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十篇

2024-05-26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篇1

证券市场监管日趋完善,但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仍层出不穷。从21世纪初的国外安然安信达、国内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到近几年的绿大地、胜景山河、万福生科财务造假,造假手段不断翻新,给中小投资者带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选择绿大地、万福生科为研究对象,分析上市公司操纵财务数据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一、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一)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

1. 案例简介

绿大地全称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21日在深交所上市,融资3.46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绿化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2004年至2009年,在绿大地原实际控制人何学葵控制绿大地期间,绿大地在上市前后几年的时间里,多次通过虚增资产,先后通过非法注册和购买方式工三十五家关联公司进行虚增资产和收入;

2009年8月,当地证监局的一次巡查和一名原财务人员的举报,挡住了绿大地肆无忌惮的造假去路;

2010年3月,证监会稽查组进驻调查,引来了外界对绿大地财务问题的关注。

2010年4月30日,经过5次更改,公司报出2009年报,净利润变为-15123万元,同比下降301.3%。

2. 绿大地财务造假还原

(1)上市前的造假行动

为了获得巨额融资,在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情况下,绿大地在上市前的2004年至2007年6月间,通过使用虚假的合同、财务资料,虚增马龙县旧县村委会960亩荒山使用权、马龙县马鸣乡3500亩荒山使用权以及马鸣基地围墙、灌溉系统、土壤改良工程等项目的资产共计7011.4万元。

另外,绿大地通过伪造销售合同及销售发票等,制造虚假销售,造成虚增营业收入。绿大地展示的良好盈利性来自于几个苗木采购大户订单,绿大地在招股说明书披露2004年至2007年6月累计营业收入为62629.51万元,经查实属于虚增,虚增金额为29610.29万元。

(2)上市后的造假行动

一个谎言需要编织出千百个谎言来弥补,财务体系有它的内部关联与逻辑,一旦走上了造假的不归路便很难停止。

通过虚增业绩上市的绿大地并没有停下脚步,上市后还通过伪造合同等方式来虚增业绩。据公诉机关指控,2007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通过伪造合同和会计资料,虚增马龙县月望乡猫猫洞9000亩荒山土地使用权、月望基地土壤改良及灌溉系统工程、文山州广南县12380亩林业用地土地使用权的资产共计2.67亿元。

另外,在营业收入方面,绿大地采用与上市前相似的手法虚增营业收入,操纵利润,绿大地在2007年至2009年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5亿元人民币。

如此巨额的财务造假,在受到证监局的严厉整改要求后,绿大地经过整改报出2009年财务数据出现惊天转变,曝出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09年净亏损15123万元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绿大地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培养基地受干旱影响苗木受损,月望基地及广南基地土地价值出现重大减值损失等。

3. 绿大地操作手法

通过关联公司进行资金循环,编织出自己需要的财务数据,虚增了资产和营业收入最终实现对利润的操纵。通常做法是:以土地款、灌溉改良工程款的名义将资金按账面金额转给关联公司,大于实际成本的金额由关联公司购买绿大地的苗木转会至绿大地账户,最后回归本公司。这些参与的关联公司有的是通过收购得来的,有的是利用公司员工身份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注册的。这些公司成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生产经营,而是帮助绿大地股份有限公司美化财务数据,完成“使命”后便先后从人们视线里消失。这些公司数量多达35家。

(2)以真实客户的名义虚构合同,如生态技术的公司和昆明汇丰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在与绿大地销售合同中使用的公章与其年检资料中的公章不一致。生态技术公司负责人称,该公司没有使用过购销合同中的公章,也不认识销售合同中的绿大地公司代表。在供货方方面,绿大地通过伪造发票、虚假支付的手段,制造虚假交易,在其公司提供的会计凭证中,付款凭证只附有支票存根,没有银行转账回款单,且约占半数的支票存根收款方与银行实际资金流向不符,一部分流向绿大地账外银行账户。

4. 原因分析

对于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我们从内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部动因是其造假的出发点,而外部漏洞为其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内外部因素在时间和空间的配合让绿大地可以顺利虚假上市。

(1)从内部因素来看,利益诱导因素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其造假的主要因素。

①利益诱导因素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家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绿大地公司本不具备普通股A股上市条件,但是通过美化财务数据,公司一次性筹得资金3.46亿,一跃成为了绿化行业的龙头。公司成功上市后,股票曾经一度飙升到44元/股,甚至有人为其估值到60元/股,可想而知,公司的上市为其原始股东尤其是具有公司控制权的控股股东带来的利益是空前的。在这样的巨额利益面前,缺乏企业家精神的公司高管难免为了一己之私,走上犯罪道路。

②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虽然和其他公司一样,绿大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结构齐全,但实际上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权利完全集中在董事长身上,没有得到有效制衡。据了解,绿大地成立之初的董事会成员,除了董事长等三人外,其他全部更换;监事会已经是形同虚设,被彻底更换。2009年之前,董事长何学葵兼任总经理,权利集中在她手上,在公司里拥有绝对发言权。这些,都为何学葵的造假行为提供了很大方便。

(2)从外部因素来看,中介机构尤其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能缺失为其造假行为开了绿灯。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要从庞明星说起。庞明星是绿大地公司聘请的财务顾问,曾经在绿大地上市时的审计机构——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任职,绿大地和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早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了合作,正是庞明星带着项目多次挂靠不同的审计机构,为绿大地面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开了绿灯。天澄门律师事务所和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云南绿大地公司提供的虚假证明材料,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与执业准则规定编制了报表。

(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

1. 案例介绍

2011年9月27日,万福生科上市成功,以每股25元的价格在资本市场融资4.25亿元人民币,平安证券作为其保荐机构。

2012年9月14日、18日,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万福生科先后被湖南证监局、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立案调查,财务造假黑幕被拉开,引来外界关注。

2012年11月23日,深交所对公司及包括公司董事长龚永福在内的相关人员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并对平安证券两名保代通报批评。

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公告称其2008年至2011年财务数据均存在“虚假记载”,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

2013年3月6日万福生科发布重大风险提示公告,称可能会再次被深交所公开谴责,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2013年3月15日,深交所对万福生科及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第二次公开谴责。

2.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1)通过虚构客户、编造虚假合同的方式虚增收入,从而影响利润,制造公司前景一片大好的景象。

据万福生科2011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称,万福生科五大客户为: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湖南祁东佳美食品、湖南省傻牛食品、怀化小丫丫食品、津市中意糖果,在其后来公布的项目中,公司前五大客户存在重大变动。如原中报中,湖南省傻牛食品厂、怀化小丫丫食品有限公司,贡献收入都在1300万左右,却在更改后的中报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湖南祁东佳美食品有限公司和津市市中意糖果有限公司贡献的收入分别为1415.61万元和1341.95万元,更改后分别变为222.8万元和118.73万元。据调查,湖南傻牛食品近几年已经基本停产,已经没有与万福生科再有合作了。万福生科通过构造虚假客户、制造虚假合同的方式,2012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而实际为0.82亿元,虚增幅度高达129.27%。

但是,据一位熟悉上市公司的财务专家称:客户收入并非像外界认为的那样可以随意编造,编织虚假合同是为了让虚假业务看起来真实合理,伪造客户收入工作相当繁琐,需要私刻客户公章、编造虚假销售合同、虚开销售发票、编制银行单据、假出库单等一系列造假工序的配合,才能让虚增销售收入看起来合理,要让虚增的销售收入看起来没有什么破绽,甚至要到税务局为虚假收入纳税。此外,万福生科还吸取了胜景山河IPO造假被揭穿的教训,上市前在大中城市的主要卖场和超市大肆铺货,制造了销售兴旺的假象,成功上市后超市里却连万福生科的一粒米都找不到了。

(2)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

2011年末,万福生科预付账款1.2亿,比2010年末增长了449.44%。2012年中报显示,在建工程总额1.8亿元左右。而2011年年报,在建工程为8700万元左右,仅半年,在建工程增加一个亿。公司解释为: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经全面启动,预付设备款大幅增加。但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讲,公司财务管理人员会控制公司预付账款的数量,保证公司充足的现金流,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万福生科主要的造假手法是通过预付账款的方式将现金支付给其关联的粮食经纪人,关联人再把现金以采购方式打回到本公司,公司直接将这部分资金记作收入,虚增的利润最终体现在在建工程当中。万福生科的想法是通过摊销在建工程,通过每年的利润增长慢慢消化造假行为。

3. 原因分析

对于数额巨大的造假行为,公司财务总监为何敢以身犯险?面对外部审计和监督严格的证券市场,万福生科为何最终能成功上市?

(1)公司管理问题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由湖南省桃源县湘鲁万福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而来,董事长龚永福夫妇共同合计持有公司59.98%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覃学军在公司创立之初便负责财务,与龚永福关系匪浅。实际上,公司大全集中在董事长龚永福手里,财务总监形同虚设,虽然是现代化管理模式,但公司管理依旧是家族式的旧管理模式,权利集中于龚永福一人。

(2)中介机构的责任

2013年4月份,证监会表示,万福生科及相关责任人涉嫌欺诈发行股票,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及其相关责任人涉嫌未能勤勉尽责,目前已经立案调查。

2013年5月10日下午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万福生科有关情况的进展和处理情况。处罚包括:暂停平安证券保荐资格3个月,没收平安证券万福生科项目上的承销佣金2550万元,并施以两倍的罚款,共计7650万元;吊销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从业许可,没收138万收入,并处两倍罚款;两个月不受理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的项目,相关律师处以警告并罚款10万元。证监会还公告,对万福生科的保荐代表吴文浩、何涛罚款30万元,撤销保荐资格及证券从业资格;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处以警告并处30万元罚款;对保荐协办人处以警告并处10万元罚款,吊销证券从业资格。

我们不清楚这些中介机构真的是“未尽勤勉义务”,还是由于之间的利益关系导致其对万福生科造假采取了纵容手段,但作为颇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平安证券及其他机构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其财务造假行为?

