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新论》三篇

2024-06-23

《教师职业道德新论》 篇1

关键词:中职校,教师素质,培养

“教育的适切性 (relevance) 涉及到学习者的需要、国家 (现在和将来) 的发展需要和社会文化的需要, 也包括地方的和省一级的需要。”[1]21世纪经济发展出现一个明显的趋势, 即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 新兴产业的兴起, 就需求大量为产业服务的人才, 这些人才资源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这些人才是通过多种有效的形式与过程的培养才能形成的, 可看出, 切合“教育的适切性”符合时代的、高素质的、优秀的教师是达成这个目的的关键。作为中职校的教师, 其肩负着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任, 这也说明, 他们的专业知识素质与实践技能素质同样决定着中职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可见, 研究中职校教师素质的培养, 应该是当前中职校教学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中职校发展的背景

(一) 世界职业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

西方职业技术教育一般分为正规教育和特殊训练两种。在传统的观念中, 职教地位低于普教, 这种观念不仅中国有, 西方社会也存在。然而, 从80年代开始, 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因是, 由于经济的发展, 劳动结构也在迅速改变, 这一点在经济发达国家更为明显。过去的细致分工在现代的劳动活动中已不适应, 现今生产工作中所需要的是众多的灵活善变、技术能力强、科技知识丰富、交流能力强的“多面手”。这种工商企业中所出现的急速变化, 是现代西方国家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这种变化给工业国家带来的意义是, 大大缩小了传统学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差别, 新科技的发展使职业技术教育变得更为重要。因此, 教育和训练这两个概念也日趋合二而一。 围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适用人才”这个发展型课题, 德、美、英等国家都经历过长时间的实践。虽然具体措施各有侧重, 共同特征却也相当明显:注重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他们注重教师资格审查, 强调“多面手”与“专业性”并重。比如, 美国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 其中大部分为兼职。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 学校聘用教师时非常重视教师的直接工作经验。如焊接专业要求教师具有二年以上的焊工工作经验, 护士专业要求教师具有二年以上的护士工作经验。

(二) 国内职业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业生产和服务性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逐步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技术型产业过渡, 企业也从以前对产业操作型人才的数量需求转变为数量基础上的技术需求。但上世纪90年代的“普高热”及中国人传统的教育理念等原因使得中职校教育步入低谷, 技术工人和服务性行业人才的培养远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国家从宏观层面已经发现这一问题, 在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决定, 并于随后几年推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措施, 中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作为中职校的施教者,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规模发展决不能说明我们已经解决了职业人才培养的急需问题, 这几年中职校的内涵发展还远没有跟上规模发展的速度。如果我们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内涵发展的问题, 单纯发展规模的结果使我们将培养出大量不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 这将反过来制约中职校的发展。可见, 中职校必须建立和发展一支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优秀师资队伍, 要落实好建设规划和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这样才能稳步扎实地完成中职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中职校教师素质要求

(一) 专业基础素质要求

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 教育部部长周济明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 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 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 教育改革和发展就不会取得成效。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教授指出“人才的培养, 其前提和关键在于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提出了七类教师知识: 学科知识, 一般教学法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 学习者及其特点知识, 教育背景知识, 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观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等。其中, 最核心的是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就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专业知识, 它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学科教师必备的重要知识, 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和阐释、实践自己的专业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

(二) 实践技能素质要求

杜威认为, 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扎起来供教师运用的技术, 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主人翁方式。中职校教师不仅要增强反思意识, 还要提高反思能力, 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反思。比如说教师的学历提高了, 是否说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就提高了呢?这就要求施教者要善于反思, 要明白作为施教者不仅需要使自己成为善于自我发展的人, 更要成为善于帮助别人发展的、帮助别人逐渐形成实践运营技能的人。这就要求中职校的教师要谙熟本专业实践运用的技能技巧, 要在整个教学流程的关键处, 能示范, 善示范,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种平台进行实践历练, 从而逐渐掌握本专业实践运用的技能技巧。

