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区畜牧业五篇

2024-09-13

农区畜牧业 篇1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中部, 现有耕地1130万亩, 农作物耕作面积900多万亩, 其中水浇地208.1万亩。粮食总产历年可稳定在20亿千克以上, 以粮草比例1:1折算, 每年可获干草20亿千克, 为畜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乌兰察布市目前利用秸秆发展畜牧业的主要方式是补充牲畜冬春饲草不足, 有近60%的作物秸秆被燃烧或丢弃, 其余的40%也大都是粗放利用, 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 越是畜牧业发展落后的乡村浪费现象越是严重。

以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微贮为主的畜牧业适用技术, 作为提高秸秆利用率、促进秸秆转化增值、降低畜牧业投入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在本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从全市的角度看, 农作物的秸秆转化利用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民思想不解放, 对秸秆转化的认识不够, 对新技术的理解力差, 接受程度低, 影响秸秆转化技术的实施规模。二是技术落实不到位。一些乡村只重视任务落实, 不重视落实效果, 秸秆转化不按技术的规程操作, 造成窖贮秸秆腐烂变质, 降低了秸秆的利用价值。因此也对秸秆转化技术的扩大推广产生负面影响。

二、乌兰察布市秸秆畜牧业发展对策

根据乌兰察布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今后秸秆畜牧业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进一步提高认识, 强化秸秆畜牧业的组织领导。

呼和浩特市畜牧业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 畜牧业的效益将明显优于种植业。秸秆畜牧业是一种有效利用农副产品实现转化增值的有效途径。强化秸秆畜牧业的组织领导, 将秸秆畜牧业发展作为农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来抓, 把工作重点放在农作物秸秆“三化两贮”上, 发动千家万户, 大搞秸秆转化, 并通过秸秆过腹还田, 变“粮少、畜少、田瘦、效益低”恶性循环为“粮多、畜多、田肥、效益高”的良性循环, 使广大农民在充分利用资源, 发展效益农牧业中脱贫致富。

2. 调整种植业结构, 树立“为牧而农、为养而种”思想。

长期以来,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在农民中根深蒂固, 农民“吃啥种啥, 种啥吃啥”, 把粮食的全部视为种粮, 逐渐形成了“唯农是种、唯种是粮、唯粮是食”的单一经济结构。发展秸秆畜牧业就应该在种植业上考虑作物秸秆的利用。近几年, 通过大力发展玉米、马铃薯种植, 有效地增加了可利用秸秆 (马铃薯是加工后的淀粉渣) , 为全市畜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饲草来源。上一些成熟的玉米品种推广, 为秸秆青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扩大畜牧种群, 提高秸秆利用率。

在一些秸秆利用率不高的地区, 采取政府行为, 扩大秸秆饲用牲畜种群, 促进群众自觉利用作物秸秆发展畜牧业, 提高秸秆利效率, 减少资源浪费。

4. 增加科技含量, 加大秸秆畜牧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

以秸秆“两贮”为主的饲草加工转化是保持或增加饲草营养成分, 增强牲畜适口性。低投入高效适用的技术, 成熟的畜牧业技术, 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增加新技术应用覆盖面。并针对历年“两贮”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深入广泛地开展科技培训, 提高基层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

