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的学风建设十篇

2024-09-02

高职教育中的学风建设 篇1

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状况

1. 就业教育状况。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 “文凭”已不是身份和资历的象征, 而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求学者为择业、发展所做准备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加之就业观念、学生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就业竞争, 实际是其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就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表现为:

一是侧重面上的就业指导。缺乏系统就业思想教育, 在推荐环节上下功夫多, 对日常就业教育做得不够;注重面上就业指导, 缺乏个体就业关怀;重视优秀生就业有余, 关心差生就业不足;追求一次性就业率多, 提高就业质量少;指导就业技巧多, 规划职业生涯少;顾及当前就业状况多, 考虑可持续性就业少。

二是具体工作中表现为制度和办法得不到具体的落实。就业指导课开设不正常, 不少高校以讲座替代授课, 且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 凭工作经验指导学生。由于统一大纲, 不少高职院校把就业教育变成了思想教育, 把职业生涯设计变成了职业定位, 从而导致就业教育苍白, 学生思想迷惘, 学习动力不足, 就业抓不住重点, 学生犹豫、彷徨的结果最终导致就业率低, 就业质量差。

三是就业教育陷入怪圈。暂时繁荣的就业形势掩盖了就业教育的种种弊端;毕业生提供的虚假就业信息掩盖了就业指导中的虚、浮做法;初次就业率高的背后是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层次的降低和隐性失业, 凡此种种在农林类、管理类和经济类高职院校表现尤为突出。

2. 学习生活状况。

吃苦精神不够;学习浮躁;诚信意识淡化, 综合素质差;生活散漫, 纪律性差;热衷于兼职赚钱, 听信误导, 做生意, 搞兼职, 有的陷入传销网络。考试一路红灯, 最后被迫退学, 损失个人, 影响他人。这些虽不是高职学生的主流现象, 但已经影响到学风建设, 严重背离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问题的成因

1. 就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是将就业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附属品。就业教育排不上课表, 进不了课堂, 落不到实处;生涯设计缺失, 教育指导不足。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不少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由教务处、就业处、学生处等多部门交叉管理, 职责不清, 课时受限, 使就业教育与指导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就业工作缺乏考核评价体系, 不能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缺乏就业研究。

2. 学风建设问题的成因。

(1) 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学风造成客观影响。一是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不同类别学生相互影响, 好的学风难以形成;二是学生的就业意识明显增强。部分学生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 影响和动摇了其他学生的专业思想;三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四是独立生活和抗挫能力差、刻苦精神不够。 (2) 学校内环境的负影响。 (1) “教风”不正。教风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 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学风浮躁、治学不严, 敬业精神缺乏, 忙于社会工作;研究教学少, 更新知识慢;考前划题、考题偏易、监考不严等时常发生, 传道、授业、解惑流于形式, 教学工作在低水平徘徊,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好的学风难以形成。 (2) 管理与教学不匹配。由于学生人数多、层次复杂, 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加之考核机制不完善, 学生管理人员思想不稳定, 忙于事务多, 学习理论少、研究工作少。不少学生工作者责任心弱化, 听学生干部汇报多, 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少, 管理针对性差, 而专职教师重授课轻育人, 导致学生管理与教学不匹配, 直接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 (3) 社会大环境的负影响。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辐射”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心态, 多元化价值观念、生活行为方式在冲击观念不成熟的学生;高校周边的网吧、歌厅、酒店、旅馆等无时不在诱惑学生, 使其难以宁静治学。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冲击, 都使得大学生防不胜防。 (4) 学生自身影响。一是学生自信心不足。不同高校的学生对自身都有不同层次的对比与定位, 而高职学生将自身定位在下游层次, 未来的出路是毕业即就业, 这就使其没有远大的目标来激发学习动力, 加之专业思想不巩固, 学习兴趣低, 就业教育跟不上, 缺乏责任意识和紧迫感。二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 不少学生精力分散, 游离校园, 趋利社会。三是同学之间相互影响。不良学习风气表现在高年级影响低年级, 同乡、同学之间互相模仿, 班级之间互相干扰, 各专业相互攀比, 这都是导致学风差的诱因。

三、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对策

1. 转变观念, 增强对学风建设的认识。

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的认识不能用精英教育时代的观点来看待, 高校应结合历史积淀和专业特色形成各具特色的学风。“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以专业和能力培养为基础, 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 做到贴近学生, 教生如友, 知生至深。

2. 以就业教育为契机, 深化学风建设。

(1) 以职业对人才需求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当今的大学生成长经历简单, 对社会、对竞争认识不足, 对未来期望较高, 但缺乏具体目标和行动。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告诉学生将来干啥, 目前应该准备啥, 如何构建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专业, 熟悉行业, 了解职业, 明白岗位, 从而树立职业目标, 增强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但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师和领路人, 不断指导学生设计未来, 培养学生研究专业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需要就业教育的进一步渗透。要确立就业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是学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对学风进行控制和反馈的过程, 需要就业指导的渗透。“就业教育的介入, 会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做好职业准备, 并把价值观同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协调起来”。通过就业教育, 指导学生认真做人、扎实做事、严谨做学问。使学生将学习与今后的就业、升学等大事联系起来, 不断更新就业观念;使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统一起来, 要让学生具有危机意识, 培养责任感和紧迫感, 激发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这样, 各种违规、违法事件必然大幅减少, 教育管理就能进入良性循环, 从而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3. 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就业教育的导向作用。

