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企业十篇

2024-06-10

中国石油企业 篇1

关键词:石油国有化,中国石油,国有企业

自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以拉美地区为起点, 先后有十几个石油国家发起了石油国有化运动, 对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后爆发的第一次能源危机引发了西方的经济危机, 造成了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 结束了战后西方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被称为“第一次石油国有化运动”。但是,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许多石油资源国开始反思石油国有化政策, 希望从原油生产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并试图通过能源生产促进自身经济的发汗, 以便解决社会需求等问题, 新一轮石油国有化运动在这种背景下萌芽并逐步发展。

一、石油国有化对中国石油实施海外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 中国石油企业在全球石油行业开发投资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协作优势, 这些优势为中国石油海外新项目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且, 国有化运动必然会造成世界石油市场的重新洗牌, 从国有化运动以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发展势头可以看出, 拉美的石油国有化运动并未影响到中国在拉美的石油战略, 相反, 随着拉美石油国有化运动的发展, 中国已经在拉美地区的能源争夺战中处于优势地位。

但是, 世界石油国有化将增加中国石油企业海外项目开发的成本, 增加海外项目的开发难度。首先是由于部分产油国的政局不太稳定, 法律尚不健全, 能否真正遵守合约、保护外国企业的资产还是一个未知数, 假如这些国家发生国有化运动, 必将威胁到中国石油在这些国家的产权, 从而影响投资计划, 问题严重还可能使公司以前的投资全部付之东流。其次, 国有化对能源市场的重新洗牌加深了国际政治在能源领域的争斗, 中国面临着更大的国际舆论压力, 中国石油在海外新项目开发时不得不考虑国际影响。在委内瑞拉、乍得实行国有化政策时, 两国都明确表示欢迎中国石油公司参与本国石油领域的开发合作, 这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极度不满, 一些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政治手段阻挠中国石油的海外开发, 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石油的新项目开发计划, 甚至使一些已开发的项目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中国石油企业拓展海外石油市场的出路及对策

1. 要明确优势主业, 优化资产组合。

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 要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国内贸易等经营业务的关系。资本经营必须以生产经营为基础, 只有搞好生产经营才会使中国国家石油公司拥有最基本的、最可靠的发展平台。否则就会陷入资本经营的误区。要抓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委内瑞拉、加蓬、埃及、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苏丹等国2004年与国家签订的石油合作协议, 抓住机遇, 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手段, 实现与产油国的合作, 逐步与这些国家通过资本运营、共同开采、联合运营等方式关系, 实现油气进口的多样化、多元化, 优化资产组合。通过资本运营, 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已经拥有多个海外产油区。但是, 很多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资本运营项目的早期收益已经让先前的开发商获得了, 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得到的是收益率相对较低的后期项目。外来的扩张之路, 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如何获得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初始投资项目, 至关重要。当然, 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在进行海外资本运营的同时, 要充分意识到国际石油资本的大规模并购和重组对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资本运营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资本运营能力, 减少负面影响, 中国国家石油公司未来可以考虑同其他国际石油巨头建立一个投资同盟, 降低经营风险。此外, 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可通过购并、参股方式与产油国合作, 直接利用世界范围内的油气资源, 实现与产油国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2. 要强化内部管理。

在内部信息管理上, 中国国家石油公司需建立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 优化人才管理。在成本管理上, 一方面既要兼并、吸收优质资产, 又要进行资产剥离, 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和战略匹配程度, 优化全球资产的资产组合, 充分发挥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 要严格控制成本, 重点在集中勘探、提高机构效率、改进工作业务流程、优化作业来提高单位产出的资本效率, 把产量的提高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结合起来。在资金管理上, 要结合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妥善处理好公司的资本结构、债务结构、汇率风险等方面的问题, 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财务风险。在生产技术管理上, 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要明确科研开发目的, 一切要为了生产服务, 重点研究怎样快速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如何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获取更大的利润。

3. 要注重跨文化建设。

中国石油企业 篇2

外汇风险是因汇率波动造成的经济行为主体未来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 尤其指蒙受损失或丧失所期待利益的可能性, 通常还将承受外汇风险的外币金额称为“受险部分”。中国石油企业在其跨国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外汇风险表现如下:

1.交易风险, 也称为“交易结算风险”。其产生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交换。以外汇买卖为业务的外汇银行负担的风险主要是外汇风险。

2.折算风险或会计风险。其产生于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 主要是由于汇率变动, 期末进行报表合并时, 对不同币种计价的公司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按本币折算后形成账面利得或损失。

3.经济风险。其主要是由于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而引起的石油企业预期现金流量净现值发生变动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前述两类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都是暂时或一次性的, 且影响面不大;而经济风险引起的公司预期现金流量净现值的变化, 常常影响到公司的方方面面, 并且影响将是长期性的。

二、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的防范

1.外汇交易风险防范。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交易风险的防范与石油企业结算的某一具体交易有关。其风险防范策略很多, 总结起来主要是交易的内部防范技术和外部防范技术。交易风险内部防范技术是指石油企业内部用于防范和降低外汇风险的方法。如:外汇净头寸调整法、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在合同中订立货币保值条款、通过风险分摊防范交易风险、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资金收付时间等。交易风险内部防范技术是石油企业首先要考虑的, 因为其具有较低的成本;除内部管理技术外, 石油企业还要积极运用交易风险的外部管理技术。石油企业可以和银行合作或进入市场进行外部套期保值, 如远期外汇合同、外汇期权交易等。开展外汇交易是一种实用、直接而科学的方法, 但其成本较高, 交易也较复杂。

2.外汇折算风险防范。

由于折算损益是一种会计账面上的损益, 一般并不涉及石油企业真实价值的变动, 在相当程度上具有“未实现”的性质, 除非有关的会计准则规定必须将所有外汇损益在当期收益中予以确认, 一般来说石油企业不必仅为了改善会计成果而进行折算暴露的抛补, 因为折算损益仅仅是一种纸面上的“薄记收益”, 而抛补交易上的费用损失则是实际的现金损失。折算风险控制战略的核心是:增加硬币资产、减少软币资产, 同时减少硬币债务、增加软币债务。这样的战略可以通过调整资金流量、风险对冲及资产负债表保值等方面的策略来体现。

资金调整包括改变母公司或子公司预期现金流量或币别, 以减少子公司当地货币折算风险。在预期当地货币贬值时, 直接的资金调整方法有:出口用硬币计价, 进口用当地货币计价, 投资硬币证券, 用当地货币贷款替代硬币贷款;间接的方法有:调整子公司间货物销售的转移价格, 加速股利、服务费、使用费等的支付, 调整子公司间账款的提前与延期支付或收取。在预期当地货币升值时, 资金调整的程序正好与贬值情况相反。

