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十篇

2024-05-27

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篇1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和教学活动的功能,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科学、全面、符合实际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对细胞膜的发现过程进行详细讨论和总结思考,让学生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建立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模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会再觉得学习是种负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让学生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什么样的。接着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事例,把课本的知识和教学目标与这些事例很好地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或者当今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给学生营造出引人入胜、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去学习新知识。例如,在讲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当前热门的“克隆”技术。介绍“多利”的诞生和各种转基因技术、太空育种、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干细胞的移植技术等,为学生遗传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了解到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上讲解DNA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时,学生必然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只有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

要想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除了改变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组织和利用好教材中的实验及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内容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酶易受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改变。通过直观的实验,让学生理解教材上给出的影响酶活性的2个曲线图。同时让学生去处理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不同温度段是如何去设置和调节(如水浴控温)?不同pH值如何去调配和控制?底物可以随意地处理或添加吗?”等很多问题,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去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同时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必然十分深刻,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忘记具体内容,但对自己做过实验的以及相应环节会有深刻的印象。在进行探究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好相关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合理处理好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进行探究性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有效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卫志芳.无效教学——课改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J].中学生物教学,2009,25(5).

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篇2

一、设计好教学流程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 教师在课前应该设计好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一般的教学流程是:复习准备———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小结。生物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可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 如我们周围有许多可开发与利用的资源, 对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适当地引入这些资源,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探究新知”是一节课的主要环节, 用什么方式探究, 如何探究,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的方案, 关键要做到网络清晰化, 思路条理化, 详略得当, 收放自如。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明确教学目标, 突出教学重难点。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是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有目的地设置疑问,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此, 教师应寓难点于设疑之中, 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让学生在问题的探讨中有效解决问题。而教师是这一过程的主导, 务必要注意设问的递进性。例如, 在“DNA的粗提取”的实验中, 教师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教师:一位具有科学献身精神的同学, 自愿为小组提供2mL的血液做实验材料, 结果实验却失败了, 为什么?

学生:DNA主要存在细胞核里, 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教师:DNA是大分子物质, 出不了细胞核, 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DNA提取出来?

学生:用针抽出来。

教师:这是第一反应的想法, 但事实证明是不可行的。怎么办? (让学生思考片刻) 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渗透作用原理。

学生:用蒸馏水来浸泡血红细胞就会胀破。

教师:很好, 但胀破的只是细胞膜, DNA还在细胞核里没出来, 怎么办?

学生:继续用蒸馏水浸泡红细胞的细胞核。

教师:核膜与细胞膜结构有何异同?渗透作用原理是否还管用?

学生:不管用, 因为细胞核有核孔。

教师:我们的目的是提取DNA, 既然没办法破坏核膜, 那我们就换位思考。 (提醒学生看实验原理)

学生:用浓度大于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可以把细胞核里的DNA溶解后再提取。

由上可知, 在整个问答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并在学习理解实验原理的同时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 达到了有效学习的目的。

2.化抽象为形象, 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将宏观与微观相互转换, 把抽象内容形象化, 可使学生的学习更轻松。例如, 在教学《光合作用》一课时,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是本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首先, 可让学生利用形象记忆法识记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次, 把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比喻成一辆自行车 (如下图所示) , 请学生写出图中序号和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名称。第三, 把正在进行的光合作用比喻成一辆正在匀速行驶的自行车。如何操作才会改变车速?从而引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这样, 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引导学生对照学习, 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在比较的过程中, 难点不攻自破。

三、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有效课堂 主要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3-041-01

生物学科是高中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除了掌握生物学知识,发展学习技能,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更容易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是否准确,教师是否采用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否注重知识的构建和重组等。如何构建高中生物有效教学课堂,下面简单谈谈几点措施和体会。

一、课前注重知识的整合

一节课45分钟,能否高效利用,直接决定了生物课堂的有效性与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知识内容和体系进行重新组合,并能做适度、合理的个性化处理是关键。

