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双语教学十篇

2024-06-11

美术双语教学 篇1

一、新疆双语教学的主要类型

在新疆, 接受双语教学的教师要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 并能够使用双语来进行教学;还有一种就是汉族教师学习少数民族文化, 并能够使用双语进行教学。

新疆中学教育现在主要是以汉语授课为主, 目的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 也能够更快更好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素质, 更快更好的提高新疆地区的教育教学的水平。

我们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 在乌鲁木齐的现行中小学教学中, 无论是少数民族“内初班”、少数民族中学, 或者是汉族中学中的少数民族, 他们所接受的绝大部分都是汉语的教学, 这就符合了我们注重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根本任务, 只有切实有力的推行双语教学, 才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 培养“民汉兼修”人才的突破口。

二、乌鲁木齐地区美术双语教学现状及建议

1. 乌鲁木齐地区美术教育状况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乌鲁木齐地区现有中学根据《美术课程的标准》的要求, 无论是汉语中学, 还是民族中学, 各校都积极开展美术课程, 并主要运用着新疆双语教学的主要类型, 以汉语授课为主, 或者是纯汉语授课。越来越多的学校看重美术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并积极开展适合本校学生的美术教育模式, 探索一条独立的, 具有本校特色的美术教育道路。

在乌鲁木齐地区, 利用少数民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进行汉语的教育教学, 不仅学生的接受能力强, 也能够更够更好的推进双语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中, 主动的去学习汉语, 主动的吸收汉语知识。对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双语人才, 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换个角度来说, 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其本民族的特点, 也会对新疆的美术和美术教育起到一个促进和发展的作用。

2. 乌鲁木齐地区美术双语教学

2.1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分类

新疆双语教学面对的学生是少数民族, 而少数民族拥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字和语言, 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是指一个人从咿呀学语齐就从父母和周围环境里自然习得的并用于交际的语言”,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族语或者母语。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每个民族除了有自己的语言之外, 为了适应语言接触的复杂环境, 人们往往还要学习一种非本民族的语言或主体民族的语言来进行交流”。而我们新疆现行的双语教学就是母语与母语以外的一种语言的教学, 而这种母语以外的语言就是主体民族的语言——汉语, 也就是“第二语言”。

最后一种就是“外语”, 就是用于和外国人交流的语言。除了交流以外, 还能以此为工具进行阅读、视听等, 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科学水平。

2.2乌鲁木齐双语教学的建议

新疆的双语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是成功且适应新疆的教育现状的。而现今的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一汉语为主要语言的大环境之中, 对汉语的接受能力也比新疆其他地区的学生会更强。

目前, 全球的教育都飞速的发展, 单一的双语教学显然已经不能达到乌鲁木齐地区培养高素质“民汉兼通”人才的要求。因此, 我觉得, 今后乌鲁木齐地区的美术教育要有创新就要在本身的双语教学基础之上加入适当的“外语”, 利用学生对美术具有很大兴趣的基础之上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 引进“外语”, 使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 接受一定量的“外语”。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 在现行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能在乌鲁木齐地区美术课程中加入一定的英语, 使学生们认识一些扩展思维的英语词汇, 也是不无裨益的。

乌鲁木齐地区美术双语教学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现阶段的双语教学是很成功的。大多数的学生对美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将成为双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美术这一学科本身, 也将成为未来乌鲁木齐地区、甚至是新疆双语教学中的学科领头人。

参考文献

[1]麦凯[加]西格恩[西]《双语教育概论》,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9

美术双语教学 篇2

英语和法语同为加拿大官方语言, 这是加拿大有别于其他诸多国家的一项特殊政策, 这一政策的制定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它是加拿大国内英裔和法裔两大民族间矛盾难以调和的产物, 互相妥协的结果。实行双语政策不仅是因为英法双语的历史背景, 也是因为政治和社会事实。由此维护国家团结统一、民族平等是加拿大制定双语政策的原则。

自从1969年加拿大颁布《官方语言法》以来, 加拿大的双语教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尤其是魁北克省圣兰伯特地区率先试行的法语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得到了世界上语言学界的普遍认可, 还在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得到推广和普及。同时, 它也堪称为“加拿大对世界的贡献”。本文将分析加拿大双语教育的形成, 双语教育 (尤其是沉浸式教育) 的定义、理念、分类和双语教学取得的成绩等方面以为中国现行的双语教学提出借鉴建议。

一、双语教学

(一) 概念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各种学科的教学, 使用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 (Immersion Mode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源于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实验, 也被译为“进入式双语教育”“浸润式双语教育”“浸泡式双语教育”。 (黄宗植, 2005:7) 沉浸式语言教育法是指将学生“沉浸 (Immersion) ”到第二种语言的环境中, 教师不但用第二种语言教授第二语言本身, 还用第二语言讲授其他学科课程, 因此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还是学习的内容, 从而培养出母语和第二语言一样精通的人才。

(二) 理念

第二语言能力加强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第一语言的学习;双语教学的实施要激发对学生的动机、自我效能和原认知;以第二语言为教学语言授课的学科, 不能对学校的整体教学产生影响;最终经由沉浸式双语教学, 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 提升对第二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加拿大双语教学

(一) 形成

加拿大著名教育学者雷特那高斯 (Ratna Ghosh) 认为:加拿大是世界上实行多元文化政策最早的国家。 (汝信, 2004:341) 由于经济事实、语言事实以及移民的英语化问题, 当代魁北克法裔和非法裔的主要矛盾表现在语言的冲突上。魁北克的英语人口只占全省人口的9%左右, 加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9%, 该省在60年代强调法语化, 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注重多元文化教育问题。 (沈银珍, 2006:60) 根据2001年普查的结果,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达到一千八百多万, 而法语才六百七十多万。在这种人口数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 法裔完全有理由担心自己的语言与文化的长期存在与发展。于此, 加拿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案。1969年, 联邦政府颁布了划时代的《官方语言法》, 明文规定英语民族和法语民族同为“建国民族” (The Founding Peoples) , 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 享有同等法律地位。1971年联邦政府颁布了“两种官方语言框架内的多元文化政策” (the policy of Multiculturalism within the bilingual framework) , 该政策不仅有利于法语教育的发展, 也激励了所有少数民族保留、继承和传播他们民族和文化传统。1982年, 联邦政府颁布了《加拿大人权利和自由宪章》, 规定如果家长提出让孩子用法语受教育的话, 只要人数许可, 就必须在该地区创办法语班或法语学校。 (袁平华, 2005) 加拿大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双语教学, 推行民族平等, 文化无优劣之分, 同时也是加拿大社会自由、民主、平等的具体体现。

