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论文十篇

2024-08-11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论文 篇1

众所周知,高考是每个高中生的人生的转折点,它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高中对于每个高中生来说则是一个可以实现梦的地方.由此看来,高中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学的关键,同时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高中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并且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曾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的再创造.”新课标不仅在课改的理念以及教材的内容上,而且还在实施的措施上多有着巨大的改变,这强烈地冲击着当今传统的教育体系,并且迫使着越来越多的高中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更加重视.

二、创建新颖的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并理解数学的知识.”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在这种新课标改革的体制下,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渐渐开始注重“情境教学,精彩引入”的教学方式了.而所谓的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造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身体会并从中感悟新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教材的内容,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目的的教学手段.一个好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问题之中,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激烈的学习氛围之中,从而达到了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例如,在我们讲授“指数函数”这一课题时,可以由实际问题引入:

问题1: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成为其他物质,而经过每一年所剩留的这种物质是原来的84%,那么经过X年之后所剩留的量y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而在我们教学的过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并且可以同学之间合作研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开这道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这道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以后做到同等的数学题的时候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开相似的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转换教师的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学生喜欢沉思,有的学生喜欢相互交流,有的学生喜欢自己学习,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的指导等等.其实每个学生学习的过程都是自我展示的过程,而作为教师则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知识.不管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复杂还是简单,是高效还是拙劣,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并且鼓励学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支持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讲授“直线与平面判定”这一课的内容及习题时,习题1:将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与ABEF拼接在一起,设M、N分别为AC、BF中点,求证:直线MN∥平面BCE.在讲到这一习题时,我先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理解并解答这道习题,10分钟结束后,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而和这位同学有不同的解题思路的其他同学也纷纷走向讲台开分享自己的解题技巧,这一堂课都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度过.这充分地说明了,教师不应该以“传道者”的高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充分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教材的内容和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于是就会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地讲授,追求讲懂、讲深、讲透.但是学生会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抵触心理,反而更不能够好好地学习所学内容.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多留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并且合理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建立一个丰富多彩,学习氛围浓烈的数学课堂.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对教师,而且还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掌握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全新的教学手段,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贵兴.高中数学“学、做、研、用”四步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10).

[2]申云凤.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论文 篇2

高中教育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高中生心理年龄日渐成熟, 是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的好时机, 因此高中各门学科的教育方法备受重视。尤其是难度较高、逻辑性强的高中数学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目前的高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弊端, 应试教育的印记无处不在, 教师一味地“教”与学生自己真正的“学”根本无法有效结合, 学生仅仅是在被动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 而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现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亟待完善。

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 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保守

高中数学教师是数学教育的传播者和引导人, 然而现今高中数学普遍的灌输式教育和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完全无法对高中数学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反而会让教学效率甚低。古人云:“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自己职责是教书育人, 殊不知大多数教师都将重心放在“教书”而不是“育人”上, 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学到的知识仅仅是课上教到的内容, 教师并没有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 也没有引导其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问题在学习集合这一章节时尤为突出。集合的概念太过抽象, 单靠教师的理论阐述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许多教师只是在课本上划出学习的重点, 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巩固,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学生自己理解这一知识, 更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刻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 却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完全依赖教师, 很难在学习上有大的突破。高中数学是需要学生思考、推理的一门学科, 需要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才能真正掌握高中数学的精髓, 才能真正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导而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提高。

(三) 课堂效率不高, 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在现有的高中数学模式下, 教师只注重对教材知识的教学, 完全按照课本上的知识排版顺序来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过于死板, 以致课堂效率较低, 学生对上课内容无法产生兴趣。再者,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把自身作为课堂的主体, 完全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 而学生与教师的思维无法做到完全统一, 因此, 在上课的过程中, 学生很有可能会无法跟上教师的课堂进度, 如此一来, 既影响了课堂效率, 又打消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任何促进的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完善措施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态度的一丝不苟自不必说, 这是学习的第一步。而所谓温故而知新, 也就是对所学知识不断复习和巩固, 以求获得新的理解和领悟。由于人的记忆力有限, 数学学习的知识量过大, 因此需要不断温习所学内容, 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学生在温习的同时善于思考, 也许会获得对教师课堂教导之外的新知识点的认识, 并有助于对自己知识库的充实。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 就会转变自身的学习态度, 对数学知识产生渴望, 如此, 便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

