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计核算工伤保险论文九篇

2024-09-13

基金会计核算工伤保险论文 篇1

关键词:工伤保险,会计核算,质量保证金,银行利率

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内容, 发挥着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

一、工伤保险会计的意义

工伤保险会计是为提高工伤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益, 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对工伤保险基金及其运行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作为一项会计活动, 工伤保险基金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等职能, 保证工伤保险基金安全和最大限度提高运行效益, 实施有效监督, 为制定政策和指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工伤保险事业, 完成国家赋予的职能任务。一方面, 负责按规定向参统单位征缴工伤保险费, 完成工伤保险基金的主要征集过程;另一方面, 按照规定的基金适用范围和开支标准, 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 完成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过程。同时, 确保尚未使用的基金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二、工伤保险核算的内容

(一) 工伤保险收入的核算内容

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是指工伤保险基金在筹集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收入的总和。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包括:工伤保险缴费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如财政补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缴收入等) 。

(二) 工伤保险支出的核算内容

工伤保险待遇支出, 即用于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个人待遇方面的支出, 包括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生活护理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辅助器具配置费、康复性治疗费, 职工因工死亡后其亲属从经办机构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指在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 聘请医疗专家对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所支出的费用。储备金支出, 用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调剂支出。

三、工伤保险核算中的问题

(一) 工伤医疗费核算中的问题

工伤保险基金会计是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 那么我们从监督工伤保险医疗费支出研究, 控制不合理的工伤医疗费支出。由于工伤职工就医的医院不注重政策, 管理不到位, 一些医疗机构服务过程中重效益轻管理, 甚至有的医疗机构还采取不同的手段骗取工伤保险基金导致了工伤保险基金的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挂名治疗或住院的不制止。由于医院与参保患者存在利益一致性, 有的医院对参保患者住院把关不严。一些非参保人员为了个人住院不掏医疗费用, 就通过关系以参保人员的名义办理住院手续挂名住院, 套取工伤保险基金。

(2) 制度执行不严, 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医疗机构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比较突出, 医疗机构采取医务人员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使医务人员随意降低入院标准, 造成挂床现象。不按规定限量开药, 超过处方剂量或将自费药品与可报销药品混淆计价;这些行为增加了工伤保险医疗费的不合理支出。

(二) 工伤保险基金银行存款利率存在的问题

从工伤保险会计的保值、增值的职能中我们发现, 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一直为社会所关注, 也是审计过程中一项重要检查内容。自治区煤炭系统工伤保险基金主要靠工伤基金存入银行优惠利率完成保值增值。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优惠利率, 国家也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银行计息办法, 但是, 到目前没有提到工伤保险基金应遵循哪一条银行优惠利率。工伤保险基金落实增值、保值在具体执行中增加了难度。

四、制定控制工伤医疗费的有效办法和执行保证工伤保险银行优惠利率政策

(1) 自治区煤炭社保局为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费用的监督管理, 确保工伤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完整, 控制工伤保险医疗费的不合理支出, 针对工伤协议服务机构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服务机构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中规定参统单位在支付协议医疗服务机构医疗费时, 实行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

(1) 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的核算

各参统单位社保部门实施的服务质量保证金办法报主管部门备案, 对于按确定比例留存在社保部门的服务质量保证金要加强管理。服务质量保证金属于工伤保险基金范畴, 要专户储存, 不得挪作他用。参统单位要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 定期与主管部门对账, 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主管单位对参统单位上报的年终考核结果备案同意后, 应支付协议医疗服务机构医疗费的, 由参统单位社保部门支付协议医疗服务机构, 经考核不予支付的, 及时上交主管部门。

(2) 有关质量保证金会计核算要求

a参统单位社保部门会计核算

1) 收到主管部门结算的医疗费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上级补助收入

2) 拨付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预留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时

借: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

贷:银行存款

暂收款—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

3) 年终考核, 按规定拨付医疗协议服务机构保证金时

借:暂收款—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

贷:银行存款

4) 年终考核, 上交主管部门服务质量保证金时

借:暂收款—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

贷:银行存款

同时冲减收入和支出

借: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 (红字)

贷:上级补助收入 (红字)

b上级主管部门会计核算

1) 收到上交的服务质量保证金时, 红字冲减费用

借: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 (红字)

贷:银行存款 (红字)

2) 期末转入基金结余

借:工伤保险基金

贷: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

(2) 执行银行优惠利率是基金的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保证。而工伤保险基金的现行政策中, 没有明确优惠利率规定, 虽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协商, 工伤保险基金也执行了优惠利率, 但由于没有统一规定, 在执行过程中各自立场不同, 理解也就不同, 如有的银行执行的是养老保险基金优惠利率, 有的银行执行的是医疗保险基金优惠利率。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将工伤保险基金明确列入利率优惠范围内。

基金会计核算工伤保险论文 篇2

一、医疗保险基金核算现状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是为实现医疗保险的基本目标,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支付、投资营运、监督管理等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管理的总称,是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核心环节。

为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1999年颁布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要求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按此制度对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制度中明确规定:一是基金财务管理的任务: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作好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确保基金的安全;二是要求基金纳入单独的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基金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财务会计制度要求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的款项为确认标准,如实反映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基本上能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

