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工作十篇

2024-07-23

展览工作 篇1

一、中外档案展览比较分析

1. 发展概况。

外国档案展览工作起步早, 规模大, 社会认可和接受程度高。外国档案馆规范的档案展览工作起步是较早的。早在1950年, 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 “档案与学校”就被定为议题之一。同年, 法国国家档案馆设立了教育处。从1952年起, 这样的部门在法国各省档案机构也相继设立, 主要向学校提供历史教学示范性服务。到1969年, 在96个省中, 已有50个建立了教育处, 每周平均为700名学生提供26个课题时, 在某些省份, 接待人数高达20 000人次。我国档案展览工作发展的阶段性较为明显。档案展览初创期是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这一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政治色彩浓厚, 体现着档案工作为行政机关团体服务的特征。同时, 档案展览多为内部展览, 参观者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我国档案展览工作的停滞期。20世纪80~90年代, 我国档案展览工作进入发展期。以档案史料展览为主, 并开始同外国互办档案展览进行交流。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档案展览在内容、形式、管理理念上都有了较大的飞跃, 进入了繁荣期。现代化信息技术被引用到展览工作中, 网上档案展览等为档案展览工作增添了生机活力;各省市级档案部门也积极参与到展览工作中, 规模和层次得以扩大和加深。

2. 档案展览的实施模式。

(1) 档案展览的展品。多数国家和地区在举办档案展览时, 比较倾向用复制件, 这有着其自身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然而一些国家的档案部门也倾向于在保护措施周密和科学的前提下, 在展览中使用档案原件, 这以加拿大、美国最具代表性。加拿大对每一件展品都设计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 展品不重数量而重质量, 不求多而求珍贵, 展室不大但设计典雅厚重, 每件展品都被精心放置在单独的玻璃展柜中, 灯光柔和适度, 适宜档案原件的保护。美国国家档案馆利用特制的惰性气体展柜陈列档案, 平时, 将档案连同展柜存放在地下保险库内;开展时, 使用电子升降术将展柜及展品送到展厅;闭馆时, 再送回地下保险库。开展期间, 会安排一定数量的警察在展厅维持秩序, 参观者只可观看档案文献, 不可拍照, 警察会对违规行为进行干预、制止。我国档案馆尚不具备这些条件, 为确保档案原件的安全, 陈列展览一般只用复制件。 (2) 展览地点和时长。外国档案展览地点较为开放、灵活。美国国家档案馆坐落于华盛顿市宾夕法尼亚大道, 交通便捷, 且不设围墙, 其大门可直接向大众敞开, 凡在每天的开馆时间, 许多美国人都能自由地进入展厅参观。此外, 加拿大、莫斯科的档案馆协会还在城市街头、交通要道、商贸中心举办了档案展览。近年来, 欧美许多国家一些大的档案馆还设计了一些完备的永久性展厅让来访者和利用者参观。我国的档案馆大多在党政机关大院深处或办公大楼内, 展览持续时间一般都不长, 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但近几年来, 我国档案展览也开始向更贴近群众的开放空间的探索。 (3) 展览形式。中外档案展览形式共有的类型有:临时展览、独立举办展览、联合举办展览、专题展览、综合展览、网上展览等。总体来说类型差别不大。

二、做好档案展览工作的建议

1. 加大对档案展览提供展品安全保障的力度。

利用档案复制件进行展览虽然有着自身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但从档案原始记录性这一根本属性和价值来说, 原件在展览中对参观者带来的体验效果以及对档案展览重要性的体现是复制件无法比拟的。参考外国的经验, 我国档案工作应加大对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制订清晰明确的展览参观者守则, 并在展览现场同有关安全部门合作, 设置警察等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协助, 为原件参展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基础。

2. 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对永久性档案展览的建设。

综观我国档案资源, 存在不少具有长期接待参观者、进行永久展览的档案资源, 如党史教育、我国三农档案等主题, 均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交通通达度高、人口密集、人口流量大的地区建设永久性的档案展厅和相关主题展览, 为相关主题进行社会教育和交流的长期性、系统性提供条件。

3. 加深对档案展览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对档案展览的作用和意义, 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当加深对其社会教育作用的认识并加强相关方面的践行工作。要在展览主题选定、展览讲解方式和内容、同中小学和社区的联系紧密度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和历史性, 对教育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辅助效果。

4. 充分借助相关法律和制度促进档案展览良好发展。

在各种保障方法和措施中, 法律和制度是最有利的途径。我国档案工作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时, 可根据实际情况, 将档案展览工作相关内容涵盖进条例, 通过明确、详细、系统的规定, 让档案工作者充分意识到档案展览工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并适当结合奖惩制, 为我国档案展览工作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之茂.外国档案展览的理论和时间[J].档案学通, 2000.3

展览工作 篇2

(一) 选定展览的主题

举办展览应有明确的目的性, 选好展览主题是搞好展览的关键。选题要配合国家的中心任务、重大政治事件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些重大的、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题目选对了, 展览的效果就会传达好。题目的大小要适当, 题目过大, 档案过多, 质量深度不易保证, 题目过窄, 感兴趣的群众少。

(二) 精心选材

围绕展览的主题, 精心选出展品, 是组织展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档案展览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展出效果如何, 档案的内容和种类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展出的档案材料是最能表现和反映主题的材料, 能正确提示事件或事物本质, 具有长远查考价值的材料, 要充分注意展览内容的客观需求, 注重社会性, 避免档案馆单方面的主观意愿。

(三) 编制展品和编写说明

展品一般按专题编排, 每个专题内再按事件和时间的顺序排列, 既要照顾到一个专题内档案的集中和系统性, 又要照顾到各个专题间的相互联系, 使人看后既感到材料丰富、全面, 又觉得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展览的各个部分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了使观众一目了然, 要为展览编写前言, 在每个部分或专题之前, 写明题名、提要和介绍。

(四) 陈列展出

综合性与专题性展览的展出场所选择对展览的效果影响甚大, 档案馆必须结合展览的重要程度, 精心挑选适宜场地。展出后, 应注意搜集和听取观众的意见, 不断改进工作。

二、档案咨询服务

在档案利用过程中, 为解答利用者提出的问题, 需要有专人承担利用者与档案之间的媒介作用。同时咨询服务还应面对社会, 为还不了解档案工作或不知道每一个公民都有利用档案的权利的人们解答各种疑难问题, 扩大档案的影响, 起到向社会宣传档案的作用。

(一) 档案咨询的种类

1. 按内容性质, 可分为事实性咨询、指导性咨询与检索性咨询。

事实性咨询是指档案馆 (室) 为解答利用者某一特定问题而进行的咨询服务。如利用者要求获得某一具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某一会议的召开时间、会议内容和参加人数等。指导性咨询, 是指档案馆 (室) 对档案用户在查阅档案时所发生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服务。如指导档案用户掌握使用档案检索工具以及查找档案材料的方法, 解答档案用户在利用档案过程中的知识性咨询等。检索性咨询, 是指档案馆 (室) 根据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 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利用者获得某一方面的档案信息而提供的服务, 也称情报性咨询服务。如利用者需要某一个学术性研究课题有哪个单位或个人正在进行研究, 搞到了什么程度, 有什么成果可以利用等情况, 某一个专题的材料保存在何处等。针对这些问题档案服务人员需要调查研究, 确定范围, 明确检索途径, 查找出有关档案材料或提供进一步检索这方面的材料的线索。

2. 按档案咨询的难易程度, 可划分为一般性咨询和专题性咨询。

一般性咨询是针对利用者在利用档案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性服务, 如档案馆 (室) 基本情况, 利用档案的规章制度, 馆藏档案的内容和成分, 某一机关或某一人物的档案是否在馆内保存, 利用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缩微档案方面的知识等。专题性是指为解决利用者急需解决的课题或专题而提供的服务。利用者为完成一个课题, 要求档案馆系统地提供有关的档案材料, 这就要求咨询人员与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制订方案, 有计划、有重点地查找档案, 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这种服务针对性强、涉及面广、发掘程度深, 需要档案数量大, 要求档案人员进行综合思维和分析并与利用者互通信息、密切合作, 才能取得成效。

