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十篇

2024-06-01

初中物理复习 篇1

一、图象的一般画法

首先建立直角坐标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相关象限内, 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 确定相关的点, 然后采用描点法, 用平滑的直线或是曲线将相关的点连接起来。

例1画出水的沸腾图象。通过加热水的实验我们知道, 在加热水过程中, 在水沸腾之前时, 水的温度随加热的时间而改变。在沸腾时, 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因此用上述的办法我们可以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如图1。

二、分析图象, 理解图象的物理含义

物理图象的含义一般包括: (1) 弄清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 (包括单位) 、原点, 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及坐标上一些特殊点的含义。 (2) 图象中每一点都对应着两个数, 沿着图象上各点移动, 反映着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函数关系。 (3) 弄清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截距) 、曲线的斜率、曲线上点的切线的斜率的物理含义:斜率是联系各变量的纽带, 它反映一个物理量对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率。应用斜率可以求出某些物理量, 而且还可以直观地比较物理量的大小, 分析物理量的变化。不同的图象里, 斜率所表示的物理量有所不同。例如, s-t图象中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m-V图象中的斜率表示物质的密度;G-m图象中的斜率表示g的大小;U-I图象的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 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电磁感应图象的斜率反映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等。 (4) 图象曲线所代表的物理过程是什么?其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例2在某一温度下, 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2所示。

(1) 由图2可知, 元件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遵循欧姆定律。

(2) 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V的电源两端, 求元件A的电功率及通过A和B的总电流。

解析: (1) 在图2中, A的图象是一直线, 表示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所以A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遵循欧姆定律。 (2) 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V的电源两端时, A和B的电压都为2.0V。从图2中可得, 这时A和B的电流各为0.4A、0.3A,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通过A和B的总电流为0.7A。根据P=UI, 可求A的电功率为0.8W。

三、常见的物理图象

1.常数型图象。如图3所示, 有静止物体的s-t图, 匀速运动的V-t图, 匀变速运动的a-t图, 恒力F-t图, 气体等压p-V、p-T图, 等等。这类图的特征是图线垂直于某一坐标轴, 表示某一物理量不随另一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 是一个常数。

2.正比例型图象。正比例图象。如图4所示, 有重力和质量的G-m图象, 质量和体积的m-V图象, 匀速运动的s-t图, v0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 同一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V-I图象, m一定的F合-a图, 气体等容的p-T, 等压V-T图, 等等。这类图的特征是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3.一次函数图象。如图5所示, 有v0≠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 路端电压与电流U-I图等等。

4.二次函数图象。如图6所示, 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

5.正 (余) 弦函数图象。如图5所示, 有简谐运动的位移X-t图, 正弦 (余弦) 交变电电压v-t、电流I-t图等等。

初中物理复习 篇2

由于复习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的, 如果复习时再简单地重复和讲解学过的知识和做过的练习, 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又不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总复习时,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考点, 梳理知识

历年来中考基础题约占70%左右, 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 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 教师要钻研教材和考纲, 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复习时应对教材作系统的概括, 以便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特别是对概念性强的单元例如电磁联系单元, 复习时还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或绘制“知识结构图表”的方式进行系统总结。

要从不同的角度抓住教材的线索和内在联系, 尽可能用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把学生学过的知识重新科学地安排和组织起来, 进行分析和比较, 揭示其共性、个性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 使学生能够得到新的收获和体会, 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基本结构,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二、了解学生, 纠错解惑

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教材之后, 往往会在某些问题上存有疑难, 还有可能存在某些认识上的错误或知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势必形成学习上的障碍, 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以致加剧学习的分化现象。我们除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防止这一现象外, 在总复习前, 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总复习的机会, 把知识再学习一遍, 毕竟中考物理难度不大。另一方面总复习内容多、范围广, 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 就设置怎样的典型例题和针对性练习, 要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刨根求底, “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 要变换方式, 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 进行反复训练, 并及时反馈, 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 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对难点如“电路设计”、“电路故障”等和必考题作图和实验设置专题练习, 注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

三、方法指导培养能力

从平时考试情况看, 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 除基础不扎实, 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失分是由于学生没建立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 比如审题不清, 粗心大意, 运算不过关, 语言表达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而这是相当可惜的, 也是我们复习最应该训练的, 因为这方面最容易见效。所以在复习训练时, 应采取一些措施, 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 如要求学生在作业中, 读题时可把关键的字眼划出来, 做个记号提醒自己。做题时会做的题争取要一次性做对, 不依赖于检查;而且要限时做完, 训练速度;不用计算器, 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 发生错误一定要找出错误的原因, 把原因整理归纳在错题集上, 时刻提醒自己;同时要求错误答案保留, 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教师讲题时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点上, 还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物理问题、运用知识分析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意通过复习,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把握方向, 调整对策

要关注课程改革新形势, 体会课改的精髓, 把握中考新动向。

1. 要回归书本, 关注课本的插图和举例, 及一些基本数据和基本事实, 例如估测温度、质量、长度、功率等。

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 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要重视实验, 通过对实验的设计或探究, 知道实验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 才能适应现在中考实验题的考查。

3. 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拓宽知识面, 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比如加强阅读材料的分析训练。

4. 要练习开放性试题,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来应对开放性试题。

5. 要重视有关物理的社会热点事件、科学前沿问题。

当然, 在复习的后阶段, 还要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和应试状态, 教育学生要有充足的睡眠, 适当休息, 保持充沛的精力;回忆知识时不要过分紧张, 识记知识时避免类似知识的互相干扰等等。

总复习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一个艰苦的磨炼, 教师要根据新情况, 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学生要增强信心,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师生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摘要:本文从中考复习课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得乏味, 学生学得疲惫”现状入手, 阐述了在总复习课的设计中应着重强化的几个抓手, 提出明确考点、纠错解惑、培养能力和把握中考新动向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初中物理复习初探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兴趣;练习