1. 注重生物发现史的处理。高中生物学科系统性强,渗透了许多生物发展史、发现史等的材料,但有时发现史、发展史又有庞杂、繁琐之感。如《植物的激素调节》的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这一节生物史内容多,诸如达尔文的实验、詹森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如何让学生快速抓住主要内容而从整体上快速把握四个实验的具体细节,列表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如:

这样,或者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而完成这张表格,或者上课时,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用多媒体将这个表格呈现出来,或者以图示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都可以让学生快速把握要点,掌握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地方,使学习事半功倍。

2. 把握重难点,选择使用多媒体。一些高中生物知识既微观又抽象,对于这样的知识点,教师如果采用灌输法,效果可想而知。借助于Flash动漫的特点,可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微观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克服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教学,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多媒体的演示下,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增加了形象性和直观性,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二、注重兴趣的激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动力的源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效应和无穷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名人效应法,借助于生物教材中的生物学家的故事,或者与生物学科相关的人或事,而激发学生的想学的欲望。如借助于生物学家达尔文极其“进化论”,结合达尔文在生物领域里的科学研究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其次,情境教学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学习时,呈现“棉花摘心”、“植物造型”、“园林工艺”的等生活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顶端优势”的意义和实际运用,感受到生物学习得有用性。再者,实验法也是激发兴趣的主要策略。此外,教学中,故事法、古诗词的引用、谚语的使用等都会使生物教学诗意盎然,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力。

三、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并行

传统的“满堂灌”是沉闷课堂的最大症结所在,是枯燥课堂的主要原因。课堂上,教师唯恐讲得少,唯恐时间不够用,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于是,从上课铃声响起到下课还言犹未尽,从头至尾,所有的知识教师一人“包办”。可是,再看看学生的实际反应,一个个听得昏昏欲睡,个个“消化不良”。改变这种做法势在必行

1. 主动学习,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灌输教学下,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时间,一味跟着老师跑,真正参与的机会少,造成课堂沉闷。新课改下,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是学生会学的主要表现。首先表现为课前的自主预习习惯,“凡事预则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怎么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教师有必要进一步给以指导,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编写可行的导学案,使学生的预习真正落实到位。如学习“体液的调节”前,让学生了解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概念,把握二者的不同和联系,了解人体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有哪些,了解激素的发现的几个实验——沃泰默的实验、斯塔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能用几个实例了解激素的调节方式……课前对这些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就有针对性,讨论、交流时,也可以明确目标,知其所言,并且在听课时,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疑点等有所侧重地给以关注力,提高听课效率,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的意识。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探究、合作体验的快乐,从而产生“我要学”、“我会学”的效果,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务必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主动学习为形式,提高能力为宗旨。如果学生自主探究不充分,学生在合作的讨论环节、发表看法等时,会不知所言,使小组合作困乏实效性和时效性。

高中生物教学应转变“教”知识的理念中走出来,向教学“学”知识而转型,由灌输知识到自主构建知识的转变,由重知识到重技能、重能力的转变,由“一刀切”向“关注每一个不同的个体”而转变……教学是艺术,有效教学更需要师生们的共同努力,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 王改芬.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J].新课程·上旬,2014(5).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涉及的因素很多,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高中生物教学,探讨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面向全体,关爱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温暖,给学生希望,给学生可以触摸到的未来,不偏袒优生,不漠视后进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事半功倍。自然学生也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

二、认真研究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教材的编写内容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去把握教材意图。事实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1、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解读、探讨、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2、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生物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正如专家所倡导的对教材要“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一)了解学情 课标中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准确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做到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较准,而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等认识模糊、把握不透,尤其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制约着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以,我们教师应主动走到学生中去做一些非教学性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显著的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我们教师的教学法应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冷落、淡化、忽视了学,学生学的自性散失了,萎缩了,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所以我们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教材、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等方面的因素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比如说,选修3《胚胎移植》一节,各部分的教学方法我是这么设计的:

1、通过观看“试管婴儿”小短片和观察“牛胚胎移植示意图”,理解胚胎移植的定义,并加强对过程的掌握。

2、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并通过观看“着床”的小短片,理解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3、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胚胎移植的必要性及意义。

