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十篇

2024-07-10

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1

一、创设生活化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那些用来装东西的盒子,如牙膏盒、茶叶罐、可口可乐罐、粉笔盒等,并观察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及不同之处。学生在生活中认真地找,有目的地观察,并带了很多的物体到课堂上。我便提议:“你们能把同小组同学带来的物体按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摆放好吗?”提议一出,同学们热情高涨,马上进行小组分工,很快就摆放好了。接着又问:“你们知道这些每组形状相同的物体在数学图形当中分别叫什么名称吗?”同学们一听兴趣十足,猜想出了很多名称,如“长盒子”、“圆柱子”、“方正形”等。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课堂气氛热烈,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显然,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还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化感情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发生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化感情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重视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应用是其它任何方法都不能比拟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学生在校外从事活动的类似形式进行教学,即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天生好动的特点,从学生平时的生活或已有的知识中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动手,以动启思,促使他们思维的发展,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从而被数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探究,进而在操作实践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究热情,自主获取知识。如在《克和千克》教学中,从生活例子出发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再一步步渗透数学知识,最后又回到生活,让学生把准备好的苹果、盐、塑料、绳子等实物,进行摆摊买卖,学生分角色充当售货员和顾客,主动参与,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买卖中。他们通过称一称、量一量,知道了一千克大概有多重,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循环。再让学生回到生活当中,去发现一些商品的质量,从生活中学,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进行交流,评价,分别说说发现了什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学生加深印象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用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用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在教《一百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带来小棒、幸运星、瓜子等物品,让他们用这些物品摆一摆100,叫一位同学到实物展示台上演示,问他是怎样摆的,其他同学也可将自己不同的结果演示。这样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实践操作相互结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也使学习的结果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加深印象,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教学的学习。

五、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个古老又永恒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把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 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 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本文浅述了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生活化情境,实践操作,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小学数学卷) .海南出版社.

[2]梅里尔.哈明[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2

1.兴趣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对于什么样的课程教学而言,这都是学习的真理。对于小学生而言,心智尚未成熟,认知水平低下,并没有强烈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学习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只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将学习作为一种任务或者负担。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使他们专注于学习,积极投入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爱好进行写作训练,也就是让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写一篇作文。比如,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动漫,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围绕“动漫”这个话题自由发挥,可以是写某部动漫的简介,也可以是动漫中某一个人物的介绍,又或者是对某一部动漫的观后感。这种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作文题目的训练,至少不会让学生们感觉那么排斥,而且相信学生们在写作时会有很多话可说。这样的写作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慢慢喜欢上写作。

2.写作教学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写作教学的理解并不全面,单纯的认为写作教学和平时课堂教学并没有很大的相关性,写作教学就是写作指导,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写作教学不应该是孤立的 , 写作训练 应该和学 生听、说、读等方面教学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不断融入写作思想,指导学生们学习课文文章的结构、布局,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借鉴文章中一些优美、经典的语句。而且,应指导学生养成一种习惯阅读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避免拿到作文题目后无话可说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课文续写。在写作教学中,小学生每周都应该进行一次写作练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续写课文,达到练习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负荆请罪》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编一段小短文,比如故事中的两人和好了,以后可能会出现什么事情。这种课文续写练习最大的好处是,对学生的思维没有限制,学生怎样理解就可以如何发挥。这样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其次,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们制作一些简单的阅读小卡片,将自己每天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名言警句、美词美句等都记录在上面。长期坚持,学生也会喜欢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会自然而然地掌握广泛的写作素材。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作教学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3

