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十篇

2024-05-29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篇1

一、技能大赛折射服装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状况

从中职设计组选手大赛的表现和 作品比较、分析, 大多数选手在理论方面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缺欠理解, 呈现在竞赛作品中的执行力与完成力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例如,电脑款式拓展设计中竞赛选手的作品间差距很明显,很多选手存在款式设计上比例、切题理解、色彩搭配、效果表现力不足,设计表达与结构造型、工艺处理出现了脱节现象。

二、技能大赛引领中职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项目协 同方案设计

全国服装技能大赛面向中职学生展开的技能竞 赛分为设计和工艺两个类别。竞赛内容均提炼自品牌服装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吸收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涵盖新知识、新工艺,结合了国际最领先的技能培训理念,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服装专业设计类课程项目教学体系实践

1.课程体系的建立

众所周知,服装专业课程本身就是 一个系统 工程, 课程内与课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是孤立的。 常见的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主要由《款式造型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制作工艺》三大主干课程组成, 教学必须与企业产品设计接轨,突出服装产品在企业运作的设计流程,就是指款式设计、纸样设计和工艺设计, 它们是与上述三大教学课程相对应的。因此,基于大赛项目过程建立以《款式造型设计》为首的项目课程拓展驱动型教学(如项目课程案例设计),成为我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2.具体实施

建立以时尚男衣或女衣的项目课程为总任务,根据操作内容的 衔接分解 成相应子 任务,将 《款式造型 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制作工艺》三大主干课程知识嵌入其中 掌握,促进学生 职业能力 与素质有 效衔接。实施中突出款式造型的形象设计到成衣的具象造型检验,培养学生服装设计的想象力、表现力、对流行趋势的掌控力,同时检验学生对服装材料、结构造型和缝制工艺的驾驭力以及对设计任务的执行力和完成力。

3.评价机制

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好的 评价机制。基于技能大赛平台,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在突出竞争的同时,融入分组合作互 学模式, 激发思维火花,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让学习更具实效、高效;既让课堂 气氛在激烈竞争的驱动下热烈、活跃,又能使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体现,进而成为学生成长技能的真正课堂。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满足了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

实践证明,参照技能 竞赛内容 和最新职 业资格标 准,打破课程间壁垒,提炼常规的教学内容,普及了学生教育;进而提升了教师专业科研和实践技能的能力,缩短了学生对岗位认知和职业能力熟练的过程,提高了竞赛选手的总体技能水平和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摘要:在大赛引领的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改革推进与创新,突出了“以赛促教、促学、促改”大赛宗旨。结合中职服装技能大赛中竞赛项目大纲、技能要求和自身的体验和实践,就提升我校服装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推进服装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篇2

一、当今中职服装专业服装工艺实训教学的现状

根据生源状况,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单一,接受能力慢。传统的服装工艺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实操性,但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枯燥,在服装专业实训课堂上,班级人数较多,一般大多数的时间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和示范操作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跟着做”的这种教学模式。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讲解花费的时间较多,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就会变少,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技能水平无法提高,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时间关系教师在服装工艺实训课堂上不能够为每位学生的问题答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这门课程的效率低,使得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师所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中职服装专业服装工艺实训教学效果

服装工艺实训课程是主要承担学生服装制作技能的培养,对服装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和再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一门操作性强的专业课,很多从事服装工艺教学的老师,都感到服装工艺课难上,学生难教,那么如何提高中职服装工艺教学的效果?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来提高服装工艺教学的效果: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流,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如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用图片、案例、动画演示、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将传统的教师示范教学演变成录像播放,针对服装工艺教学中操作步骤进行示范、操作要领的讲解,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突出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课堂的积极性。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可以选择重复播放,慢慢播放,看清楚每一个细节,讲解每一个制作环节。这样的教学,既节省了教师演示的时间,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能够观察周边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和突破难点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思维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二)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工艺合二为一,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在实际教学安排过程中,先是学习一段时间的服装结构制图理论知识,之后才是服装工艺的实践操作学习,两者之间的间隔过长,容易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遗忘。将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合二为一,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避免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水平。为了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强化自己的动手能力,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服装款式的能力、掌握各类服装缝纫的缝制方法、步骤和技巧,解决服装制作过程中处理工艺技术的问题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满足岗位需求

中职服装专业服装工艺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服装企业培养服装工艺样衣员、服装跟单员、服装样板员等技术岗位人才,使学生在将来就业过程中更胜任今后的岗位要求。实践证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和参加工作后,企业反映学生学习的实践操作能力还不够,还需重新培训再上岗操作。教师在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过程中,要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要对服装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出技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设定的项目任务的模式中要和企业进行沟通,任务要求和企业岗位要求要一致,达到专业的实训任务与企业岗位无缝连接。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式,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当前就业需求的人才。

提高中职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服装专业教师的难题,本文以此为实际服装工艺教学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做到在实训教学中采用更合理、更实用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服装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中职服装工艺实训专业的教学质量。

摘要:服装工艺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服装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技能。针对当前中职服装专业服装工艺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服装专业服装工艺实训教学效果的研究展开探讨。

关键词:服装教学,服装工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亚玲.服装工艺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23).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篇3

【摘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适合服装企业的需要是服装美术课程设计的最主要目的。

【关键词】服装美术设计教学职业学校培养兴趣

服装美术设计是服装专业所设立的一门重要课程。和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一起作为服装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以笔者从事设计教学的经验来看,中职学生好动、活跃,往往对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特别是对于满堂灌的理念教学感到枯燥无味。而大多数学校服装美术设计课的教学又内容孤立、随意,既不考虑学生的能力,也不结合企业职业岗位的需要,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学生学习效果差,学习兴趣不浓,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上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企业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是服装美术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多采用鼓励的教学方法是职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而利用多媒体和电脑进行教学也是吸引学生和满足服装企业生产需要的一种手段。