就业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发掘学习潜能, 培养创新能力。教育部明确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 转变高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既要进行政策答疑、应聘指导, 还要指导学生提高专业素质、设计未来人生, 引导学生抓住求学期间的宝贵时间, 学好基础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4. 抓“三师”建设, 以教风促学风。

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师德是教风之魂, 师仪是教风之形, 师艺是教风之本。教风不正, 学风难树;教风不端, 学风难正。因此, 创建良好学风必须注重师德、师仪、师艺这“三师”建设。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应用和推广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双师”的优势, 课前认真研究专业与行业、课程与目标的关系, 精心筹划教学, 提高授课效果,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在教学中, 要将行业、职业动态融入其中, 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在课后, 要帮助学生答疑解难, 促使其内化所学知识。实现提高师艺、引领学风“双丰收”。

5. 前移就业教育, 拓宽就业渠道。

要将就业创业教育的第一课融进入学教育中, 划阶段、分层次三年不间断, 强化就业与创业教育, 促进学风建设。对一年级学生, 要结合专业, 针对行业, 瞄准岗位, 实事求是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制定奋斗目标, 筹划好未来的大学生活;对二、三年级的学生要分阶段进行就业能力与择业技巧的教育指导, 与用人单位保持沟通, 获得及时信息, 拓宽就业渠道;聘请企业老总到校现场进行就业指导, 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矫正就业观念, 增强竞争意识。

总之, 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密不可分, 只有将两者统筹规划, 同步进行, 创建文化氛围, 创新途径, 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日新月异, 就业教育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全局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出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5) .

高职教育中的学风建设 篇2

一、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 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支柱。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学校学风建设, 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影响因素

1. 思想态度不端正。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 缺乏正确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信念, 思想上不成熟, 对于未来没有规划和目标, 认识不到学习重要性, 学习目的不明确。多数学生出现厌学、反叛等消极情绪, 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内在学习动力不足。

2. 学习纪律涣散。

脱离了高中的严格管制, 大部分学生出现散漫的现象, 沉迷于网吧, 痴迷游戏;也有部分学生舍本逐末, 忽视学习, 忙于各种兼职;课堂上, 迟到、早退、玩手机、睡觉等情况也相对较多。

3. 学习方法不佳。

大学学习和生活是一个全新空间, 很多同学没有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和方法, 仍然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晚自习常常出现不知道学什么, 怎么学而被动打发时间的同学。

4. 纪律性不严明。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由于长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因此打架、作弊等情况也时有出现, 对优良学风的建设有很大的影响。

三、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

1. 提高师生认识, 明确学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 开展了学风建设月活动, 通过讨论, 全院教职工认识到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必须树立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员育人的理念, 培养优良的院风和系风。培育优良学风,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只有全院师生以实际行动支持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的一系列措施, 自觉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才能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出最大的努力。

2. 强化制度建设, 推进学风建设走上新台阶。

为推进优良学风教育, 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 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丰富课余生活, 提升资深素质的同时, 加强课堂纪律、早锻炼考勤、晚自习等基础文明建设的督察工作, 建立有效透明的基础文明运行机制, 构筑旷课累计记录制度、违纪处分记录。以系领导和辅导员成立的检查小组, 对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纪律等进行不定期集中的检查、整顿。对于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 以及上课时睡觉、看小说、发短信、听音乐、考试作弊等现象, 学院根据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 把学院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实行选拔学生干部、发展学生党员、评奖学金、选优、入党、毕业生就业推荐等都与学风和学习成绩挂钩的政策导向, 使各项政策成为学风建设有力的指挥棒。

3.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促进良好的学风建设。

在学风建设中, 教师和学生作为“双主体”, 互为条件, 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既是教学过程主体, 也是学风建设主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通过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学风,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是学风建设的主要任务。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 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在日常的组织管理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4. 树立学习榜样,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

“一个党员就是一个细胞,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针对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状况, 将学生党建工作细胞化, 注重发挥每名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细胞功能和旗帜效应, 使每个细胞渗透到教室、图书馆、学生寝室等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一是要求学生党员严于律己, 率先垂范, 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勇做标兵和先锋。同时要求学生党员要勤于钻研, 带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积极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崇尚文明、健康、进步的生活方式, 勇做生活中的模范。二是开展“一帮一”帮扶工作, 充分发挥每名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传帮带作用。

高职教育中的学风建设 篇3

关键词:航海类;高职;成人继续教育;学风

为了真实掌握航海类高职成人继续教育学风现状,笔者对江苏2所航海类高职的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向2所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的34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1份,有效率为94.4%。问卷围绕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氛围以及大学生对作弊、逃课等与学风密切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此外,问卷还设置了一道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板块,给大家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让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改善学风现状的有效建议。本调查数据全面、可靠、翔实,反映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依据调查情况,将对航海类高职成人继续教育的学风现状进行分析:

