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日语教学十篇

2024-08-13

网络环境下的日语教学 篇1

一、利用网络实现教学多重性

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都是教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 教学方法单一, 教授日语学习的过程中, 特别是记忆日语单词, 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思想不能集中,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得到有效反馈却很少, 容易打消老师上课教学的积极性。

而利用网络资源教学, 得到的成效则要大得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这一点, 使用图、形、声相结合。如: 当教师在教授一个特殊的日语单词或句子, 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该内容的含义, 在网络平台上就可以方便的向学生们展示与之相关联的图片或历史背景, 学生们的也就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了。这样既可以改变教学单一的问题, 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日语兴趣的提高, 在对日语记忆方面也能增强其记忆能力。

二、重视师资力量, 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采用网络教学, 可以利用其随时随地都能沟通的作用, 在网络上教学, 使用的都是一流教师, 让大家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学, 减少不必要的师资资源的浪费。而普通教师在旁边起到的是重点辅导学生学习问题, 帮助解决日语学习过程的疑惑, 这样能使学生听得懂、学得明白。

三、教学形式个性化

计算机具有数据库管理和双向交互功能, 学校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对学生学习日语的掌握程度、学习进度和学习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管理, 制定出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在发现学习问题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帮忙解决, 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 又能及时发现解决心理问题, 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每个人的思维思考问题方式不一样, 学习的方法也就各有说不同。利用数据库进行原理分析, 找出符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对该学生进行特定教育, 使能学到的东西将大有进步。

四、使学习方式更灵活

如果没有新的教学模式, 依靠传统教学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对所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日语的教学只靠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其他新的学习方法或不能使学生能够对日语反复多次练习的环境, 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就会遗忘, 教师的教学就成了无用之功。但对于这一点, 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知识, 用计算机记录下老师课堂上教学内容, 可以让学生反复去看, 以防学生忘记, 也减少了教师在复习过往功课的时间, 有更多的精力去准备、完善下节课的内容。学习日语的朋友都明白, 日语单词不好背, 背好之后没有及时复习就会容易遗忘, 日语虽然做为一门容易上门的学科, 但也会让我们遗忘得更快。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在里边听到纯正的日语发音之外, 还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在需要听的时候能拿出来听, 起到了恐固的学习效果。另外在互联网上还有很多可以训练日语的方法, 学生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看日语电影、动漫、听歌曲等, 了解日本文化风俗习惯, 还能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产生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 也能起到训练学生日语听力的目的。

五、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是学生主动要求去学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学习不是学生被教师传递知识, 而是学生依靠自己对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只有通过自主学习的学生是为自己而学, 在学习上会更努力。对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真正学到知识的, 他们在课外就完全放弃了对日语的学习。那该如何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呢? 创建这种自主学习模式主要通过师生共建信息资源创设学习条件, 使学生主动实施学习计划来进行。新的网络教学模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对已掌握的可以略过, 专攻自己还不会难点, 把有效的时间都节约到学习中的难题上。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查漏补缺,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下对不会的问题依靠自己上网去解决, 而不是依靠老师, 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对自己亲手找到问题解决方案记忆得会更深刻。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 是为了学生能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模式中专门由老师授课的模式, 难与实际结合起来, 教授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 很多都是一带而过, 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学习效率自然下降。

结论

网络环境下的日语教学新途径的改革是一项新的改革试点, 为学生提供的是自主学习的平台, 让学生尽可能的都参与到网络学习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为了能让学习日语的同学能够更加形象的记忆单词, 能在构建自主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如何靠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与人交流时, 说出的日语正宗, 都拥有一个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日语教学采用的新途径将大大的确增强学生的学习, 注重自主学习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新语言的同时都能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技巧, 即使是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快速上手。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日本做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在其经济文化发达, 科技先进的基础上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学习其语言, 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迹象。高校开设的日语教学都为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模式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发展中越显出其不足, 寻求新的教学途径成为首要关键。而网络环境教学是一项新的改革试点, 在网络环境下的日语教学模式的新途径该会是怎样的?