风险对冲是指两家子公司之间或多家子公司之间相互交易的账款进行相互抵消结算。如果结算涉及的方面较多, 一般需要设立一个中央清算中心, 由它把各个子公司的账户联系在一起, 按照彼此抵消后的结果进行结清支付。

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也是一种有效防范折算风险的方法。它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 所使用的各种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在数额上相等, 以使其风险头寸转换为零。

3.外汇经济风险防范。

对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来说, 外汇经济风险主要是汇率的变化导致石油企业风险暴露从而造成损失。所以对其管理, 首先应该站在石油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来进行, 不应该是权宜之计, 需要做长远规划。可从生产调整和财务调整战略角度做出抉择。

(1) 生产调整战略

(1) 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 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上升, 国外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下降, 所以石油企业应设法利用较便宜的国外生产要素进行生产,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国外投资办厂, 以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

(2) 转移生产。如石油企业在世界不同国家设有工厂, 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汇率变动情况, 将生产任务在不同国家的工厂之间进行转移, 增加在货币贬值国生产, 减少在货币升值国生产。

(3) 设厂选址。单纯从应对经济风险角度看, 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 一个有意设立新厂的石油企业, 可考虑选在货币贬值国建厂。

(4) 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降低生产成本、应对货币升值风险的重要措施。

(2) 财务调整战略

(1) 资产债务匹配。即石油企业将融资的来源与未来将要获得的收益进行搭配, 以消除因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如若石油企业拥有以美元计价表示的大量出口业务, 那么, 石油企业就应当将其部分债务也以美元计价表示。

(2) 业务分散化。石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其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 是防范经济风险的有效战略。

(3) 融资分散化。如果两国的利率差额不等于预期的汇率变动率, 石油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借入利率低估的货币资本从而降低其融资成本。

(4) 营运资本管理。其基本方法是石油企业利用转移定价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转移资金。当某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发生贬值时, 应当通过转移定价及早将子公司以当地货币表示的利润转到母国;反之, 当某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发生升值时, 应当通过转移定价及早将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利润转到该子公司。

摘要:近年来,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业务空前增长, 外汇的使用量和留存额也逐年增加。因而, 进一步加强对具有不稳定性特征的外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已经成为中国石油跨国经营风险管理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1]余 倩 姚雪丹:企业外汇风险及其识别与计量.特区经济.2005 (4) :145~146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分析 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分析

国际上的石油开发环境不断在变化,在国内的交易市场中,产业结构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我国的石油企业只有在国际市场中增加参与竞争份额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海外市场的开发是其当前主要的发展途径,与国际上著名的石油企业建立竞争关系,在海外市场的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提高开发效果。

一、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中的机制灵活性差

在海外市场的开发过程中石油企业缺少自主经营的意识与权利,也不能灵活的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进行自身企业的调整对策,而企业中的领导层则普遍存在官僚作风的问题,这种实际的企业运营状况会对海外市场的拓展造成很大的不利。而且在石油企业进行内部重组之后会出现产权不明确、约束机制缺乏等的问题,涉及到的各种责任也存在分配不清晰的现象,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会出现下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工作成效。而且,我国的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中都还是处于一个独自为营的状态,各个石油企业都没有对合作经营有一个实际的认知。在政策导向上也缺少相应的海外投资领域的扶持,中国的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中相互竞争,这种发展局面对于我国企业的海外市场的开发整体效益的获得是一种阻碍。

2.技术创新管理以及人才缺乏问题

中国石油企业的部分专业和设备的科技创新能力基本上处于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总体上看,我国石油企业存在着技术相对落后、资金不足和成套技术的形成率低的问题。在石油生产方面基本上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在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上也缺乏相关的创新能力,石油企业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都是以生产使用为主要目的的,这对于企业的自主生产创新来说是一种消极行为,阻碍了企业自身技术的发展提升,缺乏改进技术的能力。另外在中国石油企业中的人才结构上存在技术人员相对充足,而国际商务、法律人员比较缺少的情况,英语的掌握方面也不熟练,熟知英语、技术以及商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少。

二、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对策

1.增强管理机制的多样性

我国石油企业要开展国际化经营,就要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破部门所有和行业垄断。然后要在这一管理形式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外大型石油企业的合作,包括国外的金融机构,建立一个工、贸、金融相互结合的大型石油股份公司的类型,以石油集团的形式与实力能够更好的在国际市场上发展,这样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及规模效益、协同效益等,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各个石油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也应该加强合作,组建战略上的联盟,在国际资源的利用上共同携手,与外国的石油企业进行竞争,在适当的时机应该建立海外的投资咨询部门,这样能够使跨国经营业务得到迅速的扩展,从国家的发展层面来对石油企业的海外市场的开发进行规划,降低企业的发展风险。

2.加强技术创新,引进国际人才

技术是石油企业抢占市场、寻求发展的生命线,调整和构建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是发展原则,因此需要重视科研的投入、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在自身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应该积极的关注国际石油企业技术发展动态,准确的把握市场需求,争取做到超前性的技术创新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技术的引进管理,在引进的基础上深入的研究技术内涵,然后进行模仿创新。在企业的海外市场开发战略中人力资源战略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石油企业进行海外市场开发的前进动力,也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手段之一,是对新的产业发展形态的一种适应和学习,只有拥有复合型的国际人才,中国的石油企业才能在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结束语

在海外市场的开发过程中,中国的石油企业需要认识到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性,在发展中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避免恶性竞争的发生,合作竞争是海外市场开发过程中的最佳选择,采用灵活的管理机制,不断加强技术上的创新发展,将目标放在长远的发展道路上,有利于形成中国石油企业的长久的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明晰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文举.大庆石油管理局海外市场开发战略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

[2]孙彦彬,王文举.提高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能力的对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06:9-10.