二、现行医保基金核算体系的局限性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化,医疗保险逐步实现全覆盖,医保经办机构已不再是单纯地征收保险费或支付保险待遇,向参保人、社会审计机构、基金管理机构提供更全面、详实的财务信息为其必需;通过几年的会计实践发现,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存在很多制度局限性,制约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

1、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核算制度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和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及实际结余情况, 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只能反映基金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如由定点医疗机构垫支的参保人员发生的应由医疗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支付的费用以及个人账户的应计利息等;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隐性债务”在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和报表中得不到反映,只有在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实际结算和年终个人帐户计息时才能体现支出,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和反映医疗保险基金的负债及实际结余情况,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

2、基金财务信息不具备可比性,容易造成信息误导

收付实现制以资金进出作为经济事项会计确认、核算的唯一依据,企业因破产等原因一次性预存的医疗保险费及部分企业按季度或年度预交的医疗保险费一次性计入基金收入,不可比的一次性因素无法剔除,造成收入成本等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畸高畸低,导致财务信息使用者既无法准确评估当期盈亏,也不能对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成果进行比较。

3、编制会计记账凭证工作难以完成

会计制度规定:对于经办机构征收的确定归属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应计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收入”,实际业务工作中还要涉及公务员医疗补贴分配、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及困难企业医保费的财政拨款、财政集中支付部门代扣的个人应交2%医保费部分、代收的大额医疗保险费、意外医疗保险费等,会计一般根据各参保单位申报缴费时分配的上述项目金额分别编制会计凭证,这种记账方法在当前医疗保险实现无缝覆盖的形势下已经难以实现。

唐山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行“统帐结合”模式,已经运行8年,参保职工从2001年起步运行时的4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62万人,参保单位由300家增加到目前的2400余家。2008年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1万人,社区、学校等业务办理部门650多户。从政策上已经实现全覆盖。参保人员在统筹区内全部实现持卡就医、购药,医疗费用实行网络结算。定点医院70家,定点药店121家。随着参保单位和定点医疗机构的不断增加,基金征缴量和医疗费结算、报销量相应增加,财务核算工作量猛增,虽然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但每月财务人员需手工录入20000多笔业务记录,工作难度很大。

4、财务帐面个人账户资金结余与业务明细难以核对

会计制度规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收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支出”均应按收入种类、支出去向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每一位职工设置“个人账户”明细账。此项规定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近百万参保人员是难以实现的,一般医保经办机构只能依靠业务程序中个人账户收支余记录代替财务明细账。而业务程序每日上传的个人账户支出随时发生变化,总帐与明细账定期核对的工作难以完成。

三、医保基金会计核算改革建议

1、医保基金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换

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可以弥补收付实现制在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弊病。真实反映医疗保险基金财务运行状况和财务成果;同时又能有效地将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绩效与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经办机构的责任联系起来,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医疗保险基金现在和未来隐性债务的信息,增强医疗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可信性和透明度;也能正确反映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为政府规避基金风险、实施稳健的发展战略、制定长期的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医疗保险基金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对大宗的医疗保险费预收预支进行日常核算将更具合理性。

预收保险费的核算方法:(1)对企业因破产等原因一次性预存的医疗保险费,借记:收入户存款,贷记:暂收款;(2)按期分配时,按本期分配额借记:暂收款,贷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等各收入科目。

对本期参保人已发生但经办机构尚未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的医疗费支出,预留一定考核金后,借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支出,贷记:暂收款;待实际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时,借记:暂收款,贷记:支出户存款。这种核算方式能更真实反映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情况。

2、改革“待转保险费”科目核算方法。

“待转保险费”科目根据能否确定归属建立明细账户,将经办机构征收的确定归属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待转保险费”—已确定归属科目,月末根据业务程序分配数统一转入各分配账户。

3、统一使用医保业务软件与财务软件接口程序

由于医疗保险财务核算软件由劳动部指定使用统一软件,建议由指定部门统一协调财务软件编制单位制作财务软件接口程序,便于医保业务软件与财务软件对接,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此举将大大提高财务核算工作效率。

4、改革“统帐结合”管理办法

将“统帐结合”管理重点放在统筹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上,财务核算取消每一位职工设置“个人账户”明细账,保证拨入个人账户资金数据正确性,将个人账户资金支出管理放开,具体操作建议:将个人账户资金打入银行卡上,由参保职工个人支配。

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改革, 不仅需要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修改, 还需在立法、人员培训、软件设计等多方面协调配套;以保证医疗保险会计核算的正常有序, 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益和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

摘要: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 现行的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方法, 存在很多制度上的局限性, 制约了数据的合理性及相关部门对医疗保险资金的监管, 推进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方法改革, 使其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稳步发展相适应为当务之急。本文从现行医保基金核算体系的现状、局限性、改革建议等方面, 探讨了一系列改革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的对策。

