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系统十篇

2024-09-12

投影系统 篇1

全息投影是近期非常流行的技术, 它采用全息膜配合投影展示产品, 提供了丰富的全息影像, 可以在玻璃、亚克力等材质上成像, 将装饰性、实用性融为一体, 成为现在一种前沿的市场推广手段。2008年美国CNN电视台首次在总统大选的报道中应用了全息投影技术, 动用了35部高清摄像机, 从各角度同时对主持人进行拍摄, 拍摄的图像数据传输到20台电脑中进行合成处理, 最终通过高清投影仪实现全息人像的真实再现。全息投影技术是通过在空气或特殊镜片上形成立体影像, 是全息摄影术的逆向展示, 可以从任何角度观看全息影像的不同侧面。目前市场上可实现的全系投影从技术上分为四种: (1) 空气投影。美国麻省的一名29岁研究生发明了一种空气投影技术, 可以在气流墙上投影图像, 并且使其具备交互功能。这一技术灵感来源于海市蜃楼原理, 将图像投射在大片的水蒸气上, 由于组成水蒸气的水分子震动不均衡, 可以形成立体感很强的全息图像。 (2) 激光束投影。日本公司研制了一种利用激光束来投射实体的全息影像投射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利用了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散开时, 两者混合成的气体变成灼热的物质, 并在空气中通过不断的小爆炸形成全息图像。 (3)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360度全息显示屏, 将图像投影在高速旋转的镜子上, 从而实现全息影像。 (4) 雾幕立体成像系统。雾幕立体成像, 也被称为雾屏成像, 通过镭射光借助空气中的微粒, 在空气中成像, 使用雾化设备产生人工喷雾墙, 利用这层水雾墙代替传统的投影屏, 结合空气动力学制造出能产生平面雾气的屏幕, 再将投影仪投射喷雾墙上形成全息图像。

1 系统总体设计

全息投影技术是全息摄影技术的逆向展示, 本质上是通过在空气或者特殊的立体镜片上形成立体的影像。不同于平面银幕投影仅仅在二维表面通过透视、阴影等效果实现立体感, 全息投影技术是真正呈现3D的影像, 可以从360°的任何角度观看影像的不同侧面。产品系统是由三维显示系统、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控制系统所组成。下图1为系统流程框图。

1.1 三维显示系统

三维立体显示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沉浸式虚拟场景。在虚拟现实应用中用以显示实时的虚拟现实仿真应用程序, 该系统通常主要包括专业投影显示系统、悬挂系统、成像装置等三部分, 三维显示系统在360度全息投影技术中完成活动三维立体视频的在场景造型上的再现, 使立体影像与周围的人造景观背景有比较“真实”的结合。下图2为成像系统图。

1.2 计算机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指能把视、听和计算机交互式控制结合起来, 对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的获取、生成、存储、处理、回收和传输综合数字化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具有同步性, 集成性, 交互性, 综合性等特征。在360度全息投影技术中, 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 可以实现大的场景、复杂的生产流水线、大型产品等的逼真展示。

1.3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意味着通过它可以按照所希望的方式保持和改变机器、机构或其他设备内任何感兴趣或可变的量。控制系统同时是为了使被控制对象达到预定的理想状态而实施的。控制系统使被控制对象趋于某种需要的稳定状态。在360度全息投影技术中, 控制系统完成活动模型控制、电源控制、播放控制等。

2 视频制作

本系统不可或缺的便是在视频制作上, 因此为了视频的精彩呈现, 选择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3D Studio Max以及视频处理软件Adobe After Effects。

3DSMax在应用范围方面, 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建筑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制作、游戏以及辅助教学等领域。该软件的突出特点:1) 基于PC系统的低配置要求;2) 安装插件 (plugins) 可提供3DSMax所没有的功能 (以及增强原本的功能;3) 强大的角色 (Character) 动画制作能力;4) 可堆叠的建模步骤, 使制作模型有非常大的弹性。

AE的全称是After Effects, 一个影视后期特效合成及设计软件。AE软件可以帮助您高效且精确地创建无数种引人注目的动态图形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利用与其他Adobe软件无与伦比的紧密集成和高度灵活的2D和3D合成, 以及数百种预设的效果和动画, 增添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3 电路模块控制设计

3.1 单片机STC15W408AS

STC15W408AS是STC生产的一款高速、可靠、抗强干扰的新一代单片机, 内置晶振及复位电路, 减少最小系统的外围电路、PCB板面积及设计成本。另外此芯片资源丰富, 功能强大, 符合本设计要求。本设计使用三路PWM为LED驱动电路提供PWM输入信号, 通过SPI控制ESP8266无线通信模块的数据收发。

3.2 ESP8266无线WIFI模块

本设计采用ESP8266无线WIFI模块控制视频的播放、暂停、停止。

3.2.1 ESP8266简介

ESP8266是一款超低功耗的UART-Wi Fi透传模块, 拥有业内极富竞争力的封装尺寸和超低能耗技术, 专为移动设备和物联网应用设计, 可将用户的物理设备连接到Wi-Fi无线网络上, 进行互联网或局域网通信, 实现联网功能。

ESP8266封装方式多样, 天线可支持板载PCB天线, IPEX接口和邮票孔接口三种形式;

ESP8266可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具、手持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

3.2.2 ESP8266主要功能

ESP8266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串口透传, PWM调控, GPIO控制。

3.2.3 ESP8266内部结构

ESP8266高度片内集成, 包括天线开关balun、电源管理转换器, 因此仅需极少的外部电路, 且包括前端模块在内的整个解决方案在设计时将所占PCB空间降到最低。下图3为ESP8266结构图。

3.3 人机界面软件程序设计

三维虚拟投影系统的控制程序设计流程图如下图4所示, 其主要包括:

3.3.1 系统初始化

在系统初始化程序中, 主要完成对各模块的启动处理, 其中包括:显示屏进入播放界面、无线模块ESP8266启动。

3.3.2 检测系统状态

系统初始化以后, 开始检测wifi模块, 并且检测视频播放状态, 一切正常后, 等待进入系统启动状态。

3.3.3 启动任务

检测系统状态正常后, 开始检测触摸屏是否有事件发生, 即用户是否对触摸屏操作, 如果有那么系统开始发送相应的指令到视频控制, 从而实现智能播放停止的功能, 如果没有系统保持待机功能。

4 结论

通过把物理学光学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融合, 应用于投影技术中, 不仅突破了传统声、光、电局限, 将美轮美奂的画面带到观众面前, 给人一种虚拟与现实并存的双重世界感觉, 给人们带来新的视觉享受。而且还克服以大屏幕为主的传统展示方式的缺点, 体现了融合展示及互动展示。本设计尺寸灵活、成像清晰度高、安装便捷、形式新颖、内容多样, 适用于虚拟样机、生物医学以及建筑视景与城市规划、地震及消防演练仿真、军事模拟战场、电子对抗、航空航天模拟等领域, 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玉芹.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编程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向华.三维动画制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加]卡琴.科学鬼才[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4]石东海.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融入门道精通[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5]余锡存.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投影系统 篇2

在交互设备方面,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支持人手操作的新型输入设备,这使得人手与机器自然交互的进一步应用成为可能。例如美国MERL(三菱电气研究实验室)的Dia—mond Touch[1],索尼的Smart Skine[2],以及微软最新推出的Surface[3]等。这些交互设备通过识别多点触摸,将人手操作应用于人机交互,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交互方式随着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多[4],常用交互方式有红外对射式、电阻膜式、电容式、声波式和基于摄像机的人机交互等。

现在显示方式主要分为显示器和投影显示两大类,显示器虽然在显示效果上优于投影系统[5],但随着各个领域对显示设备在显示尺寸、占用空间和应用场所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示器在某些领域逐渐被更具优势的投影显示系统所取代[6]。但互动投影系统根据目前所使用的技术,有成本太高、定位不准、反应速度慢、投影面材质局限等缺点,同时大多数产品只能利用红外笔或电磁笔去控制,无法实现用手进行多点触摸控制,因此无法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

Multi-Touch智能红外交互投影系统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另一种思路:通过在作为投影屏幕的亚克力板上制造红外光层,利用摄像头检测物体接触屏幕时反射的红外光,再利用相应的软件程序分析,从而实现高性价比的多点触摸交互设备。

2 系统模块组成

该系统的构建基于光学原理实现多点触摸、追踪和识别的人机交互技术,它是通过手指触摸或激光笔照射来操作计算机的新型投影系统,低成本、高性能,能应用到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7]这一虚拟现实技术的新兴领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实现物联网的“人—物”信息交换功能。