中国石油企业 篇4

对外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发展于70~90年代, 其理论重点是投资动机、投资决策和投资流向三个问题。其中, 投资流向就是区位选择问题。考察所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区位选择问题。

国外主要的学派有:1.以区位经济学为基础的理论, 以成本学派和市场学派为代表。杜能等成本学派认为跨国公司进行区位选择的目标是成本最小化。克里斯塔勒和勒施的市场学派认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产品的销售代替运输成本是选址的主要因素, 因此, 关税、自然资源、风险、行政手续都需考虑。2.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 以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代表。海默 (S.Hymer, 1960) 认为企业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原因在于拥有特定优势。凯夫斯 (R.Caves, 1974) 、约翰逊 (Johnson, 1970) 和巴克利 (P.Buckley, 1976) 等认为市场不完全的国家是对外直接投资应选择的投资区位。邓宁 (J.Dunning, 1977) 真正将区位因素和对外直接投资结合, 他认为区位因素不仅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 而且也决定了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和国际生产的类型。3.以国际贸易学理论为基础, 以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为代表。小岛清 (Kojima K) 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

我国学者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 考察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主要理论有:1.就近基准。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初期的区位选择应遵循地理上的“就近原则”。2.地区渐进原则。该基准强调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应当首先从那些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近或稍微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开始, 随着投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扩张, 投资区位逐步向发达国家扩展。3.有效资本型FDI的区位选择。有效资本型FDI区位选择主要是综合考虑资本类型和东道国区位优势。

二、石油企业投资非洲的区位选择

(一)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

非洲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地区, 近年来, 由于中东局势动荡不定, 石油开发商们更加重视蕴藏着巨大开采潜力的非洲石油, 非洲已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

1.经济规模

据非洲发展银行2007年统计数据, 2003~2006年,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实际GDP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4.5%。与之相比, 非洲产油国实际GDP增长率要高得多。2005和2006年, 阿尔及利亚、苏丹、安哥拉的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5.6%、5.7%、5.2%和7.9%、11.3%、20.6%。可以预料,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非洲产油国的经济增长势头仍将持续, 同时不排除少数国家出现飞跃性增长的可能。经济快速的增长和石油市场的巨大的潜力, 必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的到来。

2.资源导向

目前非洲拥有油气探明量的国家共有23个, 其中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利比亚和尼日利亚, 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53.4亿吨和48.3亿吨, 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3.1%和2.8%, 位居世界第九和第十位, 此外, 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加蓬和刚果共和国也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长期以来, 非洲以其石油工业开放程度高、投资工业的崛起,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非海上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吸引外国石油公司纷沓而至。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石油油气出口能力不断扩大的同时, 也呈现出石油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来自欧、美、亚洲的外国石油公司与越来越多的本土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态势引起世人关注。

3.成本因素

经典的区位理论认为生产成本是外商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在利用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基础上, 企业才能在没有技术改进的情况下扩大利润回报。在对外投资行为中, 外商通常选择成本较低的生产区位。

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是勘探开发成本。非洲地区石油勘探成功率相对较高, 而勘探成本相对较低。西非地区钻井成功率为35%, 超过10%的世界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不断发现深海石油, 但由于采用高新技术, 其开发成本正在降低, 并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整个非洲地区石油的勘探开发成本与有“世界油库”之称的中东地区持平, 为3.73美元/桶。而世界其他产油区的开采成本却相对较高, 如美国为13.3美元/桶, 加拿大为7.17美元/桶, 欧洲为8.29美元/桶, 拉丁美洲为4.6美元/桶, 整个世界范围为5.3美元/桶。

4.集聚因素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表明, 由于产业集聚过程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规模效应和积聚效应对于投资者有一定吸引力, 这些效应往往是和外部性联系在一起, 表现在知识和技术的溢出、供给和营销网络的形成、行业信息的分享等。大量的相关企业在地域上集中在一起, 将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 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 提高管理和办事效能。

欧美石油公司近年对非洲油气开发注入了巨资。美国雪佛龙——德士古石油公司过去五六年在非洲投入了50亿美元, 今后5年将再投200亿美元;壳牌石油公司今后5年对非洲油气投资将比从前翻一番;埃克森美孚公司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500亿美元, 用以开发非洲的油气资源。据统计, 2006年, 非洲浅海石油开发投资共计60亿美元, 到2011年可望达到120亿美元。预计2006~2010年, 非洲深海石油开发投资可达400亿美元。2007~2011年, 非洲沿海将有133个浮式生产储油船投产。随着亚洲石油公司的进入和非洲本土一些石油公司的快速崛起, 非洲大陆正在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油气产业集群。由于外部经济规模经济和路径依赖的存在, 我们石油企业可以分享这种外部性。

5.其他一些非经济因素

非经济因素主要指文化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 东道国国内政治局面的不稳定以及法律体系的不完备都会都对投资主体造成很多的障碍。在文化方面, 传统宗教在非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不论是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在非洲都有一个吸收传统宗教走本地化道路的过程。而在对待当地外国公司的态度上, 非洲许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外来投资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在政治方面, 近年来非洲大陆的政治局势总体来看, 继续朝着稳定和缓和的方向发展。在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非洲大陆没有出现新的重大动荡和冲突。非洲国家间关系出现积极的新局面, 绝大多数国家在国际场合、泛非以及次区域层面都进行了较好的合作, 曾因为各种原因而关系僵化的国家之间也开展了有效的对话。当然, 非洲目前的稳定与缓和依然只能是“相对而言”, 仍然存在大量的不稳定因素。例如, 刚果 (金) 东北部部族间的血腥暴力持续不断, 科特迪瓦与索马里的和平进程仍然曲折等等。此外在一些重大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非洲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分歧。在法律方面, 随着非洲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 非洲有42个主要产油国对其法律法规做出了修改和补充, 如利比亚和摩洛哥都颁布了新的石油法;安哥拉和埃及都修改了石油法;阿尔及利亚新的石油法正在制定中;埃及政府修改了区块招标和开发的部分条款, 包括推出面积更大的区块、延长协议执行年限和对老油井再开发提供补贴等。

(二) 对非洲主要产油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本文以香港中文大学闵建蜀教授提出的多因素评估法为基础, 结合非洲石油行业的特点和区位选择主要因素, 对非洲主要产油国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的主要步骤是:在具体评估东道国投资环境时, 首先对各类因素的子因素做出综合评价, 然后据此对该类因素做出优、良、中、一般、差的判断, 最后在此基础上计算该国投资环境的总分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式中:G为投资环境总分数;Wi为第i类因素的权重;Ai、Bi、Ci、Di、Ei分别为第i类因素被评为优、良、中、可、差的百分比。投资环境总分数的取值在7~35之间, 愈接近35, 则说明投资环境愈佳;反之, 愈接近7, 则说明投资环境愈差。具体见下表:

非洲共有23个产油国, 其中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和利比亚5国的产量约占非洲地区总产量的82.9%。运用多因素评估法, 对上述五大产油国的投资环境进行简要的分析。

下面对此7个区位因素分五级评分:优5分, 良4分, 中3分, 一般2分, 差1分, 对五个主要产油国进行评分比较, 权重数值方面主要参照专家意见及行业分析报告。

通过对非洲主要产油国的投资环境评估, 认为非洲主要产油国投资环境较好 (5个国家的得分都超过了中等评估分数21分) 是中国石油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获取油气资源的战略选区。

