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文化十篇

2024-08-30

中小型企业文化 篇1

一、企业文化对加强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发展的基础, 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成本能否降低, 与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的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 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文化能够大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使员工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主人翁精神、努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企业文化能够大大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力, 提升企业形象、知名度、诚信度和美誉度。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的延伸、精神的升华、形象的提升、效率的提高、效益的增长的有力保障。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成本管理中, 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降低企业管理成本、项目工程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 以发挥其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促进作用。

二、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许多中小型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差距, 存在着很多不足, 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严重影响其生存与发展。

1. 企业管理者观念落后,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缺少全面成本管理思想。

我国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管理者观念陈旧,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对成本管理范围认识有偏差, 缺乏全面成本管理思想, 不适应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全面成本管理就是对影响建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目前, 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大多对事先规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不够, 局限于项目施工成本中资源消耗的控制, 没有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的研究, 不注重资源供应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优化, 更没有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着眼对企业战略成本作出规划。主要表现在“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重局部轻全局、重具体轻宏观、重现象轻本质、重内部轻外部、重战术轻战略”等。由于粗放型的管理而导致成本上升, 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2. 成本管理手段滞后, 没有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许多中小型建筑企业现行的成本管理内容僵化、手段老化, 缺少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有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成本管理手段滞后, 制度与机制尚未跟进。主要表现在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之间脱节。例如成本控制和成本计划在预测部门, 成本控制在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和供应、设备等管理部门, 成本核算在财务部门等, 各部门各司其职。但是, 缺少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在生产中出现因质量问题返工、停工等现象时就会出现“谁都该管, 谁都管不了”, “谁都有责任, 又谁都负不了责任”的情况, 由于找不到直接负责人, 最终不了了之, 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增加了企业成本。

3. 成本管理不科学、控制不利, 导致成本核算失控, 成本信息失真。

较多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缺乏系统管理, 成本管理不科学, 对项目施工各个阶段成本支出缺乏系统控制, 不能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及成本结算情况, 造成一些项目成本开支大手大脚, 前松后紧, 损失浪费严重, 或不能对工程中出现的修改和变化作出及时的处理、调整, 缺乏“实时性”, 只能等工程干完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 对成本信息不能做到正确的分析、选择与使用, 不能及时掌握项目成本的变化, 使成本核算失控, 成本信息失真。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原因, 从而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 使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4. 成本管理的激励制度不健全, 成本管理缺乏全员性。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成本管理, 无论是作业成本法还是成本企划, 其运用的都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成本战略管理理念, 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共同努力。长期以来, 人们将成本管理职责全部划归财务部门, 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 没有扩展到全体员工, 造成成本管理主体缺位, 缺少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意识, 使企业成本管理失去很大的管理群体, 企业的成本管理受到严重影响。有的企业激励制度偏重于生产, 对成本管理的相应激励政策较少。在实施成本管理中对员工情感和主观能动性方面考虑的较少, 缺少尊重与鼓励, 内部凝聚力不足, 无法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成本节约意识, 未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认为干好干坏一样, 感受不到市场压力, 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 表现在下料时不精打细算, 边角料不能充分利用, 浪费现象严重。

三、加强中小型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以无形之手深挖潜力, 发挥其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的物化作用集中在产品的成本上, 企业产品成本是企业文化之花结出的重要成果, 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石。企业文化对提高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支持、促进、改善作用。日本经济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迅速膨胀、美国企业在80年代的再次飞跃, 都是企业文化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 树立符合实际的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模式、制度选择、政策取向以及各种资源开发和生产要素组合的水平, 从而也就深刻地影响着行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企业领导是企业发展的责任者、企业经营理念的开拓者、员工成长成才的培育者、规划制度的创立执行者, 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维护者和管理者, 他们的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行, 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价值观与管理哲学, 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走向和实质性内容, 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导向作用。因此, 凡事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 确定的战略战术要有高度、有深度, 确立符合实际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编制《企业员工手册》归纳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行为价值观, 激发企业领导、中层干部、项目经理部成员想在前、行在前, 依靠自身职位影响、资源调配、利益分配、人格魅力、业务联系、思想工作等手段, 从不同角度宣传、落实、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 发挥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促进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成本的降低, 经济效益的提高。

成本管理是否有效, 不仅依靠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任何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只有建立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组织、全体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它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 对员工行为带有强制性, 并能为员工权利提供保障。建立良好的建筑企业文化, 制定完善的企业制度, 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 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 使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交叉重叠, 事事有人管, 责任有人担, 一切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3. 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促进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 企业活力的焕发。

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 把员工和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像粘结剂, 把企业成员凝聚在一起, 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活力。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不仅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 更是受到企业文化的重要影响。美国康柏电脑公司曾一度受到亏损的严重困扰, 公司提出了重塑企业文化的对策, 把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融为一体, 充分发挥每位员工自身价值, 强化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 体验因自身才能的发挥所带来的高层次的心理满足及高度的责任感, 大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公司迅速扭亏为盈,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在发挥强大作用。可见, 企业文化是焕发企业活力的法宝。

4. 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促进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构建, 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以人为本是对人性基本规律和人的发展客观规律的尊重, 符合企业和谐发展的要求, 也是实现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最优化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与中心, 人力资源是建筑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由于建筑施工单位具有流动性大, 异地施工较多, 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少等特点, 建筑企业更需要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 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力”引导人, 用先进的思想鼓舞人, 用符合建筑企业特点的薪酬、目标、价值和人文等激励机制激励人、关心人, 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 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有机结合, 使广大员工内心产生高昂情绪, 奋发进取精神和使命感, 从而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式动态成本管理, 不断提高成本效益, 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使企业发展具有持久动力。

5. 发挥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 促进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 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重要作用, 还会通过各种途径对外部产生辐射作用。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主要是通过企业诚信度、品牌工程、企业形象向外扩散传播的。在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 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它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向公众反映企业的优良传统、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工精神风貌、建筑质量, 发挥无声而有形的作用, 使企业经营活动半径不断扩大, 企业的外部影响力不断增强, 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毛清华.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管理, 2007 (6)