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 篇3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现行会计核算基础所存在的问题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利益而筹集设立的专项资金,单位和个人需要向医疗保险相关部门缴纳一定的资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通过对基金的征收、支出、投资、管控等一系列行为实施系统性的运作,达成医疗保险基金的设立初衷。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隶属于社会保险基金的范畴,在管理制度与方法上与社会保险基金几近相同,早在1999年,我国就出台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2003年又对该制度予以补充,制度中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财务管理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内容,对基金的筹资及运作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提出将基金进行专项管理,确立了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记账方法,收付实现制与借贷记账法,在当时的情况下,通过对资金的实收、实付的核算,很好的满足了对基金管理的各项要求。然而医疗保险事业发展至今,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规模,无法满足现有的管理需要,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收付实现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难度,产生管理瓶颈。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是以实际收到和支付作为记录依据,对资金预算管理的实际工作可以如实记录。医保基金成立的在最初几年,防范虚假收支的作用和效果明显。发展至今,对医保基金的管理由最初的收支管理发展到投资运营等众多方面,决策者需要更详细的会计数据,但收付实现制制对应收未收、应付未付、代收、代付等财务信息记录的不够全面,不能准确反映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段的会计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财务人员需要另设辅助账目来特殊记录与说明,引发了后续工作任务量大和复杂性,此种情况造成医疗保险基金在管理上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后续的各项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进而束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波及医疗保险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制约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整体发展。

2.随着医疗保险的规模化发展,我国医疗保险纳入的体系逐步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的管理范围与领域也不断拓宽,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与各个相关单位、个人的经济往来也日渐频繁,种种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给医疗保险基金的现有会计核算体制带来冲击。现有的会计核算体制对现金流量可以准确记录,但对当期损益的表现力差。医疗保险部门对费用结算以预付、后付等方式,对费用的实时管理缺乏,导致资金收支的核算分析工作时效性差,财务工作透明度展现能力弱,极易产生信息导向偏差和延误,增大了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性,相关部门对于医疗保险机构的激励与考评等工作也无法顺利有效的开展。此外,随着财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化进程加快、办公电子信息化、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传统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与现行的应用软件不能相适应,对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产生影响。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缓解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的矛盾

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加强管理,在政策上放行,对医疗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对医疗保险的工作范围与工作质量有了更深的筹划。此种客观形势下,各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对各级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的管理,医院的工作质量影响的是人民的身体健康,医疗保险资金又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做好医疗保险资金管理工作意义非凡,要求在医疗保险资金的使用上要求更透明,资源配置更合理。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上,引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机制可以很好的除去现存的收付实现制引发的弊端,权责发生制很好的弥补了现有医疗保险体系的不足,让医保管理制度的约束力更好的得到有效执行,让我国政府对医疗保险相关的宏观调控更具有指导意义,也能够对以此为参考的预算管理更有科学性。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最大区别就是其更好的对收益与支出进行了归属与配比,对收入和费用何时确认问题给予解决,对现金支付与经济活动的分离活动给予记录。对数额较大的医疗保险支付中的预收预支工作的归属期给予准确的权责划分,实施权责发生制对于参保部门的保费缴纳工作可以更好的记录,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营效果展现更明显,对于收付实现制不能展现的归属期的权力和责任给予更好的补充,在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和防范上,更具效力,更有利的推动了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同时,医疗保险的网络化普及可以打破医疗保险的地域限制,解决参保人员流动频繁而引发的报销及使用不便的问题。我国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医疗保险基金在会计核算上在实施权责发生制时可以与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并行,在账务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内容的核算运用不同的核算制度。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及分配直接影响的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对基金的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参保个人的切身利益。我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地域分部广、企业、城镇、农村、个人等参保人员多样化、加上人口老龄化等现象加剧,都给实际的医保保险工作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总之,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是关系人民健康的重要事项,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能力完善整个医疗体系队伍,直接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谐医务工作。

三、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实施细则

权责发生制在反应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应有其自身的弊端,在利润表中很好的财务数据,在资产负债表上可能体现不充分,所以现金流量表给予了前两者以很好的补充,使得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更完善。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医疗保险会计核算方式要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做好会计制度的调整,完善医疗保险相关制度的建设,需要医疗保险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要加强对医疗基金核算系统的研发工作,需要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相关财务知识内容的更新工作。在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既懂软件核算又懂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各级部门要注重培养该类型人才,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要及时学习关于权责发生制下的账务处理工作,设置会计科目,要充分理解财务报表等相关信息载体的逻辑关系与实际意义,政府、医院、企业、个人多方努力,共同配合,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共同组成了我国的五大社会保障险种,医疗保险基金的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某种情况下甚至具有强制性,对该基金的安全管理关系公民的个人利益,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矛盾给予缓解。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要与时俱进,更新管理观念,完善管理方式和方法,管理部门要本着为民为公的思想,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健全对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对实时制度予以监督,严格实施收支两条线,在内部控制上加强预算、决算、审计等职能,让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充分发挥。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功在当代,立在千秋。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S],1999.

[2] 徐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工作重点之探析[J].会计文苑,2011.

