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与评估体系十篇

2024-09-12

国际标准与评估体系 篇1

关键词:技术标准联盟,专利价值,专利筛选,评估

技术标准联盟是以制定和推广应用技术标准为目标而组建的联盟,通常包含产业内大量的创新主体和涉及合作伙伴的众多专利技术,以专利的高度共享与综合集成为重要特征。以技术标准为目标导向的专利价值评估与专利筛选是技术标准联盟的一项常规性工作,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开展,通过专利价值的科学评估与专利的合理筛选,可以明确联盟伙伴的专利价值,识别出标准的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以及必要专利和非必要专利,将必要专利纳入技术标准,为联盟技术标准的专利群布局和专利许可模式选择及收益分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专利价值评估环节,评估的对象是联盟各伙伴拥有的专利,既可以对单一专利进行评估,也可以对组合专利进行评估; 评估的范围既包括已有专利,也包括新生专利; 既考虑专利自身的价值,又重点强调专利对于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在专利筛选环节,需要根据各专利价值的高低,筛选出必要专利将其纳入技术标准。由于专利价值评估和专利筛选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如果评估指标和评估的过程以及专利纳入技术标准的规则不合理,将无法使伙伴达成一致并愿意贡献各自的专利,因此要求技术标准联盟的专利价值评估和专利筛选的方法手段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简单、易操作,使该项工作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1 文献回顾

国内外学者关于专利价值的研究,主要包括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评估指标与方法。一般认为,专利价值包括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权利价值等[1,2]。

专利价值主要从引用次数、被引次数、同族专利数、专利范围、专利所有者身份、专利请求数、专利异议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估[3],其中引证文献和被引情况两项指标是学者们普遍采用的基础性指标,然而Harhoff等[4]也发现被异议的专利往往具有较高的价值。专利价值主要取决于专利质量,专利质量受到多因素的影响[5],Ernst[6]将衡量专利质量的指标分为专利授权占专利申请的比重、技术范围、国际范围、专利引用频率等。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于专利的技术价值,如胡小君等[7]提出基于结构化数据的专利技术价值多维分析框架,认为基于“专利向心引用网络”的专利结构指标可以对专利技术价值的全面判断提供参考。一些学者的研究涉及专利的商业价值,如李正卫等[8]的研究表明,研发力度大、校企合作、技术激进度低、具有过程创新特征的专利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借助代理机构进行专利研发和推广以及提高技术重要性对专利的商业价值有积极的影响。

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专利价值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从专利文本自身的价值出发,可利用数值类数据( 包括权利要求项数量、专利被引用数量、引用其他专利数量) 和非数值类数据( 分为名称类、编号类、日期类和其它类) 进行专利价值评估[9]。还有很多学者从专利存续期的视角切入,如张古鹏等[10]基于专利收益指数分布特征重新构建了专利价值模型,考虑了存续期未终止专利数据,以及专利及申请人特征对专利价值的影响[10]。

部分学者对特定情境下的专利价值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进行了研究,以处于专利质押状态下的专利价值为例,薛明皋等[11]以我国2004—2010年176份专利质押贷款数据为样本的研究表明,质押状态下的专利属性仍是决定专利价值的关键因素; 唐恒等[12]以专利质押贷款中的专利价值为对象,构建了包含法律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3个一级指标的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

目前,关于专利价值的传统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也有学者进行拓展性研究,提出的评估方法包括实物期权法、产业标准法、价值增量法、专利组合的算数估价等[13],还有很多学者给出基于专家判断和智能化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如AHP方法[14]、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方法[15]。

综上,关于专利价值,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当前研究侧重于挖掘影响专利价值的因素并设计专利价值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多数学者能够在某些专利价值衡量指标方面达成一致,然而,很少有学者对技术标准中的专利价值及其在技术标准中的价值体现开展研究,相关研究只涉及技术标准与专利的关系[16,17],技术标准下的专利许可与定价[18]、技术标准中的专利引用网络[19],此外,对于技术标准中的专利筛选问题研究较少,还难以为技术标准联盟的专利价值认定和专利纳入技术标准的相关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方法支持。

2 技术标准联盟的专利价值评估体系

2. 1 专利价值评估指标

已有的研究很好地解决了专利价值评估问题,但多数是从专利自身的价值出发,未能充分考虑专利在技术标准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体现形式,因此,结合有关文献和专家意见,根据科学性、简便性、易获取性和标准导向性等原则,设计技术标准联盟专利价值评估指标,如表1所示,表中给出的指标权重值是通过专家咨询给出的示意性权重值,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技术标准的实际情况及其专利特征进行调整。

指标内涵与说明如下。

( 1) 技术含量。专利所包含技术的水平,一要考虑专利是发明、实用新型还是外观设计,由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专利的技术含量和获取的难易程度不同,因此其价值也不同,发明专利最能代表专利的技术水平; 二要考虑专利属于哪类标准,包括: 技术基础标准,设计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验、试验方法标准,设备、基础设施、工艺装备标准,包装、运输、储存标准等,其中技术基础标准的技术含量最高。

( 2) 技术生命周期。用专利引证的所有专利年龄的中位数来表示,指标值越低,说明专利是基于新技术而进行的创新,技术越先进。

( 3) 专利引证次数。对新生专利进行评估,用引证其它专利数量,即专利引用在先专利的数量,数量越多,说明该专利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是对先前技术的改进; 对已有专利进行评估,用专利被引次数,被引次数越多,代表该专利技术属于基础性或领先性技术,技术含量越高。其中,专利被引证是指自专利申请公开日起至今,专利的被引情况。

( 4) 同类专利市场价格。市场上同类或相似专利的价格或价值,由于专利可以以商品的形式出售、或转让或许可,因此可能有市场价格可供参考[20]。

( 5) 专利实施概率。专利在未来能够许可实施的可能性,实施概率越大,说明专利能够纳入标准专利包并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 6) 剩余有效期。已经授权专利的剩余保护年限,剩余有效期越长,专利潜在价值越大,其经济寿命越长。

( 7) 专利家族数。同一项专利获得授权的国家总数,由于一项专利可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专利保护,而且部分发达国家专利申请和维护的费用远高于国内,因此部分国家的专利比国内获批的专利更能体现专利的价值,它不但直接反映了专利的地域保护范围,同时也间接反映了专利的技术和经济价值; 由于许多有价值的专利只要在几个重要的国家和地区受到保护就够了[21],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获得专利的重要性不同计算当量值,欧美日等国的权重应高于其它地区。

( 8) 专利贡献。专利对技术标准的贡献度,一项重要的专利远比几十项一般专利的作用大得多,它决定了联盟的专利战略取向和标准竞争地位。

( 9) 专利后续价值。能否在该专利基础上进行后续深入研究和改进,申请新的专利,完善技术标准。

当评估对象不同时,可对指标进行筛选和处理,以简化评价过程。例如,当评估单项专利价值时,可应用全部指标; 当评估某一伙伴贡献的全部专利对联盟技术标准的价值时,也可只考虑“专利贡献”和“专利后续价值”。

2. 2 专利价值评估方法

在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上,根据实用性和易操作性的原则,可采用专家打分法,由专家根据所有定量指标的数值和定性指标( 技术含量、专利贡献和专利后续价值) 的基础信息,给出各三级指标的定性评语和量化分值; 然后通过加权求和得到一级指标专利价值的得分值。为了同时体现联盟标准管理者的权威性、联盟技术委员会的指导性和联盟决策的全员参与性,参与专利价值评估的专家应包括联盟标准管理者、联盟下设的技术委员会和联盟伙伴代表。

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定性评语和量化分值及其所属等级,如表2所示。

在专家对三级指标进行打分后,可通过加权求和方法得到一级指标“专利价值”的得分值。对于一项专利,设其专利价值总得分为A,其第i个三级指标的权值和得分分别是ωi和Ai,其中Ai是多位专家打分的平均值,则该项专利价值总得分为

3 技术标准联盟的专利筛选规则

制定专利的筛选规则至关重要,原因是一方面,技术标准联盟的技术标准要纳入大量的专利技术,需要联盟各专利权人贡献各自的专利,然而并非所有专利都能纳入技术标准,只有标准的必要专利才能纳入标准; 另一方面,选择哪些专利作为标准专利将会使联盟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由于联盟各伙伴拥有不同价值的专利,其专利共享意愿也各不相同,一旦专利被纳入标准,需要制定合理的价格,并遵守相应的规则,避免专利权人借助标准的强制力或公信力放大其实际价值。因此,在对联盟伙伴专利价值进行评估之后,需要对专利进行筛选,以科学地选择技术标准所包含的必要专利,实现标准的全面覆盖。专利纳入技术标准的流程,如图1所示。

根据联盟各伙伴的专利价值,选择标准的必要专利,剔除非必要专利,征得专利权人同意后,将其纳入标准专利群,如果标准的必要专利尤其是核心专利的专利权人由于加入标准使其私有利益受损从而降低专利纳入技术标准的意愿,则联盟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偿使其能够加入技术标准; 通过专利的筛选,可以审查标准专利构成是否全面,并根据联盟技术标准的专利群布局,明确有待开发或可从外部获取的专利; 当标准体系较健全的情况下,标志着联盟可以着手于标准的商用,将标准专利广泛地转化运用。在筛选专利的过程中,需要决定专利是否应纳入标准以及纳入标准的条件,专利的筛选规则,如表3所示。

