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的心理护理十篇

2024-07-18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

1 相关因素

1.1 ICU是一个集中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患者之

地, 具有完善的监护抢救设备, 各种仪器声、报警声、周围患者的呻吟声, 均会增加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

1.2 探视时间的限制及特殊管道造成交流障碍, 患者会因情感无法交流而异常孤独。

强迫体位带来的不适以及患者肢体暴露自觉人格丧失, 导致患者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 如:焦躁、逆反、丧失尊严、恐惧及其他相关的复杂心理变化[2]。

1.3 有调查显示[3], 50%的ICU患者认为医护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机器, 而不是患者本身。

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 医护工作繁忙, 在急救工作中, 往往忽视患者本身的存在, 大部分患者全身裸露, 损伤患者自尊。

2 护理对策

2.1 介绍ICU概况。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ICU的基本设置, 使其懂得进入ICU是为了疾病更快地恢复, 身边的各种仪器是为了帮助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心率变化的, 使患者在了解ICU的过程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

2.2 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整洁、安静的休息

环境, 调低各种仪器的音量, 各项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干扰。讲解有关医学知识, 告知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均是监测维持生命体征的重要导管, 千万不能拔除。

2.3 加强护患交流。

有些患者由于气管插管或切开不能说话, 我们应加强床旁护理, 根据患者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准确判断所要表达的意图, 采用手势、面部表情、手写来加强护患交流, 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以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

2.4 宣传入室须知。

告诉患者及家属要准备的物品, 同时解释不能陪护的原因, 并留好联系方式, 并尽可能安排家属探视, 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和鼓励, 从而树立信心, 更好地配合治疗。

2.5 定时更换体位, 及时按摩受压部位, 保持床单平整, 增进患者的舒适感。

若患者意识清楚合作, 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 必须使用者, 应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前提下使用, 确保患者安全。

2.6 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 尽量减少患者暴露部位, 要尊

重患者, 维护患者自尊, 必要时以屏风遮挡, 使其感到受重视、被理解, 从而获得心理安慰。对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禁止使用约束性治疗, 可酌情使用药物治疗[4]。

2.7 我们主动向入住ICU的患者讲解ICU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同时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 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取得家属的配合。以自己熟练的操作技术、和蔼可亲的态度、急患者所急的思想, 让患者有安全感。

2.8 做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尽量解释, 让患者了解其目

的和重要性, 同室病友抢救或死亡时用屏风遮挡, 避免让其亲眼目睹, 减少不良刺激。有条件的医院, ICU另设抢救间, 一般情况下在床与床间应有布帘相隔, 在抢救时要做到忙而有序。主动与患者交流,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听取, 尽量解决。

3 小结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 要求护理人员拥有大量的心理知识、高超的技术、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尚的同情心。在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倾听患者的心声, 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 进行积极主动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自觉地预防和排除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 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在护理过程中, 同时拓展护士的知识面, 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 提高了护理质量,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

总之,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ICU护士, 不但要掌握牢固的专科知识, 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充分注意患者的各种情况变化, 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危机。

参考文献

[1]张倩.ICU高技术应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2) :57-58.

[2]李书品, 马海龙, 刘晓梅.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减少使用约束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11) :520.

[3]韩宛云, 陈香娟.ICU对病人的心理损害及护理对策[J].河南医药信息, 2001, 17 (9) :54-55.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11月, 我院ICU病房共收治115例急性创伤性患者, 男77例, 女38例, 年龄从15岁至71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37.9岁。其中32例为颅脑损伤, 11例为胸部损伤, 36例为胸部伤伴腹部伤, 15例为腹部伤伴四肢伤, 10例为胸部伤伴四肢伤, 11例其它伤。82例患者就诊时处于休克状态。对所有患者的伤情按照AIS.ISS评级标准进行评定, 大于16分则为严重创伤。本研究所有患者的ISS评分在16~50分范围, 平均评分为31.4分。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符合我院ICU病房收治标准。

1.2 患者的心理特点

1.2.1 恐惧、紧张、孤独

急性创伤患者发病突然, 病情危重, 发病之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意外创伤导致机体失血、疼痛。由于对疾病发展方向的不确定, 使患者产生了恐惧、紧张的情绪;且ICU病房不允许亲属陪护, 医护人员都比较忙, 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得不到舒解, 容易产生孤单无助的思想, 特别是当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治疗等治疗时, 处于大脑清醒但无法说话的状态时, 患者会感到加倍的紧张及恐惧。

1.2.2 烦躁不安、焦虑

ICU病房随时都处于紧张、繁忙的状态, 医护人员快走忙碌, 对各种危重病人的检查治疗, 各种抢救仪器等发出的提示音, 抢救患者所用的各种仪器导线、电极片、引流管、术后伤口的疼痛,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患者的情绪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中, 易使患者产生烦躁不安、焦虑心理, 甚至发展成为对医护人员和治疗方法的不满, 继而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操作, 严重者产生毁物、自伤等精神异常行为。

1.2.3 悲观、抑郁、惊喜

经过抢救成功获救的患者, 当死亡的威胁解除时, 会产生劫后余生的惊喜, 但由于对疾病的发展方向尚不能明确预知以及疾病的恢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又会使患者表现出抑郁、失望的情绪。还有的患者耳闻目睹周围患友的病情变化甚至死亡时, 对自己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失去信心, 这些更加重了其悲观、抑郁心理的发展。