(三) 社会交际素质要求

汪中求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去年某一天, 我在一个大学讲学, 其中有一个班是财会班的学生。我当时把一张增值税发票复印当卷子发给他们, 我出题, 你们填一下。结果50个本科会计人员只有两个填对了。这个作为练习无所谓, 但是在企业做事, 这样做就完了, 你第一次错了我就很不高兴了, 第二次错了, 我就觉得你这人不行了, 第三次错了, 我可能就不用你了。我说的意思就是任何小事都需要训练, 就是我说的团队需要格式化, 员工需要训练。[2]反思我们中职校一些教师的教学, 这种脱离社会实践、脱离技能训练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些教师并没有谙熟杜威说的:“生长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生长, 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3]的深刻道理。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并没有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联系, 对施教的对象需求了解得甚少, 没有给予他们“更多更好的生长”、“更多更好的教育”。这样没有针对性的教学, 怎能担负起时代赋予中职校的教学任务。

三、中职校教师素质现状

(一) 岗位思想不够牢固

岗位思想是否牢固是中职校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而目前中职校的一些教师岗位思想明显地呈现不稳定的态势。他们不是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的专业教学改革, 没有把自己的视域瞄准社会, 没有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去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的就业前途, 更多思考的是自己的学问与生活。由于岗位思想不稳定, 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达成。加之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 中职校教师队伍遂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现象:一些高质量、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教师的跳槽现象屡有发生。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理, 势必影响中职校的人才培养。

(二) 专业知识过于陈旧

中职校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发展价值观, 要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办学内涵, 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发展性, 经得起时间考验, 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要形成这样的特色, 作为管理者与施教者必须努力做到:一是“人无我有”, 凸显独特性或个性;二是“人有我优”, 强化杰出性或优质性;三是“人有我新”, 实现开拓性或创新性。这三大目标都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可目前中职校教师队伍的素质距离这三大目标尙有一定的距离。他们由于自身的、学校的、社会影响的等诸项原因, 忽视了自己的综合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历练, 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逐年下降, 抑制了中职校的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

(三) 专业技能尚欠娴熟

1990年, 美国政府针对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全球化经济竞争的加剧, 推出了“技术准备计划”。其办学主体包括地方职业技术学校、综合中学等, 也称为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在这一制度中, 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政府、企业、学校都提出了要求, 目标融合就业、升学、终身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教育效率等多个方面。这一“制度”要求施教者必须具有一定的 综合教学实践能力的人, 才能实现“技术准备计划”的诸项目标。而目前我国的中职校的一些教师, 其专业教学的实践技能距离学校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他们不能在训练学生岗位职业的过程中有效地示范引导, 不能依据社会、市场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专业建设, 产教结合, 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中职校教师素质培养建议

(一) 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思想素质

1.培养教师热爱本职工作

教师具有巨大的持续发展的潜能, 师资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唤起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激发教师的工作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师的专业精神、工作能力、教育效能的全面提高。要实现这个目的, 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精神, 深入调研, 了解教师思想实际, 为他们排忧解难,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与教学上的困难。通过多种途径, 对他们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培训, 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能胜任自己本职的专业工作。这其中管理者要心中有数, 要强化计划性、有序性、效果性,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有限的资金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素质。有了一支专业思想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才可能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2.激励教师热爱自己的学校

“皮之不存, 毛之焉附?”对于中职校的教师来说, 的确应该深谙这个道理。现在的一些中职校教师, 他们并没有完全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来看待, 在教学工作过程中, 总是被动地执行学校的工作计划与要求, 没有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与行动去参与、去研究、去创造出新的效能。如果持这一类思想的人多了, 就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作为管理者, 怎样才能凝聚教师的心, 把他们的思想、聪明才智全都吸引到学校的建设发展上来?这是管理者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一要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 让制度管人, 让制度的内涵去激励教师形成合力、形成奋力拼搏的精神;二要经常举办一些集体活动, 让教师参与这些活动, 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三要强化实施每一个计划的效能性。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要有科学筹划的头脑, 不能走形式主义的老路, 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要讲究衔接、讲究简约、讲究效能。以这种无数个效能的叠加来凝聚教师的爱校之心, 我想其管理的高效能也就实现了。