基金会计核算工伤保险论文 篇4

近日,财政部制定并发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以适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需要,规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该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

财政部规定新农保基金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新农保基金独立于经办机构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实行专款专用。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财政部明确了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新农保基金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等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二,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三,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区,城乡区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也参照本办法执行。

基金会计核算工伤保险论文 篇5

一、现有会计制度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会计核算方法

目前国有林场执行的是《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暂行)》,林场收到补偿基金时,在“专项应付款”中设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明细科目进行核算;重点公益林发生的营林费用按照“制造成本法”在“营林成本”中设置与收入相对应的明细科目进行归集;年终,实行林木资产核算的林场,将收入转入“林木资本”,将支出转入“林木资产”;未实行林木资产核算的林场,将上述两个明细科目进行对冲,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营林成本”科目。

二、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核算的探讨

随着生态公益林林木资产在国有林场资产价值中比重的增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不断扩大,补偿标准逐步提高,国家及地方财政投入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不断增加,公益林林木资产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核算的真实性将影响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根据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国有林场作为市场经营主体,有必要结合经营发展的需要,结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相关核算,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从外在形式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是国家投入国有林场用于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专项资金,但其实质是对国有林场所管护的公益林向社会提供生态效益的补偿,是政府为社会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买单,是国有林场通过培育、管护生态公益林生产的特殊商品———森林生态效益提供给社会获得的经济利益流入,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收入的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因此,国有林场应将生态公益林提供生态效益而获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作为收入进行会计核算。

国有林场应在损益类科目中增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入”会计科目,核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入,在会计报告中列示,年终转入当期损益。

三、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合理核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按照配比原则,如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作为国有林场对公益性资产的经营收入,对公益林的相关投入则应计入当期费用,在会计科目中增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支出”,核算当期的生态公益林支出及折旧,并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入”一并在“损益表”中对应列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自行营造的公益林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及公益林因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应作为资本性支出,通过“营林生产”核算,计入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成本,年终转入“林木资产”,形成公益性生物资产;生态公益林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费用,应作为后续支出记入收益性支出,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支出”科目核算,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国有林场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十七条至二十条的相关规定,对林木资产中受补偿部分生态公益林计提折旧,通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支出”科目核算,计入当期损益。折旧方法宜采用年限平均法,公益林使用寿命可以按照林种的更新或轮伐期确定,折旧率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

通过正确核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可以反映国有林场经营生态公益林的经济效益、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是否合理,国有林场对生态公益林的投入是否到位。

四、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制度,理顺会计核算与资金管理关系

基金会计核算工伤保险论文 篇6

我国新《森林法》第8条明确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必须专款专用, 不得挪作他用”。新《森林法》准确地揭示了补偿基金的实质, 即补偿基金由国家设立, 属于国家预算资金。因此, 对于国有林场来讲, 取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也就意味着取得一笔有特定用途的专项拨款, 它既不是国有林场的生产经营所得, 也不能视作一种利得, 应作为国家的专项资金进行核算。

二、目前国有林场执行的会计制度及有关科目的核算内容

国有林场自1995年1月1日起执行《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 (暂行) 直至今日。《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 (暂行) 第206号科目“专项应付款”的具体核算内容:1.本科目核算由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款项。2.收到专项拨款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本科目;用于工程项目的支出, 于工程完工交付使用财产时,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 将专项拨款转作国家投资, 借记本科目, 贷记“实收资本——国家资本”科目;用于营林成本的拨款, 应于结转林木资产时, 借记“林木资产”科目, 贷记“营林成本”科目, 同时, 借记本科目, 贷记“林木资本”科目;用于不形成资产的拨款支出, 借记本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3.本科目应按专项拨款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4.本科目年终的贷方余额, 为专项应付款的结余额。从以上不难看出:用专项应付款形成资产的部分, 最后转作国家资本或林木资本, 不形成资产的部分, 予以直接冲销。

《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 (暂行) 第471号科目“营林成本”的具体核算内容:1.“造林”, 包括整地、栽植、补植以及幼林抚育等生产作业费用。2.“抚育”, 包括中龄林抚育、成林抚育、母树林抚育等作业费用。3.“次生低产林改造”, 不出产木材的低产林改造清理费用扣除收入后的部分, 发生的造林费用, 在“造林”科目中核算。4.“森林管护”, 包括护林人员经费、病虫害防治费、扑火费、防火设备维修费、防火道路维修费、通讯线路维修费、其他管护费 (如临时护林人员补贴、防火宣传费) 、制造费用等费用。5.“营林设施”, 包括由生产费用开支的不形成固定资产的新建防火线、瞭望台、林道及其它简易设施等费用。6.“良种试验”, 是指为进行林木良种引进试验发生的直接费用。7.“调查设计”, 是指为进行造林生产事先发生的调查设计费和区划设计费。基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是指各级政府依法设立用于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资金 (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财农[2009]381号) ) 。那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支出大部分可以通过“营林成本”进行核算, 达到会计核算的要求。

三、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会计核算的思考

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而言, 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要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由国家投入的具有专项用途的一项资金。对国有林场而言, 财政部门下拨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只是国有林场实施的国家众多林业工程项目之一, 符合财政部制定的《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中有关会计科目的定义和核算内容。因此, 国有林场按财政部制定的《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会计核算是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操作如下:

为了规范国有林场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会计核算, 反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这一重要会计信息, 应区别于国有林场的生产财务账, 单独设置账簿核算, 在“专项应付款”科目下设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明细科目, 用于核算国有林场收到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同时, 为了详细反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来源, 又可在该明细科目下按其补偿途径设置“中央补偿”、“省补偿”、“市补偿”和“其他补偿”等相应的二级明细科目, 分别对其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在“银行存款”科目下增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存款”明细科目, 核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存储情况。