三、中国石油企业非洲投资的区位分布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 中国就开始了与非洲国家在能源领域里的合作, 随着中国和非洲经济贸易关系的快速发展, 中国石油企业与非洲国家在油气开发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截至2006年底, 中国在非洲较大型的油气合作项目共27个, 涉及苏丹、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尼日利亚等14个国家。

1995年, 中国石油公司在苏丹的石油勘探工作在资金匮乏、技术人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大胆打入苏丹石油市场。此后, 中国与苏丹油气领域的合作取得巨大突破, 现在, 中国在苏丹投资的石油项目主要包括:1.苏丹油田1、2、4区块开发。1996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标获得苏丹穆格莱德油田1、2、4区块开发权, 并负责组建作业集团——大尼罗河股份有限公司, 中方占最大股份 (40%) 。2.喀土穆炼油厂。中油集团和苏丹政府各占50%股份, 项目于2000年5月正式投产, 年加工能力250万吨原油, 目前运行良好。3.喀土穆石油化工厂。中油集团占股95%, 苏丹政府占股5%, 2002年3月正式投产, 设计年产1.5万吨聚丙烯。

在阿尔及利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于2002年10月中标并签约扎尔扎亭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 该项目合作期20年, 中方投资75%, 预计投资1.68亿美元, 中方保证该油田在合同期内累计产量至少达到1.62亿桶, 项目由中方总承建。中石油和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于2003年7月14日正式签约启动阿德拉尔油田上下游一体化项目, 拟建成年产60万吨的油田, 中方预计投资2.45亿美元。

在尼日利亚, 中石化2003年成功中标可采储量为2130万桶的边际油田, 预计总投资1.5亿美元。2005年5月, 中石化与尼日利亚签署协议, 投资5亿美元海上石油勘探开发。

在利比亚, 中石油于2002年6月中标528公里的输油、输气双管线工程项目, 合同金额1.45亿欧元, 是中国在利比亚承建的规模最大的工程承包项目。2004年, 中石化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000万桶总金额3亿美元的全年原油进口合同。

在尼日尔, 2003年底中石油与尼日尔政府签署关于Tenere和Bilma两个区块的石油勘探协议。

中国虽然同大多数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友好, 但进入非洲石油领域却比较晚, 欧美跨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的基础比我们要牢固得多。中国在非洲已有的石油项目多处于非洲大陆东部, 其油气品质和地缘优势不如西非和几内亚湾沿岸国家, 而且项目所在国政局相对较为复杂, 如苏丹南方局势不稳, 给中国石油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了不少风险和困难。

四、优化石油企业对非洲投资的相关建议

(一) 加强对非洲的研究, 树立中国石油企业品牌

中国石油企业应在加强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市场和技术分析的同时, 还要对非洲地区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特别是要关注地区局势及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动态, 建立健全环境风险识别、控制和防范机制, 以帮助企业提高抵御和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逐渐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的、稳定的石油供应和保障体系, 以确保我国的石油安全。此外, 在进行商业活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 应加大对非洲环保、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的投入, 树立中国石油企业的品牌形象, 实现与油气资源国当地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 增强和其他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

近年来, 中国石油公司在非洲取得的新进展, 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欧美主要石油公司的利益。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分别是非洲的第二和第四大油气资源国, 西方大石油公司也主要依靠其在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油气资产建立了它们在非洲油气市场的主导地位, 是目前非洲对外油气合作的核心区域。中国石油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在尼日利亚、安哥拉以及日益开放的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国的油气市场份额。如参与资源国的开放区块招标, 择机收购国际石油公司在主要资源国的油气资产, 参股现有大型油气开发项目, 与国际石油公司进行资产互换等, 此外, 在非洲本土石油企业快速壮大的形势下, 和非洲石油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中国石油企业的合法权益, 分散风险。

(三) 选择区位环境优良的地区投资

在非洲, 那些法律秩序良好、制度相对完善和社会运转协调国家的石油资源大多被西方大石油公司所控制,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地往往是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石油企业的投资重点应放在区位环境优良的国家, 要做到统一布局, 整体规划。比如在投资环境比较好的苏丹、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加蓬、突尼斯和安哥拉, 除了不断增加自身的直接投资, 中国公司也应大胆探讨与西方和非洲本土等一些石油公司进行合作来进入市场。此外, 尼日利亚、刚果、喀麦隆、尼日尔、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乌干达等国家也值得关注, 其投资环境一旦改善, 将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摘要:非洲的石油储量巨大, 被称为“第二个海湾地区”。近年来, 非洲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成为全球石油勘探活动最活跃的一个新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石油合作已有近十年历史, 因此研究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区位选择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投资非洲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并对非洲主要产油国的区位环境进行评估, 在此基本上提出优化石油企业投资非洲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非洲石油,区位选择,环境评估

参考文献

[1]张刚.外国石油公司在非洲的竞争趋势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 2008 (3) .

[2]史凌涛.非洲地区石油工业投资环境[J].国际石油经济, 2004 (10) .

[3]陈宗德.非洲投资市场及我国对非洲投资概析[J].西亚非洲, 2004 (1) .

[4]何琬, 郑迎迎.中国与非洲的石油贸易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 2007 (11) .

[5]熊洁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模型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

[6]李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环境选择和产业选择[J].资本市场, 2008 (3) .

中国石油企业 篇5

关键词:石油,海外投资,风险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其重要性日益凸现。虽然我国石油储量和开采量居世界前列, 但作为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石油资源一直是我国的短缺资源。随着石油供需矛盾的突出, 进口石油占我国石油消费的比重逐年上升。所以, 中国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越来越突出。面对日益拉大的国内石油供需缺口, 我国的石油供应必然立足于海外市场。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跨国经营战略, 是解决国内油气资源供求矛盾加剧的必然选择, 也是维护和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乃至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

从实际投资过程来看, 政治、法律等非经济原因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政治、法律风险进行研究, 从企业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以期降低中国石油企业未来对外投资遭遇风险的可能或减少其造成的损失。对于其他企业提高风险意识, 建立防范机制, 合理化解风险, 为提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做一点有益的借鉴。

