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十篇

2024-07-17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篇1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多样便利的交通方式、快捷万能的网络、日益频繁的经济合作使全球一体化成为现实, 也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为了实现不同文化间的成功交流, 交际双方必须具备积极的跨文化交际态度、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以及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1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1) 因此, 无论是从社会发展需求还是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要求角度出发,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是势在必行。而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 长时间生活在中国, 也必然面临跨文化交际等问题。

Hanvey (1979) 指出, “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的认识, 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自觉性”。 (2) 通常, 我们研究的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 即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你如何跟外国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二、学生国际交流协会举办的中外交流活动及积极影响

文化知识的习得、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除了在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中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的教辅人员应该尽力给学生创造了解外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机会。大连工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结合来华留学生教育模式特点, 创造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 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提供中国学生与国际接轨的实训基地, 在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处的协调和配合下, 成立了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此协会为中外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加强了中国学生与来华留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培养了中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简介

1.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定义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英文全称为Students'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简称SICA) 是在学校团委注册,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直接指导下, 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宗旨, 由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团组织。 (3)

2.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工作目标

(1) 减少文化冲击, 适应学校环境。学期伊始, 协会成员要帮助来华留学生尽快熟悉和了解将要学习生活的环境, 解决他们在新环境的衣食住行问题, 加强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 建立起一个正常人所需的人际关系网, 减少文化冲击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缓解远离亲友的孤独感。

(2) 扫除语言障碍, 改善心理焦虑。根据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和国别, 介绍来华留学生跟有语言特长的协会成员结成“一对一”语言伙伴, 进行汉语学习。

(3) 了解中国文化, 培养知华友华意识。协会要定期举办中国文化讲座, 组织汉语实践活动, 让来华留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中国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

(4)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协会不仅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帮助, 而且也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竞赛, 为中外学生提供文化交流的机会, 增进中外学生的友谊, 拓宽中外学生国际视野。

(5) 提供外事实训基地, 丰富中国学生外事阅历。选拔优秀的协会成员参与学校的外事接待、国际交流项目洽谈、国际会议等, 让其增长知识, 锻炼能力。

(6) 发布学生国际交流项目, 推进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协会成员可获得第一手的国际合作项目材料, 具有优先参加学生长短期国际交流项目的权利。

3.学生国际交流协会中外交流活动

根据协会自身特点及工作目标,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在常规社团活动内容及形式上敢于突破创新。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拥有全校100余名来华留学生的资源优势, 可以组织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活动, 可以参与学校的外事接待、国际交流项目洽谈、国际会议等活动。为体现学生国际交流协会这些特色, 充分利用资源, 本着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相结合、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跨文化学习与外事实践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制订了学年活动计划。下面以2015-2016春季学期活动计划为例进行分析。

从表1中, 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活动兼顾中外多国学生, 涉猎地理、饮食、体育等多个领域, 涵盖竞赛、公益活动、外事接待等多种方式, 活动安排按照心理学理论考虑中外学生的心理接受过程, 从吃 (饮食交流活动) 、玩儿 (体育游戏交流活动) 慢慢过渡到语言 (汉语大会) 、文化 (中国文化沙龙系列) 的学习, 注重中外学生语言文化的学习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提高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积极作用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是一个非营利的、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团组织。协会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中外学生文化交流, 对提高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积极作用。

(1)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对中国学生的积极影响

(1) 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化, 营造校园国际化气氛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 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 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且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活动。 (1)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 以期陶冶学生情操, 构建学生健康人格,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 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他们的到来为校园带来了多元文化。而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恰好为中外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 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 提供了真实的多元文化环境。如“一对一”中外语伴见面会, 很多中国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外国人, 他们克服文化障碍使用外语与来华留学生交流;在中外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中, 中国学生跟着来华留学生学习制作外国饮食、外国传统工艺品等, 体验最真实的外国文化习俗, 并且每次活动前都要跟来华留学生沟通交流, 提高了自己的外语能力, 也锻炼了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协会组织的活动和外事接待等, 中国学生零距离感受外语和外国文化, 为校园营造出浓厚的国际化氛围。

(2) 开阔中国学生视野, 提高中国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正处于可塑性强的成长阶段, 在这个时候, 有无文化的介入和渗透, 有什么样的文化介入和渗透, 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2)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 在活动过程中, 使中外学生通过传递思想和信息交流, 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每次协会活动, 在专任指导教师宏观把握下, 由中外学生共同策划和实施。活动前, 中国学生要收集资料、撰写活动方案、征询来华留学生建议、筹备活动事宜等, 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活动中, 中外学生要通力合作完成任务, 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文艺演出和汉语竞赛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风采,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外事接待锻炼了外语能力和待人接物能力, 增多了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活动后, 中国学生撰写活动新闻、制作活动纪念册等, 提高了他们的新闻写作能力和总结思考能力。在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时期,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更有助于他们步入社会后形成看待问题的大视野, 待人接物的大胸怀, 处事方式的大格局。

(2)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对来华留学生的积极影响

(1) 克服跨文化适应困难,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留学生来华求学, 不仅学习中国语言和课堂知识, 也兼顾了解中国文化和体验中国生活。在新的环境中, 他们常常会碰到一些不熟悉的暗示信息和符号标志, 或许惊讶, 或许烦恼, 或许无所适从。由于语言障碍、生活方式差异、沟通渠道缺失、价值观反差等问题导致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使来华留学生适应留学生活并融入中国文化,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为每一位来华留学生推荐一名中国学生, 从来华留学生进入校园开始, 就有中国学生提供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来华留学生初次来到中国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焦虑问题, 增强他们对新环境的接受与认可, 让中外学生之间的亲密友谊成为留学生克服跨文化适应问题的最佳良药。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中国学生能以同龄人的角度贴近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最直接地发现存在的问题, 继而及时上报, 协助教师共同帮助留学生排解困难、处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深入, 来华留学生通过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 加强了与中国学生的紧密联系。如每年一度的来华留学生汉语大会, 既检验了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掌握程度, 又考察了中外学生教学相长、跨文化交际成果。

