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十篇

2024-08-07

中国科技大学 篇1

丁丁丁丁丁丁物理学界大名鼎鼎的“薛定谔猫”,从此不必再受噪声“困扰”。5月9日,中国科技大学发布重要科研成果,该校潘建伟院士率领的团队日前实现超抗噪声“薛定谔猫”态。这种神奇的“纠缠状态”具有天然的高容错性,能够对任意噪声免疫,可广泛应用于量子密钥共享、三人密码协议等大尺度量子网络中。

尽管“薛定谔猫”态在宏观世界并不存在,但在微观世界中,科学家可以利用光子和原子等造出这样的“纠缠状态”,并应用到量子精密测量、容错计算等领域。然而,由于量子“消相干效应”,量子态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噪声,可以使计算过程产生各种错误,这就大大限制了“薛定谔猫”态在量子计算等量丁丁丁丁丁丁子信息处理任务中的应用。原则上,人们可以利用量子纠错编码的方式来保护量子态,但这种方式会耗费大量量子资源。20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提出一种级联猫态的概念,这种猫态具有对任意噪声免疫的天然优越性。

在实验中,潘建伟团队用两个光子比特编码一个逻辑比特,成功制备出一个三逻辑比特的级联猫态,并演示了编码猫态在各种噪声影响下所具有的显著优越性。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潘建伟院士表示,这种制备方法可扩展到任意比特数,甚至可能达到宏观级别,实现多年来的研究热点——宏观纠缠。

中国科技大学 篇2

1 设计的中国元素

全球目光对于中国的聚焦, 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 运用中国元素、追捧中国文化, 已在国际商界形成风潮。那么何谓中国元素?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 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元素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经过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漆器、中国结、汉字、如意、八卦等, 如何将这些中国元素应用到设计中去?是一个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做得好更难的课题。好在最近几年, 无论在平面设计、标志设计, 还是在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中国元素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这些领域, 并且已有了一定的起色和成就, 其成功案例如下。

(1) 北京申奥标识, 将象征奥运的蓝、黑、红、黄、绿五环以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盘长”方式相互环扣组成了一个“中国结”, 象征着世界五大洲人民的团结、协作、交流。带有书法笔触的动感图形又好象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 而太极拳在中国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运动。所以这一标识一方面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 另一方面又弘扬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很好的成功案例。

(2) 奥运会火炬, 外观造型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国画立轴, 表面纹饰采用了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如意祥云”。功能上动用了当今的航天航空高科技手段, 防风、抗寒, 以保证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圣火, 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 是一款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产品。

(3) 奥运主标识“中国印”以及各比赛项目分标识。如何寻找一种不同于以往二十几届奥运会的奥运标识,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北京奥运会标识“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不负众望做到了这一点, 一方面印章与标识的形式相符, 印面上舞动的“京”字, 酷似一个向前奔跑的人形, 同时表达了地点、运动等信息内容。另一方面印章的色彩又与中国红相符。而用中国书法中的篆字笔划来表达各项运动比赛项目作为分标识, 书法加印章很吻合, 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好的创意。

除了在北京奥运会上有好多中国元素的设计之外, 上海世博会又有不少中国元素的设计涌现出来, 运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斗拱建成的中国馆就是一个亮点。随着中国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的频频亮相, 中国元素给世界带来了“中国热”, 并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与此同时, 也给中国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 中国的设计风格

中国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兴起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崛起, 但符号化和表面化的中国元素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因为仅仅依靠中国元素体现在产品的外观上是不够的, 应该在设计、生产、制造、消费、体验的过程中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存在, 而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只是部分在设计中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元素的闪现, 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中国风格。

那什么是风格呢?举个例子, 当我们提到德国的产品时, 可能你会联想到严谨、精确;提到美国的产品时, 会联想到实用、踏实;提到日本的产品时, 会联想到小巧、玲珑;提到意大利的产品时, 会联想到典雅、高贵;提到北欧的产品时, 会联想到自然、亲切;但提到中国的产品时, 你会联想到什么呢?感觉很难用简单的词来描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产品缺乏自己的风格。

那什么又是中国的设计风格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可以挖掘提炼的内容很多, 而挖掘中国文化的精髓, 跟上当代世界的经济技术发展的步伐, 符合国际时尚审美的设计潮流是形成中国风格的关键, 中国风格应该建立在中国文化乃至东方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形成一种既有中国特色又具东方神韵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企业和产品整体形象。

要在产品中体现中国的设计风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 那么要在设计中体现中国风格, 就要在设计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涵, 而要在设计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内涵, 仅依靠一些中国元素是不够的, 应该结合产品的功能和特点, 研究深层次的文化特点, 提炼出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 并对其进行创作和挖掘, 最终提出一个系统的整体方案, 体现出产品设计的整体感。

