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与希望三篇

2024-09-01

偶像与希望 篇1

一、偶像塑造

传统偶像产业的主控者是经纪公司,它们运营管理着偶像明星,并形成了从选拔到周边开发的成熟模式,如上世纪60、70年代在日本逐渐发展起来的“杰尼斯模式”、“AKB模式”,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韩国发展起来的“练习生”模式。中国的偶像产业由港澳台地区起步,培养出许多华人巨星,其影响力一度辐射整个亚洲地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受外来流行文化的影响,中国内地也开始慢慢出现了各种“歌星”“影星”,偶像产业起步。回顾以往,无论是偶像产业发展成熟的日韩,还是起步相对较晚的中国内地,经纪公司都是产业中的绝对主导者:经纪公司既是偶像的“创造者”,又是偶像的“管理者”,同时还是偶像的与粉丝间的“联系者”,选什么人、走什么风格、出什么作品、什么时候开见面会、在哪开演唱会、和粉丝说什么话……都由经纪公司来决定,偶像本人也只能服从安排。互联网的出现赋予了偶像本人新的权力。借助互联网平台,偶像和粉丝之间建立起直接的链接,偶像本人也成长为高度人格化的网络流量入口:他们如“网红”一般进行自我设定和生产,通过微博、视频等向粉丝直播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以网络众筹的方式营销推广作品,并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大跨度的多元经营。

(一)“网红”式的自我生产

互联网降低了媒体近用的障碍,拥有个性及才华的个体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展示自我,有特定偏好的潜在粉丝则为之吸引,聚拢而形成粉丝群体。由此,偶像塑造也由传统经纪公司的筛选和定位转变为偶像本人的自我设定和生产。

如少女偶像团体SNH48成员李艺彤一反公司萌而甜的性格设定,在微博中不仅口无遮拦,还发布了“开拖拉机”、“穿成仙子站在大货车前”的照片以及“在地铁跳钢管舞”的视频,完全颠覆了粉丝们对少女偶像的认识。而李艺彤的“自黑”也得到了90后、00后粉丝们的强烈拥戴。

也有的偶像通过网络展示自己在各方面的才能而引发关注,待到粉丝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再将粉丝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专业领域。2016年,歌唱事业一直发展不顺利的薛之谦却通过在微博平台发布诙谐段子而一跃成为“网红”,并重启演艺生涯。凭借搞笑特质,薛之谦在一年内参加了十几档综艺节目,成为综艺明星。接着,他又利用段子和综艺聚集的人气重新做回歌手本行,其推出的《丑八怪》、《你还要我怎样》、《演员》等歌曲成为了华语乐坛传唱度极高的作品。

(二)直播化的“偶”“粉”互动

互联网平台上不断涌现的各种便捷应用,使得偶像无需借助专业媒体的编辑与过滤就可以直播般地展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表述自己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披露自己喜怒哀乐的心情。距离感的消弭,私人空间和内心世界的展露,都意味着偶像宣传已经不再局限于专业形象的维护了,而是扩展为在偶像和粉丝之间建立起多维度的链接。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是偶像明星较早进入的互动平台。如在台湾综艺主持人小S的微博中可以看到各式日常生活的展示,平凡琐碎,与其在电视节目中敢说爱闹的火辣性格形成了很好的互补,也进一步赢得了粉丝对她的喜爱和包容。又如,演员胡歌常在微博中展示其摄影作品,其专业水准和独家视角让粉丝们对偶像更添喜爱。

目前,“偶”“粉”互动已开始向移动视频直播平台迁移,进入到了零时间差的沟通场景。2016年,Angelababy、范冰冰、刘涛、鹿晗、TFBoys等纷纷加入了偶像视频直播的浪潮。“小鲜肉”张艺兴在“美拍”直播了他拍摄时尚杂志封面照的过程,不到25分钟就聚集了16万在线观众,点赞数突破了400万。

(三)众筹型的推广营销

众筹2011年起在国内兴起,在偶像产业也陆续出现了如点名时间、追梦网、众筹网、5sing等数十家众筹网站。除了专业的众筹网站,广义的众筹可以在各种互联网平台上进行。

2015年2月,欢聚时代(多玩YY)发起“偶像众筹”活动。在短短5天内,YY平台上的5位风格迥异的草根主播脱颖而出,依靠百万粉丝的支持,他们不仅获得了与专业音乐制作人合作的机会,推出了9首单曲,还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全网发行的EP。