(2) 增进留学生知华友华意识, 认同中国语言和文化

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一些国家对中国还存在失实的报道和宣传, 导致留学生来华前对中国的认识并不客观。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 又是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留学生们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与怀疑, 把自己封闭在同胞的小圈子中, 放弃接受与中国学生、老师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的密切接触和友好往来。而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积极搭建中外学生交流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知识竞赛和语言文化实践, 使来华留学生不但可以学习汉语和专业知识, 还可以感受文明古国的文化积淀, 更好地认知中国社会。在中国文化沙龙系列活动中, 来华留学生跟随中国学生学习书法、剪纸、武术、茶艺等, 这些传统技艺无不让来华留学生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语言文化之旅中, 来华留学生亲身见证了中国的锦绣河山和发展良好的经济状况;在走进中国小学课堂公益活动中, 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小学生亲密接触, 中国小学生的热情和纯真深深感动了他们。“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些活动用事实转变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固有的思维, 让来华留学生了解了最真实的中国, 认同中国语言和文化, 爱上中国, 成为中外友好使者。

三、结语

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顺应国际化发展潮流, 立足于高校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出和创新, 充分发挥来华留学生的优势, 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联合起来, 加强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 开阔中外学生的国际视野, 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拥有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的人才的需要。该学生社团的成立与发展对提高中外学生跨文化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高校培养中外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供了借鉴。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而成立以搭建中外学生交流平台、提高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宗旨的大学生国际交流社团, 则是对素质实践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和尝试。大连工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结合来华留学生教育模式特点, 在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处的协调和配合下, 成立了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国际交流协会。该协会在传统大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通过开展促进中外交流的主题社团活动, 帮助来华留学生跨越文化障碍, 开拓中国大学生国际视野, 培养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该学生社团的成立与发展为其他高校对中外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学生国际交流协会,跨文化交际,中外交流活动

注释

1 Barry.Tomalin Susan Stemplesk.Cultural Awareness[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2-13.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J].中国大学教育, 2004 (5) .

3 大连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成立章程[Z], 大连工业大学, 2013:1.

4 (1) 胡国晖, 于颖.外国留学生的培养与高校教学环境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0) :80.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篇2

4月3日,第4届世界台商皮革业协会、第5届大陆台商皮革业联谊会、台湾区皮革工业同业公会第27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在台南召开,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中国皮革协会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石碧、中国皮革协会副秘书长陈占光应邀出席会议,恭贺德昌集团董事长白志祥当选为新一届理事长。此次会议的召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三家皮革行业组织的统一,在提高协会影响力的同时,更便于协会内部的统一交流及对外开展工作,从而为行业更好地服务。

赴台期间,中国皮革协会一行到访泰庆皮革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杨正先生是大陆台商皮革厂联谊会创会会长,他陪同协会人员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及排污设施。座谈期间,双方就原皮贸易、环保政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杨正指出,制革业近来发展压力增大,一方面对美国的原皮贸易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承受下游品牌商风险转嫁的压力,利润空间难以保障,需要行业联合起来,加强信息沟通,谋取行业话语权。中国皮革协会就国内新近出台的行业政策进行宣贯,2月1日起施行的《进出境非食用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就动物皮张境外加工和境内进口企业进行了规范,尤其对原皮进口有一定影响。另外,中国皮革协会自2月27日起受国家环保部委托全面承担制革行业环保核查工作,以促进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应台湾逢甲大学之邀,中国皮革协会一行于4月8日对该校进行访问,并与逢甲大学工学院工业工程与系统管理学系的相关代表深入交流,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通报了皮革行业2014的经济运行态势,四川大学石碧教授介绍了川大皮革系的概况,双方就皮革行业的人才培养、实习就业、教材编写、技术研发等议题交换意见,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两岸的交流合作,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篇3

荷兰《人民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荷兰高校中,有60%的课程使用英语授课;在硕士学位课程中,英语授课课程达70%。这项结果是以荷兰13所研究型大学的1632门学位课程为对象调查得出的。

英语课程的增长受到一些学者的攻击。一位学者称,用英语授课会“失去某些微妙之意和幽默”,并且荷兰学生的英语能力并不能保证“精准无误地进行写作,表达自己”。去年,由荷兰学生会LSVb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因为用英语授课而不能充分理解课堂内容。但是,荷兰大学协会作为全国14所研究型大学的利益代表,其发言人表示,一门国际课堂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内外学生相处融洽,以及将不同的文化融进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他说:“荷兰大学协会确信国际学生的存在会产生更为宏观的学习文化背景,而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反过来,国际学习项目会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当然,不断努力提高英语教学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果荷兰想要继续发展成为知识型经济体,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是在国际就业市场上获得成功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步。”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篇4

秘书处:

部门职能:主要负责协会制度、内务、留学生公寓二楼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和健身房值班的管理。也负责策划协会活动,协调各部门培训的日程安排和表格制作的工作。还有新闻稿的撰写和发表。

此部门若雨打芭蕉的活泼,似泉石嬉戏的从容,秘书处用他们的严谨谱写青春之歌!

部长寄语:以汗水为墨,执时间之笔,在秘书处,你会收获颇多。

交流部:

部门职能:主要积累留学生人脉。负责学期初的航站接待、师大向导以及协助留学生办理入学手续的工作,承接央视汉语桥的报名工作。交流部创办的学校特色活动大型汉语角和异域文化讲座,以及出国留学宣讲会等,已成为协会独特的精品活动。

他们思维如树,枝繁叶茂,语言似鸟,穿梭其洞,他们充当着信息的使者,使交流更为紧密。

部长寄语:交流无国界,就在你身边。加入我们吧,世界,就在你眼前!

体育部:

部门职能:体育部提供一个与中外学生以球会友的平台,在每学期的体育月里举行各种球类比赛,并且带领留学生参加外国友人运动会。在这里挥洒汗水,你会因为体育运动结交更多的中外朋友。

赛场上他们是横刀立马的总指挥,身姿活跃,现动之精华!

部长寄语:体育无国界!如果你足够自信,足够热情,那么一定加入我们,体育部欢迎你!

文艺部:

部门职能:文艺部负责6月份学校中外学生文艺交流晚会、留学生元旦晚宴和圣诞晚会以及协会年末的元旦午宴和各项文娱活动的筹办,为中外学生的舞台增添独特绚烂的色彩。

舞台上他们是运筹帷幄的总指挥,才华横溢,展文之儒雅!

