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技术十篇

2024-06-19

超声造影技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乳腺肿瘤疾病患者纳入研讨范围,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肝脏及肾脏疾病者;(2)妊娠期妇女;(3)意识障碍者;(4)有精神疾病史者;(5)不同意配合治疗与诊断者;(6)造影剂过敏者。本组患者年龄31~67岁,平均(47.2±5.9)岁;绝经患者19例,未绝经患者71例;体重47.8~76.3 kg,平均(59.4±5.2)kg;乳腺肿瘤病灶共107个,病灶直径10~89 mm,平均(22.13±5.36)mm,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1.2 方法

超声造影:使用IU-ilit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飞利浦),造影剂选择Sonovue(意大利博莱克),选择不规则的病灶切面或最大切面,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肘部浅静脉注射4.8 ml声诺维,随后用10 ml生理盐水进行冲注,实时存贮动态图像180 s,然后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增强模式下乳腺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周边呈蟹爪样增强,恶性病灶边界不清。病灶边界清晰,均匀增强,诊断为良性病灶。

超声弹性成像:使用HITACHI-EUB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日本日立),配备实时弹性成像技术,L13-6线阵探头,频率6~13 MHz。首先行常规超声扫描,发现乳腺结节后将其切换到弹性模式,行乳腺弹性成像检查,对超声弹性成像图进行观察与分析。弹性成像采用5分法来判断病灶的良恶性。1分:病灶整个明显变形,病灶内部为绿色;2分:病灶部分扭曲变形,病灶内部为蓝绿色混合的马赛克状;3分:病灶边缘扭曲变形,中心部分无变形,中心为蓝色,周边为绿色;4分:病灶区没有明显变形,全部为蓝色;5分:病灶区及周边没有明显变形,病灶本身及周围组织均为蓝色。1~3分者表明组织硬度相对小而诊断为良性病变;≥4分者表明组织硬度大而诊断为恶性。本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均有两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评估。

1.3 观察指标

(1)将两组检查方法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对比诊断效果;(2)将两种方法的联合诊断准确率与单独使用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90例患者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见表1。90例患者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197,P<0.05),见表2。

例(%)

2.2 联合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单独检查结果比较

90例患者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联合检查结果与超声弹性成像单独检查结果的比较见表3。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联合使用准确率为98.89%(89例),超声弹性成像单独使用的准确率为93.33%(8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34,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乳腺疾病的增多,乳腺普查率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结节的检出率。常规超声诊断对具有显著特征的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于良性结节的诊断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常规超声检查的误诊与漏诊率均较高,而良恶性的诊断直接关系到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3]。因此,临床中如何提高乳腺肿瘤的检出率与准确率是医学研究者们应该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超声造影技术是临床运用较为广泛且成熟的一项超声技术,该技术将造影剂注入患者肿瘤血管内,增加血管的对比度,提供丰富的血管分布与血流状况[4]。占海晏等[5]认为,恶性肿瘤造影后增强不完全、造影剂分布不均匀、增强后肿瘤边缘模糊且出现放射状血管结节;反之,则多为良性肿瘤。但乳腺肿瘤存在多种病例类型,不同类型的患者肿瘤微血管数量与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阶段的病灶结构也不一致,加之受造影剂剂量、注射速度及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超声造影诊断常会有假阳性与假阴性存在[6]。

超声弹性成像是超声技术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集聚无创、操作简单、用时短、可重复性强等多种优点于一身[7]。其原理是根据不同组织之间的弹性系数差异,在外力状态下所发生的变化不同,将其用灰阶或彩色编码成像,可直观反映出组织硬度,从而判断病灶的良恶性。但若是病灶主要为肿瘤细胞时,其质地会较软;或当恶性病灶伴有出血、坏死时,其硬度也会降低,此时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诊断,结果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误诊。此外,若是良性的囊性病灶,其导管扩张合并有沉积物,病灶硬度增加,也容易出现误诊[8]。

本文研究表明,与超声造影技术相比,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率更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联合使用更能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睿.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的现状与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4):435-437.

[2]程玉玲,周军.二维、三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J].海南医学,2015,18(13):1949-1951.

[3]杨蕾,张彦,梁会泽,等.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与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联合应用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价值[J].中国医药,2015,10(2):233-235.

[4]葛嘉,祝青,余晓梅,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微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33(12):1621-1622.

[5]占海晏,臧国礼,金振晓,等.超声造影与弹性应变率比值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5,24(12):1765-1767.

[6]范梅贞,俞爱萍,胡颖,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微小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6):962-963.

[7]苗凤玲,李君,姜莉,等.声弹性成像及造影技术与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11(4):44-48.

超声造影技术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1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通过病理活检确诊[3]。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46~82(60.5±9.6)岁。本组患者均在实施超声造影检查后7d内进行手术治疗,均不存在增生性肠道病症,也无肠梗阻、腹膜炎等病症,心肝肾无严重性病症,癌细胞未出现转移或者复发。

1.2方法

1.2.1检查仪器及材料本组患者均应用意大利百胜公司的Wy Lab 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应用配套凸阵探头,频率参数是5~10MHz,配置反向脉冲谐波造影(PHI)成像处理软件。选用湖洲东亚医药公司提供的直肠灌注造影剂,依照说明书配备500ml混悬液;选用Bracco公司提供的声泡造影剂作为静脉超声造影剂,在应用前需要加入0.9%生理盐水5ml,摇均匀备用。

1.2.2检查操作(1)直肠灌注超声造影:在正式检查前的2h内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彻底灌肠,使直肠得以全面排空。指导患者行左侧屈膝卧体位,首先通过肛门往直肠内置入一次性肛管,然后再置入探头。应用50ml注射器经肛管往直肠内灌注100~160ml的造影剂,并开展超声检查,全面探查肠腔充盈及肠壁结构等情况。(2)静脉超声造影:先要把超声诊断仪切转为PHI造影模式,然后通过左侧肘部静脉团注静脉造影剂2.0ml,再应用0.9%生理盐水5ml尾随冲管。在注入造影剂时,开启计时器,妥善存储实时动态图像。在所有检查完成后,让两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专科经验的医生对获得的影像学图像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初步分型。

1.3诊断标准依照《直肠癌临床诊疗规范》进行分型[4],具体包括:(1)隆起型,肿瘤组织主要部分往肠腔内明显突出;(2)溃疡型,肿瘤组织生长达到或者穿过基层溃疡;(3)侵润型,肿瘤组织往肠壁各层呈弥漫性侵润,导致局部肠壁明显增厚,表层一般不存在显著溃疡或者隆起。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5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予以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超声造影分型结果通过分析,术前灌注超声造影分型和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73.2%(52/71),超声双重造影分型符合率为88.7%(63/71)。见附表。

2.2直肠癌不同分型超声图像表现(1)隆起型:在直肠灌注超声造影中可见肿瘤部位低回声,边界清晰,表现为息肉状、菜花状往肠腔突出,并通过较细蒂和肠壁连接,表层因肿瘤坏死表现出浅层溃疡。在超声双重造影中,肿瘤部位回声迅速高增强,集中在突入肠腔部位的高增强区,而肠腔不存在增强,肠周边脂肪组织呈低增强。见图1。

(2)溃疡型:直肠灌注超声造影可观察到肿瘤表层为不规则性凹陷,内部呈中等回声在静脉超声造影下,因局部不存在微泡造影剂的灌注,肿瘤表层会出现较大凹陷,表现出“火山口”状,如图2。

(3)浸润型:直肠灌注超声造影表现出低回声肿瘤往肠壁各层呈弥漫性浸润,局部肠壁显著增厚,边界模糊,同时明显累积大部分肠管。超声双重造影则表现为病变部位增厚肠壁迅速高增强,如图3。

3讨论

直肠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交接部位到齿状线间的癌变,具有较高死亡率。对人们的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巨大变化,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日趋年轻化[5]。近几年,伴随直肠癌临床治疗理念和临床医疗外科技术的创新及发展,直肠癌在术前准确、有效的分型在确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早期准确诊断和合理有效的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所以,有必要对直肠癌术前分型诊断进行深入探究。