[2].杨贞斌, 温燕.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会月刊, 2010 (10)

[3].蔡敬梅.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观念的创新[J].财会月刊, 2004 (6)

[4].宋瑜.浅析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财税, 2011 (5)

[5].王冬岩, 王春岩.试论企业文化的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24)

中小型企业文化 篇2

一、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 在长时期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 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展开的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企业文化通常可以分成三个层面:首先是表层的, 即物质上的, 包括组织标志、工作环境、物质设施以及组织员工所创造的产品等;其次是制度文化, 它主要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组织文化。最后是深层文化, 即精神文化。组织的精神文化是组织在生产经营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组织意识和文化观念, 主要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组织道德等。企业文化的功能是间接的, 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二、当前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对企业文化缺乏全面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尽管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塑造, 但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重形式, 轻核心文化建设。一些中小企业热衷于“搞装演、置服装、喊口号”等形式文化的建设, 对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对企业价值观的内化却不重视, 不能真正从价值理念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重视领导者个人意志, 轻视员工参与。不少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实际上都是在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领导者个人确定的, 整个企业从上到下都在贯彻执行领导者的个人价值观。对于这种企业文化, 员工只能全盘接受, 没有权力参与制定企业文化, 因此不可能发自内心加以自觉遵守。三是忽视国外管理模式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容性。不少中小企业都很崇尚国外的成功管理模式, 但是在借鉴时忽视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容性, 反而弄巧成拙。

2. 企业文化定位模糊

一是企业文化政治化, 完全以贯彻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指示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二是企业文化口头化, 有的企业, 从走廊到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鲜明的口号, 但这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等, 不能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 不能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企业文化的文体化, 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 于是建舞厅, 成立音乐队、球队, 把文体活动作为硬性指标来完成。

3. 企业文化建设重视眼前利益, 轻视长远利益

很多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 存在一定的功利因素, 不研究市场变化规律, 不注重在产品质量和服务形象上下工夫, 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产品推销, 似乎只要搞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经营业绩就会立刻攀升。出色的企业是靠用户和市场来驱动的。

4. 重视模仿, 轻视创新

个性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 而缺乏个性正是我国中小企业天生的弱点和缺陷。“拿来主义”比比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上, 许多企业都提“顾客是上帝”、“质量第一”的口号;在企业精神方面, 都写上“团结、求实、开拓、进取”、“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等几个字, 一种缺少企业自身风格的企业文化, 既不能真正体现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信念, 也让消费者很难将其与其他同类企业加以区分, 更难培养自己的忠诚消费者, 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 提高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

首先管理者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在行为上以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为标准, 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其次, 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提升企业家素质。借鉴西方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在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专业人士的注入势必给中小企业带来活力, 打破中小企业承袭的家族式组织机制, 完善组织构架, 推动中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 以先进的经营理念塑造深厚的企业文化。

2. 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 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是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应以培育企业价值观为重点, 特别是培育能把企业、员工、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的企业价值观, 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首先, 要提炼企业价值观。树立企业共同价值观需要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 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优秀文化, 有意识地培养和提炼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其次, 要宣传企业价值观, 如果企业培育的价值观不能为员工熟悉、接受和认可, 那么它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3. 勇于创新, 突出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 适合发展需要

中小企业应把企业文化的时代特色与自身的发展相结合, 要结合本企业的规模、行业性质、企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塑造有突出个性特征的本企业文化, 从而体现本企业独具一格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同时, 突出企业文化的独特个性不能仅停留在企业文化的形成阶段, 而应该贯穿于企业文化的提炼、形成、宣传和实践的全过程。

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必须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 要培育适应时代、适应竞争、适应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实践活动中, 中小企业应逐步落实、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 使之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 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 进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思强: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2.5

[2]陈高峰: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基本问题浅析[J].现代企业.2004.1

中小型企业文化 篇3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特点

1 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1.1 中小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原有的各种贸易壁垒逐渐被打破,外资企业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趋势也愈发显著,我国企业开始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市场意识淡薄、不守诚信,对国际市场规则了解不够,这一问题的存在无论是对国内企业应对外来企业的冲击还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都将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丰富多样但都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应对办法,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其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为满意的方式之一。由于研究工作的起步较早,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相对薄弱,仍有不少中小企业不了解、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不利于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竞争力的提升。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1.2 科学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

企业文化是得到全体员工认可的企业核心价值,是员工用以指导自身行为的思想基础,它通过对员工思维和行为模式的规划将企业的各项制度内化到员工心中,帮助员工形成符合企业经营目标的良好的行为和思维习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革,现代企业中的员工除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外,对于社会和企业认可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他们通过在企业中的工作来实现自身价值,最终获得个人成就感和荣誉感。如果企业能够为员工的这种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员工就会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认为自己是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这样积极的企业文化能产生巨大的催化作用,使企业能够上下一心、团结合作、开拓创新,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1.3 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文化的特点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国内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遵循这一历史潮流,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好的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形成现代化的竞争理念和价值观念,以符合国情、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推动自身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实现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

西方国家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所以很多企业都已经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其中的优秀代表已经屹立百余年,并最终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大企业,这些企业成功的文化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既要广泛吸取各国企业文化先进的方面,也要注意及时剔除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部分,在这一过程中,盲目迷恋、全部排斥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2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1 企业文化的宣扬和培育方式上存在问题

国内中小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缺失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说明当前中小型企业在文化建设上流于形式,文化建设还仅仅停留在“上墙”阶段,局限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深入员工的内心。文化建设者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凭借自己臆想的主观意图和上级领导的授意来安排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没有深入企业员工当中和员工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企业文化的宣扬和培育手段形式单一,不能将企业文化的烙印深刻在员工心中以此来指导员工的行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1.2 忽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以往既有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是企业自身特点的反映,企业文化既不是千篇一律的统一标准,也不是仅停留在纸面上的空洞口号。不过我们依然遗憾的看到,部分中小企业误认为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而模仿甚至照搬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最终导致本企业的特点无法在“拿来”的企业文化中得到有效体现。实际上,每一个企业的发展经历不同,企业的所有权构成不同,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不同,因此,企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千篇一律。虽然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参考一定的标准,但其价值内涵、类型和强度却不尽相同,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才具有了各自鲜明的特色。例如,索尼、尼桑公司均创建和发展于日本文化的大框架下,但前者倾向于开拓和创新,后者则更注重顾客体验。

