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五篇

2024-08-18

贵州安顺 篇1

关键词:贵州,安顺,鲍屯水利,小都江堰,特点,功用

都江堰名满天下,具有供水、防洪、灌溉、运输等多种功用,使川西平原从其建立之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都江堰作为世界上唯一保存至今造福人类的大型无坝引水工程,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文论述的“小都江堰”,规模虽小,却同样造福当地百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构思巧妙,布局合理,水资源得到综合利用,使鲍屯600多年地灵人杰,人寿年丰。

为了对这“小都江堰”的来龙去脉有个全面的了解,还有必要对安顺鲍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安顺鲍屯简况

鲍屯在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位于贵阳至黄果树高速公路沿线,距贵阳75km,距黄果树风景区60km。她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贵州早期建设的军屯之一。

明朝洪武初年,朱元璋为统一天下,控制西南边陲,发动了史称“太祖平滇”的战争,决心将踞守在云南一直未肯屈服的元朝梁王刺瓦尔密一举扫平。大军采取攻守兼施的策略,每攻克一处,就派士兵驻守。一边操练,一边农作,巩固后方,同时提供军粮。屯田戍边的军队就地安家。贵州在明代是通往云南和沟通川、湖、两粤的战略要地,设有许多卫所,运粮又十分艰难,因而军屯特别发达。据明嘉靖《贵州通志》及相关史料统计,明初屯驻贵州的军人约在20万左右,占全国军人总数的1/10。屯堡聚落集中在贵州中部及西南部,而安顺地区尤为密集。[1]

据《安顺鲍氏家谱》记载,始祖鲍福宝于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由安徽歙县棠樾村调戍贵州普定卫(今安顺),因战功显赫获赐“振威将军”的称号。由于他“素裕堪舆”,最终带领家人和部下选择了鲍屯这块“地极壮丽,脉甚丰饶”的地方定居留守,至今已有近640年的历史,属于当年少数早期建设的屯堡村寨之一,号称“屯堡第一屯”。

鲍屯村寨的“八阵图”布局别有特色(图1)。村口矗立两棵“风水古柏”,为“双柏迎宾”之景(图2)。之后是威严的屯门,然后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瓮城、汪公殿、大佛殿、关圣殿、练武场、鲍氏宗祠等建筑。中轴线的两侧,由数百座石头房屋通过八条弯弯曲曲的小巷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攻守兼备的“八卦迷魂阵”,分别命名为:青龙阵、白虎阵、雄狮阵、长蛇阵、火牛阵、金鱼阵、鹿角阵、玄武阵。传说因具备完整的防御体系,鲍屯曾作为南明小朝廷的“临时首都”,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此遣将与清军作战达两个月之久。[2]

二、鲍福宝把皖南水利建设经验用于鲍屯

皖南鲍氏富有建设水利的经验,据明嘉靖三十年程尚宽撰《新安名族志》称:东晋咸和二年(327年),鲍弘任新安太守,创兴水利,以资灌溉。他创建的鲍南堨是徽州建造最早、使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1600多年来,给当地人民创造了无穷的财富。鲍南堨位于徽州歙县岩寺镇丰乐河上。坝长约530m,干渠由岩寺潜虬山下入口,流至路口分为南北两支渠,灌田3700余亩。[3]

歙县棠樾鲍氏还有建村结合理水的经验。元明之际,棠樾村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水系改造活动。棠樾之水发源于灵山。元至正年间(1264~1294),鲍伯源带领族人在此河上距灵山五里之处,截流修筑大母堨,灌溉良田600余亩,确保以农耕为主的棠樾村能旱涝保收,同时引水入村,沿村南环绕如带。又引横路塘水绕村东,两股水合流至七星墩水口。[4]

始祖鲍福宝当年带来了祖籍皖南建设水利的经验,数百年来村民又不断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完整的水利工程设施。整个工程系统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简洁,除灌溉外,还具有供水、排泄、水力利用等功能,使鲍屯具有便利的农业、生活用水和粮食加工等条件。

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把大坝河分成二条河流,以及蜿蜒曲折的渠道,建成了引蓄结合的塘坝式水利工程。工程由横坝、竖坝和高低龙口组成,使不同高程的耕地均能得到充分的自流灌溉,共可浇灌3000余亩农田,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良田。人称:“小菁、大菁和垭口(指山上植被良好);横坝、竖坝顺龙潭(指充分利用水力,最后水流入九溪河)。”[5]

