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与应用八篇

2024-09-02

招募与应用 篇1

2013年留学生学习理想调查显示,留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更深入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掌握一门专业知识。依据目前国际教育教学现有状况。招募国际教育教学志愿者,旨在解决目前国际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如下问题,旨在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目前课堂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校国际教育教学中语言教师及专业教师各执一鞭,具有专业知识的语言教师稀缺。也没有掌握多国语言的专业教师。两轨并行无交集。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与学生语言不通,教师和留学生在专业学习以及生活中沟通只能尽力却不能尽心。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非常困难。而志愿者的招募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留学生能够尽快的掌握学习内容。

第二,学生有走出去、学回来,开阔视野的渴望。但由于每期出国交流人数限制,竞争激烈种种原因终究无法实现志愿者的启用,在体现对国际教育留学生的关爱的同时,也让我们中国的学生,在照顾、协助留学生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借此了解外面的世界,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志愿者的招募

招募采取自愿报名、统一安排面试考核的方式。包括德商和综合素质测评笔试及综合素质测评面试。笔试题目选取以国际教育教学志愿者工作性质、具体内容。考试的过程即可为学习、培训过程。为评估志愿者综合素质工作前后差异,面试施行计分制,在工作满一年后,采用面试时同题问答测试,从而评价综合素质前后差异。

三、志愿者参与过程———志愿者辅助教学活动的策划、组织及效果反馈

第一,传统节日端午节,为让留学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浓厚气氛,志愿者精心策划举办了一场联食汇,与留学生一起过端午。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一起亲手活面、擀皮、制馅、包饺子,吃粽子。韩国同学还为大家准备了辣白菜饼、韩式烤肉。中国同学还为留学生们演示了中国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本次活动开阔了中国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留学生的学习生活。

第二,举办中秋派对。共同采购月饼及游戏道具。自制水果做沙拉。以“快乐美食”为主题,通过游戏来让志愿者与留学生互相认识并增进感情。了解各国民俗风情。整个活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活动后志愿者认真做活动总结。寻找分析不足之处,期待在下一次活动中改良。

第三,留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在汉语言课堂教学中,在专业课老师的教学中,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的教学中,我们委派精通语言志愿者一名,协同普通志愿者两名,在老师教授难点重点时,由志愿者同学参与,作演示或者翻译。采用一人主教,三人助教,多人授课方式,让留学生可以尽快的理解讲授内容。这一参与路径的难点在于,第一批志愿者大多在大学二三年级中报名选拔,且精通外语的学生数量有限,而他们自己的课程又排比较紧,所以不能连续参与课堂教学。改进方法,可以在课余时间比较多的学生中选拔志愿者或尝试在研究生中招募。

四、国际教育教学志愿者工作成效与文化担当

通过国际教育教学志愿者团队的创建、教学手段创新改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教学效果,实现三赢。

第一,教学志愿者的教学参与补充了师资力量。使得教与学都少了原有的困难。使得留学生可以完成更深度的语言、文化及专业学习。引导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深度。

第二,这种跨文化交流,深化校园国际友谊。

第三,充分展示中国青年品格,开阔中国学生的视野、思路,培育助人品格,锻炼了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国际教育教学志愿者,这项工作,这个角色对志愿者本身具有一个强大的多方位提升:团队合作的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自主学习和教育同伴的技能等,在整个过程中,志愿者通过多次角色转换来完成不同的任务。这些都锻炼了志愿者多元角色的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并可以拓展本校学生视野,让校内专业学生在本校内也有一个类同于出国学习的国际“交流学习机会”。

五、国际教育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与发展

志愿者辅助国际教育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神圣使命,是高校向来自各国留学生宣传和推广传统优秀中华文化,展现我国青年一代精神面貌的重要载体。将成为与相关国际院校文化与友谊的桥梁,本课题组也必在未来实践中继续探索深化教学改革,期盼这支团队的长足建设与发展,使之能够成为国际教育的一张青春靓丽的名片。

参考文献

[1]王竞慧.从事国际教育教学工作探索[J].文教资料,2008,9:90-91.