一、优化课程设置

服装美术设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服装美术设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设计基础模块课程首先是绘画基础课。绘画训练不仅是画好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但鉴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学生最易掌握.且最适合表现服装的线描技法的教学,如结构素描。

其次是服装绘画表现课。这是设计基础模块课程的核心部分。教学的重点放在大量的服装线描效果图、服装款式图(工艺款式图、结构款式图)的训练上。设计理论模块课程的教学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尽可能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再者要改变服装美术设计课教学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必须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结合起来。如在款式图的绘画教学时,同步进行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的教学,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各款女衬衣的表现上。在表现款式图时,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省道、分割线和门襟扣子的位置的确定,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衬衣的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的要求,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使课程设置更趋向规范化和合理化。

二、改变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服装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服装美术设计课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要引人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让空洞抽象的设计理论与具体、生动的服装形象结合起来,对名师名作的赏析,用动态的视频将作品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调动学生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能大大提高学生服装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

其次在技能训练手段上要引人计算机信息技术,如款式图设计应运用CorelDraw软件进行款式图的绘制,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服装色彩、服饰图案、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效果图的训练,并运用网络收集资料,进行远程教学等等。这些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岗位竞争能力。

三、从学生的就业岗位入手.确定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技术岗位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除了流水操作工以外,主要还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板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虽不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服装美术设计功底,但也要求具备一定的服装审美能力,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绘画表现基本技能。基于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能力要求,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确定为教学的总体目标。

四、教师是引导学生学好服装美术的关键

在现代课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引路人,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基础。在服装美术的教学里,要求教师以其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去提炼和创新思维。

在职校服装美术的教学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知识领域,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专业特长。如我校每年服装专业都举行服装毕业设计,这种活动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开创更大的空间。

服装美术设计的教学里,教师应当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坚实的技能技巧,还要经常地进行学习进修,到厂去参观实习,以更新教学的理念,更好地提高服装美术的教学质量。

五、培养学生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在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服装成了市场变化周期较快的产品,这给服装美术设计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也使服装美术人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这种市场环境之下,职业教学中的服装美术教学就应培养学生有较强的适应市场的能力。

服装美术设计人才适应市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要学生了解服装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部环节,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到厂去参观服装的整个设计到生产的工作流程,到市场去认识服装流行趋势,为将来到服装企业从事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服装美术教学也应与市场动态相结合,在服装美术的课程中加入服装流行趋势的欣赏课,让学生了解每年流行的元素、流行的款式、流行的颜色,再根据每次的服装欣赏课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要求学生每次用本子记录下服装的资讯,记录下它们的款式、图案、材质。记下每次与服装搭配的鞋、帽、提包、首饰等。当学生进行设计作业时,这一部分的资料可以很好地得到利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服装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鉴赏力。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篇4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将更多的信息和灵感带到了服装设计的教学中,也逐渐成为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从当前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出发,对现代化课堂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和多媒体课件灵活应用于服装设计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以期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现状;信息化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和服装行业的发展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和服装制作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和设计的能力,这是服装工艺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服装专业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服装设计专业教师与时俱进,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质量,深化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并最终提高学生服装专业的实践综合能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服装设计专业的现状

传统的服装设计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和演示法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例如,在服装结构制图授课中,教师利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学生在本上跟着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费时的同时教学效果也不好。同时,制图的过程中有很多线条和标注,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看不清楚而产生误差。再者,服装制图是二维的,而成衣却是三维的,要将黑板上的二维静止制图向三维立体成衣进行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学生只是单纯地模仿制图,并不了解制图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再举一个例子,演示法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进行现场演示,学生围在教师身边观摩,然后再自己动手练习。学生由于人数多,站的位置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见所得自然也就不同。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在真正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相同的内容即使反复演示也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手段单一死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费力不讨好,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多缺陷和弊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装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运用于服装专业教学中既解决了这些难题,又推动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二、现代化课堂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信息化

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服装设计教学中,在实现课堂教学媒体化、智能化、个性化和互动化的同时,初步形成了教学方式信息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和具体化

在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中,一些制图要领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但由于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在AutoCAD的动态演示下变得直观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而服装材料课的教学中,在服装材料性能与特点的介绍上,由于缺乏实物的演示,学生往往会认为服装材料课就是讲理论,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自然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材料课的教学中应多收集真实的服装材料,同时利用色织物设计软件在电脑中将服装材料设计出来,并将模拟的效果图用电脑展示给学生。这样,真实的服装材料和模拟的效果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判断并掌握服装材料的性能与特点。此外,学生通过色织物设计软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在亲身感受服装材料的开发过程中加深记忆和理解。

(二)图形由静态向动态转化

传统结构制图课的教学是教师利用粉笔、直尺、曲线板等工具在黑板上画来演示制图,这种手工制图教学处于静态状态的过程,因而这种教学方法经常存在着进度慢、精确度差、课与课之间衔接不畅等问题。然而借助于AutoCAD软件,可以将制图过程动态化,用电脑制图代替手工制图,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幻灯片的形式通过电脑演示给学生,学生在幻灯片的演示下易于掌握各个线条和标注的位置,能够顺利完成制图并提高制图质量。例如,在排料方法的教学中,通过幻灯片的动态演示,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排料的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在节省服装面料的同时也节约了教学开支。

(三)操作过程简单化、工艺流程形象化

在结构制图课服装排料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的方法和变化原理将会非常麻烦,实验起来也会非常困难,抽象化的教学内容也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AutoCAD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能够快速实现图形的移动、复制、旋转等。借助AutoCAD软件进行“服装排料实验”,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排料图的绘制并能动态地测量排料的结果。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排料实验演示给学生,还能将工艺流程形象化。这样的演示操作过程既简单又方便,学生易于理解的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课堂效果。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服装排料实验发现排料的奥秘并获得所需的技术资料。