(二) 模式

加拿大的法语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普通法语课 (Core French) 、长时法语课 (Extended French) 和沉浸式教学 (French Immersion) 。这里主要讲第三种沉浸式双语教学。

这一教学模式根据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对第二语言的使用情况, 分为以下三种:1.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 (partial immersion) :双语教学的模式在总授课时数的50%以上;2.完全沉浸式双语教育 (total immersion) :双语教学的模式占总授课时数的100%。基于学科的双语教育 (contentbased bilingual instruction) :双语教学的模式占总授课时数的0%, 并以学科为语言学习课程的内容。3.根据其起始年龄阶段不同, 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早期沉浸式双语教育:从学前班到三年级, 80%法语, 20%英语授课;中期沉浸式双语教育:从四年级到六年级, 50%法语, 50%英语授课;晚期沉浸式双语教育:从七年级开始, 法语授课比例下降, 并且随着年级的继续升高, 法语比例继续下降。

(三) 特点

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的特点:

第一, 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 使学生的第二语言达到熟练程度的最低时间4到6年;第二, 沉浸式双语教育试验班的课程与其他同年级对比班的课程相同, 因此, 参加沉浸式双语教育项目的学生与其他同年级学生有可比性, 在学习普通课程时他们比其他将法语作为核心课程学习的年级学生没有优劣之分。第三, 双语教育的研究表明, 将两种语言分开即单独用一种语言教学比简单并用两种语言教学更为合适。第四, 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时间, 应该怎么分配才合适。最多的建议是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时间最低要达到50%。因此, 法语的沉浸式教育中, 法语作为教学媒介的时间占到50%到100%。第五, 沉浸式双语教育建立了教师的热情及家长的参与这两个双塔。第六, 法语沉浸式方法营造出相对程度同等的语言课堂。

(四) 成绩

根据上世纪70年代安大略教科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沉浸式教学是一项长期学习法语的教学方式, 虽说效果并不完美, 但比起其他两种形式的教学有效;学生对法语和法语文化的态度更加积极、更友善, 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早期的沉浸式学生会有暂时、轻度的落后, 但不会对母语产生长期的负效应;在普通教育质量方面对比研究的结果也表明, 沉浸式教育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高于同龄学生。其他研究还表明沉浸式学生的学科成就和母语的学习都同时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学科双语教学中, 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学科内容学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模式还使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 先后被借鉴到澳大利亚、芬兰、日本等国家。由此可见, 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

由于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共同语言, 具有任何别的语言所不能代替的地位, 从全国范围来讲, “双语教学”是指汉语和英语。本文也着重讲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双语教学。

我国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 很注重引进国外的双语教学理念和模式, 尤其是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学是值得我国学习的经典模范。对于学习加拿大的双语教学模式, 1997年9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Linda Siegel同中方有关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西安建立“中国首创, 世界第一”的英语沉浸式大型实验的幼儿园。从那时到现在的十年发展中, 沉浸式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从时期上看, 从幼儿园到小学和中学, 并且在有些大学也存在双语教学。从地域上看, 由北到南, 由西到东, 几乎全国范围内都存在。尤其是当今的“英语热”在有的地方看似有点疯狂。沉浸式双语教学已正式列入“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九五规划1999年专项任务项目”。由此可见我国的双语教学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由“英语热”还可以看出双语教学也得到大众的支持。

四、我国双语教学与加拿大双语教育相同之处与

不同之处

我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外语水平, 了解他国文化, 在母语的基础上同时利用两种语言。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是在多元文化教育下的双语教育, 强调的是平等的教育机会, 提高两种语言的水平, 培养会双语的人才。

我国与加拿大双语教育相同之处在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促进民族团结。但是从两国的国情来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加拿大人口约两千八百万 (1995) , 其中百分之八十左右人口使用英语 (称Anglophones) , 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口使用法语, 主要集中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在加拿大英语被称为多数人语言, 而法语则被称为少数人语言, 但不管英语还是法语, 都是加拿大绝大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或母语。但在我国, 英语是一门外语。所以, 加拿大英语和法语的双语教育和我国的汉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多数人语言和少数人语言的双语教育, 并且这两种语言都是在各自的社区里的第一语言或母语。在我国进行的是汉语 (即母语Mother Tongue) 和英语 (即外语Foreign Language) 之间的双语教学, 这两种模式在具体问题上还存在很大差异。

五、结论

在政府的支持下, 加拿大的双语教育以法律的形式得到发展, 同时在国内外都取得很大的成绩。加拿大双语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新颖, 并且其双语教育具有跨文化性、民族性、平等性、差异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我国也引进了加拿大的双语教育模式, 并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根据国情, 我国和加拿大在很大程度上不同, 所以我国应该一方面借鉴加拿大的教学经验, 另一方面应该从实际出发发展双语教学。以下就针对我国的双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支持:双语教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 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教学, 比如:加强师资力量, 改善学生学习环境等。2.目标明确: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 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3.学习氛围:比如:组织外语活动如外语角、外语报刊、外语竞赛等。让学生“浸身”或“半浸身”在外语环境中。4.借助汉语中介:学习外语, 利用母语的中介作用, 让学声能更准确而有效地学习外语。

参考文献

[1]黄宗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实践[M].延边:延边教育出版社, 2005, 7.

[2]汝信.加拿大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341.

[3]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60.