例如中国的明式家俱就是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内涵的经典范例, 简洁、端庄、大器的造型流露出极具时尚的“大明风度”;优雅的弧线和考究的质地, 体现了含蓄内秀的东方神韵;巧妙、精致的柳榫结构, 则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技术水平, 是中国儒、雅、和、韵的文化内涵在设计中最好的演绎。而今天的中国产品设计风格, 要求我们的设计师不但要继承而且要发扬, 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起来, 将现代产品设计根植于中国特色的生活文化中才能形成。

3 结语

对于中国的当代设计来说, 虽然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 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总的来讲, 还不成熟, 属于自己的设计风格还未形成。在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 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 但还没有成为设计大国。规模宏大, 体现着当今世界科技水平和设计理念的上海2010世博会即将圆满落幕, 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在让世界了解中国, 使中国走向世界的道路上, 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是设计的竞争, 而设计的竞争背后则是文化的较量。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又值当前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个契机,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不远的将来, 经过努力, 从设计的中国元素走向中国的设计风格,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已经为期不远了。

摘要:目前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都有了中国元素的影子, 在市场上也有不少企业的产品被赋予中国元素, 但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仅有中国元素的闪现是不够的, 只有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 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产业和产品, 形成中国的设计风格, 成就中国创造。

关键词:设计,中国元素,中国风格

参考文献

[1]濮安国.中国红木家具[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4, 2.

中国科技大学 篇3

艾洛普: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每年一次会有专门的会计师来就我们的资产进行相应的评估,会计师会根据一些会计因素,来适当地下调整个资产的价值, 所以这只是在会计账面处理方面出现的资产的下调。

21CBR:诺基亚未来将减少新产品机型,这一决策是否会扩大塞班手机的亏损?如果WP手机的销售不能达到预期的话,在艰难的转型时期,你是否会面临巨大的亏损和现金流问题?

艾洛普:2011年塞班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其实是很高的,依然超过30%。减少新机型并不是说要减少适应不同市场销售的机型种类,我们仍会在不同市场定位(价格、人群)上设计开发相应的产品。我们对WP的销量非常看好。

我们对年末的现金流量表的表现已经是非常的满意了,第二季度末的数据,其实现金流量已经比以前有增加了。改善我们的财务表现,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靠我们这些新产品的销售。

21CBR:在上任之后,你诊断诺基亚这个组织有哪些待解决的问题?

艾洛普:首先,重要的一点是要弄清楚谁应该负责,在面临大的机遇时,应该谁负责做决策。在诺基亚内部,有时候我们可能都糊涂了该由谁来做决定。其次,简化组织也很重要。比如,研发部门整合,我们减少研发中心,但扩大剩下的每一个中心的规模,以实现协同。

21CBR:两次见面,你都很强调速度。

艾洛普:没错,我是很重视速度,因为只有这样诺基亚才能赶超上来。你们将会在2012年见证诺基亚在推出新产品上的速度。

21CBR:选择微软作为智能手机的唯一平台,它为诺基亚提供了怎样的“优待”?

艾洛普:微软确实提供了一些优先的政策给我们,比如有些条款是在一定时间内和诺基亚具有排他的独家合作,但是长远来看,微软和诺基亚都认为WP更欢迎与更多厂家合作共同扩大市场。

21CBR:为什么lumia更早进入美国市场,而非中国市场?

艾洛普:我们的全球战略是要确保在我们经营的主要市场上满足当地消费者的独特的需求。拿美国来说,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其它市场,美国的4G网络普及更广,在美国渠道就是两大运营商的战争。所以,针对美国市场,我们引入具备4G功能的900手机。这一策略也适用于中国,我们的战略要确保在最大市场做必须要做的特别工作。因此,在美国、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地方,我们要因地制宜。

这与我们以前的策略有很大的不同。过去我们设计一系列全球性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看到。现在我们在各个国家推出的产品会有所不同。

中国科技大学游记 篇4

2014年5月17日,我校高二年级的31名同学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放周活动。本届科技活动周以“科学生活 创新圆梦”为主题,于5月17至18日两天向社会公众开放。

不论是从五点十五分开始的星期六,还是一群满怀对中国科技大学这样高等学府的期盼的同学来看,这一天都注定不平凡。

早晨八点四十,天气凉爽,同学们激动地迈进了中科大的大门。上午的行程主要安排在中科大东区。大家首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等部分学系,在核固体物理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开放点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科学海洋的辽阔与妙不可言。

