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助腾飞四篇

2024-06-09

企业文化助腾飞 篇1

尹援平在致开幕辞时指出, 超威集团把独具特色的“和合”文化作为企业的命脉和根基, 不断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超威集团坚持理念创新, 引领企业战略升级。从创业初期提出行业第一的目标, 到“二次创业”时确立“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伟大公司”的理想;从实施成本领先战略, 到品牌培育战略以及期间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链整合, 每次转变和调整的背后, 都是超威集团思想理念的优化与创新, 从而在每一个关键的发展转折期, 都能够及时转换思路, 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使企业文化在不断升华中, 推动了企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创新发展。

彭华岗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中国企联开展的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 他说, 创建活动对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的不断创新, 企业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做出了重大贡献。

吴熔在致辞中说, “和合文化”不仅是超威集团成功崛起的经验结晶, 也是浙江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胡菁菁在致辞中希望超威集团的优秀文化能带动更多核心竞争力强、文化内涵深、质量效益好的企业茁壮成长, 为湖州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庆忠在致辞中说, 长兴近年来以文化强县建设为引领, 全力打造“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事业和合、社会和谐、环境和美”的“和文化”道德品牌, 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上, 周明明作了企业文化建设主题报告。他说, 和合文化并不是游离于超威运营的各项活动之外, 而是从企业诞生之日起, 就渗透在萌芽、发展、壮大、转型的全过程当中。超威集团能快速做大做强的关键, 是紧密结合实际, 把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企业使命和长远目标相结合, 经过不断总结提炼、实践丰富, 形成了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长期共存”为核心, 具有强大感召力的“和合文化”体系, 并把它融入到生产经营、日常管理、市场营销、创新研发等各个方面, 实现了企业上下价值理念、使命愿景的共享, 凝聚成了顺应时代潮流、驱动企业前进的强大力量。

张国有对超威集团企业文化成果进行点评时指出, 超威集团多年来的“和而不同”又“融为一体”的文化机制中, 既有利于如何做事, 又有利于做成事。

企业文化助腾飞 篇2

重点跨越, 培育适者文化。培育适者文化, 目的就是要使工厂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 适应国防建设的需求。工厂坚持“奉献社会、服务部队”这一宗旨, 确立了“姓军为兵、修改制研、服务保障、部队满意”的核心价值观, 努力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当好一名积极的适应者。工厂紧密结合海军航空装备建设的发展特点, 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形成了多机种、小批量、修改制研相结合的生产模式。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 建成了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和直升机四条修理线, 全面承担起海军主战机种的大修及改装任务。

为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工厂确立了“以军为主、多元经营、以民补军、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 坚持以军品技术提升民品质量, 以军工信誉打造民品品牌, 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几年来, 工厂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 固定资产增长2.29倍, 职工工资翻一番。工厂先后荣获全军“十五”战备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开拓发展, 铸造创新文化。工厂不断将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入企业, 并根据实际加以发展创新。比如, 导入“6S”管理后, 不但实现了与原有的安全、卫生、设备、劳动、纪律等管理制度的衔接, 而且创造了“重点突破抓管理、滚动整改抓落实”的闭合式管理方法, 从而大大促进了管理标准化和行为规范化, 形成了独具军工航空产品生产特色的现场管理模式。

工厂坚持把培养人才作为铸造创新文化的落脚点。“十一五”期间, 工厂确立了“吸引有用的人, 留住能用的人, 激励顶用的人, 培养管用的人”的人才管理理念。工厂严把人才招聘关, 明准岗位要求, 挑选最合适的人才上岗;完善培训机制, 定期选派专业人员进修学习, 并邀请专家教授来厂举办培训;建立公正公开的考核制度, 鼓励职工再学习, 并在青年职工中广泛开展以“成长、成才、成功”为主线的职业生涯导航主题教育活动。

引领未来, 构建和谐文化。工厂始终坚持把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作为创建和谐企业的重点。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 坚持做到重大决策按照规定程序分别提交党委会、厂务会和职代会讨论。积极探索党支部工作的新路子, 开展了旨在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班长工程”, 全面提高党支部的工作能力, 不断增强党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为创建和谐企业, 工厂积极培育共享价值观。近年来, 工厂大力倡导“三个高于”, 即: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群体价值高于个体价值, 内在约束价值高于外在约束价值。大力倡导“四个不忘”, 即:不忘使命, 牢铸军魂;不忘责任, 做强企业;不忘职工, 提高福利;不忘回报, 奉献社会。同时, 企业认真实施对职工的人格关怀、政治关怀、文化关怀和生活关怀, 促进了企业的干群和谐。

