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阅读能力误区四篇

2024-09-12

独立阅读能力误区 篇1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由于阅读理解题在各种英语水平测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在师生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得阅读者得天下”。基于这种共识, 教师们重视阅读教学, 学生们也认真参与。但是, 尽管在阅读这一部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材的原因以及测试评价的原因, 但最主要的还是阅读教学的原因。

目前, 教师的阅读教学分成两部分:教材教学和课后的阅读理解训练、讲评。对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处理, 目前大部分老师的做法是花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泛读,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 完成课后的相关练习, 最后校对答案。第二课时是精读, 即处理文本中的语言点和语法知识。很多老师往往更重视第二课时的教学, 认为语言知识的讲解是最重要的。至于课后的阅读理解训练, 教师们普遍的做法是选用标准化试题, 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然后根据批阅情况讲评错题。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使学生很疲倦, 但收效甚微, 学生自然无法产生兴趣, 做题时机械应对, 甚至有学生把阅读理解完成的好坏归咎于运气, 真是阅读教学的悲哀!

二、如何有效实施阅读教学

(一)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 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 往往阅读习惯很差。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出声阅读、指读、复读等不良阅读习惯, 直接影响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一慢, 学生就很难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 边读边忘、顾此失彼, 即耗时又耗力, 更影响答题的正确率。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及时地纠正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默读、按意群读等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 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老师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方法, 才能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 并使学生终身受益”。俗话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因此, 如果教师教会了学生阅读技能, 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阅读技能可以分解成很多项阅读微技能, 如略读、跳读、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而牛津教材每个单元的Reading后都有一个阅读策略, 教师要重视这种阅读策略的训练。一般来说, 阅读策略训练有五个步骤组成:展示 (老师解释、说明要学的策略) , 示范 (老师在具体的材料中运用所学策略) , 训练 (老师提供材料供学生训练所学策略) , 评估 (老师检查学生是否已掌握新学策略) , 扩展 (老师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学会选择性地运用已学策略) 。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在阅读时就会自觉地使用这些阅读策略, 从而快速地完成阅读任务。

(三) 重视词汇的积累、长难句的分析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生词和长难句。如果一篇文章包含的生词和长难句太多, 学生就会失去读下去的信心, 答题时往往连蒙带猜, 答对率当然不高。那么如何解决生词这个障碍呢?首先当然是扩大词汇量, 教师要向学生反复灌输多记单词的重要性。教材不是学生学习词汇的唯一途径, 平时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文章, 也是帮助学生记忆词汇的很好的素材。其次,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教会学生利用文章中所包含的类比关系、构词法、上下文, 根据举例判断等方式来进行词语猜测。至于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长难句, 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长难句无非有下面几种类型:复杂的简单句, 复杂的并列句, 复杂的复合句。分析长难句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干, 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 再把句子中的其他成分, 如插入语、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去除, 这样就能够很容易的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教师在教材阅读课和阅读理解讲评课中, 要加强对长难句分析的训练。熟能生巧, 经过频繁的训练, 在以后的阅读中长难句就不再是“拦路虎”了。

(四) 关注学生阅读兴趣, 精选课外阅读材料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以致于给学生一种错觉, 阅读就是读教材或者做阅读理解试题。而教材和一些试题, 有些内容陈旧, 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篇幅较短, 不能满足目前高考的阅读要求。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 要适当补充一些课外阅读材料。选择材料时, 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可以从《英语周报》《21世纪报》等报刊上选择一些材料新, 语言地道的文章, 体裁要多样, 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题材要丰富, 要涵盖社会、文化、教育、科技、文学等多个方面;难度要适中。为了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教师可要求学生摘抄优美句子, 用英语写几句话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想, 定期组织评比, 激励学生主动去阅读。长期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 还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喜欢阅读, 享受阅读。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 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突破。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核心, 有效的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阅读教学的不足, 提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四点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重视词汇积累, 长、难句分析;关注学生阅读兴趣, 精选课外阅读材料, 希望帮助学生在阅读能力上有所突破。

独立阅读能力误区 篇2

一、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心理学告诉我们, 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 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的关系。针对学生的提问, 我总是尽可能地满足。我知道, 任何压抑和干扰都会影响学生正常的思维。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意见, 注重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 给他们以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把他们的天真好奇引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为了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学习每篇课文前, 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 多问几个为什么, 看谁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有新意?