3. 按利用者向档案部门提出咨询问题的方式, 或划分为口头咨询、书面咨询和电话咨询。

口头咨询是利用者来馆 (室) 查阅档案的过程, 可能遇到许多疑难问题, 要求档案人员帮助解决。利用者提出的咨询问题多种多样, 有的要求查找某一事实或某个专题的档案材料, 有的要求介绍馆藏档案与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有的要求解答某一名词术语扩大查找线索。接受口头咨询时, 档案人员与利用者直接交谈, 弄清其意图、要求、问题的中心实质, 善于从利用者的谈话中进一步获得解决问题的线索。书面咨询是指远离档案馆 (室) 的单位或个人, 写信来咨询。电话咨询一般多用于处理利用者急需解答的咨询问题。

(二) 档案咨询的步骤

参考咨询工作的步骤为: (1) 接受咨询问题, 建立咨询记录。 (2) 研究分析问题。只有对利用者提出的问题了解具体, 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考虑所需档案材料的范围, 才能使问题的解决针对性强, 才能有助于提高咨询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3) 查找档案材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按照已确定的范围, 选定检索工具, 明确检索途径和方法, 查找有关的档案材料。 (4) 答复咨询问题。经过一系列工作, 找出利用者所需的档案材料后, 即可答复咨询问题。答复咨询的方式依具体情况而定。可分别采用直接提供答案, 提供档案复制件, 介绍有关查找线索等。 (5) 建立咨询档案。答复利用者的问题, 凡是比较重要和今后可能重复出现的以及一时解答不了的问题, 就记录下来, 建立完整的档案, 以便定期统计和总结工作, 提高咨询水平。

摘要:档案展览和咨询服务工作是档案馆 (室) 为利用者服务的一种方式。它是以档案为根据, 通过展览和个别解答问题的方式, 向利用者提供档案、档案专业知识、档案检索途径的一项服务性的工作。

在博物馆展览工作中如何“读书” 篇3

2008年1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自此之后,各地博物馆陆续免费开放,参观人数迅速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博物馆展览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更新加快,质量逐步提升,对博物馆工作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从事博物馆展览工作的人,我对此感受甚深。那么,博物馆工作人员如何提升自己策展、布展的素养和水平呢?以我的体会来说,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铺天盖地的“网络帝国”年代里,读书作为提升自己素养和水平的一条“传统渠道”,在工作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于做这种知识密集、文化底蕴深厚的工作的人来说,读书作为一种学习态度、一种工作态度、一种生活态度,应该永远不会过时。

如何找书

在实际工作中,承接的展览是五花八门的,有时可能与自己原先专业领域相去甚远。在这种情形下,怎样设计、编写科学而合理的展览大纲和图录内容?就以我个人而言,我原先研究方向为秦汉史,但进入博物馆后参与的第一个展览则是关于清代的《小莽苍苍斋捐清代学者法书展》。实事求是地说,我对清代学术史不太熟悉。这样,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尽快熟悉清代学术史这一领域。要想迅速了解这一领域,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找这一领域最权威的书籍来阅读。关于清代学术史的研究著作,浩如烟海。如何才能找到自己需要且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呢?

依我的经验,找书可有三种途径:一、搜集关于这一领域的学术史回顾。一般来说,学术史回顾会体现此领域的研究发展脉络,揭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学术史回顾是了解此领域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方式。只有在了解该领域发展脉络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展览内容和编写展览图录时才会做到“有的放矢”。二、向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请益。研究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般对该领域的研究著作及成果了如指掌,向他们请益可以有效地缩短自己找书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向他们请益之前,必须保证自己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工作,否则,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去请教别人是很不礼貌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前面已经查阅了此领域的相关学术成果,对一些重要的研究著作已经有所了解,在这情况下,请教相关专家学者,至少也能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三、以书找书。在用前两种方法后,已经找到了适合阅读的书,那也一定要好好利用这本书。一本好书会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比如,书中页末小注往往会罗列或引用与此问题相关的一些著作,按照小注的指引,我们会接着找到下一本有用的书;再者,书后的参考文献也会给我们提供不少找书的线索。

以问题为基点,扩大阅读范围

虽然老一辈的学者并不主张围绕着题目去翻材料,但工作需要使我们不得不抱着问题去读书。抱着问题去读书,并不是说只读有关于这个问题的书,其他的书就不用读了,而是说我们应以问题为基点,不断扩大阅读的范围。

还是以《小莽苍苍斋捐清代学者法书展》为例来说吧。这个展览主题,大体上包括三个要素:一、小莽苍苍斋;二、清代学者;三、法书。第一要素,即第一个问题——小莽苍苍斋。我们弄清了小莽苍苍斋指什么就够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要以此问题为基点,将阅读范围扩大至小莽苍苍斋的主人——田家英先生的生平、收藏旨趣等问题。比如,阅读陈烈先生所著的《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一书就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田家英先生和他的小莽苍苍斋。

第二要素,即清代学者。要了解清代学者,不仅要了解学者们的生平、师承关系、政治倾向、人生态度以及与其他学者的交游往来、学术成就、学术地位等问题,也要了解学者们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只有如此才能了解他们学术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据此,我们除了要阅读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杨向奎的《清儒学案新编》等直接研究清代学者的著作外,还要阅读一些研究清代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的著作,比如,萧一山先生的《清代通史》、戴逸先生主编的《简明清史》(一、二册)、郑天挺先生主编的《清史》、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多卷本《清朝全史》、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第5卷)、陆宝千先生的《清代思想史》等。

第三要素即法书。书法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领域,同时,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我们的展览名为“法书”展,我们自然要对书法这个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在此,一些关于书法的著作和工具书自然显得很重要,如《中国书法史》(清代卷)、《中国书法史新论》、《历代书法精论》(清代卷)、《历代名家书法字典》等就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分清主次

由于時间和精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通、读精。读书也是要分“主次”的,要注意必读与选读、先读与后读、精读与泛读的区分。仍以前面提及的《小莽苍苍斋捐清代学者法书展》为例,我们必读的书是一些直接研究清代学者的经典著作,比如《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选读的书就是一些研究清代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的著作,如《简明清史》、《清朝全史》、《中国思想通史》(第5卷)、《清代思想史》等,因为这些书只是对我们了解清代学者学术思想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具有参考作用,所以这部分书只要选读就可以了。什么样的书要先读呢?应该是直接与展览主题契合的书。先阅读这些系统论述清代学术史的书籍,有助于我们了解清代学术史的全貌。在读完这些书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再读个别学者的一些文章、文集,如《黄宗羲全集》、《船山全书》、《戴震全集》等。需要精读的书当然是代表这一领域最高研究水平的著作,而那些仅是一般性描述的书籍只要泛读即可。

当然,读书的主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展览主题的变化而相应发生改变。例如,我们编写的图录主要涉及“小莽苍苍斋”中所见学者的法书,所以对这些学者的信息,我们自然要关注的更多。

尽量多读原典和留心争议之处

平时读书,我们尽量多看原始典籍。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谬误,二来能更好地揣摩原书作者的真实用意。例如,我们看到的书中有援引他处的材料,而这处援引是错误的,那么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原书的话,就会跟着犯错。另一方面,即使我们看到的援引材料是正确的,但该材料是援引者为论证自己观点而断章取义的,如果不查原文,我们也很容易和援引者一样曲解原著的本意。此外,读书一定要“对比”地读,比如阐述同一问题时,不同的作者往往有不同的观点,就是所谓的“争议”,这时候,最好要弄清争议产生的原因,切忌没有证据就妄下断语。对一些没有定论的问题,一定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可将此问题存疑,等到日后有证据支持了,方可阐述一己之见。

作者单位:国家博物馆

(本文编辑 宋文佳)

