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计算四篇

2024-09-11

人文计算 篇1

1.1学生文化素质偏低

近年, 许多大学与大专都响应教育方针的号召进行了扩招, 但对学校录取门槛的放低使本身文化功底不足的学生进入学校, 更有部分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不注意自我修养的提高而更加散漫, 没有自制力的学生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甚至混文凭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现象将会给整个教育事业带来重创。

1.2学生思想素质不高

我国注重的是系统的教育, 从小学到大学都以培养“人才”为目的, 这种人才大部分是片面的, 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以学习知识技能为主, 思想素质的培养被放在不明显的的地位, 这种急于求成的教学方式, 造成了高校学生思想素质低下, 在这最应该掌握技能的时候才唱起重塑学生思想素质的高调,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尴尬局面, 这种局面的产生最应汗颜的就是教育界的同仁们。

1.3教学方法的单一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主要靠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传统教学中“填鸭式”教学以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体系与社会人才的需求, 单纯的灌输知识同时也是忽略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 如果只用一种方法教学, 只会使学生降低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严密结合的课程,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 这同时是对学生负责的行为。

1.4教师的素质

教师做为文化技能的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导。教师的文化素质与人文素质决定着一次教学的效率与效果。计算机应用的快速发展, 对计算机教师的知识更新造成很大压力, 但教师对自己知识的完善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同时一个教师的人文素质更加重要, 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甚至体罚虽然不是普遍现象, 但仍然难以彻底的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 如果一旦有这种现象必然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对教学的开展造成阻滞。

1.5考评机制的弊端

应试考试, 这是中国国情决定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的, 但它造成的弊端是一直存在的。这种体制是许多学生失去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也是在校生长期心存恐惧、失去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教师对学生的考评不仅没有更加人性化, 而且以成绩作为分类标准的教师不在少数, 这实在是严重打击的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2计算机教学渗透人文思想的迫切性

可以理解的是学校不管开展任何工作都是为了学生, 为了让学生成为全方面人才。何谓全方面人才, 毋庸置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必须具备足够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技能, 同时也具备充足的精神财富。加强人文思想的培养与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是国家对计算机这种高智商人才的要求。青少年成长阶段是一个人得人生观价值观完全塑造形成的阶段, 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是刻不容缓, 让一批重视人文思想培养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扛起建设社会的大旗同时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行为。

3对计算机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的一些建议

3.1重视人文思想的宣传

外界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有极大的影响。计算机教学中学生有更多的接触互联网、接触社会信息的机会, 互联网许多消极因素存在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明确。在这中环境下, 人文思想的宣传还应加大力度。学校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应该起到宣传的主体作用, 以学校为单位举行以人文思想为主题的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学习渗透人文思想的主题班会或集中接受人文思想教育。

3.2注重计算机教学中以学生为本, 使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

每个学生做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差异, 因材施教与重视实践是计算机教学中的关键。教师应从个体的角度出发, 注重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不同程度, 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己学习的方法, 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育方法更有人文性。

3.3教师应注重人文思想的培养

鉴于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教师应重视人文思想的培养。其中包括现代意识的培养, 人文素质的提高与以学生为本, 教师具备的人文素质在教学中不仅是个人魅力的体现也在学生中起到标杆的作用, 往往一个教师的人文素质决定了一个班级的班风建设。为人师表做出表率作用才有教育学生的权利。在计算机发展中完善自己的现代意识才有作为一个教师的资格。关怀每个学生, 使每个学生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每个教师的义务。

摘要:通过对计算机现状的调查并结合对人文思想的思考, 提出了计算机教学中融入人文思想的迫切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人文计算 篇2

1.基本情况。计算机人文教学课程目前没有管辖的学生,主要承担全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研室成立于2002年,2014年与语文教研室合并组成计算机人文教学课程,共管理8间计算机基础实验实训室,其中长堽校区5间,里建校区3间,占地总面积约为900平方米,资产总值200余万元。

2.办学成绩:师资、实践教学、技能竞赛、科研成果等。①师资队伍。教学课程共有9人。其中,计算机专任教师共5人,实验实训室管理员1人,人文素质类教师3人。具有高级职称1人,占11%;讲师5人,占55%;助教2人,约占22%。硕士研究生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共6名,约占66%;双师教师4人,约占44%。除此之外,每年根据选修课实际开设情况的不同,团队外来上选修课的兼职教师10余人,他们全都具有相关的资格认证。②实践教学。近三年来,除了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外,鼓励教师进行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满足学生对不同课程学习的需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促进了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二、存在问题、发展瓶颈

