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执业十篇

2024-07-24

护士执业 篇1

由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美国国外护校毕业生国际委员会 (CGFNS) 合作开展的国际护士执业水平 (1SPN) 考试项目, 于2008年12月17日在卫生部正式签约启动。

据介绍, ISPN考试的对象为取得中国执业护士资格的人员, 考试使用语言为英语, 试题是以临床实际工作为背景的客观性选择题。CGFNS提供考试资料和成绩评定。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报名, 组织考试和合格证明发放工作。考试合格者可获得两份证书:英文证书由CGFNS签发, 证明其成功通过此项考试, 以后在申请CGFNS各项认定、签证评估服务时, 无需再次参加CGFNS考试;另一份是由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CGFNS共同签发的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证书, 证明其掌握的护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水准, 作为国内护理人才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据介绍, 我国引进ISPN考试, 旨在为国内护理执业水平引入先进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思想, 让国内护理教育者更了解目前国际护理教育体系, 概念和方法, 进一步提升国内护理教育和实践水平, 使国内的医疗机构可以按照国际标准选拔优秀的护理人才。

护士执业 篇2

1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和题型

1.1 考试内容

自2011年起,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发生了变化, 考试科目由原来的4个缩减为两个, 即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 一次考试通过两个科目为合格。专业实务考查内容为:运用护理知识, 有效而安全地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考试内容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技能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的临床运用能力等。实践能力考查内容为: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考试内容涉及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健康评估、护理程序及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等知识的临床运用等。所涉及的课程有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人际沟通。新考试大纲对考生临床知识运用能力提高了要求, 这就要求考生熟知考试大纲, 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多看书、多做模拟试题, 全面掌握考试内容, 学会分析试题, 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1.2 考试题型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均采用以选择题为代表的客观型试题。选择题的类型众多, 但试题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各类选择题均由两部分组成, 一为题干, 是试题的主体, 可由一段短语、问句或不完全的陈述句构成, 也可由一病例、病史、图表、照片或其他临床资料来表示;二为选项, 也称备选答案, 由4、5个用字母标明、可供选择的词组或短句组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综合笔试部分试题均由一个题干和5个选项组成, 5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其余均为干扰答案。干扰答案可以部分正确或完全不正确, 考生需对各选项进行比较, 找出最佳的或最恰当的选项。考试采用A1、A2、A3/A4型试题。以下就各种题型分别说明并举例。

2 试题评析

2.1 A1型题 (单个的最佳选择题)

此类试题要求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在整套试题中约占20%。对于常见的纯记忆类题目学生不容易出错, 正确率较高, 如:不属于护理理论4个基本概念的是:A.人;B.健康;C.保健;D.环境;E.护理。正确答案为C, 此题的正确率为95%。而对于计算类题目, 学生则容易出错, 如:产妇分娩过程中检查发现胎心过快, 医嘱面罩法吸氧, 氧流量6~8 L/min, 其吸入的氧浓度应为:A.25%~33%;B.37%~41%;C.45%~53%;D.53%~61%;E.65%~73%。正确答案为C, 此题的出错率约为30%。学生出错的原因, 一是没有记住计算公式, 二是记住公式了却算错了。此外, 对于有混淆选项的题目容易出错, 如:护士为患者测量血压时, 血压计袖带下缘距肘窝的距离应为:A.1 cm~1.5 cm;B.2 cm~3 cm;C.1 mm~1.5 mm;D.2 mm~3 mm;E.4 cm~5 cm。正确答案为B, 此题的出错率约为20%。出错的原因是题目中D选项是个混淆答案, 如果学生不认真审题就容易出错。

2.2 A2型题 (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此类题型每道试题前面以一个叙述性主体 (简要病例) 作为题干, 后有5个备选答案, 要求选出最正确的一个答案。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约占整套试题的60%, 学生的出错率较高, 原因是这类题型涉及简要病例, 这就要求学生结合临床实例进行分析, 必然涉及临床学科与护理基础学科的结合问题, 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例如:患者, 女, 55岁, 患胃癌晚期, 近来病情发展迅速, 患者情绪低落, 常悲伤、沉默、哭泣。患者的心理反应处于:A.愤怒期;B.接受期;C.协议期;D.忧郁期;E.否认期。正确答案为D, 此题的出错率约为30%。在临终护理中我们给学生讲授过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分为5期, 并讲授了每一期的临床表现, 如果问各期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来, 反之给一个实际临床案例, 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错误。

2.3 A3型题 (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

此类试题叙述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情景, 针对相关情景提出2~3个测试要点不同的相互独立的问题。A3型试题所占比例不高, 只有20%左右, 但难度有所增加, 学生的出错率也相应增高。例如:患者, 男, 40岁。饱餐后出现上腹部剧痛3小时, 伴恶心、呕吐就诊。初步体格检查:神智清楚, 腹部平, 全腹明显压痛, 呈板样强直, 肠鸣音消失。

(1) 分诊护士应首先判断该患者最可能为:A.急腹症, 怀疑胰腺炎;B.癔症;C.消化道感染, 怀疑伤寒;D.中枢神经疾病, 怀疑脑疝;E.外伤, 怀疑盆腔骨折。正确答案为A。

(2) 分诊护士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A.优先普通外科急诊;B.优先神经外科急诊;C.急诊按序就诊;D.回家继续观察;E.进一步询问病史。正确答案为A。

(3) 肠鸣音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肠穿孔;B.肠血运障碍;C.机械性肠梗阻;D.剧痛而不敢腹式呼吸;E.炎症刺激而致肠麻痹。正确答案为E。

此题出错率为40%。之所以出错率较高, 一是因为此题是以临床案例形式出现的, 需要学生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进行判断, 这是大部分学生所欠缺的;二是因为此题针对一个案例出了3个问题, 而且是相关联的, 这就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

2.4 A4型题 (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

此类试题叙述一个以单一患者或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情景, 拟出4~6个相互独立的问题, 问题可随病情的发展逐步增加部分新信息, 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这是难度最高的一类题型, 是让学生最头疼的题型, 当然也是出错率最高的题型。这类试题之所以难度高, 是因为题目中不但有病例, 还有根据病例提供的相关信息, 按照题目呈现的先后顺序来回答问题。有时会出现加框的问题, 这类问题提供了与病例相关的辅助或假定信息, 要根据该题提供的信息来回答问题, 但这些信息又不一定与病例中的具体患者有关, 所以难度较大。例如:患者, 男, 28岁, 主诉4周未解大便, 伴有头痛、腹痛、腹胀、乏力等症状, 触诊腹部较紧张, 可触及包块, 肛门可触及粪块, 诊断为便秘, 因使用多种方法也未能排出大便, 医嘱大量不保留灌肠:

(1) 大量不保留灌肠时, 灌肠筒内液面至肛门的距离为:A.10~20 cm;B.20~30 cm;C.40~60 cm;D.70~80 cm;E.90~100 cm。正确答案为C。

(2) 为了让该患者保持正常的排便形态, 对其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是:A.定时服用缓泻剂, 帮助排便;B.少食富有粗纤维食物;C.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 000 cm;D.每晚睡前使用开塞露;E.生活规律, 定时排便。正确答案为E。

(3) 当液体灌入200 ml时, 患者感觉腹胀并有便意, 正确的操作是:A.请患者深呼吸放松腹部肌肉;B.加快灌入液体的速度;C.提升灌肠筒的高度;D.拔除肛管协助患者排便;E.移动或挤捏肛管。正确答案为A。

