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文化十篇

2024-08-20

偶像文化 篇1

AKB48的由来

2005年12月,日本少女偶像团体AKB48在东京秋叶原开设了第一个专用剧场(AKB48剧场),以“能够见到的偶像”为卖点,开拓出了独特的偶像经营模式,获得日本乃至全球大量粉丝的支持和喜爱。

AKB的名称来源于总部秋叶原的简称(AKIBA)。为了便于记忆,便提取了主要读音的前3个字母AKB作为名称。

48的名称来源于制作人秋元康对偶像团队建设的初期构想。团队正式团员人数维持在48人,(成员的加入和退出时会略有变化)并将团队分为2个24人小组进行偶像活动。

由此可见,早期的AKB48锁定的粉丝群体是经常出入秋叶原的具有宅属性的人群。

AKB48是48系列少女偶像团体的总称。最早的时候仅指东京秋叶原的总部,随着AKB计划的扩张,也用来泛指姐妹团及衍生团体。

2016年为止,制作人秋元康以AKB48的经营模式为蓝本,已在日本国内各地区开设出了姐妹团体SKE48、HKT48、NGT48,拟对抗团体NMB48(大阪)4组,海外姐妹团体JKT48(印尼)、SNH48(上海)2组。不仅如此,以菲律宾、台湾、泰国这3大城市为据点的MNL48(马尼拉)、TPE48(台北)、BNK48(曼谷)计划也在积极推进中。

AKB48的经营理念与以“御宅族”为核心的消费市场

AKB48颠覆了人们对偶像只能在电视和演出活动中见到的固有观念,以“能够见到的偶像”为宗旨,通过专用AKB48剧场的高频率公演及完全服务满足粉丝需求的握手会与写真会大大缩短了粉丝与偶像的距离,并创造出偶像就在身边氛围。AKB48的主要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80后人群,这一时代的年轻人更加关注个人的小世界。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直接影响了这一代人的消费形态。

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日本的“御宅族”文化已经逐渐影响到全世界。当代的网络文化(网络用语、网络符号等)都是建立在“御宅族”文化基础上的。日本“御宅族”文化不仅仅来自于次文化,也是构成日本文化的重要因素。在日本“御宅族”文化中,当喜欢上某个动慢女性角色时,会毫不修饰的使用“萌”进行赞美。因此对于萌的形象,可以归纳总结为一些特定外形的结合体。比如说小猫一般的可爱外形,身着中学校服的可爱女孩等。

AKB48针对“御宅族”的特点,从成员的挑选、服装的设计、歌词的编写,门票的定价等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1. 挑选各种“萌”的成员

以“能够见到的偶像”为运营理念,AKB48因此在成员挑选方面也采用了与选秀节目不同的标准。由于“御宅族”对于女孩“萌”的定义有所不同,有人喜欢胖胖的女孩,有人喜欢乐观开朗的女孩,有人喜欢腹黑内向的女孩。因此,在能体现出“萌”气质的基础下,尽可能多地选择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女中学生。该营销手段并非将女孩打造成电视荧屏中闪耀的巨星,而是在小剧场中随时就能见到的“自己身边的女孩”。对于“御宅族”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2.专属设计“萌”的服装造型在演出服方面,AKB48在公演早期使用女子高中生的校服。在日本宅文化中,一般认为穿着中学校服的年轻女孩形象本身就具备“萌”的基本特点。随着组合的不断发展,制作团队以女子高中校服为基本,根据不同的公演的主题不断改良创作以女子高中生校服为基础的演出服装。迄今为止,已经创作出超过1000套的演出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歌曲《解释Maybe》中使用红色的格子裙套装,当时在女性中极为流行。

3.有主题的原创歌词编写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粉丝对ABK48的认识,在专属剧场中的演唱会全部被称为公演。至今为止,公演一直都作为AKB48活动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支撑着更个团队。在公演中所演唱的所有曲目全部为AKB48的专属原创歌曲。粗略估计,目前AKB48公开发行的原创单曲已经超过500首,原创团体合唱歌曲超过1000首。除了伴奏外,歌曲中的歌词部分全部由制作人秋元康独立完成。每次公演前,他都会预先收集1000首样曲,通过数日反复推敲后选定公演曲目。

除了对“萌”要素消费需求旺盛外,日本“御宅族”文化中对虚拟恋爱的消费需求也非常高。因此,在歌词的编写方面大致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类似于《Bingo》、《裙子、轻轻地》等女性视角的虚拟恋爱歌词、类似于《马尾与发圈》、《无限循环》等男性视角的恋爱青春赞歌的歌词及类似于《River》、《机会的顺序》等自我对话为中心的歌词。在专辑《大声钻石》发布后,AKB48的主流粉丝群体(大量男性粉丝的加入)激增,以男性视角的恋爱青春赞歌歌词及自我对话为中心的歌词已成为主流。

4.“低”价门票策略由于锁定的对象为年轻且并不富裕的“偶像御宅族”,因此制作方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低价的公演门票策略。初期,门票分为1000日币的坐票和500日币的站票。而对于一场流行乐演唱会而言票价就算在10000日币以上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随着组合的人气攀升,门票经过多次涨价,目前男性票价3000日币,女性与高中生以下2000日币,并取消了站票出售,但与巨星偶像的live门票相比还是非常便宜。与廉价门票相反的是剧场的建设齐全,细节的设计也非常用心,远远优于很多地下偶像组合。这种优于地下偶像组合,却低于当红偶像的门票价格设置使AKB48称为“御宅族”的不二之选。

从挑选成员到门票价格设定,AKB48从方方面面制造着专属御宅族的“能够见到的偶像”。

AKB48的团队结构与控制风险管理

AKB48的团队结构非常有趣。按照制作人秋元康的构想,整个团队由48名(或更多)正式成员构成。其中主力为A组、K组、B组,研习生组成员具备升入主力组的机会。在公司结构中,研习生相当于实习生的岗位。研习生组成员升入主力组就相当于成为正式成员。制作人秋元康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有三点:

1.丰富的偶像类型储备

比其传统的多人偶像组合(3~10),48人的大型组合中可以加入更多不同类型的偶像供粉丝挑选。就算是同一类型的偶像,也有细微的差别,细微的差别便会吸引到完全不同的粉丝。因此,和传统的多人偶像组合相比,粉丝的选择余地更多,更加容易挑选到心仪的偶像进行支持。对于“御宅族”们来说,可以从如此多的成员中慢慢挑选自己喜爱的偶像,就如同在玩一场虚拟恋爱养成游戏。

2. 偶像的分组管理

由于48人左右的大型组合对于初次接触的人来说不容易找到重点。因此,将人员分组更加便于信息的整理与收集。在日本,大多数具有人气的大型组合,都会给每个分组冠以特殊的名称。AKB48将团队成员分为A组、K组、B组及研习生组。对于观众来说可以更有效率和目的性的关注到自己的目标偶像。

3. 降低培养成本与风险的控制

在确认培养偶像后,经纪公司都会对偶像进行专业的培训。在传统的偶像培育系统中,往往一个偶像的培养,需要请来各行各业的专家。高昂的培训投入及未知的培养成果往往都给经纪公司带来巨大的压力。比如,经纪公司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包装了偶像A,但经纪公司对偶像A是否可以成名,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没有100%的把握。当偶像A推出后,没能吸引到足够多的粉丝给经纪公司带来预计的收益,对经纪公司来说,偶像A的包装计划便以失败告终,其间投入的时间、财力都变得毫无价值,造成了间接的经济损失。