初中物理是初中所有学科中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很多学生抱怨自己掌握不好初中物理,由此成绩也不断下降。如何复习好初中物理成了很多学生关注的学习问题。其实学好初中物理有很多方法,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物理复习的方法和学习要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知识与日常的生活实践联系非常密切,这是物理学科的核心所在,这也是物理学科最基本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学以致用,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其学习动力,引导其钻研这门学科,从而达到较高的认识高度。学生应根据近两年的物理知识学习经历,分析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定能对物理的复习产生良好的影响。经常分析自己的复习之履,了解存在哪些问题,取得了哪些进步,这样有利于提高自信心,也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

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

要想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就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更能准确地掌握物理知识。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间断的,这就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就要求学生灵活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特别是电学中的实验题,没有平时对电学方面实验的经验积累,是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这就说明:重视物理实验,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学生要有计划地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第一步,进行教材同步基础复习。第二步,要进行中考板块综合复习。第三步,进行指导解题提高复习。分步实施自己的复习计划,既能牢固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又能灵活解决物理问题,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

三、灵活运用,做到不死学物理

掌握理解物理知识,要从物理概念入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掌握物理知识的突破口。学生要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结合自己的体会,认真复习物理基础知识。

要重视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整理、归纳零散的知识。大到整个初中物理的知识网络结构,小到具体章节的知识网络结构。要灵活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和特点,不死学物理,把自己对物理知识容易出错的地方,用一个错题本,把它们收集起来,在复习的时候,加以巩固,加深印象,这样能减少过失性失分,提高物理成绩。

四、定期总结

在复习完一个章节或是一个单元后,要定期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漏补缺。然后写下自己的复习心得,借鉴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给自己制定一种良好的复习方法,经常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共同进步。

注意对各章节基础知识的复习,把同一内容的复习分散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复习;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复习,把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对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要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把这些重要的内容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熟练程度。

五、多练

要有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消化利用。中考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实力,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拓展知识面。

学生每次考试后,都要对自己作全面的分析,不仅要从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还要看物理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差异,分析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每一个复习阶段提出改进的措施。只有通过一些典型习题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使其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

初中物理复习滑轮复习提高 篇4

一、知识点

1.定滑轮和动滑轮

概念

特点

拉力大小

实质

定滑轮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F=G(不计绳重和摩擦)

等臂杠杆

动滑轮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省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不计绳重和摩擦)

省力杠杆

2.滑轮组解题注意点

(1)同一根绳子穿起来的滑轮组绳子上的各处拉力均相等

(2)区分绳子的“根数”与“股数”的不同

(3)确定研究对象,是“物”还是“物+人”

二、例题精讲

定滑轮的工作特点

【例1】★★★

(杭州)小李的质量为50千克,可以举起80千克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千克,可以举起60千克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A.

小李把小胖拉起

B.

小胖把小李拉起

C.

两个都拉不起

D.

两个都拉起

答案:

B

考点: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

解:小李和小胖虽然他们能举起的杠铃重力不一样,但向下拉动定滑轮上的绳子的拉力与他们的胳膊的举力无关,对绳子的拉力最大能达到自身的重力的大小,由于装置是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所以绳子上的作用力最大只能等于重力较小的小李的重力,则绳子上的作用力小于小胖的重力,即小胖把小李拉起.

故选B.

【例2】★★

(武汉模拟)某种活动黑板的示意图如图,两块形状相同的黑板的重力均为G,其上端分别用两根绕过两只定滑轮的细绳相连.当其中一块黑板沿竖直方向匀速运动时,另一块黑板同时做等速反向运动,不计一切摩擦力,每根绳的拉力为()

A.

0

B.

C.

G

D.

2G

答案:

B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

解:

设每根绳子的拉力为F,当黑板静止或匀速运动时,拉力等于重力,即4F=2G,所以F=G.

故选B.

定滑轮的复杂受力分析

【例3】★★★★

如图所示滑轮为

(定滑轮、动滑轮),站在小车上的人用大小为20N的力拉绳子,通过滑轮,绳又拉着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不考虑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是

N.

答案:

定滑轮,40.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

解:如图所示,∵滑轮的转轴固定,∴该滑轮为定滑轮;

∴人的拉力等于绳子对小车的拉力F=F′=20N;

由图可知,人站在小车上,小车前进的动力为人对车的摩擦力和绳对小车的拉力,而人对车的摩擦力等于人的拉力F,即f′=F=20N,∵物体做匀速运动,∴小车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等于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加上人对小车的摩擦力,即f=F′+f′=20N+20N=40N.

故答案为:定滑轮,40.

【例4】★★★★

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弹簧测力计、绳子的重量及轮与轴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两滑轮固定在竖直的两墙壁之间.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为5N,乙的示数为20N,则物体B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是()

A.

30N

B.

25N

C.

20N

D.

15N

答案:

A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

解:把物体A和B看做是一个整体,左侧的拉力为F1=2F乙=2×20N=40N,右侧的拉力为F2=2F甲=2×5N=10N,所以物体B受的摩擦力f=F合=F1﹣F2=40N﹣10N=30N.

故选A.

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例5】★★★

(孝感)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A的重力G=100N,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

50N

0.4m/s

B.

50N

0.1m/s

C.

200N

0.4m/s

D.

200N

0.1m/s

答案:

D

考点: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

解: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当物体上升速度为0.2m/s时,滑轮上升速度应该是物体速度的一半,即v=0.1m/s;

此时拉力应该是物重的2倍,即拉力大小为200N;

故选D.

动滑轮的复杂受力分析

【例6】★★★

(石景山区二模)如图所示,用200N的拉力拉着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A与滑轮相连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为A所受摩擦力的4倍,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装置摩擦,则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N.