展览工作 篇4

河南又名“中原”和“中州”, 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中土”。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 先后有20 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中原大地, 数千年来居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更是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举世闻名的中华古都,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其四, 同时还拥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新郑等古都。可以说, 河南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史学界普遍认为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 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化程度加快, 中西方文化交流加深,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热爱中国, 并积极投身到中国文化的研究中。博物馆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综合场所, 其解说词的译文对中国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鉴于中外文化背景与思维习惯的差异, 解说词的译文问题上显得尤为明显。首先从西方观众视角解读中国博物馆解说词的得失。

一、中西方思维差异

那么, 中西方思维差异究竟是什么?笔者举例:美国的弗洛姆和日本的铃木大拙认为“西方的心灵更倾向于分析性、客观性、概念化, 而东方的心灵特点则可以概述为综合的、整体化的、主观的、直观的。”左庵写道:“在思维方式上, 西方文化如同直线切划, 细分明析, 注重抽象推理;中国文化犹如圆环内封, 综观合察, 寻求直觉顿悟。”早在1898 年, 严复先生在《天演论》卷首“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这一标准的影响之大, 成为评论翻译者水平的唯一标准。然而文物翻译不同于公文、外交等其他行业翻译, 具有相当深厚的民族属性和文化内涵, 既要翻译其躯体又要翻译其灵魂。既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观念, 在翻译中遵守的“信、达、雅”原则不能完全在文物讲解词翻译中展示。

二、国内博物馆译文现状

作为一名河南地区博物馆的外语讲解员, 肩负着对河南文物文化对外宣传和传播的职责。在日常工作中, 不仅担任博物馆的英文讲解任务, 同时还有馆内的英译资料的翻译工作。这不仅仅是把英文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就能一劳永逸, 还要不断与时俱进, 深入研究。在做翻译工作的同时对以下博物馆译文的普遍问题感同身受。

(一) 字母大小写混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大小写。有的译文把首字母大写, 有的是大小写混写。究竟什么时候该大写, 什么时候该小写, 都显得没有规矩可言。中国是个礼仪之邦, 除了言行举止得体, 还要书写统一规范。博物馆活动宣传的大型展板或标语文章中时不时会出现字母大小写混乱的问题, 着实是个门面问题。

(二) 音译文没有注解。中国历史悠久, 地大物博。博物馆里的文物自身带有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 这一特色决定了它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所以一些文物很难找到对应的或专有的英文词汇, 接下来只能考虑选择音译法用来翻译。往往单纯的音译让外宾不知所云, 不知何物, 离文物英译的最终目的渐行渐远。

(三) 选词不恰当。在翻译一些专有名词上, 如果词语选择不妥, 意思也会大相径庭。例如, “瓮”一词orn, urn都代表, 在一些博物馆展板译文中都出现过。又如, “龟甲”一词tortoise shell, turtleback都代表, 同样在博物馆展板译文中都出现过, 但哪个更为准确、严谨呢?

(四) 译名使用不规范。如果博物馆中同类文物译文截然不同, 对于外宾来说会认为他们不属同类文物, 理解上会产生误区。如, “铜器”一词有多种翻译bronze ware (object) , brass ware (object) or copper ware (object) 等。究竟使用哪个最规范?至今也说法不一。

综上所述, 文章作者归纳了英译应遵循的原则:尽可能使用现有规范的统一翻译用语, 力求译文措辞精准, 短小精悍, 异化与归化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对等, 在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译文个体优美。笔者认为文章作者总结得恰到好处, 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自身工作实际来看, 国内的英文解说词通常采取在原文基础上对照翻译的办法。而国外博物馆的英文解说词采取信息补充的方式, 提供关于展品的更多内容 (涉及名称、时间、来源、大小等信息) 。以西方人的观点和角度出发, 按西方人思维和阅读习惯, 结合两国文化恰当增减重要及非重要信息, 达到异化和归化的结合。

三、启发

(一) 提升翻译人员翻译水平, 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翻译人员是翻译工作的核心。大部分人认为会外语就能做翻译工作, 实则不然。作为翻译人首先要对中国文化、历史背景知识有基本乃至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对历史文物翻译的特点有明确的归类, 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对翻译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对有效的文化信息进行筛选, 贴切用词, 提高翻译质量。

(二) 政府相关部门指导和扶持文物翻译工作, 内外兼修。对内, 给予文博行业专业人员以更多对外交流的空间和机会, 从西方文化角度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掌握翻译技巧, 把握用语习俗, 将相关专业人员推进国际化专业人才进程。如果说一味要求译者一字不落地翻译, 而业内人员不具备一定的翻译常识, 遇到不可翻译不易翻译的内容无从下手或弃之不理, 有可能对翻译工作造成损失和影响。对外, 翻译工作就是民族文化传播工作,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指定专家对官方媒体、网站、刊物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给予指正, 使官方媒介引领行业翻译规范化, 有力推动城市历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三) 提高讲解员的外语讲解水平。一直以来, 国内博物馆外语讲解员很少有国外学习的机会。凡大都市或省级博物馆的外宾接待量尚可, 仍有相当部分地区博物馆受到外国观众参观量少的制约, 导致外语讲解员平时缺乏语言环境和交流对象, 又少有和同行们交流的机会, 存在讲解员缺乏经验和历练, 外语讲解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这种不足说明一部分博物馆的外语讲解员缺乏日常口语练习, 只停留在外语讲解词的书面表达, 还没转换到口头表达的境遇。更别说新生词汇、俚语、习俗用语的使用了。目前, 除了个别博物馆组织与国外的业务、活动往来外, 国内应设有专业组织机构组织博物馆外语讲解员出国交流实习, 为他们搭建一条外语讲解员业务交流学习的渠道。

(四) 由专业翻译人员负责印刷排版校正。对外宾来说讲解词的译文是解读中国历史文化的快捷途径, 是面对面的交流, 是翻译工作成功与否的最终关卡, 十分重要。往往因为排版印刷人员的工作失误或翻译业务的不熟练, 导致错误译文直接面世, 这样的译文还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阻滞了文化传播。即便发现不妥之处及时纠正, 因博物馆是公益性公共传播场所, 也会持续造成一定范围的不利影响。因此, 排版印刷人员一定要由专业翻译人员负责, 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芳.中国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策略[J].中国翻译, 2009 (3) :74-77.

展览日历 篇5

地点:北京炎黄艺术馆

时间:2014年5月9日

第六届亚洲艺术博览会之北京春季沙龙将于2014年5月9日-12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等多个场地陆续展开。亚洲艺术博览会联合巴黎冬季沙龙, 通过EUR-ASIA ART (欧亚艺术之家) 的专业整合, 以“北京春季沙龙”和“巴黎冬季沙龙”为主, 配合一系列全球巡回展的年度系列展示活动, 相关活动将持续到2014年12月。

“皮肤的文体”

何多苓毛焰2014双个展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2014年4月29日至5月24日

《“皮肤的文体”——何多苓、毛焰2014双个展》将于4月29日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展览, 本次展览旨在以中国当代绘画的经典个案为研究对象, 梳理澄清绘画本体及艺术自律等关键问题。展览邀请国内油画界两位标志性人物何多苓与毛焰参加, 以比较研究的方式, 同时呈现两位艺术家近年来的创作面貌。探讨一种建立在高超技艺与高度精神性之上的自律型绘画对整个当代艺术的启发作用。

“五官·八骏”当代艺术展

地点:北京新水墨意象馆

时间:2014年4月12日

“五官·八骏”当代艺术展”于2014年4月12日在新水墨意象馆举行,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2日。本次展览拟定邀请参展艺术家为每位艺术家参展作品五幅, 集中展示作品共计四十幅。如何在“水墨”这一既有画种的语言和界定中建构出新的美学支撑和形式内涵, 是当代水墨是否能持续行走不可回避的问题。

岳敏君新作展——AMNUA大脸画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2014年4月8日至5月6日

江苏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大脸画——岳敏君新作展》于2014年4月8日开幕。

本次展览精选了岳敏君2013年所创作的“表皮系列”、“再肖像系列”、“重叠系列”、“迷宫系列”等多幅新作, 共三十余件精彩作品。届时南艺美术馆还将为本次展览进行相配套的学术、公教活动。

