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西方三篇

2024-09-12

中医在西方 篇1

1 中医用药的历史继承性——辨症用药、辨病用药、辨证用药一脉相承

症——病——证是一个逻辑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中医思维方式由感性到理性,由因果向归纳、分析、演绎、综合、抽象、具体等高级思维发展的过程。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辨症、辨病、辨证是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对疾病认识的扬弃,三者一脉相承。它经历四个阶段: (1) 辨症用药阶段:即古人认识疾病经历的辨症状用药阶段,如《本经》记载乌头止痛。 (2) 辨症用药、辨病用药没有区分阶段:即古人认识疾病经历的辨症状就是辨病名的用药阶段,如半夏止呕的呕吐症状与呕吐病的不分。 (3) 辨病用药阶段:即认识疾病经历的以辨主要症状以及疾病的主要特点定病名的用药阶段,如中风、积聚、鼓胀、心悸都是根据主要症状和疾病的主要特点定的病名。 (4) 辨证用药阶段:即认识疾病在辨病之后以辨次要症状和体征定证型的用药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终确定了治疗疾病应针对疾病的特征论治用药。从而在理论上奠定了中医治病的用药思维,并长期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三者关系,在分析症状的基础上认识疾病和辨证,治疗宜辨病用药、辨证用药相结合,辨症用药作为补充。这就即考虑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又兼顾了疾病的次要矛盾,从而能全面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提高治疗效果。

2 矛盾的其特殊性和普遍性

2.1 辨痼疾用药

疾病是相对的,在怎样的基础上发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因此研究发病的病理状态下人体的基础是必然的。痼疾是指难治的旧病或病理产物(痰饮、瘀血、水饮、湿、寒、热等)在人体的脏腑、经络、三焦的某个部位滞留所产生的疾病。此时的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疾病被称为新病。针对痼疾用药的思想最早见于《内经·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十五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中明确提出了痼疾的命名。针对痼疾用药,称为辨痼疾用药。辨痼疾用药是针对后天形成的病理性疾病用药的方法。如《伤寒论》249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用攻下之药清除痼疾。

2.2 辨体用药

患者的体质类型是辨证施治、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故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指导临床用药。以疾病为系统,研究如何根据体质的差异恰当选择药物的种类和用药剂量,以体质为背景研究用药物改善病理性体质,有助于未病先防和治病求本。辨体用药是针对与生俱来的病理性体质用药的方法。辨体用药不仅要治人的“病”,更要重视治病的“人”。由遗传引起的Ⅰ型糖尿病体质、肥胖体质、痰湿体质等都是临床常见体质。如湿热体质者,多急躁易怒,口干微苦,大便燥结或粘滞,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易患淋症、黄疸等症。临床治以清热利湿,药用黄连、黄芩、龙胆草等。

3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静止是相对的

3.1 辨期用药

期是人体生理病理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发展阶段,因其主要矛盾不同,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特点。人体生理病理发展变化过程中各阶段是固定的,其在时间上有先后继起关系。根据患者的生理周期或疾病的发展阶段和病理变化用药称为辨期用药。辨期用药是根据人的内环境的发展变化特点而设。如仲景根据太阳病的自然病程用药。《伤寒论》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第八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第十条:“风家, 表解而不了了者, 十二日愈。”第九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董建华教授依据中医外感学说的理论,提出“三期二十一候”学说。把外感热病分为表证期、表里证期、里证期三期用药⑴。

3.2 辨时用药

即以生物节律、时间节律的理论为依据,按年、季、月、日、时不同节律进行诊断、治疗用药。辨时用药是根据人的外环境的时间变化特点而设。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阴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而闭”。这种人体阳气白天趋于表、夜晚趋于里的现象与昼夜阴阳的自然变化相一致, 从而进一步说明了人体生理与昼夜变化有密切关系。仲景《伤寒论》中第一卷伤寒例,就要求医家在治疗疾病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人的外环境的时间变化特点辨时用药。

3.3 辨地域用药

根据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进行诊断、治疗用药称为辨地域用药。如《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指出“凡治病不察五方风气,衣食居处各不相同,一概施治,药不中窍,医之过也。”关于辨地域用药在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如空调病等。辨地域用药是根据人的外环境的空间变化特点而设。

4 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

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经历了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免疫、基因各个水平的进化,认识手段也经历了化学、物理、生物、电子、计算机等的进化。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线形性认识思维方法,并在治疗上西医治病强调“以病为本”。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因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受科技手段、政治、文化、经济的影响,研究水平、认识手段相对滞后,但是在中医长期的医疗、教育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一整套以辩证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取类比象等为主的非线形性认识思维方法,并在治疗上中医治病强调“以人为本”,这种高级思维方法驾御疗效就形成了传统中医药学。两者在认识手段、认识水平、认识思维方法和治病的立足点上有差别,而在疗效即治疗疾病本质上没有差别。中药疗效是中药药理作用的外在表现,但中药药理作用并不是中药疗效的唯一内在依据。药理作用是西药治病疗效的依据。但中药药理作用从治疗疾病本质上看仅反映了中医药治病疗效的一个方面。辨中药药理作用用药因此也就不能作为中医药治病疗效的唯一依据。药理作用为中西医的融合提供了挈机。把中药药理作用作为临床用药的依据,是对中医传统用药的验证和补充。辨中药药理作用用药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是随着药理学和中药药理学知识的不断丰富,而逐渐的发展起来的现代中医用药模式。如青蒿中的青蒿素治疗疟疾,五味子中五仁醇的有降转氨酶的作用。