一、改革备课思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我们老师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备课理清思路。我们备课时,做到心中有学生,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二、把握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好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三、突出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实验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使用的广阔空间。如,有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大家灵活使用。但实验教材处于实验阶段,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我们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白兔在买烧饼的路上被狐狸五兄弟的烧饼广告弄糊涂了。广告分别是:“狐老大的480元可买80个;狐老二的960元可买160个;狐老三的3600元可买600个;狐老四的600元可买100个;狐老五的18元可买3个。小白兔到底该买哪家的烧饼最合算呢?”教师让学生帮助小白兔算一算,通过计算后得出烧饼的单价都一样。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这样生动的导入容易让学生掌握。又如:比较5430和3054这两个数的大小?如果改变设问的方向,变成这样的问题情境:“用0、3、4、5这四个数字所组成的四数中最大和最小分别是多少”要解答这个问题,学生不但需要知道如何比较两个数大小,而且对位值制和进位制都必须清楚,因此,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能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充分展示出来,整个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4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和改革,并逐渐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若干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有着一定的距离,教学方式效率也很低,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严重阻滞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追求。教师要重视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讲究有效教学的策略,形成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累积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形成学生合作研究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学习愿望的满足,完成教学目标。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若干的问题,主要有教学目标不确定,教学主体不明确,教学方式太单一,教学评价太片面,不及时不准确等,这些都形成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难以形成学习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全面运用

1.创造学习氛围,增加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还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创造教学的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

例如:关于“正方形的周长”学习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造教学的情景,走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学习成长。兔妈妈和孩子们为了美化自己的家园,就在树洞的周围搭建了一个正方形的栅栏,栅栏四面的边长是7米,整个栅栏多长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兔妈妈和孩子们。学生们会带着好奇心去探讨,去研究,去计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研究,去学习,去探究,研究正方形的边长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运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让学生更加容易进入教学的情境,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实现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重视学生学习,形成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形成学生学习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式教学,不能只是重视讲解知识,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增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探究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

例如,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的基础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对学生笔算和口算能力的培养。

3.充分运用一切教学的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解析,将各种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引进课堂教学中,运用视频、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直观进行了解。例如方程式的推算中、几何图形等的介绍等,都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学习多样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4.重视小组学习,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进行激励式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倍的认识”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开展学生数小红花的活动,将小红花的道具分成一定的数量,让学生数一数,留给学生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想象才能和探究才能,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得出学习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讲解,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倍的含义,并能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会运用。

总之,小学数学是重点学科,是学生日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应该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有效教学,全面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形成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师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5

一、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分等级优劣之分, 一视同仁, 学生都是一样聪明的。俗话说得好“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说学生如何如何笨, 而应该找自己的不足。有时教师的几句话, 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关心爱护学生, 多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 批评时要讲究方法, 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喜欢他的, 使他从心里就接受这个老师, 愿意学习生物学, 这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学生就是内因, 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记得有一年, 我刚接手初一, 对于学生还不太熟悉, 在班里最后面有一个学生不认真听讲, 搞小动作, 我当时未点名批评, 而是讲完一个段落后走到他跟前, 把他叫到教室外面和他说:“董春雷同学, 我听你们老师说你是班里的好学生, 怎么上课不认真听讲啊, 你应该在班里起带头作用呀!”。谈完话之后我就让他回到座位上, 继续上课。自从我们谈完话之后, 这名学生在以后的生物课上一直都非常认真听讲, 上课再也不搞小动作了, 学习成绩也不错。后来, 我才知道是我弄错了, 我把学习好的李东雷当成他了, 其实这名学生成绩很差, 但是就因为我记错了, 说了一句“你是班里学习好的”却改变了一个学生的听课状态。在他心里可能在想生物老师说我是一名好学生, 我应该表现好起带头作用, 如果, 当时我不是这样说而是说“听说你在小学就不听讲, 上课经常捣烂, 上初中还这样, 告诉你我的课绝对不允许。”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况了。所以说, 教师的鼓励性话语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非常重要, 它可以点燃学生的希望, 让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使学生从思想上认可这位老师, 才会愿意听他讲课,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认真有效的备课

1、备课要认真。

要求教师教学目标准确、具体,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理解”、“识记”、“了解”的含义。教师要认真研究每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的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等。