(二) 进修学习增加专业知识

1.坚持终身学习

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 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终身学习成为时尚, 现代教育思想达成共识:终身教育是“教育的一切方面”, 贯穿于人的整个人生, 是人自发地、主动地、持续地教育过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与职业等方面的内容, 处于现代社会的人, 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 终身学习观点激励人们从生到死坚持终身学习自己教育自己。江泽民主席说过:“当今时代, 是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的时代, 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 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需的一切知识, 知识的挑战程度有目共睹, 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 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旧知识淘汰很快, 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可见, 个人终身学习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中职校的老师更要时刻完善自己, 要把学习视为空气一样, 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因为中职校培养的学生要达成一定生存实践能力, 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社会的要求。当然终身学习, 也是按照个人的发展、按照学校的发展来规划来实施的。从专业角度上说, 应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专业的发展、专业的创新上, 要使自己始终站在专业的理论前沿, 自始至终使自己成为理论与社会实际结合得最紧密的人。

2.适当参加进修

要想扎实有效地增加中职校教师的专业知识, 除了教师自身要坚持终身学习以外;学校同样也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立较为完整的师资管理、培养、激励等实施制度与方案。通过校内培训、国内培训、学历进修、企业实践、社会服务、技能大赛等多种途径, 为教师营造宽松的继续教育、工作学习环境, 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健康成长。积极为教师建立开放式的学习平台,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定期聘请教育专家、优秀学科教师及企业家等来校举办学术讲座, 开阔教师的视野。通过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 使中职校的教师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的自觉性;进一步认识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增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进一步摸清了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 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和发展战略上形成了基本共识。

(三) 实践历练磨合技能技巧

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

在现代社会,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中职校的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本学科知识, 跟上学科专业发展, 了解我国和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而且要有丰富的职业实践教育理论与教学技术, 才能胜任当前中职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中职校的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 创造出适合于中职校教学的途径。

一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渗透实践理念。当前中职校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主要还是主观的原因所致。事实上中职校的实践课也不一定全要到企业第一线去实践才能获得,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实践训练这样一个理念, 在理论讲析中, 完全可以把实践环节融合起来让学生历练这个过程。

二是课堂教学中构建互动教学平台。实践证实, 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 很难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所以, 在中职校的课堂教学中, 创设一个能让学生参与的实践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然最优化的课堂实践教学平台, 是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的。它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境, 灵活地设计与创造。

三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反思。在教学中, 联系国内其它区域, 或者也联系国外的一些职业教学得失不断进行反思, 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使自己的教学更能切近当前职业教学的逐项要求。

2.在深入企业实践中学习

中职校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要渗透实践教学的理念与行动, 而且要围绕当前产业发展, 通过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 逐渐完善自己教学实践的实训体系。具体上应突出两个要素:

一是注重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发展特长。按照专业实训教学要求, 具体落实实训内容, 细化实践教学环节, 突出能力和技能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 是教师通过不断地参与实践指导和自身主动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实训水平, 逐步成为一名综合素质比较全面的不断发展的教师。

二是采用多种实训方式、校企结合、提高实训效能。中职校应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立较为完整的师资管理、培养、激励等的实施制度与方案, 为教师营造宽松的继续教育、工作学习环境, 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健康成长。

中职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其整体素质是制约学校内涵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 师资队伍建设也就成为中职校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赵建忠.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68.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233.

高职教师培养新论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师培养

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做保障。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怎样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就成为目前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在全国高职院校影响广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非但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步伐,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

一、对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提法的质疑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并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标准更高、更全面,不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求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本专业工程技术实际工作经验,有较强的运用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创新以及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1]。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按照教育部高教厅〔2004〕16号文的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的要求,优秀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应达到70%以上[2]。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目标还远未达到,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在高职教师队伍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高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主要通过到社会上考证拿到两个甚至多个证书,或者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兼职锻炼,通过增加专业实践经历从而成为“双师”,还有一部分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也被划入“双师型”教师的行列。

培养“双师型”教师,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如此严格的素质要求是否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发展的现状?又有几个高职教师能真正做到?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的重要瓶颈。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实现“双师型”教师这个培养目标。首先,应该对“双师型”教师这个概念重新进行更全面的定位。