关键词:网络环境,日语教学,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迎春.网络环境下的日语教学新途径.[j]

网络环境下的日语教学 篇2

一、防病毒

说到防病毒, 选择知名杀毒公司的软件, 进行全方位的防火墙保护与内网杀毒似乎是唯一有效的途径。但校园中泛滥的病毒通常是一些普通的病毒或小病毒, 称不上具有强大的破坏性。我校的常见病毒主要有: (1) 爱情后门 (lovegate) 和TORJAN; (2) 震荡波病毒; (3) 电子邮件中的木马病毒; (4) 针对文字处理系统的病毒。在我校已经安装了正规网络版防杀软件的情况下, 这些“小”病毒依然困扰了学校很长的时间。诚然, 本人并不怀疑杀毒软件的优越性, 它们的防杀作用无可替代, 但病毒的绵绵不绝却是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来防御的, 所需对策具体如下。

1. 终端用户防毒

(1) 定期备份文件。一旦病毒破坏了数据, 就可以利用备份文件恢复数据及相关文件。这里的“定期”并不是指较短的时间, 而是指较长且用户自定义必需的时间。实际上, 教师把C盘用GHOST或其他的数据备份软件对C盘进行备份, 再把MyDocuments的目标文件夹移动至非C区, 这样就确保了C区只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但大部分教师不会使用GHOST等备份软件, 所以为每位教职员工刻录一张可启动的光盘是必须的。当教师遇到系统性的软件故障, 通过启动软件中的菜单选择就足以完成备份与恢复的工作, 耗时不长, 却解决了大问题, 也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日常维护工作量。

(2) 为教师提供全面的防病毒培训。如果教师都了解病毒攻击的风险、防护措施以及遇到可疑病毒时应该采取的措施等, 就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系统内大多数病毒的发作。

(3) 启用自动更新功能。启用自动更新的功能, 为该系统及时打上补丁程序或修补漏洞。

2. 服务器防毒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 病毒可从多种渠道进入系统, 因此在尽可能多的点采取病毒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 定期更新防病毒定义文件和引擎。一般情况下, 更新是自动进行的, 但对于教师来说, 更重要的是应该定期检查日志文件, 以确保正确地执行更新。

(2) 文件服务器中“网上邻居”或FTP都有一部分空间属于临时文件夹或上传区, 这部分是用户可自由存取的空间, 而这也正是病毒隐藏和传播的温床, 所以管理好这一部分就可以控制病毒在内网上的泛滥。事实上, 许多校级的系统管理员并不重视这项工作, 其原因是太繁杂和费时, 但管理员只要对各个学科和部门进行认真分析, 确定内网中的重点监控对象, 分批、分时地进行上传、下载病毒扫描, 便可使任务简化。

(3) 作为校园网络安全组成部分, 防毒、反黑和入侵检测是不可或缺的。在反黑中, 通常采用两台防火墙安排在互联网与校园网的接口处和Internet网与校园网的接口处, 但要注意内网与外网的隔离。另外, 拥有完整的入侵检测, 可以弥补防火墙静态防御的不足。

二、硬件与软件资源的建设

谈到校园网的教育教学管理, 就一定会涉及设备情况和后续的技术与服务。

(1) 投入与产出

教育部提出“校校通”工程的建设目标并不是“校校网”。在不同的学校领导和不同的评估标准下, 每个学校都有可能建一套“自己”的校园网, 但作为客户端用户的教师, 他们关心的是“产出”, 而这个“产出”就是校园网的服务, 包括上网速度、网络资源和辅助教学等功能, 因此高性价比的硬件与软件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领导应在投入上充分考虑产出, 要正确评估性价比, 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 教育城域局软件资源库

在开发课件上, 教师的耐心和能力是有限的, 也就是在校园中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扩充能力较为薄弱, 这样会使得校园的资源库失去新的补充, 最后流于形式。因此整合和开发下属关联的校园网的软件资源, 形成整个城域网的资源库, 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3) 服务和娱乐

教师非常看重校园网的服务和娱乐两大功能。服务是指一些小软件的提供, 娱乐是指音乐和影视等方面。只有提供好的服务和娱乐, 教师才能真正感受互联网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总之, 校园网在硬件建设方面没有必要一步到位, 如能分批分次进行建设较为适宜。核心设备在比对各方投入后, 仔细分析其性价比, 并在该基础上构建各种管理软件平台, 多方位为教职员工服务, 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领导参与

虽说校园网建设要全校上下共同参与, 但校领导的决策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校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 配置合理的软件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基础, 可采用维护外包和使用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信息集成管理平台的方式。其次, 自身参与到校园网的使用中去, 把学校的常规工作与网络有机结合, 形成规章制度。校园网应在发布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信息管理, 包括信息交流、网上办公、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网上招生、财务管理和后勤管理 (含图书馆管理) 等。

四、关注学生论坛

网络环境下的日语教学 篇3

【关键词】日语教学 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005-02

当今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是综合化的专业性人才,但是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像英语那样经过6~9年左右的学习,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进入大学之后才从零开始学习这门语言课程[1]。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日语教学由于课堂条件和教师教学观念的限制,造成日语的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好。在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与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外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得到需要的资源与信息,即有静态的文字、图片资料,也有动态的音频、视频信息等[2]。因此,网络资源与技术应用于现代化日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通过对当前日语教学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怎样实现高效的日语教学,期望可以为日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当前日语教学现状