2.1.3 企业文化发展缺乏长期规划,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部分中小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的倾向非常明显,缺乏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无法具备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最终导致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无法形成。与此同时,对于短期利益的追逐也会使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且缺乏内涵,不能发挥出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水平的积极作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少部分中小企业家为了实现短期利益,还会出现故意采用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背离的企业文化的行为。例如,有的中小企业奉行“金钱至上”观点,这样的企业或者会出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降低生产成本的行为,或者成为制造和贩卖假冒伪劣产品的黑窝点。可以说,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实际要求,也不符合广大消费者的期望和利益,终将使企业走向衰亡。

2.2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

首先,中小企业论资排辈的现象较为严重,严重阻碍有才华的人施展才华为企业服务;其次,家族式企业的股权往往都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员工几乎不会从企业获得股权奖励。同时,家族成员对于管理层的把持也让优秀员工很难进入到管理层。在家族成员精明干练的情况下,这种做法的负面影响会暂时伏于水面之下,一旦出现业务能力不足的管理人员,就非常容易使企业陷入管理和人才危机的泥潭而无法自拔;最后,家族式企业的集权式管理使企业的发展前景几乎取决于一人智慧,而企业创业最初的成功往往很容易让企业主过于盲目自信,独断专行,一旦在企业内部形成专制意识,就很少能够听到不同的意见和声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业务量的增多,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就会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增加企业决策失误的发生概率,容易使企业陷入经营危机。

2.2.2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忽视

部分中小企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较为普遍,受此影响,少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极易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如部分企业为了一时的私利,任意排放废气、废渣、废水,过度开采或者越界开采矿产资源,随意砍伐林木、开挖河床,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有的企业违反劳动法压榨员工,克扣拖欠工资,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员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等。虽然这些行为短期内能够为企业谋取利益、降低成本,但是时间一长,必然会为市场所淘汰,为社会所遗弃,这种短视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社会和消费者大众的利益,破坏了企业的自身形象,企业信誉尽失,从而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这对企业发展无疑是饮鸩止渴的。

2.2.3 社会文化多元的影响

由于企业文化从属于社会文化,因此政府政策导向、社会大环境均会对企业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社会新思潮的涌现,公众对于个性的提倡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企业文化也因此面临许多全新的挑战。其中,比较关键的几项是如何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结合、与党的最新政策理论相结合、与员工多元化思潮相结合、与企业价值观念相结合。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才能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集中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形成科学有效的协调、约束、激励和评价机制,并最终推动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党和政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和引导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不同,党和政府是不需要对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引导和推动的,其实不然,第一,一个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需要准确的把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要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样,企业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不断发展壮大,而企业文化建设显然要与之切合。第二,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国内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使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第三,中小型企业的党组织建设日益健全,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3.2 企业自身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企业文化重要性的不断凸显,我国中小企业也开始纷纷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党和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创设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应该借助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自身实际情况入手全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便最终培育和塑造具有鲜明特点的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4 结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既为国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科学合理且富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中小企业才能在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2012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J].中华工商时报,2012.

[2]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华夏出版社,2007.

[3]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4]何志毅.海尔、联想、TCL企业文化建设的分析与比较[J].企业活力, 2010.

[5]日松下幸之助.经营人生的智慧[M].沈阳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中小型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篇4

“中小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

200704112057

齐绍杰 班级:

94110202班

姓名:

中小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时间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思想在生产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总和。可见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中小企业的存续时间一般较大型企业短,企业规模小,人员少,所以对企业文化问题也未重视,成立不久的小型企业就更是如此。下面就中小型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发表 一下自己的简介见解。

企业文化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宏基董事长施振荣曾说:“企业文化不是一次运动,用三年两年时间就能够达到。最好是从企业小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大了以后,再去建设企业文化就比较困难了。”他不同意企业小的时候应更多地考虑眼前利益而顾不上企业文化的说法,“比方说,信用对我们很重要,即使在企业小的时候也不能选择破坏信用的方式来达到短期的目的。”他的这些观点就是对中小企业需不需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最好解答。

作为中小企业的老总,有些问题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如:

1、你的公司有没有足以令员工激动并愿意与你共进退的发展目标;

2、你有没有将你的思路与价值观与你的员工分享;

3、你有没有经常刻意去创造一种让员工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如果没有,那么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可能就已经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大多数中小企业往往就是不够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以至于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

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大型企业有区别,显得更实在,更简单。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 第一、确定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核心层。其中核心层是最主要的,中小企业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核心层的建设。一个只关心物质层和制度层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必定要失败。

第二、体现在行动当中。作为老板要身体力行,不断跟员工沟通,形式不要太多,但内容应该简单明了。最基本的核心内容是要通过行动去体现,以后有必要还可以增加一些形式上的内容,例如公司的刊物,公司的歌曲等。

第三、建立完善的制度。

中小企业普遍不重视制度建设,一提到制度化问题,许多老板就搞不清楚本应该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中小企业至少要建立“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精确的考核和公正的奖励是很必要的。

并且,要经营一种长期的企业文化,还必须在平时形成一套规范:

1、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制度对于各级营销人员不仅仅具有强制约束力,更在于高度的自觉性,需要各级营销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职业化修炼、提高职业化素质。正如IBM的企业文化表现在“了解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风格,就了解了IBM的风格”,从而显示出无往而不胜的内力。

2、速度。速度创造规模。当今经济社会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高效率的组织执行力决定企业发展的未来。国内中小企业势必要在工作中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节奏、提升激情,创造具有高效益的速度,共同推进企业巨轮在广阔的市场海洋中全速前进。正如国内的TCL移动通信曾经在3年的时间以10倍速的发展速度由默默无闻达到目前享有盛誉的规模,让行业人士无不敬慕不已。

