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机械制图十篇

2024-05-20

高校机械制图 篇1

关键词:高校机械制图,多媒体技术,灵活应用

一、《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弊端

以前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是“粉笔加黑板、嘴巴加书本”的“说教式”教法, 教师所授内容无法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 致使对知识难以产生表象感知, 学得不主动、不活泼, 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为:

(一) 直观性差的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通过点、线、面及其相互位置的定位、定量的投影作图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逻辑思维能力;而点、线、面投影作图直观性差, 学生难掌握, 且与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联系也并不紧密。

(二) 费时多的学生手工绘图

学生要想提高绘图技能、技巧和图面质量, 就必须通过绘制大量的图例来实现。这样就必然导致教学课时多、要求高、内容枯燥, 而且容易使学生厌学甚至弃学。这显然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 效率低的灌输式教学

传统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往往采用静态的挂图、陈旧而又不易携带的实物模型来培养学生的画图、看图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挂图、模型只能反映绘图的结果, 不能表达出画图过程的变化和结果的形成, 所以抽象难学。要想使学生明了这一过程, 教师就会讲得特别多、特别细, 于是教学就变成了一种灌输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便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很少有主动思考的余地。这样, 尽管教师讲得很卖劲, 学生的掌握情况仍与老师的期望值有很大差距。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主要优势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积极推进, 给教学手段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不少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如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绘图等, 它们以其新颖、直观、动态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一) 直观形象, 更易培养空间想象力

《机械制图》这门课以正投影原理为理论基础, 主要论述几何元素点、线、面、体的投影规律和投影特性, 几何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画图和看图方法等。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例如:两回转体表面的相贯线历来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 而在多媒体课件《相贯线》中, 由于借助了动画和特技, 使空间分析辅助面法的概念和原理由以前的静态变为动态, 化整体为局部, 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二) 精简学时, 直接提高教学效率

在制图学科教学中, 有机地加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教学内容具有分解、叠加、运动的功能, 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讲课中的教具演示和画图的时间。例如:“视图、剖视、剖面”这部分内容, 传统教学需要6学时,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 加上讨论、归纳、总结和重复讲解重点、难点加起来只需3-4课时, 教学效率提高近一倍, 而且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 实感性强, 教学效果良好。

(三) 丰富感性, 逐渐拓宽学生知识面

课堂教学无法使学生获得本门学科所需要的结构、工艺方面的知识。而现代化教学则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 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讲授《零件图》内容时, 由于给学生放映了《零件的加工工艺与结构》录象, 学生直观地看到了铸造工艺、车、铣、刨、钻、磨等机械加工方法的实景和动画, 增加了感性认识, 拓宽了知识面。

(四) 删繁就简, 提高学生绘图实践技能

学生要想掌握画图技能, 需要老师示范讲解, 分头指导, 耗费很多精力, 而且还可能顾此失彼。如果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就能很方便地把一些很难讲清楚的问题生动展示出来, 不需要教师重复讲解。例如:通过放映《绘图工具仪器的使用》录象片, 就能把正确使用绘图工具仪器的动作和姿势展示给同学, 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 优化制图课程教学

教学论强调, 课堂教学应该突出教材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只有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才能更好地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现代化技术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可使抽象的现象、规律具体化, 微观的现象宏观化,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的事物, 用现代化手段显示出来, 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发展方向, 利用多种绘图软件制作制图课件, 将使制图课教学出现全新的面貌, 教学会收到最佳效果。由于现代化教学能实现有声可视, 并且可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 能产生更生动、形象、逼真的表达效果, 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所以, 我们改直观性较差的画法几何训练为三维空间训练, 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加强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高校机械制图 篇2

《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课程是非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方向的基础知识,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课程。《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课程包含将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工程材料、公差与测量技术、计算机绘图等的系列课程的内容。在缩减课时的大环境下, 越来越多的非机械类专业希望将机械基础类的课程课时压缩, 有的只有54 个课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如何能有效的介绍完所有的机械方面的相关知识是值得从事《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师及领导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来从事机械基础课的教学经验, 讨论了非机械类的机械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2 课程体系的设置

《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课程包含的课程科目较多, 在较少的课时内, 需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这就要求明确以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 整体优化本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 删减重复、陈旧内容, 增加现代技术的含量, 拓宽现场工程技术应用的知识面, 确保形成各门课程的应用性教学内容新体系;强调面向21世纪高工专人才必备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例如工程制图课程在国内有如下三种课程体系:a.传统课程体系:主要体现为课程建设仍为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分段、分课讲授。b.贯穿课程体系:主要体现为将计算机绘图技术融于机械制图教学的全过程中, 计算机绘图不再单独设课。c.系列课程体系:以机械设计为主线, 将包括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工程材料、公差与测量技术、计算机绘图等的系列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2]。在机械制图与机械基础课程授课中, 因课时的限制不允许采用第一种方法授课, 第三种方法比较理想化, 执行有难度, 因基础课是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对于大一新生, 习惯了高中填鸭式反复教与巩固的教学方式, 对机械系列课程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还有待于大学逐步培养才能养成。第二种方法更易于教师和学生操作和接受, 在机械类课程中, 由于机械制图课是最前期的基础课, 直观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 故以机械制图课作为主线, 可以使教学更加清晰、系统。

3 教学内容的安排

机械制图与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须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 以一门课作为主线, 将其它课程内容穿插进此课程的授课和作业中,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新的课程体系以机械制图内容作为该课程的主线, 其它科目内容逐步穿插进去。

内容从以下几处融入:

3.1 在介绍常用零件的同时, 融入实用的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的相关内容。机械设计课程主要介绍常用零件的设计方法, 详细介绍了零件的种类、材料选择、工作原理、零件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失效形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的计算方法和润滑方法等。在讲解逐步设计常用零件的同时, 逐步绘制出常用零件的零件图。在此章节结束, 再次归纳各个零件使用的材料, 融入机械工程材料知识, 讲解不同材料的性能规律及其加工方法。

3.2 在介绍零件图的绘图和读图中,融入公差与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弄懂零件图的公差、粗糙度的代号的含义,并且会正确标注与零件图上,了解此类技术参数的测量方法。从理论到应用内容连贯,学有所用,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开设实验课,提高学生的测绘、徒手绘图、尺规绘图的能力。

3.3 在介绍装配图的绘图和读图中, 融入机械原理和计算机绘图的相关内容。真正看懂一个机器的装配图, 首先要看明白机器的工作原理。也只有弄懂机器运作的原理, 才能准确绘制机器的装配图。故在介绍装配图的读图和画图之前, 对机械原理课程中常见几种机构的工作方式进行介绍, 使得内容更加连贯。在讲授装配图的拆分成零件图以及通过零件图绘制装配图的内容时, 采用二维绘图软件如CAD边画边讲, 激发同学们对CAD的兴趣。通过观看教师的操作, 熟悉CAD的绘图过程, 要求学生将前面章节的零件图用CAD绘制完成, 为后期推进学生自学计算机绘图软件打下基础。

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非机械类机械制图与机械基础课程的难度在于在少课时中介绍完日后专业课及工作中会用到的机械类知识。这使得这门课有学时少、内容多、种类繁杂的特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4.1 课堂讲授以构建框架为主, 使得各个章节前后连接清晰, 易懂。重点讲清楚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

4.2 重点、难点知识点通过微课的方式, 督促学生课下自学。在日常讲课过程的中往往会遇到一个难点讲清楚的时间过长;学生当时理解, 课下忘记的情况。通过微课的方式, 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理解程度, 反复观看重难点内容。巩固知识点的同时, 也缓解了少学时的压力。

4.3 完善作业和考核的机制。不再采用期末考试为学生最终课程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 而是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回答问题、讨论、完成作业情况等;布置作业时设置作业难度层次, 由简到繁, 既要鼓励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又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课下作业、答疑、课堂测试和课堂提问相结合, 督促学生自学。平时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讨论的内容和作业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课上安排课堂测试, 使学生重视课堂学习, 能够主动掌握相关知识, 提高学生课上的注意力。

5 结论

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大潮, 全国各高校及院系都十分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与机械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基础课程, 很多非机械专业就将此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本文结合了作者多年来从事非机械专业《机械制图与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感受, 探讨了如何在课时少、知识面广、学生基础薄弱等情况下, 开展教学活动。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对同行有所帮助,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针对《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课程课时量少, 知识点多, 学生基础薄弱等因素, 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三个方面入手讨论该课程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非机械类,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承琦.工程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2, 4 (1) :66-78.

民办高校机械制图实验室建设方案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机械制图课程 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58—03

1 引言

实验实训室是民办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重要的校内场所,而《机械制图CAD技术》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面向我院l5个专业、2000多名学生授课,是机电、汽车、交通类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其专业覆盖面约占工科专业的80%,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在培养和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图是大一新生最先接触到的专业课,好奇激发了学习兴趣,但抽象、难学历来是高职学生对本课程的主要评价。

2 实验教学预计达到的目标

目前我院已有的制图模型室承担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但是作为以汽车和交通类专业为主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不但是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动手实践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原有模型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1)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动手操作能力。在理论课程中使用实物、模型,甚至录相,对形体进行拆解分析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在机械制图实验室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绘制图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并加深理对论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设计能力。在理论教学中要提出各种设计问题,引导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教材中零件图是教学的核心内容,由于其实践性强和设计灵活的特点,曾经是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的难点。现在开设“零件测绘实验”,通过三维建模可帮助学生理解零件的结构、组成和技术要求,使理论上抽象、模糊的东西变得具体而清晰,易学易懂。

(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通过测绘实验,学生可以掌握使用不同测量工具的方法,对各种机械零件测量、采集数据和处理的过程。开设械制图实验课,使课堂和实验室有机地结合、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促进教师的科研教改活动,也成为大学生“制图技能竞赛”的实验场所。

3 建设思路

3.1 实验课程建设

机械制图CAD技术已经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目前要加大实验课程建设,将其建成市级或省级重点精品课程。因此,根据机械制图实验教学要求,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机械制图教材。在教材中将实验项目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将理论课堂搬到实验室进行,使教室与实验室一体化;将理论讲授、示范演示、实践操作放在一起完成教学过程,使“教、学、做”一体化。

3.1.1 三层次体系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

(1)基础实验教学——网络虚拟实验室展示模型与分解示范。

平面图绘制实验是最基本的基础实验教学,教师先展示实验任务图纸,再提出实验要求,讲解运用到的相关知识,最后示范实验过程。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平面图,在实践中掌握绘图的GB要求、绘制技巧和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分组讨论互动的方式,提出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优劣的比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投影原理。

(2)综合实验教学——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引导实践与分节检查。

教师展示并分发需要学生测绘的不同汽车零件作为实验任务,再提出应用的基本知识点,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自行完成,收集实验相关知识资料、拟定实验方案步骤、测量汽车零件数据、绘制零件投影图形最后撰写实验报告,强调学生实验过程的“全自主性”;教师可按完成时间或设计环节进行设置检查节点,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进行修正。

