涉及“成本型” 指标,这里只介绍此类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

针对成本型指标,我们对指标值作如下处理:

其中: yjmax、yjmin分别表示指标Gj的最大值、最小值。

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决策矩阵Z = ( Zij)n × m,而Zij总是越大越好。设评价指标的加权向量w ={ w1,w2,…,wm}T,且满足如下所示单位化约束条件:

根据加权向量w,构造规范化加权决策矩阵:

用简单加性加权法( Simple Additive Weight,简称SAW) 计算后,得到决策方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值,表示如下:

Di( w) 与决策矩阵Z = ( Zij)n × m类似,Di( w) 越大则表明Ai方案越优。确定加权向量w后,根据公式( 1) 、( 3) 、( 4) ,便可以对各决策方案进行决策与评价。然后下一步,就是分析确定加权向量w的方法。显然,若某一指标Gj对决策方案Ai的最终评价值无影响,则令Cj的权重为0; 若某一指标Gj对决策方案Ai的最终评价值有很大影响,则令这一指标Cj取得较大的权重; 若某一指标Cj对决策方案Ai的最终评价值有较小影响,则令这一指标Cj取得较小的权重。对Cj指标而言,Ai方案与其他决策方案的离差vij( w) ,定义为:

vj( w) 表示在Gj指标下的所有决策方案与其他决策方案的离差和。根据以上分析,加权向量w的选择应能够使所有指标对所有的决策方案的离差和取得最大值,因此,构造目标函数如下:

于是,求加权向量w的问题等价于求如下非线性规划问题:

求解该最优模型,得:

理论恒等式可以证明: w*= ( w1*,w2*,…,wm*)T是目标函数F ( w) 唯一的极大值点。因为传统的加权向量一般均满足归一化约束而非单位化约束条件,对得到的单位权向量w*作归一化处理,即设

经计算可得,

综上所述,本文利用离差最大化方法解决多指标决策问题的步骤分为以下三步:

( 1) 将成本型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决策矩阵Z = ( Zij)n × m;

( 2) 利用离差最大化方法解得最优加权向量w*= ( w1*,w2*,…,wm*)T,然后根据最优加权向量求解各决策方案的综合评价值Di( w) ,i = 1,2,…,m. 。

( 3) 根据前一步骤求出的各决策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大小,进而对多指标决策问题作出合理评价。

3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所用的1995—2012 年制造业能源消耗量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 《中国统计年鉴》。以制造业能源消耗量为样本,采用离差最大化方法,构建能源消耗指数模型,评价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趋势。已知方案集A = { 1995,1996…2012,} ,共18 个决策方案,即n = 18,指标集G = { G1,G2,…,G10} ,即m = 10,其中,G1: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G2:单位产值煤炭消耗量,G3: 单位产值焦炭消耗量,G4: 单位产值原油消耗量,G5: 单位产值汽油消耗量,G6: 单位产值煤油消耗量,G7: 单位产值柴油消耗量,G8: 单位产值燃料油消耗量,G9: 单位产值天然气消耗量G10,: 单位产值电力消耗量,共10 项评价指标,且该10 项指标均为成本型指标。

由于上述指标均为成本型指标,根据公式( 1)构造规范化评价矩阵Z = ( Zij)n × m,接着根据前面所述公式,求得加权向量:

最后,根据上述权重,计算出每个决策方案Ai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值Di( w) ,得到评价值即表1 中的能源消耗指数。

根据行业性质把制造业的28 个分行业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制造业,包括石油加工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 其余23 个行业统称为其他制造业。对上述28 个分行业的能源指标进行相同的离差最大化处理,得到分行业的能源消耗指数如表2,表3。

4 中国制造业1995—2012 年能源消耗指数分析

根据能源消耗指数表1 作出能源消耗指数整体趋势图1。

( 1) 1995—2012 年制造业整体能源消耗指数分析

由表1 和图1 能够看出,1995 年以来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指数呈下降趋势。1995—2012 年的能源消耗指数数据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95—1997 年,1998—2005 年,2006—2012 年,1998 年和2005 年是两个重要拐点。

国家鼓励全社会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先后出台 《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 1996—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节能和新能源发展 “九五” 计划和2010 年发展规划》 等一系列能源政策,各企业纷纷响应,政策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1995—1997 年能源效率明显提高,能源消耗指数由0. 975 7 下降为0. 772 7。

能源消耗量基数大,浪费现象比较严峻,能源政策只带来短暂的效果,与1997 年相比,1998 年能源消耗指数上升3. 37%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量,国家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促进能源消耗指数下降,1999 年能源消耗指数降为0. 761 4。进入21 世纪以来,新一轮的经济改革积蓄了更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例如基础设施扩张、房地产市场化、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激增、城市化进程加快等[21],推动着制造业进一步发展,2004 年制造业的产值达到了191 580. 78 亿元,与2003 年相比,产值增长52. 05% ,高于能源消耗速度,降低了单位产值能耗,因此,2004 年的能源消耗指数降为0. 275 7,达到1995 年以来的最低点。

2005 年制造业发展速度开始下滑,在2004 年基础上产值只增长了12. 49% ,产出减少,能耗量未减,2005 年的能源消耗指数略微上升。为了降低能耗,国家采取进一步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税的税额标准等,在这些政策的作用下,2006年能源消耗指数降为0. 215 3。2006 年以后能源消耗指数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2012 年的能源消耗指数降为0. 004 0,与2006 年相比,下降了98. 13% 。这说明2006 年以后制造业的能源效率大幅度提高。总之,在近20 年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能源效率不断提高,节能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 2) 1995—2012 年分行业能源消耗指数分析

根据分行业的能源消耗指数表2,表3 分别作出分行业的能源消耗指数趋势图2,图3 ( 1) 、图3 ( 2) 。

1995—2012 年分行业的能源消耗指数趋势与总体趋势一致: 能源消耗指数呈下降趋势,且可以将数据列分为三个周期:

1995—1997 年绝大部分行业的能源消耗指数呈下降趋势,个别行业略微上升。

“八五” 期间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能源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1995—1997 年加大了能源政策的实施力度,根据不同行业性质及对能源需求的不同采取相应政策,因此这三年大部分的行业能源消耗指数是下降的。

国家依据 《煤炭法》、 《矿产法》等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五大重工制造业的能源消耗量进行严格管理,如提高煤炭、矿产的税额标准、关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工厂,给予节能减排企业税收优惠等。因此,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耗指数下降,其中非金属制品业由0. 867 3 下降为0. 617 4,下降幅度为28. 8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核燃料加工业分别下降了16. 74% 、13. 97% 、12. 49% 。表2 和图2 可以看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能源消耗指数由0. 781 6变为0. 884 3,上升13. 14% 。这是由于企业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造成能源浪费。

除了上述五大重工制造业,1995—1997 年其他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指数同样呈下降趋势。最为显著的仪器仪表办公室文化制造业,能源消耗指数由0. 723 3 变为0. 297 5,下降幅度为58. 88% ,皮革毛皮羽毛( 绒) 及其制品业下降了56. 01% ; 饮料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也分别下降了49. 40% ,42. 75% ;一些行业的政策效果不是很明显,下降幅度较小如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分别下降了3. 25% ,3. 14% ; 另外一些行业如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指数上升2. 17% 。

1998—2005 年分行业的能源消耗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 年和2005 年是两个重要的拐点。

1998 年大部分行业的能源消耗指数上升。高耗能的重工制造业中,下降幅度较大的非金属制品业的能源消耗指数上升28. 8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石油加工及核燃料加工业分别上升16. 01% 、12. 39% 。其他的制造业中橡胶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 绒) 及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草、竹、藤制品业分别上升67. 46% 、 62. 50% 、 48. 32% 、 45. 86% 。 因此,1998 年国家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节约法》要求各行业贯彻落实节能法,降低能耗。

《能源节约法》 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1999 年高耗能的五大重工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指数开始下降直到2004 年,其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现微小波动,但在政策的作用下能源消耗指数仍是下降的; 其他制造业对能源政策的反应有些滞后,2000 年后能源消耗指数才开始下降,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饮料制造业等行业的下降幅度较明显。总之,节能法的实施使1999—2004 年各行业的能源消耗指数下降。