招募与应用 篇2

一、相关概念及表述

志愿者 (Volunteer) , 这一词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其英文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valo或velle, 意为“希望、决心与渴望”。志愿服务 (Volunteer Service) , 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 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 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认为: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 是指人们在正式 (非私人) 场合中, 在一段时期内自愿、无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技术。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以服务为主。我认为, 高校的志愿服务行为即利他也利己, 利他是指被服务者的问题得以解决, 利己是服务者的服务意愿得以满足。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 被服务者感受到了人间温情, 服务者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人的好的行为习惯在被服务与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养成, 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这种互利与互动对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一) 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机制

2012年9月17日, 南京地区赛会志愿者集中报名工作正式启动。南京亚青组委委托部分高校设立赛会志愿者报名点, 接受在校师生自愿报名。另外, 在南京市青少年宫青年志愿者家园 (青春剧场三楼) 以及南京市13个区县团委也设立了报名咨询点, 接受在宁其他各界人士报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南京亚青会赛会通用岗位志愿者报名点, 有8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经面试遴选, 入选150名志愿者。入选人员接受了亚青会组委会的网络培训和学校自行设计开展的培训。培训涉及志愿者基本知识、礼仪、人际关系沟通、道德水平、职业素养、志愿服务经验交流等内容, 并通过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志愿者在线培训及考试系统的网络测试, 正式成为亚青会通用志愿者。

2013年7月23日,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最终的146名赛会志愿者冒着酷暑返校, 在校内接受为期18天的亚青会志愿者赛前培训, 接受赛会介绍、岗位技能、团队管理、应急保障、岗位礼仪、形体塑造、文体活动、体能训练等一系列课程的岗位培训。亚青会志愿服务前期筹备、招募、培训历时一年多, 真正的志愿服务时间为10天左右。用一年多来保证10天, 可见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也暴露了志愿服务工作在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前提下的软肋。亚青赛会志愿者分通用志愿者与专业志愿者两类, 通用志愿者适用于普通且多数岗位;专业志愿者适用于医疗、语言、竞赛组织等专门人才类别。亚青志愿服务培训除网络测试培训及针对少数的专业志愿者培训由组委会统一安排以外, 其他培训由各高校自行设计, 自行开展。各高校并没有志愿服务培训的经验, 培训师资力量不均等, 课程设计也大相径庭, 培训效果不一, 折射出日常培训短缺的弊端。

(二) 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是亚青会志愿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激励是对志愿者工作的肯定, 也是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的手段。

关于亚青会赛会志愿者的物资激励制度有: (1) 一般性志愿者。对于完整参加岗前培训及完成服务工作的全体赛会志愿者, 奖励志愿者手环、纪念徽章、纪念明信片、圆圆钥匙扣 (种类Ⅰ) 。 (2) 优秀志愿者。给微笑之星、宣传达人、宣传文化之星发放圆圆钥匙扣 (种类Ⅱ, Ⅲ, Ⅳ) 。 (3) 明星志愿者。对于投稿被采纳、宣传报道主人公或原型的赛会志愿者奖励明星志愿者勋章、亚青会志愿者优盘。 (4) 骨干志愿者。比赛期间, 各场馆、专项团队志愿者队长、组长发放骨干志愿者铜质勋章、磁性签字笔或“特别贡献奖”勋章。 (5) 宣传文化工作优秀场馆。给该场馆所属志愿者发放“传媒达人”勋章。

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赛会通用志愿者岗前培训期间, 我做了一个小的问卷调查, 问卷第11项是关于志愿服务激励的问题, 即“您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应给予什么样的奖励”。统计情况是这样的:发放荣誉证书, 115人, 占总人数79.9%;参加素质拓展等集体文化活动, 68人, 占总人数47.2%;发放有纪念意义的小奖品, 67人, 占总人数46.5%;加素质拓展分, 51人, 占总人数35.4%;召开表彰大会, 50人, 占总人数34.7%;有入党机会, 36人, 占总人数25%;旅游, 31人, 占总人数21.5%;聚餐, 21人, 占总人数14.6%;领导口头表扬, 13人, 占总人数9.0%;其他, 11人, 占总人数7.6%;升职当学生干部, 6人, 占总人数4.2%;不给予任何奖励, 0人, 占总人数0%。

根据上述内容发现:首先, 亚青志愿者管理中心比较注重志愿者激励, 激励范围涵盖了所有正常参加岗前培训及正常完成志愿服务工作的所有志愿者;激励等级明确, 根据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及志愿服务表现情况给予不一样的及更高级别的物资激励;激励制度比较人性化, 有一定的标准, 也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以鼓励为主。其次, 综合多种激励方式效果更佳。调查发现, 学生志愿者需要的激励方式有多种, 受欢迎程度比较高的有发放荣誉证书、参加素质拓展等集体文化活动、发放有纪念意义的小奖品 (与亚青物资激励相吻合) , 即有外在激励也有内在激励。再次, 没有激励是万万不能的。不给予任何激励的选项为0, 没有一个学生选择, 没有激励等同于工作不被认可。不被认可, 当然没人愿意工作了。至于, 不需要、我无私、没事干的答案, 可以忽略, 因为只要能参与服务, 就是好事, 只要参与服务就会有所收获。

