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隆化四篇

2024-07-08

河北隆化 篇1

关键词:地质特征,蚀变特征,矿床成因,钼矿,找矿标志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洋骡子沟银多金属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 康保-围场断裂带与上黄旗-南口岩浆岩断裂带的交汇部位, 中生代苏家店火山-沉积盆地的东部边缘。中生代时期, 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和挤压, 以及中国大陆向太平洋方向的蠕动, 使本区地壳处于深部挤压、上部引张的状态, 造成地幔物质上升, 断块活化明显, 并导致了本区大规模中酸性火山喷发和岩浆岩侵入活动, 基底产生强烈褶皱断裂, 形成了隆起和坳陷呈北东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张家口组火山沉积岩地层, 岩石组合为流纹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等;白垩系大北沟组, 岩石组合为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砂页岩、灰色安山岩、凝灰质安山岩、辉石安山岩、气孔状安山岩等;西瓜园组, 岩石组合为砾岩、凝灰质砾岩夹含砾粗砂岩、砂岩、安山质疑灰岩;工作区南部, 曹碾沟门南山一带, 见有均质混合岩 (AH) , 为盆地的基底。其岩性主要为斑状混合岩。

区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 以燕山期岩浆活动为主, 岩石类型有:次流纹斑岩、石英正长斑岩、次安山岩等。次流纹斑岩与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 在岩体断裂带中或岩体接触带附近多形成工业矿体。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本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二段第一层、张家口组二段第二层和张家口组二段第三层。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二段第一层主要分布于矿床东南侧, 以含浆屑熔结凝灰岩为主;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二段第二层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南部上店南山及三道沟一线, 工作区中心地段, 岩性含主要为岩屑角砾熔结凝灰岩、玻屑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 底部为一层灰白色薄层状细熔结凝灰岩;这套岩系表现了一定程度的蚀变。蚀变以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为主, 局部见硅化、萤石化, 普遍具黄铁矿化。在构造裂隙内充填有铅锌矿, 在高岭土化的破碎带内, 钼矿化较强。张家口组二段第三层主要分布于矿床的北西侧, 岩性以多晶屑熔结凝灰岩为主。

2.2. 岩浆岩

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均为燕山晚期杂岩体及脉岩。主要为次流纹斑岩、正长斑岩和次安山岩。

(1) 次流纹斑岩:为超浅成侵入岩, 侵入于岩屑角砾熔结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之中。

岩石呈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 石英, 无色, 粒状, 有熔蚀现象, 分布不均, 粒径2~3mm, 含量20%;长石, 灰白色, 板状自形—半自形晶, 有熔蚀现象, 含量15%;基质由长石、石英微晶组成, 含量65%。岩石中有网状萤石细脉。岩石中普遍含细粒浸染型黄铁矿, 局部富集呈稠密浸染型或条带状。岩石普遍具钼矿化, 呈微细粒浸染状, 质量分数多在0.02%左右, 局部形成富集, 品位达0.03%~0.60%之间, 在浸染状黄铁矿富集部位, 钼矿化也相应富集。

(2) 正长斑岩:呈小岩株、岩枝或岩脉侵入于张家口组二段地层内。

岩石呈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斑晶为碱性长石, 少量斜长石, 黑云母, 角闪石, 总含量10~20%。基质具有细粒结构, 主要由碱性长石和少量斜长石组成, 空隙中充填有它形石英, 暗色矿物有的泥化, 有的为铁锰氧化物取代, 有的蚀变为绿泥石及铁的氧化物。

(3) 次安山岩:呈脉状侵入次流纹斑岩和张家口组二段地层内。

岩石呈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 无色板状自形晶, 有的被碳酸盐和石英所交代, 含量约5%;角闪石, 淡绿色, 柱状自形晶, 多蚀变为纤维状绿泥石集合体。基质具有隐晶结构, 交织结构, 偶尔见杏仁气孔构造, 部分有脱玻化现象。该安山岩明显晚于辉钼矿的形成, 并对钼矿体起破坏作用。

2.3.构造

(1) 控岩构造:区内控岩构造以北东向为主, 控制了含浆屑熔结凝灰岩、岩屑角砾熔结凝灰岩、玻屑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多晶屑熔结凝灰岩的产状和次流纹斑岩、正长斑岩、次安山岩脉的走向。