3、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创新的重要武器就是要学会“用旧的元素进行新的组合”,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借鉴”。国内中小企业首先需要积极借鉴和吸收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就是为了超越,从而避免自己走不必要的弯路,这是发展壮大自己的法宝。如果民族轿车企业吉利汽车不会很好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就不可能成为汽车界的鲇鱼,使很多工薪阶层早日实现轿车梦想。

4、执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执着在于对企业信念、企业经营产品的坚持,不轻言放弃,不盲目多元化。对于国内中小企业来说,凡事都要从小做起,从专业做起,锲而不舍,坚持到底,才能将企业做强,达到长远追求的目标,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外,更要培养面对艰辛困苦和残酷现实时一往无前的意志和勇气。

5、顾客。顾客就是衣食父母。顾客不断增长的购买需求就是国内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国内中小企业要将自身的一切工作以顾客为导向,营销策略由4P原则逐步转变到4C原则,以及培养全员回访全员服务意识,与顾客之间创造一种不断改进、互动的和谐关系,使自身的产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提升顾客对自身产品的美誉度和忠诚度,才有可能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

一般企业文化建设要经过几个阶段,首先是自发形成阶段、其次是塑造阶段、培育阶段、巩固阶段和创新阶段,最后又回到培育和巩固阶段。如果企业一开始就高瞻远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一种强势和个性的企业文化,那文化自发形成的阶段就会大大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成为优秀的公司,而有的企业却只是昙花一现的最好理由。

首先,必须树立文化资本制胜的新观念。现代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由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两次飞跃。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现代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托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文化的投资不但能营造企业发展所需的动力和氛围,还能够减少巨额的管理成本。

然而,我们的许多中小企业只看到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产品等有形资产,看不到企业的商品文化、形象文化、营销文化、环境文化等无形资产,或者就文化办文化,把文化游离于经济之外,没有把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去研究、开发。为此,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转变思想,经营好文化资本这一特殊的无形资产,牢牢树立起文化资本制胜的新观念。

其次,建构科学有效的企业制度文化也相当重要。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是指把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管理制度的过程。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特点,其初创阶段的制度相对不完善,经验管理、家族管理比较盛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主意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尔后,中小企业在建构科学的企业制度文化时,应努力将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从家族经营制走向现代公司治理制,将家族文化变成现代公司文化。尤其要注意的是尊重制度、树立制度的权威比制定制度本身更重要,它是建立科学而有效的企业制度文化的关键。

另外,还要尊重人才和重视员工的情感管理。中小企业在管理中贯穿“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的文化理念,其前提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员工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次,尊重人才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欲望。情感管理是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亲和工程。情感管理要注重员工的内心世界,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正向感情,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来实现有效的管理。它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真正能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的优良业绩。这种情感力量,是一种内在的自律性因素,它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乐于工作,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应。

当然,也不能忽视企业共有价值观的提炼。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体系。它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体系,使组织独具特色,以区别于其他组织。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资本的培育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总结、提炼共有价值观。但培育文化资本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固有的优秀文化是表现于员工身上的优秀品质,是经过提炼形成全体员工认同的准则。所以,不断提炼表现于员工身上优秀言行的过程,就是形成企业文化资本的过程。具体来说,共有的价值观的提炼要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关于产品与物的价值观,如“精益求精”、“技术第一”、“追求创新”等均属于此列;二是关于人员的价值观,包括员工的价值观与关于客户的价值观;三是关于社会的价值观,它更多体现企业的责任、社会义务等,如“诚实守信”精神等。

初探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路径 篇5

一、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 加快推进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转型升级

2014年以来文化产业的投资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备受资本追捧, 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升级也有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文化消费迅速扩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比较短, 尤其是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小, 资金不足, 实力较弱, 对于文化创意的认识与实践还比较肤浅, 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缺乏有效供给。但是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企业的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的优势, 通过技术创新、调整供给创意产品及服务, 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提高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效率。

(一)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消费观念由物质消费为主向文化消费为主转变,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市民社会消费结构进一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 居民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体验、文化价值和艺术品味的要求与日俱增, 真正能够满足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是产品, 而是产品质量。高端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消费稳步增长已成为经济新亮点。现在国家高度重视创新的环境下, 全民的创新创业的活力在逐步激发, 文化创意产业在供给侧改革这个方面未来也会释放巨大的创新活力。相比之下, 目前的文化产品的供给已经远远跟不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从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供需情况看, 一直强调文化创意需求很重要, 但是在供给侧, 当前我国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性不足, 许多创意产品的文化塑造并未真正结合消费者的消费感受和产品的文化内涵, 文化需求没有释放出来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创意企业没有提供有效的、有创新价值的、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这是关键。

另外, 文化创意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基本的物质性刚性需求产品, 而更多的是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娱乐等偏精神层面的产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对这种精神性的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可以通过文化和创意赋予产品和服务以观念价值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需求, 未来的文化创意产品也将与心理、社会、文化紧密结合, 通过创作丰富多样的文化创意作品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 抢占文化创意产业“微笑曲线”两高端是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向产业价值链两端发力, 即一研发、设计和流通、服务两端发展, 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高附加值, 提升企业效率。

一方面, 以研发为核心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主要借助创意人的知识、技术和天赋, 设计创造高附加值产品, 占领价值链左端, 大大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创意是以研发为核心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灵魂,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 其规模小, 灵活性强、富于创新的特点更适合于创意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当然这类企业, 由于其自身规模和资金实力有限, 尤其是在其发展初期阶段, 以研发为核心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主要是通过模仿创意和与其他企业合作等路径获取知识和创意。

另一方面, 以营销服务为主的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 主要通过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 最终以创意内容的不断增值来抢占价值链右端, 实现其内在价值达到满足消费者精神方面更高层次需求,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的目的。这类中小文化创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类单一、提供综合服务水平较差, 但从整体上看, 由于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数量多、地域覆盖面广, 市场集中度低, 具有靠近市场、经营成本低、机动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能力较快的经营优势, 可以适应这种趋势, 以其低廉的组织成本、便捷的转移进退能力及时发现、掌握并善于捕捉市场“空缺”, 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 即以凭借敏锐的判断力和直觉发现新的市场, 以避开强劲的竞争对手, 并抢占新市场。

