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十篇

2024-05-20

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篇1

高中数学是培养高中升思维能力的重要的学科, 也是高考考试中占重要地位的一门学科。纵观高中数学的内容, 我们发现高中数学的难度比较大, 单单依靠学生自学是无法完全掌握这门学科的, 还需要教师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提供给学生一种解题的思维和技巧。因此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实现高中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高中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初中课程, 高中每门课程的难度都比较大, 要全面兼顾好每门课程的学习, 因此学习效率对于高中生而言尤为重要, 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身体锻炼和学习更多的内容, 这样才能培养全面的人才, 贯彻新课改的要求。

二、如何实现高中数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1. 高中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改变沉闷的教学氛围。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之中, 教师往往忽视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枯燥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往往对课程的学习也不感兴趣。因此为了使高中数学课堂更加高效率, 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也要创新和改革, 改变以往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 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数学这门学科虽然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具有较高要求的一门学科, 但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积极地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和知识特点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目标. 所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函数和三角函数这一类的知识点采取数形结合、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要根据立体几何的立体空间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方式开展教学;要根据集合、命题、概率等内容采取透析概念、侧重语言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等等。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方式, 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识, 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找出不同的思考方式, 从而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教学, 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 在讲 “集合”时, 教师要注意加强对集合、元素、子集、集合的特征等概念的学习, 加强学生对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补集、并集) 的概念区分。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对集合内元素的互异性这一具体运用以及具体的教学例子的讲解, 帮助学生获得提升和发展。通过这样一种细化不同知识点的方式, 将更好地提升整个教学效率, 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2. 高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众所周知, 学生对于这个老师的好感与学好这门课程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比较难, 考验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 但是很多学生在面对高中数学时常常有挫败感和恐惧感, 这些挫败感和恐惧感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这样做, 例如, 在为学生讲述数列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 要求学生做相应的基础知识的练习, 刚开始对学生要求做的练习的难度不应该太大, 慢慢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对于高中数学的喜爱。除此之外, 教师在教授课程的速度也不应该太快, 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对于那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 不要随意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对于基础差的, 跟不上全班学习进度的学生,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为这些学生在课前找一些基础的练习题, 让这些学生提前练习, 学会笨鸟先飞, 逐步跟上全班的数学水平。

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因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挑战, 也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所以, 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的启发性, 从而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创新行思维和经纬网式的综合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题目和内容来锻炼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去探究有关的知识点和激励学生去思考, 激发学生的潜力。这样一改, 学生能够在第一眼就发现这个题目解答的最便捷方法就是属性结合, 可以将已知内容看作一个圆, 而需要求解的内容则是一条直线, 然后就是求解该直线与圆之间相交的范围. 随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切入到之前的题目中,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有效地启发了学生思考。

3. 高中数学教师要创新自我的课堂教学设计, 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得到肯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高中数学教师不仅仅作为一名传授课堂知识的工作者, 还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将课堂知识传授到学生的身上, 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课堂知识的传授不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 而在于学生吸收了多少。在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中, 例如高中教师在讲授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 可以采用设问的方法, 让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然后再想想我们所学的函数方程, 他们的单调性又存在什么特点, 通过问题教学法, 层层的问题的设置,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自己发现函数单调性的内在规律, 除此之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常常对学生微笑, 运用肢体语言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找到自我的学习方法和成就感。

摘要: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教学有效性的精髓在于教学活动效果的最优化。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策略运用上, 要抓住教学活动中主体对象——学生。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构造;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表现在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全程, 获得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特征,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罗增儒, 李文铭.数学教学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篇2