2、备课时要对所教学生的情况准确把握。

在我们这个地区所教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 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活习性比较熟悉, 所以教师讲课时知识的详略要适当。有时要选一些学生认识却不太熟悉的事物, 用一些反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上好绪论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时, 上好绪论课,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绪论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一课, 教师应抓住绪论课这一机遇, 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 使绪论课上的新奇精彩, 有声有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这几年来, 对于绪论我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方法, 进行了如下处理, 不按课本的绪论内容讲, 而是把整个初中的生物学知识归在一起, 准备了十几个和生物知识有关的问题, 向学生提问, 比如说“父亲是A型血, 母亲是O型血, 孩子是什么血型?”问题提出后, 学生开始踊跃回答, 情绪很高, 课堂气氛也活跃, 然后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答案。通过提问, 使学生明白自己有很多知识还不懂得。随后, 我再向学生介绍这些问题将在我们所学的生物学中逐一得到解决;最后, 再介绍生物学发展的现状、前景, 以及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爱学这门学科。

四、上好实验课

如果只有开始的第一节课生动有趣, 而后面的平淡无味, 很难使学生的兴趣长久, 为了使学生的兴趣持久, 把每节课上活, 就得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验课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上好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讲授新课时, 不论分组还是演示、探究实验能做的我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做,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维持, 课堂的成效也比较明显。

五、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

教师在讲授时, 可利用一对一教学平台的使师生互动交流。对于一些抽象的, 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 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容易接受。比如我在讲授“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时我利用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让学生亲眼实见增强了可信度。再有我讲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时, 通过实验学生仅看到质量的改变, 真正细胞内的变化看不清楚, 这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一过程的发生, 学生很清楚地了解细胞失水、吸水的原理, 印象深刻,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六、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当中

我们初中的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而我们要让学生明白, 我们学习生物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把所学的生物知识、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当中去。比如说我在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 学生明白了蒸腾作用的原理之后, 教师马上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家里栽白菜时选阴天, 菜叶太大还要去掉一些叶子?”、“为什么选择春天栽树?”等问题, 学生马上就能联系想到是蒸腾作用的原理, 选阴天、去掉一些叶、春天栽树都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 减少水分的散失。教师这时提问“那么同学们春天栽花时我们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呀?”这样学生又能把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当中去。

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评价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问题, 对的教师要给予表扬;错的, 要及时纠正, 不要批评, 让他再接再厉, 争取下次回答对了。比如我在讲“生物与环境”时, 让学生自学课本的阅读资料, 然后找学生简单概述主要内容后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时一个学生就提出“为什么工业污染后, 曼彻斯特地区白色的桦尺蛾会减少?”这个问题是由一名学习差的学生提出的, 我马上就给予了表扬,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为什么白色的桦尺蛾会减少呀?”下面同学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吧, 顿时学生就开始激烈讨论起来了。大家各抒己见, 踊跃发言,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特别是那位提出问题, 教师给予表扬的同学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认真, 这节课大家在轻松愉快中的学完了, 课堂效果非常好。

总之, 要想构建一节高效的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多的文化知识, 还要求教师能够全面领会新课改的理念, 而且能够把这种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尊重每一位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地乐于学习, 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对构建高效课堂的认识、理解以及应用, 当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希望各界同仁给予批评、指导。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主编:向志家

[2]、《新课程下的评价观与评价策略》主编:周勇杨明全

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6

一、层层推进, 适可而止

在高中数学中, 学生普遍认为函数是他们学习中面临的一大困难, 而函数知识又对高中学生来说是重要的知识, 学习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高中数学函数有一种厌恶感和害怕的情绪. 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函数, 教师应该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层层递进, 引领学生们从浅入深, 切勿在教学中为了一时赶进度, 而忽视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学习中释放压力, 舒缓心情.