5.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秸秆畜牧业发展规模推进。

农区畜牧业 篇2

1.1 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方式落后

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是霍林郭勒市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农户的牛羊从5月上圈到夏季牧场放牧, 再到10月返回农区进行圈舍饲养属于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夏季牧场牲畜只有圈没有舍, 多是散养。尽管大通县畜牧业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从整体来看, 大多数散养户生产设施差, 圈舍在大小、采光、保温等方面设计得不科学;饲养管理粗放, 饲喂的粗料多精料少;畜禽圈舍环境潮湿、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即使是一些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 也存在设施不配套、基础设施超期使用、大部分种畜禽场畜舍和饲养设备破损严重的现象。畜牧业增长方式仍然停留在数量增长的粗放模式状态下, 畜禽产品品质差, 奶牛年产奶量在3t头左右, 与全国产奶量6t/头差距较大。农户饲养的瘦肉型猪很少, 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动物疫病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及新型疫病诊断与防治所需技术和设备落后。畜牧业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市场、技术及政策信息不畅通。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方式落后。此均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 畜牧业发展规模小, 产业化程度低,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农户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多是散养, 规模小, 大规模专业化养殖户较少。近年来, 霍林郭勒市初步形成了浅脑山的肉牛、肉羊、奶牛养殖带, 以几家养殖场为主的生猪养殖带, 仔猪繁育等合作组织也逐步增多。但是, 总量不多, 规模不够大, 带动能力弱。我市还养殖有从外地贩运来的仔猪, 说明当地生猪没有完全占有市场, 育种能力弱。现今农户外出打工的很多, 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员, 加上从事养殖业效益低, 因此农户的总牲畜存栏量逐年下降导致养殖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

1.3 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不明确,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大通县畜牧业经济内部缺乏主导产业, 各个产业分散发展, 发展实力不强, 缺乏竞争力。近几年, 霍林郭勒市采取积极措施, 加大扶持力度, 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 虽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其规模数量仍有限, 加工业严重滞后, 现有的几家畜牧业加工销售企业加工销售能力有限。

1.4 重大动物疫病潜在隐患大

随着人流、物流的快速移动, 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外省市引进, 农村规模小、分散饲养的现状使疫病的传播和发生存在可能;加之基层防疫体系建设不完善, 一旦出现问题, 造成的损失大。因此, 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1.5 发展资金不足

当前, 霍林郭勒市暖棚养畜已显示出巨大的增收潜力, 畜牧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发展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 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一般养殖户缺乏资金, 难以形成规模, 难以发展壮大。该市建设的如城关西门村牛羊育肥基地等多处养殖基地因群众缺乏资金, 大多数畜棚等设施闲置, 利用率很低。业务部门缺乏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科技培训等资金, 因此要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工作条件, 保障工作经费。

2 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2.1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开辟各种融资渠道

为促进霍林郭勒市畜牧业经济的有效发展,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出台各种扶持政策, 开辟各种融资渠道。不仅要明确大通县畜牧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而且要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及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围绕区域特色, 优先扶持对区域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的发展, 优先考虑对主导产业起较强拉动作用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养殖小区的建设, 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带和主导产品群。积极争取畜牧业有息贷款和政策性贷款, 多渠道争取畜牧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 以项目争取资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的方法, 扩大畜牧业的投资来源, 鼓励农牧民投劳投资。进一步推行畜禽良种补贴政策, 积极将动物防疫经费支出纳入常年财政预算, 形成长效的投入机制。

2.2 明确畜牧业主导产业

霍林郭勒市有辽阔的天然草地, 环境洁净, 土壤、水、牧草均无污染, 具有发展高原绿色畜产品的优势。同时, 霍林郭勒市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情, 畜产品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草原绿色环保牛肉类制品加工和酸奶、液态奶加工业处于主导地位。要使这部分产业优先发展起来, 并通过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产业产生扩散效应, 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饲养业、皮革加工业等畜牧产业的发展, 形成整个大通县畜牧业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2.3 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 发展龙头企业, 形成规模经营

霍林郭勒市畜牧业必须充分立足草场面积大的资源优势, 以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为导向, 以畜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 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品, 突出发展高原牦牛、奶牛、肉牛和肉羊等产业, 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益;扩大鸡场仔鸡生产规模, 以满足大霍林郭勒市及周边地区的需求。积极发展野鸡、野猪等特种养殖业;兴建规模适度的仔猪繁育场多处, 以达到稳定市场、自繁自育的目的, 也可降低畜禽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还可以起到推广优良品种、集中免疫的作用。构建与现代畜牧业生产相适应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生产供应体系;构建现代畜牧业新经济结构, 实现畜牧业从单纯的饲养环节向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环节拓展, 实现畜牧业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发展特色畜牧产业为基础, 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 吸引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兴办产业;以科技为本, 进行标准化规模生产, 以树立自己的优秀品牌为要求来建设龙头企业。