当前,临床上主要采取CT、MRI或腔内超声等检查进行分型。直肠灌注操作造影是分型诊断中常用的一种,就是向患者肛门灌注一定量的声学造影剂,让直肠腔良好充盈,有效扩张,使直肠内容物充分排出,可形成分布相对均匀的中等回声,初步表现出肿瘤结构轮廓,以及和肠壁的解剖关系[5]。此外,可依照造影剂流经肠腔产生的阻力、扩张度及病变肠段和正常部分进行良好对比,掌握肠腔的狭窄状况,进而有助于肿瘤形态进行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本研究中,直肠灌注超声造影分型总符合率是73.2%。因肿瘤周边存在一定程度的炎性浸润,很难和肿瘤组织的灰阶声像有效区别,这对肿瘤分型准确度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基于肠壁增厚为主要特征的溃疡型、浸润型肿瘤。本组患者中,这两个分型的直肠癌在此项超声造影分型和病理检查分型的符合率分别是70.7%、66.7%。

直肠癌是一种血供较为丰富的肿瘤,通过静脉超声造影可全面、准确的掌握造影剂到达及持续时间、增强强度等信息,让肿瘤组织形态更为清晰[6]。本研究中,71例患者在实施直肠灌注超声造影后,实施静脉超声造影,即超声双重造影,如此可动态掌握直肠肿瘤和肠壁局部灌注情况。该项影像学检查可显示出直肠癌要比肠壁的迅速高增强更早,且因肠腔不存在增强,及肠周边脂肪表现为低增强,可更为清晰、全面的呈现肿瘤形态,这有助于肿瘤类型、浸润情况进行一个良好判断。本研究71例患者的超声双重造影分型的符合率为88.7%,溃疡型、侵润型的符合率分别为87.8%、88.9%。这和单纯直肠灌注造影相比而言,超声双重造影的分型符合率更高。此外,研究还表明,直肠癌分型和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5年生存率有密切关系,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7]。

综上所述,直肠癌术前分型的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疗效、术后预后等均有着重要影响。早期癌变患者可实施局部切除术,对于晚期患者则在术前实施辅助放化疗,可有效减少复发率,改善和提升提高生存率。而超声双重造影就可以更为准确的掌握直肠癌大致分型,这对临床治疗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在临床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彭成忠,黄品同,王力,等.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癌大体分型的评估及其意义[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3,10(9):746-750.

[2]王力,范小明,彭成忠,等.超声双重造影诊断直肠间质瘤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5,12(7):526-530.

[3]梁蕾,刘焱,田浩,等.经直肠彩超结合超声造影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9):1-4.

[4]黄伟钦,唐丽娜,沈友洪,等.超声双重造影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4):165-166.

[5]张平,韩若凌,叶卫华.影像学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3,28(8):938-941.

[6]王晓荣,杨磊,宋涛,等.经直肠双平面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2(3):209-212.

超声造影技术 篇3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摘要】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微循环血流灌注的新方法,它具有对乳腺肿块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本文就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特点以及该技术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 超声造影;乳腺癌【中国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40-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肺癌引起的女性肿瘤引起相关死亡的第二大病因[1]。据统计,2006年美国有21.292万名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1.497万人[1]。自1990年以来,乳腺癌的死亡率呈下降的趋势,一方面是因为乳腺癌辅助治疗的进步;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乳腺癌的筛查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使得早起乳腺癌的检出率增加。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新的超声诊断技术如三维、造影、介人等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被逐渐肯定。本文就近年发展起来的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超声造影成像原理超声造影是经外周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增加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从而可显示病变组织造成的异常灌注情况[2]。目前常用的超声造影剂SonoVue被称为“真正的血池造影剂”,它采用六氟化硫作为微气泡,稳定性强,能够在低机械指数超声波的作用下产生谐振,同时利用低声能发射声波与脉冲反向谐频技术相结合能延长微气泡的寿命,突出微气泡的谐频回声成分,从而使肿瘤新生血管效地显示出来。因此,超声造影技术的优势是明显提高了微小血管的显示率,可显示直径< 100μm的血管[3]。2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目前普遍认为肿瘤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肿瘤血管的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的基础[4]。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血管生成活性越高,新生血管越多,是乳腺癌超声造影的病理解剖基础。乳腺癌早期,新生血管的形成早于肿瘤形态学上的变化,而随着肿瘤的进展,肿瘤细胞往往破坏乳腺正常的微管系统,产生新生血管,后者走行纡曲,内径粗细不一,外形不规则,因此,超声造影剂通过时速度较快、进入剂量多,形成明显增强,而分布不均,并形成局部团块状增强。但是,良性的乳腺肿物如乳腺纤维瘤或者乳腺增生则表现为正常的血管增生,并且保存正常的静脉系统,超声造影剂能顺利平缓进出良性肿瘤的血管,不会出现淤滞现象,造影剂能均匀分布[5]。乳腺良恶性肿物的不同的血管和血流动力学,可通过超声造影前后血流信号增强程度,血管数目的多少,形态走行, 即时间-強度曲线形态学特征或应用造影分析软件计算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持续时间、消退时间,以及增强方式等定量参数来鉴别。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时间-强度曲线上升支的斜率更大,达峰时间更短,峰值更高,下降缓慢,曲线下面积也较大[6, 7]。国内张翠明等对48例乳腺肿块行超声造影检查,良性组时间一强度曲线形态为慢上慢下型,恶性组时间一强度曲线形态则表现为两种:快上单相慢下和快上多相慢下[8]。肖炜等探讨分析了36个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表现及时间-强度曲线,得出的结果是典型恶性肿块有其特异性增强模式,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与周围正常组织相差较大,而良性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9]。外,有研究显示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0.38%,特异性为87.50%,准确性为88.88%[10]。因此,国外的研究者认为通过比较病灶与周围组织的时间一强度曲线参数的差值可能更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11]。3 超声造影前景研究发现淋巴结造影后总血管数和外周血管数明显增多,并且造影持续增强时间均较良性淋巴结明显延长,增强强度大于良性淋巴结,而使得超声造影可望成为今后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常用方法[12]。另外,超声造影还可能成为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良好工具。总之,超声造影以其独特的优势,它将在乳腺癌临床诊治过程中占据凸出的位置。参考文献[1]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6. CA Cancer J Clin 2006;56:106-30.[2]Balleyguier C, Opolon P, Mathieu MC, et al. New potential and application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of the breast: Own investigation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ur J Radiol 2009;69:14-23.[3]朱庆莉. 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3;19:1404-6.[4]李晓清. 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与进展. 福建医药杂志 2006;2:115-7.[5]Forsberg F, Dicker AP, Thakur ML, et al. Comparing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to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of angiogenesis in a human melanoma xenograft model: preliminary results. Ultrasound Med Biol 2002;28:445-51.[6]关少卿.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6:181-2.[7]张渊.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上海医学影像 2008;17.[7]张翠明. 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9:320-1.[8]肖祎炜.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16:211-4.[10]张渊.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1;27:413-5.[11]Kook SH, Kwag HJ.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 using a microbubble echo-enhancing agent in evaluation of small breast lesions. J Clin Ultrasound 2003;31:227-38.[12]Yang WT, Metreweli C, Lam PK, et al.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masses and axillary nodes: evaluation with echo-enhanced color power Doppler US. Radiology 2001;220:795-802.

超声造影技术 篇4

申报日期:2014—2—17

申报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

项目负责人签字:

承诺

我科拟开展的此项新业务/新技术,经过科室集体讨论,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安全性、必要性、先进性、经济性、可行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符合伦理规范。鉴于临床需要,特向院新业务和新技术临床准入审批领导小组提出开展申请。我们所提供的各种参考材料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可靠。如果该项目获得批准,我们将坚决按照院各级领导指示,依照新业务、新技术临床准入审批领导小组提出的要求实施。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擅自行动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和损失,我科自行负全部责任,接受医院各种行政和经济处罚。

科室论证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项目负责人:

签字日期:

项目名称 经阴道超声联合三维超声造影在不孕不育相关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申请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

项目类型 □ 创新项目√□引进项目□ 改良项目开展方式 □ 协作开展√□独立开展

负责人信息姓名:职称:

联系电话:

一、申请摘要:

在不孕症的众多因素中,子宫宫腔与输卵管的情况是妊娠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据报道,在不孕不育中,输卵管源性不孕约占女性不孕症的25—30%。若双侧输卵管不通是绝对不会自然怀孕的,若通而不畅可引起宫外孕的发生,因此,对子宫、输卵管的形态、功能的分析判断成为治疗女性不孕的关键。美国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仪、三维经腔内探头和意大利博莱科公司生产的新一代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可以进行三维子宫输卵管及宫腔超声造影,尤其对输卵管通畅性及子宫内膜病变的评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项目目的和意义(包括开展的目的、意义以及必要性等)