二、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重新定位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该从教师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来看:从教师个体的角度来看,“双师型”就是“双师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岗位实践能力,具备全面而又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有相应的企业工作经历,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恰当地运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能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训练中。从教师群体角度来看,“双师型”就是“双师结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团队中既有来自高校或企业的专职教师,又有来自公司、企业或社会的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人数应该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既有专业带头人,又有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既有基础课教师,又有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各类教师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优势互补,从而使整个教学团队在理论性、学术性和技术应用性上始终保持先进性。

就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求每位专职教师具有双证,不仅没必要也不切实际,而且容易使教师忙于考证而忽视自身理论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把高职教师培养的重点放在第二层面。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当从教师群体的“双师结构”着手,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把建设一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作为师资建设的重点。这样,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降低师资建设的成本,减轻教师队伍建设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来自企业、市场的最新信息,在教学中加快实践技能的更新速度,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实践人才更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三、高职教师的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模式基本沿用了普通学术教育学科式的、以学校为本位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明显的盲目性和封闭性特点,它忽视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致我国职业教育难以适应国际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高职教育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不能依靠学校单方面来完成,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需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1.将对高职教师个体的要求转向对群体的要求

现阶段,我们可以采取“先群体,后个体”的发展策略,将对教师个体的要求转向对群体的要求,建设一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这种组成结构应该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兼结构等。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三类比例应该做到合理。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绝大部分的专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应当接受系统的研究生教育。高职院校应逐步降低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除有经验的老教师外,对新教师一律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博士研究生的数量也应占到一定比例。从职称结构来看,达到初级、中级、副高、正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应该做到适宜,高职院校应该要求专任教师的职称达到中级以上的水平。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控制好达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之间的比例,以免头重脚轻。从年龄结构来看,40周岁以下的教师人数应保持在三分之二左右,除引进应届毕业生外,还要适当引进高校和企业中有经验的老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以年轻新教师的数量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和教学方法的新颖度,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数量来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从专兼结构来看,专业课程的专职教师与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的人数比例应达到1:1,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之间达到合理比例,以兼职教师的比例要求来保证高职院校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以实践课教师的比例要求来保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成效,从而使高职院校既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又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2.从“双师型”取向向“双师素质”取向转移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一般都仅仅要求教师具有“双证书”,而对这些教师是否具有双师素质并没有过多考察,这种单一而又表面的考查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应对教师提出多样化的标准要求,将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最终目标,把“双师化”作为对高职教师培养的底线,重点培养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这种模式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养,并对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创新起到一定的引导与推进作用。

“双师化”是指高职院校在教师个体不能兼具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的情况下,可以把理论性教学任务交给专职教师,并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来从事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以此来保证学生接受“双师化”的教育。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水平来看,“双师化”无疑是解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师资矛盾的一个现实可行的方法。“双师素质”的涵义是,教师在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基础上,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又具有较丰富的技术应用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3]。高职教师经过积极有效的培训后是可以具备“双师素质”的。

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4],这个目标在现行的人事制度下短期内难以实现。首先,不同省市、不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和标准还不统一,“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其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和机制还没有形成,“双师型”教师的认证程序还不够规范。第三,高等职业教育的人事管理体制没有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和评定开辟“绿色通道”,目前的高职院校普遍缺少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制度。因此,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目标从“双师型”取向向“双师素质”取向转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可操作性,有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心的调整和师资培养工作的有效推进。

3.加强教师培训,构建个性化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证高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以及教学水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强对高职教师的培训。根据目前高职教师教学水平、能力素质、来源渠道等方面的不同情况,我们应该构建一个立足于高职教师实际的、个性化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帮助在职教师进行充电提升。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定期选派教学水平较高、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到国家级的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并为达到一定水平的骨干教师提供到国外进修培训的机会,吸收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与世界接轨。其次,在每学年开始前,让教师们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上报自己的培训计划,系领导将上报的计划综合汇总,针对大部分高职教师感兴趣的问题,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利用寒暑假时间对教师们进行培训,开拓教师们的视野,提高教师们的整体素质。同时,对企业外聘的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方面的培训,增进他们对教育规律的了解,加强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每学年用于教师培训进修的投入要达到全校事业经费总额的3%-5%[5]。最后,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以获取教学、科研以及政策法规方面的最新信息。