5 中医用药普遍联系性和用药的多元性

联系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辨证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辨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内外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通过疾病的中介将天、地、人统一于中医的临床用药之中,是哲学普遍联系的思想在中医思维中的具体体现。即使是现代西医也逐渐认识到外环境对疾病的影响。在中医用药多元性中辨体用药、辨痼疾用药、辨期用药、辨证用药、辨病用药、辨症用药是辨人体内环境用药。而辨时用药、辨地域用药则是辨人体外环境用药。《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指出机体具有一种随时调整、以保持自身经常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功能。当外界变化导致功能失调时,或由于外来因素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时,机体将作自动调整。正常机体尚且如此,当机体功能失调时,就更要求医家在治疗用药的时候,也一定要考虑到机体内外环境的情况相应的调整用药。

6 体会

中医用药从古代的辨症、辨病、辨证用药,天人相应,到现代的辨中药药理作用用药。伴随着时空、疾病、人体、外界环境的变化。随着西医的进入,中医用药思维方式也发生了一个非常大改变,从模仿古人用药到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用药规律后重新构建用药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放之于四海皆准的真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的中医在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活力,因此现代中医临床用药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结合现代疾病的特点为靶点,将多元的临床中药运用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临床疗效为最有效的检验手段,得出最好的结合方式,为临床服务。

关键词:中医,临床用药,哲学观

参考文献

[1]刘娟.外感热病表证期证治规律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12 (22) :5-6.

中医在西方 篇2

针对中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情况和地位问题,不同角色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大量的报道说,就在国内大吵要不要废除中医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却正在把中医和中药“当宝”,越来越多的欧美人接受中医和中药治疗,并且研究、开发它们,中医今天的状况是“内冷而外热”。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本刊在采访中发现一个微妙的现象:即使是针对同样一个事实,不同的采访对象——国内、国外的中医师及其组织成员,西医医生,以及欧美国家对中医和中药的研究或管理者——对它的解读会截然不同。

根据美国传统医药学会(ITM)负责人萨布提•达马纳达博士的介绍,目前美国大约有16000人持有中医师执照,执照更多是由各州而不是联邦政府颁发,大约有2/3的州目前颁发这种执照。

达马纳达说,欧洲与美国的情况有些不同,美国的中医行医者可以获得一个独立的中医师执照,而欧洲最初从事中医治疗(主要是针灸)的人都是正规医生(中国人称他们为西医医生),他们是已经得到执照的行医者。时至今日,在大多数欧洲国家里,使用中医针灸手段的人依然主要是正规医生。

ITM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主要为其他研究机构或媒体等提供有关全世界传统医药研究的信息。萨布提•达马纳达博士是这个学会的创建人,他1980年从加州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为世界上多家媒体就中医问题撰稿。

是中医热,还是针灸热

美国国家针灸和东方医学资格认证委员会(NCCAOM)前任董事会主席、美洲中医学院教授焦望义认为,美国是除中国之外中医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这跟美国文化的兼收并蓄、包容性强有关。尤其是针灸学,早在30多年前就被广泛地接受。

NCCAOM进行的一次全国性调查表明,美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接受过针灸治疗;在这些人当中,又有21%的人除了针灸之外,还同时使用了中药、推拿、按摩等方法来治病。此外,有60%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在需要的时候乐于考虑把针灸作为治疗病症的一种选择。这项调查同时显示,患有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疾病,是病人到针灸、中医诊所求诊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持有资格证书的针灸师、中医师是否具有和西医师同样的医师资格,这个问题还要看美国各州立法的情况。NCCAOM首席执行官考瑞•沃德库克博士表示:“针灸师、中医师在有的州被看作是医师,有的州还不能。但总的来看,目前还只有少数的州承认他们的医师身份。”

NCCAOM 董事会副主席丁伟谊却表示,他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现在西医推荐病人进行针灸、中医治疗的情况越来越多。“我接待的病人就有很多是西医推荐来的,其中不乏一些资深的医生愿意这样做。总之,中医在美国发展得非常快,地位在逐步上升。”

“针灸和中医在美国的确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应用,”一位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的美国教授,在谈到对中医的看法时对本刊记者说,“尽管如此,我并没有向病人推荐过针灸或者中医疗法,因为我认为,在把这些疗法纳入常规的医疗实践之前,还需要更多科学数据的支持、对更多治疗案例的研究,以及在医学期刊和学术会议上进行更多的专业讨论。”

萨布提•达马纳达博士则指出:“在整个西方,使用中医手段的正规医生几乎仅仅只用针灸,而避免开草药的问题。”