而对于AKB48来说,培养一次偶像A的成本,可以用来同时培养整个组合的偶像,将培养成本分摊到每个团员身上,经纪公司的投入相对减少。同时,AKB48组合中的偶像类型丰富,总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有机会成为非常有人气的偶像吸引大量的粉丝,为经纪公司带来足够多的经济利益。2014年,AKB48发展到巅峰时期,组合中便培养出以前田墩子、大岛优子、筱田麻里子、板野友美、高桥南、小岛阳菜、渡边麻友为核心的“神之七人”。当初,作为组合支柱的前田墩子与大岛优子的粉丝数就占据了整个组合的半壁江山。

AKB48剧场

作为AKB48的发源地,AKB48剧场设立于唐吉诃德秋叶原店8层。剧场共设有250个座位。门票售价一般为2500日元。曾在同楼5层开设了AKB商店用以出售DVD与各类相关商品,该店于2015年12月关闭。

制作人秋元康建立固定据点进行偶像活动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独立的经营模式

以往,偶像群体一般通过电视节目的放送进行发展。这样的话,偶像的一切活动都受制于电视台的制约。对电视台来讲,是否将一档偶像节目持续放送,主要需要参考收视率的情况。在日本每增长1%的收视率,就意味着需要吸收100万左右的观众。而偶像团体一旦依赖于电视媒介,就必须维持10%的收视率,也就是说至少需要有1000万的人收看才能维持该团体在电视台节目中的播出。

AKB48设立剧场后,只要剧场持续经营,并且保证每次公演的观看人数,就可以在保持收支平衡的状况下,让组合慢慢积累经验,不断吸收忠实粉丝。与依靠电视节目快速回收投资成本,获取经济利益的经营模式相比,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锁定核心粉丝

大部分前来观看AKB48公演的人,其中绝大部分并非居住在剧场周边。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转乘多次电车,甚至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观看心仪偶像的公演。

由于AKB48的公演采取完全预约制和抽选制,没有当日券发售。为了照顾到未能买到门票现场参观的观众。没有进入剧场内参观公演的粉丝仍然可以在剧场大厅免费观看现场直播(粉丝间称为大厅观赏)。

如宗教礼拜一般,剧场的设立为这些忠实的核心粉丝提供了消费信仰的场所。使他们逐渐养成了新的消费习惯。

3. 强调与粉丝的互动

AKB48不仅通过设置专用剧场进行公演的手段成功拉近了偶像和粉丝的距离,同时也注重加强粉丝间的互动交流。特别是剧场前的大厅为互不相识的陌生粉丝提供了沟通交流的空间。在网络上,开设了专用的网络社区服务,粉丝们通过利用网络社区服务可以进一步加深交流。构成了线下体验互动、线上交流的经营模式。

AKB48的运营方非常注重并积极吸取粉丝的建议。当剧场没有过分拥挤时,制作人秋元康会亲临现场与粉丝互动交流,同时也会从工作人员那边了解粉丝的需求。特别是在偶像团体运营初期,运营团队方面的经验尚浅。因此,包括门票的销售、抽签与陈列的方法全部都是由粉丝向年轻偶像们传授的。

2006年8月,AKB48官网开设了歌迷会“柱之会”。最初,会员可以注册多个账号登陆网站。由于这样的制度引发了公演门票在网络拍卖中发生倒卖的事件。2011年9月停止“柱之会”的运营,重新规范会员注册制度后于同年12月设立了新的官方歌迷会“二本柱之会”。

4. 握手会与CD贩卖

AKB48制作人秋元康在创立之初,就将组合的经营理念定为“可以见到的偶像”。围绕这一理念,开创出了独特的AKB商法。AKB的商法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就是握手会与CD贩卖。握手会又分为个别握手会与全国握手会,两者区别在于:通常盘中封入的是全国握手会参加券。在全国握手会上所有的成员不会同时出席,而是以2-4人偶像组成一组与粉丝进行握手。全国握手会参加券不能用来参加个别握手会。

个别握手会就是指可以只和目标偶像握手,并且AKB48所有成员都能出席的活动。现在,活动在幕张会场及东京巨目这样的巨大会场中举办。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和喜欢的成员握手,比起全国握手会的时间(1~5秒),个别握手会的加长时间(10~20)独具魅力。

个别握手会的设定,可以弥补在全国握手会上未能出席成员的核心粉丝的遗憾。是对于那些没有被入选的偶像的粉丝的特别定制活动。

在使用方式上,全国握手券适用于全国任何会场,任何成员。个别握手券必须在购买后的规定活动时间内使用(规定时间内会举办3次)。因此,需要在购买时确定好时间和对象。对于广大粉丝来说,这是一个较为人性化的设定。

CD贩卖是AKB48与粉丝互动最有人气的途径之一。2011年专辑《Everyday,喀秋莎》发售后的2日内,销售额突破108万枚,上市4周销售突破151.7万枚,成为日本公信傍上最快突破150万枚的女子组合。在女子组合的销售上创造了前所未闻的记录。之后,AKB48系列的CD销售记录不断被刷新,成为CD界的销售神话。

AKB48的CD大致可以分为通常盘和剧场盘两种。

通常盘能在唱片店及便利店进行预约购买。在amazon亚马逊等平台上可以直接购买到的第一批发售的封有“全国握手参加券”的CD。利用“全国握手参加券”可以参加全国握手会与目标偶像握手。

全国握手会是指AKB48的成员在首都圈内(东京、崎玉、神奈川)、北海道、东海(名古屋)、关西、九州等地开展全国性的握手会活动。

如果使用通常盘中封入的券的话,可以参加全国任何地方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握手会上,并不是所有的成员都会出席”。

通常盘的内容及价格为,CD1枚+DVD1枚+邀请券=1600日币

剧场盘中的CD单价为1000日币,除了与通常盘比拥有不同的封面外。另外还有购入特典封入其中。直至《出道~泪的惊喜》(2009年6月)发售为止,一直在秋叶元8楼剧场出售的CD被称为剧场盘。现在,由于人气暴涨,排队购买者之多、噪声嘈杂影响到交通安全及周围居民生活,导致警方介入后停止贩卖。于是从《解释Maybe》(2009年8月发售)开始,剧场盘只能在名为chara-ani的网店使用点数购买。

剧场盘的内容为,随机封入成员的限定生活照一枚加个别握手会参加券。

另外,前面说到chara-ani的网络贩卖。不仅实行完全预约制,还有抽选制。在chara-ani指定的日期时限内进行预约抽选。由于像渡边麻友及小岛阳菜这样的人气成员的抽选倍率很高,经常会出现落空的情况。

在chara-ani上,会限时指定成员进行抽选预约。因此,除了第一枚CD外,粉丝购买CD行为的最终目的完全只是为了附属的握手券。在CD巨大销量背后,粉丝的狂热及造成的浪费行为也值得我们深思。

AKB48总选举

自2009年起,每年都会举办AKB48单曲演唱成员的人气选拔大会。粉丝们通过投票,可将获得票数排前的成员演唱的单曲编入即将发售的CD中。排行在前7位的成员被称为“神7”。对于热爱AKB48的粉丝来说是一次盛大的活动。为了喜爱的偶像可以入选,粉丝们一掷千金。而对于制作方来说主要有2个目的。

1.筛选出具有培养潜力的成员。使排位在50-200位的后进成员知道自己在整个团队中的位置,以更好的督促他们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2.通过选举产生的落差感,让以进入演艺圈,成为歌手或艺人为目标的AKB48的全体成员树立等级和竞争意识,排位后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她们今后演艺活动中公司对她们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AKB48粉丝层的变化

在较早期,粉丝层主要是年龄在30~50岁间的上班族和秋叶元系。在发展的2年半内,粉丝层中出现大量的高中生,并成为了核心层。其主要原因是在AKB48的黄金时代成员由91、92年出生的女生为核心(大学2年级)。由于这个时代的成员非常可爱,同时与高中生年纪相仿,因此高中生一定会购买她们的CD支持她们。比起遥不可及的形象,朋友般的感觉使高中生粉丝的人数开始剧增。另外,为了在心理上消除粉丝对“宅族”的排斥感,剧场及握手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采用具备大学生形象的年轻人。结果,大部分人都会按这个形象接受AKB48,作为高中生就更是如此。由此,近年来,AKB48的核心文化以“宅族为中心的文化”向“以中学生为中心的文化”改变的趋势。