三、鲍屯水利工程的规模和主要设施(图3)

鲍屯村全村土地面积3km2,,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620户,2700人。

鲍屯古水利建在型江河上源,型江河从鲍屯村前经过。型江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发源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洞口岩上,河源高程1406m,由西向东流经郑家屯、七眼桥、三铺、鲍屯、马场、旧州黄腊等地,由六保(河口高程1252m)进入平堰县后称为“羊昌河”,汇入清镇市红枫湖后称“猫跳河”,流入乌江。

型江河全流域面积529.2km2,主河道长51.8km,多年平均流量9.993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1513.8万m3;鲍屯古水利的龙头驿马坝(又称为移马坝)以上流域面积80km2,主河道长30.9km,多年平均流量1.51m3/s,多年平均径流量4764万m3,实测枯水流量0.138m3/s。

鲍屯村前的田堰,耕地面积1200亩,地势西高南低,分布高程1311~1307m。600多年前,前人先在型江河“水仓”处拦腰截水,修筑起既能泄洪,又能提高水位引水灌溉的壅水坝。同时采用“鱼嘴分水”的方式,向“小坝湾”方向修一条河床蜿蜒曲折到屯门前(长1.61km),把上游的一条河,分成二条河,其中新河道长1613m,老河道1009m,,既能灌溉又能泄洪,环绕鲍屯通风向阳、肥沃的田野,最后河水在“螺丝湾”回龙坝汇合,顺着原有的河床,向东南方向流去。在鲍屯村的河流上田坝上,共建驿马坝等6座壅水坝、7条总长5.08km的灌溉渠道。使不同高程的3250亩水田得到充分灌溉,不仅有效抗御旱灾、排洪、保证旱涝无忧、粮食稳产丰收,而且利用水碾米、磨面。

鲍屯古水利利用河水落差,层层筑坝壅水,“长藤结瓜”,不但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问题,还为全村人提供了生活用水和水能动力。这里的壅水坝基本是顺河流建的顺坝,裹头依山丘而设,水流冲到山丘边削能减力,平缓壅水或溢过水坝,这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营造方法,是使得这些石坝不毁,至今还能利用的重要原因。

其主要水利设施如下:

1.驿马坝(移马坝)

位于主河道“水仓”处,是鲍屯村古水利工程的龙头,为“L”型坝,驿马坝下游左河道为新河,右河为老河,坝长128m,坝高1.4m,坝顶宽1m,矩形断面,坝身稳定,坝顶高程1310.4m,。

2.小坝

位于新河中段上,坝长17m,坝高1.5m,坝顶宽1.1m,矩形断面,坝身稳定。

3.门前坝

位于新河鲍屯村前,坝长81m,坝高2m,坝顶宽1.4m。

4.大青山坝

位于老河道大青山河上,坝长60m,坝高1.6m,坝顶宽1.3m。

5.小青山坝

位于老河道小青山河上,大青山坝下游250m,坝长19m,坝高1.6m。

6.回龙坝(图4)

位于新、老河流汇口小青山下游200m主河道上,鲍屯古水利尾部,S线型布置,坝长77m,坝高2.2m,坝顶宽1.6m,坝顶高程1306.2m。

鲍屯古水利引水龙头驿马坝以上流域面积80km2,年平均流量1.51m2/s,多年平均径流量4764万m3,实测枯水流量0.138m3/s,来水量对于鲍屯古水利灌区用水量,多多有余,水量较丰富。

鲍屯古水利由不同高程的7条支渠引水灌溉,总长4080m,设计流量0.02~0.03m3/s,渠道宽0.3~0.8m,高0.5~1.2m,比降1/1000~1/3000(现状)。[6]

四、鲍屯水利工程的特点

据中国水利报社副总编辑张卫东总结,鲍屯水利工程有如下几个特点:[7]

结构简单实用。鲍屯的“坝”其实就是1~2m或2~3m高、几米至几百米长短不等的砌石堤。水大时坝顶可以溢洪,有的溢流面纵剖面为优美光滑的曲线构造;水小时水走龙口和渠道,坝顶可以走路。所谓龙口,就是砌石坝上朝天开着两三个石槽。坝的一侧连接着水渠,水渠进口段也是石槽,构造与龙口一模一样。龙口(图5)分大龙口,小龙口(图6),用石块、水草堵住其中某些龙口,就可以很方便地控制水流去向及分水流量。坝体底部一般都留有排沙孔,高30~40cm.,宽不足1m,平时用石块堵住,农闲时打开底孔,利用水力冲沙,可以省去清淤淘河的辛苦。