该系统硬件搭建的具体方法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在竖直和水平两个平面上采取不同的方案。

(1)在竖直投影平面上制造一层与其平行的红外光面,用摄像头捕捉物体接触投影面时所反射的红外光,再由特定的图像分析软件来定位、跟踪、识别、解释,最后再通过投影仪将反馈信息表达出来。竖直平面结构图如图1所示。

(2)水平投影平面采用高透明的亚克力板,投影平面的四周用红外LED紧密包围,使红外光在亚克力板内漫反射,然后按照与竖直投影平面方案相同的方式完成操作,并且除了能识别一般的红外亮点外,还具有增强现实的功能,摄像头能识别放置在投影面上的物体,并将有关它的信息反馈到投影图像中。水平平面结构图如图2所示。

整套硬件设备包括投影模块、红外发射模块、传感模块、增强现实模块。

投影模块是一个微型投影仪,与计算机连接,将原本显示在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在一般的平面上。对平面的要求:颜色不能太深,表面不能有严重凹凸,以保证投影图像的效果。其中水平投影面须采用透明材质,经多次试验比较,厚度约为10mm的无色透明亚克力板的性价比最高。该亚克力板四周须抛光,以使红外光线能射进板内。亚克力板作为触摸面须喷洒一层光滑的硅胶,再在上面贴上背投膜,以增强成像效果。

红外发射模块是焊接成排的红外二极管或红外一字激光发射器。采用红外一字激光方案,可选用一般的点状红外激光发射器,在发射孔前贴上一字线性透镜。将多个激光发射器固定成一排,相邻两个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若采用红外发射二极管方案,须将多个红外LED密集焊接成一排,并在其上下两侧盖上一片能吸收红外光的贴片,使发散的红外光尽可能少地泄露,以保证投影效果。

传感模块是一个经过特殊处理,能准确感应物体接触投影面时所反射的红外光的高帧率高清摄像头。很多摄像头带有可滤除红外光的镜片,这个镜片被放置在镜头的后面,须将它去除;有些摄像头无法拆除红外滤镜,需要将整个镜头更换,并在镜头前贴上一块红外滤光片,将可见光滤除,只让红外光进入镜头。另外,所选摄像头要求在弱光条件下也有较好的感光效果。其中水平投影平面采用背投式,即投影仪与摄像头都放在触摸面的反面;而竖直投影平面采用正投式,即投影仪与摄像头都放在触摸面的正面。

增强现实模块是指印在物体底部的特定二维码标签。该类二维码须事先与相应的物体信息匹配,存储到图像分析软件内的数据库中[8],在实际操作中对交互、显示实时响应[9]。并且印二维码的材料必须能吸收红外光,以防止摄像头误认。

3 图像处理

传感红外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滤去了可见光,只剩下由手指接触红外平面产生的团块和一些干扰点。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这些视频序列做处理,先用背景差分的方法提取图像中的运动像素,然后用二值化方法去除部分背景中的杂质,接着用形态学滤波的方法滤去干扰点,并将运动像素连成一个个连通区域,把这些连通区域叫做团块,最后在视频序列中对这些团块进行跟踪,记录团块的运动轨迹以识别手指的位置和动作。

3.1 背景差分和灰度图像二值化

对摄像头固定,背景色较为单一的该系统视频序列使用背景差分。背景帧的构建方法:该系统采用一阶递归滤波器来实现背景图像的自适应生成。若当前原始图像前一帧为Fj-1,背景帧为Bj-1,则当前背景帧Bj可以采用一阶递归滤波器来生成:Bj=(1-a)Bj-1+a Fj-1,其中0

在实际应用中,背景不会保持完全不变,它会受光照或杂质的影响,使用简单的背景差分后,几乎所有的像素差值都不为0,因此需要对差分后的结果做二值化处理。

首先要设定一个阈值th,它的大小决定了算法对环境光照变化和一些干扰因素的包容程度。th值的设定是否合适,决定着运动块能否被正确获取。当th取值太小时,会引入过多的噪声点,噪声点也会被误当作运动块进行处理,从而影响触控消息的正确性。若th取值过大,则某些不明显的运动块可能会被当作背景没被检测出来,使得触控桌面显得迟钝。所以在使用该系统时,用户可以根据外界光强,通过调整阈值使二值化达到最佳效果,系统对图像二值化的过程和效果如图3所示。

3.2 形态学滤波和目标跟踪

对于该系统二值化处理过后的图像[11],大部分细微的光照影响都可能被去除。当图像中仍存在很多小的颗粒噪声或运动块中出现一些小的空洞时,可通过形态学滤波的膨胀(dilation)和腐蚀(erosion)运算去除噪声干扰。

通过前面的步骤可以得到几个连通的区域,每一个区域代表一个运动目标,接下来就是对连续帧中的运动目标进行跟踪,记录其运动轨迹。为了表述一个目标,首先要对图像求轮廓,一个封闭的轮廓就代表一个运动块,求轮廓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设二维高斯函数

求得轮廓后可很方便地求取一个块的质心和面积,这在后续处理中都会用到。在求得每一个运动块的面积后,较小和较大的运动块都认为是干扰或噪声,可以通过设定面积的区间来滤除不合理的运动块,再一次的去除干扰。

前面提到的目标跟踪这一部分,由于其特殊的应用场合,没有遮挡和重叠等问题需要考虑,所以采用简单的质心位置跟踪就可以满足应用需求。算法的基本过程是:

(1)获取当前帧中的运动块,计算各运动块的质心位置;

(2)计算当前帧中每个质心与前面跟踪的各个运动块的质心位置的距离,得到一个距离矩阵(见表1);

(3)判断,如果当前帧中某个质心与前面跟踪的运动块的质心距离小于一定值(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软件设定),可认为它们是同一个运动块,则把这个质心位置加入到该运动块的轨迹中。如果当前帧中的一个质心与前面跟踪的各个运动块的距离都比较大,可认为这是一个新的运动块,表示新按下了一个手指,则创建一个新的跟踪对象,加入到跟踪队列中。如果前面跟踪的某个对象与当前帧中的各个质心的距离都比较大,则认为这个跟踪对象消失了,这意味着一个手指离开了触控桌面。这时程序把它的运动信息传递出去,并从跟踪目标队列中将该对象删除。

4 手势识别

在经过一系列图像处理后,系统会对手指或其它物体在投影屏幕上触摸的轨迹进行识别,即手势识别。它是指判断用户手指动作所对应的指令,如单击、双击、拖拽、放大、缩小、旋转等,这需要在系统数据库中存储各种手势和相应的操作指令(部分手势见表2)。

手势识别流程:首先判断某两个或多个移动触点在一个计算周期内有无相对运动,若这些移动触点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运动距离大于阈值th(参考表1,一般取2),则判断为有相对运动;否则,判断为无相对运动,将相对无运动的移动触点模糊处理为一个触点,触点位置取其几何中心值。以单点旋转手势为例(详见图4),旋转过程中有一个手指(图中为A)作为旋转中心静止,另一个手指(图中为B)作为运动手指绕旋转中心旋转。旋转过程中旋转半径同屏幕水平、垂直方向的夹角δ和ν会不断变化,而旋转半径变化小于阈值th(参考表1,一般取10)。

对于手指动作的判断一般会在应用程序中进行,为了实现对多种语言开发的程序的支持,需要将触点追踪的结果以一定的标准传递给应用程序。在这方面,目前TUIO(Table-Top User Interfaces Objects)协议已成为一个标准。TUIO是为多点触摸设计一个底层开放的框架,它包含了一组通用的协议和API。通过TUIO协议可以对触摸交互情况进行描述,包括触摸事件和触摸对象的状态。TUIO协议对这些控制数据进行编码,由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追踪应用程序发送到各客户端,由各客户端对协议数据进行解码。在技术上,TUIO是基于OSC(opening sound control)建立的,所以TUIO协议可以看作是OSC数据的一种标准化实现,可以用于所有支持该协议的设备上。在触控应用程序中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模块来解析TUIO协议传送的数据,并转化成相应的指令传给其它模块。整个软件部分的操作流程如下:

(1)对摄像头捕捉到的视频序列做图像处理,提取手指产生的团块;

(2)对团块做运动跟踪,记录其轨迹[10];

(3)在一个团块消失时将其运动信息封装成TUIO协议格式发送到应用程序;

(4)应用程序的TUIO解析模块解析图像处理模块传来的信息,并转化成相应指令;

(5)应用程序对指令做出响应。

5 结论

多点触摸的出现,让人和系统的操作更为直观、简单。不难想象未来的计算机操作界面必定是摒弃键盘、鼠标这些输入设备,而直接在图像上操作。本文使用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目标。尽管背投式方案已达到相当高的精确度,但正投式方案由于红外光功率不足以及手指正面造成红外光较强的散射等原因,始终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精确度,这一问题还有待解决。

在方案试验的过程中,将摄像头前滤光片的截止波长适当降低,使红光通过,就可用红色激光笔进行远距操作,解决了投影图像面积过大导致的人手触摸不及的问题。另外,可以设计一种笔尖有绿红两个灯头的激光笔,用绿色激光定位,再用红色激光进行点击、拖动等操作。水平投影方式适合应用在个人办公、休闲娱乐等场所,趋于小型化;而竖直投影方式则适合在教室上课、会议论述、广告宣传等场合,可向大型化发展。

参考文献

[1]Dietz P,Leigh D.Diamond touch:a multi—user touch technology[C].Proceedings of the14th Annual ACM Symposium on User Interfac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Orlando,Florida,2001.