(四)内容由单一向丰富化转变

教材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但任何一本教材也不能将知识全面系统地加以介绍,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弥补和解决教材在这方面存在的缺憾。服装设计专业是感性与灵性的结合体,它要求学习者在具备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并具有灵性。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灵性是在感知学习和相关技术的实践操作中培养和形成的。然而当前服装专业教材内容单一的现象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也很难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信息可以解决教材内容单一化的问题,并将教材内容不断丰富化。

(五)操作技能训练虚拟化

在传统服装工艺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围在教师身边观看教师使用工业缝纫机来演示教学过程,在观看后运用观察到的内容来进行独立的操作。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首先,学生往往只能观看到一次教师的演示;其次,学生在观看时由于位置和角度不同,在领会上往往也有所不同;最后,一些操作技巧并不是通过观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就能灵活运用的。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下,教师可以利用Flash软件将服装工艺的流程制作成模拟动画,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动手操作,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制作要领。

三、现代化课堂下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提升了教学过程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课堂下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教学进程,实现课与课的衔接

电脑制图的高效性,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过程简单易懂,在节省时间的同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扩充了每一堂课的教学容量,并大大加快了教学进度。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效实现课与课之间的衔接。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常常存在下课了制图没画完,下节课为保持制图的完整性需将以前的内容重新画一遍的现象。运用AutoCAD软件教学可以将制图存储在计算机中,即调即用,节省时间的同时实现制图课的顺畅衔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课堂背景下开展服装设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服装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提升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对于信息技术和服装专业知识相整合的课程服装CAD,学生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主动性,还有很多学生将服装CAD作为自己将来择业和发展的首要方向。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化学习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服装设计、服装排料和服装制图等,并围绕着问题开展自主化的探究式学习。首先,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开放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进度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其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并得到有效的指导。在现代化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

传统的服装专业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开展大量的服装设计训练,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这种问题。学生在准实际的工作环境下开展大量的模拟训练,不断提升了服装设计、服装排版、服装缝制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多媒体与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和扩展,也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对电脑和网络感兴趣的原因往往是在电脑上可以玩游戏、聊天或听音乐等。而很多学生对于在网上学习专业知识则是没有学习热情或缺乏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对网络或电脑的兴趣迁移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例如,在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后可以允许学生听一会儿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将听音乐的直接兴趣迁移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间接兴趣上来。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形成对专业知识的直接兴趣,从而也就实现了兴趣的迁移,并最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

(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浅谈我国中职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 篇5

第一, 以前的教学管理思想比较落后, 这对于服装设计教学而言是不能适应的, 现在, 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有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 没有足够的适应性, 很多这样的中职学校不知道如何建立相关专业, 对专业的各方面内容不明白, 这点在工作中带来一定的困难, 服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特别, 不论是在管理思路还是教学过程中, 反之增加了很多限制, 结果是服装设计教学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上, 不能进行实质的训练, 这样毕业的学生并不符合市场需要的条件。第二, 在教学的时候只看重书本的内容, 不进行动手操作, 服装设计正是需要很大的操作性, 理论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的内容, 然而, 在多数的服装院校都存在这一缺陷, 没有关注到实践的问题。第三, 教学内容不能与流行元素接轨, 服装设计除了实践性强, 还具有很多流行的元素在里面, 教学的内容会受到流行元素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所以, 服装设计的教学内容一定是随着服装的流行趋势而变化的。第四, 没有足够的评估系统, 也没有相关的反馈信息, 但是就在现在, 对于学生的调查也只能老师发表相关的评论, 老师在这些方法上需要相关的协助, 这种方法不能太过单一, 也太过于陈旧, 缺乏系统性。

二、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首先, 学生在树立理念时要正确

设计是一门艺术, 与其他专业不同, 并且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要表现的是美学方面的内容, 除了外在的还有内在的, 还具有与绘画艺术不同的思维理念, 现在, 我们国家各类的服装赛事频繁, 学生参加这样的表演展示, 开阔了视界, 但是, 这样的赛事一般是过度关注把创新的理念与艺术形式体现出来, 与商品的服装相比, 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所以, 服装本身的内在品质受不到学生的关注, 导致学生虽然参赛也能拿奖, 但并不明白日常生活中的时尚服装, 工作后也无法胜任设计的工作。其中一方面, 对于学生的创新有一定的要求, 而且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就要不断的参加各项的培训, 以提高自己的技能, 同时, 也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 以及设计的理念。除此之外, 还要在认知上加强提升, 也就是对本的认知, 一切从基本的学习入手, 这样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 把专业学的更专, 也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 通过不断的提升自我, 就能实现自己伟大长远的目标, 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 更新我们的教学模式

服装是一种设计也是一种艺术, 做这方面的设计需要一定的基础, 所以, 服装的设计一方面要把画画练习好, 再就是设计图方面的制作, 在培养我们练习画的时候也要培养审美的眼光, 用现在流行的因素替代以前传统的, 使之能与时代同步, 并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不管是做哪种设计, 都要做到全面, 详细的构思与设计理念, 一步一步实现设计的目标。