此题的错误率高达50%。一部分学生在看到题目时就被案例本身吓住了, 缺乏自信, 有的学生甚至放弃不做, 是此类题型错误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3 应考策略

3.1 A1型题

通过强化训练, 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指导学生采用排除法选择最佳答案;平时做练习题时要求学生仔细审题, 看清题目及答案后再做题, 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3.2 A2型题

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多采用逆向思维, 对所学内容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以降低错误率。

3.3 A3型题

在辅导过程中, 将临床学科相关内容引入基础护理学中, 把基础护理学相关知识运用到临床学科中, 多给学生列举临床实际病例, 通过大量练习, 提高此类题目的正确率。

3.4 A4型题

学生做此类题时首先要有自信心, 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对, 然后仔细审题。有时虽然给出的病例很复杂, 但有用的只是最后一句话。要认真分析题目, 根据所提问题作答。练习多了, 自信心建立了, 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提高了。

目前, 护理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 均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能适应21世纪对护理人才在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及就业率, 也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护士执业 篇3

关键词:护士 规避针刺伤 危害 防护措施

加强护士执业防护培训,规避针刺伤的发生,这一课题的探究对于医护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针刺伤现象主要是指护士人员在进行血液等样本的采集时,不小心被取过病人血液的针头刺到,这就可能会经过血液感染到疾病。护士被感染成乙肝和艾滋病等疾病,这种现象在医护人员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被感染的几率也越来越大,这也导致了医护人员成为感染人群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护士的防护培训,来规避针刺伤现象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针刺伤所带来的危害及防护,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

1 针刺伤现象发生的原因

护士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部分是由于病人情况比较特殊,工作速度有时候会比较快,紧张感增加,这样就导致了护士出现失误的几率大大提升。除了这个环境因素原因之外,还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针刺伤现象的出现,主要的原因是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到位,职业上的防护漏洞暴漏出来,就导致了护士在扎针的时候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

其次还与不规范的操作相关联,针刺伤发生最多的地方就是护士在处理拔针后和对针头进行分离的时候,这就表明了护士在进行采血的时候没有完全的按照所规定的要求进行,采血时为了节省时间而把采血病人集中在一起,这种情况就会使采血现场比较混乱,导致针刺伤现象的出现。

还有就是护士对拔针后的针头没有及时的处理,导致针头裸露在外,护士在周围来回走动的时候,这样就很容易被刺伤;最后一点就是护士在进行拔针的时候,由于针头以及输液管用胶布粘在一起不容易整理,这时有的护士就用手去整理,这样就会加大被刺伤的几率。

2 针刺伤现象发生的危害

2.1 针刺伤容易感染疾病

一些疾病的传染大都是依靠血液的传染,比如乙肝和艾滋病等这些疾病,而被针头刺伤是最容易被传染的一个途径,针刺伤的感染性远远高于其他的传染方式。比如乙肝病毒,据调查乙型肝炎疾病通过针刺伤的方式感染的几率为6%~30%,其中也包括被针头刺伤的护士成分。还有就是对于艾滋病的感染,目前对于艾滋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感染艾滋病之后死亡几率已经达到了90%,而医护人员中有艾滋病的几乎都是护士在被针刺伤而感染上的,由于艾滋病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的传播,而护士在进行扎针或者拔针的时候没有依据相应的要求,就可能导致被针头刺伤,从而感染艾滋病。因此如果被扎过以上疾病的针刺上的话感染疾病的几率很大,死亡系数也很高。

2.2 造成护士的心理疾病

如果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小心被刺伤的话,就会担心自己是否被感染,一直处于惶恐和害怕中,而这种对护士的心理伤害是永恒的,会让他们一直在心理对自己施加压力,由于又不确定是否被感染一直在自我怀疑中,这就会出现抑郁甚至更严重的心理疾病。一些护士被阳性的艾滋病的患者扎過的针头刺过的话,会产生一些相应的负面情绪,使情绪变得悲观,最终导致没有无法继续工作。所以被针头刺伤的话,不仅对护士的身体会造成危害,而对心理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3 针刺伤现象的防护规避措施

3.1 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培训

针刺伤现象的发生,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很薄弱,还有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过度的压力紧张,以至于护士在扎针的过程中不小心会被针刺伤。所以对于平时一定要加强护士的防护培训,对护士普及防止针刺伤的常识。在对护士进行防护意识培训的时候要包括多方面的内容,结合一些由于针刺伤感染疾病的病例来进行强化防护意识,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到医院来进行讲座知识的普及,或者组织一部分的护士人员出去学习,让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有防范针刺伤的意识,所以让护士加强对自我的防护意识是防止在工作的过程中被针刺伤的基础。

3.2 规范护士工作过程中的操作要求

在针刺伤现象产生的原因中提到过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护士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的要求来进行。护士在把使用的针头应该及时套上针套,最大限度的避免被针扎伤的几率。不用的针头应该放在比较安全的地方,注意一定不要把用过的针头弄弯或者随意乱放,在进行拔针和针头分离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操作的步骤,不要随意的用手进行分离针头。还有护士在进行扎针的时候一定不要面向人,防止被针刺伤。因此一定要规范护士在工作过程的操作要求。

3.3 要健全针刺伤后的检查项目

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被针刺伤的现象虽然做过很多的防范措施,但是要想完全的杜绝针刺伤现象是有困难的,所以还是会出现被针刺伤的现象,因此针对一些针刺伤的现象医院可以设定健全一些检查的项目,及时的对针刺伤的护士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 ,减轻针刺伤带来的危害。在医院里健全针刺伤的检查项目能够第一时间对可能感染的医护人员进行身体各项的检查,这样能够及时进行治疗。

3.4 护理器材要使用性能良好的

针对针刺伤现象的调查研究,针刺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空心针头造成的,所以这就要求医院在护理器材方面要使用安全性能良好的,良好的护理器材能够减轻被针刺伤的几率,对于先进的护理设施,可以引进一些无针头的注射器,或者一些针头能够收缩的等器材,这些器材对于针头都有良好的保护设施,安全性能比较高,所以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被针头刺伤感染疾病。选择一些安全性能比较好的针头器材,能够让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减少被针刺伤的可能。

3.5 普及被针刺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

被针刺伤后一定要正确及时的对伤口进行处理,让护士掌握基本的处理步骤:首先如果不小心被刺伤之后一定要挤压出被刺部位的血,用乙醇洗受伤的部位,之后要把碘酒涂在受伤部位上。这个步骤在对护士进行防范培训的时候一定要作为重点的培训内容。

4 总结

针刺伤的现象主要是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产生的,由于护士对于自我的防范意识不够强,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在护理过程中对施针的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都是导致针刺伤现象的出现。被针刺伤的话有可能会被传染一些疾病,比如乙型肝炎疾病和艾滋病等这些没有有效治疗方案的疾病,这些感染病通过针头在血液中进行传染,对医护人员的身心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是死亡。所以为了防止针刺伤现象的产生,一定要加强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多对护士进行防范培训,以及要健全针刺伤后的检查项目和选择性能良好的护理器材。总而言之,针刺伤带来的后果是不容小觑的,所以一定要规避针刺伤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爱萍.浅议护士针刺伤及其职业防护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02).

[2]王海荣.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1).