[2]Rekimoto J.Smart skin:an infrastructure for freehand I.pu—lation on interactive surfaces[C].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ACM Press,Minneapolis,Minnesota,USA,2002.

[3]http://www.microsoft.com/surface.corn/index.html,2007,10.

[4]袁保宗,阮秋琦,王延江,等.新一代第四代人机交互的概念框架特征及关键技术[J].电子学报,2003,31(12A).

[5]应根裕,胡文波,邱勇,等.平板显示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272-442.

[6]Eva Hornecker.I don'tunderstand it either,but it is cool'-Visitor Interactions with a Multi-Touch Table in a Museum,Horizontal Interactive Human Computer Systems,2008.TABLETOP2008.3rd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2008:113-120.

[7]Ronald T Azuma.A survey of augmented reality[J].Presence: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1997,6(4):355~385.

[8]Yingmin Zhang,Viard-Gaudin,C.Liming Wu,An Online Hand-Drawn Electric Circuit Diagram Recongnition System Using Hidden Markov Models,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8.ISISE'08.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2008:143-148.

[9]冉洋,朱飞,陈康.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10,1:4-6.

[10]Liming Wu,Qi Wang.A Recongfigurable Video Moving Target Deteciton IP Core,Digit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ICDMA),20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10:104-108.

投影系统 篇3

DV20A采用LED光源,亮度50流明,属于微投级别。但体积较大,也没有设计电池,移动性一般。因此,我认为DV20A的意义还在于为苹果而设计。包括标配的mini遥控器的设计,按键皆有苹果定制功能,连接iPhone4后在演示视频、图片、音乐等应用时,按键可实现播放、暂停、翻页、点播等功能。

没错,DV20A定位就是一台苹果投影扬音系统,你不能指望它给你发烧级的画面和声音。事实上,你用它实现大画面观看在线视频、照片、微博,这就是很棒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要过多的苛求画质吧,关注它的使用便利性更重要。

将iPhone4插入DV20A的dock,实现二者的互联。DV20A并不会影响iPhone4的通信网络信号和Wi-Fi信号。建议安装一个苹果投影显示专用插件,这样DV20A可以投出所有的画面,而不仅仅是苹果设定的大屏显示内容。手动调节对焦环,让画面清晰锐利起来。OK,小型的影音一体系统搭建成功。在黑暗环境下,投个50-60寸,还能取得可以接受的效果,如果亮度能再高一点,就更棒了。

投影系统 篇4

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功能: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无细胞核)──止血,加速凝血。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影响血液输氧的能力,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易疲劳;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发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

人体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10%,经一段时间调整后可完全恢复正常(一次献血仅占总血量5%,不影响健康,应积极提倡);若一次失血超过30%,需及时补给血液。人类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和静脉的管壁特点

动脉 管壁厚 管腔小 弹性大 血流速度快(血流方向离心)静脉 管壁薄 管腔大 弹性小 血流速度慢(血流方向回心),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管腔窄,红细胞单行通过;(3)管内血流速度最慢;(4)数量大,分布广。

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2)与各个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3)内流的血液的种类:左心房、左心室──动脉血;

右心房、右心室──静脉血。

(4)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瓣(位于静脉内)。

(5)血液流动的方向:一定方向。

(因为房室瓣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控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6)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意义进行物质交换,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肺循环意义进行气体交换。)

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毛细血管)2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左心室的壁最厚是因为(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4再抽血或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5左、右心室射出的血是(左心室射出动脉血,右心室射出静脉血)6使体循环和肺循环连接在一起的器官是(心脏)7动脉血成红色,主要因为它含有较多的(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8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9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如做跟踪检查,则最先在(右心房)发现

10小李到医院去验血,白细胞高于正常,则他可能患有(白血在人体病、炎症)1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数目最多的是(红细胞)

12我们又时因碰撞而皮下出现紫色斑块,这是因为(毛细血管)出血所致

四: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的原理:

呼吸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吸气

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呼气完成肺的通气

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1)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气体交换。

肺通气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肺的换气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人体内的交换:

1.肺泡 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2.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五:人体代谢废物的排除

⑴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皮肤→排汗(水、无机盐、尿素)

呼吸系统→呼气(二氧化碳、水)

泌尿系统→排尿(水、无机盐、尿素等)

排泄的意义:排除废物;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

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结构:肾脏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

肾单位: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分布在皮质;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人体废物的排出方式 ⑴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⑵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和生发层(具有分生能力,有黑色素细胞),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有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皮肤的功能:保护、再生、调节体温、排泄和分泌、感受外界刺激。1在人体的血管中,含尿素最少的是(肾静脉)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小体)

3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150升,而实际只排出1.5升,原因是(肾小体的重吸收)4肾动脉与肾静脉里的血液含量基本不变的是(蛋白质、葡萄糖)

5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则病变部位是(肾小球)6终尿与原尿的最大区别是(终尿不含葡萄糖)7肾小球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8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流到肾小囊里的是(原尿)

六:神经系统

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功能: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分在中枢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灰质

神经部分神经纤维构成白质

布在周围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神经节

神经部分神经纤维构成神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反射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方可形成。

反射弧: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主要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脊髓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0.52如膝跳反射中枢、排便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角膜:聚光作用

(一)眼与视觉:

1. 眼球的结构虹膜:黑眼球(中间的圆孔为瞳孔)和功能

外层:巩膜:白眼球和脉络膜:(富含血管)

中层:睫状体

内层:视网膜:感光作用 2.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产生兴奋)→大脑皮层

3.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

⑴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⑵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二)耳和听觉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鼓室:(位于鼓膜内侧)

1.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和功能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平衡。(中耳炎)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在听小骨传来的振动的刺激下,内耳产生神经冲动。

前庭有头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半规管

2.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损伤,其他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收缩反应)

2人类特有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3人看到路牌会遵守,但小狗不会,说明人类具有(语言中枢)4眨眼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是(反射弧,简单反射)5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是(“谈”梅止渴)6协调身体平衡的主要是依靠(小脑)7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8组成大脑皮层的主要结构是(神经元细胞体)1若要矫正近视眼,应戴(凹透镜)

2当你从电影院走出是,瞳孔(由大变小)3人的视觉在(视觉中枢)形成的

4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象的部位是(视网膜)

七:激素调节

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的一类腺体。

内分泌腺: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激素 作用 缺乏症

生长素 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患侏儒症;过多,患巨人症。成年人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期缺乏,患呆小症;成年缺乏,导致代谢缓慢、怕冷、智力减退等

胰岛素 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糖尿病

人体主要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的内分泌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投影系统 篇5

关键词:系统方法,创新系统,创新生态系统,演变,比较

1创新系统研究的演变

1.1从线性创新到企业创新系统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Schum- peter)在其著作 《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 “创新”的概念,并把它引入经济学,由此创立了创新理论。之后,有大量学者投入到创新研究领域中,在他们的努力下,不同的创新理论相继产生。当初,人们普遍认为,创新是一个线性过程,即是一个从基础科学开始,经过应用科学、设计试制、制造和销售等环节而形成的单向式、逐次渐进的过程。根据他们所构造的线性创新模型,科学被看作是创新的起因和来源, 在创新过程中,从上游这端增加对科学的投入,就能直接增加下游端创新的产出。在过去很长时期里,这种简单的线性模式在人们对创新的认识占据了主导地位[1]。但后来人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的线性模式与实际创新过程不相符合,其原因在于线性创新模型忽视了创新过程的开放性、创新各阶段之间的复杂联系及反馈等因素。从此,创新理论家把创新视为多元活动系列的复杂过程[2]。