在体验了科学的魅力之后,安一游学队伍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科大的校史馆。

中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于1958年创办的名校。在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令下,经当时的总书记邓小平的批准,中国科学院迅速地筹办了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提出“理工结合,所系结合,全院办校”的方针,这在中国是开创性的,在世界的教育史上也是罕见的。人大副委员长暨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担任校长。一批著名的数、理、化、天、地、生学科的科学家担任校系领导。如物理学家严济慈任副校长,数学家华罗庚任数学系主任,关肇直任数学系副主任,力学家钱学森任力学系主任,郭永怀任力学系副主任等等。为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的斗志,郭沫若创作了中国科技大学校歌,著名的音乐家,延安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为中国科技大学校歌谱曲。中国科大开学之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期望开启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科大依次经历了困境求进、稳步发展几个阶段,并在近年间迎来了令人振奋的崭新时期。

下午,大家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

在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水炮自动定位灭火实验和火旋风大型试验。精彩的实验过程让我们更是领会了“科学造福人类”这句名言的道理所在。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给我留下的记忆最为深刻。一当然是因为各种科学装置和设备的魅力无穷,而第二点是因为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考怀疑精神。实验室里,同学们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各种疑问,并得到了在场志愿大学生们耐心的解答。安一学子们一双双充满对知识的渴求的眼睛,给在场的老师和工作人员都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中国科技大学 篇5

《中国教师》:王校长您好, 贵校在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中, 已经有了哪些探索?

王海玲:近年来,我校陆续引进中外办学项目,其中包括开设了系列美国的A P课程。目前开设的课程有微积分、物理、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课程。

我校开设了国家选修课程,衔接大学基础课程。我校在高中课改中,把大力推进国家选修课程的开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从国家的课程设计角度讲,高中的国家选修课程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选修课程也是连接中学必修课程与大学基础课程的桥梁,国家选修课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属于中学课程向大学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另一方面,相对于校本选修课程,国家选修课有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正式出版的教材,有规范的模块考试及学分认定,教学标准更易于科学规范地实施与评价。因此,我校在高中新课改以来,大力推进了国家选修课程的建设。在所开的国家选修课中,不少内容和深度已达到大学的水平。我们希望通过国家选修课,让中学课程与大学课程实现对接。经过高中课改的4年,目前我校已经开出了90%的国家选修课程,例如数学国家选修课有16个模块已经开设了15个,每学期可开设任选国家选修课50—60门。另外学校要求教师们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校本化的改造,使它更适合我校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实际需求,并且特别强调,将国家选修课程与大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与衔接。

我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特长发展的需要,在必修、选修课程中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大学课程的相关学习内容。第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需求。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天文等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这些学科的竞赛都需要学习大学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学校为他们增加了大学的相关课程。这类课程的师资来源采用的是本校教师和外聘大学师资相结合的方式。第二,学生学习水平的需求。对于不参加学科竞赛的大多数学生,我校也从学生学习水平及个人特长的差异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增加大学先修课程内容:一是在高中必修课中,部分学科加入了大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例如外语学科。根据我校学生外语水平较高的情况,从高一年级就开设了大学英语听力课程,采用大学听力教材作为必修课教材。二是在高中部分年级的部分班级,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水平及未来学业发展方向,采用数、理、化的走班教学方式,分成不同类型的课程。其中针对数、理、化方面最优秀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中,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不受常规教学的限制,学习及讨论的问题完全深入到学科最前沿研究的问题。例如高一数理化的走班教学,在必修和选修课中,已经大量加入了大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高等数学等内容。三是在面向全体学生的选修课程中,开设了“名家讲坛”系列选修课程,该课程全部聘请北大、清华、人大等院校著名教授来讲学,教授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同学们介绍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及专业见解,让我校学生亲身感受著名专家的人文精神和学者风范,深受学生欢迎。第三,学生科技项目研究的需求。随着我校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大学及科研院进行科学研究实践。例如参加“翱翔计划”、“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中美科学研究合作项目”等的学生,他们研究的科学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大多数为大学的学习内容,在这些学生到大学进行科学研究之前,我校为他们开设了必要的大学过渡课程及专业课程,使他们能够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知识与能力。这些课程是采用本校师资和外聘师资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

二、夯实基础,邀请专家,培养师资

《中国教师》:贵校当初选择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原因有哪些?