(二) 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是人理性认知的过程, 而对于数学学习的思维就是将新获取的知识信息和过去的运算结果信息相加的综合运算, 这也说明数学思维必然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时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考虑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举一反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时, 就能更加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 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 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探讨,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讲解时不需要太过详细, 应多留一些思考空间给学生, 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许多教师在教学上往往从头到尾进行讲解, 在这一过程中, 实际上都是教师位于主导, 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 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余地, 这就导致学生并不能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 也就不利于其对知识点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效率极低。因此, 教师可以多留一些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进行理解和思考。

此外, 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记忆的条理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要求学生具备纵向思考的能力和横向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为何记忆的条理性如此重要呢?以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为例, 函数最需要数形结合的思想, 其概念不难理解, 但是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却容易形成脱节, 许多学生根据函数式无法画出图像, 或者根据图像无法写出函数式, 这样就造成了数与形的脱节。面对这一问题, 只有掌握了条理性的概念, 才能达到数形结合的目的。在培养记忆的条理性上, 一方面,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纵向思考, 将所学知识按照逻辑串联起来, 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并达到知识的熟练应用和掌握;另一方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结构, 通过学习一项知识点学会思考如何解决同类问题, 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活学活用。

浅谈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篇3

一、创设精彩合适的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蕴涵着学生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数学信息,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并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当然我们在充分认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不能片面地理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形式化地创设生活情境,要使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背景、认知基础及教学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情境才能起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绞尽脑汁捏造的“失当”情境,只会是“事与愿违”的“画蛇添足”罢了,定会导致数学课堂“数学味”的丢失。因此,教师在选取情境要恰当,要具备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简洁性和铺垫性原则。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提高。

二、在教学过程中转换教师的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数学和欣赏数学,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过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等。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管学生的方法繁简与优劣,他们都敢于用各自的方式探求并表达出对问题的理解。所以说,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并加以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使他们的思维既富有个性又深刻。如果教师仅限于传授知识,那么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不会闪亮,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会相对缺乏;如果教师对个性学习的理解仅限于多种解题策略,而缺乏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和提炼,那么学生的思维很难由自发走向自觉,得以深刻和升华,创造力就相对减弱。这时教师不要以一个“传道者”的高姿态出现,而是鼓励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其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的学习个性就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个性化的学习转变了我们过去的教育过于注重“教”,而少关注“学”的做法,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中心,是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三、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等鲜明的教学特点,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通过短暂的影视片、简单的动画演示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反映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还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手段。“新课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教?”这是很多教师共同深思的问题。如何体现新课标,当中包含着很多细节、点点滴滴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思考。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当然,作为新时期的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经验与灵感,跟上时代的步伐,尽早完成向新型教师的转变。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 篇4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出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设置生动、真实、趣味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个体引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情感主动参与集体学习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态。本文在此背景下谈谈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式 改进

现阶段参加高中教育的孩子心理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所以对高中生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味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本文在此背景下谈谈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改进的方法。

1以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专家提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高中生的具体学情与教学内容提出富有探索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的问题,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我提问学生:直角三角的三边有什么关系?学生答道:c2-a2+b2。然后再提出:那么非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呢?能否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变化来表示呢?这样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以期顺利地解决问题。

2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触发高中生团结向上的学习情态

学习情感和思想情感的培养和树立,需要良好学习氛围、适宜教学情境的熏染。高中生经过阶段性的实践和锻炼,学习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良好的思想品质得到了培养。学习活动作为一项集体性、互助性的整体过程,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出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设置生动、真实、趣味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个体引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情感主动参与集体学习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态。如在“三角函数”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教材内容的生活应用特性,设置“货轮进入港口”的教学氛围,抓住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使高中生保持学习主动性,深入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中,进而构建团结合作的学习情感。

3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

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持之以恒

实践证明,顽强的意志力在学习知识时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为此,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学会持之以恒。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可以和学生开展一些探究工作,例如在求立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取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计算其体积,然后在归纳出最终的公式。教师在布置日常习题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会学生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如:失落、悲观等,要让学生以一颗平常心来学习高中数学。习题训练强度要适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持之以恒,还有助于不断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生活数学”