比如, 在函数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让学生对y = f ( x) 有充分的了解, 就需要运用上边这种推进教学方法. 首先, 提出导入性的题目: “第一, 知道f ( x) = +1函数, 算出f (0) , f ( -1) , f ( 2) , f ( a) , f ( 2a) 的值; 第二, 假如函数g ( x) = f ( x) 1, 解析式y = g ( x) 为多少? 第三, 给出函数f ( x + 1) = 2x +1, 解出y = f ( x) . ”其次, 在对前面问题了解的情况下, 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指导. 向学生传授像“关于x的函数f ( x +1) = 2x + 1, 求函数y = f ( x) 的解析式”等类似题目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概念, 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二、举例论证进行函数教学

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 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也有它的不足点和缺陷, 这种函数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函数知识, 更要让学生培养自己思索问题的方式, 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就对数学老师的举例教学有更高的要求, 使用案例方法教学, 让学生和老师互换角色, 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及时温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帮助学生学习函数的时候, 还实现了教学目标. 比如这样一个题目: 一个矩形, 长为L m, 周长为60 m, 求矩形的一边长L与面积S ( m2) 的函数关系式; 又或者半径为R cm的圆, 面积S cm2, 求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这两个例子极好地说明了把案例教学引进到上课之中的重要性. 这种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在学习中也会更加轻松自如, 如履薄冰.

三、通过建立数学思维来学习函数知识

中学数学中的思想方法中, 其中之一就是函数和方程思想, 在学习不等式时, 我们应该灵活地将方程与函数有机结合, 让学生摆脱积聚在心里的固定模式, 体会在不等式、函数方程中的一系列变化. 要让学生领悟到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充分说明在新课改中数形结合的依据, 而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与不等式方程的有效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函数与不等式以及不等式与函数之间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互依存. 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kx + b = 0或ax + bx + c = 0从中可以得出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等一系列问题. 比如Δ与0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该函数与x轴有多少个交点, 给一实际的案例, 一条直线y =2x + b和x轴的交点为 ( 2, 0) , 那么x的方程2x+ b = 0的解也就是x是多少. 高中数学教学让学生需要有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而不是粗浅的理解. 由于当前新课改存在的情况下, 它要求学生对函数本身的思维能力有深入认识, 也要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因此必然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对待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有大胆的想象力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学习, 怎样学好习, 且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这样学生在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时能轻松愉悦, 自然也会省时省力.

四、增强知识的连贯性, 建立函数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知识浩如烟海, 知识繁杂, 但其内容紧密联系, 一环套一环.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使整个知识前后联系方便学生的理解、掌握、解题以及在实践中应用. 而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与高中各个章节知识点都相互沟通交集. 对函数高水平的理解,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高中各方面的难题.

例如, 函数曲线在垂直坐标中的位置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联. 正确看待函数思想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正确求解问题, 正确理解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数学思想在教学生活中的体现. 犹如教师在教授解析几何以及求范围、极值等数学问题时, 也要以函数思想开题、讲解. 使学生了解函数图像的意义及在解决此类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对函数的理解程度加深, 让学生自己建立函数关系, 通过求函数值最值的方式求解问题, 这对学生日后学习函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 结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7

那么, 该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呢?下面, 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立足学生的需求。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 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 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 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兴奋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 也就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从旁观者的角度看, 挖掘了学生的兴奋点也就到了整个课堂的高潮, 课堂显得活泼起来, 热闹起来。比如, 在教学《比本领》的时候, 我在课的开头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太阳和风比本领, 谁会胜呢?全堂课都围绕这一问题展开, 提假设, 找答案, 为自己辩论, 再到文中找答案。课堂气氛热烈,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敏捷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点。在教学过程中, 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 无论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得多么充分, 考虑得多么周到, 在课堂中也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说明, 众多学生的思维比一个教师的思维要丰富得多, 也深刻得多。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 教师应敏捷地捕捉并判断、重组学生在课堂涌现出来的信息, 适时调控, 充分利用。因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而导,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顺势而学, 那么整个教学气氛会非常融洽, 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 就能够出现精彩不曾预约的有效生成, 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