二、以营销手段的创新, 提升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营销观念较为落后, 不能够深刻理解文化创意产品的创造性、高增值性等特点, 将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等同于推销或促销。文化创意产品营销策略较为单一, 在营销实践中未能灵活运用产品策略、营销渠道策略以及整合营销策略。在产品策略方面, 未能够在产品设计以及服务等方面突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要素。在营销渠道策略方面, 缺乏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应用于文化营销实践当中, 对营销渠道建设重视不够。

(一) 文化创意产品营销必须凸显其文化产品的内涵与创意属性

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属于创造性的产出, 独特性与超越性是这类产品追求的重要品质, 与传统产业产品有着很大的不同, 它集文化艺术、知识技术和经济效益于一身, 文化内涵及创造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线, 是根本, 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需要消费者具备特定的文化修养能力和独特欣赏能力。所以, 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营销要避免生搬硬套, 它在总体上必须凸显产品的艺术风格、基调、独具风格, 应当注意突出和强调产品的包装、设计以及服务的文化元素, 展现产品的文化内涵, 凸显文化创意产品的个性, 努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效果的提高。

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通过分析文化环境或文化产品的特点, 对产品进行文化内涵的差异化设计, 赋予产品以情感氛围, 充分展现文化产品的新颖性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使得文化创意产品符合消费者的个性化、细分化的需求。同时, 能够赋予产品人格化的自带卖点, 不需要太多的宣传、推广,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 并在市场上获得超值的效益。此外, 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也要通过创新带来新奇的精神享受或创造新的需求, 创意设计的价值就是要摆脱陈规俗套, 标新立异, 不断创造新的需求。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营销, 一定要基于用户的需求, 但不仅要满足用户现有的需求, 还需要引导用户需求, 不是被动地适应市场, 而是要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文化内涵、艺术品位, 满足消费者较高层次精神追求和情感体验的文化消费, 唤起新的消费欲望, 赢得市场, 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 文化创意产品营销渠道要走向移动互联网化

传统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的“互联网+文化”战略依然处在探索碰撞期。当下移动互联网生态逐步取代传统互联网生态, 成为当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主流方式。在新的竞争环境下,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能够争取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特别是, 文化创意企业多为服务型企业, 它们能够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直接接触目标消费者。因此把移动互联网作为发展的主要任务, 可以有效搜集大规模的个人应用数据信息, 从而构造基于大数据的前沿业务体系, 形成自己在移动营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随之“互联网+”深入融合发展进程, 独特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渠道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营销渠道的反应能力强, 对市场的感知能力较高, 能够促使产品增值。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要在新的营销传播竞争秩序中谋求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前进的潮流, 帮助企业品牌营销和产品认知度的提升, 实现企业品牌最大化营销效果。文化创意成果从创意作品转化到产品, 这中间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 那就是高科技水平和完善的科技营销手段, 通过智能硬件和技术手段, 例如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创意相结合, 让这种体验产品和现代的生活无缝对接, 甚至超越我们现实的生活。因此, 我们可以拓展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渠道, 利用移动互联网来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大众知名度, 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效率。例如, 移动互联网终端APP的应用, 给企业品牌形象的培育和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及发展生态链。APP营销传播, 可以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身, 快速而大量地增加品牌形象曝光率, 让用户全方位感知产品和品牌, 形成口碑效应。这样才能使产品信息和企业品牌, 第一时间快速接触到消费者并抢占其心智, 整个传播过程快而精准、随时随地实现企业品牌营销及产品推广。

三、以高精尖人才队伍的建设, 引领和带动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创意企业置身于知识密集型行业, 集智力资本与高科技创意于一身, 其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为企业不断地注入新的想法, 新的创意, 是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宝贵的财富和不断发展的源泉。然而, 文化创意人力资源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 制约企业的发展, 尤其缺少一批引领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顶尖人才和新兴行业的专业人才, 高端原创设计、营销策划及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稀少。文化创意人才专业化程度不高, 与相关产业结合不够紧密, 急需建立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培养和引进一批有创造力的专业性人才以及既懂得文化又善经营的管理人才, 才能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 与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加快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可以与高等院校合作, 通过委托培养等方式, 在高校学习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文化艺术管理等相关专业, 或者是企业与学校、政府合资, 成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工作室。如北京某文化创意公司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为抓手, 与某高校共同搭建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 该工作室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培养锻炼公司所需相关高端创意人才的同时, 将民族传统文化及技艺传授给学生, 使得学生能将传统技艺运用到创新设计现代时尚产品中, 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缩短与人才市场接轨的适应周期, 满足现代社会文化创意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必须立足创新,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 利用其高端人才资源, 产学研联动、互动,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二) 与大型文化创意公司、咨询公司联盟, 加快高端引领型的人才培养

首先, 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积极与大型文化创意公司保持业务技术协作, 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精确定位、进军细分市场, 避免与大企业正面斗争。另一方面,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应与产业关联性较强的同行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 在联盟中通过实施技术共享, 尤其是通过共同承接综合性的大项目的模式, 以大项目带动品牌影响力。如针对目前重点发展文创产业项目, 重点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和龙头带动作用的大项目, 组织实施一批品牌性的影响力较大的文创活动, 充分提升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其次, 还要和大型咨询公司建立战略联盟, 得到专业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专业技术支持。合作初期可以以单个专项项目的合作为切入点, 通过合作模式和内容的创新, 去探索获得咨询公司长期的跟踪和长期的服务, 实现与咨询公司的更广泛的合作, 在咨询公司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建设全方位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在合作模式上可以探讨不付咨询费, 而转化为股权, 共担风险、共创价值、共享未来的合作模式。

另外,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应急需建立高效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内部挖掘、选拔和外部引进使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在加大自身的人力资本,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发现、吸引、留住高素质、高水平的相关人才。同时, 构建与社会培训机构联盟, 利用社会培训机构进一步完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员工的知识体系, 学习相应的专业技术, 加快对企业急需的高起点、高要求的创意人才, 行业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借助内部管理资源与外部院校等社会资源, 在知识积累和技能共享方面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牵头作用。