4.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高职院校的教师培养离不开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给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足够的重视。仅有口头上的支持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促使高职院校逐步实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终极目标。

首先,要完善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制度。由于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又要有实践操作技能,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除了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外,还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其次,要改革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确立“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彰显“双师型”教师对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促进与保障作用,督促职教教师们向“双师型”教师目标努力,同时也能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社会地位。最后,要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对师范专业的理论课教师规定实践实习的学时要求;对非师范专业的实践课教师规定必须经过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并有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验。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使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得到保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到位,除了需要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多方支持。随着许多高职院校岗位设置、岗位考核等工作的日趋完善,教师的组成结构、发展层次、培训体系等正逐步优化。只要沿着这一方向发展,转变观念、完善培训体系,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一定会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得以呈现。

注释:

[1]李洪亮.浅议“双师型”教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J].职业与教育2008(5):78~79

[2]林开仕.“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与评定标准[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4):40~43

[3]李雪梅.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国际比较[J].职教论坛,2010(4):64

[4]李利,李菲,石伟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9):50~53

《教师职业道德新论》 篇3

一、名词解释

1、关键能力: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 业素质。

2、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 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3、教师职业道德:也叫师德,是职业道德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 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4、慎独:是一种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5、教师职业形象:是指教师在人民教育的事业中,根据国家、社会和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内在的精神与外在的言行举止达到高度完美和谐的统一的形象。

6、教师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用的用语,但不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包括在校园内,在身为教师职业角色时的任何其它场所的用语,也可以称为教师职业口语。

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育管理者及教师按照一定的职业标准,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 的善恶性质及程度的评价判断。

8、发展性师德评价:是以促进教师道德发展为目的,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 进发展,提升个性品质的形成性评价。

9、组织评价:是师德评价领导小组,教育督导或上级行政教育部门等,依据评价标准对教 师职业道德发展进行的价值判断。

10、问卷评价法:也称问卷法,一般程序是设计评分问卷,选择评价对象,分发问卷,回收和整理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职业 答:就是在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分工的基础上,人们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性业务和特定职责,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2、各种职业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①经济性;②社会性;③专业性和技术性。

3、什么是职业道德 答: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4、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答:①调节职业生活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②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促进本行业的发展;③影响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5、职业道德特点有哪些

答:①职业范围的特定性②历史文化的继承性;③表达形式的多样性;④职业规范的稳定性

6、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

答:也叫师德,是职业道德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7、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有哪些

答:道义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

8、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答: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教师与领导关系。

9、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答:教师不仅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而且还是全民道德的促进者,对社会道德起着示范作用。一方面,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其道德行为直接对全社会产生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个人的道德品质去影响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学生家长。

10、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 答:①教师劳动目的和成果的特定性;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11、教师的劳动有哪些复杂性 答:①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②影响学生发展因素多种多样;③劳动过程的时间与空间广阔。

12、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道德有哪些特点

答:①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②教师职业道德有更强烈的典范作用;③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更深远的社会影响。

13、当好学生心理保健者这一角色,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答:①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控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②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把心理上的苦闷和烦恼表达出来;③关注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预防,提出相应对策以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14、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①师德教育的创新;②师生关系的创新;③师德评价的创新。

15、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教育中“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动”的人际关系,一切教育中的知识传递、情感陶冶、人格培养、隐形和显性的教育效果都是基于师生关系而形成的。

16、中国传统教师理论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①学习观:自我反省、总结提高;②学生观:师生关系的建好建立;③师德观: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7、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答:教师按照其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教育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改造、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

1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有哪些 答:①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②师德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③师德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动力。

19师德修养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是落实自己职业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①培养师德情感;②进行道德认知;③锻炼师德意志;④养成道德习性。

2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答:①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与做人;②学会反思:自我反思、多维反思、记忆反思。

21、如何发挥理性反思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有效性

答:①大胆面对自己、了解自己、每日自我反思总结;②多实践、多了解事物本质,以正反两面、多面进行分析与反思;③定期写自己的感悟、分析与反思,面对历史,总结现在,放眼未来。

22、什么是心理健康 答: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2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①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事实;②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③有较合理的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④有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多于消极。