1.教学目的固化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从根本上注重的是学习应对考試的能力,不同学习阶段都要面对相应的考试,教学目标都是以通过考试为主,但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却置于其次,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3]。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传授的是除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外主要的是通过考试的技巧,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如此,学生的日语运用综合能力却没有得到提升。这一现象导致的问题就是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语法、词汇、阅读等为主,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较少,学生学习之后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也很少,日语运用能力没哟得到提升,日语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2. 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受到教学目的的影响,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较为固化,以教师为中心,重点讲解语法和词汇知识,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对知识点加以熟悉和记忆,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大量的课堂练习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做题能力,但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却并不深入,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内容,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达到通过测试的效果。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应用方面综合能力更为欠缺,学生只是提高了“应试”技巧,而没有提高“应世”能力,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对日本社会、文化、历史的认识也很少,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3.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自己的主动参与,只是被动的接受者[4]。学生也养成了依靠教师的习惯,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没有扮演过领导者、主持者的角色,对语言学习的认识也仅限于词汇、语法知识的学习,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学习在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也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达到社会对综合性的语言人才的要求。

4.日语学习环境的缺乏

在我国,日语属于小语种,与英语相比,学习和运用日语的人都很少,使用日语进行交流,沟通的环境就更加缺乏,这就导致日语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另外,由于日语语言结构独有的特点,很多学生又有英语学习的基础,难免会用英语学习的模式来进行日语的学习,造成先入为主的情况,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张不开口,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生动的讲解,但是学生却呆若木鸡,无动于衷,没有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进一步影响了老师的授课进度,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下降,阻碍了日语的学习。

二、网络环境对日语教学的影响

在现代化的网络环境下,日语教学方式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5]。网络环境对日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在现代化网络环境下,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更多的学习资源,资源种类即包括了原来传统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有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将以前枯燥的课本学习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影像资料,全方位刺激学生学习感官效果,加深学习的印象。

2.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日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提高学生日语运用能力,通过日语原声电影的联系和日剧精彩桥段的模仿来提高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另外,学生和老师之间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MSN、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互动学习,开辟日语学习第二课堂,有效增加学生日语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本人对所在学校日语专业学生的调研结果发现,日语专业的学生对日语都有浓厚的兴趣,有40%的学生都是由于喜欢日本动漫才选择日语专业的。对老师来说可以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设备与网络资源的辅助,改变原来刻板、固有的教学方法,通过动画、声音与文字的有效结合来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日语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的日语教学建议

1.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

老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教学模式由以前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多思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的日语原声与场景。例如,老师在讲授一个特殊的句子或者短语、单词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与之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或社会资料,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记忆。这就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日语知识点的记忆效果。另外,老师和学生在日语课程的学习方面可以互动,选取适合的网络资源进行安排,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的同时(下转28页)(上接5页)提高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网络资源与条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进度与内容,选择难易程度适合的影像、听说等资料给学生推荐,拓展学生现有的学习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重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日语电子报刊、网站、在线文库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条件弥补现有教学方式的不足。

3.积极营造日语学习环境

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是日语学习必备的条件之一,老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条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创造日语学习环境。第一,老師要明确学生学习日语的目的,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老师要学会使用网络资源,通过互动课程设计、教学场景安排、课外活动实现等创造“对话式”和“协作式”的日语学习场景,创造日语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日语学习当中。第三,老师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分析、整理归纳方法,并通过课堂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最终掌握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在信息化社会,传统的日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传统日语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日语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设备与网络资源的出现则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网络环境下,可以帮助教师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与条件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自主学习方法,最终有效提高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真正将日语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日语教学的最终价值。本文所提出的对策和措施希望可以为网络环境下日语教学模式的改变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建民.高级日语教学参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2]李迅.浅谈多媒体课件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4):356-357

[3]马鹤.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日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22

[4]边蒙良.运用多媒体优化日语教学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11(6):12-13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反思 篇4

【内容提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多媒体课堂教学仍存在照搬课件,展示课件等三个方面的弊病。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强大功能,就应在教学做到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学反思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数年不变的教学模式已渐渐淡出神圣课堂。大多数地区的学校都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普及。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忙起来。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教育改革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笔者自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照抄,照搬课件。就目前农村的现状,课堂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手段集中体现在课件的使用上,而课件的制作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还好有宽带网,打开网页,应有尽有。问题恰恰也出来了,我们一些教师在使用下载的课件时,只是照单全收,没有结合教情,学情消化,整合资源。其结果教学效果达不到甚至落后于课堂教学。