由于在AKB48粉丝群中,受年轻一代的粉丝群体不怎么讲究礼仪的弊端的影响,中年层的粉丝群体也在不断减少。虽然,中年粉丝群体正在不断减少的同时也不断有新的中年粉丝加入。但是,在活动现场却洋溢着中学生的年轻活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粉丝群体中女性粉丝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粗略计算的话不少于3成。由于对AKB48的喜爱,不少粉丝内心都开始萌发了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的想法,旧team B的佐藤亚菜美(一期生)就是从AKB48的粉丝群中产生的。

结语

2016年,全世界的经济遭遇了寒冬,但与之相对的是,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偶像领域的消费热情却越高涨。在中国,2013年,由丝芭传媒与日方共同投资成立的AKB48的姐妹团SNH48成功复制AKB48的商业模式,在上海虹口区开设了据点星梦剧场。经过3年的沉淀和积累,弥补了国内少女偶像团体数量稀少的空缺,并于今年开始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中国目前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被媒体冠以“四千年美女”之名的鞠靖袆微薄粉丝数突破了120万人。火热的偶像热潮更是引来了华人文化控股的入股。

在SNH48的星梦剧场,作者了解并观察了粉丝的特点。发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大部分远道而来观看公演的粉丝来自于北京和江苏省;而上海本地的粉丝则更倾向于远在日本的AKB48。男性的比例大于女性,并且绝大多数是类似于高中生打扮的学生“御宅族”。其背后的原因,非常具有探讨和追寻的价值。

偶像文化 篇2

看到这个标题, 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偶像是令人欣赏、令人仰慕、让人追随的对象。明星、歌星、艺人, 他们都拥有漂亮的外表, 要是再加上出色的歌艺及演技, 就能轻易地吸引一大群年轻的追随者。

可是我的偶像却会追随着我, 循循善诱地教导我, 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们是谁?她们就是陪伴着我成长的妈妈和奶奶。她俩虽然有着不同的性格, 但是我都十分喜欢和欣赏她们。

妈妈是一位职业女性, 担任部门经理的工作。虽然她平时上班经常遇到很多困难, 但是她从不会放弃, 努力地去办理每项工作, 力求做好每一件事情。她不但上班这样, 在家里也这样。虽然她每天下班后都十分疲倦, 但是她仍坚持帮我检查功课。有一次, 我的默写成绩不太好, 但是她没有责骂我, 反而安慰我, 并帮我温习。妈妈真的很善良, 就算下属犯错, 她也不会责骂对方, 只会劝勉他们, 讲讲道理, 让他们信服。妈妈那待人处世的态度, 实在让我敬佩万分。

至于我的奶奶, 虽然她已退休, 但是她也要帮忙照顾四个孙儿。因为她儿时的生活环境不好, 所以她决意要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给儿女。我小的时候, 一定要奶奶抱着才能睡觉。因此, 她常常彻夜不眠地抱着我, 直至我睡着。奶奶真的很慈祥。我真的很喜欢她!

在我心中, 她们两位都是我的偶像。在别人眼中, 她们一位是做事尽责的好上司, 一位则是疼爱家人、愿意付出所有的好奶奶。

胡适:文化领袖,偶像春天 篇3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这首轻快的小诗《希望》,是胡适的白话代表作之一。它被改成歌,谱成曲,传唱至今。

1915年,远在美国的胡适,与一同留美的赵元任、梅光迪等人围绕“国文”与“国语”、文言与白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赵元任记得,那时的胡适“健谈,爱辩论”,同时“自信心极强”。虽然身体很瘦,却“精神十足,让人觉得他雄心万丈”。

7年的留美生涯,是胡适的“一生转折处”。在考取公费留学资格后,胡适进入康奈尔大学学农学。这个奇怪的选择,是因为出国前二哥曾再三嘱咐他“不要学文学、哲学,也不要学做官的政治、法律”,认为这是“没有用的”。为免辜负兄长期望,胡适决定“做科学的农业家,以农报国”。

然而,在耗掉了3个学期,上完了区分30多种苹果的果树学课,学完了洗马、剪树、接种、捉虫后,胡适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转向文科,“自此如鱼得水”。

胡适出国的行囊中带有1300卷线装古籍。在康奈尔大学他一共选修了14门哲学课、7门政治学课、5门历史课,还涉猎英国文学、心理学、美术史和建筑学。政治课中,“美国的政党制度”得分最高:88分;心理学也学得颇好:92分。

康奈尔时代的胡适,已充分显示出社会活动家的气质。用胡适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虽然身居国外,他对国内的局势非常关心,经常呼朋引伴,四处交游,参加各种学生会组织,并担任世界学生会的主席,还设立了一个“薪胆会”,希望“人人能为勾践,似祖国尚可为也”。

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胡适研究会会长耿云志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这段时期对胡适来说,真是到了‘最善世界最善处’。他的头脑比较清楚,又有一种救国的志向,四处去演讲,结识了很多朋友,也有机会深入到美国文化里去。”

但胡适也有烦恼。1914年他在给绯闻女友韦莲司的信中坦白:“我在康奈尔太有名了,我的名气让我荒废了课业。”他花费时间到处演讲、交友,没办法集中精力去钻研学问。康奈尔大学坐落在小镇伊萨卡(或译绮色佳)上,地方小,人头熟,无处藏身,胡适开始向往大城市,“中隐隐于市”。恰巧这个时候,胡适对哲学家杜威的学术主张产生了兴趣,在阅读了大量书籍后,产生了要到哥伦比亚大学亲聆其教的想法。

1915年9月,胡适前往纽约,师从杜威,这对他影响至深。胡适自己曾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

杜威比胡适大32岁。胡适进哥伦比亚大学时,杜威已经快60岁了,高高的个儿,腰板挺得笔直,颇具学者风度。

这位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的首席教授,不善辞令。他讲课慢吞吞的,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说,似乎每一个动词、形容词、介词,都得慢慢想出,再讲下去。许多学生都觉得他的课枯燥无味。慕名而来的胡适,硬着头皮听了几个星期杜威的课,不仅听懂了他所讲的课程,而且对他用字选词的严谨慎重,大加推崇。

胡适最崇拜的,还是杜威的思想,即他的实验主义哲学。实验主义,根据杜威的解释,观念必须在实验中锻炼,只有经过实验证明,在实践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才是“有价值的”。这在后来被胡适总结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此外,实验主义从进化论出发,主张一切进步都是逐渐的。这让胡适在改革实践中持渐进式的改良主张,成长为一个稳健的改良派,后来走上了一条和陈独秀等革命派截然不同的道路。

与陈独秀隔着太平洋的相知

1915年9月,正当胡适投身杜威门下时,在太平洋的另一端,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从第2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发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

徐子超是安徽省绩溪中学的退休教师,也是当地最早研究胡适的人,他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陈独秀和胡适本不认识,两人最初的相交是通过一位共同的朋友——汪孟邹。”汪孟邹在上海亚东图书馆经销书籍杂志,和胡适是安徽绩溪的同乡,又与陈独秀早有交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后,锐意革新,倡导新思想新文化,对在国外留学的知识分子极为看重,几次托汪孟邹写信给胡适,希望胡适能为杂志写文章。于是,胡适在1916年2月寄了一篇白话文译稿《决斗》给陈独秀。此文原是俄罗斯小说,讲述一个丧父少年为了荣誉决斗的故事,胡适通过这篇小说,发出“为大中华,造新文学”的“决斗”之声。