2.4 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畜牧业从传统散养方式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式转变。加强对散养户的培训, 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科技示范户, 加大投入以促进散养户扩大规模和专业户的标准化养殖模式形成。养殖小区养殖, 采用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防疫、分户饲养的管理形式, 使养殖小区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畜牧业养殖场。

2.5 积极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

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工作条件, 保证工作经费。积极推行和建立当地化的仔猪家禽繁育体系, 实行自繁自养, 减少外源性感染;加强牲畜贩运监管, 切实加强对畜禽贩运和销售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基础免疫,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培训, 提高防疫人员技术水平, 做好免疫注射工作;改善村一级防疫结构, 每村设多名防疫员, 提高防疫密度;重视疫苗保存、稀释和注射剂量, 强化防疫责任管理, 制定防疫目标,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防疫质量, 提高畜牧业应对疫病风险的能力。

摘要:农区为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本文在认真分析了内蒙古农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的基础上, 从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市场体系建设、畜产品加工和产品质量诸方面, 提出了农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与对策。

农区畜牧业 篇3

【关键词】农区;畜牧业;发展;问题;对策

1 畜牧业发展现状

永胜县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衔接部,处于金沙江流域地区,其地貌多异、地势起伏、海拔高差大、气候差异明显。全县辖15个乡(镇)、147个村民委员会、1453个村民小组,有23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县。2012年,全县总人口达40.15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6.35199万人,实有耕地面积为35600hm2,人均耕地720m2,耕地复种指数达155.1%。该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蚕豆、花生、油菜、甘蔗、烤烟以及各种蔬菜等。该地人均有粮448kg,农民人均纯收入2804元,农业总产值为132034万元。该地畜牧业以农区散养为主,至2012年末,全县畜禽存栏达1773591头(匹、只、羽),家禽存栏883598羽,其中鸡存栏805389羽、猪存栏302238头、牛存栏118923头,羊存栏400648只、马属68184匹,出栏猪230158头、肉牛32443头、肉羊153551只,出栏家禽843598羽,其中鸡出栏784390羽。生猪、肉牛、肉羊出栏率分别为76.16%、27.28%、38.32%,肉类总产量为30956t,奶产量为1260t,禽蛋产量为969t,全县人均占有肉奶蛋量88kg。2012年,本县的畜牧业产值达1.75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按照无公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把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增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迅速提升畜牧业的整体水平,加快推进畜牧业由粗放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由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家庭副业向支柱产业转变,从而使全县畜牧业得到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2 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 农户养殖观念落后,思想认识低

一家一户分散饲养仍是我县畜禽养殖业的主要方式,但大多数农户只顾眼前利益,农民的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还没有把畜牧业作为长远的增收项目来抓,规模化程度低,其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较低;其次,缺乏经纪能人和管理能人,没有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没有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意识。一方面是“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的传统养殖观念仍然很强,发展商品牛、靠养牛致富的观念和意识在老百姓心目中仍很淡薄;另一方面是隨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赚钱渠道的增加,相当一部分农民也不太愿意从事周期长、风险大的养殖业。

2.2 畜牧业的经费投入不足,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县财政不富裕,近几年来,全县虽对发展畜牧业的经费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高,投入仍然不足,致使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服务功能不全、服务手段落后。目前,全县还有40%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无房或危房,基层畜牧兽医站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缺乏必要的防疫、检疫、监测等设备,这严重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畜牧业的发展。