1952年,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发表了 “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思想。随着一般系统论的逐渐形成,系统思想逐渐被引入到创新领域中,这为后来创新系统理论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创新系统概念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被正式提出,但有学者认为,从创新“系统范式”的历史发展观看,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之日起,到创新系统概念被正式提出这一段时期,称为企业创新系统阶段[3]。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合适的,因为创新系统理念和方法已在当时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点可从高汀(Godin)的研究结论得到证明。根据高汀的研究结论,经合组织(OECD)从20世纪60年代已开始使用了系统方法, 而且一直在使用这种方法,后来提及到的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其理念就是来自当时的经合组织[4]。

1.2从国家创新系统到产业创新系统

1.2.1创新系统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伦德威尔(Lundwall)在研究开发系统和生产系统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提出了“创新系统”(innovation system)的概念[5]。“创新系统”概念的提出对创新系统范式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后不久,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先后产生。但何谓“创新系统”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而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创新系统的概念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以及为了不同的分析目的而进行定义[6]。比如,有人从创新模型构建角度进行定义,把创新系统定义为对那些根据常规技术制度、市场或场前交易选择机制而从事新技术生产和利用的企业、相关机构和组织进行的连贯性配置(coherent configuration)[7];也有人从创新过程角度进行定义,创新系统是一个由开发、扩散和使用创新的参与者和机构组成的网络[8];还有人从创新主体功能角度进行定义,认为创新系统由创新主体或参与者、创新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系统,系统内的创新主体或参与者共同决定系统的创新绩效[9]。我们认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定义,创新系统的本质涵义就是创新的系统观,这点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1.2.2国家创新系统研究

1987年,英国学者克里斯 · 弗里曼(C.Free- man)在他的著作《技术政策与经济业绩:来自日本的经验》中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 tion System)的概念。其后,伦德威尔(Lundvall)、纳尔逊(Nelson)、佩特尔和帕维特(Patel & Pavitt)、梅特卡夫(Metcalfe)和爱德奎斯(Edquist)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这个概念。

在他们的研究中,弗里曼把国家创新系统看作是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运行和互动决定了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改进和扩散。认为创新不是孤立的,不是企业家的功劳,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此外,他还认为,国家要实现经济跨越,仅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不够的,必须在国家的干预下加强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10];伦德威尔着重于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从微观视域分析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强调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以及“学习”对创新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就是学习活动[11];纳尔逊偏重于历史和案例研究,认为国家创新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而各国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创新模式[12]。

佩特尔和帕维特认为,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一国针对国内所需求的技术来进行投资。此外,还认为国家制度的激励结构(incen- tive structures)和能力(competencies)决定着技术学习的效率和方向,或者说制度要素决定着生产活动的变迁[13];爱德奎斯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讨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及其系统转化等方面问题,把创新活动的系统描述为“要素间相互制约的复杂行为从而构筑整个系统的复杂性”[14];梅特卡夫认为,国家创新系统的实质是以劳动分工和特定信息为基础的制度, 该制度将各私营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其它相关组织机构联结在一起,使其产生互动关系[15]。

1.2.3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随着系统范式的拓展,以及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聚集和本地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边界逐渐消失,财富的竞争,已从国家层面转向区域层面。 奥马(Ohmae)认为,从经济意义上,“国家状态”日益让位于“区域状态”,区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体[16]。同时,有学者发现,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无法对区域层面的创新活动给予较好的解释。在此背景下,库克(Cooke)提出了 “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的概念[17]。从此,人们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逐渐兴起。

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贡献者包括库克、阿希姆和艾萨克森(B.Asheim & A.Isaksen)、奥泰奥(E.Autio)、考夫曼和托特林(A.Kaufmann & F.T?dtling)等人。其中,库克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不仅强调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地理性和网络性,还强调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交互性,认为区域内创新相关部门的频繁互助是区域创新系统形成的充要条件,指出“根植性”是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特征。此外,还从系统演化、区域创新机构和组织等角度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区域创新系统主要由知识应用和开发子系统以及知识产生和扩散子系统两部分组成[18-19]; 阿希姆和艾萨克森强调主导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将系统内的主体要素进行了归类[20-21];奥泰奥对区域创新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有两个子系统构成,即“知识应用和利用子系统”和“知识产生和扩散子系统”[22];考夫曼和托特林从制度学和演化论的视角出发,将区域创新系统划分为区域政治系统、区域教育和研究系统、区域产业系统以及区域创新环境等四个组成部分[23];此外,还有其他学者从系统运行的机制与模式、系统创新能力、系统效率、创新环境、创新成熟度、 系统建设的政策含义等多个角度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进行了研究。

1.2.4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深入发展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国家创新系统研究和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是以地理边界为前提的,而不考虑到产业之间的区别,有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其实,在1984年,帕维特(Pavitt)的研究已发现,在不同的产业技术模式下,产业之间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导致各个产业创新成功的因素也存在很大的差异[24]。为此,梅特卡夫(Metcalfe)指出,许多创新系统方法对所有技术或产业不加区分、 视为一致的论点是非常不妥的,认为创新系统的边界不会受到固定地理边界的制约,并因此提出了“产业创新系统”(sectoral innovations system)的概念[25]。

一般认为,马勒尔巴(Malerba)和布雷斯齐(Bre- schi)是产业创新系统研究的开拓者和重要贡献者。 他们不仅界定了产业创新系统,而且还对产业创新系统的分类和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定义上,认为产业创新系统可被定义为开发、制造产业产品和产生、利用产业技术的公司活动的系统(集合)[26]。在分类上,把产业创新系统分为五类:传统部门、机械行业、汽车行业、计算机主机行业和软件行业。在模型构建上,马勒尔巴认为产业创新系统由知识与技术(knowledge and technology)、行为者与网络(actors and networks)以及制度(institutions)三个模块组成[27]。除外,伯尔格(Bergeki)等人提出了产业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该框架是作为一个手册或者指南提出来的,内容比较具体,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分析工具[28]。

1.3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产生

2004年12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创新美国: 在挑战和变革的世界中实现繁荣》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Innovation Ecosystem)的概念。报告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创新主体、创新模式以及创新环境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国家之间和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出现了新的竞合态势, 因此,“企业、政府、教育家和工人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形成一个21世纪的创新生态系统”[29]。

自从创新生态系统概念被提出后,创新生态系统理念迅速在全球得到普及和应用,由此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概念的界定、功能与特征和模型构建等几方面。其中,在概念的界定上, Adner认为,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协同整合机制, 将系统中各个企业的创新成果整合成一套协调一致、 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30];Luoma-aho等人把创新生态系统定义为一个在生态环境中起互动和交流作用的长久性或临时性系统,在这个生态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创新主体,它们能在这个环境中相互传授思想,推动创新发展[31];而罗素(Russel)等人则认为, 创新生态系统是指由跨组织、政治、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各子系统组成的系统,通过各子系统的互动,形成一个有利的创新氛围,以催化和促进业务持续增长。 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就是一个由各种关系联结而成的网络,经过信息和人才等要素在网络系统中的流动, 以实现持续性的共创价值[32];此外,Shaker A.Zahra和Satish Nambisan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松散互联的公司网络,每家公司围绕着创新或创新平台而协同发展,并为了整体效益和生存而相互依赖[33]。基于创新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我们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创新个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动态性开放系统。在系统中,各要素为了创新的总体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交流,协同演化和互动适应。

2创新系统研究的比较

2.1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创新系统的比较

爱德奎斯认为,国家创新系统、产业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这三个概念是相互补充的,可视为一般创新系统方法的不同变种[34]。因此,它们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我们可以从特性、边界、研究范畴、战略重点、动力源、产业结构完整性、关键知识连接机制、知识转移促进因素、创新要素、创新资源流动性、创新活动定位、创新体系完整性、创新网络完善性和创新体系绩效等多维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

这里,着重从特性、边界和战略重点等三方面进行比较。从特性上看,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特别关注创新的空间组织形态和内涵,而产业创新系统特别关注创新的技术特性;从边界上看,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国范围内的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强调的是一国内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创新系统,而产业创新系统是超越区域边界,乃至超越国家边界的创新系统(见图1);从战略重点上看,国家创新系统反映国家战略的目标和意志,区域创新系统体现区域发

展战略目标,增强地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而产业创新系统强调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增进产业经济发展。