此后,胡适与陈独秀信函往返,两颗新文化之星开始了“纸上相交”。当时,陈独秀认为“中国万病,根在社会太坏”,所以他最初是想让胡适“就所见闻论述美国各种社会现象,登之《青年》,以告国人”。而胡适在美国校园里正忙着为“国文”与“国语”、文言与白话进行辩论,他尝试着用白话写了一些新诗,同学们的评价褒贬不一。胡适便致函陈独秀,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没想到陈独秀很是赞同,于是胡适将自己的意见写成《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发表在《新青年》第2卷5号上,系统阐述了对文学改良的八条建议: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此文一登,轰动一时,胡适人还没有回国,文章已经被当时的青年视为“圣经”。1916年底,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深感“中国社会可与共事之人,实不易得”,有了共同鼓吹“文学革命”的经历,陈独秀认为胡适是自己最好的搭档。经陈独秀推荐,远在美国的胡适被聘请为北大文学和哲学教授,负责英国文学、英文修辞学和中国古代哲学三门课程的教学。

nlc202309081521

1917年,在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的考试之后,胡适于7月10日回到上海。他写了一首踌躇满志的《将归之诗》:“此身非吾有:一半属父母,一半属朋友。便即此一年,足鞭策吾后。今当重归来,为国效奔走。”很显然,此时在胡适心中,陈独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

在日记里,胡适还写下了一句意气风发的话:“吾辈已返,尔等且拭目以待!”这句话将青年胡适的抱负、远见、理想囊括其中,不仅是他与归国留学生共勉的座右铭,也成了他登高一呼,应者如云的利器。

白话的乐趣

1917年7月,胡适撰写了大量有关白话文运动及文学革命的文章。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口号,大力推广白话文。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反对声音也异常激烈,反对者包括大学者吴宓、黄侃、林纾、梅光迪、章士钊等人。

作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大弟子,黄侃成为反对白话文的急先锋。有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提倡白话文,不是真心实意!”胡适问他何出此言。黄侃道:“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名叫‘胡适’,而应该叫‘到哪里去’。”此言一出,他仰天打了3个哈哈,胡适则气得脸都白了。

又一次,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仅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胡适的回击令人拍案叫绝。有一次,胡适正在课堂上大讲白话文的好处,有位同学不服气地问:“胡先生,难道白话文一点缺点都没有吗?”胡适微笑道:“没有。”这位学生想起黄侃关于文言文电报省钱的故事来,反驳道:“怎会没有呢,白话文不简洁,打电报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拒绝了。复电是用白话文写的,非常省钱。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

同学们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电稿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且表达完整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算是言简意赅,但还是太长了。我用白话文只须5个字:干不了,谢谢。”同学们听后纷纷叹服。

胡适身体力行,创作出版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在中华诗国开创了一个以“胡适之体”为特色的白话自由体新诗流派;他创作出中国第一个白话散文剧本《终身大事》,开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他的散文,“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好像西瓜之有口皆甜”;他热心提倡传记文学,所作白话传记,文字清新晓畅,具冲淡自然之美;他还率先用白话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出版了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译本。

由于胡适的倡导和朋友们的努力,白话文学很快取代了文言文学的地位,风行全国。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明令规定,小学教材一律采用白话新课本。胡适的白话革命大获成功。

“爆红”北大

在北大教英国文学和英文修辞学,对留美7年的胡适来说毫不费力,难的是教中国哲学史。原先教这门课的陈汉章功底扎实,但思想陈旧,他从传说中的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洪范》。有同学问他:“照如此讲法,一门中国哲学史何时才能讲完?”他回答:“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若说讲完,一句话可以讲完,若说讲不完,那就永远讲不完。”胡适接课后,学生对他表示怀疑:“一个从美国新回来的留学生,如何能到北京大学讲中国的东西,况且才二十几岁!” 谁知胡适一上来就非同凡响。这位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新派教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上了讲台。他抛开以前的课本,重编讲义,劈头一章是“中国哲学胚胎的时代”,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样一改,给那些言必称三皇五帝的旧脑筋以沉重的打击,用当年听课的学生顾颉刚的话说,“骇得一堂中舌桥而不能下”。

顾颉刚听过几堂课后,认为胡适讲得不错,便找到当时最敢放言高论的同学傅斯年,要他去听一听,以决定要不要将这个新来的老师从哲学系赶走。学历史的傅斯年听后果然觉得不错,便对那些“不以为然”的学生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北京图书馆所藏的《新青年》杂志。 1920年3月14日,蒋梦麟、蔡元培、胡适(左三)、李大钊合影留念。 胡适的白话诗。

就这样,胡适的中国哲学史课程取得了成功,那些思想保守的教师不仅没看成他的笑话,相反,选修胡适课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外校学生乃至社会青年也慕名来旁听,其中就有湖南青年毛泽东。26岁的胡适因此成了北大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

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同时,胡适以自己博士论文为基础,改写成《中国哲学史大纲》讲义,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作序,分为12章,共10余万字,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用近代学术观点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出版后立即风行海内,不到3年就再版7次,影响空前。年纪轻轻的胡适立即成了中国学术界的“泰山北斗”。

胡适站稳脚跟后,北大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胡适参与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帮助和指导进步学生。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易卜生主义》,被视为“个性解放的宣言”。他借易卜生之口说:“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他自由发展。”胡适因此“暴得大名”,成为青年心目中风头无二的新文化领袖。

百年地球10大文化偶像 篇4

迈克尔·杰克逊终结了一个山呼海啸的黄金时代,又开拓了一个娱乐至死的后偶像时代。可以预见,未来能与他等量齐观的人物将难以再现,所有人都为一个人顶礼膜拜的镜头已成绝唱。甄选出的十大偶像,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有过万国来朝的尊荣与辉煌,被定义为永恒。把阿波利奈尔的诗歌献给他们:“让黑暗降临让钟声吟诵,时光消逝了我没有移动。”

迈克尔杰克逊:谁陪20世纪死去

作为美国20世纪流行文化的最伟大的一尊圣像,迈克尔杰克逊倒下了,冷了,死了。他是20世界最后一个全能型巨星,他同时传播了羞涩天性和性挑逗演技、巨星自我中心主义和最大范围的人道主义爱好、强烈又纯洁的肉欲和慈父天性。他的传奇比一百万种人生都要教育我们。在新世纪开头十年,他冷眼目睹了自己离开以后神坛的空虚。如今他的倒下又让所有听过《颤栗》的人都死去了一点点。迈克尔杰克逊 经典歌曲

迈克尔杰克逊是怎么死的? 怀念迈克尔杰克逊的随笔 迈克尔杰克逊梦幻庄园地址 迈克尔杰克逊是清白的吗? 迈克尔杰克逊一生捐了多少善款? 迈克尔杰克逊最后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

迈克尔杰克逊的家产有多少?他欠债了吗? 猫王:胯骨上的摇滚

从猫王开始,美国青少年发现了自己的臀部,而世界理解了摇滚。他生前让正统社会震怒,死后成为最赚钱的过世艺人。作为摇滚音乐史上伟大的先行者,他的女婿是迈克尔·杰克逊,他的对手是列侬。所以列侬说:“猫王之前,世界一无所有。”猫王证明,摇滚确实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他十亿唱片的40%在国外售出,将摇滚变成了全世界青年的启蒙;在他通电的臀部面前,这世界虚伪的道德假象轰然倒塌。猫王的逝世 猫王的歌

猫王的传奇人生? 关于猫王的资料

找“猫王”谱来斯利的资料 猫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猫王是谁,他为什么会这么出名