2.3 畜牧业规模化企业少、规模小、标准低,带动辐射能力不强

近年来,全县在畜牧业产业发展上培育了一些规模化养殖企业,这些企业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难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生产,畜牧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上。二是除三川集团外,大多数企业无论从经营规模、开拓市场的能力、产业化程度,还是科技含量等方面都显得比较弱,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三川集团和农户之间如何分享加工、销售的平均利润以及使三川集团与农户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发展生猪养殖的积极性。四是扶持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企业对此反映强烈。我县畜牧业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饲养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现有龙头企业实力弱、效益差,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差,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不足,畜产品竞争能力低,辐射示范作用不强,缺乏带动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2.4 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在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方面,尽管这几年发展比较快,建立了很多人工授精点,而且大量引进了优良种畜,但治标不治本,而且在从外地引种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品种质量差,带病引入等。总体上看,我县尚未形成适合品种改良和良种畜禽的繁育体系,特别是大牲畜品种改良发展缓慢,这对于解决我县畜产品结构性不合理和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问题极为不利,这是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2.5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县级虽然建立了防疫机构,但力量薄弱、设备不足;乡镇一级动物防疫机构尚未健全完善,乡镇领导对畜牧兽医站工作不够重视,在站内工作紧、任务重的时候,站内职工还经常被乡镇政府抽调去干政府工作,没有时间去干自己的业务工作;基层站所工作经费不足、设施简陋、队伍不稳定、工作量大、人员组织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技术职称低,部分站所人员系近年畜牧系统考核招聘的应届毕业生,无基层工作经验;科技队伍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面临断层状态;村级兽医员的工资报酬偏低、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不精等问题也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由于我县的山区乡镇比较多,开展动物防疫工作难度较大,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这是全县发展畜牧业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nlc202309021715

2.6 畜牧队伍的素质亟待加强,科学技术饲养水平有待提高

全县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虽然比较健全,但由于长期以来畜牧兽医的体制原因,使得我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比较差、服务意识不高,很多人一心扑在赚钱上,工作责任心不强、学习自觉性不高、业务能力差,不能对养殖业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导致品种落后、管理粗放、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农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还很普遍,在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科学技术来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人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等,这些都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7 畜牧业信息化落后,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

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畜牧新科技在我县难以迅速推广应用,使得养殖成本过高、效益太低,且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导致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和农民增产不增收、产品滞销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老百姓不能及时地了解市场经济行情和外界的养殖信息,不能适应市场和价格变化的要求,生产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畜牧业的发展。

2.8 管理粗放和经营落后造成自然草场退化严重

长期以来存在着对自然草场利用不合理、管理粗放和经营落后的问题,造成自然草场退化。由于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对草山草坡管理不科学,投资少,对草山只利用不建设,只向草山索取而不向草山补给,加之病虫、鼠害的侵袭以及农户开荒建房、泥石流等的影响,造成森林面积减少、草场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加之由于草场严重超载,使我县草食动物饲草严重不足,加之人工种草工作在一些地方没有做实,饲料的加工利用没有跟上,这些都制约了我县草食畜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针对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畜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二个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健全四大体系,狠抓六大工程”来加速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一个目标”,就是始终以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规范和提升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以及农民增产、增收致富为目标;“突出二个重点”就是以绿色生态畜牧业建设为重点和以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及养殖小区经营为重点;“狠抓四大产业” 就是狠抓生猪、他留乌骨鸡,三川火腿,云岭黑山羊四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健全四大体系”就是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安全生产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生态环保体系4个体系;“狠抓六大工程”,一是完善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工程,二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三是建立一乡一品工程,四是大力开发饲草饲料工程,五是动物保护工程,六是加大畜牧业科技扶持及扶贫工程。

3.1 一个目标

根据我县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彻底打破“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商品经济观念。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畜牧业提质增效步伐。继续坚持“提高品质、增加总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实现畜牧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的目标进行。

3.2 突出二个重点

(1)政府要从我县的实际出发,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食品安全,把指导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当做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

(2)政府要大力扶持发展养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推动养殖小区的建设步伐。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带动农民、滚动发展”和“谁有能力谁牵头,谁牵头扶持谁” 的原则,从用地、贷款、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扶持和改造现有畜牧养殖、加工企业和畜产品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经济能人和私营老板的作用,积极兴办畜牧产销专业协会及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一批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畜牧业龙头企业群,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3.3 发展四大产业