(3)创新实验教学——科研课题驱动任务指导合作与设计创新。

科研创新实验是与本校科研优势相结合,与其它发动机、地盘、汽车电气等实验室合作,让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利用模型、积木、三维软件、虚拟实验室等进行创新设计,并根据所设计的模型绘制出图样,加工出零件并进行应用型实验。独立思考或通过团队小组共同讨论解决遇到的难题和应用缺陷,这种基于任务的研究性实践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1.2 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见表1)

(1)提高制图实验课的比重。开设独立实验的方式,如“模型绘制”、“模型制作”、“部件测绘”、“CAD训练”、“三维建模”等单独开课,相比原来附属于制图理论课的模型和绘图实验教学学生更加重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2)制图实验教学的内容应加强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的密切联系。与奇瑞、比亚迪、东风等汽车生产企业合作,认识学习生产图纸、设计样图等;成立兴趣科研小组将科学研究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将其转化为图纸、模型甚至是样品,替代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

(3)增加汽车零件测绘、发动机装配图拆分等综合性实验内容,设置汽车变速箱设计等研究探索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工程技能。对于社会上需求旺盛,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技能,如制图大赛、CAD等级证等,开展培训与考核。

(5)参与和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机械制图大赛、模型制作大赛、三维设计大赛等,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实验与制作。

3.2 实验设备建设

力求用有限的经费,创出最大的特色。在机械制图理论教学中首先应将抽象的图形形象化,让学生从空间想象转化为感性认知。这就要求机械制图理论课走出教室,在兼具模型室功能的实验室中进行,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求规模、档次,但求齐全。首先应尽量配置或收集齐全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模型或实物,甚至是模型积木或橡皮泥等模型制作材料,让学生有机会见多识广、动手实践。其次,应根据课程大纲对实验教学的要求,配置足够数量的常规仪器、工具、设备。例如:制图实验台,出图仪器等。

(1)设备共享(见表2)。

机械制图实验室可实现跨系、跨专业设备共享,如交通工程系的《道路制图》、《建筑制图》,机电系、信息系的《电子制图》等。制图实验室可使用已有的模型陈列室,并且陈列模型可与其他机械课程(如:《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工程力学》、《公差与配合》等)共享使用,甚至于机械制图实验可共享汽车专业的减速器等设备。CAD制图设备可使用计算机中心电脑及制图软件。

(2)设备布局。

机械制图CAD技术理论课老师带模型虽然为了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但校区的扩大,实验教学设备的借还制度,后排学生的远距离,都使其不再现实,因此我们针对民办高职院校资金不足等方面,机械制图实验室的建设布局提出以下构想:

利用原有制图模型陈列室进行改建,构建教学和实验一体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堂。将实验室前添置投影仪,中间摆放工程制图桌,每桌旁边放CAD制图用电脑,将教学模型及零件展示柜环形分布于教室三面靠墙,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随时观察各种机构模型和常用零件实物,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为了与工作实践接轨,通过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Web 精品课件以AUTOCAD、SOLIDWORKS、FLASH等软件为平台,通过校园网络为渠道,搭建出机械制图虚拟实验室,学生在系统中找到所需要的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并针对教学任务设置网络实验项目,展开学生实践操作,网络提交检验,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4 实验室管理

采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例如,对于科技兴趣活动或技能大赛等兴趣小组,学生希望能通过预约方式随时进入实验室现场。以校内教师和校外工程技术人员为实训指导将测绘改变为开放式的实践训练,即让学生自己利用模型、积木、三维软件、虚拟实验室等进行创新设计并绘制出图样,开放性的与车、钳工实训车间联合作业,由学生完成部分零件的生产,从中学习加工技术要求和尺寸标注,熟悉机件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制图知识,增强学生成就感。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的开放型虚拟实验室,做到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和设备开放。

参考文献:

[1] 高巍.基于三维CAD平台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教学研究,2009(11):146—147.

[2] 丛文静,朱玺宝.工程制图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及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

[3] 王洪欣,李爱军.机械基础系列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1):141—143.

[4] 瓮丽芬.大学城开放实验室建设研究[J].科教文汇,2008(9):29—31.

机械制图标准-机械制图--字体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621.71∶744.9机械制图GB 4457.3-84字 体代替GB 126-74Mechanical drawingsLettering and writing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图样中书写的汉字、字母、数字的字体及号数(字高),

机械制图标准-机械制图--字体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3098/I-1974《技术制图--字体--第一部分:常用字母》。1 一般规定1.1 图样中书写的字体必须做到:字体端正、笔划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并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字。1.2 字体的号数,即字体的高度(单位为毫米),分为20、14、10、7、5、35、25*七种,字体的宽度约等于字体高度的三分之二,注:数字及字母的笔划宽度约为字体高度的十分之一。1.3 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线约成75°角。1.4 用作指数、分数、极限偏差、注脚等的数字及字母,一般采用小一号字体。2 字体示例2.1 汉字--长仿宋体示例10号7号*汉字字高不宜采用2.5。5号3.5号2.2 拉丁字母示例大写斜体大写直体小写斜体小写直体2.3 希腊字母示例大写斜体小写斜体2.4 阿拉伯数字示例斜体直体2.5 罗马数字示例斜体直体2.6 字体的应用示例