部长寄语:我就是我,文艺部等你来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宣传部:

部门职能:通过多种形式对活动进行宣传。包括条幅、手绘海报、电子海报和展板并且对宣传技能进行培训。同时负责活动中照片拍摄和影音录制以及这些资料的上传、存档。

他们用色彩捕捉灵动的思想,用画板洋溢澎湃的热情,用视频激荡波澜的脑海,用相机定格精彩的篇章!部长寄语:宣传部用创造力,描绘并记录这校园生活。希望看到你发挥自己的才华,加入我们吧,这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社交部:

部门职能:对内负责QQ群、飞信群、短信群的建设与维护,促进协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使协会成员达到信息共享;对外建设并维护国协人人公共主页、新浪微博平台等,扩大协会影响力;并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活动赞助并与校内外学生社团建立友好关系。

他们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新闻潮流,是网络世界的弄潮儿!

部长寄语: 加入我们!社交部让你离世界更进一步!

国际海岸清洁日斑海豹协会在行动 篇5

2011年9月17日是“国际海岸清洁日”。由辽宁省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发起, 盘锦市180多名环保志愿者来到辽河入海口的斑海豹栖息地三道沟和六道沟海岸, 捡拾海边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这是盘锦市第一次组织和参与“国际海岸清洁日”活动。这次活动早在8月就在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论坛上发帖通知, 并在《辽河晚报》发布了征召志愿者的公告。协会会员和广大志愿者积极报名参加, 上至70多岁的老人, 下至7、8岁的孩童, 有的是一家三口自驾车参加活动。17日是个周末, 志愿者们浩浩荡荡来到辽河入海口的三道沟和六道沟海域, 分成两个战场清洁海岸上的固体垃圾。2个多小时共清洁海岸3千米, 捡拾白色垃圾1.5吨, 这些海岸垃圾被装上箱式货车, 送到城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活动组织者——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协会负责人表示, 通过这次活动倡导保护海洋环境的理念, 呼吁大家加入到保护海洋、清洁海岸的行动中;同时警醒人们, 渤海已不堪重负, 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保卫渤海湾的海域不再遭受污染, 保护斑海豹及其生存环境, 就是保卫人类自己的家园。

国际海岸清洁日始于1985年, 定为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由美国的非营利性机构“海洋保护组织”发起和协调, 每年报告、统计和发布一次。目前此项活动已经在114个国家得到响应, 数千万志愿者参与其中, 处理了超过10亿磅的各类垃圾。活动的目标是宣传海洋环境保护, 提醒社会公众减少向海洋的垃圾排放。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篇6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的交流团一行受到台湾钢结构协会的高度重视和热烈的欢迎, 台湾钢结构协会理事长、中钢钢构董事长等高层亲自出面接待, 这也是内地具有建设主管部门背景的钢结构行业协会开展的一次破冰之旅。从2012年在澳门确立“两岸四地”钢结构行业交流机制以来, 台湾钢结构协会曾2次组团到北京拜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并在澳门等地与内地钢结构企业、专家多次开展互动、交流, 邀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能组团赴台开展钢结构技术交流活动的意向。

台湾地处祖国东南部, 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拥有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居住习惯, 对内地钢结构产业发展来说, 是最具相互借鉴价值和学习取经的地方。短短6天时间, 协会交流团成员不顾旅途劳顿、辛苦, 连续出席和参加了台湾钢结构相关单位举办的7场活动, 到高雄中钢大厦拜访了台湾钢结构协会理事长、秘书长等高层人士, 双方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参观了台湾最大的钢铁企业-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 了解了公司的辉煌历程;随后, 到中钢钢构进行调研, 公司董事长陈明汉先生亲自出面接待并介绍公司情况;在高雄期间, 交流团与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杨国珍教授、营建系主任曾国鸿博士就台湾钢结构住宅抗震体系研究与应用进行交流, 参观了学校的结构实验室。

在台中, 交流团由中钢钢构、宝成钢铁有限公司负责人安排, 参观了刚建成的钢结构高层住宅“宝辉一品花园”和在施工的一个钢结构住宅项目, 钢结构住宅优异的抗震性能、配套的墙体板材、装配式的墙板体系等, 都给内地钢结构专家和企业家留下深刻印象。在台湾, 钢结构住宅不仅在普通轻钢房屋或民居建筑大量使用, 而且在中心城市高档居住社区的高层住宅也多采用钢结构体系, 实施设计施工和一体化装修, 个性化定制装修方案, 可实现住宅舒适完善的配套功能, 受到消费者追捧和市场认可。

在台北, 交流团参观了台湾钢结构标志性建筑101大楼, 出席了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教授、台湾地区知名钢结构权威陈生金、陈正诚先生举办的钢结构技术论坛活动, 原定1个半小时的议程, 延长到2个多小时。双方专家就钢结构住宅设计、支撑体系、板材接点、钢结构的防腐防火等进行了研讨、交流, 2位教授还将近期出版的《房屋钢结构结合型式选用参考手册》、《钢结构桥梁热浸镀锌技术手册》、《钢结构桥梁防腐涂装技术手册》赠送给内地企业家和专家。

对两岸行业组织来说, 通过沟通交流, 搭建情感的纽带, 架设企业间、科研学术机构间合作平台, 是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能。2015年伊始, 两岸钢结构同行相聚一起, 无疑为钢结构同行间合作开创良好的契机, 参加交流的钢结构企业家、专家收获颇丰。特别是台湾受台风、地震和海洋性气候和高腐蚀影响, 钢结构在公路和铁路桥梁、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高层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抵御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经受考验, 在钢结构建筑技术和材料、结构设计与BIM技术应用等方面, 对内地钢结构企业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篇7

对德国钢结构生产流水线表示兴趣

了解型钢加工件

面对面的交流

考察团在德国钢结构工厂

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升级版”, 其核心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改变粗放的生产模式, 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一目标, 依赖于各行各业的升级和企业的转型。作为钢结构行业, 如何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和机械设备、工艺, 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是国内钢结构企业转型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根据国内钢结构企业的要求, 经过与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钢结构企业联系和安排, 2013年10月8日, 协会组织了部分钢结构企业的主要领导、技术负责人赴德意开展了为期10天的钢结构技术交流研讨活动。以考察德国、意大利先进的钢结构生产技术、管理手段和自动化加工设备为主要内容, 了解发达国家对钢结构精度加工技术、软件的应用, 对欧盟执行的钢结构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具体运用进行学习、了解。

10天的行程安排十分紧凑, 由于去参观的工厂相距较远, 考察团成员在参观、学习之后, 回到大巴车上召开小结会议, 利用赶路的时间进行讨论, 相互交流体会, 把研讨的问题带到下次参观中, 向厂方的技术人员咨询或了解。共考察了德国的4个“peddinghaus”数控设备用户的钢结构企业和意大利菲赛普公司总部及4个生产厂区。“peddinghaus”公司德国大区的销售总裁全程陪同考察。参加考察的企业家、技术专家们反映较好。归纳企业领导的语言和感受, 有以下几方面收获:

一是对德国钢结构生产加工的质量“没有话说了”。参观的几个工厂, 生产管理井然有序, 原材料、构配件摆放与生产流程相匹配, 生产的钢构件无论大小, 其细部处理认真, 焊接、打磨、喷砂、涂装的生产工艺一丝不苟, 特别是焊接的质量水平, 生产出的钢构件成品表面光洁, 漆面亮泽, 如同家具的面漆水平, 用浙江中南钢构公司领导的话说:这构件的质量, 没得话说的了。

二是对数控技术与机械设备的协调利用“开了眼界”。到德国的Butzkies Stahlbau Gmbh公司参观, 该公司的设计室负责对钢结构建筑的构配件加工出图, 设计师对钢结构建筑的加工件实行分级拆分、组装模拟过程进行演示, 每个加工件都有编号和识别码, 并直接与车间的生产设备相连接, 实现数据参数直接传输。根据设计图纸调整加工参数, 下料、划线、切割、打码等全部自动化制作, 1-2个技术工人就可以完成。下料的节约、工件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加工的效率用浙江恒达公司领导的话叫“开了眼界”。

考察德国的“Züblini”公司”钢结构工厂

和德国一流的钢结构企业高管合影

三是对机械设备加工的效率“服气了”。德国钢结构企业的切割、打孔、焊接等钢结构加工的主要环节, 均采用数控设备加工, 各类机械、设备运转的灵活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都为产品加工质量提供了保障。一些垂直起重设备的精度极高, 遥控作业, 厘米级的调控距离, 使参观者近距离感受世界一流钢结构企业的全过程生产线的运行效果。在Züblini公司考察时, 车间的技术工人很少, 2.5~3米宽幅的板材加工车床、8000吨级的压力机、全自动的冲孔、钻孔设备让人感觉到效率, 60-80㎜的钢板在设备上如同面片般, 任意开口切割, 河南亚鹰公司的技术人员看了感叹:还得靠设备呀。

四是对德国钢结构企业的管理“看到真东西”。这次参观的Gold beck公司, 是德国数一数二的钢结构加工生产企业, 成立于1969年, 现有员工3500人, 其中钢结构工厂员工650人左右, 年完成钢结构营业额1.5亿欧元。工作时间, 厂区安静、干净整洁, 车间内则充满忙碌有序。企业十分注重生产流程与提高生产工效的合理运用, 按照生产工序、流程布置机械加工工位, 减少加工件的倒运或搬运环节, 实现机械化流程传输、安装、加工、出场。该公司坚持质量兴企、不追求企业短期效益、坚持精工细作的负责精神, 以及企业追求诚实守信发展, 树立做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 都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五是对比德国钢结构企业环保理念“感到了差距”。这些企业对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废水、气味或噪音的处理投入较大, 在车间安装喷漆房、烤箱或废弃污水回收系统。每个焊接作业工位上都配置排气烟管, 任意转动, 烟气粉尘被及时排出。对大型构件的热工效能也进行收集, 转换成热能给车间或办公场所取暖, 降低能耗。车间的墙板都装置了消音、隔音材料, 厂区的排污降噪处理的效果明显, 德国企业生产对环境保护的较真, 绝不是只为应付检查或表面文章, 而是体现了企业对法律的敬畏和对环境爱护的自觉行为。真正体现企业生产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北京东方城公司领导感叹“差距不小”。

六是对钢结构加工机械和设备的功能和运用“有了新认识”。在德国、意大利菲赛普企业参观设备时, 厂方对考察团的到来作了充分准备, 中国区的负责人也都专程回到公司接待, 给协会考察人员演示了企业生产的建筑用钢构件的打孔、切割、挤压和型钢加工的最新数控机械和设备, 引起了国内企业负责人的浓厚兴趣, 尤其是标准件加工的工效质量, 非常适合我国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和运用。

通过参观考察, 企业家们切身感受到, 国内钢结构的转型升级, 必须依靠技术手段、管理理念和生产设备的综合提升, 企业做精做细才能做强。国内也有一些数控设备生产企业, 价格虽然便宜, 但是加工精度、自动化水平、数控能力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应用水平。在菲赛普公司车间, 已经有几台专为中国钢结构企业订购生产的设备在调试或准备发货。说明一些有远见的钢结构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了。

考察团还对沿途所看到的一些造型别致的钢结构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钢结构建筑设计大胆、前卫, 有的车站、办公楼的钢结构梁柱直接裸露在外, 美观、简洁、大方。据德国钢结构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介绍, 通过涂装和喷涂处理后的钢梁柱耐火温度可达600度, 防锈蚀年限在80年以上。相对于国内的钢结构设计标准和规范, 对钢结构的性能认识还存在局限和差距。国内钢结构企业的转型, 必须从设计环节、转变观念、修订标准做起。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篇8

笔者曾经被公派在伦敦金融保险市场工作多年,并获得“英国注册保险经纪人”资格和“伦敦劳合社保险经纪人”资格,就国内各界对所谓保险交易所的理解和种种设想,发表一点个人的见解,供参考。

一.管理部门对设立上海保险交易所的决策

在2010年6月26日“陆家嘴金融论坛”上, 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宣布将筹建中国第一家保险交易所。上海正在与国家主管部门沟通,并已取得了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在上海建立再保险市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保险资产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建立服务于保险资产及其衍生品交易的保险交易所。

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亦在同一论坛上回应说, 保监会原则上支持在上海筹建保险交易所, 目前正在进行调研工作, 筹备工作有望在2010年取得突破。

据《中国保险交易建设研究》课题组组长、上海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教授披露,上海有意建设中国保险交易所“图谋”已久。早在几年前,上海保险理论界就构建中国保险交易所展开了专题研究。2009年12月,由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与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组成了《中国保险交易所建设研究》联合课题组,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形成《构建中国保险交易所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可以说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竞争秩序最好的保险市场。在上海建立保险交易所,在业务基础、市场环境、发展前景、建设经验等多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2010上海世博会带给工业、建筑业、旅游业、运输业的巨大推动力,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需要相应风险保障需求,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带来政策支持等。上海是金融产品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市场,产品创新活跃,金融机构集中,金融资源聚集效应十分明显。目前,上海已经建成股票、债券、黄金、商品期货、钻石、货币、外汇、航运、产权等20多个金融要素市场,这些市场在运营机制、组织架构、运作方式、交易形式、政府监管等方面都与保险交易所存在共性,能为保险交易所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目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以多种形式已经在上海开展业务。截至2010年5月底,上海共有103家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29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进入中国展业的外资再保险公司达到6家, 其中包括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苏黎世再保险、劳合社、美国通用再保险等国际巨头, 在中国直接经营人民币业务。中国本土的再保险公司有中国再保险公司一家。