四、结语

随着消费者收入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在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下迎来了发展的井喷阶段, 在国民经济中成为一支重要且活跃的力量, 其发展壮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与促进作用。然而, 在诸多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中, 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的平台型企业为数不多,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龙头企业数量仍然较少, 对产业的引领性、带动性显然不足。在文化消费内容的独特性、高品质性和针对性上仍然有较大的欠缺, 文化创意及复合型人才匮乏, 营销手段有限。与此同时, 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平台性、延伸性、辐射性作用还未显现, 致使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造活力不足。因此, 深入了解中小文化创意企业, 探究其发展路径, 充分释放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活力, 是推动中小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宜春, 移动互联网或引领文化发展新布局, 中国文化报, 2016-02-25

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篇6

一、不断提高企业主的文化素质, 是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

作为民营企业, 其产权的私有性决定了企业文化本质体现的是企业主的文化。民营企业老板, 既是企业文化的建造者, 又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小民营企业老板自身的素质和自觉实践企业文化的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关键作用, 而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主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因此, 中小民营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企业主首先要真正认知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文化理念;努力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 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战略思维、敏锐洞察力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企业家。只有如此, 企业主才能以自觉的文化战略眼光, 推进企业文化的构建, 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实践证明, 只有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的中心, 通过对人的文化引导使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渗透到精神高度层面, 才能真正振兴企业。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讲, 同样如此。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企业员工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员工多方面要求和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二是强调企业员工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管理者要积极为员工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 加大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机会, 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尊重, 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三是实施人性化管理, 时时关心员工生活的点点滴滴, 平时注重沟通交流, 进行情感激励;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 把企业经营效果同职工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责任感, 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三、创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念, 是中小民企文化构建的主要任务

企业要形成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必须吸引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念。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其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员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如何把全体员工的追求引导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念上来,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中小民营企业在继承和发扬本企业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结合本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生产经营的特点, 确定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从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来看, 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虽各有异同、各具特色, 但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团队精神、自主创新仍然是中小民企理念层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小民营企业在构建自身的文化时, 这些基本的核心价值观不能缺失。

四、积极推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 是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文化, 而是一种管理文化, 是一种软管理方式。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制度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也就是说, 要把企业倡导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制度, 否则, 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成功。而企业文化对管理又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 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因此, 只有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 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保持制度制定与文化理念的一致性, 将本企业的价值观念渗透到各项制度之中, 通过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来保证企业价值取向的实现;通过制度的稳定性与长期性来实现企业文化在员工心中的内化;通过企业制度的相关控制体系调控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 及时纠正偏差, 并根据现实情况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前瞻性建议, 推动企业文化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五、持续保持文化创新活力, 是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研究 篇7

一、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状

品牌文化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品牌中的凝结, 是社会物质在品牌中的沉积, 是消费者心理和价值取向的高度融合。品牌文化作为品牌差异化的一种策略, 能凸现品牌个性, 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美好联想。我们需要集合品牌资源、人才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诸多资源优势, 依据品牌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概念, 注入与品牌相适应的文化背景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 并进行合理的整合、延伸和扩展, 使之成为与品牌密不可分的整体。品牌文化由消费需求决定,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品牌文化是有价值的, 中小企业只有将文化融入企业管理中, 在企业管理中不断追随文化所带来的效益, 才能立足于大企业之林。目前中小企业的品牌文化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的、没有专门的品牌文化管理部门、没有品牌文化战略、没有品牌文化定位。

二、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欠缺的原因分析

1. 家族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局限。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借助家族力量共同创业, 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经营。若不能适时完成家族化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 建立更好利用社会资源和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 这些企业就很难形成品牌发展战略, 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家族化经营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品牌培育和品牌文化建设。

2. 尚未形成真正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现代营销意识。

一个企业应当意识到产品能否为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是否喜欢产品, 产品是品牌最终的价值归属, 只有产品是消费者喜爱的需要的, 产品才会在无形中得到传播。

3. 对品牌文化的认识有误, 导致自身品牌无法延伸。

一个深远的品牌应具备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消费者评价。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落后的品牌意识导致落后的品牌定位、错误的品牌意识导致错误的品牌定位、不清晰不适当的品牌意识使企业不能明确界定品牌的标准和发展方向等问题。

4. 没有考虑文化差异对品牌文化建设的影响。

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品牌文化更易让消费者产生共鸣, 使品牌更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承载民族文化的品牌更易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振, 我国中小企业要注意融入民族文化, 考虑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

5. 在营销战略上, 没有把文化纳入品牌文化建设中。

品牌文化建设应该与营销行为密切联系, 创造产品独特的文化概念。当一个产品走向市场以后, 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概念文化, 品牌文化建设是不可以没有核心文化价值的。

三、我国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品牌文化应采取的措施

1. 坚持不断创新, 打造特色品牌文化。

一是产品创新, 对产品进行概念、定位、诉求包装, 结合产品特质和功效明确产品的集中服务对象, 更快更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复杂利益。二是模式创新, 在宣传造势、通路渠道、促销手段上体现既吸引眼球、引发关注又生动活泼的特点, 充分调动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积极性。三是服务创新, 服务精髓往往在于独创和差异, 丰富和完善在互动基础上的信息, 提高宣传的有效率和针对性, 尤其在细节的把握和控制上完善。

2. 重视组织文化建设, 灌输文化理念。

企业的组织文化能够作为一种黏合剂将本企业的职员凝聚起来, 强大的组织文化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品牌文化的信任水平。企业必须能够创造出共同的“产品”、有共同的目标, 全体成员应当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 员工之间要建立或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

3. 打造顾客忠诚度, 传播品牌文化。

维持并强化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是现代企业品牌运营的关键, 必须尊重顾客、诚信运营、以情营销, 努力培养顾客对品牌的情感, 不断将这种情感引导注入到品牌文化中, 必须增强品牌的人性创意和审美特性, 提升品牌文化意蕴, 努力将品牌审美带入到顾客的生活过程。