浅谈机械制图教学 篇5

一、机械制图教学方法

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 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力, 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认真钻研教材, 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合理的选择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确定符合知识特点的教学目标, 准确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把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 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 让枯燥的条纹变得有趣, 除了要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外, 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提出的问题应尽量做到自然明确, 联系实际和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做出结论要简明准确、便于记忆。为了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采用面授辅导, 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 密切配合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IP课件等多媒体教材, 依据教学大纲进行辅导讲解。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法,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 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 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教师应学会培养学生学校兴趣,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专业课, 心理上会产生一种陌生感, 所以应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这一课程产生新奇感。兴趣是第一老师, 能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并探求知识,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也是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编一些口诀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弄清学生的认知规律,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课程的学时为各门技术基础课之最, 对此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教师应学会压缩学时, 提高教学效率, 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要将学生置于一个重点与难点起伏跌宕, 而不是泛泛道来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气氛中,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接受知识的效率, 而且使保持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也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教师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还应本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对做好始创教育,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可以让学生参观模型陈列室, 引导好课程入门,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采用一些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 落实好课程中的字词句三大内容。还要注意放慢进度, 不要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讲课要做到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二、机械制图的创新性教学

创新性教学是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 教、学、做三合一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创新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学习条件。教学实践中, 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为主, 以绘图为手段的教学目标。这样, 教学才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可利用形象教学的方法突破难点, 学生通过先观察后思考能够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应运用初步构形设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图样是交流空间机件的工具, 但是识图和绘图是两个互逆过程, 都要通过空间想象来完成, 所以要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上有所创新就应该改革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传统方式, 改变以往直观性较差的点线面及相互位置关系的定位、定量投影作图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要精讲多练, 内容重点突出, 难点讲清, 注重总结规律性的知识而不必面面俱到, 课后要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及时练习, 尽早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在。

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之中, 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等可以使教学手段更加生动形象, 形象直观的表达制图课中三维空间形体和二维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 使教学内容变得动静相宜, 视听结合, 并能够把大量多样的信息有目的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好的教学习题课件可以弥补教学模型的不足, 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形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是粉笔黑板家模型图, 一节课讲授的时间很少, 基本都用在了画图上, 既费时效果又差, 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则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加大信息量, 同时又能直观地加强教学效果。

学校应适应社会的发展, 增加计算机的绘图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使得去掉图板教学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为此可以把《机械制图》与《CAD》这两门课程结合到一起, 《机械制图》中的画法几何部分可以删除掉, 所有的板图作业可以放在CAD中进行。CAD软件一般自成体系, 内容丰富, 功能齐全, 集中学习是最佳方式。在CAD部分的教学中, 应该以基本绘图和基本编辑为重点, 这一点学生必需掌握。

三、结束语

教师水平再高, 如果不注意学生的学习, 那么教学也是失败的, “教”与“学”要联系起来, 才能教好书。陶行知先生说:“……对于一个问题, 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 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 安排停当, 指导他, 使他以最短的时间, 经过相类似的经验, 发生相类的思想, 自己将这种方法找出来, 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办法, 解决别的问题。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多, 选择哪一种方法都是合理的, 没有绝对的标准, 只要适合学生就是最好的。作为教师要不断挖掘制图教材的潜力, 不断去发现、总结规律, 多些“尖”的手段即教学方法来盘活教学活动这盘“棋”, 授学生以“渔”, 扮好“导师”这个角色, 突破难点, 达到教与学双赢。

参考文献

[1]王幼龙:《机械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8, 第一版。

[2]肖兵:《机械制图》,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8, 第一版。

高校机械制图 篇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用以往的机械制图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的生产建设需求。因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机械CAD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提高机械制图的效率。此外,由于机械制图的手工绘图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研究人员应通过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的结合,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这是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工业生产需求的关键,相关人员应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1 研究机械制造中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结合应用的重要性

当前工业生产中的机械制图大多采用手工绘图的方式,即应用圆规、三角尺和铅笔等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械制图的难度。机械CAD是一种作用于机械绘图设计的图形处理软件,不仅能为空间三维立体图形设计提供技术保证,还具备全方位浏览和尺寸精确测量等功能。

相关研究表明,手工绘图是保证机械制图质量的核心,当前的CAD技术则是降低其技术应用缺陷的有效方法。因此,机械制造人员在明确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结合应用的关系、价值基础上,找出具体实现的方法是提高机械制造产品制图准确性的重要研究内容。

2 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的关系

在机械制造中,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基础理论支撑和提高制图效率。一方面,基础理论支撑是指CAD技术是一种计算机图形设计的处理软件,其作用价值的发挥需要机械制图的基本绘图知识保证。具体来说,手工绘图是机制CAD绘图软件操作的基础,相关的绘图习惯和逻辑思维直接决定了机械CAD的运行使用效果。另一方面,机械制图采用手工绘图方式不仅存在人力物力消耗较大的问题,还影响着绘图尺寸的准确性。因而,将机械制图基础理论应用于机械CAD,能通过电脑程序软件提高机械制图的效率。机械CAD在具备机械制图的相关理论知识后,可实现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和图形设计功能。在该软件技术的支持下,机械制造设计的图样到了准确与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机械制造中的机械CAD与机械制图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相关建设人员应通过二者的结合应用,实现机械制造的发展目标。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人员对该项技术的作用效果缺乏清晰的认识,使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的作用效果难以有效发挥。针对该问题,相关人员应在明确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结合应用方法的基础上,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3 机械制造中机械CAB与机械制图的结合应用方法

3.1 机械绘图原理与CAD技术的结合应用

机械制造中机械制图手工绘图知识融于机械CAD的内容主要包括绘图原理、绘图方法和相关的投影变化理论等,这些均需通过良好的机械制图能力实现。首先,结合应用人员要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复杂图形的分析能力。由于机械CAD是一款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只要将机械制图中的手工绘图原理应用其中,才能发挥作用。这样一来,机械CAD软件技术即可绘制出机械制造产品的三维模型,从而提高机械生产的准确性和效率。此过程要求结合应用人员要将机械绘图原理与CAD技术有效地结合统一,进而建立出一套以机械制图技术为基础的机械制图标准。