护士执业 篇4

2009-2-9

各县市区卫生局、局管各医疗机构:

为认真贯彻执行《护士条例》,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全市护士执业证书换发及护士执业注册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护士执业注册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落实准入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有着的重大意义。各县市区卫生局、各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护士执业证书换发及护士执业注册工作重要性,成立专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标准,严密程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护士执业证书换发及护士执业注册工作按照辖区管理原则。各县市区卫生局负责对辖区内护士执业注册资料的初审、集中报送、护士执业注册联网管理信息录入及相关政策的解释(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直接报送市卫生局)。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为本机构聘用的护士相关信息录入、集体办理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加强监督,严格材料审查,对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为不符合条件者办理护士执业注册的,不予受理,对相关责任人依法实施责任追究。

三、严格准入,保证质量。

(一)换发护士执业证书人员的条件:

在2008年5月12日《护士条例》施行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已经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或者护士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可以申请换发护士执业证书。

(二)申请执业注册人员的条件:

拟受聘于我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均可提出护士执业注册申请: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3、通过卫生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符合《护士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健康标准:无精神病史,无色盲、色弱、双耳听力障碍;无影响履行护理职责的疾病、残疾或者功能障碍。

(三)工作流程

1、填写《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健康体检证明》(我市指定二级以上医院及市直专科医院为护士执业注册体检医院),统一注册时间为2008年12月31日,填写时间适当提前。表格在烟台市卫生局网站()、《护士执业注册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机构版)中均可下载。

2、医疗卫生机构在《护士执业注册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机构版)中录入护士信息;不足10名护士的医疗卫生机构到辖区卫生局录入信息。

3、医疗卫生机构备齐申请人需要提交的资料,经县市区卫生局初审同意和必要的信息录入后,集中报送市卫生局审核,市直医疗机构直接报市卫生局。

四、其他情况说明

(一)护士注册申请,应当自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3年内提出。逾期提出申请及中断注册的,除提交规定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教学、综合医院3个月临床护理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证明(我市指定三级综合医院为临床护理培训医院)。

(二)护士执业证书遗失,仅存护士执业证书正本或副本的,持剩余的证书及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加盖单位公章)按照换证程序办理;护士执业证书正、副本均丢失的需提交辖区卫生局(市直医疗机构)出具的护士执业注册登记表、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003年之前的提交当地人事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003年之后的提交国家人事部、卫生部用印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三)持有护士执业证书,从事非护理岗位工作(包括退休、离岗未返聘的,教育机构从事护理带教的老师),视同中断护士执业,本次不予受理,待转至护理岗位时按首次注册办理。持有护士执业证书,未进行首次注册,拟受聘于医疗机构护理岗位工作的,需办理执业注册,否则,不予办理。

(四)助产专业且在护理岗位工作的,视同护理专业对待。

(五)持有护士执业证书,若更改姓名,须持本单位及当地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单独报送审核。

(六)申请执业注册,无法提供毕业证原件的,需提交相关学籍档案。护士执业证书换发及护士执业注册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望各县市区卫生局、各医疗机构统筹安排,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务于2月底前将信息准确录入并准备好相关报送材料,市局拟定于3月份对各单位相关信息及

材料进行审核,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附件1:烟台市护士执业证书换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2:换发护士执业证书需要提交的材料

附件3:护士执业注册需要提交的材料

二○○九年二月六日

附件1:

烟台市护士执业证书换发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李树文烟台市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张葵阳烟台市卫生局医政科副科长

成员:王文卿烟台市卫生局政工科副科长

孙乃红烟台市卫生局医政科

盖静烟台市卫生局医政科

附件2:

换发护士执业证书需要提交的材料

1、《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

2、申请人身份证明复印件(身份证正反面印在一页纸上);

3、省卫生厅颁发的旧版《护士执业证书》(正、副本原件);无《护士执业证书》的提交2008年5月12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护理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健康体检证明(6个月内);

5、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证可证副本(复印件);

6、医疗卫生机构拟聘用证明(加盖单位公章);

7、免冠白底彩色小2寸近照1张;

附件3:

护士执业注册需要提交的材料

1、《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2份。

2、申请人身份证明复印件2份(身份证正反面印在同一页纸上)。3、申请人学历证书及专业学习中的临床实习证明原件及复印件2份【毕业院校、实习医院出具的证明及实习鉴定原件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的复印件(加盖医院公章)均有效】。

4、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原件及复印件2份。

5、注册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6个月内健康体检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份。

6、医疗卫生机构拟聘用证明(加盖医院公章)原件及复印件1份。7、《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2份。

8、正面免冠白底彩色小二寸近照1张。

护士执业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考察的对象为玉林市卫生学校2007级与2008级三个年级的护理专业与助产专业两个专业, 其中07级护理12个班, 08级护理16个班, 助产专业07级2个班、08级1个班。每个年级的护理专业含1个实验班, 共2个班。各考察班级的学生在参加毕业年度参加护士执业考试时的年龄在17~20岁, 绝大多数为18~19岁。

1.2 方法

2007级应届毕业护生 (含助产专业应届毕业生) 采用2010年5月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统一的试题。考试分为4个科目, 即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每个科目题量为100题, 全部为选择题, 有A1、A2、A3、A4、B1型题。四个科目均达到60分视为合格, 即可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2008级则采用2011年5月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统一的试题。考试分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考试采用A1、A2、A3/A4型试题, 一次考试通过2个科目, 专业实务达到77分, 实践能力达到76分, 考试成绩合格。

2 结果

实验班级的护士执业考试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级。见表1, 表2。

3 影响因素的讨论

3.1 中职生源质量下降, 德育教育未得到巩固

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数是被高中拒之门外的青少年, 甚至是一些“问题”学生, 生源质量下降众所周知, 中职护生的专业素质也随之严重滑坡, 严重影响到临床教学质量[1]。这些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德育素养明显较差, 自我约束力、纪律观念、人生观、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等都受到严重影响, 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与效率。

3.2 生源大幅增加导致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

在中职逐年扩大招生的同时, 学校的各种资源配置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在中职卫校,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 新进教师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按合理比例增加, 原有的教学设施或实训设施因为配套资金、教学场所、采购周期较长等不能及时完善与增多, 都会影响生均教学设施量, 减少了护生实训机会, 也会影响护生的知识学习、巩固与提高。

3.3 护理专业教师不适应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动态发展

护理专业教师未熟悉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等未落实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 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未能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未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2], 不关注临床护理模式的变化等等, 都会影响到护理专业教师对护生的施教针对性与水平, 从而降低执业护士通过率。

3.4 学生学习方法未得到合理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 通常能听到学生反映:某一门课程学习起来相当困难, 因为不知如何去学。这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指导, 致使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效率与效果随之受到严重削弱。在应对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时, 这些未掌握合适学习方法的护生也是糊涂应考, 应试效果当然很难获得理想。

4 结论与对策

要提高应届护生的执业考试一次通过率, 必须要及时转变护生的培养模式, 从德育素养培养、专业知识锻炼、改善教育软硬环境等方面进行完善。

4.1 在扩大生源的同时, 必须强化护生的德育教育

俗话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要想提高应届护生执业考试通过率, 准备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考前准备那一小段时间里, 而应该向前延伸, 即在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以保障学习效果。具体做法是, 护生入学后有计划地开展良好的德育学习, 如学习《弟子规》、名人成才典故、民族优良传统等, 以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学习与生活习惯, 专注于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这是一种学习水平提高的无形影响力, 是护生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不竭动力, 是护生提高学习与考试效率的有力保障。没有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学生, 通常注意的是专业学习以外的事与物, 甚至是校外的不良风气与行为, 学习的积极性与保障程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护士执业考试的通过。根据中职教育的生源素质现状, 德育教育一般能在一至二年内收到较好效果。有了较好的德育, 护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就得到较好的保证。