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周期性,2005 年是制造业发展的 “瓶颈” 期,很多行业的能源消耗指数上浮,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及草、竹、藤制品业分别上升31. 56% 、55. 28% 。因此,2005 年国家全面加强能源监管,采取一系列措施: ( 1) 加强能源法律建设,进一步完善能源法律体系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为鼓励企业节能,减少消耗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着手 《石油天然气》、 《能源法》的立法工作,出台 《可再生能源法》、《电力监管条例》等政策性文件。 ( 2) 对制造业进行结构升级以提高能源效率。根据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高耗能行业进行调整,淘汰高耗能企业和项目,鼓励低能耗产业发展。( 3) 鼓励和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加大对新能源投入力度,为新能源项目设立基金等。 ( 4) 调整能源税税额标准,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征收标准,对能源行业加强宏观调控,贯彻多用能者多负税的原则,促进节约用能。

2006—2012 年分行业能源消耗指数恢复下降趋势。

由于国家能源政策不断完善、政府部门监督加强以及制造业生产技术提高,2006—2012 年能源效率明显提高,各行业能源消耗指数大幅下降。

由此可见,利用离差最大化方法建立的制造业能源消耗指数模型得出的结果与国家政策相符合,表明该研究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客观上反映了国家政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离差最大化方法将单一的制造业能源消耗量指标转化成多指标的能源消耗指数,然后根据能源消耗指数绘出指数折线图,结合折线图可以发现,1995—2012 年能源消耗指数的两个重要拐点分别是1998 年和2005 年,因此,将能源消耗指数数据列分为三个周期: 1995—1997 年,1998—2005年,2006—2012 年,在此基础上对制造业整体和各个具体行业的能源消耗指数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研究能源消耗趋势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 1) 能源政策对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制造业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以能源消耗为主,这种高耗能、低效率的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国家需要通过能源政策来调整和约束能源消耗[22]。目前我国能源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限制高耗能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努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 2)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使用将会大大地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正逐渐被消耗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国家需要积极开发储量大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通过各种激励政策鼓励与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创新[22]。

摘要:以1995—2012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能源消耗量为数据源,采取离差最大化方法对10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别求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和综合评价值,构建能源消耗指数模型,分析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趋势和周期。结果表明,1995—2012年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两个重要拐点,由此将能源消耗指数数据列分为三个周期:1995—1997年,1998—2005年,2006—2012年,从而分期对制造业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并得出启示,为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能源消耗指数 篇2

在美国,住宅与商用建筑的能耗已经超过工业能耗,成为最大的能耗体。而在中国,建筑能耗也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一起成为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不仅如此,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不断新增的建筑群体将使建筑能耗继续保持增长的走势。

面对这一增长趋势,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筑绿色建筑,2013年年初,由中国发改委和住建部提出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年末,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将达到20%。同时从多方面系统化推进建筑节能,引导绿色建筑标准向保障性住房等公益性建筑推广,稳步提升新建建筑的节能质量及水平。

作为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节能化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腾逸博(Tony Black)在2013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曾表示:“目前,电梯市场已经积极调整策略、不断推出创新技术来推动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这其中,由奥的斯电梯研发的ReGen能源再生科技不但可以有效实现建筑节能,更可以实现‘造’能。”

2 电梯“发电”的原理

电梯牵引系统主要由轿厢、曳引机和对重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对重位于电梯井道的一侧,通过曳引钢丝绳连接到轿厢顶部,并通过自身重量来平衡轿厢重量,减少电梯曳引机的输出功率。对重的重量通常是轿厢满载时重量的一半,也就是说,通常只有当轿厢载客量为额定载重一半的时候,轿厢和对重之间才相互平衡。因此,电梯实际运行时,轿厢与对重之间通常存在重量差。

当较轻的一端向下运行时,曳引机消耗电能完成工作。相反,当较重的一端向下运行时,该端的重力就牵动曳引机,使曳引机被动旋转,将重力势能转化成电能,曳引机即处于发电状态。因此,如图2所示,电梯通常在两种状态下处于发电状态:(1)轿厢端的重量小于对重端,并且轿厢处于上行状态。(2)轿厢端的重量大于对重端,并且轿厢处于下行状态。

3 ReGen能源再生科技原理

如图3所示,当曳引机处于发电状态时,电梯产生的能量经传统的非能源再生变频器中的制动电阻吸收,转换为热能挥发,造成能源浪费,污染了环境。

但是,奥的斯电梯的ReGen能源再生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取消了变频器中的制动电阻(如图4所示),转变为将电梯产生的能量反馈至建筑的配电柜,为邻近正在耗能的电梯或同幢建筑内其他用电设备提供可观的能量,从而有效降低建筑整体的能源需求,不断为建筑业主和住户节约能源。

4 ReGen能源再生技术节能效率分析

ReGen能源再生技术作为电梯节能的创新技术,究竟可以为建筑节约多少电能?与传统电梯相比,当ReGen能源再生技术配合奥的斯GeN2电梯系统使用,最高可节约75%的电能(如图5所示)。尤其是当轿厢与对重的重量差越大,楼层越高,电梯使用频繁,返回的能量就越多,即实际消耗电能大幅度降低,能源得到了高效利用。

此外,电梯的节能效率还会因驱动或曳引机的类别而有所不同。传统驱动或曳引机包含以下四种类别:液压驱动、无齿轮感应式曳引机、有齿轮感应式曳引机,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GeN2电梯使用的正是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

为更好地了解ReGen技术、GeN2电梯以及不同曳引机下的节能状态,可以通过一组数据对比来了解配备ReGen技术的GeN2电梯的强势节能效果。

图6比较了典型住宅电梯市场(载重1000kg,运行速度1.0m/s,停8次,每年30万次启动)中六种使用不同变频器和不同曳引机的电梯的节能效率,分别是:使用ReGen能源再生变频器和GeN2曳引机的GeN2电梯、使用传统非能源再生变频器和GeN2曳引机的GeN2电梯、使用传统非能源再生变频器和无齿轮感应式曳引机的电梯、使用传统非能源再生变频器和液压驱动的电梯、使用传统非能源再生变频器和有齿轮感应式曳引机的电梯、使用传统非能源再生变频器和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电梯。

通过对比发现,使用ReGen能源再生变频器的GeN2电梯不仅能有效降低电力需求高峰值,并且可以大幅减少能源消耗,最高可达75%。

当我们将同样的六种电梯置于典型商用电梯市场的条件下(载重1600kg,运行速度1.6m/s,停20次,每年30万次启动)实验,发现结果相同:使用ReGen能源再生变频器的GeN2电梯可以有效降低电力需求高峰值,并且减少能源消耗高达64%,如图7所示。

除得力于ReGen能源再生科技外,GeN2电梯的出色节能性同样源自驱动系统中的其他组件。举例来说,聚氨酯涂层的钢带比传统的钢丝绳轻20%,钢带自身出色的柔软性能够允许电梯系统采用小型化的曳引机;此外,GeN2电梯所采用的是小惯量型曳引机,其轴承部件为永久密封,有效节能的同时,也不需要额外润滑养护,进一步提升建筑的绿色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ReGen能源再生变频器产生的是清洁电能。通常来说,传统非再生变频器输入线电流畸变率最高可达80%,容易对设备造成干扰,导致电力系统各部件发热,甚至可引起设备工作异常。而ReGen能源再生变频器的输入线电流畸变率小于10%,显著减少对建筑电力系统的干扰及污染,有助于保护建筑内的敏感设备。

5 广州珠江城大厦节能实例分析

广州珠江城大厦是广州市第三高建筑,落成于2012年。该建筑地上建筑共71层,高度为309米。作为全球最环保的摩天大楼之一,该建筑致力于实现“零能耗”,采用了包括建筑风力发电、太阳能、高效节能空调及电梯系统在内的多项绿色科技。这些高效节能科技的应用使珠江城大厦与同类建筑相比在实际运营中减少了50%的能源消耗,其中,奥的斯GeN2电梯功不可没。

