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人类的快感三篇

2024-09-11

探寻人类的快感 篇1

首先, 他们坚定地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死、死而复生。

“万物有灵论”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学说, 首先是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及的。“万物有灵论”一词源于拉丁文“anima”, 原意是指一切存在物和自然现象中存在的一种神秘属性, 即神灵。原始人类最初便相信精灵、灵魂, 他们认为世界上万物无论动物还是植物或其他物质都有灵魂。原始人利用自己所获得的关于灵魂观念的知识作为解释一切的模式和原则。

万物有灵, 那灵魂与其相对应的肉体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从《金枝》中记载的民间习俗、民间故事看来, 世界各部落中普遍存在“体外灵魂”的观念。原始人相信人或动物、植物死后灵魂可以不灭, 进入某种物体内继续生存。如弗雷泽认为, 原始人在万木萧条的冬天, 却看到槲寄生翠绿生在树丫间, 他们便想到是树的灵魂走出体外, 寄存在槲寄生身上。即使是人或动物死去, 他们的灵魂也可以不死, 虽然在一段时间内飘荡在茫茫宇宙, 但时机到来, 条件成熟, 就可以依附在一定实物上, 做到死而复生。

异形同构的祈丰仪式和圣婚仪式

在西方广泛流传着阿多尼斯、阿蒂斯、奥锡利斯、伊西斯以及内米之王的神话故事和传说。遍观这些古老的故事, 他们都存在着共同的结构:一个庇护人类给人赐福的神, 被杀死, 后复活。这个神一般都是被人为地杀死, 或因为仇杀或就是地方上的风俗, 总之他一定要死。在他死后, 人们还要在每年一个特定的时期对他进行纪念。在纪念过程中, 往往都包含着祁雨的祁丰仪式, 以及靠感应自然植物的枯荣复活而保证人类繁衍生殖的集体交媾圣婚仪式。

在春种秋收的时候, 欧洲许多地方都会过五朔节、降灵节、狂欢节等。人们把头戴植物枝条和花环的小姑娘推到河里或用水淋湿, 以求雨水的丰沛;把最后割下的一束麦子扎成人形, 奉为谷精, 求得丰产。在仪式上, 人们更要围成圆圈, 点燃篝火, 享受食物, 歌舞狂欢, 纵情淫乐。如弗雷泽所说:“我曾经听到好些有声望的人谈论这种风俗说在40或60甚至100位那样去树林彻夜玩乐的姑娘当中, 能保持清白的回来的不到1/3”。原始人想以模拟神的婚配来实现人的繁衍、生殖, 并通过人们的祭奠狂欢活动, 使神娱乐, 使植物中的精灵受此感应, 风调雨顺, 大地丰产。

在我国广西、闽南及海南地区, 壮族、苗族、黎族、畲族都有过农历三月三的习俗。

关于三月三节最早的记载见《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就是说春天时节, 女巫在郊外水边举行消灾除邪的仪式, 人们去水边用香草浸泡的水沐浴, 以求吉祥。原来定为每年三月第一个上巳日, 魏晋时, 定在三月三。

《诗经·溱洧》说:“溱河洧河呀, 水流清清能照见人脸, 少男少女啊, 争相前往人挤满。少女说去看看吧, 少男说, 看过了刚回还。不会再去一次吗?洧河沙滩上, 盛况空前多好玩。那些少男少女们啊, 他们无忧无虑相互调笑, 为表衷情赠芍药。”由诗可见, 男欢女乐玩的非常开心, 谈情说爱, 并互相赠送鲜花———芍药。

《尔雅翼卷二?释草?》“荆楚之俗, 三月三日, 亦出水渚沙洲间, 或园宅地沼内, 为曲水饮”。

我认为, 三月三节是与欧洲的诸多节日相异形同构的圣婚仪式和祁丰仪式。

联想其他的民俗节日, 泼水节、篝火节、端午节、中秋节、二月二节……都会有相似的圣婚仪式和祁丰仪式的某些痕迹, 被大家说成是封建的一些因素恰恰表达了人们的原始愿望, 繁殖生育, 大地丰裕。

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的“金枝”

如果说这样具有圣婚仪式和祁丰仪式色彩的民俗节日是原始人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是他们生产力低下的客观条件限制的, 那么为什么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已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我们还在继续这样的风俗仪式呢?