1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遭遇的风险

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历史地理、教育文化水平等不同, 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和技术政策也有所不同, 各个国家在对待外资的立法上就会存在着一些差异。而目前关于国际多边投资及与投资相关经济活动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法规。因此, 中国石油企业必须面临着多重的法律环境体制差异所带来的风险。例如中石油一直隶属于国家控股企业, 长期在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保护下开展自己的经营活动, 这样使得在海外投资活动中, 更容易缺乏对法律风险的敏感性和判断性, 加上中石油海外投资刚刚发展十多年之久, 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的一些大的发达国家的石油企业相比, 对东道国的法律规范、法律审查、以及东道国的法律监管都显得比较迟钝, 所以, 一旦它的自己的投资经营行为违反了东道国的法律或者法律所保护的其他主体的权益, 就会造成投资失利发生的可能性。

1.1 执法过程存在缺陷

执法缺陷主要包括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政府由于部分国家的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实行歧视待遇或者办事拖拉, 给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损失, 甚至延误投资时机。在中国石油企业投资的大多数非洲国家, 由于过去是英美殖民地, 沿用着英美的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及制度相对健全。然而, 矛盾的是, 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 执法者门并没有严格执法的意识和能力, 往往是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执法过程中随心所欲。

1.2 潜在的法律冲突

潜在的法律冲突主要指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法律冲突、东道国或母国法律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冲突、以及投资活动与第三国法律的冲突等。

1.3 由政治风险转化而来的法律风险

石油资源是被归入一个国家政治安全的战略资源, 因此在海外投资中, 一旦出现并购等类似的投资活动, 东道国往往会出于政治、市场等原因限制外国资本进入战略性行业或是为了国家安全或者防止行业垄断的原因, 制定了相关法律, 对外国投资者进入能源行业进行限制。除去本国原有的法律之外, 东道国的立法机构经常会出于政治原因的考虑就具体并购事件出台专门法案、新增条款之类的法律文件, 目的就是通过临时立法阻止并购交易的顺利进行。这也说明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和可转化性。

2 中国石油企业应当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

所谓风险评估机制是事先估计风险产生的可能程度, 判断导致其出现的条件和因素, 对投资行为决策做出正确的导向。这就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者在做出决策前, 应设立专门的风险分析与研究机构, 对投资国别、目标地区、行业、项目、合作方式或合作伙伴等进行认真选择, 并安排专职的风险分析与研究机构、人员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 作好外国投资环境特别是法律环境的综合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合作伙伴的资信调查等工作, 尽可能排除那些风险较大的国家和地区、行业、项目。

2.2 战略性地选择进入地区

到目前为止, 中国石油企业在南美、墨西哥湾、中东和亚太地区取得了一些控股、参股和独立勘探开发权益。综合考虑国际石油资源、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及技术风险等因素, 按照“风险最小、投资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 科学决策, 确定我国未来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地区的选择。因此根据海外投资的原则, 我们在进行战略区域时必须综合考虑到下影响因素:石油富集度、东道国政策、运作成本高低、投资竞争程度和政治稳定程度等。

2.3 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和股权安排, 实现双赢

石油是一种政治敏感度很高的资源, 对石油资源的控制传统上已成为权力分配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石油资源受到严重威胁时, 政府不惜使用武力来进行干涉和保护。因此当我国石油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时, 不得不注意投资方式的选择, 即使有些风险无法规避, 但是通过适当的投资方式, 依然可以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化减, 甚至可以以此为“迂回战略”来争取某些战略的有效实施。

当前, 石油跨国公司的股权安排主要有:全资形式即项目股权由中方100%持有;合资即参股东道国或第三国石油公司;无股权但有长期服务合同即通过参与开采, 从项目产出获得提成。

总之, 防范法律风险必须要结合实际, 立足双赢,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国的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中赢得声誉, 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钟雪飞.陈惠芬《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及评价》[期刊论文]-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 (11) [1]钟雪飞.陈惠芬《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及评价》[期刊论文]-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 (11)

中国石油企业 篇6

关键词:石油企业,工会工作,问题,举措

就现今石油企业工作的环境及劳动的强度而言, 同其他的行业进行比较还是相对艰苦的, 怎样对员工的情绪进行安抚、提够可靠的后勤保障工作是石油企业工会工作内容的重点, 基于工会的工作内容决定其在石油企业工作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此, 对工会的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 保证工会的工作行之有效, 以此促进石油企业依健康、快速的道路而发展。

一、工会工作在石油企业之中具有的重要性

在国有企业之中, 企业工会的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 企业可以对工会的工作加以利用, 以此来实现对员工的管理及企业的管理工作, 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依据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工作而言, 工会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几个方面。

工人权利及利益的代表组织。工会组织的定位决定了其是工人权利及利益的代表, 其为工人所代言, 是工人利益代表的基层组织。从定位及功能上来说, 企业员工同企业的联系是将工会组织作为连接纽带的, 其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故此, 企业需要对工会的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 并且认识上要全面、透彻。

依现在工会工作的内容而言, 工会工作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 具体的体现着工人的权利及利益。所以, 工会工作是工人权利及利益的重要保障组织。

二、工会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

1. 员工利益及地位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 国有企业在经济国际化的浪潮发展中, 不断对自身的管理模式及制度加以完善及创新, 并且渐渐的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新制度的作用之下对员工的利益进行了新的分配, 并且政治地位及经济待遇也发生了改变。

(1) 管理层员工群体。此类人群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阶层, 其在企业之中扮演管理角色, 主要是旧有体制时期企业的党政领导构成, 属高层管理人员的范畴, 是以年薪及股权的形式进行利益分配。

(2) 技术型人才。其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准, 主要负责技术的创新及研发工作, 体现国企的创新能力, 同时此类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 薪资待遇相对较高。

(3) 普通职工群体。此类群体为人数最多的群体, 是一线的工作人员, 其利用自身的技能来获得酬劳, 是企业最低层, 组成的人员相对复杂, 也是企业管理过程之中存在问题最多的部分。

(4) 临时工群体。在石油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 依据生产及经营需求进行临时工作人员的招聘, 此类群体通常无生产的技能, 是通过出卖劳动力而获得酬劳, 隶属于企业的最下层, 也是企业中最为不稳定的群体。

2. 就业形式多元化, 激化劳动关系。

在国有企业完成体制改革之后, 员工的政治地位及经济地位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国企“铁饭碗”的说法彻底消失, 企业职工实行聘用制, 国有企业之中的矛盾也日渐凸显。企业的发展与时代相适应, 不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形式实行调整, 造成高科技技术型人才同普通员工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在企业之中群体劳动争议及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有所上升, 矛盾呈现了新的特点, 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不利。

3. 经济体制的改革, 使收入的差距明显, 工会维权工作的难度上升。

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下, 石油企业对于管理层及技术人才的需求随之加大。为更好的吸引人才, 给予的薪资待遇及福利都比普通员工高, 使双方的收入差距明显, 这样就造成了工会进行维权工作的不利, 并且工会的职能也渐渐弱化。