三、完善高校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建议

(一) 成功的志愿者招募与激励

有研究指出, 如果志愿者志愿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 他们会自愿从事接下来的志愿服务工作。而志愿者管理人员及其组织的努力, 是至关重要的, 如成功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分配适合志愿者个人兴趣及能力的工作任务, 而特别重要是激励因素。成功的志愿者招募是使志愿者的服务愿望得到满意的前提。高校志愿者招募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校内志愿服务团队招聘, 一种是项目型志愿服务团队招聘。

成功的志愿服务招聘首先要做到宣传到位, 其次是面试严谨、岗位设置与人员安排合理。宣传可采用多种宣传方式相结合, 如张贴宣传海报、校园广播播放、设置宣传站点、口头宣传、微博宣传等。宣传用语言简意赅, 表达方式贴近学生喜好, 目的是使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招聘事项及参与意义。面试要提前做足功课, 针对招聘要求设计面试题目, 选择合适的面试时间及地点、选择合适的面试人员, 一定要有带队教师参加, 引起面试人员足够重视。岗位设置要根据志愿服务团队运作及发展的需求, 人员安排要尽可能地尊重志愿者的意愿。沟通协调后, 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以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

完善的激励机制决定了志愿者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是志愿者工作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 出色地去实现既定目标, 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志愿者激励机制可由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两种方式组成。外在激励有:志愿者表彰, 对志愿服务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职务提升, 对组织能力强, 有突出贡献的志愿者, 提升其担任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或团队活动负责人;发放奖品, 定期给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发放小奖品, 以示对其志愿服务工作的肯定, 满足内心小小地虚荣心。内在激励有:榜样示范, 举办杰出志愿者事迹报告会, 观看道德模范事迹视频, 激发其内心责任感;满足志愿服务需求, 根据志愿者志愿服务意愿, 引导其在适当的岗位上完成志愿服务工作, 激发其内心成就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根据志愿服务工作需要, 举办各类知识、技能讲座, 让其感知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深切感受到当一名志愿者的光荣。外在激励要与内在激励配合使用, 前者激励效果显现快, 但不易持久, 后者激励效果显现慢, 但易保持。

(二) 注重志愿者培训与团队精神培养

志愿者培训是志愿者开展好志愿服务的保障。相较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 高校志愿者培训有人员相对集中、时间易于安排统一、人力资源丰厚、教师队伍稳定等独特的优势。高校志愿者培训可由课堂教学、日常团队培训、项目化培训三种方式相结合, 由各高校团学、教务系统负责组织实施。

1. 课堂教学完成基础化培训。

参照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模式, 在全校范围内,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为期一学期的志愿服务指导课, 由团学系统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教师、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 内容涉及志愿者法律知识、志愿服务文化、志愿服务基本常识、志愿服务礼仪等基本知识, 让学生明确志愿者概念、责任、安全及服务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他人等。

2. 日常团队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日常团队培训面向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内志愿者。培训内容包含专家讲座、志愿者沙龙、案例研讨、相关文件制度学习、观看视频、实地服务学习等, 培训时间至志愿者毕业, 培训形式贯穿于常规性志愿服务中, 让组织内志愿者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体验、保持志愿服务热情, 具备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救助服务的素养。

3. 项目化培训增强服务能力与技能。

项目化培训内容针对性强, 培训受众相对固定, 培训时间相对集中。项目化培训需根据项目特点, 提前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 内容包涵文件制度学习、明确工作职责、实地参观、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 让项目志愿者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荣誉意识等。

团队精神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 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或不可或缺性, 自觉以组织利益与目标为重, 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 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 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统一。培训与服务可以直接提升服务效果, 而团队精神培养则有助于志愿者身心愉悦、增进互信、满足自我表现欲望, 使志愿者产生团队归属感, 凝聚人心, 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统一。高校志愿组织团队精神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有益志愿者身心健康的活动, 如户外素质拓展、游戏活动、志愿者好声音大赛、志愿者三对三篮球赛、志愿者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的举办需贯穿始终, 因为团队精神不是一、两个活动就能培养好的, 志愿者对组织的认同感是有反复的, 需要长期培养。