综上所述,技术标准下的联盟专利筛选规则包括先进性、必要性、重复性、意愿性、合理性、可共享性、可集成性和可转化性8个维度,其中必要性需要根据专利价值判断其是否属于标准的必要专利,判断方法是: 在求得专利价值的分值之后,得到其对应的专利价值定性评语和等级,从而判断出专利在技术标准中的地位( 是必要还是非必要专利,是核心专利还是外围专利) ,如表4所示。

表4中,标准核心专利AAA、AA、A和外围专利BBB、BB都是联盟技术标准所必须使用的专利,其中外围专利BBB和BB两类专利也是构成技术标准的必要专利,是标准实施无法绕开的专利,有利于实现标准专利的全面覆盖,它们共同构成了联盟技术标准专利群。只有标准的必要专利,才能纳入标准专利群。

4 结 论

国际标准与评估体系 篇2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估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逐步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体系, 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 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 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作保证。要结合自身特点, 区别于传统的大学教育, 体现人才培养特色, 更好地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服务。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逐步完善教学质量自我约束机制, 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 通过对教学全过程与教学各环节进行系统地监控、检查与评估, 实现对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升。结合我院实际, 其做法:

一、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

华中科技大学成立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 分管校长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学院分管教学院长任副主任兼教学督导组组长, 各有关院系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职责:

1.负责学院教学过程实施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评估、审议、指导;

2.负责学院教学管理, 质量监控等各环节的制度建设;

3.审定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4.建立教学奖励机制, 表彰和表扬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5.组织开展院级教改基金的课题申报与研究;

6.负责教学课件开发和各类教材、教学指导书的组织编写以及配套的规划建设工作。

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的常务办事机构及教学质量监控执行中心为教务部, 下设教学质量监督办公室和教学顾问组, 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一名, 全面负责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2.定期召集教学顾问组会议, 收集有关信息, 处理教学突发事件;

3.指导学生信息员有效开展工作, 收集教学工作意见, 提出整改措施;

4.组织期初、期中教学检查;

5.撰写教学质量管理调查报告、检查情况通报;

6.做好教学质量评估和评奖组织工作。

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应按时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 履行其工作职责, 并负责各自院系教学组织过程的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其主要职责:

1.负责课堂教学情况和各项教学实践环节检查与监督;

2.不断改进教学组织管理工作;3.充实和完善配套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组织的规章制度;

4.根据教学工作需要,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5.采取积极的教学管理措施, 推进教风建设;

6.做好各类教材、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和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制作工作;

7.做好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教改基金课题申报工作。

学院教学顾问组是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的监控机构:主要负责课堂教学情况和各项教学实践环节检查;提出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以及改进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学院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学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环节与基本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 对构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 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 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计划质量的监控、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的质量监控、教学管理质量的监控、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监控、教学效果的监控等方面。

人才培养计划质量的监控。人才培养计划是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培养规格、培养内容以及实施方案的整体计划,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要提高培养计划质量, 就要区别于传统大学教育, 面对大众化的培养对象, 必须对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组合, 整体优化, 强调因材施教和针对性。在课程设置方面, 既要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 又要达到本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还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增加选修课, 扩宽学生知识面。

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质量监控包括对教育资源与教学基础设施基本要求的质量监控:

1.网络教育资源应具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课程资源以及网上教学辅助资源, 如:虚拟课堂、辅导答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学习指导书、题库、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

2.网络教育技术的支撑是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设施, 并使网络教育的学习系统环境、教学平台、软件工具得到充分应用;要针对特定的教育目标, 特定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对象选择应用最适用的教学方式, 并加以适当的组合,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学习中心、教学站点具有多媒体、网络教室或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室, 要求函授教育学生面授教室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生;

4.学习中心、教学站点具有相关专业的图书资料或图书馆并向学生开放;

5.学习中心、教学站点具有开办专业的实验、实训设施或能依托单位和在社会上租用的实验室和设备。

教学管理质量的监控:

1.强化教学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和敬业精神, 要求管理人员做到严格管理、热情服务, 讲求科学、规范、效益。教学管理人员所属各部门要建立目标管理机制, 对每个人的任务、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年度工作计划等进行阶段性的检查与年终总结、考核;

2.应充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建立教学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制度,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组织教学管理人员积极申报课题, 参与教学管理研究, 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和能力。

3.通过制定教学事故认定办法、评定课堂教学优秀奖等等措施来规范教学和鼓励教学工作者,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 还取决于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其他因素, 如:学生管理、第二课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校园文化等, 远程学院作为一个系统, 各个部门都应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总目标而工作;

5.教学质量管理不仅限于教学管理人员职能范畴, 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通过建立各种规范标准, 形成重视质量、重视过程、善于抓住关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

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监控:

1.学习支持。主要是针对教学, 为学习者提供技术指导、课程指导、答疑、讨论等双向沟通和对教学的反馈;

2.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其它服务, 包括方便的贮存和课程登录系统、信息检索等以帮助学生寻找及选择其所需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主要是看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反馈及时、是否信息准确、是否满足个性化要求。

3.增强全面服务意识。要为学生和学习中心、教学站点提供各类服务, 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 鼓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同学间的协作学习,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供个性化辅导, 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效果的监控: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远程学院或主办院系应通过制定《主讲教师资格》、《教师工作规范》等制度来科学规范教学行为, 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教学, 不断改进工作,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深入调查教与学两方面情况, 广泛、及时地收集教学信息, 正确把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作为加强教学宏观管理的依据;

3.对网络教育教学效果:一是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新颖性, 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是否具有引导和学习支持作用, 是否方便学生学习并具有交互作用, 是否符合认知规律并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图片和声音是否清晰, 文字是否易于阅读, 是否充分发挥了各种媒介的优势。四是学习者是否是容易获取并使用课件。

三、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 即: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督系统、教学咨询与评估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由学院院长办公会、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务部、医学部和主办院系组成。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教学日常决策, 教务部、医学部代表学院全面负责教学管理, 主办院系是教学运行部门, 具体组织落实和执行教学任务, 负责教师管理和指导, 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教学监督系统主要由教学督导制度、干部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组成。

1.教学督导制度。学院教学督导组下设的教学顾问组是加强对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监控与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 是学院教学督导和评议咨询机构。教学顾问组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并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 对学院重大教学工作实行监督、检查、评估、审议、指导。

2.干部听课制度。建立干部定期听课制度, 使学院各级党政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 倾听师生意见, 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证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在学生中挑选部分学生信息员, 给学生以更直接的途径向学院反映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使学院的管理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4.教学检查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最基本和常用手段。从期初到期末, 教学情况的检查工作应贯穿始终, 通过对教学状况、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查,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注意归纳分析和总结经验以指导工作,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

教学咨询与评估系统由学院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评议、审核和咨询。包括:课堂教学效果评估、专业与课程评估、学生学习评估、课程考试评估、实践教学评估、教学管理工作评估、毕业生社会评价跟踪调查评估、成人教育函授站评估、网络教育学习中心评估等。通过这些评估收集相关教学质量的各类信息, 为学院的教学管理与决策服务。

1.课堂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听课、问卷调查、同行评议、专家评价、学生评估等形式,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考评, 评估指标做到既有宏观层面又有微观层面, 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考评的结果与教师的岗位聘任挂钩, 力求使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发挥实际的指导作用。

2.专业与课程评估。一是做好专业设置的评估工作, 对各个专业设置进行人才需求和办学条件的论证与评估;二是以课程评估为手段开展课程建设, 建成一批具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的特色课程, 调动教师建设课程的积极性, 提高整体课程教学水平,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学生学习的评估。学生学习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表现。对学生学习质量采取监控和评估时, 以抓学风建设为根本和关键开展工作。严格考试管理、抓好考风建设, 以考风促学风;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函授站教学管理工作评估。一是建立函授站教学与管理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包括:办学思想、办学行为、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教学基础设施、管理基础设施、生活基础设施、教学文件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材管理、档案管理、教学秩序管理、考试管理等;二是完善函授站教学与管理工作检查和评估制度, 要求对函授站进行一年一次教学工作检查, 三年一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评估,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实行优胜劣汰、扶持重点、做大做强, 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5.网络教育学习中心教学管理工作评估。包括:办学思想、办学行为、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教学基础设施、管理基础设施、教学文件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档案管理、教学秩序管理、考试管理等。实行年度教学与管理工作检查和定期评估方式。

四、教学质量主要评估指标

课堂教学效果评估指标:

1.教书育人:备课充分, 为人师表, 能严格要求学生;

2.教学内容:授课及课件内容丰富、充实, 概念准确, 联系实际, 有一定创新内容, 文字、图像清楚;

3.教学方法与手段: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吐词清楚, 板书规范, 详略适当, 讲解生动, 辅助教学手段适当;

4.教学效果:课堂讲授感染力强, 能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 课件清晰, 师生交流便利, 听众印象深, 易接受, 易懂;

5.网络教育课件:效果图像清晰, 画面美观, 声音清楚, 点播快捷, 动画、课程导航等辅助手段运用合理;

6.网络教育学习效果:有习题、测试安排, 师生沟通方便, 适时组织课程讨论, 回答问题及时, 便于自学。

课程考试评估指标:

1.命题:是否符合大纲要求、题分分部是否合理、难易程度;

2.考试的组织:试卷管理、考场管理、考场纪律、监考守则、考场规则、舞弊处理;

3.试卷评分:评分标准、评分综合成绩、成绩分布 (正态分布) 、综合成绩单 (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 。

