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毕业十篇

2024-07-08

国际金融毕业 篇1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0年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0万, 加上往届没有就业或需重新就业的大学生, 2010年大学生就业人数有望达到700万。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国内实体经济从而导致周期性失业。同时, 周期性失业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相互交织, 使得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复杂。二是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低。三是不同院校、专业和地域的毕业生就业差异大。部属院校、中心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麦可思2009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中将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1个专业列入高失业风险的红牌专业, 而“红牌专业”在国内高校中相当普遍, 毕业生占较大比例。

2.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2.1 高校毕业生供求关系失衡

2001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5万, 到2010年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 十年时间增加了5倍多。供求关系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未与扩招同步优化, 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二是国内GDP虽然一直稳定在8%左右的较高增速, 但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存在诸多缺陷, 经济高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

2.2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适应

近年来, 国内劳动力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变化, 大学毕业生逐渐成为了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主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群体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显突出, 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相脱节, 致使一些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低和创业能力差, 与社会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2.3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国内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 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公共就业缺乏长效机制, 成为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约因素。虽然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就业信息沟通、就业信息发布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因为相对独立、信息量小、互动性不强、时间滞后和地域限制等因素, 不能很好地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就业信息和毕业生信息的遴选需求。

3.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与对策

3.1 以鼓励自主创业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国目前1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5人就业, 因此, 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是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以创业带动就业, 既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又要加大出台力度更大地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一是为创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如成立专门机构对创业活动进行指导、服务和帮助, 取消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等。二是尽快形成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及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三是高校要全面加强创业教育, 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3.2 以转变择业观念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 在服务行业领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及县以下基层单位, 就业岗位相对充足。国家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三支一扶计划”及选聘10万大学生到村任职等举措对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收到了良好效果。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应因势利导, 结合当前的形势和就业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 调整就业预期, 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 到边远地区, 到少数民族地区,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3.3 以推进教育改革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为目的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是解决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矛盾的重要途径。高校应根据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 注重市场需求, 科学确定办学定位, 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加大专业调整力度, 深入市场调研, 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 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教育部门应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评价高校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加大就业率指标在评价中的权重。

3.4 以完善就业机制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保障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方位、多视角、多途径积极探索。首先要增加就业岗位。针对2010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实际,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 进一步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和地方项目的规模, 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服兵役的征集工作, 积极推动在全国实现服务外包企业吸纳20万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任务等具体措施。其次, 是继续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如探索实施大学生社区就业计划、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计划等新的基层就业项目, 为基层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采取切实措施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等。再次, 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要充分利用和依托大学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资源, 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撑平台。最后,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指导能力的提升。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在人员编制、服务场地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 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和实作能力;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岩松, 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德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应对策略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 (4) :107-109.

[3]肖云.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9, (7) :80-83.

[4]张良柱, 李桂荣.高校毕业生"预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和运行[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4) :48, 51.

国际金融毕业 篇2

信息时代的今天, 金融危机必然会冲击高校毕业生就业, 财经院校作为在招生中最热门的学校, 以其就业好而吸引考生。在今年就业时却遇到了“冬天”, 财经院校毕业生如何应对, 如何在就业的“冬天”里度过“寒冬”, 进入满面春风的就业“春天”。

一、客观认清就业形势

这几年,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 大学毕业生就业既是焦点更是难点, 作为财经院校毕业生要认清就业中的难点和困境, 2009年在就业的不利方面主要有:

(一) 金融危机引发经济下滑, 造成企业需求锐减

受金融危机冲击下, 目前很多的企业关门或倒闭, 有的企业也在不断减员, 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和贸易依存度高的企业。如广东, 随着广东经济的双转移, 出口遇到的瓶颈, 加上金融危机, 全球性经济衰退对广东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广东的一些企业纷纷倒闭或搬迁, 如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东莞市, 是国际知名的加工制造业中心, 经济对外依存度高, 对国际经济波动极为敏感。近年来, 受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大宗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贸易条件恶化等因素影响, 企业负重前行。从2008年8月到10月份这段时间, 进、出口增速明显下滑, 三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每天东莞都有几十家企业倒闭或关闭。由于企业的不景气, 特别是金融、证券、房地产和制造业, 企业与往年相比需求锐减, 一些企业对2009届毕业生的需求更多的定位在储备人才方面, 数量明显减少, 而且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比往年更高。

就我校对广东部分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调查看, 到目前为止, 几乎所有高校与去年同期相比, 用人单位的需求或到学校招聘的个数和岗位数都明显减少。重点高校一般减少两成;一般本科院校减少三成以上。我校去年同期 (11月20日) 到学校招聘的单位数为120家, 提供的岗位为1386个, 但今年, 到学校招聘的单位为83家, 提供的岗位为746个。从招聘单位的个数、需求的岗位数和优质岗位等方面看都明显不如往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证券行业首当其冲, 原来每月都有10家左右的证券公司到学校招聘, 现在一个月也难得见到一家。就银行看, 银行需求的计划也比往年减少, 因此, 也造成了今年的毕业生就业招聘市场, 只要有一家银行就有几千名学生应聘的拥挤现象。