根据周延礼会后对媒体的介绍说, 上海保险交易所将是一个建立以风险对冲机制为基础、以统一IT技术作为支撑的交易平台, 并需要统一标准化的财务结算、保险理财和标准流程等支撑。上海保交所将主要以开展再保险交易为主, 可能会比照劳合社的做法, 具有较强定价能力的优势,可以有序地引导市场价格, 使得费率取得一定条件下的统一,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财险市场秩序的作用。

上海保险交易所与北京保险交易所两者完全不同。上海保险交易所应该属于真正的交易所性质,重大项目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团体类人身保险,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重大再保险项目, 都可以在这个平台实现挂牌交易,保险交易所还有保单转让功能。此外,保险交易所今后还将开发相关衍生产品交易,如国际上通行的“灾害期货”、“巨灾期权”、“巨灾债券”等交易, 使巨灾风险证券化, 将保险市场风险向证券市场分散和转移。

二.何谓保险交易所

依笔者的人生经历,就是在保险发达的国家也没有什么成熟的“保险交易所”。根据国内专家学者对国外保险交易所的描述,笔者认为保险期货、保险债券和保险证券化等那都是新兴的保险衍生品,而不是国内外保险界长期从事主要保险业务,即直接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因此那些是离我国还相当落后保险业现实太远的东西,不是我们目前需要创新和发展的东西。

2010年7月6日,瑞士再保险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书面采访时表示, 成熟保险市场上的保险交易是将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平台, 并与期货或证券交易所相关联,参与者不仅有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 还有证券投资者、投行、财产理赔服务公司和风险管理顾问等机构。但是,那也不是如我们理解的像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那样的保险交易所。

此外,投资于保险业的股票和债券, 通过证券化和保险衍生品,将特定的保险风险更为直接地转移给投资者等的资产运作方式,也不是保险交易所的概念,而是跟风险投资的概念相近。

就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经营最成功的、历经三百多年长久不衰的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也不能称之为“保险交易所”,因为它也不是一个保险交易所的概念,而是世界上安排再保险的一个最好的场所。

(一)“纽约保险交易所”的教训和前景

1980年3月31日,美国纽约保险交易所在纽约金融区的约翰街(John Street)59号开业,是一家非股份公司的保险人的社团组织,类似英国的劳合社,交易所的承保组合是由个人、公司、合伙人等组成,由各承保组合承担一份保单中一定比例的责任。申请成为承保组合的成员,必须交付创业资本355万美元,如要承保多种业务则最少还得交付655万美元,并必须经该所理事会审查批准。到1983年底,纽约保险交易所共有承保组合43个。交易所经营的业务主要限于本国的分保业务,即将原来分保给外国的保险业务,尽量由纽约保险交易所吸收,以减少外汇的流出。同时也吸收国外的保险业务,以增加外汇收入,纽约保险交易所企图与英国劳合社相抗衡。

其交易方法同样是只准客户通过保险经纪人向承保组合投保,保险经纪人把投保单交由一个或数个承保组合签署承保份额,待承保安排完毕,再交到中央处理所取得保险单编号,然后由承保组合准备保险合同,并以承保组合的名称出具保险单。为确保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交易所还专门设有一个保证基金,用以支付破产的承保组合未付的保险赔款。

由于该交易所承保人的数量不足,在世界保险市场上的声誉远不及英国劳合社。交易所的业务,绝大部分是再保险业务,直接业务极少,而且开业后业务经营一直亏损,直至1986年才开始获得利润。然而交易所为了促进保费收入的增长,极力鼓励承保人多接收业务,但承保人又忽略了业务质量,结果接受了大量质量欠佳的业务,造成了高额的赔付率。到1987年就有5家承保组合相继宣布破产,交易所的主管人员就召开了管理委员会的特别会议,经过投票决定,立即停止接受新的保险业务,这个风行一时的保险交易所也就夭折了。

然而恢复保险交易所的想法,在2007年就由纽约保险主管Eric Dinallo首次提出。2010年1月,纽约州州长大卫·帕特森David Paterson在一次演讲中再次提出一项倡议,要在曼哈顿重新建立一家保险交易所,以类似于劳合社伦敦市场的方式来运作,因为据悉从世界各国汇去伦敦劳合社保险费中的一半是来自于美国,他们认为这么大量的美国保险费完全可以由纽约的保险交易所来收取。新任纽约监管机构负责人詹姆斯·J·乌瑞恩提案,重新启动纽约保险交易所,创建一个美国式的劳合社将是伦敦的竞争对手。

2010年1月22日,来自50多家保险公司、国家机构和行业团体的主要负责人会见了纽约政府保险部的官员。以玛丽亚·Filipakis为特别顾问的纽约州保险局,负责监督正在由保险行业中50家最大公司的代表进行审议的该项计划的进程。该组织总共大约有80人组成,包括来自最大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以及同行业中一些高管,如来自于伦敦劳合社、怡安保险、美亚保险、瑞士再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等。2010年3月9日,由7个州共同任命了一个工作组,该工作组会在4月底提交筹备纽约保险交易所初步的可行性报告,以帮助当局作出是否重启关闭了超过20年的纽约保险交易所的决定。

仿效劳合社的纽约保险交易所将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地位,州法律将赋予保险管理者广泛的具有自由裁量权的监管手段。该交易所虽然尚未有开张日期的计划,但已确定其总部定将设立在纽约市,其后勤技术操作系统可能会放在纽约州的北部。目前纽约州新的保险交易所将有可能在2011年建成。

400年以来,纽约一直没有一家能与伦敦劳埃德相当实力的保险交易所,因此最近纽约州计划设立一家具有竞争力的全球性的保险交易所,其目的旨在补充现有的“劳合社伦敦保险交易所”的再保险和具有复杂风险的超额再保险,例如处于飓风区域内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高楼大厦,以及可能被财务丑闻所指责的公司董事们。詹姆斯·乌瑞恩认为现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是政府要如何做,才能使保险交易所取得成功。纽约保险部门表示,要做成此事,犹如把航向纽约的“泰坦尼克”号沉船打捞起来,再继续它的航程,并与它前一个航程相同。