(3)发审委委员的责任

根据证监会网站公告显示,此次参与万福生科IPO审核的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分别为:石铁军、吕超、李友菊、李文智、朱海武、陈臻和陈星辉,同为创业板第一、二届发审委委员。作为国内高水平审计人员的代表,为何对万福生科的财务异常状况视而不见?不得不提的是,上述7名发审委在任职期间,与平安证券曾多次“合作”。其中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值得深究。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治理对策

(一)增加惩罚力度,增加造假成本

关于造假成本的提法最早来源于官场的贪污成本,指造假被发现的情况下受到的处罚远远低于其造假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收益。

公司上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融得资金,用于公司投资发展,但公司成功上市后由于限售股的解禁和市值的形成会为原有股东尤其是具备实际控制权的大股东带来巨大的增值收益,这可能是诱使他们千方百计的将公司包装上市的动机。而在造假行为败露后公司以及实际操控人受到的处罚往往不能符合大众心理预期,这样往往会无意中纵容造假行为。

以万福生科为例,公司实际控制人龚永福、杨荣华夫妇持股的8038万股股份,成功上市后市值高达5.81亿元。作为万福生科造假上市案的最大受益者,上市公司万福生科只是被证监会处以30万元罚款。相对于4.25亿元的融资,30万的罚款实在是太少了,犹如九牛一毛不足轻重。

《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这样看来,《证券法》对于上市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不足同样难以震慑非法行为。如果新《证券法》能够明确规定,对于通过粉饰财务数据得以上市的公司必须强制退市,并在“回吐”非法所得的基础上加以严惩,那么就不会给不法分子留下任何的幻想空间。

(二)增加审计人员职业敏感度和审计机构独立性

1. 增强审计人员职业敏感度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独立机构,其对财务报表报出财务数据的洞察力直接决定了其审计质量,如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时发现虚假报告对其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以绿大地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操纵手法为例,公司为了包装上市,编造的虚假合同、私刻的公章、虚假的客户、虚假发票固然不易发现,但是虚增的收入不会也不可能以现金的形式体现在银行存款账户,巨额的虚增必然导致其他资产项目的异常变动。如果审计人员能对这些异常变动及时察觉并作深入调查,公司造假行为便很难掩盖。另外,增加对关联公司和现金流量表的关注也是发现错误的有效方法。

2. 增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活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审查活动,对上市公司财务监督活动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以独立的财务警察身份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但是,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竞争压力的加大,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其独立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与被审计公司已经是多年的合作关系,其经济利益会因为被审计公司的流失而受损,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会处于保持客户关系的考虑而对公司造假行为采取默许纵容态度。

在财务造假舞弊风险中,联合舞弊行为最难防范,即使能够发现,那也是若干年后的事情了,不能及时制止造假行为,会给社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比如臭名昭著的安然安达信造假案。

因此,增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的独立性对其正常发挥审计作用至关重要。

(三)完善保荐人保荐制度

1. 明确保荐机构勤勉义务衡量标准

在众多的财务造假案例中,保荐机构难免受到牵连,但最终往往以“未尽勤勉义务”接受处罚。2004年颁布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规定,保荐人应该勤勉尽责的工作,履行尽职调查义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明确标准来衡量,依靠人为主观判断没有什么说服力,保荐人完全可以为自己辩驳。因此,应当明确保荐人勤勉义务衡量标准。

2. 明确保荐人与保荐机构之间的责权利

我国现行保荐制度是双保荐制,即保荐人和保荐机构都要承担保荐责任,但在实务中,保荐人往往成为保荐机构的替罪羊,承担了主要责任。但是保荐人作为保荐机构的员工,其执业过程中要为保荐机构利益考虑并遵守保荐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因此对于出现的违规行为,保荐机构作为管理部门难辞其咎。以绿大地案为例,绿大地案中相关保荐人被处以取消保荐资格和证券从业资格,而保荐机构联合证券却可以免受处罚,结果匪夷所思。

(四)完善证监会监管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篇2

关键词:万福生科,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造假动因,应对策略

资本市场造假层出不穷,固然是源于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诸如银广夏、蓝田股份、绿大地、万福生科等都是让投资者们望而生畏的例子,农业上市公司如此偏爱造假,而且造假手段雷同,其背后隐藏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财务造假案频发的农业上市公司,我们该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呢?本文将以财务造假的农业上市公司——万福生科为例,进行案例研究。

一、万福生科东窗事发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福生科”)是一家总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稻米精深加工业务,曾被农业部评为“诚信守法乡镇企业”,被湖南省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被湖南省农业发展银行评定为“AA”信用等级企业。

2011年9月27日,万福生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并以每股25 元的发行价成功登陆创业板,发行1 700 万股,共募集资金4.25亿元。但在2012 年9月,证监会对万福生科展开了一次突击检查,发现了财务造假的真相。2012年1月26 日,万福生科公告半年报造假事实,公司2012 年上半年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 023万元。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公告IPO造假事实,2008 ~ 2011 年公司累计虚增收入7.42 亿元,虚增净利润1.6 亿元。万福生科2008 年至2012 年虚增净利润近2亿元,净利润缩水90%。

2013 年5 月10 日晚间,证监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对万福生科涉嫌欺诈发行上市和上市后信息披露违规等事项的调查结果。对此,证监会对万福生科董事长龚永福做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禁令。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则被罚暂停3 个月保荐机构资格并处以7 665 万元的罚金,设立3 亿元专项基金赔偿投资者损失。与此同时,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 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吴文浩、何涛被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撤销证券从业资格,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万福生科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及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三家中介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分别被立案调查和罚款。2013 年5 月16 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称,万福生科还有重大事项待查,当日股价较招股价下跌53.6%。按照创业板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在3个月内连续三次被交易所公开谴责将面临退市。在201年11 月和2013 年3 月,万福生科已被深交所分别公开谴责两次。如果再被查出问题,并受到交易所的谴责,公司将面临退市。

二、万福生科案例分析

根据万福生科公布的《关于重大事项披露及股票复牌的公告》,公司2008 ~ 2011 年累计虚增收入7.4 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 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 亿元左右,按照这个数据计算,2008 ~ 2010年度累计虚增收入4.亿元,虚增营业利润1.15亿元,虚增净利润1亿元。根据万福生科的招股说明书披露,2008 ~ 2010 年度,万福生科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89亿元,实现营业利润1.28亿元,实现净利润1.21 亿元。也就是说,在2008 ~ 2010 年度,万福生科累计收入的46.5%、累计营业利润的89.8%、累计净利润的82.64%都是虚假的,而真实的2 100 万利润中,居然还有接近1 000万元是来自补贴。

如此高比例的造假,是赤裸裸的恶意造假和欺诈!那么,万福生科为什么要造假,又是如何造的假呢?

(一)财务造假手段透视

根据万福生科公布的《关于重要信息披露的补充和2012 年中报更正的公告》,假设该公告的内容是真实的,则万福生科在6 月末通过虚构在建工程的方式套出现金8 036万元,用虚列预付账款的方式套出现金4 468万元,合计套出现金高达1.24 亿元,到6 月末尚有9 355 万元未收回。万福生科通过套出的现金自买公司产品,实现虚构收入,根据对现金流量表的更正,万福生科自买产品收到的现金高达2.3亿元。

这在账务处理上主要表现为:套出现金:借:在建工程(预付账款);贷:银行存款。消化收入:借:在建工程;贷:预付账款。用账外现金购买商品: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存货。合并起来就是:借:在建工程;贷:存货+利润。

具体的造假手法和方向上,万福生科向主要客户的销售大多都是虚假的,其中向湖南祁东佳美食品有限公司虚列销售约1 200万元,向湖南省傻牛食品厂虚列销售超过1 300万元,向津市市中意糖果有限公司虚列销售超过1 100 万元,向怀化小丫丫食品有限公司虚列销售约1 300 万元,向其他客户例如常德市湘原贸易有限公司、湖南双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乐哈哈食品厂、佛山南海娥兴粮油经营部、衡阳市炎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也基本可以确认为虚假销售。

在销售地域上,广东地区的销售尚有一半是真实的,湖南地区的销售超过70%是虚假的,湖北地区的销售甚至全部是虚假的,其他地区超过80%是虚假的。

在销售产品上,看起来也只有对食用米的销售真实性高一些,万福生科2012 年上半年实现米产品销售合计金额5 330 万元,比原列的8 317 万元仅少不足3 000 万元,虚列收入比例不足40%,米产品实现毛利944万元,比原列的1 255万元仅少300万元,虚列毛利比例不足25%;而麦芽糊精根本就没有真实收入,葡萄糖粉的真实收入仅为原列收入的3%,蛋白粉的真实收入仅为原列的13%,而糖浆的销售竟虚列了超过1 亿元!糖浆、米、蛋白粉、葡萄糖粉和麦芽糊精5 大类产品合计虚列收入1.8 亿元,而公司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产销量。

根据上面所述,可以看出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虚构客户以虚增销售收入,夸大产能以匹配成本。虚增利润所产生的增量现金流,先转入预付账款,最终通过虚增在建工程转出。这样转一圈的结果是,利润表收入、成本和利润都增加,相应地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增加,资产项目预付账款和在建工程增加。

万福生科没有通过“应收账款”的传统套路来匹配虚增的收入和利润,而“聪明”地选择“预付账款”来走账,避免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而后通过一连串的会计处理,最终巧妙地把虚增的利润计入了在建工程,又暂时避免了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在建工程需要等到工程完工并验收合格转为固定资产后,才可以计提折旧),可谓极尽虚增利润之能事。

(二)财务造假动因

1. 农业类企业享受许多税收优惠,是造假操盘手选中农业的最大原因,使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税务成本非常低。国家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实施了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农业的税率很低甚至个别领域完全免税,这会极大降低造假的税务成本。比如,虚构一笔100元买入、200元卖出的业务,该销售业务就有100元的增值额,在没有税收优惠的情况下需要征收17元(100×17%)的增值税。不仅如此,销售的净利润(假设为20 元)还需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即5元(20×25%),总共会有超过10%的销售额都用来交税。如果该公司每年虚构1亿元的销售收入,就需要拿出上千万元现金来交税,这些税款是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为了造假,公司必须连续好几年掏出几千万“真金白银”来交税,这不是个小数字,造假者不得不掂量一下自己的造假成本。但是在农业行业,由于流转税和所得税都有很多优惠,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可能虚构一亿元的销售收入,公司连一分钱的税也不用交,造假者就会使劲往大了造,反正也不怎么花钱,用农业公司作为平台来造假,可以一下就省掉几千万的造假成本。