4.2 生源的大幅增加要及时增加适当的学校教学资源

新进教师招录的数量与质量把控、教学设施数量配备与水平提高、校本研究的促进等对护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 在加大了对师资与实验教学投入力度后的2011年, 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 (53.27%) 比相对较差的2010年 (47.86%) 高出5.41%。由表2可以看出, 2010年与2011年, 师资与实验教学得到良好保障的实验班通过率分别为50.79%、85.53%, 较之保障相对不足的普通班通过率47.63%、51.74%分别高出3.16%、33.79%。故而, 随着生源增加, 新教师与教学设施也应相应增加, 以保证合理的比例。另外, 加强校本研究与科研力度, 促进教学软实力提升, 促进教师的及早成熟, 能保障护生教学质量与水平, 进而为提高应届护生通过率提供有效环境。

4.3 密切教学活动与临床见习、实习的联系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获得临床护理工作资格的唯一途径, 它必然反映最新临床护理要求。临床护理实践是护理知识与要求的最前沿, 也是最为护理学发展活跃的环节, 它体现的通常是最为需要与最为先进的护理知识与理论, 而护理教学正是为了临床护理的需要而开设。所以, 在护理教学中应当加强与临床护理的联系, 适当增加临床见习的次数并提问或进行考核以提高见习质量, 同时及时获取临床护理的新知识、新理论与新技能, 以避免出现教学与临床相脱节、教学远远落后于临床的需要而演变成为相对无用的教学, 也会增加护生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无法适应而失败的机率。实习阶段, 将护生出科考试参照护士执业考试要求进行考核;抓好“三基”训练,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定期安排对护生进行小讲课、护理教学查房及学术讲座, 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建立护理技能操作评价本[3]。

4.4 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

对于护生的学习而言, 根据知识水平起点较低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课程的要求, 帮助护生掌握学习规律, 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是非常为逼切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这个“宗”即为规律。掌握了本课程的学习方法规律, 并使之与护士执业考试相适应, 提高学习效果与护士执业考试过关率的困难将大为减少。

4.5 建立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动态监测机制

既然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获得临床护理工作资格的“门票”, 考试大纲所反映的即是临床护理实践中息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而该考试的大纲基本每年都会有一些据此进行的或多或少的变动。尤其是2011年, 较之前的更是有大的变化。如果没有很好地关注考试大纲的动态发展, 则很难进行高质量的护生考试前培训, 应届护生的考试通过率就无法保证较高水平。因而, 学校或护理教研室宜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以较有教学经验甚至较有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历年试题分析经验的教师为主体, 每年及时根据考试大纲与考试试题的变化, 拟定切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并进行分解实施。这样, 使得“教”与“学”都能够紧扣形势发展,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提高通过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生贴近临床需要、适应护士执业考试的实用性教学模式。方法 通过对应届毕业护生执业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追溯产生不同教学效果的不同教学要求与教学模式。结果 实验班级的护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级。结论 紧抓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要求、高强度的模拟临床操作实践的培养模式明显有利于护生临床实践知识的巩固与成长。

关键词:中职护生,执业考试,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朱艳.我校护生执业考试通过率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7 (14) :114.

[2]周彩华, 张玲芝, 孙丽, 等.应届毕业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析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 2010, 6 (6) :517.

护士执业 篇6

1 解剖生理学知识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地位

通过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真题分析可以明显看出, 与基础医学的直接知识点和相关知识点在考试中所占比例高达45%左右, 显示了基础医学知识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地位[2]。从2011年起,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已打破原有的内、外、妇、儿、基础护理学的分类方法, 变成现在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科病人疾病的护理等按系统分类的方法, 其中很多章节都列出了对完成护理工作所应具备的医学基础知识, 特别是单列出对解剖生理知识的要求[3]。学习解剖生理是在为整个医学包括护理的学习打基础的, 学生对解剖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关系到后续基础医学课程如病理、微生物等的学习, 还关系到护理专业课程如外科、内科护理的学习, 最终会影响到学生能否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在学生毕业后, 还将为其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2 解剖生理学学习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 在校学生学习解剖生理学的效果不甚理想。作为五年制卫生类高职校, 学校生源大部分为初中毕业生, 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医学知识, 对解剖生理知识接受难度大。学生的记忆周期较短, 而从学解剖生理课程到上专业课程间隔时间长, 易造成遗忘。在后期护理专业课学习时, 专业课程老师往往反映学生对解剖生理的知识掌握的不好, 必须要反复复习解剖生理的内容, 否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面对这种情况, 大家认识到解剖生理在教学中必须和护理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护理专业的实际需求, 而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引入到与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3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措施

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切入点, 尝试以下改革措施, 以提高学生对解剖生理的学习兴趣, 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终达到的目标是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实现护生的顺利上岗就业。

3.1 提高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解剖生理课程在本校一般都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1、2学期, 也就是刚入学的这段时期。学生因为以前很少接触医学知识, 对解剖生理这门课程的界定可以说是非常的模糊, 对解剖生理的重要性也一无所知。因此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向学生灌输危机意识, 在介绍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现状及近年来我校考试通过率的同时, 列举解剖生理知识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让学生认清形势, 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解剖生理知识的学习。而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 解剖生理课程教师更应积极主动的承担宣教者的角色, 除了在完成解剖生理的日常教学任务外, 还应该有意识地把解剖生理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联系起来, 反复向学生宣讲解剖生理和临床护理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到解剖生理的重要性。

3.2 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相衔接, 优化教学内容

在学校教授解剖生理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 很少有护理专业背景, 因此课程教师对护理专业课程的内容其实并不是很了解,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开展解剖生理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 积极进行两方教师的座谈, 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在课程衔接的过程中, 发现解剖生理部分内容课程和专业课程要求的还是有所偏差, 如有些部位解剖结构特点复杂难懂, 这对医生极其重要, 因为在临床中有实际的应用, 但对护士而言其在以后的临床中是不会接触到的, 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做删减。这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调整, 要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指导,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并、删减, 增加与现代护理技术相关的知识, 优化基础医学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

3.3 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教学中, 大家倡导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引导者,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4]。解剖生理知识理论性强、内容多, 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不易激发。因此, 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每一堂课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对解剖生理的兴趣是关键一步。在课堂导入时, 可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与解剖生理相关的知识点设立问题或模拟病例, 在课堂学习中自然的、合理的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交汇, 进一步加强了和后续护理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不但让学生提前接触了临床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也为学生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 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程学习。

3.4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 可实现解剖生理课程教学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等, 建立解剖生理课程网络资源库。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构建了一种虚拟教育环境[5]。开展网络教学的受益者是多方面的, 教师可直接从网络上获取护士执业考试的相关知识, 而网络上的内容更新速度和多量化是其他手段无法比及的, 确保了解剖生理教学内容不会和现代护理专业需求脱节。学生通过网络储存的大量教学资源, 迅速、任意地选择和调用图文视频资料, 可非常直观的了解相关解剖生理知识, 并从多方面获取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的信息, 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5 建立仿真模拟试题库, 开展学习竞赛

在历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 都会发现和解剖生理密切相关的内容, 为此根据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对历年真题的分析, 可建立仿真模拟试题库, 并在题型和难度系数等方面尽可能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在加强理论考核的同时, 要重视实践考核, 特别是一些与临床护理技能操作 (如插胃管、导尿等) 密切相关的解剖生理知识点, 在实践考核中可尝试让学生模拟临床场景进行技能操作和解剖定位。为了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激励学生学习, 开展竞赛是一种有效手段。竞赛可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在课堂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竞赛, 并把结果记入平时成绩作为对学生的鼓励;二是在年级里开展知识的竞赛活动, 学生对参加这项竞赛应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

总之,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给医院选拔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同时又对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剖生理等基础课程应密切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 变压力为动力, 深化教学改革,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摘要:在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改革中, 为把这门课程更好的融合进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中, 在教学中导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有效途径之一。笔者采取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教学过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开展学习竞赛等措施,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巩固所学的知识, 提高解剖生理学教学实效。

关键词:解剖生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琳琳.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若干措施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6) :388-389.