3.2 协调二者结合应用的模式

机械制造中的机械制图模块是当前企业建设者实现高效生产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相关操作人员要在掌握机械绘图原理和软件读取技术后,进行实际机械产品的生产建设。此过程要求机械绘图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从而满足机械CAD技术应用需求。在协调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结合应用模式的过程中,为保证机械产品的作用质量,制图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的相关规范标准。在此情况下,机械制图就要转换以往传统的手工机械设计模式,采用CAD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更新,从而满足机械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设计应用要求,结合现代控制技术的新型系统通用行为模式如图1所示。

3.3 优化协调二者结合应用模块

机械CAD制图软件融合了机械制图的绘图原理、绘图方法和其他方面的制图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机械制造制图的标准化目标。然而,在实际结合应用过程中,二者协调模块的作用效果并未发挥,这是机械制图与机械CAD在内容上未保持一致性导致的。针对此问题,制图人员要在掌握良好的绘图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制图知识内容储备,从而保证机械制图设计的质量。企业可通过定期开展相关制图知识内容的培训,使制图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协调CAD软件的实用性规律。此外,机械制图企业单位还要为软件制图人员提供一个相关优良的环境,提高人员空间想象力和图形分析能力。只有构建出一个优秀的机械制图队伍,才能实现优化协调二者结合应用模块使用的效果。

3.4 强化制图培养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培养机械制图能力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采用教学模式与挂图相结合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制图人员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问题的分析能力,使制图人员掌握绘图原理的知识内容,提高制图图形分析技术的能力。相关研究表明,采用这种制图技巧培养方式的作用效果十分有限,很难达到实际机械制造生产建设的目标。因此,相关建设人员应采用机械CAD配套教学的培养模式,减少手工绘图演示使所花费的时间。例如,制图技术培养人员可采用机械CAD软件技术,通过三维画面演示相关操作的制图原理和制图步骤,使制图人员能够直观而准确地接受与手工绘图相关的基础理论内容。在此情况下,制图人员可在这类知识传递方式下具备较高的图形编辑能力和三维图形设置能力,从而大幅度的提升空间想象力。与此同时,制图人员的读取机械制造图纸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更加准确地获取客户对机械制造产品的真实需求。

4 结语

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的结合应用,能使机械绘图理论知识与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集中于一处,从而优化机械制造行业当前生产建设的方式。相关人员要在明确机械制图与机械CAD关系的基础上,找出结合应用的交集点,从而实现具有针对性的提高机械制造生产建设技术的方式方法。事实证明,研究人员可从机械绘图原理与CAD技术的结合应用、协调二者结合应用的模式、优化协调二者结合应用模块和强化制图培养方式的作用效果等,实现机械制图与机械CAD二者结合应用的作用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机械制造行业采用手工绘图方法进行机械制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机械CAD的重要作用效果,并提出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结合应用的方式方法,其目的是处理和控制行业发展过程存在手工绘图、机械图纸缺陷。

关键词:机械制造,机械CAD,机械制图,CAD制图的结合应用

参考文献

[1]覃志文.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的结合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13):10.

[2]戚会滨,焦玉永.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和《机械制图》课程的结合、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13,(15):100.

[3]彭莉.关于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结合的相关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314.

[4]寇明赟.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结合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5):45.

论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 篇7

一、机械制图中的常用教学方式

(一) 直观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的过程中运用实体模型、实物、图像等直观可见的东西进行教学, 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 通过形象的表达, 具体直观的解释, 使学生可以看得见, 碰得到, 容易学习, 记得牢固。如:在组合形体分析的课程教学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棱柱等图形, 用实体的图形来讲课, 让学生熟悉这些空间形体所对应的视图, 实现从空间到平面实体的转换, 帮助学生从复杂的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 为以后的识图和图形组合绘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直观教学的实践得出, 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了解投影仪的规律, 认识到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使图像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的思维能力, 大大提高了解图的能力, 让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多媒体教学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一般条件稍好一点的学校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它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新手段, 它利用计算机和投影机等先进设备将教学所需要的图像、数字、声音等结合到一起, 使学生学起来更直观, 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手段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形象, 表达方法更为生动, 效果更加明显。它能使一些复杂抽象的东西, 用生动的图画显示出来, 把复杂难懂的问题并按一定比例绘制成简单且容易掌握的图像, 这样就使那些较为难理解的繁复的教学问题更加形象的展示给学生, 而且容易理解掌握。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教学也省力, 减少了教学中空乏的讲解。节省了教学时间, 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

(三)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手段,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的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种教学方式是老师以提问为主, 以讲授为辅,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老师只讲关键的东西, 剩下的由学生发挥, 这样更能让学生开动脑筋, 听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积极思考问题, 另一种教学方式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还有一种就是学生提问请教师来解答或者是请其他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如此互动式的参与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与学当中。

二、《机械制图》的教学原则

(一)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所指的就是知识的概念要清晰, 语言论述要准确, 论据要真实, 要准确。例如在讲几何作图时, 不要把“近似正方形”讲成“正方形”。“思想性”是指要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讲绪论的时候, 除了要讲专业课程要讲的专业知识, 对当前的形式, 社会发展情况, 行业机遇等, 都要进行教育, 让学生掌握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运用到教学中,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这些规律安排课时, 使教者容易, 听者受益, 便于学生掌握。各项学习技巧和基本技能, 德育教育和专业技能很好的融合, 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学生只掌握了书本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把理论的东西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从理论中走出来, 又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使之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这个过程很重要, 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只会学不会用, 是纸上谈兵, 试想一个再优秀的理论强者, 哪怕是一高材生, 如不进行实际操作, 那么在实践中有可能还不如一熟练技工, 所以说, 我们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运用, 《机械制图》这门很强的基础技术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然后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如作图, 生产服务等等。