据媒体报道,万福生科以“粮食加工的农业企业”特殊身份,多项产品享受着增值税的零税率。2009年7月,经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等相关部门认定万福生科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15%的优惠税率,而普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不仅如此,万福生科还享受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粮农企业的财政补贴。招股书中披露,2008 ~ 2010 年,万福生科分别获取政府免税补贴82.18 万元、540.58 万元、775.30 万元。仅2011 年,上自湖南省政府下到桃园县政府各种补贴共达19项,总金额达869万元。当年,仅桃源县财源建设领导小组财源建设基金给予万福生科的补贴就高达260 万元。很明显,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不仅可以大幅度回避增值税的成本,还可以拿出政府免税补贴以外的现金为部分虚增收入和利润去纳税(政府免税补贴虽有专项用途,但企业却可以因此拿出其他部分多余的现金去支配)。万福生科肆无忌惮虚增收入和利润的背后,隐藏的是非常低的税务成本。

2. 农产品加工企业终端分散、现金交易,让核查真实性变得特别困难。一般的工商业企业,其上游是其他公司、下游也是其他公司,相互之间的业务支付都是通过银行转账,只要在银行一查,基本交易线索就出来了。但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上游多数是小农户,企业可能派人拎着一兜子现金去采购,带着一兜子土豆回来。这种交易在银行系统、物流系统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交易到底发生没发生,价格、金额、数量是多少,总不能去把成千上万的农户挨个问一遍,这一点在审计上造成了根本的困难。

鉴于农业的行业特殊性,万福生科处于远离大城市、繁华商圈的地带。山高路远的现实环境让投资者、研究员甚至是媒体记者很难及时有效地对万福生科进行实地访问研究。他们更不会一袋一袋地去数粮仓里的大米或者其他存货的数量,唯一能贴近他们生活的大概是去超市或者农贸市场看一下大米的价格或者销量情况,而这种了解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公司在日常经营中经常存在大量的现金交易,而且存货量以及成本价格都极易受到市场波及,这也给财务造假提供了隐性操作的先决条件。

3. 农业类公司利润率低,盈利周期性强,为迎合资本市场神话容易产生更加强烈的造假冲动。农业公司营业利润率普遍偏低,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公司就可能亏损,公司的盈利压力相较于其他企业要大得多。而且,农业公司的盈利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供求经常严重失衡,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出现很多的存货,会有很大的减值;供给小于需求时,又有较强的扩张和利益冲动,是一个比较容易出问题的行业,公司很难保持稳定的盈利增长。为了保持持续盈利的良好形象,维持公司的股价或为公司进一步圈钱做准备,上市公司造假的冲动也更强烈。

万福生科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粮食,因此该公司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并且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万福生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暴利。而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公司在上市之后为了制造出公司“美好发展前景”的假象,财务造假便成为公司创造业绩最好的武器。从万福生科2012 年中报更正数据可以看出,其葡萄糖粉、麦芽糖浆、蛋白粉的实际毛利率仅为5.75%、10.88%、14.07%,而此前造假中报的毛利率竟高达22.08%、21.84%、25.99%。万福生科的收入造假领域集中在麦芽糊精、葡萄糖粉、麦芽糖浆等所谓稻米精深加工产品方面,而且公司主要产品的毛利率也都大大领先于行业可比公司,其目的就是配合该公司在资本市场包装和炒作“稻米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模式”等概念,维持甚至抬高股价。

4. 农业类公司的治理模式不同于现代企业,导致内部控制严重缺失。农业公司创始人的出身往往是农业生产者,其中大多数人对于公司治理的内容不了解,法律意识淡薄,所以农业公司普遍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内部控制薄弱,在某些情况下,财务总监、独立董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可能被架空,比较方便配合造假。

很多人以为客户收入可以随意编造,其实并不容易。编制假合同的目的,是让虚假业务看起来真实合理。伪造客户收入的工作相对繁琐,需要私刻客户假公章、编造销售假合同、虚开销售发票、编制银行单据、假出库单等一系列造假工序的配合,才能让虚增销售收入看起来合理,而这一系列的财务造假则基于内部控制的严重缺失。

万福生科的谎言持续四年之久都没有被拆穿,这说明公司背后有一群人在集体造假,公司的内部控制严重缺失。万福生科这家公司,龚永福与其妻子杨荣华并列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两人合计持有公司59.98%的股份。不仅如此,龚永福还兼任公司的总经理一职,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导致整个公司的治理制度形同虚设,成了龚永福的“一言堂”。通过公司2011 年的年报可以看到,当年共召开了6 次董事会,三名独立董事均已参加。作为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独立董事却并没有在董事会上投过一次反对或弃权票,由此可以判断本该发现重大财务造假的三位独立董事很可能已经被架空。

三、结论与启示——财务造假之对策

(一)针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审计过程要注重现场检查、多进行实地走访

通过现场检查、实地走访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获取审计证据,在核查农业上市公司多项业务的真实性方面相对于其他审计方式更加相关和可靠。但因为农业公司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现实环境,导致现场检查的成本较高,审计计划中一般较少采纳。这就可能让农业上市公司钻了空子,为隐瞒客户虚增销售额和虚构客户虚增营业收入等财务造假手段提供了温床。

根据2012年的更正中报,万福生科前五大客户中,除居首的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经营部将近1 700 万元的收入为真实外,其余全部遭虚增乃至“捏造”:其向第二大客户湖南祁东佳美食品公司销售麦芽糖浆等产品,销售金额为1 416 万元,真实销售额仅为223 万元,虚增幅度达6倍;其向第四大客户津市市中意糖果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虚增1 342万元,真实销售额仅为119万元,虚增幅度高达10倍;而其向湖南省傻牛食品厂、怀化小丫丫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的相关收入额则全部为无中生有。财务造假事件被曝光之后,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上面所述的前五大客户几乎全都是个体户,其产能规模都比较小,同万福生科在购销业务上的交易量也较小。审计过程中如果对前五大客户进行现场的检查和询问,则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谎言不可能持续四年之久。因此,对于农业上市公司下游数额较大、风险较高的销售业务,注册会计师应该通过现场检查来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二)建立针对农业上市公司的预警指标体系,为监管机构审查、鉴别财务造假提供依据

我国证监会、证交所应当根据中外财务造假的案例研究、信用评级机构的各项指标,总结农业上市公司的风险特征,创立一套系统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于预警指标出现异常波动的农业上市公司,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适时进行突击检查,以防范财务造假。例如,把农业上市公司的免税优惠部分还原回来,来看其净利润中依赖于政策性免税的程度有多大,以此来判断其是否存在“净利润过于依赖税收优惠”的情况,评价农业上市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造假的风险等。

万福生科招股书表示,与其业务模式最相近的上市公司是北大荒,其产品也包括大米、麦芽糖、蛋白粉等,与万福生科有多个产品重合。北大荒财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平均应付账款+平均应付票据)/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利润/货币资金4 个重要指标2009 ~ 2011 年的均值分别为10.36、10.2%、1.75、25.26%,而万福生科对应数据分别为45.09、2.48%、3.58、67.98%,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两家公司业务模式类似,主要产品重合,这些指标不应有如此大差异。万福生科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净利润和固定资产等数据存在操纵之嫌。因此,一套系统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将为防范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提供一条更加常规化、高效化的渠道。

(三)在审计中识别农业资产的特定要素时,注册会计师应积极采纳农业领域专家的意见

注册会计师并非农业领域的专家,在识别农业资产的合理毛利率、真实价值等特定要素时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而,注册会计师应该积极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观点,将这方面的财务造假防患于未然。

2008 年,万福生科淀粉糖毛利率高达27.7%,西王糖业、鲁洲生物同类产品毛利率仅有8.64%、8.72%;2009年,万福生科淀粉糖毛利率为29.39%,西王糖业、鲁洲生物同类产品毛利率为12.76%、8.64%;2010年,万福生科淀粉糖毛利率为28.13%,西王糖业、鲁洲生物同类产品毛利率为14.50%、9.80%。对此,万福生科的解释是,公司淀粉糖类产品和其他淀粉糖生产企业所用原材料不同,公司使用大米为原料,原材料价格相对其他企业所使用的玉米较为稳定,因此毛利率相对稳定。万福生科所销售的葡萄糖粉、麦芽糖浆以及蛋白粉等所谓稻米精深加工产品,其毛利率在2012 年造假中报中高达22.08%、21.84%、25.99%,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莫非其所谓的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模式真有这么厉害?面对诸如此类的农业领域问题,注册会计师往往容易迷失方向,故而借助农业领域专家的一臂之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监管机构应强化对农业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实质要求,改善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

独立董事监督力对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公司治理的改善不断增强。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对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影响最大,独立董事客观监督环境的不佳抑制了这一作用的发挥。因此,监管机构应强化对农业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实质要求,改善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例如,要求董事长与总经理职务相分离,防止公司成为“独裁者”的“一言堂”;要求大股东回避对于独立董事的提名,由中小股东决定独立董事的人选,独立董事的薪酬由国家监管部门发放(发放薪酬的资金先由所有上市公司强制统一缴纳给国家),从而在防范财务造假和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时更具有独立性;引入机构投资者,让“二股东”、“三股东”在股权结构上可以同大股东制衡,缓解大股东“一手遮天”进行财务造假以及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等。

(五)依靠行政监管的威慑力并以市场化的手段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证监会查处万福生科案的过程中,保荐机构平安证券通过设立3 亿元投资者损失赔偿基金,采取“先偿后追”方式,补偿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即由保荐机构先行赔付投资者的损失,再向相关责任方进行追偿。这场偿付在中国资本市场史上是第一次,它实质上是券商本身、虚假陈述行为人通过券商共同实施的一次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动,在目前无法实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集团诉讼的情况下,依靠行政监管的威慑力并以市场化的手段走出了一条投资者零成本获取补偿的和解之路。

这种“先偿后追”的方式减少了民事诉讼中的诸多麻烦事宜,可以让更多投资者尽快得到赔偿,投资者几乎可以零成本拿到补偿。而且农业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相对薄弱,在财务造假案件事发后往往对赔偿投资者的损失无能为力,这时由保荐机构承担连带责任便尤为重要。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篇3

关键词:财务造假;上海医药;收购存疑;资产贱卖

一、公司介绍及事件回顾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医药),1996年10月由原上海医药管理局下属企业改制组建而成,2002年9月进一步改制成为多元投资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医药产业集团,也是内地首家A+H大型医药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产业链,是中国唯一一家在医药产品和分销市场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垂直一体化医药上市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上海医药作为中国医药领域中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庞大,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医药企业之一,其资本结构为中国华源集团控股40%,上海华谊集团与上海工业投资公司各占30%股份。近年来,上海医药保持着年销售增长率8%的强劲势头,在医药各个领域形成了生产、销售及研发的领先优势。