可以认为,网络众筹把筛选偶像和产品的权力交给了粉丝,使更多赢得粉丝拥戴的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众筹也使产品的推广营销前置,贯穿了从筹措到制作、发行的全过程,因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跨界式的多元经营

传统偶像在演艺圈中的跨界演出是比较常见的,又或者偶像利用自己的招牌投资开餐厅,卖服饰,但偶像本人介入程度有限,主要是负责宣传。互联网平台为偶像提供了更多的跨界展现自身的机会,也挖掘和汇聚了粉丝们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全能偶像”横空出世。

演员出身的黄磊不仅多才多艺,还“能吃会做”,号称“黄小厨”,并经常在微博上秀厨艺。鉴于粉丝常在微博上索要菜谱,2015年黄磊注册了黄小厨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开始打造“黄小厨”App、官方微博、微信公号“小厨FM”和互联网“美食+生活方式”脱口秀《黄小厨的春夏秋冬》,并孵化出厨具品牌“丽番”和线下“黄小厨noob市集”。黄磊本人亲力亲为,通过微博、微信、网络脱口秀、微电台等方式和粉丝们分享自己关于美食、烹饪、生活的感悟与经验。其微博的2500多万的粉丝被成功引流到“黄小厨”旗下的各个相关产品。黄磊也跨出演艺界,扩展为文化生活类的IP。

二、粉丝参与

在传统的偶像产业中,不只偶像和粉丝之间的沟通受限,粉丝之间也缺乏相互沟通、表达偏好和组织行动的平台。粉丝为了支持偶像,只能加入由经纪公司管理的官方粉丝团,对各种安排“照单全收”。不断创新和日益普及的互联网在粉丝和粉丝之间建立了直接的链接,赋权粉丝群体,使其在产业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在贴吧、QQ群、微博、微信、直播平台、明星APP等网络应用中,粉丝们以偶像为旗帜聚集。他们即时关注偶像的一举一动,自组织地为偶像应援,全程参与偶像养成,甚至亲手创造虚拟偶像,成长为偶像产业最强大的力量。

(一)自组织化的应援

一个偶像聚集的粉丝来自四面八方,并拥有各种才能,拍照、修图、剪辑、配音、唱歌、跳舞、绘画、组织群体活动等。借助互联网平台,粉丝们自组织起来,跳过了经纪公司的中间环节,直接为自己的偶像应援。

粉丝的自组织常常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功能组别:1.“视听组”。此类粉丝是音视频达人,掌握一定的音视频处理技术,主要制作剪辑偶像的视频、海报、翻唱、翻跳等作品。2.“播报组”。从偶像举行活动的现场传出文字直播、图片直播、视频直播,也负责日常的“饭拍”视频、“饭拍”图片,翻译海内外媒体的报道,并从各种社会化媒体中提取与偶像有关的图片和动态进行汇编。3.“外交组”。如果一些媒体或工作人员在微博中表达了对自己偶像的赞美与表扬,粉丝就会涌到这条微博下发表感谢留言。同样,每当偶像出现负面新闻,粉丝们则会出面澄清,为偶像辩护,如去年在微博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小学生世纪骂战”就是EXO粉丝与TFboys粉丝在社交媒体上展开的一场捍卫偶像的行动。

目前,粉丝的自组织介入到偶像产业的方方面面:发起众筹购买EP、组织演唱会等现场应援、组织影院包场、筹措纪念日活动、组织各种投票打榜、以偶像的名义开展公益活动、购买楼宇、车站广告位为偶像做宣传等等,显示出惊人的大手笔和高效率。如2015年鹿晗的粉丝们通过贴吧、论坛、专属APP等各种渠道集体购买鹿晗推出的专辑《Reloade d》,直接推动专辑销售突破375万张,MV播放近5000万次,成为首个Billboard华语榜冠军,又如TFboys的粉丝不止一次购买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的广告位为其做宣传。

(二)伴随型的偶像养成

互联网的出现将原本经纪公司“闭门造车”式打造偶像的方式完全颠覆,粉丝从仰望偶像的崇拜者发展成为推动偶像成长的“亲妈粉”、“姐姐粉”等,形成了伴随型的偶像养成模式。因此偶像在出道时宁可全身乏术也不能十项全能,要在粉丝的陪伴支持下从不完美的普通人逐渐成长为优质偶像,以此满足粉丝的期许。