一、航海类高职成人继续教育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统招生的持续扩招,直接带来了成教生源萎缩和质量的下降,同时高职成人教育更肩负着推广“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任,部分大学生缺乏长远的眼光,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力争上游的决心。

(二)自控能力较差。许多大学生没有把学习摆在第一位,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自觉性,即使学生到了课堂上也会出现不认真记笔记,不积极回答老师提问等不良情况,上课心不在焉,导致课后不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存在作业抄袭的行为。

(三)专业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存在厌学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会给身边的同学带来不良的影响

(四)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学生没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无法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自习能力不足。学生在高中以前的学习大多是依赖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而大学教育主要依靠自觉。大学的课外空闲时间较多,有些学生不适应这种相对宽松的学习模式,不能合理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较少到图书馆去借阅资料和上早晚自习。还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丁点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六)考风问题严重。考试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学习约束的重要手段,尽管高校三令五申要求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但其仍然较为普遍,致使考试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受到各方的质疑,也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部分大学生在考试作弊问题上,道德认识比较模糊,诚信意识不强,容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有些学生本来不想作弊,但由于看见周围同学作弊成功了,自己的思想就产生了动摇,一旦考场管理不严,他们也会作弊。

二、航海类高职成人继续教育学风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对学风建设的认识。航海类高职成人继续教育学风是成人教育大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风格等多种学习风貌的综合反映,体现了成人教育大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体现了他们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否具有坚定的学习意志,是成人教育大学生求学精神和治学态度的集中表现。

(二)以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对成人继续教育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学生的品格、思想和生活方式的选择,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风建设。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它精辟地指出了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师生关系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

(四)制定富有成人教育特色的、操作性强的制度与措施。为了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继续教育学院应该制定《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请假管理规定》、《继续教育学院班级出勤率考核办法》、《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违纪告知条例》、《继续教育学院班级考核量化细则》等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考勤管理规定与课程考核管理规定,对于缺课严重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禁止参加期末考试,直至劝退、开除学籍等处分。教育管理者应充分重视考试制度的完善工作,通过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督考小组,去规范考试管理的各项环节,对考试全程进行严格的把关。

参考文献:

[1]杨建.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3):108-110.

高职教育中的学风建设 篇4

新形势下高职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国务院及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探讨学风建设方式方法,以学风建设为主要抓手和切入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 者:石雷 Shi Lei  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浙江台州,318000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   新形势   学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加强高职学院学风建设的思考 篇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社会不仅需要高科技的人才, 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蓝领工人。针对这种需求, 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较, 高职院校有自己的特点:1.入学门槛相对较低, 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整体上而言相对不高。2.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兼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师和其它应用性的专业技能人才。3.为了适应其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除了有一定的理论课, 还设计了相当的实践课程。总之, 高职教育是以基本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

学风是指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 集中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的精神状态, 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取向。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点, 认识和研究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显得更加重要。

(二) 高职学院学风的现状

1.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 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 对前途感到迷茫。跟本科生相比, 高职学生在起点上就已经输了一步, 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一定劣势地位, 所以大部分同学对前途感到迷茫, 学习失去了目标。还有的同学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基础本来就差, 认为到高职学院来就是为了混个文凭。一些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应付考试上, 实践技能差, 没有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2.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把高中阶段的不良学习习惯带到了大学。大学的学习环境与高中阶段相比变得宽松自由了, 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上就变得更加懒散了,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经常迟到、旷课, 上课不认真听讲, 摆龙门阵、看与课程无关的书籍等等。有的同学只重视计算机和英语过级考试, 忽视其他科目的学习;还有的同学片面重视某门专业课或者某种技能的学习, 忽视文化理论课的学习。

3. 集体荣誉感较欠缺

集体荣誉感缺乏主要表现在对班集体、院系的事情漠不关心。同学之间小团体意识严重, 不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 认为与自己没有关系。此外, 同学间缺乏信任和理解, 过分强调个人利益。

4. 普遍有自卑感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有自卑感, 认为进入高职学院学习是一件不幸的事, 认为自己是高考中的失败者, 是大学生中层次较低的群体。一些同学制定了较高的奋斗目标, 由于客观原因而遭受了挫折, 显得消沉、自卑。另外, 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对高职教育的真正重视, 社会上的部分人群也用异样的眼光看待高职学生。部分学生家长也认为孩子读高职是下下之选, 很多用人单位也认为高职学生学历低而不愿意聘用。

5. 部分学生忽视专业课学习, 偏重社会活动

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前途, 或者认为在校期间学不到实用技术, 认为“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用”, 因而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 新形势下“社会适应能力”最重要, 于是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认为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可以增强所谓的“社会适应能力”, 结果既没有增强能力, 又荒废了专业。

(三) 高职学院不良学风的原因分析

1. 外部原因

随着高校扩招, 部分高校, 特别是高职院校, 其生源的整体素质下降。一部分学习基础差, 甚至根本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也跨进了大学的校门。高校扩招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了。2006年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 2007年达到500万, 而2008年毕业生总数更是超过550万, 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 学历层次较低, 就业情况很不理想, 这让很多学生都觉得前途渺茫, 产生了厌学情绪, 有的甚至放弃了努力, 自暴自弃。