目前毕业生一个最大的感受是, 只要有单位来看到的都是应聘者, 经常是早上排队要到下午才有机会面试, 一些企业看到很多毕业生, 也改变了招聘方式, 在学校开宣讲会后只收简历或通过网上传电子简历。纸质简历收了多数是不退还的, 因此, 也造成毕业生就业成本的增加。

在需求层次上, 由于高学历毕业生增多, 企业需求量有限, 因此, 专科学历层次的毕业生需求比往年减少。就我校看, 2008年来我校招聘的用人单位中, 有2890个是需求专科岗位的, 占总需求岗位的68%, 到目前为止 (08年11月20日) , 2009届专科毕业生需求计划较少, 只占到总需求岗位的23%, 且多数是营销类、客服类岗位。

(二) 高校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创历史新高

高校这几年毕业生总的趋势是:总量大, 增幅高。近三年来,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快, 2007年为495万, 2008年为559万, 2009年为610万。广东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增加, 2007年为26.5万, 2008年为29.2万, 2009为33.3万。同时, 每年高校毕业生人中都有30%不能在当年就业, 加上每年全国高校毕业中有10%左右的毕业生要在广东就业, 因此, 2009年预计50-60万大学毕业生将在粤求职。

(三) 毕业生就业的有利方面

我国经济平衡发展, 就业的大环境在改变, 就业政策在逐步落实, 毕业生就业观念正朝着理性和务实的方向发展。就金融行业看, 我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受冲击不太大, 商业银行的用人机制更灵活, 提前实习或劳务派遣方式等不同形式的用人机制不断加大。就政府部门来看,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广东省近日推出十大措施改善局面, 今后5年注资2.3亿元配套推动经济发展与解决就业问题。

二、采取措施, 走出就业困难的“冬天”

(一) 转变就业观念, 定好位

由于财经院校在招生中的热门和热捧, 过去, 财经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定位更多的在“就好业”上面。在需求众多的条件下, 毕业生更多的是选择好的用人单位、好的岗位和好的地区, 而2009届财经院校毕业生要把就业定位在“能就业”上面, 要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层就业、非中心城市就业、非金融行业就业。过去, 财经院校毕业生非大城市不留, 非银行不去, 非多少钱不签约等。2009届毕业生要客观地分析自身的条件, 转变就业观念, 降低就业期望值, 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要更客观、更理性、更务实地建立自己的就业观, 以生存就业为出发点, 以就业发展为切入点, 以职业理想为落脚点, 定好位, 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找到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二) 充满信心, 积极应对

金融危机冲击下财经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挑战会更多, 因此, 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应对。就目前看, 国家、地方和学校也在积极采取措施, 如我国加大了“三支一扶”力度, 扩大了西部就业岗位, 鼓励高校毕业面向基层就业。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毕业生每年按一定比例退给过去上大学的学费。同时, 广东省从2008年11月22日起, 政府投入800万元支撑44场系列招聘会, 比2008届增加了10个场次。这些招聘会对大学生是免费的, 毕业生只要出示学生证与就业推荐表就可拿到门票。应对金融危机, 广东省在招聘会的定位上已经趋向经常化、专业化、小型化和信息化四个新特点, 不办过去那种超大型的招聘会。

我校作为财经院校, 又地处广州, 学校领导也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 近期投入了8万元制作了一个电子显示屏幕, 用于每天滚动播放就业信息;制作了多个就业信息公布栏, 让毕业生能及时快捷地了解就业信息。同时, 学校也组织人员分几路主动走出去, 对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进行调研, 了解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学校就业部门加强了对就业的服务力度, 编印了多种辅导资料免费发给毕业生阅读, 让毕业生了解和掌握就业形势和政策。二级院系也加强了对校友的资源整合力度, 组织校友到本系开展系列校友讲座, 让校友多招聘师弟师妹。

除了政府和学校采取有利措施外, 作为财经院校毕业生,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 不要乱了方阵, 悲观哀叹, 而要积极调整好心态, 充满信心, 积极应对, 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相关招聘会。

(三) 练好内功, 主动出击

过去, 财经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和很好就业, 一是学校得益于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 二是毕业生内功扎实, 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因此, 2009届财经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压力面前, 更多地要强化自己的内功训练, 强化动手能力实践。除了学习好专业理论知识外, 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质, 主动去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类、保险类、营销类资格证书。同时, 主动出击, 找工作也是工作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 有就业愿望, 更要有就业行动, 当获取了一定的就业信息时, 要积极主动地去分析企业的文化、用人理念和人才管理标准, 这样在面试时才能有针对性, 成功的机会才能增大。财经院校各专业基本上面对的是经济服务性行业, 毕业生自己的相关硬件是比不可少的, 如面试前的形象准备等。因为现在一个好一点单位都是上千人参加面试或竞争, 每个应聘者被看一眼的机会时间非常短, 因此, 要把自己的亮点和闪光点在20-30秒内展示出来, 需要自己主动出击,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展示自己。