这两年在国内逐渐受到关注的TFboys与SNH48就具备这种养成基因,也成为了互联网时代新生偶像的最佳代表。为了推动自己的偶像在竞争激烈的演艺行业上位,他们的粉丝会精密筹谋,调动一切资源,出钱出力,奋力一搏。如TFboys成员之一王源的粉丝指出,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经过数据统计以后才定下的方案。路人不会因为粉丝投的一块LED屏就被圈粉,只有业内人士才会深究,他们决定了王源的资源和曝光度。我们的目标是投资商,是业内人士。是做到现象级,震惊业内。”

(三)未来:粉丝创造虚拟偶像

互联网时代,粉丝不只能够参与偶像的成长,甚至能够亲手创造虚拟偶像。如日本的虚拟歌姬“初音未来”定位于“只属于自己的偶像”。购买“初音未来”软件的使用者可以借助VOCALOID和DTM等软件,为初音设计千变万化的形象,让她演绎各种歌曲,并在NICONICO(日本知名ACG视频网站)等网络平台中展示。初音未来已经涉及动漫、游戏、音乐、电视、玩模、赛车、广告代言等多个领域,并成为了全球首个运用3D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基于VOCALOID 3的中国虚拟歌姬“洛天依”发展也十分顺利。在2015年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上,“洛天依”和李宇春演唱了由洛天依原唱的《普通DISCO》,使得“二次元”虚拟偶像进入“三次元”。

虚拟偶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偶像的种种设定,从面貌、嗓音到音乐、舞蹈,一切由粉丝亲自决定与制作。这种偶像更像是一面镜子,完全折射了粉丝心中所欲所想,是粉丝自我需求的倾情表达。

三、偶像IP运营转型

互联网时代,偶像与粉丝之间直接的、深刻的、多维度、多元的链接构成了偶像产业的核心。偶像的IP运营也为之转型。

(一)偶像IP运营平台化

2014年,华谊与腾讯合作推出了网络平台“星影联盟”。包括公众号、明星兴趣部落、粉丝指数和虚拟衍生品。依托QQ及QQ空间的强大社交属性,粉丝能在这里获得与偶像互动的机会,从线上到线下进行无缝体验。Angelababy、TF-boys、赵丽颖、李易峰等数十位偶像已经入驻。“星影联盟”旨在深度挖掘偶像IP,开发包括手写字体,明星语音,个人肖像以及其他可被开发特长。

以高清MV起家的音悦台于2014年底创立了国内首个由视频网站单独开设并运营的电子商城“音悦商城”。目前进驻“音悦商城”的艺人涵盖华语、日韩、欧美各个地区共百余位,所售产品种类也由最初的专辑增加到了周边、明星同款、美妆、影视、视频六大类上百款商品。粉丝们在观看偶像最新MV的同时就能够直接购买最新专辑和各类周边产品。

“星影联盟”与“音悦商城”搭建了偶像IP运营的网络平台,加速了产业的规模化进程。

(二)偶像IP运营与品牌深度合作

传统的偶像代言一般都以平面广告和电视广告为主,偶像和产品之间的粘合比较脆弱,粉丝参与度低,广告环节和销售环节之间也相对脱节。在互联网时代深入社会肌理的今天,传统的偶像代言模式已经显出疲态,偶像与商业品牌的深层次合作逐渐兴起。

2016年上半年,TFboys接下包括阿凡题、舒肤佳、士力架、OPPO手机四个代言,发展出层次丰富的品牌合作方式。以、OPPO手机为例,首先,双方合作推出限量的TFboys定制版手机,吸引粉丝购买。其次,推出三集产品植入微电影《我是你的TFPHONE》,并在线下举办30多场微电影看片活动。此外,双方以微博为主阵地调动TFBoys的粉丝推动微电影的线上传播。三个成员各自的粉丝们为了不让自己支持的成员落后,彼此之间展开了宣传竞争,扩大了整体效果。此次OPPO与TFboys的合作,精确地将产品嵌入到粉丝偶像间的链接,深谙粉丝心理,利用偶像撬动庞大的粉丝群参与营销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偶像IP运营与周边产业全对接