(2) 控矿构造:矿区内控矿构造为北东向, 以张性构造带为主。张裂带内角砾以岩屑角砾熔结凝灰岩和玻屑凝灰岩为主, 多呈棱角状和次棱角状, 胶结物为含有辉钼矿和岩石碎屑的黄铁绢英岩。一般情况下, 含有辉钼矿、黄铁矿和紫色萤石的构造角砾岩带, 钼品位均达到0.06%以上。构造带两侧 (上、下盘) 均为微细粒浸染状辉钼矿和细粒浸染状黄铁矿, 其钼品位亦在0.06%上。故该组构造破碎带, 既是导矿构造, 又是储矿构造。

(3) 成矿后构造:成矿后构造有两条, 一是近南北向构造, 对矿体直接起到了破坏作用, 其构造性质为张扭性。二是北东向构造, 沿钼矿化隐爆角砾岩带的边缘或中间部位出现, 多处被次安山岩脉填充, 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其构造性质以张扭性为主。

2.4. 地球化学特征

1:1万土壤化探测量结果显示:主要成矿元素Mo、Ag、Pb、Zn、Cu等集中分布于燕山晚期次流纹斑岩的外接触带及角砾熔结凝灰岩中, 与矿床展布方向一致, 均为NE向 (图1) 。w (Mo) 的最大值为200×10-6, 平均值为1.64×10-6, 异常强度高、规模大, 异常浓度梯度变化大。从元素的分布和富集特征可看出:Mo、Ag、Pb、Zn、Cu等元素是区内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这些元素形成规模大、套合好的异常带, 不仅含量高, 而且变异系数大, 呈分异型分布。表明该区岩体不仅富集这些成矿元素, 而且在构造有利部位使这些元素进一步浓集, 形成强异常, 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通过普查工作, 共圈出钼矿体1 0条, 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出, 走向为20°~40°, 倾向北西, 倾角50°~80°。其中1号、5号矿体为主矿体, 1号矿体长202 m, 控制斜深40m, 平均厚19.90 m, 钼平均品位0.123%, 钼最高品位0.780%。主要矿体特征见表1。

3.2. 矿石特征

(1)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超细粒结晶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有侵染状构造、细脉-侵染状构造, 少见脉状构造。

(2) 矿石矿物组合

矿石矿物为:钼矿物有胶硫钼矿及少量辉钼矿, 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赤铁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水云母、绿泥石、萤石等。

(3) 矿石类型

矿石工业类型为浸染状钼矿石、细脉状钼矿石。

(4) 围岩蚀变类型

(1) 成矿早期蚀变:水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 (青盘岩化带) 。

(2) 成矿期蚀变:硅化、绢云母化、萤石化 (绢英岩化带) 。

(3) 成矿晚期蚀变:碳酸盐化、高岭土化 (泥化带) 。

4. 钼矿床成因

从其分布特征来看, 产在次流纹斑岩体内部的矿化, 主要与裂隙构造有关, 至今尚未发现矿化部位有较大的断裂构造存在;岩体外带的矿化也主要受裂隙密集带或张性角砾岩带所控制。由于热液蚀变和成矿活动, 这些构造形迹已经基本消失, 只能从硅质脉体的分布或矿化体的分布分析推断。至于这些裂隙构造或张性角砾岩带的形成, 目前认为可能与F1断裂的多期活动、次流纹斑岩体的侵位、上拱作用、或岩体冷凝边部的收缩等多种因素有关。

5. 找矿标志

5.1 构造标志:北东向构造角砾岩是本区主要控矿和储矿的场所。是该区找矿的重要标志。在沿矿体走向和倾向上可寻找平行矿体, 有望扩大矿床规模。

5.2 化探Mo、Ag、Pb、Zn、Cu综合异常区。并伴有物探视极化率低缓异常区 (视极化率的高值异常往往矿化较弱) 。

5.3 黄铁绢英岩化、红化、钾化为本区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期蚀变, 青盘岩化为本区斑岩型钼矿床的外蚀变带。