2. 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从高中考入高职院校, 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对这种学习生活, 如果老师缺乏指导, 学生在主观上又不努力, 就会出现不能适应的现象。有的学生对高职培养目标缺乏理解, 对所学专业和课程缺乏认识, 对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不适应, 学起来比较吃力;有的学生面对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活, 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 自己把握不住自己;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 班内的学习气氛又不浓, 学习上就感到无所适从。目前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渴望成功, 自我评价高, 但是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学习与交友、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把大部分时光消磨在吃喝玩乐、谈情说爱和玩电脑游戏上, 把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抛于脑后。平时学习不努力, 考试时就铤而走险, 靠考试作弊过关。

(四) 高职学院学风建设的建议

1.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学生进行树立远大理想和明确学习目标的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 努力学习, 积极准备迎接以后工作中面对的各种挑战。

2.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明白人生真正的价值必须通过辛勤劳动和奋力拼搏才能获得。树立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得他人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的持久性。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 采用专题报告、座谈讨论、个别交流、典型事例宣传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确保思想教育实效化。

3. 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学风建设载体

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以促进学风建设。通过开展多种学术活动, 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各种素质技能大赛、专业学术讲座及学术报告、学习竞赛、学习研讨等, 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激发广大学生学习新知、投身社会, 从而推动学风建设。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 利用校报、广播、橱窗和校园网等手段, 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 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根据大学生充满活力、精力旺盛的特点, 积极支持、指导学生文化社团开展活动, 经常组织美术、摄影、音乐、舞蹈、书法讲座及欣赏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举办有特色的专业技能大赛, 或者组织同学到工厂和公司参观、实习, 引导学生热爱专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明确学习目标, 增加学习动力。

4. 管理,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明确制度, 增加奖励和处罚的力度。树立正面的典型, 加强舆论导向, 把思想教育和科学的管理相结合, 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由“他律”转变为“自律”, 通过自觉的努力促进学风建设。在学风建设中, 坚持奖惩结合, 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奖励过程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发挥奖学金及各类荣誉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改革和优化奖学金的评定、发放和表彰方式, 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 大力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对于违纪学生, 要坚决进行批评教育。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严格考试制度, 加强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考试作弊行为, 严肃处理考试作弊者。研究分析考试的形式、内容和标准, 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实现以考风促学风。

5.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根据学生的特点, 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社会, 了解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要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明确奋斗的目标, 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从而推动学校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另外, 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出口”工作, 一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使他们能成为用人单位愿意聘用的毕业生, 另一方面, 积极创造条件, 对有更高追求的学生给予鼓励, 帮助他们提高学历层次, 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总之,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通过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 营造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则田, 王苏琪.强化校风建设, 培养合格人才[J].中州大学学报, 2006, (7) .

[2]孙灿成.学校管理学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原则 篇6

一、学风的涵义

学风, 从辞源学的角度来看, 学, 指学习、学问;风有“作风”、“风气”之意。学风就是人们在学习和学问方面一贯表现的态度和行为。它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求学治学上的综合反映。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中, 它主要包含领导治校、教师授教和学生研学三大内容。这三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 共同形成一个学校的整体学风。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原则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实际, 笔者以为以下基本原则必须坚持:

(一) 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勇对矛盾。我们必须正视学风的实际问题, 理清存在的主要矛盾, 此乃“实事”也;而后集思广益, 多方求证, 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 解决学风建设的问题, 此乃“求是”!即便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时, 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 实地调查的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这些道理人人都懂。然而一旦实施起来, 却是那么的艰难!有些人根本不愿做实地调查的工作, 只想听汇报, 结果政策或措施出台的随意性、盲目性、主观臆断性等问题立即凸现出来。所以, 在当前的高职学风建设中, 调查之风必须树立!

(三) 因地制宜的原则

学风建设必须立足于“高职”的层面, 立足于客观现实, 有针对性地、切合实际地开展, 尤其是对于学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建设, 更应因地制宜, 切合高职院校的实际, , 必须着眼于自身悠久的办学历史, 寻求独特的大学精神, 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 效益追求的原则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 效益是指减去投入后的有效产出, 表现为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益”这一语词的词素结构本身和人们赋予效益的含义都说明效益应当是正向的。我们在进行学风建设时, 也要追求效益。制定制度注重效益, 教师工作注重效益, 学生学习注重效益, 在整个学风建设中树立讲效益的原则。

(五) 全员参与的原则

学风建设是大学建设永恒的主题, 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全院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 需要每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精诚团结, 持之以恒地坚持。需要领导的精心呵护, 教师的倾心关爱, 系部的鼎力相助, 图书食粮的营养供给, 校园文化的细细熏陶, 辅导员的苦口婆心, 才会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

(六) 系部中心原则

笔者主张“学院系部应该成为学风建设的中流砥柱, 承担起学风建设的重担”。因为学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风, 良好的教风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而良好教风的形成, 需要系部的认真督促落实。所以, 要把学风建设的责任落实在系部。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途径思考

根据笔者前面对学风的定义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基本原则的论述, 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实际, 对学风建设中人们比较忽视的两个主体——学院管理层、系部教学层——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加以评述。

(一) 学院管理层方面——宏观大调控

笔者认为学院管理层主要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它应借助管理的平台, 大造学风建设的风气, 不断向全校师生员工灌输大学的理念, 树立、维护和保持大学固有的价值观, “从学风建设的角度出发, 维护大学成为传授高深知识之优雅所在, 保持大学的社会良心、道德感和责任感, 使读书、治学、学术成为大学的常态生活方式, 从而让大学成为理想主义的最后堡垒, 使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象牙塔’继续永葆青春, 引人向往。”[1]“扬学术自由之风, 循学术自治之法”, 管理层理应成为主要倡导人!