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评估指标:

1.毕业设计 (论文) 完成情况:任务书按规定填写情况, 内容要求;

2.毕业设计 (论文) 规范要求:目录、论文摘要、毕业设计 (论文) 基本格式、毕业设计 (论文) 字数、版面质量、参考文献、文字、图表;

3.毕业设计 (论文) 评定情况:导师评分情况 (评语质量、评分情况) ;答辩小组情况 (评语质量、评分情况) ;

4.主办院系 (学习中心、函授站) 的组织工作与管理工作、准备工作和管理细则;

5.课题安排表、按班报成绩单、毕业设计 (论文) 成绩分布、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总结。

站点评估指标:

1.站点基础条件

(1) 机构健全, 人员稳定, 职责分工明确;

(2) 通讯条件, 如:专用邮箱、传真电话、长途电话;

(3) 教学场地与设施, 如:多媒体教室、局域网、语音室、机房;

(4) 提供面授教师必需的食宿、备课、批改作业等生活和工作环境;

(5) 管理制度配套, 包括:教学、学籍、考务、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

2.招生录取

(1) 配备相对固定的招生工作人员, 协助学院招生办公室做好报名、招生及录取工作;

(2) 做好生源调查, 切合实际呈报招生专业和计划;

(3) 按学院下达的招生计划做好招生宣传和生源组织工作, 开办考前辅导班, 提高考生上线率, 完成招生任务;

(4) 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

(5) 无违规招生现象。

3.教学组织

(1) 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2) 按要求和规定做好兼职教师的选聘工作;

(3) 检查自聘教师“自学指导书”的编写, 并能按时发给学员;

(4) 教学安排、教学有关资料按规定报送。

4.考务管理

(1) 考风考纪;

(2) 考试的组织管理。按规定布置考场;监考人员履行职责;严格管理, 及时防范和处理各类违纪事件;

(3) 协助统考、抽考的有关工作;

(4) 按规定安排重修、再修考试;

5.成绩管理

(1) 建立学生成绩记载卡、信息卡;

(2) 按时登录成绩, 报送原始成绩单;

(3) 按时移交符合要求的各类表、卡。

6.学籍管理

(1) 按规定报送当年录取的新生信息;

(2) 及时履行转学、转专业的审批程序;

(3) 及时呈报学生休学、转学、转专业、退学等学籍异动处理情况。

7.毕业证与学位证办理

(1) 学位英语报名与考试的组织;

(2) 按有关规定做好学位申报;

(3) 做好毕业生资格的审核工作,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毕业生数据 (电子文档) 及有关信息材料;

(4) 按时做好学历证书的电子图像采集工作;

(5) 协助做好毕业证书的办理与发放工作;

(6) 毕业生档案资料归档 (成绩表、考生信息表、毕业生登记表) 。

8.经费管理

(1) 按规定时间和比例足额缴纳办学费。

(2) 无乱收费现象。

五、奖励

学院建立教学激励机制, 积极推进教风建设, 每学年 (或定期) 组织开展各类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评估, 对评估情况进行通报, 成绩突出院系、学习中心、教学站点和个人,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予以表彰和奖励。主要有:

1.每年按任课教师总数5%的比例评定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奖者颁发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证书 (二等奖) 及奖金;

2.在每年教师节表扬一批教学质量优良的教师 (1 0%以内) ;

设立教学改革基金, 组织开展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3.资助部分专业教师以课题小组的形式指导和参与学生的二课活动;

4.根据一定比例和有关的评估指标, 评选优质课堂, 实行“优质优酬”;

国际标准与评估体系 篇3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机械电子工程教育质量状况,结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求背景。通过对比国外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科学分析我国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培养状况。在此基础上,优化和完善课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建立健全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与评价机制。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和相应课程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机械电子 课程建设 创新

【基金项目】2015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M580945);朝阳区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编号:Q500100220160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5-01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学科之一。机械电子是工程科学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在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建设与我国高新科技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直接相关。

一、世界各国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建设特点

(一)美国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建设主要特点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等教育的典范,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学科建设体系,对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美国,机械电子工程学科非常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国家化水平。积极引导课程与社会、企业的广泛对接。通过推进学生与企业、市场以及国际化的交流,将新的思维、新模式、新方法引入到本课程中。

重视企业、市场的需求,授课的方法、模式及时更新。课程负责人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将授课方法,培养模式及时更新,通过现代化特别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改革授课方式、课堂管理等。及时将课程大纲、教材更新。鼓励学生在学习阶段创新技术了解市场,创新创业;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市场的及时把握直接为美国和全球的人力市场输出高科技创新型机械电子工程人才。

在授课过程中,大胆推出个性化教学。不拘泥于课程大纲的限制,依据教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学校也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组织教育教学专家指导每位学生的需求。

积极推动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教学,重视基础研究,通过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保证美国科技领先和高级人才的迅速成长。因此,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授课团队,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执行考核要求,保证了培养质量。

(二)英国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建设主要特点

英国的课程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研究生教育之一。进入到新时代之后,为了确保本国在教育界的领先地位,维护本国在世界上的学术精英地位,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教育改革也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

在英国,授课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学习、必须选拔一批极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教授课程。因此学校、学院在遴选授课教师的时候非常重视教师的科研创造能力,并且把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技能的学生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

在追求教学目标的统一过程中,英国也非常注重学校的个性化发展。尽管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最终的大的、统一的目标是为了本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进步、科技昌盛作出努力。

英国的学科建设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问题选择相应的课题。英国学校经常性的组织多个跨专业的专家和教授指导学生,发挥个人的长处,使得学生扩大视野,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得到锻炼。

此外,英国的学校非常重视与企业、工业界和政府的联系和联合。经常性的邀请企业界认识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为学生在就业市场取得相当大的前期优势。

(四)大洋洲澳新两国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建设主要特点

严格的授课教师选拔标准和流程,澳新两国一直仿效的是英国式的教育模式,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高标准的教师队伍。同时特别重视授课教师和企业界的合作,经常性的聘请在企业界有着良好口碑的具有工程背景和研发经验的资深人士担任校外教师。

更加严格的入校标准,通过执行严进严出政策把握。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通过设立卓越班的形式,每几个月不定时的考察,通过授课教师组织全部人员围绕该项课程的某一点问题讨论。考察成绩由任课教师队伍加权打分,当考核不合格时随时转到普通班。

重视课程的社会服务,努力与企业界建立联系,积极与企业界沟通,探索市场需求,然后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添置教学设备和优化课程内容。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学科建设评估体系论证

由于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交叉学科多,学生质量与热门学科尚有一定差距,授课教师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关于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建设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建设评估体系。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对评价结果的逐次分解,对相关评价指标打分再乘以加权系数得到最终结论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相对于平衡积分法、专家团评价法来说虽然设立了中间层的检验环节,具有降低主观性的优点,同时计算方法简单、明了具有良好的推广性。

通过对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评价内容具体化,科学分解每个目标的内容。选择若干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评估小组对每一层的权重进行比对和确定,按照两两比对取最大的原则确定所有目标的权重。总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较低、较差,通过计算每一层的最终值将会落入到相应的区域中。完成整个课程体系的评估。

三、研究结论

本文在分析了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发达国家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建设的主要特点,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建设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构建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评价体系,并且简单、科学。同时也可看出,国外对于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建设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这一特点也为我们后续对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建设目标的设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1):9~12

[2]李丹青. 学科建设: 转型期高校发展的根本[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 2: 000.

作者简介:

国际标准与评估体系 篇4

国际企业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我国相关法规相容性分析

随着全球性的环境日益恶化,各国对环境问题也日益重视,企业环境绩效评估便应运而生.本文对国际上两种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ISO14031指标体系和生态效益指标体系)与我国上市企业环境绩效的`相关法规进行了相容性分析,为我国上市企业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作 者:陈静 林逢春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刊 名:环境保护 PKU CSSCI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2004“”(11)分类号:关键词:国际 企业环境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法规 相容性分析

国际标准与评估体系 篇5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已从“国家科学传播战略”的高度,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增强社会创新能力等问题,颁布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措施。国务院于2006年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培养与监测,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高,不仅对实现《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长远目标的关键所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for 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于2000开始,每隔三年面向15岁的学生开展一次“国际学生素质评估项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Assessment),评估范围包括阅读素质(PI-SA,2000)、数学素质(PISA,2003)和科学素质(PISA,2006)。PISA的目的是评价15岁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是否能够掌握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意见。PISA不仅是对各国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效果的测评,同时也能实现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跨国比较,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意义[1]。

本文透过对PISA科学素质的评估框架、评价指标及具体内容的细致研究,概括了PISA科学素质评估体系的经验与特点,并总结了其对中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评估的借鉴与启示。

2 PISA对科学素质的定义

PISA认为科学素质涉及四方面的内容:(1)科学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来识别问题,掌握新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得出与科学相关问题的有依据的结论;(2)以人类知识和研究的形式对科学特征的理解(3)关于科学和技术如何形成我们的物质、智力和文化环境的理解;(4)作为一个有所建树、有忧患意识和敏感的公民,有科学的理念和投身科学相关问题的意愿[2]。总结而言,PISA将科学素质的定义界定为“运用科学知识,提出问题和做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认识自然界和理解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改变,并做出一定与之相关的决定”[3]。