5.4 区内钼异常点发育, 而且受断裂控制地段。

参考文献

[1]陈国达.成矿构造研究法.地质出版社, 1978年

[2]路风香, 桑隆康.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2

[3]天津市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2

河北隆化 篇2

隆化县地处河北北部, 地型特征属冀北土石山区, 属冀北山地京津水源涵养区, 地貌形态主要为中高山和低山丘陵及河谷地形。县内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河流139条。全县国土总面积5497km2, 年平均降雨量517mm, 植物生长期短。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240km2, 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0.7%。

2 水保生态治理成效

隆化县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立足县情实际, 将水土保持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 因地制宜的引导农业产业升级, 促进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改善了生态及生活环境, 提升居住品质。隆化县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经过十多年的工程建设, 综合效益显著, 被国家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县”, 列入全国水保百强榜。

2.1 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到2010年底共完成小流域23条治理面积261km2, 基本农田建设2333.33hm2, 造林1.59万hm2, 栽植经济苗木6016万株, 封禁治理4166.67hm2, 修建谷坊坝3568道, 护坝7.43万m, 各类道路7.26万m, 建配套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865处。各项工程措施的实施, 在治理区形成了立体防护体系, 有效地涵养了水源, 减少了水土流失, 从根本上改善和调节了当地干旱气候条件, 沙尘天气逐渐减少, 生态屏障作用逐步显现。

2.2 经济效益日益发挥

为巩固治理成果, 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在各项具体措施规划安排上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通过2333.33hm2的基本农田, 6400hm2的山杏经济林, 865处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 使项目治理区的两杏一果, 时差蔬菜和设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坡改梯建设, 新建高标准梯田800hm2, 通过科学治理, 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使坡耕地变成了高质量农田。

2.3 社会效益初见成效

以京津风沙源治理为代表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抵御当地自然灾害和促进当地社会进步两个方面。由于生物与蓄水拦砂工程措施, 以及近75千米护村护地坝工程的实施, 整治河道100余km, 提高了防洪标准, 在治理过的小流域内汛期可消减洪峰30~50%, 有效地保护了沿河两岸的耕地和村庄, 减轻了洪涝灾害的威胁。

3 经验与做法

3.1 因地制宜设计, 科学合理布局

根据项目区不同立地条件, 将水利与其他部门的治理任务统筹考虑, 突出地域特色, 合理摆布, 科学配置, 确定最佳方案。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 扬水配套与节水灌溉齐抓, 远期效益与近期效益并重, 大搞水保生态建设与中低产田改造、结构调整相结合, 同时与营造水保经济林、生态保护相结合, 与高效生态农业、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 充分发挥治理工程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 实现了工程建设目的。

3.2 抓典型建精品, 发挥示范作用

在水土保持治理建设过程中, 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 保证工程质量。精心打造典型工程, 不断强化典型工程的促动、规模、标准、宣传和示范等五大作用, 通过组织参观学习, 召开现场会等形式, 形成推广典型工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使水保生态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3.3 创新建管机制, 确保发挥长效

隆化县在水土保持建设中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 确保工程一次施工, 长期发挥效益。首先, 创新机制, 大力推行水利水保两权两制改革, 放开建设权、明确所有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 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其次, 把工程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 成立工程管护组织, 明确具体管理责任人, 签订工程管护责任书, 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 实现了不治无主山、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不建无主工程。将“治、管、用、责、权、利”落实到人, 形成了建设与管理密切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 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4 几点思考

4.1 加强队伍建设, 提供良好保障

水土保持工作技术性、政策性强, 涉及面宽, 影响广泛, 责任重大, 要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必须有一支精通业务、能当行家的工作队伍。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学习新的法律法规, 新的水土保持治理专业技术, 不断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知识和技能, 完善知识结构, 增强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提高整个队伍素质。

4.2 加强政府主导, 统筹项目实施

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规划、实施、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加强宏观管理, 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目标要求, 加强综合协调, 科学的制定本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总体规划。要树立大水保的观念, 再继续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同时, 以“清洁小流域”和“重点小流域”等国家项目的实施为契机, 从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以水生态建设为主线, 加大部门间协作配合, 更好更快的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