猫王的女儿嫁人了吗? 格瓦拉:理想主义的标准像 头戴金五星贝蕾帽的格瓦拉肖像是当今历史上复制量最大的肖像之一。那个消瘦的美男子被印在T恤、咖啡杯、海报、钥匙串上。蓄着嬉皮发型和个性小胡子的格瓦拉在摇滚乐、歌剧场和艺术展上出尽风头。格瓦拉出现在著名足球队的队旗上、出租车司机的坐驾前方,摇滚音乐会的大型电子屏幕上,他那被神化的形象成为当今世界最时髦的标志。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切-格瓦拉 是谁? 切.格瓦拉的生平格瓦拉是怎么死的

切.格瓦拉和毛泽东见过面吗 切.格瓦拉是什么人啊?干过些什么事? 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的确关系 切.格瓦拉 的生平简介

格瓦拉的个人档案是什么? 可可·香奈尔:时尚界的拿破仑

可可·香奈尔(Gabrielle Bonheur “Coco” Chanel,1883年8月19日-1971年1月10日)是法国先锋时装设计师,香奈尔(Chanel)品牌的创始人。香奈尔产品种类繁多,有服装、珠宝饰品、配件、化妆品,香水,每一种产品都闻名遐迩。她对高级定制女装的影响是她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100人之一。她给衣服所赋予的想法,彻底改变了西方女人对服装和对自己的看法。关于可可夏奈尔的信息 谁能讲讲夏奈儿创造品牌的故事 夏奈尔的资料谁知道 求香奈儿的历史

要可可香奈儿的生平简介 香奈儿女士在事业方面的成就 夏奈尔的名牌故事介绍和发展趋势

香奈儿女士是什么啊? 迈克尔·乔丹:空中飞人

“飞人”迈克尔·乔丹——一个集优雅、力量、艺术、即兴能力于一身的卓越运动员,他重新定义了NBA超级明星的含义,他是公认的全世界最棒的篮球运动员,不仅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在整个NBA历史上乔丹都是最棒的。名言:“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放弃。” 迈克尔 乔丹是谁? 迈克尔·乔丹的人生传奇 迈克尔·乔丹背后的小故事 迈克尔 乔丹的详细资料 迈克尔.乔丹出生于哪一年? 迈克尔乔丹是怎么训练自己的? 迈克尔 乔丹的中文简介

谁能说说迈克尔乔丹一生的记录都有什么呢? 玛丽莲·梦露:绅士们都爱的金发美人

她身上的所有细节都挑战着原始的肉欲,秋波潋滟,玉体横陈,不是撩拨,是铁板钉钉的致命吸引力。后来,这个艺名玛丽莲·梦露的女人,开创了一个时代,由伊人始,“绅士们都爱金发美人!”“给我一双高跟鞋,我可以征服全世界。”敢这样信誓旦旦的尤物,世间除了梦露,还能有谁? 玛丽莲.梦露的死因是??? 谁知道 玛丽莲.梦露 的一生? 玛丽莲·梦露个人档案 有关玛丽莲 梦露的一张图片的 玛丽莲梦露的光辉历程 玛丽莲梦露是谁啊?

有人知道一个关于玛丽莲梦露的电影吗

谁有玛丽莲.梦露的简介 李小龙:半裸的中国武人 李小龙,一代武术宗师、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功夫影帝、功夫电影的开创者、武道哲学的创立者,截拳道的创始人。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他将 Kung Fu 一词写入了英语词典。李小龙的资料 李小龙的身世 李小龙是怎么死的? 李小龙传奇 李小龙的女儿 李小龙的功夫数据 李小龙真的是被谋杀的吗? 李小龙是艺名吗 约翰·列侬:给理想一个机会

约翰·列侬在与大野洋子睡那著名的蒙特利尔之床以前,他是世界上迄今最伟大乐队“披头士”的主唱;是摇滚文化的最杰出代表;是入侵美国最强劲的英伦浪潮。在1969年与大野洋子那次睡觉的行为艺术之后,他成为最伟大的摇滚歌手、艺术家、和平主义者,他呐喊出“给和平一个机会”,全球反战浪潮风起云涌,成千上万的嬉皮士和花童们呼喊着:“要做爱不要作战。” 约翰列侬是谁? 我想知道约翰列侬被枪杀的详细过程? Beatles中保罗和列侬谁唱歌更胜一筹?? 谁能告诉我大野洋子和约翰.列侬的生平简介? 为什么有人暗杀列侬? 谁知道约翰列侬的忌日是什么时候? 阿甘正传中的约翰列侬是怎么拍的? 跪求约翰列侬YESTDAY的歌词和中文翻译 黑泽明:电影天皇的传奇

黑泽明是20世纪亚洲对世界电影的最大贡献。1950年的《罗生门》起,黑泽明拿遍了金狮奖、金棕榈、奥斯卡奖。但黑泽明爱好巨型制作,他的《乱》、《影武者》动辄投资数十亿日元,因而常常落到没有投资的境地。当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科波拉等受他影响的一代成长起来后,他的大师地位才最终确立。黑泽明的遭遇代表了东方文化在面对西方时的复杂立场:获褒奖时疑似被“审丑”,被批评时马上陷入不自信。黑泽明的代表作 给我黑泽明的资料 黑泽明的电影介绍!

黑泽明导演的电影《梦》取名为“梦”的含义是什么 黑泽明 《活着》讲的是什么啊? 黑泽明导演的全部电影是哪些.求黑泽明《八个梦》观后感

谁来介绍一下黑泽明 麦当娜:爬上神坛的坏女孩 阿波罗神庙前的巨型石碑上,刻着一句古希腊箴言:“认识你自己”,毫无疑问,麦当娜是此箴言最成功的践行者。18岁时,她去纽约州追逐自己的舞蹈梦想;她发觉自己有唱歌天赋,便积极寻找唱片公司签约;当社会风潮渐趋保守的时候,她将紧身女胸衣和婚纱混搭,“Boy Toy”标志性带扣、花边长袜和吊带,将80年代中期的美国震得人仰马翻。迈克·杰克逊和麦当娜比起谁红哦 麦当娜是谁?

麦当娜有些什么好听的歌曲吗? 麦当娜离过几次婚

麦当娜上太空俄罗斯为什么拒绝了呢?? 麦当娜现在身价值多少?

浅析现代偶像的媒介化生存 篇5

一、大众媒介——造神者

从明星的推广开始,人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大众媒介拥有着神奇的“造神”功能。经过精心策划,明星候选人被包装成人们所希望的形象,然后就要经过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即通过大众媒介来加以推广和宣传。唯有经过这一环节,才能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再加上在电视、电影中为其量身定制的角色形象,明星往往获得的是观众对其“本身形象”和“角色形象”的双重认可,而这两者在观众的眼中常常是难以截然分开的。林林总总的现代偶像无疑都是现代文化工业依托大众传播技术打造出来的传媒偶像,那么大众传媒是如何操纵偶像的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偶像原型能否成为偶像,主要是由大众传播媒介所操纵的。现代偶像的形成,并不完全取决于偶像本身的资质,而是取决于控制大众传播机构的社会力量的需要,并通过大众媒介加以操纵,最终是由大众媒介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技巧决定的。其二,偶像被制作出来以后的运作策略和传播进程,是由大众媒介掌控的。其实,崇拜者所见到的偶像在舞台上的光辉灿烂、一尘不染,实则是传媒严密策划、巧妙推广的结果。其三,偶像是否能维持其偶像的地位,同样也取决于大众媒介的策略。现代偶像就像是大众媒介手中的木偶,木偶是不需要思想和感觉的,只是被无数的线索操控着。当然,大众媒介的操纵也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商业利益,公众心理诉求、各种社会力量的诉求等因素。