“开今.借古”开幕展

地点:上海龙美术馆

时间:2014年3月28日

龙美术馆 (西岸馆) 于3月28日开馆, 本次开馆大展以艺术史脉络的梳理为线索, 结合龙美术馆自身的收藏特色, 将开馆展的主题定为“开今·借古”, 开启独特的“一城两馆”的艺术生态。展览分为“古代.当下”、“国画.洋画”、“个案.历史”三大板块, 展出包括中国当代艺术、中国近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在内的两百余位艺术名家的三百多件艺术作品。

南象北相”书画展

地点:国家大剧院

时间:2014年3月24日

3月24日, “南象北相——王赞、周京新、张江舟、王颖生人物画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当代画坛颇具创新精神的四位画家的近百幅作品, 汇集了王赞、周京新、张江舟、王颖生四位当代水墨人物画坛的中坚力量的近作。此次展览将续至4月8日。

孙钧钧绘画展

地点:上海艺术门画廊

时间:2014年3月24日

由高名潞策划的《都市的图案——孙钧钧的新绘画》, 于2014年3月24日至2014年5月3日在上海艺术门展出。展览将呈现孙钧钧2013年创作的20幅全新作品, 视觉上相互冲突的色彩营造出耳目一新的活力空间, 繁复的画面层次中, 细腻丰富的纹理和笔触若隐若现。

海派画家王守中精品展

地点:上海市敬华艺术空间

时间:2014年3月22日

“海派画家系列展——王守中精品展”于2014年3月22日至3月31日期间在上海敬华艺术空间举办。展会中, 王守中及沪上艺术界知名人士都亲临现场。在展览期间还举办画家见面会、金笺山水画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

追求卓越——2014中法青年油画家艺术交流展

地点:巴黎塞纳河畔中国文化中心时间:2014年3月19日

3月19日至4月5日, 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追求卓越——2014中法青年油画家艺术交流展”在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中国文化中心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中法两国37位艺术家的40多件油画作品, 集中呈现了两国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风貌, 作品题材丰富, 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验和人文情怀。

李可染暨"彭城画派"美术作品晋京展

地点:中国美术馆

时间:2014年3月19日

3月19日, “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美术作品晋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作品191幅, 全面体现百年徐州美术书法创作实力, 展现“书画徐州”的独特魅力。开幕式结束后, 还组织国内书画艺术专家、学者举行研讨会, 就培树“彭城画派”进行学术交流, 并建言献策。

郑钰个展

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

时间:2014年3月16日

2014年3月16日至3月26日, “宇宙之光——新视觉艺术语言探索”郑钰个人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三号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郑钰2010-2014年创作的40多幅作品。这五年来, 郑钰通过对于当代艺术创作中形、色、材质的探索与实践和人与宇宙, 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和思考, 描绘她心目中的世界, 她的绘画风格自然随性, 力求达到内心情感最真实、自由的流露。

山花烂漫·刘伽郡、王平画展

地点: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时间:2014年3月15日

2014年3月15日, 山花烂漫·刘伽郡、王平画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画展由浙江画院、保利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 潍坊市画廊协会协办, 共展出二位画家花鸟、山水作品100多幅, 呈现了二位青年艺术家近年来在中国绘画创作方面所做的努力。画展还得到了陆抑非艺术研究会、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等专业学术机构的大力支持, 作品获得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

意大利国宝级名画亚协会展

地点: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时间:2014年3月12日

享誉世界的名画之一、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 (Caravaggio) 的《以马忤斯的晚餐》真迹于3月12日至4月13日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展出。这是继去年波提切利的《维纳斯》在港澳展出后, 再有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品再次“远渡重洋”来港。展览同时展出曾建华、周俊辉、王无邪和苏庆强4位香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反映卡拉瓦乔如何在数百年后仍影响艺术创作。

“岁月留痕”刘志谋书画作品巡回展

地点:广东东城展览馆

时间:2014年3月12日

2014年3月12日至3月20日, 75岁陕西画家刘志谋将在东城展览馆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岁月留痕》, 现场展出150幅绘画作品, 其中包括年画、时代宣传画原作60幅。刘志谋最为熟悉的一部作品是《和宋奶奶在一起》, 这部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曾入选过小学思想品德课本。此次展出的画面主题包括领导人画像、工农业建设等等, 会令走进展览馆的市民有一种穿越感。

潘企群现代抽象艺术展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2014年3月12日

2014年3月12日至3月15日, 潘企群现代抽象艺术展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展出。潘企群曾经参加过重要的国际大展, 包括90年代的一系列国际艺术大展, 他在创作使用现代材料的创作的时候, 注意不同材料的结合方式, 使用刮、擦、磨等等不同的手法处理, 不拘一格, 效果极为惊人。经过多年的反复发展, 经历了好几代人的探索, 已经形成了自己精深的语汇、思想内涵和评价标准。

中华意蕴——中国当代油画巡展

地点:武汉美术馆

时间:2014年3月10日

“中华意蕴——中国当代油画巡展”暨中国油画百年回望与2014年3月10日在武汉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60多位中国油画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140余件作品。本次展览的陈列暗含了一定的逻辑顺序, 观众可按照顺序号进行观展。除了艺术作品外, 主办方还特地布置了一个文献资料展示厅, 将以大事记的纪年叙述形式, 图文并茂地回顾百年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

印象派大师·莫奈大展

地点: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

时间:2014年3月8日

由巴黎马摩丹莫奈美术馆、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K11Art Foundation联合主办的“印象派大师·莫奈大展”于2014年3月8日—6月15日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chi K11 art space展出。本次展览将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重要庆典活动之一, 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次莫奈专题特展。

吴湖帆及其传人书画精品展

地点:上海甲煌杰画廊

时间:2014年3月6日

日本网络档案展览 篇6

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成立于2001年11月, 是一个拥有大型后台数据库的档案网站。它收录了近代日本 (明治初期到二战结束) 内阁、外务省、陆军、海军的公文书及从其他记录中选出的与亚洲近邻各国相关的历史资料, 按原件逐页进行数字化处理, 构成图像数据库, 并通过网站公开提供利用, 尝试构建共有历史事实, 以促进日本与亚洲近邻各国的相互理解。网络档案展览在“中心”知名度提升和社会影响拓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档案展览位于“中心”网站首页左上方的醒目位置, 在展览入口的图片上附有与展览相关的主题文字, 图片的下方还列有其他主题的展览。自平成十六年 (2004年) 首次举办网络展览至今, “中心”已推出“日俄战争特别展”、“公文书里看岩仓使节团”、“公文书里看日美交涉”、“《照片周报》里看昭和世态”、“条约和御署名原本里看日本近代史”、“日俄战争特别展 (Ⅱ) ———从开战到日本海海战激战五百天的记录”共六个主题的特别展览。

一、日本网络档案展览设计理念

1. 主题选择的趣味性。

网络档案展览作为宣传“中心”档案资料的重要一环, 其选题必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 这样才能激发用户去探寻这些从未见过的珍贵史料信息。在“《照片周报》里看昭和世态”的主题展览中, 就是以平成十八年 (2006年) “中心”新公开的历史资料《照片周报》为素材制作的。《照片周报》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时期 (1938年2月16号创刊, 1945年7月11日停刊) , 是由内阁情报部 (以前称“内阁情报局”) 创办的周刊图片杂志, 刊发了日本政府机关宣传部门、木村伊兵卫、士门拳等摄影师和一般用户拍摄的大量照片, 这些照片形象生动、内容丰富, 在视觉上更能吸引利用者的目光。

2. 内容展示的引导性。

“中心”的网络档案展览往往只提供一小部分的图片与历史资料, 以此引导用户自身对展览主题相关的内容和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以“《照片周报》里看昭和世态”的主题展览为例, 如果用户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可以点击首页的“资料阅览”进入“层级检索”, 并依次点击“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内阁情报局有关出版物”, 就可以找到“中心”所公布的全部《照片周报》, 以获取更多的相关历史资料。这种形式将网络档案展览与“中心”历史资料的公布有机结合, 不仅突出展出历史资料的典型性, 还对展览进行了有效的延伸, 有利于用户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在的档案史料。