(四) 灵活就业、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 是从就业开始, 但就业不是目的, 就业只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手段。因此, 如何就业, 如何就好业、如何更灵活地就业是我们大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就广东省大学生来看, 每年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呈上升的趋势, 2007年广东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已经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55.16%, 2008年广东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已经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59.12%。因此, 2009届毕业生就业也不应强求一步到位, 而是更灵活就业、更多种渠道就业或自主创业。同时, 财经院校毕业生在多元化发展方面还要加强, 可以通过考研和出国争取上台阶, 争取更多的未来优质就业岗位, 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五) 高校要创造性地开展就业服务

就业工作是民心工程、稳心工程。各高校要积极应对就业压力, 除了走出去, 请进来, 积极主动拓宽就业渠道外, 还要创造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如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合作合作基地, 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各自的优势, 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同时, 动员全校教职工人人参与就业, 通过带毕业论文等方式向企业推荐毕业生。各高校还要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调整就业期望值, 帮助毕业生化解心理压力, 告诫毕业生不要盲目追随热门企业, 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定好位, 面向基层就业, 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出击。同时, 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就业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不仅从“标”更要从“本”上创造性地开展就业服务, 如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对接, 人才培养方案与就业对接, 创新人才培养与自主创业相连等, 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好, 维护好社会的稳定。

总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政府加大对就业工作的力度, 对就业市场的规范与管理, 财经院校毕业生只要练好内功, 调整好心态, 一定能把就业的“冬天”转变为就业的“春天”。

摘要:信息时代的今天, 金融危机必然会冲击高校毕业生就业, 财经院校作为在招生中最热门的学校, 以其就业好而吸引考生, 在今年就业时却遇到了“冬天”。财经院校毕业生如何应对, 如何在就业的“冬天”里度过“寒冬”, 进入满面春风的就业“春天”。

国际化毕业 篇3

从数据来看,今年1月~5月山东重工集团完成出口交货值36.7亿元,同比增长43.4%,连续14个月保持快速增长,在国际化进程中,它们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被外界誉为“谭大胆”的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是凡事要求较高之人,6月18日,山东重工集团海外战略代理商会议上,对于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他表示出满意,并将掌声送给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近200名代理商。

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重卡行业处于下行,整体大环境的恶化外,目前像潍柴这样独立发动机企业也受到了整车厂的挑战,中国重卡行业前8家企业中,除了北奔重汽,其余都已自造发动机。潍柴对于未来早有预判,因此,多元化发展,拓展产品系列,在动力总成产业链上深加工、精加工。与此同时,它们也在寻求控股整车厂或与整车厂加强合作,以此谋求进一步发展。

潍柴除了坚守自身的优势外,触角也开始伸向多个领域,目光更放向国际市场,且做了更为长远的规划。

6月18日这一天,恰逢山东重工集团成立3周年纪念日,为加快国际化步伐,山东重工集团决定,把每年的6月18日(集团成立纪念日)定为山东重工集团国际化日,这对于凡事要争先的谭旭光来说,既可以此激励企业员工奋勇争先的志气,又可在未来发展国际化的道路上争得头筹。

海外大手笔

作为山东重工集团内最早“试水”海外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2012年1月,潍柴集团与世界知名游艇企业意大利法拉帝集团签署战略重组框架协议,获得法拉帝75%的股权。这种强强联合,在外界看来是全球游艇产业发展历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法拉帝是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船艇研发中心和一流的工业设计团队,它也曾经辉煌过,2008年销售额一度超过9亿欧元,但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负债水平较高,财务负担沉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终到被收购的地步。

其实,双方接触由来已久,在过去的两年时间,曾历经数轮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框架协议,通过债务重组获得了这一世界顶级知名品牌公司的控股权,创新了全球的重组模式。

潍柴在14年的时间,从过去的年销售收入只有5亿元,欠税费3亿元的濒临破产老国企,到现在的年销售收入近1000亿元,盈利100亿元,并拥有3家上市公司,其业务范围涵盖整车制造、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等板块,战略重组法拉帝,意味着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一步迈入了高端游艇产业之列,拥有了世界知名游艇品牌,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超级航母”。

对于此次战略重组,谭旭光这样评价:“我们并购国际化企业法拉第集团主要解决3个问题,一是从国内品牌走向国际品牌,实现了品牌国际化。二是从陆地动力制造到海上动力制造,我们的技术提升了一个层次。三是从经营国内企业团队到经营国际企业团队,实现了管理团队的国际化。”

这是继2009年1月潍柴以299万欧元成功收购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后的又一重大海外布局。上一次的海外并购不仅让其发动机技术得到了全面升级,而且成为中国唯一的中、高速并举的全系列船舶动力提供商。

阶段性的成果谭旭光绝不会停留,多年来,对企业乃至行业强有力的掌控力,让他对2015年的目标还是充满信心。2015年,山东重工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其中,海外销售收入达到1/3,各级管理团队中海外人才比例达1/3。