(二)伦敦保险市场

英国伦敦是世界上公认的国际金融和保险中心,有发达的保险市场,但是却没有一家保险机构被人们称之为“保险交易所”的。伦敦保险400年前就已存在,并在19世纪发展繁荣,反映了当时英国在航运,保险和造船等行业的主导地位,使得伦敦有可能成为全球主要的金融和保险中心。至今伦敦仍然是引领着国际保险和再保险的保险市场,其业务的核心是国际货运险、船舶险、飞机险、巨灾险、责任保险和再保险,以及承保世界上某些最大、最复杂和独特的风险。还有英国本土的汽车险和伦敦的大量寿险业务。

伦敦保险市场拥有众多的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劳合社的辛迪加、保赔协会和保险经纪人,世界上最大的20家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都在伦敦设立了分公司或子公司。美国是保险和再保险业务的最大提供者,伦敦吸引了美国向外再保险业务的20%,以及美国到国外购买直接保险业务的 50%。

伦敦市场还有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是,伦敦的承保人和保险经纪人具有世界上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超高的专业水平,而且承保人与保险经纪人专业的分工非常明确。承保人专注于承保业务,而由经纪人则到国内外去寻找客户,两者的角色从不混淆,辛迪加和保险公司决不会招募很多的保险营销员或者保险业务的代理人。在伦敦保险市场上,不管是劳合社的辛迪加、国际保险协会,或者其他保险公司,被公认的那些有资格当“首席承保人”的专业人士,以其长期从事承保业务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根据不同风险的情况,确定不同的保险条款和费率。然后伦敦市场上的其他保险商,或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市场上的承保人,也会接受这个条款和费率,而予以跟进,承保一定的份额。伦敦市场上的保险经纪人也知道各个辛迪加和保险公司的长处、特点及声誉,从而会有目的地去寻找那些有能力作为首席承保人的专业人士,与他们商议保险业务,并随时整合各辛迪加和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以求全部完成投保业务的安排。

三、劳合社保险市场

1.英国劳合社(Lloyd’s)不是保险交易所

英国不仅有很多的国际性保险公司,还有以个人为承保人的劳合社。劳合社是世界闻名的保险组织,但严格地说它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而是一个社团。劳合社有承保人(即个人投资人)20145人,组成几百个承保组合(辛迪加Syndicate)。 每个承保人(投资人)必须保证持有15万英镑的个人资产和37500英镑保证金(数字时有变动),并负有无限清偿的保险责任,即一旦所缴保证金不足以抵偿所负责任时,要以个人财产抵付。英国就是通过它的国内外保险公司和劳合社,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取得业务而收取大量保险费外汇。

300多年前,“劳合社Lloyd’s”起源于“爱德华·劳埃德Edward Lloyd”的咖啡馆,船东们在那里能够遇到拥有资金、可为他们的船舶提供保险的人士。但是劳合社不是一家保险公司,也不是一个“保险交易所”,其本身是不接受保险业务的,只为其成员,包括出资的个人和出资的公司(历史上只允许个人投资,近十年来才接纳公司投资),提供承接保险业务的场所,由劳合社成员组成的辛迪加从劳合社保险经纪人那里承接保险业务的市场(实际上只是在一个大楼里承接保险业务的几十个辛迪加)。劳合社市场内的辛迪加,他们是既竞争又合作地开展业务,其中相当大部分的业务是通过共保的形式来承接的,一般都会由不止一家辛迪加按一定比例一起承担同一笔业务。截至2008 年12 月31 日,劳合社市场拥有51 家管理代理公司和80 个辛迪加。

劳合社拥有能在逾70个行政区域提供承保服务的相关许可证,可以依照当地的法律法规,接受来自逾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业务。劳合社2009年税前利润为38.7亿英镑, 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其中36%的业务来自再保险, 23%的来自财产保险, 20%的来自人员伤亡保险, 其他承保业务包括海上保险险、能源险、汽车险、航空险等。

2.劳合社承保业务的操作方式

劳合社大楼的门可不是谁都可以进的,只有那些经过劳合社特许的保险经纪人,即可以被称之为“劳合社保险经纪人”的保险经纪公司的经纪人,才被允许进入劳合社大楼,手持来自世界各地客户委托,所投保险风险的详细资料和“承保条Underwriting Slip”,去面见劳合社大楼内辛迪加(承保组合)中的承保人,安排保险。劳合社经纪人要找到擅长承保该类风险的某一辛迪加中的承保人,即“首席承保人Leading Underwriter”,与其面对面地商谈,确定该辛迪加愿意承保险的条件和费率。然后经纪人将这些条件反馈给客户,经纪人在客户和辛迪加之间经过几个来回之后,一旦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双方达成保险条件,首席承保人就在“承保条”最后的空白处写明愿意接受的保险份额,签名并盖上辛迪加的章。然后经纪人再将除了首席承保人承保份额外的业务,安排给其他感兴趣的辛迪加或伦敦“国际保险协会International Underwriters Association(IUA)”的会员公司,或其他保险公司的承保人,即称之为“跟进承保人Following Underwriters”。

业务安排结束之后,经纪人将“承保条“提供给“劳合社保单签署中心Ins-sure”(以前称为Lloyd’s Policy Signing Office -LPSO)。劳合社保单签署中心则根据“承保条”上的承保条件和费率,以及各个承保人(包括劳合社辛迪加和其他保险公司)承保的不同份额统一签发劳合社的保单,并由劳合社保险经纪人寄送给客户。然后,劳合社保险经纪人负责向客户收取全额的保险费,经纪人在扣除经纪人佣金之后,将净额支付到“劳合社保费清算中心Lloyd’s Central AccountingLCA”。该机构根据参与该风险的辛迪加和其他保险公司各自承保的份额,将保费划至各承保人的账下。

发生保险事故后,客户将事故信息和索赔资料提交给劳合社保险经纪人,经纪人再去面见首席承保人,协商事故处理的方式和赔偿的金额。在首席承保人确认索赔的有效性和赔款金额之后,其他跟进的承保人一般不会对索赔案件的处理提出更多的异议。然后,“劳合社理赔中心Lloyd’s Claims Office。LCO”会遵照首席承保人的赔偿决定,从参与该业务的各辛迪加和保险公司的账下将赔款划拨给劳合社保经纪人,然后再由经纪人将赔款转交给客户。