3 PISA科学素质评估体系

3.1 评估框架

PISA的评估框架是由OECD各成员国共同协商并确定的,其关键特征是突显素质的概念。即在一定的科学情境下(例如包括健康、自然资源、环境等在内个人、社区及全球范围内的各种情境,见表1),学生的科学能力(明确科学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运用科学依据的能力)受到科学知识(即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对科学属性的理解)和科学态度(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和对资源与环境的责任感)的影响[2]。由此可见,PISA由科学背景、科学能力、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四个要素共同构建一个多维的评估框架(见图1)。

PISA将科学情境的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个人情境(包括个人、家庭和群体)、社会情境(社区环境)和全球情境(世界范围内的生存);此外PISA还将科学情境的具体内容划分为健康、自然资源、环境、危害和科技前沿等五大领域。三大范围层级和五大内容领域互相交叉,便形成了更为具体的15种科学情境,PISA对科学素质的评估均以这15种科学情境为依托。

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4]

3.2 评价指标体系

PISA将评估内容划分科学能力、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三个维度。科学能力要求在特定的科学情境下,运用科学知识描述或解释某些现象及变化,并用科学依据进行假设和推论[2];科学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和(物理系统、生命系统、地球与空间系统、技术系统)与科学相关的知识(科学研究、科学相关问题的解释)。科学态度是影响科学素质发挥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兴趣,对科学研究的支持以及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感,见表2。

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2]

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3]

3.3 指标的具体内容及分析

(1)PISA对科学能力的描述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辨别科学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运用科学依据。

PISA选择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现象分层次的考察学生的科学能力。例如,PISA的调查问卷中有背景资料如下:(1)一幅古希腊的石雕像受到酸雨的破坏,(2)一般的雨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带有弱酸性是。但酸雨是超过正常雨水的酸性气体,因为它吸收了如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3)两幅图表分别说明地球平均气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860年开始都呈现上升趋;要求学生依次回答:(1)对比试验的原因(2)温室效应的其他原因(3)运用依据解释气温上升,具体见图2。

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2]

从该题我们可以看出,测试是在全球性(情境范围)的温室效应和酸雨问题(内容领域———危害)这一科学情境下展开的。三个问题分别能够测试学生辨别科学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和运用科学依据的能力。由此可见,PISA注重通过某个特定的情境,由浅入深的考察学生三个层面的科学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在相同情境下递进式的考察模式,更加贴近科学素质评估的现实意义———评估所有学生(并非只是未来科学家)掌握未来生活所需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情况。

(2)PISA的目的是评估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科学知识及与科学相关知识的能力。因此,被用来评估科学素质的知识应该是限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空间、和技术等与科学相关的领域。除了科学知识外,PISA还将与科学相关的知识列入评估范畴。与科学相关的知识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即科学方法,如何测量和得到数据)和科学解释(如何运用科学数据和证据)。此外,PISA在考察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时,也考虑了其与生活环境的相关性、对科学概念的重要性以及持续使用效用。

(3)科学态度对科学素质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科学态度主要包括个人的兴趣,对科学技术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世界各地的许多教育系统把科学态度的培养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结果,然而对科学态度的评估却微之甚微。PISA 2006从三个方面评估学生的科学态度:(1)对科学的兴趣。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获取科学知识的兴趣,以及他们对科学职业的看法。(2)对科学探究的支持。对科学研究的的支持表明当学生遇到与科学相关的情况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证据、创造性思维,合理推理,批判性回应和沟通结论,包括在做决定时对知识及依据的运用和对逻辑的重视。(3)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2005年国际教科文组织把环境、社会文化与经济一起并列为持续性发展的三大领域之一,因此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感应该被包括在所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中。此外,PISA还设计了情景测试,收集与科学态度具有相关性因子的数据。

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2]

4 PISA对我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测评的启示

PISA强调的是对未成年人也就是未来的公民科学素质的测评与培养,因此其评估体系和经验总结对我国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测评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1)评估的务实性。PISA不局限于测量学生对具体科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相反,它测量的是学生辨别科学问题,解释科学现象的能力,并且运用科学依据解决日常生活中与科学和技术相关的实际问题。PISA测评的背景材料大多来自报纸、杂志,并通过一段完整的背景材料(具体的科学情境),然后从不同角度切入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能力[5]。

(2)评估的指导性。PISA除了评估学生的科学态度(兴趣、关注程度、信念等)之外,还试图探索一些环境因素(如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家庭结构、教育体制)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因此,PISA的测试问卷包括学生测试卷,也包括学校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及情景测试。更广泛的调查评估内容,能帮助政府和教育部门更有效的制定相应的政策,并采取措施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2]。

(3)评估的持续性。科学素质的评估与监测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我们当前把对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评培养为工作的重点,为了检验监测评估结果及相关政策的有效性,必然要求评估结果的可比较性。因此,在设计评估问卷时要保证评估内容的持续性。例如,在评估科学知识这个维度时,应该保证选择的科学知识能够持续使用,用作一段时间间隔内的若干次评估。

5 结语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着重分析PISA科学素质评估的相关理论框架,并初步探索了PISA对我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测评工作的启示,相信对于推动我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由国际经合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素质评估项目”项目(PISA)专门针对15岁的学生进行素质评估。通过分析PISA的科学素质评估体系,总结了其对我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评估工作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学素质,评估,未成年人

参考文献

[1]MILLER J D.Scientific Literacy and Citizenship in the 21st Century[M].SHIELE B,KOSTER E H MULTIMODE.Science Centersfor This Century.Multimondes,2000:369-413.

[2]RODGER BYBEE,BARRY MCCRAE,ROBERT LAURIE.PISA2006:An Assess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J].Journal of Researchin Science Teaching,2009,46(8):865-883.

[3]Centre for Edue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PISA Assessing Sci-entific,Reading and Mathematical Literaey:A Frame work for PISA2006[J].Source 0ECD Education&Skill,2006(11):l-190.

[4]VASSILIA HATZINIKITA,KOSTAS DIMOPOULOS,VASILIACHRISTIDOU.PISA Test Items and School Textbooks Related toScience:A Textual Comparison[J].Science Education,ScienceEducation2008,92(4):664-687.

国际标准与评估体系 篇6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后,将其18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家乡达6个月以上,由父母一方抚养教育或(外)祖父母、亲戚、邻居、同辈代为监护的儿童”[1]。

1. 留守之殇

父母单方或双方在子女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离家,对子女的观念引导、情感交流、教育监管等作用明显匮乏,使子女易遭遇心理发展的困境或个性偏离,甚至在其他不良环境诱因的影响下误入歧途,触碰道德或法律的底线。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开展的涉诉未成年人心理评估与疏导项目中,大多数涉诉未成年人在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都有过或长或短的留守经历。

如2015年夏季一起被控贩卖毒品罪的案件,被告李兰(化名),女,贵州籍,作案时年仅16岁。父母常年在云南打工,早年曾和父母一起在云南生活,6岁被送回老家由祖父照顾(期间与父母鲜有见面),12岁得知父母离异后辍学。祖父去世后,由于无人监管照料,她开始在社会上结识“兄弟姐妹”,认识了年龄差距悬殊的“男友”一起来京,在帮助男友“送货”时被警方抓获,随后男友不知所踪,其本人对已经被骗一事显得懵懂无知。

上述案件只是冰山一角,涉诉的“留守儿童”大多数由于家庭和学校的监护不力,在小学较高年级或初中便选择辍学,并且在校时已表现出有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预警。他们中有些过早流入社会,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易“同病相怜”、拉帮结伙,在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误入歧途;有的负面情绪长期累积,无处宣泄或得不到及时疏导,在独立面对挫折时,点燃了心理压抑良久的怒火,触犯了法律的威严。

2. 视角转换

“留守儿童”毕竟是一个社会学的命题,以往对其研究的结论有概括性的意义,尤其在公众媒体的热点渲染下,“留守儿童”也具有了对应的标签效应,往往与心理问题、时代顽疾等相提并论,似乎非为社会大环境改变而无法蠲除。然而从犯罪预防的角度,我们也注意到,“留守儿童”群体中的绝大多数未成年人虽有留守经历,但也能自我调适并平稳过渡至成年阶段,或者虽有问题行为但在各方监护中未有越轨,而且也存在发展性和适应性良好的“留守儿童”,例如他们更加自立自强、乐观坚韧等。所以,这就走出了社会学概括性的讨论范畴。一方面,公众对“留守儿童”的逐年关注,使得其视角从“留守”渐渐转移到“监护”,说到底一味诟病“留守”毫无疑义,增强社会各方对该群体的监护力度甚至催熟立法,才是对未成年留守者更有效的强制保护策略。可喜的是,就在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2],从多个方面出台方案着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尤其强调十六岁之前的多层“监护”。另一方面,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引入,研究指向“留守儿童”群体中的优秀个体所具备的心理资本,如自信、希望、乐观、坚韧等,成为该群体培塑的核心,帮助未成年人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加挫折应对能力、自尊自爱等正向引导。

二、实证研究

1. 理论假设

留守经历如父母有无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一方还是双方在外、主要监管人、父(母)首次务工时自己所处年龄阶段、团聚的频率、沟通的频率等是调研的基准所在。就此提出的理论假设如下。