刻意延长坝轴线。主要的坝都建在河道比较宽的地方,如果河道不够宽阔,就把大坝修得弯弯曲曲(驿马坝长坝、门前坝、回龙坝),或是在河道中斜着布置坝轴线(驿马坝长坝),有的像平缓的S形导流堤(图7),有的却像个伸长了的秤钩子。在今天的水利工程师们看来,这样布置似乎很不合理,其实考虑到鲍屯的坝都是低矮的溢流坝,容易漫水溢流,不难发现古人是在有意识地延长溢流坝长度,减小坝顶宽流量,降低洪水冲垮大坝的可能性。

尽量利用岩基。为了提高抗冲能力,大青山坝、小青山坝、回龙坝(当地人称作老獐洞坝)都建在基岩上,其中大青山坝基岩出露,犹如数条鳄鱼横亘河中,坚不可摧,部分地替代了人工筑坝,小青山坝则利用天然岩石做分水鱼嘴,诚可谓巧借天然助人工。

使用当地材料。坝体使用坚硬的石头,楔形砌筑;胶结材料侧用黄泥巴加石灰。这些都是当地容易得到的材料,有利于岁修维护。鲍屯甚至规定了取土的料场。坝体不要求滴水不漏,以现代的眼光看,这样更符合生态保护要求。

鲍屯水利工程设计科学,安全系数高,没有听到过垮坝事故的流传。

五、鲍屯水利工程的综合功用

中国古代的城市水系有十大功用[8],而鲍屯的水利工程也有十大功用:[9]

1. 灌溉排水

鲍屯灌区自流灌溉面积曾有153.3hm2,下游邻村有6 6.7 h m2,上游邻村灌区还有133.3hm2。灌区内没有引水渠,又有排水河,灌、排两不误,一年种两季,除水稻外,还种小麦、油菜、蚕豆等。

2. 水力加工

鲍屯人利用大坝落差建造了10座水碾(图8),不仅自己的稻米用水碾(图9),而且还承揽别处的碾米生意。

3. 供水

一条引水渠把“水仓”的水引到了村前,人们的生活用水包括饮水格外方便。池塘旁边“洗衣处”“洗菜处”(图10)两截石碑以及“牛饮水处”等约定,见证了鲍屯人对水的依赖,也见证了他们对水的合理利用、管理与保护。

4. 养殖

群众在河塘里养鸭、养鱼、养鹅,用水碾加工产生的米糠和水草养猪,成为鲍屯经济的重要补充。

5. 游泳健身

鲍屯大坝都不高,坝前形成大大小小的水塘,这些水塘是天然的游泳场,至今仍是孩子们的乐园。村里还专门制定比较隐蔽的一处河湾为“妇女洗澡处”。

6. 园林造景和旅游

开河引水到村前,是创建鲍屯村落时规划上的需要,也是营造园林风景的一种手段。鲍屯的一个特点是它的村落布局形成了一个“水口园林”,很明显是受到皖南古村落水口园林的影响。水口园林的组成元素除自然山水外,还有路、桥、亭、古树、碑碣、牌坊,甚至还有戏台、水街、社屋、祠堂等[10](图11)。

7. 生态与环境保护

600多年来,这里的水利设施和大自然已经完全协调,营造了优美的水环境。

8. 防洪

几百年来,鲍屯人尽管身处东西两河“夹击”之地,但没有感受过洪水灾害,几乎不知洪水为何物。

9. 军事防御与交通

中堡之所以成其为屯堡,不只是屯田,还是军事防御功能。在这方面,水利工程也打上了屯戍历史的烙印。在鲍屯的防御系统中,河流是不折不扣的“护城河”;在鲍屯的道路系统中,大坝又是四通八达的快速路。

1 0. 促进民族团结

如今鲍屯附近老百姓当中口口相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鲍屯原本是从一个夜郎古村筲箕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树河水自西南而来,明初北岸为汉军屯守的鲍屯,南岸为苗寨黄家庄,汉苗划河为界,原本互不来往。这影响到了鲍福宝兴修水利的计划,堤坝修到对方的地盘不得不停工。为了能够快速打开局面,鲍福宝便与“苗王”结拜为兄弟。从此,“驿马坝”顺利建成,他不仅连接了两个村寨,而且惠及河流两岸大片土地,成为汉、苗、布依、仡佬各族群众融合团结、共建共享水利成果的象征。