如《暮江吟》一诗, 有同学问:“老师, 残阳怎么能铺到水中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一疑问马上引起大家的激烈争论。“那是夕阳的倒影铺在水中了。”“不对, 如果是夕阳的倒影铺在水中, 怎么会有‘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丽景色呢?应该是指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同学们在讨论中不仅解决了问题, 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思考

在教学中, 我们常按自己设定的问题去问, 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回答。这样的课看起来学生掌握的不错, 其实不然, 长此下去, 会严重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我常鼓励学生抓住课文的有关内容或他人的发言内容, 独立思考, 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想别人之未想, 言别人之未言。

如《穷人》一文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细致描写, 连用了七个省略号, 实际上留下了我们去仔细体味的七处空白。教师必须在此处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来, 揭示这些空白处的内涵, 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学生在填补空白地过程中, 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发展, 思想感情得到了陶冶, 同时也理解了这几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又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 当我读到“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时, 就有学生插嘴“老师, 工人是怎么进去的”。他这一插嘴, 班里立刻热闹了, “他们是游进去的”“他们是坐船进去的”观点不一。对此类现象, 我从不制止, 反而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他们畅所欲言, 让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轻松愉快中得到培养。

三、启发学生抓发散点展开想象

想象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的途径。在教学中, 我常启发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发散点, 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学完《赠汪伦》一诗后, 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根据这首诗编写一个动人故事。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他们展开分丰富的想象编写了一个个优美动人的小故事。

一篇好的文章, 常常会使人觉得言虽尽而意不尽。如《凡卡》的结尾只写凡卡在邮筒里投进他写给爷爷的信, 回来后睡觉时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 留下了一串省略号——我引导学生回顾信封上的细节, 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以《凡卡投信以后》《凡卡的美梦》为题进行续写, 学生能够悟出作者留下的空白, 写出合乎情理的文章来。有同学写爷爷没有收到凡卡的信, 他的生活更加悲掺, 仍然受到老板的毒打, 仍然挨饿受冻, 最后凄掺的死去;有的写凡卡寄出信以后天天盼呀盼呀, 最后在绝望中的死去……通过续写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 在续写中既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 又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独立阅读能力误区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有效;阅读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这一目标,阅读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学家Francoise Grellet曾明确指出,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取信息。”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新信息,树立新观念,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由于阅读理解题在各种英语水平测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师生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得阅读者得天下”。基于这种共识,教师们重视阅读教学,学生们也认真参与。但是,尽管在阅读这一部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教材的原因以及测试评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阅读教学的原因。

目前,教师的阅读教学分成两部分:教材教学和课后的阅读理解训练、讲评。对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处理,目前大部分老师的做法是花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泛读,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完成课后的相关练习,最后校对答案。第二课时是精读,即处理文本中的语言点和语法知识。很多老师往往更重视第二课时的教学,认为语言知识的讲解是最重要的。至于课后的阅读理解训练,教师们普遍的做法是选用标准化试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根据批阅情况讲评错题。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使学生很疲倦,但收效甚微,学生自然无法产生兴趣,做题时机械应对,甚至有学生把阅读理解完成的好坏归咎于运气,真是阅读教学的悲哀!

二、如何有效实施阅读教学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阅读习惯很差。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出声阅读、指读、复读等不良阅读习惯,直接影响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一慢,学生就很难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边读边忘、顾此失彼,即耗时又耗力,更影响答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地纠正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默读、按意群读等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才能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终身受益”。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如果教师教会了学生阅读技能,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阅读技能可以分解成很多项阅读微技能,如略读、跳读、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而牛津教材每个单元的Reading后都有一个阅读策略,教师要重视这种阅读策略的训练。一般来说,阅读策略训练有五个步骤组成:展示(老师解释、说明要学的策略),示范(老师在具体的材料中运用所学策略),训练(老师提供材料供学生训练所学策略),评估(老师检查学生是否已掌握新学策略),扩展(老师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学会选择性地运用已学策略)。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就会自觉地使用这些阅读策略,从而快速地完成阅读任务。

(三)重视词汇的积累、长难句的分析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生词和长难句。如果一篇文章包含的生词和长难句太多,学生就会失去读下去的信心,答题时往往连蒙带猜,答对率当然不高。那么如何解决生词这个障碍呢?首先当然是扩大词汇量,教师要向学生反复灌输多记单词的重要性。教材不是学生学习词汇的唯一途径,平时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文章,也是帮助学生记忆词汇的很好的素材。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教会学生利用文章中所包含的类比关系、构词法、上下文,根据举例判断等方式来进行词语猜测。至于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长难句,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长难句无非有下面几种类型:复杂的简单句,复杂的并列句,复杂的复合句。分析长难句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干,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再把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如插入语、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去除,这样就能够很容易的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教师在教材阅读课和阅读理解讲评课中,要加强对长难句分析的训练。熟能生巧,经过频繁的训练,在以后的阅读中长难句就不再是“拦路虎”了。

(四)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精选课外阅读材料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以致于给学生一种错觉,阅读就是读教材或者做阅读理解试题。而教材和一些试题,有些内容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篇幅较短,不能满足目前高考的阅读要求。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适当补充一些课外阅读材料。选择材料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可以从《英语周报》《21世纪报》等报刊上选择一些材料新,语言地道的文章,体裁要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题材要丰富,要涵盖社会、文化、教育、科技、文学等多个方面;难度要适中。为了提高课外阅读质量,教师可要求学生摘抄优美句子,用英语写几句话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想,定期组织评比,激励学生主动去阅读。长期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还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突破。