(1)“留守儿童”与一般未成年人相比,各问题行为的检出率更高。

(2)“留守儿童”与一般未成年人相比,各低心理资本检出率更高。

(3)“留守儿童”群体中,不同留守经历带来的问题行为检出率差异显著。

(4)“留守儿童”群体中,不同留守经历带来低心理资本检出率差异显著。

(5)“留守儿童”群体中,优秀群体的各问题行为检出率更低。

(6)“留守儿童”群体中,优秀群体的各低心理资本检出率更低。

(7)“留守儿童”群体中,各问题行为与各心理资本之间具有相关性。

(8)“留守儿童”的各问题行为可以通过各心理资本进行预测。

这些理论假设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其中,假设(1)和假设(2)从宏观层面说明问题行为和心理资本情况受到“留守”与否的影响;假设(3)和假设(4)从微观层面说明问题行为和心理资本情况体现于不同留守经历的差异;假设(5)和假设(6)强调了平稳过渡性,即问题行为和心理资本对“留守儿童”是否可以平稳过渡具有决定意义;假设(7)和假设(8)强调预防意义,即心理资本不仅与问题行为相关,而且还具有预测性,这就为后续的培塑和干预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2. 调研过程

在致力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红伞基金”支持下,对其所帮扶的乡镇寄宿制中学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实施调研。调研形式涉及问卷、访谈、观察,其中问卷构成涵盖个人信息(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留守经历)、《中学生问题行为自评量表》[3](攻击行为、违纪行为、神经质行为、退缩行为、考试焦虑行为、学习适应行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问卷》[1](自信进取、明理感恩、宽容友善、自立顽强、乐观开朗)。共发放问卷200份,由“红伞基金”的心理老师在课堂现场指导学生填写。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率达95%。据“红伞基金”提供的志愿服务内容,此次调研的访谈与现场观察可同时进行。

3. 调研结果

根据我们对“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在该中学初二、初三年级的样本学生群体中,符合“留守儿童”条件的学生人数占比40%。

通过问卷调查,经过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假设(1)和假设(2)的验证中,“留守儿童”与一般未成年人在问题行为和心理资本各维度方面,并未出现显著差异;假设(3)和假设(4)的验证中,因为不同的留守经历如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务工时自己的年龄阶段、与父母的沟通频率和团聚频率、主要监管人等造成的问题行为和心理资本各维度的影响,也并未出现显著差异;假设(7)中,“留守儿童”群体问题行为与心理资本的维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具体表现如表1所示。

表1 问题行为与心理资本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一览表

假设(8)中,“留守儿童”群体各问题行为可通过某些心理资本维度得以预测,进一步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心理资本对问题行为各维度的预测性一览表

【注】:心理资本各维度为预测变量,问题行为是指标变量,百分比代表心理资本各因素对问题行为各类型的解释贡献率

除此之外,通过问卷调查还获得了一些样本总体情况的数据,例如有显著问题行为倾向的学生占比4.54%;按照问题行为的检出率,值得关注的依次是考试焦虑行为(42.5%)、学习适应不良行为(26.5%)、攻击行为(10.8%)和神经质行为(9.8%)等。低心理资本的学生占比1.8%;按照低心理资本的比例,值得关注的依次是自立顽强(16%)、乐观开朗(14.2%)等。心理资本各维度在性别变量上,只有自信进取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现为男生的自信进取(M=2.06)水平高于女生(M=1.83)。父母外出务工对样本学生的问题行为影响中,违纪行为上有显著性差异(p=0.027),表现为父母外出务工的学生(M=1.31)低于未外出务工的学生(M=1.44)。

4. 结果讨论

在问卷调查后,本研究辅助实施了访谈和现场观察,从而获得的定性结果可以补充定量研究的未尽之处,同时也对某些疑惑做出一定解释用以讨论。假设1和假设2意在从宏观层面看到“留守”与否的差异性,但定量结果并未体现出显著差异,进一步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可以提炼的相关信息是,学校性质、该地区农村家庭教养方式、教育核心等外在环境因素都可能形成对该矛盾点的解释,比如该帮扶点位于偏僻的乡镇地区,绝大多数学生是学校从各个分散的村落中学招收进来,实施长期寄宿制;该地区农村家庭的教养方式类型中,“放任型”即低关爱-低控制不在少数;该中学在当地属于教学管理较为严格的,所以对初中二、初三年级的教育核心就是升学率,形成学业高压态势,这和我们定量研究中获得的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这些对“留守”的概念边界形成一定的干扰,而在一些以实证研究为主的文献中,农村留守儿童多与城市未成年人的数据进行取样对比,因此数据呈现上会更有对比性和说服力。另外,本研究的样本量和取样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条件限制,若能增加样本量,同时多地取样,获取的信息会更多元。

假设(3)和假设(4)意在从微观层面体现不同留守经历的差异性,但定量结果同样也未出现显著差异,在访谈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相关信息。样本中“留守儿童”群体的留守经历很多较为类似,仅有极个别是更为特殊的家庭情况(例如现场观察中某生引起了心理志愿者的关注,经过访谈得知该生一年内连续经历家庭变故,社会支持系统匮乏,敏感不信任,内在防御和掩饰性较强等),这也在定量研究中得以证实,例如,有超72%的学生父母首次外出时自己的年龄是在小学或学前阶段,超85%的学生在一年内至少与父母团聚一次,近90%的学生在一个月内至少通过某种方式与父母沟通一次等。

假设(5)和假设(6)意在强调问题行为和心理资本的双重作用下,“留守儿童”是否可以平稳过渡。此部分信息的采集以教师访谈为主,因为定量研究在对“优秀”形成统一界定上是有局限的,例如不能仅通过班级排名去定义优秀。因此通过向教师提供问题行为和心理资本各维度释义标准,依据教师的主观判断获得的定性结果是对问卷调研灵活性的补充。访谈结果说明,各班级所有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中,“优秀”的群体相对会有更积极的心理品质,而且他们善用这些内在资源克服来自生活和学业的压力与挑战,并在社交、心态、学业等方面表现突出。

假设(7)和假设(8)强调心理资本与问题行为的相关性与预测性。在问卷调研中获得的统计分析结果已然可以对此进行解释,相应的访谈信息可进一步补充说明。教师访谈的结果发现,学生内在心理发展和外在问题行为之间是有关联的,一些学生在自信、自立、坚韧、乐观、感恩、友善等方面如果表现更好,则他们在面对学业、社交等挫折情境时能进行更适当的自我调节和问题处理。这也是该校虽然只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中学,但仍坚持给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原因。此外,教师们同样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一些困扰,例如心理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如何,是否可以真正帮助到学生,因为如果在缺乏目标管理的情况下,教学很容易被丰富多彩的心理课堂活动及其营造的欢愉氛围等表象所替代,课程后续的收效如何也许会流于华而不实。教师们的这种担忧也是本研究要探索干预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5. 建立干预体系

实证研究的最后一步就是依据调研结果建立心理教学目标管理体系,有的放矢地对“留守儿童”群体开展心理帮扶,具体实施办法是针对问题行为培塑相关心理资本,以实现平稳过渡,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就本研究而言,该中学的心理教学目标管理体系的干预要素为:培育明理感恩,能够针对性地预防攻击、违纪行为的发生;培育自立顽强,能够针对性地提高困难情境的适应能力,减少退缩、焦虑和适应不良等问题行为;培育乐观开朗,能够针对性地降低内在畏惧感,减少退缩、焦虑和神经质等内在冲突;培育自信进取,能够针对性地应对学习适应性问题等。

三、体系构建

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2]中强调总体目标要实现“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效运行”;同时该文件也提出“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这也是本研究的初衷所在,即如何从学校心理教育的层面提出更加切实可行、可量化、可评估的目标管理体系,使“留守儿童”在学校内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资源支持,提升心理资本短板,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率,避免旷课、辍学等现象频繁发生,最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

经过背景分析、理论假设和实证调研等阶段,本研究提出“留守儿童”问题行为评估与心理干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留守儿童”问题行为评估与心理干预体系

1. 是否留守

在以往的文献研究中,“留守儿童”的概念并未统一,在《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将其释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北师大方晓义等人的定义。前者在与外界资源政策对接方面更具有优势,例如对于强制报告公安机关或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劝请复学等;后者在概念定义中更加具体,更适用于定量、定性等评估和干预环节的内容设计。具体工作中应酌情考量,灵活处理。

2.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1)个人与家庭信息(家访):学生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家庭信息如家庭人口数量、家庭结构、主要监护人、紧急联系人等。

(2)留守经历与现状(学生访谈+家访):父/母外出务工时间、一方/双方、父/母首次务工时的年龄阶段、与父母团聚及沟通的频率、曾留守/正留守、是否单独居住(无人监护)、现有监护人是否丧失监护能力、现有监护人是否未履行监护责任、是否存在家庭暴力、是否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

(3)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初始测评):筛查后实施重点关注。

(4)个体问题行为状况(初始测评+动态汇报):筛查后实施重点关注。

(5)个体心理资本状况(初始测评):心理资本的短板和积极心理资源。

(6)个体其他内外资源(学生访谈):支持系统或内在可利用的资源,例如良好的学校氛围、互帮互助的班级文化、朋友伙伴、兴趣爱好、特长等。

3. 个体筛查,重点关注

对于在内隐或外显行为的建档初始测评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前提是学校教师要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避免信息在学生群体中传播而带来负面影响。不论是心理教师提供咨询辅导还是后续班主任动态观察,都要以保护学生作为首要工作原则。

4. 团体辅导,心理提升

如同本研究的实证部分所示,对留守学生群体的数据进行整体统计分析,找到问题行为与心理资本之间的相关性,以问题行为作为指标变量,心理资本作为预测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找到心理资本对各问题行为的预测性。据此进行心理教学设计与目标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升留守学生的心理资本短板,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率。

5. 心理危机,应急干预

以下情形需要学校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1)特殊留守经历:父母离异、亲人疾病或丧失等家庭变故发生后。

(2)特殊留守现状:单独居住无人监护、现有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现有监护人未履行监护责任、家庭暴力、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需要向公安机关强制汇报的特殊情形。

摘要:“留守儿童”群体需要社会多层面的监管和保护,以弥补其家庭监护的缺失,降低辍学率、违法犯罪率等使“留守儿童”得以平稳过渡到成年自我管理的阶段,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构建“留守儿童”问题行为评估与心理干预体系,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高占比的学校提供教学和管理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实证研究,问题行为,心理干预,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范兴华,方晓义,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1).