六、鲍屯水利的管理和维护

鲍屯水利能600多年沿用至今,历代村规民约及管理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据安顺鲍氏家谱记载:鲍氏置田祭祀租石,每年收32石6升(9618斤),田大小有133块,每块有坐落地名,东南西北四至分明。分布于有水利保证的各个田坝,还有秧田搭配白田,开列清单于家谱上,“以永世守”。它的收入,助学、赈灾、维修祠堂、建设公益事业,修河整沟,修路、修桥,择老成谨慎、热心公益事业者管理财务,如有不称职者教之换之。每年春秋两季将财务公布透明,维护族产,当年收入当年用光。每年春耕生产前进行一次大规模维修,挑黄泥巴修水坝。

鲍屯村村规民约明确规定:爱护河流、河岸、路道。河内不准乱丢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河岸河坝不得损坏,岸上的自然植物不准乱砍乱折乱挖;河内严禁炸鱼、毒鱼、电鱼。如有违反,除要求恢复原状外,还要视情节按有关法律法规惩处[11]。

七、小都江堰使鲍屯成为“黔中江南”

鲍屯水利工程被誉为小都江堰,600多年来一直是维系鲍屯人生产生活的生命线。它使鲍屯名人辈出、地灵人杰,成为富庶的“黔中江南”。传承千年的鲍家拳威震一方,屯堡服饰(图12)独领风骚,古代战争舞蹈——地戏(军傩)(图13)得以在此承传,鲍屯还是安顺的“篮球之乡”。

应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鲍世行先生的邀请,笔者于2008年和2010年二次赴鲍屯考察,2010年3月初,正是云贵地区百年不遇的大旱之时,鲍屯仍是青山绿水,金色的油菜花漫山遍野,景致十分迷人(图14),一点也无大旱之象。周干峙院士,罗哲文老先生也前来考察,对鲍屯的古水利工程及屯堡文化十分赞赏。保护好这一古代珍贵遗产,让它更好地为当代的鲍屯人造福,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图片来源

图1:据鲍世行重绘

图3:由鲍屯提供。

图2、4~14:作者摄影

参考文献

[1]魏皎,汪永平,王盈.贵州安顺屯堡聚落防御性分析.华中建筑.2010(3):157-160.

[2]杨友维,鲍中行等著.大明屯堡第一屯——鲍家屯.巴蜀书社,2008:15-49,121-127.

[3]贺为才.徽州城市村镇水系营建与管理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236.

[4]东南大学建筑系.徽州文物管理所编著.棠樾.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1.

[5]鲍世行,鲍智捷.富有特色的屯堡古村落——贵州安顺鲍屯.鲍世行,谭徐明主编.贵州安顺鲍屯——大明屯堡古村落.2006.

[6]贵州省安顺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贵州安顺市鲍屯古水利保护、恢复项目建议书.2007-6.

[7]张卫东,庞亚斌.600年鲍屯水利探考.中国水利,2007(12):51-55.

[8]吴庆洲.中国古代城市水系.华中建筑,1991(2):55-61.

[9]张卫东,庞亚斌.600年鲍屯水利探考.中国水利,2007(12):51-55.

[10].鲍世行.鲍屯的水口园林.中国水利报,2007-4-19:8.

贵州安顺 篇2

贵州安顺农村的空巢老人,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 思想较为封闭, 所以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仍占有很大的比重, 随之而形成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成为当地的主要养老模式。因此, 帮助他们丰富和完善家庭养老模式, 让老年人有一个安详的晚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1 问题的由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深入, 老年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多, 养老问题也不断的凸显出来。在我国西部经济不发达, 贫困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是十分困难的。贵州省安顺市作为西部地区的典型代表, 许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涌入城市, 形成了很多空巢老人家庭。通过我们的调查, 我们了解到, 在贵州安顺的农村地区50%以上的老人都更倾向于家庭养老, “养儿防老”是他们的一种主要观念, 并且一部分人难以接受家庭养老模式以外的其他模式。目前, 学术界对家庭养老也没有一种统一的定义。尽管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是总的来说, 就是一种基于血缘亲情的养老模式, 子女基于血缘关系对父母实行义务养老的模式。