4、同学们根据教材“牛胚胎移植流程图”总结一个用文字表述的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图;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及每一技术操作的作用。

5、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知识巩固。

(三)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入课堂

课标中指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在的课堂为创设情境而设情境情况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实、有效、有意义的课堂情境的设置。生物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生物服务,应该让学生用生物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生物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所以,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生物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生物思维的发展。有时直接从生物的旧知识引入也未尝不可,或许还会收到开门见山、简捷明了的效果,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四)增强目标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具有良好的目标意识同样是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然而,实际的情况恰恰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非常淡漠,甚至认为备课中目标的制订也是随手写来。即便制订了,也是权当应付,更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对照目标进行反馈和调整。所以目前不少的课堂往往天马行空,教师则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调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对过程与结果、教案的预设、评价的处理上随意性更大。

四、有效提问与倾听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互动过程中,要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或互动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和“倾听”。“有效提问”是在备课中精心设置问题的基础上实施的,抽答面要广,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有效倾听”应注意:一要尊重对方,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目光直视对方,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二要耐心,问后要等待,宽容和理解对方的感情和表达方式;三倾听过程要有回应,启发要提供线索,追问要补充信息,并适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篇5

一、认真钻研生物教材和教学大纲,明确生物课堂教学目标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被一些固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往往是依据应试教育目标来教学,即考什么教什么,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任务的分配、教学目标的制定,都是根据考试要求来实行;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掌握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教学目标更是难以实现。鉴于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需要对生物教材和生物教学大纲进行认真、深入地钻研,明确生物教学目标,使应试教育及时向素质教育转变,以此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在教学大纲中,对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此,我们要对大纲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并对其中所提出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刻领悟,然后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最后结合班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生物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设计出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物教学目标。如此,在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才会进行深入、全面的生物课程学习。

二、高度重视课堂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环节,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否快速集中、课堂教学效率高与否,都与导入环节息息相关。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以即将教授的生物知识特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来设计课堂导入,实现生物知识的巧妙引入,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如此还能帮助学生抓住课堂教学重点,从而为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充分保障。

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为例,我这样设计课堂导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各种变异现象的图片,如变异猪、太空青椒、方形西瓜、形状各异的玉米棒等,这些与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的物体形象不同的图片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觉得十分新颖、有趣。而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这些东西吃了对人的身体有害吗?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现象呢?

这样,通过给学生呈现直观形象的图片进行课堂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身份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究者,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三、科学设计生物作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点

作业是检查、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教师常常对作业的设计采取的是忽视的态度,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做到从科学和合理的角度出发,而是十分随意、单一,导致学生没有做作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强化、巩固,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生物作业的设计,使作业环节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针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项作业: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形成光照强度的唯一变量。对于实验材料、方法与步骤不作具体规定,可以以个人形式进行实验,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这项作业具有开放性,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散思维的锻炼,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可设计富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的作业,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篇6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理念, 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过去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有效。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将“三维教学目标”作为内涵, 追求学生的整体发展, 即在注重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效性的同时, 更强调对新知识和技能探究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有效性。因此, 我们可以把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的理念概括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最终实现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 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最大发展的教学。

二、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有效教学的活力。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之一。所谓良好的开端, 笔者认为就是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一种状态。教师可以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 或者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提出新问题, 引起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 产生学习的需要。问题的提出要以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前提, 使其充分感受到身边确实存在生物知识, 引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促使学生很快就会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2. 恰当运用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 才能发挥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 恰当选择教学方式, 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高中生物必修I第六章第一节“细胞增殖”的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是分析染色质、染色体、单体、DNA的关系。如何进行这个重点问题的教学呢?笔者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首先请学生观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结构及两者相互转化过程的动画视频。然后提出探究问题:染色质由哪些成分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在形态上存在什么关系?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根据已有的生物知识和图片视频的观察, 可以清楚地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中的两种存在形态, 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分裂间期, 染色体完成复制, 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仍然是一条染色体。但复制前后这条染色体有两个不同特点:第一, 复制前染色体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即姐妹染色单体数为零, 每条染色体中含一个DNA分子。第二, 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每个姐妹染色单体中各含有一个DNA分子, 即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个DNA分子。学生根据以上对一条染色体复制前后情况的分析, 然后教师把染色体数量扩大,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三者的数量关系, 最后, 概括出三者数量关系的结论如下: (1) 染色体复制前, 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2) 染色体复制后, 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数×2。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自己认真思考, 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过程即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3. 重视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学习过程, 是有效教学的保障。通过教学反思, 教师不仅能够具体地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吸取经验和教训, 而且能够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系统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在每堂课的教学中, 总会有一些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教学的共振及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及时详细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 也可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推陈出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1) 课堂导入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 (2) 课堂的教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 (3) 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 (4) 采取了什么方法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新知,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5) 采取了什么手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改理念下实施有效教学, 还与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素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各种媒体的恰当使用等分不开。教师应把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去关注、去理解、去实践, 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服务。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篇7