二是多媒体课堂教学实际上是课件的展示。课件下载或制作后,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一边讲述一边不断地点击鼠标,展示出讲授的内容,学生则看着大屏幕听。一节课下来,教师的能动性尽在冷冷的屏幕上,学生的主动性多为生动的画面所吸引,至于思考几何,动手几何,创新几何,则不得而为知了。

三是极端依赖教学设备,教学基本技能退化。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引发了教学手段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学习的速度、内容的丰富、学习的研究性、知识构建的合作性、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相比传统课堂有无可比拟的长处,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得到了广大老师、尤其是对新事物特别敏感的青年老师的青睐,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教育教学作用。但我们也注意到,部分老师对技术设备产 生了极端的依赖性,一旦设备故障或停电,则惶惶然手足无措,教学风采顿失。透视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的是部分老师教学基本技能退化的严峻事实。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能退化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如果教师不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与锻炼,过于依赖设备,将本应由老师亲自完成的工作全部交给机器去承担,教师指导作用会日趋淡化,最后发展为“机灌”。“机灌”与“口灌”一样,都是对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多媒体教学要突破以上三个方面,真正发挥其强大的教学功能,我认为应在多媒体教学中把多媒体资源与初中生的认知过程、与传统手段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那将会使计算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加熠熠生辉。

一、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思品课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与学习主体的认知融为一体,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交互”。如在讲《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时,给学生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对比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必须依据“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注意课堂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那种让计算机教师把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就是按键和顺序播放的做法,只不过是由“教师中心”演变为“电脑+教师中心”,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它强化的只是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甚至于教师也成为计算机的“奴隶”。

二、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

计算机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多媒体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特别是动态演示更是常规教学手段所能企及。但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果在教学中纯粹以计算机代替小黑板和挂图,单纯让计算机“唱戏”,而忽略教师的板书、语言和教态,那将会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呆板和僵化。实际上,教师的讲授仍是目前思品课教学的主要形式。生动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 蔼可亲的教态,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

实践也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播放影视),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那种“用鼠标代替教鞭”,“用屏幕代替黑板”的提法未免过于偏激和片面。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现代手段与传统完美整合,灵活运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益。

三、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的整合

初中多媒体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硬件设备缺失、相关课件的匮乏和制作的困难、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原因,使得课件的利用率很低,往往是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即使是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的精制的课件,也仅在公开课上露露脸,而在平时教学中则被束之高阁了。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另辟蹊径,才能化难为易,让更多的课件走进课堂,把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

一是给课件“减肥”。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应该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因此设计课件时应集中精力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上,切忌堆砌素材,面面俱到;图片的处理宜简洁,切忌滥用色彩,哗众取宠。否则就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淡化授课效果。七年级学生宜更多的播放音像资料和动画,增强直观性,八九年级学生可适当增加理性分析。

二是可采取“拿来主义”。一方面,网络中的现成课件各有千秋,只需我们牺牲一点时间就可以下载下来,然后采用抓图、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加工制作,即可在教学中使用。另一方面,“拿来”也是教科研,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捷径。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篇5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我一直在探究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且不受时空限制, 为一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广阔的交流平台。在基础教育领域, 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为实现网络在课堂教学的适时性、交换性、开放性、趣味性和共享性,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探究的平台。

一、用好教材, 设计好活动, 让学生动手寻找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 他们就会积极参与, 努力探索, 乐此不疲。一堂课上得轻松不轻松, 学生兴趣高不高, 与教师设计的课中活动密不可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 面对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数学,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一个有数学思想的老师, 他的学生也一定会具有学习数学的技能。

用好教材, 设计好活动, 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组织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通过动手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摸一摸、算一算、摆一摆、找一找等活动, 需要我们探究的数学问题的答案就会自然呈现出来。例如: 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三角形的面积》时, 我让学生课前自己准备完全相同的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上课后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拼图形, 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接下来, 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刚才拼的过程中, 你发现了什么?”我的话音刚落, 小手争先举起。一位同学回答“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听到这个回答我没有急于给予评判, 而是拿出两个不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继续拼摆……这个时候有同学说话了, 说“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句话是错的, 应该这样说: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接下来的结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自然就总结出来了。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学生学得很轻松, 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发现了数学学习中的规律, 记忆深刻, 应用起来灵活自如。

二、巧用网络, 整合好资源, 让学生动脑发现规律

心动才会有行动。心理学指出: 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学有所获。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 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 我们在使用时切忌“拿来就用”。将别人的东西加上自己的思想, 整合到你的课堂中, 为你的课堂教学服务, 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1. 巧用网络资源, 变静为动