与普通建筑相比,建造类似绿色摩天大楼在成本上将有所增加。但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取消大型空调、锅炉和压缩机来实现空间的节省,将使绿色建筑的额外成本在5年内收回。这也是中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选择奥的斯GeN2电梯的原因之一。

此外,腾逸博总裁在2013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表示:“未来,奥的斯计划通过规模经济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和更广泛的技术普及,并决定将ReGen能源再生科技应用于所有GeN2系列电梯中。”

6 ReGen能源再生技术的长远效益

推广绿色科技所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主要聚焦在人们对于绿色设计、建造及认证的成本望而生畏。诚然,绿色建筑的成本会超过普通建筑的成本,我们将其称为“绿色附加值”。但是,采用绿色技术所带来的成本附加部分可以在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内,通过设施的费用节省、项目价值的增加以及员工生产率的提高来弥补。

换言之,绿色解决方案并非一定是昂贵的,它同样可以是经济实惠的。追求绿色科技不仅具有社会意义,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例如:在项目初期就将绿色科技作为规划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充分利用规模化来大幅降低绿色建筑的成本。

ReGen能源再生科技不仅节约电能、节省电费、减少散热、有效降低大楼的废热负担,对大楼的环境有很大改善,同时为建筑的整体形象也带来巨大的提升。

从长远角度看,ReGen能源再生技术带来的效益更是惊人。如果中国今后十年新装电梯均采用该技术,将节省电能40.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一座中型发电站。如果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新装电梯都选用能源再生变频器,则每年能省去8.7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一座一年发电100兆瓦的发电站,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可减少37万吨。

如果将全世界已有电梯都更新使用能源再生变频器,则每年能省去153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一座一年发电1750兆瓦的发电站,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减少700万吨。

7 电梯行业节能化进展

目前,电梯行业积极主动承担起创造绿色低碳生活、持续提升人类生命质量的社会责任,并大力开发和推广绿色节能产品和技术,比如新型建筑材料的广泛运用。

奥的斯电梯致力于将能源再生科技应用到从低速到高速全系列电梯,真正实现了全方位的节能。目前,通用变频器供应商供应的再生变频器价格较为昂贵,而奥的斯电梯改变了这种高价状况,让更多的用户可以享受到这种革新的技术成果。

8 结束语

总之,技术与建筑可以实现从“能源消耗”向“能源再生”的转化;“绿色”对于社会是可以承担的,并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更多支出,甚至带来经济回报。

摘要:目前,中国建筑能耗已超过工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如何充分利用新兴技术产品推动绿色建筑行业发展,促进建筑节能已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奥的斯GeN2?电梯独有的ReGenTM能源再生技术给建筑带来的绿色节能效应,并以广州珠江城大厦为例,分析了电梯技术给建筑带来的绿色效应及长远效益。

关键词:ReGenTM,绿色建筑,能源再生,节能

参考文献

[1]梁左燕.“2013中国绿色建筑峰会”拉开序幕.新华网上海频道.http://www.sh.xinhuanet.com/2013-11/22/c_132910246.htm

中国能源总量的消耗预测 篇3

[关键词]灰色预测模型;能源消耗

一、引言

中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能源是有限的,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一直提倡的。能源是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基础,能源短缺就会抑制社会发展,进而阻碍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虽然近些年能源短缺的局面有所好转,但是从长远来看,合理利用资源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做好未来能源预测,为能源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利于我国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得到31期全国能源消耗总量y的时间序列如下表一所示:

二、预测方法介绍

2.1灰色预测法

灰色预测法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一般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步骤如下:

原始序列:

对原始序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得到新序列:

构造系统矩阵B和数据向量Yn

(4) 求待估计参数向量

GM(1,1)模型中参数向量,其中的a,u都是常数,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

(5) 确定GM(1,1)模型的形式

t=1,2,3……n-1

上式就是数列的预测公式。

(6)求原始数列的预测值

由于上式是对一次累加生成数列的预测值,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累减生成法求得原始数列的预测值。公式如下:

(7)利用历史数据对数据模型进行精度检验,若通不过检验,则利用残差对原模型进行修正。

2.2灰色模型预测

根据历史数据序列x(0),做一次累加得到生成序列

进行矩阵运算得到发展灰数a=-0.050814196,μ=258992.1173,得到预测模型为:

2.3残差检验

将得到的序列x(1)进行一次累减生成预测序列x(0),将预测值与真实值比较得到绝对误差序列et为:

△(0)={0,1338.651788,2273.716487,2385.661674,202.7264055,5911.485433,1809.201255,3684.633277}

相对误差序列为:

φ={-0.004772241,0.007801448,0.00777983,0.000623891,-0.016986929,-0.005001496,0.009825689}

计算相对误差后发现相对误差几乎都小于1%,模型的精确度较高。下面进行关联度检验,当ρ=0.5时,关联度大于0.6时就可以通过关联度检验了。由残差的绝对序列可知

。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每个序列值的关联系数,再求平均得到关联度r=0.653957543。本文取ρ=0.5,r>0.6,因此模型通过了关联度检验。模型既通过了残差检验,又通过了关联度检验。

三、G(1,1)模型用于宏观经济预测

由上面结论可以推到出中国能源消耗的预测模型为:

四、小结

由上文可知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2006-2013年的全国能源消耗总量数据做了出色的解释。因此,笔者运用灰色预测法大胆的对中国未来5年的能源消耗进行了预测,其预测值可信度较高,对政府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和能源发展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9.

[2]徐国祥编著.统计预测与决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刘勇,汪旭辉.ARIMA模型在我国能源消费预测中的应用.经济经纬,2007,

[4]潘志刚,韩颖.组合预测法在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中的应用.商业研究.2006,(20).

作者简介

我国能源概况与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篇4

作者简介:罗麒,男,(1990.09-),四川南充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耗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总的来说,我国能源储量比较丰富,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然而利用情况明显不足。此外能源消耗问题上存在能源利用率低下、人均能源供给率明显不足的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分析这些现状,为能源消耗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能源;能源消耗;能源供给

一、引言

能源作为制约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的生产供给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世界一次能源的储量有限,可替代能源的供给尚不足以替代化石能源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战也逐渐加剧,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社会、政治问题,能源问题已经上升到关系国家安全、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能源的需求和供给也渐渐演变成多国博弈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能源问题日渐凸显,能源是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要正视我国的能源问题,并有相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二、我国能源概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能源生产总量317987(以万吨标准煤为单位),其中原煤占比778%,原油占比91%,天然气占比43%,水电、核电、风电等占比88%。相较于,原煤生产量增长了88%。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报告,中国在20贡献了69%的全球煤炭产量增长,此外中国和美国都是全球风力发电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我国能源的储量与分布可以根据地理上的特点来进行相关的划分,总的来说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按照对能源种类的划分,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与东部海域,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他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这些都与地理位置有关,相较于前面提到的几种能源只占少部分,故不详细论述。然而沿海东部城市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大部分,东部资源的匮乏决定了资源需要大规模的从西部往东部运送,或者从国外进口。能源分布与对能源需求的地区差异严重影响了能源的配置与对能源的有效利用。为此,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成为了我国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到年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为20亿吨,产量为4090千桶/日、2036百万吨,列世界第五位,较之于20,增长03%;天然气产量为1025亿立方米,较之于年,增长81%;煤炭产量为19560(百万吨石油当量),较之于2010年增长88%;可再生能源产量为177百万吨石油当量,较之于2010年增长484%。此外,我国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快,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总的来说我国能源资源拥有如下特点: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在化石能源中,中国煤炭储量一直比较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石油、天然气等其他化石能源也还比较丰富,但存在较大的勘探与开发难度。可再生能源中中,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丰富,约合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然而中国能源消耗多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就造成了大规模的能源运输格局。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只有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