除了上文提到的代言,在“互联网+”时代,偶像产业所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2016年,鹿晗《reload重启》全国巡演拉开大幕。从3月份起,“音悦台”就与鹿晗工作室及其经纪公司合作,在“音悦商城”推出《reload》演唱会Package服务套包,分为4200元、5777元、7777元三个档次。以最贵的7777元套票为例,包括演唱会内场门票、特别周边商品、晚宴聚餐、酒店住宿、机票、观看彩排等多项内容。服务套包上线后15秒即被粉丝抢购一空。而两个月后,携程作为宋仲基四场内地见面会的赞助商也为粉丝们推出了各种套餐,包括见面会门票、酒店、机票等一站式服务,价格在一千到三千元不等,随即受到了粉丝们的疯狂购买。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借助互联网突破一切产业壁垒的能力,围绕偶像———粉丝这一核心链条,偶像运营已经与航空、住宿、餐饮、旅游等周边全面对接,偶像和粉丝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偶像产业的改变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产品与消费形式上。网络向偶像及粉丝进行了赋权,原来对偶像自我生产和粉丝自组织的限制被技术解构,产生了诸多新的现象和形式。在偶像塑造方面,我们看到了“网红”式的偶像生产,直播化的“偶”“粉”互动,众筹型的推广营销以及跨界式的多元经营。在粉丝参与方面我们看到粉丝团体自组织化,以及粉丝全程参与偶像养成的现象,随着虚拟偶像的日渐流行,以后我们还将更多的看到虚拟偶像生产中粉丝的创造力。在偶像IP运营方面,目前我们看到趋势有偶像IP运营平台化,偶像IP运营与品牌深度合作以及偶像IP运营与周边产业全对接。

互联网形成一种新的链接结构,偶像与粉丝之间直接的、深刻的、多维度、多元的链接构成了“互联网+”情境下偶像产业的核心,这促成了偶像、粉丝、经纪公司之间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关系调整。当偶像产生的过程由传统的“单向、受控、一味接受”转变为“互动、自由、自我创造”,偶像与粉丝就逐渐摆脱经纪公司的控制,成为了各自有权的个体,相互作用。偶像产业的一切都正在或将要为之转向。

在偶像产业的变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经纪公司。力量被削弱的经纪公司,从偶像产业的把控者渐渐转变为辅助者、服务者,它们将为偶像和粉丝提供平台式的全面服务。另外,“音悦台”、“YY”、“偶扑”等新兴的互联网企业纷纷介入偶像产业,进一步挤压了传统经纪公司的空间,成为偶像产业中的新力量。这一切将使得发展略微滞后的中国偶像产业找到新的突破口。

摘要:本文以媒体赋权为视角,对偶像产业的最新发展进行了分析。全文从偶像塑造、粉丝参与、IP运营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偶像塑造方面,本文讨论了“网红”式的偶像生产,直播化的“偶”“粉”互动,众筹型的推广营销、跨界式的多元经营等问题。在粉丝参与方面,本文讨论了粉丝自组织应援,粉丝全程参与偶像养成及粉丝创造虚拟偶像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偶像与粉丝之间直接的、深刻的、多维度、多元的链接构成了“互联网+”情境下偶像产业的核心,偶像产生的过程由传统的“单向、受控、一味接受”转变为了“互动、自由、自我创造”,这进一步促成了偶像、粉丝、经纪公司之间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关系调整。偶像与粉丝正逐渐摆脱经纪公司的控制,成为了各自有权的个体,相互作用,而偶像产业的一切都正在或将要为之转向。

关键词:媒体赋权,偶像产业,IP运营,粉丝经济

参考文献

[1].Evans D S.Platform Economics:Essays on Multi-Sided Businesse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1.

[2] .陶东风.粉丝文化研究:阅读—接受理论的新拓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9(7):164-172.

美人、作家与偶像 篇2

她就是苏珊·桑塔格,一个这世上最独特的女性偶像。

躲在地洞中的小女孩

1943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

这是一个干旱而又苍朴的地方,燥热的风掠过沙漠中高大的仙人掌,将沙砾送进这座充满墨西哥风情的小城中。在东德拉克曼2409号一间新盖的灰色房子的后院里,被风刮来的沙砾间或会钻入地上几块木板的缝隙中,木板下则会随之响起稚嫩的“呸、呸”声。这被风刮来的沙砾,是躲在木板下6英尺(1.8米)见方的一个地洞中的10岁小姑娘此刻与这座曾经见证过淘金者与印第安人之间不死不休争斗的小城唯一的联系。为了躲开这漫天的沙砾和看腻了的苍凉风景,小姑娘和仆人动手挖了个地洞。可是被房东发现之后,她只能沮丧地亲手填平了自己的秘密城堡。不过不死心的小姑娘在3个月后,哄骗几个邻居家的小孩和她一起又重新挖了一个地洞。这一次,房东默许了一个孩子小小的坚持。