王海玲: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从学生的需求来说,我校的优秀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超强,富有挑战精神,有明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在某些学科领域,他们有突出的优势和特长,开设大学的选修课程可以充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特长的发展。

第二,学校具备了相关开设条件,包括师资条件、实验室条件、图书文献资料等等。比如师资条件,首先,我校原有师资力量雄厚,近几年大批毕业于北大、清华、人大等综合院校以及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的博士、硕士加入教师队伍,明显改变了原有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为开设大学选修课程储备了师资力量。其次,我校地处海淀中关村高校云集之地,与著名高校有多种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渠道及合作方式。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教授来我校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另一方面高校乐于为我校培养师资,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今年暑期将为我校和部分重点高中创办高中生物教师夏令营培训活动。

三、扩充师资,扩建科室,开放资源

《中国教师》:贵校在发展大学先修课程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王海玲:刚才说的教师资源虽然很丰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我校学生数量多,班额大,受编制限制,教师数量还不十分充足;我校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有各类选修课、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研修课程等任务,新增设大学先修课程会进一步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压力;最后是青年教师大多具备硕士、博士学位,但开设系统的大学专业课程还需要进行培训和进修。

另外,目前我校的实验室条件,虽然经过抗震加固的改造,实验条件已经大大提升,并且建设了一些专业化的实验室,但是实验室的数量偏少,仍不能满足教学及学生科学研究的需求;同时开设大学理、化、生的高端实验,现有实验设备也不能满足需要。我校计划在近几年校舍改造当中,扩建专业实验室。目前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只能借助高校和中科院资源单位的实验室。

还有,现在我校图书馆的资料不能满足大学课程学习的需求。一是我校要进行补充和改善,二是我们可以与其他资源单位建立相应的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向我校部分学生开放图书资料文献资源。

四、创造条件,进行试验,拟定方案

《中国教师》:贵校接下来在大学先修课程上还会有什么样的规划?

王海玲:我校还是会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的自身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待条件成熟后,将进行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试验。初步设想是依托大学资源,在几个主要学科领域,每学科开设1—2门大学先修课程。我校各学科教研组召开了近年新入职的博士、硕士及骨干教师会,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目前的师资条件,拟订了本学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初步方案。

比如语文教研组“大学先修课程”设置方案。开设原则:第一是学生的需求,第二是开设对于学生现在和将来有用的课程。要考虑“理论的增强”、“知识的拓展”、“内容的专题化”。开设对象:一是在语文学习上有突出兴趣和爱好,并有一定基础,将来或可成为发展方向的。二是将来不会选择文科方向,但对语文的某项能力的提升有要求,比如写作或口头表达、审美能力等。开设类别: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类课程,向广度拓宽;二是面向有兴趣和有专业需求的学生的专题性课程,力争向深度拓展。接下来会开设:通识类课程,包括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学史、美学入门等。还有专题类课程,包括:走近“红楼”、鲁迅作品十五讲、老舍小说研究、魏晋诗歌、古希腊神话选讲、莎士比亚戏剧等;文化经典包括:《老子》导读、《论语》导读、《庄子》导读等;语言文字:《说文解字》等;语言应用:演讲、辩论、应用写作、影视艺术。

五、统一标准,明确师资,解决经费

《中国教师》:您对我国开设大学先修课程还有什么样的建议?

王海玲: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大学先修课程的统一课程标准,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是相对独立的、个性化的。因此,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程需要有一个关于课程名目、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的课程标准。我希望由大学或主管部门列出开设的主要学科的先修课程名录,并制订一个被国内各大学校所公认的课程学习内容、范围及课程标准。

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需要统一认识: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激发优秀学生的兴趣与发展特长?还是作为自主考试的参考成绩?或是到大学可以免修相关课程?以美国A P课程为例,A P课程成绩可以在招生、大学发放奖学金时作参考,也可以在大学当中折合一定的学分,还可以减少大学期间选修课程的费用等。因为具有明显的激励和选拔的功能,所以学生选择A P课程的学习动力增强。我希望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能够体现出激励和选拔的功能。课程学习和考核的成绩,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例如可以把大学先修课成绩列入大学自主招生的成绩评价体系中,这样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招生模式的情况下,也能使这些学生表现出他们的学习能力。

我国还没有建立与大学先修课程相对应的考试机构及考试标准。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其评价标准如果各中学自行制订,显然不能得到大学的认可。我建议我国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其评价标准不应该由各中学自己来制定,应该由大学来制定。建议采用大学联考的方式,由大学自主招生相关机构组织进行统一命题和统一考试,成绩可以为大学所公认。并可以在大学自主招生中占一定比例,成绩达到优秀者可以获得大学认可的学分。

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师资是以大学教师为主还是中学教师为主?学校教师编制紧张问题如何解决?担任大学先修课程的教师是否要任职资格认证或进修培训?实验条件、图书条件如何满足?我觉得参照美国的A P课程师资,其来源主要是以中学老师为主比较好。目前让更多的大学老师来中学兼课显然不太现实,因而,我国中学大学先修课程以中学师资教学为主。但是对中学任职的教师应有博士以上的学历要求,并由大学进行培训,取得一定资格方可任教。