1、经阴道超声联合输卵管三维造影术是一种最新的超声成像技术,是通过向宫腔注入造影剂后,使原本闭合的宫腔和输卵管扩张,然后进行三维成像,主要用于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和诊断子宫宫腔病变。由于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和三维超声的完美结合,超声声像图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并可获得更多的信息,使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提高。超声输卵管造影操作的有创性很小,造影剂对身体无害,避免了具有辐射性的X线输卵管碘油造影对卵巢功能的潜在不利影响,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到患者输卵管功能和形态的信息,在生殖医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以往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常规方法——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相比,新技术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对输卵管显像清晰、诊断准确,避免了传统技术医患均受射线辐射,碘油吸收慢可导致肉芽肿形成、粘连等,对碘过敏者检查应用受限,对受孕时间也有影响等弊端,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是目前妇科领域最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无创检查,是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一种有效方法。

2、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声学造影术(sonohysterog-raphy,SHG)是将造影剂(通常为无菌生理盐水)通过宫颈注入宫腔,人为地扩张宫腔,分离内膜,同时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实时观察子宫内膜情况及宫腔内有无占位病变。宫腔内造影剂加大了病变与宫壁之间的声阻抗,使界面更加清晰,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SH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在自然情况下,宫腔处于闭合状态,宫腔内病灶与子宫内膜及肌层组织回声反差小,单纯的经阴道超声检查缺乏对比性,宫内病变在单纯的TVS下仅显示为内膜增厚、不均匀团块、宫腔线模糊等。较小的病灶可能被漏诊,存在较高的假阴性。SHG检查,造影剂无回声与子宫内膜中强回声之间形成良好的声学界面,可以清楚地勾画出宫腔及病灶的轮廓,判断宫腔内有无病变、病变范围、数目、大小、位置、基底部情况、评价子宫肌壁的顺应性。大量的研究证明,与单纯的TVS、X线碘油造影相比较,SH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其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与宫腔镜无显著性差异。实时三维超声宫腔造影术(3D-SHG),可明确诊断子宫畸形,为宫腔病变提供更多的信息。

三、项目的安全性(包括操作方法、主要适应证):

1、检查前患者不用作特殊准备,除外急性盆腔炎和细菌性心内膜炎,无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首先常规TVS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及双附件,排除宫内妊娠。SHG检查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双腔球囊导管插入宫腔,向球囊内注入1~3mL生理盐水后向下牵拉球囊至宫颈内口,固定造影管和防止造影剂倒流。调整探头于子宫纵切位,要求一个切面上同时显示有宫颈管、球囊、宫腔线和宫底部。经导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15~40mL,剂量取决于子宫腔的大小和造影剂的外溢程度,以患者无明显不适为度。在注入造影剂膨胀宫腔的同时,超声全程连续扫描,从一侧到另一侧宫角,从宫颈到宫底,观察宫腔内病变及子宫肌壁的运动情况。该检查并发症少,主要的并发症有出血、子宫内膜炎及盆腔疼痛。其中又以下腹坠胀及轻微的疼痛为多见,易缓解。国内外的临床应用,证实该技术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可靠。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

1、评价输卵管通畅性:输卵管阻塞或部分阻塞;

2、观察宫腔病变: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肥厚、子宫内膜癌、宫腔残留物、宫腔粘连、不全流产、宫腔内积血、凝血块形成、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等、宫内节育器、剖宫产术后瘢痕情况;

3、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双子宫、单角子宫、残角子宫等。

四、先进性 与 创新性(包括发展前景、项目的创新点等)

3有学者认为,经阴道联合三维超声声学造影(3D-SHG)对可疑的子宫畸形,3D-SHG显示出极大的优势,仅作此项检查就可获得最终的确诊,部分患者可免做宫腔镜检查之苦。3D-SHG可以获得子宫的多个切面以及对切面的任意移动和旋转,获得自宫底、两侧宫角到宫颈的全部解剖关系,精确测量纵隔长度、厚度及其与宫底肌层的距离,从子宫形态学角度更全面评价子宫畸形程度与不良妊娠的关系。冠状切面可观察到全部的子宫内膜、肌层和浆膜层,对宫腔内局限性病灶的数量及位置能更加精确地评价。3D-SHG提示的肌层是否受浸及浸润的范围,对内膜癌的分期起到良好的作用。SHG操作简单,高效,经济,并发症少,患者易耐受。还能使部分患者避免进一步的创伤检查,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宫腔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更有学者报道:对黏膜下肌瘤和息肉诊断的准确率,SHG高于宫腔镜。宫腔镜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需要扩张宫颈和麻醉,检查费用高出SHG数倍,限制了它不能作为诊断宫腔病变的常规筛查方法,但宫腔镜同时对病灶组织取活检和治疗,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SHG不仅能清晰显示局部病灶的情况,明确病灶与肌层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能区别病变为局灶性或弥漫性,为局部病变准确定位,提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随着技术的发展,SHG在疾病的诊治方面应该存在更为广阔的前景。

五、经济效益:(包括所需资金、成本、定价、拟开展的服务对象范围等)

1、该项目开展需要具备的仪器设备、药品及人员条件:

(1)仪器:VOLUSON E8 BT09 及以上(我科2013年初已经购进一台,目前已经投入使用)

(2)探头:三维经腔内探头:RIC5-9-D(未购买配备,价格约xxx元人民币)

(3)应用软件:Coded contrast imaging(未购买安装,价格约xxx元人民币)

(4)造影剂:Sonovue(剂量;价格;)

(5)解痉药:阿托品(肌注用)

(6)解痉混合药液(宫内灌注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2.5mg)、阿托品(0.25mg)、利多卡因(25mg)、生理盐水(10ml),以上药物配成混合,抽取5ml备用。

(7)该产品简便快捷,容易操作,仅需要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检查时间短,在配备有抢救和消毒设施的指定超声检查室即可进行,医生熟练后可在半天时间内进行5人次的检查。

2、在临床应用时,按照有关收费的收费标准,每位患者/病灶约收费:

(1)经阴道超声联合输卵管三维造影术一次收取检查费xxx元

(2)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三维造影术一次收取检查费xxx元

(3)经阴道超声联合输卵管+宫腔三维造影术一次收取检查费xxx元

3、服务对象及经济效益:

我院不孕不育中心目前不孕不育患者达xxx例年,相关疑似病变需要了解输卵管、宫腔内情况可达到xxx例年,则半年可收回成本。并且增加了不孕不育门诊的收入。目前此项检查技术适应症患者很多,在国内外一些医院已经得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合理性(包括科室专业是否对口、医院其他单位相关项目开展情况、科室在该专业领域的地位、学科建设情况等)

经阴道超声联合三维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对于有多年妇科超声诊断经验的超声科医生来说,易于学习掌握,我院其他科室目前无同类设备,超声科开展此项目属于“专业对口”。该项技术有助于妇科医生寻找到患者不孕不育的根源,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膀胱癌复发超声造影初步研究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于本院泌尿外科确诊并拟行手术的33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男24例,女9例;年龄46~80岁,平均69.4岁;主要临床表现:无痛性血尿17例,尿频、尿急、尿痛伴盆腔疼痛7例,无症状体检偶然发现9例;所有患者膀胱肿瘤均为单发病灶,直径2.1~5.2 cm,手术病理证实均为移行细胞癌,标本分级由病理科专业医师进行。受检者超声造影检查前均被告知相关安全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术后2年随访情况分为复发组19例和未复发组14例。

1.2仪器与方法

1.2.1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 a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5C造影探头,频率2~4 MHz,内置专用超声造影分析软件。膀胱适度充盈,先行常规超声检查。仪器条件包括深度、增益、TGC等超声造影过程中保持不变,机械指数0.08。造影剂采用Sono Vue(六氟化硫气体微泡,SF6),微泡直径平均2.5μm。使用前注入生理盐水5 mL,震荡混匀后抽出1.2 m L混悬液经肘静脉快速团注,盐水5 mL尾随快推。选择合适切面固定探头,对准肿块位置行超声造影成像。计时器同步计时,注入造影剂后连续实时观察5 min。需两次造影检查者,间隔时间大于15 min。同步图像存储,用于动态回放和分析。