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分析 篇3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较以往更加频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课题之一。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良好的素质教育水平可以提高他们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双语教学作为我国近些年兴起并逐渐流行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使学生顺利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国家历史文化价值,达到促进学生整体学识提高的目的。根据美术这一学科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模式,有利于小学生在理解国际文化政治等方面如何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吸取西方美学艺术的精髓,从而做到与本国文化的完美交融。

二、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与迅猛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对外交流的语言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例如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和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都彰显了英语的重要性。掌握英语成为人才市场的社会普遍性需求。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国家逐渐加强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英语的普及教育从小学开始抓起,成为中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直接决定着学生升学和未来工作的发展状况。而根据美术的教学特点,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决定了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美术是沟通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桥梁,语言与非语言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小学美术作为艺术启蒙的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开发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用英语学习美术这一学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增加学习英语和美术的积极主动型,对英语这一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三、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的方法

1、创设双语教学课堂情境。众所周知,我国历来在英语的教学上更加注重听与写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说英语能力的培养,“哑巴英语”成为目前全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艺术道具和生动的肢体语言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运用两种语言进行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开口说英语。

创设双语教学课堂情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首先,注重教学的渗透性。在教学初期,如果学习内容过多,外语内容的难易度没有层次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很容易消失,继而对双语教学产生排斥。我们可以在美术教学中缓慢渗透英语内容。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把日常的上课与起立改为英文的“stand up”与“sit down”,简单的课堂提问也可以用英语表达,要求学生回答时习惯使用简单的英语单词,为学生营造一个双语教学课堂的氛围;其次,英语与美术的有效结合。有些教师会认为双语教学就是简单的把教学内容译为英文,那美术课就成为了辅导学生学习英语而设的学科,没有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直接、形象的物品演示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避免因为语言问题造成思维障碍,影响美术学科内容的掌握水平。例如江苏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生活用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自己身边的一件生活用品(书包、黑板、铅笔等)进行绘画,随后用英文简单介绍自己所画内容所用的色彩,物品的形状、用途等,既提高了学生说英语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色彩和线条的把握;此外,术语的强化教学。在双语教学中,美术教师通过中英文向学生教授美术用语,并引导学生进行美术用语表达方面的互动。美术学科中涉及到很多专业用词,例如材质、色彩、明暗等,不能因为专业用词增加了英语的教学难度而放弃用英语表达术语。掌握学科专业术语,是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话专业学科背景的前提,也是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2、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水平。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掌握本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必须增加英语教学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促进双语教学的课堂有效性,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课教学基础以外,一定要掌握相当数量的美术用语词汇,并具备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的能力。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认真备课,确认英语词汇的正确发音。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不过对于教师也是一个自我提高与强化的过程。学校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小学美术教师进行针对美术专业的双语教学培训,加强美术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引进,使教师在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学科整合能力,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教材的选择。首先,双语教学提倡或强制使用原版教材, 这是由于使用原版材料对于双语教学实施非常有益。但是考虑到教材版权、经费等问题, 在教材的选择中要因地因人而异,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教材的选择要符合国家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它规定了美术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对全体学生提出了基本学习要求,属于教学指导性文件。

由美术双语教学想到的…… 篇4

华士实验学校 刘健

回顾2008奥运年,感受了一下全民的外语热情。如今上海世博会也开始倒计时了。又让我们赶上了“恶补”英语第二个热浪。站在两个英语学习热潮之间,我便想来谈谈社“双语教学”的一点看法和思考。

21世纪的到来,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战略上。中小学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提出热门主题,喊出震耳发溃的口号。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得“创新教育”“双语教育”等新一轮的校际竞争,在中国教育改革之路上,煞是夺人眼目。其中双语教学如军备竞赛般,竞相亮相。各地“双语辅导班”“双语学校”甚至“国际学校”,套上概念匆匆上马。在这些华丽,隆重的“双语模式”亮相之后。我们更应结合大背景,冷静思考,谨慎操作。回归理性,慎思双语教育。

“双语”的定义;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首先来看看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 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a balanced bilingual), but a 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与之对应的“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世界触手可及”早已不再是广告语。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随时和地球另一面的朋友交流,我们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任何国家。空间不再是我们交流的障碍,语言变得尤为重要。掌握第二外语,是交流的基础、时代的潮流、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的70%的信息,是有英语构成的。英语是采用最广的官方语言。获得信息,发布信息时我们往往不得不使用英语。这一来,就需要加强我们的双语知识。

要想在工作学习中,获得长足进步。光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当然是远远不够得。我们更应该在践行过程成,少犯甚至不犯错误。才为此文的目的所在。

把握双语课的实施原则;双语”的认识误区

“双语”的认识误区

一、邯郸学步,不结合实际情况。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双语教育”的虔诚拥护者。因为大家认识到了双语在学生今后的人生历程及来发展中所能起到的种种积极作用。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成功案例,便是和我们比较亲近的新加坡。新加坡的双语教学取得的成绩,令大家有目共睹便是纯英文授课。

所以很多朋友,坚定了“成功”的努力方向,就是新加坡模式。然而用一节课下来,讲的老师是神情紧张,背诵备课内容当然吃力。学生听的是云里雾里,陌生词句当然不容易接受。“依葫芦只能画出瓢”,要想“依葫芦画出葫芦”。那就要考虑葫芦的三维结构关系,和立体的光影属性了。1966年的新加坡开始实施双语教育,并逐步成为新加坡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和其国情是分不开的。英语因为是官方语言,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作为母语的中文,学生又可在家中接触。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拥有学习和运用两种语言特定环境基础。潜移默化中学生很容易掌握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具备了较好的听说能力,因此在课堂中使用双语教学,学生可以轻松接受。而我国最常见的就是“哑巴英语”。一定要渐行“双语教育”。上来就是非母语教学,学生当然很难接受,显然是操之过急了呀。

二、将双语简单的理解为“加强英语”。“双语”班就是英语强化班或“尖子班”。

社会上很多办学机构在没有对“双语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随意冠以双语之名,进行很多错误的尝试。那些故意炒作和套用“双语教学”概念的做法实有“误人子弟”之嫌,更有甚者把教育模式完全当做一种商业手段进行炒作,目的则是老百姓的钱包。这种为了金钱利益,忽视教育规律的做法实在是“祸国殃民”。

为了追求优质生源,应对生源萎缩,提升学校所谓的名校形象。挂个双语实验基地,双语甚至是国际学校的招牌。为了达到虚夸效应,便会强化日常的英语教育。出现狠抓英语单科的现象。或者实行AB班,快慢班的分班等不恰当的做法。这么一来,个别班级的“外语应用能力”给外界留下的形象,获得非常深刻的效应。别有用心者当然不会舍弃取得的这一成绩,竭尽全力的去放大取得成绩同时。宣传这样的外语尖子班,最终的目的还是为生源竞争和择校费增添砝码。

三、将双语理解为英语兴趣教育。

外教走进课堂,让学生们感受了纯真的英语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聘请外籍人士,教授课程的做法。一要结合客观实际情况认真调研;二要结合教学大纲分析教学目标后,再有步骤的实施。外教适合教授那些课程,如何课程设置时间。