数学本身不是数学符号,它有丰富的内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是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的道理,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也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但数学应用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有关数学的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呈现的越来越明显,比如贷款、分期付款、彩票等等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埋头于数学公式中,不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那么数学对学生来讲仅仅只是几个数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恐怕就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论文 篇5

一、统筹组织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在众多教学方式中, 笔者认为有两种教学方式是课堂必备, 不可褫夺。

(一)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比较常见的组织方式。一个班级往往有几十位学生, 他们肯定存在认知能力、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存在由易到难的认知层次规律。所以,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层教学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比如教学“函数的奇偶性”时,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循序渐进地进行逐层深入认知: (1) 通过分别例举典型的奇函数和偶函数, 让学生形象地掌握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2) 结合图像以直观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判定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方法; (3) 能画出奇函数和偶函数的示意图……这三个层次, 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渐次深入, 便于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迁移。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要对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辅导。 (1) 要求基础生掌握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判定方法, 并能根据图像进行说明; (2) 优等生要能尝试特殊函数:y=x4+x2, y=x-2+2, y=x2n (n∈Z) , y=2x, y=x-1+x等的判定……这样要求既能让基础生步步为营, 树立信心, 又能让优等生敢于挑战难点, 发散思维。总之, 能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都获得进步和提升。

(二) 合作探究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发散思维, 总结、归纳相关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当前的高考数学也有很多综合性试题, 旨在考察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中, 合作探究不能是机械的前后桌组合,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背景等特长优势, 进行统筹组合。为了保证组间公平竞争和组内相互帮扶, 通常都是以“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为原则搭配5人左右的探究小组。学习小组要选一名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做组长, 然后根据每位组员的特长, 为他们分配探究任务。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综合性问题来说明一下合作探究模式:叶老师想在济南买一套房, 已知他看上的那栋楼前排楼高度是100米, 楼间距是60米, 如果叶老师想买全年可采光的最低楼盘, 可以买第几层呢?这是一道生活实际问题, 涉及数学和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样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1) 善于动手的学生做出示意图, 这样好形象找到相关数学量; (2) 让后进生分析相关数学量之间的关系, 卡壳的地方优等生给予启发和指导; (3) 让地理好的学生算出济南太阳高度角H=90°- (23°26′+36°40′) =29°54'; (4) 根据三角函数原理, 算出楼间距60米可以承担前楼tan29°54'×60米高度的影长。这样教学, 大家恍然大悟, 明白了剩余楼高就相当于影子能挡住后楼的高度。

可见, 合作探究模式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扩充课堂容量,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教好地解决问题, 掌握相关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具体手段。新课程改革以来, 新型教学方法很多, 其中抓概念和构模型不失为实用性的教学方法。

(一) 开始抓好基层概念

再难的数学题都有其原理, 其基础必是数学概念。许多学生往往会因为不重视概念造成对其中细节把握不牢固, 难免出现“失之毫厘, 谬之千里”的情况。对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比等方式来强化概念学习。

以高一的集合概念为例, 集合的知识比较简单, 许多学生在实际判断和运用时往往因为忽略了集合的性质而生成错误。对此,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其概念和性质。问题:根据集合概念和性质, 大家看看哪组是集合?A.我们班所有同学;B.10086这组数字;C.学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其实暗藏玄机。不少学生看到后会毫不犹豫地说都是概念。这就“阴沟翻船”了。我们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仔细分析:A组, 符合集合的概念, 也具备其三个性质, 是集合;而B组, 有两个0不符合集合的互异性, 所以不是集合;C组, 没有确定是哪些学生违背了集合的确定性, 也不是集合。这样通过对比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概念的细节, 然后深入挖掘, 真正掌握概念, 才能为深入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二) 以典型问题来体验过程, 构建模型

如果我们搞题海战术, 那肯定有做不完的题, 如果我们善于归纳的话, 就会发现高中数学解决问题的类型也是有限的。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能以典型问题的方式给学生构建同类问题的解题模型, 这样就能举一反三, 深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这里以高中数学二次函数为例。该部分内容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范围很广, 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细节也很多, 尤其是值域和定义域的问题。为了完善学生的思考问题方法, 我们要通过典型问题来构建此类问题的解题模型:当a为实数时, 函救f (x) = (a-2) x2+ (a-5) x-1的图像与x轴仅有一个交点, 求实数a的值。