本文就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结合在课堂实践中的学习应用, 从微小的细节入手, 谈谈几点有效教学的新得体会。

1. 课堂教学前有效备课

一直以来教师备课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 只有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下面谈几点备课的要点。

1.1 有效的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 准确掌握教学内容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备课除了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外, 还要明确教学方法。高中生物是一个有趣的科目, 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点, 结合生活实践,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参考社会实践和以前在生物教学课程中采用的方法, 以及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课后反思, 认真处理备课方案, 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合理到位;对每一个知识点学生的认知程度要有预见性, 以便做出假设性的处理;对每一个例子要精挑细选, 最终整理出一节有效合理而且有趣还有激发性的课程。其实除了备教学内容, 最重要的备课对象是学生。

1.2 有效的备学生情况。教师备课的重点是学生, 有效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中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备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生物教学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以达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 鼓励学生主动的去掌握知识消化知识的目的;其次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型人才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的人才。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 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因此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达到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目的。第三, 结合以上两点情况, 教师在备课时要收集足够的社会实践资料, 再将课堂中抽象的知识点融入现实生活中,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 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掌握。运用社会实践资料让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现象相结合, 有助于学生对枯燥知识的被动接受, 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激发学生发现身边的生物问题, 主动探索高中生物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有效的实现了以学生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课堂。在不断的有效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 运用知识的模式, 最终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2. 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挖掘学生潜能

如何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呢?当然有效的备课是为有效的教学过程做准备, 所以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中方法来激发学生完成目标, 在过程中指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采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下是几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

2.1 创设引人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选择在教学中与新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的问题。创设引人的情境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高中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的紧密性为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展开课外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基础, 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热情。

2.3 认真开展实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一方面可以把书本中提到的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 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产生对了学习的好感, 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的信心。

2.4 恰当的利用多媒体,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益处, 同时给学生带来了福音, 给枯燥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利用多媒体技术, 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 把静止的内容变得生动, 动静结合,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的积极主动, 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3. 课堂教学后总结反思

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总结,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教学方法, 使教学过程更有效更丰富。同时, 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特点, 因材施教, 逐渐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有效学习方法。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是生物教师不断努力探索改进创新总结的过程, 也是一个长久的学习过程。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是循序渐进的, 是不断的在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完善的, 逐渐完善的有效教学方案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有效。

摘要:本文以高中生物课堂的教育现状为基础,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通过对有效课堂实施策略的论述, 阐明了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运用有效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丰富多彩。

实现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途径初探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途径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物力,进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中恒久不变的主体大概就是有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益的指标就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有效教学的宗旨就是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多重视学生的进步和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们进步才能体现出教学效益,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跟生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采用有效性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已经融入了有效教学的模式,因此,如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是当前生物老师以及学生值得深思和考虑的问题。