三、石油企业工会工作发展的趋势

1. 树立完善的工会管理机制

石油企业工会进行各项工作、活动以及履行其自身职能所遵循的依据为工会组织机制。在我国的《工会法》之中明确的指出了, 企业车间人员到达二十五人及以上的必须要有基础工会委员会, 与此同时需要在厂、处级的单位设立工会委员会, 进而组成自下而上的工会组织。对于那些实施了企业重组或是整改的企业, 工会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使工会的覆盖范围更广。除此, 还要对工会的管理机制加以完善, 同各地方及党委领导紧密联系, 将国有企业的工会优势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出来, 充分的体现石油企业工会工作的特色, 树立明确的目标, 对责任进行细致的划分, 形成科学合理的领导组织管理体系。

2. 对工会工作的对象进行明确

工会的工作要深入到员工群体的工作及生活之中, 对员工的实际情况做确切的掌握。从整体上对员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在进行工作中, 不单单将企业员工的利益作为重心, 还需要对员工的政治权利加以维护、扩大。因员工个体的不同, 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 在开展工会活动中, 有根据个体的实际需求实行指向性明确的工作内容。此外, 石油企业的工会在矛盾的解决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把处于企业低层或是收入偏低的困难员工作为主要的工作对象, 保障其权利及利益。并且对工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加以明确, 保证维护职能的落实, 切实解决员工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困难, 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职工的利用加以维护, 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及自主性, 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3. 对工会工作的方法加以改良、创新

对工作的思路进行调整, 从意识上对工会工作进行正确的认识, 满足企业工作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要求, 对工会的业务水平加以提升, 对自身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进行明确, 做到动态发展。工会工作涉及内容纷杂, 这样就需要工会的从业人员自身具有极强的综合素质, 以更好的发挥工会的职责。并且工会的工作要将法律法规作为依据, 将法律法规作为最坚实的盾牌, 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对石油企业员工的权利及利益进行维护。

结语

工会工作是基础的工作之一, 在石油企业的管理及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会已经成为企业同员工连接的重要桥梁。故此, 要对工会的工作加以完善, 提升其工作的质量, 保证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营及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福德, 王芳.新时期油田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 (03) .

[2]郗水英.当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浅谈[J].新经济, 2013 (12) .

中国石油企业 篇7

关键词:综合计划 发展战略 管理模式

一、综合计划管理的含义和重要作用

综合计划是一个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传统计划相对的概念,传统计划由各部门从各自专业角度分头编制,缺乏全局观念和统筹考虑,而综合计划管理是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 来确定的公司当期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指标,并对主要工作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综合计划管理包含综合计划的编制、审核、执行、调整、考核全过程。

(一)综合计划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具体体现

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各种战略的统称,它涉及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而综合计划综合计划管理是企业战略在中期内的具体体现,是企业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各项工作的提纲。综合计划执行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益,直接影响到企业营销战略、发展战略、资源战略、人才战略等战略的实现,换言之,综合计划是企业战略的基础。因此,石油销售企业作为国内较大的竞争力较强的企业,要实现资源、市场、储运设施发展、信息化兴企和人才强企五大发展战略和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的发展目标,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

(二)综合计划管理是统筹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

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方案,步步有确认,事后有总结的“四有工作法”是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得到了各大中型企业的青睐和广泛应用。计划管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石油销售企业品种多、流向广、多种运输方式交织,要做好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优化组织,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不断提升运行效率效益和质量,没有科学精细的计划管理作基础、作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综合计划管理能够统筹各项工作,优化各项工作流程,在各项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的工作上面发挥着提纲挈领和统筹的作用。

(三)综合计划管理是提高公司效益、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

小企业问题不多,沟通与协调比较简单,只要少数几个领导就能把问题解决;但在大企业里,人员多、部门多、业务多、问题多,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沟通协调也比较困难,个人或领导的精力都非常有限,不能面面俱到,这时就需要进行计划管理,通过计划管理能把各部门、各专业机构有机统一起来。综合计划管理能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纳入目标管理,进行统筹安排,在产品调配、生产运行组织、物资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能够发挥整体调配功能,发挥整体协同优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而且综合计划推动公司进行全员管理,企业员工都参与制定或实施综合计划任务,促使企业员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综合计划管理在石油销售企业的应用

(一)综合计划的原则

1、坚持统筹整体原则。统筹、优化利用资源,控制费用,综合平衡,制定公司整体工作计划,追求公司总体效益最大化。

2、坚持精细化管理原则。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综合管控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3、坚持全部量化原则。各计划指标必须量化,并且便于实施、考核。

4、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计划编制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政策法规、管理规定、技术指标为依据。

5、坚持先进性原则。指标制定以公司历史最好水平和同行业先进管理水平为依据,具有先进性。

6、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体现了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中的重要事项和任务。

(二)综合计划的内容及分类

综合计划具有时效性,分为年综合计划和月综合计划,月综合计划是年度计划的分解,是当期经营管理、发展建设等工作的具体执行依据,由各专业计划组成。

1、按照计划性质进行划分,综合计划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定性指标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非通过数据体现的,但反映了企业经营发展要求、规范类的计划指标,如党群工作计划、学习计划、会议计划、值班计划等;定量指标是通过数字进行描述的,反映企业经营管理“量”的计划,如购销量计划、利润计划、成本费用计划以及劳动生产率等各种比率计划。在实际执行中定量计划起主导作用,定性计划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2、按照综合计划的经济性质划分,综合计划可以按照企业经营特点划分几大类,再在大类下划分若干项目。如按照产、供、销、人、财、物等大类划分,再在各大类下划分具体计划;或者按照资金活动性质划分为筹资活动计划、投资活动计划、经营活动计划。大类的划分应该特点鲜明,一方面便于员工制定计划,并执行计划,另一方面能方便为领导对大项目提供决策依据,石油销售企业综合计划主要涵盖以下各计划:资源配置计划、调度运输计划、经营成本计划、投资计划、设备设施检维修计划、自备车检维修计划、物资采购计划、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租赁计划、清罐计划、安全隐患治理计划、设备检定计划、信息系统开发(维护)计划、折旧返还资金使用计划、安保基金使用计划、保险计划、财务计划、科研项目计划和零购计划等。

(三)综合计划的编制、执行和考核

1、综合计划的编制。综合计划依据公司长远发展规划和本年度业绩指标,以及上级公司下达的指令及指导性计划和预算指标来编制,同时通过“自下而上”,即在规定的期限内由各分公司、各专业部门提报各自的年度和月度综合计划,汇总成公司总的综合计划;通过“自上而下”,即公司通过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对上报的综合计划进行统一平衡、确认,经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讨论确定,形成年度综合计划或月综合计划,确定后的公司综合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后下发。