1.2.4 自尊心受损

急性创伤患者突然从一个健康人转变成为一个危重病患者, 丧失部分自主行动能力, 这种身体状态的落差导致了心理产生巨大落差。同时, 在ICU病房, 出于抢救和治疗的需要, 常需暴露患者身体及身体的部分, 有的医护人员会因工作繁忙而忽略对患者隐私的保护, 造成患者感觉自己的人格得不到尊重, 这些因素使患者的自尊心受损。

1.3 根据上述ICU急性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 我们对其采取了如下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3.1 改善ICU的环境

根据ICU病房本身的特点, 从硬件设施、心理护理、社会影响三方面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ICU环境。在布置ICU病房环境时要考虑到治疗护理需求, 同时还要考虑使病房环境家庭化, 使ICU病房给患者以温馨、安全可靠的感觉。尽量减少所有不必要的刺激, 医护人员在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尽可能做到"稳"、"准"、"轻"。随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合适的体位, 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 使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得以缓解。同时要尽量避免患者看到抢救、死亡、流血的场面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的心理刺激。医护人员应及时向病人传递家属、朋友的关爱及问候, 同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心理护理

所有危重患者都渴望得到及时的抢救及治疗, 而医护人员专业、娴熟的操作技术, 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会给患者心理上以庇护, 使患者消除恐惧、紧张情绪, 感觉有安全感。因此, 护士在护理时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及专业的操作手法。危重患者对自身的病情、病情发展、预后都希望有尽可能的了解, 医护人员应尽可能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实时情况、治疗方案及原理、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治疗时的配合注意事项、疾病的预后情况等等, 使患者放下包袱, 以轻松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2 结果

115例患者按照上述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小结

ICU急性创伤患者由于受到环境、病情、突发灾祸、医疗知识缺乏等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多种负面心理, 这些负面心理对治疗效果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 临床要根据其心理障碍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及干预, 使患者以稳定的情绪, 相对轻松的心态, 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摘要:目的 探讨ICU急性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发生原因, 针对其心理特点总结对ICU急性创伤患者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15例ICU急性创伤患者的诊治资料, 总结其心理特点。结果与结论 在对ICU急性创伤患者的临床医疗护理中, 要根据其不同的负面心理, 予以有效的心理支持及干预。

关键词:ICU,急性创伤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唐德玲.国内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前卫医药杂志, 1998, 15 (6) :370.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3

【关键词】ICU清醒患者;心理不适;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60-01

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重,病情进展快,变化大,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同的病人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ICU有完善的设备,周全的医疗护理,仍有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心理不适。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1]。如何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不适,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转危为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为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ICU抢救的年龄大于16岁,入住时间大于24h无精神障碍患者。本组患者80例,男51例,占63%;女29例,占37%;年龄16-76岁,平均46岁。其中35例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例呼吸衰竭患者。

2.患者在ICU心理不适

2.1孤单、烦躁的心理:当进入ICU病房,家属就不能陪伴身边,接触的都是医护人员与同室的病友,各种治疗和护理行为只是按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 特别是患者神志清醒后剧烈挣扎,精神处于萎靡、瘫痪状态,反应淡漠,严重失眠,情绪悲观,而手术患者术后醒来有种“再生”的感觉,他们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而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这时患者就会感觉孤单、产生烦躁心理。特别是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等有创治疗的患者,神志清楚但不能言语,往往就表现为烦躁不安,并有拒绝行为。

2.2缺乏信任容易猜疑:在ICU病房中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和与医护人员交流外,病人的视觉刺激仅限于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声音刺激则限于单调的监护仪、通气机、营养泵和输氧管的声音, ICU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又能可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引起患者认知、判断力低下,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讲给医生、护士听,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2.3恐惧和焦虑: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如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忧、紧张和害怕,焦虑、随着治疗日程的发展,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治疗费用、疾病的预后以及病情对家庭、事业造成的影响,情况一般会基本清楚,在意识到自己将会受到疾病长期折磨或将失去工作、自理能力时,患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主要表现为焦虑、愤怒、恐惧、自卑、情绪低落,乃至产生轻生念头。

2.4病房环境的影响: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 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在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恐惧感则进一步加剧,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焦虑反应。

2.5睡眠的影响:ICU病房内由于经常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治疗,加上对其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的监护,使得病人不断的接受单调感觉输入,这种环境容易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夜间的护理活动以及病人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都是会引起病人的睡眠不良。