三、实践性教学方法在中职的服装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 要适当的调整服装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的特点, 并且创新管理方式, 这项专业与其他的专业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相同的地方, 但是, 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独特的特点, 这一点要与现代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所以, 这个专业也是一项技术课程, 在教学的理念上, 管理方面都要不断地创新, 老师在与学生沟通中要积极主动, 这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学生也要踊跃参加各项学习与训练, 在符合实际条件下主动参加各项比赛, 这对学生的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一定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当然, 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合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第二, 在实际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各项的学习与练习。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其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就是实践, 它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 在现实学习的过程中, 因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所以, 出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问题对于教学造成很大的负面信息, 第三, 在教学内容上不但要保持它的新颖性, 还要保证它的及时性。这个专业由于它的特殊性, 所以, 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它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所以教学内容也要不断地更新, 并且要是符合实际需求的, 因此, 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是学习的基础, 是实践时必须运用的内容。服装材料及服装机械的跟踪。最后, 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平台, 这样能有效弥补教学效果评估机制的缺陷, 并且建立具有互动性的信息化平台, 用于支持系统化的教学效果, 使其评估更具有效性。

服装设计专业本身存在特殊性, 如果一直引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进行改进的话, 势必会出现实践知识的缺乏, 教学内容的陈旧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 必须结合服装设计专业存在的特殊性, 以及关联流行元素的特点, 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一个要求, 就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 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单位, 学生自己还有中职院校三方一起努力, 为学好服装设计的课程而奋斗, 同时, 也为了做好设计工作而努力, 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四、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其一, 学校与企业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要。企业把所需的人才反馈给学校, 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有针对性, 结合市场导向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其次,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双赢, 双方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 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 解决学生的社会实践问题, 企业利用学校提供的人员, 节约教育与企业的成本, 两者是双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能帮助学生的经济腾飞得以实现, 解决招生困难的问题, 并且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第二, 实施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对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另外, 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处事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三, 校企合作对学校的课程改革起到有利作用,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会积累很多经验, 并且对市场人才的需求能够及时的把握, 使学校的市场适应能力得到提高。第四,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能使培训成本降低, 企业利用学校的教育功能及师资等资源, 两者合作能共同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 为企业提高效益。第五, 开展校企合作, 能迅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同时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也会得到提高, 将双方的文化融合在一起, 并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 使之能够相互学习与沟通, 共同进步, 实现双赢。

为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 并且对自身的操作水平进行检验, 让学生进行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实训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实训的过程中, 按工厂的操作要求进行实习, 能够使学生对服装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清楚, 同时, 使具体的责任制度建立起来, 促使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 不断地提高自己单独操作的水平, 同时, 也使学生的责任感得到加强, 也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的贡献。

摘要:本文从中职的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出发, 详细阐述了我国中职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和弊端。接着笔者又结合多年来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改善当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一些观点性建议。最后, 在讨论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笔者对关于构建校企合作的问题进行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分析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邦祥.“以职业行动为导向”一体化地推进职业学校的教学与课程改革.2007.

[3]、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篇6

一、中职服装专业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现今中职服装专业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 职校教学形式枯燥,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以课堂说教式为主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往往与实践环节相脱离, 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2) 学校课程设置欠佳, 跟不上市场需求。就课程设计来说,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横跨经济、管理、营销等领域, 这样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多是通才, 很难体现其专业性。同时, 服装设计日新月异, 工艺和设计都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而职校的专业教学计划滞后, 难以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 (3) 中职教学条件限制, 师资力量薄弱。我国目前许多中职服装院校并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良的教学条件, 往往跟不上教学的要求。服装院校大多只有简单的缝纫机械和熨烫设备, 满足不了教学和实践的要求。除此之外, 中职院校实践教学不足, 缺乏设计实践操作训练。

二、中职服装专业学生设计兴趣培养的策略

笔者认为, 上述所提到的各种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 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实践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目的, 实践操作对职校学生尤其重要。服装专业学生设计实践经验不足, 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缺乏兴趣。因而, 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中职服装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服装专业学生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笔者认为, 这才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动性的动力源泉。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 再好的学习条件, 再好的设备都是形同虚设。反之, 一旦有了兴趣, 不用督促, 他们也会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兴趣,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利用当今学生的特质进行教学。

当代学生青春活泼, 充满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欲望, 尤其是女学生, 对各种时尚饰物和时装非常感兴趣。根据学生这样的特质, 教师可以加以利用, 比如可以在服装专业新生报到的第一天, 组织一场时尚秀PK。参与PK的学生自行做一套亲自设计的服装, 并挑选自己的模特进行展示。用此种方式, 能立即吸引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对设计充满憧憬, 对今后的教学极为有利。或者, 挑选时装表演片段和往届优秀学生作品放映, 让学生从优秀的影视片段和作品中汲取动力,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极佳。进行作品展示和PK, 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气氛, 同时, 在展示和PK中获奖的优秀设计者, 能得到很好的鼓励, 让其设计之路越走越广。为利用学生特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兴趣, 在“裙子的款式变化设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裙子的设计原型之后, 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不同款式裙子的差异, 再引导学生用纸样剪折, 设计各样新颖款式的裙子。采用让学生自行思考并亲自动手裁剪纸样的教学方式, 既可以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又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教学, 促进其对服装设计的专业课产生浓厚兴趣, 可谓一举两得。与此同时, 教师对学生自行设计和剪裁的纸样要给予评价和肯定,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重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能从学习中得到满足, 也会从中增强对服装设计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不畏困难, 消除惰性, 勤奋求知。

2. 多变灵活的教学方式是维持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

教师如何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饱满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才能在艰辛的求学之路上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功。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避免填鸭式教学, 多利用和尝试其他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保持教学的新颖性, 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在理论教学的最初阶段, 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 还需要提供一些优秀的作品案例和时尚、生动的图片等, 调节枯燥的理论教学, 并注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理论教学之后, 独立设计和动手操作成为重要的教学部分, 这也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渠道。在此阶段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设计, 在实践中发现、研究和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3. 从教学模式上下功夫,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利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和实践设备教具, 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并及时双向反馈,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目前, 大多中职院校还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疏于对先进教具设备的利用, 以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输知识为主, 缺乏双向沟通。可以采取“教师教学—学生操作—学生反馈—教师指导—学生领悟”的方式,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强调双向反馈的重要性, 区别于过去过分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模仿, 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角色, 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 充分了解并反馈, 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体现, 也是正确发挥教师辅助和引导作用的前提。