四、结论

2013年南京亚青会1.35万名赛会志愿者95%来源于驻宁高校大学生志愿者, 2014年青奥会预计招募2-2.5万名赛会志愿者, 也主要以南京地区高校学生为主要来源。Femida Handy, Ph.D.en Jeffrey L.Brudney, Ph.D.说, 大型体育赛会的志愿服务是短期性的、偶发性的志愿服务, 它就像催化剂一样, 许多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 想得到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 前提条件是,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个人满足感。连续两年在南京这个城市举办两个大型体育赛会, 不管是对设在南京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这样一个矩阵型组织, 还是各高校的志愿者学生社团组织来说, 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 有助于志愿服务组织形成团队构建、团队打造、团队管理、团队运行等一系列管理体制与机制, 有助于积累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 在校园内营造志愿服务的氛围与环境, 真切感受到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为进一步开展今后的志愿服务工作打开思路, 拓宽道路。

参考文献

[1]丁元竹, 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2.

[2]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221-222.

[3]陆琦.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 :54-55.

招募与应用 篇3

【关键词】社会营销;无偿献血;招募

【中图分类号】 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08-01

人类从12世纪就开始用输学的方法救治病人,输血医学已成为一门涉及免疫、微生物、遗传、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材料、基因工程等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做为医学输血主体的血液中心必须提高技术水平,为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以满足用血者要求。

血液安全历来为各国政府所重视,而开展自愿无偿献血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根本途径。社会营销在献血者招募工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借鉴市场营销的原理、技术和方法,②坚持目标群体自愿行为的准则,③引导改变目标群体的认知和行为。从献血者招募的角度看,这里的目标人群就是自愿无偿献血者。要成功的进行无偿献血的营销工作,就要能够理解目标人群的需求和欲望并能够预测其行为。一旦了解了目标人群的行为规律,社会营销者就能够对目标人群进行细分。为此,无偿献血社会营销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是要了解献血者让渡价值、分析其行为规律并利用市场细分的方法制定招募保留策略。

1无偿献血工作的顾客就是目标献血者

他既是无偿献血工作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又是各项献血者招募活动的资源;既是无偿献血工作的起点,又是落脚点。无偿献血工作无一不是围绕着献血者展开的。所以,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应建立以献血者为中心的理念,让献血者满意,提高献血者的忠诚度,维系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让献血者满意,意味着使献血者让渡价值最大化。献血者让渡价值是献血者价值与成本之差。献血者价值包括效益价值、形象价值、人员价值和服务价值;而献血者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让渡价值大小决定了献血者的满意度。让渡价值越大,献血者满意度也越大,忠诚度也随之提高。使献血者让渡价值最大化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提高献血者价值,降低其成本。这一过程就是采供血机构自身发展的过程,就是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献血者增值以及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更是各利益相关方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以献血者为中心的互动多赢的生态圈的过程。以无偿献血成绩骄人的台湾为例,献血宣传首先是对旧传统观念进行重点突破,选择从高等院校和军队开始。无偿献血主要是宣传捐血无损健康的科学常识、无偿捐血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以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荣誉感等,宣传无偿捐献的血液最安全这一口号,成功打开了突破口。台湾的第一批无偿捐血者就是来自台中的中兴大学的学生,以学校和军队为先导,社会各界的捐血运动也就蓬勃开展起来了。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卖血已成为历史,血液事业已成为人们倾注爱心,互敬互爱的一块生活园地。早在1990年台湾的无偿捐血就已能满足医疗需要,1991年捐血人口比例就超过5%的国际公认门槛。把握社会营销环境对台湾无偿献血取得成功有其重要作用。

2无偿献血的本质是改变人的观念和行为

接受一个新的观念意味着接受或改变原先的看法、态度或价值观。人们接受某个观念或行为有4种不同类型,即顺从接受、趋同接受、以理解为基础的接受和内心接受。社会营销者已确认了4种接受过程模式,即献血者是怎样在被趋动的情况下最后做出决定接受献血理念并献血的。

2.1学习-感觉-做模式目标接受者先学习认识了无偿献血,然后对无偿献血形成一种态度之后,接受情况才会发生。

2.2做-感觉-学习模式在尝试的基础上接受观念或习惯,经过尝试性接受,习惯后改变了态度,改变态度后转向更好的学习。从而开始新一次尝试。

2.3学习-做-感觉模式目标接受者选择献血与否只依据他们对无偿献血的熟悉程度,他们在接受时还没有对献血有任何态度。如果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们会无偿献血。在此之后,如果献血的经历是令人满意的,他们就会改变态度。