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运用多样化学习方式

中学数学教师要对新数学教学理念进行仔细解读, 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数学素质不断提高, 探索切实可行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学习, 使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均得到有效发展的目的。例如, 作为和计算联系密切的技能, 估算应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估测、分检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发挥自身辅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意识, 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 以便对事物有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 同时还要在学生对事物已经形成基本感性认识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及沟通, 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二、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和一切教学资源只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辅助。教师通过教学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 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和运用知识, 促进和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 探索更多更好的知识。所以教师对知识的把握要有高度, 思维水平要高, 思维品质要好, 能够深入浅出。在教学中, 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理念,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素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注重点滴细节的渗透和知识形成过程的展示。考试不考但对学生学习和开阔视野有帮助的要教;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但通过探究学习, 学生得到了更多书中没有的道理, 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学生题目不会做, 但通过一道题产生了新的想法和思考, 这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要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衡量学生学习的成败。要通过教学, 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不同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激励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期, 容易逆反, 但可塑性强, 因此情感教育是培养非智力能力的关键, 健康的情感是学习的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 哪怕是微小的成功, 以积累点滴成功, 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感到愉快, 增强信心, 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诸如课堂提问、数学游戏、数学作品展示、数学竞赛等。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视挫折, 具体分析, 找出方法, 避免因压抑而丧失信心, 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难于调控情绪, 常凭自己的好恶确定学习方向, 对感兴趣的内容, 学起来格外努力, 而不感兴趣的知识就勉强地学。情绪好时学习主动, 情绪差时就厌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善于设置有情趣的数学问题外, 还要善于“察言观色”, 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 通过谈心调整他们的情绪。同时使学生学会自我调理, 善于稳定情绪, 减少焦虑, 勇于面对困难, 战胜挫折。

四、及时转变教学理念, 使学生体验丰富情感

中学教师要立足育人对教学活动进行审视, 要正确认识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情感教育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将学生的思维训练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 并长期坚持,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促进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确保情感对于数学学习的催化剂作用得以切实发挥。具体而言,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及心灵的交流与沟通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懂得欣赏, 准确认识每位学生拥有的发光点;二是要通过目光、肢体及提问等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 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被重视,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中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是增添教学活动的情感色彩。对于中学数学而言, 大部分内容都很抽象, 根本没有情感可言,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乏味感, 对于这一情况, 中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教学, 尽量增加感情色彩, 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尽可能多的情感因素, 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五、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利用PPT、Excel、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将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通过动画演示, 学生亲手操作、参与探究过程, 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 用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 我们用手画出两条直线后很难准确确定交点坐标, 因为误差较大。但是利用计算机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学生容易相信: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篇3

数学的有效教学的实施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一、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地了解了我的教育对象,才可能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才可以让主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1.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构成与能力水平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各个知识点之间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前都要了解到学生已具有的知识构成,考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合理地设计与安排教学活动,使得教学目标恰好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相重叠,使学生的主体得以充分发挥,照顾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并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 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

运用学习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问题,达到科学地学习。当我们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后,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去,使得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后都有所提高,并且也会让学生感到上课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

二、教师要成为教材和新课标的研究者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只有教师成为教材与新课标的研究者才可以使教学环节设计精巧适当,使得教学实施精练有效。

1. 将教材内容与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对比研究

深入的研究教材与新课程标准,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清楚教材的难易程度,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化难为易。将教学内容与新课标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将难点突破。将教师已有的教学内容体系与新课标结合可以使教师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起来难度很大,并且新课标已经抛弃的内容,没有必要在教学活动中浪费时间。

2. 将教学内容、新课标的要求与自己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新课标是对全国学生普遍能力与水平的一种要求。可能这种要求与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产生了某种不适应。这个时候我们要先降低教学内容与新课标的要求,使得这种要求与我们所教授学生的能力水平相衔接,因为有效课堂它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只要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这节课就是有效的教学。虽然我们降低了要求,但是这种低标准适合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以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从而逐渐达到甚至超过教学内容与新课标,实现对全国学生普遍能力与水平的要求。