会计核算时按《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中有关“专项应付款”、“营林成本”、“林木资产”、“林木资本”等科目的核算要求进行核算。1.收到专项拨款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专项应付款”。2.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先记入“在建工程”科目, 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 将用于该项固定资产的专项应付款转作国家投资, 借记“专项应付款”, 贷记“实收资本—国家资本”科目。3.发生、结转营林生产费用时, 借记“营林成本”, 贷记“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生产成本——辅助生产”、“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制造费用”等科目;年终将发生的营林成本转入林木资产, 借记“林木资产”科目, 贷记“营林成本”科目, 同时将用专项应付款安排的营林生产资金转作林木资本, 借记“专项应付款”, 贷记“林木资本”科目。4.用于不形成资产的拨款支出, 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西山林场省级重点公益林的管护面积1万亩, 2011年上级下达给该林场的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专项资金为4.95万元, 其中:管护补助支出4.75万元 (管护劳务费3万元、封育拉网0.85万元、宣传牌0.6万元、道路维修0.3万元) ;公共管护支出0.2万元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0.05万元、有害生物防治0.1万元、检查验收费0.05万元) 。 (为简化会计分录, 工程领用的材料一次结转)

收到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存款 49 500

贷:专项应付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省补偿 49 500

发生每月的管护劳务费时:

借:营林成本—森林管护——管护劳务费 2 500 (30 000/12)

贷:应付工资 2 500

封育拉网工程完工:

借:营林成本——营林设施——封育拉网 8 500

贷:银行存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存款 4 000

材料 4 500

宣传牌工程完工:

借:营林成本——森林管护——宣传牌 6 000

贷:银行存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存款 2 000

材料 4 000

林道维修:

借:营林成本——营林设施——林道维修 3 000

贷:银行存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存款 3 000

支付防火宣传单费用时:

借:营林成本——森林管护——火灾预防与扑救 500

贷:银行存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存款 500

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完工时:

借:营林成本——森林管护——有害生物防治 1 000

贷:银行存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存款 400

材料 600

支付检查验收费用时:

借:专项应付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省补偿 500

贷:银行存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存款 500

年终:

借:林木资产 49 000

贷:营林成本——森林管护——管护劳务费 30 000

营林成本——营林设施——封育拉网 8 500

营林成本——森林管护——宣传牌 6 000

营林成本——营林设施——林道维修 3 000

营林成本——森林管护——火灾预防与扑救 500

营林成本——森林管护——有害生物防治 1 000

同时:

借:专项应付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省补偿 49 000

基金会计核算工伤保险论文 篇7

(一) 财务报告的规范化推动了保险

公司的管理模式从以销售管理为中心向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转变。新会计准则系统地把握了保险会计的特点, 对保险企业的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进行了规范, 推动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从以销售管理为中心向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转变。

(二) 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 增强了保险业国际竞争能力。

新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 既顺应国际保险服务自由化和一体化的需要, 又可以促进我国保险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 新会计准则打破了所有制和行

业的界限, 提高了保险企业会计数据的可比性。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前, 国内保险业会计标准存在四套会计标准体系, 即《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未成体系的16个企业会计准则, 以及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适用的香港会计准则。这几套会计标准之间存在重大差异, 不仅使保险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会计数据缺乏可比性, 即使在行业内部, 各家公司依据不同的规定对保费收入、承保、偿付能力等进行计算, 也无法进行准确的横向比较。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打破了行业界限和所有制界限, 规范了保险会计处理, 使企业会计数据的可比性得到了提高。

二、原保险合同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保险合同》分为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两个准则项目, 对保险合同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作了比国际准则更加详尽、系统的规范。原保险合同准则是在对2001年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相关内容 (以下简称原制度) 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完成的, 新准则与原制度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一) 明确定义了保险合同将其分类为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

原制度将保险业务按险种分类为财产保险公司业务、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和再保险公司业务, 分别规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没有从保险合同的角度对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进行定义并规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新准则从保险合同出发规范保险业务会计处理, 从而扩展了思路, 把握了本质。保险合同是保险公司的主营业务, 但有时也不能局限于保险公司, 如担保公司等签发的担保合同等, 如果符合保险合同的定义, 也应作为保险合同进行处理。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与投保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 并承担源于被保险人保险风险的协议。保险合同分为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原保险合同, 是指保险人向投保人收取保费, 对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约定的年龄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 是指一个保险人 (再保险分出人) 分出一定的保险给另一个保险人 (再保险接受人) , 再保险接受人对再保险分出人由原保险合同所引起的赔付成本及其他相关费用进行补偿的保险合同。