1.2.2超声造影资料分析由两名具有超声造影诊断经验的医师同时逐帧回放图像,动态观察病灶内造影剂的强化时相、速度、程度等,应用内置造影软件对病灶采用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进行定量分析,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Arrival time,AT)、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廓清时间(Washout time,WT)。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病理分级情况术后病理提示:复发组中,高级别浸润性73.7%(14/19),高级别非浸润性10.5%(2/19),低级别非浸润性15.8%(3/19);未复发组中,高级别浸润性14.3%(2/14),低级别非浸润性85.7%(12/14)。

2.2两组膀胱癌超声造影参数比较两组术前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动脉期造影剂于肿块内部快速充填,到达时间早于膀胱壁、前列腺或宫颈,造影剂充填强度高于膀胱壁、前列腺或宫颈;延迟期肿块内部造影剂逐渐廓清。两组AT和T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PI和WT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复发组中,84.2%(16/19)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快进慢退,病理分级提示为高级别,15.8%(3/19)表现为快进快退;未复发组中,85.7%(12/14)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快进快退,病理分级提示为低级别,14.3%(2/14)表现为快进慢退。

3讨论

膀胱癌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复发率最高的,一部分肿瘤复发后恶性程度(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因此术后的随访和复发防治极其重要。

以往认为在鉴别膀胱占位性病变良恶性及术后随访方面主要依赖于膀胱镜,但对于严重膀胱出血膀胱镜有时很难进行,而且作为有创性检查易增加患者的痛苦。超声、CT、MRI是临床诊断膀胱癌的主要影像学手段。CT和MRI能观察肿瘤累及膀胱的范围和程度,显示肿瘤对邻近器官的侵犯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但存在辐射性、费用高及不能分辨膀胱壁三层结构的不足,因此对肿瘤局部生长和侵袭缺乏客观精细的判断依据。常规超声首选用于筛查膀胱肿瘤和术后随访,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能量多普勒无法显示肿瘤滋养血管和血供特征。超声造影剂作为血池示踪剂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反映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又不干扰血流动力学。随着超声造影技术不断改进,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胆、肾、子宫等器官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已较多应用,尤其在肝癌诊断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等超声引导消融治疗前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5,6,7,8,9,10,11]。近年来,在膀胱癌诊断、鉴别及判断肿瘤分期、浸润方面,国内已有部分应用超声造影的研究,通过观察肿瘤内部血管灌注方式及动态灌注分析,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但目前探讨超声造影在复发性膀胱癌中的增强模式、TIC定量分析及对肿瘤复发预测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多[12,13,14,15,16,17]。

膀胱癌是富血管肿瘤,其形成与发展具有血管形成依赖性。研究证明,膀胱肿瘤病灶内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18,19,20],基于这个原因,笔者考虑探讨术后复发的患者在术前初发时是否存在超声造影特征性的改变。通过分析33例膀胱癌病灶的超声造影特点,发现复发组中84.2%(16/19)造影微泡呈快进慢退,病理提示肿瘤为高级别,而未复发组中85.7%(12/14)造影微泡呈快进快退,病理提示肿瘤为低级别,两组AT和T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PI和WT均明显大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癌超声造影动脉期表现均为微泡快速进入,考虑原因在于恶性肿瘤细胞破坏原有正常血管,诱导产生血管畸变,病灶局部血管增多,同时新生血管管壁缺乏肌层,收缩舒张组织成分缺如,造成血管缺乏弹性,肿瘤局部血流量明显增多,肿瘤灌注早期流量大,流速快,因而两组AT和TTP差异不大;而复发组中以高级别肿瘤为主体,未复发组中则以低级别肿瘤为主体,造影剂在复发组病灶内的滞留时间明显长于未复发组病灶,考虑原因主要与两组间病理分级分布比例不同有关。复发组造影剂廓清表现为慢退,考虑原因可能是高级别肿瘤组织内畸变的微小动脉增多,微血管密度增加,静脉回流受阻,血管床内发生血流湍流,因此造影剂微泡瘀滞于血管床,廓清明显缓慢,而未复发组内多为低级别肿瘤,分化较好,其内血管受累较轻,微血管密度低,血管床瘀滞程度轻,因此造影剂快速廓清[17,21]。两组间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TIC定量的初步对比提示在膀胱癌初发阶段,超声造影特征与术后复发有一定的关系,造影剂快进慢退高增强是多数复发性膀胱癌的增强模式。

超声造影在膀胱癌诊断中亦有局限性,对于高龄、肥胖、肿物位置偏及体积小的患者,尤其对直径小于0.7 cm的肿瘤可能漏诊[15]。笔者考虑到这一点,故选取单发、最小直径2.1 cm以上病灶入组。本研究不足之处,因为膀胱癌术后高复发性,需要随访时间较长得到未复发组病例,本研究入组样本量尚少,有待今后延长随访期,积累病例进一步研究。

超声造影在腹部疾病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肝,胆囊

20世纪60年代Gramiak and Shah发现并在不久证实气泡可增加各组织声学特性的差异达到回声增强, 这一发现揭开了超声诊断的新序幕——超声造影诊断方法。本文就超声造影剂在肝脏、胆囊、胰腺、脾及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超声造影剂原理

超声造影剂内含各种气体, 与人体软组织和血液相比, 气体的声学特性阻抗极低, 通常仅为血液1/1000~1/4000, 入射超声在二者间的反射率可达到99.60%, 因此气体微泡作为声学造影剂注入人体, 可增加组织的声学特性差异, 提高超声区分组织, 包括正常和病变组织的能力。超声造影剂主要由气体及包裹气体的外壳组成, 理想的造影剂应具备可静脉注射、在体内高稳定性和好的组织特异分布性、对入射超声有最大的共振反应、对人体最小的副反应及易生产和易保存性。

2 超声造影剂的种类

第一代造影剂指游离气泡型或空气有壳包裹型造影剂, 此型以Albunex和Levovist为代表, 第二代是含氟化碳或六氟化硫等高分子低容性气体, 有各种材料壳膜包裹的造影剂, 前者代表为Optison和Definity, 后者以Sonovue为代表, 第三代造影剂是以脂质体为壳膜携带某些药物或抗体、基因的具有靶向治疗或诊断的造影剂亦称纳米造影剂。

3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原理

3.1 谐波成像

造影剂微泡在一定的发射超声声压下发生共振, 并产生丰富的谐频波成分, 在这些多倍的谐频信号中以二次谐频信号最强。由于不同的造影剂有不同的谐波频率信号范围, 为了获得最佳的造影效果应尽可能使用具有与造影剂相匹配的谐波接受频率探头。

3.2 间歇谐波成像

实际上是爆破谐波成像技术和触发式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间歇谐波成像技术的目的是用于弥补因微泡浓度不足而导致造影效果差的缺陷, 因为在连续声波作用下微泡不断破裂消失, 瞬间单位面积的微泡达不到高浓度。在高机械指数下, 造影剂微泡发生破裂并在瞬间产生很强的谐波信号。

3.3 闪烁成像

从广义上属间歇性成像次技术, 用于心肌灌注定量分析, 在其它领域如肾动脉狭窄、新生血管的定量和监测尚在研究中。

3.4 反向脉冲谐波成像

PHI技术是同时发射2个脉冲, 这2个脉冲振幅相同, 但方向相反, 相位相差180°。与传统的谐波成像技术相比PHI是通过减去基波信号的方法代替滤过基波信号, 这样发射频带不受限制, 可明显提高空间成像分辨力。

3.5 实时谐波成像

实时谐波成像技术或称低机械指数成像, 实时谐波成像是在低功率或低机械指数情况下, 连续发射声波并接受谐波信号进行成像的技术。

3.6 声波激发成像

是近年来间歇谐波成像在心脏外的应用, 其原理是造影剂微泡在高机械指数的声波激发发生破裂时, 微泡内的气体通过开裂的壳膜弥散进入周围液体或先分裂成更小的微泡然后快速弥散,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 背向散射信号随脉冲节律快速变化, 而多普勒技术最适合监测该类变化。

3.7 次谐波成像

现研究造影剂除产生倍于基波的多次谐波外, 还会产生频率为基频一半的共振频率, 称之为次谐波, 次谐波原理是提取并利用这些次声波成像。

3.8 微血管成像技术

是应用特殊的图像处理软件追踪捕捉通过微小血管的微泡, 抑制所有背景信号。研究显示, 用微血管成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微血管内微泡造影增强。