收揽国际人才

对于“各级管理团队中海外人才比例达1/3”的目标似乎并不太难实现,在海外战略代理商会议上,从主持人山东重工副董事长兼进出口公司董事长江奎到所有的发言者都用流利的英文进行演讲、交流,整场会议显得国际范儿十足。

“广纳英才,为我所用”,人才的竞争也是国际化战略布局中很重要的一步。谭旭光对此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引进技术,永远引不来最先进的技术,也引不来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引进、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第一战略,也是成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从2009年开始,山东重工集团瞄准产业最前沿,针对世界排名前三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人才集聚地,进行专业化、经常化招聘,先后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举办了20多场招聘会,引进海外高端人才67名。

这其中不乏有像现任潍柴动力集团副总裁、负责国际业务与战略发展的钱诚等高端人才,这位美国肯塔基大学的机械工程博士,曾在丰田、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就职,2003年回国后,在潍柴找到了展现自身才华的平台。在这次会议上,钱诚对于潍柴未来海外战略的发言得到了海外代理商们的认同。

另外,今年5月,由潍柴集团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ECU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国外企业在此领域的垄断局面被打破,这项技术成果的领头人就是海外归国来的动力学专家李大明。

核心技术是衡量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的硬指标,重要高端人才的大量引入,让潍柴在核心研发水平上越来越向国际化水准靠近。

这些国际高端人才不但保证潍柴源源不断开发出新产品,而且促使潍柴的研发体系进行升级。

目前为止,潍柴集团首席科学家、战略总监、法律总监、信息化总监等关键职位,均由近年引进的海外高端人才担任。在潍柴自主开发国三蓝擎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的过程中,海归人才和国内自己培养的专家都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在全速驶向国际化的蓝海中,潍柴已经做好了准备。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提纲 篇4

Abstract5-6

第一章导论11-15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义11-12

第二节研究思路及方法12-13

第三节本文结构及创新13-15

第二章信贷传导渠道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15-25

第一节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综述15-20

一、广义利率传导渠道理论16-17

二、信贷传导渠道理论17-20

第二节文献综述20-25

一、信贷渠道存在性的研究20-22

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比较研究22-23

三、信贷渠道的影响因素研究23-25

第三章信贷渠道传导效果的定性分析25-38

第一节理论模型及其经济含义解释25-29

第二节我国信贷渠道影响因素的分析29-37

一、资本市场发展对信贷渠道的影响29-33

二、外资流入对信贷渠道的影响33-35

三、商业银行独立性变化对信贷渠道的影响35-37

第三节小结37-38

第四章实证模型的基本理论及本文模型构造38-44

第一节马尔可夫体制转换模型的理论介绍38-41

第二节本文实证模型构造41-44

第五章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44-57

第一节协整检验及分析44-47

第二节MS-VAR实证结果及分析47-57

一、滞后阶数判断47-48

二、平滑概率图分析48-50

三、持续期及区间均值判断50-51

四、相关经济含义解释51-55

五、非对称性特征分析55-57

第六章政策建议57-60

参考文献60-62

国际金融毕业 篇5

一、我国金融学毕业实习现状分析

1. 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国内大部分金融学专业本科院校,都设置有毕业实习这一环节,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得学生验证、巩固在校所学的银行、证券或保险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增强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南京审计学院的金融专业规定,毕业实习在原则上由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完成银行、证券或者保险某一金融领域的实习;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为让金融学专业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毕业论文调研方向,而设置的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毕业实习,等等。通过毕业实习这一环节,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实际的、具体的银行、证券或保险业务,感受金融业氛围,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业务上和心理上的准备;还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业务结合起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后,通过毕业实习还可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存有的问题。

这些毕业实习的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尽早熟悉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但是在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有以下问题:

第一,实习单位不正规。由于当前就业形势所迫,部分分散实习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往往是一些不太正规的中小企业,大学生们往往容易忽视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对自我权益的维护,导致很多企业在用人后不按照先前口头商议的约定来支付实习生应得的报酬,侵害学生的权益。

第二,实习内容不对口。当前,金融学实习生往往较难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一致的实习岗位,再加上我国金融机构数量有限,并且大多数金融机构比如银行等,由于本身行业特性的限制,一般不会安排实习生进入核心部门实习。在这种情况下,实习生就无法接触到金融机构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核心业务,毕业实习也就往往流于形式,无益于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第三,目前国内院校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一般都安排为4周至6周左右,较短的实习时间会导致实习单位不会或很少安排实习生的上岗技能辅导或培训。这样,就会出现学生刚刚接触实际业务不久而实习就要结束的尴尬局面,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较难从实习中真正获得对日后工作生涯有帮助这一结果的出现。由此看出,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院校亟待寻找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现状分析