4. 提高教学教具的使用率。

再怎么灵活多变、内容充实的课堂, 也离不开学生课后的自学和实践。教师在研究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同时, 也需要关注教学教具的使用情况,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设计、研究。学校可以提供给学生能随时使用的工作室, 方便学生自学和设计实践。

总而言之, 培养学生的兴趣非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不断积累并维持, 才能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有一颗勇于克服困难的心, 引导学生拿到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 逐步向成为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前进。

摘要: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向社会输送能够提供某种技能的人才, 让受教育者学习和获得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因此, 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讨论中职服装专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并提出如何培养学生设计兴趣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问题,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志远.试论中职服装专业自主创新教学模式[J].文学教育 (中) , 2012 (11) .

[2]穆雪梅.试论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J].成功 (教育) , 2011 (3) .

[3]黄晓风.浅谈中职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培养[J].广西轻工业, 2011 (1) .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篇7

(一) DIY的定义

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 又译为自己动手做, DIY原本是个名词短语, 往往被当做形容词使用, 意指“自助的”。在DIY的概念形成之后, 也渐渐兴起一股与其相关的周边产业,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让DIY融入生活。同时, DIY代表了一种精神, 即自己去做, 自己体验, 挑战自我, 享受其中的快乐。

(二) DIY的目的

DIY的目的一是要培养“DIY”能力, 开发智力与心灵潜力, 提高学习能力;二是要开发创新与独立见解性的思维, 提升工作能力;三是要通过“DIY”过程, 忘记烦恼, 修复心理创伤。习小林先生将自己的DIY目标观应用于实践, 认为这些既是对学员的目标, 又是律己的目标。

二、DIY蝴蝶结的优势

DIY的蝴蝶结, 款式可以随心所欲, 不需要担心与他人相同;质量可以牢固把关, 一般比买的质量好;面料可以选择, 比买的更安全、更舒服;在DIY蝴蝶结的过程中, 能体会到巨大的乐趣, 特别是成品用在自己、家人、朋友身上时的成就感很大;DIY的蝴蝶结, 省去了70%以上的商家利润, 对于生活成本是一笔极大的节约。

三、DIY实验法应用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

中职的学生, 都是16、17的年纪, 本身对美有追求。他们性格外向, 喜欢挑战, 喜欢标新立异, 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 在设计服装的同时, 加上一些不一样的点缀, 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动手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服饰配件, 又称服饰品, 它在人的整体着装效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语言作用, 传达着佩戴者的个人信息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蝴蝶结是服装界永不过时的流行元素, 更是青春少女的重要象征, 它代表着心底总是有一份对于纯真的向往和迷恋。因而, 蝴蝶结发饰制作的教学, 有着可观的实用价值。蝴蝶结设计制作这堂课要让学生了解发饰的本质和意义, 提高其艺术气质和审美情趣, 通过视频展示与现场示范, 使学生掌握蝴蝶结发饰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出不同款式蝴蝶结发饰的异同之处, 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与配色原理, 挖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学生在蝴蝶结发饰的制作过程中分享DIY的乐趣, 教育学生用手工制作发饰表达对家人的感激。

《服饰配件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学科之一, 它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服饰配件的艺术理论、设计原理及制作方法。以《服饰配件设计》的蝴蝶结设计制作作为例子, 设计如下。

(一) 实物引入, 激发兴趣

教师向学生展示蝴蝶结发饰实物,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服饰配件设计》课本与学生一起探讨发饰的意义, 分析当下的服饰流行趋势, 提问学生平时为什么会佩戴发饰呢?回答有装饰性、象征性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思考:通过欣赏这些不同风格的蝴蝶结发饰, 在颜色、材料、款式方面有什么可以借鉴到自己的设计中?小组讨论结果:1.同类色或邻近色的搭配看起来柔和舒适。2.对比色在发饰中的比例不宜过大。3.不同材质的搭配与同材质的折叠让发饰拥有层次感。

(二) 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通过蝴蝶结发饰制作教程多媒体视频教学, 让学生对基础蝴蝶结的制作过程有个基本的了解。

(三) 实验体验, 加深体会

与学生讲解课前要求准备的材料 (蕾丝、缎带) 及工具 (线剪、胶枪等) 用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法, 全面直观授课, 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教学视频与现场示范, 对蝴蝶结制作的流程进行工艺分解, 详细讲述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结合课本、图片以及实物, 和学生共同探讨当下的流行趋势,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答疑。

(四) 共同探索, 知识反馈

对“田园清新”风和“复古学院”风的两款蝴蝶结发饰进行分析, 讲解制作技巧。并对学院蝴蝶结进行示范, 过程中采用“一对一”模式, 即教师教一步, 学生跟一步的方法, 期间学生在任何一个步骤中有何疑问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让他们在教学中更具有参与感, 一同分享DIY的乐趣。

步骤1:准备蕾丝、彩带、小铁片、底夹、双面胶、胶枪;

步骤2:将蕾丝粘在粗彩带后, 用双面胶在其反面中间及两端固定;

步骤3:2片蕾丝彩带折叠好后, 用剪好的细彩带在中间绑好;

步骤4:用1根细彩带按视频所学的方式打成基础蝴蝶结;

步骤5:在蝴蝶结的中央吊上自己喜欢的小饰物;