3. 将教学内容进行本土化与生活化

教学教授给学生是间接经验,它来源于人类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一种反应与升华。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应该与经济、社会生活实际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地区、学校的差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性。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资源,使其与新课程相整合,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切实地体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方便我们对教学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环节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还有利于我们实现教学目标。

三、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特定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并且付诸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等。教师的教学能不能做到有效,这和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有直接的联系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过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都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制订教学策略时,要注意在不同教学方法之间、不同的教学组织过程之间、不同的教育技术手段之间取长补短、互相补充。某一种教学策略的长时间大量使用,也会造成学生的感受疲劳,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能合理搭配多种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之成为巧妙的教学策略,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讲练有效,顺利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个班级内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制订教学策略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在需求层次上的差异性,要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我们的教学组织的活动中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也是需要考虑教学策略的最优化问题。看哪种教学策略最利于学生的接受,哪种教学策略可以最大化的节约时间,哪种教学策略的成本最低。

四、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教学活动的有效管理

在我们的整个教育活动中,师生的沟通贯穿始终。教师如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加流畅,使我们对于教学活动的掌控变得更加轻松,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得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实施 篇4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耶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一、善于激活学习兴趣——有效课堂的“兴奋剂”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深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

二、勤于挖掘探索潜力——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之间不能画等号,两者并不是同步的。一般来说,知识的积累是渐进的、明显的,能力的发展是潜在的,潜移默化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填鸭式的教学,虽然也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知识,但是,它对智力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起着抑制的作用。启发式的教学(它首先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能凋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依靠已知去探索和掌握新知中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活动空间,促进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信息交流渠道要畅通,应该体现多层次、多方向,一边增大信息量,挖掘学生的探索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以上生生、师生之间互动的实现和颇具创意的新知形成,关键是教师充分地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教师有意暴露学生的错误,使之成为生成新知的有效资源,诱发了学生针对错误展开争辩、探究、交流,于精彩之处挑起矛盾.困惑之时给学生留足探究空间,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从而发现了规律,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不断张扬学生的鲜活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篇5

1.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数学教学要牵动学生的心, 不能单纯靠模仿和记忆, 否则这种僵化的教学方法会一点一点地把学生的兴趣带走。教学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首先要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 适当地让他们去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让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 激发潜能, 更重要的去研究、创造, 获取发现的快乐。

例如, 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 教师播放“十字路口”1分钟通车情况录像, 要求学生统计出某个路口1分钟通过的机动车辆有几辆、非机动车辆有几辆。学生第一次自己统计, 得出很多不同的数据, 到底哪个数据正确呢?这时有学生提议, 一个人数不清, 可以几个人一起数, 但要分工合作, 进行统计。于是学生组成四人小组, 其中两人分别负责数车辆, 另外两人画“正”字, 然后统计数据。这样教师再重新播放录像, 每个同学各司其职, 最后都能准确无误地统计出车辆通过的数据。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体会到每个成员的重要性,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 抓住切入的时机, 组织学生有效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 可以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争议时开展合作学习, 或在遇到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 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240棵, 其中苹果树是梨树的5倍, 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题目解法可以有多种, 哪种解法最佳呢?于是我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 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实现深度合作和有效合作。学生通过合作探讨, 得出多种不同的解法。

按分数思路解: (1) 240×5/6 (2) 240×1/6

按倍数思路解: (1) 240÷ (1+5) ×5

(2) 240÷ (1+5) ×1

按比例思路解: (1) 240÷ (1+5) :x=1∶5

(2) x:[240÷ (1+5) ×5]=1∶5

按方程思路解: (1) 5x+x=240 (2) x+x÷5=240

通过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从而达到人人有感悟、人人有不同的收获。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