[2]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发布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huarenol.net/shishi/2016/0215/6566.html,2016-02-15.

国际标准与评估体系 篇7

一、强化口语考核内容

目前, 高职英语听力课程教学主要是以训练学生听力能力为主, 教师一般较重视听力的训练, 而轻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哑英语现状, 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我们必须重视口语教学。同时我们要充分重视英语口试。因为口试能对应试者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观察和检测, 如学识的广度与深度、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仪表风度和个性特征等, 为此我们要加大口语考试的力度。

1. 改进口语考核方法

为了使口语测试顺利进行, 我们制定了如下考核方法:

(1) 由任课教师和辅助教师组成两人以上的考评小组, 对学生进行随堂考试。

(2) 各班学生自由结组, 2人为一组。

(3) 考前各小组进行抽签确定考试题目和考试顺序, 并按顺序依次进行现场分组考试, 给予每组5分钟的应试时间。

(4) 考试内容分两部分。首先用英语陈述指定的话题, 然后进行角色表演。教师根据表演中的语音、语调、语法是否符合习惯表达和语言是否符合语境和外语文化的要求, 酌情给出相应的分数。

(5) 在完成规定考试题目的前提下, 可以让学生即兴展示自己口语方面的特长, 如朗诵、演讲、演唱英文歌曲等, 并作为参考分数纳入总评成绩之中。

(6) 要求学生达到的水平:能够熟练、正确地在规定时间内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陈述, 语言得体、举止大方、表达准确, 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习惯。

2. 改变传统的成绩评定办法

(1) 采用“分项考试, 分项评定, 综合评价”的方法。我们采用综合成绩=平时成绩 (30%) +口语成绩 (30%) +期末笔试 (40%其中听力10%) 的评定方法, 在成绩的评定上“强化平时, 淡化期末”, 注重过程评价, 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2) 采用数量评定与非数量评定相结合的评定方法。对于不宜用分数表达评价结果的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可采用简明的评语评定。

(3) 对于有创见和具有开拓精神的学生予于加分鼓励,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

(4) 让学生参与评价 (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考试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问题, 师生调整教学和学习计划, 促进教和学。

二、评估模式向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转变

语言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终身教育, 而不是考试前的阶段性任务。外语的学习不是知识的获取, 而是技能的学习。因此,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监控者、指挥者和评估者, 应为学生创造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 使学生在众多的课堂活动中掌握语言的各种技能。而形式多样的形成性评估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完善这一过程。

一张试卷的期末考试, 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改变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 将课程考试分阶段进行。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 考试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 要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 其评价活动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平时的考核。对于学生平时在提问、作业、测验、口试等教学环节中反映出来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思想, 应当认真记载, 适当加分, 在平时成绩中体现出来。

形成性评估常见的形式包括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学习档案记录、座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估形式都是为了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对教学内容逐渐具有的理解。形成性评估的具体形式可以由教师与学生协商确定。

1. 课堂评估

课堂评估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实施实施形成性评估的主要场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

2. 自我评估表

教师可根据评价的目的制定自我评估表,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做出准确的自我评估。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评估自己的学习, 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改进也是不容忽视的。

3. 书面测试与作业

测试与作业也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估。测试与作业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致, 教师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学生的测试与作业, 确定学生现在所处的学习阶段, 从而提供具体、对症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4. 建立学习档案

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档案, 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 并作为自我评估的根据。他们显示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的发展和进步。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反思的机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 为他们能够学会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 学生座谈会

在形成性评估过程中, 学生不再只是被评估对象, 他们也是评估的参与者。通过学生座谈会, 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估, 并反馈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有助于健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有效地推进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形成性评估中, 学生既是被评者, 又是评估者。形成性评估作为教学手段和课堂评估手段, 能合理对学生进行评估。学生可及时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培养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评估能力, 成为策略型的学习者。

形成性评估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 是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展水平和提高的途径, 有助于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成为更好的自主学习者。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估, 必将使教学目的得到实现,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重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必将对英语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及时性、可借鉴性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谢剑萍.形成性评估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分析[J].职业时空, 2010.

[2]郭茜, 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

国际标准与评估体系 篇8

关键词资产评估;船舶价格;航运中心

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评估涉及对象种类众多、领域广泛,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经济活动。为了提高资产评估的效率和质量,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国内资产评估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目前,我国专业评估机构涉及二手车辆价值评估、土地使用权评估、房地产评估、农林产品评估、保险公估和珠宝古董文物评估等领域。

航运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且我国的船舶大多为国有资产,在国有流动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航运市场的蓬勃发展和航运交易的日益活跃,船舶价格评估的服务需求明显增多。在船舶买卖、租赁、抵押登记、保险和拍卖等经济活动过程中,都需要客观、公正的船舶价格评估服务作支撑。目前我国专业船舶评估机构数量很少,船舶评估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航运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1船舶价格评估服务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去,上海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09年4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也传递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转型的信息。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工作。

船舶是航运市场的基本要素。船舶价格评估是船舶交易、船舶融资、船舶保险和海事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相关活动的重要支撑。具体而言,船舶评估为交易双方提供比较合理的船舶交易价格,提高交易效率,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为银行机构顺利实施船舶融资和控制融资风险提供有力支持;为海损事故和非海损事故的检验、分析和理算公证提供参考;为保险公司评定船舶保险价值提供依据。因此,加快发展船舶价格评估服务业,有利于船舶交易、船舶融资和船舶保险等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

目前上海船舶价格评估业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评估机构专业性不强。上海的船舶价格评估服务主要由资产评估事务所或会计事务所承担,其中专门从事船舶价格评估的机构只有少数几家,部分船舶价格评估机构曾经是相关行政管理单位的下属企业,独立性不强。

(2)船舶评估人才不足。目前上海的船舶价格评估师中,相当一部分由船舶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兼任,他们主要负责船舶技术状况的鉴定。这部分人员对航运市场变化了解不多,所掌握的船舶评估专业知识也不全面。

(3)船舶评估公正性欠佳。船舶评估业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新兴行业,市场管理还相对滞后。少数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以客户要求的船价为评估结论,严重影响船舶价格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上海航运交易所在船舶评估方面的资源优势

上海航运交易所(下文简称航交所)是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顺应国际变化、结合国内实际需要而成立的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航运交易所,在业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综合配套机构,航交所在船舶评估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2.1船舶评估能力较全面

船舶评估需要考虑各种可能影响船价的因素,主要包括船舶技术因素和航运市场因素。船舶技术因素主要包括船舶维修保养状况、新旧程度、适航与营运能力等,具体分为船体、轮机设备、舾装、电气助航等4大系统;航运市场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发展、货量与运力配比度等。当运力供应不足时,运价上升,船舶营运收入增加,推动船舶价格上涨;反之则船舶价格下跌。因此,从事船舶评估的人员不仅需要了解船舶状况,而且需要掌握航运市场的瞬息变化。

在航交所成立之初,国务院就对航交所的船舶交易功能有明确规定。航交所成立至今已开展逾的船舶交易鉴证工作,对船舶技术状况的鉴别能力较强。在航运市场信息工作方面,航交所拥有10大板块全时段的系列信息产品,尤其是每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和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密切跟踪国内外航运市场形势,提供运价信息。2008年底,航交所开通中华船舶交易网,该网站集聚各类船舶交易信息,及时跟踪船舶价格的涨跌情况。总之,无论考虑船舶技术因素还是航运市场因素,航交所在船舶价格评估方面均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评估能力较为全面。

2.2船舶评估公信力较强

船舶评估业是以人才和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船舶评估机构的优劣很难以定量的硬指标评定,更多地以“公正、客观”等软指标予以反映。目前这一行业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如一些机构为满足客户需要,根据客户提出的船舶价格出具船舶评估报告;一些评估机构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回扣、佣金、压价等手段招揽业务,导致不正当竞争等。

部分评估机构为了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在进行船舶评估时提高评估价格,为客户争取更多的贷款额度。如价值万元人民币的二手船,船舶所有人因贷款需要,要求评估机构人为地将其高估为万元人民币。如按50%的贷款比例计算,船舶所有人可获得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这样,一旦航运市场恶化,船舶价格下降20%以上,就可能导致船舶所有人无法按约还款,给银行带来贷款风险。

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航交所在业界具有较强的公信力。近几年,随着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前往航交所商洽,拟委托航交所开展船舶价格评估等相关业务。可见,坚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的航交所,已在业内外树立良好的口碑,赢得广泛信任。