2 贵州安顺XX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不足, 负担沉重

据调查, 贵州安顺作为我国西部较贫困地区, 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使得父母留守在家成为空巢老人, 在这之中有66.6%的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只是一般够用, 30%的空巢老人收入不足, 生活困难。老人在自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一般都是自己下田劳作, 赚取生活费用。但有的空巢老人由于田地被征用或者身体原因而无法耕种, 不能获得足够的经济收入时, 就需要子女的支持。部分老人能通过自身劳动来实现自我供养或部分自我供养, 但仍需要获得子女的经济帮助。然而有的子女认为在外挣钱太难, 收入也不高, 甚至还要抚养他们的子女等诸多原因给予父母的赡养费很少或者不给, 导致老人的生活更加拮据, 负担更加沉重。在安顺农村地区仍然有30%的老年人没有购买医疗保险, 有超过六成的老年人担心医疗费用, 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老年的经济负担。

2.2 病无所依, 无人照顾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机能退化, 一般情况下很容易生病。对于生病的老人来说, 有良好的医疗设施的治疗和家人的陪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 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这些空巢老人来说, 他们虽然实行的是家庭养老模式, 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 交通不便, 生活贫困等原因,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留守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小孩。一旦老人生病, 子女能够在身边照顾的不多, 一部分老人是自己照顾自己, 好一点的有老伴的陪伴。对大多数老人来说, 在生病时, 有子女的照顾与陪伴已是一种奢侈, 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或者与老伴相互扶持。另外, 贵州安顺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 包括医疗卫生设施。据调查, 贵州安顺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有超过一半的老人认为有待改善, 甚至有一成的认为设施不好。医疗卫生设施的不完善, 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无法获得良好的保障。

2.3 孤独寂寞, 精神空虚

贵州安顺农村许多青壮年受经济压力, 不得不外出工作, 把孩子留给父母, 只是寄点钱回家供父母生活或者一两年才回家看望父母一次。他们大都觉得只要给父母钱让他们可以好好生活就是对他们的孝, 从而忽视了父母的心理状况。调查中, 有近一半的空巢老人在生活中感到孤单寂寞。调查显示, 在贵州安顺的农村地区大多数都没有养老设施, 老年人休闲场所也很少, 60%的老年人在闲暇时间都是待在家里看电视, 有的也会下地干农活, 老年人的生活很是单调, 有90%的老年人认为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待提高。身体的病痛是折磨老年人的一大原因, 心灵的寂寞, 精神的空虚则是折磨老年人的又一重要因素。

2.4 养老风险意识、敬老爱老意识淡薄

据调查只有两成的老人通过年轻时的储蓄来养老, 这也让他们在老年时由于经济条件的的限制很容易受到伤害。然而在商品经济的主导下, 在利益的趋势下, 人们对传统的“敬老、爱老、养老“观念已经日益淡薄。许多人把父母视为累赘, 他们认为养父母还要花费一大笔钱, 因此, 粗暴对待父母, 语言讥讽父母的情况时有发生, 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3 对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建议

为了老年人在晚年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如何发展和完善家庭养老模式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 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对西部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3.1 宏观层面, 国家应从相关经济、政治、法律、社会风气等方面支持家庭养老

3.1.1 经济支持

经济是基础, 有了经济的保障, 我国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的家庭养老模式才会更好的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促使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人口流动性大, 贵州安顺农村作为我国的西部农村地区, 经济发展程度不高, 人口流失较多, 人们生活水平较低, 迫于生活的压力, 许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 将老年人独自留在家中成为空巢老人。因此帮助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发展经济, 使其摆脱贫困状态, 是支持家庭养老的最好方法。

3.1.2 政策支持

在农村的集体经济体制下, 政府要充分保障空巢老人的权益, 要保障空巢老人能够有一定的土地能养活自己, 而不需要过多的依赖子女的帮助。政府应完善老年人养老保险机制, 给予老年人一定的政策支持与倾斜, 给予其一定的资金补贴, 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另外, 政府也可以在各村建立相应的养老设施, 供老年人锻炼身体, 休闲娱乐, 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3.1.3 加强立法

近年来, 许多地方都发生了子女不赡养老人, 当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变差时, 许多子女会认为老年人是自己的包袱, 不想履行赡养义务。加强了立法, 不仅能给子女一些约束力, 还能让空巢老人在子女不赡养自己时, 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2 微观层面, 从社会工作具体的工作方法出发

3.2.1 个案工作

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开展个案工作, 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心理困惑, 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另外, 能缓解老年人内心的孤独感。还可以向老年人宣传一些养老保障和法律方面的知识, 让他们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权利, 保障自己的权益。