24、如何发挥历练磨难、增强意志力在提升道德修养方面的催化剂作用

答:勇敢的面对困难,把每一次困难都当做磨砺的机会,当做自我成长必经的台阶,以乐观的态度接受它,找到解决困难的途径,并学会把经验积累下来,从而使自己的师德修养走上新的境界,从现实人格迈向理想人格。

25、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①自我意识增强,但具有片面性和幼稚性;②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稳定;③性意识萌芽并发展,但心理还不成熟。

26、请列出教师仪表形象的总体要求

答:①简洁:干净整洁;②端庄:落落大方;③素雅:得体不矫饰。

27、请列出教师仪表形象基本规范

答:一般规则:总体上讲究TOP原则,同时注意三点:①性别与年龄;②形体特点;③肤色特点。三大禁忌:①忌脏、乱、破;②忌过分暴露;③忌短小和紧身

28、请列出教师着装的TOP原则的内容 答:T:time(时间)、O:occasion(场合)、P:place(地点)指服装仪表要因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变化而相应的调整,这是世界通行的着装最基本的原则。

29、什么是教师职业形象 答:指教师在人民教育的事业中,根据国家、社会和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内在的精神与外在的言行举止达到高度完美和谐的统一的形象。

30、简述教师职业形象的职业化和个性化的关系

答:①职业化是个性化的基础和根本要求;②个性化是职业化的核心和提升;③职业化与个性化要统一。

31、教师的态势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①神情自然生动(自然放松、专注入神、友善慈爱);②动作标准优美(动作标准、动作少而精、动作要检点)。

32、教师教学语言基本规范具体是什么 答:(1)职业规范用语:①讲普通话要标准;②讲现代话要合时宜;③用语文明礼貌;④语言浅显、形象、易懂。(2)语调悦耳:①语音适度;②语速适中;③发音清晰。(3)语言内容三大禁忌:①忌粗口与训斥;②忌侮辱与讽刺;③忌妄言与乱言。

33、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答:是教育管理者及教师按照一定的职业标准,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性质及程度的评价判断。

34、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急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答:①评价内容泛化;②目标功利化;③标准统一化;④动力单向化。

35、什么是发展性师德评价

答:是以促进教师道德发展为目的,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提升个性品质的形成性评价。

36、发展性师德评价的实质有哪些 答:是把教师道德品质的评价从传统的单纯监督手段转变为促进教师个人人格和品质发展的手段,从简单的鉴定、选拔手段提升为集激励、引导和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活动,从而引导教师自我规划、反思、不断完善业务行为,提升道德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37、发挥发展性师德评价的优势,对教师进修评价时要力求体现哪些方面

答: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②立足师德的共性标准,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③促进教师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38、普通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内容有哪些 答:①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③树立良好学风,刻苦钻研业务;④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注重身教。

39、职业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内容有哪些

答:爱国守法、敬业尽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4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民主评议法、小组评议法、问卷评价法、访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41、什么是组织评价

答:是师德评价领导小组,教育督导或上级行政教育部门等,依据评价标准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进行的价值判断。

42、什么是民主评议法

答:是师德评价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民主评价和组织考核,检查和评价教师学期或年度工作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实践教书育人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绩,通过评议加强对教师队伍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方法,实现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

43、什么是小组评议法

答:是以教研为单位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评议,是自评互评的结合,评议意见通报评议对象并上报。

44、什么是问卷评价法

答:也称问卷法,一般程序是设计评分问卷,选择评价对象,分发问卷,回收和整理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

45、什么是访谈评价法

答: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收集准确反映师德资料的方式。

46、什么是综合评价法

答:是运用多个指标对师德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又称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

47、什么是增值测量法

答:是一种第三方的测量方法,一般用于学校或一些机构。对学校技能的定义是一所学校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与同一抽样中与其他学校的起点相似的学生相比,所取得的某方面或各方面的相对进步。

4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过程有哪些内容 答:①成立师德评价领导小组;②宣传发动;③做好评价的资料准备工作;④开展评价工作。