(二) 规定了既有保险风险又有其他风险的合同分拆核算的条件。

原制度没有要求分拆核算既有保险风险又有其他风险的合同。在事务中, 保险人签发的既有保险风险又有其他风险的合同, 均作为保险合同进行处理。

新准则规定, 保险人与投保人签订的合同, 使保险人既承担保险风险又承担其他风险的, 应当分别情况进行处理: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能够区分, 并且能够单独计量的, 可以将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进行分拆。保险风险部分, 确定为原保险合同;其他风险部分, 不确定为原保险合同。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不能够区分, 或者虽能够区分但不能够单独计量的, 应当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三) 强调在认定保险合同时应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原制度没有要求在认定保险合同时进行重大风险测试。在实务中, 保险人签发的不需分拆的保险混合合同, 不论转移的保险风险大小, 均未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全部作为保险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新准则规定, 保险人签发的需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合同, 应当在合同初始确认日以单项合同为基础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可能导致保险人支付重大附加利益的, 即认定该保险风险重大, 但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除外。附加利益, 指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的支付额, 超过不发生保险事故时的支付额的金额。

(四) 重新界定了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类别。

原制度规定财产保险合同准备金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 人身保险合同准备金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

新准则规定非寿险原保险合同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 寿险原保险合同准备金包括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

(五) 规定了对保险责任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

原制度没有对保险责任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做出规定, 新准则要求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保险责任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 如果保险责任准备金计提不足, 应当补提相关保险责任准备金。

(六) 改变了代位追偿款处理。

原制度要求在收到代位追偿款时确认追偿款收入, 新准则规定了追偿款的确认条件, 并冲减赔付支出。

三、再保险合同准则

再保险合同准则是在对2001年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相关内容 (以下简称原制度) 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完成的, 新准则与原制度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一) 要求分出业务准备金应当确认

为资产并不得与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相抵消。原制度未明确保险人在签订再保险合同情况下如何确认和列报原保险合同准备金及分出业务准备金 (即应收分保准备金) , 在实务中保险公司一般将扣除分出业务准备金后的准备金净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新准则规定, 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提取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当期将分出业务准备金确认为资产, 并将分出业务准备金单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 资产负债表上各项准备金应按不扣除分出业务准备金的金额列示。

(二) 改变了分出和分入业务的处理方法。

原制度要求再保险分出人分出保费和各项摊回款项在发出分保业务账单时确认, 再保险接受人分保费收入和分保费用在收到分保业务账单时确认。新准则要求, 再保险分出人分出保费和摊回分保费用, 应当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确认, 再保险分出人摊回赔付成本应当在确认原保险合同赔付成本的当期确认;再保险接受人分保费收入应当在满足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时予以确认, 并在确认分保费收入的当期确认分保费用。考虑非比例再保险合同分出保费及摊回赔付款业务的特殊性, 新准则还对其会计处理单独做了规定。

(三) 明确了分入业务准备金和分保保证金利息的处理。

原制度未明确再保险分入业务准备金和分保保证金利息的处理。新准则规定再保险接受人比照原保险合同准则提取相应的分保准备金并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再保险分出人、再保险接受人应按期计提分保保证金利息, 分别记入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

基金会计核算工伤保险论文 篇8

时候如梭,转眼间又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年初,置业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调整,财政工作并入财政部;客旅分公司人员分流,财务工作又并入财务部;新公司像雨后的春笋一样不断地涌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纳入财务部。**年*月份集团公司推出财务合同管理月,财务部被推向了阵地最前沿;**年*月份集团公司实际预算管理,财务部是冲锋陷阵的先锋队。公司内部,要求管理水平的不断地提升,外部,税务机关对房地产企业的重点检查、税收政策调整、国家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全部财务人员任劳任怨、齐心合力把各项工作都扛下来了,下面总结一下一年来的工作。

一、职能成长

过去的一年,财务部在职能管理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建立了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使成本费用核算、预算合同管理,有了统一归口的依据。*、对会计报表进行梳理、格式作相应的调整,制订了会计报表管理办法。使会计报表更趋于管理的需要。

*、修改完善了会计结算单,推出了会计凭证管理办法,为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前期工作。*、设置了资金预算管理表式及办法,为公司进一步规范目标化管理、提高经营绩效、统筹及高效地运用资金,铺下了精良的基础。

财务合同管理月总结

公司推出“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说明公司领导对财务、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说明目前财务管理工作还达不到公司领导的要求。

为了使财务人员能充分地认识“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的重要性/、材料核算

材料占工程成本比重较大,同时也是保证产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甲供材料的方式,解决了这方面的质量问题,但在价格这个不确定因素上难以控制,从下半年开始建筑材料价格不断上升,以至出现断货现象,特别是水泥价格翻一番,还提不到货,为了确保工期顺利进行,共同材料部门调整采购结算方式,由原来的先提货后付款改为先付款后提货。

公司与供货商结算材料款一般较迟,现在送货清单是在结算时才转到财务,一是造成财务不能及时向用料施工单位结算材料款,二是由于时间较长给财务与施工单位核对增加难度,已发现过送货清单的领用人签字与用货单位的签字不符的问题。如:杭州友联建材有限公司供应的“楼梯砖”,****年**月**日供给浙江大经有限公司和****年**月**日供给浙江闻堰建筑有限公司“楼梯砖”于****年*月*日前来办理结算,时间跨度近一年,在与施工单位核对时发现浙江大经材料员签名非本人手迹,当时该款项未办理结算支付,要求核对无误后再付货款。