有些学校在没有经过一个科学的论证,并得出可行性报告的前提下。完全凭办学者的喜好、感觉、想当然作决策。就容易犯下盲目冒进的错误。比如有些学仅仅为了追求一个“国际学校”的名衔,匆匆上马,把以往“英语兴趣小组”的教学方法,当成“双语教学”来宣传。

万物皆有规律,教育更应循序渐进。现有国情下,小学生词汇量少的可怜。突然上来一个不会说中文的外籍人士。他是讲的津津有味,学生也是个个兴高采烈。“场面上”确实很好看,师生热情都很高。师生有交流,有互动。可是学什么真的听懂什么,理解了什么。记住了认识了几个单词,了解几个句型,认识了什么结构。

完全没有进行调研。也许他们根本不想调研,因为结果是完全可以猜想的,简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们需要的仅仅是“国际学校”的牌子而已。笔者坚持认为,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应以中教为主,为准;外教辅以兴趣、简单口语的教学。把外语兴趣教学日常化的做法,显然不符合教学节奏和主题。

四、将双语糊涂理解为,教学语言从“汉语”变成“英语”。

初高中生,虽然在词汇和语法上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达到完全脱离母语,而灵活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这一做法,不仅加重了教师备课负担,更忽视了学科重点。很容易把其他学科的科目都变成了英语课。学生更是忽略了课中的重点难点,而是将神经高度紧张在每一句英语讲解上。

美术双语教学 篇5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一本好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内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大多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或原版影印教材。原版教材语言流畅、标准信息量大, 及时再版、更新, 能够提供该领域较新的专业知识。缺点是信息量太大, 内容往往涵盖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 大大超过我们的教学大纲范围和课时设置, 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篇幅讲不到, 也没有时间讲, 内容编排与教学实践不相符, 给教与学的双方都带来很多不便。而且原版教材价格昂贵, 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因此, 建设符合我国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要求和课时设置特点的双语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我们教研室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建设的经验, 探讨关于建设细胞生物学双语教材的思路。

1 双语教材的内容体系

双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教学大纲, 并与课堂上使用的英文课件相呼应, 使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在内容体系上建议摒弃国内外一些教材通常采用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分开在不同章节的体系, 以细胞结构和依赖于细胞结构的功能活动作为主线, 把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 保证了前后内容的衔接。另外在每章的开始安排一些细胞现象作为前言, 可吸引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样的内容体系脉络清晰, 对于学生有条理地学习和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大有帮助。

2 注重知识点的精练

目前所使用的一些细胞生物学教材在内容上往往涵盖了部分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重复涉及的内容, 如细胞的能量转换、基因表达调控等, 虽然面面俱到, 但没有突出细胞生物学的重点。特别是原版的英文教材中对蛋白质分选和膜泡运输、细胞分化、干细胞、细胞凋亡等经典的细胞生物学内容介绍较少, 应予以补充加强。因此, 删除或略去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重复的内容, 重点介绍经典的细胞生物学内容及其最新进展, 既做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也使双语教材能更好地贴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

3 注重实验技术的讲授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细胞生物学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因此在课堂授课时教师们一般都非常注重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的讲授。这一点也应贯彻到双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现有的细胞生物学教材一般把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单列一章, 我们认为, 将这些内容融合到相关章节中介绍可能更形象、直观, 易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而教师在讲授时也可避免单独介绍实验技术时易出现的“枯燥”、“空洞”等问题。

4 反映细胞生物学科发展前沿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发展非常快的学科, 新内容层出不穷。双语教材编写应在保留细胞生物学基础和经典内容的同时, 增加一些权威期刊上最新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 及时反映学科的前沿进展。前沿和经典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同时双语教材也应定期再版, 根据学科的最新进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

5 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

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都非常注重图文结合, 便于读者理解与掌握。我们应吸收原版教材的这一优点, 在双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能够以图、表等直观形式进行说明的都配以图、表, 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需要注意的是, 教材中使用的模式图、示意图等应自主绘制, 并使用科研工作中自主拍摄的照片做为插图照片, 充分注重知识产权问题。

6 语言力求精确简炼, 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由于双语教材的参编人员都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 写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汉语思维”、“中式英语”等现象, 为了尽量使双语教材的语言文字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应在初稿完成后请以英语为母语的细胞生物学专家对各章节进行审阅和修改, 力求写出“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

7 对细胞生物学术语用中文进行解释, 以方便初学者查阅

细胞生物学中有大量的专业名词, 正确理解其含义对于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非常重要, 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因此, 在教材中给出专业名词的中文解释将有助于学生自学和理解。

总之, 自主编写的双语教材能够准确地反映我国细胞生物学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既传授了专业知识, 又训练了学生阅读和使用专业英语的能力, 对于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一本好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双语教学是我国为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而开展的有益的尝试。针对目前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中采用英文原版或影印教材的不足, 提出建设自主知识产权、内容编排和课时设置符合国内双语教学大纲要求的双语教材, 介绍了建设中的细胞生物学双语教材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青, 王虹.浅谈双语教材建设[J].高教探索, 2007:184~185.

[2]韩胜飞.我国高校本科双语教学的目的双语的阐释及其教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27:98~100.

[3]马蕾, 于花.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29:59~60.

美术双语教学 篇6

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以英语和汉语为主的教学方式, 是一种语言学习的方法, 其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 多接触语言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学习和掌握主流语言, 最终能用主流语言顺利进行各科学习。但是由于我国“双语教学”存在时间短、经验不足、双语教材匮乏等原因, “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初级的试验阶段。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背景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2002年荣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由王丽萍教授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荣获2005年江苏省精品教材。同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网络课程建设和试题库建设历时多年, 材料丰富, 内容精练, 为环境工程专业和环境相关专业学生网络学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课件建设较为完善的前提下, 笔者于2005年申请并获准建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教改项目, 目的就是在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基础上, 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理念进行提升, 寻求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在现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寻求突破, 利用“双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兴趣,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 双语教学的认识误区。

有些学校误以为, 只要在课堂上说了外语就算是双语教学了。相当一批学校开设双语教学班的指导思想不甚明确, 有的是“从众”、“跟风”、“翻牌”, 有的想形成办学特色, 有的为增强办校竞争力, 等等。真正研究英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研究学生同时学习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的为数甚少, 更未见有份量的理论或实践成果发表。多数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中, 师资、教材、教学手段、环境创设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 因此, 双语教学不但质量难以保证, 更容易变得面目全非。