其它维度比较的具体情况可参见表1。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而成。

2.2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系统的比较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与创新系统研究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主要从系统研究的理论来源和系统特征两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从系统研究的理论来源上看,演化理论和交互性学习理论均成为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与创新系统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根据纳尔逊和温特(Nelson and Winter)的演化理论观,技术变迁是一个进化过程,它没有终点[37]。另外,伦德威尔认为,任何创新过程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强调创新中的学习过程和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互动关系[11]。显然,这些论点对任一创新系统都适合。但除此之外,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来源还包括生态系统理论。如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理论、生态协同进化论和生态系统自调节机制理论等。

其次,从系统特征上看。相同点表现为两者都具有系统的一般特性。包括多样性、复杂性、开放性、整体性、自组织性和层次性等。但除此之外,创新生态系统还具有生态系统的一些特性。比如,动态性和平稳性。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体现在:创新生态系统内的各要素共生共荣,协同演化和互相适应,同时能够与不断变化的新环境相协调。但对创新系统来说, 其研究更多关注于创新主体本身,而将外部环境看作简单的、稳定的和静态的,但现实上的外部环境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的,因此,创新系统不易及时地对新环境作出迅速的反应[38]。此外,创新生态系统还具有稳定性特征。其稳定性的原因在于三个因素的作用: 抵抗力(resistance)、恢复力(resilience)和功能冗余(functional redundancy)。这些因素可使系统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从而使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正是由于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和稳定性,系统在创新过程中不会受到相机选择政策(discretion- ary policies)的影响,相反,创新系统在创新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公共政策的影响。

3简评与展望

“系统范式”为我们研究创新提供了清晰的研究思路和理想的分析框架,成为当今创新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人们对它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企业创新系统理论到新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理论的每一发展阶段,他们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修正改进,寻求突破,并形成了创新系统理论的基本内核。尤其是,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的发展是创新系统理论发展的里程碑,对促动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加速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鉴于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人们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了解并掌握它实属不易, 所以,在对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难免的,比如,一些基本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还未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创新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相当缺乏。特别是,对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仍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

系统功能视角下情态系统研究 篇6

一、情态概念的界定

对于情态概念的界定, 人们一般会将其与主观性联系在一起。语言学家对情态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Lyons (1977) 认为, 情态涉及说话者的观点和态度。情态表达的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的声称和论证。Palmer (1986) 将情态定义为说话人主观态度和看法的语法化。Quirk et al (1985) 认为情态意义是发话人对命题是否真实的判断。Asher (1995) 认为, 情态可以被看做是说话人对一个状态认识上、情感上和意愿上的态度。综上考虑, 语言学家对情态的诠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 情态是一种以态度的方式呈现信息, 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 (2) 情态是一种语义范畴, 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 主要通过词汇和语法等手段实现。

二、传统语法对情态的研究

传统语法认为情态是一系列情态助动词表达的意义。语法对情态的研究主要基于助动词范畴。他们将助动词分为基本助动词、情态助动词和半助动词;将情态助动词又分为情态助动 (如:can, may, should, will, must等) 、半情态助动 (如:need, ought to, dare等) 和情态助动词习语 (如:would rather, had better, may as well等) 。在句法上, 语言学家对情态的研究主要是情态动词作为助动词的词形变化及其在肯定、否定和疑问句中的位置。在意义上, 语法学家将情态动词分为允许和可能、强制和必要、意愿和预见三种, 如:can可以表达允许和可能, should可以表达强制和必要, will可以表达意愿和预见。

传统语法对情态的研究主要是对情态动词形式和意义的研究, 主观性和随机性较强, 对情态助动词在句子中的种种体现缺乏系统性的描述和归纳, 忽视了不同情态动词的内在联系及语境和人的因素。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情态系统的研究

1.情态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 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情态作为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表达个人愿望, 要求他人承担的义务和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等, 是人际功能的语义载体。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将对情态的理解和归一性联系起来, 认为情态是介于“是”和“否”的中间状态。也就是说, 情态意义是处于“肯定”与“否定”意义之间的区域。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 语言的“交流物”可以分成两大类: (1) 物品和服务。 (2) 信息。当语言用于交流信息时, 小句是以命题的形式出现的;当语言用于交流物品和服务时, 小句则以提议的形式出现。系统语言学家根据“交流物”类别的不同, 将情态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两种。情态化指的是表达命题的情态。在命题中, 意义的归一性表现为断言和否定。断言表示“这是”, 否定表示“这不是”。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两种可能性: (1) 不同值的概率 (如possibly/probably/certainly) ; (2) 不同值的频率 (如sometimes/usually/always) (胡壮麟, 2005) 。这些不同值的概率和频率就是狭义上的情态。意态化指的是表达提议的情态。在提议中, 意义的归一性表现为规定和禁止。规定表示“做”, 禁止表示“不能做”。两者之间存在两种可能性。根据语言功能是命令还是提供, 这两种可能性可以分为: (1) 在命令句中, 中介值代表不同程度的义务 (如allowed to/supposed to/required to) 。 (2) 在提供句中, 中介值代表不同程度的意愿 (如willing to/anx-ious to/determined to) 。

根据上述中提到的“不同值”、“不同程度”, 就引出了情态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子系统———量值。量值包含三个层次:高、中、低如下图。不同的情态量值体现不同的情态意义。情态值越高, 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越肯定, 礼貌程度越低;情态值越低, 表明说话人语气越委婉, 礼貌度越高。

在中值中, 否定词可以在命题和情态之间自由转换, 如:It’s likely that he is not out./It isn’t likely that he is out.但是在高值或低值典情型态体中现, 当否定词在情态和命题隐喻之体间现转换时, 其情态值会 (由typ高ica值l r向eal低iza值tio或n) 由低值向高 (值met转ap化ho, ri ca如l r:eIatl’izs actieornta) in he is noHto poeuftu.l/lIyt’, yso uno’tll cleeratvaei.n he isI hooupt.eI tt’hsa t pyoosus iwbillel lheea vies.not out./It’s not possible he is out.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leave.

Gladl情y, y态ou系’r统e le中av还ing包.含一个I’重m要gla子d t系hat统yo—u——are取le向av。i ngH.alliday认为, 情态意义的体现是由情态的取向系统决定的。情态可以从两个角度表达, 即主观和客观。Halliday将其称为“取向”。情态取Re向gre分tta四bly种, y:ou明’r确e l主eav观ing取.向I, re明gre确t t客hat观yo取u a向re, l非eav明ing确.主观取向和非明确客观取向。其中, I明t i确s r主egr观ett取abl向e t和hat明yo确u客’re观le取avi向ng.都是隐喻性的, 需要通过小句表达。非明确主观取向和非明确客观取向是非隐喻性的, 由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表达。

2.情态的表达形式

当提到情态的表达形式时, 我们想到的往往是情态助动词。实际上, 情态意义的表达形式远不止这一种。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除情态助动词外, 情态意义的表达还可以通过情态隐喻、情态附加语的形式实现。我们主要研究情态隐喻和情态附加语。

(1) 情态隐喻

情态的意义大都由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及谓语的延伸部分表达, 但是这不是唯一的情态的表达方式。情态意义还可以通过小句进行表达。Halliday将这种现象称为“情态隐喻”。Halliday认为明确主观取向和明确客观取向都是隐喻性的, 都是通过小句进行表达的。非隐喻性情态一般通过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表达。介于两者之间的可以通过介词短语表达, 如:in my opinion, in all probability. (胡壮麟, 2005) 下面我们具体看几个例子:

高这四个句概子率中, b和d都频率是a和c的隐义喻务变体。b意和愿d中的I think和it’s lickeerltayinthat可以al看wa做ys是具有r e投q ui射re d作用的d et句er m子i n, ehde is out是中被投射pr的ob部abl分e。usuallysupposedken

低范文芳 (p2o0ss0ib1l) e认为, s实om际eti上me, s情态隐all喻ow就ed是从词汇wil层lin面g向句子层面的跃迁。她在其文章中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也列出了情态隐喻的典型体现句式和语法隐喻体现句式 (见下表) 。

典型的人际隐喻 (包括投射) 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 命题通过被投射小句表现, 而不是投射小句。这个可以通过添加附加疑问句确定。例如:

I think→he is out, isn’t he? (而不是don’t I)

(2) 如果命题是否定的, 那么这个否定可以通过命题本身表现, 也可以通过投射小句表现。例如:

功能语法将情态词表达情态看做是无标记的, 将情态隐喻表达情态看做是有标记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情态隐喻的研究, 拓宽了情态研究的范围。

(2) 情态附加语

附加语是句中不能做主语的成分。Halliday将附加语分为连接附加语、人际附加语和情境附加语。前两者不属于剩余部分, 不按剩余部分规定的顺序出现。后者属于剩余部分, 表达小句所体现的过程和所处的环境。