三、我国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3.1能源消耗现状

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317987(以万吨标准煤为单位),其中原煤占比778%,原油占比91%,天然气占比43%,水电、核电、风电等占比88%。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额348002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能源消费重量的比重为684%,石油占比186,天然气占比50%,水电、核电等占比80%。

总的来说,我国在煤炭消耗上是能自给自足的,然而在石油的消耗上是需要依赖于大量进口的。但总的来说我国是需要进口能源以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而需求的。煤炭、石油这类化石原料是很难再生的,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到我国经济运行发展。此外,我国在水力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上是拥有较大的优势的,只是目前这些项目的开发力度都还不够,如果能对这些资源合理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我国对能源紧张的局面。

3.2能源消耗结构问题

(1)从能源供给缺口上看:从1992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量就一直大于生产量,供给缺口不断加大。一方面对石油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本国所能生产的石油量远远不足以支撑消耗量,石油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命脉,如果我们对石油需求的增长不能得到转换或者减少,那么随着油价的攀升,势必在未来需要在石油资源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虽说煤炭产量在递增,但其增加的速度比再生的速度快,煤炭资源在未来也许会面临枯竭的时候;较之于前两者,水电、核电等消耗量仍然只是少量,这就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能源消耗的结构不合理。 (2)从能源用途上看:在能源的用途上,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分类,主要包括工业、交通、其他和非能源使用,其中其他用途主要由生活能源构成。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能源消费的结构特点是工业能源消费占比偏高,交通能源消费明显偏低,生活能源消费占比明显提高。2010年,按行业分类来看,工业能源消耗占总量的7112%,比上一年增长了388%,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占总量的802%,生活能源占比1064%。总体来看,一国的工业能源消耗占比与工业GDP比重成正比,由于近些年中国工业占GDP比重较高,相应地工业能源消耗占比也明显的偏高。

33能源消耗效率问题

能源使用效率是衡量能源经济效率的常用指标,也称为单位GDP 能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计算单位为吨标煤/ 万元。万元GDP能耗近年来是我国能源监测的重要指标,为此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衡量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计算公式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消费年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如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则本年度单位不变价格的GDP 能耗比上年提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意味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越低,经济对能源的依赖度越高。~2011 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同样呈现偏态分布,在达到高峰为16,其余年份都比它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1,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逐渐回升,在2011年为076,应该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3.4我国与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比较

(1)能源自给率

能源自给率以能源生产量除一次能源供应量计算。

,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自给率如下表所示:

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本这些国家,中国的能源自给率都要高出他们一些;但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尤其是“金砖五国”中,中国的能源自给率仅高于印度,较之于俄罗斯,中国的能源自给率就显得很低了。

(2)能源供给效率

能源供给效率以能源供应量除GDP计算,单位为吨标准油/千美元。

20,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供给效率如下表所示:

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本这些国家,中国的能源供给效率较高,这体现出中国自己的能源供应量占对GDP的.贡献率较高;但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中国、印度、南非的能源供给效率基本一致,但远低于俄罗斯的量。

(3)人均能源供应量

人均能源供应量以吨标准油/人为单位。

年,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均能源供应量如下表所示:

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本这些国家,中国的人均能源供应量较低,甚至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180。这体现出中国人均能源供应的不足,这应该与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太大有很大的关系。但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中国的人均能源供给量低于俄罗斯和南非,但高于印度和巴西。

综上所述,中国的能源生产量还是很高的,能源供给效率也比较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人均能源供应量明显不足。

3.5能源消耗特点

从上面对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的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能源消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供需失衡。这主要表现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供需缺口的不断增加;(2)结构不合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费问题主要表现为消费总量增加、能源强度上升、能源结构调整缓慢。具体表现在高能耗出口制造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国际产业转移制约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3)区域化差异。受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使能源问题受到地域性的影响。地区间能耗差别明显,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能耗较高。

四、相关建议

针对我国能源消耗还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相关的改进:

(1)实现循环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我国也已经把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将将发挥巨大效力。

(2)加强节能技术研究和管理

政府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加大节能技术的应用,应该采取一些节能新措施(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中对中日能源发展战略有详实的论述)。我们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的制度和措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实施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

(3)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

煤炭消费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一直占据主体地位,因此煤炭在能源问题中是占第一位的,因而无论是技术研究还是政策、法规的制定都要考虑煤的发展。同时要加大油气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比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方面拥有较丰富的资源,如果加大对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避免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上升。

(4)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随着非洲能源资源的开发,我们国家可以在能源出口较为丰富的地区,比如中东地区、拉美地区、俄罗斯、非洲地区可以开展能源外交,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和这些地方共同开发与利用资源。(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本项目受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

[2]BP.BP世界能源统计.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能源统计年鉴.2011.

[4]吴国培、吴伟:“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中国金融》,2011(08):61―62.

能源消耗指数 篇5

1. 分品种能源消耗结构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 北京市能源品种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煤炭、焦炭等高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煤品 (包括煤炭和焦炭) 消费比重由2005年的46.69%下降到2011年的24.62%;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油品 (包括汽油、煤油、柴油) 和电力的消费增长速度较快, 2011年北京市油品消费量为1050.78万吨, 年均增速高达10.88%;电力消费量为853.68亿千瓦时, 年均增速达到7.06%。油品、电力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逐年提高, 油品消费比重由2005年的15.03%上升到2011年的22.05%;电力消费比重由2005年的12.62%上升到2011年的15%;天然气消费量由2005年的32.04亿立方米增长到73.56亿立方米, 年均增速高达14.86%, 消费比重也由2005年的7.05%上升到2011年的12.77%。其他品种能源的消费比重近年来也呈现上升态势, 从2005年的18.61%上升到了2011年的25.56% (见图) 。

2. 分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及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 北京市能源消耗结构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着积极变化。其中, 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总量最低, 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总量最高。2011年, 北京市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00.3万吨标准煤, 比2000年下降了4.27%;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总量为2488.7万吨标准煤, 比2000年增长了2.64%;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为3100.5万吨标准煤, 比2000年增长了约2倍;生活消费总量为1305.8万吨标准煤, 比2000年增长了约1.5倍 (见表) 。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 (2004年~2012年)

(单位:万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 (1999年~2012年)

3. 分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及发展趋势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将北京市所有主要行业分为四个大类: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北京市能源消费较大的行业, 居民生活消费次之, 农业和建筑业能源消费较少。其中工业能源消费量不稳定, 反复出现上升和下降的趋势, 农业能源消费量基本上平稳增长, 其他行业能源消费量均呈快速增长态势。2011年, 北京市农业能源消费量为100.33万吨标准煤, 比2005年增长了16.2%, 年均增速为2.53%;工业能源消费量为2329.66万吨标准煤, 比2005年下降了10.37%, 年均降速为1.81%;建筑业能源消费量为159.07万吨标准煤, 比2005年增长了约一半, 年均增长率达到7.44%;服务业能源消费量为3100.52万吨标准煤, 比2005年增长了61.6%, 年均增速为8.33%;生活消费量为1305.84万吨标准煤, 比2005年增长了60.35%, 年均增速达到8.19%。

4. 分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发展趋势

从近几年北京市分区域相关数据来看, 朝阳区、石景山区、海淀区、房山区4个区域是北京市能源消费大区, 能源消费量一般都在600万吨标准煤以上。朝阳区能源消费量连续数年位居首位, 2011年, 朝阳区能源消费量约为1043万吨标准煤。2011年石景山区能源消费量为342.6万吨标准煤, 比2010年下降了近一半, 与2005年相比年均下降率为达到13.41%。海淀区能源消费量总体上看呈快速上升趋势, 2011年略有下降;2011年海淀区能源消费量为759.1万吨标准煤, 比2010年下降了5.2%, 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5.53%。2011年房山区能源消费量为899.4万吨标准煤, 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速为1.94%。