在材料采购调拨过程中,我们感觉在材料管理的“采购---供货---结算”三个环节中,我们只掌握了两头,对供货这一环节掌握不够,材料供应均由厂家与施工单位交接,我方是否参与验收不清楚,因收货单上无我方人员的验收签字,这就无法掌握材料实际插手的品质与数量。如*月份与施工单位核对钢材时发现同一份“供货单”,施工单位提供的“收货联”与厂家提供的“结算联”在钢材等级上出现差异,经核实,是厂家供货时未注明等级,发现后也未及时补救,只在“结算联”上进行了修改。提示我们如何管理好材料“采购---供货---结算”三个环节,特别是供货环节监控管理。*、会计内部报表执行

对*月份会计报表审核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如:①@#¥公司的“费用明细表”明细目录未按新规定执行,使用的.仍然是老格式,发现后要求重新调整编制;②宁波公司未按新表编制,因为信息传递上的出了问题,已通知从*月份报表按新表式编制。对这件事的反思,一项新工作的推行,一是要责任人大力宣传并监视执行,二是执行人足够重视并自觉执行,只有这样一项新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行。

对会计报表推出执行*个月后进行反检,从会计报表格式设置上看,报表格式设置照样比拟科学,能比拟清晰地反映会计的有关信息。但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销售收入与结算利润有一个时间上的差异,这样“损益明细及异动情况表”就无法全面反映出损益情况,需要增添一个表补充;另外需要增添反映“财务费用”的报表。这样对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能较全面地反映。已设想好“会计报表(内)Ⅳ《经营情况表》”和“会计报表(内)Ⅴ《融资及融资成本情况表》”。并布置集团公司和嘉和公司在编制*月份报表时试行。本筹算在*月份报表中全面推广,因这项工作的前期工作量较大,由于*月份开展税务自查工作把此事担搁了,要求*月份落实执行。

*、销售管理

春节前后按揭放款缓慢,针对这个问题,姚笑君副总裁亲自督阵,由财务部与销售部门进行了核对查明原因,并催促银行放款。并明确了职责,按揭资料由销售部门负责,整理完整的资料

提供给按揭放款银行的同时,将名册报财务部,财务负责催放工作,在规定放款期限内未放款的由财务与银行交涉并查明原因。

*月份公司加强了财务部销售管理力量,加强了对销售台帐的审核,加快了财务销售明细的编制,及时与销售置业部的销售月报表进行核对,并对销售计划完成情况、销售政策执行、未收款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关措施。如:从*月份开始银行有关个人住房贷款的门槛提高,要求客户提供的资料增加和贷款额度的控制,建议置业部在签约及办理按揭前与客户说明情况,或了解清楚客户的相关信息,避免按揭办理后反复工作;对银行提出的黑名单客户抓紧催促办理相关手续,并对这批客户多加关注。

*、税务政策及纳税申报

运用税务政策,向税务机关申报集团公司向部属子公司计提管理费的申

的 请,经杭州市地方税务局检查审核于****年*月**日下文批复赞成杭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杭州山水人家置业有限公司、杭州坤和建设有限公司等*户企业按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提取****年度总机构管理费。****年会计决算中集团公司向山水人家置业公司提取了***.**万元。

对****年养老保险进行清算,整个集团养老保险分四个公司交费,集团公司、客旅分公司、@#¥公司、宁波公司,今年社区公司也单独开户交费。在集团参保人员较多,各公司人员都有,不利于管理,我们看出参保人按块划分,集团公司主要纳入集团本部、山水公司、三墩公司员工及外派人员;@#¥公司员工划到余杭;客旅中心划入客旅分公司;社区员工由社区统一办理;宁波当地人员在宁波公司办理。这样利于管理,对该项费用支出便于掌握,主要照样有利于接受税务与社保的检查。

****年度,山水置业公司产生利润,为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我们做了税务审计和申报工作,经多方努力于****年*月获得所得税退税返还**万元。

基金会计核算工伤保险论文 篇9

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概述

社会保险基金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规定, 由单位及个人缴纳的专项基金, 这一笔专项基金主要用于保障保险对象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以及生育等保险待遇。而保险基金管理, 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这一专项基金所实施的管理活动, 其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运行。一般来说, 我们把保险基金的运作条件、投资运营以及监管等进行科学规划和系统管理的统称称之为保险基金管理, 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 能够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会计理论

根据我国劳动部门最新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报告, 我们可以得知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点:面向贫困家庭及个人的社会救助;面向工资劳动者的社会保险;面向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面向军烈属的社会优抚。根据以上四项保障内容, 可以把社会保障会计的内容划分为社会经济会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社会福利会计以及社会优抚会计四大方面。

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概况

我国的社会保险主要是针对贫困家庭、老年人以及失业人员所设立的, 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但是社会保险主要来源于参保人所在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险费、参保人按一定工资比缴纳的保险费、政府的财政补贴以及社会保险基金银行利息或投资回报。投保人购买保险的目的是通过获得保险赔付来实现自身的经济保障, 而自己投保的资金金额同时也决定了保障的的大小。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可得:2015年全国保险费用收入2.4万亿元, 比2014年增加20个百分点, 剔除个别保单的影响, 保险费实际的增长速度大概为17%, 同期保险业总资产达12.4万亿元左右。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是由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及其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 而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也实现了收支两条线。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主要纳入财政部门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而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则由财政部门定期从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划拨, 并由于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在此背景下, 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及管理, 导致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部门分散, 难以集中管理和协调运作。