课程双师比例、职称比例有待提高;公共基础课边缘化,课时减少,开设时间较短,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进行,课程体系不完整,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公共基础课学期教学任务分配不均衡,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开设不仅是学生学好所在专业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们在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求学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公共外语、计算机基础等,不是特指某一专业的考生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而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公共选修课则是有针对性地为某些特定专业的考生专业拓展、提高或根据学生喜好开设的课程。学生有的学这方面的选修课,有的学那方面的选修课,也有的学生会为了将来就业做准备有选择地学习这类选修课程。无论如何,这些选择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也就是说学生们只能在专业考试或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进行选择。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毕业生们找到工作后普遍感觉很迷茫,工作没几天就觉得不适合,某“90后”入职三个月跳槽两次。而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负责人却“看不懂”年轻人,谈到这群新入职的“90后”,觉得他们对工作太随意,动不动就请假,让单位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伤透了脑筋,因为这会打乱单位的工作节奏,让原本计划好的项目推迟,而不得不再临时招人。新进的大学毕业生很有主见,但他们过多的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事实上,百分百合乎心意的工作是不存在的,职场新人应该学会去主动适应环境。培养人才的高校、就业的学生和需要用人的企业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或者说是什么环节存在问题?至少说明作为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高超的技术技能,而且要有文化知识的积淀、诚信的人格品质、积极的职业态度、正确的做事方法,这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根本。高职院校近些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是对文化育人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导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知识面窄、文化底子薄,发展后劲不足,自我学习能力严重缺乏,无论是第一次就业还是将来换岗择业都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现在人们换工作频繁,员工离职现象在劳动力市场化的今天已经很普遍。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行各业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是否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能否在让学生们学好专业的同时学会做人?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这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我院的尝试是:将公共选修课融合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一起进行培养。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意见稿)中也明确了教育应“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与此同时,教育部与其他部委的相关文件中也一再强调学生以及职业人士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无一不体现了国家与部门对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视。

三、发展规划与研究

1.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通过课程建设的目标进行创新、课程内容进行创新以及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来立基点,重点加强计算机人文教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统考改为分阶段考试,即“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课程网站,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及分阶段考试的考评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根据计算机应用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操作要求,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场地的建设。

2.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主要的措施。①知识目标:文字编辑、word图文混排、表格编辑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基本操作表格数据的计算、统计、汇总。②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拼音或者五笔输入法快速编写文本;能让学生通过财会类、工程类文本来设计、编辑表格;能让学生学会装扮、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的基本操作;能让学生具备对财会类、工程类表格数据进行计算、统计、汇总;能让学生进行设计演示文稿。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课程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理解文本,根据文本要求设计表格以及演示文稿的创新能力。④人文类选修课发展规划。采用“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内涵、“双元制”的培训模式,以及“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获取基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个人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我国教育目前所倡导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外教育部门及学者极其重视的领域。培养核心技能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岗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达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平衡发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建设才能在社会发展及职业规划中获得更大成功。

3.计算机基础实训场地建设发展规划。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实训教学场所在数量及硬件条件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为了使实训室的软件建设能跟上硬件建设步伐,必须增强体系的内涵建设,综合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本项目意在设计与实现一个基于WEB技术的实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课程的管理,包含申请、实训室安排、排课及查询等功能。

4.校企合作规划。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为学生联系到计算机产品销售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业实习的机会,同时安排教学一线教师制度性地下到企业工厂学习、参观、交流,提高专业技能,扩大信息量,指导教学。

5.资金投入规划。未来三年,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整体规划,每年向学院申请资金用于计算机基础实训场地室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35条第3项规定了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短年限:电子设备、汽车、工具、家具等5年。电脑属于电子设备,按第3项规定折旧年限为5年,而实际上,一台PC机的实际使用年限平均为4年零8个月。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机房,最长的为7年,最短的也有4年!

四、结语

整个发展规划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健康成才为目标,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落实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企事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重新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强化实践工作能力,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计算机人文教学团队的建设。通过开设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岗位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中国电化教育》2012.

计算机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讨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人文教育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69-01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

计算机学科来源于对数理逻辑、计算模型、算法理论、自动计算机器的研究,这样的学科特点容易使学生误以为在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内容中不需要加强人文素质的训练。然而人文素质的缺乏,将直接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低下,即使掌握了计算机科学的全部知识,个人发展仍是不完善、不协调的,将来也难以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和行业挑战的合格IT人才。

我国的计算机专业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计算装置与仪器”和“计算数学”,在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初期,数学、电子学、高级语言和程序设计是支撑学科发展的主要专业基础知识;到70年代末期,形成“计算机及应用”和“计算机软件”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原理、基本逻辑、编译技术、操作系统、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等不断成熟并形成完整的体系,成为了学科的主要专业基础知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学科的深入发展,并行技术、分布计算、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直到1994年,这个学科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一直在改革和发展,顺应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极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囿陈见的创新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无论是从事软件开发,还是进行科学研究,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诚实的敬业精神之外,以大局为重、与他人顺利地进行专业交流和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同人文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 发扬学科文化,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热爱和求知欲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这种人文背景会积淀成一种文化。计算机学科虽然发展历程较短,但却有许多让人振奋的成就和成果。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水平以外,还应该加强自身学科文化知识的修养。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计算机发展历史的知识以及当代计算机技术的先进理念和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界。通过这些学科文化背景的介绍,学生会对计算机学科形成更全面的认识,也会对先进的科学理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激发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有了这样的热情和学习动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就变得游刃有余了,这也正是人文教育的目的所在。