二、北京能源消耗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能源消费增速过快, 供需长期失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住房、汽车等新一代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迅速增加。近几年, 私人小汽车、大功率家用电器已进入居民家庭;天然气、煤气等优质能源在居民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011年北京市私人机动车拥有量达到371.7万辆, 比2005年增长近1.1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大推动了能源消费量的增长。2011年, 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由2005年的5521.9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6995.4万吨标准煤, 年均增长率为4.02%。但北京市能源生产能力较弱, 能源外购目前也越来越难, 能源供应与需求长期失衡。有关资料表明, 北京市现有热电厂长期超负荷运行, 已处于“吃干用尽”的状态, 燃气管网设施能力也已达极限运行状态, 难以满足全市能源快速增长的需求。

2. 能源严重依赖外部, 供应体系脆弱

北京市属于能源资源严重短缺地区, 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 对外依存度高, 每年都需从山西、河北、内蒙等周边省市大量调入能源。2011年, 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98%以上依靠外部供应。100%的天然气与石油原油、80%的煤炭、70%的电力、70%的成品油需从河北、山西、内蒙、宁夏、河南等地输入。北京能源供给对外依赖性强会存在一定风险, 供应体系也非常脆弱, 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 必须加强能源输配和储备基础设施的建设, 构建长远的能源发展战略。

3.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清洁能源比重低

北京市能源结构已从燃煤为主转向电力、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为主, 但城市清洁能源利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尽管煤炭终端使用的比重降低, 但消费总量却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而且在燃料消费结构中仍然处于主体地位, 大量燃煤发电和供热严重影响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煤炭总量削减仍有较大空间。另外, 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小、比重低, 产业规模普遍偏小, 政策标准不完善。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不到3%。

4. 电力和天然气能源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 运行调控难度大

北京四季气候变化, 居民各类能源消费也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夏季炎热居民空调用电量大, 春季人均电量最小, 导致电网用电峰谷差逐年加大, 高峰时段负荷比平均高出30%以上。天然气供暖季节性消费特性也非常突出, 冬季供气不足, 高峰和低谷差别达到8:1。峰值高、持续时间短, 季节性平衡难度大, 对采气、输气、供气的各个环节造成负担, 增加运营难度, 运行调控也非常困难。

三、北京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

1. 从能源结构看, 重点加强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

北京市煤炭消耗总量从2005年后持续下降。2005年北京市煤炭消耗总量达到3069.1万吨峰值, 从此以后煤炭消耗量一直下降,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46.69%下降为2011年的24.62%。而以天然气、电力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比重快速上升。2011年, 北京市天然气和电力消费总量占比达到27.77% (其中:天然气12.77%, 电力15%) , 首次超越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标志着北京市能源结构正处于从高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的结构转型时期。

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北京市天然气全部依靠外部供应。2012年, 全市天然气消费总量为84亿立方米, 全部依靠外部输送。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强气源建设, 形成多元化供气格局;二是加强建设天然气管网;三是加快燃煤锅炉的改造力度, 建设大型燃气热电中心;四是建设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和分布式能源设施。

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要提高供电能力。重点解决北京500千伏电网主变供电能力不足问题, 以及220千伏和110伏千伏变压器、线路存在负载过高和不满足N-1现象。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网架结构, 提高网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三是要提高供电的可靠率, 供电可靠率要从目前的99.978%提高到99.999%的世界城市先进水平。

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风能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全年平均气温13.1℃, 年日照时数为2594小时, 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 适合于太阳能热水、太阳房、光伏发电等技术的应用。北京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年可开采量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 目前开发利用了约1/2, 包括小汤山地热田、北京东南城区地热田、良乡地热田和李遂地热田。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北京郊区, 主要有薪炭林、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其他植物残体、农村生活垃圾等。北京西北部延庆官厅水库周边及密云水库地区蕴藏的风能也比较丰富, 总能量可达830兆瓦。假如装机10万千瓦, 年发电量可达1.75亿, 可替代6.95万吨标煤。

2. 从产业调整看, 重点加强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0年~2011年间, 北京市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比重最低, 呈下降趋势, 比重年均下降率为3.71%;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比重最高, 也呈下降趋势, 比重的年均下降率为3.26%;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增长最快, 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逐年提高, 比重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6%;生活消费相对比较稳定, 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每年略有增加, 比重的年均增长率为2.51%。从2011年的相关数据来看, 北京市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下降 (下降至35.58%) , 产业结构调整, 以及工业技术节能效果明显。而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消费比重上升较快, 现代化、都市型的能源消费特征更趋明显。因此, 必须加强第三产业和服务业领域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为计算机信息产业、物流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提供能源保障建设, 提高能源保障和服务水平。

3. 从区域分布看, 重点加强城市发展新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

北京市四类主体功能区分别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 以及生态涵养发展区。从2011年北京市分区域统计数据来看, 城市发展新区的能源消费量最多, 达到了2843.2万吨标准煤, 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了40.64%, 比2005年能源消费比重上升了10.47个百分点。城市功能拓展区能源消费量仅次于城市发展新区, 为2538.8万吨标准煤, 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为36.29%, 比2005年降低了14.87个百分点。

城市发展新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高起点、现代化的能源基础设施, 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相统一, 避免走过去的老路。

城市功能拓展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围绕城市功能建设能源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重点支持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文化产业园区等功能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4. 从能源运行看, 重点加强传输管网维护、技术升级改造和节能减排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力度

传输管网维护:以能源传输管网为重点, 定期排查, 对超期服役的传输管网、存在安全隐患的管线、被占压的管线进行更新、改造, 避免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改造措施包括建设骨干网 (站) 、更换管道、管线、更换阀门等。

技术升级改造:通过“煤改电”、“煤改气”等措施, 改变以高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流程, 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提升北京市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水平。

节能减排:北京城市工业、建筑、供热、交通等领域的节能潜力十分巨大, 能源合理利用市场空间广阔。主要通过能源合同管理等措施, 挖掘节能潜力, 提升北京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潘一玲, 仝德良.北京“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 2011, (11) .

[2]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能源建设发展规划 (2011年8月) .

[3]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北京能源发展报告 (2012) ,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编.

能源消耗指数 篇6

港口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 日益成为集运输、配送、仓储、加工、包装、增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平台, 其能源消耗在整个交通行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抓好港口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是我国交通行业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港口节能管理措施包括港口建设运营期的装卸设备选型、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 以及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水平、节能理念和意识等方面。而港口的装卸设备生产能耗是影响港口能耗的最大因素, 因此, 优化装卸工艺流程、合理匹配装卸机械, 对于降低港口装卸作业的能源消耗非常重要。

港口装卸工艺就是根据港口企业发展战略和货物装卸作业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 对流程内的人、机、料进行科学管理, 以保证装卸工艺流程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保证装卸活动正常进行。装卸工艺是实现港口物流功能的手段, 是港口运营生产的基础, 是连接港口装卸各环节成为一体的纽带。科学合理的设计港口装卸工艺, 是港口节能管理的重要手段。

天津港汇盛码头公司, 是新成立的一家港口装卸企业, 主要货类是件杂货, 在码头的建设和投产以后我们非常重视优化装卸工艺的设计, 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作业中合理的配备机械设备

在港口装卸生产过程中, 港口机械设备的选型和装卸工艺设计中机械设备配置是否合理, 对港口生产效率和节能工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装卸码头的机械设备的选择, 一般要考虑码头吞吐量、船舶、货类、货物的流向等因素, 汇盛码头每年的吞吐量数千万吨;主要货类有:钢材、木材、集装袋等件杂货, 建筑材料等散装货物, 而且各种货物的吞吐量并不确定, 也不均衡, 这就决定在选择装卸机械时, 必须考虑通用性;船舶为万吨以上的散杂货船;综合上述因素, 在码头设计中, 我们选择了门机、轮胎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 牵引车、拖板车等水平运输机械设备, 叉车、装载机等搬运设备。货物的流向, 主要是装卸船的双向作业, 因此, 我们把门机配备在码头前沿, 这样就能很好的利用岸电进行装卸船作业, 在装卸船作业中, 更好的节约能源, 降低装卸成本。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装卸车船作业, 货物的流动主要是:由船到货场, 或者是由货场到船;由车到船, 或者是由船到车;对于由船到货场之间的有一定距离的装卸生产过程, 一般采用码头岸边配备门机, 货场配备轮胎吊或叉车, 中间水平运输配备牵引车进行装卸作业;对于车船之间的装卸生产过程, 一般采用门机进行直接装卸作业;这样配备机械设备, 是装卸生产过程更加经济和节约能源。