有些课程的双语教学, 教师个人对于双语教学的实质理解不透彻, 只是在教学任务书下达后凭个人的自觉, 用很长时间进行备课, 将所有教学内容翻译成英语, 准备好每一句需要用上的英语课堂用语。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虽然是用英语授课, 但实际上上课形式非常单一, 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都已经准备好, 教师不敢自由发挥, 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 学生亦十分拘谨, 上课期间基本没有过多的师生交流和互动, 教学信息量可想而知, 学生根本无法深入理解书本知识。即使专业教师的专业功底再扎实, 教学经验再丰富, 但是由于是双语教学, 实际教学效果与双语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 对于双语教学, 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授课教师应该掌握双语在课堂教学中起的作用, 灵活应用双语教学方法, 绝不能将非语言学科的双语教学上成了外语教学的辅助课, 双语教学课不是外语课。

2. 双语教学的困境。

由于种种原因, 双语教学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语言教学的类型上来说, 中国的主流语言是汉语, 进行以英语为主要目的的双语教学, 违背语言教育教学规律。

(2) 缺少理论支持, 目前不少地方和学校的双语教学都处于摸索阶段, 可参考标准太少。

(3) 学校缺乏得力的措施, 如教学大纲、授课标准等都不具备。

(4) 英汉两个语系相差很大, 对于课程双语教学是个挑战。

(5)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 缺乏社会和家庭的语言环境。

(6) 双语教学师资不足, 要求师资水平很高, 不仅要掌握语言, 还要懂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7) 语言教学讲究衔接性, 而双语教学正缺乏这一点。

(8) 双语教材匮乏, 引进教材的成本太高, 使双语教学缺乏进入课堂的基础。

(9) 课时严重不足, 双语教学要求教学特别是在刚开始阶段要讲得比较慢, 课时不足, 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从而影响大家对双语教学的看法, 缺乏必要的理论和舆论支持。

3. 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理解。

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 主要是利用中文和英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而不仅仅是纯粹的英文教学, 否则就成了“用英语上课”。这里强调的是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堂上除了以往的中文内容外, 还要用外语进行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进一步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其实, 双语教学从语言教学角度讲, 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 合理地用英语讲课,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专业术语和单词。至于课堂上评价或指令性语言的英语会话, 学生在平时的英语教学或活动中就能学到, 不是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对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过程, 为确保教学效果, 要求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要比基础课更强。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教师用外语上课, 学生被动消极地去听课, 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能用英语进行课堂学习, 并实现师生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互动, 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

因此, 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应该是教师用两种“教学语言”进行专业知识的“语言教学”, 即通过两种语言教授专业知识;学生则利用“教学语言”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的同时学会“教学语言”。

三、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1. 双语教学模式的历史沿革。

谈到双语教学模式, 首推加拿大的法语沉浸课程 (theCanadian French Immersion Program) 。事情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东部的魁北克省。魁北克是一个法语区, 法语和英语一样, 是加拿大两种法定的官方语言之一。当时有一些说英语的学童在该省的学校上学, 而家长希望学校能够帮助孩子学会法语, 以便他们日后能够使用两种法定语言。为满足这一要求, 学校对这些学童采用法语来上课。结果, 这些孩子逐渐学会了法语, 实现了家长的心愿。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家长 (包括学生本身) 的愿望是学习法语, 因此法语是他们的外语学习的目标。但是这个愿望并非通过参加“学习法语”而实现。取而代之的是, 他们依靠“老师用法语上课”学会了这门目的语。通过“教育语言”来达到“语言教育”的目标, 正是加拿大沉浸式课程的宝贵经验。

加拿大和西欧国家的一些双语教育实践证明, 双语教育能够比较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尤其是第二语言的能力。加拿大法语沉浸式双语教育课程的结果显示, 那些以英语为母语参加课程的学生, 通过七、八年的学校教育, 其法语水平和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相差无几。同专门把法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相比, 他们的法语水平远远超越后者。

香港的一些国际学校的实践对此也可加以佐证。当然, 在这些学校里实行的并非双语教育。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见到通过教学语言获取语言能力的成功例子。这些学校有许多母语为汉语的华人学生, 学校的教师多数以英语为母语。学生用英语来学习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由于长期沉浸在英语教学之中, 学生对英语耳濡目染, 因此一般都可习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教学语言对生成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可窥一斑。

2. 目前常见的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较常见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以下三种:

(1) 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浸入型双语教学。

(2) 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 而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 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为:保持型双语教学。

(3) 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3. 可行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模式。

从以上双语教学形式来看,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特点,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采用较多的仍然是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在几十年的传统母语教学影响下, 浸入型和过渡型双语教学的实施可能性不大,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 外来语言的影响逐渐增强, 学习外来语言的环境越来越成熟, 采取过渡型双语教学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在各种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仍会占有绝对优势。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属于工科类专业课程, 实用型知识较多, 理论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 而学生也相对比较关注应用型知识的学习。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要确保好的授课效果, 必然增加授课的压力。如果采用纯粹的英文教学困难就显而易见, 而保持型双语教学能够适应这样的教学特点。对于课程的难点和重点, 特别是学生难以理解和理论性很强的内容, 一味强调英文教学, 可能效果很不理想, 若采用英文教学辅以中文解释,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确保双语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1. 科学地选用教材。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各类学科的教材, 没有原版教材, 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针对中国不同地区学生水准, 选择什么样的原版教材显得尤为关键, 而引进原版教材又涉及版权的问题, 其版权费之高绝不是一般学校所能承担的。鉴于此, 选用教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例如采用影印版、自编讲义或自编教材等。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为例, 课程在校教改项目的支持下完成讲义的编写, 讲义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主, 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难度适中, 容易被学生接受。

2. 教学形式多样化。

对于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决不能理解为外语教学。双语教学更不能囿于外语教学, 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搬外语教学或传统教学, 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局,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从而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激活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方面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 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学习,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对于学生未掌握或未理解的部分有目的地进行重点讲解和回顾。