教学目标简明扼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在多次的听课中, 笔者发现, 很多无效或低效的教学主要原因来源于教师目标设定的不明确。如一位教师教学《画风》的第一课时, 教学伊始以谜语导入, 紧接着是自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文中小朋友怎样画风的句子, 然后是利用大量的教学时间重点感悟划出的文段, 最后是教学生字。这样的教学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文本的感悟, 还想兼顾识字教学语言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一节课下来, 老师教得越来越辛苦, 学生也越学越累, 听者也自觉索然无趣。如上述教学案例, 教师想兼顾的方面实在太多, 而忽视了低年级 (特别是一年级) 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读与拓展阅读巩固识字效果, 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规律, 从教学效果来看是低效的。毫无疑问, 只有以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前提, 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 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 在组织教学之前, 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 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切入简约集中。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 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 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 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 更好地理解课文。下面的例子就充分体现了教学切入点的简约集中: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 全文以“背影”这个特定的形象为叙事线索来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重点部分在描写父亲买桔子的背影。上课时, 我们便以“背影”为切入点, 设以下问题:课文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哪一次写得详细?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各处描写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用意?切入点找到后, 一系列的问题都围绕这个切入点喷涌而出, 解决了这些问题, 学生就能理解《背影》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只要我们多花点心思钻研文章, 找出文章学习的突破口, 设计出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就能做到“由一斑而窥全貌”,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 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读、写、说、悟, 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如教学《金色的鱼钩》, 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 引导学生“批注”, 写下各自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第二个环节交流“批注”;第三个环节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可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可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也可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 还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 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

四、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 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因此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得好坏, 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 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 会导致师生消耗大, 学生负担重, 教学效果差, 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教会学生预习,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课堂成功的前提。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地学习与思考、探究与体验, 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 对所要学的课文有了整体感知, 如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倡圈圈画画,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 如用“———”画出关键部分, 用“ooo”画出重点, 用“~~”标出难点, 用“?”标出疑难, 在文中加旁注、批语, 写上自己的看法、感受。同时, 对课文的重、难点部分, 关键处给学生予点拨, 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期间, 还以学生讨论为主, 指导为辅, 应是“画龙点睛”式的指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课堂质疑。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 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 学生提出的问题, 水平高低各不相同, 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对于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 让学生提出来, 师生共同疏理, 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 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 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注重“读写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 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书面表达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很好地融合了这一传统的读书方式, 注重对文本学习的批注, 注重把学生的感悟写下来, 从而使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要真正落实这一指导思想, 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勤于用笔写出自己的学习感受, 写出自己的观点与认识, 达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 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以学生为主体,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永, 张华.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8

关键词:有效教学 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重形式、轻实质,高投入、低产出,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的教学低效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办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能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取得显著成效,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以下几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设计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性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二、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一个好的课堂,就好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俱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失去了主料的原味,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在数学课堂上教学也是如此,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中来。

三、适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例如教学“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圆锥看成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

四、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问点准确,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2.难度适宜,即提出的问题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经教师的引导能答出来,防止过易或过难。

3.问面要大,即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各类学习水平的学生。

4.问机得当,提出的问题要与知识学习的进程一致,提问的时机应在学生似懂非懂、欲说难说之时。

5.问法灵活,发问要多种形式,多种角度。

五、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最终服务于新课程的数学课程目标: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并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于学生素质的积淀,缔造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许多同行们都在苦苦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

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去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数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作为教师只有认真通读全套教材,才能系统的分析教材,准确地把握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把握每个知识点在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在充分理解后,做出准确定位。例如,“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新课标教材“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册,要求却是不同的,二年级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不要求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三年级年级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 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而四年级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这三个年级的内容既有连续性又有发展性,层层推进,拾级而上。教学中如果有了这样的理解作基础,就能准确定位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强。因此,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每一个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创设有效情景,实现有效合作