创业计划,是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者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商业报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赛,它也不是单纯的、个人的、集中在某一个专业的学生竞赛,而是一种以实际技术为背景,跨学科的优势互补的团队之间的综合较量。创业计划竞赛的发展源于美国高校,以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为典型代表,在这些商业计划竞赛的运作下,诞生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例如雅虎(Yahoo)、网景(Netscape)等公司。在国外高校商业竞赛发展的浪潮下,我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也蓬勃发展。现开展的大学生创业竞赛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杭州市“赛伯乐杯”创业大赛、“赛扶”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比赛等。这些创业计划竞赛大多是在政府或相关部门支持下将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吸纳到当地创建公司,在公司初创期提供许多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帮助公司实现正常运营,同时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金融学毕业实习与大学生创业竞赛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金融学毕业实习可以同大学生创业竞赛相融合。这种融合并不是“一刀切”,并非要完全抛弃原本的集中或分散的实习方式,这种融合是一种实习方式多元化的尝试,是体现实习灵活性并使得这一教学环节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的改革。以某大学一名金融学专业学生为例来说明融合后的毕业实习模式的安排:在大一阶段的专业导论课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了他们将要在以后四年中参加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的性质和形式,同时也告知学生,由于毕业实习的特殊性,学生可以自愿选择以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方式来获取相应的毕业实习学分。这名金融学专业学生在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参加了“挑战杯”创业大赛,那么他可将其参赛证明等文件递交学校,证明已参加社会实践这一教学环节,从而该学生可以在原本设置的毕业实习期间内筹划找工作、准备毕业论文或者创业的相关事宜。而如果这名学生没有参加比赛,那还可以按照先前的规定,在大四阶段完成分散或集中毕业实习。这种融合后的新模式对学生、院校以及社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学生的专业知识将重新熔炼; (2) 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提升; (3) 院校更易于控制和管理毕业实习。

尽管将毕业实习同大学生创业竞赛结合后还会存有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区分和筛选出哪些是适合学生参加并能发挥毕业实习功效的竞赛;创业竞赛虽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商业运营,但是学生还是处于一种竞赛氛围下,与真实的创业环境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另外,学生从什么时间参加创业竞赛以及参与多长时间都还有待商讨。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等成功模式,借鉴“赛扶”的运作模式等来逐步引导金融学毕业实习同大学生创业竞赛的逐步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安在线.徐州将举办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EB/OL]. (2010-10-29) .http://www.anhuinews.com/zhuyeguanli/system/2010/10/29/003413325.shtml.

国际金融毕业 篇6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以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投行宣布破产为标志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世界各国金融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虚拟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实体经济。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 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种种迹象表明,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寒冬”正呼啸而来。当前,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力度较大的刺激经济措施, 但从上述趋势判断, 不利影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明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9年, 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0万, 加上历年没有就业人员, 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除过大学生外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其中, 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 还有800万下岗失业人员, 这两大群体构成了2009年就业工作的主要部分。在这个背景之下, 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状况, 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调适办法, 非常有必要。

二、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2009年,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由此带来的危害才刚刚开始, 大学生就成为就业市场上最直接的受害者。在这次的“金融危机”影响下, 原本就已愈发严峻的就业压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种种压力之下,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和行为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笔者认为, 当前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心理障碍:一是认知障碍, 包括对就业形势不明, 对未来工作期望过低或过高, 不能科学选择工作种类和就业地区等, 以及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认识不清;二是情绪障碍, 包括焦虑、急躁、抑郁、恐惧等;三是人际交往障碍, 包括怯懦、冷漠, 不善于人际交往, 甚至存在社交恐惧等。人际交往能力差是存在于大学毕业生人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仅有16.7%的被调查人认为, 人际交往能力差是造成就业困难的因素,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认识还不到位。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宏观调控的滞后性和人才需求迫切性的矛盾, 使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部分毕业生就业紧张的问题不可避免。例如, 建筑人才现在明显紧缺, 但前几年却培养不多;前几年经济管理人才紧缺, 现在又出现过剩等。但是, 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只重视管理功能, 却忽略了其根本指导意义的教育和服务功能。就业指导的内容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就业信息和组织招聘活动。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就业知道形势单一乏味, 主要是讲座和就业指导课, 几乎不含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缺乏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求职道德、成功道路方面等教育。这些导致部分毕业生在面临激烈的竞争时无法准确的自我定位而茫然失措。

2.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不够深入

2005年1月,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该文件的出台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尽管高校对解决人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己逐步取得共识, 但针对性强的就业心理的专门研究和辅导依然相对欠缺, 没有形成完整的就业心理知道体系。

3.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据相关数据统计, 30.4%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前儿乎没有心理准备。对待就业他们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一但遇到困难和挫折, 就容易产生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在面临就业时就表现为职业成熟度不高, 将求职理想化, 以至于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心理上难以承受。此次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悄然而至, 使得没有心理准备的毕业生们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就业大环境的变化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认识社会与职业, 了解职业自我

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的人才需要以及各种职业的特点并不了解, 这成为大学生业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 从进入大学时起就应该多了解社会、认识就业形势、获取职业信息, 特别时对于本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特点, 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能力要求等要有充分的了解。在临近毕业时, 还必须了解国家的大学生毕业分配政策以及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措施与优惠办法等, 还要了解各年的人才需要状况与发展形势特点, 各地方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情况, 以及一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等。还应该了解职业自我包括自己的业务能力特点、气质、个性、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认识自己的职业要求与社会发展形势是否相符、估计自我就业程度, 并比较自己的职业心理与能力特点与社会要求的差距。总之, 在评价职业自我时要客观, 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并根据社会的要求去积极发展自己的能力, 促进职业自我的完善。