人际附加语就是情态附加语, 反映语言的人际功能, 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态附加语根据语义的不同, 又可分为语气附加语和评论附加语。

语气附加语属于语气成分的一部分, 和限定动词的意义相关。它可以在英语中表达概率、频率、确信、意愿、时间及强调。一般来说, 它的位置位于主语与限定动词之间, 有时也出现在句首或句尾的位置。如:

评论附加语表达讲话者对整个命题或者对言语功能的态度。与情态附加语不同, 它们与语气的关系不是那么亲密。根据评论重点的不同, 评论附加语又可分为命题性和言语功能性评论。 (1) 命题类附加语的评论重点是在概念功能上。它只出现在陈述句中, 位置与语气附加语相同。这类评注附加语通常是讲话者对命题本身或者主语部分进行评论。 (2) 言语功能类附加语的评论重点是在人际功能上。这类评注语可以出现在陈述句中, 也可以出现在疑问句中。出现在疑问句中时, 它们往往是为了寻求听话者的观点, 达到人际效果。该类评注语的位置比较有限, 一般出现在句首或句尾。

情态附加语可以表达主客观意义、礼貌意义和评价意义, 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情态系统结构特点的认识, 更礼貌、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实现交际的目的。

传统语法对情态的研究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但是传统语法对情态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情态助动词的研究, 忽略了语境和人的因素, 缺乏系统性的描述和归纳。系统功能语言学突破了前人的局限, 扩展了情态研究的范围, 为情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加深了我们对情态系统的认识。

摘要:情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语言学家从不同的纬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且形成了各自的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突破传统语法对情态研究的局限, 结合语境和人的因素, 为情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纬度, 使得人们从一个全新角度科学、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情态。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究情态系统的实现形式及其表达的人际意义。

关键词:情态系统,系统功能语法,人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晓波.情态的多维研究透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1) .

[2]戈秀兰.情态范畴的多维度研究该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1 (6) .

[3]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占子.系统功能语言学导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范文芳.语法隐喻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5]Asher, E.A., et al.Th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Linguistics[Z].Oxford:Pergamon, 1994.

[6]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7]Lyon, J.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8]Palmer, F.R.Mood and Modal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基于系统托盘的信息公告系统设计 篇7

1 系统设计

1.1 设计思路

信息公告系统托盘程序随着系统启动自动运行。当调用程序时,窗口必须显示在最前面。关闭窗口,程序以托盘形式存在Windows桌面任务栏的右下角;当有最新消息时,托盘会闪烁。两天以内的最新信息以不同颜色显示;可设每隔一段时间,系统自动刷新,检查是否有最新信息。

1.2 系统组成及核心代码

本程序项目包括一个模块,一个窗体,一个My Tubr Tray控件,一个fp Spr35.ocx控件,两个Timer控件,两个命令按钮,一个Data Environment设计器。My Tubr Tray控件是一个利用Windows API函数设计完成了的托盘控件,制作过程这里不作介绍。fp Spr35是一个很好用的表格控件,主要用来显示系统信息。程序的部分代码如下:

2 结语

程序在VB6.0,Win XP编译通过。该程序使用了3年,运行正常,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RTO系统与DTO系统分析 篇8

1、系统概述

RTO系统包括3室-RTO废气焚烧炉、新风二次换热器、新风一次换热器及蒸汽锅炉、管路系统、风机和控制系统组成。

彩色涂层钢板生产线在固化涂层时必然会产生挥发性气氛,这部分挥发性气氛含有苯、醚等有机物,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此系统通过风机将固化烘干炉产生的废气抽取到RTO废气焚烧炉,在燃烧机提供的火焰和高温条件下将废气中有机物质裂解燃烧,成为无害的高温烟气,主要成分为氮气、二氧化碳和水汽,这部分高温烟气含有大量的热能,如果直接外排会造成用户成本的浪费,因此在烟气排放过程中增加几组换热器,将热能回收利用。首先经过新风二级换热器,高温烟气与加热后的新鲜风进行换热,将风温提高到固化炉所需要的温度,由风机送入固化炉提供热量。烟气降温后进入新风一级换热器,与常温的新鲜干净空气进行换热,将新鲜空气温度提高到200度左右,此时新鲜空气分为几路,分别送到新风二级换热器、钝化烘干炉和热风吹扫等设备。高温烟气经过这两级新风换热器后温度基本降至300度左右,然后进入蒸汽锅炉,根据烟气量的不同,可以产生0.5-1.5吨的蒸汽,供给前处理槽液加热用。最后烟气由排烟风机排出室外。

2、RTO废气焚烧炉工艺概述:

RTO废气焚烧炉包含炉体、燃烧机、控制阀门、蜂窝蓄热体等组成。蓄热体分为三室,由固化烘干炉抽出的250度左右的有机废气经高压引风机进入蓄热室1的保留了上一循环热量的陶瓷介质层后,陶瓷蓄熱体降温释放热量,有机废气升温吸收热量,以较高的温度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室中设定温度为800度,有机废气在此温度下通过燃烧机的加热焚烧,形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汽的高温烟气,由于有机废气通过蓄热室1时已经升温,所以燃烧机消耗的热能就大为减少。高温烟气通过蓄热室2排出焚烧炉,经过蓄热室2时,陶瓷蓄热体升温吸收热量,烟气降温释放热量,陶瓷蓄热体吸热以备下一次加热使用。与此同时,废气引风机引入少许新鲜空气进入蓄热室3,进行反吹,将残留的一些有机气体吹进燃烧室进行燃烧,此部分气体处理后与高温烟气一并由蓄热室2排出。此过程结束后完成一次循环,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进行一次切换,开始下一次循环。有机废气经高压引风机进入蓄热室2的保留了上一循环热量的陶瓷介质层后,陶瓷蓄热体降温释放热量,有机废气升温吸收热量,以较高的温度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室中设定温度为800度,有机废气在此温度下通过燃烧机的加热焚烧,形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汽的高温烟气,由于有机废气通过蓄热室1时已经升温,所以燃烧机消耗的热能就大为减少。高温烟气通过蓄热室3排出焚烧炉,经过蓄热室3时,陶瓷蓄热体升温吸收热量,烟气降温释放热量,陶瓷蓄热体吸热以备下一次加热使用。与此同时,废气引风机引入少许新鲜空气进入蓄热室1,进行反吹,将残留的一些有机气体吹进燃烧室进行燃烧,此部分气体处理后与高温烟气一并由蓄热室3排出。以上过程,反复交替进行。

3、RTO工艺流程如图1。

二、DTO系统介绍

1、系统概述

DTO系统包括废气裂解焚烧炉、废气预热换热器、新风二次换热器、新风一次换热器及蒸汽锅炉、管路系统、风机和控制系统组成。

彩色涂层钢板生产线在固化涂层时必然会产生挥发性气氛,这部分挥发性气氛含有苯、醚等有机物,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此系统通过风机将固化烘干炉产生的废气抽取到废气裂解焚烧炉,在燃烧机提供的火焰和高温条件下将废气中有机物质裂解燃烧,成为无害的高温烟气,主要成分为氮气、二氧化碳和水汽,这部分高温烟气含有大量的热能,如果直接外排会造成用户成本的浪费,因此在烟气排放过程中增加几组换热器,将热能回收利用。在焚烧炉后端高温烟气分为两路,一路经过新风二级换热器,高温烟气与加热后的新鲜风进行换热,将风温提高到固化炉所需要的温度,由风机送入固化炉提供热量。一路经过废气预热换热器,高温烟气与废气进行换热,将废气先进行预热。这两路烟气在换热器后合并成一路进入新风一级换热器,与常温的新鲜干净空气进行换热,将新鲜空气温度提高到200度左右,此时新鲜空气分为几路,分别送到新风二级换热器、钝化烘干炉和热风吹扫等设备。高温烟气经过废气预热换热器和两级新风换热器后温度基本降至300度左右,然后进入蒸汽锅炉,根据烟气量的不同,可以产生0.5-1.5吨的蒸汽,供给前处理槽液加热用。最后烟气由排烟风机排出室外。

2、废气裂解焚烧炉概述:

废气裂解焚烧炉包含炉体、燃烧机、燃烧室、导流板等组成。经过废气预热换热器之后的废气,进入焚烧炉,燃烧机在燃烧室燃烧放出大量热能,将焚烧炉内部达到800度左右,废气在导流板的作用充分的布满焚烧炉内,同时保证裂解时间。废气在高温和火焰作用下其中的有机物质裂解焚烧成为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汽的烟气,这部分烟气然后进入后面的几组换热器进行换热。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篇9