3. 信息传达的客观性。

“中心”从举办网络档案展览至今, 始终坚持客观传达资料信息的理念。即在提供有关历史资料时, 并不从特定的观点和立场来表明历史理解, 而是提供始终以用户自身的历史理解为基础的历史资料。例如, 由内阁情报局1938年创刊的《照片周报》作为政府广泛宣传报道的工具, “认为照片能带来很强烈的启发宣传的作用” (《照片周报》第1号《发刊词》) 。就是说《照片周报》上登载的照片会带有启发媒体宣传方向的性质。“中心”在举办展览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在展览首页的主题介绍里只是进行了简短的背景提示, 整个展览的编排也都始终贯彻客观传达信息的立场, 以免误导读者作出错误的历史解读, 这也充分反映出“中心”创立时追求和亚洲各国共同拥有历史事实的目标。

此外, “中心”设计展览时还十分注重统一性和用户意见的反馈。每个展览首页都会对涉及的内容进行整体介绍, 用户通过浏览首页就可以大致了解展览的梗概和思路。每个展览的页面上都会设有“问卷调查”, 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工作人员。

二、日本网络档案展览实例分析

与其他国家的网络档案展览相比较, “中心”的网络档案展览不仅注重图片展示, 而且更加突出背景知识的介绍、历史资料信息的挖掘引导、主题展示的条理性和发散性。以下以“《照片周报》里看昭和世态”、“日俄战争特别展 (Ⅱ) ”等主题展览为例作一简单剖析。

1. 注重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的研究与介绍。

这样做一方面使用户对主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能够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通过自身的认识去把握历史资料, 另一方面对展览也是一种有效的扩展, 突破了展览主题的有限性, 使展览内容更加丰富。“《照片周报》里看昭和世态”便设置了“参考资料室”页面, 上面除了按年度、按刊号列出《照片周报》主要文章的标题外, 还在“参考文献”里收集和整理了《照片周报》的创办机关———内阁情报部和当时社会背景的基础信息, 包括日记、回忆录、研究书籍和一般图书、论文、辞典等。而“日俄战争特别展 (Ⅱ) ”也设置了“用语集”和“资料解说”两个页面。“用语集”是对展览中涉及的专门术语进行解释说明。“资料解说”则大范围介绍各种有关日俄战争的资料, 包括在展览中并没有用到的资料。在介绍资料时, 按“所藏馆—资料群”的层级结构 (“中心”资料主要来源于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图书馆, 按“所藏馆—资料群—簿册—件名”的层级结构组建, 层级检索是“中心”提供的检索方式之一) 整理,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用户顺着馆藏资料的分类体系对每一类所含的资料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此外, 比较有特色的是在“日俄战争史”页面里设有“关联资料”的介绍。点击“日俄战争史”页面的文章、年表中任一表示战役名称的条目, 用户便能看到战争爆发地的地图、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役的简单介绍, 大致获取概要信息。当用户想深入了解时, 就可以顺着页面向下阅览, 首先是“战斗一览表”;再向下是“解说”和简要的“关联资料”;最下面是“关联资料”内容的详细展示。可见, 越往下浏览就越能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 这种形式不仅对背景知识作了充分介绍, 而且还有效地满足了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2. 主要采取年表的形式介绍与展览主题相关的资料。

首先将与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制成年表, 再将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进行介绍与引导。“《照片周报》里看昭和世态”就延续了这个传统, 将《照片周报》发行期间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制成年表, 并介绍了《照片周报》里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报道, 同时尽可能多地介绍“中心”所藏相关资料, 使读者将《照片周报》报道和“中心”原始资料进行对照, 自己斟酌所获信息。而“日俄战争特别展 (Ⅱ) ”则是将战争的经过划分为“海上的战斗”、“陆上的战斗”、“政治·外交”三个方面来制作综合年表, 点击年表中战役名称的条目, 用户便能获取详细介绍。“海上的战斗”与“陆上的战斗”采用了相同的页面设计样式, 页面右边是战争爆发地地图, 左边是按照年表顺序排列的战役名称的条目, 点击任一条目, 地图上对应地点就会出现红色的发散光圈, 若从上到下依次点击条目, 便能从视觉上很清楚地看到战斗地点的转移。

3. 设置“话题”栏目来避免展览单一性吸引潜在用户。

众所周知, “中心”所藏资料中关于日本对外关系史、军事史等方面的公文书数量庞大, 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心”还有很多关于日本近代社会状况的资料, 展览中增设“话题”栏目就是为了加强对这部分资料的展示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用户。“《照片周报》里看昭和世态”的“话题”栏目就是选取《照片周报》报道中体现当时社会某一方面的文章, 然后与“中心”公开的相关资料结合设计而成, 包括“广告里看社会百态”、“幻灭的东京奥林匹克”、“《照片周报》里看百姓生活”、“登载于《照片周报》的名人”、“作为杂志媒体的《照片周报》”共五个话题。这些话题不仅很容易吸引用户的兴趣, 而且更多地介绍了当时日本国民的生活, 使展览的内容更加充实生动。而“日俄战争特别展 (Ⅱ) ”则设置了“日俄战争、海战的‘图’”与“战舰三笠的半生”两个话题, 对“日俄战争史”页面中没有涉及的历史事件、时代背景等做了有效的补充。

迄今为止“中心”虽然只制作了六个特别主题的网络档案展览, 但是每个主题展览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信息, “中心”听取用户呼声, 实行特别展览常设制, 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心”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吸引青少年的目光, 虽然让青少年利用这些历史档案资料会有难度。网络档案展览生动形象的展示无疑是吸引青少年的最佳途径, “中心”在今后展览的选题上应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需求特性, 展览的内容展示上应充分利用漫画、动画等手段, 广泛借助多媒体技术, 获取青少年的青睐。同时, “中心”应继续通过网络档案展览拓展用户的历史大视野, 并充分尊重用户的反馈意见, 制作出更多、影响更广的网络档案展览, 使所藏档案资料信息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为亚洲各国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摘要:文章在分析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网站档案展览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日本网络档案展览的独特之处, 以期对我国网络档案展览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览工作 篇7

一、国外展览业发展的新趋势

从整体上看,国际展业当前的发展水平与发展格局同世界经济发展总体状况是基本一致的。大多数发达国家拥有开展展览活动的良好基础,办展经验丰富、品牌展会众多,会展业竞争力强;随着世界新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和各国科技水平的普遍提高,国际展览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展览业的发展更趋于专业化

在国际上,专业性的展览已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主流,代表着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与一般的会展相比,专业展览具有针对性强、参展观众质量高、参展效果好等特点,因此近几年来综合性展览会的举办数量不断减少,许多综合性展览会都不同程度地转为专业性展览。原来的一些综合性的展览已经被细化分为若干个专业展,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就是由许多若干个专业展(如机器人展、灯具展、仪器仪表展、铸件展等)组成的综合展。此外,由于专业展览会能够集中反映某个行业或其相关行业的整体状况,并具有更强的市场功能.因而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世界各国的特别是会展城市的青睐。如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杜尔多夫的国际印刷、包装展,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香港珠宝、玩具展,意大利米兰的国际服装展等。专业化是展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具有明确的展览主题和市场定位,展览会才对参展商或与会者有足够的吸引力。

2.展览规模呈大型化趋势

随着展览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举办机构已不再局限于吸引本国、本地区的参展商,把目标更多地投向国际市场进而扩大国内甚至是地区范围内的影响力,力争提高国际参与程度。加之,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植,特别是对大型展览场馆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尤为突出,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几手投入了百分之百的资金。例如慕尼黑展览中心,巴伐利亚州政府和慕尼黑市政府投入的建设资金占99.8%,几乎是全额投入。此外,政府往往还会给予启动资金,鼓励展览中心贷款,而贷款采取贴息贷款方式。例如慕尼黑展览中心,用了12亿马克,政府投了一半,另一半通过贷款,政府贴息7年。由于政府在政策等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很多举办城市也想通过修建大型展览场馆举办一些大型的国际会展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所有这些必然会导致展会的规模越办越大。