二、科学的设计装卸作业工艺流程

装卸工艺流程是根据设计任务中货物种类、货物流向等要求而设计的。工艺流程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装卸机械的配置、港内库场设置、货物在港装卸搬运的操作的效率、货物在港的流转效率、装卸工艺的平面布置, 进而影响着装卸作业的能源消耗。在装卸工艺设计过程中, 我们充分考虑装卸作业的效率和能源消耗, 主要做法是:

1、绘制码头、货场的平面图, 实测每个泊位到货场每个区段的的距离, 标注在平面图上。

2、测量出各种装卸机械设

备, 各种货类, 单位作业量的能耗情况, 制作各种装卸机械设备, 装卸不同货类的单位能耗表, 以供设计装卸工艺流程是参考。

3、设计各种货类的装卸工

艺流程预案, 其中包括装卸机械、装卸人员、装卸工属具配备, 装卸操作过程和作业方式, 装卸效率和能源消耗预测等内容。

4、根据船舶、货类和作业的

实际情况, 编制装卸作业工艺流程, 使装卸机械、装卸人员、装卸工属具配备最合理, 水平运输的距离最短, 作业效率和能源消耗最低。

以上做法充分考虑了车、船、货场、机械设备、工属具、作业人员的协调统一, 装卸作业工艺流程科学经济。

三、根据货类的特点研发适宜的工属具

装卸工属具是港口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先进的装卸工属具, 人员和设备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就会造成能源和资源的巨大浪费。汇盛码头公司是一个以装卸件杂货为主的港口企业, 在港口工属具的研发上, 应该既考虑通用性又要考虑专业性。

1、通用工属具要合理的设

置要合理的设置负荷、规格等级, 如扣类工属具, 是一种港口装卸作业中最常用的工属具, 它是用于长大五金、圆木等货类, 这些货类有很多的不可预见性, 因此必须根据常见货物的重量和外形尺寸合理的设置负荷、规格等级, 供装卸作业中选用, 以提高装卸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

2、要根据特殊货类设计专

用的工属具, 如卷钢、工工字钢吊具等, 专用吊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装卸机械设备的效能, 减少装卸机械设备的空转等待时间,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3、在港口装卸工属具的研

发中, 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材料, 减轻工属具的自重, 降低工属具的能源消耗, 在扣类工具使用高强度材料, 在抓斗的制作中使用合金钢材, 使工属具的自重降低, 相应的吊装的货物重量增加, 能源的效率得到提高。

四、不断的改进工艺方案

在工作中不断开展装卸工艺改进, 提高作业效率和用能效率, 降低生产能耗。进行装卸生产合理配机及资源优化的研究, 优选出节能工艺方案。同时研制了各种货类的专用及高效的工属具, 提高了机具与生产的科学配套水平。要加强工艺执行情况的检查预评估, 不断的发现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工艺流程的设计方案, 要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性的运输方式和新研发港口工属具的应用, 重新设计港口装卸作业工艺流程, 使之更加的科学合理。

能源消耗指数 篇7

关键词:城市,经济发展,能源消耗,脱钩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作为主要推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能源消耗的总量也在急剧的增加,因此,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在国家经济中,为了充分的发挥城市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将当前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予以妥善的解决。

1 建立脱钩模型

1. 1 脱钩模型的研究

200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OECD) 出版了《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脱钩的指标》,其中就完成了脱钩模型的建立,并且脱钩指标包含驱动力、压力、状态等。在2005年,Tapio完善了脱钩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至此,脱钩模型正式建立。OECD在研究脱钩模型时,基础是农业项目,因此,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脱钩模型的应用比较多,并且此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近年来,各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由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就应用了脱钩模型,通过定量的分析以及脱钩模型,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

1. 2 基于我国实际的脱钩模型

国际上脱钩模型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角度来进行分析,然而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从类型上看,我国的城市类型多种多样,并且每种城市类型都具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来进行设计。在建立适合我国城市的脱钩模型时,就需要综合考虑时期、地域、类型等因素,同时, 脱钩模型的建立还要以Tapio的脱钩模型为基础,从而有效地分析出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脱钩可分为脱钩和负脱钩两种,二者均包含三个子类别。对于脱钩,如果城市经济和能源消耗均处于上升之中,而且脱钩弹性在0 ~ 0. 8,这时呈现出来的弱脱钩; 当城市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下降时,这就是强脱钩; 当城市经济和能源消耗均处于下降的趋势当中时,且脱钩弹性大于1. 2,这时就是衰脱钩的关系。对于负脱钩,当城市经济和能源消耗均处于下降的趋势当中时,且脱钩弹性在0 ~ 0. 8,这时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弱负脱钩; 当城市经济降低,能源消耗增多时,二者之间就是强负脱钩; 当城市经济和能源消耗均处于上升之中时,且脱钩弹性大于1. 2,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扩张负脱钩。

2 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

2. 1 数据选取

本文在利用脱钩模型进行脱钩分析时,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不同年份的数据来源于不同年份的统计年鉴。脱钩研究的对象为2006年经济发展总值前100名的城市,分析的时间段为1990—2006年,将时间四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 (1990—1994年)、第二阶段 (1994—1998年)、第三阶段 (1998—2002年)、第四阶段 (2002—2006年),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出各个阶段的脱钩弹性特征。

2. 2 整体特征分析

通过Tapio脱钩模型得出脱钩计算结构,通过结果分析可知,这100个城市在第二阶段中,经济发展总值的增长率急剧下降,在第三阶段中继续下降,不过下降的趋势比较微弱,第四阶段时开始逐渐的上升,而能源的消耗则是在第二阶段中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从第三阶段开始,就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中。从总体的研究时间段上来看,经济发展的增长率要高于能源消耗的增长率,在第一阶段中,二者之间的差距最大,在第三阶段中差距最小, 由此得出,总体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弱脱钩。

2. 3 时空耦合分析

首先,时间分析。在第一阶段,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弱脱钩的关系占据了总数的80% 左右,扩张负脱钩和强脱钩城市所占据的比重非常少,由此可以看出, 在这一时期,二者之间所具有的脱钩性是最好的。在第二阶段,弱脱钩的城市总数少了7个,而扩张负脱钩的城市增加了4个,不过强脱钩城市的数目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在这一时期,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性还比较好,但已经出现了恶化。在第三阶段,二者之间的脱钩性恶化的非常严重,尽管弱脱钩城市的数量占据的比重依然最大,但是与前两个阶段相比,减少了许多,扩张负脱钩的城市数量大量的增加; 在第四阶段,恶化情况有所缓解,弱脱钩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加。

其次,空间分析。在东部城市,总体城市经济增长率与能源消耗增加率之间的差距与全国基本一直,且能源消耗的增长率落后于经济增长率,在第二阶段,东部城市的脱钩系数有所降低,随后,脱钩弹性值逐渐的增加,从数值上看,东部城市的最大和最小脱钩弹性值与全国水平一致。在中部城市,从总体上来看,脱钩弹性之一致处于上升的趋势当中,从第四阶段开始,这种增长趋势变得比较微弱,不过与其他的城市相比,中部城市一直处于弱脱钩当中。在西部城市,第三阶段的能源消耗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差距非常的微弱,从而导致西部城市的脱钩弹性值急剧的增加,随后,在第四阶段中,脱钩弹性值开始逐渐的降低。在东北地区城市,与其他的三个城市区域相比,东北地区城市的差异比较大,产生差异的主体原因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脱钩弹性值先是增加,随后减少,接着在增加,呈现出波浪型。