企业文化助腾飞 篇3

1996年刚刚创办的这家建筑企业,从开始承建几万元的小工程,发展到承建几亿元的大项目,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总经理吴仕岩深有感触地说:“我们靠的是优秀企业文化,是全员共同的使命、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理念打造出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如虎添翼,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同心创业,永做更好”

1996年3月,一直从事建筑设计的吴仕岩工程师,带领十多名学建筑的大学毕业生请命创办建筑工程公司,他们凭着火一样的激情开始了创业之路。

京城建筑业云集了众多大集团、大公司,各路劲旅竞争十分激烈。吴仕岩和他的团队一点儿也没有畏惧,他们坚信:只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小企业同样能发展成大企业。公司一成立,他们就确立了“建设管理科学、技术精湛、信誉最佳、行业领先的建筑企业”的企业愿景,确立了“同心创业,永做更好”的企业精神。十多个小伙子在吴仕岩的带领下,筹资金,租设备,找任务,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一步一步地向着理想的王国挺进。

公司承建的第一项工程是一个造价仅7万元的下水道改造工程。这是吴仕岩带领他的团队挤公共汽车跑市场,借电脑做标书,凑钱请客户吃饭才争到手的。这项工程他们干得既快又好,干脆利落,业主十分满意,又主动将一项投资36万元的水塔工程交给他们干,还把他们介绍给了台湾旺旺集团。这样,从修下水道到建水塔、盖楼房、搞装修,不管工程大小,不论标价高低,他们始终以创业的激情,精心组织,精心施工,追求更高的标准、更好的质量。不到两年时间,公司就承揽了1000多万元的房建任务,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征程。

“英勇顽强,敢于拼搏”

在建筑行业里,谁能拼,谁能打硬仗,谁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军人出身的吴仕岩和他的团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作风,没有比别人更能拼搏的意志,是难以立足的。他们把“英勇顽强,敢于拼搏”确立为公司的作风,要求每个员工都必须意志坚强,作风顽强,能打硬仗恶仗。

1998年,他们打出了“吴仕岩青年突击队”的大旗,要求每项工程都要创出一个新的施工速度,业主要求的工期从没有耽误一天。他们承建首都机场一栋五层宿舍楼,主体只用了22天即顺利封顶,业主称他们是“神兵”。

“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招标,需要搭建总面积2.2万平方米,由40多个座区、3万个座位组成的大看台,工期只有10天时间。吴仕岩青年突击队力挫群雄,一举中标。他们昼夜奋战,800多名员工吃住在现场,一口气拼搏240个小时,准时圆满完成了这项特殊的工程,并创下了搭建看台工程的基尼斯世界纪录。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贾庆林同志,在现场高兴地拉着吴仕岩的手,称赞他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吴仕岩青年突击队”现在已成为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块金字招牌 ,去年他们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吴仕岩经理被评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北京市青年工程指挥。现在很多业主主动找上门来请他们参与工程投标,公司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去年产值已达1.5亿元。

“用户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公司创立时,就把“用户满意是我们不解的追求”确立为经营宗旨。只要是业主的要求,他们从不打折扣;业主没有要求的,他们也绝不降低标准,保证处处做得让业主放心,让业主满意。

2002年,他们承建投资一亿多元的国家民航总局办公大楼加固整修工程。这座大楼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北口繁华闹市区。为了维护工地周边的环境,他们主动提高现场管理的标准,围挡美观,场地整洁,彩旗招展,着装统一,处处展现出文明企业的风采。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们不怕加大施工难度,主动帮助业主修改完善加固方案。他们像穿针引线一样把钢筋绑在旧结构上,然后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浇灌混凝土,为了防冻,又给浇好的混凝土盖上电热毯。业主说,从来没见过这样为用户着想的施工队伍。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改造工程北邻机场联络道,南靠机场交通枢纽,东侧是正在运营的2号航站楼,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他们对施工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坚持高标准文明施工,现场管理井井有条,工地安装16部摄像探视头,进行全方位监控,安全、质量让业主一百个放心。业主要求“争分夺秒,日夜抢工”,他们一开工就主动放弃节假日,就连大年三十和初一也一刻没停工,感动得业主拿着红包到工地逐个慰问。

企业文化助腾飞 篇4

我国核电水泥应用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一座商业核电站投产以来,核电发展已历经60多年。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5年发表的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共有437个运行中的核动力堆,其中美国就高达99座,为全球最高;法国总共58座,位居第二;我国共有23座。