3.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发挥优势互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编写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教学,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这样, 数学教学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议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法的实施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至今, 小学基础教育各个学科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成果有目共睹, 不仅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而且初步实现为学生减轻负担的目标。 但是在有效教学方面, 仍然存在些许不足。 这点从笔者在执教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实践经历中感受最深刻。 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最低的教学消耗收获最大的教学成效, 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初衷, 也是最终目标。 因此,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 促进小学数学高效低耗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 笔者认为有必要且急需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 顾名思义, 就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 通过改变自身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 吸引、维持和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且最终达到高效教学目的的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 这里的高效教学目标是相对而言, 因为完全高效的目标设定不现实, 只能是相对而言的。 而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 具体可阐述为:通过采用有效教学法, 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实现, 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投入, 收获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 最终实现促进学生自身进步与发展的目标。

二、有效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实施意义

有效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是否有实施的必要呢? 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效教学法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施展的舞台。 当前在我国各个中小学教育中,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小学数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更是如此。 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时, 通过开展自主、探究、体验及合作等学习方式, 实施有效教学, 并最终通过有效课堂的组织, 反过来促进新课程改革要求和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二是有效教学法为解决当前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难题提供解决思路。 当前, 新课程改革虽然取得很大成效, 但不可避免的是, 其中仍有不少问题难以解决,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平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目标需求与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要求, 如何兼顾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和学科教学任务及使命问题, 如何既能满足新课改要求, 又能有效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无效教学、无度开放, 等等。 这些问题的探讨与解决, 都需要通过教师开展有效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不断发现、探索, 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 实施有效教学法不仅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十分必要, 只有通过实施有效教学, 才能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推进, 才更有利于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

三、有效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学科实施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法的具体策略有哪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 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

古语有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 也是有效教学法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素质及教学能力等, 都直接关系到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以及有效教学法是否得以真正施行。 综合考虑当前教学形势、师资力量及各项教学资源, 笔者认为在此形势下, 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较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开展有关新课程基本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 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 促使其用新观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帮助教师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上的“双重提升”, 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如果说有效教学法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的话, 那么其主要的实施对象则无疑就是学生。 而教师要促使学生有效参与数学课堂, 就必须有效激发其学生学习数学、 参与课堂的兴趣。 然而, 数学学科由于本身知识的复杂性和逻辑性, 导致很多学生闻“数学”色变, 对数学毫无兴趣, 这就为有效教学法的实施造成很大的阻碍。 对此,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有效教学法得以实施做好准备。 从笔者本身执教小学数学多年的经历和经验来看,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良好、和谐的情境的方法有很多, 比较常见的有:一是通过问题引入法创设情境, 教师在开启新课教学前, 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同时与新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问题, 引发全体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参与课堂学习, 有效避免课堂难导入的尴尬;二是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等方式, 将复杂、难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得更直观、具象, 这种方法既符合小学生自身的特征, 又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 还有通过生活化导入法创设情境, 游戏法创设情境, 故事教学创设情境, 等等。 情境创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 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能够快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数学课堂, 为有效教学法的实施奠定基础。

除了上述两方面外, 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促进师生互动、重视差异开展因材施教、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等方面促进教学, 在此不一一赘述。 总之, 只有教师素质和技能不断提升,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才能真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 才能让学生挖掘到更多潜藏在有效教学背后的数学王国的奥秘。

参考文献

[1]马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J].现代教育, 2009.

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篇7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原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新推出的几个教学方式也被匆忙下马了, 这其中最明显的一种方法就是差异教学法, 因为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 这看似与“应试教育”中的“分班制”极其类似,为了避免歧义,许多老师虽然在差异教学法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 最终也不得不放弃了。

一、能力差异与差异教学

如果科学地对学生能力和老师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就能清楚地认识到, 其实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是任何一个教学过程中都实际存在的事实, 而采用差异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不仅能有效保护一部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那些因为能力不足而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的学生适当起缓冲作用。这里所指的学生能力差异, 不仅仅是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能力,更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说学生是否掌握学习方式和技巧才是最关键的,之所以采取差异化教学,就是将一部分掌握了学习技巧的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释放出来,根据学生跟人能力的不同,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方式上的突破,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得到突破。