4. 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文化。

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塑造良好的品牌文化是每个企业的追求目标。应努力建立顾客忠诚度、提高品牌声誉度、与顾客之间架起沟通信任的桥梁。服务产品包括核心服务、便利服务和辅助或支持服务。中小企业可以在竞争中发挥服务优势、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

5. 以消费者为出发点, 让品牌带给消费者益处。

现代意义的品牌是指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全部体验, 包括物质体验和精神体验。品牌向消费者传递一种生活方式, 被赋予一种象征性的意义, 品牌的功能在于减少消费者选择产品时所需要的分析商品的心力, 品牌会使人产生信任与安全感, 使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风险降到最低。

6. 兼用文化载体进行品牌文化传播。

中小企业应使用正确文化来传播品牌文化, 将文化融入品牌文化传播中, 一段优秀的广告往往被人竞相传送, 不同群体的人笑成一团, 这就是在分享共同的价值观。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品牌文化作为依托, 品牌文化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要做百年老企, 要基业常青, 就要走品牌化道路。只有认真审视自身的发展需要, 清楚的分析问题根源, 在前进中不断完善自己, 中小企业将会逐步走向胜利。

摘要:本文在阐述品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健全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品牌创造价值资本追逐品牌[J].中国投资, 2006, 10

[2]桂楠:中国品牌离世界品牌有多远[J].营销中国, 2006, 10

浅析中小文化企业投融资环境 篇8

关键字:中小文化企业;投融资;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4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10-02

一、浅析中小文化企业投融资环境

对于一个具体的经济实体投资与融资是同时存在的,对中小文化企业来说,投资可以是政府或其他企业对它的投资,也可以是企业自身对外的投资,融资的目的也是为了使用资金,为了投资。由于目前中小文化企业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因此,本文将着重谈中小文化企业投融资中的融资,也就是政府或其他企业对其的投资。投融资环境是一定区域影响投融资行为的一切投融资条件与投融资效益的总和,包括了自然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政策法规、文化等条件。但就文化产业而言,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是其中两个最为主要的因素。

(一)政策环境。

近年来文化产业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宽松的政策环境。为了解决中小文化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制定了多项投融资政策以促进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

1. 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

政策内容:探索和完善银团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有效降低单个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对处于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2.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发布单位:国务院

政策内容: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3.2009年《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文化部

政策内容:支持组建文化信贷担保公司,争取建立文化企业贷款贴息机制。支持组建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改进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办法,促进银行开展文化企业授信工作,为文化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4.2008年 114号文件中《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

发布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十个部门

政策内容: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化企业通过利用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投资开发战略性、先导性文化项目,研究制定著作权、文化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质押办法,引导商业银行对文化企业给予贷款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

5.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单位:国务院

政策内容:发展“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建立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公民以知识产权作为出资,依法创办中小文化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建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政策一直以来都是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自200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开始,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2006年9月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表明文化产业得到国家的认同和重视。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政府开始意识到中小文化企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适时制定了相关政策以促进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2009年制定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随后公布的《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进一步协调金融监管机构,共同研究制定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支持组建文化信贷担保公司,争取建立文化企业贷款贴息机制。支持组建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改进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办法,促进银行开展文化企业授信工作,为文化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票据”等,以进一步解决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2010年4月,由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9部委共同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更是代表着新中国第一个金融全面支持文化产业的文件。《指导意见》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改善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问题,要求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要降低门槛,向民营资本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参与艺术品经营、音像制品分销、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经营,鼓励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促使其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外,地方也相继出台政策促进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如2008年北京政府制定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实行)》等政策;南京市也相继出台了《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当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复制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已意见》等措施,大力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随着政策内容的逐步细化和政策可操作性的不断增强,政策对于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引导效应得到不断扩大。

(二) 经济环境。

良好的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据《经济蓝皮书: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提供的数据,我国经济连续数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7%,超额完成“保八”的宏观调控目标。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第一、第二产业在当年GDP构成中的份额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加,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持续上扬[1]。

图1-1:2009年月度宏观经济景气指数[2]

利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创造了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本,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按照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国全行业总投资为194138.62亿元。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总额为2116.75亿元,同比增长47.4%,占全社会总投资比重的1.1%,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信贷投放总额将近10万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宽裕的信贷资金和逐级上升的消费信心,使中小文化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有利于企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勇锋,赵莹.2009年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2]统计年鉴[R].国家统计局.2010.

中小型企业文化 篇9

摘要: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而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每天都会有新的企业诞生。小企业很多,正是由于众多的企业存在,要想在这些企业中获得更高一筹的成就,就得有所改变。而如今对企业的改变在努力增加业务量和改变质量上已经没有什么大的优势了,只有在企业的创新文化上做一些努力或许能有很好的收获。我国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仍相对滞后,不仅没有为企业发展提供软实力,相反地甚至已经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进行创新文化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培育和渲染积极地企业文化来塑造和影响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和劳动者价值观与精神风尚,使人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以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条件,保证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逐步构建一个企业的创新文化体系,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创新文化文化建设

1.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还有就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紧密联系,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地提高是相互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精神,雷同化比较严重。企业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所以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社会、企业自身地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注重创新,不根据社会、企业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相应地调整,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企业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决策。由于中小企业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他们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而且,他们一般认为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2.针对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创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所谓企业的竞争优势,说到底是由它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但这种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力。市场竞争与其说是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不如说是技术竞争。因为通过服务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价值增加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限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注意扬长避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3.如何进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1)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作用,其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创新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4)坚持学习的观点来促进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在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学习是可以改变一切的观点,把学习纳入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中去,用学习来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用学习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用学习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用学习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执行力,用学习来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用学习来统一员工的思想,总之,用学习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5)及早谋划,早享成果。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要求在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中,根据不同时期企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及时总结、及时提炼、及时培训、及时宣传,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那些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等到企业正常规模化经营时才可建立,这好比人们习惯养成后,去纠正。而不是积极方法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而是等到问题严重的时候,才去解决问题。同样这种观点也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要求。岂不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6)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4.结束语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和艰巨的工作,必须把企业文化当成企业每时每刻的工作,确保在企业文化塑造的关键环节上不出现的偏差,否则就极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从而影响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同时企业还要确立正确的思路,采取专业的方法。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塑造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对企业经营产生真正的长期贡献。