2.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发展业务能力

大学生要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以便在大学的学习期间能有方向、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准备。做好职业规划首先必须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即自己将来希望能在什么样的单位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自己希望能取得什么样的事业成功等。其次, 要设计自己的职业通道, 即确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所需要经历的过程、途径, 它一般是由一系列的职业岗位构成的。确立了自己的目标, 我们就需要考虑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它。应该说达成同一职业理想的途径、方式等都是不同的, 选择那种道路则需要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3.培养健全的就业人格, 做好应对就业困难的心理准备。

健全的就业人格是保障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 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以下一些人格特点: (1) 较强的自信心; (2) 自知之明与接受现实; (3) 能控制自我情感, 具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2009年, 我们面对的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市场萎缩和大学毕业生增长的高峰期的双重压力,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成为上至国家总理和国家最高决策层, 下至普通学生和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 高度重视和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大事, 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陶国富.大学生心理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2]葛操.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北京工商出版社, 2000.

[3]杨小琼.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广西大学硕士生论文, 2007.

[4]上官俊.大学本科毕业生心理现状影响因素的分析.昆明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7.

国际金融毕业 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1.迎战金融危机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逐年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再创毕业生人数新高,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高校毕业生“剩余”的累积效应也已显现,历年沉淀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创新高,已达到了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的一半以上。然而,去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由此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机,众多企业削减了新增岗位,有的甚至放弃了每年例行的校园招聘,使得高校毕业生需求总量降低。“两高”与“一低”迎面相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工作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还专门制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还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门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全国工商联等20多个部委开展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不同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应该说,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就业重视的程度、促进的力度超过往年。

2.在化解金融危机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五大因素突出

2.1 经济增长

就业问题最根本的还是经济总量问题,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和保障,加快经济发展是缓解就业矛盾的根本出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的犹豫或摇摆,都不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加快经济发展无疑是“就业优先”之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政府投资计划,是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力,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核动力”。

2.2 就业政策

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改革问题、稳定问题,需要政策协调配套解决。金融危机爆发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策高密度出台。国务院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有关部门迅速贯彻会议精神,集中出台了包括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实施2009年“三支一扶”、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积极落实,就业危机逐步缓解。

2.3 高教改革

大学毕业生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层次、质量和整体水平,而大学毕业生的素质直接取决于高等教育的质量。正因为如此,我国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使高校人才培养进一步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教育部门特别强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一所高等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4 就业理念

在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下,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的大学生在工作地选择上已经超出了或者说偏离了经济学上理性人的假设。在严峻的金融危机环境下,为实现充分就业,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科学就业观,树立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正确成才观。

2.5 社会责任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各级政府纷纷响应“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出台措施扶持企业发展。而相当多的企业也表现出了迎战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决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出了“不裁员”的承诺,培育着企业与员工“共渡难关、同舟共济”的企业文化,为国家分担就业压力,与全社会共克时艰,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些企业的责任意识、大局观念、担当勇气,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企业家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在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低潮中,中国毛衫名镇——洪合镇的十几家企业则抓住机遇吸纳人才,嘉兴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为新项目储备、培养人才,一方面表现出了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也切实履行了支持就业的社会责任。

3.五大促进因素运作机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期影响

3.1 重民生,政府主导就业意识提升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针对就业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等。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业连着民生,政府对就业就始终会高度重视、积极关注,同时政府明确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对高校毕业生采取专门的促进就业措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将形成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3.2 谋发展,高校教育质量意识提升

2008年国务院对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的职能进行调整后,更有助于教育部门和高校加强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教育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毕业生就业的层次、质量与水平将成为高校间激烈竞争的标志。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将会成为高校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各高校应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合理设置、调整和拓展学科专业,科学定位教育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合理配置课程资源,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应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等职业发展类课程列入课程计划,变成人才培养质量战略的一部分。

3.3 思创新,高校学生创业意识提升

面临严重的金融风暴袭击,在破解就业危机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创业”成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词语。无论是就业现实或国家政策,都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了尝试选项和广阔舞台,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得到了极大地催化和调动,不少大学生都跃跃欲试,大学生创办的公司逐渐增多,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有所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模式。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同时,以独生子女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又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希望。因此说,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国家的人才战略与和谐发展,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平安。政府部门、高校以及用人单位不断总结和积累促进就业工作的经验,以合力破解就业难题,就能够形成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就业的话题变得不再沉重。

参考文献

[1]王亚栋.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不匹配矛盾突出.中国新闻网,2009-2-26.

[2]金玉秋.西方就业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8,(8):121-125.

[3]周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R].教育部网站文献资料.

[4]张翠英.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J].2008,(15):60-63.

[5]焦炜,李玉泉.教育、就业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实证分析[J].2008,(3):

81-84.