答案:

80.考点:

动滑轮拉力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

解:由题意知,用200N拉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设F为拉力,F1为绳子拉物体的力,则F=f+F1,由题意可知F1=4f,则F=f+F1=f+4f=5f,解得f=40N,则F1=4f=4×40N=160N,因为是同一根绳,所以B受拉力==80N,则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等于B受拉力=80N.

故答案为:80.

【例7】★★★★

如图所示,用24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5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量,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60N

B.

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4m/s

C.

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4.8W

D.

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4.8J

答案:

D

考点: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摩擦力的大小;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解析:

解:A、因为F=24N,所以对A的拉力为×24N=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5N,则物体B对A的摩擦力为5N,方向向右,所以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12N﹣5N=7N,所以A错误;

B、A移动的速度即绳端移动的速度为0.2m/s,所以滑轮的移动速度为×0.2m/s=0.1m/s,所以B错误;

C、P==Fv=24N×0.1m/s=2.4W,所以C错误;

D、绳子的拉力是12N,2s物体A移动的距离为s=vt=0.2m/s×2s=0.4m

所以W=Fs=12N×0.4m=4.8J

故选D.

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例8】★★★

(2014•河南)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A.

A上升

B.

A下降

C.

A、B均静止

D.

无法判断

答案:

B

考点: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

解:B所在的滑轮为动滑轮,动滑轮省一半的力,A所在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A与B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将B拉起只需A重力的一半即可,所以A下降,B上升.

故选B.

【例9】★★★★

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均为50牛,横杆的重力不计,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不计.现用此滑轮组匀速提起重G=800牛的物体,那么需要施加的动力F是()

A.

200N

B.

225N

C.

180N

D.

160N

答案:

B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

解:由图知:

物体上升时,下面的滑轮同时上升,所以是两个动滑轮,而上面的两个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动,所以是定滑轮,所以承担物重和动滑轮重的绳子有4段,所以绳子自由端施加的动力为F==×(800N+2×50N)=225N.

故选B.

滑轮组的饶法

【例10】★★

(长沙)一位同学站在地面上,要利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1000牛,而绳子最多只能承受400牛的拉力.请你帮他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绳子绕法.

答案:

考点: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解析:

解:物重1000牛,而绳子最多只能承受400牛,至少有3段绳子承担动滑轮的重.

故答案:

滑轮组与浮力综合【例11】★★★★

(多选)如图所示,当在绳子的自由端挂上70N的物体B静止时,物体A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当在B下面再挂上20N的物体静止时,物体A有二分之一的体积浸在容器内的水中.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20kg,g取10N/kg.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物体A的体积是8×10﹣3m3

B.

物体A的密度是2.5×103kg/m3

C.

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80N

D.

动滑轮的质量是4kg

答案:

ABC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密度的计算;浮力的利用.

解析:

解:绳子的自由端挂上70N的物体B静止时,物体A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受到的拉力、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式为:

2GB﹣G动+F浮1=GA,…①

当在B下面再挂上20N的物体静止时,物体A有二分之一的体积浸在容器内的水中,受到的拉力、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式为:

2GB′﹣G动+F浮2=GA,…②

由上面两式可得:2GB′﹣2GB=F浮1﹣F浮2,2×(GB′﹣GB)=ρ水gV﹣ρ水gV,所以物体A的体积V===8×10﹣3m3,故A正确;

物体A的密度:ρA===2.5×103kg/m3;故B正确;

物体A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的浮力:

F浮1=ρ水gV排=1×103kg/m3×10N/kg×8×10﹣3m3=80N,故C正确;

∵2GB﹣G动+F浮1=GA

∴动滑轮重:

G动=2GB﹣GA+F浮1=2×70N﹣20kg×10N/kg+80N=20N,∵G=mg

∴动滑轮质量m动===2kg,故D错误.

故选ABC.

【例12】★★★

(石景山区一模)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是400g,物体B的体积是10cm3,此时A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B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使A沿着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需要施加0.95N水平向左的拉力.已知动滑轮重为0.3N,不计绳重以及绳和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B重力为

N.(g取10N/kg)

答案:

0.7

考点:

动滑轮拉力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

解:当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分别对A、B物体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则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F1,GB=2F1,f=GB=﹣﹣﹣﹣﹣﹣﹣﹣﹣﹣﹣﹣﹣﹣﹣﹣①

当A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分别对A、B物体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A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f的大小不变,则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f+F2,2F2+F浮=GB,∴F﹣f=﹣﹣﹣﹣﹣﹣﹣﹣﹣﹣﹣﹣②

∵B物体始终浸没在水中,∴V排=V,∴F浮=ρ水gV﹣﹣﹣﹣﹣﹣﹣﹣﹣﹣﹣﹣③

由①②③式可得:GB=0.7N;

故答案为:0.7.

【例13】★★★★★

(2014•平谷区一模)如图所示,物体A重120N,物体B的体积是1dm3,此时A恰能沿着水平桌面以0.2米/秒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B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以原速度匀速上升,需要对A施加100N水平向左的拉力,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不计摩擦、绳重及滑轮重,g取10N/kg)()

A.

物体B匀速下降的速度是0.1米/秒

B.

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为100N

C.

物体B在水中匀速上升时,绳的拉力功率为2W

D.

物体B密度是3×103千克/米3

答案:

D

考点: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摩擦力的大小;功率的计算.

解析:

解:

A、B物体下滑的速度为vB=2vA=2×0.2m/s=0.4m/s.此选项错误;

B、C、D、当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分别对A、B物体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则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2F1,F1=GB,∵G=mg,m=ρV,∴f=2GB=2mBg=2ρVg﹣﹣﹣﹣﹣﹣﹣﹣﹣﹣﹣﹣﹣﹣﹣﹣①

当A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分别对A、B物体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A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f的大小不变,则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f+F2,F2=2(GB﹣F浮),∴F=f+2(GB﹣F浮)﹣﹣﹣﹣﹣﹣﹣﹣﹣﹣﹣﹣②

∵B物体始终浸没在水中,∴V排=V,∴F浮=ρ水gV﹣﹣﹣﹣﹣﹣﹣﹣﹣﹣﹣﹣③

由①②③式可得:

∴F=4ρVg﹣2ρ水gV,即:ρ===3×103kg/m3.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2GB=2ρgV=2×3×103kg/m3×10N/kg×10﹣3m3=60N.