步骤6:小蝴蝶结粘在大蝴蝶结上后, 用胶枪把底夹固定。

在课堂中, 学生通过实验法、练习作业法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课堂知识进行消化, 并以最终上交的蝴蝶结系列发饰作品为主, 综合学生课堂表现, 给出学生相应的成绩。

(五)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与学生一起总结该堂课的教学内容, 回忆重点:发饰的设计中注意颜色的搭配与材料的结合, 制作过程中注意做好收口, 一同分享手工制作的成就感。此外, 教导学生都能做一个感恩的人, 为自己的母亲及闺蜜制作一个蝴蝶结发饰, 并倡导学生将优秀作品进行义卖, 为福利院的小朋友奉献自己的爱心。这堂课经过精心设计, 将当下的流行元素与课堂内容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逻辑较强。用大量实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用创意点亮生活, 符合学生需求, 并能将能力训练与道德培养融入课堂。课后让学生完成一个系列蝴蝶结发饰的设计, 风格自定、材料不限, 要求不少于3款, 先画出款式图, 并加以制作。

DIY设计出现的时间不长, 也就近二三十年, 它属于后现代设计思潮的一种, 目前国内外关于DIY的理论资料特别少, 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尽管如此, DIY设计为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提倡朴实、自然、平和的审美, 而且鼓励环保, 操作方法简单、易懂、大众化, 以手工制作对废弃的物品加以合理利用。本文以服装设计班学生为对象, 论证DIY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方案对提高服装设计人才的人文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市场适应能力的可行性。中职学校应从DIY理念出发, 依托学校教学资源, 探索培养市场需要的服装设计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张祖芳.服饰配件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6) .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中职院校;形体课;教学

在众多的表演艺术中,服装表演属于一种集舞蹈、音乐、服装、表演等为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人们获得服装表演的艺术感受是通过模特的形体姿态和服装展示来体现的。因此,在服装表演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形体与舞蹈相结合并溶入到服装表演教学中,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对本专业以后面临市场有着重要作用。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体与台步及个人才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形体,而形体锻炼的主要方法就是芭蕾形体和舞蹈表演,模特如果不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形体训练,就无法很好地掌握形体动作和基本姿态及提升专业素养,而形体动作和舞蹈表演决定着服装表演的质量和表现力。因此,在服装表演教学中应积极有效地并且持之以恒地开展形体舞蹈训练。

一、形体课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目前,虽然形体训练的形式很多,但是,至今形体课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教材,各学校多为根据现有教师的配置,普遍以健美操、艺术体操专业老师任教,教学内容局限于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单调乏味的练习内容,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而丰富的教学内容,往往能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形体课丰富的内容是其具有极强生命力的直接动力。在此建议在形体课教学中引入以下内容:

1.理论知识内容。形体课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知识面涉及运动医学、生理学、解剖学等领域,各学科丰富的知识体系是形体课的理论基础。

2.基本姿态练习。基本姿态是指先天形体和后天塑造的最基本的身体姿态,基本姿态练习是培养正确体态的基础。其练习内容包括:基本站立姿势,手位脚位练习,脚步动作舞蹈组合练习以及把杆和垫上一系列的基本功练习。主要练习正确的立、坐、卧和走、跑及头面部的姿态和表现。使其外在表现和内在修养,形体之美与精神之美和谐统一。

3.正确安排教学计划,保证课程内容搭配的合理性。中职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性格、爱好等存在很大差异,要考虑因材施教。形体课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从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中,吸取的辅助形体训练手段。为此,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将不同运动项目正确安排在每次课中,并兼顾教材的连续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热身部分,增加不同形式的游戏内容,如此可以使形体训练课内容丰富、新颖,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某项运动作为今后深入学习的内容,容易成为终身锻炼的项目。但课的内容不能过于复杂,否则难以控制教学主次,学生也会有不知道在练什么的感觉。

二、形体课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动作评定”。这一教学模式在动作初学阶段或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能发挥其功效,要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教师正确的示范动作、优美的形体本身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示范角度、速度的转换,讲解语言的选择,都应本着学生便于观察学习,便于抓住动作特点、难点去考虑。

2.“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形体课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影响很深,要教会学生形体训练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更注重一些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是搭台、引导的作用,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教师抛砖引玉,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课外查资料和互相交流,得出动作概念、动作方法、学习步骤,然后教师检查和更正。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让学生走上领操台或讲台,每个学生都有独到的知识,一个班级就是一个资源库,加强资源共享。

3.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得到发展的方法。将形体课教学与专业培养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与动作技能。

三、提高形体课教材、教具的趣味性

1.教材选择。应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在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塑造优美的形体和促进体能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和运动项目特点,选择适宜的项目内容,恰当编排等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音乐是形体课教学必备教具之一,好的音乐能提高人的兴奋度,使人在优美旋律中陶冶情操,摆脱紧张,忘掉烦恼,迅速进入忘我境界。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配以节奏、旋律适合的音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不自主地边练边唱,兴趣高昂,真正体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农琳.浅谈女生形体课的教学[J].广西体育学报,2005(5).

[2]高卫东.试论高校推广女子形体课教学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4).