金融毕业论文 篇8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理解和研究,本文在诠释公允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运用提出了措施与建议.我国应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根据我国自身的情况来选择适合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发展的途径,我国也将进一步明确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 】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 金融危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合理性也逐渐遭到人们质疑.由于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时间并不长,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尚缺乏经验,特别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备受瞩目,完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会计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前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则以其优越性开始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历史成本模式在相关可靠性等方面已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新会计准则中也明确的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列为我国属性之一.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对于应用公允价值会计的合理性产生质疑.

在美国金融危机中,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美国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如果未来全面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市场可能面对更大的争议.

要想把复杂的公允价值系统工程计量的风险最小化,就必须科学的设计改革方案,确保公允价值会计得到有效实施,充分考虑到各种变量和不确定因素,稳步推进公允价值计量来减小风险.

二、公允价值简述

公允价值的含义是在1995年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会议上,由国际会计委员会提出的,被记录在《金融工具的披露和列报》一文中.其主要含义是指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当事人自愿进行负债清算和资产交换,并且对流程要熟悉.

我国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在202月25日,由财政部发布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一文中,其中明确提出,在公允价值计量条件下,负债和资产应该遵循公平交易原则,交易双方在熟悉交易情况下对债务清算和资产进行自由交换.

公平交易是公允价值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参与交换的双方对市场交易准则的信任而达成的共识,这种潜意识上的共同交易价格就被认称为公允价值,能够客观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

1.若无相反的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公允价值必须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才能产生,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2.不同主体得出的价值信息缺乏可比性,计量客体的价值凡不是在市场上达成的,而是其他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形成的都不能视作公允价值.

3.对于某些不存在的实际交易,可以在市场上找些类似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单位.

4.如果市场上出现没有类似交易价格的情况,那么必须在合适、恰当的基础之上做出评估,确定恰当的计量属性,如果有相反证据证明此估算是不正确的,那么就应该进行从新评估.

三、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公允价值以市价作为计量的基础,最关键的问题是市价是否是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的反映.如果想以市值计价来反映资产未来真实的盈利能力,那前提条件就是金融市场得是有效的.相反,如果金融市场是无效的或者低效的,以市值计价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

(一)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

当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弱时,金融机构往往利用短期融资来弥补长期资金的缺乏,这是造成金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资金流动性较弱的环境里,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被低估,资产往往也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高,使投资者对低迷的金融环境更加悲观.

(二)使经济周期变得更加波动

公允价值对市场周期具有明显的影响效应,即在市场高涨中,价格的上升将会计算到收益之中,这就容易推动资产价值的提高,从而会影响到对金融产品的评估预算;而在市场下落中,又会降低资产价值,影响收益,压低市场产品价值,造成价格下跌情况的发生,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金融机构模式产生影响

理论而言,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主体行为和结果进行描述的信息系统.在金融市场秩序有效情况下,它能够实现信息反馈,能够很好地引导投资者进行数据分析.因此,这种信息系统一般对经济主体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四、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 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1.会计公允价值中的信息质量问题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中规定,会计信息的使用必须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并且这种特征将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评价标准.然而,公允价值信息评估运用中,常常出现以未来现金流、市场价格、模拟评估等作为金融计量工具,以此为投资者提供服务,进而改变了这种相关度.

2.公允价值假设条件丧失后所造成的信息质量问题

公允价值的自引入到会计中以后,其可靠性就受到多方面的猜测质疑.当市场在活跃情况下,可以直接观察出公允价值的计量依据,这个时候的信息可靠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市场一旦缺乏活跃,公允价值的计量依据则由主观判断,这就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甚至会出现被人操控的情况发生.

3.公允价值退出概念与可持续经营之间的矛盾

公允价值存在以下几种假设,如在每一季度末,实体单位会根据模拟估价或市场价格做出资产或负债的清算交换.这和资产负债的清算大致相同,但却和会计假设的可持续经营存在矛盾.

(二) 会计公允价值的改进策略

1.健全完善我国会计公允价值的理论前提

我国会计公允价值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会计人员的专业评判技能还比较缺乏,经验严重不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因此,加强会计人员公允价值的评判能力,提高评判标准和规则是进行公允价值评判的前提,也是公允会计实务操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2.不断完善会计公允价值的应用

虽然公允价值与市场价格不相等同,但市场价格的可靠程度却相对较高,并且比较客观公正,也是公允价值最简便的评判来源.因此,应该加强对各级市场的培育,尤其是材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以此来确保会计公允价值来源的直接、客观和公正.当然,对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来讲,要进一步加强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努力汲取外界先进经验,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会计公允价值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在公允价值评估方面的技术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其进行不断改善、探究和完善.

五、结论

虽然公允价值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它的实施不仅孕育着巨大的机遇,同时尚存在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会计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显得差强人意.但公允价值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却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日益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将不断的健全完善,资产评估行业也将不断的完善健全,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也将在现实应用中不断的改善完善,此种模式在未来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只要充分发挥公允价值的优点,避免缺陷与不足,充分综合各种变量因素,科学设计方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允价值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善公允价值所需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就会使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金融界和政客对公允价值的指责,只会让会计界痛下决心,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完善的公允价值会计,必将称为21世纪计量模式的主流.