二、网络——造神机器

现代造神运动因为新兴媒介互联网的加入而变得更富声势活力。从痞子蔡、李寻欢等网络写手到刀郎、香香等网络歌手,从所谓的“网络五朵金花”到网络搞怪名人胡戈等一批又一批的网络红人脱颖而出,他们所吸引的眼球风暴、话语地震是那些“主流偶像”难以企及的。“网络偶像”与“主流偶像”的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是一群在现实社会中几乎不具备任何成名资质的人。如在博客中公开性爱日记的“木子美”、在网上大秀S造型的“芙蓉姐姐”,都是以挑战传统审美和价值底线的恶俗、荒唐和搞怪来引诱网络集市中的看客驻足观望,最终以人气赢得名气。网络以开放的姿态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大众狂欢的平台,它颠覆了惯常的以财富、身份、容貌、才华等作为基本标准的选秀造星模式,把门槛降至最低。可以说,任何一个怀有成名欲望的人,不需要成本,不需要资质都可能一举成名。只要找准一种能够集中打中心底欲求的表演方式,就可以担当这个舞台的领舞者,哪怕是以“丑”和“怪”作为表演风格,也没有所谓的“把关人”将此拒之门外。这种成名模式强烈地刺激了大众的自我偶像意识,网络成为草根们实现“麻雀变凤凰”的梦想天堂。

三、双方共贏——传媒造神的内驱力

媒体热衷于造星,显而易见的原因就在于其中蕴含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为例,他在收视率和商业利润方面创造了一个神话。据统计,2005年收看《超级女声》的观众超过了四亿,该节目的广告投放额为8.39亿元。节目播放过程中的广告价位一路飙升,足以和中央电视台媲美,总决赛的广告报价为5秒插播价4.8万元,十秒插播价7.95万元,15秒11.2万元。而央视一套3月的报价,最贵的电视贴片广告15秒也不过11万元。“超级女生”的冠名企业“蒙牛乳业”一亿元的巨资投入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蒙牛酸酸乳”和“超女”成为了2005年最热门的商业和文化语汇之一。与“超女”签约的天娱演艺公司,同样获利不菲。

在论及网络造星背后的动机时,一位因炒作网络名人而走红的网络推手如是说:“网站才是网络造星的原动力,也是网络造星的最大受益者。无论是网络推手,还是芙蓉姐姐、二月丫头这些网络红人,所有人赚的钱加起来都没有网站的受益大。点击率的上升,访问量的增加,带来的是网站更多的广告投入、融资渠道,还有网站股价的上涨。”网络制造虚拟偶像也包含了同样的资本动力,商家让传统的明星制与新兴的高科技结合起来,把明星机制引入动漫、游戏、多媒体等行业,开辟出一个利润可观的虚拟偶像市场。所以,现代偶像的制造过程已经完全成为一种商业行为,各种传播媒介及其合作者把制作和挑选偶像直接作为商业机会来实现各自的商业利益。可以说,任何现代偶像的产生,都是以资源交换资源的过程。

四、大众——现代偶像的后推手

“1910年以前,演员的名字几乎从未出现在影片上,因为制片商担心演员会由此要求更高的薪金,但是观众还是会替他们所喜欢的演员起个名字”。换言之,最早的电影明星事实上是由观众催生的。大众媒介制造偶像的过程并不是随意的,他必须要考虑偶像市场,也就是要考虑、顺应、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念,偶像只有能够反映时代和大众的价值观才能深入人心。因此,偶像并不是自己真实的形象,而是大众想要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偶像是媒介制造的产物,也是大众意识的产物,偶像折射的实际上正是大众的需求、欲望和梦幻。大众是偶像制作过程的主要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因此,我们说大众是偶像的后推手。进而言之,偶像最终是在大众集体性的仰视中诞生的,“众人的注目,大众的注视使明星成为明星。许多人将目光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将自己的幻想寄托于这个人身上,这个人成了大众存在的一个目标,这时,明星就诞生了”。对于大众而言,偶像既是他设的,也是自设的。大众媒介根据个体意识聚合成的大众需求制造出偶像,随后,通过其强大的影响力,号召力,聚合力,将偶像所传达的价值观投射至大众,借助个体的从众心理,迷狂心理等因素,转移至个体身上,从而获得真实的回应,形成偶像崇拜。任何偶像都必须与其崇拜者保持或抽象或具体的接触,现代偶像既为大众媒介所制造,媒介亦成为偶像与崇拜者保持接触的中介,这正是偶像形成和发生作用的机制,期间大众媒介扮演了重要角色。它通过不断地运作来实现这一机制。而同时,离开了大众真正的需求和积极的回应,这一机制也将无法生效。因此,在现代偶像的创生过程中,媒介与大众始终保持着一种双向互动的的复杂的“共谋”关系。

所以,大众媒介是现代偶像最主要的生产线和传输带。他选择偶像的原型,设计和展示偶像的形象和话语,把偶像符码化,他甚至控制偶像的生命周期,总之,大众传播媒介就是现代偶像的制造者。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析[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 .胡尧之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版.

[3]胡志毅.现代传播艺术——一种日常生活的仪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彭苏.网络造星的幕后推手[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第一期.

[5][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译者序,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问题研讨 篇6

之所以强调重塑青少年的偶像与榜样,是因为就像歌德所说的那样:“与优秀者接触就像受到了一种精神鼓励和心灵影响。”崇拜偶像是在我们一个人的生命阶段,几乎都存在着的心理和情结,是我们以真挚不渝的热情,去效仿某个社会上卓越的人、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可钦佩的品格、人格,唤起的自我热情和追求,实现自己的重要价值的一种精神努力。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偶像追求,等同于没有志向,就会浑浑噩噩地生活,陷入僵化、狭隘的自我中去。

偶像崇拜是一种心理现象,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由八个阶段组成。其中第五阶段(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青春期,是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青少年刚好处在第五阶段,即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思考“我是谁?”“我该怎么做?”这样的一些自我建设与发展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需要有一个榜样。与此同时,由于信息与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我们的媒体推出了大量的明星,而且有关明星言行等与消息层出不穷,于是,孩子们很容易会将媒体塑造的明星设为自己的偶像。

偶像崇拜也是一个德育问题。如果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形象正面健康,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及行为能够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那么可以使青少年学到他们(偶像)身上的优点,督促青少年更加刻苦学习并全面发展,不断走向成功。比如,正是杨利伟成为了部分中学生崇拜的偶像,才使得近些年来报考航天专业的高考生人数猛增,录取分数线一再提高,为国家的航天选拔人才提供了更好的优秀生源。若反之,青少年只能在不自觉中学到某些所谓“偶像”身上的不良习气,使青少年走向消沉、低俗或疯狂,严重的可以毁掉自己的一生!杨丽娟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与教训。

于是我们说,青少年崇拜自己心中的偶像是一种非常自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

5.孩子稍大一点时,应让孩子懂得金钱与劳动的关系,认识劳动创造财富。让孩子通过一些正当的途径获得一些“小工资”。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途径就是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譬如洗一次碗筷1元,打扫一次房间2元,帮妈妈剥一次豆1元等等,最后加起来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共得多少钱一并给孩子,经常这样,孩子在花钱的时候就不会随意乱花了。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以外,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途径可循。对于幼儿来说我们可以让他们在故然、正常的现象,但需要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正确引导。笔者认为,目前我们要重点解决好三大问题。第一,给学生寻找一个能够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代表文化发展方向,真正体现人类偶像崇拜精神的社会群体,使之成为时代的偶像。像胸怀“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理想的、以“许三多”为代表的当代军人形象,应该是时代的偶像;那些在普通、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英雄,也是时代的偶像;还有那些在三百六十行成为了“状元”的劳动技术能手、能够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是时代的偶像。