49、如何理解师德评价结果的应用

答:作为教师评优、解聘、岗位提升、进修培训的重要依据,对于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学年度不安排授课。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0、用好师德评议结果,树立师德楷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有哪些 答:媒体公开宣传、组织师德报告、座谈讨论、对话交流等。

51、合格教师的师德标准有哪些

答: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②良好的道德品质;③具有教育教学的能力;④具备规定的学历或国家资格考试合格。

52、优秀教师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答:①是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社会成功结合的典范;②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③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带头人。

三、问答题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教师致力于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要为学生发挥积极的典范和榜样作用。

2、“双师型”教师的“一全”是指什么

答:是指具有全面的专业素质,如科学人文素质、专业理论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教师道德素质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

3、“双师型”教师的“三能”是指什么

答:是指具有全面的能力素质。①能进行专业理论课或文化课的教育教学;②能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指导;③能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

4、创新教育环境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是什么

答:①应该努力学习专业发展的新概念、新信息、新科技,并渗透和反馈于日常教学中;②积极开展和建设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拓与延伸,提高现代化职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术。

5、如何全面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答:①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性和专门性;②教师职业道德既是行为规范,又是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③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

6、谈谈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哪些

答:①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和引导作用;③对学生的教育作用;④对社会道德的促进作用。

7、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答:一般本质:①社会经济关系决定教师职业道德;②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教师职业道德的变化;③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着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特殊本质:①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学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②教育事实是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前提。

8、根据自己教学或班主任工作的实际,谈谈你对教师劳动过程“无时空限量”的理解 答:在思想教育工作中,为帮助一个后进生,教师往往要越过下班时间界限和校内空间界限而工作,例如家访、个别谈心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程表规定时间以内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劳动的一部分,常常要超过上下班时间去工作,例如课外辅导、备课、批改作业等。

9、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今天,学校、学生、家长对教师有哪些期待

答:学校期待: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②德、能、技全能者;③教育教学的科研者和改革者;学生期待:①学生学习的指导者;②学生行为规范的示范者;③心理的保健者;④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⑤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家长期待:①学生成长的引路人;②家长的代理人。

10、为什么说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烈的典范作用

答: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道德的更强烈典范性;②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

11、从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如何看待教师行为的以身作则

答:不断反省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风范、处事态度,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

12、试述职教教师在日常行为中应如何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

答: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从安排;②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表里如

一、诚实守信;③语言文明,富有幽默感;④尊重他人、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背后讨论人或事;⑤仪容大方得体。

13、请举例说明职教教师应怎样热爱学生

答:尊重学生的人格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②尊重学生的隐私。充分信任学生:①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②鼓励学生参与教育过程。

14、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

答:①教师首先要具备好的个人品质。精:业务和思虑要精;气:正气、才气、书卷气、锐气;神:精神态度和思想气魄。②讲究方式方法。当好教师,做好人师,为人师表,育人律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5、职教教师如何才能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

答:①要有进取精神,勤奋学习、精益求精、挑战自我追求卓越;②要有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中大胆创新。

16、教师如何开展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答:①提高人际交往水平;②学会化解压力;③允许情绪的合理发泄;④参与训练与实践;⑤建立积极的自我暗示;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17、马斯洛心理健康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①对现实具有高效率的知觉;②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情感;③能悦纳自己及他人,接受自然;④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静;⑤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理论;⑥对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阳,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⑦能和少数建立深厚友情,乐于助人;⑧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和幽默感;⑨能承受欢乐和忧伤。

18、如何正确理解教师自我修养面临的现实课题

答:①职业道德与职业待遇的矛盾;②现实人格与理想人格的矛盾;③基本生存与自我发展的矛盾;④生活情趣与工作压力的矛盾;⑤激烈竞争与和谐共处的矛盾;⑥职业追求与职业成就的矛盾。

19、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把握“爱学生”的尺度

答:爱与严相结合,对学生的爱是理性明智的,是纯洁的,对学生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应以关心和热爱学生为出发点,尽可能所严格要求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20、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①促进教学相长;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③正确认识与处理师生交往障碍。

21、如何与学生生产实习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答:①与企业人员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并保持联系。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宣传企业的管理制度,教育学生遵守企业相关规定;②放手交给企业管理学生;③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企业规定,不推脱责任。