[2]卢秀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融入中专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6) :55-57.

[3]易礼兰, 李兵, 姚珺, 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革趋势及应对策略[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10, 26 (14) :11-13

[4]章明星, 刘建卫, 赵伟.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2) :142-143.

护士执业 篇7

根据《护士条例》第七条, 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 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即是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该考试自执行以来一直仅允许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 (已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报考。2009年首次允许在校毕业生 (尚未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参加护理初级 (士)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本研究旨在了解甘肃省卫生学校2009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期间的焦虑状况, 为在校学生应对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提供心理指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甘肃省卫生学校进行。基线测查时, 整群抽取2009、2010届学生共370人作为研究对象, 发放调查问卷370份, 收回有效问卷362份, 有效回收率为97.84%。其中2009届护理专业学生114人 (均参加当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 列为考试组, 2010届护理专业学生248人, 列为非考组;年龄为17~23岁, 平均年龄 (19.22±1.55) 岁;农村生源者175人, 县城生源者103人, 城市生源者84人;独生子女50人, 非独生子女312人;学生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者占14.64%, 高中、中专和技校者占43.10%, 初中及以下者占42.26%;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者占6.62%, 高中、中专和技校者占33.44%, 初中及以下者占59.94%。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前对测试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 采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 要求被试根据最近1个月的感受, 对评定量表和调查表栏目内容如实填写。主要采用: (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由性别、年级、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对自己及学校的一些看法等条目组成, 包含信息全面且有针对性。 (2)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From Y) [3]。该量表由Spielerger, Charles和Gorsuch等人于1980年修订, 旨在区分暂时的焦虑情绪状态 (状态焦虑, SA) 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 (特质焦虑, TA) 。STAI-From Y由指导语及2个独立的自我评价分量表构成, 共40项描述题。第1~20题为状态焦虑量表 (S-AI) , 评估被试“这一时刻”的感受, 即暂时的焦虑水平或被情境诱发的状态焦虑体验。第21~40题为特质焦虑量表 (T-AI) , 评估被试“通常”的感受, 可以用来反映个体的特质焦虑水平。施测时, S-AI在前, T-AI在后。每个项目都按照1~4级评分。S-AI:1为完全没有, 2为有些, 3为经常有, 4为非常明显。T-AI:1为几乎没有, 2为有些, 3为经常有, 4为几乎总是如此。由被试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最合适的分值。2个量表分别计分。最小值为20分, 最大值为80分, 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水平越高。 (3)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3]。SCL-90是进行来访者心理健康状况鉴定及团体心理卫生普查时实用、简便而且有价值的量表。该量表共计90道题, 涉及被试的感觉、思维、情绪、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及睡眠等方面。其采用1~5级评分法 (1分为无, 2分为轻度, 3分为中度, 4分为重度, 5分为极重度) 。 (4)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4]。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用于测量一般自我效能感, 由Schwarzer等人编制。中文版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GSES共有10个项目, 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法计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并对各量表分值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处理。

2 结果

2.1 考试组与非考组学生焦虑发生率比较 (见表1)

根据《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给定的大样本点差结果并参考已有的文献[5], 以50分为界, 划分高焦虑与正常焦虑范围, SA>50分者为高状态焦虑, TA>50分者为高特质焦虑。甘肃省卫生学校学生中, 高状态焦虑发生率为21.82%, 高特质焦虑发生率为20.72%。对2组学生进行焦虑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考试组高状态焦虑发生率为34.21%, 高特质焦虑发生率为24.56%;非考组高状态焦虑发生率为16.13%, 高特质焦虑发生率为18.95%。来自农村的学生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2项得分均明显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 (P<0.01) 。

2.2 甘肃省卫生学校学生焦虑状况与全国常模 (女) 的比较

将甘肃省卫生学校学生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得分和全国常模 (女) 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2。

注:**P<0.01

由表2可知, 甘肃省卫生学校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女) , 并且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

2.3 考试组与非考组学生焦虑得分比较 (见表3)

考试组和非考组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P<0.01) , 考试组学生的焦虑得分均高于非考组学生。

2.4 不同成绩组学生的焦虑得分比较

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其分为好、中、差3个层次, 将3个层次学生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得分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4。

结果表明, 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其焦虑得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焦虑得分最低,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焦虑得分最高。

2.5 对学校和现状不同满意度学生焦虑得分的比较 (见表5)

结果表明, 对学校和现状满意的学生, 其焦虑得分较低。相反, 对学校和现状不满意的学生, 其焦虑得分较高, 且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6 不同成绩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

把不同成绩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组间比较, 发现其自我效能感得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P<0.01) , 成绩越高者, 其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 反之, 自我效能感得分越低, 结果见表6。

注:F1-2, F2-3, F1-3分别表示好与中、中与差、好与差比较, *P<0.05, **P<0.01

2.7 高、低焦虑水平学生的SCL-90和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比较

以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得分>50分为高焦虑水平者, ≤50分为低焦虑水平者, 分组比较高、低状态焦虑水平学生SCL-90和自我效能感的得分。

通过对高、低状态焦虑水平学生的SCL-90和自我效能感得分进行检验分析, 发现高状态焦虑水平学生的SCL-90各因子和自我效能感得分均显著高于低状态焦虑水平学生 (P<0.01) , 结果见表7。

通过对高、低特质焦虑水平学生的SCL-90和自我效能感得分的检验分析发现, 高特质焦虑水平学生的SCL-90各因子和自我效能感得分均显著高于低特质焦虑水平学生 (P<0.01) , 结果见表8。

2.8 焦虑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焦虑与SCL-90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对以上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与SCL-90的各因子分、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 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 (P<0.01) (见表9) 。

3 讨论

3.1 焦虑发生率

研究中发现, 甘肃省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高状态焦虑发生率为21.82%, 高特质焦虑发生率为20.72%。考试组学生高状态焦虑发生率为34.21%, 高特质焦虑发生率为24.56%;非考试组学生高状态焦虑发生率为16.13%, 高特质焦虑发生率为18.95%, 均高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人群的发生率[6~7]。

目前, 卫生职业类学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地区, 家庭经济条件差, 并且这些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情绪变化快, 心理承受能力差。此外,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较低, 致使学生的成就感较低。他们感到前途渺茫, 不能很好地适应角色, 面对现实, 常常感到自卑、沮丧、失落和压抑[8]。因此, 很容易出现高焦虑状态。在社会竞争和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的情况下, 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对护理专业学生越来越重要, 使学生的焦虑水平越来越高。所以考试组学生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考试组学生。