例如: 在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的《圆锥体的体积》时, 借助falsh动画, 学生经历和明白了,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对圆锥体积公式中的三分之一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在观看falsh动画的过程中, 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学会了从他人的操作中捕捉信息, 梳理思路, 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 借助网络平台, 充实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不受时空限制的同行之间的资源共享, 名师的优秀案例、课件, 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充实了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例如: 针对我的学生对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中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理解模糊等问题。我在上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 首先和孩子们一起做了棱长分别为1厘米、1分米的正方体, 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所占空间的大小。动手操作完成后, 我左手拿着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右手拿着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用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大正方体? 几分钟后, 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10个、100个、1000个……就在学生疑惑哪个答案对的时候, 我展示了网络中的falsh课件, 将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清楚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很快得出这样的结论: 用1000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拼成的大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 也就是1分米, 即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水到渠成地总结了出来。

三、学练结合, 筛选好资源, 引导学生动脑总结规律

在数学课中, 我们先是从数学知识中探究发现规律, 反过来又用发现的规律解决数学问题。会学习数学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善于发现和应用规律。数学这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条理性, 面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 如果你掌握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 总结出了此类问题的特征, 不论条件怎么变化, 问题总会迎刃而解, 你也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 分数应用题中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第一类: 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 占体重的4/5, 这个儿童体重多少千克? 等量关系式: 一个儿童的体重×4/5 = 体内水分的重量。第二类: 美术小组有25人, 比航模小组多1/4。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等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 +航模小组×1/4= 美术小组或航模小组× ( 1 + 1/4) = 美术小组。第三类: 一堆煤, 第一次运走的比它的1/4少4吨, 第二次运走它的20%, 这两次刚好运走这堆煤的55%。这堆煤共多少吨? 等量关系式: 这堆煤的总重量× ( 55% - 1/4 - 20% ) = 4。解答此类问题要根据关键句子找出等量关系式, 也就是弄清楚已知的这个量是看作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 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 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都会准确地解答出来。北师大版的教材中, 同一类型的练习题有点少, 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正好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 经过例题分析, 分类多练, 数学技能会提高, 数学建模思想会慢慢形成。

总之, 本着“学生动起来, 课堂更充实”的理念, 让我们利用好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 和学生一起心动、行动、互动, 在数学王国里探究发现规律,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我们的课堂因网络而充满生机活力, 让学生因网络而学得有滋有味。

摘要:网络的出现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的生活情境图、动画等, 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源于生活, 反之又为生活服务。从而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动起来了, 课堂也随之而活力四射。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篇6

一、利用网络收集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 包括地理教案、地理试题、地理论文、地理课件、课件素材、地理专业课电子书等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网上收集这些教学资源, 为教学服务。

1. 从网上寻找课件资源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作课件也成为当代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如果教师靠自己一点点地制作那是大可不必的, 因为网上有丰富的课件资源可以供我们使用。课件的种类有多种, 一般多是ppt课件, 其次是f lash课件, aut hor war e课件最少。这里介绍应用最为广泛的前面两种类型课件的查找方法。ppt课件和flash课件的扩展名分别叫“.ppt”和“.swf”。例如, 讲到“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要寻找相关课件, 可以在百度或google的搜索栏中直接输入“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ppt”或“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swf”, 就可以得到很多这一节的课件。当然下载下来的课件不一定完全符合你的讲课思路, 要对下载的课件加以修改才能使用。

2. 从网上下载教案和试题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都要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来说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教学经验不足, 章节知识间不能前后联系融为一体。这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 看一看别人对同一节课是怎样理解的, 怎么设计的。方法之一就是从网上下载教案, 集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教案、试题资源一般是网页文档和doc、pdf格式。现在我们要找“.doc”格式的教案, 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为例, 具体做法是:在百度或google的搜索栏中直接输入“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doc”就可以得到相关的word形式的教案。要寻找pdf格式的文件, 只要把扩展名改成.pdf, 如“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pdf”即可。

网上的试题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可以加以利用。例如, 寻找“大气”这一单元的试题, 可以在百度或google的搜索栏中直接输入“大气试题”、“大气检测题”等关键字就可以得到很多可供下载的试题资源。但下载的试题本身可能存在错误和不足, 教师要筛选加工后使用。

3. 从网上寻找图片和视频资料

网络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料, 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图片可以到百度图片、雅虎图片、素材中国等网站中找, 有些地理网站也会提供。地理音频可以到百度音乐中找。地理视频可以到视频分享网站中寻找, 常用的视频网站例如优酷网、土豆网、酷6网、56、六房间等等。这里介绍几款常用的下载视频资料的软件web迅雷、bit comet下载、vagaa哇嘎画时代等都可以搜索到大量教学视频资源。