2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地讲解和灌输,要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和质疑的机会。任何知识体系的构成都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要让学生构建起一种有逻辑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具备迅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该多采取引导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尽量避免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新知识,要用心理解和体会,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设想,即便是不合理的,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要让其他学生一起分析和探讨,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3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时是要求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的,在实践课上,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实践的内容和题目也可以灵活多样,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发挥创新精神,在运用中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另外,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应该是实践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同伴共同探讨操作方法,形成方案,并集体合作完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使课堂气氛变得融洽,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信任感,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也为未来学生走入实际工作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人”,更是“人的教育”,人文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应该树立起人文教育的意识和观念,把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和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中,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储旭明.浅谈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人文渗透[J].职教论坛,2005(8):45-46.

[2] 王李霞,周律.计算机学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8(8):87-88.

[3] 姚雅鹃.计算机专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入[J].计算机教育,2008(10):61-62.

[4] 时荣.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融合渗透[J].福建电脑,2008(10):184-185.

轮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文素养 篇4

职场面试团队技术毕业生

之前写过三篇讨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该如何学习的文章,跨度将近10年,都是从自己身上得出的感悟。但是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现在越来越发现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文素养也很重要,有的时候甚至要超出技术能力所占的比重。

毕业之后,在国企、私企、外企都呆过,接触过不少刚毕业的学生,也面试过将近上百的毕业生。技术好坏不说,不是今天的主题,但是会发现很多毕业生的人文素养很差,说的直白点,素质很差。这在很多时候直接影响了面试的结果,甚至会影响职业发展。甚至也有一些技术实力很不错的,因为人文素养的关系直接被拒绝掉,因为没有一个团队需要一个可以毁坏掉整个团队良好工作氛围的人。

这些年自己遇到过一些,身边的同学朋友也遇到过不少,总结一下,大致会出现几种情况:

1、面试的时候态度不诚恳。有些人可能已经签约了,就是为了面着玩,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觉的自己好像很痞,很满不在乎。有些人甚至觉的反正自己也不一定去,当面问面试官的薪资,问其他人的面试结果,总之就是各种不当回事。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导致面试官对某个院校或者某个群体的毕业生印象集体很差。不要说哪都有态度不好的,哪都有态度好的。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这个比例在不同的院校之间,差距还是很大的。这不难解释很多公司每年都只去那固定的几所院校,不愿意尝试新的院校的学生,我敢说,大部分都不是没尝试过,是尝试了被伤过。

2、没有基本的礼貌,不懂得尊重同事。这类事情好多人看起来觉的很不可思议,刚毕业怎么还会有不尊重身边同事的呢,这种现象确实有,而且还不少。找别人帮忙的时候,称呼人家为:“哎”。跟关系不是特别熟悉的时候,上去拍人肩膀,随意乱动别人的私人物品,随意对别人的工作成果发表意见,甚至在正式工作交流中出现一些带脏话的口头禅。有些人可能觉的无伤大雅,在学校的时候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学校是学校,职场是职场,因为这些礼貌的小细节,影响和同事关系的事情屡见不鲜。

还有比较夸张的就是以自己刚毕业为荣,犯错误不认错,动不动就说我在学校的时候怎么怎么样。这样的人,往往一个项目结束不了,就会被大家所抛弃。

3、对工作不负责。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居然会有人写完程序连编译都没通过,就说自己完成了任务。不知道是专业干脆没学,还是太想当然了。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想当然的以为没有问题,最后出现事故之后,理由是忘了,没注意。就像是在对付老师布置的作业,随便对付一下了事。这样的后果导致大家根本不敢信任你,更不可能给你机会去挑战一些重要的任务和岗位。

4、听不进去别人的话。现在的项目都很大,大家都讲究团队合作,但是经常会有一些毕业生完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就想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甚至有拒绝交流的情况出现。这样带来的危害,很明显,缺少交流甚至固守己见,带来的问题是导致有些工作会偏离最初的设计,会导致人力以及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会严重影响大家对你的看法和评价。大多数的项目经理宁愿选择技术稍微差点,但是交流能力好的,也不愿意选择技术能力好,但是交流能力差的。后者可能会做的更好,但是也很容易对项目造成更大的伤害。

5、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太差。认为自己只需要写好程序就好,对文档的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和汇报能力不重视,不注重这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会严重影响职业道路的发展。不要以为自己的领导只会写PPT只会汇报,你看看他年轻的时候是干什么的,做技术出身的,大都当年都是技术做的比较好,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等一系列条件都不错,才走上的领

导岗位。

上一篇:雌激素样作用论文下一篇:网格中的相似三角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