3.业内强强联合,国际化运作集团化趋势增强

并购和联盟已经席卷了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国际市场的一大焦点。作为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展览领域也不例外。展览企业通过资本的运作进行的兼购与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国际化运作,通过兼并合作,可以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获得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世界上许多展览业的大组织、大企业纷纷开始联合,以期优势互补,提升实力,打造业内超级航母。展览业作为一个高额利润的行业,是一项投入。大、回报快的产业,其利润率高达25%,表现在微观领域,即对展览企业的资产总额、人力资源、技术力量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行内的竞争十分激烈。国际展览业的巨头们为了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以便维护高利润率,正在以兼并与合作的方式建立战略联盟,进行国际化运作。如世界上两家著名的展览公司”瑞德”和“克劳斯”联姻,共同开发通讯和计算机展览市场。欧美的展:览业巨头开始用资金来购买其他竞争对手的展览主题,如美国的克劳斯公司.用40亿美元购买了南美的品牌展:会及其相关产业。在展览行业内盛行一种理念.即与其群雄纷争,不如强强联合、合作经营;与其四面出击,不如集中资源;发展自己的核心优势项目。

4.现代新技术的应用,为展览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全球展览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带来的大量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会展设备现代化已经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际上,设备现代化也是展会标准现代化、展览内容国际化、展览形式多样化发展的共同要求。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大量信息技术的应用,向网络求发展空间,又成为世界展览业发展的不可回避趋势。有关专家把这种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撑,以知识经济、信息网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对展览经济产生的影响,归纳为快捷、关联和效果三千方面。因为借助网络信息的优势,可以为展商和参展观众双方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效益,如,参展商可以在异地向全世界发布自己的展览产品的详细信息,参展观众也可以借助个人电脑在任何地方浏览和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这样一来,展商和观众的双方经贸洽谈细节大大简化,同时也降低了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

5.展览新军的崛起,举办国家多元化

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的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展览业迅速崛起,在国际展览业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例如,素有“亚洲展览之都”之称的香港十分重视会战市场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每年都有上千个国际会议和展览。新加坡拥有良好的会展举办条件,每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和会议达3200多个。韩国和日本政府的都特别重视本国的展览业的发展,韩国正在努力使自己的展览业年增加7%以上。展览业作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的国际贸易交流的平台,抢占国际展览市场的份额大小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借助跨国展览巨头品牌移植大力发展本国的展览业,力争在国际展览市场这块大蛋糕中能够分享利益,导致展览业的举办国打破传统的西方垄断趋势呈现多元化。

6.通过资本输出和移植品牌会展,抢占国际展览市场

在世界展览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欧美展览业已经相当发达,但是国内发展的空间已经接近饱和。国际展览巨头为了谋求向全球发展,纷纷把目标投向瞄准海外.通过资本运作寻求低成本扩张,进入展览业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如美国的卡尔顿通公司以12.6亿美元的高价购下拉丁美洲约40个大型贸易展览会和相关的刊物杂志,德国的汉诺威展览公司就直接收购上海一个有名气的地面装饰展览会。另外,它们充分利用广泛的业务网络将一些名牌展览移植到他国举办。如2002年慕尼黑国际展览集团成功移植电子元器件博览会(Electronic)到上海举办,在未来的几年中,慕尼黑将把高档消费品、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等博览会引入中。德国的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也已把每年春秋两季在德国本土举办的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移植到亚洲,分别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举办了以Ambient命名的展览会。这一跨国运作,既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抢占了世界展览市场的份额。

二、国外展览业的经验对中国展览业的启示

展览业作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利用展览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影响力,致力于本国的展览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上述的一些成功经验,对于像我国这样展览业刚刚起步的国家了说,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国的展览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势头比较迅速。在研究国外展览业发展新趋势和取得经验,对于今后我国的展览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1.要加强宏观管理,改变国内过去群龙无首多头办展的局面

西方发达国家的展览业都设立一个唯一的、独立的、权威性的展览管理机构,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LAEM)、德国展览委员会(AUMA)、法国海外展览委员会技术、工业和经济合作署(CFME-ACTIM)、英国会展业联合会(EFl)等等。然而我国就是缺乏这种管理展览的规范主体。仅展览会的审批单位就有经贸委、贸促会、商务部等,多头审批,重复办展,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和数量控制,导致较为严重的市场秩序的混乱。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我国应当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将各个部门的权力收归起来,统一协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展览业的发展。政府应当支持行业加快并购组建实力强大的展览集团,这样才能有效地整合国内的资源,避免重复办展的出现,否则将会陷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

2.政府的职能转变和大力的支持展览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展览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形式,根据第三产业行内发展的要求,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一位服务者.而不是作为直接的管理者。发达国家的政府正是明确了政府的职责,政府部门对展览业的介入,主要体现在对展览的资助和投资上,尤其是对大型和特大型展览设施和展览场馆建设的支持和资助上,不过多地干涉展览行业的内部事务,积极主动地把权力让渡给相关的行业协会进行管理,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想方设法为展览业的发展出谋策划.并给予必要的宽松政策和资金资助。如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展览公司之一,而它就是一家公有公司,市政府(City of Frankfurt)占60%股份,但不收取任何费用,赢利全部用于再投资,政府只从不断增加的税收中得到回报,这种做法既可以帮助展览公司迅速完成原始积累,也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现在我国政府虽然已经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成效不是很大。中国政府现在也大力兴建一些现代化的展览场馆,虽然拥有90万平方米的展馆面积,但是分布比较分散,国家级的展览中心寥寥无几。以北京为例,北京现有展馆11座,总面积达1 3万平方米,但是展馆的单体规模都较小,一般的规模都是1—2万平方米,最大的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是8万多平方米,没有一个超过10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场馆,而德国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个,展馆的缺乏限制了展览业的发展,所以政府当务之急就是大力支持大型展览中心和设施的建设,为我国展览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平台。

3.积极培育自己的品牌展览会

当今发达国家的展览业已经相当发达,他们的国内的市场已经金额近饱和,乘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许多跨国展览巨头纷纷把自己的品牌向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移植。德国的办公用品展、意大利的珠宝展、法国的航空展无一不是行业中的最具号召力的权威品牌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外资的进入我国的展览市场的压力,为了在展览市场上能有一席立足之地,政府部门以及有关行业协会应当积极引导各个地方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资源条件开发展览主题,培育展览品牌,共同营造各具特色,互补互利的共赢局面,进而达到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有力地抢占行业的制高点。

4.高度重视展览业的服务水平

展览业作为一个投资慢回报快的特殊产业,主办单位的服务水准影响了展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谁拥有良好的服务理念,就会赢得展商和参加观众的数量和质量。汉诺威博览会的主办方汉诺威展览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各路展商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银行、邮局、海关、航空、翻译、日用品、商店、餐馆,整个服务体系成为一座城中城,从而解决了参展商的后顾之忧。因此,我们应当改变我国以往“重招商、轻服务”的思想,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就应当把“顾客至上”的理念始终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的服务理念,把展览的服务放在同招商引资的同等位子上来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者相辅相成,把展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展览的服务还要与国际化接轨,举办大型的国际展览会就应当利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和流程,同时还积极完善与展览相关的后勤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展商提供“一站式”的周到、细致的服务,比如,运输、餐饮、住宿、法律咨询、广告发布等等。给广大参展商和观众一个良好的信誉形象。

5.完善展览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展览业发展过程中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展览法规,保证了发达国家的展览业建刚语序的发展。比如德国政府的展览机构——德国展览委员会(AUMA)对展览会制定了各种措施,如对展览名称给予类似商标的保护,以制止展览会雷同和撞车,保护名牌展览。在英国展览市场,英国各类展览服务单位,包括展览组织、展馆场地和配套服务公司,都有统一的配套的行为规范,又各自行业协会组织制定,对会员有指导和约束作用。我国的展览业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慢,随着入世后的种种贸易壁垒的出现,我们现在缺乏相关的法律对本国的展览业的保护。因此,当下我们集中大量的专家为我国的展览业的发展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工作尤为重要。