除以上资源之外, 可以搜索使用的资源还很多, 要在日常使用中不断积累经验。

二、利用网络探讨教学问题

现代网络的利用形式多种多样, 腾讯QQ、博客、网络论坛等都是现代网民日常用到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形式, 探讨教学问题,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 腾讯QQ的利用

QQ已经深入到网民的日常生活中, 上网聊天已成为网民的一项重要活动。QQ以其快速、便捷、广泛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中学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网络媒介进行教学问题的交流和探讨。QQ中的群组功能为教师交流提供了平台。可以创建或加入到中学地理教师群。在这个群体里教师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 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群组成员之间可以确定一个具体时间集体进行在线交流, 也可以把问题发送到QQ上, 等其他成员上线后给予回复。QQ具有传输文件功能, 群内教师可以相互传送教案、课件和备课资料以及试题等, 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此外, 教师还可以在QQ空间里记录自己的教学心得、上传教案和试题等以供大家交流使用。

2. 博客资源的利用

博客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网络利用形势, 拥有博客的人也越来越多。博客上面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教师开发。有专门的教师博客网站, 教师可以在这里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博客中的“圈子”功能为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例如在新浪博客中可以选择加入自己的“圈子”, 如“中学地理教学”、“地理教师”等和中学地理有关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 大家可以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 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当然还可以在圈子里共享教学资源。

3. 网络论坛

网络论坛也为教师交流搭建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可以把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疑惑拿到论坛上来, 让同行们一起讨论, 以求获得更清楚的认识。也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上传到论坛, 供大家一起分享。这样的网站有星韵地理、人教网、k12教育论坛、精英地理等。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7

现代网络技术是融文字、图形、动画、影音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 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由于它处理信息时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参与性、灵活性, 传递信息具有便捷、灵活、快速的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应用现代网络技术,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例如, 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 通过引导学生听录音、配乐、看视频资料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骆驼、了解沙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网络,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传统的学习环境, 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制约了学生对信息的摄取, 老师成了唯一的信息来源。但是在网络环境下, 拥有大量信息的互联网成为新的知识来源, 成了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网络搜索引擎和相关文学网站,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主动收集语文信息, 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地位, 凭借学生自己的观察、感受、体验, 在网络中找出需要的信息, 进行自主学习。

在《九寨沟》珍禽异兽这一部分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后, 请学生提出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有一部分学生对两个词语的运用产生了疑问: 一是文中说“体态粗壮的金丝猴”, 学生认为他们日常见到的猴子灵敏, 身体精瘦, 用“体态粗壮”一词不合适; 二是文中说“行动敏捷的小熊猫”, 学生认为大熊猫憨态可掬、笨拙可笑, 小熊猫怎么会“行动敏捷”。面对学生的问题, 我没有作出解答, 只是为学生指点路径, 让他们通过上网, 搜集文本中四种动物的有关资料, 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深度感悟文本语言, 内化理解。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交流学习结果, 使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

三、利用网络,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 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尝试, 使学生学会学习。例如, 我在讲述《九寨沟》自然风光一处时, 在多媒体展示了九寨沟迷人的自然风光的图片后, 组织学生讨论, “你最想了解九寨沟的哪一处?”随后我提供了Google、百度等网址, 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让学生在搜索、处理信息中了解到九寨沟的雪峰、森林、湖泊、瀑布等自然风光的特点。最后每个小组将收集、处理的重点知识制作电子小报, 在课堂上交流, 学生一起分享知识。于是呈现了这样的学习流程“欣赏感知———提出问题———确定探究主题———自主探究———展示评价———分享成功”这样的学习模式, 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利用网络,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必然会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而网络环境则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保障。“要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 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 教学过程是不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的过程, 更是师生和网络交流的过程。因而, 师生关系在网络环境中是“民主平等”的。在网络中搜集资料时,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各取所需, 多向互动, 自主学习、交互学习, 协作学习。此时, 教师已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料, 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 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我深刻地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 语文教学资源永远是开放的、多媒体的、跨越时空的, 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方式, 而且也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利用网络, 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通过互联网,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去学习交流和沟通。由于在课外的网络学习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 向家长、同学或网上其他贤人请教, 汲取网络中积极的思想和文化精华。语文教师应采用鼓励的态度, 根据网上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进行指导和建议。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交际、交流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此外, QQ、MSN、BBS、E - mail、Blog网络日志等网络平台和媒介, 也为语文教学和交流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六、利用网络,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网络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如果学生只停留在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 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为学生创造机会, 展示自己在学习语文中的成果。教师可以利用因特网指导学生申请个人主页, 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语文学习站点, 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制成网页, 在校园网甚至在互联网上发表。这一过程,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的精神, 又能让他们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 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可以丰富教学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正如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说:“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 谁就拥有了世界”。由此可见, 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语文世界里遨游, 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学生真正“动”起来。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技术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 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给我们提供了新的信息交流工具, 为学生通过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料库搜集各种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 进行交互式、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如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清水一般源源不断, 永远充满活力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在以下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陕西教育.