此时的地洞中,昏暗的烛光忽明忽暗,小姑娘啐出了刚刚刮进地洞落入她的嘴中的沙砾,又完全陷入了手中那本《理查德·哈里伯顿奇观全集》里描绘的各种世界奇观中。在这本书里,作者游历了远在大洋彼岸堆满小姑娘从没见过的皑皑白雪的富士山;探访过在小姑娘印象中充满神秘色彩、盛产可爱套娃和巨大面包的醉醺醺的巨大城市莫斯科……除却这些偶尔会落下来的恼人沙砾,这座地洞是一个小姑娘的秘密仙境,在这里,她挥动着书籍赋予她的想象的翅膀,遨游在一个与自己所处的干旱之城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多年以后,当已有了白发的当年的小姑娘回忆起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这座地洞时,把它称为“危险与安全”的边界。在这个边界“安全”的世界里,她从书中阅读了那座小城之外充满神奇和精彩的巨大世界。“哈里伯顿让我充满欲望地意识到,世界辽阔广袤、历史悠久,世界上可看的奇观、可听的故事不胜枚举;他让我意识到我自己也能看到这些奇观,听到与奇观有关的各种故事。”这个躲在地洞中从书里窥探精彩世界的小姑娘,就是日后成为一个奇特偶像的苏珊·桑塔格。

在地洞中,苏珊·桑塔格躲避的是她灰色而压抑的童年。5岁那年,在她眼中颇有些传奇色彩的父亲在经营皮货生意时,因为肺结核死在遥远而又神秘的中国一座据说很大的城市——天津。从那以后,小姑娘就剩下了一个并不太喜欢孩子的母亲和几件父亲的遗物。母亲经常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游历,会带上她不停地转学,然后又会把她托付给亲戚或是邻居自己不知道又跑到什么地方旅游。由于和母亲之间缺乏交流再加上哮喘,小苏珊·桑塔格变得有些孤僻和寂寞。但是很幸运,小姑娘找到了她孤独童年里最忠实的朋友和导师——书籍。当她第一次读到哈里伯顿的游记后,便像饥渴的植物遇到了水源一样,将自己的根牢牢地深植在书籍之中,一辈子都不曾松开。而当她随着母亲嫁人住到加利福尼亚州,第一次将自己的秘密仙境从昏暗、肮脏的地洞搬到属于自己的温暖房间后,这种饥渴就更加明显了。在繁华的加州,每一天苏珊·桑塔格都会发现让她惊喜的东西:漂亮的玫瑰丛树篱、干净的街道……最大的惊喜是在好莱坞林荫大道上发现的,不过不是孩子们都追求的某个明星,而是她在知识和土地一样贫瘠的亚利桑那州所没有见过的一家真正的书店。从此,主导她生活的就是《康普顿百科全书》、莎士比亚、波布希双胞胎丛书……而且因为太爱书,这个小姑娘也像她父亲去世的国度里一本书中的人物一样,居然做了一个雅贼。她那可怜的零用钱和恐怖的求知欲之间巨大的差距,让这个小姑娘很容易就说服自己“窃书”可不算偷东西。

书籍为苏珊·桑塔格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世界,也让她极度无法接受周围同龄人的庸常。一次继父看着这个聪明得让他有些不能理解的13岁小姑娘,开玩笑地说:“别太聰明了,否则,你要永远嫁不出去的。”苏珊·桑塔格心中涌起的居然不是生气而是怜悯。“这个白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里聪明的男人多得是,还以为别的男人都像他呢!”当时她在中学,因为自己的可爱、美貌和在校报上的犀利文字,成为学校男生中又爱又惧的偶像。可是聪明的苏珊·桑塔格却对这些并不在意,在同龄人迷恋明星、歌手的时候,她已经在读《党派评论》上对于学生来说颇为艰涩的文学和政治评论了。她还用蜡纸、明胶、油墨印了文学月报,每月4个版,然后用5美分卖给邻居们分享。苏珊·桑塔格在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在努力让自己不被这个“浅薄”社会所同化。她拼命寻找能与她交流、有着同样志趣的朋友,她们一起去拜访纪德、一起在知识与艺术的思想天空中自由飞翔、一起把居里夫人当成自己的偶像。