注:**P<0.01

3.2 焦虑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甘肃省卫生学校学生的焦虑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处于青春期, 独立生活能力差, 生理及心理问题相对较多。因此, 在教育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 在生活和情感上给学生较多的关爱, 不断激励和表扬学生, 提高他们的自尊、自强意识, 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要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 就应制订出既相辅相成又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方案。一方面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SA作为短期的情绪体验, 由多种应激问题引起, 同时受到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及心理生理中介机制的调节。正性应对方式和正性认知对缓解学生的SA都有一定意义。TA作为个体稳定的情绪反应, 其与社会心理因素以及个人心理行为也密切相关, 但TA更多地受到个人内部心理问题的影响。

3.3 焦虑状况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研究中发现, 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焦虑状况。高状态焦虑、高特质焦虑学生均表现出低自我效能感, 且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高自我效能感者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较高, 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更倾向于表现出高自信、高自尊、高自珍等, 倾向于对自己应对考试等活动行为有较高的操作能力并有较为乐观的信念, 这间接地减轻了学生的考前焦虑。

3.4 焦虑状况与对学校、现状满意度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 如果学生对学校、现状有更高的满意度, 则焦虑得分较低, 且满意组与不满意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4 建议

4.1 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应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对TA相关因素的干预, 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方案。

4.2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通过学校活动, 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提高自我效能感。

4.3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结合学校道德教育工作, 从多渠道关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4.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开设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课程,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并使其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

4.5 开展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动员和培训

通过考前动员和培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意义、了解考试形式等, 使其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缓解SA。

4.6 加强家校沟通

指导家长给予学生良好的支持。

本研究在2009年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前一月进行, 较真实地反映了甘肃省卫生学校2009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执业资格考试焦虑状况。但是因样本量少, 专业涉及范围窄, 被试性别单一等, 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待改进方法后进一步做干预性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Basowitz H, Persky H, Korchin SJ, et al.Anxiety and stress[M].NY:Blakiston Div, McGraw-Hill Book Co, 1955.

[2]李真, 胡季明, 陈贻华, 等.中山市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 14 (3) :145~146.

[3]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4]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 2001, 3:185~188.

[5]樊晓光.高等师范毕业生的状态—特质焦虑测试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 9 (1) :16~18.

[6]郭永松.医学院新生焦虑状态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 8 (1) :9.

[7]张建人.775名大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8, 6 (2) :110~111.

护士执业 篇8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 高职护理人文学科 教学改革

2011年国家卫生部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了改革,考核内容重在应用,且增加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法规和人际沟通等护理人文学科内容;考核方式也比以往更为灵活。为此,面对这一改革潮流,高职护理人文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就势在必然。

一、高职护理人文学科教学的困境

目前,在原有护理执考模式和就业压力双重背景下,高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护理教育把教学重心更多地是放在了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护理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护理人文素质的提升。这就给高职护理人文学科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教育理念滞后

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和原有护理执考模式的制约,我国高职护理教育基本形成了技术至上理念,无论是学校管理人员,还是教师,仍停留在重专业素质教育,轻人文素质培养;重专业知识和技术传授,轻人文精神培育;重成才教育,轻成人教育的阶段。在此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职护理教育无论是培养模式还是教育教学实践,都把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术的训练放在第一位,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而把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放在末位。

2.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目前,高职护理人文教育课程时数偏少,比例也不合理。张远生等通过互联网随机抽取国内10所护理学院(系)研究发现,人文课程仅占全部课程的13%,且以意识形态教育类课程为主,约占人文课程课时总数的86.21%。第二,课程设置随意性大。不同学校设置人文课程的门数参差不齐,教学课时数也相差甚远,开课方式随意性大,缺乏科学理论依据。甚至有的院校是因人设课,有什么教师就开设什么人文课程。第三,课程设置存在比较大的局限。目前,人文课程设置在多样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除均开设了政治理论、英语和体育外,开设较多的人文课程依次为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人际沟通、美学课程。且选修课程数量少,内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3.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受“重专业素质教育,轻人文教育”教育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对人文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把人文课程的教学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公开声明人文课程的次要性,以至于他们没有去认真钻研这些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多的是采用“填鸭式”灌输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说教模式下,教师利用多媒体以讲完课为目标,学生则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以至于很难把教师传承的人文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的人文修养,同时也使学生们缺乏真实临床体验和面对病人的感悟,导致护理人文教育与护理实践严重脱节。

4.人文课程评价体系及标准相对欠缺

受“重专业素质教育,轻人文教育”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的课程评价体系更多的侧重于对认知领域目标的测试,而忽视了对情感领域目标的评价,存在重知识测试,轻能力考核的现实。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大部分人文课程作为考查课设置,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考核内容仅限于识记层次,考核内容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为主,考核目标以了解为主。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们只是以得到高分为目的,很难把课堂所学内化升华为自己的人文实践,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境界。

二、护理人文学科教学策略

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中,考核目标由重专业技能转向人文教育,考核内容也越来越灵活。这对当前高职院校护理人文学科教学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促使高职院校护理人文学科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发生相应的变革。

1.更新教育理念:从“重专业技能教育”到“重人文教育”

在就业指挥棒的驱使下,以往的高职护理教育强调实用性,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和教育,然而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正从传统生物医学范畴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范畴转变。护理既是一门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有事一项最具人性,最富人情的工作。它必须是科技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和统一。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同时,面对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中考核内容增加人文教育的变化,高职护理教育理念也要随之更新,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型护理人才。为此。应冲破“实用墙”、“工具墙”。高职院校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任课教师,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不应仅仅停留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应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正如杨叔子所言:“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只有这樣,我们的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高职院校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师是主体”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在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中,考核题型灵活多样。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能够从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的精髓。而不是简单重复的强记,也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方法上突破原有的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应运用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观。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去体验、感悟所学知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人文修养。正如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所说,“教育必须正视学生的自我及发展,把它作为全部教育的核心。教育活动的真正价值所在是推动学生的自我发展。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实现。”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应实现“两个突破”。一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广泛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教学问题设计与临床情境相似的案例,学生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的兴趣自由地成立合作式学习小组。通过自学、检索文献和反复的讨论,最终形成问题的满意答案。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我”充分实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从而很快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内化、升华,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二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情境,创新真实、现实的情境教学。也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囿于课堂教学,而应把视角推向社会和现实生活,推向社会实践。譬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教学、到社区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到养老院进行义务医疗护理服务等,让学生在和真实病人、社会人的交流中体悟人文关怀的价值和意义。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从“重知识测试”到“重能力发展”

护士执业 篇9

1 我国护考的历史与沿革

自1995年起我国正式实行每年一次的护考, 其报名资格规定:申请护考者须提供毕业证书、身份证明和临床试用证明[1,2]。2008年5月, 开始实施由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 此条例规定:在校学生毕业当年即可参加护考。这次调整的显著特点是申请护考者不再需要提供毕业证书和临床试用证明[1,2]。2010年, 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又进行了一次改革, 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于2011年开始执行, 其具体变化有: (1) 对考试内容、形式和要求进行了调整, 明确规定护考内容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 (2) 护理专业无论是中专学历还是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都采用同一套试题, 实行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和统一合格标准[1,2]。

2 对新护考大纲的思考与评价

(1) 明确了执业护士培训的基本要求, 统一了护校的培养目标。新护考规定不论何种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都使用统一的考试大纲、采用同一套护考试题和统一的合格标准。新护考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并规范了护士培养的基本目标与要求, 这一规定既客观体现了护士从业所面临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总体上是无差别的 (只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才能比较出各校在护理人才培养上的质量与水平, 从而促进各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 也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 即无论服务对象来自何方、何阶层, 都应该对其提供同样水平的护理服务。