4 造影剂使用方法

非心脏造影剂成像注射方法一般均经外周静脉注射, 通常选前臂静脉作为注射血管, 静脉注射有两种: (1) 团注式:主要用于显示肿瘤血管强化方式, 并通过时间-强度曲线等分析曲线描述各肿瘤的强化方式; (2) 另一种是连续滴注式, 主要用于组织灌注成像[1]。

5 临床应用

5.1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脏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 其中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肝脏肿瘤超声影像诊断方面主要有肿瘤病灶的检出、对已检测肿瘤的定性诊断、肝局灶性病灶中肿瘤与非肿瘤病变的鉴别。超声对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通过增强和动态增强方式观察肿瘤。肝脏的血液供应具有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血供的特点, 超声造影剂经周围静脉团进入肝脏后, 造影增强分3个时相, 即肝动脉相、门静脉相和肝实质相。肝动脉相的显像开始于造影剂注射后10~40s, 门静脉相40~80s, 实质相80~240s.肝脏造影:肝血管瘤的增强常从肿瘤周围开始, 然后慢慢向中心填充, 即动脉期病灶从周边增强, 内部无增强而呈低回声, 门脉期病灶自外周开始以向心性方式向病灶内部充填增强, 此时病灶呈高回声, 实质期病灶内部完全增强, 为高回声[2], 肝细胞癌在动脉早期, 肿瘤内呈树枝状增强, 也可呈点状增强, 肿瘤病灶可呈均匀增强, 也有不均匀增强, 表现为快进快出, 但临床还存在快进慢出, 类似良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3,4]。门脉期造影剂开始廓清, 病灶呈等回声或低回声, 至实质期呈低回声, 转移癌的增强方式与肿瘤内的血管的多少有关, 增强方式有多种, 可能与原发灶类型有关, 共同点是晚期相均为低回声[5]。肝内肿瘤与非肿瘤组织的鉴别在常规超声检测发现肝内异常回声中, 有些并非是肿瘤病变, 有时常规诊断为肿瘤病变, 造成过多的进一步检查, 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这些异常回声的特异性, 局灶性增生结节和肝内局部脂肪浸润的超声造影表现与正常肝组织相仿, 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回声在增强时无肿块效应。

5.2 胆囊疾病的鉴别诊断

Numata等[6]研究超声造影在鉴别胆囊疾病中的作用, 他们研究了33例患者的35个大于10mm的胆囊息肉状病变, 包括12例胆汁淤积病变, 8例胆固醇性息肉, 1例炎症性息肉, 2例腺瘤, 12例恶性肿瘤, 用Galactosepalmitic acid造影剂, 在两个阶段观察病变早期血管和晚期血管, 结果胆囊胆汁淤积型病变没有显影, 其他显示肿瘤血管或肿瘤增强, 被诊断为胆固醇息肉、炎症息肉、腺瘤、肿瘤。8例胆固醇息肉中3例显示为点状血流, 5例显示为树杈状血流;1例炎症息肉、2例腺瘤和12例恶性肿瘤中3例显示为点状血流, 12例恶性肿瘤中9例显示迂曲型肿瘤血管。肿瘤增强和迂曲型肿瘤血管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现在的方法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是75% (9/12) 、特异性100% (23/23) 、准确性91% (32/35) , 超声造影中肿瘤血管特征可用于鉴别恶性肿瘤和胆囊息肉型病变。

5.3 肾脏疾病

(1) 肾脏肿瘤: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意义目前尚未明确, 超声造影显著增强肾脏肿块尤其是肾细胞癌的血流信号, 并在增强形式上有一定的规律, 为肾细胞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注射Sonvue时, 肾细胞癌在动脉期快速高增强, 静脉期快速消退, 肾转移癌在动静脉期均表现为低增强, 其原理及更详细的特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肾囊性肿块在整个造影过程中没有增强, 肾柱肥大和增生淋巴结表现为等增强, 超声造影对肾囊肿、肾梗死等无血管或缺血管的肿块显示更为清晰, 容易与肾细胞癌相鉴别。 (2) 肾血流减少性疾病:超声造影可通过时间-强度曲线来反映肾脏血流灌注的变化, 间接反映肾功能变化, 对于糖尿病肾病, 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肾血流减少性疾病的研究认为超声造影在此类疾病诊断上有很大潜力[7], 苗立英等[8]研究发现肾功能异常者, 肾皮质达峰时间、髓质达峰时间较正常组延长, 而皮质灌注曲线较正常组减少, 病例组参数Atc、Atm显著延长, bc下降, 说明病例组肾脏血流灌注速度, 即造影剂进入肾脏微毛细血管床的时间延长。 (3) 移植肾功能的评价:采用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成像可以显示移植肾的血管树。发生排异反应时彩色多普勒信号明显减少, 脉冲多普勒显示RI明显增高。但病变早期由于肾脏的自身调节功能, 表现并不显著。超声在移植肾方面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移植肾在组织结构和微循环方面的认识, 是一种观察移植肾灌注、评价其是否成活及 其功能的有效检测方法[9,10]。 (4) 肾脏外伤:超声是临床上诊断肾脏外伤的常用影像检查方法, 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在一定程度上对肾周血肿及较重肾损伤可做出准确诊断, 但对于肾挫伤仍然较为困难, 多需CT检查[11], 超声诊断不能满足于是否有损伤, 重要的是要进一步不明确损伤的程度[12], 近年来新型超声造影剂和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超声对肾脏外伤的诊断准确率。CEUS对肾外伤分级是可行的, 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是有益的[13]。

5.4 胃肠道肿瘤

目前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已日趋成熟,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在胃肠肿瘤鉴别诊断方面, 国内外报道极少 。王光霞等[13]对32例病例通过超声造影进行分析, 8例良性病变的造影剂增强时间为37.12±8.21S, 增强持续时间22.50±5.55S, 开始消退时间为59.62±6.94S;24例恶性病变的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为15.16±5.35S, 增强持续时间16.87±8.61S, 开始消退时间为32.04±12.79S。24例恶性病变在造影剂开始增强和开始消退时间上与8例良性病变比较有明显差异, 造影增强形态:病灶内均匀增强13例, 造影剂充填整个肿瘤, 至峰值时, 显示均匀增强, 凹陷性增强缺损5例, 伴黏膜面溃疡的病灶在注射造影剂后, 肿块内造影剂增强, 而溃疡处显示向内凹陷的造影剂增强缺损, 凹陷处黏膜造影剂增强明显, 黏膜及溃疡边界显示更清晰, 局部无增强5例, 肿块内液化坏死区显示为局部无造影剂增强, 1例末端肉芽组织增生伴周围炎性病灶也显示为无造影剂增强;不均匀增强6例;环状增强3例, 肠道肿瘤呈壁增厚型, 取短轴切面行超声造影, 显示增厚肠壁为环状增强, 肠内腔为无增强。造影增强水平:高增强16例、等增强5例、低增强11例。24例不同病理类型恶性胃肠道肿瘤, 从注射造影剂后均表现为快速显影的特点, 1例末端肉芽组织增生伴周围炎性病灶也显示为无造影剂增强, 且填充部分造影剂消退缓慢;8例恶性间质细胞瘤显示为快进慢出的时向特点。 超声造影检查可为胃肠道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有用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影像学依据, 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14]。

5.5 胰腺实性病变的鉴别

胰腺疾患的超声应用还很少。Donofrio等[15]认为, 由于胰腺和肝脏的症状学不同, 它们的增强不同, 特别是胰腺完全是动脉供血, 腺体几乎和动脉同时增强, 胰腺在注射造影剂15~20s后实质增强达峰值, 胰腺实质的增强由于不像肝脏有门静脉供血, 所以实质增强比肝脏要早要短, 在早期有快速增强, 后有快速消退。急性局限性胰腺炎表现为在病变区实质明显增强, 这对于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慢性肿块性胰腺炎和导管性腺癌超声上很难鉴别, 而超声造影能提高它们的鉴别诊断作用, 腺癌在整个造影阶段表现为低回声, 炎症在造影早期表现为增强。胰腺分泌性肿瘤表现为早期明显增强, 胰腺的浆液性腺瘤及黏液性腺瘤表现为隔明显增强, 而假性囊肿内无增强。Sofuni等[15]研究认为, 胰腺实质增强时间、病变增强时间、峰值时间在不同组没有明显差别, 然而从开始至最高增强时间显示明显不同, 当使用增强时间作为诊断指标鉴别瘤样胰腺炎和胰腺肿瘤时, 胰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0.5%、71.4%和85.7%;瘤样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5.0%、100%和94.6%。当使用增强图像特征时瘤样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5.0%、100%和94.6%, 胰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为85.7%、78.6%和83.9%。当二者联合做诊断指标时能显示最好的结果。超声造影在胰腺疾病的研究是一种新的、有发展前景的技术[16]。