2.4多路径接受模式是上述3种模式的综合。

总之,接受行为有三个过程即学习,感觉和做。献血招募者对这三个过程的内容管理和结果控制是确保行为模式按照献血招募者预期目标转化的关键。对这三个过程结果的控制就是对献血者行为的有效引导。所以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招募工作,促进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立及保留。例如上海市血液中心志愿宣传服务队是由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宣传服务志愿者组成的组织。服务队拥有近800名成员,80%来自本市学校,20%来自社会,于双休、节假日随本中心流动采血车上街向市民作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包括文秘部、宣传部、企划部、服务部及网络部。宣传部负责新闻的搜集和撰写,并将大型活动制成纪录片,利用网络上传;服务部定期收集新志愿者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培训;企划部负责各项活动的策划,创意思路、方案设计及效果评价,并在举办活动后及时进行评估。服务队定期召开管理者工作会议,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使献血者招募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建立以献血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首先要理解献血者,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就需要根据“献血者导向”来设计“产品”,更好地满足献血者的要求。面对着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价值体系,要促使社会行为转变并维持一个高的参与状态,就必须了解影响人们行为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是无偿献血工作的社会营销管理的核心理念,掌握并运用好这一理念可使献血者招募工作效率极大的提高。

招募与甄选心得。作业 篇4

平时课堂里,接不到地气全乎理论的知识,让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实践性强的课堂,多了一些枯燥。而《招募与甄选》这门课程提供了一次实践的机会,让我们真正走到招募的台前幕后,亲自感受工作的流程。此次经历,颇有心得。

此次模拟一个班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小组又分为面试组、招聘组、观察组。我被分在了观察组。

在模拟实验之前,面试组每个成员准备了简历,同时对所要面试的四川东方物流有限公司以及自己要面试的岗位进行了一些了解。招聘组做了招聘计划、招聘宣传、招聘岗位分析等工作。我们观察组事先没有准备太多,因为我们的任务使用我们的眼睛观察他们的工作,最终形成一份具体的招聘评估。

在面试过程中,我们做的其实还是有模有样,让我有真正在实际的招聘现场的感觉。我们这个大组,需要招聘人力资源部部长1人、人力资源主管1人、办公室主任1人、安全员2人,而实际应聘人数为8人。最终我们决定录取表现较为突出的其中4人。

分组讲一讲我所观察到的。

招聘组在面试过程中,向面试者提的很多问题非常专业,而且不慌不忙,这得于他们之前做了很充足的准备,把要问的问题已经进行分类罗列打印在纸上。我觉得这样很好,对于初试牛毛的我们来讲已经很不错了。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随机应变地向面试者提问题,问题缺乏创新性。

招聘组在面试过程中是没有具体的分工的,基本所有的人都在问和听,没有专人记录。我们观察组的成员却都在记录。

招聘组在策划应该是怎样的面试方式的过程中,是缺乏考虑的,没有权衡该是一对

一、多对

一、多对多哪种面试形式更适合这次的招聘过程。

招聘组某些面试官提问题声音较小,显示不出面试官的气场;还有一些成员不注意听讲,对同一个面试者重复问了同样的问题

然后面试组。面试组同学大多紧张。但紧张之余,还是分为了两类,一类仍然面带笑容,侃侃而谈;一类结结巴巴,言不达意。

面试组同学的问题主要出在了工作经历都是虚构的,所以讲起来,都很虚,只有部分演技和编故事能力强的同学在对答时比较从容自然。

面试组同学还有一个问题,是面试礼仪问题。有部分同学有抠鼻子、卷衣角等习惯,这大大会降低他们的分数。

然后再看面试通过的同学,主要有以下优点:气场强、热情、乐观、善于表达、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而非有较多的工作经历、回答问题抓住重点等。

最后说说我所在的观察组。前期我们没有太多准备,然后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做了充分的记录。在实验之后,为了编写招聘评估报告,我们进行了分工。

我和一位同学负责招聘前的准备工作,两位同学负责招聘过程中的表现,三位同学负责招聘后的甄选等工作,一位同学负责招聘评估报告的总结、编写。

然后,我们回去着手自己负责的内容时,在网上查了一些招聘评估的模板,发现我们的分工其实是有一些问题的。

然后,我们立即进行了重新分工。几个工作的要点是:要与招聘组的一些数据对接、要进行一些数据上的分析、对招募前后出现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最终一份报告还是完成了。