1、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

情景创设应贴近生活。情景不仅应是现实的,还应该是承载数学知识的一个平台,是改变枯燥、抽象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并且与儿童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创设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情景创设是内在需求。它不仅应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应该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内在需求”。有效的情景创设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数学思考,有利于解决问题。情景创设应重在启迪思维。有价值的教学情景应在生动的情景中蕴含一些有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具有“数学味”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高与升华,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中,我先请同学们猜谜语,猜一猜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投影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这一谜语学生非常感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当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而这个任务又可以分解成几个子任务,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个子任务,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时,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较佳时机。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时,教师可把探究内角和的任务分为探究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三个子任务,由学生分别来完成探究任务,最后达成共识,概括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当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疑难问题或对同一问题 看法有意见分歧,需选择解题策略或求得共识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片断中,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学生团结协作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方法大致有三种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最后讨论评价出最简便的一种,也就是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公式也有它的简洁美。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数学课成了活动的课堂,创造的课堂,学生从中体会到探知的乐趣。

(3)当创设的问题情景具有开放性,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对问题的探究有不同的见解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我在教学“13-5”时,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思考准备怎么算,并将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有的是通过数的方法得到答案的;有的是用破十法算出答案的;还有的是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算出答案的。这些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让学生学到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有利于他们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算法。

三、关注学生情感,进行有效评价

1、评价形式应具有民主性和多样性。

要使评价具有实效性,首先要创设民主评价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评价、善于评价;其次,评价形式多样化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可采用单向评价,即师评生、师评组、生评生、生评组;双向评价,即生生互评、组组互评、师生互评;自评,即生自评、师自评.教学民主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心情愉悦,乐于接受知识,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样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师生应处于平等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环境。总之,教师应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做孩子的朋友,到孩子中去,一起玩,一起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用心交心,“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教师学识的厚积薄发、人格魅力,对生活美的追求,都会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2、评价方法应具有客观性和针对性。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学活动中师生参与的主动性和活动质量等情况进行评价,为了使评价具有针对性、客观公正性,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些评价方法,如评价学生参与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倾听别人意见是否认真,表达是否流畅,能否有礼貌的质疑、解难,能否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否主动参与讨论,是否有较好的领悟、归纳别人观点的能力等。

3、评价语言应具有激励性和发展性。

课堂评价教师应使用丰富的、激励性和发展性的语言,师生的交流也是彼此情感的交流,教师一个亲切、鼓励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热情洋溢的表扬语言,能缩短彼此的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老师的“没关系,老师想你是不小心说错了。”“仔细想,你一定会说出来的,老师相信你。”“你是很棒的。”……都能让学生感到别人对他的尊重,从而诱发学习热情。如“你真行”、“你大胆发言,积极动脑,一定会成功”、“这样下去你会越来越优秀”等,或用一个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改变过去不加思考、脱口而出,随意性无效夸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认真的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恰当有效,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使学生能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游戏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10

一、给幼儿创造更多的游戏时间

我们发现, 在幼儿园很多老师喜欢带孩子游戏, 但是很多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场地的匮乏, 设施不齐备, 所以, 经常会出现在有限的场地里都是爆满的孩子, 有些教师见场地不能满足需要, 也就很少带孩子出来游戏, 所以, 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少了, 但是场地的设备的使用率过高也容易导致损失很快, 维修费用提高。然而, 很多的器材与场地没能按时维护, 形成恶性循环, 给游戏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为了改变现状, 我园加大了游戏场地与器材的建设投入, 增加了游戏场地的面积、器材的数量, 提高了服务。我们根据幼儿的特点, 合理的装置了儿童所需要的器材, 比如, 幼儿的注意及记忆是不随意的, 集中的时间较为短暂, 喜欢重复做同样的事情, 他们喜欢把玩具不厌其烦的摆来摆去, 喜欢听教师重复讲—个故事, 对某个动作也喜欢重复做, 在喂小布娃娃吃饭时也喜欢重复。就是因为他们喜欢重复, 所以, 才能在不断的重复中认识物体的属性, 幼儿的语言与动作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并且以在玩玩具的同时, 学会了想象与创新, 形成的经验让他们能用不同的方式来玩玩具, 对同一物体做出不同的动作, 当然也可以对不同的物体做出同一动作, 并在做动作时, 还会不时的创新, 新的动作也由此产生。所以, 我们给幼儿创造游戏的时候, 他给他们机会做一些手工, 比如, 玩橡皮泥, 做木头手工, 也可以学会做针线活儿, 用一些小绳子编织用品等等。还可以给他们创设一些体育活动类的游戏, 比如拍球、抽陀螺等。他们有了充足的时间去游戏, 再加上老师的鼓励, 让他们想自己的方法使用玩具, 他们就会在游戏中成为一个快乐的探究者, 对于提高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有很大的裨益。