独立阅读能力误区 篇4

一、依标扣本 简化目标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以主题来组元。每组单元里的略读课与精读课同是“单篇短什”,但在教学用时上,每篇略读课只有精读课的一半(一般是1课时)。故教师应依循新课标精神,根据每篇略读课文的特点,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参照“阅读提示”,简化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突出单元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手指》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组“感悟生活”里的一篇略读课文。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联系本组单元的训练重点(抓重点句段,联系生活,领悟道理;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结合《手指》“阅读提示”来确定:①扫除字词障碍,读顺整篇文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②自读课文,划出“作者从手指中感悟到什么道理”的相关句子,仔细领会它说明的观点;③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模仿课文写法,从生活中选择一种事物,来说明课文所表述的道理。

二、简约流程 精略交互

略读课,不是简单、随意地理解课文,它是相对于“精读”的一种课程形态,需要学生应用从精读课学到的种种阅读经验来阅读文章,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上好略读课文,我们要实施“扶-半扶-放”的教学策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取舍,简约教学流程,做到“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教‘略学‘丰,精略交互”。

一是大胆放手,教“略”学“丰”。学习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实践的机会,课堂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读与交流。笔者认为,略读教学,略的是教师的“教”,就是教师的指导不必纤屑不遗,只需提纲挈领;略的是字词教学、赏析;略的是教师的精讲细析、精密预设。但略读教学不能略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言语实践,还有文章的重难点、精彩之处的品读。

教师要上好略读课,做到“大胆放手,教‘略学‘丰”是根本。以《火烧云》一课为例,一个“烧”字用得十分巧妙,极尽火烧云的颜色之鲜艳、范围之宽广、气势之恢宏。然而,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品味“烧”的妙处不应作为教学内容。那么,本课该教些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自悟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如描写火烧云绚丽色彩的颜色、瞬息万变的形状的语段;形式多样、富有节律的构词——“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描写火烧云千变万化形状的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等。

二是大胆取舍,精略交互。俗语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此语用于略读教学,颇为妥当。略读课教学,应做到“大胆取舍,简约过程,整体求略,部分求精,精略交互”。

《麦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本文作者充分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语言颇具特色。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我便根据“整体求略,部分求精,精略交互”的指导原则,分成“了解麦哨,揭示课题;整体感知,梳理内容;聚焦重点语段,感受欢快;总结方法,拓展延伸”四个版块来展开教学,把“探究语言特色”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导入课题后,我采取“整体求略”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先看“阅读提示”,明确阅读目标,默读课文。然后思考、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运用几个词语来表达:对孩子们乡村生活的总体印象。最后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总结孩子们的活动:吹麦哨、割草、翻跟头、竖蜻蜓、摔跤、采集茅茅针等。

在学生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我引领学生聚焦重点语段,感受“欢快”。先引领学生感受吹麦哨的快乐:①自由阅读第一、二、七、八自然段,划出描写麦哨声和表示麦哨声特点的词语,说说你的发现。②结合文中描写麦哨声音的句子及省略号,揣度各种吹麦哨的形式。③同桌互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不同形式的吹麦哨声,引导学生在“你呼我应,此起彼落”的朗读中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随后,体会“采集茅茅针”的快乐:①默读第六自然段,圈划描写动作的词语。②同桌、师生表演朗读“吃茅茅针”的句子,体会品尝茅茅针的快乐。

最后,感悟“抓住典型事例具体写”:①快速浏览课文描写割草、翻跟头、竖蜻蜓的段落,思考: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活动也写得详细些?②小结写法:表现快乐的事情很多,但要挑选最能反映文章主题的典型事例进行具体描写。

以上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精略交互,重点突出,意言兼得,学生既感悟了作者的语言表达特色,又感受到了农村孩子生活的自由、欢快、有趣,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简约酣畅。

三、习得方法 课外延伸

略读课,是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是实现课内教读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略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内外相连,以一篇带动多篇,引领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开展语文课外综合性学习与实践。

譬如,学完《火烧云》,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奇特的景物,回忆《火烧云》一课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的方法并写一写文章;《夸父追日》是一则神话故事,它出自《山海经》。学习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等神话故事;《卡罗纳》选自《爱的教育》,学完此文后,可引领学生阅读儿童小说《爱的教育》;学习了《小英雄雨来》,可乘势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战争时代的儿童故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步养成主动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略读课文的教学亦如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略读课,把握略读课文的性质、特点,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大胆放手,大胆取舍,精略交互,上好略读课,架设好这座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发展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假日经济的分析研究下一篇:品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