[3]沈芝萍.试论培育形体与形体课教学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篇9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全日制3年。学校将实行学分管理或工学交替,分阶段进行教学和实习弹性学制。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成为以服装制作、服装设计为主,服装营销为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服装企业,例如,国有服装企业、私营和个体服装企业、外资与合资服装企业、服装进出口企业、服装营销等企业。可从事生产企业的车缝技工、排料制板技工、裁减技工,整烫技工;生产和营销企业的质检员、服装设计、新产品开发、服装生产及技术管理人员。或营销企业的专业营业员等,生产和营销企业的基层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三)能力结构与要求

1、掌握服装制作技能。

2、具有较熟练的绘制各种服装设计图的能力,具有选择和运用面料的能力。具有流行时尚意识和信息分析能力,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3、了解服装生产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及工艺流程。

4、掌握服装营销技能。

5、初步具有使用服装CAD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说明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

1、德育(160学时)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

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学会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

业、自己就业的自觉性。

(2)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32学时)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打下基础。

2、语文(22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简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协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22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

4、英语(193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运用英语景象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的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与简单的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99学时)

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体育(160学时)

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的运动技能。掌握体育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空的意识。

(二)专业课

1、服装结构制图

较全面地讲授服装结构制图与裁剪知识,使学生掌握一般男女服装的基本结构,训练学生能把服装造型绘制成平面结构图,并掌握量体、制图、裁剪等各种常用技能。

2、服装缝制工艺

讲授服装缝制工艺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服装制作实践,使学生掌握各种服装制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服装制作专业学生要求能独立缝制一般男女服装,如:西裤、衬衫、女裙、上衣等,并能掌握西裤、中山服、大衣等部分高档服装缝制工艺的技能技巧。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要求能独立缝制一般男女服装,如西裤、衬衫、上衣等,有选择的指导学生制作西服、大衣等。

3、服装美术设计基础

服装制作专业讲授素描、色彩、图案等美术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设计常识,基本掌握服装的表现技能,提高学生对服装的审美能力。

4、服装材料

讲授常用服装面、辅料特性与功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服装材料的识别、选择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学生服装材料的能力。

5、服装设备使用常识

讲授常用服装设备的种类和工作原理,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和保养常用服装设备,并能排除一般常见的故障。

6、服装CAD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运用计算机辅助制板、样板缩放等技能。

7、选修课

根据需要和条件,可以选开:音乐、刺绣、服装发展简史、企业管理、原形裁剪、立体裁剪等课程。

(三)实习课

实习课包括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劳动教育的主要措施,必须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严格训练,认真考核和总结。

1、教学实习

根据专业课程教学进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服装工艺和结构制图与裁剪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动手能力。

2、生产实习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篇10

技能大赛引导合理的成才观念和正确的人才观念

技能大赛被称为“职业教育的奥林匹克竞赛”, 正像奥林匹克竞赛一样, 技能大赛给各地职校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从学校初选到市级预赛, 再到区级赛, 最后到全国赛, 历时四个多月的层层选拔与赛前集训, 每个入围全国赛的选手都磨炼了毅力和勇气, 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意识都更上一层楼。技能大赛强调岗位职业能力, 不仅考验专业技术, 还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技能大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大赛结束后, 学生们都有进入高职院校相应专业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很多大企业前来预定和挑选技能大赛的优秀者, 这意味着他们将来的事业成功率会高些。职教工作者一定要借着这个机会引导社会转变观念, 引导学生和家长切实转变观念, 重视培养“学以致用”的“蓝领”, 注重开发这些未来“蓝领”的内在潜力。这些“蓝领状元”无疑是社会人才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教育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和学习能力, 从小事做起, 从一线做起, 踏踏实实在做中学, 逐步积累自己的人生阅历、经验和社会资源, 不断充实知识、提升技能, 为将来厚积薄发谋求更大发展创造基础。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检验和激励的手段, 让学生都看到了希望, 希望的背后是对于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对自我选择的坚定。

技能大赛促进本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变化

突出对培养技能起重要作用的三大主干课程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主要由《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制作工艺》三大主干课程组成。在企业, 按照产品运作的流程, 服装产品设计就是指款式设计、纸样设计和工艺设计, 它们是与上述三大课程相对应的。因此, 这三门课程必须与企业接轨。

款式设计要贴近市场, 既不要太超前, 也不要过于个性化 2008年大赛的女套裙款式, 2009年的女士休闲上衣, 在设计上就具有企业产品的特点, 非常符合中职生的命题设计要求。电脑款式平面图的绘制要求接近企业工艺单的式样, 所绘款式图要求与提供的样衣或图片造型一致, 服装细节要求表现准确, 工艺特征 (明线宽窄、制作工艺效果) 表达清楚明确。而许多选手绘制出的款式图根本抓不住外形和内在风格, 与题目要求相去甚远。在2008年电脑款式平面图的基础上, 2009年的赛事还增加了手绘款式图这一内容, 这是考虑到有些学生的绘画基本功较弱, 在遇到新款式的时候, 往往对款式判断出现结构和比例上失调的现象,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对成衣款式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而更好地提升其绘画能力。一些学校的专业教师表示, 今后学生的设计作品要逐渐向企业作品转化, 突出动手能力培养, 每年的毕业作品展示会, 一定要邀请企业前来品评。

要求学生在看到样衣或图片后, 能迅速判断出该样衣的款式造型与风格特征 纸样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直接影响成衣板型效果。因此, 应着重培养学生“立转平”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看图打样能力。在平时的纸样设计教学中, 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要求学生放开思路, 不要把思维仅限于简单的结构中, 要大胆地处理, 提高制板技术, 为日后到企业从事板师岗位奠定基础。2008年大赛的女套裙结构看似简单, 没有一个省道, 只有一条断腰分割线, 一些选手的衣版也不再作出省道设计。后来评委在人台上测试作品的外观效果时发现, 能把上衣做得合体的选手屈指可数, 这就说明了当前的结构教学还是非常薄弱的。女装制作工艺要求学生一定要了解市场流行的、企业常用的工艺技术, 还要掌握一些最基础工艺, 如内外包缝、包边、手针等。要求学生具有娴熟的缝制、熨烫技能, 看到不同的样衣后能随机应变, 善于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技能和知识, 善于改变常规制作做法, 具有良好的塑型能力及对成品尺寸的调控能力。2007年全国赛后, 我校服装专业注重抓好学生专业技能实训, 定期组织不同层面的技能比赛, 有班赛、年级赛、校级赛等, 每次比赛都力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通过比赛,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而且可以及时发现技术尖子, 树立榜样, 从而进一步加速整体水平再提高。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增设一些服装电脑绘图及制板软件课程 大赛内容代表了企业生产的新要求、新方向, 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一种指引。在2007年全国赛之前, 全区乃至全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服装专业没有开设电脑类课程, 赛后, 我校就对课程安排作了相应调整, 增加了几种服装CAD常用软件的制版课程, 增加了Coreldraw、Photoshop绘图软件的课程。2007年大赛要求教师选手能熟练运用各种专业绘图软件制作设计效果图, 2008年大赛要求学生选手用电脑绘制工业款式图代替手绘款式图, 电脑制板代替了手工制板, 难度大大超出了2007年。