3.护理对策

3.1做好心理疏导工作:ICU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较大,随着病情的变化,情绪也随之波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3.2重视护患交流,增进沟通:ICU工作繁忙,医护人员往往忙于抢救,表情严肃,难免使患者有冷漠之感。护士又是重要调节者,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对入住ICU的清醒患者,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ICU一些情況,从而减少对ICU环境的陌生恐惧感,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应在第一时间与患者交流,介绍并互相认识,通过介绍达到了解,每班护士至少花5min时间与患者说话交流,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2]。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在进行有创操作时,事先与患者沟通解释,说明操作的目的与利弊,取得患者的配合。对于在进行呼吸机治疗、气管切开又不能言语表达的患者,可用手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取得配合,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往中,做到尊重患者,富有同情心。以动听的语言、礼貌诚恳的态度和患者交谈,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疾病,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鼓励和疏导,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满足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愿望。急危重患者进入病房,为了便于各种抢救护理操作,往往使患者全身裸露,有的患者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这种心理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尽可能保护他们的隐私,尽量减少患者裸身的次数和时间,为患者做擦浴、导尿等操作时及时给予遮挡,以保护患者相对脆弱的自尊心。ICU室内布置尽量贴近生活,增加生活气息,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此外,还可以为病人适当准备报刊杂志,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3]。 特别是医务人员进行查房、护理、治疗过程中动作轻柔,语言得当,不在床旁讨论对其需要避讳的病情,多给予安慰性语言,争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各项护理措施及操作均应争取患者合作: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护士要取得患者的理解跟合作,采取任何措施和操作前要跟患者说明目的、步骤,使得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避免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也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4保证病人的睡眠环境: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尤为重要。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病情设置监护仪报警范围,监护仪器的音量设为无声,当监护仪器报警时,要及时排除报警原因。抢救病人时用屏风挡住,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4.结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尤其是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担心疾病的转归及治疗效果,经济负担等。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心理不适。在通过80例患者的观察中,有27例患者发生过烦燥,恐惧现象,有10例患者出现猜疑和不信任感,所有的患者都有睡眠不适的现象。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96%的患者都改善了不适的心理,病人情绪更稳定能更加积极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的时间,节约了住院费用。尤其是8例意识清醒,而插管患者出现的心理不适,能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拔管及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44

[2]刘化侠,沈学.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不适及其原因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2,2:112-113.(曾 红)

ICU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篇4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手术室和ICU基本实行封闭式管理,家属不能随便进入,但这带来了一些问题,也引起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等问题。

干预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转变,医疗服务过程中提供全面、系统、整体规范的身医疗服务一即心理干预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工作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实施范畴渗透到医疗的各个角落,心理干预对象从局限于患,扩展到患者家属及社区。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势迅猛,起病急、变化快,预后极差,常使患者及家属产生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甚至 产生严重影响。家庭中一个成员患病,其他成员将面临疾病及其治疗所带来的影响,影响患者家的日常活动和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家属在陪护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负性情绪是过度焦虑和抑郁。一方,家属是与患者最为密切的接触者,他们的焦虑绪很容易波及到患者;另一方面,家属的身心健是为患者提供支持的保障前提,严重的恐惧、焦等负性情绪甚至可影响对危重病人的医疗决策,如何合理处理和有效缓解ICU病人家属的焦虑况值得医护人员关注,也是ICU重要的日常工作。作为医疗人员要加强对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医伦理学的学习,正确调节患者家属的心理冲突,轻其心理压力。

分析患者家属的现有问题

A.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

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付过程,结果是可以适应和不适应的。人在应激状态下常见的反应大致分为焦虑、恐惧、依赖、失助感、抑郁、愤怒、敌自怜等。ICU患者病情重、危、急、变化快,家属将承受着创伤和治疗带来的情感痛苦、高昂的医疗费用,无法亲自顾和陪护患者,ICU探视时间的限制,患者病情稳定后转ICU到普通病房后护理等将会对家属心理产生很大压力。B.ICU患者家属的行为状况

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影响着家属的情绪和心理,这种心态使家属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极易发生医患冲突。主表现为:(1)冲动:当患者刚人住ICU时或病情发生变化,有些家属无法按捺心中的焦虑情绪,往往硬闯ICU或在门口大声哭喊,影响病人救治工作正常进行。(2)猜疑: 询问患者或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不信任,探视时翻床检查患者全身,一旦发现患者肩膀外露,责怪护士让病人,检查患者的毛巾、卫生纸,甚至饮品、食物,怀疑护士调拿走(常有的物品有:衣服、贵重物品(手表首饰)、剃须刀、假牙、门诊病历卡、CT、X片,纸巾,食物等)物品在进入ICU时应物到人手,必要可自行设计清单,用表格的形式,便于当场填写,记录客观真实,达到实用、清晰、便捷的目的。在转出ICU时做好检查防止遗漏,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3)暴力:因疗效欠佳或医疗损伤人住ICU的家属态度蛮横无理,无视ICU规章制度,自由进出。医护人员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一番漫骂,殴打。(4)自伤:情绪过于、焦虑,家属在ICU门外晕厥,尤其在患者生命濒危时。

心理护理及干预对策

1.提高自身素质,灵活适时的心理护理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指导下,护士应学习心理学知识,加强责任心,多点爱心,设身处地为家属着想,关心家属的感受,适时恰当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学会宽容,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家属的心情,家属反复向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病情,急于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是合情合理的心情。当患者病情无法治愈时,家属希望所有可能的医疗措施均都已执行,没有遗憾。针对家属的心理问题主动以简单的言语提供符合其教育程度的讯息,表示理解,总结谈话结果,询问家属是否有其他想法和要求,从家属的言语变化认定是否接受或否认。

2.较强的协调能力,恰当的技巧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在ICU护士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还有可能是第一个电话通知家属的人,得体的语言在此时将是非常重要,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医生护士正在抢救,请您在门外等候,医生会详细告诉您况”、“请保持安静、在外面稍等一会,好吗?”、“为了咱们的人,请冷静”。(当家属看到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突遭变故,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痛哭。家属急切希望挽回患者的生命,恳请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抢救治疗及护理。这种情况对神志尚清楚的患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间接影响其病情,对抢救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以高度的同情心来安慰患者家属。注意语言平和,避免使用伤害性词语,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使其在接受现实的同时,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也充满信心,以便积极地配合抢救工作⋯。)