(1)根据我县的生猪养殖实际,结合国家对生猪养殖的扶持力度在我县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为消费者和三川集团发展三川火腿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做好我县的菜篮子工程提供有力保证。

(2)结合他留乌骨鸡的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申报成功的这一契机,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在全县做好他留乌骨鸡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把我县的特色优质产品牌打出去,做强、做大、做优他留乌骨鸡产业。

(3)根据我县现在三川火腿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力,加大对三川集团的扶持和引导,结合我县的生猪养殖规模,实施重点突破。要按照市场发展规律,瞄准国内、外大市场,着力在初加工和深加工上做文章,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依靠龙头、带动农户,形成“公司+农户”、“市场+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大力发展三川火腿产业。

(4)近年来,我县实施了云南省商品牛羊基地建设、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建设、云南省优势肉羊产业带建设、云南省肉牛肉羊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重大项目,全县养羊业得到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永胜黑山羊由于其优良饲养环境和独特的风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国内外有良好的声誉和市场,我县已成为滇西北最大的商品牛羊交易集散场所。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持,大力发展云岭黑山羊的养殖,可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又一经济来源。

3.4 健全四大体系

3.4.1 科技服务体系

(1)建立畜牧部门、养殖专业化、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动的畜牧科技推广服務体系,发挥产供销一体化的带动优势,加快先进科技的推广普及力度。

(2)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畜牧科技人员积极投入畜牧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中去,开展畜牧科技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养殖技术成果运用到畜牧生产中。

3.4.2 安全生产体系

nlc202309021715

(1)认真贯彻落实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宣传普及。

(2)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好畜牧产品的精深加工,调整发展思路,由又快又好发展改变为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强化畜产品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发展优质安全的畜牧业新产品。

(3)健全动物检疫和防疫监督机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强化县、乡、村级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体系建设。

(4)以畜产品安全、卫生为标准,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保障畜产品生产安全、环境安全、消费安全。

3.4.3 信息化服务体系

根据市场的需求组织畜牧业生产和提供畜禽产品,把提高畜产品市场占有率放在发展畜牧业的首位,完善畜牧业信息化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畜牧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畜牧业信息收集、发布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建设,完善畜牧业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加强畜牧业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生产、流通两手抓。

3.4.4 生态环保体系

(1)建立生态畜牧环境监控体系,狠抓畜牧环境污染问题;推广环保生产技术,如养殖场废弃物零处理技术等,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和生产实践指导。

(2)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引导养殖户科学使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实施无害化生产,降低有毒有害残留物和污染。

3.5 狠抓六大工程

3.5.1 完善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工程

(1)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站所的工作、生活环境条件,稳定基层畜牧兽医队伍。

(2)加强理论学习。把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畜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新的业务知识作为畜牧系统学习建设的首要任务,加深理解和把握,切实做到入脑入心,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

(3)扎实抓好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统一和提高畜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着力解决部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单位制度建设,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依照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县畜牧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针对发展中的难题,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三个转变”,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开阔思路,站在全局高度思考和谋划发展,在比较借鉴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基层”为主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保证服务质量。由局领导带队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基层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抓好畜牧机构队伍建设。强化畜牧队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畜牧队伍。

3.5.2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

(1)坚持外引品种与选育本地特优品种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以猪和牛、羊为重点的“繁、引、推”相结合的良种体系建设,加快猪和牛的人工授精网点建设和技术推广,逐步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与杂交改良体系。

(2)加强地方良种保护和生产开发,大力发展优质杂交猪、杂交牛、羊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云岭黑山羊、他留乌骨鸡等特优产品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名特优品种的群体数量,实现养殖生产结构的多元化,建成具有我县特色、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种和品质结构。

(3)加强品种选育工作。加强品种选育是良种工程建设的长远大计,要改变过去重引种、轻育种的倾向,把品种选育工作提到重要日程上来,组织引导建立我县种畜禽繁殖场,要在省级品种选育和育种协作组织、重点种畜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品种选育、保护和育种新机制,确保我县良种需求。