B物体的重力为GB=30N,B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B=1.0×103kg/m3×10N/kg×10﹣3m3=10N,物体B在水中匀速上升时,绳的拉力为F2=GB﹣F浮=30N﹣10N=20N,拉力的功率为P2=F2vB=20N×0.4m/s=8W.

选项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滑轮组的应用

【例14】★★

如图所示,重500N的人站在重2500N的船上,用滑轮组把船匀速拉向岸边,人和船相对静止.船受到水的阻力为900N.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人拉绳的力为()

A.

300N

B.

450N

C.

1100N

D.

2700N

答案:

A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

解:

因为船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船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船水平向右受到水的阻力f=900N,所以左侧的拉力之和也是900N,而左侧由3段绳子承担拉力,所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900N=300N.

故选A.

吊篮问题

【例15】★★★★

(2013•眉山)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kg的吊篮内,他至少用 200 N的拉力拉住绳子,才能使自己和吊篮在空中保持静止.(g取10N/kg,不计轮重和摩擦)

答案:

200.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

解:如图所示:

人和吊篮的总质量:

m=50kg+30kg=80kg,人和吊篮受到的重力:

G=mg=80kg×10N/kg=800N,∵2F+F1=G,F1=2F,∴4F=G,∴F=G=×800N=200N

故答案为:200.

【例16】★★★★★

(石景山区一模)如图所示,是一套简易升降装置示意图,其上端固定在楼顶,工人用力拉绳子,装置可使人与工作台升至所需高度,装置中滑轮A、B、C的重力分别为100N、50N、40N,人的重力为600N,当人用100N的拉力向下拉绳子时,地面对工作台的支持力为450N,则工作台的重力为

N.(不计绳重和摩擦)

答案:

150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

解:设动滑轮A上绳子的拉力为FA,动滑轮B上绳子的拉力为FB,由图可知,FA+GB=2FB,FB=100N,工作台、动滑轮和人的总重:

G总=G人+G台+G轮,工作台、动滑轮和人受到的拉力:

F拉=3FB+FA=3FB+2FB﹣GB=3×100N+2×100N﹣50N=450N,∵G总=F拉+F支=450N+450N=900N,∴G台=G总﹣G轮﹣G人=900N﹣(100N+50N)﹣600N=150N.

故答案为:150.

天花板问题

【例17】★★★★★

(2013•石景山区二模)如图中每个定滑轮重0.5N,物体A重6N.在2s的时间内,人拉力F的作用点沿竖直方向匀速降低了1.2m.这个过程中,人拉力F所做的额外功是0.36J.不计滑轮与绳间摩擦和绳重,则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为

N.

答案:

8.7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物体A上升的距离h=×1.2m=0.3m;

则有用功:W有=Gh=6N×0.3m=1.8J,总功:W总=W有+W额=1.8J+0.36J=2.16J,∵W总=Fs,∴F==1.8N,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F′=4F+3G定=4×1.8N+×0.5N=8.7N.

故答案为:8.7.

一讲一测

如图是课本中的一幅科学漫画,如果漫画中的“胖子”、“瘦子”和被提升货物的重力分别为G1、G2、G3那么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

G1=G2=G3

B.

G1>G2=G3

C.

G1>G2>G3

D.

G1>G3>G2

答案:

D

考点: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

解:由图可知,图中滑轮是定滑轮,因为不能省力,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与物体重力相等.“胖子”能把货物拉上去,说明G1>G3;货物能把“瘦子”拉上去,说明G3>G2;所以G1、G2、G3的关系是G1>G3>G2.

故选D.

图中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则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

②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③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④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答案:

B

考点: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

解:(1)对于弹簧N,因上端与绳子连接,因为绳子只能承受拉力而不能承受压力,故弹簧N可能处于拉伸或原长,不可能处于压缩状态,故②错误;

(2)以a为研究对象,若N处于拉伸状态,则a受绳子向上的拉力,M可能拉伸、可能压缩也可能处于原长,故①④正确;

(3)若N处于原长,则绳子对a无拉力,则M一定处于压缩状态,故③错误.

因此正确的说法有①④,正确的说法有两个.

故选B.

下列关于右图所示的动滑轮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动滑轮能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B.

动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轴心为支点

C.

动滑轮是一个不等臂杠杆,其直径是动力臂,半径是阻力臂

D.

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滑轮轴心移动距离的一半

答案:

C

考点: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

解:A、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A错误;

B、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支点不在轴收,而在边缘上,故B错误;

C、动力臂长度等于直径,阻力臂长度等于半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故C正确;

D、使用动滑轮费一倍距离,绳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提升距离(轴心提升距离)的二倍.

故选C.

(东城区二模)如图甲所示,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10N,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保持拉力F1不变,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1m.若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则()

A.

物体向左运动时,拉力F1的功率P1=30W

B.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10N

C.

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10N

D.

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所做的功W2=40J

答案:

D

考点: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

解:A、物体向左运动时,F1的功率P1=F1v=10N×2×3m/s=60W,故A错误;

B、图甲中是一只动滑轮,用2段绳子拉动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为2F1=2×10N=20N,所以B错误;

C、由于物体G和地面没有改变,故所受摩擦力没有改变,仍为20N,方向向左,同时物体向左还受两股绳子施加的拉力,每股绳子的拉力为10N,物体右侧滑轮为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为2F2,因此,2F2=2F1+f=40N,所以F2=F1+f=10N+×20N=20N;故C错误;

D、在滑轮与绳子质量及滑轮轴处摩擦均不计的情况下,拉力F2做的功W=F2×2s=20N×2×1m=40J,所以D正确.