4.3 加强科技推广, 提高治理成效

河北隆化县发现的两处山戎墓群 篇3

【摘 要】1985年、1988年,在隆化县唐三营镇西大坝村与西阿超乡西阿超村先后发现两处古墓群,出土了一批随葬品,对研究春秋至战国时期生活在北方燕山地区的山戎民族的生活、文化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1985年、1988年,在隆化县唐三营镇西大坝村与西阿超乡西阿超村先后发现了古墓群,隆化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即派王为群、周奉东、 张德辉等同志前往调查,收缴了大部分出土器物。现将墓葬调查情况及出土器物简报如下。

一、转山墓群

该墓群位于隆化县城北45公里的唐三营镇西大坝村西北的后山,当地群众称之为转山,伊逊河经村东折弯南流(图一)。墓地为黄土台地,高出河床约40米。台地东南面因植被破坏,加之雨水冲刷,形成1.5米高的土坎。因土坎不断坍塌,使一些墓葬被毁。墓地面积大约2500平方米,墓葬大约有40~50座,但大部分被毁或被盗挖。此次收集的出土器物有:

1、喇叭首直刃青铜剑 1件(LHTO∶586)。剑身为五线凸脊,格铸刻双槽,剑身呈两翼式,圆茎实心, 喇叭首。通长49.5厘米,剑身长40.5厘米,柄长9厘米(图二,1)。

2、青铜凿 1件(LHTO∶579)。长方体,圆銎,小弧刃,上部有一周凸棱。通长4.5厘米(图二,2)。

3、两翼铜镞1件(LHTO∶578)。残,镞身由中脊分左右两翼,后锋出倒刺,翼间下凹,尾中有箭杆銎孔,脊中部有一透孔。通长2.5厘米。

4、虎形饰片1件(LHTO∶573)。铜质,虎作蹲踞式,劲爪利齿,垂尾屈腿,两眼平视,气势凶猛。背面呈凹状,前后置半圆系,虎爪有穿系孔。横12厘米,纵5.4厘米(图二,3)。

5、铜泡34件。可分三型。

A型30件(LHTO∶583~585)。中心素面,边饰放射条纹,放射线条又分平行及斜线两种,背面桥形系。直径3.1~3.3厘米(图二,4)。

B型 1件(LHTO∶581)。铜泡凸面平缓,由三条同心弧线旋成涡纹。背面为小桥形系。直径3.4厘米(图二,5)。

C型 3件(LHTO∶580~582)。素面,凸面较高。背面为带状双孔或单孔系。直径2.1~3.5厘米(图二,6)。

6、铜饰件 55件(LHTO∶576)。可分四型。

A型 两端圆形,中间由“之”字连接,平面。背两端小桥形系。长2.2厘米(图二,7)。

B型 面有线槽,上窄下宽,呈铲形。上端有一横向穿孔。长1.8厘米(图二,8)。

C型 素面微鼓呈亚腰形,背面两端内凹。长1.2厘米(图二,9)。

D型呈亚腰棒槌形,近似圆体,鼓面有凹槽,上端扁圆,有一横向穿孔。长2.3厘米(图二,10)。

二、西南沟墓群

该墓群位于隆化县城西北65公里的西阿超乡西阿超村南约2公里的东山坡的黄土台地上,南依大山(图三)。墓地因多年水土流失,有些墓葬已暴露于地面。1988年6月18日被端午节登山的群众发现。

墓地分布在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25米的黄土台地上。墓地北侧有十几座墓葬被毁,其墓室以石板竖砌而成,一般长2.1米,宽0.7米,上覆石板。墓与墓之间沿山坡的水平方向作横向排列,其间距在1.5~2.5米左右。排与排之间沿山坡前后作纵向排列,间距在2~3米左右。收集的出土器物有:

1、透空铃首圆茎双翼格柱脊短剑 1件(LHTO∶808)。青铜质,斜宽从,窄前锷,薄格,圆茎,透空铃首。茎近首部中空,有一横向穿孔。茎部饰有连三角和勾连纹饰。双翼格,薄腊。通长28.9厘米,格宽4.7厘米(图四,1;图五)。

2、菱形柄双翼格曲刃短剑 3件。标本LHTO∶799,青铜质,菱形銎式茎,茎中空,横向有楔孔。双翼格带有环线纹。柱脊通茎,曲刃,锋锐,格间脊处铸有标记。通长29.3厘米(图四,2;图六)。