(三) 注意直观教学和对学生的启发性教学的结合

《机械制图》包括的内容有绘图和视图, 绘图是研究空间物体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变化规律, 视图是研究平面图形怎样转化为空间图形的规律。而这些绘图视图的研究, 就是要用实际物质如模型等来让学生直观的对物体产生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三、结论

以上文章阐述了《机械制图》教学的方法和教学原则, 并分别举例说明了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机械制图》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多层次的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技巧,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遵循以上教学方式和教学原则可以确保教学的质量的不断提高。

摘要:对于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的一系列实际情况, 我们对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机械制图教改新思路 篇8

摘 要:在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中,机械制图和AutoCAD一直被作为两门课程而单独开设。本文建议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以机械制图为主线、AutoCAD为工具,两者兼顾,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 AutoCAD 融合教学

当前,广东省技工院校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作为两门独立课程来开设。虽然很多教学一线的老师呼吁多年,但是仍然没有出现将这两门课程合并的指导性文件,更谈不上有相关教材了。见诸报端的论文也多是论述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运用AutoCAD,或者是在AutoCAD教学中如何加强机械制图的教学。

一、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融合思路的由来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中,其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和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但是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一般只局限于手工绘图技能的训练,课程枯燥乏味,概念繁多,作业量又大,教师使尽浑身解数,学生却收益不多。可以说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更辛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受到了各个领域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用计算机作图事半功倍。于是技工院校也开设了以AutoCAD为代表的CAD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和教师试图将两门课程进行整合,让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将AutoCAD作为主线、机械制图作为应用课题,以能手工绘图又能用计算机绘图为教学目标。

既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计算机的重要性特别是高效性,那么,是不是基于计算机的AutoCAD就要比基于手工作业的机械制图重要呢?回答是否定的。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虽然必须重视计算机绘图,但绝不是说就可以甩掉图板。换句话说,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它只是被用来替代人类劳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工具属于生产资料,并非生产的主体,劳动者(人)才是生产的主体,才是首要的生产力。AutoCAD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一个计算机软件,当然具有让我们甩掉图板完全无纸化作业的功能,但是它也必须有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支持。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哪怕AutoCAD学得再好,最多也不过是个描图员而已。

学习AutoCAD,首先应该具备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至少可以看懂一般的机械图纸。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的读图水平参差不齐,给AutoCAD的教学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让教师更加感觉到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是学好AutoCAD的关键。

二、机械制图和AutoCAD融合教学的实施

1.确立AutoCAD的工具地位

以前,由于机械类专业的老师不太懂计算机,所以Auto CAD课程的教学工作多由计算机专业老师承担。而计算机专业老师却不知道“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更别说“半剖”“全剖”“局部剖”了。这样的教学后果可想而知,他们教出的学生多数是“复印机”,只能完全照抄现有图纸,碰到实际的工程问题就一筹莫展了。学生制图效率是提高了很多,但是他们丢失了CAD的灵魂。

例如“做正五边形”,在机械制图中属于“画法几何”部分的基础作图。虽然较为简单,经过学习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掌握,但是教师最少得用10多分钟去示范。而在AutoCAD教学中,教师在计算机上示范的时间不会超过2分钟,而且还可以拓展为“n条边的正多边形”。又如在讲授机械制图剖面部分时,教师拿着一堆教具,整得满头大汗,学生仍然是懵懵懂懂。可是用Auto CAD讲解,那就简单多了,想怎么剖就怎么剖,想剖哪里就剖哪里,直观、清晰。将AutoCAD作为工具,显而易见,是事半功倍的,这无疑奠定了AutoCAD为一个强有力的高效工具的地位。

2.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的融合

那么,到底怎样将两门课程融合,谁为先,谁为后,谁为主,又谁为次呢?根据笔者的经验,建议先讲授机械制图,而后再讲授AutoCAD,课时按照1:3的比例来分配,以Auto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机械制图将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在AutoCAD的授课中时时不忘与机械制图相联系,时时不忘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规定。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弧连接”时,虽然在AutoCAD中方法简单而直观,但是教师必须让学生理解,无论是直接作圆再去“修剪”,还是直接用“圆角”命令,其理论基础还是来源于机械制图,只不过用计算机来做简单快捷罢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如何是“内接”、如何是“外接”,什么情况是(r1+r2),怎么样又是(r1-r2)。虽然技工教育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是“必需、够用”就可以了,但是基础理论是不能偏废的。特别是在课程后期要求做零件图时,教师一般都建议学生做一个国标的模板,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重复设置的时间了。那这个模板的依据是什么呢?还是机械制图,无论是图纸幅面与格式、比例,还是字体、图线、标题栏、明细栏、标注与注释等,用的还是机械制图的标准。两门课程的融合教学,理论课和上机课要基本同步,互相渗透,从而使学生在掌握了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用AutoCAD表达出来。

3.改进教学方法

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后,教学模式应该做一定的改进甚至改革。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这两门课程分开讲,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基本都能够听懂,但在课后做作业的时候却是一塌糊涂,错漏百出,更不用说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来讲了,结果可想而知。有鉴于此,笔者加重了习题辅导环节的课时,并适当设计讨论题,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讨论,改变以往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听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笔者还使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布置一些较为典型的任务让学生们去完成,完成后笔者再做画龙点睛的总结和点评。这样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往往会有一些新观点、新想法和新的做法,有时候也让老师感觉耳目一新。

三、小结

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内容进行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已经箭在弦上,刻不容缓。在不摈弃好的教法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有法,教无定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将永不停歇。与时俱进,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参考文献:

[1]范静.关于《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0).