故选D.

(多选)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B.

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1m/s

C.

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2W

D.

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到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3N

答案:

BD

考点:

动滑轮拉力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解析:

解:A、B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拉力和A给它的右向的摩擦力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B受到的摩擦力f=F=3N,方向水平向右,故A错误;

B、物体A的移动速度为0.2m/s,所以动滑轮的移动速度为0.1m/s,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拉力为F的一半,是5N,P==Fv=5N×0.2m/s=1W,故C错误;

D、测力计对B的拉力与A对B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在运动过程中,若拉力增大到12N,由于B和A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测力计的示数不变,D正确.

故选BD.

如图所示,体重为500N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拉绳子,使重物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已知动滑轮重力为50N,被提升重物的重力为300N.(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

(1)此时自由端人的拉力大小为

N,人对地的压力大小为

N,人拉绳子的速度为

m/s;

(2)若此人竭尽全力拉绳子,利用此装置最多能拉起

N的重物.

答案:

(1)175;375;2;(2)950.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解析:

解:(1)由图可知,n=2,因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所以,自由端的拉力:

由F=(G+G动)=×(300N+50N)=175N,人对地的压力:

F压=G人﹣F=500N﹣175N=325N,人拉绳子的速度:

v绳=nv物=2×1m/s=2m/s;

(2)人竭尽全力拉绳子时,对绳子的最大拉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最大=G人=500N,则最多能拉起物体的重力:

G最大=nF最大﹣G动=2×500N﹣50N=950N.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木板B上的右端,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它们用绳子通过滑轮组相连,现用水平拉力F把木板匀速向右拉,已知A与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6N,木板长1.2米,不计绳子与滑轮的重,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A物体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则当物体A从木板的右端匀速滑到木板左端时,拉力F的大小及拉力F所做的功分别为()

A.

12N

4.5J

B.

12N

7.2J

C.

18N

7.2J

D.

18N

21.6J

答案:

C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功的计算.

解析:

解:由图示滑轮组可知,因为还需要考虑木块A对木块B的摩擦力6N,承重绳子的股数:n=3,拉力:F=nf=3×6N=18N,拉力F所做的功:

W=Fs=F=18N×=7.2J;

故选C.

(平谷区一模)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重4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运动中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200N,人对地面的压强为20000Pa.不计绳重、滑轮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已知人与地的接触面积为300cm2.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受到拉力的大小是100N

B.

人的重力为725N

C.

绳子自由端运动的速度是0.01m/s

D.

动滑轮重为100N

答案:

B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

解:A、分析图中的装置可知,摩擦阻力由2段绳子承担,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η=,F==125N,故A错误;

B、人拉绳时对地面的压力F=Ps=20000Pa×300×10﹣4m2=600N,人的重力G=600N+125N=725N,故B正确;

C、因为本装置中有一只是动滑轮,省一半的力,费一倍的距离,因此,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应为物体移动速度的2倍,即0.02m/s×2=0.04m/s,故C错误;

D、F=125N,则所用的总的拉力为125N×2=250N,动滑轮的重G轮=F总﹣f=250N﹣200N=50N,故D错误.

故选B.

(兰州)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kg的吊篮内,他至少用

N的拉力拉住绳子,才能使自己和吊篮在空中保持静止.(g=10N/kg)

答案:

225.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

解:如图,两个滑轮为定滑轮,F1=F2,F3=F1+F2=2F2,人和吊篮的总质量:

m=60kg+30kg=90kg,人和吊篮受到的重力:

G=mg=90kg×10N/kg=900N,∵F3+F1+F2=G,F1=F2,F3=F1+F2=2F2,∴F2+F2+F2+F2=G,∴F2=G=×900N=225N

故答案为:225.

(西城区一模)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重600N的人用力拉绳,使装置处于静止.装置中的滑论A重500N,滑轮B重200N,底板C重100N.不计轴摩擦及绳重,人对底板C的压力为

N.

答案:

475.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

解:G人+G木+GB=600N+100N+200N=900N;读图可知,这900N都由最上面的滑轮承担,而且左右拉力相等.因此,上面滑轮右侧的拉力为450N,减去下面滑轮的自重200N,等于250N.这250N又由两段绳子平均分担,因此,人手处的拉力为F1=125N.于是得出,人对木板的压力F=G人﹣F1=600N﹣125N=475N.

初中物理复习 篇5

一、注意讲授语言, 引导学生理解与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老师讲授对学生形成知识示范, 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与方法。尤其是单元复习课, 教师需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总结单元内容, 需注意如下几点, 以提高复习效果。

第一, 注意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教师可通过概括性语言对知识加以总结, 亦或通过对比性语言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比较, 加深知识理解。例如“功与能”的复习, 教师可通过概括性语言来总结功、功率、机械效率, 突出重点, 注意详略得当。如重点讲授功的要素, 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功的概念, 把握力是不是做功的判断依据。对机械效率, 以简洁语言加以点破。对功率概念, 让学生联系实例理解即可。

第二, 注意合理复述, 也就是以语言对所学材料进行重复, 这并非单一的字面含义重复, 而是在语义上以不同表达形式加以重复。

在复习教学时, 通过复述可延长学生对信息的记忆时间。在单元知识中的难点与重点内容需合理复述, 以引导学生将思维、表达、记忆相结合, 提高知识记忆效果。例如“热与能”的复习教学, 比热容是一个教学难点, 其单位是由热量、温度、质量单位的组合。教师在教学中可合理复述,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以不同表述形式对比热容含义加以复述, 由物理意义中把握比热容单位。教师提问:海边昼夜温差为何较小?学生答道:海水比热容大。请以比热容定义加以说明。当学生回答后, 教师继续引导:其单位又是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比热容定义来加以理解其单位, 从而融思维、表达、记忆于一体。