二、给幼儿创造安全自然的游戏空间

游戏的游戏空间需要安全, 这是游戏的最基本保障, 如果不安全, 幼儿就不会安心的展开游戏, 这样的游戏环境需要老师与幼儿来共同维护。在游戏中有很多激烈的体育活动, 比如行跑、追、躲、抓等, 场地的布置要安全, 用泡沫板铺地, 很多碰的物品如墙角也要包起来, 另外, 幼儿也要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不可胆大妄为无视安全, 老师教育幼儿在玩的时候要为注意自我保护, 也不要做危险的动作。只有帮助幼儿创设—个适宜的游戏环境, 老师们才能顺利的进行游戏教学, 让孩子们放心地玩耍, 老师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儿童游戏中的表现, 做到有效教学。对于那些弱小而又缺乏经验的幼儿, 老师要特别关注, 并加强保护,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永远充满好奇, 总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探个究竟, 但是由于没有经验, 对危险事物没有提前的预知与判断而深深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 比如, 活动场地里面有个小坑、有裸露的电线, 有一些树枝等都是潜在的危险, 老师在带领幼儿在这些自然场地活动时, 必须做到谨慎, 把危险因素排除掉。

三、老师要在幼儿游戏活动中适时介入指导

幼儿在活动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或者会玩的顺利而失去了游戏的价值, 这就需要及时的介入, 给他们必要的指导, 但是, 指导并不是包办, 而是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 不要过多的干涉他们的游戏权。很多游戏是幼儿自发形成的, 他们在玩的时候有自己的思想, 这样的活动就要受到成人的重视和尊重, 老师的指导不能建立在丧失幼儿的主体性的基础上。其次, 教师还要对幼儿游戏选择进行指导, 有些游戏是幼儿选择的, 既然他们自己选择那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游戏, 老师不要企图消除幼儿游戏选择的盲目性, 而是对这个游戏进行指导, 如果不想让他们玩, 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个与这个游戏相似的游戏而且更有玩的价值, 这时, 孩子们才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老师应把游戏的选择权更多的放给幼儿, 而不是以成人的要求和标准去选择游戏, 让他们在游戏中自己决定游戏角色分配与情节等, 如果教师过多的干预, 只能抹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三, 给幼儿合适的游戏规则建议, 让游戏顺利开展。幼儿在自发的游戏中往往自己制定规则, 但是在玩的时候会因素规则不合理而发生争吵, 直接影响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而且不利于团结。当发生这种情况时, 老师要对游戏进行分析, 建议他们更好的游戏规则与玩法, 教会他们怎样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游戏开展的更加有序, 不仅锻炼了身体, 还加强了规则意识。第四, 指导幼儿合理分配游戏角色。角色代表了游戏中的同伴交往, 教会他们合理的分配角色, 对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老师要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情况, 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让他们在学习与别人交往中积极经验, 学会与别人交往的技巧, 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参与的同伴们的游戏中去。

综上所述, 幼儿在游戏中能学到很多的知识与能力, 在游戏活动的研究上, 必需做个有心人, 从不同角度入手, 挖掘游戏的功能, 让游戏对幼儿发挥最大的价值, 保证幼儿手中的权力, 让游戏成为幼儿成长中的最重要的活动。

参考文献

[1]邱丽华.促小班幼儿游戏积极性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 (01)

[2]胡玉梅.幼儿游戏教学的4个策略[J].运动.2011 (08)

[3]王菊琴.浅析如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培养良好个性[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 (01)

上一篇:低压开关柜下一篇:环境税的优越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