中药目前在美国还不被看作是药物,所以中草药及其制剂不能注明可以治疗疾病。“如果按照FDA的要求申报药物,需要提供20年的临床资料。中药的情况比较复杂,目前还难以作为药物进行申报。”焦望义介绍说,现在,中药在美国市场上还属于食物补充剂,或者营养食品这个类别。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美国,中医的另外一方面——中药的配置和使用,都被紧紧地控制。中国草药是被当作药来使用的,但是却与经过严格科学检验的西药有所不同,这已经在如何规范它们上引起了许多困难。”达马纳达博士向本刊介绍说,在欧洲一直都有使用草药(包括印度等其他国家的传统草药)的行为,于是有人试图使中国的处方草药能被允许。现在,管理者正努力找出哪些草药能被允许,哪些草药应被禁止。

“不幸的是,发生了一些中草药副作用的事故,让欧洲人对使用中草药非常怀疑,而对一些中草药的不良反应(包括死亡),以及发现一些被污染的药品(比如那些含有西药成分却没有标明、含有危险成分、含有重金属或者其它有害成分的药),或者是标明含有某些成分但其实并没有含这些成分的药品,则更加重了这些疑虑。”达马纳达说。

美国政府如何对待补充医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医务科何铁强,向本刊推荐了一本书。这本题为《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总结报告》的书,介绍了美国是如何对待补充医学的。

何铁强说,西方国家对待补充医学的态度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有助于我们从单纯的争论发展到公共政策的引导与决策上。

何铁强解析介绍,美国是这样运作这件事的:先成立一个委员会。委员会由各方代表组成,其中有补充医学的从业人员、相关的政府官员、专家、商业代表,以及比较愿意接受补充医疗的患者代表等等。然后,通过最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形成最终的报告。

“首先,这个报告反映出美国尊重补充医学的存在,尊重百姓在医疗服务上的选择权,它还把补充医学和保险政策联系起来。第二,美国通过政策引导对补充医学做科学评价。科学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向公众提供一种可靠信息的过程。如果评价不了,政府也会告诉公众‘不能评价或‘不被评价。第三,美国通过政策引导人们对补充医学进行研究,而且并不预设前提。”何铁强说,

而来自北大医学院的另一位医学专家,则从这本书中读出了另一种信号:“安全第一。”“实际上,一两百页厚的报告,通篇充满‘安全两字,看得出来,对外来事物宽容的美国政府,对这些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补充与替代医学的安全性是多么地不放心!”

中医药循证的困难

达马纳达博士说,目前医学界把过去两个世纪里发展起来的医疗系统称为“现代医学”。在中国,这被称为“西医”。现代医学的特点是它基于科学手段的研究。在过去的50年里,人类越来越多地依靠“循证医学”,这意味着医学临床实践的执行必须严格遵守来自科学研究的证据。

一些中医界人士认为,利用循证医学的规范来检验中医和中药的有效性和副作用是不公平的,因为“中西医不属于同一个系统”。

“然而,要明晰地验证中医药治病的效果,它必须接受这种科学手段的检验。”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协和医大出版社社长袁钟都对本刊表示。“仅仅把中医看成是文化是没有问题的,文化没有对与错的分别;但它如果要走进医学科学系统,就必须接受检验。”袁钟说。

但达马纳达博士告诉本刊,在西方国家,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中医药有效性和副作用进行的研究比较有限,他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与其他研究课题如基因、干细胞、现代药物开发以及特殊手术技术等相比,中医并没有显得很有希望(在解决疑难杂症方面)。一些最近的研究结果令人失望,因此大大削弱了研究人员进一步推进研究的兴趣;而与此同时,对草药潜在的有害作用的担心却正在增长。“这是目前有关中医药的研究很少的最主要原因。”

其二,这类研究一般倾向于已经被普遍使用的方法,而中医仍然是一个小范围内的实践,因此有很多其他更重要的课题摆在它面前。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中医非常难。“研究的有效结果只有在研究方法被很好地掌握的时候才会发生。针灸手法是如此地不确定——对同一个病人,每一个针灸师都有不同的想法,下针都不一样;而对每一个病人,据说又都有独特的要求,在许多情况下,对一个确定的选点又都有一个以上的下针方位和深度——其复杂度几乎超乎能被掌控的实验之外。”

草药也一样:针对同一个病人,不同中医师开出的药方往往不一样,每一个药方包含几种草药,每一种草药都有不同的成分,在许多情况下,同一种草药,不同的产地据说还影响药效。而且,草药在气味、形状上都是独特的,设计一个合适的安慰剂做对比试验非常困难。因此,即使有人希望以现代科学手段进行中医和中药的研究,那也面临着超乎想象的困难。

佛教在西方的接受 篇3

佛教在西方的接受

导论 佛教在西方真正为人所了解还只有150多年.尽管自13世纪以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旅行家和传教士们同当地的佛教传统有过许多接触,但还没有揭示佛教的历史及其透过在大多数亚洲国家传播的`信仰和学说的极其多样性而显示出的统一性.

作 者:弗里德里克・勒努瓦 陆象淦 作者单位: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刊 名:第欧根尼英文刊名:DIOGENES年,卷(期):“”(2)分类号:B94关键词:

上一篇:矛盾分析与对策下一篇:认知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