参考文献

[1]潘念萍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J].会计之友,(06):154.

[2]刘思淼.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与监管启示[J].会计研究,2009 (08):356-357.

[3]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会计研究,2009(05):89.

金融毕业论文提纲 篇9

Abstract 7-8

第一章 引言 12-2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4

1.1.1 研究背景 12-13

1.1.2 研究意义 13-14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6

1.2.1 研究思路 14-15

1.2.2 研究方法 15-16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总体框架 16-18

第四节 研究改进、创新与不足 18-21

1.4.1 创新点 18-19

1.4.2 研究不足 19-2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45

第一节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相关研究 21-29

2.1.1 规模经济 21-22

2.1.2 范围经济 22-24

2.1.3 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4-29

第二节 多元化经营相关研究 29-37

2.2.1 多元化经营的收益、成本 29-33

2.2.2 多元化经营绩效 33-37

第三节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相关文献 37-45

2.3.1 地理多元化 38-41

2.3.2 业务多元化 41-45

第三章 城商行规模经济与效率 45-72

第一节 城商行规模扩张与规模经济 45-59

3.1.1 背景分析 45-47

3.1.2 研究方法 47-51

3.1.3 实证分析 51-56

3.1.4 引入经营风险后的规模经济 56-58

3.1.5 结论 58-59

第二节 城商行效率 59-72

3.2.1 问题的提出 59-60

3.2.2 商业银行效率相关理论 60-62

3.2.3 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 62-63

3.2.4 研究设计 63-66

3.2.5 实证分析 66-70

3.2.6 结论及政策建议 70-72

第四章 地理多元化―跨区域经营 72-100

第一节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相关背景及影响因素 72-84

4.1.1 相关背景 72-76

4.1.2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动因 76-78

4.1.3 研究设计 78-79

4.1.4 实证分析 79-83

4.1.5 结论及政策建议 83-84

第二节 跨区域经营绩效及地区选择 84-100

4.2.1 问题的提出 84-86

4.2.2 研究设计 86-90

4.2.3 实证分析 90-98

4.2.4 结论及政策建议 98-100

第五章 业务多元化 100-131

第一节 收入多元化对城商行经营绩效影响 100-114

5.1.1 背景 100-102

5.1.2 研究设计 102-106

5.1.3 实证分析 106-113

5.1.4 结论 113-114

第二节 资产和资金来源多元化 114-131

5.2.1 研究背景 114-116

5.2.2 研究设计 116-119

5.2.3 实证分析 119-128

5.2.4 结论 128-131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31-140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31-133

6.1.1 城商行规模经济与效率 131-132

6.1.2 地理多元化与城商行经营绩效 132

6.1.3 业务多元化与城商行经营绩效 132-133

第二节 政策建议 133-140

6.2.1 城商行明确自身定位 133-138

金融毕业推荐信 篇10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览我的(可以使用本站搜索)推荐信。今向贵单位(可以使用本站搜索)推荐我系金融专业的毕业生XX同学。

XX同学从入校到现在,一直恪守奋力攻坚志在必夺,坚定信心知难而进这句格言在学校努力学习。同时在老师的指点下,在知识的熏陶中,在实践的砥砺上,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他热爱自己的专业,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无论是手工记帐还是应用财务软件,都可以熟练操作。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课程有: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保险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西方经济学、证券投资、商业银行经营学、中央银行学、投资经济学等。

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让他学到了许多,不但牢牢掌握专业知识,还参加了学校、社会等各项活动,它不仅赋予了他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品格,也使他养成了严于律己,稳重而不乏激情的生活作风。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课余时间他还努力学习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等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知识,同时还学习和了解了经济法、管理学、税法等一些相关性知识。

通过金融专业知识和财务知识的结合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提出管理上的一些建议,他还熟悉数据库、金蝶和用友财务软件、熟悉计算机操作。实践是检验人才的最好途径,该生始终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勤奋踏实,积极进取是他最大的优点,民主的家庭培养了他乐观、自信的性格;十几年辗转求学的经历造就了其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协作精神以及坚韧不服输的性格。在业余时间,该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多家单位和公司实习和兼职,体验了社会生活的艰辛,使其具备了高度的工作责任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很好的锻炼了交际与临场应变能力。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我毫不犹豫坚决肯定地(可以使用本站搜索)推荐他,希望您将优先考虑他的申请望贵单位予以重点考虑,他一定会不负您的重托!再次感谢你在百忙之中一阅,并衷心祝愿贵单位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推荐人:XXX

XX年X月X日

★ 金融专业调查报告

★ 金融社会调查报告

★ 金融专业毕业自荐信

★ 行政管理毕业调查报告

★ 关于毕业调查报告怎么写

★ 大学生毕业趋势调查报告

★ 金融年度工作计划

★ 金融策划书

★ 金融求职信

上一篇:道德与法制下一篇:简单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