2、综合计划的执行。综合计划管理采取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即“四统一”的原则。综合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后,必须严肃认真执行,各归口管理部门和执行單位均不得随意修改、变更。如因客观原因影响,确需进行调整变更的,充分说明理由后,按编制计划的相同程序办理计划调整变更事宜。

3、综合计划的考核。公司综合计划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具有前瞻性、规划性,任何单位不得随意更改或拒绝执行。公司成立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对各计划编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公司各项考核、竞赛和评优的依据。

三、综合计划信息化管理的展望

现代企业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升级、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合计划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必将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降低传统方式下人工错弊的风险。但综合计划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管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涉及到和公司已有的调运系统、ERP系统、财务资金预算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系统的融合,本文对综合计划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展望如下。

(一)基本功能

在信息系统中能实现各项计划的编制、审核、汇总,自动形成各类综合计划的报表,并具有逻辑检查和查询的功能,综合计划完成考核等都在系统中进行。

(二)标准管理

要制定信息代码标准,建立完整与规范的信息代码,每一项综合计划有一个代码与之相对应,企业的各级岗位和人员实行权限管理,每一项工作计划完成的岗位或人员在系统中得到体现,所有的工作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控制。

(三)系统对接

中国石油企业 篇8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此次讲话内容是习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深刻阐述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此次讲话中,总书记还阐明了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党和国家事业将要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及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此次讲话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7.26”重要讲话标志着中国政治、中国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党中央以及总书记,将以更大的权威与担当,带给中国民众更多获得感。

随后,国家电网公司援疆工作座谈会于9月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会议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张春林提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此实现了新疆电网跨越发展,有力促进了新疆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为落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希望国家电网公司一如既往支持新疆电力发展,进一步开创电网企业援疆的新局面。在这关键的时刻,我们作为更要鼓足干劲,不拖祖国发展的后腿,争当推动社会发展的先锋,为实现民族复兴尽献自己的那一份锦薄之力。为此,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身为国家电网的一名企业管理者,敬业是必备的前提条件。唯有敬业,才能做到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一心为了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燃烧自己。

还记得以前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使我感触颇深,其中有这么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没错,青春是一个闪耀而又炽烈的字眼,它就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永远充溢着无限的激情与期望;满载着无尽的生机与阳光。而青春,并不分年龄,只要心怀激情,我们就拥有青春,只要我们肯奉献,我们将青春常驻!

要想讲敬业、有奉献,就要树立共产主义事业观,坚定理想信念,严把思想上的总开关。如果思想总开关产生偏差,理想信念出现滑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信念都没有了,就谈不上讲敬业、有奉献了。我们需要时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好思想总开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平时积极参加公司活动,接受组织的学习教育。在自媒体时代,社会上各种观点、思潮、意见交织存在,在面对一些错误的思想,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我们决不能出现理想信念的动摇,要有坚定政治立场,要敢于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勇于同错误的思想进行斗争,用行动体现信仰。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懂得感恩。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而感恩,则是这中华传统美德清流中的一股。泰戈尔曾经说过;“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由此可见,懂得感恩也是尤为重要的工作素养,唯有懂得感恩,我们才能和公司企业做到双赢,才能共同发展一同繁荣昌盛。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赵志强。“感恩企业,用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新疆电网建设增砖添瓦”。这不仅是赵志强的心里话,也是整个国家电网企业工作者的责任和追求。正是因为这份坚定不移的信念,自2000年起,赵志强通过自己的实践的努力和学习,从一名电网设计员成长为了公司一名优秀专家人才。赵志强凭借着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为自己培养出了出类拔萃的规划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这些优势,面对“一带一路”伟大战略规划的蓝图,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赵志强也成为公司“十三五”规划主力军,将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落到了实处,体现在了工作中。2017年3月,赵志强根据新疆电网实际情况规划的阿勒泰地区750输变电工程规划方案通过国家电网公司审核,正式纳入“十三五”电网规划,为地方清洁能源外送构建能源通道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研究在电网发展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对电网热点、难点、薄弱点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深入研究。正是赵志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他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而公司,也因有这样的工作者给自己带来了收益,可谓互利共赢。

中国石油企业 篇9

一、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概况

(一) 发展状况

发达国家不断振兴石油产业的发展过程表明, 石油产业能够从根本上带动建筑业、农业、机械电子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等诸多行业的不断发展, 给国民经济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深远持久的影响, 同时还能够给区域内居民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我国石油产业与发到国家相比较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速度较为迅速, 并在世界石油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是主要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例如我国石油工业受到技术、投入、资源等相关因素的限制, 发展较为缓慢, 导致整个石油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而且不容回避的是,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尚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市场和国际管理惯例的要求, 国家对企业的有效监督和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没有有效结合起来, 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中管理方式粗放, 职工队伍冗员,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加重了成本负担。

(二) “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我国石油行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已有十几年的时间, 国内现阶段的石油产业主要以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海油为主要构成主体, 地方石油炼厂、开采企业、加油站为辅的构成部分。上述几家石油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但考察这些石油企业“走出去”的过程, 不难发现,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也屡遭险阻, 遇到不少困境。这也表明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 无论规模、市场、经验、管理以及人才方面等, 还是企业国际化运营水平上, 都无法与世界级石油公司抗衡。对此, 我国石油企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同时做好参与竞争的力量储备。另外, 由于还面临着资源、经济和政治等多种风险, 因此在对外发展的过程中石油企业也需要进行缜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 以更清楚地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 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外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深入, 在出于自身发展需求、遵循经济运行规律、以国家能源安全和商业价值为衡量标准的前提下, 我国石油产业势必应该逐渐向国际竞争性的发展方向过渡, 与世界其他国家石油市场的关系加强密切联系。

二、世界经济对中国石油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影响

相较于西方国家的石油企业来说, 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全球石油行业开发投资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协作优势, 这些优势为中国石油海外新项目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必须认识到, 中国石油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 必然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

第一,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各国对能源的不断渴求, 使石油资源引发的地区战争与军事冲突长期存在。在当今国际环境中, 石油领域的竞争已经远超出了其他商业领域的竞争, 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军事争斗的筹码亦或导火索。回顾历史, 上世界70年代的石油危机, 以及进入本世纪以来的海湾战争、美伊战争, 都是军事冲突与经济安全问题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的两次战争, 从本质上看就是一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争夺石油能源而进行的战争, 由此也足以证明石油作为一项国际性必需能源的重要性。