我国目前在建核电机组共26台,分别位于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台山、辽宁红沿河、浙江方家山、福建宁德和福清、广东阳江、广西防城港、海南昌江。中国核电虽然2014年未开工新的核电项目,但发展核电的愿望由上至下越来越强烈。在建二代改进型机组逐步突破瓶颈,一批新机组陆续投入运行;A P1000首批机组在紧张攻关中前行,自主三代技术(华龙一号)和CAP1400的研发为核电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基础;内陆核电研究论证逐步深入。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核电仍将保持在建和投运的高峰,整体发展令世人瞩目。

核电水泥主要应用于建设核电站核岛、阀基、安全壳等关键部位。核电站核岛、阀基和常规岛属于大体积工程,对混凝土长期安全性、抗裂性和耐久性要求较高,因此对混凝土用水泥更是提出了多项特殊性能要求。如要求其达到较高的抗压强度,较低的水化热、低碱含量、低氯离子含量、低干缩率等综合性能指标。该水泥集中热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道路水泥和核电工程混凝土特殊使用要求于一体,需同时满足多个品种水泥不同的技术指标要求,生产难度较大。

我国在岭澳核电站之前的秦山一期、大亚湾核电站主体工程中均采用进口水泥,不但运输不便,且成本高昂,同时也制约着民族水泥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核电设计部门在参考和借鉴国外核电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核电工程特点提出了水泥的特定技术要求,也开始在国内水泥企业进行采购。但由于不同单位采购标准不同,在我国核电工程建设中采用了G B175中P.O、P.I和P.I I等多个普通水泥品种;加之各水泥生产企业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不一,水泥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完全满足核电工程对水泥提出的高强、中等水化热和低收缩的技术要求,也给核电工程建设及核电站建成后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埋下了隐患。

针对核电工程混凝土具有体积大、温控严、抗裂性要求高等特点,依托“高强中热核电专用水泥制备及核电工程混凝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会同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抚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生产单位及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等多家工程设计、应用单位展开联合攻关,开发出集早、后期强度高、中低水化热、低干缩率等性能于一体的核电水泥,并制订出相应的技术规范,可提高核电水泥及混凝土的质量,为核电站建设及建成后的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

核电水泥研发应用硕果累累

中国建材总院科研人员通过对熟料矿相组成与水泥性能关系,以及微量组分对水泥熟料形成影响机理的研究,实现了水泥熟料矿物中C3S、C2S、C3A和C4AF的合理匹配和性能优化;利用微量组分掺杂技术和对熟料煅烧关键工艺参数的调控,解决了高强中热核电水泥熟料在煅烧过程中液相量少、液相粘度低和烧成温度范围窄等技术难题,实现高强中热核电水泥在新型干法系统的稳定生产。

成果一:确立了高强中热核电水泥熟料的最佳矿物组成范围。

中国建材总院针对硅酸盐水泥熟料中不同矿物具有不同性能的特点,通过对核电水泥熟料Ca O-Si O2-Al2O3-Fe2O3多元体系的矿相优化匹配和微量组分对熟料形成及性能影响的系统研究,制备出高强度、中等水化热、干缩小等特性的核电水泥熟料,确立了其最佳矿物组成范围。

成果二:阐明了高强中热核电水泥熟料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科研人员通过对高强中热核电水泥熟料制备工艺参数、熟料微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建立了熟料制备工艺参数、微结构及性能之间的关联;研究了高强中热核电水泥水化过程、水化浆体微观结构与水泥性能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熟料制备工艺参数的改进与熟料性能的优化。

成果三:解决了高强中热核电水泥熟料工业化制备难题。

通过微量组分掺杂技术和熟料煅烧关键工艺参数(分解炉温度控制,风、煤、料的合理匹配,烧成带温度及控制、熟料冷却速度等)的调控,解决了高强中热核电水泥熟料在煅烧过程中液相量少、液相粘度低和烧成温度范围窄等技术难题,实现了高强中热核电水泥在新型干法生产线上的稳定生产。

成果四:实现了高强中热核电水泥性能优化。

中国建材总院的科研人员通过核电水泥中S O3含量对水泥凝结时间、强度、水化放热、干缩等性能影响的研究,建立了S O3含量与性能的关系模型,确立了最优S O3含量范围。通过对核电水泥熟料的细度与强度、水化放热及干缩等性能关系的研究,建立了水泥颗粒的Fuller分布曲线及RRSB(RosinRammler-Schuhmann-Bennett)分布方程与水泥宏观性能的关系,通过调整水泥细度(颗粒分布)实现了水泥性能的优化。

成果五:制定了《核电工程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是水泥、石英、玻璃等建材专业全国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历年来主持制定、修订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与检测方法国家和行业标准500多项。利用行业优势,总院联合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嘉华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单位,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国核电力研究院等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首次制定了《核电工程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目前该标准已通过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查并上报至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被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一篇:基层事业单位下一篇:茶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