然而这艘中国医药的“航母”却在2012年5月23日。被股民和内部人士曝出财务造假问题,遭到中国证监会、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出面调查,令“航母”大为震动,当日市值蒸发逾20亿元。而在这针砭时弊的媒体预言背后到底亦真亦假,且让我们从媒体爆料出发,还大众一个财务真相。

二、新亚药业利润虚增

新亚药业是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为了整合抗生素业务,在2010年12月30日,上药股东大会宣布了两件事,第一是收购中信医药,第二就是花14.88亿元把新亚的抗生素业务从上药集团这边收进上海医药。最终新亚药业在2011年9月完成收购。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上海新亚药业有如此可观的利润。这反映出新亚药业有财务造假的可能。

事实上上海医药调整抗生素业务的构架是为了实现21亿元的高盈利承诺。然而在抗生素管控变严的背景下,当时上药内部觉得新亚要达到1个亿的目标有些困难.于是就参照了证监会针对重大资产重组的一个要求“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注入方在注入资产时需要对利润进行承诺,如果没有达到需要用现金补足”。也就是说,上药“悄悄”地以现金补足的方式将新亚的利润“拉”到了1亿。

在2011年报“承诺事项履行情况”中关于该项收购的事项标明的是没有“及时严格履行”。可以将注入现金的时间锁定在此期间内。

经过一番查找,在2011年年报的第107页中列出其抗生素业务于合并日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列示中,货币资金在何必日当天减少了4000万左右。即证实了上药通过注入现金虚增了新亚的利润。

此外,财报披露2011年度公司向上藥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收购抗生素业务,收购对价共计14.88亿元,其中10.70亿元由公司支付现金,尚未支付余额4.18亿元,转为应支付子公司款项。另一方面,公司声称,2011年度公司与上药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签订债权债务协议.协议约定公司应收上药集团下属子公司款项1亿元,与公司应付上药集团款项1亿元进行抵销。实际上,上海医药在收购抗生素业务上并未像外界看到的那样花了很多钱。

三、收购康丽制药存疑

2012年2月,上海医药发布有关收购常州康丽制药100%股权的公告。收购完成后2012年4月末,上海医药本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中将康丽制药纳入引发争议。2012年5月9日,证监会、香港联交所介入康丽制药收购案调查。

(一)重大知识产权瑕疵

在《关于盐酸万乃洛韦、泛昔洛韦、喷昔洛韦和缬沙坦原料的生产协议书》中显示,真正知识产权持有者丽珠集团与康丽制药签署的只是生产协议,康丽制药只有这些药物生产批文的使用权。而康丽的核心产品就是伐昔洛韦、缬沙坦等。其销售收入占其总收入超过90%。这样一来,只要丽珠与康丽进行产权纠纷,丽珠勒令康丽停止生产核心产品,上药的3亿元的第一单工业并购也就相当于买了个“空壳”。

(二)利润过早入门

在康丽和丽珠关于知识产权问题让在纠纷之中时,上海医药便迫不及待将康丽的利润并入了其2012年第一季度的报表中,虚增了利润。

在今年4月末上海医药公布的2012年度第一季报中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66.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6.0%。分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47%。工业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5.2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重点产品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4.1亿元,同比增长6.5%。而这其中,今年2月份刚刚拿下的常州康丽制药有限公司的营收数字便已并表计入。上药在其季报的重要事项中提到营业收入增加与合并范围增加有关。其合并利润表和母公司利润表的营业收入相差甚远,且母公司的收入增长率为负,便可推测出来。上海一家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经过测算发现,剔去收购合并报表等因素,上海医药营业收入的实际增长不足15%。上药的这次收购别有用心!

四、新先锋无形资产贱卖

今年4月26日,上海医药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抗生素业务进一步重组整合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决定由下属上海新亚以现金出资人民币2314.69万元向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其下属新先锋的无形资产(专利、专有技术和商标等):交易完成后,新先锋不再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所有药品批文、在研品种(或在研项目)和生产许可证转入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截至2012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本集团以6720762.31元对价向上药集团收购上药集团美国公司100%的股权。

新亚药业还将收购新先锋存货,租赁其土地、厂房、设备用于生产。“这项交易实际上是将新先锋的主营业务全部转让给新亚,但上海医药仅仅按照普通资产收购交易披露,并未披露新先锋的业务资料、产品信息及财务数据。

我在公司公告中找到2012年8月份发布的关联交易公告。公告指出新亚药业出自1610.22万元收购科发公司的固定资产、在研商品和无形资产。里面提到的科发公司94.58%的股份持有者就是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因此我怀疑该收购与新先锋贱卖无形资产事件有关。

五、结语

通过相关报道的查看以及2011年至2012年6月的年报、半年报、季报和公司公告的蛛丝马迹的搜寻,关于上海医药在三大收购事件上出现的端倪一一浮出水面。

虽然上海医药关于其涉及财务造假的事情仍持否认态度,对于外界也只是通过知情人士爆料来进行一些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医药因此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并且其内控也出现了风险。熟话说无风不起浪,如果上海医药高层管理间不存在矛盾,也不会有人爆料这些事情。事发之后高层人员换动的消息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机及手法分析 篇4

财务造假:广义上讲,只要你没有按照“会计准则”做账,都叫作假。但是,实际过程中,由于准则的规定,如果全部按照准则中去做,由于很多的发票回单都是非正规性的,税前是不许抵扣的,将给企业利润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采取首发是,控制成本,降低利润,本质也就是造假。还有一些是通过一些途径取得一些发票进行抵扣,也就是所谓多列支出,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总的来说,造假就是做假证,假账,假表等等,即只要你有一丝的凭证是你实际没有发生的,就是造假。

摘要:2012年9月15日,万福生科因财务造假遭到湖南省证监局立案调查。上市仅一年,万福生科成为创业板财务造假第一股。文章以万福生科为例,对其财务造假手法和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此案例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万福生科;舞弊动机;舞弊手法;财务造假;财务舞弊

一、公司简介及案件回顾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福生科)注册资本5000万元,是湖南常德一家以大米产品的精细化生产、销售和研发为主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011年万福生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开发行1700万股,发行价格25元。本次发行方案实施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6700万元。

2012年8月,湖南证监局在对万福生科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万福生科存在假冒银行流水和对账单,利用公司自有资金进行体外循环,假冒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9月14日收到湖南证监局发出的《立案稽查通知书》,该通知万福生科管理层应当积极主动配合监管部门稽查行动。同年10月26日万福生科披露2012年中期报告的更正公告,承认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营业成本1.46亿元及总利润4023.16万元。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公布自查报告。承认2008―2011年三年间虚增营业收入7.4亿元,总经营利润1.8亿元人民币以及总净利润1.6亿元,其中2011的虚增情况最为严重,该虚增总营业收入2.8亿元,总经营利润0.65亿元及总净利润0.59亿元。2013年05月10日证监会公布对了对万福生科以及其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和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决定。

二、万福生科舞弊动机分析

2.1 获取上市资格

公司管理层眼红于IPO的造富效应,期望能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而根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公司发行要求发行人财务状况良好: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行前两年连续盈利,累计净利润超过1000万人民币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0万元;最近一期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过去三年的财务报告中无虚假记载。为了进入资本市场分一杯羹,公司以上市为目标,虚增收入、利润进行舞弊。

2.2 上市时募集更多资金

公司IPO募集资金数额由发行股数和发行价格决定。而发行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市盈率,当公司市盈率越高,财务状况越好时,发行价格也越高。为了提高公司市盈率,募集更多资金,万福生科不惜铤而走险,粉饰2008―2011年的财务报表,虚增收入及利润。

2.3 上市后维持股票价格,同时掩饰前期舞弊行为

如果说2008―2011年万福生科舞弊行为是为上市做准备,那么其在2011年以后的舞弊则是为了维持股票价格,同时掩饰以前的舞弊行为。公司上市后,股票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而投资者的预期往往受到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为了维持投资者良好预期,万福生科管理层虚增了2012―2013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时,由于以前为了获取上市资格,募集更多资金进行大量舞弊。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等存在大额虚增,财务状况“表现良好”,为了防范由于上市后盈利能力等“骤降”引起监管部门怀疑,在公司业务状况表现不佳时,只能继续舞弊,以粉饰财务报表。

三、万福生科舞弊手法分析

3.1 利用自有资金体外循环,虚构交易

万福生科利用农户身份证开立大量实际由万福生科控制的银行账号。公司将自有资金打入农户账号,冒充“预付款项”,随后,再将该自有资金打回公司账号,做为“应收账款”的收回。通过自由资金流动,虚构营业成本和销售收入。公司还通过从不同柜台存取资金,割裂资金流向。同时,万福生科还私刻某些银行业务章,违造银行资金流水和对账单。

3.2 工程建设项目造假

通过对比2012年和2011年公司财务报告数据发现,其在建工程项目账面余额由8675万元增高到1.8亿元,净增高额接近0.9亿元人民币。通过查阅其2012年中报相关科目发现,公司由于采购固定资产等项目导致的资金流出达5833万元人民币。基于以上财务数据我们分析其应付科目金额应当增高或是预付科目金额应当降低。而实际情况是预付科目金额由1.19亿元增高到了1.46亿元,增高额度达0.27亿元,而应付科目金额只增高了不到38万元。其次,我们还发现淀粉糖生产线扩建项目2012年的投资额是2011年投资额的12.5倍,但是该项目的完成度由90%减少到30%,而其却并未在中报中给出合理解释。再者,通过其公开披露信息深入发掘,我们发现其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在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的公告中声称,该公司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向大米精深加工生产线设备技术改进工程投入0.7亿元和1.16亿元。但是,通过查阅万福生科披露的2012年的年报信息发现其投入额分别为151万元、6973万元。

3.3 虚增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

万福生科对2012年半年报中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进行了巨大更正,应收账款缩减了876万元,降幅高达68%。其中包括湖南双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排名前五大客户开始从应收账款客户名单中消除,这意味着企业通过虚假交易对经营业绩等行为进行了造假。而预付账款在前三年变化幅度较小,而2011年和2012年预付账款变化幅度之大到令人质疑,据2012年半年报资料显示,2011年和2012上半年预付账款均同比增长了4倍多,而前五位预付账款中的三位自然人也随之消失。另外,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万福生科的原材料大多是从农户手中直接现钱交易取得,存在如此大额应付账款令人怀疑。可见,万福生科造假不仅通过应收账款账户,还通过预付账款科目,舞弊手段更加隐蔽。