学院管理层应根据学院发展规划, 制定出学风建设的短、中、长期计划。例如可以在短期内 (一两年内) 将学风建设的任务定位在“迅速扭转不良学风上”;在中期“加强学风建设的硬件改善, 努力营造大学氛围”;在长期目标上“加强图书馆的建设、铸造风格各异的校园景观、创建极富院校专业特色的大学文化、努力提炼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

(二) 学院系部层方面——微观实施者

诚如笔者上文所言, 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 系部中心应成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 在学风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 确保学风现状的根本改变。

1、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 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遵, 加强对教师教风、辅导员导风的监控和督导。对于规章, 只针对事和现象, 必须切实可行, 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太笼统化、太抽象化。各方利益当然应顾及, 但不得与维护学院学风好转的大前提相违背。坚持鼓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2、加强教师教风、研习之风的监督和调控

(1) 优良的教风是优良学风的前提, 没有优良的教风不可能有优良的学风

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上狠下功夫, 精心设计教案, 优化教学内容, 以更宽的知识面和更敏锐的触觉应对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任课教师要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 以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上好每一节课, 促进教学相长, 让学生真正学好专业知识。

(2) 鼓励和支持教师终身学习

作为高深学问 (知识) 的传授者和研究者 (制造者) , 大学教师必须要把自己的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同时应及时实现教育者、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重新定位师生间平等合作的教学关系, 这对于大学学风的建设、培育、增强无疑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重视学术规范建设

作为学风意义上的学术规范建设, 大学教师们首先要乐于在清冷的书房中坐冷板凳, 舍得放弃一般人追求的享乐;其次, 需要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负责, 从个人做起, 谨慎地坚持学术研究的规范, 从严从高要求自己, 追求学术论文的质量。

(4)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实行量化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坚持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一是系部中心加强不定期的考察或检查并开展经常性的学生评价老师的活动。在这点上, 厦门大学的经验值得提倡;二是开展必要的竞争。没有竞争, 就没有活力。挂牌上课、名家授课、竞争上岗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慢慢开展;三是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尤其是高职院校普遍推行的导师制, 必须“导有其人, 有案可稽”, 否则形同虚设, 导师不导, 学风依旧。对不称职的导师, 可以让其退位, 从而给其他导师产生压力, 迫使他 (她) 们开展工作。博士生导师尚有被撤销博导资格的时候, 更何况我们呢!

3、加强对辅导员导风的引导和指点, 努力实现辅导员个人魅力与系部中心专业指导有机结合

“需要是动力的重要催化剂”!要让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动力, 笔者认为目前“常抓不懈的专业教育,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手段。”系部中心与辅导员的良性互动, 可以弥补辅导员在专业教育上的缺陷。我个人的观点是坚持专业教育与就业远景的有机结合, “寻专业信息之最新, 觅就业现况之最糟, 思二者结合之最美, 求破解途径之最佳”。当然坚持信息的不断新颖性外, 教育的常抓不懈不可放松。

4、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的引导, 强化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制度和手段, 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激励机制。

总而言之, 要实现高职院校学风的根本好转,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以系部为基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核心, 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目标和效益为重, 共同构建出优良的学风。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中的学风建设 篇7

关键词:学风建设,综合素质,评价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不仅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 更体现着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氛围, 最终影响着一个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 其学风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其向国家、向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因此,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中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课题组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100名学生及20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座谈, 师生对学风建设的总体观点具有一致性。在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调查中显示, 62.4%的同学认为学风是学校办法理念、教风、学习风气共同营造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 有90.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工作中学风应该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 有86%的学生认为学风的好坏对自己学习是有影响的;在学校学风建设现状的调查结果中显示, 只有4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风是较好的;在对学风建设的办法调查中, 81.5%的学生认为学生管理很重要, 有65%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考风考纪, 有78%的同学认为要加强素质教育, 应加大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力度。从总体来看, 本校的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学习目的存在功利化特点

调查显示, 学生更多的是将“未来找一份好工作”、“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 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为目的的学生只占36.8%。

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尽如人意

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调查中发现, 只有35%的学生努力学习, 希望能通过学习获得奖学金, 62%的学生存在60分万岁的思想;而且随着年级的上升, 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升反降。

3、学生上课的纪律令人堪忧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座谈及工作中了解到, 学生上课的出勤率较低, 即使是出勤率较高的课堂上, 认真听讲的学生也只点到30-60%, 课上玩手机的情况比较严重。

4、学生对考试违纪的严重性认识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 虽然有60%多的同学认为作弊是可耻的行为, 但是, 仍有36.9%的同学认为“虽然可耻, 但可以理解”, 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3.5%的同学没有作过弊。