2.3船舶评估权威性较高

目前,我国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可分为专业类评估机构和通用类评估机构2大系统。其中,专业类评估机构比较了解专业市场,评估结果较为接近市场交易情况;通用类评估机构基本按会计系统的评估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价格评估,较为注重资产损耗及成新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在船舶评估中,由于标的物船舶的自身结构复杂,因此对评估机构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常用的船舶价格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和专家咨询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均建立在现行市场价格的基础上。了解现行市场价格的前提条件是交易市场发育充分,且相同或类似的参照物以及参照物与评估标的之间的可比较指标和技术参数比较容易获取。不同船舶的情况千差万别,差异性十分明显,因此,掌握大量的船舶交易信息,准确判断相同或相似船舶之间的各种差别因素,对船舶评估业务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船舶尚未实现进场交易,船舶交易价格并不透明。航交所正在搭建全国性船舶交易信息平台,这一平台将集聚全国船舶交易供求信息,汇总各地船舶成交信息。由于航交所汇集全国船舶交易价格信息,对船舶现行市场价格的了解更充分,因此船舶价格评估更权威。

3发展建议

根据我国财政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有关部门的规定,资产评估主体必须是合伙制的资产评估事务所。航交所虽然具有足够的船舶评估能力和显著的资源优势,但尚不具备申请船舶评估的资质条件。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在一定范围内考虑授权航交所开展专业的船舶价格评估服务,以便更好地保证船舶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航运融资、保险、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国际标准与评估体系 篇9

【摘要】本文首先梳理和总结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评估体系,然后对中外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评估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 绩效评估 评估体系

财政科技投入是保障科技水平的先决条件,我国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科技项目的开展,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研究也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发达国家的财政科技投入因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战略不同,表现在投入的领域、方式、方向和结构上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也有自身的特点。相比之下,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规范的体系,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外财政科技投入评估体系进行了比较,以期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发达国家的财政科技投入评估体系

20世纪中期开始,一些西方国家将绩效评估逐步应用于财政支出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对财政科技投入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估制度。

1、美国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体系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科技评估工作的国家,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的科技评估已是制度性、经常性的工作,并建立了科技评估支持系统。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作为科技评估系统的一个分支,其完善的评估机制以及严谨的评估形式和内容,影响了众多国家,同样也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国会于1993年1月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该法案是美国财政科技投入及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根据该法案的规定,美国政府于1993年3月成立了国家绩效评价委员会,负责法案的监督和实施。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专门负责推进美国科学和工程事业的一个部门。NSF对其资助项目绩效评估的模式和方法,可以作为美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一个突出典范。20世纪70年代,NSF就开展了基础研究及其影响力的评估方法研究。在《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框架下,NSF重新整合、规范了评估工作,扩大了绩效评估的范围,使评估指标和方法更为灵活多样。

根据《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NSF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绩效报告。绩效报告不是对单个资助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估,而是对项目中的一类项目乃至对实现本机构某一方面特定任务的诸多项目开展综合评估,以展示其整体绩效水平。

NSF将项目绩效评估指标分为三类:资助结果、内部管理和投资过程。对反映资助结果的绩效目标评估多采用定性指标,而对反映内部管理和投资过程的绩效目标评估则尽可能采用定量指标。

为了在《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框架下更好地开展绩效评估,NSF特别重视与绩效目标相关的数据采集、核实和认证工作。实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之后,NSF要求结题报告提供详细的内容,并进入由NSF维护的网络系统,便于快捷查询。NSF的评估数据源主要是中心数据库和独立的专项数据库。中心数据库主要有项目网上申请系统、项目受理数据库、资助数据库、项目发布系统、业务信息系统、评审专家库和绩效报告系统等;独立的专项数据库主要有科学出版物、新闻发布会、专家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独立评价系统、项目学科年度报告、全委员会年度报告及内部数据库等。必要时,NSF还利用其外部建立与维护的合同数据库。这些信息资源,为NSF有效开展制度化的绩效评估活动提供了保障。

为更好地对绩效评估进行监督,NSF加强了外部专家委员会的职能:除了继续监督同行评议过程之外,还把各资助项目评估结论作为工作重点。

2、澳大利亚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体系

澳大利亚是较早实施项目绩效评估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从1985年开始实施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试点工作;1993年开始全面推行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1999年开始对公共部门的所有支出预算进行绩效评估。

(1)澳大利亚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步骤。澳大利亚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三方面

内容:适当性评价、效率性评价和有效性评价。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目标和项目生命周期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澳大利亚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贯穿于立项、实施、结题的全过程。其主要步骤为:进行项目分析,确定评估重点;找出评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评估项目和战略;收集、分析评估资料;起草、发布评估报告;回顾绩效评估;充分利用评估结论。

(2)澳大利亚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管理。绩效评估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评估工作的管理。澳大利亚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管理主要包括对评估的组织、实施、控制、检查以及对评估结论的应用。从组织结构上看,评估的管理组织包括评估指导委员会、项目评估的管理者(负责评估项目的制定和具体的组织实施)和评估工作小组。

项目绩效评估活动的监督管理体现在项目绩效评估的整个过程中。有些部门建立了监管委员会,在监管委员会的监督下,评估小组按规定程序工作,保证评估的管理者及其小组成员尽职尽责,以达到评估的目的,实现评估的功能。

评估管理的关键是对整个绩效评估过程的控制。澳大利亚对项目绩效评估过程的控制是根据评估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定的。如评估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评估进展情况,为评估工作建立定期检查机制。为保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质量,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评估的质量标准体系。

3、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体系

欧盟以公共资金支持研发计划的时间较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而绩效评估的施行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和北欧等国家。欧盟科技研发计划的绩效评估,基本是伴随着欧盟各期架构的研究计划而演进的。1996年欧盟发布了“Sound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2000”方案,要求开展系统性的绩效评估。其目标是促进各个计划项目的有效完成,并通过评估结果,反馈到欧盟的决策层次,以提升未来计划项目的执行成就并引导未来研究项目的方向。欧盟着重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评估内容:计划筛选的程序、计划管理、计划的一般特色、计划的产出和成果的扩散利用。其基本特点是立足于从组织内部改进管理,不强调预算的重新分配。日本于1998年3月在经济产业省下成立了政策评估研究会,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科学技术基本项目》等大政方针,规定今后若干年科技的研究方向及其预算目标额度。在此基础上,各省厅制定了年度《科学技术重点指针》,严格制定年度预算编制。日本政府预算实施过程中有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评估体制和预算监督机制。项目一旦确定,它的每一笔开支必须按预算执行,如需调整,须经政府主管部门的同意。2001年11月,日本政府又公布了《国家研发评估实施方针》,要求对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调整意见,供下年度制定预算时参考。经费由项目执行单位负责管理,执行过程中除有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评估外,国家还设有专门的国家审计员制度,以监管科技经费。

二、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评估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估起步于90年代初。1993年,国家科委开始将科技绩效评估手段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作为国家重大科技管理的突破口;1997年,在原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国家科技评估中心;1998年,国家科技部决定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立项进行评估试点,并在选择了北京、上海、天津等七个省进行试点后,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科技评估机构。

2001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科技评估、R&D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2001年6月正式出版了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第一个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科技评估规范》,作为国家《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的重要配套文件。《规范》不仅进一步明确了科技评估的定义,而且还明确地规定了科技评估所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职业道德,同时对科技评估的类型、范围、评估程序、评估关键环节、评估方法、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以及所涉及各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以及各项财政制度改革的推进,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制度成为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工作已成为规范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受到各级财政部门的重视。

2002年,财政部颁发了《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规定要对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及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评估,并将项目绩效评估的结果作为以后安排财政预算的依据。

2003年,财政部印发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评估管理试行办法》,并结合教科文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评估规范》,对如何进行财政科技投入评估作出了明确规定。部分省市财政部门也颁发了项目绩效评估的管理办法,并在办法的指导下开展了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试点工作。目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评估的主体包括政府下属预算独立的科技评估机构和政府部门内部的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按科技活动的管理过程,具体的评估一般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事先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前对实施该项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进行的评估;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对该项活动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并对未来的发展态势所进行的评估;事后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完成后对科技活动的目标实现情况以及科技活动的水平、效果和影响所进行的评估。

具体而言,科技评估工作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有:科技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效果;科技计划的执行情况与运营绩效;财政科技投入的前期立项、中期实施、后期效果;科技机构的综合实力和运营绩效;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区域或产业科技进步与运营绩效;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科技投资行为及运营绩效;科技人才资源;其他与科技工作有关的活动。

三、中外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比较

比较分析国外几个发达国家开展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现状,不难发现,其在评估主体、评估程序方面具有如下的共同点。

1、评估主体

国外发达国家基本上建立了完善的、全国性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体系。各国广泛采用三层次评估体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部门、独立的科技评估机构共同开展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工作,并通过立法形式,运用制度予以推行。

2、评估机构的独立性

发达国家在政府主导下进行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评估机构的独立性。一方面,政府部门下属的评估机构实行独立预算,由中央政府直接拨款;另一方面,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独立的评估机构建立。

3、评估程序

国外开展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基本程序一般是评估准备(设立专家委员会)、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并提交评估报告。其中,专家组进行同行评议是各国开展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增加了定量评估方法的使用。

相比之下,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估体系;没有形成科技评估的专业队伍;科技评估程序方法还不够规范,评估范围偏小;缺乏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估工具;科技评估的结论缺乏权威性,有些评估流于形式等。

四、加强和改进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相关法规政策

制度建设是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虽出台了项目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和规范,但对绩效评估过程的监督检查及绩效信息管理等制度和法律仍需进一步加强。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2、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的评估机制