第二,要清楚地认识到偶像崇拜在这一代青少年身上更多地表现为追星。简单地说,追星就是青少年被明星(尤其是“艺星”)身上的某一种性格品质或闪光点所吸引。笔者认为,只要青少年能够把握好度,不陷入疯狂的非理性状态,追星还属于正常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对于青少年追星的不断升级,学校不能采取漠视的态度。当然,学校不要简单地禁止追星,重要的是要引导青少年保持恰当的追星态度———“追而不狂”、“不丧失自我”、“保持理性”,引导学生由追星转变为做自己,形成其独立人格。

学校教育本身具有价值引导的作用。通过学校教育,要树立主流价值观,给青少年的终生成长打下一定的基础。价值引领才是教育的本意,采取“关、卡、堵、压”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可能暂时效果好,但对孩子们是一种伤害,也是不理性的。对于青少年的追星现象,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价值引导作用。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施教主题,不必将追星看成是搬不上桌面的事情,凡是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事情,都可以光明正大地讨论。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成长经验,并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价值澄清和引导。

第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星”进行分类,引导青少年追求那些曾经或正在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星”,而不是仅仅盲目崇拜娱乐明星。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如“艳照门”事件中的几个所谓的“偶像”等,教育学生认识到:当下的“偶像”已经变成了充满浓重的商业气息和功利色彩的“流行娱乐符号”,从而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清一些娱乐明星的本来面目其实只是商业明星。我们这个社会无论在“今天”,还是在“明天”,所需要的绝对不只是这部分娱乐明星(商业明星),更需要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推动社会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的“文明之星”、“文化之星”、“科技之星”等。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这些优秀的“文明之星”、“文化之星”、“科技之星”,看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们比比哪种追星更健康,更有文化内涵,更富人格魅力,值得尊崇与效仿,以促进其独立人格的发展。

印度偶像沙鲁克汗 篇7

沙鲁克汗是神?穿着鲜红色莎丽的妇人很确定他是。当这位影星的车队开上印度旁遮普省首府昌第加一家五星级饭店的车道时,一大群尖叫不已的女孩就包围了刚下车的沙鲁克汗。那位穿着红色莎丽的妇人是个育有两个孩子的30来岁中产阶级母亲:她正歇斯底里地跳上跳下,兴奋得几乎要飙出眼泪。“沙鲁克汗!沙鲁克汗!”她使尽力气嘶喊着。当保镳在群众中清出一条进入旅馆的路时,沙鲁克汗的笔也在一张张推向他的纸张上飞舞:他是我见过签名最快的人。

但这位狂热的妇人珊诺·辛格要的却不是签名,她想触摸他。“我们相信沙鲁克汗是神在人间的化身。”辛格说。辛格和丈夫吵了一架,拖着儿子来到这里,也就是“神”下榻的饭店,想要寻求一个答案:“神真的和我们一样吗?”

珊诺·辛格可能永远无法真的碰触到沙鲁克汗。反之,她必须和沙鲁克汗的其他数百万名信徒在相同的神殿中膜拜他——这个神殿就是电影院。在那里,沙鲁克汗是地球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中最受喜爱的人物。

我在某天收工后搭乘沙鲁克汗的宝马轿车一起回家,他是我遇到过的最风趣的人。他患有失眠症,似乎非常渴望有人陪伴,滔滔不绝地告诉我许多故事,一直讲到凌晨3点。他向我描述他在马来西亚一个村庄遇到的事:一个炎热的午后,他在路边打了个盹,睡眠中感觉到有人在看着他。他一醒来,竟发现有60个村民正紧盯着他看。村民们还用不太标准的口音颂念他的名字:“查卢汗、查卢汗……”然后咯咯笑着,牵着他的手走进一间屋子。接着他就看到了那东西:一座祭拜他的小神龛,有他的照片和香。

和制片亚许一样,沙鲁克汗的父系家族也来自巴基斯坦,他是个伊斯兰教徒。自从26岁投入印度语电影的演出后,这位现年39岁的演员已有49部作品,每部片的片酬超过100万美元。他的豪宅位于孟买的高级住宅区,可以俯瞰海景,还拥有自己的戏院,但他只在里面看过一部电影。“我不看印度语电影。”他吸了一口烟说,“太长了,一直拖呀拖。”我说他在宝莱坞倒是混得不错,并问他可曾因为自己是伊斯兰教徒而受到歧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分裂从来不曾发生在印度电影界,”他说,“它是完全世俗的。总是张开双臂欢迎每一个人。”

我心中的偶像 篇8

她,2004年参加“超级女声”落选了。

她,2005年参加“超级女声”荣获总决赛第五名。

她就是超级女生纪敏佳。

纪敏佳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爱好音乐的父母使纪敏佳也喜欢上了音乐。在“超级级女声”的舞台上,她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登上PK台的样子。纪敏佳没有李宇春酷酷的外型,也没有黄雅莉可爱的模样,却有着一股不可阻挡的实力。每次歌声响起时,纪敏佳就生动的唱起来,她的声音不是甜美的,但却有独特的魅力,让听众不知不觉的喜欢上了她的歌声,好象被灌了迷魂汤药。每当纪敏佳因票数最低走上PK台时,我就会感到惋惜,难道这一切都取决于外表吗?但她始终保持不变的微笑,信心百倍地走上PK台,用自己的歌声去打动大众的心,去征服所有的人。到最后纪敏佳总是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很幸运的留在了这个舞台上,直到五进四的那场比赛中,纪敏佳以一票之差败给了何洁,成为2005年“超级女声”的第五名。所有支持她的人都哭了,只有她自己笑容依然灿烂。

在她离开“超级女声”的舞台前,她说:“虽然我离开了这个舞台,但我的心却永远留在了这儿,我会通过此次教训吸取经验,好好努力,丰富我的人生!”台下的掌声久久不息,我也为她竖起了大拇指。纪敏佳的自信、乐观的形象深深地刻入了人们心中,她在我心中的地位从一名普通的歌手直窜向“偶像”的宝座。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子,竟能以她坚持不懈地精神、乐观的心态、奋发向上的决心,博得亿万观众的喜爱,真是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她一定回成为演艺界一颗闪亮的新星!

偶像的力量 篇9

In a studio on the 2)outskirts of Beijing, a live TV audience watches people share their most intimate stories in public. Not long ago this kind of show would have been unthinkable in China, but its pioneering host makes it work, drawing comparisons to a talk TV icon.

Chen: It’s 3)flattering in a way, because she’s my model and if people say, “Wow, you are ‘Chinese Oprah,’” that means people say you’re pretty good.

Chen Luyu hosts A Date With Luyu. Her groundbreaking show is known for 4)pushing the envelope, dealing with topics once considered too hot for Chinese TV. Before the show, Chen talked to us about the challenges of hosting a chat show in a conservative culture.

Chen: Chinese people tend to be kind of shy, and we’re not as expressive. I mean, I can’t expect my viewers to be acting like all those viewers on Oprah’s show. You know, they shout; they scream.

When her show first went to air it was celebrity focused, but the US-educated Chen expanded the format to include gues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most unaccustomed to opening up.

Chen: Being sincere, and kind, and being protective of my guests do help a lot. I’m very curious. I’m going to ask all the tough questions. But if they don’t want to answer those questions, it’s fine.

Tough questions and sometimes sensitive subjects. Here trans-sexual dancer Jin Xing appears on the program. Chen has even had guests with HIV.

This program is part of a dramatic shift in the Chinese media landscape. The TV market has expanded and viewers now have more programming choices than ever before, with dozens of local TV channels, along with cable and satellite networks.

Chen: I believe in making my viewers feeling good about themselves, and about life, because, life is hard as it is.