3. 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 突出学科发展方向。

好的双语教材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和保障, 而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教学大纲允许范围内应结合专业课程的实际发展方向, 特别是工程类专业课程, 应特别注重该专业方向的前沿动态, 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发展信息, 不能一味强调理论教学, 杜绝本本主义。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为例, 双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概况、粉尘的性质、各种除尘器的选择和设计等内容, 而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除尘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教材中的传统设备的变形在应用中非常多, 如果在教学中增设除尘器发展及最新技术等内容, 学生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将很难理解现场相关技术和改进的除尘设备。烟气脱硫技术与设备也是目前大气污染控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国家环保部门对二氧化硫的控制要求越来越严, 烟气脱硫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过程中, 教案中引入了传统脱硫工艺与最新的脱硫新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本以为枯燥的双语课堂上汲取了其他课程无法获得的信息,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结论

目前为止教育界对双语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的定义, 但是我们通过这些教学模式可以发现, 双语教学从来就是一种强化课程学习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各种双语教学模式有着殊途同归之处, 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一门或几门课程。至于到底哪种模式更适合一门课程的实际情况, 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或准则, 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特别是高校专业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 不仅仅要利用专业课程的优势平台, 还要兼顾课程的教学特点,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和国内外信息源, 不断显现双语教学的优势, 在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中得出教师和学生都满意的适合教与学的双语教学模式。

摘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模式, 以英文教材和英文多媒体课件为主, 授课采取以英为主、中英结合的形式, 对于难点和重点辅以中文解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避免出现过分强调英文教学, 尽量模糊双语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界限。以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为标准。

关键词: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析

参考文献

[1]王丽萍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2]蒲恩奇主编.大气污染治理工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Noel de Nevers.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第2版影印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4]梁碧波.论我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本土化、规范化与国际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2 (73) :62-66.

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探讨 篇7

一、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学生法学知识基础薄弱的矛盾

当前国际经贸活动广泛建立在各种国际商事法律规则与惯例基础之上。因此, 掌握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规则惯例以及熟悉解决争议法律途径, 对国际经贸活动的顺利开展, 以及维护正当合法权益都十分必要。国际商法所涉及的国际经贸法律规则很多都来源于美欧等国的法律制度与司法经验, 引入英文教材, 开展双语教学, 可以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国际商事规则的本源, 对于从事国际经贸专业知识学习的学生而言, 国际商法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将本来就晦涩的法学术语英语化让法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加吃力, 所以加大普法教学力度也就成为应有之意。

二、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优秀国际贸易法双语教材缺乏的矛盾

根据笔者近年不断试用目前国内选用的教材体会, 现行国际商法教材版本较多, 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作者出版的针对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 另一类是直接选用美国大学所使用的国际商法教材。前一类教材符合中国人的视角与教材编写习惯, 内容不仅介绍西方法律制度, 还能注重与中国法律制度规则对比, 有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 但是其内容表述上往往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式的思维习惯与表述方式, 而非地道的专业英语。此类教材比较适合教师开设国际商法双语初期选用。后一类教材作为美国专业人士编写的大学教材, 法律英语纯正, 体例安排生动, 案例编选丰富。但是这一类教材本身针对的对象是美国学生, 缺少对中国涉外法律规则的介绍, 因此教材中许多内容与中国学生学习从事涉外经贸活动规则的要求相差较大。现行国际商法教材版本较多, 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日新月异的情况下, 旧版教材的结构设置已显得不甚合理, 教材内容与本专业其他课程重复较多, 相关法学基础知识不足。笔者认为, 在更新旧版教材结构的同时, 合理融入与国际商法有关的法学基础知识, 即将国际商法所需法学基础知识加以整理放在教材之前, 或将该部分知识有机融入教材的每一章内容。为了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新的教材还应考虑将国际商法中有代表性的内容的英语原文保留, 即教材的部分内容为中英对照;另外, 还应加入一定比例的英文资料。有学者认为, 选用合适的外文原版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在本科教育阶段, 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引入国际商法英文原版教材, 我们应当将教育资源用在编写适用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教材上, 而非直接“拿来”。

三、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学生法律英语高度专业性以及缺乏的矛盾

法律英语是法学专业的必修课, 在英语国家中被称为Legal Language或Language of the Law, 即法律语言, 在英语中指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语种或某一语种的部分用语。法律英语所使用的语言不仅是英语本身, 还包括其它语种, 如法语、拉丁语等, 而且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翻译课。开展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 法律英语基础不能为零, 仅靠教学中的临场翻译, 根本无法满足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目的。国际商法本身具有专业术语多的特点, 一些英文词汇在日常应用时的含义与其在法律术语中的含义相去甚远, 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只是会遇到翻译问题, 更重要的是语境问题, 这些专业术语理解上的困难, 必然影响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四、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教师英语应用能力不足的矛盾

目前, 我国高校双语教师匮乏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我国高校至今还没有专门针对双语师资的培养, 现有的双语教师缺乏专门系统的双语师资培训。从总体来看, 高校双语教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部分是一些外语优秀的专业课教师, 这部分教师可以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科研能力强, 能够用外文板书或按照外文课件授课, 但缺乏语言教学方面的系统训练, 听说能力不足, 很难用外语充分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 也难与学生互动, 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部分是外语专业教师通过较为简单的专业知识进修后转而进行双语教学 (或者是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在研究生阶段学习了非外语专业) , 他们虽然语言教学能力较强, 但是专业基础不扎实, 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系统掌握专业领域知识, 无法深入传授专业知识, 容易把双语教学变成了语言教学。因此, 高校双语教学要兼顾近期急需与长远规划, 多方面着手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年龄梯度合适的双语教师队伍, 并形成梯队式师资储备。自倡导双语教学以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巨大价值得到广泛认同, 这契合了国贸专业培养专业理论与实践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但是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一开始往往会陷入困境, 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困境既是专业学科差别, 也是由双语教学模式自身缺陷所导致的。面对存在的困境, 我们需要不断分析问题, 总结经验, 及时找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 从而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摘要:作为文科类课程, 国际商法无疑是最适合开展双语教学探索的课程之一, 结合近些年在国际商法教学中总结的经验以及教训, 结合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 结合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的实施现状, 个人总结了一系列在教学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期望在进一步的双语教学研究中, 探讨合理化、目标化、体系化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 从而使得国际商法能够与双语教学的发展融合,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与国际接轨, 与学生的现实学习接轨。

关键词: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矛盾,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高校双语课程教学探讨 篇8