3.4 虚构收入

通过查阅万福生科2012年中报及相关信息,我们发现其通过虚构大客户信息和虚构大客户销售数据来虚构收入。通过对万福生科所处行业销售情况分析,我们发现该类公司下游客户一般为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极少出现交易规模巨大客户群体。而万福生科的营业收入集中来源于其前五大客户。如其第三大客户湖南省傻牛食品厂为其收入贡献了1380万元,但实际上傻牛食品厂在2008年已经处于停产状态,与停产的企业有大额的销售收入往来,足以看出万福生科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交易,财务数据严重偏离客观事实。然而,为了掩饰这些虚假信息,万福生科制造了公司产品在超市销售兴旺的假象,并且不惜为其虚假收入纳税。

四、思考与建议

4.1 改革保荐机构与事务所的聘用机制

虽然万福生科是精心策划的系统化的真金白银式的造假,审查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同时,作为保荐机构的平安证券及作为审计师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没有谨慎履行其应尽职责,甚至在IPO调查时纵容其造假行为,甚至联合造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保荐机构和事务所应该是基于广大投资者立场核查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然而,其聘用、续聘及解聘及审计费用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管理层或大股东。这种情况下,保荐机构和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我们建议可以改变现有的聘用及收费机制。由证监会牵头,联合上交所、深交所等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拟上市或已上市公司像该机构交纳一定的上市费用,由该机构组织遴选保荐机构和事务所。并由该机构独立与保荐机构和事务所结算。

4.2 加大处罚力度,增加造假成本

目前美国出现财务造假行为相对较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对于造假处罚力度之大,使得造假风险和成本加大。而我国对于财务造假行为的制裁过于轻微。根据我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企业采取不正当方式满足上市条件,但尚未发行证券的,将对其开出 30万~60万元不等的罚单以示警告;已经发行证券的企业,将对其开出所得收益的 1%~5%的罚单以示警告。在本案中对于万福生科,罚款仅30万元,仍保留其上市资格。处罚情况相对于其虚假上市后带来的财富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孙旭东.万福生科预付账款造假[J].证券市场周刊,2012(43):48-49.[2]林中乔.从绿大地案看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治理与防范[J].金融经济,2013(2).[3]经济信息联播.创业板造假第一股调查[Z].2013-03-25.[4]证监会通报万福生科涉嫌欺诈发行及相关中介机构违法违规案[EB/OL].(2013-05-10),.[5]刘永.上市公司绿大地造假案例分析[J].中国市场,2013(45).[6]董中超.从“新大地”事件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J].中国市场,2013(33).[7]李梅.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造假[J].中国市场,2012(18).一是对源头项目的实施要公开。对容易滋生腐败的源头项目,如贷款发放、授信评审、财务开支、基建装修、大宗物品采购、干部任用等,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实行操作公开,以强化权力制约,杜绝工作中的逆程序操作、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有效预防腐败现象发生。二是做到社务“五公开”。为增加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防止腐败现象,要将事关联社发展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干部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实行公开,把决策程序、办事程序、最终结果向内部员工公开,让干部职工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要做到重大经营决策、人事工作、财务收支、领导班子成员主要办公费用和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敏感事项“五公开”。

三、健全目标责任落实体系,使干部职工不敢腐败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要负主体责任,纪委要负监督责任。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要求和省联社党委的工作部署,我们要建立起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监督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员工全员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体系,层层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形成事事有人抓、有人管的局面,发现腐败现象和问题及时查处,积极维护制度威慑力,使干部职工不敢腐败。着重做好“三项工作”:

(一)发挥党委班子整体作用,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一是党委书记要做到“三个到位”,增强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的自觉性。(1)思想认识要到位。联社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自己的“责任田”去管理,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意识。(2)责任落实要到位。党委班子成员全部实行“一岗双责”。联社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联社第一责任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全面责任。班子成员是分管部门和业务口“第一责任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负主要责任。(3)工作落实要到位。对党委班子成员,要按照分管的部门和业务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工,明确目标,砸死责任,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汇报、同考核。对抓工作不力者,酌情追究责任。二是班子成员坚持“三个带头”,积极当好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的参与者和引导者。(1)带头严抓主体责任。每个班子成员对分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做到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考核、亲自协调、亲自汇报。(2)带头严保政令畅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支持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讲规矩守纪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带头严格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从政规定,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十个严禁”和省联社从严执纪“十条禁令”、作风建设“十个不准”等廉政制度,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二)严格执纪问责,认真落实纪委监督责任

一是坚持“三个不放松”,全面履行监督责任。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主要责任就是监督、执纪、问责。因此,工作中要做到“三个不放松”:(1)紧盯作风建设不放松,持之以恒纠“四风”,做到严肃执纪,严厉问责。(2)紧盯重点工作不放松,加强信贷业务、资金调拨清算、不良贷款处置、设备招标采购等主要风险点检查监督,要做到发现问题重点解剖,查清原因、查明责任,对违规违纪责任人严肃问责。(3)紧盯查办案件不放松,做到有案必查、有责必究、有腐必惩。二是坚持“三个敢于”,理直气壮开展监督工作。监督责任是党赋予纪委的神圣职责。因此,联社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要做到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积极履行监督责任,扎实做好监督工作。

(三)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责任压力传导链

为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紧抓实,联社每年要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分别下达到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室、信用社,落实责任内容、责任目标、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并与联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使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责任,件件事情有人抓,形成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同时,要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量化考核标准》,建立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评先评优、业绩评定、选拔使用、晋级奖励和绩效工资相结合,以加大工作力度,形成人人关心、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沈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提高国有企业干部队伍素质.求是,2003(12)

[2] 张荣华,王凌燕.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建设初探.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内部因素分析 篇5

注:由于各家公司原因不止一种, 我们是根据各个公司披露的各种原因进行累计, 分别用各种原因除以总家数计算的比例。

从表1可见, 我国上市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比较复杂。下面笔者主要从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内部因素入手, 对发生财务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这里所说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财务因素和治理结构因素。

一、财务因素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影响分析

我们在分析困境公司财务特征时发现, 困境公司与正常公司资产和利润等主要报表项目存在很大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特别处理办法决定的, 即特别处理的主要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另一方面, 也反映困境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成果差, 财务因素是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主要内部因素。从表1统计结果我们看到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主要因素包括资产质量差, 结构不合理;负债过度, 结构失衡;主营业务缺乏竞争力、收益质量差和重大项目投资失败等。

(一) 资产质量差, 结构不合理

资产质量对于判断一个公司的价值、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从表1可见, 困境公司资产质量差主要表现在货币资金短缺、应收款项多、存货质量差和固定资产老化等。

1. 货币资金短缺

货币资金短缺是指公司所拥有的资金量少于维持公司正常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量。公司在经营中出现资金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看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原始资金投入不足, 日常经营主要靠贷款维持, 如果公司再快速扩张, 会使有限的资金更加缺乏, 进而发生资金流转困难。二是经营管理不善, 造成某个环节资金周转受阻, 如发生大量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增加等。三是经营亏损。当公司发生亏损尤其是亏损额大于公司的折旧提取额和摊销费用时, 直接结果是导致公司的流动资金逐渐减少, 引起资金短缺。总之, 货币资金短缺涉及多种原因, 且对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影响大, 我们将其结合在其他方面论述。

2. 应收款项多

长期以来, 企业之间由于相互拖欠货款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的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形成公司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外部原因。一方面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需要大量销售产品, 于是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是在社会普遍缺乏诚信情况下, 很多公司故意拖欠账款。二是内部原因。从企业自身情况看,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管理者普遍只重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 殊不知只有取得现金的收入才是真正的销售实现。应收账款对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入, 是引发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很多上市公司在具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下, 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的状况。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逾期应收账款发生的坏账风险上。二是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多, 不仅是货款大量被客户占用, 可能发生坏账损失风险, 而且按照现行税法规定, 无论公司销售是否收到现金, 只要收入实现, 均需要缴纳税金, 因此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损失的不仅仅是货款本身, 还包括为客户垫付的税金, 这样更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负担。

3. 存货质量差

存货积压过多, 不仅占用大量生产资金, 而且增加了公司的储存成本和管理费用。若存货管理不当或陈旧过时, 则会大大降低存货的变现率, 很容易使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

4. 固定资产老化

固定资产成新率是指公司拥有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一般来说, 新公司或经过改建、扩建、技术改造的老公司, 固定资产成新率就高, 相反, 老公司或固定资产更新的规模不大, 则固定资产成新率就低。固定资产成新率低, 说明公司生产规模有限, 产品更新较慢, 竞争力不足。困境公司的表现验证了这一点。

5. 资产结构不合理

分析发现, 困境公司的资产结构不合理、资金运营效率低。流动资金, 尤其是流动性较弱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的比重过大, 致使流动比率偏高和速动比率偏低, 与此同时, 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很低。

(二) 负债过度, 结构失衡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资产分布结构决定负债结构。

适度负债, 公司可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过度负债则会使公司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 甚至发生支付危机。偏高的负债一方面会弱化公司的支付能力, 蕴含危机;另一方面, 一旦信用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故障, 或实际现金流量与预期净流量相差较大, 影响即期债务偿付, 必然会出现财务困境。负债过度易引发财务困境, 其原因主要有:

1. 债务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负债结构, 一般是指能够反映公司经营业务特征和合理资金成本的资金来源结构。这种负债结构, 使公司有能力承受经营及财务风险。合理的负债结构应该满足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要;能够保证公司债务的按期偿还;使公司的筹资成本最低。

不合理的资金结构, 会降低公司盈利能力、加大财务风险。如果公司把通过举债筹集的短期资金投资于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 就会降低资产的流动性, 从而造成短期偿债困难。一旦出现短期债务集中偿付, 就会发生财务困境, 香港百富勤公司破产就是典型案例。

2. 负债比例过高

上市公司的负债比例过高, 会使财务杠杆产生负效应, 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公司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生产经营所获取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 否则将出现偿债困难。过度负债还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 加大了偿债压力;同时还会影响公司信誉和再筹资能力, 一旦资金周转不畅, 就会引发财务困境。郑百文的财务失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三) 主营业务缺乏竞争力、收益质量差