5、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的作用不够

尽管学校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 而且同学们对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仍有45%的同学表示学校的学术氛围不浓, 而且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还不够, 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学风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总体是好的, 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当今的社会和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也有学校管理及学生家庭及个人的一些因素, 下面将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个层面来分析原因。

1、社会环境中追求利益思想的影响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很大一部分人把追求财富、权力作为目标, 这种风气自然会传播到原本纯净的象牙塔中, 严重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腐蚀, 使学习目的变得更加功利, 变得没有信仰和追求。另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在每位大学生都能通过手机客户端获得大量信息的情况下, 好多同学缺乏自主判断能力, 在接收有益的信息的同时, 也被一些负面的、反动的信息所侵蚀, 使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 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及生活。

2、高职院校的管理存在不适性及滞后性

随着很多中职院校升格成高职院校, 以及高校教育的入学率的大幅提升, 大学由原来的菁英式教育变成了大众化的教育。但是, 与此相适应的高职院校的相关配套设施并没有跟上步伐, 比如, 教学设施的缺乏、师资力量的不足,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 有些教师在学校转型时, 自身转型不到位, 导致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 缺乏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同时, 授课形式的不够灵活、课本知识的滞后等因素都是造成学生厌学、学风不高的原因。另外,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随着时代的发现和学情的变化需要不断的改进, 但有些学校对学风建设的体系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3、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目前, 高中的应试教育现象还普遍存在, 很多家长很重视自已的孩子在高中时候的学习, 当进入大学的时候, 他们认为有学校管理, 他们就不用管了。再就是目前家长的一些教育思想的问题, 据了解, 高职院校中70-80%的学生来自农村,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 因此缺乏合适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到了大学, 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费就可以了。因此, 基于家长这种教育方式不当及到大学后放手的情况, 也是导致很多大学生到大学不重视学习, 学风下降的一部分原因。

4、学生个人因素

很多同学经过高中的高压学习, 认为到大学可以彻底放松了, 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开始降低。其次, 由于目前互联网及通信设备的发展, 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使很多同学沉迷于网络小说、网络电影、网络游戏等休闲娱乐上。再次, 有一部分同学到了大学之后, 无法适应大学的素质教育, 缺乏学习方法及自控能力, 对自己不自信, 盲目放弃学习。另外,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考到专科院校, 与本科毕业生相比, 没有竞争力, 对就业问题表现的不自信。这些都是导致学风不良的原因。

三、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切入点加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影响学风的因素很多, 社会环境及家庭因素我们很难改变, 所以只能通过改变学校环境及引导个人的方式来加强学风建设。因此, 本课题组想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切入点进行学风建设的研究。

1、“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学风建设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中形成的良好的文化氛围, 需要教师和学生长久的共同的努力, 同时需要将影响学生建设的因素科学的、系统的结合在一起, 因此, 在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 制度性的原则

作为具有完全刑事能力行为的大学生, 应该习惯于遵守法制。而且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及接班人, 应该学习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遵章守纪的引导及制度的建设。

2) 爱心性及责任性的原则

学教师作为教育者及学生的引路人,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及爱心。同时,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学生, 让他们学习及工作中具备责任感及关爱意识。

3) 典型与榜样引导的原则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风建设中, 应该注意使用典型的人、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及教育, 让同学们树立目标、理想及信念, 进而为之而努力。

4) 提供平台及机会的原则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 学校应该为学生搭建学习、实践及特长展示的各种平台及机会, 让同学们在课余文化生活中锻炼自我, 从而使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5) 注重环境感染学生的原则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地方, 应该营造一个美丽和谐的环境, 同时更应该注重文化氛围的形成。让同学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感受民族的精神, 更要让学校的历史及文化熏陶学生, 使同学们在其中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

2、“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内容

1) 加强组织制度保障

学校应该从人力、物力、制度上加强学风建设的强度。首先, 领导应该重视, 加强人员的配置。其次, 应该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 加大学风建设平台的建设。再次, 应该从激励机制、违纪教育及学风建设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

2) 加强教风的建设力度

学校应该从教师数量、质量及结构等方面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另外, 应该加强教育的师德、师风建设, 以及对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考核, 以提高指导、教育学生的能力。

3) 管理措施要到位

首先, 应该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方法、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其次, 管理措施全面化。应该从班风建设、考风考纪管理、寝室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建设, 加强学生全方面的管理。再次, 加强学生的考核。从学生的德、能、勤、纪等方面进行考核, 使学生树立全面提升自我的意识。

4) 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平台

学校应该各种平台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 应该通过团课、主题班会、讲座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其次, 通过政治理论及形势政策的学习加强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再次, 举办各种科技竞赛,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另外, 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让同学们有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宋志鹏.高校学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实际测评[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 .