(2) 突出护理工作过程, 考查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和总体素质。考试涉及护理工作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人文知识3个模块。结合妇产科护理学主要以疾病的健康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为主要考试内容, 降低了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的比例。这是一个重要的导向, 即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临床实际能力和总体素质的培养。为此, 教师必须调整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方法。新护考大纲的要求也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要求, 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在护理行业的体现。

3 方法与对策

护考的通过率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笔者近几年不断对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进行探索与改革, 以适应新护考大纲的要求。具体方法与对策如下。

3.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新护考大纲规定学生毕业后应该具有“双证” (学历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才能进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 这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培养合格的具有“双证”的学生, 教师首先应是“双师型”的[3~6]。我校的两名妇产科护理专职教师就是从医院妇产科引进的, 二人均具有多年的医院妇产科临床工作经历,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业余时间或假期他们还积极到医院妇产科参与临床工作, 这有力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也为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授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供了可能。这些努力使得我校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能够更好地紧随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 吻合新护考大纲的目标和要求, 以致我校学生在护考中均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3.2 调整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妇产科护理学教师应及时掌握新护考大纲的要求, 熟悉护考题型和内容的变化, 从而能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 及时增减相关专业知识, 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护考更加贴近。教师备课时不仅要钻研教材, 而且要领会护考大纲的要求及历年护考的出题规律、答题方法和技巧等;并在上课时对于以往考试中学生感到棘手、易答错的题目或题型进行专门分析, 在教授完一章节后对相应的习题进行讲解。

3.3 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除传授知识之外, 还必须重视整体护理理念的贯穿,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病案讨论、角色扮演法, 并加强临床见习和护理技能训练, 促使学生在掌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也是护考的核心目标和宗旨[2,3,7,8]。

3.4 加强临床实习管理,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3.4.1 确定妇产科护理临床实习内容、标准及量化指标

妇产科临床实习时间为4周。实习期间, 学生要掌握妇科、产科手术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技术, 学会填写产科各种表格及记录单;掌握母婴室的必备条件、优越性及管理制度;知道母乳喂养的优点, 学会母乳喂养技巧和乳房护理;学会新生儿沐浴及其技巧;完成两份妇科护理病历的书写。通过实习使学生不仅能完成医嘱, 还要担负起对病人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 从而掌握整体护理的内容和方法。

3.4.2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控制

建立并完善临床带教质量评估制度, 学生于妇产科实习结束的前一天, 对照态度、知识、技能目标写出简明扼要的自我小结并上交护士长 (或带教教师) ;护士长 (或带教教师) 将“自我小结”粘贴于《毕业实习手册》中的相应位置。学生在科室实习结束时, 护士长 (或带教教师) 根据学生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专科理论、护理基本技能等的考核情况, 实事求是地写出科室评语和等第。每月学生返校一次进行妇产科护理临床应用能力考核, 其成绩占毕业考试成绩的10%。在实习期间学校和实习医院定期组织检查并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考核, 保证学生实习期间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用实践强化所学理论和技能, 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

3.5 改革考试方法

传统妇产科护理学考试的题型为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和问答题等, 比较侧重记忆。为了适应护考要求, 在平时的测验、期中及期末考试中我们加大了选择题的题量, 尤其注重A2、A3、A4型题的考核, 而A2、A3、A4型题都属于病例分析题, 更侧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还能使命题、题型与护考做到全面接轨, 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6 强化考前辅导

3.6.1 辅导教材选用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士执业资格指导》《护士执业资格指导同步练习》和《护士执业资格指导模拟试卷》, 本系列书籍由国内知名专家严格按照最新护考大纲编写, 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护考指导用书[9]。

3.6.2 毕业考试与护考模拟考试相结合

我校学生于每年3月初回校参加护考集中辅导。辅导共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根据护考教材讲解重点和难点, 同时把护考模拟题和往年考试真题穿插于授课中。4月初进行第一次模拟考试。其后对全年级排名后80名的学生 (尽管其中部分学生已及格) 再进行第二阶段强化, 主要是做大量模拟题并答疑。4月下旬全体学生进行第二次模拟考试。此后, 再对全年级排名后50名的学生进行第三阶强化。5月初进行第三次模拟考试。以上3次模拟考试共占毕业考试成绩的90%。第四阶段即整理备考阶段, 一般为考前一周, 此时着重复习重点, 并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毕业考试与护考模拟考试相结合给了考生适度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促使其考前集中精力强化复习所学知识和技能。以上方法的实施, 使得我校在2012年护考中取得了通过率为100%的好成绩, 从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总之, 护考制度是世界各国护士管理的成功经验, 是护士具备执业基本资格和能力的重要保障, 2011年护考改革对我国的护理教育已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实践证明, 我校进行的这些探索和改革促进了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确保学生全部通过护考、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作出了贡献,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提高了医院对就业学生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如何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总结和分析为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其变化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 分析其中促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的因素。结果 (1) 学习和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目的、宗旨及其要求是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重要条件。 (2)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是制定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教学计划和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结论 调整教学内容、加强临床实习管理、强化考前辅导、改革考试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均可提高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妇产科护理学,通过率

参考文献

[1]郭瑜洁.从美国国家认证注册护士执照考试反思中国护理教育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6) :1580-1581.

[2]李德芳, 汪淼芹, 王游岚, 等.应届护理中专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9B) :1361-1364.

[3]李树妹.浅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内科护理教学方法改革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23) :83-84.

[4]周媛媛.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7) :684-685.

[5]成敏.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病案教学的价值[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20) :69-70.

[6]成敏.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20) :3157-3158.

[7]张幸华.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高带教质量[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9) :98.

[8]李翠萍, 刘晓红.《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 2010, 32 (3) :91-93.

护士执业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西安市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为主要研究人群, 基于研究目的和护理教育工作的相关经验并结合文献, 最终确定了质性研究的对象为即将参加考试的护生。依据“信息饱和原则”[4]确定20名护生, 纳入标准: (1) 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完成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专业课程学习, 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 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者; (2) 连续进行在校护理专业学习者; (3) 符合申请护士执业注册资格条件者; (4) 首次参加护士资格考试的普通护理专业护生。为保护隐私, 受访者的姓名用编号S (Student) 进行编号, 其中男1名, 女19名;年龄17岁~22岁, 平均19.8岁;中专8名, 高职6名, 大专6名;农村10名, 城市10名;参加辅导班12名, 未参加辅导班8名。

1.2 资料收集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 使用半结构访谈提纲对访谈对象个人进行深入访谈。资料收集遵循访谈对象的意愿, 选择在安静的场所进行。访谈前向访谈对象解释说明此次访谈的目的、方法及保密原则, 取得被访者理解和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提纲主要由开放式问题构成, 主要围绕护生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视程度等展开, 见表1。访谈时仅有与研究相关的访谈者、访谈对象及观察员3人在场, 以保证访谈对象能够无所顾忌地表述真实的感受。访谈的时间控制在30min~60min, 在访谈过程中未出现中途退出者。访谈对象均同意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和录音, 并表示在研究者需要时愿意保持联系并补充, 愿意配合研究者进行回访。