16岁高中毕业的时候,苏珊·桑塔格开始展现对自己命运的掌控。她自作主张选择了当时名声并不算太好的芝加哥大学,只是因为那里有一个她非常欣赏的校长。这个曾经在地洞中躲避现实的小姑娘,终于张开书籍为她带来的逐渐丰满的羽翼,准备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成为偶像的带刺美人

1959年1月1日,美国纽约。

一个黑发女子拎着两只箱子,带着一个6岁的孩子俏然立在曼哈顿的中央火车站。虽然眼前的这座城市刚刚经历完新年的狂欢稍稍有些疲惫,可是她依然能从这里的空气中嗅出机遇与无限的可能。在那个年代,这座被称为“大苹果”的城市,就像伊甸园中那颗诱惑了亚当夏娃的苹果一样,诱惑着无数有着梦想的人来这里触摸无处不在的机会。而曾经在伯克利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都以美貌和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苏珊·桑塔格,此刻却只是一个兜里装着七十美元、和数万来这里寻找梦想的纽约客别无二致的普通寻梦者,在初抵时的兴奋与狂想之后,即将面对这座梦想之城绚丽外表下真实的一面——如何生存下去。

其实苏珊·桑塔格完全能过另一种安全的生活。她17岁的时候,这个人们眼中特立独行的姑娘让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镜:校园中最受瞩目的美丽黑发女孩,居然在一节社会科学课上认识老师里夫十天之后闪电结婚了。“我是以我们俩的孩子们的名义向苏珊求婚的。”保守而传统的里夫当年的求婚非常诚恳。正是这种诚恳,打动了还在幻想世界里的女孩。她觉得里夫是能懂她的人,两个人能为一个学术问题从卧室探讨到卫生间。可是一年后,当她看到一本描写错误婚姻的小说时,悲伤地哭泣起来。她突然想道:“我真的想过我要有几种不同的生活,但有一个丈夫却要过几种生活真是谈何容易——至少有着我那种紧张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婚姻是这样。我们俩整天在一起。要知道,你无法一天二十四小时和某个人在一起,年复一年,从不分离,然后,如果你愿意,还想同时有自由,去发展、去改变、去飞香港……这是不负责任的。因此,我才讲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你得在生活与事业之间做出抉择。”这个即将做出的抉择,却被一个新生命打断了。18岁时苏珊·桑塔格生下了她的儿子。这个她溺爱一生的人,让她全身心地沉浸在母亲的欢乐中长达六年。

1958年,苏珊·桑塔格暂时离开了丈夫与孩子,开始了欧洲求学的旅程。那正是美国女性意识觉醒的时候,很多去欧洲学习的女子,遇到的更多的是好奇与蔑视,或者是像桑塔格这样的女子所受到的另一种关注。一位苏珊·桑塔格牛津大学的同学在回忆录中写道:“她是一个高挑、苗条、双性同体式的人物,一袭黑衣,一头黑发,橄榄色皮肤,还有一张传统意义上俊俏的脸蛋儿。”美丽的她收获了她以前并不太在意的关注,这让桑塔格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另一种力量。在巴黎,她接触了很多作家、电影人、哲学家。他们的生活,让苏珊·桑塔格重新审视自己那时波澜不惊的平淡婚姻生活,也让她坚定了自己的追求。

从巴黎回来刚下飞机,苏珊·桑塔格就和丈夫提出了离婚。不知所措的里夫只能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这也导致了他对苏珊·桑塔格持续不散的怨恨。离婚时,她没有要一分钱,她只是想尽快拥有自由的生活。她勇敢地带着儿子,开始了纽约的寻梦之旅。