一、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为了保证程序设计和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软、硬件人员首先应该进行计算机设备安装调试,并且对有关的操作系统、系统软件等做好安装和调试。

二、程序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阶段所提供的系统设计说明书,进行新系统的程序设计,即按照说明书的详细要求,对每个模块编写程序。

编写过程中,应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原则,使得编写出的程序逻辑上正确且易于阅读和理解。

三、调试

一个MIS系统通常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个模块(程序)组成。因此整个系统的协调工作可依次分为模块(程序)调试、分调(子系统调试)、和总调(系统调试)三个步骤来进行。

1.模块调试 通常可在程序设计过程中由程序员自己进行。调试时首先在纸上将程序清单仔细“走”一遍,检查出明显的语法和逻辑错误,然后再上机调试,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调试效率。条件具备时,还可以应用各种调试工具。

2.分调 是把子系统中各个程序(模块)或几个密切相关的程序(模块)放在一起来调试。主要是调试各模块(程序)之间的接口,看接口是否匹配,通信规则是否合理,

3.总调 将经过调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调试。主要目的是验证系统运行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明书的要求以及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是否符合要求。总调时一般应在新系统今后所用的计算机上进行,参加调试人员除全体开发人员以外,还应邀请用户的有关人员,以便及时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

四、系统测试与运行

系统测试的任务是利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测试数据,验证和确定新系统是否满足系统测试说明书要求的全部功能及性能。测试数据是系统测试的关键,应符合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完善。还应覆盖其它极端条件。系统测试完成以后即可进行系统的试运行。

五、文档编写

在系统调试完成后,就应着手编写有关的文档,如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使用说明书。

六、人员培训

为使新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获得应有的效益,对用户进行培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工作。除了对系统的操作员、维护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外,还应对用户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以及与新系统有关的业务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七、系统转换

系统转换是指新系统代替当前运行系统的过程,通常有三种方式。

1.直接转换 在当前系统停止运行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开始运行。

2.并行转换 新、老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然后老系统停止运行。

投影系统 篇10

“贝克洛做系统是将前端供应链优势与客户端及应用施工等后端实现最有效的链接;系统就是各个有机优化的组合, 如果能真正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 从原材料到部件到成品, 最后到成品的上墙, 全流程管控质量, 最终做出一樘好门窗, 能让消费者满意, 这样的公司就是系统公司, 这样的产品就是系统门窗。”

MISS FC:黄总, 您好, 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这也是您代表贝克洛公司第二次接受MISS FC的专访了。贵司成立至今短短6年的时间, 已飞速发展成长为国内系统界的领军企业之一, 去年更是新建了公司总部并已经建成全球三大门窗检测基地之一, 能否简单介绍下这些年贵司的发展路径和主要的思路?

黄总:这些年但凡做系统的, 两种企业法人的呼声最多, 一种来自铝材企业, 一种来自门窗企业。前者具有供应链优势, 可以利用在门窗产品方面的积累及经验;后者具有客户端优势, 在应用端及施工方面具有比较好的经验, 这两类企业中的优秀者, 一路走来都做的挺棒。不同于上述两种情况, 贝克洛做系统, 将两者优势进行了结合, 首先把前端供应链的优势, 铝材、五金、密封件等从产品性能角度进行整合, 通过零部件研发的集成做到成品的研发集成;然后与有丰富加工和施工经验的门窗企业合作, 在汲取市场的营养之后, 根据不同区域对产品的差异化诉求, 在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后端市场推广方面运用差异化运作手法, 与门窗企业采取不尽相同的合作方式, 来让客户 (房地产商、消费者) 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价值。简单来说, 就是与门窗企业一道协同, 将前后端实现最有效的连接, 这也是贝克洛多年来积累的"比较优势"所在。

MISS FC:可以看出贵司在企业发展理念在做系统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现在关于系统门窗还是门窗系统存在不同的认知, 从您的角度, 您认为应该如何定义系统门窗?

黄总:我们参加了很多研讨会, 也与很多业内同仁进行了探讨, 什么叫门窗系统?什么是系统门窗?其实这是让业内同仁头大的。我个人理解, 如果一个公司, 无论是叫系统公司, 还是叫门窗企业, 能真正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并有效管理, 从原材料到部件到成品, 到最后成品的上墙, 能全流程管控质量, 最后做出一个好门窗, 能让开发商和消费者满意, 这样的公司就是系统公司, 这样的产品就是系统门窗。系统就是各个有机部分的优化组合, 做不到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公司。

系统真正做透, 那是相当不容易的。贝克洛, 也只是在路上。任何行业的发展, 都是从局部到系统, 从区域向更大范围发展, 从部品到产品, 从产品向解决方案发展, 这都是规律, 毫无疑问, 未来真正意义上的系统门窗一定是市场的主流。

MISS FC:现在可以说是进入互联网+时代, 请问贝克洛对于系统门窗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怎么看待的?

黄总:从模式上来说, 互联网的消费端大概是两个端, B端和C端, 目前做系统的企业大部分聚焦B端, 主要针对像地产开发商、工程公司这样的专业的购买者去销售, 做B2B市场的相关核心内涵就是产品品质、产品的性价比, 还有就是客户体验等。

B端的贝克洛互联网+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供应链的整合, 目前贝克洛借助互联网力量和模式实现了供应链全球布局, 由全球最优质的供应商提供材料和部件;其次在渠道合作端与门窗施工企业的合作, 贝克洛零成本向施工企业提供软件, 该软件含有专业的材料数据库, 是从材料、零部件到成品的选型的所有数据的集成, 实现了从设计、材料下料、订单提交、订单传输、物料传输、加工制造、工程预决算整个过程全部信息的互通, 这样施工企业实现完整的无纸化化办公, 极大提升了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运营效率, 降低了成本。这个过程中, 信息的准确度、运营的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C端的工作, 我们也在做, 最近签约当今世界足球名帅, 里皮先生, 也是从消费端去拉动, 建立未来O2O模式的第一步;客观地讲, 现在贝克洛的产品, 用里皮的话说, 堪称精品;如何提升消费终端的客户体验, 是下一步互联网+的主要着力点。

系统关键词之:封闭与开放、定制开发与定制配置

“做系统无论是封闭还是开放, 都是相对的。贝克洛在商业角度上足够开放, 且会考虑整个价值链上所有环节的感受;在产品角度采取局部封闭模式, 实行定制化的开发和定制化的配置以集成整窗性能, 达到部件质量更优, 提升客户的价值感受。”

MISS FC:上次专访我们谈到做系统有封闭与开放方式两种, 而贝克洛在整个产业链整合过程中采用的是开放的合作方式, 现在经过了4年多的发展, 是否有新的变化呢?在这种方式下, 贝克洛又是如何进行产品质量和后期服务的把控的?

黄总:在系统界, 封闭和开放已经讨论了很多年, 我个人认为, 任何的封闭和开放都是相对的。首先是商业角度必须开放, 结合所有可能给客户创造价值的力量。几年前贝克洛就已经提出要与业界同仁一起拓展市场和服务客户, 这一理念现在、过去、未来都不会变化。纵观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 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到价值最大化, 是需要上下游同仁一起去努力的, 只有这样才会创造更多可想象的空间。

其次从产品角度来说, 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通配, 那或许也就意味着所有的都做不到精细,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站在如何让产品性能更加卓越的角度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调整。这在某种意义上提升了客户的价值感受, 增强了合作伙伴在质量把控、产品经营上的主动性。经过近八年的努力, 贝克洛的产品系列既拥有了贝克洛完整的独立系统, 也拥有开放式的产品系列,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 足够开放!