3.发挥集体力量,稳定家属情绪有纠纷及时组织会诊会诊结果告知家属。当遇到有医疗纠纷时避免正面冲突,时科主任、护士长出面,通知领导,解决难题。

4.有预见性防范措施针对ICU环境特殊性,病情复性,对于可控制因素进行预见性防范。及时沟通,对需要入ICU进行救治的病人,专科医生首先要向家属讲明转ICU必要性,医疗费用问题等;入住ICU后,ICU医生护士积极救治的同时向家属介绍探视制度,留下家属的联系式;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取得理解.告知家属治疗方案,每日定时把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效果信息告知家属(及时告知病情患者进入ICU后,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尽快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归情况,让家属有充分的心理思想准备。随后治疗过程中一旦有病情变化,也应及时向家属告知。尤其是女性或低收入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解释工作,尽可能减轻焦虑反应。)。根据本地风俗习惯调整探视时间,如探视排在下午4点午睡后(在既不增加患者感染率,又能满足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探视时间。因为亲情的安慰、支持和鼓励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如何保证家属能探视而又不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关键在于管理。目前我们实施每天两个时间段探视,让主要家属轮流进入病房面对面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家属探视在病情变化、各种侵入性操作前征求患者家属意见.签署协议书,催交欠款时注意讲话艺术,不能动不动就以停止治来威胁家属,对一些必要的外出检查提前告知家属,做好备,若因病情变化而无法外出检查,如:机械通气病人无法机要及时告知家属,以免家属在ICU 外长时间等候,听不能去检查引起不满。当病情变化或无好转时,开导家属万不要失去信心,不可在病人面前悲悲切切,更不可有反情绪,以免促使病情加重。当死亡是不可避免时,及时同属进行开放性沟通,对家属在观念上传递死亡是的自然生周期的一部分,如果家属觉想哭,愤怒,悲伤等心情都是正常的。尊重家属的教信仰,允许家属参与协助尸体料理,为家属提供患者可怀念的物品。

5.健康指导对病情稳定需转出ICU继续治疗的病人对其家属进行必要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指导,并定期到专随访。对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出院导,包括生活护理,如何处理呼吸急促,各种管道护理。居环境要安静,避免过多访视,特殊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搐时处理。死亡后处理,各种管道如何拔除等。

患者重返ICU的护理分析 篇5

关键词:重返,ICU,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基层医院大都建立了重症监护室 (ICU) , 对危重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治疗[1]。在治疗的疗效中, 护理工作的效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先进设备和技术在临床中不断使用, 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2]。对于基层医院的各种条件的受限, ICU的数量很少, 甚至只有一个, 这样导致各种病种的危重患者只能住在一个房间。只要患者的病情稍微稳定, 就会相应地转回原科室, 从而接受对症治疗[3]。本研究,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 我院20例患者重返ICU, 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05月至2011年05月期间, 我院20例患者重返ICU, 其中男性患者12例, 女性患者8例, 年龄35.7~64.2岁。

1.2 对症治疗与护理方法

对20例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并在治疗期间, 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接到患者重返重症监护的通知后, 为危重患者准备舒适的病房。如果需要的话, 上报护士长, 需要增加值班人员, 以便及时准确的转回的重症患者。②根据患者的病情, 嘱其采取适当的体位, 给予多参数监护仪进行监护, 密切注意患者的表情和意识变化, 一旦发现异样, 立即进行处理, 对不能自行处理的情况, 要及时请教上级医护人员, 进行合理治疗[4]。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使医生可以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③护理人员交接班时, 要注意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 以及对切口敷料和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进行检查, 并向交班护士了解患者的治疗状况。一般重返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 病情相对比较重。由于患者引流管道较多, 尽可能将各种管道上做好相应的标记, 以便区分各种管道引流液的特性, 判定引流液是否正常。并且要定时向远端挤压引流管, 保持其通畅[5]。④加强护理人员的基本操作技术培训, 例如导尿术、输氧法、吸痰术等基本操作, 只有技术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还要对护理人员强化继续教育意识, 每年定期进行培训的考核。⑤重返ICU的患者, 一般情况下, 生活都不能自理。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更换衣服, 嘱其患者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 避免褥疮和肺部感染;了解患者的睡眠、饮食等基本情况;及时按医嘱服药, 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总之, 护理人员要尽早及时地发现患者病情的异常或者变化, 并通知相关医师进行及时处理。这样可以预防并发症,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治疗质量的满意度。

2结果

治疗的同时, 加强护理措施, 20例患者重返ICU, 除1例自动出院外, 13例治愈出院, 6例好转出院, 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很满意。

3讨论

随着医院病例数量的增多, 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需要较大程度的进行补充, 但事实上, 做到人员配备足够的并不是很多, 这样就给医护人员的治疗质量产生很大的隐患。相对于普通病房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0.3:1.0左右, ICU中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 (2.5~3.0) :1.0。一般情况下, 只有当患者病情由危重期转为较稳定期时, 才可以转出重症监护室, 但患者可能随时发生病情突变。所以,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这一点变得尤为重要。如果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或者像协助翻身、吸痰等护理措施做得不到位, 甚至当班护士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不能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必须重返重症监护室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治疗。病情较危重或者实施较大手术的患者, 一般都送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待病情相对稳定时, 才转回普通病房进行治疗。相对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对重病号的护理经验来说, 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对重病号的护理经验较少, 判断患者病情改变的能力相对较差。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要做到对监护仪的各种参数, 能够基本分析, 除了注意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血氧的变化外, 还要注意心电图的变化, 并对心电图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 并能及时作出初步的处理。重症监护室转回的患者, 大多数体内会留有不同的引流管, 为了避免引流液的倒流从而造成感染, 一般情况下, 都会夹住引流管, 交接完毕后, 再把各种引流管打开, 并检查其通畅程度及固定。

本研究中, 2010年05月至2011年05月期间, 我院20例患者重返ICU, 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治疗的同时, 加强护理措施, 20例患者, 除1例自动出院外, 13例治愈出院, 6例好转出院, 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很满意。总而言之, 医护人员要加强基础护理, 严格做好交接工作, 及早发现病情, 这是减少患者重返ICU的重要措施,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左选琴.加强对转出ICU患者的继续护理.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9, 23 (2) :61-62.