二、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应用

1、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网络上的资源丰富,利用网络能够将生物中比较抽象的知识,转变成直观简而易懂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怎样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网络教学,进而使教材中的理念与教学相结合,实现有效教学。首先,网络资源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虚拟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然而,由于在教学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导致生物这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不能够很好地实施教学,缺乏实验的教学课堂,会显得很枯燥,进而导致学生渐渐的对生物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网络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网络的空间很大,能够为我们生物实验教学进行虚拟实现。其次,教师在教学前,还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搜集一些与教学课程相关的资源,既能够充实自己,还能够将生物教学准备的更加充分。网络资源中有很多与生物相关的素材,像资料、视频、图片、以及声音等。这些资源能够很好地将生物中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知识,很直观的表现出来。最后,课堂的教学是受时间限制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课件中的内容在屏幕上进行排版,进而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分子与细胞》这一课的时候,对于分子细胞这些都是比较微观和抽象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细胞癌变的过程展示也学生看,这样有利于教师后期讲解癌变的原因。

2、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模式。高中生拥有更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较强的自制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自行的去查阅资料,进而将问题解决。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辅助、指导、解决困惑的角色。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有成就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将要讲解的课程进行预习,遇到不懂的知识,自己先利用网络的平台去找资料,与同学讨论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把预习时碰到的不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仔细的回答。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学生们自学的效率会比较快,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对其难点和重点进行着重的讲解,并在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学生主动学生的能力是需要进行培养的,相关研究表明,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脑细胞的参与率不同,且兴奋点也不同,由此可见,主动学习有利于发现学生的潜能,进而发挥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课时,可以先布置学生先去预习,在课堂上耐心的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解决学生的问题之后,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将相对性状、性状分析、杂合子、纯合子、基因型等一些概念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区分杂交、自交、正交、以及反交等概念。最后让学生再进行本章节的阅读,提问学生“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孟德尔实验是选择什么材料,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实验教学。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抽象,而且难懂。因此光靠单纯的背诵和记忆,是不能够正确的掌握高中生物知识的精髓,因此只有将记忆和实验相结合,才能够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识,通过自身对实验的观察,将概念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其本质和原理。例如:教师在讲《有丝分裂》这一课时,对于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等情概况对酶活性的影響。通过实验就能够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这些知识,并且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和记忆,能够将知识记得更加牢固。高中生物与实际生活相接近,因此,可以适当的利用生物知识来解释和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血糖和血脂对人体的影响,癌症患者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细节等。进而让学生指导,生物除了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学科之外,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每一个阶段的学生其所处的阶段不同,因此不能够完全的照本宣科,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难点,进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将有效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有效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探索和研究。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就开始出现有效教学,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由此可见,有效教学是一个需要长久研究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多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更新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进而来创新教学的方式,使得有效教学能够持久稳定的发展下去。

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篇9

[摘要]高中生物知识结构蕴含着学科交叉、生活、健康、德育、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验等认知特点。本文从其中的学科交叉、生活以及健康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 认知特点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213-01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高中生物作为生物科学的过渡学科,在高中学科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有很多教师从不同方面对高中生物的高效课堂进行过研究,如基于高效课堂构建的高中生物课堂设计思路分析、构建高中生物教学中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等[2-4],但基于学科认知特点下的有效教学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一为例,就学科认知特点探讨高中生物学的有效教学。

一、高中生物认知特点概述

对于刚从初中步入的高中的学生而言,其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还较差,而高中生物的内容丰富、抽象,且知识层次更深,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就更高。高中生物必修一模块以细胞的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知识体系,包括细胞,细胞的自我保障,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的生命周期等部分,其知识结构中蕴含着学科交叉、生活与健康、德育、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认知特点。教师只有吃透教材,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学科认知特点,才能较好地进行有效教学。

二、基于认知特点的有效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一)基于学科交叉的有效教学

本模块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与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相交叉,在初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已有知识的构建,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在物理中也会有涉及到。教师可以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学习热情。生物学科不仅与理科之间存在联系,还与文科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联系,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问题探讨就以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引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从情景交融的诗句中思考有关的生物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在一首优美的诗中引出学习内容或在学习内容中加入历史,数学等学科知识会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更加感兴趣,这对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有效教学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基于生物学与生活的有效教学

第五章第一节中介绍了我们生活中常用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种物质――酶。通过对酶的学习了解了酶无处不在,酶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溶菌酶,提高果汁产量的果胶酶,以及促进人体消化的消化酶,还有加酶洗衣粉使我们的衣物更加洁净,加酶牙膏使我们牙齿更加亮白。教师通过对酶在生活中应用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酶有更清楚的认识,对酶的学习更加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都是我们生活中常接触到的物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元素构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单糖、二糖和多糖。