技能大赛推动本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大赛的命题设计既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与现代化科学技术, 又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中职服装专业主要是为服装企业培养能从事设计、制版、跟单、生产管理等工作的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教学过程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 教学质量的优劣需要得到来自行业和企业的认可。目前, 需要探索更多的途径和方法, 做到真正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的发展。这是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最基本的目标和根本方向。

从2002年开始, 我校将《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缝制工艺》两门主干课程合二为一, 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 (1) 理论教学的知识点紧扣实践教学, 教学重点突出;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进度, 灵活调整教学时数比例, 大大提高了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连续三年全国赛命题内容看,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相当全面, 即“在规定时间内选手要分别完成款式图设计及电脑工业样板制作、面料裁剪和成衣制作三场赛事”。如果选手其中某一场赛事失手, 那就会输掉整个比赛。这就说明在中职服装教学中, 三个设计课程应该形成一条龙的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全面综合地掌握和运用, 不能忽略美术设计和工艺结构设计任一课程。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 能全面发展的中职生少之甚少, 可谓百里挑一。

技能大赛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技能教学水平

服装技能大赛对指导教师而言, 是对自身水平的一次大考验, 与其说大赛是对学生技能的考核, 不如说是对专业教师技能和教学水平的考核。

参与大赛和指导学生参赛能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从2007年全国赛教师组及2008年全国赛学生组的比赛内容看, 要求中职服装学校的教师要全面掌握专业技能, 与市场、行业需求接轨。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全面、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具有深厚、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 更要具备灵活多变的指导技巧。在备战大赛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除要解决技术难题外, 还要全盘掌控集训的进度和内容, 对每个选手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特点也要了如指掌。通过参与大赛和指导学生参赛, 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在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中的作用, 引导和激励教师刻苦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教师的各项专业技能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以笔者为例, 2008年, 笔者对Coreldraw服装款式设计和服装CAD制版两个专业软件并不熟悉, 在指导学生集训过程中边学边教, 边教边学, 现在已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它们。2009年, 为了指导学生做出更好的女装版型, 笔者对女装结构设计与人体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 经过对多件样衣的反复摸索, 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难题。

到企业实践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 应该始终与企业发展及产品市场紧密相连。教师如果对企业不了解, 就教不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 这就要求服装专业教师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 与学生一起学习新技术、新工艺,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 专业教师还要参加企业的技术培训, 使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在2009年的技能大赛上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取得一等奖的金牌选手大多来自于制衣产业相对发达的江苏、广东、上海等东部沿海省市, 在雄厚的企业技术支持下, 这些地区的学校教学水平突飞猛进, 他们选手的作品不管是从款式图、纸样图还是成衣作品细节精细度都基本做到了与企业、行业的标准接轨。

技能大赛加快了教材建设的步伐

目前, 中职服装主干专业课程教材所采用的许多款式早已过时, 与市场严重脱节。事实上, 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 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 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 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作为专业教师,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陈旧的教材无法传授给学生目前服装企业生产实践中最重要、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是我们的学生无法很快适应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一大原因。如果停留在现有教材上, 在以后的实践操作中, 面对远远超出教学的新知识、新技术, 许多学生会不知所措, 也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 2008年大赛的女套裙命题, 虽然上衣的结构变化原理和制作工艺不算难, 但想要完全操作正确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比如门襟的制作与常规做法完全不同, 要求选手看到样衣后随机应变, 改变传统制作模式就可以轻松过关。所以, 教材的编写一定要贴近市场, 贴近行业和企业。中职学校除了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外, 还要组织专业教师定期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我校服装教师正计划在近一年内到市场和企业收集资料和图片, 听取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建议, 反复修改整理, 开发出真正符合企业需要, 真正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的实用型校本特色教材。

中职服装技能大赛带来的思考

在全国的服装技能大赛中, 当看到沿海发达省市学校选手的作品时我们感叹, 感叹我们与沿海发达省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差距在哪里?就在于不同地区的行业产业技术水平、学校师资水平、学校实训条件、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等是不一样的。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倪阳生认为, 通过大赛如果能够让职业学校了解自身的技术水平, 主动加强校际交流、校企交流, 那么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就会很可观。

经过三年的全省、全国服装技能大赛, 我们的眼界开阔了, 我们的教学观念更新了, 我们的教学方向开始转变了, 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开始改革了, 可以看出, 技能大赛给中职服装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大赛, 我们可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通过大赛, 我们可以“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服装技能大赛犹如风向标, 蕴藏着一种声势强大的“职教冲击波”和“技能冲击流”;服装技能大赛犹如推进器, 推动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 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小兵.拓展教学思路培养复合型服装行业人才[J].丹东纺专学报, 2005, (1) .

[2] (日) 文化服装学院.文化服装讲座 (妇人服编) [M].日本:文化出版局, 1995:57.

上一篇: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下一篇: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