5.参考文献

[1]程全性.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3(2)

[2]赵烨,徐宇迪.中小企业如何抓好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商业,2011年26期

[3]张传松.参与竞争必须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A].2008年 [4]李海军等:谈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

[5]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中小型企业文化 篇10

我国中小企业一般相对规模较小, 多为家族性民营企业。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应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相继出台, 我国各类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但是,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 企业文化建设意识欠缺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 中小企业文化传承性不强、系统性缺失。企业文化更多的出于基于经营者个人一种自发状态, 企业经营者企业文化意识存在缺陷。对于资金和技术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 当前发展被视作企业的生命基石。他们大都将精力集中于硬件设备的改善, 欠缺文化建设的意识。

(二) 企业文化建设不被重视

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 我国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是落后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将企业的生存放在首位,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不足, 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多为大型企业的工作内容, 中小企业尚未发展到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自身发展战略一部分的阶段。所以,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大多中小企业而言是不足甚至缺失的。当前, 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小企业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三) 企业文化家族式色彩浓重

据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的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县区1947家中小民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 有近80%的企业是家族式或泛家族式企业。中小企业的特殊融资方式使得企业的拥有者和管理者身份区分度不高, 家族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拥有者的家属亲朋占据了企业管理者中高层的绝大多数, 这些人与企业主关系密切, 企业的管理逐渐转化为一个家族内部的问题。在理性制度上建立起的企业, 面临着来自家族文化的挑战和制约, 两种文化的冲突在所难免。家族文化分散了企业文化的理念与核心, 在二者的斗争中占据上风, 为企业长远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四) 企业文化内涵不足, 缺乏创新

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许多中小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并加以重视。然而新的问题随即出现, 中小企业文化多为模仿, 缺乏创新。中小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地认为是一句口号或者一句广告语,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充分体现了“拿来主义”。在企业经营管理上, “顾客是上帝”、“质量第一”的口号比比皆是;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中与企业本身的经营风格、产品性质和服务领域相差甚远。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缺乏内涵与创新。

二、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欠缺导致的管理问题

(一) 企业文化欠缺导致企业“短寿”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短寿”,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是2.5年。纵观优秀的企业, 企业文化的建设都会使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论微软、丰田还是海尔、海信, 这些为广大消费者熟知的企业背后, 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贡献颇丰。

(二) 企业文化欠缺致使企业管理涣散

彼得斯和活特曼指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传统、习惯和作用。”企业员工共同价值理念和对企业认同感是激励员工为企业努力贡献的重要内在因素, 理念和认同的缺失往往造成企业凝聚力的不足。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体现企业价值观同时更将企业凝聚成一个整体, 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主体意识, 促进员工在企业中承担起自身角色, 积极投入到企业发展与创新中, 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盈利的同时, 员工自身的经济和物质需求更好地得到满足, 在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下, 员工个人情感和企业发展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过程。

(三) 企业文化不足导致理性化管理模式欠缺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 在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增强, 也就是“泛管理模式”占据企业管理的主导。在企业运营, 危机处理诸多方面缺乏统一的理念和原则作为指导。对于企业的决策, 员工的管理造成了方向性失误。突出表现为企业后期发展动力不足, 难以适应长远竞争。

(四) 形式化企业文化建设收效甚微

当中小企业逐渐意识到并开启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许多中小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首先, 缺乏符合自身内涵的形式化企业文化既不能够充分体现企业价值观念, 也不能激发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其次, 形式化的的企业文化缺乏自身风格, 容易走向与其他企业区分度不高的照搬式企业文化。不仅丧失了利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在消费者中知名度, 在同类企业中竞争力的作用, 而且为企业长足发展留下了潜在的短板。

三、中小企业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 创新性学习先进经验

纵观那些伫立于世界500强的大企业, 都将自己丰富的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销售、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他们有着先进的企业文化, 成功的经验。作为中小企业虽然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资源上与大企业的文化理念相匹配。但创新性借鉴他们的先进文化和经验对于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必然大有裨益。当然, 并非是简单的模仿与抄袭, 中小企业应当运用文化建设促进团队协作、客户服务、员工激励、管理创新。充分利用稳定的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发展目标, 促进自身经营战略的合理化, 实践活动的科学化, 以激烈的市场竞争, 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 实施文化管理战略

在企业管理中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推动为基础, 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企业拥有者与管理者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克服文化意识建设薄弱, 甚至忽视的心态。自上而下, 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鼓励员工理解丰富企业文化。自下而上, 实现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深入。用文化理念实现企业的根源性管理。

(三) 立足长远、协调发展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只有盈利企业才能自求生存与发展。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非是一个短期过程。在企业发展中, 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忽略企业文化的特殊作用, 既要提升当前效益, 又要立足长远发展。古代人的发展强调“内外兼修, 方能驰骋四海”。企业的发展亦是如此, 企业文化即为内, 当前盈利便是外。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让中小企业驰骋四海, 发展壮大。因此, 中小企业发展要立足高远, 既注重当前盈利, 又注重未来发展, 而企业文化建设则是促进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 完善制度, 克服家族文化影响

中小企业应当建立理性化管理制度, 克服家族文化负面影响。通过理性制度的建立, 大胆吸纳职业经理人队伍, 为企业文化建设引入高水平元素。需要转变我国一些中小企业拥有者即经营者的现状, 合理下放经营管理权, 充分运用职业经理人队伍在在个人管理能力和知识储备方面的优势, 克服企业家自身的局限, 同时推动中小企业决策民主化, 克服家族文化负面影响, 运用集体智慧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管理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普遍问题, 结合相关理论从四方面探讨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会在企业的管理以及其长远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美) 托马斯·彼得斯.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5.

上一篇:散打直拳实战应用下一篇:裴斯泰洛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