具体说说“封闭”, 以外开窗为例, 外开窗在欧洲只是局部使用, 英国可以见到, 意大利极少, 德国几乎看不到;但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外开窗应用量非常大,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中国的市场环境特点来进行“定制”。这里的“定制”, 一方面指产品结构上可能与一般产品存在差异, 因为在外开窗应用很多的沿海地区, 必须考虑高风压的状况, 必须考虑窗扇掉落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包括材料上的定制, 要实现门窗的高性能, 型材、五金、玻璃和辅件的公差配合都会要求更为严格;再一方面还有产品本身材质的差异, 比如304不锈钢在微量元素配比不当时还是会锈蚀, 这些都是进行“封闭”时必须考虑的;也就是说从整体结构到零部件, 再到零部件构成的材质都需要个性化的精细考量和要求。

另外, 做系统不仅仅要考虑产品本身的性能参数, 也需要考虑整个价值链。比如供应商在做产品时是不是可以更便捷, 加工成本是不是可以更低, 质量稳定性可不可以更高;同样的, 对于下游合作伙伴门窗厂的考量也是, 如何把整体成本降低, 质量如何把控好, 工人如何实现舒心而有效的装配、安装, 如何节省成本, 如何节约时间等等。比如贝克洛的外开窗系列, 外开窗的制造和加工效率较一般提升30%以上。

系统关键词之:气候因素、遮阳、防霾与系统门窗设计

“气候特点的差异直接导致客户对门窗需求的不同, 进而导致对于门窗设计的不同。系统公司更多做技术标准, 所以对于遮阳一般不单独考虑, 而是考虑门窗遮阳一体化到建筑遮阳一体化, 考虑遮阳公司如何与门窗公司、开发商更好的连接;对于防霾, 通过首先做好密封和如何解决通风及空气过滤问题, 再考虑与门窗在结构、性能方面的结合去实现。”

MISS FC:据我们所知, 贵司目前将主要的市场锁定在南方, 相比较于夏热冬冷和寒冷地区, 南方的系统门窗在设计方面会更加考虑哪些因素?是否有在窗系统产品里增加遮阳因素?

黄总:南方窗与北方窗的差异已经讨论好多年, 这其实源于两地鲜明的气候特点。南方降水多, 台风大, 日照长, 气温高, 且丘陵多, 空气对流差一些;另外南方工业发达, 酸雨的次数相比较北方也多, 这些气候特点的差异都会导致客户对窗的需求不同。贝克洛这些年针对上述问题在研发门窗的性能上投入很多, 也取得一定的行业认可。目前“招宝万金”都是我们贝克洛的合作伙伴, 如果评技术标, 这些都不是问题。

日照渐多, 全球变暖, 遮阳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全球各大遮阳企业纷纷入驻中国市场来看, 目前这一块确实很火。从系统角度来讲, 我们自己不制造门窗, 也不制造遮阳产品, 我们更强调专业分工, 门窗应该把门窗做到极致, 遮阳应该把遮阳做到极致, 至于他们之间怎么配合怎么做到最好, 是我们系统公司应该更多去思考的, 门窗遮阳一体化到建筑遮阳一体化, 考虑各地不同的遮阳需求, 不同的选型。如何与门窗施工企业更好的衔接, 在技术的对接、标准的统一、应用端结合的配合、市场推广以及与开发商的合作等等各方面的无缝对接。从制造本身来讲, 目前遮阳公司延伸到门窗上, 门窗公司延伸到遮阳上, 在系统公司看来都是个体的选择。系统公司应更多关注技术、做好标准, 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完善。

MISS FC:众所周知“贝克洛”是非常重视研发的系统公司, 我们了解到早在前两年“贝克洛”的科研经费就超过了3000万元。在全国大力倡导绿色节能的背景下, “贝克洛”是否有针对性的研发节能、防霾产品呢?

黄总:可以这么说, 目前在中国市场存在着主流需求应用的产品, 基本都是完整的、完善的。贝克洛这些年在产品研发上也有很多积累, 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在“满足各个区域不同特点的需求”方面。比如防霾, 防霾这事儿其实不是今天才有的, 需求早就存在, 属于空间管理里面的空气管理, 解决方案有中央新风系统, 也有空调里面的新风空调、智能化空调。

如果从门窗上解决的话, 有两个功能点满足大家对霾的关注, 一是密封, 密封不好别的再好也没用, 气密性可以做到什么样的等级非常关键, 比如我们已经采用了好的五金、好的玻璃、好的型材, 但是公差配合差, 窗户完成后, 就有那么一个小缝隙, 而且肉眼看不到, 公差需要控制在什么程度, 控制在多少范围内, 决定了密封的好坏;此外对应材料的质量, 材料之间的配合也会对密封性能产生影响;整体控制公差要求从材料控制、到部品控制、到成品控制都必须满足, 才能密封好!然后才是密封之后的通风, 通风过程中如何解决霾的问题, 这里涉及空气质量的监控, 门窗自动化的结合, 根据目前的空气指数能否做到空气质量好开窗, 质量不好关窗, 现在贝克洛都在通过APP控制 (BTW:这也算是互联网+吧, 呵呵) 。第二方面是非正常开窗过程中, 空气过滤水平如何?通风器有主动和被动, 如何做到通风过程中把PM2.5控制住, 这些是通风器要解决的。从产品技术来讲, 空气过滤在空调行业新风领域里面早就解决;过滤本身没有太多难度的, 需要的是在窗户上, 如何通过企业间的相互配合, 做到外观与内在的完美结合。

系统关键词之:消费回归理性与系统门窗接受度越来越高

“这几年, 地产企业对与门窗的接受程度在逐步提高, 一方面与开发商越来越成熟有关, 另一方面与市场的成熟度也有关。从市场角度来说,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市场对于系统门窗的认可度处于急剧攀升阶段, 目前的开工不足是市场回归理性的体现, 对于坚持做品质的贝克洛反倒是增加了更多机会。”

MISS FC:我们了解贵司主要面对的对象, 不仅是门窗厂, 还有广大房地产公司, 地产企业对系统门窗的接受程度如何?

黄总:贝克洛的直接合作伙伴是门窗工程企业, 我们与之一起服务于地产开发商。这几年地产对于系统门窗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一方面是开发商越来越成熟, 他们能够站在地产本身的角度去思考, 对于需求不仅相对前几年越来越缜密, 而且有时候比我们自己思考的更完善更系统。比如, 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销售卖点在哪里, 并反馈给我们, 来指导我们研发如何向前推进。另一方面与市场的成熟度也有关系, 板块是在流动的, 从原来欧洲市场系统比较成熟, 到现在中国境内的华东、华北、华南逐步成熟, 到现在西南、中南的市场也逐渐呈现出比较火爆的态势, 这与建筑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现在门窗也开始品牌化, 品牌与否也重要, 最重要的是把门窗整体做好, 做细致。

MISS FC:在近几年地产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 在南方市场, 目前系统门窗的使用比率能够占到新开工面积的几成?对贵司的销售影响如何?

黄总:关于开工面积确实不好说, 也没有第三方统计。主要是因为分子分母不明确, 什么才是系统门窗?不好界定, 都在叫系统, 到底怎么统计, 还没有边界。但从市场来说,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市场, 对于系统门窗的认可度, 在急剧攀升。为了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我们也做了调整, 在整体性能指标不变, 保证产品整体成熟度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做一下差异化的配置。另外也会考虑建筑本身的需求, 比如高楼层, 台风下的防水要求就会比较高, 有些别墅类可能对这方面要求就没那么高。再比如防盗性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怎么做?要求低的又怎么做, 都可以做调整。再加入成本因素, 可能就会更有所不同。这样每个地区的开发商可以进行一些差异化的选择, 但整体上基本性能都必须是一致的, 必须是高性能的, 高品质的。

地产企业整体开工减少, 对一个小微企业来说, 影响是不显著的。因为整体市

场足够大。开工不足, 背后的逻辑是现在整个市场的态度更加理性, 老百姓回归价值本身, 开发商也是。像我们这种坚持做品质产品的企业, 反倒增加了与优质地产企业接触的机会。接触过程中, 能否让客户选择你, 真正感受你的价值, 这是实力的表现。从这些年区域地产龙头到全国性大型房企对我们的肯定来看, 贝克洛确有明显的进步。

系统关键词之:局部突破到整体突破

“目前广东大部分企业做系统是在做点的突破或者局部突破, 而系统门窗需要的是全系统整体突破, 这样对诸如资金的投入、人力资源的整合、市场经验的积累、外部市场的成熟度都要求很高, 所以未来系统公司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MISS FC:可以看到在门窗系统高速发展的大潮下, 众多型材厂纷纷向门窗系统转型。您所了解的广东地区企业转型情况能否帮我们简单介绍下?这些企业所用的模式是否有什么不同, 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差异的?

黄总:如果按照第一部分对于系统门窗的理解, 现在广东企业大部分都是在做尝试。所谓尝试, 是指试图从某一点突破, 如施工企业, 从加工安装上突破, 做出一个好门窗, 叫系统;型材在结构上设计方面突破, 设计出很好的性能的门窗, 也叫系统门窗;至于配件辅件配合的好不好, 只要去做就好了。可以说大部分是从点上进行局部突破, 这显然有其意义所在, 值得肯定, 反映出好的意愿及动力。

上一篇:核心技术构造下一篇:房产税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