3、青铜斧 2件。可分二型。

A型1件(LHTO∶807)。 顶部銎孔呈长方形,正面上窄下宽,刃两角外撇,近銎部饰三道凸弦纹。高6.6厘米,刃宽4.8厘米(图四,3)。

B型1件(LHTO∶794)。顶部有方銎,刃近平直,中线留有合范浇铸后留下的凸棱,一侧有一透孔,近銎部饰三道凸弦纹。高6.3厘米,宽3.9厘米(图四,4)。

4、青铜戈2件。可分二型。

A型1件(LHTO∶805)。圭援式,援前锋尖削似玉圭头,上刃斜直,下刃在援末和胡相接处作斜缓的弧线。有阑,阑左三穿作长条状孔,内长方微上昂,内中一穿作长条状孔。通长21.5厘米(图四,5)。

B型1件(LHTO∶798)。已残。锋尖圆头,上刃斜直,下刃和胡相接处作斜缓弧线,援中部有凸脊通至銎部。无阑和上下齿,胡下部有一长条穿孔,銎、内为一体,銎孔椭圆。通长16.5厘米,宽9厘米(图四,6;图七)。

5、青铜削刀4件。可分四型。

A型 1件(LHTO∶797)。 背微弧,刃中部内弧,扁柄一面内凹,柄中有一三角形穿孔。通长21.3厘米,宽2厘米(图四,7)。

B型 1件(LHTO∶795)。 平背,刃微内弧,扁柄一侧有长条槽。通长18.2厘米,宽1.9厘米(图四,8)。

C型 1件(LHTO∶806)。刀尖翘,刃微弧,弓背刀身与刀柄相连至环首,柄扁方,首为椭圆环。通长21.3厘米(图四,9)。

D型 1件(LHTO∶796)。 弧背,平刃,刀尖近圆,无柄,尾部置三齿。通长10.9厘米,宽1.8厘米,背厚0.3厘米(图四,10)。

6、青铜凿1件(LHTO∶793)。体呈六棱形,从上至下渐收成刃,侧视呈楔状,有銎,体面中有一透孔。长7.1厘米,宽0.85厘米(图四,11)。

7、三棱铜镞1件(LHTO∶792)。镞尖三棱渐变宽成三翼,梃由圆形渐成扁楔状。通长4.9厘米。

8、砺石 2件。分二型。

A型 1件(LHSH∶148)。条状,沉积砂岩磨制而成,顶端呈圆头,中有一孔,孔对钻,整体棱角平直规整。长14.6厘米,宽4.4厘米,厚1.3厘米。

B型1件(LHSH∶146)。 为脉石英岩磨制而成,整体呈梯形,上部有一对钻的穿孔。长4.5厘米,宽3厘米,厚0.8厘米。

9、耳环1对(LHTO∶790)。 由铜片先卷成空心圆棍,一头较粗一头较细,再弯成环形,细端与粗端相接合口。直径7.4厘米。

10、青铜手镯2件(LHTO∶802)。 扁环形,接口外错搭,外饰三道或二道棱槽。直径5厘米。

11、马形饰片9件。可分二型。

A型 6件。标本LHTO∶803,铜质,马呈直立式,单耳,眼嘴呈透空孔状。躯体圆浑,尾下垂与后腿相连,背面头部、臀部做穿系。通长9厘米,高6厘米(图四,12)。

B型 3件。标本LHTO∶804,铜质,马呈直立式,头右尾左,体魁骠壮,两耳迎风,眼凝视前方,躯体圆浑,尾下垂与后腿相连,背面置两三角形钮。通长9.6厘米,高6厘米(图四,13;图八)。

三、结 语

在承德地区的隆化、滦平、丰宁等县曾发现类似墓葬多处。如1983年滦平县梨树沟门墓群出土的青铜工具、饰件和砺石等[1],就与这两处墓葬所出土的器物相类似,应为同时期的山戎墓葬,其年代当为春秋至战国时期。此次出土的青铜兵器有短剑、戈、镞,工具有斧、凿、削刀,饰件有马形、虎形牌饰及异形小饰件,尚未发现大件容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山戎民族文化特点。其文化性质,南与燕国毗邻,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特点,如兵器中的直刃剑、戈,工具中的斧、凿、削刀等;北同东胡族接壤,仍保留了游猎民族的生活特性,如青铜曲刃短剑、铜牌饰及装饰饰件等。总之,从这两处墓地出土的器物初步分析,承德一带曾是山戎族的活动中心,是当时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