许多高中生看到二次函数思维就被局限了, 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判断, 当二次函数f (x) = (a-2) x2+ (a-5) x-1 (a为实数) 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时, 就是△= (a-5) 2+4 (a-2) =0时, 这时函数顶点在X轴, 构成二次函数和X轴仅有的一个交点。但是这在△= (a-5) 2+4 (a-2) =0中得出a无解。

这样的问题最常见, 然而这样判断是不全面的, 我们不能看见x2就认为必须是二次函数, 此题的题干说的是函数, 并没有明指二次函数, 所以我们还要考虑一次函数的时候, 当a=2时函数是一次函数, 表达为f (x) =-3x-1, 显然其与X轴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1/3, 0) 。这就是正确答案。

总之, 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针对性地优选教学方式和方法, 通过分层教学和合作探究等模式让学生步步为营, 夯实基础, 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唯有如此, 方能让知识以契合学生认知的方式呈现出来, 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参考文献

[1]陈平.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整合与优选[M].江苏教育, 2015.3.1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论文 篇6

1.兴趣是钻研数学的原动力

在学习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中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 这就是让学生产生求知欲的根本条件, 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原动力.在教学中, 教师需要从课本知识出发,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教学方式, 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学习基础,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兴趣, 则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灵活生动, 将抽象的课本知识形象化, 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在学习中感到乐趣, 在快乐中学习.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问和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引导他们勤于思考, 在数学学习中善于想象, 不断开拓思维.

2.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感到灰心和埋怨.繁重的学习任务, 激烈的竞争, 沉重的学习氛围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压力, 不能让这些困难成为他们学习中的绊脚石, 而是要成为他们的动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 使他们保持轻松学习的心态.当遇到不开心的事的时候, 我建议学生多和老师朋友谈心, 这样能让自己的压力和心事得到释放.也可以多去校园里走走, 暂时远离教室里沉重的学习氛围, 让自己多呼吸新鲜空气, 放松一下, 回顾一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此外, 学生在学习中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要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会得到回报.足够的信心能使学生有好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 在考场上信心也可以帮助学生发挥出好的水平.

在数学的学习和考场上, “宠辱不惊”是最好的心境.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 要沉着对待, 认真思考.保证在简单的题目上不出错, 在难题上能有突破.考试结束后, 无论成绩是好, 最重要的是反思和总结.肯定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总结经验;同时反思自己不足的地方, 吸取教训.继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 适当调整的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教学改善方式

1.巧设问题, 促进学生期待的心理有效生成

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大量的概念、公式、定理的运用, 获得了一些解题方法, 进而形成一种惯性的思维和心理习惯, 养成这些习惯之后, 学生在以后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中或是对新问题的解题过程中, 就容易将以前所形成的惯性思维拿出来运用, 直接导致难以形成新的思路,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 对学生设计一些有典型意义并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出来, 让学生打破以前的惯性思维.

例如, 学生在学习“数列”这一概念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愿意每天给你2000元, 但是你要在得到2000元的这一天起, 第一天给他一角钱, 第二天给他两角钱, 以此推类, 每天翻一倍的给钱, 直到三十年为止, 你愿意吗?当问题提出后, 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其可行性, 与此同时,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当学完数列之后, 就会知道划不划算了, 从而给学生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勾起学生的胃口, 并积极地投入到对数列知识的学习中去.通过上面的问题可以说明, 只要教师善于提出问题, 那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更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期待心.

2.培养学生的“求异之心”

什么是“求异之心”?“求异之心”就是不死守旧规, 懂得求新求变的一种心理.“求异之心”是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在传授学生新知识的同时, 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并发表自己思考之后的观点, 即使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也要找出这些观点为什么是错的, 哪里错了, 同时给予学生适当并及时的鼓励.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养成一颗“求异之心”.

3.要在活跃、民主的教学氛围下执教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 不能像传统教育中的那样, 把课堂当成自己的“一言堂”, 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见解的机会, 并对那些好的、对的见解给予积极的肯定.教师还要多创造思维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 避免那些克制创造性思维的客观条件, 让学生勇于找出问题、提出观点.只有在一个好的教学氛围下, 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活跃、想象更加天马行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的接受新知识,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学生充满爱心, 多鼓励关心学生

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 并懂得如何关心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亮点,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情感是相互的,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同样适用, 教师只有关心和尊重每一名学生, 才能得到学生的欣赏和尊重,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更加投入的学习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 想要学好高中数学, 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 善于发现、勇于探索.只有这样, 数学教学的质量才会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首中, 张述孟, 高维宗.高中学生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4 (2) .