[2]罗彩树.患者重返重症监护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5) :106-107.

[3]王祥飞.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5) :210-212.

[4]陈仲云.增加临床一线护士科学统筹人力资源.2007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 2007.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22~65岁,平均(46.78±6.34)岁;对照组男27岁,女12岁,年龄23~65岁,平均(47.15±6.2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ICU入住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其他疾病,难以配合完成本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遵医嘱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关怀。(1)风险评估: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关怀,减少患者的痛苦、焦虑,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2)呼吸道护理: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呼吸道阻塞或引发肺不张,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吸痰器吸痰。减少患者因不能自理而自卑的情绪,给予患者足够的护理关怀,改善患者心理状况。(3)体温、心率和血压监控:患者术后每4小时进行1次体温测量,若体温持续超过38.5℃,则表示患者并发症严重,需密切观察并及时报告医师。通过心电监测仪监控患者心率和血压,30 min/次,若患者血压和心率明显降低,需要加快输液或输血速度。通过护理,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及家属的关怀,积极面对疾病。(4)口腔及皮肤护理:患者术后进食注意口腔护理,包括每日0.9%氯化钠注射液漱口,保持口唇湿润,防止口腔感染等。及时更换体位,提高患者舒适度,对患者每日定时擦拭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被褥,保持被褥干爽,避免患者发生褥疮。多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ICU患者病情危急,入住ICU病房后,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患者由于不能自理,会有自卑、拖累他人、对疾病未知情况的恐惧等,产生心理焦虑、厌恶等情绪[2,3]。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沟通,为患者解答问题,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症,从而配合治疗[4]。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怀、被重视的,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疾病[5]。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进行护理关怀,改善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护理关怀可显著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

对ICU患者进行护理关怀,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总之,护理关怀在ICU患者护理干预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关怀在ICU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关怀,观察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12.82%,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关怀在ICU护理干预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关怀,ICU,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崔轮盟,郭永波,焦洋.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6):446-447.

[2]丁桂梅.护理关怀在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9):150-151.

[3]Colton S,Hunt L.Developing a smartphone app to support the nursing community[J].Nurs Manag(Harrow),2016,22(9):24-28.

[4]刘璐,胡化刚,李惠玲,等.以关怀体验为导向的实习前护理本科生综合能力培训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79-83.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7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分级护理,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指在患者住院期间,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与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确定并实行不同级别的护理干预[1]。1956 年我国开始实施分级护理, 一直沿用至今。分级护理可很好为护理工作提供指南, 对保障护理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2]。ICU患者由于疾病较重, 需为其提供人力、物力及技术水平最优的保障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恢复[3]。分级护理应用于ICU患者的理念很早就有学者提出, 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受到临床学者与患者高度关注。因而我院选取ICU 170 例重症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干预, 取得一定成果,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 年2 月-2015 年4 月ICU收治的170 例重症患者进行该研究, 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有精神障碍与昏迷不醒患者, 排除有危重生命危险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85例。对照组中男45 例, 女40 例, 年龄19~79 岁, 平均年龄 (69.7±4.7) 岁;实验组中男44 例, 女41 例, 年龄16~78 岁, 平均年龄 (69.6±4.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 保证患者安全。实验组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 具体干预内容如下: (1) 根据ICU护理人员资料建立分级护理制度, 根据护理人员学历、职称、工作态度、护理技术水平等将护理人员分为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护士、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检查与管理初中级责任护士的工作;专科护士负责从事专科护理工作, 医嘱处理及较严重患者的护理、书写病历及指导初级护士工作;初级护士主要根据上级护士指导, 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助理护士协助初级护士工作,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高责护士每天根据不同患者的轻重缓急决定初级责任护士等分管不同的患者, 打破过去固定分管病床数, 通过动态调整来分层级管理患者。 (2) 改善工作制度。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 建立新的工作制度, ICU患者病情较重需保持夜晚护理工作质量, 安排好排班, 确保24 h均有护理人员值班, 每组均要有三种类型护理人员。排班时护理分配, 1 名负责医嘱处理及收费、常用药物备用等工作;1 名负责仪器设备准备及急救物品的准备与领取物品等工作; (3)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ICU护理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以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并实行连坐责任追究制度, 以保证管理小组护理工作更好开展。

1.3 评定标准

评定两组护理管理质量, 每月进行考核检查评分, 内容包括病房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教学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质量评分等, 评分标准为ICU专科技术操作流程为考核标准, 满分100 分, 评分越高质量越好。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 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频数 (%) 表示, 行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对比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并发症9 例, 实验组并发症1 例,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见表2。