6.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吸纳优秀的展览人才加盟

紫荆山展览会工作总结 篇8

3月27日至3月29日,由郑州日报社主办的车展会、房交会在紫荆山公园广场举行,展会历时三天。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展会概况

1、参展规模:本次参展共有六家投资担保机构,每天约有四十人次参与会展的相关工作。参展企业分别是:弘鑫、九鑫、豫商、嘉信、安信和银信,均在紫荆山公园的西南角设立展台,对来访的人群提供有关融资、理财的咨询。

银信本次参展的约有20人次参与三天的业务推介,由市场部组织,理财部和融资部作为主体都派人参加。

2、咨询情况:三天展览会期间,共约有有效客户 27人次咨询我司的理财融资业务,其中以理财咨询为主,约有17人,占全部咨询人群的63%。咨询人群的主要分布在中年段,该部分人群中并约有两位客户在展会当天亲自来公司更加详细的相关业务的情况。融资有效客户位10人次。约占27%。

二、展会收获

1、树立良好的企业品质。由于本次展览是以车展为主,如:凯迪拉克、大众等中高端企业,仅有的六家投资担保企业也是在河南投资担保机构中有广泛影响的企业。无论是企业基础实力、社会影响和行业的影响力都是可圈可点,代表成功企业形象。银信参加此次展览会:

一、提升自己在行业中影响力和客户中的知名度;

二、塑造了在中原地区担保行业第一梯队角色。

三、有效的拉近了同一些知名品牌之间的距离,给大众一种专业化的企业形象。

2、广泛的传递企业信息。展会期间,我司抓住机会,给每位咨询的客户提供详实的理财融资解答和彩页,作为一种更加持久、接近客户视觉的纸抽和手提袋,更是提升我司产品在目标客户中持久视觉刺激效果。

3、会场布置和宣传方式的使用。人员的广泛参与,在本次展览会期间,我司采用多种推介方式:在站棚的专业理财融资人员给目标群体讲解公司业务细节;有人员直接进入顾客视野,主动介绍公司业务,发放宣传彩页,并邀请其到展棚更深入咨询了解;设有易拉宝、X展架等作为公司的形象展示。

三、经验总结及不足问题

1、时间仓促,准备不够充分。3月27日举行展览会,市场部在前两日才得知有关展览会信息,使得筹备工作仓促启动,给宣传共作和组织筹备带来困难。

2、推介力度不够。

一、在公司内部员工之间宣传力度不够,并没有使所有参展人员充分了解情况。

二、参与展览的设施不完善,展棚陈旧,不能给人新颖的印象;办公桌仅有一张和现场宽大的环境不匹配。

三、对一些客户的孩子吸引不足,不能通过儿童对其父母产生品牌印象。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积极参与展会营销。投资担保主要针对中高端的客户群,这些人群关注品牌、注意品质,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主动获取一些影响广、目标客户明确定位在高端的展会,积极参与,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推进展会营销工作的开展,使参与展会的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

2、落实客户现场咨询问题整理及话术数据库的整理

在本次展会期间,许多客户关心的问题大部分都是一些共性话题,应尽快拟定各项问题的细则,详尽的描述该类问题的一般答案和展会人员的话术要求,树立“以心换信”的理念,强化企业亲和力和专业化。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参展设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加快建设,按照公司对展会效果的期望值为标注,更新相关设备和参展人员形象、素质的提升。

五、其他五家担保机构的一般说明

1、总体印象

⑴参会公司指派的专业人员在展会现场提供解决方案,豫商还组织礼仪和专业发单人员,提升其人气。

⑵各投资公司的人员积极主动向客户推介产品,反映迅速、准确,增强专业化和吸引力。⑶有效开展后勤支持工作。

2、问题建议

⑴展会规模太小,和客户的互动程度不够 ⑵气氛营造不足,对投资理财宣传力度不够深入

⑶规划不完善,有些人并不知道公园西南角的投资担保展棚

市场部

展览工作 篇9

上届展会, 共有来自中、日、德、美、法、意、韩、瑞典和罗马尼亚等国的212家参展商, 展品的水准和国际化程度继续延续了较高的水平;专业观众来自全球24个国家, 参观总人数达到8858人次, 无论是展商还是专业观众都对展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数据统计显示, 满意度高达85%以上。

本届展会, 以深入交流、加强合作、产业升级、共度难关为亮点。

本次展会的国际展商有:舒勒、拉斯科、SMS、考威尔、威普克、辛北尔康普、瓦卡里、埃博普、俄罗斯重型、伏龙涅什、隔而固、AJAX、栗本铁工所、三井造船、榎本机工、阪村机械、中外炉、MJC、MTS、哈特贝尔、万阳等公司。其次, 除了点对点邀请外, 协会还在香河、沧州、南皮等产业集中地区举办了行业报告会, 促进企业参展、参观。

展会同期, 中国锻压协会将联合全球领先的零部件B2B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举办“首届锻件毛坯及零部件成品采购会”。“采购会”是锻压展会新增添的一个主题活动, 根据采购商的采购需求和具体产品, 选取匹配的中国供应商, 最终通过见面会形式促成交易。采购会以完全免费的形式为所有展商和专业采购商服务, 采购项目均真实可靠, 让现场成交更具针对性, 一步到位。本次将邀请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的数十家采购商亲临展会现场, 诸如博世中国、宝马中国、大众、卡特比勒、约翰迪尔、ITT公司、博格华纳、美国天合、麦格纳唐纳利、伊顿、康明斯、铁姆肯、采埃孚、德尔福、霍尼韦尔、阿文美驰等;其次还有国内大中型汽车主机厂采购部负责人亲临现场, 如一汽、东风汽车、华晨汽车、奇瑞汽车等。另外主办方还将为重要采购商提供免费食宿。

中国锻压协会和国外诸多锻造行业协会都有着长期密切合作, 这些行业机构对推动CFF09&CMF09的海外观众邀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 协会还积极与国外驻华商会联系, 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从而成功的将国外采购企业引荐到展会现场。

短期专题展览引发的思考 篇10

为实现全国科技馆展览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目标, 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全国科技馆临时展览巡回展览工作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中国科技馆资源管理部负责全国巡回展览的管理工作。不仅节省了经费, 也让全国的青少年得到了一次科学教育的机会。

1 短期专题展览在科技馆建设中至关重要

常设展览是科技馆的主体陈列, 代表着科技馆的性质, 也体现着科技馆的形象。短期专题展览也称临时展览, 即临时性展出的展览, 它具有展出周期短、选题灵活、题材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 是常设展览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补充。短期专题展览选题灵活, 时效性、专题性都很强, 能够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与节奏, 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短期专题展览由于专题性强, 可以对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进行充分地展示, 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参观的欲望, 并且随着时代的节奏变化, 已经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1 扩大科技馆影响力

近两年,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 紧密配合形势需要, 为满足广大观众精神食粮的需求, 举办了很多很好的临时展览。从2010年3月至今的两年半里, 我馆共举办了八个临时展览, 内容涉及众多题材, 这些展览适应了时代需要,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愿, 具有强烈的社会感召力, 吸引了大量观众, 使得科技馆人气日益兴旺。

1.2 促进科技馆工作的良性循环

科技馆的宣传教育职能是由馆内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科技馆经常举办短期专题展览促使科技馆各项工作经常化、正常化, 调动了全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了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科技馆教育职能的发挥。