5.6 脾疾患

脾因表浅、体积小、回声均匀, 很适合超声造影检查, 许多异常在造影后显示得更为清晰[17,18]。正常脾注射造影剂后可显示为轻微的回声不均匀或均匀性增强, 弥漫性脾肿大峰值增强时间稍延迟。脾梗塞造影后显示为指向脾门的楔形低回声, 脾脓肿显示为在增强的后期边界较清的低回声区, 坏死组织碎屑, 液体内无增强;小的毛细血管瘤在二维显示为高回声者, 造影显示为无增强;大的静脉性血管瘤显示为中心性或弥漫性增强, 恶性肿瘤 (包括转移性肿瘤) 二维显示不清楚或不能显示者造影后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脾损伤区显示为轻微或不增强, 增强的晚期界限更清晰, 渗出显示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区。副脾可见一支小血管从脾蒂发出垂直进入相应的副脾, 这一发现能鉴别副脾和脾周的其它异常疾患。脾切除手术并发症:脾切除后, 脾隐窝处积液显示为无增强带, 有分隔的积液或脓肿显示为现状或边缘增强。下面几种情况超声造影优于二位超声:脾周肿瘤和副脾的鉴别;功能不全或无功能的小脾、病因不明的脾内局限性病变引起脾回声不均的诊断;显示为低回声的脾血管瘤的的诊断可疑脾脓肿、血肿、栓塞的诊断;脾损伤及排除的诊断。

肝转移癌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肝转移癌的患者中, 选取49例声像图不典型和临床诊断困难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29例, 女性20例;年龄28~67岁, 平均 (45.2±10.6) 岁;上述49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以及螺旋CT、MRI协诊。与此同时, 我们还进行了半年以上的随访工作, 并得以确诊。病灶为9~40mm大小;病灶呈2~3个病灶或单发。对多发病例, 则选取图像最清晰的病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文共选取了49个病灶 (每例1个) 。45例有恶性肿瘤病史, 4例以首发病灶就诊。

1.2 仪器及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及与之相匹配的造影成像采用飞利浦iu22及Logic 9。超声对比剂SonoVue则全部来自意大利Bracco公司。每次检测时均抽取1ml, 并经肘浅静脉注入人体;并随之将5mL生理盐水及时注入。同时, 将检查过程, 以内存和录象形式保存。

常规二维超声对病患肝内病灶探测, 详细记录其形态、内部回声、边界以及大小等。之后, 行超声检查。并按病灶内血流信号分布情况, 分成0~Ⅳ级[2]:0级, 血流信号, 无;Ⅰ级:血流信号呈稀疏的点状或短线状;Ⅱ级, 血流信号呈长线状或分枝状血流;Ⅲ级, 血流信号呈簇状或局部密集状血流;Ⅳ级, 血流信号呈团块状, 并大片弥漫分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 χ2检验。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诊断恶性19例, Ⅰ级血流6例, Ⅱ级血流例11例, Ⅲ级血流2例, Ⅳ级血流0例, 性质待定30例, 8例可见Ⅰ级血流, 其余22例均未见血流信号。

2.2 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诊断恶性40例, 49例肝转移癌造影后, 增强表现类型分为6型。其中:8例Ⅰ型:整个病灶弥漫均匀增强;9例Ⅱ型:病灶实质内有局灶性低或无灌注区;6例Ⅲ型;10例Ⅳ型;7例Ⅴ型;40例均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期增强, 延迟期消退。性质待定, 9例, 表现为Ⅵ型 (无增强) 。

2.3 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显示血流的病灶数增多, 常规超声诊断肝

转移癌的正确率38% (19/49) , CEUS诊断肝转移癌的正确率82% (40/49) ,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检验, P<0.05) 。2.3 49个病灶常规超声测值 (19.6±10.3) , CEUS测值 (25.2±13.1) , 两者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49例患者行常规超声, 则共检出病灶63个;而行CEUS则共检出病灶79个;发现新生病灶16个, 其中直径均<1cm的病灶有6个。

3 讨论

肝转移癌特征性声像图多呈低回声晕环、靶环征等;当声像图较为典型, 且常规超声又易明确作出诊断, 则可不必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往往日常诊断中, 肝内小病灶往往声像图不典型、血供稀少, 造成定性诊断的困难, 早期检出肝内转移灶, 在肿瘤的分期、指导治疗和估计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

彩色多普勒超声虽有诸多优势, 同时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对低速血流信号显示不清;在受声速与血流夹角影响时, 则会出现“彩色充溢”等伪像;不能提供更多的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近年却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完善了传统超声不足之处, CEUS可以显示病灶的微循环灌注, 并且能动态的观测血供随时相的演变, 十分有助于提高对肝局灶性小病变的定性诊断能力[4]。

本研究选取49例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肝转移癌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 结果显示超声后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较造影前明显增强, 显示血管的数目明显增多, 并且能清晰地描绘出肿瘤血管的走行和分布方式。有研究表明:在影像学检查中描绘出肿瘤血管的走行和分布方式同样对于鉴别肿瘤的性质有重要意义[5,6]。

超声造影通过显示肿瘤组织血供时相的变化来明确肿瘤的性质, 目前大多数文献报道, 肝脏恶性病变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增强, 门脉期或延迟期为低增强, 对比剂呈“快进快出”的模式;另一种恶性病变的模式, 动脉期无增强, 门脉期与肝脏同步增强, 在延迟期为低增强, 表现为“慢进快出”的特点, 这种类型的灌注模式, 文献报道多为转移性肝癌。本组资料表现为“快进快出”型43例, “慢进快出”型6例, 均诊断为恶性病变, 诊断正确率为82%;常规超声诊断正确率为38%。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诊断的正确率显著提高 (P<0.05) 。

本组9例无法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其中4例超声造影后病灶微循环灌注不典型, 无法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诊断信息;超声造影表现为门脉期与肝脏同步增强, 延迟期与肝脏同步消退, 未表现出恶性病变的血供特征, 后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转移癌, 其原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经验。另5例为少血供的病灶, 超声造影各个时相均表现为无增强, 说明超声造影对少血供病变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然而, 本研究中也对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以及常规超声在病灶最大径测量方面进行了比较, 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显著性。而在罗葆明等[7]对66例行手术治疗的肝癌病患也采取了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手术测值的相关比较;其研究结果显示, 手术标本测值与超声造影测值无明显差异;但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值比较, 具统计学意义。这也表明超声造影更能对病灶实际大小做出更准确的反映, 更有助于临床诊断不同分期与不同化疗方案的有效选择。在检出病灶数目方面比较, 超声造影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本组病例常规超声共检出63个病灶, CEUS共检出79个病灶, 发现新生病灶16个, 6个病灶直径均<1cm。而影响患者的预后的重要原因, 正是此类微小的转移灶又引起了肿瘤复发。故此, 早期、有效地检出这些微小的转移灶, 对提高临床治疗极具重要意义。

超声造影对不典型肝转移癌的诊断率较高, 对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转移癌多数可有效、准确地作出诊断, 而对于那些与肝脏同步消退或者少血供的部分病灶, 行超声造影后仍难较为准确的确诊;但是如有效结合穿刺活检、增强CT或其他辅助性检查, 则可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Quaia E, Bertolotto M, Forgacs B, et al.Det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by 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 during levovist late phase:comparison with convertional ultrasound and helical CT in 160patients[J].Eur radiol, 2003, 13 (6) :475-483.

[2]王文平, 齐青, 季正标, 等.经周围静脉超声造影在肝内占位病变中的初步应用[J].上海医学杂志, 2000, 23 (7) :522-524.

[3]周建华, 李安华, 江虹虹, 等.超声造影检测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诊断肝转移癌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 (7) :507-509.