(三)基于生物与健康的有效教学

最后一章主要探讨的是细胞的生命历程,从细胞的增殖分化到细胞的衰老凋亡以及如何导致细胞癌变,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长与癌变的矛盾,了解物理、化学以及病毒致癌因子是导致正常细胞癌变的原因。[5]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的生命观,关爱生活、珍视生命。

三、总结

有效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远不止上述这些,只要在生物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挖掘出教材中的认知特点,就会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施有效教学。没有学习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有好“导演”才会有“好戏”。学生是主体,对高中生物学科特点的归纳与总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从多方面渗透学科知识,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教师才能够构建生动、积极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林冬梅.实验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1996(02):23.[2]李琳.基于高效课堂构建的高中生物课堂设计思路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01):29.[3]蔡瑞娜.构建高中生物教学中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187.[4]朱青.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J].软件:教学,2015

(07):43.[5]刘玲玉.癌基因与抑癌基因[J].阴山学刊,1998(02):

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篇10

一、精心备课, 准备充分, 合理安排学生的分组实验

生物实验课不同于物理、化学实验课, 实验材料受到季节性限制, 且有些实验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 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

生物实验材料因其保鲜期短的特点, 大多不好长期储备。准备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从市场购买。如经常使用的洋葱,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都要用到洋葱。二是教师自己采集或分工由学生采集。有些生物实验材料用量较大, 而采集又较困难, 除同年级教师通力协作外,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采集。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让其获得一些有关生物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感性知识。三是可以利用替代材料。如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时, 可以用麦苗或韭菜叶代替;做“渗透装置”实验时, 可以用动物膀胱或大鱼的鱼鳔代替玻璃纸作半透膜。

2. 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流程

生物教学的课时有限, 要确保在一课时内顺利完成实验, 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实验步骤。由于实验课教学不同于文化课教学, 且学生在实验室往往比较兴奋, 所以教师在实验课前要求学生熟记实验流程, 以防止实验课上学生忘记实验操作步骤再重新看书, 浪费时间。有的实验步骤耗时较多, 且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可由教师在课前完成。如“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 根尖解离、漂洗耗时较多, 可由教师课前完成, 学生直接从染色开始。学生分组实验时大多两人或四人一组, 课前教师一定要对他们做好分工, 统筹安排, 认真预设好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答, 以利于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3.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跟踪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不能放任自流

学生实验时, 教师要放手给学生, 但不等同于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组学生的实验, 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 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同时, 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一些关键性的步骤,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 教师在实验前应对学生强调淀粉糊和唾液混合后的振荡是关键, 振荡不均匀, 试管底部淀粉反应不充分, 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4. 及时总结, 积累经验

虽然课前教师精心准备,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会出现一些新问题, 所以教师要及时总结, 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防范。实验中, 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 并及时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以防止实验流于形式。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要及时评价, 有些实验还要设法做好示范样品, 如质壁分离的装片、色素分离的滤纸条等, 以供学生对照,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多做演示实验, 不能用录像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

课堂教学中, 有一些演示实验技术含量不高, 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 或用多媒体演示代替教师的实际操作, 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教师在课堂上的亲自演示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做演示实验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准备好实验装置, 要多做几次; (2) 实验效果要保证绝对成功, 以利于树立教师威信; (3) 实验装置应放在教室醒目的地方, 保证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

三、充分设计好对实验的跟踪考察

学生实验时往往兴高采烈, 课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就会很快忘记, 导致学习知识的时效性不长。所以, 教师要根据实验的细节以及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好考察练习, 以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如果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有何影响?做质壁分离时, 有的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有的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 为什么?”相信通过合理的问题提示、错误的结果展示, 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合理实验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

四、引导学生关注探究性实验,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学生物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 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深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同时, 由于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许多发现是从实验中得来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做过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后, 要求学生去鉴定奶粉的成分。

上一篇: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下一篇:价格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