1) 扩大科技馆研究领域, 促进科技馆的研究工作。从短期专题展览的选题来看, 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当前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 及时举办受群众欢迎的展览;同时又不断将学术研究成果运用到展览设施当中。由中国科技馆发起, 我馆承接了好几个短期专题展览的任务, 例如我馆自主研发的地震专题展, 水资源专题展等等, 这些展览不仅发挥了我馆研究人员的聪明才智, 为研究成果提供了用武之地, 也促进了科技馆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2) 为工作人员提供不断探索的机会。在临时展览中, 每一次展览的设计制作风格、特点都要以主题、内容的不同而独具匠心。我馆的工作人员在制作展览时, 各尽其才, 各尽所能, 不断探索, 大胆实践, 使展览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从而使观众置身于一种艺术的氛围中, 流连忘返, 促使观众去欣赏, 去品位, 去思考。我们的展览也正是在氛围的不断创新上吸引众多的观众, 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3) 增强业务人员的素养及知识面。随着短期专题展览的不定时更新, 业务人员要不断探索适应不同展览主题的工作方法, 宣教形式。要不断围绕展览主题掌握大量的相关资料, 及时发布展览信息, 做好大批观众的组织和接待工作。通过临时展览, 业务人员不但可以从中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 丰富头脑, 而且在讲解技巧上掌握了大量的丰富经验。对待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观众, 会采用不同的讲解方法, 从而在每一次讲解过程中, 能够做到自然大方, 游刃有余, 并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 针对临时展览观众量大, 并且集中的现象, 业务人员在组织观众、媒体宣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下一次举办展览奠定了基础。

1.3 使科技馆充满生机气象

科技馆的服务对象是观众, 只有使其服务对象认同科技馆的存在社会价值, 才能将展览推向社会。一个新的基本陈列推出后, 在一个时期内可能会受到社会的重视, 吸引观众的目光。但是, 新鲜一时, 过后就是长久的沉寂, 只有不断地推出有时代气息、有质量、有品味的短期专题展览, 才能充分调动科技馆自身的各种积极因素, 让观众每一次走进科技馆都有新的收获和感受, 从而唤醒科技馆的社会功能, 使科技馆充满生机气象。

2 短期专题展览的开发

1) 研究和确定选题是举办短期专题展览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各省市科技馆交流中, 各馆根据各自的优势组织展览, 或体现本省市的历史文化及艺术特色, 或顺应当代文化潮流及大众需求。比如, 黑龙江科技馆制作的南极专题展览, 由90块展板和22件互动展品组成, 展板分为:南极概况、南极资源、南极的探索历程、正视南极4部分。互动体验展品包括:立体南极风光图、与企鹅合影、我的卡通宠物—海豹、模拟企鹅滑行、中山科学考察站游历、长城科学考察站游历、正视南极、走进南极、南极板块模型等等。

展览旨在帮助公众在深入了解南极的同时, 能够树立起保护南极、保护地球的环保意识, 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与我国倡导环保联系紧密, 使观众产生共鸣, 在思想上对观众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2) 展览内容的研究与编撰。在展览大纲的组织上, 语言的运用上以及辅助展品的选择上, 如何让观众从中找到科技与生活之间的兴趣点和知识点, 是一个将知识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的过程。了解一个事物是一门功课, 把事物所蕴含的科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或视觉感受来表述好, 那就是另一门功课。

短期专题展览在内容上不但要力求准确, 而且要特别注重展览的知识性, 使展览具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通俗易懂的知识信息。在展览的文字表述上要简明易懂, 使普通观众能够看得懂, 记得住。同时, 将版面文字无法充分表达的内容借助图片、图表、拓片、绘画、场景等直观生动的辅助展示手段传达给观众。有条件的还可设置语音导览系统和触摸屏多媒体系统, 观众通过查询, 了解更多的信息。

以上所有的工作, 都是建立在陈列内容的设计上。对展览内容研究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展览的质量与水平。它所需要的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这支队伍不仅要对专业知识有很深的研究, 同时, 也要对与科技馆有关的边缘学科有驾驭能力。短期专题展览的多样性也要求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与学习能力, 要具有接受不同项目挑战的素养, 才能完成好各类短期专题展览的内容研究和设计。

3) 展览的形式设计。短期专题展览不仅要注重内容还要注重形式, 它要能够展现出展览内容的精髓, 比如用色彩、灯光、展台、展柜、展架、图片、模型、多媒体、音乐及其他辅助展品, 完整地表达展览的灵魂。

视觉的冲击力与心理的感染力是艺术设计追求的效果, 同时必须服从内容的要求。符合主题是形式设计的基础, 提升主题是形式设计的成果。比如我馆制作的水资源专题展, 采用的就是蓝色作为主基调, 有一个大大的水滴模型摆在最前面, 使观众一眼看到就能明了讲的的是水的事情。

形式设计可以补充内容的不足。将展览的文化信息有机地运用于艺术设计中, 是形式设计师提炼出来的设计思想。包括海报设计也必须纳入整体方案中得到体现。展览设计部门不仅要有综合性很强的总体形式设计师, 而且要培养专门的展板文字及展厅标志标识系统、柜内环境设计师、灯光设计师、台座和展架设计师和对外海报设计师。

3 重服务

短期专题展览虽然展期有限, 但我们的服务质量不能有所下降。首先, 每个展览都要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其次, 要印制相当数量的展览介绍折页等材料供免费发放, 有条件的还可编写印制配套的《图录》、适应中小学生的读物等书册。还可根据展览的内容, 开展若干次讲座, 邀请相关专家, 对展览涉及到的扩展知识作出系统地介绍。同时, 要设置观众意见簿, 对观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要及时地吸收或采纳。最后, 对于短期专题展览举办时的观众安全、参观环境、后勤保障等服务都要及时跟上, 尽力为观众营造一个舒适的参观环境。

4 短期专题展览的宣传

由于短期专题展览的展期有限, 因此宣传工作一定要提前和广泛。

展览的开幕式、新闻发布会及学术讲座, 是体现一个科技馆是否具备举办大型展览的重要方面。一个好的展览一定要有好的宣传, 开幕式、新闻发布会及学术讲座都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可以借助这些方式让业界及社会各界迅速了解展览的重要性, 并在社会上得以广泛的传播, 而吸引广大观众走进科技馆接受教育是举办短期专题展览的主要目的, 也是以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愿望。所以, 无论是展览的开幕式还是其他方式的宣传手段, 对于一个短期专题展览是否可以成功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召开媒体发布会的形式, 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宣传我们举办展览的时间、特色等内容;还可利用悬挂巨幅户外喷绘广告等方式宣传;此外, 还可以主动出击, 向相关单位、个人邮寄展览预告宣传页, 在学校、社区的允许下深入校园、社区里张贴海报等。

临时展览在科技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吸引着观众更频繁地参观科技馆, 吸引着许多之前没有去过科技馆的人, 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个临时展览, 我们的科技馆才能不断地完善发展, 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为人民服务”宗旨, 才能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所在。

总之, 随着科技馆事业的发展, 举办短期专题展览日益为业界所关注。举办高水平的短期专题展览, 服务社会, 亦提高自身。科技馆从建馆之初的建筑设计开始, 就应该考虑到短期专题展览所要求的国际化标准, 在人才结构上也应该考虑到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在科技馆硬件设施、管理体制和人才结构上的完善基础上, 加之领导者独具魄力的运筹, 科技馆的短期专题展览一定会为全国科技界所认知, 也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更好的短期专题展览走进科技馆。科技馆的社会知名度会很快扩大, 它的影响力在全国也会很大。

5 总结

科技馆担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 就不能不紧密地切入社会, 成为与时代、与社会息息相关的非常现代化的事业。科技馆有义务将展览作为促进社会相互了解的一种工具, 密切关注社会上的新事物、新事件、新现象以及新生活、新思维与新行为方式, 加以记录、整理和传播, 促成全社会的共同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通过我馆的多次短期专题展览, 我们从实践中发现, 正是有了这些短期专题展览, 才使得许多科技馆保持了活力。对内, 它能够不时地鼓舞着人们可贵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对外, 它可以不断刺激着社会文化的脉搏, 满足社会文化的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消费也渐趋高档化。作为科技馆工作者, 我们应进一步按照时代的要求改变过时的理念, 在动态中前进, 搞好短期专题展览, 扩大文化交流, 感受时代气息, 关注民众需求, 给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欣赏和思考的机会, 办出一大批人们喜闻乐见的展览来。

参考文献

[1]俞平.论基层博物馆的流动展览期刊[J].黑河学刊, 2006.

[2]田传芹.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 2007.

[3]曹欣欣.论临时展览的氛围[J].中国博物馆, 2007.

上一篇:牛羊棘球蚴病调查下一篇:商住楼迅速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