[4]徐辉雄, 谢晓燕, 吕明德, 等.超声造影中基础声像图与造影声像图鉴别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比较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 (8) :584-587.

[5]Brannigan M, Burns PN, Wilson SR, et al.Blood flow patterns infocal liver lesions at microbubble-enhanced US[J].Radiographics2004, 24 (12) :921-935.

[6]Solbiati L, Tonolini M, Cova L, et al.The role of 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 in the detection of focal liver lesions[J].Eur Radiol, 2001, (suppl.3) :E15-E26.

超声造影技术 篇8

【关键词】 结肠癌;超声造影;术前分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59-02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olonic cancer

JIANG Guo-xu,CHEN Liu-bin,CUI Cheng,ZHANG Li-hua,ZHAO Yan-feng,LI Ying-hua

1.Company of China north oil field of Hebei general hospital,Renqiu 062552,China;

2.Company of China north oil field of Hebei two hospital,Renqiu 06255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olonic cancer.Methods Thirty-two patients with known colonic cancer were referred for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after sonographic contrast enema.Results Staging of colonic cancer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by ultrasonography: uT1 means the tumor confined to submucosa (1 patient); uT2 means tumor invasion of muscularis propria (11 patients); uT3 means tumor invasion through bowel wall (7 patients); uT4 means tumor involving adjacent structures (13 patients).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 results,accuracy for tumor depth of sonographic contrast enema-enhanced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was 87.50%.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had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for T1,T3 and T4 tumors,and a low degree of accuracy for T2 tumors.The accuracy in assessment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for N0 and N1 were 80.3% and 100%,respectively.Conclusi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ols for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olonic cancer,providing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surgical planning.

【Key words】 Colonic cancer;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Preoperative staging

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除消化道造影、CT、结肠镜等检查外,经腹B超扫描亦成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但由于胃肠道为空腔脏器,其内为大量肠潴留物或气体,常规经腹B超扫描往往检查效果不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帮助有限。我院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尝试使用在常规超声助显剂中加入山莨菪碱20mg进行术前灌肠显影,对临床诊断结肠癌的32名患者行结肠超声造影检查,可清晰显示结肠肠壁、肠腔结构以及肿瘤对肠壁的浸润深度,并有效减轻患者检查中及检查后的不适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32例患者因排便习惯改变或发现腹部肿块而就诊,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31岁-76岁,平均(51.5±1.2)岁。经纤维内镜确诊乙状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11例,升结肠癌8例;其中1例为乙状结肠肿物,活检为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术中证实为腺癌。

1.2 方法 首先空腹行結肠扫查,大致了解结肠情况(肠道肿瘤、炎症性疾病为扫描适应征,肠梗阻为扫描禁忌征)。灌肠前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的不适和不良反应,说明其诊断价值。取胃肠超声助显剂两包(100g),开水冲成1500mL左右的糊状物,再降温至35℃-40℃,加入山莨菪碱20mg。肠道清洁准备后,将助显剂灌肠充盈结肠,并行结肠超声检查,依次扫查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曲、升结肠、回盲瓣、盲肠及回盲末端,然后再从右下腹回盲部开始沿结肠走行顺时针逐段扫查至乙状结肠,同时作充盈前后对比。同时与空腹扫描做充盈前后对比。

1.3 观察内容及分期判断 主要观察结肠的形态、位置,肠壁的厚度、层次的清晰度,肠壁内外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内部回声特征、血供情况、活动度及其与肠壁、邻近组织的关系,有无肠系膜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有无腹水。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以淋巴结最小径≥5mm、回声不均、包膜不完整、皮髓质分界不清等表现为诊断转移指标,N0为未检出淋巴结转移,N1为检出淋巴结转移。按照超声所见肿瘤侵犯肠壁情况,根据uTNM判定标准进行肿瘤分期:uT1为肿瘤局限于肠壁第1-3层(黏膜和黏膜下层),uT2为肿瘤局限于肠壁第4层(固有肌层),uT3为肿瘤浸润肠壁第5层(浆膜层)或肠壁周围组织,uT4为肿瘤浸润周围脏器。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版本软件包,采用术前B超检查,术后与病理对照,以双盲法分析术前超声下灌肠造影判断结肠癌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超声造影下结肠癌表现为肠壁的低回声肿块,肿块突入肠腔内外或位于肠壁内或形成半环形、環形肿块,肠壁一层或多层层次不清、消失、中断或增厚。

如表1所示,依据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中uT1、uT2、uT3、uT4期例数分别为1、11、7、13;依据术后病理结果,患者中T1、T2、T3、T4期例数分别为1、10、9、12;术前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肿瘤各期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90.9%、100.0%、92.3%,其中T1、T3、T4期诊断符合率较高,T2期较低。完全符合30例,1例高估,1例低估,总符合率为93.8%;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如表2所示,依据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中N0、N1例数分别为12、20;依据术后病理结果,患者中N0、N1例数分别为10、22;术前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符合率N0期为83.3%,N1期为100.0%。完全符合30例,2例低估,总符合率为93.8%;准确性87.5%,敏感性90.0%,特异性83.0%。

3 讨 论

手术、放疗、化疗为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外科手术切除为根治结肠癌最基础的治疗手段[1]。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术前除了要准确了解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还需要明确病变的浸润深度、与周边脏器组织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提前制定适合的手术方式及术前准备工作,甚至细化到备血量的多少,请相关科室协同等等,从而避免手术台上临时决定切除范围甚至开关术等尴尬局面,直接影响病人预后。这里,凸显出术前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性。而目前,大多数医院对结肠癌的临床分期多在术后进行肿瘤组织病理检查后做出判断,极大限制了术前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方式的正确、及早选择。X线造影、纤维结肠镜通常作为首选的术前检查手段,但两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①无法提供术前分期;②对腔外型肿瘤及严重狭窄肠段的肿瘤容易漏诊;③肠镜检查患者往往承受较大痛苦。而通过使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和高频率的超声探头,超声造影检查不仅准确、方便、安全,易于开展,无创伤、无痛苦,还能提供我们更多检查信息。优势在于:①采用传统空腔脏器超声检查结合灌肠造影技术,利用造影剂增加显影对比度,很好地解决了空腔脏器超声扫描效果不佳的问题,能清晰显示肠管的形态、肠壁的厚度和层次结构;②不仅容易发现腔外型肿瘤,对腔内型肿瘤也能适时观察其大小、范围、侵犯深度;③可完整检查结肠全程,即便肠腔有狭窄或梗阻;④可动态观察肠壁蠕动情况、周围淋巴结有无肿大、邻近组织或脏器有无浸润或压迫;⑤本研究在助显剂中加入山莨菪碱20mg,明显减轻灌肠中患者的腹部不适;⑥通常认为正常的淋巴结是不易显示的,但对于转移性淋巴结而言仍具有B超下显著特征,本组病例中对于转移性淋巴结的观察准确性及敏感性仍较满意。

因此,此法可作为结肠肿瘤术前重要的检查方法,弥补肠镜和X线钡灌肠检查不能显示结肠壁病变、活检不能钳取粘膜下组织、难以判断病变浸润范围和程度以及不能判断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界限的不足,对外科医生在术前判断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提供了快速、有力的支持,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早、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超声造影技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统计的资料对象来自于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肝脏肿瘤术后进行评估的患者80例病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范围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65.78±18.39)岁,所有患者根据肝脏肿瘤手术方法分类:射频治疗方法的18例,切除治疗的30例,血管栓塞治疗的25例,微波治疗仪治疗的7例,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在肝脏肿瘤术治疗后半年内进行超声造影技术或者增强CT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项调查。按照评估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超声造影法评估的比较一组40例,增强CT方法进行评估的比较二组40例,统计学t检验方法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平均年龄,手术方法等),结果表明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后,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评估方法

评估涉及到的超声仪器为西门子Sequar151型超声诊断仪(对比剂为BraccoSonoVue,该仪器能够实现实时谐波造影),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一起使用前去5mL的0.9%的生理盐水溶解冻干粉末,溶解后摇匀处理,每次取出1.3~2.5mL,经肘部静脉注入后立即用6~8mL的0.9%生理盐水推注。造影开始后迅速从外周静脉推注对比剂,推注的同时,开启机器工作站进行实时全程记录。