回顾这些仪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承传与流变, 这是来自与人类心灵深处的原始意象, 是人类所经历的某种共同心理经验, 这个经验由于不断的重复而被深深的镂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中, 成为一种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的集体无意识, 是我们心灵深处永远无法克服的对未知的恐惧, 对生命的渴望, 与自然一样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却又似乎不停地回到终点的永恒的那枚“金枝”。

参考文献

[1]《金枝》. (英) 弗雷泽著.徐育新等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1[1]《金枝》. (英) 弗雷泽著.徐育新等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1

探寻人类的快感 篇2

快感来自何处

早先的动物和人类实验让科学家们认为,快感来自于大脑的“奖赏中心”,如果对这个部位采用温和的电击,就能使老鼠和人一样进入一种看似痴迷的状态。这个实验让人们认识到,要在大脑中产生快感是很简单的事,只需简单地刺激正确的神经中枢即可。

到了20世纪80年代,“奖赏中心”的回路图被绘制出来了,研究人员已经知道了在这一区域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叫做多巴胺,因此“奖赏中心”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多巴胺系统。在动物实验中,该“中心”奖励动物做有生存价值的事情,比如进食和发生性行为。

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大脑里的快感问题还远没有成为定论,电极刺激“奖赏中心”带给人和老鼠的只是一种“想要”的欲望,而不是欢喜的快感。得到这一结论的科学实验由密歇根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肯特·白睿智完成。他用一种药物封锁多巴胺的受体从而关闭信号传输,来观察实验动物的快感是否被封锁或减弱。

当他用一种神经毒素去除老鼠的多巴胺产生细胞时,老鼠停止了主动觅食。但在强迫喂它们甜和苦的食物时,它们对甜食表示愉悦而对苦味表示不欢迎,这证明愉快的感觉本身并不产生于多巴胺系统。美国俄亥俄州的博灵格林州立大学的扎克·潘克朴教授说:“多巴胺系统是负责动机和寻觅的,它使人们产生一种基本的欲望或者冲动,一种要应对世界的热忱。”此后,另一些科学家发现,传递快感的关键物质不是多巴胺,而是一种被称为阿片类的化合物——吗啡和海洛因也属于这类化合物。

那么,大脑中的阿片受体在哪里呢?白睿智和牛津大学的艾德门德·罗斯等人发现,阿片类受体广布于大脑之中。最新的研究则把快感中心定位于大脑深部靠近多巴胺系统一个很小的区域和眼睛后面的“前额脑区底部”。从吸毒后的腾云驾雾到感官高潮的酣畅淋漓,再到享用一份丰盛美食后的满足或者赢钱时的激动颤抖,无不与这两个脑区的神经化学变化有关。

由快感作主

既然发现了大脑里的快感中心,研究人员们不禁要问:它们究竟是干什么用的?答案是:快感远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强烈的、纯粹的人们所追逐的目标,它其实影响到所有基本的大脑加工过程。

在任何一个单一时间内,任何动物都会有各种各样相互冲突的需求:吃、喝、保持安全,每一种需求都有动机。研究人员指出,我们是用快感来做出每个决定的。

从做数学题到组词造句、做出合理的选择,所有的选择答案都是看每种行为能带来多少快乐,人们的决定总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快乐。这一理论的根据是19世纪的一个病历,有一个叫菲尼亚斯·盖奇的人,他的大脑额叶受损,这使他不能感觉到任何情感。有启发意义的是,他也因此而不能再做出任何决定。

动物的愉悦

快感在人们做出决定上的作用,令研究人员联想到它可能是早在人类之前就进化出来的生物学结果。有的研究人员相信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都能被唤起快感,还有人说,连苍蝇和软体动物都有快感。

按照《海豚的微笑》的作者、科罗拉多大学的马克·拜考夫教授的观点,动物除了能体会恐惧、疼痛、喜悦和愤怒外,也有更加复杂的情感,诸如窘迫、爱和悲伤。至于快感,拜考夫认为,毫无疑问动物有这种体验。