中国科技大学 篇6

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作用

1951年, 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大学科技园正式成立, 后来斯坦福大学周围衍生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群, 这就是著名的“硅谷”。1970年英国政府在欧洲成立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剑桥科技园, 并衍生出1 200家高技术公司, 年贸易额达40亿英镑。1981年, 日本成立了筑波大学城, 目前园区内有48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院所, 聚集了1.5万多名高水平研究人员。此外韩国、德国、法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被世人公认的大学科技园100多个。

我国大学科技园起步较晚, 至2009年底,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到76个, 这些大学科技园累计吸收各类资本200多亿元, 孵化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转化了大批高校科技成果, 培养创新企业人才, 推动创新体系建设, 在加速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11月10日, 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会议指出, “十二五”期间, 进一步拓宽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 提升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强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国内外的交流与协作, 抓住机遇, 锐意进取, 努力开创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总之, 大学科技园逐步成为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汇集、融合的新园地, 一些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发展势头较好, 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园会脱颖而出。

城市与科技园有这样的关系, 科技园是企业的孵化器, 而城市是科技园的孵化器。因为科技园本身与城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存在信息、人才、经济、科技间的交流。晋中 (榆次) 工业园区紧邻榆次纺织机械厂和榆次液压机械厂, 入住园区的企业有100余家。近年来, 有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高校与企业形成了人才共享、过程共管、成果转化、服务企业的紧密合作机制。在园区高校与企业创新需求紧密结合, 与企业联合组建科技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基础研究。几年来, 高校在园区内发挥了积极作用, 累计为企业培训各类技术应用人才1 000多人次, 为园区企业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全面对接, 为园区企业和地方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发挥高校和太原、晋中两市科技资源优势

2013年8月24日山西省政府召开第24次常务会议, 会议强调, 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实施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 是推动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 落实转型综改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重要举措。各市、各级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的重要意义, 全面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努力推动山西省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规划方案初步划定建设位置, 东起山西高教教育园区、榆次工业园东界。西至太原滨河西路、大运路。南起小店12号线、16号线及榆次园区南界。北至太原经济开发区北界、山西高校教育园区北界, 包括太原的南部区域 (含新东商务区太原高新区南部新区、太原经济区、武宿中心等) , 晋中市 (含晋中高校教育园区、晋中经济开发区、榆次工业园、晋中国家农业科技园、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制造园等与太原市毗邻的部分区域) 。从上看出, 同城化与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有妙曲同工之处。同城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发展的质量, 以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切身实惠和无限福祉, 让太原、晋中两市的广大市民都能享受同城化的发展成果。而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要立足绿色、低碳、清洁、安全的发展导向, 要综合考虑环境资源承载能力, 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努力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高端、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区, 要将山西科技创新城打造成一个美丽的中国低碳科技城。同城化和山西科技创新城都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 应依托太原、晋中和高校技资源优势, 在同城化建设中积极开展科技合作, 可尽快建立太原、晋中和高校的技术创新机制, 结合两市的产业方向, 联合推动重大通用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 还应加强两市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 应设立太原、晋中科技创新基金, 推进两市和高校科技信息、专家库等基础性科技教育资源和联网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两市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共享制度, 支持在两市依托高校共建国家、省、部重点试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两市的孵化器建设, 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两市应建立统一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共同建设国家级、省级检测、认证中心, 共同加强两市的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区域自主创新环境。应依托省城高校、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晋中的科技资源优势, 共同加强软件研发能力, 有重点地发展两市的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 积极培育两市的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加强两市政府协调, 真正发挥高校在同城化建设中和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中的带动作用。在同城化和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中, 高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科技园是各类创新要素融合的新园地

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根据这一战略决策, 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启动了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 经过20余年的努力, 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科技园发展之路, 大学科技园的规模和数量逐步增加, 大学科技园的体系建设初步形成, 积极转化高校的科技成果, 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 聚集培养了一大批创业创新人才, 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形成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特别是在服务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再结合山西省的情况看, 山西省当前正处于同城化和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的关键时期, 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成为全省工作的主线和主题。近年来山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主要原因还是靠投资拉动的因素大, 缺乏大学科技园强有力的支撑,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暗含危机。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将更加突出的表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大学科技园产业化竞争, 山西如果不注重发展大学科技园, 高科技发展就缺少一个重要平台, 直接影响山西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从而使山西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受到直接影响。