我们小组的问题在于对观察小组职责的错误认知,以及没有任何的工作经历。

总之,经过这样一次实践之后,上的很多节理论课感觉一下子变活了,书本上的东西一下子展现到了具体的行为过程里了。这种感觉很好。

但客观来说,我们这次实践其实是最最基础的实践。对于第一次感受的我们,效果是有的。但对比真实公司里的招聘过程,我们就纰缪百出了。所以我们要了解的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尚舞联盟招募中…… 篇5

2011年“尚舞联盟”版块将继续为一直支持尚舞的读者提供更多贴心服务。朋友们可以到以下地点购买《尚舞》杂志!欢迎全国各地体育舞蹈协会、俱乐部、体育舞蹈相关行业加入尚舞联盟,我们将为您和广大舞友传递最及时、最准确的资讯和信息。

邮箱:dancefashion@163.com有意加入尚舞联盟的相关单位,请咨询尚舞编辑部。

联系电话/传真:010-67135284尚舞QQ群:3307641 7 (中国体育尚舞)

“90后”校园拍客大赛招募中! 篇6

《阳光下的校园》作者:邓嫣灵

拍摄工具:SONY T-300

图片说明:校园一角的围墙

评委点评:空无一人的小道,阳光下淡淡的忧伤。

《生命》

作者:林杨

拍摄工具:索尼相机

图片说明:这是我在家里窗口发现的不知名的植物。它们的生命力真顽强啊!在缝隙中都能长得如此茁壮。

评委点评:从画面来看实在抱歉,但作者观察生活得细节值得赞扬,建议竖着构图更能体现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青春·跃动》

作者:樊鑫

图片说明:在一望无垠的田野,我在跳跃,在向蓝天昭示我的青春!

评委点评:人物动作抓拍比较到位,但逆光拍摄使得背景曝光过度,拍摄者可再蹲低些取景,更能体现腾空感。

《现实世界的“鸟笼”》

作者:赖佩雯

拍摄工具:CASIO EX-Z50

图片说明:当这么大个鸟笼摆在我们的面前时,究竟里面应该困人,还是鸟?

评委点评:非常棒的画面,色彩很漂亮。

《粉红的季节》 主角:文婧

图片说明:从一枚青涩的果蜕变成花季的粉红,充满了欢笑与泪水,懂得了爱与感恩。

评委点评:拍出了小女生的青春活力,大感觉非常不错,如果能把玻璃后面的苹果拿掉更好,刚好有一个落在倒影的鼻子上了。

《周期》

作者:扬科伟工具:NIKON E8800

说明:任何生命都有一个周期,春季正值青菜生长的周期,绿油油的青菜与枯黄的水稻形成强烈对比。

评委点评:非常有想法的作品,赞一个。

参赛时间:2010年2月1日~10月30日

作品要求:作品必须原创,注明作者姓名、作品标题、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及邮编、电子邮件、拍摄工具(请注明品牌)。投稿作品附简短文字说明。拍照工具像素不得低于200万。投稿作品大小不得低于500K。

参赛方式:1、手机彩信投稿:直接发送参赛作品至手机号码:13658313815

2电子邮件投稿:paikedasai@qq.com

3、寄信投稿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财富大道19号《课堂内外》 “90后”校园拍客大赛组委会

4、网站投稿:秋千网 “90后”校园拍客大赛专区

招募与应用 篇7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临床供血量随之显著增加,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给采供血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更多的公民(尤其是固定献血者)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同时,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献血人群知识结构和层次的逐步提高,献血者的潜在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对献血环境、献血安全、知情同意、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更加关注。

网络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除具有集三大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为一体的特征外,还具有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特点,并以迅速、便利、超时空传递文化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据美国IDC于美国时间2010年2月12日公布的全球因特网普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中国网民过一亿,并且正在快速的增长。到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达到了近4亿的人数,位居全球第一”。人们通过网络寻找相关知识已经成为了习惯。巨大的上网人数和网络跨时空性为我们利用网络,做好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宣传空间,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网络媒体集文本、声音、图像等传播形式于一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使网络媒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已成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的新途径。献血者献血时,特别是首次献血时,都会先在网上进行初步的了解和选择,再进一步与血站取得联系。目前几乎所有的采供血机构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爱心QQ群、贴吧等,来完善和提高无偿献血服务,加大与献血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使献血者更好地了解献血动态,从而达到扩大无偿献血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知识,让更多符合献血要求的人群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当中来的目的。但是,当我们的服务工作不能够满足献血者的需求时,它也会迅速影响无偿献血队伍里的人群。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无偿献血招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1 网络对无偿献血招募的影响