最后,时空耦合分析。在第一阶段,东部城市所呈现出来的均为扩张负脱钩的关系,扩张连接的城市也比较多; 强脱钩城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城市中; 东部城市的脱钩性比较差,中西部城市差一些,尤其是中部城市比较好。在第二阶段,城市发展的中心发生了转移,由东南沿海地带逐渐的转移到北部城市; 中部城市和东北地区城市的脱钩性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在第三阶段,总体上来看, 扩张负脱钩的城市依然在增加,各个区域中的城市数量都有所提升,以东部地区最为严重。在第四阶段,扩张负脱钩的城市数量均逐渐的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性开始向着良好的趋势发展。

3 结 论

能源消耗指数 篇8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胡状污水处理站组建于1987年12月, 现有总员工45人 (其中, 大中以上文化程度14人) , 担负着胡状油田原油脱出水及各种污水的处理与输送回注任务。本站设计污水处理能力8000m3/d, 多年来经过水体改性技术、逆向流技术和水质专项治理项目的改造与实施, 优化了系统工艺流程, 降低了能耗, 净化水质标准提升为A2级标准。

2 胡状污水站能源消耗现状及分析

2.1 胡状污水站设备统计

胡状污水站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电能和天然气。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2.1.1 用电设备统计

电力设备共计有64台, 总累计功率是1340KW;

2.1.2 使用天然气设备统计

天然气消耗设备是3台锅炉。W N S2-1.25-Y (Q) KZL4-13 KZL4-13。

3 胡状污水站节能降耗潜力挖掘办法

胡状污水站在2012年在节能降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将2012年采用的办法做一分析和介绍。

3.1 节能管理

3.1.1 明确节能目标、目标细化分解

胡状污水站2 0 1 2年度综合能耗为540.2827吨标煤, 其中电力为97.846万千瓦时, 天然气为32.31万立方米。我站针对大队下达的总目标全部细化分解到各个班组。

3.1.2 加强避峰用电管理, 提高职工节能意识

根据生产实际, 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 要求职工必须做到人走灯灭、电脑空调关机;杜绝长流水和长明灯;站内各种照明灯晚开早关1小时。适当调整部分设备的运行时间, 错开高峰时段, 尽量在低谷时段运行。

3.1.3 认真扎实地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充分利用标语、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节能的意义。在宣传周期间, 我站在全站主要醒目位置张贴标语8副、出板报1期、站办公楼前悬挂横幅1副, 通过宣传和学习, 使全所职工充分认识到我国虽然是一个“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的国家, 但是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世界上是较低的。通过组织收看电视和讨论会, 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节能意识, 并使大家知道要想使我们的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发展和明天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就应该节约使用能源, 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杜绝一切浪费。采取措施, 加强管理, 树立职工自觉爱护水电设施、节约一滴水、一度电, 在人离开时要及时关水、关电、关电器, 杜绝“长明灯”, “长流水”现象。自觉养成人走灯关、水关、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习惯。

3.1.4 大力开展树标达标工作, 促进节能创效

我站在树标达标上主要做的工作是:每天统计相关的参数, 计算出每天的单耗, 与年度标杆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高和低的原因;每月进行总结分析, 讨论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向有关人员和岗位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要求, 必要时形成书面的制度。通过一年来的树标和达标活动的开展, 我站的月平均标杆为89.2比去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

3.2 节能技术及措施的应用

3.2.1 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

(1) 变频调速器的节能原理

在生产中, 油水机泵的选型都是根据最大的工作负荷来进行选择的,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所需要的流量和扬程都要小很多。这时, 通常只能通过调节出口阀门的开度来调节工作参数, 其结果会造成大量的能量在控制的阀门处遭到损失。由流体力学可知, P (功率) =Q (流量) ×H (压力) , 流量Q与转速N的一次方成正比, 压力H与转速N的平方成正比, 功率P与转速N的立方成正比, 如果水泵的效率一定, 当要求调节流量下降时, 转速N可成比例的下降, 而此时轴输出功率P成立方关系下降。即水泵电机的耗电功率与转速近似成立方比的关系。所以当所要求的流量Q减少时, 可调节变频器输出频率使电动机转速n按比例降低。这时, 电动机的功率P将按三次方关系大幅度地降低, 比调节阀门节能40%一50%, 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

(2) 变频器的应用效果

胡状污水站2012年使用变频器2台, 分别是加压泵一台, 提升泵一台, 节电效果加压泵不挂变频耗电量K W·H/d1440, 挂变频耗电量KW·H/d900, 年节省耗电量104KW·H540, 提升泵不挂变频耗电量KW·H d1080, 挂变频耗电量KW·H/d770, 年节省耗电量104KW·H310

3.2.2 管道清垢、滤罐酸洗技术的应用

由于污水处理实行水质改性技术的PH值较高为7.5-8.0的弱碱性水体, 所以输水管道的结垢情况较为严重, 突出体现在混合器进出口管道、斜板罐管道和滤罐的管道。这种情况大大地增加了管道的摩擦阻力, 浪费了较大的电能。针对这种情况, 我站每隔3个月对混合器和斜板罐输水管道进行高压射流清洗, 疏通了管道, 降低了管线的摩擦阻力, 节约了电能。

3.2.3 合理调整设备工作参数的应用

设计安装的设备有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匹配的情况, 造成能源的很大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 胡状污水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节约了能源,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万方池收水泵改造

(2) 锅炉的优化使用方法

胡状污水站拥有锅炉3台, 蒸发量有2吨/小时和4吨/小时两种。在春末、夏季、秋季使用蒸发量为两吨的节能锅炉, 在冬季、春初是使用蒸发量为4吨的锅炉。另外, 我占还根据天气温度和生产情况合理调整锅炉的耗气量, 使天然气使用达到最大程度的结约。

通过对设备工作参数的合理调整, 胡状污水站在本年度, 节约用电126614 KW·h, 节约天然气24218方。

3.2.4 管道穿孔的治理

胡状污水站污水罐区蒸汽管线和生活采暖管线由于腐蚀造成很多地方穿孔, 蒸汽泄漏显现非常严重。我站对蒸汽管线的穿孔积极进行治理, 全年治理穿孔30于处, 减少了大量的蒸汽的泄漏, 节约了天然气的消耗。

3.3 取得的效果

通过胡状污水站在节能管理和节能创新方面所作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1年度具耗电量104K W·h109.5124天然气消耗104方39.7986综合能耗651.9725吨标煤, 2012度计划具耗电量104K W·h97.8460天然气消耗104方32.3100综合能耗540.2827吨标煤, 实际电量104K W·h96.8510天然气消耗104方37.3768综合能耗604.9282吨标煤。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我站在2012年度, 节电比计划约1万度, 比2011年度12.7万度;天然气消耗比计划多消耗了5.4万方, 比去年节约了2.4万方。

4 胡状污水站节能工作存在问题

(1) 罐区及生活采暖管线穿孔严重, 造成大量的热量流失, 天然气消耗量大幅增加, 建议尽快进行更换;

(2) 部分机泵设备老化严重, 效率低下, 急需更换成高效电动设备;

参考文献

能源消耗指数 篇9

从重庆市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看, 煤炭仍是主要耗能品种 ( 占比47. 93% ) , 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偏低 ( 占比12. 65% )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 能源强度就下降3. 7个百分点[1]。

1.1地区生产总值预测

根据重庆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社会经济的各项指标以及直辖以来的经济发展的实际值, 对影响重庆市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年均增长率10% ( 低方案) 、年均增长率12. 5% ( 中方案) 、年均增长率为15% ( 高方案) 设定[2] ( 见表1) 。

1.2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十一五”以来, 重庆市三次产业生产总值较 “十五”末期相比 分别增长47. 90% 、178. 72% 、 100. 03% , 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 4 ∶ 45. 1 ∶ 41. 5转变为2010年的8. 6∶ 55. 0∶ 36. 4。第一产业份额下降幅度较大, 工业或者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份额大幅提高, 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份额有所弱化。总体来说, 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既不大又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突出矛盾仍未改变。同时, 在当前资源环境硬约束的内在要求、国家以转型为主线的宏观政策外部驱动以及对产业发展方式转型提出紧迫要求的外部因素推动下, 重庆市将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来实现经济转型。