据统计, 2012年全省高校新增一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 即山西大学。新增6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建设的“煤炭产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艺术遗产研究中心”;依托山西师范大学建设的“亚洲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依托太原师范学院建设的“区域文学研究中心”;依托忻州师范学院建设的“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依托晋中学院建设的“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仅2012年全省高校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54项, 比2011年增加了10.92%, 占全省项目总数的91.37%, 项目经费达1.49亿元, 比2011年增加了28.34%, 占全省经费总数的91.37%。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仪器专项项目3项、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项目1项, 承担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6项。

山西省高校共承担了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5项, 比2011年增加25%, 占全省总数的93.75%, 其中重点项目3项, 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4项。截至9月底, 山西省高校共申请发明专利654件, 比去年同期增长21%, 占全省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18.2%,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20件, 比去年同期增长33%, 占全省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32.2%。

高校是区域内知识创造、积累与传播的重要基地, 是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是传播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同城化和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中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在两市政府的政策引导下, 将高校申报成功的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和发明专利, 与两市企业对接, 将会大大提高两市的科技成果转化率。

利用大学科技园为太原晋中同城化提供科技支撑

早在2004年太原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谈到, 树立大太原、大科技的新观念, 整合省城科技资源,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提高创新能力, 实现科技工作的跨越发展, 以科技事业的跨越发展推动太原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山西省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人才强教、布局优化、科技创新、职教园区、均衡发展、文化引领等六项工程, 与之配套的是20项具体推进措施, 使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综改能力、人才支撑能力等得到显著提升 (简称6023行动计划) 。其中科技创新工程就是要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能力和孵化体系为重点, 围绕山西转型综改实验区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太原晋中同城化和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的重大需求, 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推动高校服务方式的转变, 带动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产业发展。建设100个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围绕山西转型综改实验区建设所需学科, 遴选资助100个打破学校界限, 整合学科资源的学术创新团队, 带动建设一批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特色重点学科。山西省“十二五”期间实施的科技创新工程, 正式与大学科技园的功能相一致、相吻合的。太原晋中同城化目的也是将“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而大学科技园正是可以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年全省“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加快太原晋中同城化, 抓好共建区和公用设施建设。其实更重要的是利用同城化, 利用集群优势, 打造大经济圈。2013年5月28日, 晋中市政府与入驻晋中高校园区的10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市校长期紧密合作关系, 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 实现双方无缝对接, 互利互赢。与高校合作, 是太原晋中同城化的重要内容, 而高校又是大学科技园的重要载体。大学科技园就是将大学、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以市场需求为纽带联结起来, 充分发挥大学在人才、知识、技术、信息、设施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配合支持下, 培育扶持太原、晋中两地的高新技术企业, 可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人员、技术互补优势, 整合、提炼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孵化、转化高校科研成果, 联合申报、参与高层次技术创新项目, 提高两市的区域协同创新力, 提高太原、晋中两市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能力, 推动两市的科技创新活动, 服务两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真正为太原、晋中同城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科技支撑。

随着晋中高校园区的落成和10所大学的陆续入驻, 太原、晋中将成为山西省高校最密集的区域, 大学的质量和规模都位居全省的前列。抓住太原晋中同城化的历史机遇, 利用太原、晋中高校最密集的优势, 尽快将山西省大学科技园完善建设起来。太原、晋中两市政府可利用园区驻地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 与驻地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在重大项目委托、决策咨询、公众科普等方面两市政府可与驻地高校进行深入的合作。在同城化建设进程中, 两市政府还可以通过驻地高校科技园区促进太原、晋中两地科技产业的对接, 开展协作攻关研究, 通过驻地高校科技园区为两地企业加强信息交流, 为两地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和交流。

“理光中国大学”成立 篇7

2012年, 对于理光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如何继续将理光集团的企业品牌、产品形象深入细致地覆盖到中国市场, 成为理光企业的一个重大的课题。理光中国大学在以上战略中肩负有重要的职责。它不但将成为企业内部沟通的绝佳平台, 也将是连接理光集团及其在中国的事业伙伴的超级桥梁。对内, 理光中国大学将持续为员工设计阶梯式培训项目, 提供及时而准确的知识学习方案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修复, 自我提升, 自我发展;对外, 理光中国大学将帮助经销商提高直销能力, 增强管理意识, 协助理光集团与旗下的各级经销商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实现理光品牌的深入本土化。

目前理光中国大学提供产品培训、解决方案培训, 销售能力培训、技术培训, 领导力培训等, 并同时搭建能力测评平台和E-learning平台。另外, 为经销商提供了“初级———中级———高级”的销售认证培训体系, 以期帮助经销商提高直销能力, 拓展商业运行模式。理光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理光中国大学校长辻田清先生在校长致辞中指出:理光中国大学将通过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培训, 发现和培养更多富有“三爱精神” (爱友邻、爱祖国、爱工作) 、客户至上的从业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出色的自我能力的优秀人才。