目前, 无论是中央企业整合还是中小企业发展, 都强调突出主营业务。上市公司培育出一个具有竞争能力的核心业务后, 才能考虑是否需要围绕核心业务开展多元化经营。否则, 多元化投资的直接后果就是新项目挤占优势主业的资金, 失去公司原来的竞争优势。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可能会致使公司主营业务萎缩。如国家调整了对酒类的税收, 对白酒按量征收消费税, 仅此一项就使酒业公司税费增加不少。

收益质量的高低, 决定着公司的未来发展。收益质量与利润结构、收入来源、成本控制和经营现金流密切相关。困境公司收益质量低, 在利润结构中表现为经常性收益少, 一次性收益多。从构成利润的两个会计要素看表现为主营业务收入低、成本费用高。

为什么困境公司会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主业核心产品缺乏竞争力, 使公司销售规模越来越小, 成本上升, 致使产品毛利率下降。如ST飞彩, 原来是一家以农用车及配件生产加工为主业的公司, 但在其主要产品销售日益萎缩, 库存上升, 收入增幅明显低于成本增幅, 致使公司利润下滑。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分析上市公司年报时发现, 多数ST类公司主营业务竞争能力差、主营业务利润率低, 债务负担重, 逾期贷款多, 未来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治理结构因素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影响分析

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治理结构因素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下面我们从大股东占用资金、股权结构、对外担保和关联交易等方面分析治理结构对困境公司的影响。

(一) 大股东占用资金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使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动机很多, 但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的危害以及对广大投资者利益的侵害也显而易见。大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之所以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存在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在原来的发行制度下, 上市公司大都是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改制形成的, 上市公司的母公司 (大股东) 为了支持公司上市, 将有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剥离后注入到上市公司, 而将大量不良资产甚至可以说是包袱留给了集团公司。结果是, 股份公司上市了, 而母公司却资金紧张, 经营困难, 基本丧失了独立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 部分上市公司改制设立时供产销体系不完善, “三分开”、“两独立”不够彻底, 或是由于较为特殊的销售体制 (如电力公司) , 导致上市公司缺乏独立性, 不得不与大股东及关联方发生大量的关联交易。二是虽然在证券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 但这种法人治理结构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形式上, 其发挥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情况在“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更为突出。

无论被大股东占用的资金多少, 都会对上市公司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轻者会影响到公司投资项目的实施、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业务开展;重者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 最终导致公司亏损, 甚至退市。其主要影响包括:

第一, 对上市公司发展的影响。占用资金首先会影响到公司投资项目的实施, 在资产负债表上通常表现为应收款项的增加和货币资金的减少。而正常的公司在募股资金使用上均表现为长期投资或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的购建。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通常是计划投资扩大主营业务产能和开拓新业务, 以保持公司的增长动力, 这也是能够被推荐审核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重要依据。所以如果这部分资金被他人占用, 公司的发展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第二, 对上市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如ST中燕公司在董事会报告中阐述:报告期内主营业务处于停顿状态, 没有对公司利润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业务经营活动, 报告期内公司没有新增募集资金, 亦无对外投资情况, 前期募集资金延期使用至本期。

第三, 公司财务状况受到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会计报表上表现为, 其他应收款占应收款总额的比例极大、主营业务严重萎缩、期间费用吞食了利润, 甚至形成巨额亏损。如果股权融资所筹集的资金满足不了大股东的使用, 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贷款来满足其需求。这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使上市公司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二) 股权过分集中, 形成“一股独大”

我国上市公司一个普遍特点是“一股独大”, 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 大股东行为缺少有效制约, 容易出现股东干预日常决策, 使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 国家所有权的代理行使缺乏妥善措施, 上市公司往往出现“内部人控制”的偏向。控股股东占用资金情况严重的公司中, ST公司占相当大的比重。控股股东的大量资金占用, 已成为导致公司成为ST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关联交易频繁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发生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在经营往来中发生的关联交易主要有关联购销、资产交易、资金占用和信用担保等。

关联交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 但它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却不相吻合。在关联交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存在各种各样的关联关系, 交易并不是在完全公开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关联交易客观上可能给公司带来正负两个方面影响。从上述大股东占用资金等情况分析, 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误区。众所周知, 建立证券市场是为公司开辟一条直接融资渠道。通过公司间的正常购并行为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但是, 一些公司认为“上市”的目的就是“圈钱”, 因此不惜代价争取“上市”。一旦成功上市, 不是努力有效利用好募集来的资金, 而是研究政策, 利用关联交易, 搞利润策划、报表重组, 想方设法保持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的功能。二是制度缺欠。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短, 发展快, 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许多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这给一些公司提供了利用制度缺欠的机会。三是利益驱动、关联交易频繁。

(四) 担保过重

担保作为公司的一种正常经营行为, 但是为数众多的上市公司因为曾为其他组织提供担保而陷入财务困境。上市公司担保的对象多为关联公司。

分析其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某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发生非理性担保行为的绝大多数是“一股独大”的公司, 这就给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者提供了条件, 增大了发生非理性担保的可能性;二是提供担保的公司缺少对担保决策的分析能力;三是目前公司融资渠道匮乏。除了上市、发行债券和贷款外, 公司的其他融资渠道几乎没有, 况且目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还不够成熟, 向银行贷款仍为公司主要融资渠道。

总之, 尽管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认为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财务状况差和治理结构不合理这两个因素。财务因素是直接因素, 治理结构因素是诱发财务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两个原因相互作用。

三、对策

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对相关利益者影响广泛, 针对财务困境发生的原因, 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股权分置改革取得较大成果的基础上, 针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要强化上市公司的独立性, 使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人员、资产、财务分开, 机构、业务独立, 各自独立核算, 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二) 实施强制交替审计

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公司提供顾问与审计服务而可能会引起的利益冲突, 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这也是安然事件和科龙风波得出的结论之一。避免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 因此, 有必要建立强制交替任用主审会计师制度。

(三) 限制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活动应遵循商业原则, 但是事实相反。上市公司在关联方之间发生大量相互担保和资金融通行为, 既威胁着银行资产的安全性, 也加大了企业运营风险。因此, 需要规定对关联交易的限制措施。

(四)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分析 篇6

我国证券市场从成立至今已走过将近20个年头, 股票市场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随着全球经济日益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应付新的挑战与机遇中, 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怎样提高企业, 尤其是高级管理者在以分秒为节奏, 以国际经营信息为视野的环境里对动荡的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对企业经营进行决策, 对新的利润增长点做出判断, 对财务状况做出实时监控。在新兴的市场中, 当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市场化交易活动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企业主要依靠金融市场来筹集资本时, 关心企业发展的相关各方也在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 做出理性的判断。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

1. 财务报表公示时间严重滞后

目前的普遍情况是, 很多上市公司上半年的财务数据一般在该年的八月份左右正式公布, 而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完整报表甚至在接近本年年中时才陆续披露, 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报表公示时间普遍更晚。此前公众只能通过各种非官方渠道获得真假难辨或极不完整的数据信息, 极大影响了对公司前景和股票走势的判断。

2. 财务报表透明度不高

报表的详细数据和会计解释一般必须在专业的会员制网站获得, 媒体对这类网站

的宣传不足, 因此知之者甚少, 公众普遍是通过购买或从炒股软件中获得相对简化的财务报表数据。

3. 财务报表造假情况较为严重

随着市场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粉饰财务报表、操纵利润的案例比比皆是, 证券市场屡屡爆出上市公司假账丑闻, 上市公司不断地进行财务报告舞弊, 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并蒙上心灵的阴影。

4. 财务分析工作缺乏公认的行业标准

我国由于财务分析工作起步较晚, 不仅没有较权威性的行业标准, 即便是行业分类方法也较为混乱, 目前对公司的财务分析的行业分类仅限于上市公司, 在对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方法上, 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三、上述状况的形成原因

1. 内部原因

(1) 两权分离

“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作权的分离。也就是说, 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 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两权分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 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运作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 无论是资本的所有者还是资本的运作者, 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即实现最大化的盈余。但是, 所有者与运作者二者所追求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盈余, 而资本运作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生产经营, 同时还要考虑自身的回报, 必然会带来道德风险, 出现资本所有者与资本运作者的矛盾, 矛盾的最终结果是财务舞弊由此产生了。

(2) 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人们守法经营, 取得合法的利益, 也会驱动人们铤而走险, 劫取非法的利益。

2. 外部原因

(1) 监督不力

从理论上讲, 审计监督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保障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 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活动, 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有着其他经济监督无可比拟的作用。但是,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近年来企业数量急剧增加, 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却基本保持不变, 造成现有的审计力量无法应对迅速增长的审计业务量。企业的审计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来进行。但内部审计无论在隶属关系上还是在利益关系上, 都始终未能解决其真正的独立性问题, 因而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财务舞弊现象。而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同样面临着一个独立性问题, 最突出的是: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而不是股东大会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 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或聘请注册会计师监督资本经营管理者, 其监督的力度、监督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再加上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不正当干预, 强制注册会计师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报告, 都会为财务舞弊大开方便之门。

(2) 处罚威慑不足

我国目前的证券法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 因此在实践中, 对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般都采用行政处罚的办法解决, 但对受害的投资者却难以得到补偿, 另外, 对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处罚也仅限于行政处罚, 还没有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因参与造假或重大失职向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做民事赔偿的案例, 正是由于目前我国民事赔偿和刑事处罚制度的不完善, 造成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成本极低, 处罚不能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3) 普通投资者盲目和缺乏财务常识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发展预期是普通投资者最主要的参考依据。但我国财务报表的完整披露普遍存在数个月滞后期。在这几个月时间当中, 投资者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获得其所关心上市公司的赢利预期, 并作为重要的买入卖出依据, 却只有少数人真正关心并看懂该公司往年的财务报表, 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财务知识和关注度的缺失导致从众心理的加剧, 间接促进投资者集体将资金投入到预期赢利的公司, 而并不关心这些“传闻”或“利好”的真实性。这种群体效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股价的上涨。不可否认很多提前传播的“内幕消息”的确是真实的, 但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公司被动的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 以匹配那些虚假传闻所带来的股价上涨。这就是为什么“内幕消息”无论真实准确与否, 却多数都与最后的财务报表方向一致。

总之, 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飞速发展, 上市公司的数量增加很快, 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 且都具有严重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而且误导政府等监管部门, 使其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 也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同时也损害了会计职业界的声誉, 严重降低了广大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信心。