[2]刘登虎.处理好知识整体结构改革应用题教学[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论文 篇7

1 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个人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不易忘记的,正如歌德所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更是重要,有了兴趣,自然有了自主,离自信也就相差不远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创设的优劣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老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史料情境等相关教学情境,渲染数学知识,营造生动的教学环境与氛围,让学生真正走近、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导数”这一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吹气球表演,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吹气球过程中的现象,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让学生体会到平均膨胀率可以刻画气球半径变化的快慢.并且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导数的作用,加深学生对导数的认识与理解.

2 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做好小组初期建设

“合作”顾名思义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齐心协力、合理分工、共同操作实践得出真知.开展小组活动,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达到“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其次,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对小组合作学习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价,不要局限在学生得出的结论上,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的表现情况,这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评价.而评价小组合作表现主要包括:参与度高不高、是否和谐、分工合不合理、配合好不好、是否每个成员都有贡献.

这样,合作学习就不会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培养了学生合作、自主、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体系的制定工作中,并且将评价体系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新鲜感.对学生而言,争强好胜是其基本特点.而高效课堂就是要完全解放学生.因此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心理特点,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我在班级的黑板报上设置一个专栏,用于考核各小组,小组每个成员每周的分数都能体现出来.每周都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这样,各小组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每个成员都在为自己的组而努力.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增强了.

3 自主合作探究,明确数学知识重点、难点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对典型数学题进行讨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最后进行组内总结,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题,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重点与难点,全面掌握数学知识.我们可以给出一些要求,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交流,这样会有条不紊.并且在实际的操作中,为了避免混乱,我们可以先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独立思考,然后再让每个小组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讨论研究.这样一来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融入到讨论中来,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例如:教学空间角这一课,我提出3个问题给予交流:1.什么是空间角?空间角有哪几种?它与平面几何中的角有何区别?2.如何将异面角、线面角、面面角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角?3.什么时候可以用向量法来求二面角?明确了交流的内容,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问题可讨论.根据调查,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掌握前两个问题,但对课本中这个定理的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于是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由学生在班上提出问题,针对要害给予点拨,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

4 提高个人能力,展现学习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营造一种合作学习氛围,加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小组和小组、学生和小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逐渐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为共同目标进行合作与学习,彼此激励,获得共同学习成果,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如学习“反函数”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对收集的不同的函数进行讨论,组内、小组之间、与老师进行讨论,丰富学生掌握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要想变得高效,就应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当前课改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正>高中数学知识繁多,教学任务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进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进行一定的改进与创新,进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平时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常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那

参考文献

[1]孙志满.小组讨论式合作学习辨误及导正[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09).

[2]周耀威.简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论文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44-01

一、教育生活化的概念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他一生努力倡导“教育生活化”,即便是在现在,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师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深入贯彻这种理念,也就是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任课老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景,真正做到让教学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其又高于生活, 最后回归到现实接受生活的检验。

二、用生活化的方式讲解数学概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凭借重组、处理和调整的方式,把接近实际接近学生生活的题材或具有较为现实意义的素材引入课堂,这样就会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课堂上第一次讲圆锥曲线时,老师首先可以把行星的轨迹在多媒体上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视觉上刻画出抛物线、双曲线、椭圆的印象。同时可以把圆锥曲线转移、联想到光学性质的应用上,例如汽车的前后照灯。这样在圆锥曲线教学的整个课堂上,就使得学生能够完全的融入现实生活中,不仅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对数学的作用全面认识,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巧妙借助生活事例完成课堂教学的导入

古人云:“万事开头难”。每节课的前奏,是教师和学生彼此间进行交流的首个音符,也是他们进行沟通时的第一座心灵的桥梁。巧妙的课堂教学导入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思维之花,点燃他们智慧思考的灵感,激发学习新事物的乐趣和欲望。例如,在讲解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时,要导出“二分法”的概念,教师采取情景导入的方法:李咏先生主持的节目“幸运52”,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有猜猜商品的价格这样一个游戏,参赛者都希望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猜出较多商品的价格,假如你也是一名参赛选手,你会怎么做?会不会想这里面是不是包含比较科学的方法呢?这样就很生活化的引进了一个概念“二分法”,也让学生意识数学知识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