第二, 世界经济的变化并没有对世界石油市场供求量的发展趋势产生影响。通过对世界经济进行总体分析, 2008年以来, 虽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逐渐下滑的趋势, 但是整个欧洲仍然深陷在债务危机的困境中, 整个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依然较为严峻, 这种现象并没有对石油消费量以及原油产量的增长带来影响。到了2009年, 世界石油生产总量较之以前的数量, 基本增长率约持续在—0.2%左右。[2]世界原油的消费和生产分别减少了1.5%和2.1%。2010年的世界原油供需基本上实现了原来发展水平, 整个消费量和产量基本上实现了2007年和2008年的水平。结合世界石油市场供需总趋势而言, 消费量以及原油产量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中国石油产业在这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下, 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大的上升空间。

第三, 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石油“走出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结合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来分析, 我国石油产业面对的几个较大冲击就是加入世贸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让中国石油市场依靠关税以及非关税的壁垒封闭市场逐渐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产业逐渐失去非关税和关税的两种不同保护。取消非关税壁垒、减少关税给国外石油公司的分销权以及公司贸易权给我国石油原料以及石油进口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这种冲击给我国石油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的同时, 也加大了发展机遇。[3]我国石油产业必需转变发展观念, 制定出完善的战略目标, 全身心投入到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中。

第四, 为了能够牢牢抓住知识经济给整个石油产业带来的机遇, 西方一些较大的石油公司开始将整个产业发展转移到调整产业结构, 以知识和科技发展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方向上来。而我国石油产业作为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集合体, 在战略发展上大都是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 缺少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竞争优势微弱。因此, 今后的发展质量以及发展速度将不能再单纯地依靠硬件条件、自然资源、资本数量等因素, 技术、知识以及软件资源的形成、创新和利用将会对我国石油产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一) 做好“地区选择”战略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 海外石油投资不仅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主动参与世界级竞争的一种尝试, 更是我国实施石油供给多元化战略、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由于近些年来, 我国原油进口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进口一半来自于中东地区, 来源相对集中, 石油进口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而且美伊战争爆发后我国政府倍感能源压力, 也更加深刻意识到建立海外石油生产基地的重要性。所以, 无论从能源产业的发展还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虑, 海外石油投资都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我国石油产业在进行“走出去”发展战略时, 对于投资地区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坚持资源导向的发展原则, 选择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或者国家作为投资项目中的重点;其次要将我国石油主要进口来源地区作为重点投资国家。结合以上两个主要原则, 石油企业可以将北非、中东以及亚太、西北非、俄罗斯、拉美以及中美地区作为主要投资地区。

(二) 投资战略的选择

我国石油企业确定的战略目标以及方针是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大市场和大资源, 以保证国家石油安全作为主要发展措施, 追求较大的发展利润;并以油气经营和开发勘探作为主要发展措施, 从根本上降低竞争风险;结合石油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做好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 发挥企业的比较发展优势, 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跨国石油企业。据此, 首先, 要能够明确投资重点, 坚持上中下游以及化工炼油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重点突出各种核心业务, 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发展石油化工业。其次, 要充分利用中国石油企业的油气产量、油气资源储量以及开采勘探等相关技术优势, 可以在各个原油生产国家或者国外其他石油公司建立起炼油厂, 充分学习国际先进炼油技术, 保证国内石油实现正常顺利地供给。再次, 我国现阶段各个石油企业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期间, 对于经营模式的选择可以通过与国际石油公司联合或者其他的战略联盟合作的方式进行原油开发。另外,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影响下, 我国石油企业更要充分学习其他国家较为先进的石油勘探或者开发技术, 从而保证“走出去”的战略措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 转变观念提供政策有效支持

世界经济的发展让我国政府意识到需要在法律法规、体制改革上消除各种影响石油产业顺利发展的投资融资体制、地域分割以及税收体制等。当前我国石油行业中对成品油的供应、石油资源应用以及消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保证、资格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诸多漏洞和不完善, 只有不断完善立法, 采用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以及发展政策, 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加顺畅。另外由于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是分散决策的, 没有形成一致对外的整体行动。此时政府应该出面介入, 减少内耗情况的发生, 促成企业在海外投资上的相互合作和扶持, 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四) 不断建设“走出去”的支持体系

通过对石油企业各种经营机制的转变和石油市场的改革来保证“走出去”发展模式的顺利实施, 这也是中国石油企业实现投资成功较为重要的保证。我国石油产业所表现出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 因其特殊的国有身份, 各种正常的跨国并购会被世界同行认为是政府所主导的有关行为。同时我国石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以只有不断转变自己的经营机制, 对公司治理所形成的结构进行改善, 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从而才能顺利实现我国石油企业所实施的各种对外投资。

四、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 我国石油企业面对着较多的风险和机遇, 作为我国的主要产业, 石油企业不仅要满足国内市场所提出的种种发展要求, 还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措施, 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资源。经过几年的发展, 我国石油企业已经形成了多个国际经营区域, 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还培养了一批跨国经营的队伍, 但我国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技术、资金、管理以及经验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近几年所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较为间接性, 并不会对石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资源民族主义的压迫和影响下, 我国石油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发展优势,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囊团队, 与国际企业商务部门进行合作, 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企业、政府、民间以及社会性质的可持续、全方位以及共赢互利的和谐关系, 抓住时代发展机遇, 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措施, 从而保证我国能源产业的顺利发展,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钱敏.浅析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商情, 2010, (18)

[2]温洪雁.新形势下我国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7)

中国石油企业 篇10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公布2009年度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 共有3家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中国石油继续稳居第二。

按国家和地区计, 美国以181家企业总市值6.2万亿美元居首位。中国以总市值1.9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和英国, 位列其后。中国共有47家企业上榜, 其中包括香港16家企业和台湾4家企业。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3家企业分别是中国石油、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移动。中国石油自去年超过美国通用电气排名第二之后, 今年保持了这一地位。此外, 中国工商银行由第6位升至第4位, 中国移动仍居第5位。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之一的中国石化则由第37位上升至第24位。排行榜中, 能源类企业自2008年起取代银行业, 稳居排行榜前列。今年, 埃克森美孚持续去年的辉煌, 蝉联第一。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上榜企业总市值由去年的26.8万亿美元锐减至15.6万亿美元, 跌幅达到42%。

《金融时报》依据全球各大公司3月31日的股价确定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此排行榜每年公布一次, 迄今已连续公布13次。据悉, 入榜公司必须有最少15%股份在市场流通。

上一篇:远方监控论文下一篇:生活化教学三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