二、注意习题设计, 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

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可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解题过程就是知识运用过程, 有利于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 利用解题指导, 不但可反馈信息, 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情, 适当改变与调整教学, 还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与反思。

第一, 优选习题。

在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 优选针对性、典型性习题, 避免题海战术。如复习“机械能与内能”, 教师可选出习题:下面物体分别是什么形式的机械能?①在地面上被拉弯的弓。②天空中向前飞行的飞机。③在地上滚动的球。④稳稳立于山顶上的一块石头 (以山脚地面为准) 。这需要学生熟悉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不同定义, 判断物体是否出现弹性形变、是否运动、被举高, 然后则可确定物体是哪一形式的机械能。

第二, 组合习题。

同一习题, 通过不同搭配、组合, 其形成的教学效果也有所不同。所以, 在单元复习教学时, 教师可适当整合习题, 以优化教学效率。通常而言, 习题组合方法有如下几种。①组合同一本质, 不同现象的习题, 促进学生认识的完善。②组合同一现象、不同本质的习题, 增强学生辨析能力。③组合由不同视角反映相同现象的习题,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例1:悬挂着的照明灯是静止状态。若其所受的全部的力突然消失, 那么照明灯会 ( )

A. 保持静止 B. 可向不同方向运动

C. 加速下落 D. 匀速下落

例2:汶川地震中, 以飞机空投物品, 在物品下落中, 若其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了, 它将会做什么运动? ( )

A.曲线运动 B. 匀速运动

C.减速运动 D. 加速运动

上述两题, 尽管有不同条件 (例1为静止物体未受到外力作用, 而例2为运动物体未受到外力作用) , 同时物体未受到外力作用时有不同运动状态, 但是两道题都考查了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熟练程度, 有利于学生加深这一知识的认识。

四、重视实验复习, 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 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在单元复习课教学中也是如此。通过实验复习, 让学生动脑动手, 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能力。

第一, 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掌握仪器使用的基本方法。

在物理课标中, 要求学生们能够学会常用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如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电流等测量。因此, 在物理单元复习课教学时, 教师可灵活引入实验, 有目的地强化学生操作能力。例如“电路初探”复习时, 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设计电流测量的方法, 如何测量电流, 把握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使用规则, 并联、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等。

第二, 借助实验唤起学生复习热情。

初中物理复习 篇6

关键词:复习,方向,精选,创新,能力,针对性

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复习课的教学,可以弥补和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与缺陷,使学生高效地对知识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作为教师,应该知道上好一堂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特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学生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的起点大不相同。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激情,成为我们物理老师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复习的方向

复习课教学与新授课教学一样,首先应领会新课标、把握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备课时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这里必须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防止抛开教科书,随心所欲淹入题海。二是防止把教材看成是“圣经”,照本宣读炒剩饭。初中物理分为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等内容,明确复习的关键是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应用、基本公式的运用三大环节。分析陕西省历年物理中考试题,我发现:易、较易、较难、难题的分值比例大约是4:3:2:1,基础知识所占分量最大,但学生往往在这方面往往失分多。所以强化“双基”是复习的方向。

二、突出复习的重点

复习课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次要的知识,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于重点内容一定要讲清讲透,要抓住关键。初中物理的力学和电学部分是中考的重点,是关键,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部分上。只有复习好这两大部分,中考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精选复习的例题

复习课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巧设练习题来抓训练的,这就需要精选习题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所选练习题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可设计为填空题,亦可作为选择、计算题。通过这种练习题的训练,不仅能较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且能适应多种题型。以电学中的“电功率”复习为例:我们可以以白炽灯泡为主线进行复习,提出: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学生在理解了灯泡的发光原理后,再让学生提出几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考虑之后,提出:灯泡用久了为什么灯丝会变细?围绕着灯泡,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最后又提出了为什么两种灯泡的灯丝粗细不一样?是粗的亮还是细的亮?让有争议的两位同学亲自说出自己的理由,答案终于明朗了。教师这时再适时提出:两个外形相同、额定电压相等的灯泡,怎样来比较它们的额定功率呢?你还能根据条件计算哪些内容啊?同时展示将两个灯泡串联和并联的有关计算,进行练习。此时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这种方式的复习把欢乐的课堂推向了高潮。同时也通过这一点带动复习了相关的物理知识。真正达到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体现复习的创新

新的刺激,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新的兴奋,使人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记忆力更强,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增添新知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复习质量。在新授课中,不可避免存在知识的遗漏和疏忽,学生也不可能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学懂吃透。因此,必须在全面扎实复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查漏补缺,针对课本上的有些内容,适当给学生增加点新知识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所学知识。

五、复习教学还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复习要启发讨论。复习评析积极启发讨论,这是复习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复过程中反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

2.复习要培养能学生能力。培养能力也是复习教学中重要的目的。复习题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解决几个习题,而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多方设法,调动学生复习的能动性,通过复习题的讲、练、评、议,启迪思路培养能力。

3.复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复习题的针对性原则要求复习课的设计要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来精心设计复习题,复习题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

高中物理复习建议 篇7

一、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 深入理解概念、公式、规律

在高中, 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要求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 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并要求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练习时要系统化, 有针对性、层次性、阶段性、目的性、对比性、反复性, 同时还要定期反馈、检查、总结、改进相结合。只有基础牢靠了, 才能深入理解, 举一反三。对概念, 要引导学生认清其内涵, 明晰其外延。对规律, 要引导学生从规律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如何变通应用等方面去加强理解。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情景模式的设置