[2]渭南教育.

[3]小学语文新课标.

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篇8

【关键词】网络;作文;教学

二十一世纪的如今,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网络环境以其强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传递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网络环境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网络环境也同样影响着这个时代的学生,他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与网络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真实反应现实生活的作文教学是不可能对此漠不关心的,实践证明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网络环境的丰富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同时网络环境的强大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流空间。

一、在线阅读,激发写作兴趣

平时学生订阅各种作文报纸、杂志,以汲取写作营养,但对于网络来说,报纸、杂志仅仅是一条条小河,网络则是汪洋大海。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从内容来看,网络信息资源除文本信息外,还包括大量的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呈现出多类型、多媒体、跨地域、跨语种等特点,一改传统文本信息单一的面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从效用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时效性。所有这些特点和优势,构成了网络迷人的风采。因此,我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扩大阅读面,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在指导作文《多彩泉州》,上课时,我借助多媒体网络,让同学在线阅读有关泉州景点的文章,查找泉州的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边观看图文音像资料,边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然后我带领同学们到泉州去参观、游览,他们兴趣盎然,很多学生叫出了泉州各种景点的名字。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参与,把现实生活的场景搬进了课堂,清清楚楚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了明确地观察和描写对象,并且有了感性认识,使教有所凭,写有其景;丰富的网络资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诱发了写作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们甚至从网上下载图片与文字相配,交给我一份图文并茂的作文,正所谓:“给我一次充分发挥的机会,还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下载资料,获取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往往为材料所困,尤其像说明文的写作,例如学生要写一篇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的说明文,常常苦于难以找到相关的资料,因而无从下笔。而网络则为我们提供了有大量的介绍动物和植物的信息资源,有文字资料,有图片资料,甚至还有声音和动画。通过上网查询写作的相关资源,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要说明的对象,而且通过对资源的选择,拥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写作就不愁了。

学生上网查资料、读文章、欣赏词句、片段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信息,如果不及时将素材记录、储存起来,时间一长,也就模糊、淡忘了。这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梳理,建立资料库,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地储存。一是视频图片库,主要内容为网上下载的和平时班级存入的图片和视频;二是记事库,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周围的人和事或网上的一些信息,记录时要求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三是文字素材库,从网上汲取的一些名句、好段、好篇,分别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分类归档。

三、在线作文,师生共同评改

学生确定了作文的主题,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布局,并可以快速的把想好的话通过键盘打在屏幕上,形之于文字,形成完整的文章。在网络环境下利用WORD写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用WORD内的文字修改工具辅助自我修改,非常方便,绝对不会影响卷面的整洁。

作文写好后,作文评改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计算机评改作文,能大大提高评改的效率。在评改作文时,我有时在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中对学生操机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评改;有时将有代表性的作文从网络上发送到学生机上,显示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对文章内容、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进行修改,实现多向的实时交流,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吸取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网上发布,实施资源共享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可送出或接收电子邮件,可以和别人建立联系互相索取,也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还可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性,把学生辛辛苦苦,并通过各种途径修改后作出的文章装入网页,然后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上传,把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共享。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经常进行网上写作,网上投稿,提高写作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最终版] 篇9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学生一写到作文,总是“横眉冷对作文题,俯首苦思咬笔头。”针对这种作文教学的现状,把网络技术引进作文教学,使两者之间进行有机的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点燃学生的写作灵感,拓展思维空间,减小训练坡度,大大优化了作文教学。

在Internet环境下,如何开辟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呢?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优化积累

古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的道理,没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学生怎能做得出象样的作文呢?而新大纲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我们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指导学生“找米”——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存资料库,以便于学生写文章时能有资料“下锅”,作文时能达到得心应手、文如泉涌的境界。

首先,我们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去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充实作文的素材库,从而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吸引学生去广泛阅读。我们知道:学生可以“读万卷书”,但不可能“行万里路”,一旦走进网络世界,狭窄的生活空间就会变得宽广开阔,单纯的生活阅历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二、优化写作

1、定格观察

观察,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定格观察,有利于学生深入、反复、细致地欣赏人、事、物、景等,这种形式的观察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所特有的。

如指导学生写《含羞草》时,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含羞草”的生长情况制作成FLASH动画,再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首先,指导学生从干、枝、叶方面去观察;再次,通过画面定格,指导学生观察含羞草在阳光下与风雨中的不同姿态,以求全方位地了解这种植物的特点。