北京郊外的一间摄制室里,电视现场观众正注视着将自己最私隐的故事公开与大家分享的人。不久以前,这类节目在中国还是无法想象的,但勇于开拓的节目主持人令它成功了,并且引来了她与电视谈话节目偶像之间的比较。

陈鲁豫:这种说法有点过奖了,因为欧普拉是我的偶像,如果有人说:“哇,你是中国的欧普拉,”则意味着他们说你做得很好。

陈鲁豫是《鲁豫有约》的主持人,她这个破天荒的节目以其大胆的尺度著称,播出一些在中国电视节目里曾经被认为太敏感的主题。节目开始前,陈鲁豫跟我们谈到在保守的文化氛围下主持访谈节目要面对的挑战。

陈鲁豫:中国人比较腼腆,我们不太善于表达。我是说,我不能期望我的观众表现得像欧普拉节目里的那些人一样,你也知道,他们会呼喊、尖叫。

她的节目刚开始播出时,聚焦点是名人,但曾在美国受教育的陈鲁豫后来将其访谈对象扩展到各种身分的人,其中大部分人都不习惯敞开心扉。

陈鲁豫:本着诚恳、友好的态度,处处从保护访谈嘉宾出发,对做好节目很有帮助。我常常很好奇,提出难于应答的问题。但如果他们不想回答也没关系。

她在节目中的提问苛刻,有时会触及敏感话题。变性舞蹈家金星就上了她的节目;陈鲁豫甚至请过爱滋病病毒携带者来做节目。

这个节目是中国媒体领域发生巨变的一部份。如今,中国有几十个地方电视频道,还有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网络。电视市场广阔了,观众比以前多了很多可供选择的节目。

陈鲁豫:我认为要令我的观众自己感觉良好,对生活有信心,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艰苦的。

Ride with the Tide机遇

Interviewer: You are known as China’s Oprah Winfrey, which is a very 5)lofty title…

Yang: Well, Oprah Winfrey is a great inspiration for me. I don’t expect to be a[n] equal name as hers yet, but I’m trying my best.

Interviewer: But you have certainly made a name for yourself. I mean looking at all those people waiting for your 6)autograph and to snap a picture with you. How did you get where you are?

Yang: Well, for me, as I understand it, I think I’m in a very interesting age. When I was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e national television had an open 7)audition for college graduates to compete for a leading hosting role in a prime-time show. I hadn’t got any professional training before that and none of my family members were in the same business. And my first show, as long as I believe, was the first one on Chinese television that allowed the host and hostess to write our[their] own script. So we could talk about our own growing up, our own families, our true feelings towards certain things. And that’s how I…I was recognized and accepted by the audienc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my career. At that time, my weekly audience was, on average, 200 to 300 million audience.

Interviewer: That’s 8)mind-blowing!

Yang: I know, I know, it’s…but you are in such a huge country.

Interviewer: I just want to know; on the back of that, then, I mean, did you ever think that you would make it so big?

Yang: Uhh, no. No. And I don’t think I’ve made it yet. But I think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I really enjoy what I’m doing. In my terms I’m more focused on targeting the growing number of 9)urban working women. I think they are increasingly more influential in the society, in their professions. And also they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families; the10)carrying on of the values,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alues. But also,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under a lot of pressure from work and from family burdens, from children-rearing[child-rearing]. It’s a very interesting group of people. I’d like to examine them. But, of course I’m a part of that. I’m…I’m one of them.

Well, I think you can only do what you are good at. With so many talent show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ities[popularity], I’m still concentrated on what I like to do. I like to do talk shows. I also see the valu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when I bring in all these intern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introduce them to our audience. I take a lot of pride in this. Well, I wa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things I’m doing is[are] worthwhile. You know, I’m not doing something someone forced me to do or just tempted for money, but it’s something I feel really proud of doing.

采访者:你被看成是中国的欧普拉·温弗瑞,那可是一个很有分量的称号……

杨澜:呃,欧普拉·温弗瑞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动力。我还不敢指望自己现在能与她齐名,但我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

采访者:不过,你自己现在已经很出名了。我是说,看看那些排着队等着向你索要签名、合照的人。你是怎么样取得成功的?

杨澜:嗯,就我个人来说,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认为我处于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中央电视台首次在大学毕业生中为一个黄金时段的节目公开招收主要主持人。我在此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这方面的职业培训,我的家里也没有人从事这一行。据我所知,我主持的第一个节目是中国第一个允许节目主持人自己写台词的节目。因此,我们可以在节目中谈论自己的成长历程、自己的家庭,以及自己对某些事的真实感受。我就是这样在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就被观众认可和接受了。在那个时候,我每周的观众平均有两到三亿。

采访者:那太让人兴奋了。

杨澜:我也明白,不过我可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采访者:我想问的是,在那个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吗?

杨澜:哦,没有,而且我现在也不觉得自己很成功。但我觉得重要的是我很喜欢现在自己做的事情。对我来说,我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断增长的城市职业妇女身上。我觉得她们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她们所在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她们在各自的家庭中也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比如说价值观的传承和转变。但与此同时,她们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抚育孩子方面又面临很多压力。这是一群很有意思的人,我很想对她们好好做一番研究。当然了,我也身在其中,是她们中的一份子。

嗯,我想一个人只能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中国有那么多的选秀节目,而且这些节目越来越受欢迎,而我仍然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喜欢做谈话节目。我把国际名人请到节目中来,在把他们介绍给观众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国际交流的价值所在。我以此为傲。呃,我要确保自己做的事都是有价值的。你要知道,我不想做别人强迫我做的事,或者因为金钱去做什么事,而是做我自己真正引以为荣的事情。

致敬偶像 篇10

科比留下了什么?我科明确表示明天起床他还是会继续训练,保持一种状态,无论是进入商海还是进军其他领域。对此我也相信,我科还是那个我科,做事追求极致完美,不会浪费一丝一毫的天赋,就像是一篇文章中写到的,科比的前十个赛季,你会发现每个赛季科比都会开发出新的篮球技能。不是最出色的身体天赋,但有最努力的后天,成就今天的我科。作为一个科蜜,真是汗颜……

我科有过这样一个广告,不努力奋斗去成就伟大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做他的粉丝。正是这种斗士一般的精神激励着我科一步一步成就伟大。汗颜,每天喊着我科我科,自己却是一个渣科……学着我科去热爱自己的事业,倾尽所有,努力去有所成就。我科有一种努力叫做“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科有一种追求叫做“总有人要赢,为什么不能是我?”,我科有一种态度叫做“英雄来来去去,传奇永垂不朽!”我科没朋友?呵呵哒。

思考人生很有必要,但是着手去做更重要,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前行不看天,不知何时有风雨;一味的仰望天空,不小心就会陷入生活的陷阱。迷茫、无知、自大、物质、反反复复……跟着我科的足迹,打拼属于自己的天空,我科的篮球传奇已经落幕,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回忆路过自己身边的人,一切的一切都是应该,都是生活的安排。一个字就是“干!”。社会就是这样,想法固然重要,但是结果更能说服这个物质的世界,更能为通往为的路铺上一块路砖。我科说他有时候都会疼的夜里睡不着觉,这就是他对成为传奇付出的努力,我湖宿敌凯子的训练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标语“为了梦想奋力拼搏的汗水和失败后悔恨的泪水哪个更痛苦?”当年我科也去凯子试训了,但是作为湖人的死忠,怎么可能,作为我科,就这个性格,怎么可能给凯子打球,但是你的敌人都有这种势不可挡的杀气,你能退缩吗?当你花天酒地,你的对手或许已经又掌握了一种新的技能,我们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亦是如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生活决奏的加快,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让我们更多的忽视了对于精神的反思……我科退役了,但是曼巴精神,永存!对于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业,你热爱吗?你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了吗?你做到只要心够绝了吗?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我科退役了,你做好上位的准备了吗??? 我科退役了,生活的大旗你能否扛起??? 我科退役了,曼巴精神你能否传承好???

上一篇: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下一篇:老年糖尿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