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班风建设研究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 学风班风建设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对现代社会的高等人才提出了更加严厉的要求,不仅具备超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而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離不开高职院校良好的教育。在高职院校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学风班风的建设一直是一个长谈不衰的话题,其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各类高职院校重点打造的品牌之一。但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在推行教育的过程中却没能真正将学风班风的建设问题处理好,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所以研究高职院校学风班风建设中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对此做出一些分析和研究。

1 影响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班风建设的因素分析

1.1 高职院校商业化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仅有大量的建校资金同时还有先进的教育设施作为支撑,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开展其他的学校建设,便不断地扩招学生来增加学费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整体学生的质量,使得一些素质差的学生进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影响学校的教学风气。

1.2 学校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形象,让学生在就业时能够有卷面成绩上的竞争力,在平时的考核中没有抓那么严格,对于作弊的情况监考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班级的学生就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努力,一个学生如此就会带动整个班级,使得教育的作用形同虚设。

1.3 老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老师的素质高低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但是往往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是通过自考加入到高职院校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方面都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科研经费往往比薪酬高,所以一些老师就把重点放在自己的研究中,对于班级的教学和管理非常不重视,班级的学风和班风慢慢就会涣散,甚至偏离教育的轨道。

1.4 社会利益关系的诱惑 高职院校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缓冲环节,所以一些高职院校经常要求学生走上社会与企业接触,在学生获得社会经验的同时也渐渐受到了金钱等利益的诱惑,而一些企业通过赞助的方式在学校开展活动,使得学生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拜金主义,非常不利于正常的教育教学以及学风班风建设。

2 进行高职院校学风班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2.1 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报告活动 高职院校教育是国家发展壮大的人才基地,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来进行教育活动。每当学校进行学生的招录工作时,一定要进行思想的教育活动,学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高职院校教育规定,规范学校招生活动的进行,尤其是对于自主招生考试方面必须严加管理,使高职院校的招录工作真正起到选拔人才的目的,保证招录的学生都是满足招考需求的学生,避免托关系、走后门现象的出现,提高生源的整体实力与素质,这不仅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负责任,同时也是学风班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与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2.2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尤其是作为班主任的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否则就不能给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更难以管好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那么学风和班风的建设就难以进行下去。因此学校在聘请老师时,一定要对老师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专业知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身素质的高低,否则难以为人师表。此外老师也要积极进行自身的学习,丰富专业知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是让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作用,这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方便班级开始管理,由此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而学风班风又会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2.3 控制学校社会活动的开展 学校是学生丰富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虽然高职院校承担着学校与社会过渡的重要责任,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走上社会与外界进行接触,但是要这种接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更不能让学生过早的陷入金钱的诱惑中不能自拔,所以一方面要对企业单位到学校进行的社团赞助活动进行限制,包括赞助企业的选择应该是文化、医疗方面的,而不应该是饭店、KTV之类的娱乐场所;另一方面对于赞助的形式也进行管理,不宜在社团或班级活动中多次提出是某企业赞助了多少资金,使学生对于金钱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而废弃正常的学习生活,另外活动的场所也应该远离教学活动才能进行,不能给别的班级造成不良影响。

3 结束语

学风班风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现代社会严重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的学风班风建设就显得愈加的突出。针对高职院校的学风班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老师的选择、学生教育方法的转变以及减少社会商业活动入校等方面措施,能够较好的减少学风问题出现的几率,还高职院校一个纯净的教学环境,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晓辉.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策略探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2]段艳.高校学风建设研究现状及问题[J].化工高等教育,2010(4).

高职教育中的学风建设 篇9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部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

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代的目标就是考大学, 虽然不算远大, 但是非常明确, 进入大学后, 同学们没有了新的目标, 也就失去了奋斗方向。研究发现, 很多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风都源于人生目标的缺失。大学的教育模式是提纲挈领的进行知识传授,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高职学生高中阶段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于本科生就比较弱, 自从考上大学后, 课业负担不是很繁重, 加之老师督促的次数减少, 很多学生由于外界条件的放松, 逐渐养成了做事拖延的不良习惯。时间充沛的大学生们, 经常处于无所事事的境地, 总给自己找出各种理由拖延学习。部分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会产生茫然感, 多数学生是由于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没有做过多过细的规划, 对自身定位不清晰, 没有为自己确立合理目标, 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目的不清楚。

2. 部分高职学生存在前途可见奋斗无功错误观念。

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还可以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出路较多, 学生会根据现有的可见的目标, 不断完善自己。高职院校学生在研究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招录中, 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被录取的希望渺茫, 毕业后去普通企业工作, 成绩似乎影响不大。由于高考的不理想, 高职学生存在自卑感, 自我认知能力不强, 不敢面对现实, 不敢挑战未来。高职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单一, 出路通道相对固定, 各种因素促使一些高职学生产生学与不学一个样, 奋斗与不奋斗一个结果, 导致学习缺乏动力, 学习消极被动。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1. 职业生涯规划帮助高职学生重新定位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分析自身条件, 帮助学生了解“我是谁?”、“我将要去哪里?”、“我怎么去?”, 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智慧及性格, 找出自己的特点, 正确定位自己, 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 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经过认真分析, 发现高职学生出路很多, 学习方面可以步入更高层次进行深造;职称方面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层次;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奋斗目标。无论是进修自学还是申报高级职称, 都需要知识的积累, 而专科阶段更是我们知识积累的最好阶段。高职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学习, 把技术技能练得炉火纯青, 在技能方面超越本科生和研究生, 实现人生价值, 找回人生自信。