3.5.3 建立一乡一品工程

(1)生猪生产形成以粮食主产区的三川、期纳、程海、涛源等4个乡镇为主,以大安、光华、顺州为辅的发展区域;

(2)云岭黑山羊生产形成以金沙江沿线和山区河谷地带的仁和、六德、大安、顺州为主,以东山、东风、松坪为辅的发展区域;

(3)他留乌骨鸡生产形成以他留乌骨鸡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申报地六德为主,以永北、仁和、大安、松坪为辅的地方生态优良品种的发展区域。

(4)肉牛生产形成以永胜县经济作物区的期纳、涛源、片角为主,以程海、顺州、永北为辅的发展区域。

3.5.4 大力开发饲草饲料工程

(1)以饲草饲料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技术为重点,加强饲草饲料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及饲料工业体系建设,加快推广普及农作物秸秆氨化青贮和工业化饲料等饲草饲料的科学生产与利用技术。

(2)根据永胜畜牧业发展的现状,要用好田、好地大力推广优质牧草的人工种植,改善我县牧草草场的退化情况,结合退耕还林大力推广木豆植物,秋、冬季利用闲置耕地大量种植黑麦草、绿肥等牧草,制作风干草和草粉来解决草食畜冬春季节的缺草问题。

(3)在全县范围内利用现有的农作物产品,运用科学的方法添加预混料制作饲料,改变我县以往有啥喂啥的现状,合理搭配饲料,提升饲料品质。

3.5.5 动物保护工程

(1)围绕生产安全畜产品的目标,分期分批建立和完善全县各级兽医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增强应对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的预防、控制的快速反应能力。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功能较完备的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实验室、饲料检验室和畜产品安全监测室。

(2)把强化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治作為促进农民增收目标实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落实好疫病控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实行群防联控,抓好疫病监测、预报、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及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反应机制,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免疫注射工作,建立高质量的防疫保护屏障。

nlc202309021715

(3)认真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工作,杜绝病害畜禽产品上市,把动物检疫从流通环节中移到动物饲养地,有效杜绝畜禽疫病在流通环节中的传播。积极开展涉牧生产资料及畜产品安全的监测工作,解决好畜产品安全問题,促进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4)建立与健全防疫体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切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的建设,解决好村级防疫人员的待遇问题;强化动物免疫、检疫、诊疗、监测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全面提高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牧业的生产安全。

(5)加强饲料、兽药质量标准监督等体系建设,依法实施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严禁假劣饲料、兽药上市,禁止使用有毒、有害、高残留药品和添加剂,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确保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清理整顿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其做到有证规范经营。

3.5.6 加大畜牧业科技扶持和扶贫工程

(1)全县畜牧系统实行中级职称挂钩养殖大户联系制度,把先进的畜牧科技知识带到农户中去,为养殖大户解决一些实际的养殖方面的问题,提高畜牧业养殖的科技含量。

(2)积极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手段,大力吸引、鼓励和组织更多的信贷与社会资金投入到畜牧业经济发展中。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创新贷款方式,增加扶持畜牧业的中长期贷款数量。通过多渠道投入,建立和激活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以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补充、以养殖户投入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形成政府与市场互为发展、互为补充的投融资格局。

(3)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切实加大畜牧产业对内对外的开放力度,重点加强与畜牧业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带领一部分有先进意识、想发展畜牧业的农户到外地规模养殖场参观学习先进的畜牧科技知识,从而发展我县畜牧业,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生产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快做强做大畜牧产业的步伐。

(4)加大国家扶贫力度,出台激励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加快转变畜禽养殖方式,对规模养殖实行以奖代补,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继续实行对畜禽养殖业的各项补贴政策,以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利用秸秆资源发展农区畜牧业 篇4