例如“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向B地出发,甲开车,时速为80公里/小时,乙骑摩托车,时速为45公里/小时,甲在达到中点后发现有物品遗忘,返回去取,半小时后与乙相遇,问AB两地相距多远? ”这道题看似简单,但是根据实践教学的反馈来看,正确率并不高。笔者班上共计62名学生,只有14名学生算出了最后的正确答案,其实这道题并不难,之所以让许多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就是因为此“中点”非彼“终点”。如果学生能认真审题,就完全不会出现错误的答案了。这就是因为描述出现差异而造成的答题错误的典型案例。

二、小学数学差异教学的有效方法

根据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差异教学方法, 大致分为四个较常见且实用的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有的是从授课老师的角度出发的,有的则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的,虽然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实际操作过程却远比字面理解要困难得多。

(一 )授课内容一致,作业分等级。

在小学阶段所接触的数学知识, 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主要以日常用语、单词、短句为主,这个阶段学生能力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不细心或者不用心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导致的, 因此在这个阶段强化学生的差异教学多以在作业上进行区分, 没有必要在首肯内容上过多地加以区别。

(二 )分组授课,团队完成作业。

学生个人能力存在不同的差异,在小学的中高年级阶段,如果不加以理顺和引导, 那么对于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这个时候老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干预。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分组授课, 这里的分组授课完全不是按照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分成若干个能力差异较明显的小组, 而是将这些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分在一起。这种分组的“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协作关系, 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平等关系,这样能促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团队荣誉感。学生在相互配合中完成团队作业,然后将这份作业同其他小组的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合作、认真地完成作业,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粗心的不良学习习惯。

(三 )分阶段点评。

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被改正之后, 有大约一个月左右的不稳定期, 老师一定要在此期间注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或能力的反复, 因为一旦出现反复, 不仅差异教学起不到任何作用, 还很有可能直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甚至是厌学情绪,但是如果一旦不良的学习方式扭转过来之后,再辅以较科学的方式, 学生的个人能力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这个阶段中,老师就没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的改变了,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阶段性测验和家庭作业进行点评。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点评不要将学生与任何学生进行参照,应与同周期下的学生自身进行对比,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在实际中寻找出了自身的差异和差距,有助于学生主动、全面地了解和改变自我。对于前面的教学方式,有些老师在把握上较娴熟,但是在这个点评环节上,许多老师对尺度的把握不好, 有的时候会直接在公开场合对学生近期的学习效果进行说明甚至是批评, 这种做法是否能真的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商榷。

结语

浅谈如何实施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8

【关键词】有效;实际;学习兴趣;数学学科

有效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所学知识,以获得预期的、应有的发展。即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数学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有序地展开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发展方面获得效益。

那么怎样才能使数学课变得有效?怎样才能体现课堂教学有效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设计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学科在一般人看来既抽象又难懂,所以每节课开始是最关键,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或与数学看似无关的一些问题,将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讲解全等三角形时,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一模一样的,分别有哪几种?学生很容易就能辨别,并能很积极的参与回答。

二、巧妙设计方法缓解数学的“枯燥无趣”

一个合格的数学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拥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要懂得一些与所教学科相邻近的学科知识。数学学科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的运用都与物理、化学、生地、相关 ,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数学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要善于把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思想内容发掘出来,发挥学科间的教育力量,同时分析学生认知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学法加工,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不断的引导学生向知识的宽广度和综合度进军。

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要自觉的在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所学,并加以提高。这点一般学生都难以坚持,就需要教师经常督促,指导学生如何自学,作示范加以引导,这样自主学习的目的和好处是什么要让学生从实际实施过程中感觉得到。