[关键词]双语 双语课程 双语教学

一、前言

双语课程与双语教学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双语教学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出现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学龄阶段就能掌握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本地或本国家通用的语言,熟练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进行交流和交往。比如在有大量移民的美国,双语教学是作为一项维护民权的措施,于1968年由美国国会发起组织的,以帮助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

应该说,双语教学形式在我国早已有之,它主要存在于一些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教师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听懂授课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混杂教学的方式,是非系统和非学科性的,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因此,科学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在中国大陆它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有人认为双语就是强化英语教学,有人认为是强化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有人认为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达成英语学习的目的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双语课程?学校为什么要开设双语课程?笔者在尝试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双语课程教学后(教学对象为大二、大三的学生),通过本文就诸问题展开一些探讨。

二、双语课程及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Bilingual)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共存,人们可能或必须同时运用两种语言(本国语言和国外官方语言)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会话、书写等表达与交流思想情感的现象。学校双语课程从广义上来讲,指用两种语言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课程;狭义地说,学校双语课程指使用外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嵌入式学科课程。我国的学校双语课程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外语(英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对非语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的课程。这里,把双语课程的教学称为双语教学。

三、高校双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定位

(一)提高学生的双语素养

语言的素养指通过学习语言,具有语言的知识素养、语言的能力素养、语言的审美素养、语言的角色素养、语言的心理素养。双语素养指通过双语课程的教学,在实现学科素养培养的同时实现外语素养的培养。所以,开设双语课程不是简单地为了强化英语教学,也不是通过其他学科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而是使外语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培养具有双语能力、交流能力、学术能力、文化展示能力的人才,这是高校双语课程应当充当的角色与定位。

(二)把握双语课程的特点

1.学科性

高校双语课程是在非语言学科中设计的,因此它必须是学科性的。外语的应用要保证学科知识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双语课程学科的选择、课程进度、学生情况等都要慎重考虑。要坚持高校双语课程的学科性,不能以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学习外语的代价。

2.博弈性

学校双语课程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并不是进行外语课程的教学,所以区别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始终在博弈。简单而言,强调语言教学是以学习语言为目的,强调教学语言是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当服务于教学语言,只有注意到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才能体现出该门双语课程的学科性特征。同时,他们既是合作的,又是抗衡的;既是互补的,也可能是冲突的。所以,高校开设双语课程应有充分的估计,只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种矛盾,才能实现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3.嵌入性

双语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并不是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而是嵌入在学科之内的,是学科与外语结合的产物。因此,合理安排教学语言嵌入的位置、分量、难易,是双语课程成功的关键。

4.能动性与创造性

双语课程中的“教”“学”关系,是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关系。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分体现出能动性与创造性特征。一方面,双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外语词汇及表述,学习内容的增多,加之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无形中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不同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上差异较大,稍有不慎,学生便对该门课程产生逆反心理、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双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从课程设计到内容讲解力求新颖、简洁、富于生命力,并且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包括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双语课程本身的新鲜性和趣味性,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促使自己去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5.开放性

双语课程的教材是开放的。它要为当时、当地、当事者使用,教材体式不拘一格,可吸取的素材是广泛的、多样的、灵活的;在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开放的。学生获取知识的经验是不断增长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互利互勉的。

四、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

我国的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确定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鉴于双语课程的特殊性,还要从学科学习目标、外语学习目标和文化理解目标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双语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双语学科知识,培养基本的双语学习能力,正如专家所言:“培养在非母语环境或非母语场合中(目前指英语环境中)较好地表现出具有独立生活、勤于了解;不断深造,乐于交流;适应工作、善于合作诸项能力的双语者。”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了解不同的文化、培养和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术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可持续发展。

五、高校双语课程的实施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认同发展。只有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确立与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和身心成熟度相符合的双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又不会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是情感关注的重点。师生间所建立的真切交流、帮助学生即时发现问题、排除困难的措施、教师给予的赞同与认可等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学习动机,提高双语课程的学习效率;认同心理指个体先由认同进而模仿,进而采用他人价值观的心理取向。教师用娴熟的外语对学科知识进行精辟地讲解,使学生有了一种模仿的欲望,从而增强双语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热情

热情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双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行精心地课堂设计,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克服对外语的畏惧心理,使每个学生都满怀热情地双语课程的学习中来。

(三)培养学生运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学生直接用外语进行思维,才能提高外语的运用水平。双语教学要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调与统一,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对语言能够熟练运用和轻松驾驭。

(四)重视语言文化的交融

不同的语言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断地发展变化。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社交礼仪、宗教、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双语教学中所使用的英语带有四方语系国家的文化烙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传达不同的文化信息,并去粗取精,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从最初感知到逐渐接受,这样才能确保学科知识的增长河外语水平的提高同步进行。

六、影响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几个因素

(一)教材及配套品种

就目前情况看,一种是直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另一种是学校或地方自己编写教材。原版教材很好,因为它英语地道,原汁原味,但耗资较多,且我们的思维方式、国情、教育理念与国外不尽相同,照搬教材会缺少针对性。为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亟待开发适合国情的双语教学各学科教材和双语教学的配套品种如字典、杂志等,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师资情况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而目前双语教学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原因是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双语师资的高校或专业;其次是目前的双语课程教师缺乏系统的双语课程教育、教学培训。为了适应双语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学生的接受程度

学生作为双语课程教学的主体和对象,他们对双语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接受及认可程度,成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受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限制,许多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有不小的难度,师生间的互动也受到影响。还有少数学生由于外语基础薄弱,对双语课程怀有畏惧、排斥甚至厌学情绪。所以,多渠道、大批量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他们与双语课程的对接度,才能确保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四)语言环境

要想真正学好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就必须提供更多的接触这种语言的时间,并且在更大范围内较多地使用这种语言。从语言的本质属性看,语言是思维、交际、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语言这个工具还带有很强的人文性,也就是说语言还负载着思维、思想和文化。因此,要想真正用好一种语言,仅靠双语课堂这个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创设更多的语言环境,如墙报、板报、英语角、外语演讲、讲座等。在我们这样一个缺少英语环境的国家,由大家群策群力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英语环境,对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英语大有裨益。

七、后记

高校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双文化的教学,多文化的教学。这种双文化或多文化的教学,能够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双文化或多文化的交流,扩大学生的观察视野,使他们更有条件融入世界文化、全球文化之中,增强他们在社会生存中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但是,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且它涉及的方面众多,包括成本、需求、资源、以及长期影响等,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和分析它,不可盲目夸大,也不可流于形式,更要加以综合考虑,探索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双语课程方案,使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育的一枝奇葩,推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20.