“十二五”期间, 全市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预计“十二五”末产业结构将调整至5. 0∶ 49. 8∶ 45. 2,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比较看, 2015年我国产 业结构预 计调整为8. 8∶ 47. 6∶ 43. 6[4], 仍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比重差距逐步缩短 ( 见表2) 。

2能源消耗趋势

2.1运用模型预测

时间序列模型预测能把握数据的变化趋势和随机影响, 灰色预测模型GM ( 1, 1) 能在小样本中挖掘数据中的灰色信息, 拟通过以上2种方法对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 以期全面综合利用已有数据信息 ( 见表3) 。

万吨标准煤

2.2运用GDP单耗预测

运用表3对重庆市万元GDP能耗预测的结果, 结合表1对重庆市GDP的预测, 对全市能源消耗总量进行预测 ( 见表4) 。

万吨标准煤

2.3比较验证

采用在均方预测误差指标下的加权平均组合预测B-G ( Bates-Granger) 模型进行研究, 其组合权重向量根据均方误差最小进行确定。根据均方误差最小的原理, 选取权重指标为9∶ 1。对表3和表4中数据进行组合可得重庆市能源消耗总量最终预测值。

2.4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预测

根据表1, 对全市2013 ~ 2018年GDP能耗的预测, 结合表5对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 可以对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进行预测。在年均增长率10% ( 低方案) 的情况下, 2013 ~ 2018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 系数均值 为0. 85; 在年均增 长率12. 5% ( 中方案) 的情况下, 2013 ~ 2018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值为0. 68; 在年均增长率为15% ( 高方案) 的情况下, 2013 ~ 2018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值为0. 78。

万吨标准煤

3以产业终端能耗量预测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ARMA模型对全市终端能源消耗量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如表6所示。

万吨标准煤

从预测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第二产业终端能源消耗量增长趋势减缓。 目前全市工业已经基本形成电子 ( 20% ) 、汽摩 ( 25. 5% , 其中汽车17. 4% ) 、装备 ( 9. 5% ) 、化医 ( 8% ) 、材料 ( 14. 5% ) 、能源 ( 8% ) 、轻纺 ( 14. 5% ) 的“6 + 1”多样性产业结构[5], 其中电子、汽摩、装备、材料等属于高产值低能耗的行业, 能够有效地降低第二产业终端消耗量增速。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使得第一产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终端能耗增长趋势加剧。

4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耗比重及消耗量预测

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耗中比重进行预测 ( 见表7) 。

%

根据全市终端能源消耗总量及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耗中的比重预测, 可以推算出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耗中的消耗量 ( 见表8) 。

万 k Wh

由预测结果可知, 重庆市电力在终端能耗中的比重在2015年将置于14. 47% ~ 14. 88% , 2020年将置于17. 08% ~ 17. 86% , 而电力在终端能耗中的消耗量在2015年将置于1050. 28万k Wh ~ 1080. 04万k Wh, 2020年置于1805. 88万k Wh ~ 1888. 35万k Wh。

根据全市产业结构预测, 预计“十二五”末全市产业结构将调整至5. 0∶ 49. 8∶ 45. 2,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差距将逐步缩短, 产业结构的调整务必带来能源消费状况的变化。2013年, 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 2% , 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2. 8% , 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达218. 4% , 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9. 6% , 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动力, 而用电量仅为六大高耗能产业用电量的1. 8%[6]。

5结论

1) 通过单位GDP能耗预测, 从中可以看出在高中低三种方案中, 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小于1, 说明2014 ~ 2018年期间全市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缓于GDP增长速度。

2) 以产业终端能耗量预测, 从预测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第二产业终端能源消耗量增长趋势减缓。属于高产值低能耗的行业, 能够有效地降低第二产业终端消耗量增速。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使得第一产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终端能耗增长趋势加剧。

摘要:在未来能源新格局中, 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持续上升。通过分析重庆市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预测全市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耗中比重的趋势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趋势, 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 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对提高重庆市能源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电能,终端能源,趋势预测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年鉴[Z].重庆:重庆统计出版社, 2003-2013.

[2]刘达, 康薇.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8, (4) :78-80.

[3]段显明, 童正卫.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析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68-73.

[4]朱鹏.1995年以来天津市能源消费及其与产业结构演进关联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 2011.

[5]王庆一.中国能源资源状况评析 (上) [J].节能与环保, 2008, (5) :32-33.

能源消耗指数 篇10

低碳经济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方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来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在低碳经济下,食品冷链物流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通过实现低碳化的经营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冷链物流的资源优化、增强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保障冷链流通过程中食品的质量安全。在食品冷链过程中贯彻低碳的思想,可以确保食品冷链能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实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提升食品尤其是易腐食品的价值及市场竞争力,实现食品冷链的可持续发展。

物流行业能源消耗特征分析

化石能源的使用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在2005-2013年我国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从18391万吨标准煤增长到34 819万吨,共增长16 428万吨标准煤。从能源消耗增速来看,2006年后呈现出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到2009年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 1年后增速开始放缓,从总体上看,虽其增长状况有所波动,但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从能源消耗状况上看,也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物流发展的综合状况,200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扶持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运输工具的快速增长和物流园区的建设,都成为能源消耗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近几年来,能源消耗增幅有所放缓,表明物流业更加注重能源消耗的质量和效率。

我国冷链物流能源消耗分析

冷链物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冷系统所产生的能耗,二是车辆制动产生的能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运输方式因素

运输方式的不同,主要运输工具有冷藏车、铁路冷藏车和冷藏船,由于缺乏专门的航空冷藏运输工具,现在主要采用是冷藏箱托运的方式。我国现在冷藏运输方式主要以公路冷藏车运输为主。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有8万多辆,主要为机械式冷藏车,其能源消耗类型主要以燃油为主,铁路冷藏运输综合能源消耗较公路运输拥有巨大优势。因此,总体上,运输方式变化对碳排放量的变化仍然表现出拉动作用。由此可见,铁路在能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贡献方面较其他运输方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我国铁路发展长期滞后,铁路冷藏运输在节能运输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控温装备相对不足,导致冷链运输相对不足。受国内铁路资源的限制,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运输难以协同,也是严重影响冷藏运输效率导致冷藏运输能耗高的因素之一。

冷藏储存因素

冷藏储存过程中的能耗以电能为主,辅以少量燃油。其主要能耗集中在制冷设施设备上,占到80%以上,其他能耗为装卸、搬运设备等的作业能耗。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冷库保有量达到近4 000万吨,然而大部分冷库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其制冷设备陈旧、制冷技术落后、设备的保温和密封性能较差,甚至超期服役,整体制冷效率不高,导致冷藏消耗能源较高。根据英国的相关规定,400万ft3的冷库平均单位体积能耗为每年2 kW/ft3,我国约有一半以上的冷库能耗高于此平均值,节能潜力达到30%-40%。

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异状况会对冷链能源消耗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热辐射作用强,会导致车厢及冷库内温度上升过快,制冷系统启动频繁,导致平均能耗上升;交通运输环境也会导致冷链运输过程中能源的大量消耗,我国人均车辆保有率较大,在我国的大型城市普遍存在道路拥堵状况,道路拥堵会导致运输时间过长,车辆的油耗增加,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

管理因素

我国食品冷链需求分布不均,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货源充足,一方面造成冷藏货运超载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会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缺乏物流组织上、功能上的有机整合,影响到食品冷链物流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能源损耗严重。其次,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低,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操作标准不一,在各环节作业流程和规范没有有效的协调,导致流通效率低下,作业时间长,造成能源消耗大等问题的发生。

结论及建议

本文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了分析,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对我国低碳冷链发展,保障食品运输质量安全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促进资源的整合利用。

政府一方面需要出台相关的低碳冷链发展政策对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投入,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于陈旧设施设备以及高能源消耗的制冷设备等进行更新,加强低碳设施设备的研发和使用,促进新能源、电气混合控温运输装置的发展。

第二,加强食品冷链能耗标准化建设。

上一篇:云南省农科院论文下一篇:情景生活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