[2]赵付青.高等工科院校CAD基础教学实施构想[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6.

谈《机械制图》的教学思路 篇9

一、教材处理, 以点带面

首先, 要确定内容的基本点, 掌握了基本点, 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起以点带面的作用, 是“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经过很多学习者体会及教学实践证明, 一般掌握了点、线、面、基本体和组合体的投影, 其它内容的学习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已具备了看图和画图的“万金油”, 原因很简单, 机械图样是根据正投影法绘制的, 是点、线、面、基本体和组合体的投影 (视图) 的变身和延伸, 如剖视图, 剖面图等, 所以要把点、线、面、基本体和组合体的投影确定为教材处理的基本点, 这些内容应该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其次, 教学内容的讲解顺序, 可以从基本点开始教, 甚至从基本体的投影开始教, 因为基本体简单直观, 其视图如我们正视所得, 这样比较符合我们从习惯思维方式切入到抽象思维, 在明白其投影原理、投影规律的基础上, 其它内容的学习就可循序渐进地展开。这样学生易理解, 学习有成就感, 归属感, 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避免了一开始就接触概念性强, 记忆量大, 抽象又联系不上实际的内容, 从而兴趣大打折扣, 出师未捷身先死。

二、直观教学, 灵活运用

为了便于突破、转变思维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 很多学校都很重视直观教学, 为此结合教学实际购买或制作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模型、模具、挂图等, 这是很好的, 但要灵活运用。一些教师在教学时习惯把教室的一角 (三面墙) 作为三维投影面体系, 然后手捧实物模型来讲解物体在三个面上的投影, 这一点也算灵活, 但简单些, 墙上没有物体的视图, 墙也不能绕“三轴”展开, 如果制作可绕三轴展开的投影面板, 板面上有对应的视图、投影路线, 这时拿模型结合讲解实物与视图的对应关系、投影规律等就没有那么费劲, 直观易懂, 双边不累, 效果凸显。

对于教具, 许多学校直接买现成的, 但有些教具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做。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方式 (课外) , 如制作挂图, 可抽出一些制图好的同学, 他们制图, 学校补贴, 他们将获得物质鼓励和提高平台的双赢, 又无形中为其他同学树立了学习榜样, 从而有助于发挥学习上的传帮带作用, 促进了学校的学习氛围。

除了教具, 生活中用于教学的直观例子无处不在, 教师要善于发现, 活引活用。比如在如何表达物体时, 我用到了“校园美女”的故事来说明, 从后面看是美女, 侧面看是美女, 正面看不想看了, 一个方向一个图, 引出一个视图有时不能把物体表达清楚;从正面看比较清楚, 又说明了主视图的选择应选能明显反映物体形状结构特征的一面 (方向) 。故事例子形象直观, 易引起学生共鸣, 实践证明, 很多毕业生多年后还记得我讲的例子, 且当时很好地理解了知识点, 说到这, 教师有时真的不能抱怨因学生基础差、没有学习的习惯等原因而造成教学难。关键还是在于教育者如何结合实际, 创造条件, 灵活教学。

至于具备条件的学校, 还可以用到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图、文、声、色、动、漫并茂, 直观有趣, 信息载体丰富, 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增加了他们的注意力, 提高了他们的关注度, 但还需优化教学设计, 精心制作课件, 灵活运用, 要不然, 效果适得其反, 浪费资源。

三、组织练习, 效率优先

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没有相应练习是学不好的, 但相配套的练习太多。都做, 必然花费大量时间, 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 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精力讲解, 而且无的放矢, 尤如蜻蜓点水, 影响效果。教师要讲究组织练习, 体现练习效果, 首先, 应善于组织练习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题型规定为必做题, 更典型的作为作业任务;习题的选择原则应以点带面, 能反映所授的知识点, 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讲解、讲透, 包括分析解决个性和共性问题。如已知点的两面投影求作另一点的投影这道题, 会做了, 在讲到求直线 (二点) , 平面 (三点及以上) , 截交线、相贯线 (多点, 特殊点) 的第三投影时说明如法炮制, 多作一点, 即可解决, 联系起来又可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一气呵成。其次, 要善于组织引导练习。目前许多老师都接受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像行为导向法, 项目教学法等, 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本课程教学特别是练习课堂是不错的选择, 如教师根据这堂课要做的练习个数, 相应分成几个小组, 小组成员间充分参与, 相互讨论、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 在这过程中学生乐于学习, 彼此帮助, 知识传递快。接着各组选派代表展示说明作品 (练习题) , 各组间进一步交流, 各知识点被交叉交流互动学习, 教师纠正、点评、表扬, 结果每个成员都至少了解了所有的题型, 效率高。当然, 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 避免放羊式管理, 遵循效率优先原则。

以上从三方面谈论了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思路, 出发点在于以点带面, 归宿点在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点在于教师的施教过程和方法应用。