3.2.2 小组工作

在小组中, 可以让空巢老人在闲暇时有说话的人, 不至于总是一个人在家看电视而感到无聊空虚。让空巢老人了解到本农村社区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社会性支持, 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自己的晚年生活稳定充实。在互助小组中, 可以组织空巢老人相互支持和帮助, 让那些身体较好的帮忙照顾身体较差的,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另外, 在兴趣小组中, 可以组织老年人成立广场舞小组、象棋小组等, 让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在小组中交流学习经验, 组织友好比赛, 相互学习, 相互进步。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不仅减轻了空巢老人的生活压力, 缓解了老年人内心的孤独感, 还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2.3 社区工作

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的家庭养老模式可以与当地的社区相结合, 让农村空巢老人不仅可以享受到家庭养老带来的好处, 还可以利用农村社区的资源, 资金使自己生活更有质量。社区可以联系一些志愿者或社工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让他们定期来为本农村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一些心理辅导或者义诊等, 组建帮扶小组, 举办文艺活动, 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还可以联系附近的乡镇企业, 让家庭经济困难、家中老人身体状况不好的青壮年就近就业, 这样既可缓解经济压力, 还便于对老人进行生活照顾。

4 结语

笔者借鉴以往学者的思考, 从宏观的经济、政策、法律和社会风气等四方面和微观的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我国西部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完善, 让老人拥有更有质量的家庭养老。

参考文献

[1]刘晓英.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探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7.

贵州安顺 如此灵动 篇3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是中国华南喀斯特地貌发育最成熟、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带,喀斯特地貌的直观表现是瀑布多、溶洞多,夏天阴凉无比,冬天温润非常,就如当地人所说:“住这儿,舒服!”

里里外外看透大瀑布

宣居的安顺有个头牌景点——黄果树大瀑布,名气大得几乎无人不知。原以为这中国第一大瀑布必然气势磅礴,偏巧,去时正是年前大旱刚过,水量只能算中等(今夏连日暴雨,大瀑布又现奔腾之势),又曰瀑布正好卡在白水河河道的90°直角转弯口上,视野受到阻挡,不如想象中壮阔。而事实上,黄果树大瀑布妙就妙在这独特的位置,能让人顺着瀑布对面的崖壁一直走入瀑布内部的水帘洞,前后左右里里外外把大瀑布看个遍。最震撼的是爬上3号观景台,那是观瀑最高位,也是与大瀑布面对面最近的位置,仿佛伸手可及,那一场细细密密的瀑布雨已扑面而来。

穿越600年

贵州安顺 篇4

2013年贵州安顺市西秀区考试公告、报名入口、大纲解析、职位表

下载及备考资料汇总:

为加强我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专业人才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省和市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规定,结合2013年我区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岗位空缺情况,经中共西秀区委、西秀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安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批准,2013年全区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笔试

笔试为闭卷考试。报考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的笔试科目为《综合知识与专业知识》,其中,综合知识占30%,专业知识占70%;报考其它岗位的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

笔试时间:2013年5月12日上午9:00—11:30。

笔试地点见《笔试准考证》。考生须同时持有效《居民身份证》和《笔试准考证》方能进入考场参加笔试。

贵州安顺 篇5

贵州安顺西秀区事业单位招聘拟聘公告(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三支一扶人员)

2018贵州安顺西秀区事业单位招聘拟聘公告(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三支一扶人员)已发布。贵州事业单位招聘网特别整理了相关内容供考生浏览。以下为公告具体详情: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党办发〔2017〕41号》文件有关规定,面向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招聘为事业单位人员,经区委、区人民政府批准制定《西秀区在岗大学生村官分流安置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分流安置工作。目前,各项考核工作已结束,现进入拟聘用环节,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人员基本情况公示 见附件

二、考察、体检、考核(面试)结果公示 见附件

三、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 见附件

四、相关要求

1、公示期:2018年9月19日—9月28日(7个工作日)。

2、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于公示期间以电话、信函、来访等方式向受理部门反映(信函以当地邮戳时间为准)。

3、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真实、具体,电话及信函应告知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

4、受理机构对反映人员和反映的情况严格保密。

贵州中公教育

受理部门:安顺市西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受理电话:0851-33463243

5、公示期无异议的拟聘用人员公示结束后,确定以上人员为西秀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组将对拟聘岗位提出建议,报经上级领导会议研究同意后,按规定下文聘用。

上一篇:素材运用下一篇:银行信用类信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