1.3资料分析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几乎同步进行, 在访谈结束后将资料进行转录, 及时整理归纳, 并增加非语言行为资料。运用Colaizzi[5]的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1) 反复阅读所有的访谈资料; (2) 汲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 (3) 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 (4) 将编码后的观点进行归类; (5) 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 (6) 辨别出相似的观点; (7) 返回研究对象处求证。

2 结果

护士执业资格证是护士进入护理工作岗位的敲门砖, 是护生参加临床护理工作的通行证, 考试成绩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 所以对20名护生进行观察、访谈, 通过对资料的反复阅读、分析、反思、编码、分类和提炼, 最终得出4个主题。具体如下。

2.1护生考前的负性情绪体验

接受访谈的20名护生均表示在提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事情出现了消极情绪, 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困扰。

2.1.1对考试充满了紧张

大多数护生表示在进入护理院校后, 专业老师经常提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和通过率的问题, 使护生对考试充满了不安和紧张, 对通过考试没有把握。“我一听说是参加国家级考试我就紧张, 我还从未参加过此类考试呢。国家的考试一定比我们学校的考试难。”“我今年大专毕业都22岁了, 如果不能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 就拿不到护士资格证, 我家在农村, 又没有别的出路, 我就失业了。”

2.1.2使自己有压力

不少护生觉得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比其他的任何一次考试都使自己有压力, 很多护生担心拿不到双证, 毕业后无法找工作;一部分护生认为不能通过该考试是很丢人的事情, 经过了几年的护理院校的学习, 却不是一名护士, 会被别人嘲笑。“我的同学都上大学了, 如果毕业后因为没通过国家考试而不能顺利工作, 那会更让我难堪。”

2.1.3产生焦虑反应

护生因为该考试决定着个人前途和自身命运, 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焦虑反应。“我现在觉得自己消化不好, 每天没有胃口吃饭。”“我觉得提起考试我有时晚上会突然醒来, 很累, 却再也睡不着, 只能拿出书来看, 但是效率却不高。”

2.1.4放弃考试

中专护生面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觉得自己学历不高, 本身学习不好, 通过考试没有希望, 所以很多护生就自暴自弃。“我平时就学得很一般, 不可能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 所以我也就不太在乎了, 能通过是运气, 不能通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我平时成绩中等或者还好点吧, 但对通过考试还是没信心。”

2.2 护生身体方面的适应不良

部分护生会出现生理 (如心悸、食欲下降、睡眠障碍) 、心理 (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 不适。严重的护生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神经紧张、无法放松、自责或者自我否认, 导致护生的学习能力下降。“现在离考试越来越近了, 我经常晚上失眠, 睡不着, 但是醒来看书效率又极差, 有时真的想赶快考完吧, 快崩溃了。”“最近感到易疲劳, 不是很累却很困, 想睡又睡不着。”“我好像没有明显的不适, 但是现在却记不住复习的内容, 我以前记性特别好。”

2.3 护生认知心理方面的适应不良

2.3.1 情绪上的适应不良

护生诉说有不安、失去控制、无助感、心理紧张或激动、自责或责备别人、无法放松、缺乏自信心、预感不幸、缺乏主动性、易埋怨别人、自我否定等。“我最近也是睡不好觉, 总是想冲别人发火, 觉得很烦躁, 总是莫名地和别人吵架, 看什么都觉得没意思, 不感兴趣。”“我总是在看书, 偶尔出去一次会感到缺乏自信心, 觉得自己和同学没有共同语言了, 脱离社会, 成了书呆子了。”

2.3.2 认知方面的适应不良

护生诉说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受影响、健忘、沉默、心事重重、学习能力降低、意识混乱, 这影响到护生的考试复习, 加重了考前焦虑。“快考试了, 我反而容易健忘了, 以前记得内容都回忆不起来, 真的很紧张啊。”

2.4 护生个人行为的改变

面对考前的焦虑问题不同的护生有不同的行为改变, 有的认真备考, 有的参加辅导班, 有的请假复习, 还有的逃避或者放弃考试。大部分护生认为学校既然举办了辅导班, 说明辅导班有助于帮助通过考试。而且学校的这种形式也说明学校很重视考试通过率, 因此, 很多护生会通过辅导班的形式来复习备考。

3 讨论

各护理院校考试通过率的高低也将成为教学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 执行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后考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与压力。以上身心体验显示护生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体验, 这与王芃[6]的研究一致, 而造成这些体验的因素有多方面,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 减少这些负性身心体验是护理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3.1 根据考试大纲, 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将课堂教学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有机结合

护士执业考试内容编排以系统为单元进行, 考查护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与执业资格考试保持一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各专业课教师应及时根据考试大纲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增减教学内容, 使学校教学与执业考试同步接轨。

3.2 优化教学方法, 注重能力培养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护生的自主性发展, 启发其创造潜能, 可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护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开展在校考试与执考方式接轨的改革

护理教育者可利用平时课程考试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零距离的考核方式, 让护生尽早适应和熟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3.4 开展考前辅导, 加强护生的应试能力

许多护生采用考前辅导班的形式复习备考, 依靠教师能力将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精讲、提炼、整合。对于内容相似又容易混淆的考点, 教师可通过图标对比记忆、口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帮助护生掌握知识, 从而减轻考前焦虑。

3.5 强化实习期间管理

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核办法》出台后,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临床病例题型居多, 临床实践是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最好途径, 然而, 实习护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病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7]。因此, 在实习期间处理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实习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3.6 加强心理支持和护理, 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

由于护生在生理、心理方面趋于成熟而尚未成熟, 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情感方面体验丰富, 情绪方面波动起伏, 因此会产生很多影响健康的问题。研究显示, 较重的考试应激可使护生产生过度焦虑[8], 对免疫功能、认知能力、情绪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9,10], 严重威胁护生的身体健康。许多学校对护生采用心理咨询方式调节考试情绪, 减轻其焦虑心理。

4 小结

本次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 深入探讨了护生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的身心体验, 探讨了护理教育者帮助护生减轻考前焦虑的对策,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使学校教育与护士执业考试要求接轨, 提高护生的应试能力和通过率。

摘要:[目的]了解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的身心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20名即将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护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 采用框架法分析访谈资料, 总结护生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的身心状况及应对方式。[结果]护生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的身心状况体验包括:考前的负性情绪体验、护生身体方面的适应不良、护生认知心理方面的适应不良、护生个人行为的改变。[结论]护生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存在焦虑心理, 护理教育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护生的焦虑心理。

关键词:护生,护士资格考试,考前焦虑,质性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17号) .[EB/OL]. (2008-02-04) .[2012-09-20].http://www.gov.cn/zwgk/2008-02/04/content_882178.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9号) .[EB/OL]. (2008-05-06) .[2012-09-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8/content_1157919.htm.

[3]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 (第74号) .[EB/OL]. (2010-05-20) .[2010-05-20].http://www.gov.cn/flfg/2010-05/20/content_1609809.htm.

[4]刘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5]Colaizzi P.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 views it.//Valle RS, Mark K.Existential Phenomenological Alternatives for Psycholog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487.

[6]王芃.护生考试应激的调查与干预效果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 2010:1.

[7]薛海燕, 魏碧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护生实习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0, 8 (9B) :2426-2427.

[8]马慧, 严进, 王志红, 等.大护生考试应激源下焦虑、抑郁情绪的状态调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 (3) :261-264.

[9]Boseh JA, Brand HS, Ligtenberg AJM.The response of salivary protein levels and S-lgA to an academic examin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daily stress[J].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1998, 12 (4) :384-391.

上一篇:薪酬福利体系下一篇:规范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