3 讨论

ICU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 因而需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及护理水平[4]。分级护理干预以高效的管理与优化管理作为最终的目的, 合理的分配护理人力资源, 将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 通过动态的分级别管理患者, 能充分调动每个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好每个护士的工作特长, 真正做到护理工作更简单有效, 护理水平更高。分级护理还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 可根据每个人的责任, 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测评, 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个人能力, 保证护理工作高效率与高质量[5]。责任追究制度可促进护理人员工作态度, 每个护理人员都会认真对待自己工作, 以保障患者安全、有效治疗, 最终恢复健康[6]。

该研究发现, 经护理研究后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对比,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而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分级护理在ICU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可很好提升护理质量, 降低患者并发症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患者及家属对于分级护理干预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 ICU重症患者中应用分级护理可很好提升护理质量, 确保患者安全, 降低患者并发症率, 且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高, 是ICU患者护理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熊杰, 黄素芳, 刘伟权, 等.基于APACHEⅡ评分的分级护理在ICU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16) :311-312.

[2]莫崇爱, 左凤华.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4 (9) :1233-1234.

[3]周晓舟, 熊小玲, 戴庆芳, 等.ICU病人ABCD护理分级与人力资源分配有效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2) :1063-1065.

[4]于艳梅, 李秀君.ICU护理模式转变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6 (2) :175-176.

[5]董云春, 窦方燕, 王春燕, 等.ICU分级监测在护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2 (11) :113-114.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36-01

ICU患者往往患有严重的原发病及多种并发症成为了易感人群,加上大量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致使菌群失调,而且治疗环境污染和医护人员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使这些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其他科室患者高5~10倍。因此加强ICU感染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2011年我院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制订了医院感染管理指南并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加强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我在预防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医务人员因素

主要因素是科内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直接途径。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接触每例患者前后、执行每项操作前后是否洗手或对手进行消毒都是医院感染的人为因素。此外进入ICU会诊及检查的其他科室医务人员较多,他们是否遵守ICU相关院内感管理规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2 患者因素

ICU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较多患者在入院时就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刚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存在创面增加了感染率。进入ICU后患者因治疗需行较多的有创操作,如人工气道的建立、吸痰、中心静脉置管、各种引流管的建立、呼吸机使用,胃肠外营养等均可使医院感染率增加。

1.3 环境及其他因素

病房室内空气的对流,物品表面的消毒处理,多种危重患者同住一室,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患者家属对于探视制度及隔离制度的遵守等都是ICU医院感染的危睑因素。

1.4 药物应用

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株容易产生,条件致病菌活跃、增殖而致病[1]。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激素应用,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合并感染。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影响肝功能,且改变肠内菌群,使得肠内厌氧菌繁殖活跃而致感染。

2 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2.1 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通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每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学习,使护理人员知晓预防医院感染的方法。

2.2 加强消毒隔离工作措施的落实

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树立无菌技术操作观念,执行无菌操作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发现传染、感染患者要及时登记、报告、隔离治疗。ICU患者无家属陪护,多数患者意识不清,故要求医护人员加强责任心,有慎独精神,以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2.3 规范手卫生,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直接途径,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可降低50%医院感染率,因此规范洗手切断感染的传播途径,是防止医院感染既简单又最重要的措施。督促护士每次操作前后正确有效地洗手,防止病原菌通过护士的手从一个患者带到另一个患者,有文献报道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致医院感染约占30%[2],正确有效地洗手可祛除99%手上的暂住菌。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以及做任何护理操作前后,都应认真做好七步洗手法。当护士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时,在戴手套前及脱手套后,都应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洗手液洗手,不要因为戴手套而忽略洗手。

2.4 严格探视制度严格参观探视制度

加强参观人员、探视人员的管理。我科家属探视时间为每日下午4点,每床每天限制探视一人,探视时间为10 min,以减少病室空气污染或带入病原菌。

2.5 加强基础护理

2.5.1 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整齐,如有污渍及时更换。使用电动气垫床,翻身1次/2 h,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压疮发生,保持患者皮肤清洁,进行温水擦浴1次/d。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及会阴部的清洁干燥,生理盐水消毒尿道口2次/d。对于大便失禁患者,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观察臀部和肛周皮肤情况,如有皮肤发红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或婴儿护臀膏。

2.5.2 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因患者多为昏迷,鼻饲病人易发生口腔感染,故需用0.9%氯化钠溶液口腔护理2-3次/d。

2.5.3 加强呼吸道护理:呼吸系统是医院感染最常见并发症部位。1次/2 h为患者翻身叩背,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并进行严格消毒;患者进行雾化吸人治疗时,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6 合理使用医疗用品

(l)输液管:做到每天更换,做到一人一管一针一带。(2)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湿化瓶及无菌蒸馏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管道每周进行更换消毒。(3)吸痰管:区别使用鼻腔、口腔、气管导管部位的一次性吸痰管,防止口腔内细菌进入气道,严格掌握吸痰时间,一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防止吸引中损伤气道黏膜。(4)尿管:在接触尿管前后必须洗手,操作中严格消毒,保持引流通畅,留置尿管低于耻骨联合,尿袋放置低于床面,一次性集尿袋以每周更换2次[3],集尿袋和排尿管不能与便器接触。(5)每张床位配置昕诊器、手电筒、人工气囊,做到专人专用,做好终末消毒。