合作学习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一起共同学习。一种是课前合作,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兴趣相同的学生在课前合作预习或课前实际合作操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有一定难度,因为大多数学生较懒散,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也好像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同路人,所以教师要做示范,要参与,要向学生讲明课前合作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第二种是课内合作,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还可以进行辩论。课内合作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度,要注意时间安排,还要考虑此数学问题是否值得讨论。通过课内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上课时专心听课,边听边思,精力集中,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上课敢大胆发言,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等等。

四、把握练习的“度量”,科学地选择练习的方式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强,有很多的技巧,是练出来的,因此多练习是数学教学增效的根本。要把握好练习的“度量”,过少过易起不到练习的作用,过多过难则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因人而异布置练习量及难易度。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了解练习的规律,提高练习的效率。数学教学要更新练习观念,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有倾向性的随堂练习,课堂中应留更多的时间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进行练习或作业,并且当堂做完。

五、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从主观愿望出发,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兴趣需要。特别是数学课,学生视之生畏,极易产生苦学、厌学、逃避的现象,都认为数学学科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出发,结合数学教材实际,采取一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地学。在课堂中,教师要发扬民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他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教育方法,以便因材施教。

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篇9

浅谈如何将有效教学实施在数学课堂

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

陆如婷

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应该没有唯一的答案。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方法,而在不同环境下,我们又面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这里我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准课

课前精心准备,将工夫下在备课上,上课前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因为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上课前不仅要反复钻研教材,还应对如何调控课堂做多手准备:比如,这是一节学生动手操作较多的课,课堂气氛本身就容易活跃,课前就应有心理准备,如何把握全局,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不能一发不可收拾,致使学习任务无法完成;数学课大多是内容枯燥乏味,特别是初三数学课,而且还很复杂,对于这一类型的课,既要合理安排这一课时的时段,尽量安排在学生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的时间,比如上午第一、二节课,课前最好能安排相关链接,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

二、组织课堂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应尽可能的把它用在数学教学内容上,如果课堂上有突法事件发生,可尽量安排到课后处理,以保持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专注地上好这节课。

那么,如何提高这40分钟的利用率呢?

1、以问题为主线,集中学生注意力

课前5分钟一般可针对这节课的重点进行提问或小测验,由于是学过的旧知,学生不至于刚开始就被问题吓倒,从而失去学习新知识的信心,问题应经过精选,难度适中,这样做既对前后知识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可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从课间休息的兴奋中冷静下来,调整心态,为接受新课做好心理准备。

在新授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问题的设计应科学化,和具有可操作性,既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又要适当地考虑添加趣味性,应尽量将单一的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问题的提问对象也要有针对性,每个问题就好比一套衣服,只有让适合它的学生回答,才会实现它的价值。有的时候,恰当地提问还能改变一个学生整节课的心态,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个学生很明显想到了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于是我提问了一个在他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在他答对后,加以肯定,并适当地暗示他上课应集中精力,注意听讲。我发现,下面的时间他表现积极了许多,间接的批评维护了他的自尊,赞扬给了他信心,成就感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这样做比让他起立,接受一顿批评,效果要好得多。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2、重、难点突出,知识点讲到位

一节课的重、难点应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并详细讲解。一条概念,一个定理,都要培养学生能自己找到其中关键词(字)的能力,这样做既帮助理解,又方便记忆。对于易错难懂的知识点要配套相应的练习,通过提问、板演等方式让学生暴露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对于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问题,特别是应用题,通常先让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先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再换一个同学说出具体的解答过程,最后再请一个同学进行归纳总结,老师再适当补充。经过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解答过程,这道题就在大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3、帮助学生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一节课好比一棵树,有主干,有分支,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如果不能好好归纳,一节课下来,可能有些学生不知道到底学了些什么,这时候就需要做好课堂总结,在新授结束时,再次强调重点内容,理清这节课的框架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过,课堂总结最好通过提问由学生来完成,如设计“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三、关心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属于青春期,校园以外的世界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好多学生迷上课堂以外的东西,比如男生爱玩网络游戏,女生迷上电视剧、言情小说,以及青春期的朦胧情感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情绪,而现在的学生又较敏感,自尊心较强,既不能在课堂上当众批评他,课后交流也应注意方法。还有些学生因为家庭问题,比如父母感情不和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种种因素都回会造成孩子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让学生产生失眠、焦虑、厌食等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实施 篇10