2. 职业生涯规划帮助高职学生重塑远景目标, 明确短期目标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职业生涯规划把个人和组织相结合, 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确立远景目标, 制定可见可行的短期目标, 明确近期主要的学习内容, 鞭策学生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分析自身的不利因素, 找准与远景目标的差距, 根据自己的差距查漏补缺, 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日积月累, 由量变达到质变, 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3. 职业生涯规划帮助高职学生培养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知识和技能, 核心竞争力就是自身的内部因素。对高职学生而言, 增强自己在就业中的竞争优势, 最终成为所在专业领域里的优秀代表, 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高职学生树立知识改变命运, 技能成就未来的理念。培育高职学生的学习力、创新力、行动力、适应力和毅力。使高职学生明白高职生与本科学生只是社会分工不同, 明白个人成功中内职业因素起决定作用。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弱点,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坚强的意志品格、专心致志的科学精神, 诚信明礼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这些都是未来职业生涯成功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秦学锋.略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9) .

[2]翟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校学风建设促进作用研究[J].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校学风建设促进作用研究, 2011 (9) .

[3]杨传平.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离职院校学风建设[J].科技信息, 2010 (28) .

高职教育中的学风建设 篇10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对学风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扩招扩建、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现象, 在上基建、上规模、增设备等方面抓得比较紧, 而对学风建设等方面抓得比较松。一些人简单地认为, 学风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课堂纪律、学习成绩等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或者说到抓学风, 就习惯地认为是学生管理人员应该做的工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2.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态度不端正

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认为进入大学之后不必再像高中时那样努力学习, 缺乏人生的远景规划。部分学生自我要求不高, 自我控制力差, 课堂纪律差, 迟到、旷课现象比较严重, “混日子”的想法比较普遍。

3. 专业思想不稳定, 存在厌学情绪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 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 学习不安心, 成绩不理想, 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不少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兴趣和爱好, 大都迷恋游戏和上网, 严重影响了学习。

4. 教师教风问题

教师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是学风建设的主体。近年, 学生旷课现象愈加普遍, 厌学情绪蔓延, 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到课情况和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个别教师敬业精神不强, 教学投入不足, 讲课马虎草率甚至敷衍。由于部分教师“心”不在岗、“师”不到位, 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得到激发。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充分利用“两课”阵地, 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做好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重视学生学习的全程教育, 如邀请知名专家召开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等方式, 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优势、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 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2. 深化教学改革,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因此, 学校应在不断改善整体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的前提下, 着重抓好专业、课程、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 以名牌专业吸引学生, 以具备一流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优质课程教育学生, 以一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影响学生, 进而促使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深化教学改革, 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 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积极探索产学结合的途径, 使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管理制度上, 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并通过开设选修课、开放实验室, 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 加强师德建设, 规范教学, 以教风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 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 要使学风有根本性的好转, 教师是关键。师德、师风是校风的灵魂, 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 建设优良的学风就必须注重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首先, 教师要端正教学工作的态度, 恪守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 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自觉地把培养优良学风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其次,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严守教学规范, 以自身的行动为学生做好表率, 以良好、规范的教风带动学风的进步。最后,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到课堂、书本之外全方位育人。教师与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接触交流, 还应进行课堂之外的互动沟通, 教师“良师益友”的角色更有助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4. 抓考风, 促学风

考风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学风好坏的具体体现。要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努力营造“平时努力学习, 考前认真复习, 考时诚实应答”的良好学风和考风。要严格考风考纪, 加强考试管理, 加大监考力度, 杜绝考试违纪。要严把试卷命题质量关, 确保试题在内容涵盖、难易程度和题量上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要加大巡考力度, 建立校、系二级巡考机制, 加大对考试作弊的处理力度, 对违反考试纪律、考试作弊的学生要给予严肃处理。

5. 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骨干作用, 为建设优良的学风提供服务和保障

学风建设离不开学生工作队伍的引导、教育和管理。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因势利导,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从思想感情上为学生服务, 切实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定期深入课堂、宿舍, 教育学生遵守学习纪律和作息规定, 特别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督促和指导。要积极开展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 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个体学风抓起, 建设优良的班级、宿舍等群体学风。班风是学生思想、道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对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

6.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风和学风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发挥师生主导作用, 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具体形式。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如职业规划大赛、学术讲座等, 并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吸引和激发广大学生学习新知、投身社会, 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文明素质, 做到“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整治美化校园环境与提高师生文明素养相结合。在校园环境建设中, 从注重环境清洁、整治转变为注重校园的文化内涵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

7. 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观念, 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重要内容。通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开阔眼界, 从而使他们的理想更接近社会现实, 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通过就业教育和指导, 促进学生重视学习, 养成优良学风。应从学生入校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 引导他们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 并围绕这个主题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 加强基础课学习, 提倡文理渗透, 这是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的灵魂, 学风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也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风建设,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毛晓华.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探讨[J].中国市场, 2008, (5) .

[2]许彬, 杨荣萍.浅析高校学风建设对策[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 2007, (2) .

上一篇:乡土民俗下一篇:夏季零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