四、社会保障会计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作用

(一) 有助于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制度建设

1、有助于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

对于基金管理预算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预估性的技术职能, 更是对政策指导一种考验性比较强的工作, 相关的编制流程也是要按照“二上二下”的编制环节来进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编制工作都集中在每年的八九月进行, 也就意味着对于资料的收集工作准备不完善, 资料上的误差也就为预算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最后导致编制内容上的粗糙、预算与实际结果相差过大等等。而社会保障会计不仅可以协助社会保障主管单位做好年度预算计划和实施计划, 还可以细心详细的将数据进行汇总, 制作成会计表格, 制定收支内容的详细计划, 从而提高基金预算编制水平, 加强基金预算执行管理。

2、有助于基金核算制度的完善。

作为一门系统化、复杂的经济活动,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特性决定了社会保障局必须要有一个较为高效的监控制度, 以实现对资金行为的监管和控制。然而, 就目前的实际来看, 社会保障部门并未建立严格的监控制度, 由于缺乏了相应的制度支持, 保险机构的交易决策和交易执行等方面都相继出现了风险。近年来, 国内保险市场所出现的几次重大亏损事件, 基本都是由于内部监管不力, 使得微小的风险逐步扩大, 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巨额损失。而社会保障会计主体作为社会保障会计账户的核心要素, 一切会计经济活动的业务事项都以此为标准。社会保障会计把经济活动业务设置为资产类、负债类、净资财类、收入类和支出类五大类, 并以此为基础, 对原有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使调整后的会计科目适应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现实需要。

(二) 有助于实现基金管理的转型发展

会计在管理体系中素有“第三者”之称, 也就是说会计并不完全附属于管理者, 又不能完全代表单位部门的员工。当然, 我们不能因为会计这个“第三者”身份, 就忽略了它在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脱离了单位管理的会计管理以及与会计管理一些相关的工作 (包括基金管理) 是不科学、不可行的, 如果会计预算管理实现的仅仅是会计、成本的管理, 那么势必会对单位的一些内部管理活动造成影响。可见, 加强社会保障会计工作, 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转型已是必然, 更是实现内部资源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首先, 社会保障会计工作的实施, 能够针对各项不同业务的规律和特点制定明确计划, 并交由管理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同时还可以把预算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个部门的利益挂钩, 以调动各科室、部门参与会计预算管理、基金管理的积极性。其次, 它还实现了内部审计的专业化。对于内部的审计工作, 包括会计审核、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等都委派了专业的管理人员直接负责,

(三) 有助于为基金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理论是确保一切事物进行的标准所在,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它所依附的理论知识,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发展也不例外。我们只有不断对现行的基金管理理论知识进行完善, 才能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而社会保障会计所拥有的理论知识, 为其提供了基础支撑。首先, 会计基本假设的补充, 实行相对会计主体假设与会计主体假设二者并存;项目假设与持续假设并存;货币的非计量与计量假设并存;会计交易期与分期假设并存。当中, 传统会计理论中的四个基本假设对原来的基金管理模式仍旧适用。其次, 实现会计确认中心的转移, 能够促使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型。再有, 社会保障会计工作的实施还可以把现金流动制、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三者融合为一体, 为基金管理建设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最后, 在保留历史成本的前提基础上, 基金管理还可以适当地增添一些具有公允价值的关联性信息。

(四) 有助于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

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 社会保障会计工作也获得了相应程度的改进, 社会保险基金、财政性社会保障资金、住房公积金和社会福利基金等方面的会计准则也被纳入了社会保障会计工作体系中。而对于纳入到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地方统筹的各项以上资金更是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 由经营单位的财务部门对财务报告进行编制, 并报经同级的财政部门审核, 向社会大众披露。但是, 由于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方面的披露相对不足, 而且与资源、环境相关的经济问题也被严重忽略, 尚未纳入基金管理核算体系之中。在此情况下, 会计对象得不到有效的计算, 无论是资源的耗费, 还是它们的补偿问题都得不到准确的反映。这些问题的存在, 给会计计算带来了新的问题, 严重影响基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可见, 加大对社会保障会计信息的披露, 并把基金管理和投资机构置于社会公众和监督机构之下, 将有助于加强对基金的监管。

五、结语

总之, 社会保障局要想做好保障工作, 就必须要明白会计工作在基金管理中的作用和必要性, 并针对基金管理概况, 不断加强管理, 从根本上发挥社会保障会计的辅助作用。为适应时代的新浪潮, 不仅要求我们在会计上树立新形象, 更是要求我们真正改变传统低效的基金管理, 建设高效透明的新基金管理体系, 以更好的保证管理质量以及时间上的调控, 并且能够强化监管力度、降低违规操作, 损害他人利益现象的发生。

摘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其不仅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同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有条不紊运行的关键。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 在此过程中, 社会保障会计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此, 文章就社会保障会计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作用这一课题展开探讨与分析, 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社会保障会计,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书哲.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

[2]任小菲.我国社会保险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5)

[3]程群.社保基金入市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09 (24)

[4]杨春红.社会保险基金会计问题浅析[J].现代商业, 2011 (9)

上一篇:法语翻译下一篇:马铃薯主要病虫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