顾名思义, 有效性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理解、掌握、获得更多的知识.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条基本原则, 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一条捷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有效性教学:

(一) 有效性教学的主体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主体包含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性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教师双方共同达标的基础之上的,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二) 有效性教学的过程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使学生和教师获得共同的发展.有效性教学实施的过程包括:师生互动、情景模式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反思等.在有效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对数学的认知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三) 有效性教学的目的

按照新课标改革的理念,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双效”.“双效”指的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效益.教学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教师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教学效益直接反映在教学质量上, 教学质量高则效益也就高, 就能体现教学活动的价值.总之, 有效性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的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

二、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师生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说,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通过师生活动,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使小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目前, 由于有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思想僵化, 以“我是老师, 学生必须听我的”唯我独尊的态度来授教, 使小学生从心理产生了恐惧感, 不但害怕教师, 一提到数学就紧张, 怕做数学题、怕数学考试由于这种恐惧心理的存在, 他们不敢积极、主动的与教师交流, 有问题也不敢直接提出来, 使师生互动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中脱节, 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因此, 通过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具体策略如下:

1. 情感教学.

教师要想培养与小学生的感情, 将情感渗透、贯穿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首先, 要了解小学生, 熟悉他们的性格、特长、反应能力、运算能力等多个方面.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特点, 才能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其次,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 对事物的认识和辨别能力较差,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避免用过激的话或者严肃批评的话训斥小学生, 以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在与小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应选择鼓励、赞美性的语言, 此外, 通过营造温暖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气氛也是情感教学的方式, 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2. 互动评价.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师生互评的要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互动评价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互动评价的方式有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师生互评等.通过自我评价, 反思自我的不足, 学生对自我的学习要有所认识, 教师对自我的教学要有所反思;通过师生互评, 使学生的优势得以肯定, 对不足之处也有所认识, 使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被学生认可之处, 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理性、深刻的反思.因此, 通过互动评价促进师生交往, 以营造一个温暖、民主、开放、自由、轻松的课堂环境, 使小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 创设情景

从数学本身来讲, 它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 我们的生活处处可见数学元素的影子.例如, 书本是长方形的;桌子有圆形的、方形的;买一支铅笔需要1元钱……因此说, 数学教学离不开情景模式的创设, 也只有通过情景模式的创设才能让小学生在生活中领悟到数学的要领, 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创设情景可以点燃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激发认识生活的兴趣, 引领他们自主思考.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活动中,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 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模式的创设可以通过故事情景、直观演示、生活情景、问题情景等来构建.

1. 故事情景的创设.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他们喜欢听故事, 把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情景创设.小学生一边听故事, 一边学习,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直观演示.

由于小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事物理解能力方面还不健全, 所以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数学的抽象知识与生活中实际的事物相联系, 可以借用图画、卡片、实物等, 把抽象的、概念性的数学定义, 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 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3. 活动情景的创设.

活动情景的创设更加接近生活, 可以通过游戏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某个场景来实现.活动情景创设的目的是将数学问题在实践中得以解决, 让小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 可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 使学生得到锻炼,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总结

当今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学质量提高, 实现教学的真正价值成为教育的主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及有效性教学的基本含义, 分析了通过情感教学和创设情景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发展了素质.

摘要:本文从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解着手, 分析了有效性教学的主体、过程、目的, 从而提出了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两点策略:师生互动和创设情景.师生互动通过情感教学和互动评价来实现;创设情景通过故事情景的创设、直观演示、活动情景的创设来实现, 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价值.

上一篇:苍鹅鼻炎胶囊下一篇:全燃气锅炉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