第一,除考虑科技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益指标或财务指标外,还必须将生态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加入到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评价的框架中来,切实关注科技创新对生活质量、资源节约、环境优化及社会和谐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效应。第二,应当动态地看待科技投入的投资回报率。要着眼于长远的效益而不能局限于近期的收益,更不能以当年的产投比来作为衡量科技投资回报率的唯一依据。因为科技投入往往具有投入量大、风险性较高、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的时间较长等特点,而科技产出则大多具有后发效应、衍生效应、溢出效应等特征。第三,要关注某些评估指标的内部差异性。如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类,其科技含量依次递减,对产出绩效的贡献程度也有所差异,故在定量评估中的权重赋值也应考虑

到其内部差异性。

3、建立相对完备、权威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数据库

要想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的科技绩效评估,必须具有相应完备、详实的权威数据支撑。我国目前没有建立支出效益评价信息采集体系,与各类支出效益相关的数据资料十分匮乏,评价所需的公正合理的标准值很难确定。因此,要借鉴国外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的经验,逐步建立适合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所需的信息采集体系。一是选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项目评价工作初始数据源,做好数据信息的分类管理;二是制定各类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分类标准,扩大评价数据信息收集范围,推动社会公众信息指标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三是改进评价数据信息采集方法,重点收集大中型财政支出项目从立项决策、项目实施到生产经营等的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和数据资料,确保评价数据信息采集的有效运转;四是开发评价数据处理软件,促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五是运用评价数据信息研究测算综合评价和行业评价标准值。

4、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信息反馈机制和绩效报告公开制度

具有影响力的绩效评估结果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管理部门具有重大的激励作用和监督作用。我国应建立绩效报告公开制度,通过将评估结果与被评估对象的信息进行反馈,发现项目实施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高承担单位的项目实施能力和管理水平。

因此,对于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最终形成的结论,如不涉及保密内容,建议在一定范围内加以公开,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及时地告知公众,加强公众对科技管理工作的了解和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作用。

5、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成立综合绩效评估部门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工作所需要的数据来自各个不同的政府部门,开展此项工作离不开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应加强政府各部门科技管理职能的协调,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等各个部门间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商与沟通各个部门科技投入的主要领域、支持重点、重大成果以及各个部门科技计划的衔接问题。应对某些分散在各部门内部的统计数据进行整合,设立新的统计指标,为科学评价财政科技投入绩效提供必要的支持。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涉及大量数据和专业知识,必须在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评价制度的前提下,配备专业的绩效评价队伍,给予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这种专门的评估组织应由高素质的政府工作人员和专业的评估人员共同负责。政府工作人员对政府机构的运作以及财政资金的划拨和使用情况较为了解,能够为专业评估人员提供公开资料和书面材料难以反映出来的意会知识;而专业评估人员则能利用其所掌握的各种专业知识,用最低的成本、最高效地完成绩效评价报告。

【参考文献】

[1] 邓向荣、刘乃辉、周密: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绩效的考察报告

国际标准与评估体系 篇10

为随时掌握铁路设施的完好状况,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措施。由于铁路完好率评估涉及的数据统计、计算量比较大,为确保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实现铁路设施的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必须针对铁路设施完好率进行编程,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

1.1 实时地反映出铁路设施状况

建立与完好率评估工作相应的信息数据库,利用实时更新的数据库,可对铁路设施的现状分数进行统计、查询,显示出每条线路、每组道岔的评定分数及每一分区铁路设施的完好率值。

1.2 完成事故隐患跟踪和重点监控

当铁路线路、道岔被评定为不合格或者评定分数较低时,计算机系统就会自动报警、预警。报警即提示必须对其进行维修,预警即说明此铁路设施应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当维修完毕,可通过对系统中维修与维护管理情况的修改,取消报警或预警,实现了铁路设施状况的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

1.3 反映出日常铁路设施的管理力度

将铁路设施的各种静态、动态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铁路设施历史与当前分数、历史与当前完好率值的比较,反映出铁路设施的日常管理、养护、维修情况。

2 港区铁路线的划分及完好率工作的开展时间

2.1 完好率评估体系中港区铁路线的划分

天津港区铁路线分布较为广泛、数量颇多,每条铁路线普遍在几百米至一千余米。为便于开展此项工作,确保对每条线路都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需根据铁路线的分布、使用单位等对港区铁路线进行具体的划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六米道、一突堤道、二顺岸道、二货场道共4个检查和计算分区,包括22条线路和21组道岔;第二部分:二突堤道为1个分区,三货场道为1个分区,集装箱、四集、五公司道为1个分区,三突堤道为1个分区,共4个检查和计算分区,包括26条线路和18组道岔;第三部分:四杂道为1个分区,后方货场道为1个分区,后方走行线、供油道为1个分区,中材、中储、粮库道为1个分区,货箱线、外贸线、八三三线为1个分区,共5个检查和计算分区,包括27条线路、24组道岔。以上三个部分,共包括75条线路、63组道岔。

2.2 完好率工作的开展时间

天津港铁路完好率评估工作从2006年4月开始实施,此项工作的开展时间是配合每年铁路设施的春检与秋检工作,按照以上港区铁路线的划分,在每年的4月,5月,6月即春季,9月,10月,11月即秋季进行,每半年开展一次,一年中共占用6个月的时间。

3 铁路设施完好率检查评定内容及计算方法

铁路设施完好率是铁路、道岔等主要设备日常养护质量和基本技术状态的综合反映,是铁路设施评定的指标之一,反映铁路设施动态的技术指标。

3.1 铁路设施完好率评定评分的内容

线路评定以股计,道岔评定以组计。线路、道岔得分60分以上为合格,低于60分为失格。失格线路与道岔,系统会自动报警,得分合格但分数为60分~70分,系统会自动预警。

3.1.1 线路保养质量评定评分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轨道几何尺寸、轨缝、轨枕、联结零件(铁垫板、胶垫、道钉、扣件等)、防爬设备、道床、路基、道口等。

3.1.2 道岔保养质量评定评分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道岔轨道几何尺寸、钢轨轨缝、岔枕、联结零件(铁垫板、胶垫、道钉、扣件、尖轨与滑床板间的缝隙、连杆、顶铁、间隔铁、各种螺栓是否缺少、松动等)、轨道加强设备(转辙和辙叉部分轨撑离缝、防爬设备、爬行量)、道床、警冲标等。

3.1.3 线路设备状态评定评分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道床翻浆冒泥或不洁率是否大于标准值、木枕与混凝土枕失效率是否超过标准值、一年内新生轻伤钢轨根数、现存曲线磨耗轻伤钢轨长度、一年内新生重伤钢轨根数等。

3.2 铁路设施完好率的计算公式

铁路设施完好率(%)=线路保养质量合格率×0.4+道岔保养质量合格率×0.1+线路状态合格率×0.5。其中,0.4,0.1,0.5都是系数,表示各项合格率指标在完好率计算中的重要程度。线路保养质量合格率=线线×100%。道岔保养质量合格率=×100%。线路状态合格率=线线×100%

3.3 铁路完好率数据的计算应用实例

以2007年10月这一部分港区铁路线的完好率检查即二突堤道、三货场道(集装箱、四集、五公司道)、三突堤道4个检查和计算分区中的二突堤道为例。二突堤道包括9条线路,线路全长分别为:930.8 m,611.3 m,535 m,705.87 m,606 m,484.5 m,514.04 m,424.52 m,909.85 m,线路保养质量评定评分分别为56,76,84,84,82,84,84,84,72。从得分情况可以看出,1道为不合格线路,线路合格长度为611.3+535+705.87+606+484.5+514.04+424.52+909.85=4 791.08 m,线路评定长度为930.8+611.3+535+705.87+606+484.5+514.04+424.52+909.85=5 721.88 m,二突堤道的线路保养质量合格率为4 791.08/5 721.88×100%=83.73%。二突堤线路中包括9组道岔,道岔保养质量评定评分分别为92,76,92,92,72,55,55,55,55。从得分情况可以看出,第六组~第九组为不合格道岔,二突堤道的道岔保养质量合格率为5/9×100%=55.56%。线路设备状态评定评分分别为72,80,80,80,80,72,72,72,72,线路状态合格率为100%。根据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二突堤道的铁路设施完好率为83.73%×0.4+55.56%×0.1+100%×0.5=89.05%。

4铁路完好率评估工作的具体运行流程

1)完好率专门工作小组现场采集数据。2)由完好率主管人员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各评定评分表格的填写。3)由完好率主管人员将各评定评分表格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4)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完好率数值。5)计算机输出评估结果。6)完好率主管人员打印完好率报表,找出完好率值偏高或者偏低的原因,并将设施报警及预警情况反馈给主管领导。7)主管领导对报警及预警的线路和道岔,视轻、重、缓、急组织维修。

通过铁路完好率评估体系近三年的实施应用,我们对低分的铁路线路、道岔和完好率值偏低的铁路设施分区进行了分析,不断查找不合格原因,加强了铁路设施的日常管理、养护、维修工作,使港区铁路的完好率值有了一定的提高,设施状态逐步改善,港区铁路的运输能力逐步增强,列车的通行更加安全畅通,为天津港实现港口吞吐量目标、创建世界一流大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铁道部工务局.线路业务(铁路工务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143-146.

[2]高汇若,钱敏,胡亚杰,等.港口铁路设施动态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前景[J].水道港口,2006(3):198-200.

上一篇:感知指标体系下一篇:轻症酒精性肝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