近年来, 高考物理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一直不断, 这也恰是学生的失分点。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平时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这项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要认真审题, 分析物理过程、物理情景, 建立物理模型, 探寻解题思路与方法, 再仔细作答。其次, 复习过程中一是要充分复习好基础知识, 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模型。二是在复习中要针对不同问题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式, 让学生感同身受, 思索其中的原委, 排除干扰因素, 摒弃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 从而恰当运用物理知识、规律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需要广大教师坚持不懈的训练与引导,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只有知道他们的真正疑惑, 才能药到病除。三是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技, 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 活学活用, 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去理解和解释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有关问题。

三、加强计算、推理、能力、表达、书写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训练中, 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 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方式加强训练, 逐渐加强学生的逻辑性、严密性。一是要注重从不同角度设置全新的物理情景或者在旧模型中经常变换过程情景, 陈题面貌翻新。二是突出动态情景, 体现学科特征。在平时的复习中, 精心挑选复习题, 充分发挥复习题的功能和效度, 挖掘典型题中的知识点、能力点, 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初中物理复习课浅谈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总结法;练习法;实验法;多媒体法

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对于教师自身,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熟悉教材,把握好课标,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多见多做习题,并将本模块的习题加以分类总结,把握好出题方式,对题型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根据学生本阶段的学习情况,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呢?下面介绍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一、总结法

抓好基础是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前提,所以复习课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本章或本模块的知识点。对于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只是通过简单重复和讲解的方法进行复习,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兴趣,浪费时间,收效甚微。所以复习时应使学生主动归纳知识,自觉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总结的方法一般有: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提出问题等方法。例如,在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知识点时,可以采用循环图的总结方式,将物质的三种状态和六种物态变化建立联系,学生小组合作补充完善各个物态变化所包含的知识点。在复习“光现象”这一章时,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进行总结比较,從而使学生全面认识光的传播,促进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认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总结法一般对于概念性强、识记要求高的章节有很好的复习效果。

二、练习法

由于新授课的时间有限,无法全面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公式的解题能力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练习法对于注重考查学生解题能力的章节是很好的复习方式。教师应精选习题,讲解典型习题,并配有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复习“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可以熟练应用原始公式解题,但对于结合欧姆定律来求解电功率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设计不同的题型,让学生学会使用,并让学生体会选择合适的公式来简化做题步骤,提高做题速度。应用练习法复习,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供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实验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量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实验现象,体验处理实验中遇到问题,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动脑分析得到结论的能力。对于一些在习题中出现的实验,学生可能靠想象无法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或者微课程的方式,将实验现象演示给学生,直观明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四、多媒体法

多媒体的使用,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欲望,节省复习时间。不论是总结法、练习法还是实验法,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更好地完成复习任务。教师可以将总结的知识网络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将知识的层层发展与联系更好地表现出来。还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取长补短。

总之,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在反思中不断积累和改进,不应拘泥于教学常规,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训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周广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篇9

一节复习课的流程如何?怎么做效果好?让学生梳理知识点,怕他们梳理的乱,老师带领复习又像是“炒冷饭”,索然无味;讲题讲什么样的好?我们手头都有自己精选的题,但不可能每一节一上课就讲题吧。先怎么复习,再怎么练习,作业 怎么留。,具体一节复习课怎么做好,怎样才更有效.(于老师的讲座)复习课的四个功能:

1.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课本变薄”)

使知道系统化:学生看目录,找出本章中各节间的关系,老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总结各部分(知识)间的关系 2.查缺补漏,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逐节复习:

(1)看书前,提出“你还记得什么?”让学生同位交流(不需要提问)

(2)看书查漏:学生看书(查缺补漏),并标出重点字。

(3)老师针对学生易错、易漏、易混及需要拓展的内容,设计小的思 考题,目的是加深学生的理解。

(4)练习题查漏

知识网络:有时间学生建,没时间,老师展示,知识内容形成系统。很多老师在复习课上只是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了重复,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复习,还有的老师发些填空题给学生,学生会为了填空而看书,没有做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3.总结规律和学习方法 4.拓展提升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对复习课的流程有了明确的方向,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的备课。

一、认真分析研究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把握好中考动向。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不研究当年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我认为这是盲干,结果肯定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考试说明界定了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要求和分数权重,指定了中考方向,必须认真分析研究、透视考点,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复习效率。

二、搞好集备,探讨学案

1、加强集备,集思广益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不能让学生扎入“题海”,盲目做题,这就要求教师跳入“题海”,又能跳出“题海”,从中精选习题,提质减负。如果教师各自为营,单独行动,既加重教师的负担,又难免有所疏漏,那么怎样既能使学生提质减负,又能使教师减负,方法就是集备。我在学校组织的集备活动中与其同年级物理教师协作,发挥群体优势,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扎扎实实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积极探讨“学案导学”课堂模式。

2、注重导学案合理使用

导学案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结合其中的基础知识测试梳理本章知识网络,对其中的“巩固练习题”,“达标测试题”和“能力提高题”中的题目,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具体情况有目的增删,尽量达到学案使用最佳效果。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和思考复习内容的知识、方法和技能,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提前知道这部分有哪些疑点,有什么地方模糊不清,解题时在什么地方有障碍等。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上主要讲重点、疑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广收信息,精选素材

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各省市中考题并根据我市中考要求加以取舍,另外 以物理复习导学案为组织复习课的模具,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略、取舍或补充,学生自己可精选一种有较高水平的教辅用书也是复习教学的有益补充。

四、深挖教材,典型示例

1、深挖教材。由于大多数中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以要深入挖掘教材重点知识、例题、习题的潜力。

2、例题精讲。在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或习题时,要注意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会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适时地利用教材例题,寻求其他解法,对巩固已学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拓思路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3、注重对例题变式和反思。通过变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揭示知识的本质和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再通过解后的反思及时归纳,总结方法和规律,使经验得到积累和延续,领会到“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五、强化对应训练,及时反馈补救