目前, 财务管理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而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 报表分析者要想取得最佳分析效果、做出科学决策, 首先所依据的分析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充分透明;最重要的是财务报表分析者要借助财务报表体系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采用一定的分析技巧和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整体和动态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治理不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应当从民事法律责任制度上考虑如何有效遏制会计造假动机的实现, 还应当从信息披露机制角度设计消除会计造假行为出现的机制。我们不仅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制, 尤为重要的是, 要不断提高投资者鉴别、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摘要: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飞速发展, 上市公司的数量增加很快, 财务披露的问题使投资者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而且误导政府等监管部门, 使其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 也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本文呼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制, 尤为重要的是, 要不断提高投资者鉴别、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报表,年审,财务公开

参考文献

[1]罗正英张雪芳赵玉娟: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特征、结构与实现机制[J].会计研究, 2004年08期

[2]贾银芳:我国现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要求的局限性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年01期

[3]刘东超: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2年02期

[4]于海燕, 黄一鸣:会计信息对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 2005年04期

[5]韩博印: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 2006年02期

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统计分析 篇7

一、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内容分析

本文通过中证网“信息披露”中的“公告查询”,输入市场类型(深市主板或沪市主板)、证券代码、公告类型(补充更正公告)以及起止时间即可得到补充更正公告。本文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对于某些公司针对同一补充更正事项发布2个或2个以上公告的,视同一个公告,表1列示了2011-2013年我国财务重述的数量统计。

(单位:个)

资料来源:由中证网(http://www.cs.com.cn/)整理得到,下同

由表1可知,深市主板和沪市主板的重述公告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我国2010-2011年间出台的一系列信息披露规则有关,如2010年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 和2011年的 《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责任认定规则》 等,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问题。但财务重述比例仍保持在10%以上,且深市主板的重述比例一直高于沪市主板的重述比例,这说明我国财务重述现象依然严重,必须引起警惕。

本文研究的是2011-2013年所有的重述公告,不仅包括会计报表补充更正、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还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董事会报告等。 为了对其进行细化研究,本文综合GAO(2003)的九分类法和姜英兵(2010)的五分类法,将重述内容分为资产负债项目、利润项目、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和其他项目4个方面(如表2)。

(单位:个)

注:重述公告的内容可能涉及超过一种内容,所以当年重述内容数量加总将超过当年重述公告数量。

(一)资产负债项目重述资产负债项目重述是指对年报披露中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发布更正或补充公告,例如对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错误或汇总错误、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划分错误、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受担保问题的重述等。资产负债项目重述可能会对利润表或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表2显示,深市主板和沪市主板对资产负债项目的重述都在20%以上, 深市主板呈U型发展,2012年对资产负债项目的重述比例最低(18.78%),之后又上升为22.77%,三年的平均比例为21.08%;沪市的发展趋势与之相反,呈n型发展,在2012年达到最高,为32.48%,之后下降为22.22%,三年对此项目重述的平均比例为27.46%,比深市高6%左右,可能是由于深市比沪市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财务重述制度。

本文进一步将资产负债项目重述细分为影响利润的重述、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重述以及其他内容的重述三类(如表3所示)。

表3显示,在资产负债项目重述中,对影响利润项目的重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明显,2013年深市和沪市对此的重述比例分别为23.33%和21.62%,三年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6.00%和23.43%,这表明对资产负债项目进行财务重述中有20%以上与利润项目有关。换言之,还是存在利用此项目进行利润操纵行为的公司。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重述公告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深市和沪市三年平均为20.79%和25.81%,说明有五分之一的公司选择利用财务重述延缓公布一些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情况,深市和沪市前面两项的三年平均比例之和为46.79%和49.24%,说明有将近一半的资产负债项目重述公告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如此高的比例应该引起上市公司、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

(二)利润项目重述利润项目重述是指对年报中影响利润表的某些项目发布补充或更正公告,如收入的确认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所得税的抵扣计算错误等都会对利润项目产生影响,最终对净利润和每股收益产生影响。由表2可知,三年合计对利润项目的重述公告有363份,占总重述公告的30%左右,这些公告通常是由于一些财务指标的计算存在有意或无意的错误,或是重大的会计差错导致,严重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另外,深市主板与沪市主板对利润项目的重述相差无几,2012年深市主板对利润项目的重述比例高达31.49%,在2013年有所下降(26.73%),可能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加强了对财务重述信息披露的管理,提高了进行财务重述的要求;而沪市主板则增长平稳,2013年达到最高的32.48%。这类重述内容与企业价值的评估相关,上市公司可能在年报中掩盖亏损或虚报利润,然后利用重述进行披露,以达到延缓发布不利消息的信息披露管理行为,降低了市场信息的透明度。监管机构应对此进行重点监控,防止某些上市公司利用财务重述进行利润操纵。

(三)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重述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重述是指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存在的问题发布补充或更正公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可能是应新颁布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能是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能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也可能是以前运用的会计政策和做出的会计估计存在错误等。例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借款费用由原来的全部费用化变更为部分满足条件的予以资本化等。表2显示,重述公告中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比例并不高,深沪两市三年平均比例分别为8.11%和6.43%,但是由于我国对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因此不管是哪种情况导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都会对利润表项目或资产负债表项目产生影响。

除了以上3种重述项目之外,对其他内容的重述主要包括关联交易、重组、证券相关类、并购中的研发、报表项目重分类、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董事会报告等问题的重述。表2中,深市和沪市2011-2013年对这类内容进行重述的平均比例分别为42.89%和34.66%,比例相对较高。但这一类重述通常不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二、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原因分析

结合现有研究文献及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本文将导致财务重述的原因分为技术、会计问题、敏感性问题、法律法规、部门监管及其他未知原因等6方面。根据这6类原因, 本文将2011-2013年1095份财务重述公告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如表4所示。

(一)技术问题技术问题导致的重述是指因录入、打印、校对、排版等技术原因造成的错误或遗漏。由表4可知, 因技术问题引起的重述所占的比重最大,深市和沪市三年平均约为32.03%和30.76%,从此原因导致重述的时间分布来看,深市逐年上升,而沪市逐年下降,虽然有细微变化, 但是保持相对稳定。深市主板在2012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然后2013年略微下降,沪市主板则是基本按2%的比例下降。发布这类公告多是因为年度财务报表中存在一些细微的差错或遗漏,虽然影响很小,但也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不注重细节,对财务信息披露的不重视。

(二)会计问题因会计问题导致的重述是指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进行解释说明等会计问题导致的重述。 2011-2013年,深市主板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沪市主板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深市和沪市三年的平均比例为19.61%和22.33%。由于会计问题导致的重述会对公司的年报产生较大影响,最终影响公司的股价、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以及公司的形象,上市公司特别是已经连续2年亏损的*ST公司,极有可能在年报中故意进行不正确的会计处理以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然后利用会计问题重述更正会计差错,延缓不利消息的公布,推迟*ST公司的退市时间。

(三)敏感问题因敏感问题导致的重述是指由于投资者质询或公司认为有助于投资者决策等原因对年报财务指标或者公司的生产经营、风险、公司治理等重要问题进行的补充更正。表4统计显示,由于敏感问题导致的重述比例平均也在14%以上,深市主板和沪市主板在此原因上都呈现n型趋势。可能与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和外贸出口困难等一些不利环境有关,导致了2012年对此原因重述的比例达到最高。深市和沪市三年平均的重述比例为14.04%和14%,两市相差无几。由于敏感问题导致的重述也是反应公司在生产经营或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问题,此原因的重述也会使投资者重新考虑对该公司的投资,也会对重述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

(四)法律法规应法律法规要求导致的重述是指因年报格式或内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或者因存在重大疏漏、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而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解释说明等原因导致的重述。此原因导致的重述一般是因为重述公司存在重大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理,然后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重述并更正处理,基本是对上市公司有负面影响的重述,严重影响投资者对此公司的信赖程度。此外,深市和沪市近3年由于会计问题、敏感问题和应法律法规要求而进行的重述的比例合计为46.31%和49%, 这说明我国财务重述公告中有将近一半是由于会计差错、 重大遗漏和格式或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而导致。

(五)部门监管由于受到监管部门惩罚或敦促导致的重述是指因会计舞弊、重大会计差错、会计丑闻等重大问题而被财务部、证监会或地方监管机构要求对公告内容进行补充更正。表4显示深市和沪市因监管部门惩罚或督促而进行的财务重述占5.24%和6.32%,这类公告是由于监管部门在检查时发现了重大问题后才导致的重述,说明这类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一般存在重大问题。

(六)其他原因其他或未知原因导致的重述是指除上述原因以外的情形,例如股东大会决议议案的变更或临时股东大会增加提案的补充公告。从表4可知,这部分重述的比例相对较高,深市和沪市三年平均为16.43%和13.92%, 这部分的重述公告对重述公司、投资者基本没有影响或影响不明显。

从以上分析可知,各原因占比在不同的年份和不同的交易市场时升时降,起伏不定。技术问题的重述性质较轻, 其上升或下降不会引起投资者的过度关注,但会计问题、 敏感问题和应法律法规的要求等问题的重述可能表明财务信息存在重大问题,严重的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由于这部分的比重较高,所以目前我国财务重述的原因趋于严重,有必要加以控制。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2011-2013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尽管财务重述现象正在逐年减少, 但是目前还是有较高的重述比例。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企业确实在财务报告中由于技术原因导致错误或遗漏而进行重述,但是也不乏一些企业故意“报喜不报忧”,进行利润操纵。这说明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的道路任然任重而道远,同时也需要各个监管机构、各公司以及市场参与者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会计学角度给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督就要从公司董事会、政府、市场参与者及媒体共同参与。公司董事会是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机构,应当制定合适的有关财务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管理层执行,确保公布的信息的完整、准确;证监会和司法部门属于政府监管,政府监管的完善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转移,减少大量的、不必要的事前审批,重点关注事后监管。市场监管离不开媒体及时关注和充分披露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充分满足投资者的知情权。市场参与者监督就是提高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和成熟程度,增强中介机构和专业评论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

(二)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约束机制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中才明确提出“追溯重述”,暂时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披露标准,造成披露的随意性,因此应尽快规范财务重述的规则格式,制定统一的披露要求,建立完善的财务重述披露系统,保证财务信息使用者获得正确信息。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篇8

关键词:杜邦分析体系;财务比率分析;权益净利率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094-02