1.1 推动无偿献血招募工作

由于网络受众多、覆盖面广、层次各异,目前,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4亿,尤其是人口众多、产业集聚的城市和青少壮年人群,他们大多也是献血队伍的主力军(18~55岁)。通过网络进行无偿献血招募有比较广泛的受众,这是网络对献血者招募发挥作用的基本特点。一方面采供血机构通过在血站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公共信息和采供血动态,使社会公众更加了解支持无偿献血工作,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另一方面搭建一个互动交流平台,如QQ群、贴吧等,及时了解社会公众的心理动态,并做出相应反应,有助于维持现有的固定无偿献血人群,增加新的无偿献血人群,便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推进。

1.2 推进无偿献血服务水平提高

网络传播采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了宣传手段,使我们的无偿献血宣传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增加了宣传的现场感和冲击力。采供血机构通过门户网站、QQ群、贴吧等网络平台发布献血动态信息和机构状况,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从不同角度接受社会公众对献血服务提出的合理性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无偿献血服务水平,为采供血服务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提供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新途径。这也将拉近与献血者和有意献血者的沟通距离,完善我们的无偿献血服务。

1.3 挑战采供血机构应急反应能力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是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媒介,具有反应快的特点。比如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各地发生的“血荒”事件中,广大人民群众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为缓解临床用血紧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网络媒体新闻传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抄袭复制现象严重、公信力不高、信息垃圾泛滥等,人们在双向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根据从众心理学,当一些负面的观点、言论被网民们理性、非理性地大量跟帖转载后,就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成为舆论热点和热搜词,甚至会出现被人肉搜索,其破坏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介。比如网上流传的“血浆浇花”事件、山东齐鲁医院的孕妇大出血死亡事件以及上蔡县的文楼村艾滋病事件,一度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刹那间把采供血机构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极大地影响了公民的献血情绪,损害了采供血机构在公民中整体形象。如果事件发生时采供血机构权威声音缺失,公众的逆反心理会陡然增加,从众心理会进一步加剧,在网络上的负面信息(谣言)将呈几何级数递增,在无形中影响无偿献血者和潜在献血者,甚至固定无偿献血人群的心理,将严重影响到以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开展。

2 采供血机构对网络影响无偿献血招募的应对策略

2.1 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树立采供血机构形象

采供血机构形象建设是以血站网站建设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措施,达到顾客和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可。可以利用网络采用文字介绍、声音、影像、图像、颜色、音乐等于一体的丰富表现手段树立采供血机构形象,它们具有报纸、电视的各种优点,更加吸引受众。

2.2 公开透明采供血信息,让社会公众了解无偿献血工作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严格规范采供血机构行为,推进工作信息公开,公开业务工作信息、无偿献血免费用血规定和服务承诺,同时向公众告知基本的血液知识、献血常识、献血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将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充分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3]。

2.3 建设好交流平台,与公众沟通互动

网上招募是血站招募渠道在网上的延伸。采供血机构通过门户网站、QQ群、贴吧等作为与公众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从形式最简单的常见问题解答,BBS、聊天室等各种即时信息服务,在开展献血服务的同时,通过在线调查表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可以完成网上预约献血、网上市场调研等。构建血站与献血者、献血者与献血者、血站与用血医疗机构交流的信息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要建好、维护好,更重要的是对需要公布的信息开辟专栏,及时发布;对公众提出的相关问题、意见和建议等,要及时、准确地予以反馈,促进与公众的互动沟通,从而增加公众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加其主动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的可能性[2]。

2.4 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杜绝发生“蝴蝶效应”

采供血信息要及时、主动地公开,为公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互动方式。一是及时提供突发公共事件的权威信息发布;二是发现网上个别人的意见观点或只是恶意炒作等不实信息,予以及时澄清[1]。严格按照《献血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采供血相关法律法规,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网络发布权威信息;针对网民的意见和疑虑,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促使事件更稳妥、更快捷、更有效的解决,使负面信息(谣言)、非理性言论没有产生、传播的空间和机会。

2.5 检索相关知识,推广无偿献血

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及易复制、易存储等特点。谷歌、百度等专业搜索引擎及一些网站自有的检索工具,使网上查找相关的献血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得十分便捷。献血者可以通过拷贝粘贴、下载、收藏、打印网页等方式复制、存储所需资料。