2.7 加强病室的消毒管理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定时开窗通风,30~60 min/次。保持适宜温湿度,温度18~22℃,湿度60%-70%。三氧消毒机空气消毒3次/d,2 h/次;1:500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床、床旁桌等物品表面,使用中的各种仪器表面,病历车、治疗车、基础护理车、医护办公桌、门把手、病历夹、电话机表面物品等每日消毒。出院患者的床单位应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进行消毒处理。

3 小结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我科ICU通過加强感染缓解控制,落实护理措施,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收到满意效果,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以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覃永会.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3,4(Z):430-431

[2]王琳.我国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7):41-42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9

核心提示:【摘要】目的探讨脑外科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脑外科ICU16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外科ICU 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脑外科ICU 168例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发生率51.2%。年龄≥60岁、昏迷≥3天、气管切开、频繁吸痰和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吸烟史、营养状态、空间面积使用不足为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强化ICU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正确认识肺部感染,护士发挥多重角色作用;加强ICU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操作程序;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吸痰、雾化吸入,合理吸痰;合理使用床位空间面积预防交叉感染,教育和指导患者的健康行为。重视ICU患者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避免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房管理、改善ICU工作环境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关键词】

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and clinical nursing strategy

XU Yan-hua, YU Mei-ding.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econd Military Surgeo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To explore causative fac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and clinical nursing strategy.Methods 168 consecutive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51.2%.Age, lost of conscious, tracheal incision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putum aspiration frequently and atomization inhalation, smoking history, nutritional status and insufficient space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ICU.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working staffs in neurosurgery ICU, management of ICU and respiratory tract, regime of degermation and isolation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 of aseptic technique and correcting the recognition about pulmonary infection could degrade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Key words] Pulmonary infection;correlation factor;nursing strategy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现代危重病医学发展较为完善的治疗核心场所,是医院观察、收治危重患者,集中而有效维持生命活动,进行强大生命支持的治疗单位。我院脑外科ICU 是以收治急性脑血管病、颅脑外伤(损伤)、脑外科手术为主的护理单元。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ICU 患者中,因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各项侵入性操作多,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因此,开展ICU 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了解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笔者对ICU收治的168例患者可能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预防的护理对策,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3~7月脑外科ICU患者168例,男102例,女66例;年龄9~81岁,年龄≥60岁为116例。住院天数2~88天,ICU天数2~10天。昏迷者106例,气管插管56例,气管切开52例,机械通气22例。有吸烟史76例,有鼻饲营养90例。病床使用面积不足者42例。为解决呼吸道清理无效护理诊断,每日行雾化吸入、及时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1.2 诊断标准

参考2000年制订的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可能与肺部感染有关的11项相关因素:年龄、吸烟史、营养状态、神志状态、误吸窒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氧气和雾化吸入、频繁吸痰、病床空间面积,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有86例,占51.2%,其中昏迷患者占37.7%,且与昏迷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者呈负相关现象。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年龄≥60岁、营养状态(鼻饲营养、未鼻饲营养)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雾化吸入和频繁吸痰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床空间面积不足造成交叉感染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各种类型患者在86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占百分比见表1。表1 86例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脑外科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神志不清或颅脑外伤,病情进展迅速,存在护理诊断——呼吸型态的改变、呼吸道清理无效,并且各项侵入性操作较多,氧气和雾化吸入,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使气道与外环境直接相通,特别是在易患因素年老多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情况下,细菌很容易进入并存留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2]。因此,强化脑外科ICU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加强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重视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避免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改善ICU工作环境对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极为重要。

3.1 相关因素分析

上述资料结果表明。

3.1.1 年龄≥60岁,营养不良,昏迷≥3天,吸烟史均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

患者年老多病各器官功能呈进行性、退行性变化特点,机体活动力减低、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减退;营养不良不能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要,使免疫能力下降,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神志不清或昏迷状态使各种生理反射减退或消失,如吞咽和咳嗽反射,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长期吸烟史改变了呼吸道黏膜、肺泡、肺内环境,造成长期慢性不显性损害。

3.1.2 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均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上述侵入性操作呼吸道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使气道与外环境直接相通,造成了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菌很容易进入并存留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3.1.3 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

胃内容物返流、口咽部分泌物等误吸入肺,胃内容物的化学刺激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破坏;定居在口咽部细菌下移入肺等均造成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侵袭肺泡引起肺部感染。

3.1.4 ICU工作环境和病床所占空间面积不足同样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病房环境的严格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护理人员配置、病床所占空间面积不足,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机会,使病原微生物从病人到病人、或工作人员到病人的直接感染以及通过空气、物品间接感染。

3.2 护理对策

3.2.1 强化ICU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正确认识和重视院内感染,发挥护士多重角色作用[3]

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中角色分别为教育者、管理者、执行者、监控者、研究者、学习者。强化护士的培训教育,不断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职业素质教育,主动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院内感染预防水平。

3.2.2 加强 ICU病房管理,保持工作环境洁净

工作人员进入ICU要更衣、换鞋、戴口罩、洗手。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温20℃~24℃,湿度50%~60%,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有效的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每日2h以上,同时紫外线灯管定期检测其输出强度。地面和患者物品使用0.5% 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或擦拭2次/d以上。对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随时消毒,转出ICU患者进行终末消毒制度。合理使用ICU空间面积,除必要抢救器械和用具外,保持环境宽敞洁净,病床使用面积达15m2 以上,ICU 病室1~2人为宜。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数量,护士:床位为3~3.5:1,避免护理操作中的交叉感染发生。行政护士要坚持每周2次作空气细菌培养,治疗桌面的细菌检测并登记。真正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定期监测。