通过定格观察,学生在作文时就能有顺序地去写,而且重点突出。可见CAI教学为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启迪想象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极为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具体的形象再现各种生活情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如有一次,我制作了几幅有关文具盒的PPT演示文稿和FLASH动画资料,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点击已有表象,连接未知的思维,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后,要求学生自己思考习作主题和表达形式。结果,这次作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叙文《文具盒的**》,状物文《文具盒》,童话故事《“文具国”最高法庭》,科幻文《未来的文具盒》等等。由于学生建立起了旧知和新知的连接,都能乐于思考,自由表达,从而遨游于想象、创新的王国。

3、互动评改。

在作文教学中,一贯的做法是学生作文,老师评改。“三分文章七分改”,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可大胆尝试在线互动评改这种方式。那就是指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在互联网上依据评改要求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边评边改,互改作文,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这,更是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生博客的作用,使大家更加喜欢上了博客这一平台,而作文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篇10

1. 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

1.1 强化学生主体性。

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明显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 突出教学交互性。

网络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 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提供了多种教学互动方式, 包括学生与教师交互、与课程内容交互、与媒体交互、与学习伙伴交互, 还可以随时随地提问、留言。这样, 既能够对学习状况即时诊断和评价, 又会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

1.3 凸显教学针对性。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 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 网络的超大容量, 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而认知水平超常的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新知识, 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 网络环境下的“大校本”语文教研

针对当前广大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校本语文教研能力受限的问题, 建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环境及先进媒介, 突破现有的传统的“校本”概念, 打破地理藩篱, 创造“大校本”教研环境, 开展“大校本”教研活动。

2.1 突破资源瓶颈, 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研能力。

“大校本”概念是指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 引入以外促内的机制, 通过建立加强与本区域内的其他农村中学、城市中学的教研联系, 集中多所中学的语文教师资源, 集思广益, 发挥多所学校、同一语文教研组的成员智慧, 优化校际资源, 实现网络环境下校际教研。

以备课为例, 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中内部交流主渠道之一, 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校本”教研理念下, 备课活动可以通过网络联动, 成为与本区域内的其他农村中学、城市中学之间的备课活动, 延伸了集体的范畴, 改变了现有集体语文备课模式。在校际备课动态化的过程中, 对于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 针对性更强, 从而使其专业成长充满动态感。

2.2 改进学习模式, 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

网络环境下构建的“大校本”语文教研模式, 除了对于优质教研资源的共享提供可获性, 还改善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模式。在“大校本”语文教研过程中, 农村语文教师要完成从搜集资料, 到确定学习目标, 到设计教学过程、网络交流、教学实践, 再到运用到课堂、课后的教学反思, 等等, 整个过程是动态的, 这与新课标强调的“过程与方法”相契合。总之, 网络环境下的“大校际”语文教研对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具有极大意义。

3.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 往往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题目或者一段材料, 然后提出若干写作要求,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构思创作。虽然也有不少佳作问世, 但是与随笔等写作形式相比较, 佳作的质量与数量明显不占优势。随笔之所以能引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就因为教师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 让学生拥有宽泛的写作空间, 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写自己所喜与所想, 特别是紧密联系学生的亲身体验, 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写作情境, 让学生能有所体验有所创造,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作文的教学。

首先分析学生的写作现状。学生的作文, 往往缺少历史的厚重感和中国文化的底蕴。一来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二来与生活环境有关系。但是, 从学生的阅读量来说, 在语文教材和语文老师的推荐下, 学生还是读了些古文与古诗, 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如何在其了解的情况下, 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 从而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是最大问题。在写作时, 能适当引用所知的诗句, 是本次的作文学习试图达到的目的之一。

其次分析网络对于作文教学的意义。借助网络, 可以提供丰富、专业、系统的资源, 促进学生快速、大量地阅读。以写作为目的的任务驱动, 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 获取知识, 整合信息的能力;另外, 网络所提供的同步与异步的交流, 能够实现智慧资源共享, 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此次以任务驱动为主的作文教学“古诗名句的春色”, 学生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寻找古诗文名句与历史典故, 结合现实完成了作文, 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学生体会到了古诗文能使文章增色, 学会了如何通过网络搜集需要的诗文与典故。

网络也为此次习作提供了情境, 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了写作所必需的资料。BBS的留言, 展现了学生的智慧。

4. 展示自学成果, 达成目标检测

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很久了, 可是当下的语文课, 一些老师要么仍在滔滔不绝地讲解, 让学生听讲记录, 要么追求课堂上的热热闹闹, 让学生走走形式, 说说问题, 一到真正落笔写作却感到很难, 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加强课堂阅读和练笔的展示导学和目标检测。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自己会“怎样写”。

上一篇:语文趣例下一篇:震颤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