传统的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资产报酬率,边际利润率(或净利润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等;对股份制企业还有每股利润,市盈率,股利发放率,股利报酬率等。这些指标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它们都不足以全面地评价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就必须有一种方法,它能够进行相互关联的分析,将有关的指标和报表结合起来,采用适当的标准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评价,既全面体现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又指出指标与指标之间和指标与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杜邦分析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1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1.1 杜邦分析法

杜邦模型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若干个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并最终通过权益收益率来综合反映。采用这一方法,可使财务比率分析的层次更清晰、条理更突出,为报表分析者全面仔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提供方便。杜邦分析法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更加清晰地看到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润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给管理层提供了一张明晰的考察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是否最大化股东投资回报的路线图。

1.2 对杜邦分析法的分析

1.2.1 各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

杜邦分析法实际上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财务,一是进行了内部管理因素分析,二是进行了资本结构和风险分析。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总资产

1.2.2 杜邦分析法提供了下列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的信息:

(1)权益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它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同时反映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运营等活动的效率,它的高低取决于总资产利润率和权益总资产率的水平。决定权益净利率高低的因素有三个方面: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三个比率分别反映了企业的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资产管理比率。

(2)权益乘数主要受资产负债率影响。负债比率越大,权益乘数越高,说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给企业带来较多地杠杆利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多地风险。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同时受到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3)资产净利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比率,综合性也较强。它是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因此,要进一步从销售成果和资产营运两方面来分析。

(4)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提高销售净利率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想提高销售净利率:一是要扩大销售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费用。而降低各项成本费用开支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列示,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结构分析,加强成本控制,以便为寻求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提供依据。

2 利用杜邦分析法作实例分析

杜邦财务分析法可以解释指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趋势,以及为采取措施指明方向。下面以一家上市公司北京福田汽车公司(600166)为例,说明杜邦分析法的运用。

该公司2009至2010年财务比率见下表:

2.1 对权益净利率进行分析

权益净利率指标是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能力的指标。权益净利率充分考虑了筹资方式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因此它所反映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能力、财务决策和筹资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该公司的权益净利率在2009年至2010年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分别从2009年的30.05%降低至2010年的23.84%,企业的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依据这个指标来判断是否投资或是否转让股份,考察经营者业绩和决定股利分配政策。这些指标对公司的管理者也至关重要。公司经理们为改善财务决策而进行财务分析,他们可以将权益净利率分解为权益乘数和资产净利率,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表2可以明显地看出,该公司权益净利率的变动在于资本结构(权益乘数)变动和资产利用效果(资产净利率)变动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2.2对资产净利率进行分析

通过表3可以看出2010年的总资产周转率有所下降,说明资产的利用,没有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显示出比前一年较差的效果,但是该公司利用其总资产产生销售收入的效率在增加。总资产周转率的降低同时销售净利率的增加并没有阻碍资产净利率的增加。

2.3对销售净利率进行分析

该公司2009年到2010年销售收入的提升幅度大于净利润的提升幅度,分析其原因是营业总成本的增多,全部成本从2009—2010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与销售收入的增加幅度大致相当。

在本例中,导致权益利润率小的主原因是总成本过大。也正是因为全部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导致了净利润提高幅度不大,而销售净利率的提高则弥补了总资产周转率的降低。资产净利率的提高当归功于销售净利率的提高。福田汽车下降的权益乘数,说明他们的资本结构在2009—2010年发生了变动,2010年的权益乘数较2009年有所减小。权益乘数越小,企业负债程度越低,偿还债务能力越强,财务风险程度越低。

3 结论

综上所述,杜邦分析法以权益净利率为主线,将企业在某一时期的销售成果以及资产营运状况全面联系在一起,层层分解,逐步深入,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它能较好地帮助管理者发现企业财务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因而得到普遍的认同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杜邦分析法毕竟是财务分析方法的一种,作为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并不排斥其他财务分析方法。相反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不仅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而且也弥补了其他方法的缺点,使得分析结果更完整、更科学。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社.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2011:38-58.

[2] 邓家姝.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不足及改进[J].财务研究,2006,(12).

[3] 刘岩梅.浅析杜邦财务分析体系[J].财会信报,2005,(25).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研究 篇9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如何理财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投 向证券市场,尤其是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则是不少人投资理财的首选。由于大众普遍对各个上市 公司缺乏足够的了解,怎样选择具有良好升值前景的股票、基金并规避可能的投资风险自然成了 大众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通过对上市公司必须向公众发布的上市报告书、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等报告书中所披露的上市公

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就可以对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的盈利前景等情况做出比较客观的评判。

对上市

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决不是只为了炒股这么简单,它是了解上市公司过去、现在运营的基本情况 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基本途径,是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和政府都要关心和了解的。

三、研究内容

本次论文的具体事例选取的是中国乳业的巨头: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着重对最近几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其中可能提取其他同行公司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该公司的盈利能力,短期、长期的偿债能力等。

四、研究方法

所谓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资金流转、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以及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转化成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重要途径。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会计信息质量

引言

会计信息,是指运用会计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加工而生成的,反映会计主体经济业务活动的实际运行状况、运行特征及运行结果的一种经济信息。会计信息是重要的决策支持信息,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及时,关系到相关市场的其他企业和投资者的决策。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十分重要。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并不少见,“创业板造假第一股”———“万福生科”财务报表造假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会计信息失真会扰乱证券市场的秩序,影响企业管理者以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并很有可能造成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尤为重要。

从财务数据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在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中,各项财务数据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无论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它总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等情况,也可发现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上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以下从纵向、横向两个主要方面,对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发现财务报表中可能隐藏的内容。

1.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主要是指通过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中同一指标的表述,发现该企业在这个指标上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并结合企业在财务报表中的整体表述,分析该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合理、是否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进而判断该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以下以5个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1)净利润。净利润,也称为税后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利润留成,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通过比较同一企业不在同期间的净利润,可以得出该企业本期净利润较其他期净利润的变动额。也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来反映该企业净利润的变化幅度与变化趋势。若该企业净利润的增长率过高,则应该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引起怀疑,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2)在建工程。在建工程,是指因更新、改建、扩建等原因,正在建设而尚未投入使用的工程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通过“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通过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期间的“在建工程”科目余额,可以了解企业在工程建设上的进展情况。同时,结合财务报表中披露的在建工程进度,则可以大致判断出企业对在建工程相关信息的披露上是否合理,“在建工程”科目余额与工程进度是否能相互照应。

(3)工程物资。工程物资,是指为基建、大修理等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通过“工程物资”科目进行核算。在会计处理上,“工程物资”归集了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后,先转入“在建工程”,待完工后再转入“固定资产”等科目。由此可以看出,“工程物资”与“在建工程”上存在一定的联系,若企业的“在建工程”余额较高,进行着大量的工程项目,那么,其“工程物资”余额相应的不会过低。

(4)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财务数据。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投资及融资3个方面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由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记录都需要相应票据作为支撑,因此存在造假的可能性较小。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数据,应该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相关数据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可比较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相关数据,若发现彼此不能相互印证,则此财务报表很可能存在着质量问题。

(5)自由现金流量。由于现金流量表造假的可能性较低,因此,现金流量表中的自由现金流量也是比较可靠的。现金流中的自由现金流指标,反映了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其计算公式为: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由于扣除了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自由现金流量的增长趋势一般与净利润的增长趋势相一致。因此,通过制图比较自由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增长趋势,若两者出现较大的背离,则此财务报表很可能存在着信息质量问题。

2.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主要指的是与同行业可比企业的同期数据进行比较。通过与同行业可比企业进行比较,可看出该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可大致判断该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否处于合理的范围内。

从纵向、横向这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可检验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万福生科”财务数据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会计信息失实,二是会计信息造假。“万福生科”的会计信息失真显然属于上述情况的后者,即造假。“万福生科”的财务报表造假链条似乎天衣无缝,但凡是造假,无论有多高明,也必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运用上述纵向、横向分析方法,通过对“万福生科”发布的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数据,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即可发现该公司的财务报表造假线索。

1.纵向比较

(1)利润畸高。“万福生科”的相关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08—2010年期间,即其上市的前三年里,其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飞速增长:2009年,“万福生科”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比上一年增长43.55%、54.20%;2010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比上一年增长32.33%、40.22%。如此高速增长在该行业是十分突出的。

(2)在建工程与实际不符。根据“万福生科”的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可发现,其在建工程基本为车间改扩建工程,但在仔细比较“万福生科”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的资产负债表,可发现有许多不合常理之处:其间有6个工程在新增投资金额后的工程进度反而降低了。其中,以淀粉糖扩改工程最为明显。除了工程项目存在工程进度降低的异常情况外,还出现了污水处理工程在本期增加大笔投入后,仍维持50%工程进度的情况,这显然有悖常理。如表1所示。

(3)工程物资项目金额空缺。“万福生科”的资产负债表显示,随着其在建工程项目投资的不断增加,“工程物资”账户余额一直为0。一般来说,“在建工程”都会有大量的余额,而“工程物资”相应也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但这个账户余额却一直为0,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惑。

(4)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数据不符。“万福生科”2012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显示,资产负债表“在建工程”本期增加了9323万元,但在现金流量表中,公司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只有5883万元。按常理推断,应会导致“预付账款”减少至少3440万元,以弥补现金少支出的部分,但“预付账款”非但未减少,反而出现了大幅度增加,从2011年年末的1.1938亿元,到2012年上半年的1.4570亿元,共增加了2632万元。

(5)自由现金流量与净利润反映的情况不一致。由于扣除了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自由现金流量一般与净利润的增长趋势一致。而从“万福生科”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可发现,公司在上市后,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增长趋势出现不一致现象,净利润一直上升,而自由现金流量却出现了急剧下降。如下图所示。

对“万福生科”的财务数据进行横向比较,主要是将其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发现,“万福生科”不仅利润高、增长迅速,而且其主要产品的毛利率更是将同行业可比公司远远甩在身后。例如,淀粉糖毛利率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至少高2倍以上,远远超过同行业的一般水平,这在正常情况下是是十分少见的,应当引起注意。如表2所示。

结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投资者个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正确分析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尤为重要。

从财务数据角度,采用纵向、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可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孙艳阳.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背后[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3):29-31.

[2]任海芝.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00-602.

[3]李丽青,刘珊珊,江珊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新动向及审计对策——基于“万福生科”的案例分析[J].财会学习,2013(9):42-44.

上一篇:市场唱响好声音下一篇:汉语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