22、试述教师职业形象规范及其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答:①教师的服饰仪表;②教师的教学语言;③教师的态势语言。重要性:是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指标。

23、试述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及其禁忌,并做简单的自我对照评价

答:基本要求:①讲普通话要标准;②讲现代话要合时宜;③用语文明礼貌;④语言浅显、形象、易懂。禁忌:①忌粗口与训斥;②忌侮辱与讽刺;③忌妄言与乱言。

24、试述教师职业形象规范及其重要性

答:形象规范:①教师的服饰仪表;②教师的教学语言;③教师的态势语言。重要性如下:①反映时代需要;②反映教师的内涵与气质;③影响学生成长。

2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①引导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向;②促使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③促进教师教育活动的交流和合作。

26、鉴于发展性师德评价所具有的优势,对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力求体现哪几方面

答: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②立足师德的共性标准,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③促进教师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27、构建师德评价标准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坚持道德标准,落实以人为本;②坚持方向性原则,高尚的人格要求不降低;③坚持实事求是,重视个人的评价结果;④坚持公开透明,操作简便易行;⑤坚持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合理,体现层次;⑥坚持指标的相对稳定,促进师德正态发展的连贯性。

28、优秀教师自身有哪些突出的特征

答:①是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社会成功结合的典范;②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③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带头人。

29、二十一世纪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尤为重要,变革的时代寄予优秀教师的职业期望有哪些

答:①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②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③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④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30、构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工作步骤有哪些

答:①确定师德评价标准的基准;②制定全面、科学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③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分值;④制定限制性标准,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

31、新时期优秀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内涵有哪些

答:与传统的师德相比较,现代师德要求教师有崇高的精神境界,优秀教师的师德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指导思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标志的时代精神。优秀教师是教师群体的先进分子,具有典型的职业形象,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育人模式往往成为教师的行为示范,他们所具有的奉献和进取精神是教育精英的真实写照,也是优秀教师自身最突出的特征。

四、论述题

1、社会对教师素质的期待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市场经济环境对教师素质的要求;②开放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③职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④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谈谈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答:①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②借鉴各国师德教育的经验;③学习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④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简述你对新型师生观的理解

答:首先要把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放在第一位,积极的去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共同学习的环境,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有创造性的和独立人格的人才才会有可能大批的成长起来。故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案例分析

1、有一篇学生的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文中写道:“今天上午„„如此行为既不雅观,也不文明,更不卫生,还让人觉得恶心”

问1:为人师表的数学老师其行为的缺失在哪里

答:未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仪容仪表不得体,语言不规范。问2:当代教师应具有怎么的师表风范

答:①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及他人,服从安排;②仪容仪表大方得体;③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诚实守信;④语言文明、幽默风趣;⑤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理解他人、不背后议论或指责他人。

2、某学校一位老师,他上课很有趣,„„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退学了。问1:这位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

答:错在不尊重学生人格,语言行为不文明。问2:这位教师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答:①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厌学;②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导致师生关系僵硬,直接影响教学质量;③影响教师形象,导致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感。

3、上海市优秀教师毛蓓蕾在谈教育学生的“法宝”和“秘诀”时说:„„就感到苦中作乐,其乐无穷。

问:毛老师的秘诀说明了什么,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答:秘诀是尊重、理解、热爱学生。“炽热的心”说明毛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体谅他们的甘苦”说明毛老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引导教育”说明因材施教、对待学生公平。

4、受训的家长,“我是一个在工作上很有成就感的男人,„„我非要和她好好理论一番不可” 问:请联系实际分析此案例中教师在职业道德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危害,您认为在教育中教师应怎样对待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答: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家长在地位上不平等,不尊重家长的人格,导致关系紧张,沟通不畅。

危害:导致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关系恶化,致学生家长对教师失去信任。

应该做好如下:与家长保持平等,同时保持及时的联系与沟通,调动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积极性,并与家长配合教育,倾听家长的反馈,共同解决。

5、有个班级的学生很不喜欢语文老师,„„学生应该理解和配合。问:请您分析一下语文老师的做法并提出您的建议

上一篇:提高我国农作物产量下一篇:思品课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