1、精选习题,提质减负。为了巩固复习重点可精选习题进行训练,这就要求习题,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明确中考的特点与方向,体现例题的示范性,习题的对应性。这样既能巩固复习中易忘易混的知识,重要疑难,又能对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补救,提高复习效果。

2、跟踪讲评,查缺补漏。对学生平常的测试或局部模拟试卷要认真批改,认真分析学生考卷或作业,明确错因:知识缺漏、方法不当、综合能力差、书写因素、粗心因素等做典型化讲评,讲评时宜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加强辩析,归因分析,展示命题意图,分析答题心理。如想考什么,怎样考,障碍的设置,解答的简单问题复杂化,隐含问题表象化,紧张期望值过高.帮助学生弄清错因和正确解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题目的关键词语和思路的突破口,通过多解或变式、引申拓宽学生思维。

六、重视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能力

据根中考的命题方向,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以及中考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实验过程中既要学生会做,又需注意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

2、动手动脑,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复习既会动手操作,明察现象,总结结论,又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七、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复习效果

指导学法也是复习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把“授之以渔”重于“授之以鱼”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使学生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堂上善于听讲,课后勤于总结和反思,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学习技巧的积累与运用

高三物理复习课探讨 篇10

一、复习课的基本要求

(1) 明确教材、大纲、考纲的范围和要求;

(2) 明确近年来考题的类型和特点;

(3) 要有较大的信息量 (课堂容量) ;

(4) 要体现牵线搭桥、融会贯通的特点;

(5) 要体现主导与主体性原则。

二、复习课的基本原则

(1) 不是知识的再现, 不是新授课;

(2) 要系统地对一章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 构造知识网络, 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

(3) 对难以理解的知识, 要举例说明, 写出注意事项。

三、复习课的基本格式

1. 知识网络

物理知识是人类不同时代优秀代表的智慧结晶, 它揭示了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今天我们要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就是要让学生熟悉知识、正确理解基本知识, 达到正确应用的目的。复习课跟新课不同, 知识非常集中, 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益, 我们一定要从教材、复习资料中走出来, 可以在课前将知识以方框流程图、树干分支图、表格罗列图等形式制成幻灯片, 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如胡念老师复习磁场一章的树干分支图, 效果较好, 使学生能一目了然。

2. 检查知识

知识网络并不是老师讲一遍学生就有了, 并不等于学生都记住了知识、都能正确理解, 所以有必要隐藏幻灯片, 检查学生记忆知识的情况。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对每个学生、每个知识逐一检查。这时可以抽问中差学生回答较难记住的重点知识, 这种方式不仅强化了被问学生对该知识的记忆理解, 也强化了其他学生对该知识的记忆理解。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和学生互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 老师及时点拨,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老师针对这些错误及时点拨,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拨时一定要开门见山, 一针见血, 一定不要面面俱到, 撒大网。

3. 讲解知识

学生对知识的遗忘, 不仅表现在对表达知识的文字、字母、图像上, 更多的是表现在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上。所以, 知识网络、检查知识, 只是复习课的一个开头, 重要的是理解知识, 搞清知识的纵横联系。如胡念老师在磁场一章的复习中, 通过三个例题, 把洛仑磁力与力学中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了。老师讲解知识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过程, 也是纠正学生错误理解的过程。老师在讲解过程中, 一定要详略得当, 深入浅出, 言简意赅,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对重点、难点知识可以举一些小例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如胡念老师在磁场一章的复习中, 对安培力公式的理解, 对安培力方向的理解, 对判定洛仑磁力方向左手定则的理解等, 几个小例子就能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也能加深印象;又如在复习牛顿第二定律时, 大家都知道∑F=ma, 但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呢?可举一小例:质量为m的物体用力F竖直向上拉, 物体的加速度为a, 若改用2F的力竖直向上拉,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 2a, 大于a而小于2a, 大于2a。完成此题后学生能加深对合力的理解。对于难于理解、容易混淆出错的知识, 应写出专门的注意事项。在讲解中还可以结合生产、生活、科技及自然现象讲得生动一些, 有趣一些。

4. 知识应用

形成知识网络, 检查知识, 讲解知识, 最终是为了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不是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 应用是关键。学生对知识掌握了没有, 理解到什么程度, 能否熟练应用, 本章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与哪些知识可以综合应用、在整个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必须通过物理例题来进行展示。设计物理例题时要注意控制个数、控制难度、控制类型、控制拓展面, 章节不同, 这些因素也有所不同。以《磁场》一章为例,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是重点难点, 也是高考的常考题型, 胡念老师用了三个例题, 展示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各种运动。讲例题要以理思路、总结方法技巧为主,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 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5. 在老师指导下, 学生写出本堂课心得体会

以往在上完一节复习课时, 老师要在黑板上归纳几点, 学生就在本子上记几点, 一到下课, 书本一合, 这节课就万事大吉了。其实, 一堂课下来,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认为, 自己的体会才是最重要的, 针对自己的体会及归纳, 其效果远远胜过老师的包办代替。

6. 针对本堂课的问题, 布置作业

高三复习时间紧, 任务重, 作业布置一定要有针对性, 不能把资料上的题全部让学生做, 要适当筛选, 一种类型1~2个题。本课出现的问题, 除了通过老师讲解、点拨以外, 还应该通过作业去再练习、再检验, 然后通过批改作业看看问题解决的程度。

以上是我就如何上好一堂物理章节复习课的个人构想和一些做法, 这种模式和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 老师只是课堂的导演。老师在课堂上很轻松 (但在课前花的工夫很多, 要跳出教材, 复习资料备课) , 学生在课堂上很忙, 要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还要写本课心得。但这种模式还有许多细节需要通过实践去完善, 希望同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共同探讨。

上一篇:猪-沼-茶下一篇:特殊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