————————

[1]承德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滦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滦平县梨树沟门墓群清理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94年2期。

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导游词 篇4

各位朋友:

你们好!欢迎您来瞻仰董存瑞烈士陵园。

隆化是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的地方。党和人民为永志英雄董存瑞的不朽业绩,1954年经原热河省政府批准,在隆化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现在的园名,是1988年纪念董存瑞牺牲40周年,请肖克将军题写的。这七个大字笔姿跌宕,苍劲浑厚。董存瑞烈士陵园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董存瑞烈士塑像前)

一九四八年五月,东北解放军的第11纵队进行了隆化攻坚战。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该纵队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董存瑞,为炸毁敌人据守的桥型暗堡,冲到敌堡下手托炸药包,以身体当支架,炸毁了敌堡。英雄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用自己英雄的壮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这是董存瑞烈士塑像。它通高8米,像高4.1米。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再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

(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前)

董存瑞烈士纪念馆,是一座仿古建筑,蓝顶白体,气势宏伟壮观。在30米长的琉璃瓦檐上,悬挂着张爱萍将军题写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馆名,显得格外醒目。

1946年6月,在隆化县旧屯村,我军围住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战斗中,敌人隐藏在一堵矮墙后面,用机枪封锁了我军进攻道路。董存瑞机智利用地形,躲进火力死角,用双手抓住敌人火烫的机枪筒,脚往墙上猛一蹬,硬把这挺机枪夺了过来。他马上掉转枪口向敌人猛射。我军主力趁势冲上前,歼灭了敌人。

1946年秋,国民党以一个军的兵力,在大炮、飞机、坦克的掩护下,进攻延庆长安岭。为保卫冀察解放区,董存瑞所在部队进行长安岭阻击战。战斗到第十五天,班长负了重伤。敌人快冲到我方阵地前。这时董存瑞对战友高喊:“听我指挥,跟我来!”他端起刺刀带领战士冲向敌群。经过激烈搏斗,打退了敌人,保住了阵地。战士们无不佩服这位“代理班长”。

好了,我先讲到这。要详细了解董存瑞成长的过程,还是进纪念馆参观吧。

纪念馆内,一张张图片,一幅幅油画,一件件遗物,记述了董存瑞光辉一生的动人事迹,展览通过声、光、电的综合运用,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了董存瑞无私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

(在纪念碑前)

这座纪念碑高15.5米,耸立在椭圆形的纪念广场上,显得十分高大。碑上正面镶嵌朱德委员长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是对英雄一生的高度评价;碑顶上有一颗金色五角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象征着董存瑞精神永放光芒。英雄虽死犹生,浩气长存。董存瑞牺牲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党委作出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某部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原冀热察行署决定把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全国战斗英雄。

董存瑞的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中国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华北烈士陵园、承德烈士纪念馆分别以不同形式展出了英雄的动人事迹。

董存瑞用青春和鲜血,谱写了革命战争史上一部壮丽的诗篇,鼓舞着几代人的成长。董存瑞式的革命战士多次出现,在保卫、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中谱写了一曲曲光辉的篇章。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王杰、欧阳海等英雄学习董存瑞无私奉献精神,在战争年代,他们中有的用自己的胸膛去堵敌人的枪眼,有的为了战斗胜利,在烈火中至死不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他们有的冲向急驰而来的列车,有的扑向即将爆炸的炸药……董存瑞的精神,将永远得到发扬和光大。

大家请看,在纪念碑侧后,是对称的两座碑廊。这是为纪念董存瑞牺牲50周年,1998年国家拨专款修建的。碑廊里镌刻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聂荣臻、杨尚昆等人的亲笔题词。还有一些知名人士和著名书法家邓拓、娄师白、李铎等人墨迹,共展出47幅。

(在董存瑞烈士墓前)

这就是董存瑞烈士墓。它用花岗岩砌成,水泥隆顶,在一片松柏掩映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范文网

上一篇:多进程编程下一篇: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