利用秸秆资源发展农区畜牧业

一、乌兰察布市秸秆产业现状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中部,现有耕地1130万亩,农作物耕作面积900多万亩,其中水浇地208.1万亩.粮食总产历年可稳定在20亿千克以上,以粮草比例1:1折算,每年可获干草20亿千克,为畜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 者:蓝秀红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刊 名:现代农业 英文刊名:MODERN AGRICULTURE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农区畜牧业 篇5

优良的家畜品种在养殖中固然十分重要, 但它并不是提高养殖效益唯一的决定因素。目前广大农村对农作物秸秆喂养家畜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 导致营养不平衡或有代谢疾病出现, 一些家畜优良的遗传性状不能表现, 存在畜种逐渐退化、产出性能下降、饲养周期长、体格小、生长发育慢、产肉量低、胴体品质差、屠宰率低等现象。

2提高对优质牧草重要性的认识

许多农民对种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受传统观念和眼前利益的影响, 不愿意拿出耕地种植优质牧草。而牧草具有丰富的蛋白质, 是反刍家畜最经济的粗蛋白来源。牧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 是绿色安全和方便环保的优质粗饲料, 特别是豆科牧草 (紫花苜蓿、红豆草等) 是集约化养殖最可靠、最经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在苜蓿的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高达18%-24.8%, 蛋白质含有20种以上的氨基酸, 包括人和动物的全部必需氨基酸, 以及一些稀有氨基酸 (瓜氨酸、刀豆氨酸等) , 其中赖氨酸的含量为1.06%-1.38%。而在畜牧业发达国家, 通常苜蓿是反刍家畜主要的蛋白来源, 他们在草食家畜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解决粗饲料配置不合理问题

绵羊作为巴彦淖尔市的主体畜种, 长期以来以农作物秸秆 (低质粗饲料) 为主要饲草来源, 营养不良的现象普遍存在, 养殖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粗饲料品种单一, 品质差, 消化利用率低。通过实验证实, 补饲苜蓿等豆科牧草产品可改善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效率, 提高消化吸收率, 并证明苜蓿草和秸秆存在着正组合效应。所以, 在肉羊日粮中添加豆科牧草, 既可满足肉羊营养需要, 提高羊肉品质, 又可显著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 降低饲养成本。

因此, 通过不同粗饲料在肉羊育肥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要进一步对反刍家畜粗饲料的重要性重新认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 肉羊育肥注重精料的补饲, 粗饲料处于次要地位, 这正好与反刍家畜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相违背。羊是草食家畜, 在有草缺料的情况下可以生存, 但在有料缺草的情况下难以生存或不能生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为家畜提供种类多、营养丰富的优良牧草, 精料只能作为补充。所以, 加强粗饲料、特别是优质牧草的开发与研究, 对于肉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良牧草的种植面积

2009年全市粮、经、草比例为51.5∶45.2∶3.3, 这与生态农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调整种植结构关键是增加饲草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 大力推行"种草养畜优草优畜"的策略。2010年按照市委、政府提出的100万亩人工牧草种植目标, 制定了《巴彦淖尔市2010年人工种草实施方案》, 鼓励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开展牧草订单种植, 到今年7月份全市落实人工种草面积87.5万亩, 其中订单种植面积突破3.5万亩。

在全市实施绿色蛋白质生产及转化工程, 全方位推进苜蓿等优质牧草的生产和科学利用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 良好的管理条件下, 苜蓿亩产干草可达1000-1500kg, 亩产粗蛋白260kg。按照2010年市委、政府提出的100万亩种植目标, 在今后几年每年可产苜蓿干草10-15亿公斤, 产粗蛋白2.6亿公斤, 这为畜牧业生产奠定了基础、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改善家畜的营养结构, 提高营养水平, 可以达到提高肉羊数量质量的目的。切实提高肉羊生产能力, 增加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建立我国最大的绿色肉羊生产基地, 推动全市由秸秆型畜牧业逐步走向-秸秆优质牧草型畜牧业-优质牧草型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网上书店管理信息系统论文下一篇:城市地震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