[2]黄兰宁.学校双语课程[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120.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0-35.

[4]余强.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110.

中学地理双语教学浅谈 篇9

一、在双语教学前, 要精心备课, 把地理教材与英语知识、学生状况潜心整合

1.整合教材。在不改变地理教材的情况下, 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英语课堂形式。在双语式的地理教学中, 首先要选择一些适合对话、表演的教材, 把地理知识点与英语教学相互融合。中国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讲述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我把这项内容设计成用英语对话表演方式进行。

Mother: I’m China. I have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Ihave a daughter named Chang Jiang and a son named Huang He. Theyare ill now so I took them to the hospital.

Huang He: Hello! I always feel thirsty and sometimes I’m dryingup.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taking water from me and I can’t afford itnow.

Chang Jiang: I don’t feel well, too. I’ve got the runs. People arecutting down trees add to more severe green house effect. The weathergets warmer and there is more rain which led to my severe flood everyyear

Doctor: Don’t worry, kids. If your mother adopted family planning, both of you will get better.

……

2.整合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在备课时要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 让他们感受到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运用英语这种表达方式的无穷乐趣。例如, 在学习“欧洲西部”的内容时, 我们可以用导游向游客介绍欧洲西部的风景名胜来学习“繁荣的旅游业”。

Guide A: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the Western Europe. There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here. The Tower Bridge is a famous site inParis and also an important canal intersection.

Guide B: Welcome to Holland, the paradise of tulip. It’s famousfor its windmills.

……

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 要把自己定位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学生最信赖的支持者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 教师要用英语课堂教学法编写教案, 把教案尽可能生活化、可操作化。而且要尽量避免带有汉语化的痕迹。例如, 在学习澳大利亚的独特动物时, 我的双语教学设计如下:

Teacher (Click flash, show pictures of local Australian animals) :

Who can tell me what animals they are?

Student A:They are kangaroos, koalas and duckbills.

Teacher: We call them special animals, why?

Student B: Because they live on an isolate continent and share aslow evolution.

……

三、双语教学并不是在每章每节都能运用, 它是对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化研究过程中运用的一个探索

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10

1 双语教学的概念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 双语教学[1]的定义是:Theuseofaseeondorforeignlanguageinsehoolfortheteaehingofeontentsubjeet 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一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实验的双语教学, 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 即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系统、语言文化的联系和对比来促进教学内容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补偿性双语教学和丰富性双语教学体现了语言和文化的多元主义思想。

2 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优点

通过双语教学法研究, 与国际接轨, 及时反映材料化学最新信息, 让学生切身感受一个获取知识的新方法。从大的方面来讲, 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是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从小的方面来讲, 一方面可以提高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英语口语锻炼的机会。研究材料化学双语教学法, 对提高本科生教学水平, 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材料化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归纳一下,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 加强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

(2) 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3) 促进教育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4) 传递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双语教学使课程与国际接轨, 同时, 部分重要课程教学的规范化、新办专业中重要课程的规范化对于学校其他课程的教学将起十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3 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学习者和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三要素。双语教学要求教师用两种语言来讲授学科内容, 但是重点还是放在学科内容而不是英语内容上。因此, 双语教师既要掌握精通本专业的知识, 又要能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使用。但是, 同样的内容用英语来教的难度要远远大于用母语来教学。各级教育部门正在尝试开展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的方式[2]。师资培训的形式有多种, 如学历教育, 脱产进修, 在职进修等。培训方法也多样, 如自主学习, 教育实验, 案例教学等。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双语教师和英语教师也可以互相合作, 共同备课, 请英语教师帮助更正英语教学用语的错误, 确保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另外, 我校还选送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好, 学科教师去香港进行短期培训, 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教育与教学标准。通过这种“送出去, 请进来”的双向交流, 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双语教学中的学生会面临两个难点:其一是语言难点, 其二是学科难点。所以, 对于参加双语课程的学生应该采取自愿报名原则, 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他们而不能强迫所有水平的学生都来参与双语教学课。在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科知识水平都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再开展双语教学。对于学生问题, 从外部来讲, 主要是强化英语教学[3], 提高英语能力;从内部来讲, 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家[4]从心理学的角度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习本身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 带给学习者以乐趣;而外在动机是指存在于学习活动之外的, 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赏和表扬的学习, 学习者通过对目的语的掌握来找到好工作或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等外在的目标。

4 材料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4.1 英文原版教材的选取

根据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双语教学的英文原版教材选用的是最新版的《Nanoscale materials in chemistry》, 由于价格昂贵, 学生不可能人手一本。除了让学生复印原版教材以外, 以后力争国内出版材料化学方面的英文教材。原版教材讲授与我国传统讲授方式有所不同, 需要取其精华, 如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引出具体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随后的概念, 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逐渐引申的讲授方式。但对其潜藏的不益于我国学生的西方文化理念, 则应删除, 弃其糟粕。

4.2 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精炼教学内容, 建立课程体系

材料化学课总学时36学时, 由于讲课过程中对重点、难点进行了英文和中文的双重讲授, 这样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会有所减少。为了不影响主要内容的讲解, 对于学生能自学的部分少讲或不讲, 讲课过程中要精炼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突出, 并及时布置课下作业。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体现了学时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今后应考虑既尊重原版教材, 又结合我国实际, 压缩经典内容, 扩充现代知识, 建立现代化的课程体系。

4.3 成绩问题

由于初次进行双语教学方法实践, 因此试卷出题方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主要采取专题讨论式作为双语成绩的形式。首先组织者通过专题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背景和相关信息, 为大家的讨论提供知识情境, 并提出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然后组织大家围绕这个专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疑问, 开展讨论和相互交流, 在组织者呈现专题知识的过程中, 大家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并且互相讨论以更好的理解专题知识。在呈现专题知识、提出问题、交流讨论阶段主要用英语作为交流语言, 发言者为了能顺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部分使用汉语。

5 教学成效

到目前为止, 双语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每学期的问卷调查中, 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很多同学反馈::在工作面试、研究生复试和工作中, 被问到专业术语或者要求用英语回答专业问题时, 在双语教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 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探索和实践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双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译chemistry。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1]课程教材研究所、双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译chemistry。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

[2]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0[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0

上一篇:城市软实力内涵研究下一篇:口腔修复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