中国科技大学 篇8

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反复集中强调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问题。去年2月,中央政治局就此组织专题学习;之后,习近平同志每到一地、每参加一项重大活动,大都强调这个问题。尤其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系统地论述了文艺工作对于弘扬中国精神的独特作用。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在当前太重要、太迫切、太急需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如果长此以往,整整一代人就要垮掉,社会主义江山就要丢掉,中华民族的前程就要毁掉,改革开放的成果将被葬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无从谈起,这正是很多人所担心的事情,绝不是危言耸听!每一个有追求、有担当、有使命感的人,都不能仅仅停留在不满、着急的状态,而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要求,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贡献。

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精神支柱、共同的行为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所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就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永远是我们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要大力弘扬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革命传统。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特别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代表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铁军精神,西柏坡精神,包括新中国成立后产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等,都是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具体内容,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要大力开展向英雄学习、向模范学习、向先进学习的活动,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中国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 篇9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怀着一份向往,一份憧憬,结合学习实力,经过多番思虑,我决定郑重向中科大这所名牌高校寄上我精心准备的自荐材料,让高校更好地了解我,认知我。

一、回首往事

幼小时候我就喜欢下中国象棋,到小学三年级(七岁)时,因我与当地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下棋时总是赢,也就索然无味了。

正因为象棋锻炼了我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对奥数的奇幻奥妙产生了浓厚兴趣,也为我现在理科趋向埋下了伏笔。

小学、初中阶段,我在诗歌、绘画、作文、数学竞赛方面得了不少市、县级奖,也上了报纸。

凭着不懈的努力和更高学堂的向往,我从宿松县大别山区一所小学考上了县城重点初中,我又以全省较好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合肥一中。

爷爷为此高兴的合不拢嘴,说我开通了一条从贫穷老山区小学到城市名校的高速公路,我是第一个坐上快速公交的人。

二、立足现在

到合肥一中,我刚满13岁,离家400公里。

我在一中过上了学校寄宿生活,这让我更加独立自强,懂得凡事要靠自己争取的道理。

这所名校让我眼界宽广了许多,让我懂得如何去与同学交往,如何共同努力奋斗。

由于同学信赖,学习上较为突出,身材较为标准,高中我一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和校升旗手。

学习委员被评为前三甲,每学年均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是同学们最值得学习的榜样。

学校升国旗时,每当看到7000多名全体高中同学和老师、领导向我这边注视时,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课外,我参加了多个兴趣小组,研讨了合肥市交通堵塞的原因与解决措施、饮水与健康、大气与污染等热点话题,并写出了调研报告。

高一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化学竞赛培训,我轻松拿到了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三等奖。

高二,老师和同学们都鼓励我去竞赛班学习,争取拿大奖。

后来我以B班选拔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全校20人的竞赛A班(全校高三学生人),接受中国科技大教授耳提面命两个月。

高二同时我又被推荐参加高考和中科大少年班的选拔,由于精力分散,最终化学竞赛只获得省级二等奖的32名(省二有300名),高考尽管超出一本线近30分,但无缘进入少年班。

竞赛让我磨练了意志,也使我在后来的学习中轻车熟路,思维高度得到了空前改观,特别是将数学中微分思想引入对物理、化学问题的解决后,更是感觉获益匪浅。

由于学习的深度加强,觉得理学更能够加强我对自然揭秘与向往,这也是我选拔贵校的原因之一。

理想要实现,还需要插上名校精深教育这一翅膀。

三、畅想未来

“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这一直是合肥一中的校训,也一直是我践行的标准。

有理想,才会有目标,有动力。

我是一名充满着幻想而务实的阳光少年,从小我就梦想成为瓦特、爱因斯坦之类的人物,想让人类社会在科技领域再迈出一大步。

在我国亟需尖端人才,科技实力仍需提升之际,贵校是我国人才辈出的摇篮,我祈望能成为其中的一名精英,希望早日能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这一点也更是我选择贵校的原因。

特此提交申请,还望领导、教授们予以审核通过,不胜感激,入贵校后我将以严谨治学予以报答。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孔子·中国·中国人 篇10