2.6 完善采供血服务质量,加强血站文化建设,给献血者以人文关怀

随着献血人群知识结构和层次的变化,献血者的潜在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他们会更注重自身心灵、精神和情感等内心的感受,对人、生命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在今后的采供血服务中,不但要加大硬件建设,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质量安全,更要提高采供血队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人性化服务水平[4,5,6],从一言一行中给献血者以人文关怀,树立采供血机构公益服务形象,激发社会公众无偿献血热情的积极性。

在网络日益广泛影响人们生活的今天,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网络上信息丰富、资源共享、自由沟通,打破传统的无偿献血宣传模式,使血站与献血者、血站与用血单位、献血者之间得以在同一平面上,以互相平行、多向交互的方式来构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新模式。同时,更应当注意到网络对献血招募工作带来的新挑战,要着眼于采供血体系建设的全局,把握处理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防微杜渐,使采供血服务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三者更加和谐统一,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临床供血量随之显著增加,要求更多的公民(尤其是固定献血者)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巨大的上网人数和网络跨时空性为我们利用网络做好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宣传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无偿献血招募的影响及其应对。

关键词:网络,无偿献血,招募,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S].1998-1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S].2005-11-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卫医发(2006)167号,2006-04-25.

[4]柏则蓉.流动献血车献血者人性化服务及护理体会[J].中国输血杂志,2009,23(2):131-132.

[5]陆祝选,李彬,林富文.南宁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回顾性分析及对策[J].广西医学,2011,33(6):749-752.

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招募探讨 篇8

这项工作全省、全国进度情况都不尽如人意[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我市中心血站采取一系列措施, 在半年时间内招募到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400多人, 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实现了机采血小板完全来源于无偿捐献者的工作目标。本文论述这些招募措施的初步体会。

1 调整科室职能

从血源管理科、采血科抽调业务骨干, 负责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动员和采集工作, 实现宣传组织、接待验血和采集护理一条龙服务。简化工作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2 为献血者提供个体化服务

2.1 采集前接待工作。

设立专人负责预约接待, 掌握每位献血者基本信息, 如工作性质、往返路程等。若是第一次或从郊区较远赶来的献血者, 接待人员亲自迎到大门外。接待室内配备各种点心、饮料供献血者选择。并配备电视、音响和报刊杂志供献血者娱乐休息。接待者及时与献血者沟通, 了解思想状况, 告知采集过程及注意事项, 减轻思想负担。

2.2 采集过程中做好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

由于采集血小板时间长, 故预先为献血者准备好光盘、书刊, 使其心情放松。更重要的是细心观察献血者反应, 严重者应立即停止采集, 妥善处理。

2.3 采集后服务工作。

采血后接待者协助献血者办理车费报销, 提供免费午餐、纪念品的发放, 为献血者提供周到温情的服务。定期电话随访, 邮寄生日贺卡与献血者保持密切联系, 使其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

3 招募形式多样化

3.1 从固定献血者中招募。

固定献血者是被认为最安全的血源, 所献血液合格率高, 报废率几乎为零。同时固定献血者存在疾病的窗口期的几率极小。我站从2006年1月组织了3次献血者联谊会, 邀请献血量为2 000 ml以上者参加, 举办机采血小板知识讲座, 现场报名、留血样、量计数、健康体检, 符合要求的立即建立个人档案。通过联谊会让献血者参观血站工作流程, 现场观看采集血小板过程。

3.2 从大中专学生中招募。

这些学生思想活跃, 接受新鲜事物快, 富于爱心, 他们是献血者的主力军。因他们对献血知识缺乏, 我站采用周日到校园举办知识讲座或茶话会、免费验血型、发放宣传材料、开辟宣传专栏等形式, 增加血站与这些学生的沟通了解, 效果显著, 使得大中专学生占无捐献者17%以上。

3.3 从街头流动采血车上招募志愿者。

这些人对献血知识多少了解一些, 在采血过程中了解他们献血动机, 检查血管状况, 讲解一些机采知识, 让献血者了解献血知识, 填写报名表。

3.4 从陪同献血者一起来的人群中动员招募。

一般陪同者都与献血者关系比较密切或者是亲属关系, 是他们比较信赖的人。亲眼看到了机采血小板的全过程, 同时也听到了捐献者的切身感受, 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 这样动员起来比较容易成功。

4 招募效果

见表1、表2。

表1显示招募者均为志愿献血小板者, 下半年采取措施后招募效果显著。

表2显示30岁以下年轻人仍为捐献血小板主力军, 其中学生及多次献血者捐献血小板比例较高。在报名途径方面, 街头采血车、献血者带动与献血联谊会招募人员比例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双顺差国际收支论文下一篇:经济法与思想路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