苏珊·桑塔格并不是那种只生存在象牙塔里的人,她把在欧洲意识到的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她并不像那些艳俗浅薄的女子用廉价的香水和低俗的性感来征服世界,而是用俏丽的面容、简单而有个性的便装、犀利的思想,成为一个在纽约文化圈里最特立独行的带刺美人。她游走在纽约几乎所有的派对中,用她独特的魅力融入一个又一个圈子,然后成为其中的焦点。而那些或是欣赏或是拜倒在她魅力之下的人们,则一步一步将苏珊·桑塔格送上了成功的高峰。坚定出版她当时不被看好的处女作小说的出版家,让苏珊·桑塔格在文学圈中一炮而响,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他发掘出了苏珊·桑塔格那能够吸引男人和女人的独特魅力,在出版的小說《恩主》封底,是一张苏珊·桑塔格一生中最完美的照片,一个拥有知识和性感双重魅力的偶像借着这本书的火热冉冉升起。苏珊·桑塔格自己也承认过,在当时男人主导的文学圈子中成为一个花瓶,对她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这只花瓶却拥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精心打造的知性性感不过是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女人的犀利思想的助推火箭。她聪明地借助了自己的优势,上时尚杂志,精心打造与众不同的形象,但同时也聪明地没有被困在这个优势之中。在她自己的小说遇到瓶颈的时候,苏珊·桑塔格找到了《党派评论》的编辑,要求在上面发表文章。结果,苏珊·桑塔格风格独特的评论让人们看到了她另一方面的天赋。摄影、时尚、音乐、政治……不管她写什么,都是那么地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在“9·11”之后,她对美国政府发动反恐战争和虐囚等事件上的犀利评论,更是为她赢得了“美国公众的良心”的称号。

这个聪明的带刺美人,用她的手腕和思想,终于实现了她刚来纽约时的梦想。

炮火中的话剧

1993年8月17日下午,萨拉热窝。

这座混合了波斯尼亚和土耳其建筑风格的老城,街道、建筑上有时还能隐隐看到被时光磨淡了的战争痕迹,似乎在倾诉着这座饱经战火的城市的忧伤。市中心一座漂亮却伤痕累累的赭色建筑门口,贴着一年多前4月份的一张海报。海报上,话剧《弄臣》的形象早已在风雨和炮火的侵蚀下残破不堪,而这部话剧却从没有机会在这里上演,因为在开演前,一场战争席卷了萨拉热窝。好容易平静了几十年的老城又一次被战争蹂躏,城外是已经围困这座城市一年多的一万多名塞尔维亚军人,时不时会有炮弹爆炸或是狙击枪的死亡吟唱,灾难光临萧索的城市。整个萨拉热窝的居民都只能依靠一条800米的巴特米尔坑道来接受联合国送来的物资生存,连饮水都要每天早上排队去领。

可此刻,几百位饥饿、疲惫的萨拉热窝市民却坐在青年剧场中,剧场里正在上演著名的话剧《等待戈多》。舞台周围点满了蜡烛,用这微弱的光给正在表演的演员和观众提供照明。台上,在摇曳烛光下表演的话剧正进行到高潮,当信使宣布戈多先生今天不会来,但明天肯定会来之后,整个剧场突然陷入了一片长久的寂静。已经有了白发坐在观众席中的苏珊·桑塔格突然发现,周围的萨拉热窝市民很多都在强忍着抽泣声,却无法阻止滚滚而出的泪水。这出话剧中无限等待的戈多先生,让市民想起了他们期盼许久却迟迟不到的救援与干预。那个在遥远的美国多次宣称要解救被围困的萨拉热窝却见不到行动的克林顿先生,如今不正是舞台上人们苦等不来的戈多先生吗?在整个剧院寂静压抑到空气也变得沉重的十几分钟里,唯一的声音是剧场外一辆联合国装甲运兵车碾过街道的轰隆声和夹杂在其中代表着死亡的狙击枪声。

这场演出让萨拉热窝人记住了苏珊·桑塔格,一位从大洋彼岸冒着生命危险而来,只为给他们排演一出话剧的女人。16年后,他们把萨拉热窝国家大剧院广场正式命名为苏珊·桑塔格戏剧广场,来纪念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和她在那个全城人绝望无助时带来的话剧。

苏珊·桑塔格对于现实世界苦难的关心,源于1975年她经历的一场癌症。当时在儿子的逼迫下她去体检,意外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压抑后,她又重新振作起来,积极治疗并坚信自己是最特殊的那个人。结果她在切除了乳房后,奇迹般地战胜了癌症。她将得病后的感悟写成《作为隐喻的疾病》一书,因为其中深刻剖析了疾病对人心理的影响而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

得了癌症之后,苏珊·桑塔格开始更为关注眼前的现实世界,“我力图理解我所生存的世界。但我的思维很具体,也很实际。我用具体的历史现实衡量我的一切思想行为。”她打算亲身体验这个世界的痛苦与不幸,于是在1993年4月,在一个生于萨拉热窝的青年导演的邀请下,她来到了这座被围困的城市。在亲身体会到萨拉热窝市民每天都可能丢掉生命的生活后,她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的人依然对生活抱有热情与追求。这里在炮声中还有会音乐会,这里的人在每天领水的情况下也要把马桶清洗得干干净净……被感动了的苏珊·桑塔格决定要为这座城市的人做些什么,她选择了排练她的偶像贝克特的名剧《等待戈多》,来向萨拉热窝的市民致敬。