公正地说, 这都没错, 说好说孬都有理, 问题是先得把孔子、孔子思想和他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稍稍分开一些。作为一个学者、思想家, 孔子有权在他那个时代提出他的看法、他的观点, 把这些看法观点在后世的影响连同后人的阐释发挥一股脑算在孔子头上不太公平。而思想只是思想, 至于后来成了意识形态, 成了制度法规, 成了金科玉律, 并不是孔子的过错。然后还得对孔子在中国文化、中国人那里的影响有个公允的评价标准, 也就是说不能凭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和自我中心的情感来说好说孬。这样一看, 原来孔子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影响有好有孬, 而这正反两面却都在一张皮上, 撕了这面就毁了那面, 简单和武断的是非好恶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不妨看一个例子:

一方面, 对于中国人的个人心理来说, 孔子的礼和仁塑造了服从权威、缺乏个性的普遍性格, 四百年以前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就看到了这一点, 在他的《中国札记》中说, 儒家最终目的是国家的太平和秩序, 因此十分重视子女尊敬和孝顺父母、奴仆忠实于主人、年轻人效忠于长辈, 因此用“五伦”来构成人与人的“全部关系”。的确, 《礼记·礼运》里说:“何谓人义, 父慈子孝、兄良弟弟 (悌) 、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十者谓之人义。”其中“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 又是“人道之大者”, 因为礼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等级尊卑, 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爱。所以年轻的要顺从年老的、卑贱的要服从高贵的, “在家靠父母”, 不听父母的不行, 县官是“父母官”, 不听县官的行吗?皇上是父母官的父母官, 不听皇上的当然更不行, 正像许烺光《在祖荫下》一书所说:

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家庭为基础, 家庭内的父子关系是主轴, 其他各种关系均以此为中心。父子关系不但在家庭内发生作用, 而且扩及宗族, 及至于国家。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实是父子关系之投射。由此中国背景孕育, 中国人的性格因素首先是服从权威的长上, 其次是各守本分。在此家、族、国之结构中, 人各有其固定位置及关系, 个人无需也不能表现其超越或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才能, 故而中国人的性格又偏于保守、不喜变迁及不鼓励个人主义。再进而言之, 由于个人始终处于家、族、国之范围内存在, 故而易于养成所谓“中庸态度”。

这一分析看似苛刻, 其实颇中要害。受儒家传统影响的中国人较多地为家、族、国的利益考虑, 宁愿牺牲自己的个性与自由, 这当然是好的, 但有时过分地考虑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妻、为人臣的责任和义务, 过分地顾忌身份、名位而无条件地维护等级秩序、维护表面团圆, 于是不免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变革的勇气。“父母在, 不远游”, “三年无改父之道”,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直到后来的“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等等, 实际上都是对自由心灵的扭曲和限制。鲁迅当年批评国民性时, 最痛恨的“中国人的奴性”即出于此, 因为在名分、等级、权威、尊上这一大堆理念的抑制下, 人常会变得怯懦、畏缩, 甚至转而做出一些虚伪的事情来。据说孔子时代有一个人偷了东西, 他儿子告了官, 结果这个人受到惩罚, 有人以此事问孔子, 孔子却大不以为然, 觉得应该“子为父隐” (《论语·子路》) , 可是, 这难道不违背社会公正和人人守法的原则吗?如果作为人子、人臣、人妻、人弟、人友的“人”都徇了这种礼, 那么社会还谈得上什么公理呢?反过来, 背靠这种礼, 岂不是父亲对儿子、君主对臣民、丈夫对妻子、兄长对弟妹, 都有了无条件的权威, 而忠与孝、柔顺与服从岂不是都成了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所批评的“不是内心的情感, 不是主观的自觉”的愚昧?

但另一面, 儒家传统中的极其强烈的家、族、国观念, 又使得中国人有着极其强烈的群体意识、牺牲精神。中国人对于家庭、家族及国家的责任心是非常重的。和强调逃避责任去追寻心灵自由的老、庄一派不同, 孔子比较多地强调“克己复礼”, “克己”就是对自己的非分之想进行克制, “复礼”就要承认与承担家、族、国的责任。所以中国人历来觉得, 只有在社会群体中, 人才有自我价值的实现, 只有在社会承认下, 人才有自我存在的意义。因此, 中国人对于父母妻儿也就是家庭有极重的义务感,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非常重, 始终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 他们不习惯分离、独处, 讲究礼节、不为个人情欲迷狂而违反道德理智。进一步, 他们积极入世, 关心社会, 把国家的价值放置在个人与家庭之上,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观念使他们把国家盛衰兴亡当作个人的事情, 因为“国”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放大的“家”, 而“家”就与“人”息息相关。特别是后来孟子以及宋代理学又把这种理性观念与道德心性联系起来, 使这种观念建立在人的心灵自觉上, 从“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到“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 这就使得它渗透到了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铸成了中国人清醒的道德理性主义。

上一篇:耕地需求下一篇:展示教学课件和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