四、巧妙利用生活实例,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

如在高中抛物线方程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拱桥风景,学生在脑海中就会感悟到抛物线的美,以此的引出一系列的抛物线问题,例如一座抛物线拱桥,跨度为12米,拱高1.3米,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来求此桥的截面抛物线方程。这个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很贴合,并且便于操作,他们都觉得很有趣,可以邀请学生做现场示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数学的知识。要想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任课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例子或学生们比较熟悉情境和课堂教学的需要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再现生活场景,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们把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反思教学生活化的利弊

1、选择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教学内容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选的内容失真或者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甚至可能性较小,或不具有代表性,学生就有可能不愿意主动接受该教学内容所涵盖的知识,那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授课目的。例如在讲概率的时候,如果拿彩票中奖做例子,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确实所失真,不典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比较典型的例子,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深的体会,更快的接收知识,提高对内容的认识度。

2、避免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 ”

一些老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活动一味的生活化,但对高中数学本身所承载的教育功能(例如严密的思维方式的锻炼、以及对数学美、对知识奥秘的探求)的忽视。主观擅自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与数学教学背离甚至无关的环节,一些不科学的因素也被加入了,这就真的成了为“生活化”而“生活化”了,让学生的很多宝贵时间浪费在了这所谓的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了,这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及其他与数学相关的课程是非常不利的。

六、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应该走向生活,应该结合新课改的理念科学合理的生活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高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方式,让课本知识与生活科学巧妙的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高中数学的热爱和兴趣,更能够较为容易的接受和理解课堂书本上的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和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刁桂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4:26-28.

[2] 陈林萍.浅议高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学习[J].快乐阅读,2011,16:235-237.

[3] 王文玲.浅议数学学习的“生活化”[J].福建中学数学,2008,01:7-9.

高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造方式 篇9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面对我们神圣的使命,特别作为高中的政治教师,必须高扬新课改,共奏奋进曲,扎扎实实地坚持课改理念,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现就政治学科如何推进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更新思想,做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政治老师而言,固有的、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背道而驰的。要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必须摒弃这些制约因素。因为学生通过助学稿已经预习了,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做到少讲、精讲。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提倡学生讨论,多采用对学、群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去讲课,真正做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老师教学观念具体做到: 第一,老师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服务者;第二,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激励者;第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鼓励、尊重、赏识、爱护学生。

二、质疑探究,妙寻政治高效课堂的兴奋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我们要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

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比如在讲解经济生活时,就可以提问:为什么大型的化工工厂走进开发区,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却遭到了人们的反对呢?这样就为学生设立了悬念,同学们通过质疑探究,自己找到了学习的兴奋点,有了学习的动力,便会自觉地投入学习。

三、注重多种教学工具的应用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要求教师不要满堂灌,不能搞包办,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寻找材料来证明原理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而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找材料,则能得非常有时效性的新材料。我在上“市场经济的四个基本特征”的时候,让学生操作电脑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找到有关美国钢铁关税案例、农业法案例、DVD大战案例,找到资料后,还可以借助小黑板,进行展示;在讲“市场的概念”的时候,让学生到网上“网易商城”等若干个市场上去感受一下,模拟购物,在不费过多口舌的情况下很容易地就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要领。

四、使教学形式回归生活,丰富教学形式

如果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就会造成高中政治课教学枯燥,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如果只凭一张嘴,一支笔,机械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这就容易造成高中政治课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导致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丰富政治课堂教学,使教学形式回归生活。把音乐、诗歌、漫画、名言警句等引入课堂教学的方法。这些文艺形式都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与单纯说理相

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新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这种方法既能丰富教学形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要优化教学环节

使政治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之一。优化教学环节关键是要抓好班级管理,政治老师要具备一定的驾驭班级、引领班级的能力,在学生当中要有较高的威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政治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有的政治教师不注重一些细节问题,如不用普通话讲课、语言粗俗以及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问题。还有一些政治老师习惯于划知识点让学生背知识点,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却缺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与运用。试问,学生对这样的政治课堂如何感兴趣?再次,政治教师要精讲精练,课堂环节要简短、有效。很多老师出一些训练题只看数量不看质量,针对性的练习题少之又少,使学生做了大量的无用功,这也会使学生很难对政治学科产生好感。