摘要:本文试图从教材处理、直观教学和组织练习三方面来谈论《机械制图》的教学思路, 以便能化教学难度为易, 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机械制图 篇10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 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将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这种大环境下, 教师必须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 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为此, 我们教研室申报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 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 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学科, 它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与生产实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近几年, 随着职业学校招生门槛降低, 中、高职进校生的总体素质严重下滑, 学生第一学期就学习这门课程, 无实际经验, 无空间立体几何知识, 教师仅靠黑板、教具、模型很难表达清楚, 学生感到很困难, 不少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惧学情绪。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会学生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教师应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开展多媒体教学,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开发各种CAI课件, 利用音像制品等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研究整合”的理解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 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 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有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我认为二者的整合是把信息技术有效地和机械制图学科融合, 合理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于机械制图教学, 解决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变得更容易。

三、对“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研究整合”的初步探索

(一) 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者内容整合主要体现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整合。机械制图随着时代变化发展, 从刚开始的手工绘制, 到现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精确绘制。这要求我们在具备了绘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要深入学习使用一些计算机绘图软件, 例如最常用的机械制图软件Auto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 。我们可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两门独立课程进行整合, 使学生把《AutoCAD》作为帮助《机械制图》学习的认知工具, 同时利用《AutoCAD》激发学生的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 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激励工具。

我发现《AutoCAD》对《机械制图》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对《机械制图》知识的依赖也很强, 如果《机械制图》与《AutoCAD》分离, 计算机专业老师来教授《AutoCAD》, 没有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 只会纯粹地画图, 易使学生误认为《AutoCAD》只是画图, 与机械制图无关。而在《AutoCAD》教学中, 需要《机械制图》中的图样幅面、图线、文字标注、尺寸标注等知识, 以及读图能力作为基础, 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从而造成绘制的图, 不符合制图规范, 影响学生的制图能力。因此需要把《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门课内容整合。在机械制图讲授中, 穿插AutoCAD教学, 利用AutoCAD强大的二维与三维绘图功能, 绘制许多基本体、组合体、剖视图及零件图等二维与三维图形, 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规范AutoCAD绘图也会有所帮助, 对突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一制图教学难点一定有很大帮助。鉴于这样的认识, 在新编的教材《机械制图与AutoCAD》出版之前, 我们教研室就开发校本教材, 把传统的机械制图与现代的AutoCAD进行内容的整合。

(二) 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活动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 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例如:在讲授《机械制图》的第一章绪论及制图的基本规定后, 我就带学生进机房,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信息技术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引导学生上网搜索AutoCAD软件, 指导学生下载、安装, 通过这些看似与机械制图学习无关的活动, 为刚入学的有些没有上过网的农村学生提供接触信息、利用信息、处理信息的机会, 为经常上网的学生提供展示他们能力的机会, 让他们感觉到学习该门课的乐趣——显示实力 (能熟练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 有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对经历中考升学失败打击的学生极为珍贵) ;通过AutoCAD这项具体软件为媒介, 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 掌握与未知环境打交道的能力, 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因为信息技术虽然发展很快, 但是各种软件环境中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 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通过信息技术把机械制图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丰富课余知识, 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再如:在讲授《机械制图》投影知识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创设教学情境。在讲授投影和三视图时, 播放课件:某机械零件的实物 (或是加工过程短视频) , 通过该课件导入, 使一年级的学生感受到机械专业的专业气氛, 了解本专业将要涉及的问题。我提出问题:现在如果你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了, 企业接到订单要用数控车床加工, 但是订单上的元素就是系列图, 你能否胜任的关键之一是什么?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否看得懂图纸。就这样让学生自己感觉到本门课的重要性,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我趁机在把刚才课件中展示的零件的三视图呈现出来, 讲解投影概念、投影规律、三视图原理等, 这样直观明了地勾起了学生学习制图的好奇心——兴趣, 为以后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关于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部分内容, 教师可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房利用教学光盘、CAI课件辅助教学讲解, 然后在计算机房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基础知识与二维图形的绘制, 巩固所学制图知识, 同时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 为后续教学打基础。

正投影作图基础、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作图、组合体、轴测图、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内容都可以采用下面这样的教学安排: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等手段讲解机械制图中的知识点;利用AutoCAD软件, 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培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视图表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对于读图, 如补视图、补缺线、识读零件图、识读装配图, 应该是先画二维、后画三维;对于补视图、补缺线中的难题, 可以边画二维、边画三维, 边分析、边比较、边修改, 直到正确为止。

例如:在基本体、组合体投影、剖视图的教学中, 如果用教学模型在教室中教学, 模型数量少, 学生参与率低, 而采用AutoCAD教学可以方便地对基本体等进行建模, 由三维转换成二维, 并可通过多个视图角度观察模型 (此处模型指由CAD创建的三维模型) , 增强学生的形象储备, 学生全员参与, 教学效果好。又如:在零件图绘制和识读的教学中, 我们可利用AutoCAD强大的二维、三维绘图功能, 方便得到零件的实体模型, 并提出多种表达方案进行比较, 最终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优化方案, 突破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直观掌握教学内容的这一缺点, 培养学生的机械制图素养及综合素质。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多种方式, 恰当地采用信息技术可以辅助实现创设情境, 而教师的语言渲染、列举生活实例也可以创设情境。信息技术的使用正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生搬硬套使用信息技术, 为使用而使用, 流于形式, 用鼠标代替粉笔、教具、挂图, 等等。比如在教授绘图工具时, 用PPT展示三角板、直尺、图板、丁字尺, 就没有实物展示更简单直接。

总之, 我们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内容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 建立无时空限制的教学大课堂, 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 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教育质量。为此, 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摘要:《机械制图》的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机械制图的教学进行内容整合、活动整合, 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机械制图》,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美凤.电化教育研究《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再认识》, 2005, (12) .

上一篇:信息过量下一篇:基于建筑屋面防水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