拜考夫的观点取自扎克·潘克朴的研究成果。潘克朴几年前发现,幼鼠在戏耍时或在被挠痒痒时,会发出仿佛是在笑的有规则的高调声音。潘克朴认为小鼠的行为表明它们在经历愉悦。他说,这些嬉戏的小鼠产生了阿片类物质,这类物质在人身上正是主要的快感中介。

加拿大蒙特利尔拉瓦尔大学的迈克尔·凯伯奈克教授也同样确信动物有着和情绪有关的感情。他说:“我们可以证明爬行类动物也能体验到快感。”

凯伯奈克把一只蜥蜴放到一个由暖灯围起来的角落里,同时把平常的食物放在温暖的角落,而将蜥蜴认为的美食放到了寒冷的角落。这时候,只要寒冷角落的温度高过某一特定温度,蜥蜴就会冒险去吃美味佳肴。但是,如果那里太冷,它们就留在原地就近采食。在寒冷角落的食物愈是美味,蜥蜴所甘愿忍受的温度就愈低,它们把食物的品质和温暖做了比较。这不可能是一个自发的行为,蜥蜴是由于美味而做的决定。凯伯奈克说:“这就意味着它们一定体验到了美味或愉快的感觉。”

在另外一个实验中,他让蜥蜴学会了避免吃一种怪味食品,这种食品曾一度让蜥蜴恶心。哺乳动物很容易建立这种反射,人一般都不喜欢曾让他们恶心的食物,换句话说,这一过程是由体验愉快感和不愉快感而驱动的。所以,凯伯奈克说,“既然这种情形也发生在蜥蜴身上,它说明蜥蜴也知道感官的快乐”。

但他将同样的实验用于青蛙和蛤蟆,却发现这两种动物不会避免令其恶心的食物,这说明快感只进化到爬行类,而两栖类没有快感。凯伯奈克说:“我看,青蛙和蛤蟆只能算是‘机器动物’,而爬行类则有‘头脑’。”

压力为什么带来快感

为什么人们玩蹦极跳,或把自己绑在滑雪板上从悬崖上跳下,或者从飞机上跳下等等这些危险的或有压力的极限运动,会在心跳之后令人感到快活?其实,这种寻求刺激玩心跳的行为,也只是我们大脑工作的一个副产品。

按照研究人员的说法,我们大脑的快感系统是奖赏和指导我们行为的,它确保我们干的事情有助于我们的生存,但是某些有利的行为自然地包含着冒险的成分。比如,采集、狩猎和争夺配偶都可能非常危险。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发现我们的需要,这两者常会发生冲突。

但是快感其实是在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让我们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它不能长久。在进化过程中,如果一种动物太过沉溺于吃某样东西的快感,它就会沦为下一个捕食动物的猎物而被淘汰。所以,快感总是很短暂,目的就是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个目标上。当你吃得太饱时,再美味的食物也会乏味甚至令你倒胃。科学家认为,这种快感过后让我们回落的反作用也是由压力引起的,压力激活了大脑的快感系统和激素系统。

《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教案 篇3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搜集关于人类祖先生活的相关资料,制成资料卡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前面《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的学习中,自己的一些观点可能会与其他同学不一致,甚至与科学家的观点不同,有时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

(二)活动探究。

学生阅读《“连中三元”的奇迹》,了解贾兰坡与“北京人”的发现经过,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三)交流与表达。

1、小组选派代表将研究成果在全班交流,学生集体评议。

2、教师将自己制作的资料卡课件通过投影加以展示。(教师结合资料卡进行适当讲解:人类与猿的关系、女娲造人的传说、人类的进化……)

(四)延伸拓展。

1、学生把自己在前面提出的关于人类祖先的问题加以整理,将没有解决的问题整理后提出来,教师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以引导。

(1)现在的黑猩猩也能进化成人吗?

(2)既然人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为什么人的皮肤有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呢?

(3)达尔文的进化论存在哪些缺陷呢?

2、学生小组对上述问题加以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

3、学生代表将各组的讨论情况加以汇报。

(五)总结。

教师结合资料卡对学生的探究进行适当的讲解补充。

(六)课外活动。

上一篇: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下一篇:社会工作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