四、建议组建“上海国际保险人协会Shanghai International Underwriters Association - SIUA”

20年前,笔者曾经参与经营管理香港招商局在伦敦的“伦敦保险人协会-ILU”成员所属“苏格兰狮保险公司Scottish Lion Insurance Co.,Ltd.”和伦敦劳合社保险经纪公司“富讷斯-海达保险经纪公司Furness-Houlder (Insurance) Limited”,因此对伦敦的保险市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亲身的体会。

由于伦敦劳合社有世以来一直主要是由个人投资的保险市场,它崇尚的是由个人的全部资产来承担无限的保险责任,即无限责任制。劳合社本身虽然只是一个提供保险场所的市场,但是内部管理比较复杂,内部规章制度(所谓Byelaw)很多,我们要学习它十分困难,30年前美国尝试的失败也证实了这一点。

1.伦敦“国际保险协会The International Underwriting Association(IUA)”

在伦敦还有一个与劳合社实力相当,而且同样历史悠久的伦敦“国际保险协会”,它也不是保险交易所,而是伦敦另一个保险市场,俗称为“保险公司市场”。依笔者所见,该保险协会才是我国保险业有可能仿效去组织的一个保险市场,为此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借鉴伦敦“国际保险协会”成熟的经验,在上海组建“上海国际保险人协会SIUA”。

伦敦国际保险协会成立于1998年12月31日,是由“伦敦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协会London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and Reinsurance Market Association - LIRMA” 和“伦敦承保人协会Institute of London Underwriters - ILU” 合并而成的。其聚集了伦敦保险市场中各主要保险公司的海事和非海事承保部门的代表机构,在一个大楼里承接保险业务。

原“伦敦承保人协会”在海洋、航空和运输保险方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4年。

2.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宗旨

伦敦国际保险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整体销售保险和再保险公司代表的组织,它旨在促进和加强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在伦敦或通过伦敦经营保险业务的商业环境,提高伦敦的商业效率,将继续推动实施改革的过程和整个市场的电子接口的实现,推进市场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发展。这些工作包括设计和优化新程序用以定位、索赔、会计结算,并首选推广使用研究开发咨询委员会的标准数据格式。一个专业的秘书服务处维系着众多承保人和核赔委员会,并为全体会员的利益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伦敦的保险业务主要来源于国际保险经纪人的网络,与客户的联系也主要通过保险经纪人。

3.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机制

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成员是企业组织,即各保险公司而非投资于保险业的个人,是在伦敦经营或通过伦敦经营保险业务的国际大型跨国保险和再保险业公司。众多保险公司中的承保部门集中在一个大楼里办公,承接保险业务,而且其业务也是由该组织认可的保险经纪人(即保险经纪公司)所提供的,在操作方式上与劳合社基本相似。伦敦国际保险协会并没有公布其成员保费收入的统计数据,因为所有数据都可能低于公司市场实际的贡献,因为不是所有国际保险协会成员承保的业务,都是使用伦敦市场管理部门(即劳合社保单签发部门Xchanging Ins-sure)来处理的,国际保险公司在伦敦的分公司不是向“联邦安全署Feder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 FSA”,而是向内政部的管理部门提交报告的,而且不同的保险公司对伦敦市场的保险业务有不同的界定,并不专门具体统计在伦敦市场的业务情况。那些国际保险公司可以提供数千亿美元的承保能力,即接受风险的能力。伦敦国际保险协会代表的是批发保险和再保险公司,而“英国保险业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British Insurers”则主要代表的是零售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

伦敦国际保险协会是一个协会,是一个保险市场,但不是一家保险交易所。其代表在伦敦经营的保险公司,虽然独立于劳合社,但又与劳合社有业务的合作,一笔保险业务可以同时由劳合社的辛迪加和协会中的承保人共同承保。协会与“劳合社市场协会LMA”的合作密切,共同经营包含保险公司和劳合社市场成员的一个跨市场的团体。

4.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会员

(1)普通成员:协会的正式成员可参与协会的治理和经营,并有投票权。普通会员的资格是开放的,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只要在其所在国持有经营执照均可参加。实际上,大多数普通成员倾向于在伦敦或通过伦敦从事经营保险业务。39 家普通会员代表了伦敦保险公司市场承保的绝大部分业务。

(2)非正式会员:准成员可以参加该协会的年度大会,但没有投票权。他们可获得基本的公告信息服务。

(3)合作成员:2003年1月推出,协会配合伦敦保险市场组织,为“正在清理in run-off”的保险公司或其普通成员提供专业服务。合作成员没有投票权,但可以获得协会的服务信息,也可以酌情参加协会委员会的一部分活动。还有一些为伦敦市场组织的变动,或为普通会员提供专业服务的关联会员。

5.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利益

协会对伦敦保险市场的变革带来影响和利益,协会给予保险公司经营上的支持,支持伦敦保险市场上的公司发出同一个声音。协会提供信息和调查研究成果,支持面向市场的活动。

协会改进在伦敦做保险业务的效率,优先发展市场经验和创新,影响公共政策和合规发展,培育经纪人团体和其他客户利益有关人之间的联系。

6.伦敦国际保险协会的管理

同业委员会:代表和法律委员会,教育和培训委员会,财务、市场和总务委员会。

市场委员会:非水险技术委员会,水险技术委员会,市场改革委员会。

下属委员会:市场委员会,航空技术委员会,非海事技术委员会,海事技术委员会,市场改革委员会,贸易委员会,法律和监管委员会,融资、市场和一般应用委员会,融资、预算和行政委员会。

轮滑协会交流赛总结 篇9

4月22日星期天我们在西区篮球场举办了轮滑协会11届的第一场大型活动。这次活动本着丰富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宗旨面向全院进行,意义非凡。