3.2.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技术及静脉输液严格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并按操作规程执行;各种呼吸治疗装置超声雾化机、吸痰器、吸氧装置应严格消毒、灭菌处理;人工呼吸机回路每48h消毒1次;雾化器、湿化瓶每次用后消毒,吸氧管每日更换。一次性导管、吸痰管、换药盒用物不能重复使用,及时销毁处理。

3.2.4 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不必要雾化、吸痰,合理吸痰

首先正确掌握抽吸的方法及技巧[4]。气道分泌物的抽吸不作为常规操作,当患者出现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时,才有指征抽吸。对神志清楚患者,护士要教会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清除呼吸道异物痰液;如遇确实无力咳出或无法排除或昏迷患者可抽吸痰液。抽吸时应特别注意选择合适吸痰管和患者体位。对气管切开患者以听诊为依据确定痰液位置适时吸痰,根据痰液的性质选择恰当方式吸痰[5]。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办法,使用密闭吸痰三通管在密闭环境下不间断机械通气进行吸痰,避免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断开增加的污染机会。

3.2.5 加强基础护理

对于危重症患者尤其是GCS昏迷评分≤8分、机械通气病人加强基础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一般脑外科病人取头高15°~30°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排除;吞咽困难、昏迷者行口腔护理,减少定居口咽部的菌群数量,防止细菌下移种植;根据病情变换体位、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吸引和排出。经鼻腔吸痰后用生理盐水棉签搽洗清理鼻腔。气管切开护理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行气管切开护理。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无皱折污染,及时清理皮肤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

3.2.6 医护人员有效洗手消毒,切断医源性传播途径

大量流行性病学调查证实,工作人员的手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医护人员进入ICU时必须洗手,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无菌技术操作中注意手的消毒,护理每位患者前后要洗手,不可前后对不同病人实施同项操作,或进行不同部位技术操作。同时要对ICU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经常性细菌监测,2次/周进行登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3.2.7 合理抗生素应用和营养支持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0

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 41岁, 2010年7月11日主因脑部创伤收治于神经外科转入ICU监护。患者意识昏迷,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3.0 mm, 对光反射存在。于当日15:00在全麻下行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术毕意识无改变, 7月12日冰毯降温, 7月17日复查CT, 脑挫裂伤加重, 当日在全麻下行右侧额叶脑挫裂伤去骨瓣减压术, 术毕意识无改变。术后第6天, 意识昏迷, 双侧瞳孔不等大, 右侧大于左侧, 右侧直径约2.5 mm, 左侧直径约2.0 mm, 对光反射迟钝。

2 主要护理措施

2.1 观察病情

2.1.1 意识状态与瞳孔的观察

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标志, 当患者意识清楚转为朦胧或嗜睡或躁动不安, 昏迷转为清楚出现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 以及意识障碍逐渐或突然加深时, 均为颅内血肿或脑疝先兆。瞳孔变化可反映颅内受压、中线移位情况, 是最重要的观察重点。因此, 应时刻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的变化。

2.1.2 生命体征的观察

生命体征的变化可反映颅内继发损伤情况, 常规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一般血压保持在140~150/70~80 mm Hg, 脉搏70~80次/min, 呼吸18~20次/min.伤后数日出现高热常提示有继发感染。中枢性高热可使用冰毯降温。

2.2 基础护理

2.2.1 保持呼吸道畅通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误咽、误吸, 极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因此, 对患者每日口腔护理3次, 保持口腔卫生, 同时定时翻身、叩背吸痰, 一般每2 h翻身1次, 勤活动肢体, 有助于预防静脉血栓和皮肤压疮。当呼吸道较干燥, 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可行超声雾化或注射用水25 m L加氯化钠25 m L持续湿化气道, 可稀释痰液, 防止肺部感染。

2.2.2 预防泌尿系感染

留置尿管患者每日膀胱冲洗2次, 定时开放排尿, 维持膀胱正常的生理功能, 每日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2~3次, 更换尿液引流袋, 注意引流袋的位置必须低于膀胱水平, 防止尿液反流, 预防泌尿系感染。

2.2.3 高热的护理

颅脑损伤后常因中枢性体温调节失常或感染而致体温升高, 机体基础代谢增高, 增加氧耗, 加速脑细胞的破坏, 应及时降温。体温升至38.5℃以上, 可考虑用冰袋、冰毯降温。持续高热不退者给予冬眠疗法, 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体温控制在肛温32~34℃, 可降低脑组织代谢, 减少脑细胞耗氧量, 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有利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2.2.4 营养护理

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耗氧量增高, 蛋白分解加速, 因此, 必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昏迷患者须禁食, 早期采用胃肠外营养, 每日入量在2 000 m L左右, 其中含钠电解质不超过500 m L, 输液速度不可过快。无消化道出血者, 可给予匀浆膳鼻饲管注入, 利于控制盐和水的摄入量。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 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 可给予鼻饲管注食, 如肠内营养剂。

3 小结

重症颅脑损伤是脑损伤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差, 创伤所致的急性脑水肿和高颅压是脑损伤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 脑组织受损缺氧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导致脑水肿, 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颅内压增高, 继发脑疝[2]。ICU对此类患者进行持续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 严密观察瞳孔、判断意识, 加强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系的护理, 降低患者感染的概率, 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5:123-157.

上一篇:森林系统下一篇:中国绘画之美