在一座被围困的城市中排演话剧,无疑是异常艰辛的。演员们要冒着被炮弹或是狙击枪击中的危险,穿越城市来到剧场排练。而物资的匮乏和营养不良,让这些优秀的专业演员出现了如记不住台词、动作缓慢跟不上节奏等低级错误。更影响进度的是,演员们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排演时外面只要响起炮声和枪声,所有人都会暂停片刻,担心自己的亲人朋友会不会在这声音中丧命。剧场的照明在断电的萨拉热窝也成了一个大阻碍,本来用使用了一年的色带在老打字机上打印的剧本就模糊看不清楚,再加上每次排练只能点三四根蜡烛照明,苏珊·桑塔格悲伤地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在说完一段台词之后,演员们都会挪到蜡烛边低下身子拿着剧本凑到微弱的烛光下快速地看下一段的台词。每一个片段排练完后,所有的演员都疲惫地瘫倒在舞台上,抓紧时间让他们虚弱的身体得到短暂的休息。

战争让苏珊·桑塔格看到了人性中无奈的一面:一位英国记者给她的宝贵的九根蜡烛,转个身的时间就丢了三根。甚至连演员和她自带的午餐,一不留神也会失窃。可是在萨拉热窝,演员羞愧地为自己同胞的行为向苏珊·桑塔格道歉时,她却反过来安慰心灵已经伤痕累累的人们。在回到美国后,苏珊·桑塔格用自己全部的声音向人们讲述萨拉热窝人的悲剧与伟大。当有人问她是不是在萨拉热窝觉得自己是一个救赎者时,苏珊·桑塔格愤怒了,她激动地回答:“假如去过萨拉热窝,去过任何一个人们在忍受着同样痛苦的地方,就不会产生这种玩世不恭的或天真的问题。如果有人看到路上的行人摔倒了并扶起他来,你会想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救世主和被救者的关系吗?这种花里胡哨的言辞,正是当今那种使人们犹疑于慷慨行为的思潮的一部分。”

这出在萨拉热窝上演的话剧,不仅给市民带来了安慰与感动,也让苏珊·桑塔格找到了她所要关心的方向,而这正是她日后激烈抨击美国政府反恐战争和虐囚事件的动力之一。她在2001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后,在获奖演讲中说道:“作家的工作就是描绘真实:肮脏的现实,以及现实的狂喜。”

英雄与偶像作文 篇3

何谓英雄?有谋,有勇,有胆识者为英雄。

古有烛之武智退秦师,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精忠报国。古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而当今的社会,还是那个呼唤英雄的时代吗?非也,当今的时代,变成了一个偶像的时代,看脸的时代。

关注了偶像,遗忘了社会。

当年黄晓明和杨颖的婚礼被捧上热搜的时候,人们都在微博上评论着明星的婚礼是多么的奢华,明星有多么的漂亮,“羡慕明星”成为了当今的`主流。可有谁知道,在黄晓明的婚礼进行的同时,世界诺贝尔奖项评选中心,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青蒿素的发明,被评选为“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人在时隔多年后重获诺贝尔奖的光辉时刻。可是,有多少人关注了科学界?又有多少人在微博上了这一伟大消息?很少很少,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偶像的时代,一个看脸的时代。

关注了“面子”,忽略了“里子”。

处于一个偶像的时代,人们往往将生活的侧重点放在长得漂不漂亮,穿得时尚不时尚方面。对外表的追求成为了人们的潮流,人们往往会关注明星的穿着搭配,明星的同款,但却忽略了内在修养。

北京卫视曾推出一款《我是演说家》的节目,参与节目成为演说家的,往往是一些有才华,有故事的普通人。他们通过演说家这个平台,讲述着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呼吁人们应该做什么,社会应该做什么,国家应该关注什么,演讲者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传达正能量。

但是,节目播出时间和一档综艺节目撞档,综艺节目的嘉宾都是一些影视剧大咖或当红花旦,结果,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里,综艺秀的收视率很快就超过了演说家。无奈之下,新一季的演说家由当初的四位导师减少成为了两位,档期也随之减少,实是遗憾。

上一篇:平面模型论文下一篇: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