六、要巩固及时,练习到位

政治老师要把握好学情,准确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教师要做好知识回馈、检查与总结,督促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还要出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七、要涉猎广泛、知识渊博

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老师与学生都要掌握课堂以外的许多信息,如国内外的大事、要事以及焦点事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捕捉

大量有效的信息,学生也不能“双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多看一些报纸、杂志等拓展知识面的刊物。比如我在讲政治生活《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这一框时,从网络上搜索了几段视频材料,这些材料反映的是一些国家由于地区冲突,造成了大量民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悲惨情境。另一段反映的是世界上贫困人口的可怜处境。这些内容看后一定会令人产生很大的触动。能使学生认识到在我们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之外还有一部分人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衣不敝体的困苦生活。通过这些片段的展示,一方面使同学们了解了当今世界时事,弥补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不足,另外也会使学生情不自禁的把自己与这些情境想比较,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生生活中去。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创设高效的高中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发展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高中政治教师而言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这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政治教学中,一定朝这个目标前进。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论文 篇10

为了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现状,我在广西河池市部分学校的教师中作了一次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调查。

1. 调查情况概述

1.1 印发问卷调查表1000份,发往宜州市、罗城县、东兰县等102所中小学,回收829份。其中宜州市发出问卷500份,回收427份;罗城县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85份;东兰县发出问卷300份,回收217份。

1.2 本次调查对象是中小学教师,内容包括:常用的教学方式、用过的教学方式、常用的学习方式、用过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座谈为辅。下面列出几个主要的调查因子: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教师教学方式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校教育仍不能跳出旧传统、老模式的圈子。这种由教师讲学生认真听、认真记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有潜力的人才。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现在虽然教材改革了,但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更新。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识潜能,防止铺垫过多,提问过细,指导过滥的倾向,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发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多年以来“以本为纲”的教学惯例使得教师能教有字的书,但要“下水”指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教师一时却无从下手。长期以来,教师基本形成了教一门、专一门的单学科定式,形成了理解、讲解教材的定型教法,习惯于课堂、教材的传统模式,长于用本本知识向学生灌输、传授、解惑。面对课改的要求,从内容看,从单学科向跨学科延伸,难度大;从教学形式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社会、生活实践,顾虑大;从角色看,从原来的组织者、主讲者变为合作者、指导者,教师一时难以适应;从实践看,教师本身就缺乏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探索与实践,面对学生丰富多彩的问题,难以“下水”指导。加上师资素质跟不上,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选择、自我设计、自行完成便停留在研究性学习任务上,而没有落实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过程”这一本质上。

2.2 学生学习方式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是被动接受为主。在对教师的进一步了解中,很多教师只在上公开课、优质课等时候才考虑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对他们来说,这种学习方式不是为学生服务的,而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特别是为体现教师的新课程观念服务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还没有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3. 对策与建议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这个转变。

3.1 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我要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魅力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从而打开思维之闸,使学生进入强烈的“我要学数学”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

3.2 课外的数学实践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地多角度求知,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收集资料”———课前听或课后让学生寻找合适的途径(如查阅图书、上网、请教)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与数学相关的资料。如珠峰的测量典型事例,就是通过已知数来解决未知数的典型例子,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拓展知识,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数学知识领域里广泛阅读,让学生在书籍世界里无拘无束地享受乐趣,探求知识,张扬个性。

数学兴趣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如编辑一些有趣数学题的手抄报、黑板报,这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他们充分施展才华。

总的来说,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从一年级到大学专业课开始之前,数学都不曾中断过,在这个相当长的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将其分解成一个一个有逻辑性、递进性的阶段,让学生在有理解能力时掌握、明确,然后看清自己眼前所学所读所处的阶段,在与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的联系中对比知识点、重要点,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树立一种特别明确的学数学整体观念,而在树立这种整体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就容易多了,让学生从中掌握意想不到的许多主动的学习方法,从而使整体教学变得灵活有趣,让学生在这个有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他们该掌握的知识点,最终完成数学教学的有趣过程。

参考文献

[1]伍建华等.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 (3) :36-39.

上一篇:话剧语言下一篇:提升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