活动开始之前,轮滑协会对各部门配了各自的任务,每位轮滑协会成员有条不紊的工作保证了活动准时开始。活动第一项10届的李鸿师兄演讲。他感谢了参与者的到来。紧接着就开始了开幕式,然后大家一块大合照。大家甜美的笑容,似乎也在呼喊的这次的活动顺利的开始。之后就到了最精彩的时间了,是由各个轮滑爱好者的平花表演、刹车表演那种精彩的时刻,绝对令人无法忘怀,单看他们表演完时,我们初学者对他们震耳欲聋的掌声已经反映出来。活动的第二项是由我们11的初学者的比赛了。是由4个人一齐开展的“四人五足” 预赛虽然我们没能赢得好成绩,接下来大家再也等不及了,因此“四人五足” 决赛开始了。我们只好走到走到那参观者的中间,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维持现场秩序。参加者在赛场里挥洒着汗水,整个西区篮球场成为了一片掌声的海洋。他们在场上的英姿,深深的令我们感到轮滑这一项新兴体育运动的活力。当然是比赛就有输赢,但参观者不仅仅给胜利者的,也是给失败者的。活动还没结束紧接着就是趣味接力赛,大家都尽情的在这里挥洒自己的青春,之后的新手FSK、拔河比赛的一一结束也表示了本次活动远圆满结束,而那天大家开心的笑容永远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协会的不足与优点,不足是

1、我们的准备工作还不足,导致了好多问题的发生

2、是我们的应变能力不足,引致了问题的发生不能及时的解决。

3、善后工作还不够好。

4、对待我们协会的工作不到位,自己的本分还没可以做好。但是优点也有不少

1、我们的勤奋性很高,积极性也很高。

2、勇于去干那些吃力不讨好的活。

3、大家都能一起去做好那些事情。最后,我们会总结好这一次的经验,给下一届的轮滑协会交流赛的这一活动更好的发展。我们相信,每一个滑轮姿势都是代表着人心中的那一个梦想,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一次梦想的倾泄。我们的将会使之奋斗。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篇10

帮助企业走向世界大舞台, 协会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牢记宗旨, 帮助企业走出国门

协会紧紧围绕“服务企业, 促进企业合作与发展”这个宗旨, 帮助企业走向世界, 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协会先后成功组织了16批共180多人次分别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技术交流合作, 出访企业的行业涉及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纺织、汽车、环保等。协会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及时带领企业走出国门, 了解国际市场, 寻求合作机会, 促进了湖北省企业国际合作事业的发展;通过考察国外市场、拜会各国有关经贸官员、商会和企业, 湖北省企业与国外相关公司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扩大了产品出口渠道, 推动了一批合作项目的发展。

协会在组织“企业赴韩国参加汉城国际工业自动化博览会”期间, 与仁光情报通信会社就鄂韩中小企业信息交流合作草签了意向书, 与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随后, 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负责人率领20家韩国中小企业来鄂参观考察, 先后与湖北省的轻工、机械、建材、医药化工、环保和农业生物项目进行洽谈,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湖北武汉共建建材装饰城的项目, 完成了协议的签署, 环保和生物技术的实施项目也进展顺利。同年协会组织的赴东南亚考察团, 先后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经贸机构和商会举行了项目洽谈会。襄樊粮机厂、咸宁工程机械厂与泰国、马来西亚厂商通过洽谈, 取得了产品贸易项目的成交。在组织的“赴欧洲商务访问”期间, 随州市分管企业招商引资的市领导分别同意大利、罗马一化妆品公司及法国美德公司进行了友好的洽谈, 并初步达成投资合作及产品出口意向。

合作交流, 开发国内外商机

协会作为对外窗口,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在会员企业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充分搭建各类交流平台, 积极组建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展览会, 并获得一定的荣誉。参加“莫斯科中国中小企业产品展览会”和亚太经合组织举办的国际展览活动。协会组织了省内27家中小企业、80余人参加了国家在山东烟台举办的第二届APEC (亚太经合组织)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 并荣获了由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位设计奖;经过半年的周密筹备, 又组织7家企业、16人的分团参加了莫斯科举办的中国中小企业产品展览会, 荣获了由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在组织80多人代表团、25家企业、赴江苏常州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上, 精心布置展位14个, 参展企业共签署了11个合作项目, 总金额1.2亿元, 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 荣获了由博览会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

湖北省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孙文

多种措施, 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影响, 协会采取多种措施, 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 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帮助企业培养人才。

近年来, 协会采取不同形式, 组织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座和研讨班。在汉阳三角湖度假村先后开办了7期共260多名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与“省新浪潮职业培训中心”联合开展了120名从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上岗培训;为了使会员企业及时了解并用活、用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 争取更多的政府支持, 与省企业促进会一道组织会员单位参加了“政府促进企业发展有关扶持政策”专题讲座。解决了企业在申报有关项目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 走出去, 请进来, 帮助企业寻找发展商机。

近年, 组织会员企业负责人赴台湾、美国等地考察、贸易洽谈和接待国外企业家、政府官员来鄂考察团, 吸纳了国外不少先进经验, 不断拓展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协会在保持与上海、河南省、深圳、北京、香港等兄弟协会长期联系的基础上, 同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 加强了与兄弟协会的横向沟通。沿海开放地区的先进理念、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应变策略和方法, 给湖北省企业、企业家带来新的启迪。

3. 调查研究, 了解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会长孙文同志和秘书长龙从轩同志多次带队对协会副会长单位及部分会员单位进行调研, 走访了黄石、孝感、咸宁、仙桃、潜江、荆州、荆门、宜昌等多家会员企业, 有针对性地了解企业的困难及未来发展情况, 交换意见, 并提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4. 办好网站刊物, 帮助企业及时掌握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协会内部刊物《企业国际合作简报》、《企业国际化导刊》以及开通的“湖北企业信息网站”, 是协会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 也是连接广大会员企业的重要渠道。经过近几年的创办与发展, 版面充实, 图文并茂, 逐渐成为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师益友, 成为服务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平台。本着“研讨企业管理, 探索企业改革, 彰显企业形象, 开展国际合作,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根本宗旨, 大力宣传企业形象, 弘扬企业家精神, 2010年下半年协会对网页重新进行了改版, 增加了加盟信息、会员服务等板块, 增添了一些会员企业的最新新闻, 使网站内容更丰富、功能更齐全、信息更具时效。

回顾过去, 我们认为, 在帮助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 协会也在成长。一是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服务的力度有所增强;三是内部制度化、规范化、和谐化建设明显增强。从发展眼光看, 协会作用还有待充分发挥;还需进一步整合资源, 拓展领域, 突出特色, 提高影响力。今后5年, 协会将突出协会的国际性、合作性、服务型特点, 建立“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国际企业科技孵化器”、“中小企业国际交流中心”等三个服务平台, 全方位开展系列服务, 促进企业发展。

上一篇:门静脉高压证下一篇:我国职业高中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