1.3 诊断标准

完全灭活:注入的对比剂的动脉相,延迟相以及门脉相均不能观察到对比剂的填充。完全无增强的“黑洞”表现区域范围不小于二维超声所测试的范围,且未见造影实相的大小变化。未完全灭活:在病灶治疗区域的超声结果显示不规则的高强表现,其形状可分为不规则的片状与树枝状,治疗区域的超声造影显示比二维超声小,且动脉相增强不明显。

1.4 观察指标

两组评估结果以肝动脉血管造影为参照,按照文中诊断标准进行评估,两组评估结果用统计学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检验,以此评价超声造影在评估肝脏肿瘤术后疗效的作用。

1.5 统计学方法

评估数据经平均值计算后,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等)用t检验方法,以α=0.05为检验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评估结果的差异性。

2 结果

比较一组未完全灭活者19例,完全灭活者21例,符合率93.1%,比较二组未完全灭活者17例,完全灭活者23例,符合率90.7%,统计学kappa检验结果表明两组评估方法具有一致性。具体结果见下表1。

3 讨论

在造影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假阳性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治疗部位的外周轻微增强区域的造影时相消失不明显(例如门静脉相和延迟相与肝实质同步),这预示着治疗后的病灶部位可能存在局部充血性水肿,尤其是采用射频治疗和微波治疗的患者中,容易出现该情况,如下图1(左边为动脉相可见幻想稍微增强区域,右边为增强CT在动脉其末的增强表现)所示。

最后,笔者认为超声造影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它具有实时性:超声造影能实时动态地观察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信息,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尤其是亚厘米级的肿瘤病灶)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准确性;二是超声造影安全可靠,所用对比剂无毒、副作用或过敏反应,所有检查前无须做皮肤过敏试验;三是超声造影快速准确,整个检查过程短暂,约10min。超声造影的意义与CT、MRI(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相似。超声造影的诊断能力可优于或至少与增强CT具有同样的敏感性,同时具有方便、快捷、重复性强的特点,可以即刻评估传统手术及介入手术的疗效。同时与CT和MRI相比,该方法对患者肝脏和肾脏功能基本无损害,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因肾功能衰竭等原因不能进行增强CT或MRI检查的患者[4]。

摘要: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在评估肝脏肿瘤术后疗效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肝脏肿瘤术后进行评估的患者80例病例资料, 按照评估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超声造影法评估的比较一组40例, 增强CT方法进行评估的比较二组40例, 两组评估结果以肝动脉血管造影为参照, 按照文中诊断标准进行评估, 两组评估结果用统计学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检验, 以此评价超声造影在评估肝脏肿瘤术后疗效的作用。结果 比较一组未完全灭活者19例, 完全灭活者21例, 符合率93.1%, 比较二组未完全灭活者17例, 完全灭活者23例, 符合率90.7%, 统计学kappa检验结果表明两组评估方法具有一致性。结论 超声造影在评估肝脏肿瘤术后疗效的具有满意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肿瘤,疗效,增强CT

参考文献

[1]伟民, 胡建群, 叶新华, 等.47例肝脏肿瘤局部治疗术后的超声造影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8 (1) :100-102.

[2]建群, 叶新华, 范伯强, 等.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或微波治疗后近期疗效应用评估[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7 (11) :1290-1293.

[3]慧颖, 于翠玲.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比较研究[J].吉林医学, 2008, 29 (9) :727-729.

超声造影技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入院的拟行外科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8例,共计28个结节,其中男性5例,女性23例,年龄27~70岁,平均48±12.4岁,结节大小范围约0.8 cm×0.8 cm~4.3 cm×2.5 cm。入选标准:具有手术指征的甲状腺内可触及和不可触及的结节;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非严重过敏体质者。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Mylab 90型彩超仪,LA 522宽频探头,频率3~9 MHz,内置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nTI)和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声诺维(SonoVue),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SF6),使用前在59 mg冻干粉末中加入5 mL生理盐水,用力振荡30 s配制成微泡混悬液,每位患者经肘静脉团注SonoVue 2.4 mL。

先对患者甲状腺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多切面超声检查,然后选择造影观察切面,若甲状腺结节为多发,先选定具有典型声像图拟手术切除的结节(如结节内伴坏死、液化或砂砾样钙化等)为造影结节。转换彩超仪至CnTI超声造影模式,仔细观察病灶灌注过程,将3 min动态图像存储至仪器硬盘。实验过程中各参数保持不变,显像深度52 mm、图像增益50%、声压50 kPa、机械指数0.06。

1.3 图像处理与分析

病灶增强特征分为:①强化边界;②强化形态;③强化面积;④强化程度;⑤强化类型。感兴趣区(ROI)分别选择结节内强化明显的部分,ROI的选择应避开粗大血管和粗大钙化等。每个感兴趣区内造影剂强化的效果随时间的分布即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C)来反映,并自动经伽马数学模型拟合得出伽马拟合曲线,由此曲线提供的灌注参数有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P)、曲线尖度(Sharpness)、曲线下面积(AUC)。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良恶性结节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造影增强特征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强化边界、强化形态、强化面积、强化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强化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

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比较,恶性结节达峰时间短,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见图1A,1B,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见图2A,2B。

3 讨论

3.1 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特征

本研究中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13例结节造影表现为低强化,即为乏血供表现,与病理变化相符,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增生性病变,结节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使间质血管受压,造成结节供血不足,致出血、坏死及纤维化,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周边及内部的血流信号不丰富[1]。本组4例结节造影后呈高强化,1例呈等强化,可能是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经历了增生期、胶质蓄积的静止期,在交替发生的增生和退变过程中,充满胶质的滤泡被纤维组织包绕形成,所以在结节增生的不同时期,血供特点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此外,本组2例良性结节无强化。1例常规超声显示为囊实性结节,造影后乳头状实性部分无强化,病理结果为结节出血囊性变。另1例常规超声显示为实性结节,造影后病灶无强化,出现该现象可能是由于结节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间质血管受压,造成结节血液循环不良,内部坏死、纤维化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陈旧性出血[1]。

本组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造影后18例边界清晰,18例形态规则。结节修复和再生的不均衡导致结节的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2]。

在结节增生的不同时期,血供丰富程度不同,因此11例强化面积小于50%,9例强化面积大于50%。

3.2 甲状腺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特征

本组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造影后4例呈等强化,3例呈低强化,1例呈高强化。甲状腺癌的生长存在血管依赖性,肿瘤组织中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且病变内部血管密度高,管径大,血管迂曲且有大量动静脉瘘形成[31。甲状腺癌结节应为富血供型。本组3例呈低强化,部分癌结节呈乏血供可能与甲状腺癌结节内部部分血管被癌细胞破坏有关。

造影后7例边界不清,5例形态不规则,其原因为浸润性生长是甲状腺癌的特点,癌组织常侵犯周边的甲状腺组织。

恶性结节造影后强化面积7例大于50%,1例小于50%,与恶性结节内血管密度高有关。

本研究中,恶性结节5例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良性结节6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良恶性结节造影强化均一性具有很大的重叠。其原因可能是超声造影后病灶是否均匀强化主要与病灶是否合并坏死液化或钙化等有关。环状强化更多出现在良性结节中,即结节周边可见完整或部分强化环,与光镜下结节周边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膜相对应[2]。

3.3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与良性结节比较,恶性结节达峰时间短,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大,有明显差异;峰值强度无明显差异。曲线下面积大于良性结节,与良、恶性肿瘤的病理生理基础有关。多数恶性肿瘤动脉血管密度高、管径大,走形迂曲,微小静脉内可能存在癌栓,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导致造影剂微泡在病灶血管床淤滞,造影剂排出缓慢,故持续时间较长,曲线下面积大。而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增生性病变,结节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使间质血管受压,造成结节供血不足,严重者出现坏死、液化,因此这类结节血供不丰富,甚至无血流信号显示。恶性结节达峰时间短,曲线尖度大,反应其灌注速度快,与Calliada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峰值强度是造影剂通过某断面时,增强最明显时的信号强度,反映局部组织的血容量,良恶性结节比较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薛恩生,林礼务,叶真,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3,9(2):90-92.

[2]张波.甲状腺结节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4:19-38.

[3]Argalia G,De Bernardis S,Mariani D,et al.Ultrasonographic contrast agent:evaluation of time-intensity curves in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solitary thyroid nodules[J].Radiol Med,2002,103(4): 407-413.

上一篇: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下一篇:黑加仑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